三年级数学上教案及反思(汇总9篇)。
我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篇有关“三年级数学上教案及反思”的文章。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师面对不同情境的应对方案。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三年级数学上教案及反思(篇1)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三教案四_教学实录_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表格的方式做单元小结。
2.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课外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学习列表格。鼓励学生上网阅读或进书店购买《森林报》等科普名著,并把自己喜爱的科普读物带来与同学共享。
教学重点:
用表格式总结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在课外阅读中感悟基本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一、谈话导入,自行填写
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说明性文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收获吧!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说明的方法,你能填写一下这张表格吗?(课文中涉及到的尽可能都填上。)除了这四种方法,还有没有其他好的说明方法?试着填一填。
说明的方法
课文中的例子
课外书中的例子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四,五上回顾拓展三,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年级数学上教案及反思(篇2)
今天教学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这一节课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学生先列出算式,再利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而此时的操作,学生更多的是注重算式的结果,很难为计算建立形象支撑。为此,教学时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笔算,出现多种结果,再引导学生操作,验证获得结果,满足学生急需知道算式结果的心理需求,然后引导学生产生为什么十位上的数要和个位的数合起来接着除的疑问。带着疑问让学生动手操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支撑。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学生思维以形象性为主。在教学中,单靠老师的言语讲解有时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操作。通过操作让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操作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操作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操作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操作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操作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操作中,在学习回答中,让学生获得结果,获得成功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反思如下: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应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2、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3)竖式中的第二个4、6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4、6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3、不足:缺乏新旧知识点的对比
本次教学是以有余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的,但两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
总之,由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了解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逐步让学生在比较明晰较合理的操作方法上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三年级数学上教案及反思(篇3)
关于混合运算,《标准》在1~3年级学段内容标准中没有提出具体要求,4~6年级学段内容标准阐述为: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但考虑到1~3年级学段,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公式时,要用到两级混合运算,同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三年级的学生也能够解决一些需要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所以在本册安排混合运算,主要内容是两级两步运算。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形式独立编排混合运算。主要内容包括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和简单的三步(可以两步解答)混合运算等。结合单元内容,还安排了“探索乐园”。
另外五年级以上还要再安排一次,主要学习三步计算问题和运算顺序。本套教材关于混合运算内容的安排有以下特点:第一,同级混合运算结合有关计算单元安排。如,加、减混合运算(包括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都是结合加、减法的计算学习的。第二,在知识内容构建上,打破“先学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再解决应用问题”的传统教材体系,而是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在混合运算的编排和活动设计上,都采取“呈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自主尝试解决--试着写成一个算式”的过程来学习的。需要说明的是,学完相应的运算顺序后,再解决简单问题时,不要求学生必须列出综合算式。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括号、掌握了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此时的学生已经能够解决一些需要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了。这里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将分步计算改写成混合运算的过程,使其体悟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结合现实素材,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了解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与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
了解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1课时(P56~P57),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材编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活动一,教材呈现了饮料瓶的情境图和一共有多少瓶饮料的问题,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解决,在交流个性化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蓝灵鼠的“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的问题,指导学生将分步计算的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了解两级混合运算和分步计算的关系。再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说一说改成后的算式怎样计算,理解含有乘、加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的道理。活动二,教材安排了常见的鞋子价钱问题,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鼓励学生通过将含有减、除的算式改成一个算式,并自己确定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然后,通过上面的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归纳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2、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3、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一、出示练习,检查铺垫。
1、教师投影出示下列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236+254=490 490-370=120 ------
550-330=220 120+220=440 ------
2、学生汇报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卡片出示下列题目,指名说说先算哪一步。
227-291+126 119+208-303 227-(560-410)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课件出示课本56页的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从图上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3、那谁能算一算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师边提问边板书问题: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4、生自己试着解决问题。
5、指名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请学生到前面板演。
7、生试着在练习本上进行改写,教师巡视并进行相应指导。
8、指名汇报改写后的算式并板演。
9、现在谁来说一说改写后的算式该怎样进行计算?当学生回答出先算乘法后教师要追问:为什么?这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下面该算什么?这里又求的是什么?
10、(教师出示课后练一练第1题的第2道小题40×5-162)同桌讨论一下,如果遇到这道题,你会怎样解决?
11、同桌讨论运算顺序并交流汇报。
12、(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算式):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在运算顺序方面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13、生小结: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我们应先算乘法。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教师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从这幅图上你又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2、生交流汇报。
3、你能用你所学会的知识,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
4、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决。
6、生交流汇报自己的解决方案。(如果学生中没有出现混合运算的情况,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改写)
7、(教师板书混合运算的算式):这个算式该怎样进行计算?当学生说出先算除法时,教师追问:为什么先算除法?
8、(教师出示课后练一练第1题的第1道小题24+48÷6)同桌讨论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9、(教师指黑板上的4道综合算式)仔细观察这4道算式,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有两级运算)?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10、生总结,师板书: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11、多找几位同学说一说。
四、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1、教师出示课后练一练第一题的3、4小题,让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然后交流。
2、教师出示课后练一练第二题,指名读题后,请学生独立解答。在交流汇报的时候,表扬学生多样化解题方法的同时请同学们比较哪种方法更简便,从而鼓励学生用一个算式来解答。
3、教师出示课后练一练第三题。
(1)题估算方法有多种,孩子只要能准确有条理的说明理由即可。
(2)、(3)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体交流订正。
完成课本64页练习三的第2、3、6题。
第2课时(P58~P59),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材安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活动一,教材呈现了学生熟悉的购买水果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在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后,鼓励学生试着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在改写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实际计算过程,就会自然产生添加小括号的需要,从而理解两级带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初步感知一个算式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道理。活动二,教材选择现实生活中摘黄瓜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类推将含有加、乘的算式添上小括号后列成一个算式,并自己独立计算。通过上面两个活动,进一步明确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2、理解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3、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理解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题、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结果。
8+2×7 9×3+2×3 18÷3-4
81÷9×2 16+3×4 56÷8-2
7×6-10 38-5×5 3×9÷3
24÷4×3 100÷4-20 20-20÷5
1、(教师课件出示课本58页的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从图上能知道些什么?
2、生认真读题交流。
3、(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闪动:50元钱,买香蕉用去了14元钱,桔子每千克3元):谁能替妈妈算一下,剩下的钱可以买几千克桔子?
4、学生试着自主解决并集体讨论、交流。
6、生讨论交流并板演。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带小括号的,一种是不带小括号的。此时可请学生小组讨论,这两种列式方法,有什么不同?(运算顺序不同)为什么?(因为小括号)那哪一种列式方法才是正确的呢?为什么?
9、师:而我们在解答剩下的钱能买几千克桔子的时候,应该先算什么?
12、生:我们要在50-14÷3这个算式中添上小括号。
19、师:指名说说计算过程,并解释为什么先算50-14。(因为有小括号)这就告诉了我们,在需要改变运算顺序时,我们可以加(生齐说小括号),当有小括号出现时,我们一定要先算(生齐说小括号里面的)。
1、师:今年李大伯家的黄瓜丰收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摘黄瓜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课件出示课本58页下面的情景图)
2、生自由读题,结合情境图理解题意。
4、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完成。
6、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并板演。
8、师:同学们都运用自己的办法解答出了这道题,这些方法都可以。那现在你们比较一下这些方法中究竟哪一种解题方法既简单又方便呢?
9、生得出3、4种方法比较简便时,再引导学生比较它俩哪一个最简便,直到得出(34+27)×4=244是最简便的方法。
10、师:列出两个或三个算式的同学,能不能将它改写成一个算式呢?”
11、生自己改写。
12、师:在(34+27)×4这个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34+27)它表示什么?(李大伯这一天一共摘了多少千克黄瓜)然后算什么?(×4)这又求的是什么?(李大伯一天摘的黄瓜能卖多少元)在这里如果不加小括号行不行?为什么?
15、生:混合运算中,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的顺序,有小括号的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多找几个学生说)
1、出示课后练一练第1题,指名比较上下两题有什么区别?它们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答案。
2、出示课后练一练第2题,指导学生先观察每道题中两个算式的联系,然后再让学生独立改写成一个算式,全班交流。
3、课件出示课后练一练第3题:王霞买来一本14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86页。剩下的计划6天看完,每天要看多少页?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每天要看多少页?”,必须先算( )。算式是:( )。谁能用综合算式来解答这道题?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全班交流。
4、课件出示课后练一练第4题:一把椅子的价钱是25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3倍,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共用多少元?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要求“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共用多少元?”,必须先算( )。算式是:( )。谁能用综合算式来解答这道题?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全班交流。
第3课时(P60~P61),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材选择了为班级购买保温桶和垃圾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在充分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算法的基础上,通过蓝灵鼠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写成一个算式。在交流算式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如何将三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明确运算顺序。最后,在“想一想”中放手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两级三步或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
2、进一步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同一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进一步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题、说得数。
100-94 32+28 58-34 60×6 4×6+2×7
39÷3 24÷8 24×2 27÷3 100-40×2
2、教师投影出示下列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将先算的部分画上横线,再计算:
30×5-100 79-40÷4 (12+24)÷9
1、师:通过以上的复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各类运算了,掌握了混合运算中一定的运算顺序,今天我们就要利用这些知识来自己试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比看谁才能成为生活中合格的小主人。(课件出示课本60页的主题图)学校计划给每个班配置一个保温桶和一个垃圾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2、生完整叙述信息和问题。
6、生交流不同的算法,教师相机板书。
7、指名说一说每种算法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8、师:大家各有各的想法,最终都能解决问题,这些算法都可以。在这些方法中哪一种解题方法最简便?
10、师:指名说说他的运算顺序。(然后出示65×6+17×6 )那么这个算式又该经历怎样的计算过程呢?自己试着算一算。
11、生在练习本上试算,指名板演。
①65×6+17×6 ②65×6+17×6
=390+102 =390+17×6
=492(元) =390+102
13、师:(引导学生讨论)同学们在脱式计算时,有以上两种脱式计算形式,第1种情况是两个乘法同时计算;第2种情况是一步一步脱式计算,两种形式的脱式都是正确的,但你们比较一下,哪一种脱式计算的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14、通过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左右两个乘法同时进行计算比较简便”的结论。
16、师:“想一想”如果把问题改成“买6个保温桶比买6个垃圾桶多花多少钱?”该怎样计算?
17、指名完整口述后,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8、集体交流时关注学生的不同解答方法,除了请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以外,还要让学生说说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1、出示课后练一练第1题,先指名说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分组独立完成,每组一道,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2、课件出示课后练一练第2题,指名读题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不同算法。
3、课件出示课后练一练第3题,自由读题,弄清题意,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教材61页中的“问题讨论”,指名读题后组织学生先小组内讨论,然后班内交流判断思路和方法。
在每道题中的两个( )里填上相同的数,使下面的算式成立。
“探索乐园”(P62~P63),设计了两个探索活动。活动一,是按图中数的规律填数,分三个层次进行:先呈现了三组较小且便于口算的数;最后教材呈现了三组空白图,让学生自己确定规律填数。活动二,探索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相减的差与9的倍数关系。教材以图框形式呈现了计算的程序,先让学生按照给定的顺序操作,并交流计算的结果,初步感受两个数的差与除数9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计算一组除数都是9的混合运算式题,通过计算进一步体会两个数的差与除数9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议一议”中的两个问题,使学生了解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和9有倍数关系;求出的商就等于这两个数字的差。
1、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图形中的数的排列规律以及特殊运算规律的过程。
2、能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进行探索活动,发展初步的数学思维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探索活动的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探索图形中的数的排列规律以及特殊运算的规律。
一、 探索规律。
1、师:课件出示课本62页第(1)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三个图中的数,找出图中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2、生仔细观察后先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最后得出规律:上面的数是下面两个数的乘积。
3、师:请小组同学合作,按找出的规律,在第(1)题后面三个图的空格中填数,然后全班再交流。
4、生小组合作填数,全班交流。
5、师:课件出示课本62页第(2)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一排三个图,看看每个图中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6、生分小组进行探索,交流找出规律,即左下角的数是其它两个数的乘积。
7、师:按照这样的规律,请同学们自己在下面三个图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8、生自由填数,全班交流订正。
9、师:课件出示课本63页第(3)题,请同学们自己订规律,在下图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10、生自己找规律填数,然后全班交流,互相学习。
二、按顺序操作。
1、师:课件出示课本63页按顺序操作的第(1)题,然后教师说一个要求,生即按要求去做。
2、全班交流每个人写的算式和计算的结果。
3、师:课件出示课本63页按顺序操作的第(2)题,请同学们独立进行计算
4、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计算结果。
5、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能照样子再写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6、生照样子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并计算结果。
三、议一议。
1、师:仔细观察以上这些算式,看一看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和9有什么关系?求出的商与这两个数字有什么关系?
2、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汇报,从而探究出1-9中任意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差都是9的倍数,且求出的商正好是两个数字的差。
1、师:出示课本65页下面的“24点游戏”规则,逐一进行讲解说明。
2、生四人一组进行游戏。
3、师巡视,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年级数学上教案及反思(篇4)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的目的就是学习未知的知识,找出学生还没有弄明白的问题,进而解决它们,并使学生达到能灵活运用所学习的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怎样科学地设计,精心地组织课堂教学,使教学获得满意的最佳效果,这是我们老师孜孜以求的。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这自信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自己的信心,即相信自己能够教好,(二)是对学生的信心,即相信学生在你的引导下能够学好数学,有的教师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认定某班或某个学生不可教,再努力去教也教不出名堂,这非常有害,因为你的看法在言行上自然会在学生面前流露出来,会严重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伤害学生对你这个老师的感情,这对教学非常有害,何况从教育的角度来讲:“没有不可教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对差生要多关心,多鼓励。因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向学生讲明:“一份汗水,一份收获”、“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尽可能激发更多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基础很差的学生也很有信心,相信他们能够学好数学,我对学生的信心通过上课及课后交流自然地感染学生,使他们树立起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自然地培养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就是我大面积地搞教学质量的前提。
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在教学课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作点--线--面的归类,作纵向、横向或不同角度的归类,进而作知识系统的整体综合,形成知识纲目、知识网络,形成结构化知识。学生掌握系统化、结构化知识之后,在进一步学习新内容时,便有可能对新知识自觉进行归类,一旦需要便能自觉检索与提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做知识的综合归类,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教师要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教学应以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提高能力
(一)、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这个阶段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个阶段的例题和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可接受,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初中教学的内容多,教学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教学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各个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除了教学形式要多样,题型要新颖,能引起学生教学的兴趣外,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教学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二)、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近几年十分注重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而且难度较大,其中探索性应用题在平时较少涉及,适当加强这类应用题的训练,做到有备无患。通过这类问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鼓励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争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回想学过的各种方法,从条件入手,挖掘隐含的已知条件,或从结论入手寻找解题途径,从而争取中考取得优异成绩。如何上好教学课是我们教学备考的关键,教师应根据教材,融合新课程标准,切实结合中考的现状和未来趋势,系统地涵盖了初中所学知识点,并重点突出,详解难点。倡导在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
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资料,并正确指导,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了优化中学数学教学课的教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学课的地位和作用,抛弃传统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采用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显示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新教学方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适应教育的发展。
三年级数学上教案及反思(篇5)
本课总体来说自我感觉不是很好,因为教学内容比较多,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累,但由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已经有一定的整千数的经验,因此学生学习起来还是比较积极投入的,从课堂作业来看也还可以,不过显然也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
一、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
课中举的例子不是很贴近生活,现在反思下来,如果在学生会读会写,通过一千一千地数到一万,初步认识了一万的含义之后在来通过这个例子来理解的话,学生一定会有更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二、应注重指导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来认识整千数
学生数感的发展都有赖于对数的认识过程,因此,参照教参的思想,在认识整千数时我注重让学生通过一千一千地数来加深印象,并对整千数的组成进行一定的练习。
二、要让学生自主探索整千数加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在教学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功能,没有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说说自己的想法,在以后要注意提高学生们的交往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教案及反思(篇6)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这几天我们在学习什么知识呀?
计算下面各题。请三位同学板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29142134
×3×4×7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笔算乘法。(教师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一起去看看,有一所学校正在进行运动会的准备呢。
课件出示或观察课本情境图(搬3箱矿泉水的情景)
指几名学生说一说。(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叙述的完整)
3、图中给了我们什么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让学生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指名学生展示,说出计算过程。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尊重劳动者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此文转于.Net]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现在运动场上的运动员特别多3箱矿泉水根本不够,又运来了多少箱呀?(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出示情境图)
师:求9箱矿泉水有多少瓶怎么列算式?
指名说算式(师板书)
学生试做。
展示几名学生的答案(最好有个错例)
指名学生说说计算过程(边说过程老师边板书)。
让出错的学生说说出错原因并纠正。
2、观察:黑板上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同桌互说。
(一道是进一次位,另一道是进两次位)
(设计意图: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来学习笔算,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
3、同学们,运动会的准备已经结束了,我们去看一下入场式的表演吧(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出示课本“做一做”情境图)
上面给了我们什么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让学生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指名学生展示,说说计算过程。同桌在互相说说计算过程。
4、运动场上的比赛就要开始了,你们看看台上的同学们看的多认真啊(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出示情境图)
我们的小精灵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数学问题:“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34个座位。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人?”你能回答吗?
让学生列式并用竖式计算。(指名学生写到黑板上)
让这个学生说说计算过程,老师再带领学生说一遍。
5、今天我们学的题目有什么特点?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计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次说计算过程,能够提高学生做题的正确率。)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今天的题目你们学的怎么样了,试一试吧。(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出示习题)
1、出示423×6389×9
让学生任意选一道做,做完后同桌互相说计算过程。
指名说计算过程。(师板书)
2、请同学们来当数学小医生请点击下载Word版完整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教案及教学反思》来自!/JiaoAn/ShuXueJA3/80914.html
三年级数学上教案及反思(篇7)
三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除以整十数》教学反思
上完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之后,看着学生的作业,感受颇多:
一、存在的问题:
1、学生做题时,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余数忘写,横式答案抄错。
2、有些学生在商和整十数相乘时,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影响,直接用商和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字相乘,把个位的零给扔了。
3、练习中同时出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有可能是一位数时,有些学生出错厉害,由于试商方法没有掌握好,不能灵活运用口诀快速找出商是几,有的确定十位商后,余数与个位合起来除,学生找不到商。遇到不够商1要商0时,学生遗漏。
4、还有些学生第一次除后,减法不熟练,第一次的余数出错,导致后面计算出错。
5、部分学生把验算当成任务,不管验算的结果是否和被除数相同,往那一放了事了,还有的学生验算时根本不算,把前面的数字一抄了事。
二、分析原因。
1、学生长期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影响,在列竖式时,很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整十看成了一位数。
2、学生经过了两个月暑假,状态,知识链接,尤其计算能力都严重下降。
3、课堂计算训练的量不够,特别是口算的练习,课堂上因一些情境让计算时间流失。
4、部分学生基础不好,速度慢;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没有参与探究活动中。
5、教师过高估计学生的已有知识,为了节约时间,来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而抛弃了复习旧知。没有对旧的唤醒,学习效果不理想,只能课内损失课外补。
三:改进措施
1、及时复习三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除法笔算,以及三下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笔算),并将计算方法与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相联系,使学生到商是两位数就需要试商两次,就需要经历两次估商(试商)----乘------减------落(余数)的过程。
2、做好批改记录,针对个别学生遇到困难或疑惑的地方给予一对一指导和帮助。集体出现的问题,反思教学中教师出现的失误,加以改进。
3、通过教材中的题组对比让学生明确商的位置取决于被除数的大小。
4、汇集学生典型错误,全班会诊找错。通过反例让学生寻找错误,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思考方法,形成计算策略。
三年级数学上教案及反思(篇8)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裁判奖牌等;(生)自己喜欢的图案、数学书。
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懂统计图
同学们,以前玩过投篮游戏吗你的水平怎么样啊
(投得多的哟,真不错;是个投篮小高手;投得少的不要紧的,多多练习就会越投越准的;投篮是要讲究技巧的。)
(显)欣欣小学三(2)班的同学选出全班的投篮高手分成两组举行了两场投篮比赛,还把结果制成了统计图。我们任选其中的一组来观察吧,说说从中你看懂了什么?
活动二:奖牌给哪组
欣欣小学三(2)班的同学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当裁判,帮他们评一评每场比赛奖牌该给哪个组?(贴:课题)
你们能不能做个公平、公正的小裁判啊?
当好小裁判可要听清两点要求:(1)同桌合作从中任选一场来评;(2)评的时候看谁观察得仔细,办法想得好,理由说得充分。我们还要给优秀裁判员发奖牌。
同桌讨论,师巡视、指导。
反馈:哪一桌小裁判评的是第一场的
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方法?
小结:评出冠军组是第一小组。
反馈:哪一桌小裁判评的是第二场的
相机点拨:两组的人数不等是这一场的特殊情况,那我们还以总数的多少来决定胜负公不公平?那怎么样评判才公平呢?请同学们大胆地发表意见
(显:移多补少的方法)
指出:像刚才这种移多补少的方法实际上就是把小组里每人投中的个数先合起来再平均分给每个人,最后看平均每人投中几个球。
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还可以用计算的方法算出来。
有会算的吗?会的在草稿本上试一试;有困难的可以打开书看71页,看懂算式意思的跟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谁来说说怎么算?(师板书)
相机点拨:括号里算出来的表示什么?所以,列综合算式时小括号不能丢掉。除以几表示什么意思?得到的是什么?平均每人投中几个也就是这个小组投中的平均数。用总数除以人数就得到小组投中的平均数。另一个小组投中的平均数也就是几个?
小结:我们用计算和移动的方法都得出了平均数,又根据平均数的多少公正地评出了第二场的冠军是第二组。
活动三:练一练
我们班有同学以前参加过文艺比赛吗?
那你们知道参赛选手的最后得分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显)老师这儿有一张小选手参加新苗杯校园小歌手大奖赛的成绩统计表,你能先估一估他们三位的平均得分大约各是多少分吗?
你是怎么估出来的,跟同桌交流一下。
估得到底准不准确,请你算一算,填在书上73页的第1题。
集体订正。
活动四:说一说
1、在生活中,有很多有关平均数的信息。
老师就收集到一条:(显)我从校医那儿了解了我们班每个同学的身高,还知道了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1厘米。
那是不是说每个同学的身高都正好是131厘米啊?
你的身高是多少?你的呢?
你们知道这个平均身高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指出:有的同学的身高比平均身高要高,有的比平均身高矮,还有的跟平均身高一样,其实平均身高反映出的是全班同学身高的一种平均水平。
(显)老师还从网上了解到我们全广西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30厘米,由此马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超过了全区的平均水平。
2、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平均数的信息?说说看。
全课小结: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信息还有很多很多,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问题。同学们想不想课后再回去找一找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信息?写一篇数学日记,下节数学课上我们再好好交流。
教学反思:
1、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经历平均数知识的整个构建过程。
通过争当公平、公正的小裁判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使他们在评判人数相等与人数不等的两场投篮比赛中,发现问题,引起思维冲突。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他们在讨论中自然地将平均数的意义不断引向深入,亲历在人数相等的情况下比总数到人数不等的情况需要求平均数才能公平地做出评判的过程,把认识平均数与解决颁奖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淡化单纯学习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
2、选择的学习内容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选取了学生身边和社会生活中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如:比较两组同学的投篮水平,了解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了解比赛当中评委们打分后算出的平均分,还有月平均气温、家庭月平均消费等等,使学生加深了对平均数意义和作用的理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师注重角色转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给每场比赛的冠军队颁奖的全过程中,教师真正把裁判的角色交还给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积极思考、反复讨论、大胆争辩,允许一个问题多种声音,最终通过师生互动式的交流、探讨达成共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新理念。
三年级数学上教案及反思(篇9)
本节课我充分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由折纸游戏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着好奇心,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即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并诱发学生产生主动想解决问题的心理。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我在课程导入时,从孩子熟悉的旧知识引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感受一下分的概念,然后具体到把四个圆平均分成2分,每分是2个圆,把2个平均分成2分,每分是一个圆,那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不可以用整数表示。于是我就抓住机会由此引入新课。但由于我的准备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在掌握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够及时接受新知,导致在后半段的学习中不能够很好的把话说完整。从上课的情形来看这方面做的是比较成功的,通过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写一写的活动使得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动手折纸,不只是对分数认识的简单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分数的含义。因此,教学中我不但要求学生折纸,还要求学生用彩色笔画出阴影来表示出这个分数。由于学生对二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在辨认和应用方面,学生也能抓住分数的意义的实质来说明和辨认。因此课堂的气氛很好,对整堂课的教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有部分学生面对这么多的听课老师有点紧张,不是很愿意在课堂上发言,使得整个课堂好像有一点拘谨。
《三年级数学上教案及反思(汇总9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三年级数学教案反思”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38421.html
更多猜你喜欢
更多-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8篇 以下是栏目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类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教案是教学经验的重要积累。希望本文内容能给您提供帮助!...
-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合集 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一篇关于“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的文章,相信您能从本文找到帮助。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一个精心制作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三年级上册教案反思 05-08
- [收藏]三年级数学上教案及反思1000字 红烛没有恩师爱心红,蚕丝哪有恩师情意长。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学之中所必须的。教案要成为及时的反馈教学、总结教学的一种模板。您一定也在为写好教案而发愁吧!有请阅读88教案网的编辑为你编辑的三年级数学上教案及反思,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三年级教案 01-18
-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9篇 老师是位伟大的工程师来哺育学生的心灵,准备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流程要求。要求教师写教案的初衷,是把备课的结果以书面形式固定下来,防止上课时遗忘。88教案网的编辑特意搜集并整理了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02-12
最新更新
更多- 交通安全班会教案反思精选 栏目小编非常用心地为您推荐一篇“交通安全班会教案反思”的文章。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 电脑住宅教学反思11篇 栏目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电脑住宅教学反思”的精彩文章,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教师的威信取决于社会地位,也取决于自己的责任心,有了好的教案老师上课也得心应手。极富艺术性的教案需要具备恰当的节奏和旋律。... 电脑住宅教学反思 05-21
- 温度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7篇) 博学、耐心、宽容,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教案能帮助教师有条理地安排教学活动教案,写教案时要特别注意哪些地方呢?您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了以下是相关信息:“温度教学设计及反思”,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温度教学设计反思 05-21
- 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反思(通用12篇) 常言道,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计划。幼儿园的老师都想教学工作能使小朋友们学到知识,为了防止学生抓不住重点,教案就显得非常重要,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反思。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别小看了孩子数...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 05-21
- 小班儿歌音乐教案(集锦7篇) 就“小班儿歌音乐教案”这个话题88教案网想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教案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抓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儿歌音乐教案 05-21
- 最新:三年级的名言合集 • 天空被夕阳染成了血红色,桃红色的云彩倒映在流水上,整个江面变成了紫色,天边仿佛燃气大火。• 邮箱填写错误,。• 几颗大而亮的星星挂在夜空,仿佛是天上的人儿提着灯笼在巡视那浩瀚的太空。• 和煦的阳光... 二年级寄语 04-13
-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通用(系列10篇)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教案来辅助工作。教案可以提示教师教学活动,教案主要是写哪方面的内容呢?经过88教案网的编辑的认真筛选和归类这篇“高中化学教学反思通用”呈现出更好的质量,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05-21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收藏13篇 人逢喜事之时,我们在很多场合需要通过祝福语来表达内心的祝福,给人送祝福可以让对方开心,心情愉悦。让你对生活如郁金香般优雅。你是否正在为祝福语而苦恼?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收藏13篇”,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有效的教案有着...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04-24
- 我长大了教案反思4篇 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桥梁。88教案网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一篇讲述“我长大了教案反思”的精选好文,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我长大了教案反思 05-21
-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模板集锦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作为教师要懂得编写标准且有自己风格的教案。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学校也鼓励老师在备课本上手写教案。这是一篇非常不错的“初一语文教学反思模板”网络文章值得一读,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 05-21
- 大班语言《落叶》教案及反思8篇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身为一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学到知识,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准备教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教案有助于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落叶》教案及反思8篇”,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活动... 大班语言落叶教案反思 05-21
热门推荐
- 小学语文教案反思怎么写精选
-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摘苹果》数学教案
- 8、7、6加几 ,
- 二年级上册《认识除法》导学案苏教版
- 一年级语文下册《春风吹》教学设计7
-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人物描写一组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宝黛初会》创新教案
- 2019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分课总复习资料汇总
-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语文《梅花魂》课文知识点整理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 S版三年级上语文册《语文百花园七》教学设计
- 小学六年级语文《青山不老》课文解析及答案
-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原文
- 《田忌赛马》教案之二
- 《鸟的天堂》课文
- 让我们荡起双桨
- 人教版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