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小学作文教学课件模板

小学作文教学课件模板11篇。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小学作文教学课件模板11篇,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小学作文教学课件模板【篇1】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准备:各种秤、各种实物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初步感知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爸爸妈妈做的什么菜?老师最喜欢吃糖醋排骨,你们喜欢吃吗?老师刚才从一位有名的厨师那得到了做糖醋排骨的配料表,他说这样做肉香味美,你们想不想看看他到底是怎样配料的?

2、你们从配料表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谁愿意来说一说?

3、对呀!克与千克都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揭示课题)

4、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质量是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谁愿意把你收集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二)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A、感知1克的重量

(1)看来同学们对克与千克了解得可真不少,那么下面你们来猜一猜你们桌面上的哪个物体大约是1克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大约就是1克呢?

对了,我们可以来称一称。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

指名拿1克的物体来天平上称一称(师边帮助边讲解称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一枚2分硬币,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说说感觉怎么样?(很轻)称比较轻的物体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

(3)操作实践:小组合作拿出5枚2分硬币,轮流用手掂一掂体会重量。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

(5)拿一袋盐和一袋薯片,用眼睛看,哪个重一些?不许用秤称,用手来掂一掂感觉一下你判断的正确吗?

B、感知1千克的重量

(1)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用克来表示吗?对了,还有千克,下面请小组内用手来掂一掂,快速地找出桌面上重1千克的物体。

那么重1千克的物体还用天平来称合适吗?

(2)认识盘秤、弹簧秤:当指针指向1时,表示1千克,指向2时表示几千克呢?看一看,想一想最多能称几千克的物品?指针指向小1,应是多少呢?小5呢?1千克后的小5呢?(Kg表示什么?g表示什么?)

(3)用准备好的秤,小组来秤一秤1千克盐后汇报,任意称你身边的物体。指名再来秤1千克的水果,装在塑料袋里掂一掂,再数一数有多少个?

(4)下面每个人都一手拿盐,一手拿2分的硬币,掂一掂感觉有什么不同?把你的感受告诉小组同学。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国际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了称较重的物体一般用千克作单位。小明却遇到了一道难题,你们愿意用你学的知识帮帮他吗?

(5)出示练习十八的第一题和第四题

C、千克与克的关系。

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拿的一袋精盐是500什么?再拿一袋,现在是多少克?一袋腌制盐是1什么?那么我们可以说一袋腌制盐和两袋精盐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加上什么符号呢?

1千克=1000克1Kg=1000g

(等号左右两边表示的质量相等,但单位不同)那么现在你说1千克里有多少个1克呢?

小结:克与千克有着这样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脑筋急转弯

出示练习十八的第五题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15千克()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4)小红的体重是35Kg。()

(5)一箱苹果重300g。()

(6)克和千克都是长度单位。()

2、称一称

同学们,称体重要用什么秤?猜猜它以什么作单位?(千克,人比较重)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我们来称一称吧!

请三名同学上来,猜猜谁最重,谁最轻。分别称出体重,找出最轻和最重的。

老师建议:希望瘦小的同学不要挑食,过胖的同学要科学饮食,人人争取有个健康的身体,好吗?

4、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吸引来了一头可爱的小猪,紧接着来了一只大公鸡,大公鸡还下了一个大鸡蛋,它们来是想让你们帮助它们解决一件它们的烦心事,你们愿意吗?一位糊涂的小朋友把他们的体重给弄混了,你们能为他们找到合适的重量吗?

(四)质疑小结、概括评价:

1、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概括:今天我们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比一比,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而且能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除了今天认识的克与千克,你还知道哪些质量单位吗?(可以向学生介绍斤、两、公斤、吨)

(五)课后实践

同学们回家后,量量你的身高和体重,再问问妈妈你出生时的身高和体重,制作一个自我小档案,体会一下妈妈养育你所付出的艰辛,让我们用成绩来回报父母。

小学作文教学课件模板【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第67、7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具准备

学生喜欢的玩具、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入手,创设情境

1、播放有多种动物叫声的vcd,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动物(如孔雀、恐龙、狮子等),同时问:“你是怎样猜出这些可爱的动物的?”(学生回答说是根据动物的声音。)

2、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又请学生是什么动物?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样猜出来的?

4、生:我看见大象的长鼻子;我看见老鼠的尾巴;我看见骆驼的驼峰……

师:你们看见了动物的不同形状,有正面的、侧面的、后面的。那今天我们就玩一玩,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题)

二、引导探索,体验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不同的物体形状

1、师:请同学拿出汽车玩具放在桌面上,小组内的同学互相玩耍,并说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形状。

小组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

2、画学生看到的汽车形状。师:咱们来一个画画比赛,看谁能把自己看到汽车的形状简单而又比较准确的画出来。(小组活动)

3、展示图画。请每组小组长把本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师:请小朋友来介绍自己的画,讲讲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为什么汽车有这么多不同形状?

生:因为我是从侧面看的;因为我是从正面看的;因为我是从后面看的……

师:原来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汽车形状也不同。

4、师:请学生交换位置,再观察,说说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形状。

××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让学生回原位。)

5、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玩具(每组一个)放在桌上,坐在现在的位置上观察玩具的形状并把它画出来。(全班交流,介绍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上看到的。)

三、应用拓展

1、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数学书合在一起,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书的形状。老师同时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

2、连线游戏。教科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生仔细观察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形状。

四、小结评价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我们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更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

小学作文教学课件模板【篇3】

记叙文分为记人和记事两种(记人的,着重通过人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来认识所写之人的精神品质、道德风格;记事的,要抓住事件的发生、发展及过程,了解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从具体的人物、事件的记叙中,领悟事件的本质意义),教师要指导学生去了解所要学习的课文的类型。从课文的题目中引申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读准生字新词,学会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布局,在这一基础上研究文章怎样开头、结尾,如何伏笔、过渡、照应等问题,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学习课文,借鉴写法围绕课文所写的事件,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整体脉络。对于文章之中的描写部分(包括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要着重讲解,让学生能在整篇文章之中抓到可圈可点之处,更好更快地掌握文章主旨。

教师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对重点的描写部分进行情感分析,并作朗读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品出自己的感受,做到融情于文之中。除此之外,帮助学生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语言运用的魅力,加深对文章的解释。

教师理清课文的发展脉络,和学生一道总结课文的思想情感,把握记叙文的文体特征,积累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和扩展生动的语言。笔者在这里所说的记叙文的阅读教学,主要是指与写作相结合的阅读教学设计模式。小学语文阶段的习作主要还是以记叙文为主。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注重帮助学生对文章整体布局(包括文章线索的安排和结构的类型)进行把握,以便在自己的写作中尽快理清思路,做好文章写作的布局谋篇这一步;要求学生学习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常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迁移到自己的写作当中;指导学生对记叙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品味、解读,使学生体会领悟语言的艺术魅力,并在自己的文章写作中借鉴与运用。

一般来说,说明文在内容上可分为说明实体事物和说明抽象事理这两大类。但是,大部分说明文在小学语文课文中都是科学小品文。教师可以从课文的题目入手,出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提出围绕课文中心内容的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教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在准确掌握生字新词之后,学着联系上下文并结合实际生活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教师帮助学生在全文阅读后,把握课文所说明的事物的主体特征,从而领悟课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按照所介绍的不同内容对课文进行分段处理,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方便学习。

教师按照分段的各个部分进行指导教学,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说一说本段讲述了那些内容,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较为重点的词语进行理解,体会语言的特点(三个特点:一是正确严密,二是简明清晰,三是生动形象),真正做到读懂课文。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归类不同的说明方法(包括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当然,课文的有感情朗读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指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感情并且读出自己的情感。

教师要求学生去丰富课文的内容:对于课文中的事物,还有哪些是文章没有讲到但是你知道的?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使所学的事物更加清楚地呈现在眼前。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课文,注意课后的巩固和复习。

小学作文教学课件模板【篇4】

一、 教学目标:

(一) 认知目标:

1、 能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自由表达,《记一次活动》作文教案。

2、 将活动的经过说一说再写下来,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二) 情感目标:提高观察和习作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难点和训练点:

(一) 重点:初步学会仔细观察、自由表达。

(二) 难点:将观察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恰当的表达。

(三) 训练点:能将活动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连句成段。

三、 教前准备:

(一) 两种水果

(二) 四个学生排练(学会说提示语,并加上适当的动作。)

(三) 投影片一张。

四、 教学时间:

40分钟。

五、 教学过程:

(一) 师生谈话。激发兴趣。

你们看现在讲台上多了一只箱子。它里面装着什么呢?老师要大家猜一猜。如果谁猜对了,就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你们。

(二) 组织活动,指导表达。

1、 根据提示第一次猜测。

(1) 提出观察要求:提示的同学分别怎么说,说了什么?

(2) 老师请四位同学上台,用简洁的语言为同学作提示。

(3) 学生猜测。

(4) 教师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语言说话。

引:提示的同学怎么说,说了什么?回答的同学又怎么样?大家的表现怎么样?

2、 提示第二次猜测。

(1) 明确观察要求:提示的同学怎么说,怎么做?回答的同学及其他同学又怎么表现?

(2) 四位同学再次提示。

(3) 学生猜测。

(4) 回忆过程,指导表达。

(三) 指导习作。

1、 明确习作要求:

(1) 可以写其中的一次猜测,也可以两次猜测都写。

(2) 至少把其中的一次猜测过程写具体,语句通顺。

2、 提示开头句,学生习作。

3、 教师巡视指导。

(四) 习作反馈。

(五)课堂小结

小学作文教学课件模板【篇5】

课文是小学阶段,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完成本课教学共需要两个课时。学习中,让学生围绕“中华不振”这四个字朗读课文,找出体现中华不振的句子,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再补充租界的课外资料,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深藏于心的爱国情感。通过这篇课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们中国曾经所受的屈辱,在历史中得到教训,使他们反思为何中华不振。同时,希望学生能从周恩来远大的志向、博大的胸襟中受到一点启发,反思自己读书的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过程,深入地体会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朗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2、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课始,老师通过和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从而为本节课学习周恩来的远大胸襟作以铺垫。由于事情发生在100多年前,学生对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甚少,因此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学生的朗读体验,观看课件激发孩子的内心体验,使孩子在体验中感悟旧中国“中华不振”的悲惨,从而理解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

教学中需准备的资源有:

1、让学生搜集旧中国租界地的资料。

2、课件准备:租界地图片及租界地内中国人民受欺侮的资料。

一、直接导入。

1、揭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二、复习。

2、回忆课文内容,试将词语带入其中。

19,周恩来随伯父到东北的师范学校读书。伯父的一句“”,让周恩来感到。在一个的星期天,他来到了、的外国租界地,看到有人在那里吵嚷。原来是那些的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的外国肇事者,反而训斥的中国妇女。于是周恩来在心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抱负,当校长问道诸生为何读书时,他的话语博得了校长的喝彩。

三、感悟周恩来的“疑惑”。

同学们,不难发现,故事因伯父的话而起。我们先去听一听伯父说了什么。(出示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

2、同学们,伯父的告诫,伯父的叹息,让周恩来心中充满了——(疑惑)板书:疑惑

4、了解租界地。

师简介:所谓外国租界地,就是帝国主义凭借他们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国力,强行霸占我们中国的一些领土作为他们的独立王国,在里面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四、理解“中华不振”。

让我们和周恩来一道怀揣疑惑,进入租界地去一探究竟。

1、出示问题,请同学们默读7-8自然段,思考:哪些地方让你感觉“中华不振”?画出相应的句子及词语,并批注出你读文的感受。

2、学生默读。

3、交流画出的句子,品读感悟。

①租界景象。

注意:抓住关键词“闯进”“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大不相同”感悟课文。

小结:同学们,贫穷的中华大地上有一处繁华之地,而这繁华却不属于中国!读出我们心中的不平衡!读出中华不振!

过渡:更可气的`是帝国主义不仅霸占我国的领土,还大肆欺压我国的百姓。我们看——(出示文字,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师伸手做出“请”的姿势。)把你看到的读给大家听好吗?(①∕②③∕④⑤⑥)

用抓关键词,对比法,启发法,范读法,引读法指导朗读。

读“惩处”,写“惩”字。

再次引读,因为不敢惩处,洋人......;因为不敢惩处,中国巡警......;因为不敢惩处,围观的中国人......

同学们,租界一行,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了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不振!板书:租界见闻理解)

4、出示租界地资料。

事实上,在租界里,中国人遭受百般压迫、侮辱和虐待的事何止这一件?我们看——指人读文字。

5、出示“xx事件”。

同学们,请思考今天的“xx事件”,日本人敢如此猖獗,肆意要强占我中华领土,说明了什么?(中国还不够强大)

五、感悟周恩来的“沉思”,立志!写话练习。

请同学们记住:我们中国还处于发展中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同学们,想要改变局面,该怎么做?

出示填空,学生写后交流。

这正是少年周恩来的心声!难怪在那天的修身课上,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说(女生)、铿锵有力地说(男生)——!

小学作文教学课件模板【篇6】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思考,提炼写游记的必备要素;

一、导入: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环游世界的梦,很多人都想在旅行中追问生命的意义。于是,走在路上的状态成了最潇洒的状态,来听一听许巍的《旅行》。(看歌词听:阵阵晚风吹动着松涛/吹响这风铃声如天籁/站在这城市的寂静处/让一切喧嚣走远//只有青山藏在白云间/蝴蝶自由穿行在清涧/看那晚霞盛开在天边/有一群向西归鸟//谁画出这天地/又画下我和你/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谁让我们哭泣又给我们惊喜/让我们就这样相爱相遇/总是要说再见/相聚又分离/总是走在漫长的路上)

1.听完感受如何?歌词好吗?好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记录:美在对景物的描绘,很有意境;歌词中透露出一种对自由的向往;写景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最后的部分有哲理,许巍写的不是某一次旅行,而是人生就是一场旅行;用词很灵活,如“藏”“盛开”“画”,非常优美,是诗一样的语言。)

2.许巍在歌词中表达的就是一种对于“旅行”的感悟。如果你旅行归来,想为这次旅行写点东西,这首歌词的写法能给你怎样的启示呢?

(生:要描绘美景;要注意写景时远景近景的层次、动静声色的搭配;要写观景的感受;要写出自己的感情或感悟……)

没有感悟的旅行是没有灵魂的旅行,没有游记的旅行是空白的旅行。再新鲜的感受也会在记忆中淡去,留下一篇游记可以拥有更多的回忆。怎么写游记呢?

1.欣赏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

写游记是不是除了刚才我们说到的要“写景”和“写感受”之外还有一些必备要素呢?

是的,记事、描景、抒情在游记当中都是缺一不可的必备要素。

2.《雨中登泰山》还能带给我们写作游记的哪些启示?如篇章布局上,写景记事的具体方法上等。

(生:写景不可面面俱到,要有详略,如《雨》文就详写了泰山上的松树、岩石和云雾,因为这些是泰山独有的景象;可以引用诗文典故增加文章的内涵;可以引用神话传说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景物的神秘色彩,激发阅读兴趣。……)

3.大家已经成为写作游记的理论家了,请看课本217页《学写游记》,看一看我们的总结还有没有疏漏之处?

1.理论家也得是实践家,同桌之间交流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旅行经历,分享美景美情。后全班展示。

小学作文教学课件模板【篇7】

教材分析:

《有余数除法》学生对于除法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有余数除法,在探究中理解有余数除法,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究除数与余数的关系,并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名称,并且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

教学目标: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现实生活的联系性。

学情分析:

由于二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想象丰富,求知欲旺盛;学习责任感不断增强,但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自信、自尊、自律等积极心态,是他们通过思考,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础,也是教师需努力和强化之处。

1、师: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分橘子的问题,学习了用竖式计算除法,

2、如果把板演的数21换成55,你会做吗?(出示分草莓画面,让学生理解题

意,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还剩几个?

提问:要解决“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师过渡语:面对要分的数目比较大,当我们再采取一次一次的分,继续利用学

具来分是比较麻烦和困难的,那怎么办呢?

(3)先引导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以商6。

列式55÷8=6(个)……7个。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

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集体交流,达成共识: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

又要比被除数小。

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商就是几。二乘,商和除数相乘。三减,被除数减

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四比余数比除数小。

小学作文教学课件模板【篇8】

说说我的老师-小学作文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说一说自己说老师,可说老师的外貌、语言、行为等特点,也可说对老师的印象、和老师的关系以及其他的内容。内容可以发散一点,只要和老师有关系的都可以说。还要引导学生从中选择自己觉得感兴趣、有意思的说。

教学目标:

1、全班同学能就

自己的老师畅所欲言,语言表达能力好的能多说几句,不好的也能模仿别人说的说上一句。

2、回到家后能把自己说的话复述给家长听。

3、能觉得围绕老师给出的题目说一句话很简单很容易,建立起对说话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1、全班同学能就

自己每天放学回家后都要做什么畅所欲言,语言表达能力好的能多说几句,不好的也能模仿别人说的说上一句。

2、能觉得围绕老师给出的题目说一句话很简单很容易,建立起对说话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围绕题目畅所欲言地说话。

2、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于说话的内容。

3、培养学生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惯。

4、引导语言表达能力不好、自己没想法和不知道该怎么说的孩子模仿别人说的说一句话。

5、回到家后能把自己课堂上说的话复述给家长听。

6、师生互动,交流感情,培养培养孩子对老师的敬爱,因此坚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意愿。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注意一下自己老师,选择一位自己喜欢的,想想他给你的印象和感觉,提前在家里说给父母听。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引导:小朋友们,你们来到学校,有那么多的老师都来教你们,给你们上课,你们喜不喜欢他们啊?最喜欢哪一个?又是喜欢他们的哪一点,我们来谈一谈,告诉老师好不好?

板书课题:我的老师

二、说话训练

小学作文教学课件模板【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会认绿线中的4个二类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出孩子们在广场上快乐玩耍的情景。感受文中孩子们玩水的快乐,体验自己成长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按照老师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体会小哥哥、小妹妹的愉悦心情,读出感情。

昨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春天的课文:《我最喜欢春天》,很多同学都找来了有关春天的诗、文章。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展示学生的摘抄、搜集作品)

老师也找了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什么了?

二、初读课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雨后的诗歌,请大家打开书,翻到《雨后》。

自己把这首儿歌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注意儿化音和轻声。

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困难?

2、诗中没标儿化音的,有些也可以读成儿化音。

三、再读课文。

这首诗歌写的是雨后的哪呢?请大家边读边思考。

四、有层次的指导读。

这篇诗歌写的是雨后的哪呢?板书:广场。雨后的广场什么样?谁来读一读?什么是神仙?小朋友们为什么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看谁能把雨后广场的美丽和小朋友们的快乐读出来。

你在雨后会做什么呢?

诗中的小哥哥也在踩水,他怕不怕溅湿衣服呢?

学习“使劲”两个生字。

摔一跤还骄傲?你怎么理解的?谁能读出骄傲的心情?

生:他玩得这么痛快,根本不在乎摔了一跤和那水淋淋的泥裤子。

小妹呢?她怕不怕摔跤呢?(如果也摔一跤,不用再有顾虑了……和打雪仗泼水节一样的心情)同时,也提醒大家,不要在下雨的时候把身上弄湿了。

如果你在场,你会怎样呢?

朗读全文。

找一找书上“的”字后面也都是动作吗?

请你说说你看出了什么规律?(解决有同学常问为什么有时候用“的”有时候用“地”的问题。感受一下不同就行了)

课下可以观察什么时候用“得”字。

小学作文教学课件模板【篇10】

一、情景导入:

1、请看,这是什么呢?

2、可别小看这硬币哦,它能告诉我们有趣的数学知识呢!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硬币,一元的硬币现在有两种版本的。一种是新版的:正面是一大朵菊花反面有一个大大的1元字样;另一种是老版的:正面有朵小牡丹花和一个小1元的字样而反面是国徽。淘气和笑笑送来的就是老版的一元的硬币。硬币要和我们做个游戏呢。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3、好!请小组长来领硬币,每两人一组。每组抛五次,听口令开始。一个同学抛,另一同学猜测并作好记录。注意抛的时候用力不要太大,以免落在地上不好找。准备好了吗?请开始!

4、请各小组汇报情况。(小组汇报)

5、从刚才同学们抛硬币的结果来看,硬币落地时一定是正面朝上吗?

6、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数学问题―――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活动探究:

1、请5个男同学代表淘气,5个女同学代表笑笑。比赛内容是:摸球大赛。这儿有两个淘宝盒,里面装有乒乓球。比赛规则是摸到一个黄球加二十分,白球不加分,底分一百分。有请淘气组和笑笑组。

2、当盒子里全部是黄球时,则一定能摸出黄球。板书(一定)没有黄球时,则不可能摸出黄球。板书(不可能)

3、请翻到课本93页,请你动手连一连。你会做吗?(

4、那还等什么呢?快快动笔吧。(学生独自做后,集体交流)

四、实践应用

1、播放课件:(食物、水、游泳圈、羽绒服、雨伞、洗浴用品),这些东西中哪些一定要带,哪些可能要用,哪些不可能用呢?

2、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老师可以放心地出发了。刚才你们设想的事情中有些可能发生有些不可能发生,也有的一定会发生,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

3、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同学们说得都对,这是你们积极思考得出的结果。

4、今天同学们和老师共同探讨了可能性的问题,能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这堂课什么地方最让你难忘?

5、生活中像这样确定的或不确定的事情有很多,及时地了解,认真地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这些事件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小学作文教学课件模板【篇11】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理解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使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4、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正确区分并理解应用两种平均分类型的除法问题。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课间喜欢玩一些什么游戏?同时说说是怎么分组的?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在课间喜欢玩的一些游戏,当学生涉及到有关“平均分”时,老师要注意强调,引起学生注意,同时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师:昨天老师在操场上也看到了一些同学在做游戏,(出示图片:3组跳圆圈舞的同学,每组有5人。)我们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游戏?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

师:看着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情景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仔细观察,互相交流信息,汇报结果。

师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把15人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2)一共有15人,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2.比较沟通。

(1)师: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与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我们发现这两道题说的是同一件事,只不过条件、问题调换了一下位置,所以用的方法也就不一样。

师: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师: 15÷3这个算式是在求哪个问题?你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吗?(学生讲述理由)

师你能说出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

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解决问题(2)。

学生汇报。

[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大胆探究,同时使学生熟悉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

三、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我们!

[学生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教师也可补充提问:15人做游戏,可以平均分成4组吗?为什么?如果又来了2人,怎么办?让学生思考。]

1.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从图中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提出用除法计算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1)题:出示做风车图,请学生说一说图意。个风车,5个同学,平均每人做几个?

请学生说一说图意,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再解答。

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15÷3=5(人) 15÷5=3(组) 18÷3=6(人) 18÷6=3(组)。

《小学作文教学课件模板11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课件”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38381.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