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关于古诗教学设计模板语文

关于古诗教学设计模板语文8篇。

88教案网精选专题推荐:“古诗教学设计语文”。

下面由88教案网编辑帮大家编辑的《关于古诗教学设计模板语文》,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公司常常会下达一些撰写文本的工作任务,我们需要在写作中学习优秀的范文。范文的立意和出发点往往会更为深刻。

关于古诗教学设计模板语文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

3.能解释指定的诗句中带点词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4.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实验目标: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联系已知,理解这两首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能背诵。

2.掌握本诗中的生字。

3.能根据自己的已知,发挥充分的想象,理解这首诗。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描绘山光水色的古诗,这两首诗都是唐代的着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瀑。

2、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四个山名。同学们有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老师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所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三个生字的音。

2、通过预习,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那些词语不理解。

(讨论:烟这里指云雾。可以观察插图。山峰上经常云雾缭绕,太阳光照射在云雾上,就呈现出一种美丽的紫红色的光彩,这就是紫烟。由于紫烟轻轻飘动,所以诗人说生紫烟。生,在这里就是发生,产生的意思。生紫烟就是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字用的特别好?说理由。

小结:这个生之用的特别好!他活生生地画出了香炉峰上的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让学生看图想象画面)也许香炉峰正是由此得名。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远远看去。水道,河流)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大河挂在山前是一幅怎样的景象?指导看图帮助学生理解、想象。

(这个挂字形象的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说明山势陡峭,水流得又急又快)

3、读三、四行诗句。哪些词语还需要提出讨论?

(飞流直下写水流地飞泻。三千尺,不是一个确数,是一种夸张的写法。形容瀑布极长,挂的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样?引导想象,进入意境。

教师进一步引导想象:山是绿的挂在绿色总的瀑布是白色的,山顶紫色的雨雾缭绕,颜色多么绚丽夺目;再加上静止的山峰,飞流的瀑布,正是动静相配,这画面多么神奇!诗人看呀,看呀,看入了神,嫌这样的描写还不够尽意,又用一个疑字展开想象。

理解疑是银河落九天。(疑是是可能是的意思。九天是天的最高一层。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那个字用的最好?(落与挂一样用的精巧。好像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落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阿!)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这首诗通过生、挂、飞、落等词的形象描绘,不难看出,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的写法和奇特的想象,紧紧抓住山崖的陡峭,瀑布的湍急,云烟的缭绕等特点,先写背景再写实景,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最后写联想,写出了庐山瀑布喷涌而初、倾泻直下的磅礴气势,从而给人以祖国山河壮美的感受。

6、诵读诗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1)让学生找出每行诗中应读重音或轻音的字。

(2)要求读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的赞颂、热爱之情。

7、练习背诵

五、指导书写

瀑疑要写的左窄右宽。

瀑的右下方不是水

练习用钢笔描红这首诗的生字。

六、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附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绝句》,能有感情地背诵。

2.掌握本诗中的生字。

3.能根据自己的已知,发挥充分的想象,理解这首诗。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他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又一位伟大诗人杜甫写的。公元759年,杜甫到了四川,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在成都城郊浣花溪边建起了一座草堂。这个时候,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着草堂附近生气勃勃的景象,便情不自禁的写下了这首小诗。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那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字的读音。

2、通过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

轻声自由读诗句,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诗人重点抓住鸣、上两个动词让学生体会两种鸟儿的不同特点。黄鹂的叫声悦耳动听,它们成双成对地在刚抽嫩芽的柳枝上叽叽喳喳地叫,呈现出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白鹭从稻田里、水沼边一个接一个的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上字准确地描绘出一行白鹭翩然飞上天空是优美从容的姿态。整个画面黄、翠、白、青,色彩绚丽,鸣、上,动静结合,表达了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第三、四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出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之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的四周,使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框起来)是谁透过窗框在欣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欣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停泊在岸边的船只)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东吴指长江下游一带。万里船,是说成都与东吴之间路途遥远,是虚指)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

关于古诗教学设计模板语文 篇2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我校五年级共48人。班额较大,不过,大家都很爱学语文,上课时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课前也可以自主的预习课文,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的能力,基础知识扎实,学习习惯良好!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课两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可以说是写马诗里的压卷之作。虽都写马,但各具特色。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一诗,作者用雄健的笔力刻画雄健之马。全诗分前后两部分,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它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四蹄腾空、凌厉奔驰。这匹宝马良驹在诗人细致的刻画下,是那样的气韵生动,维妙逼真。诗的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写它纵横驰骋,穿空阔度险峻越障碍甚至足以托付生命。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豪迈情怀、壮阔胸襟、雄伟志向的写照。

李贺的《马诗》通过咏马来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的渴望,但这些,诗人都是得不到的。诗歌描写了清冷大气的场面,写出了静态中的马的苍劲有力,同时诗人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来表达自己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教学目标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象同于不同之处。

4、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教学难点分析

古诗的诗句以学生诵读为主,朗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展示古诗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在你们的脑海里一定储存着不少的古诗吧?你能把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的古诗背给同学听一听吗?

2.生展示古诗。

3.同学们背得很有韵味,也很精彩。在这些古诗中,有描写祖国壮丽山川的,有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怀的,有倾诉思乡之情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咏马的诗。板书课题。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1)作者都是唐朝的诗人,随机让学生借助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谈谈对作者的了解,教师作适当的补充,介绍背景。(课件出示)

(2)都描写了马。随机设疑:写马只为写马吗?对此我们需要认真体会。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学习《房兵曹胡马》。

(1)指名朗读古诗,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2)诗的前四句正面描写了马的哪些外形,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首句交代胡马的产地,来自“大宛”。二句写好马的形象、特征(瘦),“锋棱瘦骨”,把与人相若、神健气清、并夹裹着凌厉之风的神骏形象摆在读者面前。接着,三、四句从静动两方面续写马的形态,尖耳、蹄轻,生动地描写出马的体态的俊健。

(3)作者向我们刻画了一匹怎样的骏马?

(4)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把骏马之神之灵之骏写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

(5)作者的心情如何?

感受诗人在看到这匹宝马良驹时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欣赏、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然后通过品读来回味。

(6)古诗后四句,作者笔锋一转,描写马的品格。借写马的品性,表达了对友人的期盼,更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抱负。

(7)“骁腾”、“横行”是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

(8)它为什么能“所向无空阔”?想象一下,房兵曹的这匹好马驰骋疆场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学生想象交流。

(9)看到这匹宝马良驹,即可想象它的英勇善战。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指读,体会。

(10)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

作者对宝马良驹的赞誉,对友人的激励,抒发着自己踌躇满志,充满远大抱负的情怀,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11)教师小结:如果说诗歌的前四句是主要是通过描写马的外形特点来刻画马的雄健神骏,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那么在诗歌的后四句,则是通过转写马的品性来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英豪之气。看到房兵曹拥有如此的好马,诗人杜甫的灵感焕然喷发,于是他大笔一挥,创造出了一幅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的“胡马”图,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千载之下,我们都似乎可以体会到杜甫在写作此诗时那种欲罢不能、不吐不快的创作欲望及诗人建功立业的鸿鹄之志,壮阔胸襟!

(12)指导朗读,配古典乐曲。(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13)齐背古诗,边背边想象情境。

2.学习《马诗》。

(1)过渡:如果说杜甫笔下的马是雄健俊美的,那么诗人李贺笔下的马又是什么样子?

(2)自读诗文,启迪质疑。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学生小组试讲,感知诗意。

(4)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5)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感受“大漠、燕山”空阔寂寥、清冷大气的场面。师相机点拨: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

(6)指导朗读。生读,评议。

(7)自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8)作者多么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投笔从戎,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献上自己的一点力量。可是昏庸腐败的朝廷不认同他的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焦急?

关于古诗教学设计模板语文 篇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古诗?你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

2、简介作者

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明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与抗清英雄张苍水、抗金英雄岳飞并称西湖三杰。明成祖永乐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的提议,坚决请求固守。代宗即位后,他又整顿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l)之军。也先挟英宗逼和不成,被迫释放英宗。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格刚直,颇遭众人嫉妒。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以谋逆罪被杀。成化二年(1466年),宪宗皇帝特诏追认复官。将其故宅改为忠节祠。万历十八年1590年)时改谥忠肃,并在祠中立于谦塑像。

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肃,元代诗人、画家。元末会稽诸暨(今浙江诸暨)人。

王冕经常以梅花自比,早年曾经借梅花自喻不接受官职,晚年还以梅花显示自己的清白本色,说:野梅开花尚古色。(《归来》)

他的别号很多,有煮石山农、会稽山农、梅花屋主、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竹冠草人、梅叟、梅翁等。又因他的书斋叫竹斋,时人又称他为王竹斋或竹斋先生。他既是诗坛名家,又是丹青高手。他所画的《墨梅图》,神韵秀逸,令后人叹赏不已。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拼音,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

①指名读,指导节奏。

石灰吟墨梅

于谦王冕

千锤/万击//出深山,吾家/洗砚//池头树,

烈火/焚烧//若等闲。朵朵/花开//淡墨痕。

粉骨/碎身//全不怕,不要/人夸//颜色好,

要留/清白//在人间。只要/清气//满乾坤。

②正音:焚,墨,乾。

三、精读课文《石灰吟》

1、指导学生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逐字逐句理解。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①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吟诵。

②锤:敲打。击:撞击。

③若:好像。等闲:平常事。

3、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大意是:石头是经过多次的敲打撞击,才从大山上采下来。烈火焚烧自己,却也只把它当作平常事。即使身体粉碎变成了石灰,也不畏惧,还是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4、看图想像意境,体会感情。

这里诗人以石灰自喻,表示宁为玉碎,不断瓦全的志气。

5、指导朗读。

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坚贞、高洁的志向,应用赞美、高亢的语调朗读。

四、总结学法,自学《墨梅》

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法。

①理解字词。②说说诗意。③看图想像。④朗读体会。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师生讨论。

①理解字词:

吾:我。洗砚池:书画家洗毛笔砚台的水池。

池头:池边。树:这里指梅树。

夸:夸赞。清气:清香之气。乾坤:天地。

②指名说说诗意。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现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让人来夸赞梅花的颜色好看,只要让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③看图想像:作者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他在梅花身上寄寓了怎样的情操?

④朗读体会。

有自豪、高亢的语调反映出诗人的坚贞、纯洁。

教师范读,自由练读,集体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

3、总结课文,了解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古诗两首》。

2、说说这两首诗的大意。

二、背诵课文

1、看图朗读,体会诗歌意境。

2、自由练读,练背诵。

三、总结课文

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A: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B:寄寓了作者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2、这两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呢?

(都是咏物诗,托物明志,借物为喻,寄托作者高洁、坚贞的情怀)

四、学习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五、作业:完成练习册Lesson3。

板书

石灰吟: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若等闲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坚强不屈)

墨梅:池边树、朵朵、淡墨痕(写实)

不要只留(明志)

(寄寓贞洁自守的情操)

关于古诗教学设计模板语文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江上渔者》。

2.请几名同学背。

3.回顾古诗的学习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

学生补充有关诗人的资料。

2.解诗题。

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宿读作s,不要读作sh。

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暮幕墓。

(2)贫上下结构,上边是个分,不要写成。

蓉上中下结构,中间是个。

吠大字上面不要丢点。

3.齐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日暮:天色将晚。

柴门:树枝做的门。

苍山远:苍苍茫茫的远山,一直连向天边。

贫:穷。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1、2句:天色已晚,远望苍山,路途遥远,得找个投宿的地方。我投宿的是一个贫穷的山村人家。

3、4句:忽然,从柴门边传来了狗叫声,知道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同学有语气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意境。

2.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它通过旅客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4.可根据诗的内容,试着画一幅风雪夜归人图,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5.练习背诵古诗。

(1)自己试着背。

(2)同桌互相背。

(3)集体背。

6.作业:

背、默古诗,试着给爸爸、妈妈讲讲古诗的意思。

关于古诗教学设计模板语文 篇5

微课题研究小组

抓住关键词培养阅读思维能力的研究

教学内容

4.秋天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秋天的景色特点,品味秋景的美丽,感受丰收的喜悦。

2.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秋天的景色特点,品味秋景的美丽,感受丰收的喜悦。

教学难点

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十六字教学法”

教学过程

“十六字教学法”

教学过程

“十六字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策略/方法

第一课时

一、目标导学,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板书课题)

2.(多媒体课件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什么问题吗?(此处可让学生质疑)

二、精讲点拨,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读准课文,不错、不添、不漏。同时,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词卡片,指名领读齐读:

明丽 酿造 烦恼 羊肠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韧 井井有条

4.提问:这些生字中,有哪些容易写错的地方?我们怎样记住它们?

5.尝试听写,并交流反馈。

6.齐读。

7.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秋天?

8.小结: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

三、有效反馈,布置作业:

1.小结:读了这一首诗,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2.布置作业:

①熟读诗歌,背诵全诗。

②听写生字词,描红习字。

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根据内容画一幅秋天的画。

④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课后词语,并反馈。

2.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①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此处可让学生质疑)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画画谈谈自己的理解。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②指导学生重点品读:其中,你喜欢什么呢?把描写这一景物的语句勾画下来圈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批注上你的体会。

组织交流,相机指导: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组织讨论: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谈话“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出示分组活动内容: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1-1揭题,生齐读课题。

1-3生自由谈

2-1生自读全诗

2-4教学易错字

2-7生思考

3-1创设情境,学生发言。

3-2引导学生在图画中、从身边景物、人物、事物的变化中找秋天,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秋天的特点。

1-2学生质疑

2-1让学生有充分自由、自主的空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进行品析,产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2-2组织学生讨论。

关于古诗教学设计模板语文 篇6

第一板块

一、充分自学

1.根据拼音和工具书,读熟10首古诗词。

2.根据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大致了解10首古诗词的意思。

3.背诵古诗词。

二、交流展示

1.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可用比赛的方式,也可用考试的方式(比如:看图吟相应的诗词)。

2.全班交流10首古诗词的大意。

教师相机检查学生对下面句子或词的理解:

①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豆喻谁?萁喻谁?

②鸟鸣涧是什么意思?诗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③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什么意思?冰心玉壶象征着什么?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时时舞恰恰啼是怎样的景象?

⑤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是说石灰,实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⑥《竹石》中赞美的是竹子,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⑦白日青春妻子各是什么意思?哪些词与现代意思不同?带有白日的诗还有哪首?

⑧《已亥杂诗》中表达作者愿望的诗句是哪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与这句诗意思相反的诗句吗?

⑩《卜算子》一词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还能背诵一首《卜算子》吗?

三、讲述关于10首古诗词的逸闻或故事。

如:曹植的故事,于谦的故事,郑燮的故事等。

四、有机联系,拓展读《江畔独步寻花(黄狮塔前江水东)》《春望》

第二板块

一、根据10首古诗词进行超联想,分类复习古诗词

送别诗──

《芙蓉楼送辛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联想到: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咏物言志诗──

《石灰吟》《竹石》

联想到:

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

写景诗──

《鸟鸣涧》《江畔独步寻花》

联想到:

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杜甫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

二、以作者为生发点,复习积累的有关作者的诗词。

如:王维、王昌龄、杜甫、郑燮、苏轼等。

关于古诗教学设计模板语文 篇7

【教材分析】

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都是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不由自主就抒发的赞美之情。

二、初读古诗,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诗

2.自主识字

3.指导写字

⑴“我的发现”。

“口”在左边高又小(鸣),“口”在上下小而扁(吴、含)。“山”作偏旁竖折斜(岭),“火”在字左捺变点(炉、烟)。

“含”字上边“今”,“岭”字右边“令”,有点和无点,细心分辨清。

⑵示范讲解。

“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窗”字字形复杂,学生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学生一笔一笔地书空。

三、朗读感悟《望庐山瀑布》

1.板书题目,并解题

[望庐山瀑布]望:远看。题意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师:简介庐山(见附录)

2.简介作者:(见附录)

3.理解诗句之意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日照:阳光照射。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那样,因此而得名。)生:发生,产生。(指山间云烟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紫烟:紫色的云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遥:远。前:山前。川:河流。诗句之意: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飞流:飞奔的流水。直下:笔直地流下。三千尺:是虚指。形容瀑布的高和长。疑:怀疑,以为。银河:指晴天晚上空中出现的明亮光带(天河)。落:泻落下来。九天:指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所以称九天。)诗句之意:那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足有三千尺长,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4.再读诗句,品悟诗意

⑴四行诗各写什么?(第一行写背景;第二行写静态;第三行写动态;第四行写联想。)具体写瀑布的诗句是哪几句?(二、三句)

⑵作者在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夸张)

师:一、二、三句是比喻:描写背景时,“生”字形象写出了山间烟云犹如从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的一团白烟,飘渺与青山蓝天之间。二句:瀑布像……。四句,用贴切的比喻,表现了自己奇特的想象,从而使整个形象显得更加雄伟壮丽,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第三句是夸张。不是实指,而是形容其长、其高。

⑶那些字用得好?(生、挂、飞、直下、疑、落。)

师:“生”(上有)。“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遥看时的形象,点名“远看”题意。“飞”把瀑布喷涌而下的景象描绘地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高峻,又显出水流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这些眼前。“疑”是大胆、奇特的想象。

⑷你读后有什么感受?(瀑布气势磅礴,景色壮美。)

5.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四、诵读背诵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导诵读:一、二缓、舒;三、四快、高。

关于古诗教学设计模板语文 篇8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

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3、简介作者。

4、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细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导理解。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

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

(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

(3)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3)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初读感知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指名读、齐读。

3、读了这首诗,你知道诗人所看到的是什么了吗?

(四)整体感悟

1、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全班交流。

2、理解一、二行诗句。

(1)出示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情景?(牧童骑黄牛)

牧童高兴的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呢?

(2)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这可真是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时的心情呢?

(3)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多了,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4)多么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也骑上小黄牛,把前两行美美地读一读。

3、理解三、四行诗句。

(1)诗人袁牧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边读边想象牧童寻蝉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4)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

4、指导朗读。

(五)总结

同学们,你们能从短短二十个字想象出色彩绚丽的风景,人物可爱的表情,有趣的动作,让整首诗都活了起来。下面再让我们看看画面美美地吟诵这首诗,把这如画的诗、如诗的画留在我们的心里吧。

四、教学结束:

作业:朗读、背诵《所见》。

以上就是《关于古诗教学设计模板语文8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古诗教学设计语文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31794.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