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学设计精选6篇。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教学设计精选6篇”,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学设计 篇1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教科书46—48页

2、教材简析: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①集中学习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位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是一样的。②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让学生在认识元的基础上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十进位关系,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③创设“文具小超市”购物活动,同时开展主要用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进行买卖的购物活动,让学生认识1元=10角。

3、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②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进一步学习分类方法。

④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⑤教学重点: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种类,说明这些人民币在我国商品交易中占主导地位。

⑥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怎样让他们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我设计了二个环节:(1)拿10个1角的硬币去买一把尺子,但我又怕硬币掉,你能替我想一个办法吗?让他们通过换钱自己找出1元=10角的换算关系。(2)我有10个1分的硬币,我想买一块橡皮,橡皮1角钱一块,我能买吗?让学生认为能买,从而认知1角=10分。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四、关于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全面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①1张2角可以换几个1角?

②1张5角可以换几个1角?

③我拿10个1角的硬币去买一把尺子,但我又怕硬币掉,你能替我想一个办法吗?

让学生自己找出1元=10角的十进位关系。

④我有10个1分的硬币,我想买一块橡皮,橡皮1角钱一块,我能买吗?让学生认为能买,从而认知1角=10分。

这么多钱,拿出5角怎么拿?(不同的拿法)

⑤很多的东西想卖给你,1元2角钱,怎么买?(不同的买法)

⑥阅读课本,质疑问难?书上47页印的人民币和我们用的人民币有什么地方不同?学生能找出书上印的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条红色斜线,为什么会有斜线呢?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书上印的人民币是样币,是给我们看的,是不能使用的。

3、实践活动:文具小超市。

4、课堂小结,你学会了什么?①认识了人民币;②怎样换钱;③知道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④学会了怎样买东西。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1、认知6、7,能正确地书写6、7

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3、培养同学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写数字,培养同学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电脑上出示42页认知6和7的主题图,并让同学仔细观察。

1、图上有些什么?

2、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多少桌子、椅子。同学报得数。

3、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还可以怎样数?

4、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先数已经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

5、俺们刚才都是依照1、2、3、4、5、6、7的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俺们发现,数5个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新授

1、认知6和7

你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今天俺们就来认知一下新

朋友6和7,板书课题:6和7的认知

2、你能拿出表示6的学具吗?你能用它们摆成你喜欢的图形吗?

(生拿学具,师出示点子图或其他磁性教具,生动手摆,师选有创意的褒扬,展示)

你知道6是怎么来的吗?5的后面又该是数字几呢?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5拨上1是6。

6的后面再加1个,又是多少?计数器演示。你能拿出表示4的学具吗?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3、比较大小,前面俺们认知了5,今天又认知了6和7,那你知道谁大谁小吗?

5和6比谁多谁少?6和7比呢?你还能看出谁比谁少?6比7小反过来可以怎么说?M.JAB88.COm

4、基序数意义

(1)你能从小到大数到7吗?从7开始从大到小数到1呢?(2)观察43页金鱼图,找准起点,数一数这里有几瓶金鱼?(分组活动)(3)先找一找那一瓶装了6条金鱼?从左边数起看一看是第几瓶?(4)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5、教学6、7的写法

观察字形特点,6像什么?6是一笔写完的,从田字格的上半格起笔一直写到下面再画个圆后完成,7像什么?

三、练习48页2、3

四、课后作业

看看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学设计 篇3

《认识图形.一》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53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袋子,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放得又快又好。

(二)、活动,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指名学生上台演示,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然后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模型,让学生认一认,并与相应的实物归为一类。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这些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交流。

(2)在班上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图抽象出模型图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几种立体图形有了比较多的感性、直观的认识,促使学生形成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3、记忆想像。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将这些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并用手比划。

(3)游戏:猜一猜

学生闭上眼,摸一摸老师给出的一种实物,判断它的形状。

(四)、游戏

1、看一看

2、摸一摸

3、猜一猜

板书:

认识图形:

正方形 长方形 圆柱 球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4页。

教具、学具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8和9的数据。

2.课件、学习纸等。

教学设计

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利用南昌正在创建花园城市这一人人皆知的事实,配合书上的主题图,引入8、9的认识。激发学生爱美、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8、9的基数含义

1.教学主题画。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主题图为师生提供了数量为8、9的物体有:

a.校园两旁有8棵树。

b.花坛里有8朵花。

c.黑板上有8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d.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

e.有8个同学和1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

f.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学生数以上8、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往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

蝴蝶只数难数一些,可以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数一数,然后教师再引导同学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数一遍,每数一只,就做上一个记号。

2.展示课前每人收集的数量是8、9的物体的作业。

拿出课前收集的关于8和9的数据,先在小组内向同伴们交流;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份在全班交流、评议。最后全班同学都把自己收集的数据张贴在教室四周,全班同学自由交流、评议。

3.摆学具。

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教学8、9的顺序

1.课件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当拨到第8颗、第9颗算珠时,算珠闪动变颜色。并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

2.课件出示直尺图:

教师将教材中直尺图里的括号作了一些调整,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0~9各数的顺序。

填好后再让同学们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

最后可以让小组内的同学看着直尺上的数,提几个问题,让学生间互问互答。

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1.出示点子图。

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出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

2.比较7、8、9的大小。

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

7<88<97<9

8>79>89>7

3.用>、<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教学8、9的序数含义

1.做改编题(每个学生发一练习纸)。

左数第8盆开了()朵花。

开了8朵花的是第()盆。

给左边的8个花盆涂上红色。

给从左数第9个花盆涂上绿色。

教材提供的这部分内容过于简单,所以将这部分内容作了一些调整,设计了将8、9的基数、序数含义糅合在一起的练习,让学生通过此练习,弄清8、9的序数含义,又将它与基数含义区分开来。此练习虽有一些难度,但由于有6、7的序数含义的认识作基础,所以一般学生都能正确地完成这个作业。

2.把做好的练习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讲评。对完成好的学生作业,教师给予奖励,并将学生每一次的奖品放入成长纪录袋。

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把8、9的认识放在同一节课中完成,编排与前面6、7的认识基本上一样。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亲身感受8、9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安排时我把教材作了如下处理:

1.联系生活,切入主题。

教材提供给学生数数的画面是一幅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这个画面与南昌正在创建花园城市十分吻合,因此我就从南昌创建花园城市谈话切入,给学生美好熏陶,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情感。

2.收集数据,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一组生活中表示数量是8和9的数据,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8、9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我先出示三幅点子图,让学生数一数,并说出数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每幅点子图左边都有5个点子,只要看右边的点子数就能很快数出每幅图的点子数。在比较7、8、9这3个数大小时,我让学生任意选择两个数来比较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这样处理问题开放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另外在区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时,我把6、7的认识和8、9的认识中的例题糅合在一起,设计了10盆花,让学生来区分基数和序数,这样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深化和拓展。

4.利用小组活动,改变评价方式,让学生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整个课堂教学我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为主,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同学都有学习成功的感受。

专家评析

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特点:

1.有一条清晰的逻辑教学思路。这条思路展示的纵线结构是:联系生活,谈话引入教学8、9的基数含义(教学主题画,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数量是8、9的物体的作业,用8(9)个学具摆图形)教学8、9的顺序(利用计数教具教学8、9的顺序,利用直尺图整体认识0~9的顺序)教学比较7、8、9的大小(利用点子图比大小,看数比大小,用关系符号写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教学8、9的序数含义(做改编题,评价学生练习)。

由于教师对整堂课的教学有一个整体的合乎逻辑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对8、9的认识沿着一条由浅入深的通道缓缓前进,每跨一步都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如教学8、9的基数含义时,学生通过收集生活中数8、9的活动,对8、9的基数含义就有了一个难以忘却的记忆,它将长久地储存在大脑中。

教师的逻辑思路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教师的这种长此以往的教学中,逐渐学会如何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2.注意创设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情境。让学生有成功感。

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课前收集如下信息: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数量是8和9的?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了课外,使每一位学生在收集有关8、9的信息活动中,真真切切地领会了8、9的基数含义,感知了8、9符号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又将学生收集的信息在全班展示,让每个学生感到自己是成功的。

3.注意提出推理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教师能否提出探索性、创新性的问题密切相关。本节课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提出了一些探索性、推理性的问题。如:当学生数出3张点子图上的点子数是7、8、9时,教师马上提问:怎样数,能很快得出卡片上的点子数?又如:比较7、8、9中任两个数的大小时,教师提问:从这3个数中选出两个,你能比出它们的大小吗?你能选出几组?这样的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推理。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4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个数,会读、会写数字8和9。

2、使学生懂得8和9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的大小。

3、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重点

8和9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一填

(),1,(),(),4,(),(),7

7,(),(),4,(),(),1,()

请同学口答完后,全班读一读。

2、看图写数

投影出示7朵花

一共有()朵花。(7朵)

再添上一朵花,现在一共有几朵花?(8朵)

如果再添上一朵是几朵呢?(9朵)

二、新授课

1、8和9的认识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画面上画了些什么?与哪些数字有关,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8位小朋友,9个人,8棵树,8个字,9盆花,9只蝴蝶)

(2)请大家用小圆片和三角形动手摆一摆,自己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2、数的顺序

(1)出示计数器,教师拨7个珠子,再添上一个是几个呢?8个珠子再添上一个是几个呢?(让学生反复说说)

(2)出示直尺图

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0~9各数的顺序。

填好后,强调7的后面一个数是几?8的后面一个数是几?

全班看直尺上的刻度,从0读到9,再从9倒数到0。

3、数的比较

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和第二幅的点子图,比一比,哪一幅图的点子少?哪一幅图的点子多?(第一幅少,第二幅多)

7和8比较,因为7在8的前面,所以7<8。

反过来,8>7。

第二组让学生完成。

4、几个和第几

出示10只蝴蝶,给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再给左数第9只蝴蝶涂上红色。

5、指导8和9的书写

(1)认清8和9的字形

(2)说明写8和9的笔顺

(3)教师示范

(4)书写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第1题。

让学生巩固1~9的顺序,学会顺数和倒数。

2、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第2题。

四、布置作业

8和9各抄写一行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认识时间》第81页例1及“做一做”第1题、练习十五第1、2题。

【教材分析】:

《认识时间》这一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时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以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也就是例1,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第二层次例2,是在5分5分数的基础上,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我选择的是第一个层次的教学,即例1。

【学情分析】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等,已经掌握了认读整时和半时的方法,能用文字表示法和数字表示法表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3、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进一步提高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设计理念】

1、生活——数学——生活的大教学观。

2、建构主义理论——“做数学”

3、我校开展的“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

【教法、学法选择】

1、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的心理特点,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采用了愉快教学法,把故事、游戏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中,例:在练习认读几时几分时我设计了击鼓传花的游戏,同时还采用了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利用手中的钟表学具拨一拨通过合作交流学会看时间。为了更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说一说、写一写、拨一拨、画一画、玩一玩、想一想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3、充分发挥课件的辅助教学功能,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形象性。赋予抽象的时间概念以鲜活的感性支撑,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合作探究对知识进行迁移、重组,达到认识、理解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目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下载于中国课件网),实物钟,钟表学具。

【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我校开展的“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课题,我实施了分层教学,开展了了“四步走”教学活动,具体活动过程如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由猜谜导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创设学生喜爱的情景,让学生感到,时间与我们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以旧引新,掀起欲望

1、复习旧知:认识8:00和6:30。

2、引发冲突:课件演示分针由6转动到9,接着抛出问题:“你还认识这个时间吗?”引起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学习自主化。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第1层:认识钟面,利用课件认钟表里面的第1、2个分支,了解钟面是由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的构成的。

第2层:认识几分,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认识一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是一个教学重点,我采用课件辅助教学,利用认钟表里面的第2、3个分支,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我先将钟面放大,让学生能更清楚的看到分针走一个小格就是1分,从12走到1走了5个小格就是5分,接着再5个5个的数,得出一共有60个小格。

为了使学生对分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我让孩子们在书上自己填一填,从用眼观察到动手书写,再从写到说一说每一个数字对应的是几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提高,知识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巩固。

接着是感受一分钟的长短,懂得一分钟的时间虽然短,但还是能做许多的事情。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第3层:利用分支4解决时针走过几个大格就是几小时的问题。

第4层:认识时、分的关系,理解1时=60分。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读、写时间

这一阶段教学分三步走:第一步:引。带领学生探究9时5分的写法。第二步:扶。在教师的帮助下认识10时5分和6时25分,会用两种方法表示。第三步是放,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1:20,6:50,10:45和5:25的认识。

2、同桌合作,拨时间,说时间。

3、完成课本P82“做一做”的第1题。《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说“小明的一天”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采用击鼓传花的方法选择学生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4、画一画

从看着钟面说时间到根据时间画针,提高了难度,这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

5、玩一玩

加强对时间的认识和判断。

6、想一想

这是对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的回顾和对时间知识的延伸,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总之,整节课,我尽量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组织他们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鼓励他们去猜想、验证、归纳、概括,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出色的发现者、勇敢的探索者和快乐的创造者。

【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1时=60分

7时5分7:05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学设计精选6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3122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