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教学活动教案设计

「必备」教学活动教案设计精选。

以下的教学活动教案设计或者是您在寻找的内容。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只有充分准备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很好地达成要求的教学目标设计。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教学活动教案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极差的定义,知道极差是用来反映数据波动范围的一个量

2、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

1、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2、难点:本节课内容较容易接受,不存在难点。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P151引例的意图

(1)、主要目的是用来引入极差概念的

(2)、可以说明极差在统计学家族的角色——反映数据波动范围的量

(3)、交待了求一组数据极差的方法。

四、课堂引入:

引入问题可以仍然采用教材上的“乌鲁木齐和广州的气温情”为了更加形象直观一些的反映极差的意义,可以画出温度折线图,这样极差之所以用来反映数据波动范围就不言而喻了。

五、例习题分析

本节课在教材中没有相应的例题,教材P152习题分析

问题1 可由极差计算公式直接得出,由于差值较大,结合本题背景可以说明该村贫富差距较大。问题2 涉及前一个学期统计知识首先应回忆复习已学知识。问题3答案并不,合理即可。

六、随堂练习:

1、一组数据:473、865、368、774、539、474的极差是 ,一组数据1736、1350、-2114、-1736的极差是 .

2、一组数据3、-1、0、2、X的极差是5,且X为自然数,则X= .

3、下列几个常见统计量中能够反映一组数据波动范围的是(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极差

4、一组数据X 、X …X 的极差是8,则另一组数据2X +1、2X +1…,2X +1的极差是( )

A. 8 B.16 C.9 D.17

答案:1. 497、3850 2. 4 3. D 4.B

七、课后练习:

1、已知样本9.9、10.3、10.3、9.9、10.1,则样本极差是( )

A. 0.4 B.16 C.0.2 D.无法确定

在一次数学考试中,第一小组14名学生的成绩与全组平均分的差是2、3、-5、10、12、8、2、-1、4、-10、-2、5、5、-5,那么这个小组的平均成绩是( )

A. 87 B. 83 C. 85 D无法确定

3、已知一组数据2.1、1.9、1.8、X、2.2的平均数为2,则极差是 。

4、若10个数的平均数是3,极差是4,则将这10个数都扩大10倍,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极差是 。

5、某活动小组为使全小组成员的成绩都要达到优秀,打算实施“以优帮困”计划,为此统计了上次测试各成员的成绩(单位:分)

90、95、87、92、63、54、82、76、55、100、45、80

计算这组数据的极差,这个极差说明什么问题?

将数据适当分组,做出频率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答案:1.A ; 2.D ; 3. 0.4 ; 4.30、40. 5(1)极差55分,从极差可以看出这个小组成员成绩优劣差距较大。(2)略

20.2.2 方差(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3. 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二. 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

1. 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理解方差公式

3. 难点的突破方法:

方差公式:S = [( - ) +( - ) +…+( - ) ]比较复杂,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个公式都会有一定困难,以致应用时常常出现计算的错误,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安排了几个环节,将难点化解。

(1)首先应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方差和方差公式,目的不明确学生很难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多举几个生活中的小例子,不如选择仪仗队队员、选择运动员、选择质量稳定的电器等。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生活中为了更好的做出选择判断经常要去了解一组数据的波动程度,仅仅知道平均数是不够的。

(2)波动性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第一环节中点明了为什么去了解数据的波动性,第二环节则主要使学生知道描述数据,波动性的方法。可以画折线图方法来反映这种波动大小,可是当波动大小区别不大时,仅用画折线图方法去描述恐怕不会准确,这自然希望可以出现一种数量来描述数据波动大小,这就引出方差产生的必要性。

(3)第三环节 教师可以直接对方差公式作分析和解释,波动大小指的是与平均数之间差异,那么用每个数据与平均值的差完全平方后便可以反映出每个数据的波动大小,整体的波动大小可以通过对每个数据的波动大小求平均值得到。所以方差公式是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统计量,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程度和课堂时间决定是否介绍平均差等可以反映数据波动大小的其他统计量。

三. 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 教材P125的讨论问题的意图: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为引入方差概念和方差计算公式作铺垫。

(3).介绍了一种比较直观的衡量数据波动大小的方法——画折线法。

(4).客观上反映了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求平均数或求极差等方法的局限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方差的意义和目的。

2. 教材P154例1的设计意图:

(1).例1放在方差计算公式和利用方差衡量数据波动大小的规律之后,不言而喻其主要目的是及时复习,巩固对方差公式的掌握。

(2).例1的解题步骤也为学生做了一个示范,学生以后可以模仿例1的格式解决其他类似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引入:

除采用教材中的引例外,可以选择一些更时代气息、更有现实意义的引例。例如,通过学生观看2004年奥运会刘翔勇夺110米栏冠军的录像,进而引导教练员根据平时比赛成绩选择参赛队员这样的实际问题上,这样引入自然而又真实,学生也更感兴趣一些。

五. 例题的分析:

教材P154例1在分析过程中应抓住以下几点:

1. 题目中“整齐”的含义是什么?说明在这个问题中要研究一组数据的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回答出整齐即波动小,所以要研究两组数据波动大小,这一环节是明确题意。

2. 在求方差之前先要求哪个统计量,为什么?学生也可以得出先求平均数,因为公式中需要平均值,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明确利用方差计算步骤。

3. 方差怎样去体现波动大小?

这一问题的提出主要复习巩固方差,反映数据波动大小的规律。

六. 随堂练习:

1. 从甲、乙两种农作物中各抽取1株苗,分别测得它的苗高如下:(单位:cm)

甲:9、10、11、12、7、13、10、8、12、8;

乙:8、13、12、11、10、12、7、7、9、11;

问:(1)哪种农作物的苗长的比较高?

(2)哪种农作物的苗长得比较整齐?

2. 段巍和金志强两人参加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5次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谁的成绩比较稳定?为什么?

测试次数 1 2 3 4 5

段巍 13 14 13 12 13

金志强 10 13 16 14 12

参考答案:1.(1)甲、乙两种农作物的苗平均高度相同;(2)甲整齐

2.段巍的成绩比金志强的成绩要稳定。

七. 课后练习:

1.已知一组数据为2、0、-1、3、-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

2.甲、乙两名学生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环数如下:

甲:7、8、6、8、6、5、9、10、7、4

乙:9、5、7、8、7、6、8、6、7、7

经过计算,两人射击环数的平均数相同,但S S ,所以确定 去参加比赛。

3. 甲、乙两台机床生产同种零件,10天出的次品分别是( )

甲:0、1、0、2、2、0、3、1、2、4

乙:2、3、1、2、0、2、1、1、2、1

分别计算出两个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根据你的计算判断哪台机床的性能较好?

4. 小爽和小兵在10次百米跑步练习中成绩如表所示:(单位:秒)

小爽 10.8 10.9 11.0 10.7 11.1 11.1 10.8 11.0 10.7 10.9

小兵 10.9 10.9 10.8 10.8 11.0 10.9 10.8 11.1 10.9 10.8

如果根据这几次成绩选拔一人参加比赛,你会选谁呢?

答案:1. 6 2. >、乙;3. =1.5、S =0.975、 =1. 5、S =0.425,乙机床性能好

4. =10.9、S =0.02;

=10.9、S =0.008

选择小兵参加比赛。

教学活动教案设计(篇2)

《成语故事大会》习作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

习作年级:五年级

习作活动名称:成语故事大会

教学目标:

学会写一次活动,懂得怎样把活动过程中自己印象最深的场面写具体、生动,能抓住细节进行描写。学着运用详略得当的写法。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今天,老师就领着大家痛痛快快地玩一番。玩什么呢?名字已经在大屏幕上有了,一块读一下。(生读“成语故事大会”。)

师:看了这个名字,你有什么话要说吗?(生自由回答)

二、把前几天布置搜集的成语故事准备一下。

三、讲成语故事

已经准备好的同学先上讲台,把要讲的成语故事的名字写到黑板上,然后开始讲。(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争先恐后地上台讲。没用老师刻意调动全场气氛,学生们的心始终处于紧张、兴奋之中。因为是讲故事,所以全班同学都热情高涨,非常踊跃。他们讲了很多,如《画饼充饥》、《打草惊蛇》、《杯水车薪》、《程门立雪》、《精卫填海》、《叶公好龙》、《入木三分》……这让我深深地感到,孩子们的潜能是多么的大呀!)

四、练习用成语

教学活动教案设计(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防溺水的有关知识,知道出现紧急情况时应采取哪些措施,提高孩子的自防自救能力。

2、增强安全意识,预防溺水事件发生。

活动准备:

1、自制课件PPT

2、情景表演用的道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

1、夏天快到了,天气渐渐地热了起来。叮叮和咚咚一块儿到公园去玩耍。来到池塘边时,叮叮看到几个小朋友在池塘里捉小鱼,高兴地脱下鞋子想要和他们一起玩。咚咚连忙拉着他说:“不行,不行!”咚咚为什么这么说呢?(不能去池塘边游泳玩水、有警示牌)

2、你觉得可能会发生什么危险呢?(幼儿议论)

二、了解令人心痛的溺水事件

1、师:是啊,看上去好玩的小河、池塘里却藏着很多的危险。每年都有不少小朋友因为溺水而失去了生命。

2、放PPT:放映幼儿溺水的图片,体会失去孩子后父母的悲痛。

3、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这些孩子因为溺水而失去了生命,他们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爸爸妈妈还有他们的亲人朋友们也永远失去了他们。)

三、怎样预防溺水事件发生

1、那我们怎样来预防溺水事故呢?(幼儿议论,师呈现PPT)

师:朱老师也想了一些办法,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今天朱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知道多少防溺水知识。准备好了吗?请听题:

(1)你可以在哪些地方游泳?

A:旁边有警示牌的地方B:没人的江、河、湖、海c:浴场、游泳馆

(2)当你去游泳、玩水时必须带上的人是谁?

A:朋友B:爸爸妈妈c:会游泳的大人

(3)为什么不能在不知水情的地方游泳,下面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A:水里可能有水草会缠住身体B:水里可能有漩涡c:会把水弄脏D:不知道水的深浅,容易出现危险

(4)下列哪个行为是正确的?

A:周末、节假日不到江河、池塘、无盖的水井边戏水、游泳。

B:多叫几个朋友一起到池塘边钓鱼、游泳、玩水。

c:可以到看上去比较浅的,不深的地方去游泳。

(5)不小心滑落入水中,而且不会游泳,首先应该怎么办?

A:呼救B:用手不停拍打水面c:保持冷静,让身体平躺在水面上,向岸边划水。

(6)、当发现有人溺水,你该怎么办?

A:下水救助B:放手不管c:把竹竿抛给溺水者,电话报警。

四、教育幼儿遇到他人溺水时如何施救

1、看来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很多的防溺水知识。可是叮叮还不知道呢。抓小鱼实在太好玩了,他想:“池水那么浅,没关系的。”正在这时,他们听到了救命声,原来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水里去了。这时叮叮说:“我学过游泳,我去救他吧。”咚咚说:“我们还是赶快去找大人帮忙吧。”小朋友们,你同意谁的想法呢?赶快帮他们选一选吧。

2、除了找大人帮忙,我们还可以做一些事情来帮助落水者。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PPT)

(拨打110、120请警察和医生来帮忙;找长竹竿、长绳、漂浮物等。)

3、打110、120时要说清哪些事情呢?(发生了什么事情、发生地点)我来做警察,谁来学一学怎么打110?(幼儿模仿)准确的信息能够帮助争取到更多的救援时间。

4、叮叮和咚咚叫来了大人帮忙。在大家及时抢救下,落水的小朋友得救了。叮叮和咚咚成了小英雄,大家都夸他们是聪明、勇敢的孩子。叮叮红着脸,不好意思地笑了。

五、游泳注意事项

1、为了奖励两位小英雄,爸爸决定带他们痛痛快快的去玩一回水。第二天,爸爸带着他们来到了游泳馆。换好衣服,叮叮和咚咚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泳池了。爸爸笑眯眯的说:“别急别急,咱们还没有做下水前的准备工作呢!”

2、下水前要做什么准备工作呢?(幼儿议论)

3、(PPT)让我们瞧瞧他们做了哪些准备。

4、游泳馆的教练还告诉叮叮咚咚,如果在水里感到不舒服,如:头晕、胸口闷、抽筋等就马上上岸休息。记住了教练的话,叮叮和咚咚这才下水玩耍。有了爸爸和教练的保护,叮叮和咚咚玩得可开心啦、

六、小结

1、回家的路上,爸爸和叮叮咚咚做了一个关于玩水的“四不去”的约定(PPT):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江溪池塘不去。

2、小朋友们,你们记住了吗?生命只有一次。让我们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教学活动教案设计(篇4)

一、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不怕冷的,勇敢的参加体育活动。

2、听信号进行走、跑、跳的动作练习,发展幼儿灵活的反应本事。

二、活动准备:

检查幼儿的穿戴。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分散在场地上,自由做走跑跳及其他练习动作,并听教师数1~10,当数到10的时候教师喊:“结冰”,全体幼儿就不动了。

2、教师说:“冰化了”幼儿散开继续自由做动作,如此重复游戏。

3、幼儿熟悉游戏后,教师可改变口令,如“两人结冰”“三人结冰”等,幼儿必须两人或三人身体的某一部分接触,表示冻结在一起了。

规则:教师说结冰时,幼儿必须停止各种动作,原地不动,谁动了,暂停游戏一次。

教学活动教案设计(篇5)

活动目标

1.在实验过程中了解玩具打气筒有“进气孔”和“出气孔”。

2.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并乐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玩具打气筒若干个(已经拆成两部分),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出问题

1.关键提问:“认识这个东西吗?你在哪里看见过这个东西?”

(有的幼儿直接回答:“打气筒!”有的幼儿回想起了自己的经历:“我在公园门口看见过,叔叔踩几下就可以给气球打气了。”

有的幼儿说:“三楼科艺廊就有,上个星期我刚玩过!”)

2.关键提问:“这就是三楼科艺廊里的打气筒。以前玩打气筒前老师都事先帮你们装好了,可现在,打气筒上的管子不小心被一些小朋友拆下来了,你们有没有办法帮忙装起来?”

(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地叫嚷着——

“这个简单!把管子插上去就好了!”

“管子只要插在一个口子上,我觉得应该没有难度哦!”

幼儿个个展现出驾轻就熟的样子。)

教学活动教案设计(篇6)

设计意图:

幼儿园改造线路留下的零散的废旧电线引发了孩子们极大的玩的乐趣:有的将电线弯一弯当“蛇”来吓唬同伴;有的绕成圈当手镯;有的当发箍戴在头上、、、孩子们被电线这一独特、新颖的特殊材料所深深吸引。

依据新《纲要》在科学领域中提出的“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这一指导思想,我捕捉孩子们的兴趣与需要,精心设计了这一科学探究活动,意在帮助孩子们在有目的地玩的过程中构建电线可随意弯折的知识经验,同时在尝试借助物体让电线造型站起来的探索活动中获得关于事物间关系的认识。

活动目的:

1、感知电线可随意弯折的特点。

2、尝试借助辅助材料让自己创意的电线作品站起来。

3、培养幼儿大胆想象、乐于探索的精神,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彩色胶皮电线若干。

2、橡皮泥、积木、积塑、牙膏盒、易拉罐、夹子、笔、记录纸等。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激发学习兴趣。

师:(出示电线)这是什么?你在哪儿见过它?

幼:电线,我在电视机(电脑、手机充电器、电话、三用机……)的后面见过电线。

小结:电线是电器的亲密朋友,它会导电,有了它,可以使电灯发亮,使电器正常工作。

——幼儿对在哪儿见过电线有亲身感受,他们在回答问题的同时,眼睛还在教室周围四处寻找,有效激发幼儿关注身边事物的兴趣。

二、变一变,引导创造想象。

1、师:今天,老师要用这废旧的电线来变魔术,瞧!我让电线弯弯腰,变成了什么?

幼:变成了彩虹(拱桥、眉毛、山洞、头箍)

师:换个方向看,象什么?

幼:象微笑的嘴巴、象一片西瓜、象小船、、、

师:再换个方向看,还象什么?

幼:象天上的月亮。

——在引导幼儿想象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改变物体方向,尽可能地进行多方位启发,提高幼儿想象的空间。

2、师:你们也想变魔术吗?在椅子底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电线,小心取出来,想一想自己要变什么,再动手试一试吧!

3、幼儿自由弯曲电线变造型,教师观察指导。

4、和同伴交流:你把电线变成了什么?

幼:我变的是气球,也很象捞鱼的勺子。

(眼镜、蜗牛、气球、耳机、烟斗)

——教师前一环节的引导有效推进了孩子们对电线造型的兴趣与思考,他们能对自己变出的造型进行大胆想象与表达)

小结:电线真好玩,可以根据我们的想法把它弯曲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三、试一试,鼓励探索发现。

1、师:把你变的电线造型放在地上试试,它可以站起来吗?(不能),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让它站起来?

2、幼儿自由猜想让电线造型站起来的方法。

幼1:把它靠在椅子腿上,就站起来。

幼2:把它插在鞋子里也可以站起来了。

——教师简短、有效的提问关系到孩子思维活动的质量,推进了孩子的活动。

3、师:老师在你们身后的桌子上准备了许多的材料,你可以带上自己的电线造型去试试,怎样让这些材料帮助你的电线造型站起来。实验成功了,就把这个方法画在纸张上。想出的办法越多越好。

4、幼儿尝试操作,并记录。

——让幼儿借助自己常见的物体帮助电线造型站起来,孩子们有足够的自信心,同时,丰富的材料既满足了孩子们探索要求,又能进行多方位组合,孩子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积极探索,获取经验。

四、评一评,构建知识经验。

(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

1、师:说说看,你用什么办法让你的电线造型站起来。

幼:我把它靠在积木上,让它站起来。

幼:我用橡皮泥粘住,让它站起来。

师:你愿意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告诉大家吗?

幼:我把它插在牙膏盒里,让它站起来。

——教师通过让孩子介绍自己认为最棒的经验,既给予了多数幼儿表达的机会,又能让介绍的办法不重复,充分发挥了经验分享的功效,促进每位幼儿得到发展。

小结:看来你们真有办法,运用插、靠、粘、挂的办法让自己的电线造型站都起来了,真了不起。

五、玩一玩,提升探索难度。

1、师:瞧!我也变了一副眼镜,还能自己立起来呢!你们也能想出办法,不用别的材料帮忙,让电线造型自己站起来吗?

2、幼儿再次尝试不借助材料,让电线造型站起来。

师:如果你試成果了,就把它摆到老师的跟前来。

3、交流:这些能自己站起的电线造型身上都藏着一个秘密,知道是什么吗?

幼:他们的下面有底座。

幼;它们有弯弯的支撑点。

——层层递进的提问,让孩子们对探索活动充满期待,他们在一次次挑战中充满激情和乐趣,大部分幼儿能在玩弄电线的过程中,摸索出让电线造型自己站立起来的方法。

活动延伸:

生活中还有许多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回家后,你们还可以继续和电线交朋友,变一变,试一试、还有什么办法让你的电线造型站起来。

教学活动教案设计(篇7)

学礼仪见行动的良好风气和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潮,使全校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行为习惯、常规礼仪、道德修养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将来成为有良好素质的社会公民,学校决定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培养良好说话习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水平。

二、活动时间:XX年9月1日——XX年12月31日

三、活动具体安排:

(一)、活动宣传学习阶段(XX年9月1日——XX年9月20日)

1、教导处负责制定学生礼仪教育实施方案。

2、安排每周星期一国旗下讲话时间进行小学生“行为礼仪修养”教育。

3、各班在班队会时间给学生进行活动安排,提出要求,作好活动开展的思想动员工作。

4、各班组织同学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东华门小学学生礼仪公约》。要求学生对照检查、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卫生习惯培养阶段(XX年10月8日——10月30日)

1、本阶段卫生习惯培养,在前一阶段卫生整治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将放在用眼卫生、个人卫生习惯培养、个人卫生保持三个方面。

2、在用眼卫生方面,让学生学习保护眼睛的知识,坚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作好眼保健操,在全校评选“护眼标兵”。

3、在个人卫生习惯培养和个人卫生保持方面,开展“卫生红旗”评比活动。即在同学中开展个人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的比赛活动,按各个班级和同学们做的情况,根据检查与推荐每周在全校评出3——9个“卫生红旗”先进班级,每周在各班评出3——6个卫生先进个人。在活动结束时,根据班级和个人获奖次数的多少,最终在全校确定3——9个“卫生红旗”先进班级和30——60个卫生先进个人,在XX年元旦表彰会上与星级文明生一起奖励。

卫生先进班级要求:①教室、区域卫生清扫彻底,及时,无死角;②教室、区域卫生保持好;③教室内桌椅、物品摆放整齐;④公共设施无损坏;⑤学生个人卫生好;⑥无乱扔乱丢现象。

卫生先进个人要求:①衣服、书包、红领巾干净;②头发勤洗、勤理;③指甲常剪、手脸干净;④书桌内无杂物、垃圾;⑤无乱扔乱丢习惯;⑥能监督别人的不良卫生习惯,能捡起自己遇到的垃圾;⑦能注意用眼卫生,有良好的用眼习惯;⑧饭前便后洗手,注意疾病预防。

(三)、行为习惯培养阶段(XX年11月1日——11月30日)

1、能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和小学生礼仪公约,不做违反校纪校规的事。

2、能按照学校宣传的礼仪约束自己的行为,注意尊师礼仪、同学交往礼仪、公共礼仪、仪表礼仪等。学校根据各班情况评选“礼仪之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每周进行展示宣传,以榜样激励大家。

3、在辅导员的指导下,每个同学找出自己在礼仪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计划,并按计划逐步改进。

4、学校安排“礼仪公约”知识竞赛,成绩作为评选“礼仪之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一项内容。

(四)、说话习惯培养阶段(XX年12月1日——12月20日)

1、在“读中华美文、说标准汉语”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说普通话、用文明语的教育,要求学生进入学校必须说普通话,能大方地与人交谈,坚持在平时也说普通话,坚决杜绝粗话、脏话。

2、知道“一言为重百金轻”、“一言九鼎”与“一言出口驷马难追”的道理,养成重承诺、说话算数的良好习惯。

(五)、总结提高阶段(XX年12月21日——12月31日)

1、在综合分析前一阶段活动效果的基础上,确定总结提高阶段的具体任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再安排、再弥补、再活动的办法,确保活动的效果。

2、对活动进行全面总结,找出问题,明确得失、成败,为以后这项工作的进行打下良好的经验基矗

四、活动要求:

1、以上活动的时间划分是相对的,不应该割裂开来看,应互相协调、互相渗透,共同推进。

2、教导处、大队部具体负责这次礼仪教育活动,对活动过程及时检查、及时评价、及时反愧及时总结。

3、各位班主任(辅导员)要在级组长的带领下认真研究实施方案,按照学校的安排认真开展工作,指导全班同学积极参与活动,并负责本班同学的活动质量。

4、教导处、大队部要带领班主任(辅导员),将这次活动与“争创星级文明生”活动紧密、有机地结合,利用好宣传栏、校园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想方设法提高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保证这次礼仪教育的实效性。

教学活动教案设计(篇8)

一、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大保护地球的力度,我们积极倡导低碳理念。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创造再利用,制作出各种新颖、美观的作品。发挥家长的主动性、参与性,增加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融融亲情,增进教师和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家园互动,共同合作。

三、活动地点:__幼儿园

四、活动对象:全园孩子和家长

五、活动主题:纸盒变变变,创意无极限

六、活动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因此为了进一步增强亲子间的互动性与合作性;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及想象力;并且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和尝试探索的_,懂得废物利用的价值,使每个幼儿的个性品质得到良好的发展。幼儿园决定与20xx年3月份,全园家长和小朋友利用废旧资源进行变废为宝的亲子手工制作活动。

七、活动安排和要求:

1、通过发短信、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和家长联系,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活动。

2、制作的纸盒作品,有创新,有个性。

3、教师和家长多沟通,给家长出谋划策。

4、开展交流评比活动,评选出创意奖、制作奖、观赏奖、人气奖、意趣奖。

5、小班组制作:交通工具(汽车)中班组制作:动物(羊)

大班组制作:机器人

观赏奖:在制作方面有独到之处,组合精美,具有艺术性。

制作奖:外观美观、做工精致。

意趣奖:设计生动有趣,富有童趣。

创意奖:参赛作品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一定的时尚感、创新性。

人气奖:欢迎,最有人气的作品。

教学活动教案设计(篇9)

一、教材分析

篮球是同学们喜欢的体育项目,其集体性强,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趣味性,能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对于培养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合作精神以及锻炼身体,锻炼意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运球行进间上篮是篮球技术中的基本技术之一,也是初学者较易掌握,较为实用的技术,也是中考篮球技能考核内容,对于其它技术的掌握也有衔接作用,掌握了上篮技术可以说为篮球的进攻技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每班约有45人。大部分学生喜爱篮球运动。对篮球活动积极性很高。但对篮球活动的技战术知识了解并不多。本节课复习运球技术,并通过比赛形式加以巩固,同时学习运球行进间上篮技术并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运球行进间上篮的学习和练习,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提高健康水平,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体育的意识。

2、技能目标:通过篮球运球行进间上篮技术的学习,85%的学生能完成这一技术动作,60%的学生能做出高质量动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在学练中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运球和运球行进间上篮的动作方法、要领。

难点: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和运球行进间上篮的节奏。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示范法,讲解游戏竞赛,引导启发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互帮互学,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通过鼓励,放手学生思考、讨论、合作创新以及游戏竞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分为:激发兴趣、热身导入;师生互动、自我展示与评价;身心恢复三个阶段。

(一)激发兴趣,热身导入

1、课堂常规: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并强调安全意识。

2、复习:

运球

传球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并达到热身的目的。

(二)师生互动,自我展示与评价

1、运球模拟投篮:尝试行进间快速运球接投篮动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启发学生思维,探究控球方法,提高控球能力。

2、运球行进间上篮练习

分四组练习运球行进间上篮,体会运球行进间上篮技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评价,为今后的自主探究学习,创造学习培养能力。

教师示范运球行进间上篮

小组练习运球行进间上篮

1)近距离运一次球运球行进间上篮

2)中线边线交点自己运球运球行进间上篮

3)自我展示运球行进间上篮(小组推荐动作娴熟同学表演)通过自我展示,让学生自我表现能力得到提高,感受运动乐趣。

(三)身心恢复

1、放松练习

2、教师做课后小结

3、安排课后练习,宣布下课

4、回收器材

通过放松练习消除疲劳,加快身心恢复,师生交流学习心得,让学生自己体会本节课的收获,最后教师做相应(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的评价。

以上就是《「必备」教学活动教案设计精选》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教学活动教案设计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30174.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