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500字。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老师应该都用心的写教案,教案能帮老师说明什么时候讲什么课,应该怎么讲。如何撰写教案才能够让学生们更重视呢?你不妨看看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待解决问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前几天老师买了一套少儿百科全书,付了128元,如果买2套付多少钱呢?5套呢?学校图书室要买12套,你能算出要付多少钱吗?

(前两个问题,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方法,在类比推理中,让学生理解求12套百科全书的价钱就是求128×12的积。)

2、学生进行估算,并说说想法。3、透过诱导,引入新课。

刚才每位同学都进行了估算,那么究竟128×12的准确答案是多少呢?应对新问题,我相信同学们各有高招,这节课我们一齐借助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这天遇到的新问题。(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有困难的,能够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2、教师巡回指导,个性关注学困生。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笔算,实现了估算、笔算的有机结合。同时,允许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采取不一样的学习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关注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三)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1、小组交流计算方法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

2、全班交流,汇总策略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

(1)、充分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学生的解题策略可能有:

①128×10=1280 128×2=256 1280+256=1536 ②128×2=256 256×6=1536

③128×3=384 384×4=1536 ④利用竖式

(2)、透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法,掌握方法。

(3)、请学生算一算128×13,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方法二、三的局限性,从而更好的体会学习竖式的价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透过对不一样方法的比较、算法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入分析,从中逐步体验到竖式计算简洁、明白、通用、易查的优越性,体验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和学习竖式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各种算法。感悟和选取出最优的方法。)

(四)应用深化,总结学习方法

1、森林医生(题目略)做完此题教师小结:仔细严谨,体现了我们学习数学的良好品质。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题目略)

3、如果我班每位同学买这样一套少儿百科全书,书店给我们每套优惠15元,请算一算全班同学一共要付多少钱?

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新知识的。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34页,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提示

本部分的教学是口算乘法,包括:整百数乘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这些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整数口算乘法的教学目标,它是作为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口算乘法技能的基本要求。教学时,要注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目标

理解整百数乘整十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合理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过程与方法

经历过口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人参与口算,是学生养成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整百数乘整十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合理的口算思考过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学生准备:课前小研究,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回顾,谈话导入

10个十是( ) 10个一百是( ) 12个一百是( ) 50个十是( ) 500个十是( ) 420个十是( )

20×5 30×6 4×70 100×6 3×200 500×3 200×6 12×4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出得数。教师随机选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帮助学生回忆口算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信息窗,找出数学信息。

出示情境图信息窗一,让学生欣赏图片,搜集数学信息

谈话:请大家仔细欣赏图片,并要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看你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谁能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根据我们得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提出学习目标:同学们提的问题还真多,我们本节课重点研究这几个问题,以完成这样的学习目标。

(1)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你找到的数学信息,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探索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一组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 指名学生列式:400×20(板书) 得数是多少呢?

(2)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指名小组代表交流 预设1:根据4×2=8,推算400×20=8000

预设2:根据400×2=800,再算800×10=8000 预设3:先算4×20=80,再算80×100=8000

(3)比较异同,优化算法

其实这几种算法都是转化为我们学习过的算式进行计算。几种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交流讨论,让学生发现两个因数末尾0的个数与积末尾0的个数的关系,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到确实用添0的方法来计算这些题最简便,那添0法到底是怎么样的?让学生分小组去归纳: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

(4)即时练习:自主练习第一题,算一算,比一比,体会算法。

探索几百几十乘整十数的口算。

(1)教材34页红点问题:二组一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

指名列式:210×30(板书)

又该怎样计算呢?

(2)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指名小组代表交流。 预设1、先算21×3=63,再推算210×30=6300 预设2、先算210×3=630,再推算630×10=6300

(3)优化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整数乘法口算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在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4)即时练习:自主练习第三题

(三)巩固新知:

自主练习1和3,直接写得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讲一讲,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算法:怎样算?

自主练习2,解决问题。

学生说思路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四)达标反馈

1.口算,我最棒!

400×30= 90×600=

50×200= 30×300=

250×40= 490×20=

160×50= 70×130=

2.

有30行苹果树,每行400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3

设计说明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尝试、探究与交流等活动,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把已有笔算乘法的经验迁移到新知中来。本课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关注经验,引导迁移。

教学时先复习几道数学计算题,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复习题引入新课,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样为新课情境的引入做好了铺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计算145×12,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并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的计算情境,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使抽象的算法具体化,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接受。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时,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在比较中发现竖式计算的简便之处,以此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计算器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42×18=25×16=

16×12=38×20=

师:同学们独立完成计算,想一想计算的方法,在小组中交流。

师: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几道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一方面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引入例1的数学情境,为学生独立探索估算和笔算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间和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你们能算出该城市到北京的距离吗?(不能)缺什么条件?(不知道火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师:(PPT课件出示教材47页例1)现在要计算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怎么列式?(145×12)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呢?

生: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从该城市到北京用了12小时,求该城市到北京的距离,就是求12个145千米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2.估算。(出示课堂活动卡)

3.笔算。

(1)过渡:通过刚才的估算,我们知道145×12的积接近1500。你能想办法算出145×12的准确结果吗?请同学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算法,独立尝试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2)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予以指导)

(3)小组交流算法。

生1:把12拆分成10+2,145×12=145×10+145×2=1740。

生2:把145拆分成100+45,145×12=100×12+45×12=1740。

(4)全班交流,集体反馈竖式计算方法。

师:先算什么?(先算145×2)

师:再算什么?(再算145×10)

师:最后算什么?(2个145与10个145的和)

板书:145×12=1740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4

【说课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材分析】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今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积累经验。

【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分析及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原因是:方法的总结、归纳有利于学生学习其他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方法学习,并且它也为以后学习小数乘法等各方面知识提供了方法前提。

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原因是:当两个因数的数字比较大,在计算时,连续进位的现象便会频频出现,学生在在刚开始接触、学习这部分知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

【易错点】

易错点有三处:

(1)连续进位的笔算,在计算时,进的位易丢易漏。

(2)两次乘得的积上下应该相加时,受上面相乘的影响,易上下相乘,从而得出错误的结果。

(3)因数中有0的乘法:

因数中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0可以不参与计算,直接写在积的末尾即可,但有的学生0添不够;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0不能省略,在相乘的时候,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十位要与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相乘,有的学生会漏乘。

以上三点易错点在教学中要适当予以点拨和指导。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以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估算和笔算;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2、在发现、提出并解决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

(二)学习内容

基础性学习包

1、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

4、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5、积的变化规律

开发性学习包

聪明小屋(设计两三位数乘法计算中,有些因数的某个数位上的数不知道,进行推理的算式)

拓展性学习包

算式因素变化引起的积的变化

近期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进行笔算乘法的学习,今天着重研究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首先看下面的两组题目,如:

6×2=12 20×4=80

6×20=120 10×4=40

6×80=480 5×4=20

仔细观察两组算式中因数的变化规律和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观察,两组算式最明显的特点是其中的一个因数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如第一组的第一个因数,始终是6,第二组的第二个因素始终是4。下面在分别来看。

第一组,一个因数没有变,另一个因数呈扩大的趋势。从第一个算式到第二个算式,2到20扩大了10倍(乘10),同时,积也跟着扩大10倍(乘10);第二个算式到第三个算式,20到80,扩大了4倍(乘4),积也跟着扩大了4倍(乘4),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跟着乘几。

第二组,一个因数没有变,另一个因数呈缩小的趋势。从第一个算式到第二个算式,20到10缩小了2倍(除以2),同时,积也跟着缩小了2倍(除以2);第二个算式到第三个算式,10到5,缩小了2倍(除以2),积也跟着缩小了2倍(除以2),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跟着除以几。

(三)整合点解读

1、学科单元内整合: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师要用一个课件讲述计算时,对个位数和十位数分别相乘,然后相加;其他的特殊情况,如因数末尾有0的再进一步强调。

2、自主练习中的“志愿者擦玻璃”“信息窗1发放传单”等,教师要利用与品德课的整合,对学生进行教育,与语文课第四单元有关动物的内容进行整合,加强保护大自然的教育。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2、学会速度单位的写法。

3、体验“速度×时间=路程”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重点难点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应用数量关系解决

实际问题掌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宇宙等方面)的运行速度,还有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出示课件)

1)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我们把特快列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特快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0千米。可以写成160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

3)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

4)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5)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单位的写法。使学生体会用这样的符号表示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具有简明、清楚的特征。

2、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出示主题图)

1)根据信息,独立计算

80×2=160(千米)225×10=2250(千米)

2)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学生根据算式写出关系式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4)总结数量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

3、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速度?

1)每位学生写出关系式

2)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关系式

3)汇报结果

小组派代表汇报板书

4、小结: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在学生独立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自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请每一位学生写出关系式,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尽可能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关系式,给他们以鼓励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正确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方法应用

1、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2、潇潇每天早上跑步20分钟,他的速度大约是110米/分,潇潇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3、课件出示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时间、速度的理解,巩固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正确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总结收获的过程中,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课堂检测

A卷:

1、填空

1)、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2)、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写作()

2、再()里填上“>”“<”或“=”

120×20()12×20016×400()210×4

500×10()10×50030×80()19×300

3、解决实际问题

(1)强强每天早上跑步15分钟,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每天约跑步多少米?

(2)强强每天早上跑步15分钟,大约跑步1800米,他的速度大约是多少米/分?

(3)强强每天早上大约跑步1800米,他的速度大约120米/分,需要跑多少分钟?

B卷

1、填空

(1)()×()=路程

(2)路程÷()=速度

(3)()÷速度=时间

2、选择。

(1)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

A、米 B、千米C、千米/小时

以上就是《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500字》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三位数两位数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2978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