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热门]小学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残,种花容易树人难,作为教师要知晓教案对课堂的意义。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打磨自己的教案。教案的内容应该从哪方面编写?相信你应该喜欢编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小学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1)

1、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2、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的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法

3、教具、学具准备:44页游乐场情景放大图,乘法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

4.教学过程:

步骤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1、口算

30+5070-3040+678-8 20+454+3+22+2+23+3+3+3

2. 2+2+2 4+3+2 3+3+3有几个加数?加数相同?

2.准备

出示情景图。

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游乐场情景图,提出小朋友到公园见过哪些活动?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画面上,启发引导:这列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算一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然后让学生用小棒摆图形,想摆什么,就摆什么。摆好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把算式写出来。让各组把每个加数相同的等式写在纸上。让学生通过观察等式,找出他们的共同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说明:算几个同数相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别的方法:乘

步骤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解决问题。

3.新课

摆图形游戏。

交流。

学习乘法。

尝试。

4.练习

5.总结 法。

举例:3+3+3+3+3+3=18

63=18

告诉学生乘号的写法,把乘法算式写完整,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同时让学生知道算式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6=18

让学生尝试将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交流

练习、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四方面的说课内容。

一、学习目标的叙写

二、评价任务

三、学习流程

四、板书设计。

一、学习目标的叙写

本节课我将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三方面来叙写学习目标。

1、基于课程标准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在《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要求的: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基于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直接基础,也对今后学习表内乘除法及多位数乘除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基于学情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乘法并不太陌生,甚至还有少部分学生能背出乘法口诀,但对于什么是乘法,乘法的作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乘法和加法是否有关系,学生不太清楚。这就需要给学生搭建认知的`桥梁,创设具体、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通过学生自己的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

学习目标的叙写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会列出同数连加算式,会把同数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能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通过观察,认识乘号,会正确地读出乘法算式。

学习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学习难点:探究乘法的意义。

二、说评价任务

1、通过观察情境图能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列出加法算式,把加法算式归纳为几个几,会用乘法算式表示,并能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结合乘法算式,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三、说学习流程:

为了达成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在此学习流程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景十分必要。为此,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认真观察游乐园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第二步: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第三步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1、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2、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3、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我也有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思考、提问题的好习惯。

环节(二):探究新知,渗透意义。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为了达成目标,突出重点,为此,我分三步进行教学的:

活动一、教学例1,感受同数连加。

第一步:老师引导学生先解决小飞机里有多少人?的问题。

出示课件学生再认真观察小飞机里的数学信息独立思考列出同数连加算式。

教师板书:5个33+3+3+3+3=15

教师提问几个3相加?这里的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突出个数和相同加数。

第二步:知识迁移,用上述方法解决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教师板书:

4个6 6+6+6+6=24

7个2 2+2+2+2+2+2+2=14

教师提问每个算式都是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6、7、2分别表示什么?再次突出个数和相同的加数。为改写乘法做很好的铺垫。

活动二、学习读写乘法算式。

第一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每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教师直接说出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就可以用乘法来计算。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第二步:引导学生分析最后一个加法算式:加数都是几?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

学生回答,师边板书边总结:7个2相加就可以写成7×2=14,或2×7=14。教师提问算式中的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教师小结加数相同的加法改乘法必须是用相同的加数和个数相乘。

第三步:认识“×”并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教师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

第四步:知识迁移学生根据以上方法列出下面几组乘法算式并读出。

环节(三)闯关比赛,巩固新知

第一关、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写出乘法算式,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做一做第一题)

第二关、看图填一填(做一做第二题)

第三关、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做一做第三题)

第四关、读一读(练习九第四题)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巩固新知、理解乘法意义,我将练习设计成了学生喜爱的比赛形式,淡化了“练”的痕迹,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乐在活动”中。

小学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3)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乘法的初步认识》,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教材学情:

本节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乘法教学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学习本节课是为以后学习表内乘法打下基础。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加减法,也学习过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策略,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但对学生来说,乘法这个概念较难确立,因此需要在大量情境中分析、理解、抽象、概括乘法的含义。

根据以上教材学情分析,遵照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初步体会乘法含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伙伴交流合作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含义。

教法学法:

目标就在前面,要突破还要在教法学法上下一番功夫。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法上,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结合新课改要求,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的方法。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为本。在学法上,我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结合教法学法,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

我将出示课件图片,创设情境,班级去游乐场玩,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结合旧的加法知识引出新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二个环节:探究新知

1、从课件回到学生身边,由远到近,让学生动手用小棒摆出相同图形,写出加法算式。

2、小组交流总结黑板加法算式相同点,引出乘法,教学乘号、读写乘法算式。

第三个环节:巩固提升

我将设置第一题基础题,第二题提升题;面向全体学生,提升巩固新知识。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

在此环节中,我将设置畅所欲言谈收获,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都收获了什么?

第五个环节:作业布置

在家里用小棒摆出多个相同的图形,并画下来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收获和爸爸妈妈分享下。

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包括课题、知识点。板书重点突出,简洁明了,能帮助学生清晰理解教学内容。

小学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4)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三)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四)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难点: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具和学具

教具:小红花、正方形、小圆片等实物图.

学具:学具袋中上述实物图.

教学设计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两组题(要求读出算式,说出得数).

第一组第二组

7+83+3

6+4+35+5+5

7+2+6+14+4+4+4

1+3+4+5+22+2+2+2+2

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

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

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

第1题3+3,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这就是2个3.

第2题5+5+5,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相加,这就是3个5

第3题4+4+4+4,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4相加,由学生说出4个4.

第4题2+2+2+2+2,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相加,由学生说出5个2.

(二)学习新课

1.启发性谈话

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这种简便方法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2.出示例1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

(1)教师是怎样摆的?

(教师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摆了几个2,(3个2)教师板书:3个2.

(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朵?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用加法算:2+2+2=6

(3)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2连加.

教师叙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乘法初步认识)

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

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教师同时板书,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乘号像什么(像汉语拼音中的).

怎样写乘法算式呢?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就写在乘号的前面,再数一数是几个2连加,把相同加数的个数3写在乘号的后面,23表示3个2连加,3个2得6

,因此算式是23=6,读作2乘以3等于6.

3.由学生摆正方形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拿出3个正方形,摆成一竖行,这是1个3;第二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三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四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4个3)

教师启发提问:

(1)求4个3是多少.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3+3+3+3=12)

(2)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34=12)

(3)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4.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要求:

(1)每堆摆4个圆片,摆5堆,这是几个几?

(2)在小组内讨论,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怎样列乘法算式,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归纳小结:

(1)上面这几道题用加法算的时候,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法算?

(3)两种方法比较,哪种简便?同学们想象一下,上面这道题,如果每堆摆4个圆片,摆10堆,100堆,求一共有多少个,如果列加法算式,这个算式一定很长很长,那么列乘法算式呢?只要410,4100.因此,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出示复习准备中的两组题,哪组题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改写?说出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几连加.

3+332;5+5+553;4+4+4+444;2+2+2+2+225

2.游戏

(1)拍手游戏.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2)拍臂游戏.老师每次拍5下,拍4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找朋友(把意思相同的题用线连起来).

7+7+76+6+6

6315

1+1+1+1+19+9+9+9+9

957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教学时从加法引入,在复习准备中安排了两组连加题,一组加数不同,另一组每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相同,并介绍这组算式的另一种读法,就是几个几连加,为学习乘法做准备.

学习新课部分安排了三个例题,都是要摆一摆,算一算.重点帮助学生学好第一个例题,由教师摆,2朵2朵地摆,摆了3次,由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发现加法算式的特点,教师介绍新的算法,把乘法和求相同加数和的加法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乘法算式的含义,会读出乘法算式.第2个和第3个例题逐步放手让学生摆,在小组内讨论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和改写成乘法算式.通过三个例题,非常自然地概括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巩固反馈部分的安排,注意前后呼应,把复习准备中的两组题,由学生选择哪组题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改写.安排了两则游戏,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

乘法初步认识(参考教案二

小学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5)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3、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4、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

四、教法和学法

深刻体会教材编排意图,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新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实践,相互质疑,相互评价,最后获取成功。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观察、操作、解决问题。创设的情境是为了给学生建立一种感性的认识,根据学生好玩、好动、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本节课一开始我就利用主题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相同加数,感受几个几相加的加法算式。

2、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层次是让学生用小棒创作出美丽的作品,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列出一些加法算式,算一算摆出自己画的图形需要准备多少根小棒;第三个层次是通过观察加法算式,展开想像:“如果摆100个图案,所写的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的愿望,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适时地引出乘法。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之中自然而然也就体会到了乘法算式的简便之处。这样的教学设计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个层次是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在这环节中落实乘号、乘法算式中各数字表示的意义、算式意义,感受乘法计算比加法计算简便,突出加数相同情况下才能写出乘法算式。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先由教师指导写算式的方法,接着让学生小组交流,合作探讨写乘法算式的方法,然后由学生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

3、合理练习,强化新知。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训练。因此,在练习时我始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比较到动口说一说,做一做,从而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在出示游乐场图时,引导学生观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教师把问题强加于人,而是开放教学,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接着通过拍手游戏、找朋友游戏等练习,让他们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在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

4、指导总结,巩固新知。

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这对全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同时,增强学生的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6)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9—20页的例1以及练习五中的第1~3题。

2、教材简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写法、意义与加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祛,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3、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会读写乘法算式。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4、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四导入手,导入新课、导学新知、导练、导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向导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劲。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1、联系实际,设疑导新。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本节课一开始从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看图,听录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况。这样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用处,就容易激发兴趣。然后设疑,问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这种困难?”让学生产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积极性,从而导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进,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

2、由"扶"到"放",导学探究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

例1的教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师生共同摆红花,教师指导写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第三个层次是学生看图说留意,独立写乘法算式: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先由教师指导写算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小结写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数",到运用"一看、二数"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写乘法算式。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比较到动口说一说,概括出乘法的含义,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

3、合理设计练习导练,强化新知。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节课的练习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基本练习,是让学生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综合练习。形式上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4、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新课前提出的那几个学习目标进行总结,这种总结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学习方法的总结。这样由新课开始想学什么到结束时回忆总结学会什么,这种做法,对整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同时,增强学的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设计

1、复习铺垫,孕伏新知,设疑导新。

(1)让学生看图,听录音,从本班具体捐款的事实中算出本班捐款的情况,产生下列三道连加的算式:2十2十2=6,3+3+3+3=12,5+5+5+5+5+5=30

(2)师:刚才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

从中揭示知识生长点,为认识乘法作知识迁移。

(3)导新:有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学们想不想学?这种方法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2、引导探究,掌握新知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想学什么?从而揭示学习目标。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例1

通过直观,让学生动手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具体采用以下模式:

动手操作、叙述图意(感知阶段)——列加法算式,观察说出加数的特点(建立表象)——写出乘法算式(形成新的概念)。

(1)师生共同摆红花,师指导写乘法算式。

(2)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

(3)学生看图说图意,独立写乘法算式。

(4)分析比较,揭示本质。

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板书:

用加法算用乘法算

2+2+2=6 2×3=6

3+3+3+3=12 3×4=12

4+4+4+4+4=20 4×5=20

(1)让学生看一看这三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让学生比一比这两种算式,哪一种比较简便?

(3)让学生说一说"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个结论。

这样通过分析比较,不仅揭示了本质特点,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三)分层导练,巩固新知

1、做课本Pll0“做一做”的第1题。

2、先读算式,再用圆片摆一摆。

2×3 3×2

3、根据乘法算式,有节奏地做拍手游戏。

2×6 5×2

4、说一说下面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游戏。

4×3 3×4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上面这组生动有趣的有梯度的练习,可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四)引导总结,强化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哪些知识,学到哪些方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归纳小结,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小学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7)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写、读乘法算式。

难点: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出示游乐场图

师:小朋友们注意看图,游乐场不少小朋友都去过,那里有不少的数学知识,动一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先看图上的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在做什么?

学生观察画面,自由发言,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引导。解决问题

算一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5个小吊车的车厢呢?

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4.师:小朋友们,要分别算出玩各种游戏的人数,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其他方法吗?那么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寻找。

新课

摆图形游戏

要求:A用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所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B摆好后,算一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C同桌交流,把算式写在纸上。

引入乘法

指名学生说加数相同的算式,教师板演。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师:算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乘法。(板书课题)

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师: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师: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教学乘号的写法)

师: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件36=18这个算式怎样读(板书)

4..尝试

请学生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回答,完整板书。

5.小结:比较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得到: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练习.

指导读书P46上半部分,并质疑。

书P46做一做

让学生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荡秋千

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指名校对,并说说算法及想法。

3练习九第1题

看清图意,独立完成。

组织交流。

4.练习九第4题.

观察图意,确定()里分别填几。

独立填写乘法算式及读法。

指名校对。

5.乘法算式的读法与写法

(1)45635224

33265543

开小火车读、齐读等形式。

(2)5乘42乘74乘89乘1

指名4人板演,其余写在纸上,并校对。

6.下面哪些算式可以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指它写出来。

4+4+43+5+76+6+6+62+2+2+2+2+2

四.小结。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

2.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习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知识。

五.作业

《随堂练习》P31

小学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和操作,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知道乘法算式的含义.

2.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会正确地读出和写出乘法算式.会正确地叙述乘法算式的意义;还要会用学具摆出乘法算式的含义.

3.培养和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

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算式:4+6+9和2+2+2.

(1)要求学生找出这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2+2+2这道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那么2就是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板书).

(2)数数看是几个2相加?(3个)

2.出示算式:5+5+5+5.

提问:这个算式中的加数相同吗?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几个5相加?

3.要求学生说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

教师小结:这些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板书)

4.设疑:2+2+2是3个2相加,那么4个2相加,怎样列式?5个2呢?50个2、100个2、1000个2相加呢?

揭示:用加法列式,算式很长.

5.引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种简便的方法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能使这些很长的算式缩短.这个方法叫乘法(板书).

教师出示教具加号+,然后向右旋转成乘号,贴在黑板上.

6.介绍乘号及其写法.

二、进行新课

(一)教学23=6.

1.出示小花图.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例5桃子图例643-2=

一共有多少个桃?

3+3+3+2=1133+2=11

(1)先出示2朵.提问:你们看,这是几朵小红花?(2朵)我们把2朵小红花看成一组.然后再出示2朵,又出示2朵.

(2)提问:一共摆了几组小红花?(生:3组.)求一共有多少朵小红花,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板书:2+2+2=6)

2.教学用乘法计算.

(1)这道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生:相同加数是2.)写乘法算式时先写相同加数2,再写乘号.

(2)数数看这是几个2相加?(板书:3个2)乘号后面写3,这个3叫做相同加数的个数.(板书算式:23=6)

3.教学读法.

这个算式怎么读呢?(板书:读作2乘以3)教师带读,再要求齐读.

4.巩固意义.

提问:

(1)23里的2在加法算式中叫什么数?相同加数写在乘号的哪一边?

(2)这个3怎么得来的?它在加法算式中叫什么数?写在乘号的哪一边?

(3)23表示几个几相加?

(二)教学34=12.

1.指导学生摆小正方形:竖着摆,每3个为一组,摆4组.

2.提问:

(1)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用加法算怎样列式?

板书:3+3+3+3=12.

(2)这个算式能写成乘法算式吗?写成乘法算式,乘号前面应先写几?乘号后面应写几?板书:34=12

(3)这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板书:4个3)

(三)教学45=20.

1.投影出示:

提问:求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用加法算,怎样列式?

2.尝试:请小朋友试一试把这道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板书:□□=□

指名填写并讨论:乘号前面为什么写4?乘号后面为什么写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比较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

1.请同学们观察比较刚才我们写的三道加法算式和三道乘法算式,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每组里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

2.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以后我们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要用乘法计算.(板书:求几个相同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五).改写练习

1.将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

4+4+4

5+5+5+5+5

2.讨论:8+8+8=38,对不对?应改怎样改正?

3.将乘法算式改写成连加算式.

3883

4.课前我们讲的50个2、100个2、1000个2,怎样改写成乘法算式.

5.算式4+6+9,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小结:只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才能用乘法计算.

(六)质疑.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34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

(2)43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

2.看演示图,叙述图意,再说出乘法算式.(用投影演示)

(1)苹果图:有5个盘子,每个盘子放3个苹果.

(2)苹果图:有3个盘子,每个盘子放5个苹果.

(3)青蛙跳格图:第一回,每次跳5个格,跳3次.第二回,每次跳4个格,跳4次.(学生回答后,再问一问44前面的4表示什么,后面的4表示什么.)

3.送信游戏.(详见探究活动)

四、课堂作业

1.看图先写加法算式,再写乘法算式.

2.把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用线连起来.

3+3+3+382

9+9+9+9+934

7+7+795

8+873

3.写出乘法算式,再用圆形纸片摆一摆.

2个4连加;4个2连加;3个5连加;5个3连加.

五、质疑归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1.凡是在加法算式中,每个加数都相同,就可以把这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小学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每人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

(课件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

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

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

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一样的数。

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

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打算摆出多少个?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啊

生1: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

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10个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简单些,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

请你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简便。

(小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将想法写在黑板上。)

(学生汇报并讲明理由)

生1:(6+6+6+6+6=)两个3加起来是6,这样就加5个6就可以了。(教师与学生交流评价:比原来的算式简便了)

生2:(9+9+9+3=)这3个3加起来是9,这3个3加起来也是9,这3个也是9,还剩下一个3。(学生评价)

生3:(15+15=)5个3加起来是15,另外那5个3加起来也是15,所以我写15加15。

师:刚才这些小朋友都是把几个加数合并起来,列出了一个新的加法算式,这些新的加法算式都要比原来的简短。你们想的很好。

生4:这个加法有10个3加在一起,我就写10个3相加。

师:你说出了这个算式的意思,用语言表示比写出这个算式要省事多了。你很聪明。

生5:我想用省略号。我语文课上学了省略号,我先在前面写上几个3,中间写上省略号,最后再写几个3。

师:你说我写出来好吗(生:3+3+3++3+3=)你能利用语文课上的知识,用一个符号代替那么多3,想的很好。

生6:我想发明一种写字机器,有遥控器,一按按钮就能写出这个算式来。

师:你的想法很大胆,有自己的奇思妙想,敢于想像,善于思考,老师相信以后你一定会有许多的发明创造。

生7:可以用乘法,写5乘6。因为两个3是6,有5个6。

师:你说的有道理,看来你已经了解到了有关乘法的一些知识。你知道的可真多。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最简单

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师: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乘法,对,因为有10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们就在10和3的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指)。3就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3,10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也可以先写3,再写10。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中间这个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板书),读作乘。大家看,乘号的样子像什么(生:像叉号)因为乘法是由加法得来的,乘法就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所以数学家就把加号一歪,变成了乘号,人们一直在使用它。

师: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1:比原来简单了。

生2:比原来简单多了。要是100个3相加,就写100乘3就可以了。

师:是啊,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读乘法算式

指明学生读算式

师:现在你能把黑板上的其他连加算式写成乘法吗(生:能。)在你的作业纸上写下几个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并请你把它们改成乘法。(学生练习)

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可以交换位置来写

再写乘法算式,并说说意思

三、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

看来小朋友们对乘法的知识掌握得还真不错,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挑战练习(课件练习)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一起玩了摆小棒的游戏,接受了老师的挑战,还认识了乘法,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我们再到公园的别处看看吧。

(课件出示公园中儿童乐园的场景。)

师:儿童乐园是小朋友们最喜欢来的地方,大家看,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呀(学生观察回答,有摩天轮、有过山车、有小火车)你能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学生提问:过山车上一共有多少人?摩天轮上有多少人?小火车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些问题你们会解决吗你可以选一个问题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学生自主练习,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到公园去游玩,大家有什么收获啊(学生回答略)

小学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10)

设计理念:

教育不是告诉。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其一,学生通过自身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比由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其二,再创造是一种发现,能激发其学习之兴趣,以及深入追寻探索的内部动力。其三,通过再创造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教学策略:

1、注重激发兴趣,引导主动探讨,把学生假设于无助的地位,设计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

2、重视知识发现过程的教学。教师不主动将结论告知学生。学生参与探究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自主发现。

3、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有操作实践机会,更好理解知识,并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在合作中探究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

2、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六一节快到了,小熊商店就要开张了。(媒体出示小熊商店,同时发出鞭炮声。)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小熊商店去玩,好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借助于电教媒体,利用人见人爱的小熊和儿童喜闻乐见的商店开张创设情境,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良好愉悦的学习心情,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实践,探索新知。

1、在问题情境中,感知相同加数。

(1)、媒体出示:小熊拿出6只书包,想放进几个柜台里,犹豫了:该怎么放呢?

师:该怎么放呢?请同桌小朋友分工合作,用6个钮扣代表6只书包,往长方形格子里摆,一人摆,一人写相关的加法算式,比一比,谁的摆法多,谁列的加法算式多。

(2)、学生分工合作,动手实践。

(3)、汇报合作情况,把加法算式分类。

①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算式:

1+5=6,2+4=6,3+3=6,1+2+3=6,2+2+2=6,1+1+1+1+1+1=6

②让学生根据加数特点分类,媒体显示。

3+3+=6 1+2+3=6

2+2+2=6 2+4=6

1+1+1+1+1+1=6 1+5=6

提问:为什么这样分成两组呢?(左边一组加数都相同,右边一组加数不相同。)

让生说说相同的加数都是哪些。

[设计意图:只有数学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趣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帮助小熊在柜子里摆放书包,捕捉生活中常见的摆设问题,体味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将学生自然地带进求知的情境中。]

2、举例设疑,感知概括几个几。

(1)、师:小朋友们这么快就认识了相同加数,谁还能说出这样的算式呢?

让学生举例,适时鼓励。

提问:谁能说出一个更长的算式呢?

一生说出一个较长的算式,这时,大家都很开心兴奋。(例如:10个8相加)

(2)、设疑:老师没听清,谁能重复一遍给老师听?

由于比较长,估计学生说不出,让学生再说一遍,要求学生认真听,想办法记住,并重复。

师:你是怎么记住的?

生:我是数的,他一共报了10个8相加。

师:这是个好办法!我们也来试一试。

老师报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生重复,说出自己记的方法。(几个几相加)

(3)、媒体显示:小熊知道大家认识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想考考大家。

写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看谁先写出来。

小熊出题(放音乐)

①2个2相加。

②8个2相加。

③30个2相加。

到音乐停,前2题轻松完成,可第3题没一个同学写好。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自由的活动和紧张的竞赛活动中,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现实情境之间的矛盾,从而激起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动力。]

3、在困惑中创造,认识乘法意义。

(1)、遇困惑,谈感受。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吗?有什么话要说?

生1:时间太短了。

生2:算式太长了。

生3:能不能想个办法,不要写这么长呀?

(2)、激发再创造,认识乘法。

①让学生创造用简单的形式来表示30个2相加。

②生汇报,师板书。(先在视频投影仪上展示)

a、 学生创造发明的形式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再创造。(如:2+2+;2+2等等;2+2很多;等等)

b、 让学生再创造。(诸如2+30;230;等就会出现了)

进行点评:230最简洁,2表示相同加数,30表示个数,很好,那中间的点可否用其它形式来表示。

再让说一说,如2 30,2*30等。

[设计意图:教育不是告诉。此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困惑中不知不觉的进入新知识的探索状态中,让创造出新的算法成为学生的主体需要。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的创新者。]

③拔乱反正,认识乘法。

师:小朋友们想知道科学家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吗?

a、媒体显示文字并配音:三百多年前,英国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了乘法,

b、介绍乘法的写和读及各部分名称。

30个2相加,可以写成:230或302。

230读作:2乘30

302读作:30乘2

小结:现在我们学会了一种新本领,求几个几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3)、认识乘法意义。

a、师:大家看到230,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表示30个2相加)

b、让学生把2个2相加和8个2相加也用乘法表示,并说出各自表示的意义。

c、让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体会哪种写法简便。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改写乘法算式。

(1)8+8+8+8+8=40

(2)5+5+6=16

(3)7+7+7+7=28

提问:为什么第2题不能改成乘法算式。

2、联系生活实际,深化思维。

(出示药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药盒10片2板,让学生看算式猜测里面的药怎么放。

药片规格25,让学生说说药片怎么排列。

3、小熊请大家看电影,请你帮助算一算,能坐多少人?

(出示电影场地座位图,每排6张椅子,一共5排。)

让学生先列出加法算式,再列乘法算式。

4、开放性问题:

媒体显示:小熊请你帮帮忙,顾客要买20盒饼干,要小熊捆成几捆,并且要求每捆一样多,这该怎么办?

分发给生20个长方形硬纸片,让生动手试一试。

说出有几种分法,并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把巩固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变式练习让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练习让学生动脑思考,训练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让知识技能与发展性目标落到实处。]

四、课堂总结,情知共融。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最令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是想通过学生的回忆,不仅反馈本课的学习情况,总结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建构,同时也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现知情共融。]

精选阅读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去过游乐园吗?去游乐园干什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求大家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逛逛游乐园。(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1)从面画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2)根据你们看到的情景能不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3)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5)请同学们看看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它们的共同点是每一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另一种运算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教学读法。

(1)“3+3+3+3=12”这道加法算式,如果用乘法去计算,该怎样写?

(2)如果有更多的3相加,例如10个3、100个3......又该怎么写?

(3)这道题的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结果是多少?

像这样好多个3相加求和的,还可以用“乘法”来算。我们就先来研究3+3+3+3这道算式吧,数学家们把4个3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是——板书:3×4=12。

(4)认识“×”号。

“×”号,它与我们认识的加号、减号一样,也是一种运算符号。

(5)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

3×4=12读作:3乘4等于12。

(6)教学“3×4=12”的意思。

“3”表示相同加数,“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12”表示相同加数的和。(4个3相加可以写成3×4=12,也可以写成4×3=12,这里都表示4个3相加。)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学案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学案

一、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数学实验教课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也就是课本47页到48页的内容。
本节是乘法教学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订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1、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教法、学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方法进行教学。结合学生年龄及新课改要求,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方法。同时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等进行教学。
四、学法选用:
结合本节教材和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准备让学生采用“观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程序: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二)交流探索,解决问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所以在第一环节用3分钟,直接出示游乐园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我打算用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学生理解了乘法含义后,安排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练习那么第三环节估计要用15分钟。剩下大约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对乘法的认识。下面我详细说一下每一个教学环节。
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一上课我将创设这样情景:出示课本情境图,让学生看看游乐园都有哪些项目?然后用观察——提问题——列算式的方法解决小飞机里一共有多少人,小火车里一共有多少人,过山车里一共有多少人。通过数一数活动和列加法算式解决问题,从中积累相同数相加的感性认识,为学习乘法作知识迁移。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整个过程中,学生亲身感受到的,并不是老师在传授知识,而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当学生对几个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时,下面让学生用算式把几个几相加表示出来,刚开始可以说一些短的如:5个3相加、4个6和7个2相加让学生轻松完成,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另一种运算表示。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才呈现出来的。教学不是在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乘法和我们的加法算式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告诉学生×叫乘号,后让学生观察乘号像什么,可能学生会说像错号,像汉语拼音里的x。想力丰富的孩子会说把加号变斜就是乘法。这样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深理解。学生在上面知道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表示比较方便,如何表示呢?教师讲解7个2相加,相同加数是2,在乘号的前面写2,相同加数的个数是7,在乘号的后面写7,7个2想加得14,然后老师教学乘法算式的读写法。7个2相加等于14,所以2×7=14,也可以写成乘法算7×2=14。让学生试着读出乘法算式。叶圣陶先生曾说:“当老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手”。学生对乘法算式有初步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尝试把3+3+3+3+3=15和6+6+6+6=24让学改写成乘法算式,最后进行反馈矫正。接下来出示旋转木马图,解决“旋转木马上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观察并列算式:3+3+3+2=11,教师提问:这个算式你们为什么不写成乘法呢?那什么样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呢?(引导学生说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算式才能)
到此第二环节结束,下面进入第三环节的教学:巩固练习,开智培能。
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关看谁读得最响亮,采用个别读、集体读练习,尽可能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熟练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后面三关让学生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为了加深学生对乘法理解,我将设计了第四环节的教学:及时总结,深化新知。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他对乘法的认识,也许语言不是那么准确,表达不是太确切,只要孩子能正确说出他对乘法的理解,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我的教学过程已全步结束,下面说一下板书设计。
六、板书设计
简洁而又提纲领的板书不仅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精缩,而且也会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一目了然,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我把课题写在主板书的最上面,它告诉了孩子们本节课的中心内容,下面是连加算式跟乘法算式对照,不仅美观,而且有层次的呈现了知识产生的过程。这样的板书简洁、清楚、明了。
七、“诱思探究教学论”在本节中的具体体现:
本节课,我运用“诱思探究教学论”和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去组织教学。课一开始,我创设森林运动会开幕式的情景,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并让学生观察游乐园的图片,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双基得到落实,能力得到发展。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获得成功的愉悦、探索的快乐,又感受到数学的妙趣、知识的价值。

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课件


在众多文章中88教案网的编辑选出了一篇非常受欢迎的“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课件”。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而写出优秀的教案课件,也能提升老师教学水平。建议您将此页加入收藏夹不会错过重要资讯!

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课件【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学习目标的叙写

本节课我将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三方面来叙写学习目标。

1、基于课程标准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在《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要求的: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基于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直接基础,也对今后学习表内乘除法及多位数乘除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基于学情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乘法并不太陌生,甚至还有少部分学生能背出乘法口诀,但对于什么是乘法,乘法的作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乘法和加法是否有关系,学生不太清楚。这就需要给学生搭建认知的桥梁,创设具体、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通过学生自己的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

学习目标的叙写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会列出同数连加算式,会把同数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能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通过观察,认识乘号,会正确地读出乘法算式。

学习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学习难点:探究乘法的意义。

二、说评价任务

1、通过观察情境图能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列出加法算式,把加法算式归纳为几个几,会用乘法算式表示,并能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结合乘法算式,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三、说学习流程

为了达成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在此学习流程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景十分必要。为此,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认真观察游乐园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第二步: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第三步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1、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2、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3、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我也有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思考、提问题的好习惯。

环节(二):探究新知,渗透意义。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为了达成目标,突出重点,为此,我分三步进行教学的:

活动一、教学例1,感受同数连加。

第一步:老师引导学生先解决小飞机里有多少人?的问题。

出示课件学生再认真观察小飞机里的数学信息独立思考列出同数连加算式。

教师板书:5个3 3+3+3+3+3=15

教师提问几个3相加?这里的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突出个数和相同加数。

第二步:知识迁移,用上述方法解决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教师板书:

4个6 6+6+6+6=24

7个2 2+2+2+2+2+2+2=14

教师提问每个算式都是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6、7、2分别表示什么?再次突出个数和相同的加数。为改写乘法做很好的铺垫。

活动二、学习读写乘法算式。

第一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每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教师直接说出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就可以用乘法来计算。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第二步:引导学生分析最后一个加法算式:加数都是几?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

学生回答,师边板书边总结:7个2相加就可以写成7×2=14,或2×7=14。教师提问算式中的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教师小结加数相同的加法改乘法必须是用相同的加数和个数相乘。

第三步:认识“×”并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教师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

第四步:知识迁移学生根据以上方法列出下面几组乘法算式并读出。

环节(三)闯关比赛,巩固新知

第一关、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写出乘法算式,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做一做第一题)

第二关、看图填一填(做一做第二题)

第三关、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做一做第三题)

第四关、读一读(练习九第四题)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巩固新知、理解乘法意义,我将练习设计成了学生喜爱的比赛形式,淡化了“练”的痕迹,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乐在活动”中。

四、总结全课,点明目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我们知道了加数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并能把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认识了“×”,还知道了乘法算式的读法。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即对全课的教学内容起到了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增强学生的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这就是我这节课的板书它比较简洁、清楚、有层次的精缩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一目了然。

乘法的初步认识

例1、加法: 5个33+3+3+3+3=15

4个6 6+6+6+6=24

7个22+2+2+2+2+2+2=14

乘法:2× 7=14读作:2乘7等于14

7× 2=14读作:7乘2等于14

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课件【篇2】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设计者:明 莉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设计 课程标准要求:

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数学思考: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课标解读:“结合具体情境” 要求给小学生提供大量的具体素材,让学生对这些素材的进行分析比较,获取感性认识。行为动词“体会”是指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核心词“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在这里指乘法的意义。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求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空间和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去研究,去分析、去比较,然后通过充分的交流,体会乘法的意义,理解几个几,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第二个层次就是根据乘法的意义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一节起始课,也是一节概念课。乘法的意义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在整套教材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部分教材结合具体的活动,使学生明白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进行计算,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因为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教材以学生喜欢的游乐园场景为主题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直观教学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运算。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知道了求几部分的和用加法计算,并能正确列出加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法算式,这为学习乘法意义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帮助学生理解乘 法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大部分学生假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乘法计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有多数学生甚至会背乘法口诀,但对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学生不了解。因此,如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亲身感受乘法的简洁,是建立起乘法概念的关键。同时班里还有一部分学生虽在学习前对乘法有了一些认识,但缺少系统的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从未接触过乘法算式。因此在课堂上既要照顾有乘法基础的孩子的发展,又要照照顾无基础的孩子的初步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过程性目标: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下面的教学活动(模式)设计,主要借鉴的是“讨论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结构是:导入新课——通过情景活动讨论发现提出问题、初学新知──通过讨论和探讨新知识及其规律,掌握和解决数学问题、巩固新知──由学生讨论巩固知识的方法,选定习题进行练习、总结学习方法——讨论总结学习方法和教学规律,我借鉴这种教学模式的意图是:通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进而讨论解决问题,充分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主动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于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共同的提高;由于是由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益。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口算。2+3+5=

3+3=

5+5+5=

2+2+2+2=

2、看图列加法算式。

()+()+()=()

3、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都喜欢到游乐场参加各种游乐活动吧!(出示第46页场景图),请你仔细观察都有哪些游乐项目?各种游乐活动各有多少人玩?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先复习相同数(不同数)相加,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为引出乘法做铺垫,然后用生动有趣的公园的一角为背景引出乘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求知欲。)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一)学习例1。

1、摆图形游戏。请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如小伞、小树、小房子、五角星等等,想摆什么就摆什么。

2、小组交流操作过程,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用了多少根小棒。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摆小棒是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操作活动,教师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创设了公园里小朋友们做摆小棒游戏的情境,引出“你们会用小棒摆什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为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而设计了恰当的学习活动。)

板书课题:乘法

4、初学理解。

(1)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2)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乘法表示。(3)以3+3+3+3+3=15为例学习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数一数这个连加算式有()个3。

求5个3连加的和是我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作5×3=15,算式中的“×”叫做乘号。乘号与加号、减号一样,都是一种运算符号。读作:五乘三等于十五。也可以写作3×5=15.这个算式怎样读?

设计意图:在摆摆说说中让学生体会乘法的含义,以及与加法的联系,直观而形象。你能把黑板上的其他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 6+6+6+6=

2+2+2+2+2+2+2=(二)学习例2。

1、一个一个地出示气球图:1个5、2个5、3个5,要求3个5是多少?

2、用加法算式怎样列式?用乘法怎样写?怎样列3个5是多少?

5×3=5或3×5=15,在这两个乘法算式中,3和5叫乘数,15叫做它们的积。(设计意图:本环节从解决游乐园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入手,层层深入地展开探究,设计自主观察、小组合作、比较分析、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突出了乘法意义的本质,促使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逐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结合对乘法的理解,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在乘法算式的基础上直接学习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第48页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交流。写出乘法算式。

3个2相加

5个4相加

3和4相乘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形式多样层层深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全员参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深化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体会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习乘法的价值,都在本节课上有所收获。)

四、课堂小结、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游玩了游乐园,你们开心吗?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梳理、反思和质疑,再次展示自已的所学所得,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促进知识建构,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实现知情共融,并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评价别人,这对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部分:教学评价设计(思想)

1、学习过程评价

自评、小组评判为主,随时进行,教师点拨:关注的是学生的情绪、交往、思维状态——当学习出现小问题时,迅速判断原因,及时指导;当学习出现思维障碍时,要特别注意,可能需要补充知识(搭脚手架)或调整学习方式。

2、学习结果的评价

目标达成度:教师设计检测题目与要求。

学生总结学习收获: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思想,学习方式的变化等。

3、课外学习

作业:课内解决,不留作业。

拓展学习:关注个别差异,课堂学习的巩固(基础性目标——保底)、课堂学习的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应用(发展性目标——提升)。

附: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法:3+3+3+3+3=15 乘法:3×5=15

读作:3乘5等于15

5×3=15

读作:5乘3等于15

5和3叫乘数,15叫积。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知识改变命运

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课件【篇3】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4.1乘法初步认识,人教新版(含解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件),以供借鉴。

二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单选题 1.求一个数的几倍,用(?? )

A.?加法计算??????????????????????????????????B.?乘法计算??????????????????????????????????C.?减法计算 ×4表示(??? )。

A.?4个136连加的和???????????????????????????B.?4个136相乘???????????????????????????C.?136个4连乘 +32+32+32+32=(????? )

A.?32+5???????????????????????????????????????B.?32×5???????????????????????????????????????C.?32-5 4.有三名同学到图书馆借书,每人借的书的本数一样多,这三名同学一共借了(??? )本图书。

A.?9?????????????????????????????????????????????B.?10?????????????????????????????????????????????C.?11 二、判断题 5.几个数相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6.如果积的末尾有一个0,则因数末尾至少有一个0。

+b =a×b +5+5+4=4×5+1(??? )

三、填空题 ×4=28读作:________。表示________个4相加。

+3+3+3+3=________,改写成乘法算式是________,口诀是:________。

11.________ 加法算式: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或________ 乘5写作________×________,4×5读作________。

×6=________,读作:________,计算时用到的乘法口诀是________;

3和6都叫________,它可以表示________个________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________,还可以表示________个________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________。

四、解答题 14.写出乘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个4 是多少?? 五、应用题 16.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计算。

【分析】根据所学的内容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问题用乘法解决。

故选:B 2.【答案】 A 【解析】【解答】解:136×4表示4个136连加的和。

故答案为:A。

【分析】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3.【答案】 B 【解析】32+32+32+32+32表示的是5个32相加,根据乘法的意义,表示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5个32即32×5 故选:B 此题考查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 4.【答案】 A 【解析】【解答】3×3=9(本)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3的乘法口诀的计算,因为每人借的本数一样,有三人,所以两个乘数是相等的。

二、判断题 5.【答案】 错误 【解析】解: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6.【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12×15=180,积的末尾有0,但因数的末尾没有0,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只要两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字相乘的积的末尾有0,这两个因数的积的末尾就有0. 7.【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a+b表示这两个数的和,a×b表示这两个数的积,它们不可能相等。所以这个题是不正确的。

【分析】乘法结合律有关的题目。

8.【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解:5+5+5+4=4×5-1。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最后一个加数比前几个加数少1,所以这些数的和=5×加数的个数-1。

三、填空题 9.【答案】 7乘4等于28;

7 【解析】【解答】解:7×4=28读作:7乘4等于28,表示7个4相加。

故答案为:7乘4等于28;

7。

【分析】读乘法算式时,先读第一个乘数,再读“乘”,接着读第二个因数,然后读“等于”,最后读乘积;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10.【答案】 15;

3×5;

三五十五 【解析】【解答】 3+3+3+3+3=15,改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口诀是:三五十五。

故答案为:15;

3×5=15;

三五十五。

【分析】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方便。

11.【答案】 5,6;

6+6+6+6+6=30;

5×6=30;

6×5=30 【解析】【解答】解:图中表示5个6;

加法算式是:6+6+6+6+6=30;

乘法算式是5×6=30或6×5=30。

故答案为:5;

6;

6+6+6+6+6=30;

5×6=30;

6×5=30。

【分析】图中有5盒笔,每盒笔有6根,所以表示的是5个6;

列成加法算式是:把5个6相加;

列成乘法算式是:每盒蜡笔的根数×盒数=蜡笔的总根数,或者盒数×每盒蜡笔的根数=蜡笔的总根数。

12.【答案】 2;

5 ;

4乘5 【解析】【解答】 2乘5写作2×5,4×5读作4乘5。

故答案为:2;

5;

4乘5。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乘法算式的读写,写乘法算式时,“乘”写作“×”;

读乘法算式时,“×”读作乘,读作几乘几。

13.【答案】 18;

三乘六等于一十八;

三六十八;

乘数;

3;

6;

6+6+6;

6;

3;

3+3+3+3+3+3 【解析】【解答】 3×6=18,读作:三乘六等于十八 ,计算时用到的乘法口诀是三六十八;

3和6都叫乘数,它可以表示3个6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6+6+6,还可以表示6个3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3+3+3+3+3+3。

故答案为:18;

三乘六等于十八 ;

三六十八;

乘数;

3;

6;

6+6+6;

6;

3;

3+3+3+3+3+3。

【分析】计算两个一位数的乘法,直接利用乘法口诀口算,乘法算式读作:几乘几等于几,相乘的两个数都是乘数,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计算,用相同的加数与相同加数的个数相乘,据此解答。

四、解答题 14.【答案】 【解析】【分析】两个数相乘,得到一个数,这两个数都叫做乘数,得到的数叫做积。

15.【答案】解:4×6=24 答:6个4是24。

【解析】【分析】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根据“四六二十四”计算6个4是多少即可。

五、应用题 16.【答案】解:3×4+2=14(个)或3×5 - 1=14(个)答:一共有14个桃子。

【解析】【分析】用乘法计算出前4盘桃子的总数,再加上最后一盘的个数即可;

或者把每盘都按照3个计算,再减去多算的一个桃子。

二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8乘法口诀,人教新版(含解析)

二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9乘法口诀,人教新版(含解析)

二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2-6乘法口诀,人教新版(含解析)

二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减法,人教新版(含解析)

二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加法,人教新版(含解析)

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课件【篇4】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课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材第46~48页)例1、例2

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学习

目标

1.创设情境,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有许多求和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重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

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理解相同加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场玩吗?仔细看看,你喜欢玩什么?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各抒己见,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亲身经历认识乘法的过程,认识加法变乘法的必要性

讲授新课

二、探究新知

1.解决几个问题

(1)

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2)

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个人?

(3)

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个人?

(4)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3+3+3+3=15、6+6+6+6=24、2+2+2+2

+2

+2

+2

=14

(5)

如果过山车再长些,有20个2相加,100个2相加……你有什么感受?

2.引出课题

(1)

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2)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3.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

(1)

认识乘号

(2)

相同加数写在乘号的前面,相同加数的个数写在乘号的后面,2×7表示7个2相加,7个2得14,因此算式是2×7=14,也可以写成7×2,读作,7乘2等于14

3.教学“2×7”的意义。

(1)

“2”表示相同加数;“7”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14”表示相同加数的和。

(2)

10个2、20个2……又该怎么写?

(3)

练习:请同学们将剩下的两道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4)

课外拓展:乘号的由来

3+4+5这个算式能写成乘法吗?

什么样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5)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简便。

4.教学例2

(1)

出示例题: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2)

列出算式:3×5=15

5×3=15

(3)

认识各部分的名称:乘号两边的数叫做乘数,15叫做它们的积。

三、课堂练习

1.下列哪些算式可以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在括号里打“√”

5+5+5

()

9+9+9+9+9

()

7+4+4+4+4()

2+2+5

()

1+1+1

()

3+3+3+4

()

2.数学书48页做一做第1题。

3.数学书48页做一做第2题。

4.数学书48页做一做第3题。

5.试一试,你是最棒的。

6×3读作(),表示()

5×4读作(),表示()

2×7读作(),表示()

6.有4条船,每条船只能坐4人,有15名学生,能坐下吗?

观察算式,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动手操作,尝试写一写。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小组讨论,举手汇报。

通过学生相互讨论,教师指导,让学生更为深刻地认识乘法,学会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方法。

随堂练习,巩固当堂所学,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加深印象。

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增强对概念的辨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课堂小结

学会了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认识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掌握了相同加数相加的加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

师生一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和总结。

板书

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课件【篇5】

一、说教材

本节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直接基础,也对今后学习表内乘除法及多位数乘除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材重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通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场景,揭示出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相同数量。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从而进一步领会乘法的意义。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如果将抽象的概念湛透到形象、直观、简单的操作活动中,那就能帮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了。在这种情况下应注意与前面的加法知识互相联系,通过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引出乘法运算,使学生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⑴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及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⑵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方法进行教学。结合学生年龄及新课改要求,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方法。同时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结合本节教材和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实践,相互质疑,相互评价,最后获取成功。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游乐园玩(出示主题图)。我们看一看游乐园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观察、操作、解决问题。创设的情境是为了给学生建立一种感性的认识,根据学生好玩、好动、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本节课一开始我就利用游乐园的主题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渗透乘法的意义。

1.教学例1,感受相同加数相加。

生1:看到游乐园里有小火车、过山车、小飞机。

生2:看到小火车有4个车厢,每节车厢里有6人。

师:你能根据你看到的这些情境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生1:小飞机里有多少人?生

生2:小火车上有多少人?生

生3:有多少小朋友在玩过山车?

师:同学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问题!谁能解答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呢?

(学生解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算式)

3+3+3+3+3=156+6+6+6=242+2+2+2+2+2+2=14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各小组讨论、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中的一类特殊加法(即加数都相同的加法),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体验到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小结:每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2.学习读写乘法算式。

师: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运算方式来计算,那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加法算式:加数都是几?有几个3相加?得多少?(学生边回答师边板书:3×5=15)

让学生认识“×”:乘号与我们认识的加号、减号一样,是一种运算符号。

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指名读)

小结:5个3相加既可以写成3×5=15,也可以写成5×3=15(板书)。让学生列出下面几组算式。

【设计意图】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在不断的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取新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

3.感受乘法是同数连加的简便运算。

师:在生活中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你看到过吗?你能不能来举个例子?(生举例一下子举不出,教师可以先带个头)

生举例:5+5+5=15,乘法算式是3×5=15。

教室里的灯3+3+3+3=12,乘法算式是4×3=12。(2---3个)

师:老师也发现了个例子!这个小朋友2只眼睛紧紧地盯着裴老师看,2个人就有几只眼睛看着我呢?有几个2?2+2(边说边写)3个人呢?2+2+2那全班28个小朋友呢?28个2。我们一起把算式来说一说。

(学生说,教师板书2+2+2+2+2+2+2+……+2)

师:要写几个2啊?生:要写28个2。生:太长了,太麻烦了!师:那怎么办呢?生:可以写乘法算式28×2。

师:哦,你说得对!像老师刚刚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更愿意用哪一种方法来解答呢?为什么?

小结: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设计意图】使学生们展开想像:“28个小朋友会有多少只眼睛?”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自然而然也就体会到了乘法算式的简便之处。这样的教学设计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例2,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1)一个一个的出示气球图:1个5,2个5,3个5,要求3个5是多少?

(2)用加法算式怎样列式?

用乘法怎样写?怎样列式3个5是多少?5×3=15或3×5=15(3)说明:在这两个乘法算是中,“3”和“5”叫乘数,15叫做他们的积。

【设计意图】结合对乘法的理解,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在乘法算式的基础上直接学习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

1.第48页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2.写出乘法算式,并读出来。

3个2相加4个5相加3和4相乘

(四)课堂小结,点明目标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并能把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还知道了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同学们都学到了新知识,希望继续努力!

【设计意图】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这对全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同时,增强学生的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每人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

(课件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

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

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

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一样的数。

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

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打算摆出多少个?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啊

生1: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

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10个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简单些,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

请你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简便。

(小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将想法写在黑板上。)

(学生汇报并讲明理由)

生1:(6+6+6+6+6=)两个3加起来是6,这样就加5个6就可以了。(教师与学生交流评价:比原来的算式简便了)

生2:(9+9+9+3=)这3个3加起来是9,这3个3加起来也是9,这3个也是9,还剩下一个3。(学生评价)

生3:(15+15=)5个3加起来是15,另外那5个3加起来也是15,所以我写15加15。

师:刚才这些小朋友都是把几个加数合并起来,列出了一个新的加法算式,这些新的加法算式都要比原来的简短。你们想的很好。

生4:这个加法有10个3加在一起,我就写10个3相加。

师:你说出了这个算式的意思,用语言表示比写出这个算式要省事多了。你很聪明。

生5:我想用省略号。我语文课上学了省略号,我先在前面写上几个3,中间写上省略号,最后再写几个3。

师:你说我写出来好吗(生:3+3+3++3+3=)你能利用语文课上的知识,用一个符号代替那么多3,想的很好。

生6:我想发明一种写字机器,有遥控器,一按按钮就能写出这个算式来。

师:你的想法很大胆,有自己的奇思妙想,敢于想像,善于思考,老师相信以后你一定会有许多的发明创造。

生7:可以用乘法,写5乘6。因为两个3是6,有5个6。

师:你说的有道理,看来你已经了解到了有关乘法的一些知识。你知道的可真多。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最简单

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师: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乘法,对,因为有10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们就在10和3的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指)。3就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3,10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也可以先写3,再写10。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中间这个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板书),读作乘。大家看,乘号的样子像什么(生:像叉号)因为乘法是由加法得来的,乘法就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所以数学家就把加号一歪,变成了乘号,人们一直在使用它。

师: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1:比原来简单了。

生2:比原来简单多了。要是100个3相加,就写100乘3就可以了。

师:是啊,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读乘法算式

指明学生读算式

师:现在你能把黑板上的其他连加算式写成乘法吗(生:能。)在你的作业纸上写下几个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并请你把它们改成乘法。(学生练习)

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可以交换位置来写

再写乘法算式,并说说意思

三、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

看来小朋友们对乘法的知识掌握得还真不错,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挑战练习(课件练习)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一起玩了摆小棒的游戏,接受了老师的挑战,还认识了乘法,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我们再到公园的别处看看吧。

(课件出示公园中儿童乐园的场景。)

师:儿童乐园是小朋友们最喜欢来的地方,大家看,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呀(学生观察回答,有摩天轮、有过山车、有小火车)你能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学生提问:过山车上一共有多少人?摩天轮上有多少人?小火车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些问题你们会解决吗你可以选一个问题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学生自主练习,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到公园去游玩,大家有什么收获啊(学生回答略)

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课件【篇7】

【设计理念】

本课基于《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目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符号产生的必要性,进而通过再创造的数学活动引出乘法运算,在理解与运用符号的学习过程中感悟符号的简洁性、抽象性与统一性,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P1-3。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内容在编排上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以具体情境为背景,生成相同加数相加的式子,从而引出乘法运算;其次是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预设的学习路径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根据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沿着“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的教学程序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再创造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及区别,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观察、分类、尝试、抽象等数学活动,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中发现问题

1.生成算式: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列算式。

2.观察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分类中提出问题

1.算式分类:让学生将算式按照加数是否相同进行分类。

2.提出问题,点明本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以明快而简洁的节奏点明学习任务,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通过分类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三、尝试中分析问题

1.尝试创造。

出示情境:怎样准确而快速地表示出“20个3相加”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看谁的办法好。

学生尝试用符号以自己的方法进行再创造。

2.有序展示。

预设方法一:3+3+3+??3

预设方法二:20个3相加

预设方法三:20×3

四、抽象中解决问题

1.方法比较:引导学生对生成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与评价。

2.符号统一:通过观察与比较让学生明白数学符号统一的必要性。

3.强化抽象:让写出“20×3”的学生阐述“是怎么想的”。

4.揭示课题:在解决加数相同的加法计算时,咱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板书课题)

5.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本课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再创造,努力让学生经历“×”这一符号产生的过程,体验符号的意义与价值,感悟符号表达的简洁性与统一性,进而发展符号意识。】

五、沟通中整体建构

1.看图写出算式。

2.看图提出问题。

3.看式想象图形。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数学模型”之间穿梭与转换,从而建构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图式与结构。】

六、总结中拓展延伸

1.总结:今天这节课咱们只是初步地认识了“乘法”这个新朋友,希望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多留心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和它成为亲密的好朋友。

2.延伸。

板书设计:

乘法

6+6=12 2×6=12 2个6相加8+8+8+8=32 4×8=32 4个8相加??×3=60 20个3相加20

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课件【篇8】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乘法的初步认识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乘法的初步认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乘法教学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的基础。教材首先为学生安排了他们熟悉的反映校园环境和校园生活的情境图,一方面使学生有亲切感,更重要的是这幅图为学生提供了素材,显示出生活中有许多那样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同时也蕴涵了相同加数的因数。教材例1的情境图是排列有序的树苗,问题是一共植了多少棵树?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之下,逐步明白乘法的含义,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帮助学生建立乘法的概念。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和儿童的认知特点,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订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同一情境同一数学问题的不同的解决方法,使学生初步接触到乘法,建立乘法的概念。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3、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解决类似的生活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1、乘法概念的导入。通过相同加数连加和乘法在结果上的一致实现加法和乘法的对接。2乘法算式中乘号的认识,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难点:乘法概念的.导入。三、说教法、学法。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新课改的要求,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同时注重运用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让学生采用观察法、探究法、总结法、模仿法来学习。教具准备:依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我制作了多媒休课件一套四、教学程序: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我安排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探究新知。2、情境导入,探究引新。3、师生互动,探索新知。4、巩固练习,开智培能。5、及时总结,深化新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应用的过程。所以我打算用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学生理解了乘法含义后,安排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巩固练习,巩固练习要用15分钟。剩下大约5分钟时间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对乘法的认识。下面我详细说一下每一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低年级学生对直观的图片非常感兴趣。教育和心理学巨匠皮亚杰认为,儿童在理解乘法过程中,其数学思维发生了重要变化,教科书应该提供合乎儿童认知特点的知识和丰富的学习情境。因此一上课我就引入教材第一页上的的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抽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只要学生能将自己看到的讲出来(如有小朋友在玩滚铁环、接力赛跑等),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学生在观察图画时,教师要有意识的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图中三个小朋友提出的问题上去,并让他们采用有利于引出乘法的方法来数数。如:图中上面小男孩说:“每层楼有9扇窗户,3层楼有多少扇窗户”的问题,引导学生一层一层的数,即有1个9,2个9,3个9。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数教学楼左右两边树的棵树、荡秋千的人数、赛跑的人数等。在这里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体验数数的过程,充分尊重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不必强求一致。无论学生是通过一个一个地数来解决问题,还是用连加计算来解决问题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他们用的方法比较麻烦,并由此产生新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有部分学生可能会列出连加算式来解决情境图中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乘机说明除了这种方法外,还可以用别的更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同样的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出例1的教学。2、情境导入,探究引新。建构主义认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出示教材第2页例1植树的情境图(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你们怎么来解决图画中的问题呢?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已有的经验,学生可能采用数数的方法算出共植了多少棵树。数的方法也可能是多样的,如一棵一棵地数,两棵两棵地数,一行一行地数,一列一列地数等,不管学生怎么数,老师都应给予肯定。如学生没有出现1个8,2个8,3个8……,1个4,2个4,3个4……,这两种数法,老师应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启发。接着提出如何算的要求,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并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将学生的各种算法用算式表达出来(可能会有如下情况)并板书:8+8+8+8=32(棵)4+4+4+4+4+4+4+4=32(棵)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说出:这两个算式都是连加法,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结果相同等等。然问向学生提问:“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启发学生说出:4个8相加和8个4相加。老师引导:“像这样几个几相加的连加算式,在书写上十分不方便,有没有更简单一点的方法呢?”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在这里,教科书采取了让学生进行接受学习的方式,老师指出:“像这样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并板书。揭示课题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3、师生互动,探索新知这个时候,老师问4个8相加和8个4相加用乘法怎么样表示呢?请同学们看黑板老师教乘法算式的写法:4个8相加可以在4和8之间写一个乘号,8个4相加,可以在8和4之间写一个乘号,在这里,我把书本上安排的做了一个下调整,把4×8=32(棵)写在了前面,以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板书:4×8=32(棵)8×4=32(棵)告诉学生:“×”叫做“乘号”,并板书。然后让学生观察乘号像什么,可能学生会说像错号,像汉语拼音字母里的x等等。这样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深理解,加深学生对乘号的记忆。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一下,用加法算和用乘法算有什么不同?使学生认识到从书写形式上看,乘法比连加更简便,同时乘法也是实际生活数学应用必须的。下面老师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对照乘法算式教读:4×8=32读作4乘8等于328×4=32读作8乘4等于324、巩固练习,开智培能。叶圣陶先生曾说:“当老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手”。学生对乘法算式有初步的认识后,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首先我用幻灯片的形式出示4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让学生填空是几个几相加,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并且能读出来。最后,老师把教材第一页的校园图画展示出来,作为第三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要求能用乘法计算,这样让学生感觉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真正把数学回归于生活。5、及时总结,深化新知。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乘法的理解,练习之后,老师提问:孩子们,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理解的?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他对乘法的认识,也许语言不是那么准确,表达不是那么完整,只要孩子能正确说出他对乘法的理解,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我的教学过程已全部结束,下面说一下板书设计。五、板书设计简洁而又提纲领的板书不仅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精缩,而且也会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一目了然,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我把课题写在主板书的最上面,它告诉了孩子们本节课的中心内容,下面是连加算式跟乘法算式对照,不仅美观,而且有层次的呈现了知识产生的过程。这样的板书简洁、明了。各位老师,以上所说的,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但是课堂是千变万化的,会随着学生和教师的灵性发挥而随机生成的。预设效果如何,最终还要和学生、课堂结合。

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课件【篇9】

设计理念:

教育不是告诉。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其一,学生通过自身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比由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其二,再创造是一种发现,能激发其学习之兴趣,以及深入追寻探索的内部动力。其三,通过再创造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教学策略:

1、注重激发兴趣,引导主动探讨,把学生假设于无助的地位,设计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

2、重视知识发现过程的教学。教师不主动将结论告知学生。学生参与探究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自主发现。

3、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有操作实践机会,更好理解知识,并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在合作中探究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

2、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六一节快到了,小熊商店就要开张了。(媒体出示小熊商店,同时发出鞭炮声。)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小熊商店去玩,好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借助于电教媒体,利用人见人爱的小熊和儿童喜闻乐见的商店开张创设情境,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良好愉悦的学习心情,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实践,探索新知。

1、在问题情境中,感知相同加数。

(1)、媒体出示:小熊拿出6只书包,想放进几个柜台里,犹豫了:该怎么放呢?

师:该怎么放呢?请同桌小朋友分工合作,用6个钮扣代表6只书包,往长方形格子里摆,一人摆,一人写相关的加法算式,比一比,谁的摆法多,谁列的加法算式多。

(2)、学生分工合作,动手实践。

(3)、汇报合作情况,把加法算式分类。

①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算式:

1+5=6,2+4=6,3+3=6,1+2+3=6,2+2+2=6,1+1+1+1+1+1=6

②让学生根据加数特点分类,媒体显示。

3+3+=6 1+2+3=6

2+2+2=6 2+4=6

1+1+1+1+1+1=6 1+5=6

提问:为什么这样分成两组呢?(左边一组加数都相同,右边一组加数不相同。)

让生说说相同的加数都是哪些。

[设计意图:只有数学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趣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帮助小熊在柜子里摆放书包,捕捉生活中常见的摆设问题,体味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将学生自然地带进求知的情境中。]

2、举例设疑,感知概括几个几。

(1)、师:小朋友们这么快就认识了相同加数,谁还能说出这样的算式呢?

让学生举例,适时鼓励。

提问:谁能说出一个更长的算式呢?

一生说出一个较长的算式,这时,大家都很开心兴奋。(例如:10个8相加)

(2)、设疑:老师没听清,谁能重复一遍给老师听?

由于比较长,估计学生说不出,让学生再说一遍,要求学生认真听,想办法记住,并重复。

师:你是怎么记住的?

生:我是数的,他一共报了10个8相加。

师:这是个好办法!我们也来试一试。

老师报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生重复,说出自己记的方法。(几个几相加)

(3)、媒体显示:小熊知道大家认识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想考考大家。

写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看谁先写出来。

小熊出题(放音乐)

①2个2相加。

②8个2相加。

③30个2相加。

到音乐停,前2题轻松完成,可第3题没一个同学写好。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自由的活动和紧张的竞赛活动中,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现实情境之间的矛盾,从而激起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动力。]

3、在困惑中创造,认识乘法意义。

(1)、遇困惑,谈感受。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吗?有什么话要说?

生1:时间太短了。

生2:算式太长了。

生3:能不能想个办法,不要写这么长呀?

(2)、激发再创造,认识乘法。

①让学生创造用简单的形式来表示30个2相加。

②生汇报,师板书。(先在视频投影仪上展示)

a、 学生创造发明的形式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再创造。(如:2+2+;2+2等等;2+2很多;等等)

b、 让学生再创造。(诸如2+30;230;等就会出现了)

进行点评:230最简洁,2表示相同加数,30表示个数,很好,那中间的点可否用其它形式来表示。

再让说一说,如2 30,2*30等。

[设计意图:教育不是告诉。此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困惑中不知不觉的进入新知识的探索状态中,让创造出新的算法成为学生的主体需要。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的创新者。]

③拔乱反正,认识乘法。

师:小朋友们想知道科学家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吗?

a、媒体显示文字并配音:三百多年前,英国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了乘法,

b、介绍乘法的写和读及各部分名称。

30个2相加,可以写成:230或302。

230读作:2乘30

302读作:30乘2

小结:现在我们学会了一种新本领,求几个几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3)、认识乘法意义。

a、师:大家看到230,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表示30个2相加)

b、让学生把2个2相加和8个2相加也用乘法表示,并说出各自表示的意义。

c、让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体会哪种写法简便。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改写乘法算式。

(1)8+8+8+8+8=40

(2)5+5+6=16

(3)7+7+7+7=28

提问:为什么第2题不能改成乘法算式。

2、联系生活实际,深化思维。

(出示药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药盒10片2板,让学生看算式猜测里面的药怎么放。

药片规格25,让学生说说药片怎么排列。

3、小熊请大家看电影,请你帮助算一算,能坐多少人?

(出示电影场地座位图,每排6张椅子,一共5排。)

让学生先列出加法算式,再列乘法算式。

4、开放性问题:

媒体显示:小熊请你帮帮忙,顾客要买20盒饼干,要小熊捆成几捆,并且要求每捆一样多,这该怎么办?

分发给生20个长方形硬纸片,让生动手试一试。

说出有几种分法,并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把巩固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变式练习让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练习让学生动脑思考,训练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让知识技能与发展性目标落到实处。]

四、课堂总结,情知共融。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最令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是想通过学生的回忆,不仅反馈本课的学习情况,总结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建构,同时也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现知情共融。]

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课件【篇10】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第68-70页

教学目标:

⑴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和算式部分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⑵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个出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习惯,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㈠教学例1

师:小朋友们,春天来了,花儿开了,小草绿了(多媒体出示草地图,配以轻快的音乐),一群小动物们到草地上来玩,瞧,它们来了(2只小兔子出现在画面上,并向大家打招呼: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认识我吗?按着2只2只共6只出现在画面上)。谁能看着这些小兔子给大家提一个教学问题?(生: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师:谁会说一道连加算式?生:2+2+2=6

师:小兔子们玩得可高兴了,听,它们把谁给吸引来了?(多媒体显示母鸡边叫边3只3只出现在画面上(同上,由学生提问并列出连加算式)3+3+3+3=12

师:观察这两道连加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1:它们都是连加算式。生2:第一道算式3个2相加得6,第二道算式4个3相加得12。

㈡试一试

师:小兔子在草地上摘了很多花带给小朋友(出示花图,每排5朵,共3排),谁能又对又快地数一数小兔子一共摘了多少朵花?学生数后,交流结果。

师:你们是怎么数的?能说出一道连加算式吗?

生1:我是横着5朵5朵数的。(带领大家一齐数,并依次在旁侧有序出示竖摆的3个5)5+5+5=15

师:几个几相加得多少呢?生1:3个5相加得15。

生2:我是竖着3朵3朵数的。(带领大家一齐数,并依次在下端显示横摆的5个3)

师:几个几相加得多少呢?生2:5个3相加得15。

师:比较以上2道算式,它们有什么地方不同,有什么地方相同?

生:第一道算式是3个5相加,第二道算式是5个3相加(双手交叉)得数都是相同的。(初步渗透乘法交换律)

二、课间操(师带领学生做相干游戏)

三、新授

㈠教学乘法

师:刚才大家做拍手游戏时,每个小朋友都伸出了2只手,一个小朋友有2只手,那你们小组有多少只手?(生在小组内数,并汇报结果。)写出连加算式:2+2+2+2+2=10

师:我还想知道我们班男同学、女同学以及全班同学一共有多少只手,如果把那么多的2相加,你们感觉怎么样?

生1:加数太多了。生2:算式太长了。生3:好麻烦……

师:想不想把这些长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一些呢?

生(齐声):想!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乘法(板书:认识乘法)

师以2+2+2+2+2=10为例教学乘法算式。

师:加数都是2,太多了,我只写一个2代表一下,再写一个乘号(停顿一下,卖个关子),乘号后面还得写一个数,这个数写出来后大家就知道上面的加法算式中有几个2相加了,你们猜,我要写几?(学生猜)

师:有很多小朋友都猜我要写5,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有5个2相加,所以要乘5。

师:你们全猜对了,25=10还可以交换乘号两边的数写成52=10。再认识乘号,进行象形记忆,认识乘数、积,读算式。

师:谁还能把最前面的两道连加算式写成乘法算式,说说你的想法。(交流中突出其中一个乘数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

㈡摆一摆

⑴师说,生摆:每堆摆2根,摆4堆,再说出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并说说你的想法。

⑵生说,生摆,再进行反馈交流,体现自主学习。

㈢试一试

师:我们一起到操场上看一看,那儿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学生跳绳图,5人一组,共4组)

师:数数、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每组5人,一共有4组小朋友。生独立完成加法和乘法算式后,展示结果,组织全班交流。

师:如果让你选择其中一种写法,你愿意写连加算式还是乘法算式?为什么?(让学生充分感知乘法比加法简便。)

三、联系实际,运用乘法

⑴出示第题钢笔图及花图,观察后完成填空练习。

⑵创设卖商品情境(多媒体展示3类商品,玩具类每种价格5元,水果类,每种价格2元,学习用品类,每种价格10元)选择你喜欢的一类商品,说说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或者直接说出乘法算式也可。(学生说,全班评议。)

四、拓宽练习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朋友,名字叫小马虎,老师给他出了一道题2+2+3=7,他用乘法算式表示23=7,请你们来当小老师评一评,他能不能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为什么?(生讨论后交流。)

生1:不能,因为23=6。生2:不能,2+2=3有一个加数跟大家不一样,只有加数都一样,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

五、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觉得你学得怎么样?

六、作业布置

生活中除了买商品可以用到乘法以外,还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今天的作业就是到生活中去找乘法算式。

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课件【篇11】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简析】本节课属于起始教材,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能否打好基础对今后学习表内乘除法及多位数乘除法,乘除法应用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十分重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中具体活动情景,专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首先教材给出了一幅学生最为熟悉的游乐园图,再用所学的加法算出每种游乐项目的人数,从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在学生活动中由相同加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从而进一步领会乘法的意义。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学习前,他们已经在各种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经历了加法,同数相加的学习,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了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的积极体验。这一阶段的学生更乐于在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学习。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演示,富于挑战与竞争的游戏、评比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与愿望。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游戏中对同数相加会有一定的感知,但没有经历由感知、探究到建立模型再到解释应用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目标】

1、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

2、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过程】课前游戏:师:上课之前老师想教小朋友们几句《弟子规》,想学吗?生:想

师:请大家随着音乐一起读一读吧。(生随音乐读)

师:同学们读的可真好,《弟子规》中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经典,在我们学校人人都会背诵,老师希望,同学也能找来读一读好吗?生:好。

师:好,我们开始上课。

师:上课。(立、礼)同学们好!(老师好)

[在愉快的诵读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几个几,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节数学课呀,老师要带同学们一起去一个动物乐园看看他们的运动会开幕式,想去吗?生:想。

师:动物乐园的小动物们都很有礼貌,都争着要和小朋友们问好呢!他们都已经

列好了队。下面就比一比谁的观察力好,谁是火眼金睛?

1、小狗列队:

(1)(课件出示2只小狗):快看,来了谁来列队了?生:2只可爱的小狗。

(2)(出示6只小狗)?看看一共有多少只小狗你能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吗?生:每组有2只,一共是3组,加法算式是2+2+2(板书:2+2+2)师:是几个几相加?为什么?

生:是3个2相加,因为每个队有2只,有3队,就是3个2相加。

2、大公鸡列队:

师:小狗站的可真整齐。看这是谁?它们也要向同学们问好呢!生:大公鸡。

师:大公鸡?算式该怎么列呢?你们看(大公鸡,一队出来3只,出来3对)生:一共12只大公鸡。算式是3+3+3+3(板书3+3+3+3)师:这是几个几相加?生:这是4个3相加。

3、小熊列队:

师:可爱的小熊也来了,看一看一共有多少只(2队,每队7只)怎么列式?生:7+7(板书7+7)

师:也就是2个7相加

师小结:在刚才小动物们的欢迎仪式上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看得清楚,记得准确,表达完整。接下来咱们比一比谁的观察能力强?

【在试讲时这里设计了学生动手摆小棒的环节,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出几个几相加的规律,试讲之后发现摆小棒这一环节在一年级加减法学习时经常操作,已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学生摆小棒的动作慢,随意性大。同组的老师建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们爱看动画入手,我将导入改为动物运动会小动物们列队来引入新课,出示三组动物列队参加运动会的图片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动感的图片中列出加法算式,发现规律。】

二、学习新课,认识乘法

1.发现规律。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都是连加法,加数都相同。

2.引出乘法:

生:这3队的小动物问候声引来了一群小猴子,一次出来2只小猴子,一共是8队,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呢?

①写算式:

师:现在请你来动笔写一写:8队小猴子一共有多少只呢?请列出算式。

(生在本上写8个2相加。)

②谈感受: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太长了,手都酸了,很麻烦

③想办法:

师:能不能想个办法,不写这么长的算式,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生:用乘法2×8=16④引乘法: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乘法吗?生;课前预习知道的。

师:课前预习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大家都要向他学习。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3.列式学乘号:

①列出算式:师:请你来板书算式。生:(2×8)

师: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写吗?

②学习乘号:

师:这个小叉是什么呀?生:是乘号(板书乘号两个字)

师:它读作乘,你能读读这个乘法算式吗?大家一起读一遍。生练习读。

③讲解意义:

师:谁知道这个2表示什么?生:2是相同的加数。

师:8表示什么呢?我写成9或者7行不行呀?生:不行,8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噢,我知道了,乘号前面和后面两个数一个是加法算式中的加数,另一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2×8也可以写成8×2,在这里他们都可以表示8个2相加。【利用动感的图片,通过看、数小动物的只数,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在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感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解决问题:

师:你们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把前面三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自己写一写,指名板演。说一说你是怎样改写的?(重点说清几个几)读一读这些乘法算式。课间休息:看来同学们掌握的都很好,下面我们一起休息一下,唱一个拍手歌,请同学起立。

生:(表演唱)

师:在我们刚才作的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1:我发现我们每次拍2下手,一共拍了3次,算式是2×3或3×2

生2:“假如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这句歌词一共有11个字,我们一共唱了3遍,算式是11×3或3×11

生3:“假如感到快乐”这句有6个字,我们唱了6次,算式是6×6

【再次通过愉快的活动,体验乘法就在身边,同时训练了发散思维。】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物园里的乘法。

师:刚才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认识了乘法,现在他们又来到了一个热闹的动物乐园,我们快去看看吧。

师:游乐园里准备了一些?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哪些能用这节课所学的乘法来解决?你是怎么列算式的?谈谈你的想法,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响亮,表达最清楚、完整

生:每组有5只一共有4组,就是4个5,算式是5×4或4×5(2)

生:每组有4个一共有6组,就是6个4,算式是6×4或4×6(3)

生:每组有5个一共有3组,就是3个5,算式是5×3或3×5(4)

师:这幅图能直接用乘法来计算吗?生:不能。师:那你想怎么算?生1:我用3×2+4生2:我用3×3+1生3:我用4×3-2生4:我可以把每两之看成一组,算式是2×5,5×2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幅图,有这么多不同的解法。2.我来帮忙,

①师:请你们帮帮小动物的忙,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4+4+4=()×()6+6+6+6=()×()2+2+2+2+2=()×()3+4+5+9=()×()

②师:请你们帮帮小动物的忙,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2×6=7×4=

③小蜜蜂送信3.生活中的乘法

一家三口人吃面需要几个碗,几双筷子?需要几根筷子?

4.我能挑战

根据要求你能说出几个算式4个2相加2和6相乘6+6+6+6+2=5+5+5+5+10=4+4+4-4=【通过一组有层次的练习巩固了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网友在研讨中提出,我从课的导入到练习缺少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议我在练习中加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练习题,于是我增加了一组生活中的乘法练习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想一想、说一说:

师: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会碰到这种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比如说我们课前读到的《弟子规》,现在就请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一下,这段一共有多少个字?就可以用乘法来解决吗?(出示)

【与课前游戏相照应,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乘法的作用。】

生1:可以看成每节3个字,共8节8×3生2:每行6个字4行6×4

师:你身边还有哪些?请大家想一想,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1:来听课的同学,每个人10个手指,全班40人多少个手指?10×40或40×10

生2:一把椅子4条腿,一行8把椅子多少条腿?4×8或8×4

小结:

五、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1:我学会了乘法。

生2:我觉得用乘法解决问题比较简便。

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我们在动物乐园玩的可真高兴,不但认识了乘法,还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真了不起。希望同学们继续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我们的生活,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反思性说课比赛让我获益匪浅,首先是网络研讨拉近我同老师们的距离,在研讨中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研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这里我可以直接的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感受各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我的教学设计得到了老师们的关注,他们给与我很多真诚的鼓励,也给了我很多中肯的建议,使我的教学设计在不断完善。通过这次网络研讨对我来说真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洗礼。

反思这节课的设计,我在使用教材时,注意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教学资源,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由教材中的摆小棒活动引入新课,学习乘法,感受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在试讲的过程中发现摆小棒这一环节在一年级加减法学习时经常操作,已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学生摆小棒的动作慢,随意性大。同组的老师建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们爱看动画入手,我将导入改为动物运动会小动物们列队来引入新课,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

网友在研讨中提出,我从课的导入到练习缺少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议我在练习中加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练习题,于是我增加了一组生活中的乘法练习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节课通过了教学设计,课堂研讨,网络研讨,课后反思,教学再设计等几个环节。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你在不断的研讨、反思中才能得以完善。这样也才能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得到艺术的享受。

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课件【篇1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P46~48页。

二、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这种概念又难以建立,教材一开始就专设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已经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基础上,初步来学习乘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我班有一部分能掌握,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灵活自如地掌握,对于这几个小朋友还需花时间来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去了解算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通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解决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的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口算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①2+3+3+4=②4+4+4=

③1+3+1+5+2=④3+3+3+3=

⑤1+2+3+4+2=⑥2+2+2+2+2+2=

2、生仔细观察,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3、观察加数的特点,你能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吗?说说分类的理由是什么?

过渡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加数相同的例子,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到游乐园里找一找。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课本46页主题图)生观察主题图,并从中寻找数学信息。

计算小飞机、小火车、过山车人数(各题明确分别有几个几相加)

(1)小飞机里一共有多少人?

生用加法列算式:3+3+3+3+3=15(人)

(2)小火车里一共有多少人?

生用加法列算式:6+6+6+6=24(人)

(3)过山车里一共有多少人?

生用加法列算式:2+2+2+2+2+2+2=14(人)

由加法算式2+2+2+2+2+2+2=14中有7个2相加,延伸到有8个、9个、20个、100个2相加呢?从而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2、认识乘号“×”

教授乘号的写法和读法以及乘号的由来。

3、学习“7个2相加求和”的乘法算式。

出示课件,借助课件演示7个2相加求和竖着看可以理解为7个2相加,横着看可以理解为2个7相加,由加法算式引入到乘法算式的书写(相同加数写在乘号的前面,相同加数的个数写在乘号的后面),从中感知相同加数的加法用乘法来计算更简便。

师总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方法。例如:2+2+2+2+2+2+2=14。

(1)看,相同加数是几。2

(2)数,有几个相同加数。7个2

(3)乘,把相同加数和它的个数相乘。(重点)2×7

4、乘法算式的读法。

5、认识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2×7=14(2叫乘数,7叫乘数,14叫积,即:乘数×乘数=积)。

巩固应用:例2

6、改写加法算式为乘法算式(课本P46页主题图中小飞机和小火车的总人数):3+3+3+3+3=15,6+6+6+6=24

(三)课堂练习

教材P48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生畅谈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经过搜索88教案网为您收集了一些相关的内容“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般老师在上课之前都会准备好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持续提高工作质量。。希望本文能够为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

由于同年级老师十一过后要讲公开课用我们班学生试讲,我将此部分内容进行前置教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学生实际操作,首先通过学生比较熟悉而又十分喜爱的游乐园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认识乘法作准备。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摆各种各样的图案,由同数连加算式引出乘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

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

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本课。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2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小学数学作为学科的数学,在课堂教学中虽然不能让学生完完全全地去重复人类所经历过的发现知识的过程,但适当地让他们参与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了解某些数学知识产生的由来,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面的课堂教学片段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1、通过以上二幅图片的直观教学,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并由直观抽象乘法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从算式对比中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如,例题中的3+3+3+3=12等的读法,既有关的旧知识,又为乘法意义的认识直接做了认知准备,更为了乘法与加法的区别做渗透。

2、体验乘法含义,明确求几个几是多少时,表示两个数相乘关系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通过看图写算式,明确两个数具有相乘关系,可以直接写出乘法算式,不一定要求学生必须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本课是采用让学生看图,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观察,交流等教学组织形式。较好的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适当地点拨,体现了教师的组织者、指导者地位,另外还有意创设了教学情境。比如,课前的故事。

4、练习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题,使学生进一步的明确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比如,设计的聪明题,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为他们悟出了“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初步结论提供了恰如其分的素材。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探究,有利于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3

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近期,我在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进行了教学实践。通过本次教学,我对于如何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以及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下面,我将详细记录我在教学中的所思所想、所做所得。

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堂。首先,我带着学生一起探索“乘法是什么”这个问题。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们思考并找出答案。之后,我使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例如,我拿出一盒饼干,问学生如果每个人分到3块饼干,那么总共需要多少块饼干。通过这样的实物操练,学生逐渐对乘法有了直观的感受。

接下来,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设计了一些互动游戏和小组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乘法的乐趣,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例如,我让学生站成两排,每个学生手拿一个数字牌,他们需要将手上的数字相乘,并迅速报出答案。这个游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计算速度,还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此外,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乘法口诀。通过让学生跟着我一起念口诀,帮助他们记忆乘法表中的一些特殊的数字组合。我还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写乘法口诀,并配以相应的图画或动作来记忆,增强记忆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学生对于大数乘法难以掌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特地设计了一节课来讲解大数乘法的方法,以及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我带领学生观察规律,通过类比辅助理解,并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这样的巩固练习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能够帮助他们巩固所学内容,并提高运算能力。

其次,部分学生对于乘法的应用场景理解不深。为了让学生将乘法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我设计了一些情景问题。例如,我给学生讲述了一个所需材料的数量与产品总数的关系,让学生自己计算所需材料的数量。学生通过实践,不仅巩固了乘法的计算方法,还体会到乘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学的重要性。只有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乐趣和实用性,才能培养他们对于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反思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以后,我将在数学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这次教学,不仅学生在数学知识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自己也对于教学方法和策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相信通过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我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乘法,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以及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4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注重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我借助教材第一个情境,引导学生数一数、圈一圈,体会每架小飞机乘坐人数相同,再让学生想一想怎样用加法算式计算“一共有多少人?”通过“你说我写”的活动列出加法算式,促使学生概括这种加法的特征是几个几相加。以此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为理解乘法意义打下基础。

1.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认识乘法,体会乘法的意义,并且会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相应的乘法算式,感受到玩中也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

2.课本上三个景图体现不同的目标要求,层层递进。情景一让学生感知相同加数连加的特点,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情境二重在强化相同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突出乘法的意义,情景三让学生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3.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爱的坐过山车情景活动之中,创设情境,制造矛盾,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计算起来怎么样,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从而自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参与到了新知的探索过程中。这样,使计算概念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化,层层递进。把判断融入到过独木桥的活动中,增加学习兴趣,体现重难点,并且有一定的梯度,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形式多样的练习,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多种表征方式间的互相转化,沟通乘法的直观图形表示、语言文字表示与数学符号表示,使学生深化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1.虽然在备课时,有设计让学生来读一读各个算式,说一说各个算式以及其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思,但在实际操作时,这个过程还是有所忽略,还需加强,尽量让孩子都来读一读,说一说个中意义。

2.对于乘法算式的出现,我是先让学生写乘法算式,然后再来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虽然在板书时,我已有意识地把两种情况分开,但是,如果在得出加法算式后马上进行分类,从而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这样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可能会更清晰。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5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我对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进行了反思。这一章节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对乘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我认为在引入乘法概念之前,我们应该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背景知识。比如,通过实物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从直观的角度理解乘法的概念。通过组成和分解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乘法可以表达物品的数量和数目的关系。这将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乘法的初步感知。

其次,我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分组教学,多次示范和练习来帮助他们加深理解。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拓展和应用题,让他们发散思维,探索更多的解题方式。

另外,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也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小组合作、班级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度。通过互动和合作,学生可以在交流和讨论中更加深入地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用。

同时,在乘法的练习环节,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题,让学生将乘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通过购物场景、家庭生活场景等,让学生计算物品的数量和价格,培养他们应用乘法的能力。这样的练习方式不仅能巩固学生对乘法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还要强调反馈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作业批改和班级讨论中,我们可以指出学生的错误和问题,并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指导,鼓励他们改进和提高。

总之,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在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实际背景知识的引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互动和合作,设计情境题,以及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乘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6

1、创设问题,感受“几个几”相加

通过求小飞机、小火车、过山车项目中一共有多少孩子,让学生感受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可以用“几个几”来描述。在数“一个3、两个3、三个3……”的过程中,加深对“几个几”的认识,为后面的乘法算式的引出做铺垫。

2、观察思考,探索乘法

通过观察三个算式3+3+3+3+3=156+6+6+6=242+2+2+2+2+2+2=14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并用几个几进行描述,引出: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在加法转化成乘法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乘法算式是怎么得来的,即几个几相加,就可以写成几乘几。在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后,让学生尝试着把另外两个加法算式转化成乘法算式,并渗透什么样的加法算式能转化成乘法算式。

3、通过摆一摆,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它们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请你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

我摆了几个(),每个用了()根小棒,有()个()一共用了()根小棒。

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孩子通过动手摆一摆的形式,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设计意图是:充分调动孩子的主动性,通过动手摆一摆,体会哪些加法算式可以转化成乘法,哪些不能转化成乘法。预设学生会摆出几个相同的图形,比如摆了四个三角形,可以用加法算式表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也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有的孩子可能会拼出几个形状不一样的图形,那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时,只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就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再一次渗透乘法的意义。

但是由于指令不够明确,硬件条件的限制,没有投影仪无法展示孩子的作品,导致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来拼,拼好的作品又不能很好的利用起来让大家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实现乘法意义的渗透。因此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接着又让孩子按照要求进行摆一摆,再列出算式。

这个环节学生出现把3个4摆成4个3的情况,孩子还是不明白谁是相同数,谁是个数。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败笔。

感觉自己讲的已经讲的很细致了,也让孩子通过说一说、写一写(加法算式或乘法算式)、摆一摆等多种形式进行渗透,为什么孩子还出现不知道如何去摆的情况呢?通过郭主任的点评和自己的反思,找到了本节课的漏洞,就是在讲解乘法算式的时候,反复强调什么样的加法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并让孩子用“几个几”表示,再列成乘法算式,这部分学生掌握的不错。但是没有给孩子强调“几个几”里面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本别是什么。如:3个4中的3是个数,4是相同数,再通过摆一摆感受3个4该怎么摆。这样再让孩子进行拼摆的时候,就知道该怎样摆了。

4、通过编故事,再一次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接着通过讲故事环节:“你会讲故事吗?”根据一个乘法算式,编一个数学故事,继续加深孩子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孩子都能根据算式变出合理的数学故事,进一步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7

反思:回顾本节课,觉得在不少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用小棒摆你最喜欢的图案、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当时一是怕中下生听不懂,影响学习情绪,二是怕展开讨论会影响教学时间)致使认识乘法的意义兜了一个大圈,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追究起来还是被旧的教学思想影响,还没有真正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2、教学的放与收做得不理想。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导致在后面讲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开之后没有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第二个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应课的开头时,我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后,没有把很多的问题收笼到这节课的乘法问题上,使部分学生列出了加减算式。从这节课上使我认识到:放与收都应有个度,开放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放得太开不利于学生的探索,收得太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放与收之间,教师应恰当起好主导作用。

3、教学难点把握不好。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教师所必须做到的。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8

由于同年级老师十一过后要讲公开课用我们班学生试讲,我将此部分内容进行前置教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学生实际操作,首先通过学生比较熟悉而又十分喜爱的游乐园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认识乘法作准备。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摆各种各样的图案,由同数连加算式引出乘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本课。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

本节课是初次认识乘法,所以我们这节课的设计就要从加法入手。先出示情境图,根据发现的信息来提问题,分别从开小火车的有多少人,做碰碰车的有多少人及跳绳的有多少人,这些问题入手,大部分孩子都能列出加法算式来,教师板书,继而同学们来观察这几个加法算式有无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式都有相同的加数。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主要注重对孩子们语言表达上的培养和行为习惯上的养成。另外,在总结乘法算式的过程中,利用我们之前的发现使学生们意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算式,也可以用乘法计算。换句话说,只有有着相同加数的算式才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在学习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的过程中,使学生们认识到如:4+4+4+4+4这5个4相加既可以写成54也可以写成45,因为之前老师在暑假作业上有一项要求整理背诵99乘法口诀表,有的学生知识单纯的去记忆,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以至于我让转换其他的加法算式为乘法算式的过程中出现了滥用乘法口诀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首先向同学们解释了何为乘法口诀:为了方便人们记忆9以内的乘法整理编排出来的一个便于记忆的口诀,他并不能代替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会分不清加数和个数,比如3+3写成乘法算式,有个别同学会写成33,针对这一情况,我会重新让学生去回忆并理解几个几相加就是几乘几。

这一节课是认识乘法的起始课,使学生学习并运用乘法口诀的基础,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在平时计算过程中经常见到几个几相加,却并未真正的运用过。所以,这一节课就是培养学生认识到加法与乘法关系的一个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学生们的掌握总体不错。

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简短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简短》,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简短 篇1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上如下: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贯穿全课观看魔术表演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习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2.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从3个2相加,到4个6相加,再到8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3.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我安排了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教学环节。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4.练习的设计虽然简单却十分有效,通过有层次的练习尤其是通过反例的突出,更加巩固了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创新精神。而最后的课外作业又将本课所学内容做了有效延伸,为下一步用乘法解决问题做好了铺垫。

不足之处:

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一开始学生就说出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因为学生比较聪明,可能从各种渠道知道了乘法,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乘法的意义还不是真正理解。我没有灵活的顺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说出想法。应该灵活的顺学而导,在“导”上下功夫。所以今后我应该在备课时就精心的备学生,精心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各种情况,灵活处理课堂上的生成资源。

总之,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简短 篇2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堂课之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以为主要是把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当作数学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功。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个几"。首先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列出连加算式,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圆片,将刚刚形成的感性认识加工成表象,在亲自操作中体验"几个几";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花片,分别列式求数量,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的实际含义。教学中,学生通过看图数数—操作体验—比较感知,在鲜活的具体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几个几"的表象。

2)在现实问题中引入乘法。通过解决"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这个实际问题,在数数,连加等方法后,自然引出乘法,让学生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至于乘法各部分名称,读写方法等,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和交流来解决。数学概念的教学容易陷入枯燥灌输的泥潭,因此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合作与共享的意识。

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简短 篇3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一节概念课,内容比较抽象。在以往的教材中,特别强调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关系,位置不能颠倒,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新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节无论在内容还是呈现形式上较以往都有很大的突破。我认为降低了一定的难度。我在备课时,注意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

首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游乐园游戏项目中小朋友坐的位置,感性地体会“几个几”。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例一的主题图为情境先解决问题,再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的反馈和学生解决的加法算式再得出乘法算式以及读法,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例如:

1、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课的开始主题图的出示中,我只是感性地让学生体会,并没有明确地说出“几个几”,这为学生在后面说乘法的含义时设下了阻碍。应该在这个环节中很明确地解读“几个几”,那么学生在操作小棒时和说出乘法含义时就会困难小得多。

2、在摆小棒的操作活动中,没有非常好地剖析教材中“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这句话中的分类思想,只是把摆小棒作为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含义的一个促进活动。应该有递进地设计摆小棒活动,通过学生摆小棒的情况分类得到有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才能得出乘法。

3、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只是理论性上去得出乘法的简便,学生并没有实际体验。因此,对于乘法简便性的体验,应该设计一个情境性的练习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简短 篇4

这节课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一、在导入阶段,我出示游乐园主题图来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并有意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加数都相同的加法,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好铺垫。

二、在探究新知阶段,我设计摆小棒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合作交流能力,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生生、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学生在动手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取新知识,感受成功的体验。同时又让学生体验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进一步沟通了相同数相加与几个几相加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在巩固练习阶段,做一做和游戏来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体现了学生快乐中学习,印象更为深刻。其中更重要的是通过“找不到朋友”来强化“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四、在拓展延伸阶段,通过联系生活中事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乘法。

这节课存在不足的地方:

1、由于小学数学课堂授课经验的不足,我没能很好的组织课堂部分环节,如学生讨论次数的过多,一些不必要的讨论造成时间的拖延。

2、在探究新知阶段,前半部分时间的拖延影响了这一环节从相同数相加过渡到乘法时太过仓促,没能按预先的设计实施课堂。

3、在动手乐园这个环节,学生根据摆小棒的情况列各加法算式时,算式的对比不够强烈,不够全面,对乘法的引出没有一个思维的碰撞过程,而是教师直接口头引出乘法。乘法的过渡引出本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环节,但还是由于时间限制,只能草草收兵。

4、在学生感知乘法过程,由于事先给学生的定位太高,导致很多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乘法的基本意义。

5、我和学生的语言都出现了不少的漏洞,我的数学语言不够准确,而学生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是我在今后的课堂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简短 篇5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

在方案设计时,遵循“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上,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

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习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2.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从2个4相加,3个6相加,再到4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直到100个4相加,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

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各乘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3.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拓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

我安排了“算一算””“找朋友”和“画一画”的环节。

隐藏图,你还会算2×7吗?让学生体会到可以利用乘法的意义,2个7相加或者7个2相加来计算。从找5×4的朋友理解到只要5个4或者4个5相加都可以用5×4表示。

“画一画”个环节让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有更深次的理解,让学生明白了一幅图既可以表示5个2,又可以表示2个5.

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

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简短 篇6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小学数学作为学科的数学,在课堂教学中虽然不能让学生完完全全地去重复人类所经历过的发现知识的过程,但适当地让他们参与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了解某些数学知识产生的由来,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面的课堂教学片段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1、通过以上二幅图片的直观教学,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并由直观抽象乘法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从算式对比中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如,例题中的3+3+3+3=12等的读法,既有关的旧知识,又为乘法意义的认识直接做了认知准备,更为了乘法与加法的区别做渗透。

2、体验乘法含义,明确求几个几是多少时,表示两个数相乘关系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通过看图写算式,明确两个数具有相乘关系,可以直接写出乘法算式,不一定要求学生必须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本课是采用让学生看图,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观察,交流等教学组织形式。较好的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适当地点拨,体现了教师的组织者、指导者地位,另外还有意创设了教学情境。比如,课前的故事。

4、练习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题,使学生进一步的明确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比如,设计的聪明题,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为他们悟出了“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初步结论提供了恰如其分的素材。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探究,有利于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简短 篇7

一、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44名学生,其中有男生26人,女生18人。本班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气,再加之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因此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去抓纪律。重点还有一个弱智的学生需要重点抓好安全工作。

二、本学期基本工作要点

1、确立班级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台,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这学期要通过各种方式,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水果栏,心情树等内容抓好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关键要抓好班级的纪律,因为纪律是成绩的保证指导本班学生的课外阅读,组织学生多讲故事,多听故事,培养他们良好的文化底蕴。经常与各门学科的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情,做好协调工作。力争做好每位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提高认识,不断上进。成绩、表现好的学生要经常鼓励,既要肯定成绩,也要不断督促,使他们不断取得进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三、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晨会、班会以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我要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课上进行趣味教学,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学生的纪律。利用晨会课、思品课学习学校规章制度,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养成认真听课、认真作业、下课好好休息,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2、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

班集体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沃土,有了这块沃土,学生的个性才能百花争艳。集体活动,最能培养学生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本学期学校安排了如广播操比赛、跳绳比赛、讲故事比赛、口算比赛等,各种活动能让学生展示各方面的才能,发展个性。逐步形成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班集体。

四、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打扫校园环境卫生

2、做好新生报到工作

3、上报中午就餐学生、乘车学生名单,并做好管理工作

4、五项竞赛开始

5、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

6、假日活动开始

7、班报刊出

8、爱心捐款活动

9、期初家访

十月份:

1、小型体育竞赛(一年级广播操)

2、庆祝第十七个老人节

3、班报刊出

4、建队节活动

十一月份:

1、镇运会(暨校运会)

2、各年段家长会

3、讲故事比赛(1-3)

4、校报班报刊出

十二月份:

1、一二三年级口算过关

2、迎元旦大合唱比赛

3、校报班报刊出

一月份:

1、复习迎考

2、休业式

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简短 篇8

反思:回顾本节课,觉得在不少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用小棒摆你最喜欢的图案、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当时一是怕中下生听不懂,影响学习情绪,二是怕展开讨论会影响教学时间)致使认识乘法的意义兜了一个大圈,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追究起来还是被旧的教学思想影响,还没有真正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2、教学的放与收做得不理想。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导致在后面讲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开之后没有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第二个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应课的开头时,我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后,没有把很多的问题收笼到这节课的乘法问题上,使部分学生列出了加减算式。从这节课上使我认识到:放与收都应有个度,开放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放得太开不利于学生的探索,收得太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放与收之间,教师应恰当起好主导作用。

3、教学难点把握不好。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教师所必须做到的。

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简短 篇9

由于同年级老师十一过后要讲公开课用我们班学生试讲,我将此部分内容进行前置教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学生实际操作,首先通过学生比较熟悉而又十分喜爱的游乐园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认识乘法作准备。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摆各种各样的图案,由同数连加算式引出乘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

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

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本课。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简短 篇10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我在备课时,注意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首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游乐园游戏项目中小朋友坐的位置,感性地体会“几个几”。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例一的主题图为情境先解决问题,再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的反馈和学生解决的加法算式再得出乘法算式以及读法,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例如:

1、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课的开始主题图的出示中,我只是感性地让学生体会,并没有明确地说出“几个几”,这为学生在后面说乘法的含义时设下了阻碍。应该在这个环节中很明确地解读“几个几”,那么学生在操作小棒时和说出乘法含义时就会困难小得多。

2、在摆小棒的操作活动中,没有非常好地剖析教材中“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这句话中的分类思想,只是把摆小棒作为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含义的一个促进活动。应该有递进地设计摆小棒活动,通过学生摆小棒的情况分类得到有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才能得出乘法。

3、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只是理论性上去得出乘法的简便,学生并没有实际体验。因此,对于乘法简便性的体验,应该设计一个情境性的练习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有许多的感慨。我想作为青年教师应当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简短 篇11

1、教学的放与收做得不理想。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导致在后面讲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开之后没有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第二个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应课的开头时,我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后,没有把很多的问题收笼到这节课的乘法问题上,使部分学生列出了加减算式。从这节课上使我认识到:放与收都应有个度,开放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放得太开不利于学生的探索,收得太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放与收之间,教师应恰当起好主导作用。

2、教学难点把握不好。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教师所必须做到的。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表格式)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表格式)”,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科目:数学第课执教时间:2011年月日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编写者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2、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体会到乘法的含义,感悟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乘法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同学们看,这是哪?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观察画面,提出数学问题:玩过山车的共有多少人?做小火车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说算式及结果。2、能解决这些问题吗?4+4+4+4+4=203+3+3+3=122+2+2+2+2+2+2=12……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二、新授在游乐场的一个角落,一些小朋友在用小棒摆图形,咱们来看看他们都摆了什么?你们想摆吗?把自己的小棒拿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看看在规定的时间内,你能摆出多少个?看着你摆的图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操作汇报自己摆了几个什么?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把你的算式说出来学生汇报的同时师板书由一个较长的加法算式如:3+3+3+3+3+3+3+3=24师:这么多个3,胳膊都写酸了,算式也太长了,有什么好办法吗?不想知道数学家是怎样解决的?8个3就写成8х3=24(板书)谁认识这是什么法?你们想的办法都很好,想不想知道数学家是怎样解决的?8个3就写成8х3=24(板书)明确8х3=24也可以把相同加数3写在前面3х8=24谁会读?

1、能把黑板上的其余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吗?2、把自己练习本上的其余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三、巩固练习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并解决

看游乐园过山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或

小火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或

荡秋千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或2、出示乘法卡片小结同学们,这节课在游乐场里高兴不高兴,你们学会了什么新知识?

修改意见:

备注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2500字合集


一个好老师会影响孩子一辈子。教案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教案要根据课程标准来编写。你有没有在收集教案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1)

教材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P45-46练习九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历乘法的意义的产生,建立乘法的数学思想,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乘法数学问题。

2、认识乘法中的乘号,知道乘号与加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对数学文化的传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建立乘法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

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数学小资料:

1、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于1631年(距今三百多年)在其著作《数学之钥》(clavismathematicae)中首次以“×”表示两数相乘,即现代的乘号。

2、在五百年前,有一位德国数学家,叫魏德曼.他在横线上加了一个竖,成为“+”,他用这个符号表示增加的意思;他又在加号上去掉一个竖,成为“-”,表示减少.兄弟两个就诞生了.但是“+”和“-”正式被大家所公认,用来作为加、减运算符号,是从1541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的,以后逐渐普及,沿用到现在.

教学策略:

在比较中认识新知识。

教学步骤:

一、口算。

12+24=

36+6=

42+14=

32+16=

15+25=

35+10=

复习加法的知识。+这个符号叫做什么号,它是怎么产生的。加号前面的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也叫做加数,算出来的结果叫做和,表示两个加数的总数。

二、引入新课

1、出示加法算法:2+2表示什么意思,2个2相加

2+2+2呢,3个2相加

2+2+2+2呢4个2相加

2+2+2+2+2呢5个2相加

这组加法算式与一般的加法的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加数都是相同的,加数的个数有2个或者2个以上。

相同的地方呢,都是表示求总数的意思。

如果这样的2有50个呢,加法算式可以怎么写?2+2+2+2+2+......

全部写下来会很麻烦。所以古代的数学家,想了个聪明的办法,把这样的加法算式改写成新的一种算式,哪个小朋友知道,你来介绍下。

2、介绍乘法算式的写法。把加号改成乘号“×”,把相同的加数写在乘号的前面,把加数的个数写在乘号的后面。

2+2写成乘法算式是2×2读成2乘2

2+2+2写成乘法算式是2×3读成2乘3

2+2+2+2写成乘法算式是2×4读成2乘4

2+2+2+2+2写成乘法算式是2×5读成2乘5

3、拓展深化。50个2相加呢?写成乘法算式是2×50或者50×2,因为得数都是100。所以都可以写。

4、归纳乘法的意义。把几个几相加,用乘法算式来表示有什么好处?可以把写得很长的加法算式改写成很短的乘法算式。

那么2+2写成2×2,有简便吗,看不出。短的看不出,长的算式有简便的意思。

2+3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不能,因为2+3表示把2和3合起来的意思。不是表示几个几的意思。

三、下面的加法算式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能的话请说出乘法算式

3+34+4+45+5+5+56+6+6+6+67+7+7+7+7+7+8

3×24×35×46×5(不能完全用乘法算式来写出,可能会有写出7×6+8当然要表扬了。)

说说这些乘法算式的意思,2个3,3个4,5个4,6个5,()如果学生说成是3个2,4个3,4个5,5个6也可。)

12×2表示什么意思,

13×3

14×4

15×5

16×6

17+18

四、归纳小结乘法的意义

加法和乘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求总数的意思

加法和乘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加法的有的算式比较长,乘法的算式比较短,有比加法简便的地方,

乘号与加号的样子也差不多,是把加号转一点过来的意思。所以说古代的数学家也很聪明的,把加法与乘法的相差不多的关系通过符号表达出来了。

五、生活应用

1、小朋友最喜欢去公园玩了,游乐场里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你能结合今天上课的内容,说说这些数学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答吗。

(1)摩天轮上有几个小朋友?用加法怎么算,用乘法怎么算。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激流勇进有几个小朋友?

(3)过山车上有几个小朋友?

(4)把几把小椅子?

2、通过摆小棒来说说乘法算式。

摆3个五角星用了几根小棒,

摆4把小伞呢,

摆6个三角形呢。

3、说说生活中的乘法算式。

如每个人左手有5根手指头,2个手共有几根手指头?

教室的电风扇每个有3块转板,5个电风扇共有几块转板?

每个盘里有4个苹果,6个盘里有几个苹果?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乘号,乘法算式。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的联系和区别,知道了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七、布置作业

练习九1-4做在书上。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第68-70页

教学目标:

⑴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和算式部分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⑵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个出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习惯,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㈠教学例1

师:小朋友们,春天来了,花儿开了,小草绿了(多媒体出示草地图,配以轻快的音乐),一群小动物们到草地上来玩,瞧,它们来了(2只小兔子出现在画面上,并向大家打招呼: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认识我吗?按着2只2只共6只出现在画面上)。谁能看着这些小兔子给大家提一个教学问题?(生: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师:谁会说一道连加算式?生:2+2+2=6

师:小兔子们玩得可高兴了,听,它们把谁给吸引来了?(多媒体显示母鸡边叫边3只3只出现在画面上(同上,由学生提问并列出连加算式)3+3+3+3=12

师:观察这两道连加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1:它们都是连加算式。生2:第一道算式3个2相加得6,第二道算式4个3相加得12。

㈡试一试

师:小兔子在草地上摘了很多花带给小朋友(出示花图,每排5朵,共3排),谁能又对又快地数一数小兔子一共摘了多少朵花?学生数后,交流结果。

师:你们是怎么数的?能说出一道连加算式吗?

生1:我是横着5朵5朵数的。(带领大家一齐数,并依次在旁侧有序出示竖摆的3个5)5+5+5=15

师:几个几相加得多少呢?生1:3个5相加得15。

生2:我是竖着3朵3朵数的。(带领大家一齐数,并依次在下端显示横摆的5个3)

师:几个几相加得多少呢?生2:5个3相加得15。

师:比较以上2道算式,它们有什么地方不同,有什么地方相同?

生:第一道算式是3个5相加,第二道算式是5个3相加(双手交叉)得数都是相同的。(初步渗透乘法交换律)

二、课间操(师带领学生做相干游戏)

三、新授

㈠教学乘法

师:刚才大家做拍手游戏时,每个小朋友都伸出了2只手,一个小朋友有2只手,那你们小组有多少只手?(生在小组内数,并汇报结果。)写出连加算式:2+2+2+2+2=10

师:我还想知道我们班男同学、女同学以及全班同学一共有多少只手,如果把那么多的2相加,你们感觉怎么样?

生1:加数太多了。生2:算式太长了。生3:好麻烦……

师:想不想把这些长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一些呢?

生(齐声):想!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乘法(板书:认识乘法)

师以2+2+2+2+2=10为例教学乘法算式。

师:加数都是2,太多了,我只写一个2代表一下,再写一个乘号(停顿一下,卖个关子),乘号后面还得写一个数,这个数写出来后大家就知道上面的加法算式中有几个2相加了,你们猜,我要写几?(学生猜)

师:有很多小朋友都猜我要写5,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有5个2相加,所以要乘5。

师:你们全猜对了,25=10还可以交换乘号两边的数写成52=10。再认识乘号,进行象形记忆,认识乘数、积,读算式。

师:谁还能把最前面的两道连加算式写成乘法算式,说说你的想法。(交流中突出其中一个乘数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

㈡摆一摆

⑴师说,生摆:每堆摆2根,摆4堆,再说出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并说说你的想法。

⑵生说,生摆,再进行反馈交流,体现自主学习。

㈢试一试

师:我们一起到操场上看一看,那儿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学生跳绳图,5人一组,共4组)

师:数数、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每组5人,一共有4组小朋友。生独立完成加法和乘法算式后,展示结果,组织全班交流。

师:如果让你选择其中一种写法,你愿意写连加算式还是乘法算式?为什么?(让学生充分感知乘法比加法简便。)

三、联系实际,运用乘法

⑴出示第题钢笔图及花图,观察后完成填空练习。

⑵创设卖商品情境(多媒体展示3类商品,玩具类每种价格5元,水果类,每种价格2元,学习用品类,每种价格10元)选择你喜欢的一类商品,说说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或者直接说出乘法算式也可。(学生说,全班评议。)

四、拓宽练习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朋友,名字叫小马虎,老师给他出了一道题2+2+3=7,他用乘法算式表示23=7,请你们来当小老师评一评,他能不能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为什么?(生讨论后交流。)

生1:不能,因为23=6。生2:不能,2+2=3有一个加数跟大家不一样,只有加数都一样,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

五、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觉得你学得怎么样?

六、作业布置

生活中除了买商品可以用到乘法以外,还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今天的作业就是到生活中去找乘法算式。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乘法的初步认识》,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单元第页上的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乘法的意义是学习乘法计算和用成发放解决问题以及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知识体系的起点,也是整数四则运算系列中的一个重点概念。学生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可以帮助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为解决相关的乘法的实际问题提供依据,也是以后学习表内除法的基础,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也学习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学生来说“乘法”这个概念较难建立,因此需要在大量的具体情境中分析、理解、抽象、概括乘法的意义。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图中蕴含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的意义做准备。然后,例1以学生的操作活动入手,展示学生用小棒摆出的作品。这样编排帮助学生建立乘法的概念,为以后继续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及新课改要求,我采用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同时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

根据学生与教材的特点,本节课我准备指导学生用“发现探究”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在探究发现中,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参与学习过程,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学的愉快,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六、说教学思路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所以第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是引导学生探究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第二环节是安排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巩固乘法的含义和读写。第三环节是引导帮助学生自己总结对乘法的认识。

七、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让学生亲近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概念的引入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接受。小学生学习概念一般是以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开始的。因此在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场景。“看,游乐园多热闹!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当学生说出有坐飞机的,玩火车的,还有坐过山车的后,这时我再问“好玩的可真多呀!你喜欢玩什么?”引导学生从数量上观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飞机有5节吊厢,每节吊厢坐3人;小火车有4排座位,每排坐6人;过山车有7个车厢,每个车厢坐2人。最后再提出“其实游乐场里还有许多的数学问题,你发现了吗?”(二)探究体验,让学生经历乘法第一步:建立乘法的表象

通过看图提问和列加法算式解决问题,从中积累对相同加数相加的感性认识,为学习乘法作知识迁移。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并举出这样的例子,比一比看谁说的长,教师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让学生说得越长越好,假如学生说3+3+3+3+3……等学生说完后老师马上抛出问题:谁能完整地重复一遍!学生可能说着说着停下来,因为他说得太长只记得加3,却不知道几个3相加,可能有的学生会重复,教师可以趁势利导问你是怎样记住的,学生要想记住必须数一数他说了几个3。整个过程中,学生亲身感受到的,并不是老师在传授知识,而是我们自己的需要。第二步:感知乘法的意义

当学生对几个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写20个2相加,然后交流写算式的感受。学生通过和老师的交流会发现用加法算式表示太麻烦了,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很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啊”的想法,这时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创造简单形式来表示20个2相加。然后交流、评价各种写法,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乘法。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才呈现出来的。教学不是在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学生在上面知道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表示比较方便,如何表示呢?教师讲解5个3相加,可以在5和3的中间写乘号,告诉学生×叫乘号,然后让学生观察乘号像什么,可能学生会说像错号,像汉语拼音里的x。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会说把加号变斜就是乘号。这样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深理解。下面教学乘法算式的读写法。5个3相加等于15,所以3×5=18,也可以写成乘法算5×3=15。让学生试着读出乘法算式。第三步:抽象概括乘法。

此步骤是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发挥主体图的作用,再次回到主体图,让学生说说前面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再一起改写前面的加法算式,并重点说明什么样的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进一步巩固乘法的具体含义。最后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体会哪种写法简便。

(三)应用拓展,巩固乘法的意义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概念一旦获得,如果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概念被我们抽象概括出来了,此时须有一个及时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促使学生的知识在发展中飞跃,学生的能力在巩固中得到发展。我在这一环节主要采取直观反馈、推理判断等形式,巩固乘法意义。做一做的第1、2、3题,用于巩固乘法算式的读法。接着完成46页的练习九的第9题。这两题都是要求学生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次体会乘法的意义和巩固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四)课末总结,梳理乘法

课末小结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教师通过提问:“求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注意什么?按什么顺序读乘法算式?”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辨清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后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简析】本节课属于起始教材,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能否打好基础对今后学习表内乘除法及多位数乘除法,乘除法应用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十分重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中具体活动情景,专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首先教材给出了一幅学生最为熟悉的游乐园图,再用所学的加法算出每种游乐项目的人数,从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在学生活动中由相同加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从而进一步领会乘法的意义。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学习前,他们已经在各种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经历了加法,同数相加的学习,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了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的积极体验。这一阶段的学生更乐于在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学习。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演示,富于挑战与竞争的游戏、评比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与愿望。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游戏中对同数相加会有一定的感知,但没有经历由感知、探究到建立模型再到解释应用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目标】

1、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

2、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过程】课前游戏:师:上课之前老师想教小朋友们几句《弟子规》,想学吗?生:想

师:请大家随着音乐一起读一读吧。(生随音乐读)

师:同学们读的可真好,《弟子规》中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经典,在我们学校人人都会背诵,老师希望,同学也能找来读一读好吗?生:好。

师:好,我们开始上课。

师:上课。(立、礼)同学们好!(老师好)

[在愉快的诵读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几个几,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节数学课呀,老师要带同学们一起去一个动物乐园看看他们的运动会开幕式,想去吗?生:想。

师:动物乐园的小动物们都很有礼貌,都争着要和小朋友们问好呢!他们都已经

列好了队。下面就比一比谁的观察力好,谁是火眼金睛?

1、小狗列队:

(1)(课件出示2只小狗):快看,来了谁来列队了?生:2只可爱的小狗。

(2)(出示6只小狗)?看看一共有多少只小狗你能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吗?生:每组有2只,一共是3组,加法算式是2+2+2(板书:2+2+2)师:是几个几相加?为什么?

生:是3个2相加,因为每个队有2只,有3队,就是3个2相加。

2、大公鸡列队:

师:小狗站的可真整齐。看这是谁?它们也要向同学们问好呢!生:大公鸡。

师:大公鸡?算式该怎么列呢?你们看(大公鸡,一队出来3只,出来3对)生:一共12只大公鸡。算式是3+3+3+3(板书3+3+3+3)师:这是几个几相加?生:这是4个3相加。

3、小熊列队:

师:可爱的小熊也来了,看一看一共有多少只(2队,每队7只)怎么列式?生:7+7(板书7+7)

师:也就是2个7相加

师小结:在刚才小动物们的欢迎仪式上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看得清楚,记得准确,表达完整。接下来咱们比一比谁的观察能力强?

【在试讲时这里设计了学生动手摆小棒的环节,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出几个几相加的规律,试讲之后发现摆小棒这一环节在一年级加减法学习时经常操作,已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学生摆小棒的动作慢,随意性大。同组的老师建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们爱看动画入手,我将导入改为动物运动会小动物们列队来引入新课,出示三组动物列队参加运动会的图片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动感的图片中列出加法算式,发现规律。】

二、学习新课,认识乘法

1.发现规律。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都是连加法,加数都相同。

2.引出乘法:

生:这3队的小动物问候声引来了一群小猴子,一次出来2只小猴子,一共是8队,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呢?

①写算式:

师:现在请你来动笔写一写:8队小猴子一共有多少只呢?请列出算式。

(生在本上写8个2相加。)

②谈感受: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太长了,手都酸了,很麻烦

③想办法:

师:能不能想个办法,不写这么长的算式,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生:用乘法2×8=16④引乘法: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乘法吗?生;课前预习知道的。

师:课前预习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大家都要向他学习。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3.列式学乘号:

①列出算式:师:请你来板书算式。生:(2×8)

师: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写吗?

②学习乘号:

师:这个小叉是什么呀?生:是乘号(板书乘号两个字)

师:它读作乘,你能读读这个乘法算式吗?大家一起读一遍。生练习读。

③讲解意义:

师:谁知道这个2表示什么?生:2是相同的加数。

师:8表示什么呢?我写成9或者7行不行呀?生:不行,8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噢,我知道了,乘号前面和后面两个数一个是加法算式中的加数,另一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2×8也可以写成8×2,在这里他们都可以表示8个2相加。【利用动感的图片,通过看、数小动物的只数,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在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感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解决问题:

师:你们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把前面三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自己写一写,指名板演。说一说你是怎样改写的?(重点说清几个几)读一读这些乘法算式。课间休息:看来同学们掌握的都很好,下面我们一起休息一下,唱一个拍手歌,请同学起立。

生:(表演唱)

师:在我们刚才作的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1:我发现我们每次拍2下手,一共拍了3次,算式是2×3或3×2

生2:“假如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这句歌词一共有11个字,我们一共唱了3遍,算式是11×3或3×11

生3:“假如感到快乐”这句有6个字,我们唱了6次,算式是6×6

【再次通过愉快的活动,体验乘法就在身边,同时训练了发散思维。】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物园里的乘法。

师:刚才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认识了乘法,现在他们又来到了一个热闹的动物乐园,我们快去看看吧。

师:游乐园里准备了一些?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哪些能用这节课所学的乘法来解决?你是怎么列算式的?谈谈你的想法,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响亮,表达最清楚、完整

生:每组有5只一共有4组,就是4个5,算式是5×4或4×5(2)

生:每组有4个一共有6组,就是6个4,算式是6×4或4×6(3)

生:每组有5个一共有3组,就是3个5,算式是5×3或3×5(4)

师:这幅图能直接用乘法来计算吗?生:不能。师:那你想怎么算?生1:我用3×2+4生2:我用3×3+1生3:我用4×3-2生4:我可以把每两之看成一组,算式是2×5,5×2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幅图,有这么多不同的解法。2.我来帮忙,

①师:请你们帮帮小动物的忙,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4+4+4=()×()6+6+6+6=()×()2+2+2+2+2=()×()3+4+5+9=()×()

②师:请你们帮帮小动物的忙,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2×6=7×4=

③小蜜蜂送信3.生活中的乘法

一家三口人吃面需要几个碗,几双筷子?需要几根筷子?

4.我能挑战

根据要求你能说出几个算式4个2相加2和6相乘6+6+6+6+2=5+5+5+5+10=4+4+4-4=【通过一组有层次的练习巩固了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网友在研讨中提出,我从课的导入到练习缺少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议我在练习中加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练习题,于是我增加了一组生活中的乘法练习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想一想、说一说:

师: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会碰到这种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比如说我们课前读到的《弟子规》,现在就请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一下,这段一共有多少个字?就可以用乘法来解决吗?(出示)

【与课前游戏相照应,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乘法的作用。】

生1:可以看成每节3个字,共8节8×3生2:每行6个字4行6×4

师:你身边还有哪些?请大家想一想,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1:来听课的同学,每个人10个手指,全班40人多少个手指?10×40或40×10

生2:一把椅子4条腿,一行8把椅子多少条腿?4×8或8×4

小结:

五、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1:我学会了乘法。

生2:我觉得用乘法解决问题比较简便。

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我们在动物乐园玩的可真高兴,不但认识了乘法,还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真了不起。希望同学们继续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我们的生活,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反思性说课比赛让我获益匪浅,首先是网络研讨拉近我同老师们的距离,在研讨中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研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这里我可以直接的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感受各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我的教学设计得到了老师们的关注,他们给与我很多真诚的鼓励,也给了我很多中肯的建议,使我的教学设计在不断完善。通过这次网络研讨对我来说真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洗礼。

反思这节课的设计,我在使用教材时,注意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教学资源,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由教材中的摆小棒活动引入新课,学习乘法,感受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在试讲的过程中发现摆小棒这一环节在一年级加减法学习时经常操作,已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学生摆小棒的动作慢,随意性大。同组的老师建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们爱看动画入手,我将导入改为动物运动会小动物们列队来引入新课,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

网友在研讨中提出,我从课的导入到练习缺少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议我在练习中加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练习题,于是我增加了一组生活中的乘法练习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节课通过了教学设计,课堂研讨,网络研讨,课后反思,教学再设计等几个环节。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你在不断的研讨、反思中才能得以完善。这样也才能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得到艺术的享受。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5)

一、说教材

本节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直接基础,也对今后学习表内乘除法及多位数乘除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材重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通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场景,揭示出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相同数量。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从而进一步领会乘法的意义。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如果将抽象的概念湛透到形象、直观、简单的操作活动中,那就能帮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了。在这种情况下应注意与前面的加法知识互相联系,通过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引出乘法运算,使学生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⑴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及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⑵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方法进行教学。结合学生年龄及新课改要求,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方法。同时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结合本节教材和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实践,相互质疑,相互评价,最后获取成功。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游乐园玩(出示主题图)。我们看一看游乐园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观察、操作、解决问题。创设的情境是为了给学生建立一种感性的认识,根据学生好玩、好动、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本节课一开始我就利用游乐园的主题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渗透乘法的意义。

1.教学例1,感受相同加数相加。

生1:看到游乐园里有小火车、过山车、小飞机。

生2:看到小火车有4个车厢,每节车厢里有6人。

师:你能根据你看到的这些情境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生1:小飞机里有多少人?生

生2:小火车上有多少人?生

生3:有多少小朋友在玩过山车?

师:同学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问题!谁能解答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呢?

(学生解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算式)

3+3+3+3+3=156+6+6+6=242+2+2+2+2+2+2=14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各小组讨论、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中的一类特殊加法(即加数都相同的加法),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体验到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小结:每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2.学习读写乘法算式。

师: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运算方式来计算,那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加法算式:加数都是几?有几个3相加?得多少?(学生边回答师边板书:3×5=15)

让学生认识“×”:乘号与我们认识的加号、减号一样,是一种运算符号。

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指名读)

小结:5个3相加既可以写成3×5=15,也可以写成5×3=15(板书)。让学生列出下面几组算式。

【设计意图】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在不断的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取新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

3.感受乘法是同数连加的简便运算。

师:在生活中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你看到过吗?你能不能来举个例子?(生举例一下子举不出,教师可以先带个头)

生举例:5+5+5=15,乘法算式是3×5=15。

教室里的灯3+3+3+3=12,乘法算式是4×3=12。(2---3个)

师:老师也发现了个例子!这个小朋友2只眼睛紧紧地盯着裴老师看,2个人就有几只眼睛看着我呢?有几个2?2+2(边说边写)3个人呢?2+2+2那全班28个小朋友呢?28个2。我们一起把算式来说一说。

(学生说,教师板书2+2+2+2+2+2+2+……+2)

师:要写几个2啊?生:要写28个2。生:太长了,太麻烦了!师:那怎么办呢?生:可以写乘法算式28×2。

师:哦,你说得对!像老师刚刚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更愿意用哪一种方法来解答呢?为什么?

小结: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设计意图】使学生们展开想像:“28个小朋友会有多少只眼睛?”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自然而然也就体会到了乘法算式的简便之处。这样的教学设计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例2,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1)一个一个的出示气球图:1个5,2个5,3个5,要求3个5是多少?

(2)用加法算式怎样列式?

用乘法怎样写?怎样列式3个5是多少?5×3=15或3×5=15(3)说明:在这两个乘法算是中,“3”和“5”叫乘数,15叫做他们的积。

【设计意图】结合对乘法的理解,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在乘法算式的基础上直接学习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

1.第48页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2.写出乘法算式,并读出来。

3个2相加4个5相加3和4相乘

(四)课堂小结,点明目标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并能把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还知道了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同学们都学到了新知识,希望继续努力!

【设计意图】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这对全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同时,增强学生的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学习目标的叙写

本节课我将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三方面来叙写学习目标。

1、基于课程标准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在《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要求的: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基于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直接基础,也对今后学习表内乘除法及多位数乘除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基于学情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乘法并不太陌生,甚至还有少部分学生能背出乘法口诀,但对于什么是乘法,乘法的作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乘法和加法是否有关系,学生不太清楚。这就需要给学生搭建认知的桥梁,创设具体、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通过学生自己的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

学习目标的叙写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会列出同数连加算式,会把同数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能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通过观察,认识乘号,会正确地读出乘法算式。

学习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学习难点:探究乘法的意义。

二、说评价任务

1、通过观察情境图能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列出加法算式,把加法算式归纳为几个几,会用乘法算式表示,并能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结合乘法算式,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三、说学习流程

为了达成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在此学习流程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景十分必要。为此,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认真观察游乐园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第二步: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第三步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1、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2、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3、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我也有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思考、提问题的好习惯。

环节(二):探究新知,渗透意义。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为了达成目标,突出重点,为此,我分三步进行教学的:

活动一、教学例1,感受同数连加。

第一步:老师引导学生先解决小飞机里有多少人?的问题。

出示课件学生再认真观察小飞机里的数学信息独立思考列出同数连加算式。

教师板书:5个3 3+3+3+3+3=15

教师提问几个3相加?这里的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突出个数和相同加数。

第二步:知识迁移,用上述方法解决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教师板书:

4个6 6+6+6+6=24

7个2 2+2+2+2+2+2+2=14

教师提问每个算式都是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6、7、2分别表示什么?再次突出个数和相同的加数。为改写乘法做很好的铺垫。

活动二、学习读写乘法算式。

第一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每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教师直接说出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就可以用乘法来计算。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第二步:引导学生分析最后一个加法算式:加数都是几?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

学生回答,师边板书边总结:7个2相加就可以写成7×2=14,或2×7=14。教师提问算式中的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教师小结加数相同的加法改乘法必须是用相同的加数和个数相乘。

第三步:认识“×”并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教师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

第四步:知识迁移学生根据以上方法列出下面几组乘法算式并读出。

环节(三)闯关比赛,巩固新知

第一关、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写出乘法算式,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做一做第一题)

第二关、看图填一填(做一做第二题)

第三关、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做一做第三题)

第四关、读一读(练习九第四题)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巩固新知、理解乘法意义,我将练习设计成了学生喜爱的比赛形式,淡化了“练”的痕迹,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乐在活动”中。

四、总结全课,点明目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我们知道了加数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并能把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认识了“×”,还知道了乘法算式的读法。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即对全课的教学内容起到了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增强学生的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这就是我这节课的板书它比较简洁、清楚、有层次的精缩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一目了然。

乘法的初步认识

例1、加法: 5个33+3+3+3+3=15

4个6 6+6+6+6=24

7个22+2+2+2+2+2+2=14

乘法:2× 7=14读作:2乘7等于14

7× 2=14读作:7乘2等于14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每人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

(课件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

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

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

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一样的数。

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

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打算摆出多少个?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啊

生1: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

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10个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简单些,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

请你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简便。

(小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将想法写在黑板上。)

(学生汇报并讲明理由)

生1:(6+6+6+6+6=)两个3加起来是6,这样就加5个6就可以了。(教师与学生交流评价:比原来的算式简便了)

生2:(9+9+9+3=)这3个3加起来是9,这3个3加起来也是9,这3个也是9,还剩下一个3。(学生评价)

生3:(15+15=)5个3加起来是15,另外那5个3加起来也是15,所以我写15加15。

师:刚才这些小朋友都是把几个加数合并起来,列出了一个新的加法算式,这些新的加法算式都要比原来的简短。你们想的很好。

生4:这个加法有10个3加在一起,我就写10个3相加。

师:你说出了这个算式的意思,用语言表示比写出这个算式要省事多了。你很聪明。

生5:我想用省略号。我语文课上学了省略号,我先在前面写上几个3,中间写上省略号,最后再写几个3。

师:你说我写出来好吗(生:3+3+3++3+3=)你能利用语文课上的知识,用一个符号代替那么多3,想的很好。

生6:我想发明一种写字机器,有遥控器,一按按钮就能写出这个算式来。

师:你的想法很大胆,有自己的奇思妙想,敢于想像,善于思考,老师相信以后你一定会有许多的发明创造。

生7:可以用乘法,写5乘6。因为两个3是6,有5个6。

师:你说的有道理,看来你已经了解到了有关乘法的一些知识。你知道的可真多。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最简单

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师: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乘法,对,因为有10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们就在10和3的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指)。3就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3,10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也可以先写3,再写10。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中间这个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板书),读作乘。大家看,乘号的样子像什么(生:像叉号)因为乘法是由加法得来的,乘法就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所以数学家就把加号一歪,变成了乘号,人们一直在使用它。

师: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1:比原来简单了。

生2:比原来简单多了。要是100个3相加,就写100乘3就可以了。

师:是啊,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读乘法算式

指明学生读算式

师:现在你能把黑板上的其他连加算式写成乘法吗(生:能。)在你的作业纸上写下几个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并请你把它们改成乘法。(学生练习)

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可以交换位置来写

再写乘法算式,并说说意思

三、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

看来小朋友们对乘法的知识掌握得还真不错,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挑战练习(课件练习)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一起玩了摆小棒的游戏,接受了老师的挑战,还认识了乘法,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我们再到公园的别处看看吧。

(课件出示公园中儿童乐园的场景。)

师:儿童乐园是小朋友们最喜欢来的地方,大家看,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呀(学生观察回答,有摩天轮、有过山车、有小火车)你能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学生提问:过山车上一共有多少人?摩天轮上有多少人?小火车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些问题你们会解决吗你可以选一个问题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学生自主练习,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到公园去游玩,大家有什么收获啊(学生回答略)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8)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P46~48页。

二、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这种概念又难以建立,教材一开始就专设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已经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基础上,初步来学习乘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我班有一部分能掌握,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灵活自如地掌握,对于这几个小朋友还需花时间来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去了解算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通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解决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的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口算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①2+3+3+4=②4+4+4=

③1+3+1+5+2=④3+3+3+3=

⑤1+2+3+4+2=⑥2+2+2+2+2+2=

2、生仔细观察,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3、观察加数的特点,你能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吗?说说分类的理由是什么?

过渡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加数相同的例子,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到游乐园里找一找。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课本46页主题图)生观察主题图,并从中寻找数学信息。

计算小飞机、小火车、过山车人数(各题明确分别有几个几相加)

(1)小飞机里一共有多少人?

生用加法列算式:3+3+3+3+3=15(人)

(2)小火车里一共有多少人?

生用加法列算式:6+6+6+6=24(人)

(3)过山车里一共有多少人?

生用加法列算式:2+2+2+2+2+2+2=14(人)

由加法算式2+2+2+2+2+2+2=14中有7个2相加,延伸到有8个、9个、20个、100个2相加呢?从而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2、认识乘号“×”

教授乘号的写法和读法以及乘号的由来。

3、学习“7个2相加求和”的乘法算式。

出示课件,借助课件演示7个2相加求和竖着看可以理解为7个2相加,横着看可以理解为2个7相加,由加法算式引入到乘法算式的书写(相同加数写在乘号的前面,相同加数的个数写在乘号的后面),从中感知相同加数的加法用乘法来计算更简便。

师总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方法。例如:2+2+2+2+2+2+2=14。

(1)看,相同加数是几。2

(2)数,有几个相同加数。7个2

(3)乘,把相同加数和它的个数相乘。(重点)2×7

4、乘法算式的读法。

5、认识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2×7=14(2叫乘数,7叫乘数,14叫积,即:乘数×乘数=积)。

巩固应用:例2

6、改写加法算式为乘法算式(课本P46页主题图中小飞机和小火车的总人数):3+3+3+3+3=15,6+6+6+6=24

(三)课堂练习

教材P48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生畅谈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9)

设计理念:

教育不是告诉。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其一,学生通过自身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比由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其二,再创造是一种发现,能激发其学习之兴趣,以及深入追寻探索的内部动力。其三,通过再创造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教学策略:

1、注重激发兴趣,引导主动探讨,把学生假设于无助的地位,设计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

2、重视知识发现过程的教学。教师不主动将结论告知学生。学生参与探究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自主发现。

3、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有操作实践机会,更好理解知识,并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在合作中探究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

2、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六一节快到了,小熊商店就要开张了。(媒体出示小熊商店,同时发出鞭炮声。)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小熊商店去玩,好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借助于电教媒体,利用人见人爱的小熊和儿童喜闻乐见的商店开张创设情境,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良好愉悦的学习心情,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实践,探索新知。

1、在问题情境中,感知相同加数。

(1)、媒体出示:小熊拿出6只书包,想放进几个柜台里,犹豫了:该怎么放呢?

师:该怎么放呢?请同桌小朋友分工合作,用6个钮扣代表6只书包,往长方形格子里摆,一人摆,一人写相关的加法算式,比一比,谁的摆法多,谁列的加法算式多。

(2)、学生分工合作,动手实践。

(3)、汇报合作情况,把加法算式分类。

①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算式:

1+5=6,2+4=6,3+3=6,1+2+3=6,2+2+2=6,1+1+1+1+1+1=6

②让学生根据加数特点分类,媒体显示。

3+3+=6 1+2+3=6

2+2+2=6 2+4=6

1+1+1+1+1+1=6 1+5=6

提问:为什么这样分成两组呢?(左边一组加数都相同,右边一组加数不相同。)

让生说说相同的加数都是哪些。

[设计意图:只有数学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趣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帮助小熊在柜子里摆放书包,捕捉生活中常见的摆设问题,体味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将学生自然地带进求知的情境中。]

2、举例设疑,感知概括几个几。

(1)、师:小朋友们这么快就认识了相同加数,谁还能说出这样的算式呢?

让学生举例,适时鼓励。

提问:谁能说出一个更长的算式呢?

一生说出一个较长的算式,这时,大家都很开心兴奋。(例如:10个8相加)

(2)、设疑:老师没听清,谁能重复一遍给老师听?

由于比较长,估计学生说不出,让学生再说一遍,要求学生认真听,想办法记住,并重复。

师:你是怎么记住的?

生:我是数的,他一共报了10个8相加。

师:这是个好办法!我们也来试一试。

老师报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生重复,说出自己记的方法。(几个几相加)

(3)、媒体显示:小熊知道大家认识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想考考大家。

写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看谁先写出来。

小熊出题(放音乐)

①2个2相加。

②8个2相加。

③30个2相加。

到音乐停,前2题轻松完成,可第3题没一个同学写好。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自由的活动和紧张的竞赛活动中,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现实情境之间的矛盾,从而激起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动力。]

3、在困惑中创造,认识乘法意义。

(1)、遇困惑,谈感受。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吗?有什么话要说?

生1:时间太短了。

生2:算式太长了。

生3:能不能想个办法,不要写这么长呀?

(2)、激发再创造,认识乘法。

①让学生创造用简单的形式来表示30个2相加。

②生汇报,师板书。(先在视频投影仪上展示)

a、 学生创造发明的形式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再创造。(如:2+2+;2+2等等;2+2很多;等等)

b、 让学生再创造。(诸如2+30;230;等就会出现了)

进行点评:230最简洁,2表示相同加数,30表示个数,很好,那中间的点可否用其它形式来表示。

再让说一说,如2 30,2*30等。

[设计意图:教育不是告诉。此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困惑中不知不觉的进入新知识的探索状态中,让创造出新的算法成为学生的主体需要。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的创新者。]

③拔乱反正,认识乘法。

师:小朋友们想知道科学家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吗?

a、媒体显示文字并配音:三百多年前,英国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了乘法,

b、介绍乘法的写和读及各部分名称。

30个2相加,可以写成:230或302。

230读作:2乘30

302读作:30乘2

小结:现在我们学会了一种新本领,求几个几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3)、认识乘法意义。

a、师:大家看到230,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表示30个2相加)

b、让学生把2个2相加和8个2相加也用乘法表示,并说出各自表示的意义。

c、让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体会哪种写法简便。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改写乘法算式。

(1)8+8+8+8+8=40

(2)5+5+6=16

(3)7+7+7+7=28

提问:为什么第2题不能改成乘法算式。

2、联系生活实际,深化思维。

(出示药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药盒10片2板,让学生看算式猜测里面的药怎么放。

药片规格25,让学生说说药片怎么排列。

3、小熊请大家看电影,请你帮助算一算,能坐多少人?

(出示电影场地座位图,每排6张椅子,一共5排。)

让学生先列出加法算式,再列乘法算式。

4、开放性问题:

媒体显示:小熊请你帮帮忙,顾客要买20盒饼干,要小熊捆成几捆,并且要求每捆一样多,这该怎么办?

分发给生20个长方形硬纸片,让生动手试一试。

说出有几种分法,并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把巩固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变式练习让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练习让学生动脑思考,训练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让知识技能与发展性目标落到实处。]

四、课堂总结,情知共融。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最令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是想通过学生的回忆,不仅反馈本课的学习情况,总结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建构,同时也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现知情共融。]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10)

【设计理念】

本课基于《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目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符号产生的必要性,进而通过再创造的数学活动引出乘法运算,在理解与运用符号的学习过程中感悟符号的简洁性、抽象性与统一性,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P1-3。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内容在编排上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以具体情境为背景,生成相同加数相加的式子,从而引出乘法运算;其次是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预设的学习路径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根据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沿着“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的教学程序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再创造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及区别,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观察、分类、尝试、抽象等数学活动,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中发现问题

1.生成算式: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列算式。

2.观察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分类中提出问题

1.算式分类:让学生将算式按照加数是否相同进行分类。

2.提出问题,点明本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以明快而简洁的节奏点明学习任务,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通过分类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三、尝试中分析问题

1.尝试创造。

出示情境:怎样准确而快速地表示出“20个3相加”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看谁的办法好。

学生尝试用符号以自己的方法进行再创造。

2.有序展示。

预设方法一:3+3+3+??3

预设方法二:20个3相加

预设方法三:20×3

四、抽象中解决问题

1.方法比较:引导学生对生成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与评价。

2.符号统一:通过观察与比较让学生明白数学符号统一的必要性。

3.强化抽象:让写出“20×3”的学生阐述“是怎么想的”。

4.揭示课题:在解决加数相同的加法计算时,咱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板书课题)

5.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本课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再创造,努力让学生经历“×”这一符号产生的过程,体验符号的意义与价值,感悟符号表达的简洁性与统一性,进而发展符号意识。】

五、沟通中整体建构

1.看图写出算式。

2.看图提出问题。

3.看式想象图形。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数学模型”之间穿梭与转换,从而建构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图式与结构。】

六、总结中拓展延伸

1.总结:今天这节课咱们只是初步地认识了“乘法”这个新朋友,希望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多留心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和它成为亲密的好朋友。

2.延伸。

板书设计:

乘法

6+6=12 2×6=12 2个6相加8+8+8+8=32 4×8=32 4个8相加??×3=60 20个3相加20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教书育人,功德无量,教案要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想要事半功倍的实践教学成果,就需要有一份优秀的教案作指导,编写教案时可以借鉴哪些范文呢?下面编辑为您带来了“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的相关内容,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1】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游乐园情景导人,里面蕴含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做准备,然后,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他们观察思考,体会乘法意义,并进一步结合生活中的问题,巩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与运用。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索动机

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可以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本课中的游乐园情景图导入,使学生觉得贴近生活,生动有趣。教者再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自然而然地驱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鼓励合作,培养交流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实践也证明:小组合作把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拔等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提供了让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如:以小组为单位看图提问题,解决问题,再全班交流反馈;让学生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并交流成果……这样让学生最大可能的说一说,数一数,学生在做中,玩中愉快的学习。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引导学生交流合作成果整体会集体的力量。

三,抓住课堂生成资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让学生摆图形列出算式后,以黑板上较长的算式3+3+3+3+3+3+3+3+3+3=30为例,引导学生讨论:有什么办法能使算式变得简短一些在这一学习活动中,学生得出多种答案。如:6+6+6+6+6=309+9+9+3=306+12+12=3010个3,没想到3×10=30的算式也出现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马上决定不动声色,还是引导他们进行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但在谈3×10=30这一方法时,特别注意引导全班同学参与思考补充,教师在他们已知部分的基础上加以点拨,让他们有种知识是自己探索发现的感觉,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不同小组的相互提问,相互质疑,相互评价,使他们在交流,争辨中获得启迪。从而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四,重视反馈,合理评价

反馈教学的过程是对信息反馈的及时调控,有利于提高课堂质量的途径之一。因为学生有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有成功的机会,也存在着失败的可能性,由于学生能力的差异,有些学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所以教师要注重课堂的反馈,对成功的学生给予表扬肯定,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进步,促进他们提高学习的热情。对失败的学生,教师要发挥情感的力量,排除学生因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因素,增强学生继续探索的信心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长算式:3+3+3+3+3+3+3+3+3+3=30如何变短的方法,由于教师的启发,诱导,合理的评价,使探索活动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在融洽,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质疑,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提供了适宜的平台。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2】

由于同年级老师十一过后要讲公开课用我们班学生试讲,我将此部分内容进行前置教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学生实际操作,首先通过学生比较熟悉而又十分喜爱的游乐园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认识乘法作准备。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摆各种各样的图案,由同数连加算式引出乘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

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

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本课。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3】

1、创设问题,感受“几个几”相加

通过求小飞机、小火车、过山车项目中一共有多少孩子,让学生感受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可以用“几个几”来描述。在数“一个3、两个3、三个3……”的过程中,加深对“几个几”的认识,为后面的乘法算式的引出做铺垫。

2、观察思考,探索乘法

通过观察三个算式3+3+3+3+3=156+6+6+6=242+2+2+2+2+2+2=14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并用几个几进行描述,引出: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在加法转化成乘法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乘法算式是怎么得来的,即几个几相加,就可以写成几乘几。在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后,让学生尝试着把另外两个加法算式转化成乘法算式,并渗透什么样的加法算式能转化成乘法算式。

3、通过摆一摆,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它们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请你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

我摆了几个(),每个用了()根小棒,有()个()一共用了()根小棒。

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孩子通过动手摆一摆的形式,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设计意图是:充分调动孩子的主动性,通过动手摆一摆,体会哪些加法算式可以转化成乘法,哪些不能转化成乘法。预设学生会摆出几个相同的图形,比如摆了四个三角形,可以用加法算式表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也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有的孩子可能会拼出几个形状不一样的图形,那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时,只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就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再一次渗透乘法的意义。

但是由于指令不够明确,硬件条件的限制,没有投影仪无法展示孩子的作品,导致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来拼,拼好的作品又不能很好的利用起来让大家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实现乘法意义的渗透。因此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接着又让孩子按照要求进行摆一摆,再列出算式。

这个环节学生出现把3个4摆成4个3的情况,孩子还是不明白谁是相同数,谁是个数。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败笔。

感觉自己讲的已经讲的很细致了,也让孩子通过说一说、写一写(加法算式或乘法算式)、摆一摆等多种形式进行渗透,为什么孩子还出现不知道如何去摆的情况呢?通过郭主任的点评和自己的反思,找到了本节课的漏洞,就是在讲解乘法算式的时候,反复强调什么样的加法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并让孩子用“几个几”表示,再列成乘法算式,这部分学生掌握的不错。但是没有给孩子强调“几个几”里面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本别是什么。如:3个4中的3是个数,4是相同数,再通过摆一摆感受3个4该怎么摆。这样再让孩子进行拼摆的时候,就知道该怎样摆了。

4、通过编故事,再一次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接着通过讲故事环节:“你会讲故事吗?”根据一个乘法算式,编一个数学故事,继续加深孩子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孩子都能根据算式变出合理的数学故事,进一步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4】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

在方案设计时,遵循“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上,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

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习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2.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从2个4相加,3个6相加,再到4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直到100个4相加,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

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各乘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3.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拓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

我安排了“算一算””“找朋友”和“画一画”的环节。

隐藏图,你还会算2×7吗?让学生体会到可以利用乘法的意义,2个7相加或者7个2相加来计算。从找5×4的朋友理解到只要5个4或者4个5相加都可以用5×4表示。

“画一画”个环节让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有更深次的理解,让学生明白了一幅图既可以表示5个2,又可以表示2个5.

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

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5】

教学材料的重建,实现高效初步认识乘法的教学思考乘法的初步知识是本书第二版的内容。这一部分是乘法的起点,是进一步研究乘法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个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增长点是相同的数字。因此,本教材的这一部分是让学生理解在特定情况下乘法的意义,认识到相同的数可乘以乘法和乘法是相同数目的简单方法,掌握乘法公式写和阅读,知道乘法公式每个部分的名称。当我准备课程时,我注意到新教科书的安排随着以前的教??材发生了变化。

本节教材通过四个专题图实现教学目标:游乐园的上下文地图包含了丰富的相同数量的因素,为引进准备;实例1与学生玩图形展示了公式的加法,乘法的意义,乘法的意义,乘法的意义,乘法意义的意义;示例3给学生的初始感知乘法是相同数量的加法简单算法。这种安排不符合我的学生的条件,知识的融合不连贯,不顺利,所以我在教材中调整,删除和添加.nn具体做法是:直接与游乐园的情况和添加主题,在一个课程中完成本节中的所有知识点。首先,我显示情景地图的游乐园,让学生帮我安排秋季分组设计,在计算每个娱乐游戏号码,初始感觉一样加上这个概念。然后让学生比较几个加法的相同点,得到相同的加号和几个概念,准备引入乘法;然后让nnAnd让学生自己写这样的加法,公式可以写多长时间写。我选择了两个学生写,一个公式是203加,一个是42 7加,我写的字更大,学生发现这些计算写起来不方便,如果更多多少黑板不够写?根据学生有的知识和经验,用组合数,椭圆,语言叙述等手段,但没有经历简单的数学美,那么导致乘法公式,和孩子用扭曲扭曲的语言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参数允许学生知道乘法是从法律的加法,感觉乘法是相同数目的简单算法,然后知道乘法,乘法读写的方法和每个部分的名称。这样的部分(3类)知识点在一个go.nn最后,让学生重新加入公式重写成乘法公式,每个重写一个,应该审查一样加,几个,乘法公式读,意思,各部分的名称知识点。

对于本次学生会议,我被鼓励提前学习和早期渗透,一些家长也非常支持。所以许多数学知识不一步一步,这也为我的有效教学奠定了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来调整教学思想和教学过程,重组和激活教学内容,设计灵活性的教学结构,希望真正反映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当然,对于一些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我的教学方法不合适,需要跟进补偿。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6】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注重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我借助教材第一个情境,引导学生数一数、圈一圈,体会每架小飞机乘坐人数相同,再让学生想一想怎样用加法算式计算“一共有多少人?”通过“你说我写”的活动列出加法算式,促使学生概括这种加法的特征是几个几相加。以此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为理解乘法意义打下基础。

1.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认识乘法,体会乘法的意义,并且会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相应的乘法算式,感受到玩中也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

2.课本上三个景图体现不同的目标要求,层层递进。情景一让学生感知相同加数连加的特点,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情境二重在强化相同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突出乘法的意义,情景三让学生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3.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爱的坐过山车情景活动之中,创设情境,制造矛盾,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计算起来怎么样,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从而自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参与到了新知的探索过程中。这样,使计算概念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化,层层递进。把判断融入到过独木桥的活动中,增加学习兴趣,体现重难点,并且有一定的梯度,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形式多样的练习,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多种表征方式间的互相转化,沟通乘法的直观图形表示、语言文字表示与数学符号表示,使学生深化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1.虽然在备课时,有设计让学生来读一读各个算式,说一说各个算式以及其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思,但在实际操作时,这个过程还是有所忽略,还需加强,尽量让孩子都来读一读,说一说个中意义。

2.对于乘法算式的出现,我是先让学生写乘法算式,然后再来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虽然在板书时,我已有意识地把两种情况分开,但是,如果在得出加法算式后马上进行分类,从而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这样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可能会更清晰。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7】

反思:回顾本节课,觉得在不少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用小棒摆你最喜欢的图案、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当时一是怕中下生听不懂,影响学习情绪,二是怕展开讨论会影响教学时间)致使认识乘法的意义兜了一个大圈,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追究起来还是被旧的教学思想影响,还没有真正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2、教学的放与收做得不理想。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导致在后面讲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开之后没有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第二个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应课的开头时,我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后,没有把很多的问题收笼到这节课的乘法问题上,使部分学生列出了加减算式。从这节课上使我认识到:放与收都应有个度,开放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放得太开不利于学生的探索,收得太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放与收之间,教师应恰当起好主导作用。

3、教学难点把握不好。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教师所必须做到的。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8】

1、虽然在备课时,有设计让学生来读一读各个算式,说一说各个算式以及其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思,但在实际操作时,这个过程还是有所忽略,还需加强,尽量让孩子都来读一读,说一说个中意义。

2、主题图的出示可再清晰。本节课用到了2幅主题图,即摆小棒和游乐园,里面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很容易对孩子造成干扰,所以,当孩子提到某一具体内容时,如果能出示相应的放大图,那么学生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晰,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对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3、对于乘法算式的出现,我是先让学生写乘法算式,然后再来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虽然在板书时,我已有意识地把两种情况分开,但是,如果在得出加法算式后马上进行分类,从而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这样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可能会更清晰。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9】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我在备课时,注意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首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游乐园游戏项目中小朋友坐的位置,感性地体会“几个几”。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例一的主题图为情境先解决问题,再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的反馈和学生解决的加法算式再得出乘法算式以及读法,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例如:

1、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课的开始主题图的出示中,我只是感性地让学生体会,并没有明确地说出“几个几”,这为学生在后面说乘法的含义时设下了阻碍。应该在这个环节中很明确地解读“几个几”,那么学生在操作小棒时和说出乘法含义时就会困难小得多。

2、在摆小棒的操作活动中,没有非常好地剖析教材中“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这句话中的分类思想,只是把摆小棒作为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含义的一个促进活动。应该有递进地设计摆小棒活动,通过学生摆小棒的情况分类得到有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才能得出乘法。

3、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只是理论性上去得出乘法的简便,学生并没有实际体验。因此,对于乘法简便性的体验,应该设计一个情境性的练习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有许多的感慨。我想作为青年教师应当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课件10篇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课件10篇,感谢您的参阅。

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课件(篇1)

教学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内容,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知道乘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并理解乘法的含义,初步建立“乘法”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在各种情境中的学习,进一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教学重点:

建立一个新概念对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把“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作为教学重点,把“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作为教学难点。-吧

教法学法:

乘法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为了突出这个重点,突出这个难点,我采用分散知识点,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层层深入的方法进行教学,运用操作、交流游戏等形式辅助教学。21教育网

根据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这个特点,我准备指导学生用“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探究”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具体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

在游戏中复习用加法求和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复习“少一点枯燥,多些乐趣。

二、引导探究,形成概念。

首先,通过“摆一摆”最喜欢的图形,“算一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发现都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这个特征。然后引导学生利用1分钟写出一个长长的相同加数的算式,当学生对自己写出的长算式充满成就感时,“老师说出能在1秒钟内把这种长长的算式写出来”,这种说法充分唤醒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我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将“加号”一歪变成了“乘号”,将相同的加数合并成一个变成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将相同加数的个数变成乘法算式中的另一个因数。在变化中完成了加法到乘法的过渡,并清楚地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到乘法的简便。这样教学重点得以体现,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三、巩固练习

我设计了一些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去练习,及时给学生提供“用武之地”,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拓展应用、全课总结。

以游戏结束,前后呼应,在游戏中发现能用今天学的乘法知识应用到生活的很多地方。数学知识能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课件(篇2)

教材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P45-46练习九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历乘法的意义的产生,建立乘法的数学思想,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乘法数学问题。

2、认识乘法中的乘号,知道乘号与加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对数学文化的传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建立乘法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

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数学小资料:

1、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于1631年(距今三百多年)在其著作《数学之钥》(clavismathematicae)中首次以“×”表示两数相乘,即现代的乘号。

2、在五百年前,有一位德国数学家,叫魏德曼.他在横线上加了一个竖,成为“+”,他用这个符号表示增加的意思;他又在加号上去掉一个竖,成为“-”,表示减少.兄弟两个就诞生了.但是“+”和“-”正式被大家所公认,用来作为加、减运算符号,是从1541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的,以后逐渐普及,沿用到现在.

教学策略:

在比较中认识新知识。

教学步骤:

一、口算。

12+24=

36+6=

42+14=

32+16=

15+25=

35+10=

复习加法的知识。+这个符号叫做什么号,它是怎么产生的。加号前面的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也叫做加数,算出来的结果叫做和,表示两个加数的总数。

二、引入新课

1、出示加法算法:2+2表示什么意思,2个2相加

2+2+2呢,3个2相加

2+2+2+2呢4个2相加

2+2+2+2+2呢5个2相加

这组加法算式与一般的加法的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加数都是相同的,加数的个数有2个或者2个以上。

相同的地方呢,都是表示求总数的意思。

如果这样的2有50个呢,加法算式可以怎么写?2+2+2+2+2+......

全部写下来会很麻烦。所以古代的数学家,想了个聪明的办法,把这样的加法算式改写成新的一种算式,哪个小朋友知道,你来介绍下。

2、介绍乘法算式的写法。把加号改成乘号“×”,把相同的加数写在乘号的前面,把加数的个数写在乘号的后面。

2+2写成乘法算式是2×2读成2乘2

2+2+2写成乘法算式是2×3读成2乘3

2+2+2+2写成乘法算式是2×4读成2乘4

2+2+2+2+2写成乘法算式是2×5读成2乘5

3、拓展深化。50个2相加呢?写成乘法算式是2×50或者50×2,因为得数都是100。所以都可以写。

4、归纳乘法的意义。把几个几相加,用乘法算式来表示有什么好处?可以把写得很长的加法算式改写成很短的乘法算式。

那么2+2写成2×2,有简便吗,看不出。短的看不出,长的算式有简便的意思。

2+3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不能,因为2+3表示把2和3合起来的意思。不是表示几个几的意思。

三、下面的加法算式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能的话请说出乘法算式

3+34+4+45+5+5+56+6+6+6+67+7+7+7+7+7+8

3×24×35×46×5(不能完全用乘法算式来写出,可能会有写出7×6+8当然要表扬了。)

说说这些乘法算式的意思,2个3,3个4,5个4,6个5,()如果学生说成是3个2,4个3,4个5,5个6也可。)

12×2表示什么意思,

13×3

14×4

15×5

16×6

17+18

四、归纳小结乘法的意义

加法和乘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求总数的意思

加法和乘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加法的有的算式比较长,乘法的算式比较短,有比加法简便的地方,

乘号与加号的样子也差不多,是把加号转一点过来的意思。所以说古代的数学家也很聪明的,把加法与乘法的相差不多的关系通过符号表达出来了。

五、生活应用

1、小朋友最喜欢去公园玩了,游乐场里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你能结合今天上课的内容,说说这些数学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答吗。

(1)摩天轮上有几个小朋友?用加法怎么算,用乘法怎么算。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激流勇进有几个小朋友?

(3)过山车上有几个小朋友?

(4)把几把小椅子?

2、通过摆小棒来说说乘法算式。

摆3个五角星用了几根小棒,

摆4把小伞呢,

摆6个三角形呢。

3、说说生活中的乘法算式。

如每个人左手有5根手指头,2个手共有几根手指头?

教室的电风扇每个有3块转板,5个电风扇共有几块转板?

每个盘里有4个苹果,6个盘里有几个苹果?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乘号,乘法算式。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的联系和区别,知道了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七、布置作业

练习九1-4做在书上。

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课件(篇3)

1、教材简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知识体系的起点,也是整数四则运算系列中的一个重点概念。学生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可以帮助理解乘法口诀的和意义,为解决相关的乘法的实际问题提供依据,也是以后学习表内除法的基础,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也学习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学生来说“乘法”这个概念较难建立,因此需要在大量的具体情境中分析、理解、抽象、概括乘法的意义。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图中蕴含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的意义做准备。然后,例1 以学生的操作活动入手,展示学生用小棒摆出的作品。这样编排帮助学生建立乘法的概念,为以后继续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订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3.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及新课改要求,我采用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同时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

根据学生与教材的特点,本节课我准备指导学生用“发现探究”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在探究发现中,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参与学习过程,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学的愉快,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说教学思路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所以第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是引导学生探究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第二环节是安排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巩固乘法的含义和读写。第三环节是引导帮助学生自己总结对乘法的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思路,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激趣引新,让学生亲近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概念的引入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接受。小学生学习概念一般是以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开始的。因此在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场景。“看,游乐园多热闹!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当学生说出有坐摩天轮的,玩过山车的,还有坐火车的后,这时我再问“谁能观察的更仔细些?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从数量上观察。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摩天轮有5节吊厢,每节吊厢坐4人;过山车有6排座位,每排坐2人;小火车有4个车厢,每个车厢坐3人;有3个桌子,每个桌子摆了3把椅子。最后再提出 “儿童乐园里藏着许多数学问题,谁能试着提一个?”

(二) 探究体验,让学生经历乘法

第一步:建立乘法的表象

通过看图提问和列加法算式解决问题,从中积累对相同加数相加的感性认识,为学习乘法作知识迁移。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并举出这样的例子,比一比看谁说的长,教师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让学生说得越长越好,假如学生说5+5+5……等学生说完后老师马上抛出问题:谁能完整地重复一遍!学生可能说着说着停下来,因为他说得太长只记得加5,却不知道几个5相加,可能有的学生会重复,教师可以趁势利导问你是怎样记住的,学生要想记住必须数一数他说了几个5。整个过程中,学生亲身感受到的,并不是老师在传授知识,而是我们自己的需要。

第二步:感知乘法的意义

当学生对几个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写20个5相加,然后交流写算式的感受。学生通过和老师的交流会发现用加法算式表示太麻烦了,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很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啊”的想法,这时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创造简单形式来表示20个5相加。然后交流、评价各种写法,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才呈现出来的。教学不是在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学生在上面知道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表示比较方便,如何表示呢?教师讲解6个3相加,可以在3和6的中间写乘号,告诉学生×叫乘号,然后让学生观察乘号像什么,可能学生会说像错号,像汉语拼音里的x。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会说把加号变斜就是乘号。这样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深理解。下面教学乘法算式的读写法。6个3相加等于18,所以3×6=18,也可以写成乘法算6×3=18。让学生试着读出乘法算式。

第三步:抽象概括乘法。此步骤是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发挥主体图的作用,再次回到主体图,让学生说说前面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再一起改写前面的加法算式,并重点说明什么样的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进一步巩固乘法的具体含义。最后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体会哪种写法简便。

(三)应用拓展,巩固乘法的意义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概念一旦获得,如果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概念被我们抽象概括出来了,此时须有一个及时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促使学生的知识在发展中飞跃,学生的能力在巩固中得到发展。我在这一环节主要采取直观反馈、推理判断等形式,巩固乘法意义。练习九的第二题,用于巩固乘法算式的读法。课前我制作了卡片,并适当丰富内容。采用“开火车”形式练习,尽可能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接着完成46页的做一做和练习九的第一题。这两题都是情景应用题,要求学生根据画面情景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次体会乘法的意义和巩固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四)课末总结,梳理乘法

课末小结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教师通过提问:“求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注意什么?按什么顺序读乘法算式?”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辨清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后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

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课件(篇4)

设计理念:

教育不是告诉。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其一,学生通过自身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比由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其二,再创造是一种发现,能激发其学习之兴趣,以及深入追寻探索的内部动力。其三,通过再创造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教学策略:

1、注重激发兴趣,引导主动探讨,把学生假设于无助的地位,设计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

2、重视知识发现过程的教学。教师不主动将结论告知学生。学生参与探究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自主发现。

3、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有操作实践机会,更好理解知识,并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在合作中探究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

2、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六一节快到了,小熊商店就要开张了。(媒体出示小熊商店,同时发出鞭炮声。)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小熊商店去玩,好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借助于电教媒体,利用人见人爱的小熊和儿童喜闻乐见的商店开张创设情境,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良好愉悦的学习心情,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实践,探索新知。

1、在问题情境中,感知相同加数。

(1)、媒体出示:小熊拿出6只书包,想放进几个柜台里,犹豫了:该怎么放呢?

师:该怎么放呢?请同桌小朋友分工合作,用6个钮扣代表6只书包,往长方形格子里摆,一人摆,一人写相关的加法算式,比一比,谁的摆法多,谁列的加法算式多。

(2)、学生分工合作,动手实践。

(3)、汇报合作情况,把加法算式分类。

①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算式:

1+5=6,2+4=6,3+3=6,1+2+3=6,2+2+2=6,1+1+1+1+1+1=6

②让学生根据加数特点分类,媒体显示。

3+3+=6 1+2+3=6

2+2+2=6 2+4=6

1+1+1+1+1+1=6 1+5=6

提问:为什么这样分成两组呢?(左边一组加数都相同,右边一组加数不相同。)

让生说说相同的加数都是哪些。

[设计意图:只有数学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趣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帮助小熊在柜子里摆放书包,捕捉生活中常见的摆设问题,体味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将学生自然地带进求知的情境中。]

2、举例设疑,感知概括几个几。

(1)、师:小朋友们这么快就认识了相同加数,谁还能说出这样的算式呢?

让学生举例,适时鼓励。

提问:谁能说出一个更长的算式呢?

一生说出一个较长的算式,这时,大家都很开心兴奋。(例如:10个8相加)

(2)、设疑:老师没听清,谁能重复一遍给老师听?

由于比较长,估计学生说不出,让学生再说一遍,要求学生认真听,想办法记住,并重复。

师:你是怎么记住的?

生:我是数的,他一共报了10个8相加。

师:这是个好办法!我们也来试一试。

老师报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生重复,说出自己记的方法。(几个几相加)

(3)、媒体显示:小熊知道大家认识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想考考大家。

写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看谁先写出来。

小熊出题(放音乐)

①2个2相加。

②8个2相加。

③30个2相加。

到音乐停,前2题轻松完成,可第3题没一个同学写好。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自由的活动和紧张的竞赛活动中,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现实情境之间的矛盾,从而激起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动力。]

3、在困惑中创造,认识乘法意义。

(1)、遇困惑,谈感受。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吗?有什么话要说?

生1:时间太短了。

生2:算式太长了。

生3:能不能想个办法,不要写这么长呀?

(2)、激发再创造,认识乘法。

①让学生创造用简单的形式来表示30个2相加。

②生汇报,师板书。(先在视频投影仪上展示)

a、 学生创造发明的形式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再创造。(如:2+2+;2+2等等;2+2很多;等等)

b、 让学生再创造。(诸如2+30;230;等就会出现了)

进行点评:230最简洁,2表示相同加数,30表示个数,很好,那中间的点可否用其它形式来表示。

再让说一说,如2 30,2*30等。

[设计意图:教育不是告诉。此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困惑中不知不觉的进入新知识的探索状态中,让创造出新的算法成为学生的主体需要。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的创新者。]

③拔乱反正,认识乘法。

师:小朋友们想知道科学家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吗?

a、媒体显示文字并配音:三百多年前,英国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了乘法,

b、介绍乘法的写和读及各部分名称。

30个2相加,可以写成:230或302。

230读作:2乘30

302读作:30乘2

小结:现在我们学会了一种新本领,求几个几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3)、认识乘法意义。

a、师:大家看到230,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表示30个2相加)

b、让学生把2个2相加和8个2相加也用乘法表示,并说出各自表示的意义。

c、让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体会哪种写法简便。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改写乘法算式。

(1)8+8+8+8+8=40

(2)5+5+6=16

(3)7+7+7+7=28

提问:为什么第2题不能改成乘法算式。

2、联系生活实际,深化思维。

(出示药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药盒10片2板,让学生看算式猜测里面的药怎么放。

药片规格25,让学生说说药片怎么排列。

3、小熊请大家看电影,请你帮助算一算,能坐多少人?

(出示电影场地座位图,每排6张椅子,一共5排。)

让学生先列出加法算式,再列乘法算式。

4、开放性问题:

媒体显示:小熊请你帮帮忙,顾客要买20盒饼干,要小熊捆成几捆,并且要求每捆一样多,这该怎么办?

分发给生20个长方形硬纸片,让生动手试一试。

说出有几种分法,并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把巩固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变式练习让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练习让学生动脑思考,训练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让知识技能与发展性目标落到实处。]

四、课堂总结,情知共融。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最令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是想通过学生的回忆,不仅反馈本课的学习情况,总结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建构,同时也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现知情共融。]

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课件(篇5)

一、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知识体系的起点,也是整数四则运算系列中的一个重点概念。学生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可以帮助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为解决相关乘法的实际问题提供依据,也是以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

2、编排特点

乘法的初步认识包括游乐园主题图、例1和练习九的第1~4题。教材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境,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3、学情分析

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习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学生在生活中有一组一组数的经验,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奠定基础。有些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背乘法口诀,但不知其所以然,教师若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学习乘法的数学园地,一定能激发学生探究乘法的欲望。

《课标》在第一学段具体目标中指出: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能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在经历乘法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多种感官能力和合作意识。

3、通过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二、教法和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针对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师主要采取操作感知,抽象概括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主动探究乘法的意义。努力实现概念教学成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一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结构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探究体验,经历乘法——应用拓展,巩固乘法——课末总结,梳理乘法。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让学生亲近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概念的引入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接受。小学生学习概念一般是以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开始的。教师在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场景。“看,游乐园多热闹!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我看见摩天轮有5节吊厢,每节吊厢坐4人;过山车有6排座位,每排坐2人;有3个桌子,每个桌子摆了5把椅子……这样设计,学生感知生活中按一组一组数的现象,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到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接着说:“看来,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同数相加的例子.不仅生活中是这样的,其实在同学们摆小棒的游戏中也有这样的问题.”出示例1主题图,“看小朋友们摆了几个什么图形?每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学生有了前面的经验,马上就说:左边男孩摆了4把小伞,每把小伞用了5根小棒;右边男孩摆了3个五角星,每个五角星用了10根小棒……教师接着说:“你们会像他们这样摆一组漂亮的图形吗?要记住每个图形的小棒根数相同哟!”从而激发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新知的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起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二、探究体验,让学生经历乘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低年级学生一般以“概念形成”作为建立概念的主要形式。形成概念是概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个过程应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去完成,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发现事物新的本质属性和规律,进而获得新概念。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的说,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第一步:感知具体形象。思维始于操作,操作促进思维。学生用小棒摆一组图形,算一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有的是几个三角形,就是几个3相加;有的是几棵树,就是几个4相加……教师板书同数相加的算式。从而让学生通过直觉思维,将主体感知与动作直接联系,获得关于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感性认识,教师接着问:6个3相加可以写出来,那60个3相加、600个3相加呢?写起来非常麻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思考:怎样表示更简便?通过巧设书写障碍,使学生在写和读同数相加的算式的活动中,亲身感受相同加数相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确实很麻烦,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怎样表示更简便的欲望。

第二步:形成乘法表象。在体验理解乘法意义的过程中,教师应开展直观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教师组织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一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发现同一个加法算式的加数是一样的,紧接着教师用精炼的数学语言概括:“像这样的加法,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表示。”再以6个3相加为例,“这道算式中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教师用有几个相同加数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体会乘法算式的意义,然后列乘法算式。6个3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是:6×3,读作6乘3,还可以表示3×6,读作3乘6,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认识乘号。学生自由读、齐读算式,进一步梳理乘法算式的意义。学生把另外几道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通过观察算式,发现同数相加的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师反问:“有了加法算式,为什么还要用乘法算式呢?”学生结合直观图形和算式的视觉支撑,进行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到:乘法算式是由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演变过来的,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从而初步体会了乘法的意义。这样的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

第三步:抽象概括乘法。概念形成之后,应及时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来,以加深对概念的印象。教师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像这样的加法算式,你们还有吗?请写成乘法算式。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迁移内化推出其它几道加法算式对应的乘法算式。学生分析加法算式的意义,改写成乘法算式,说改写的思路,初步概括出乘法的含义。接着学生再一次回到游乐园提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的具体含义。

通过以上三步学习活动,学生经历了由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到乘法运算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动作操作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形成初步抽象思维,并把两种思维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知了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较好地理解了乘法的意义。

(三)应用拓展,巩固乘法的意义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概念一旦获得,如果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概念抽象概括了,此时须有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促使学生的知识在发展中飞跃,学生的能力在巩固中得到发展。本节课在这一环节主要采取直观反馈、推理判断等形式,巩固乘法意义。

1、基础练习。提供生活情境,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给学生提供各种感性素材,使每一道加法算式的意义是唯一的,那么对应的两道乘法算式的意义也是具体的、唯一的,学生容易理解。如做一做:荡秋千。练习九的第1、4题。学生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说一说怎样想的,巩固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图和算式的对照,可以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体会。

2、变式练习。让学生通过推理判断,巩固乘法概念。教师将练习九第3题改编成下题: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学生先仔细观察算式表示的意义,再紧扣乘法的意义来判断是否可以改写,再去写乘法算式。学生开展辨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在肯定或否定的思维训练中,进一步感受、理解乘法的意义,形成乘法的初步认识。

(四)课末总结,梳理乘法

课末小结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教师小结时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像什么样的问题用乘法?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生活,善于思考,虚心学习,会有更多的收获!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辨清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后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探究乘法的欲望。

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课件(篇6)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简析】本节课属于起始教材,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能否打好基础对今后学习表内乘除法及多位数乘除法,乘除法应用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十分重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中具体活动情景,专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首先教材给出了一幅学生最为熟悉的游乐园图,再用所学的加法算出每种游乐项目的人数,从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在学生活动中由相同加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从而进一步领会乘法的意义。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学习前,他们已经在各种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经历了加法,同数相加的学习,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了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的积极体验。这一阶段的学生更乐于在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学习。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演示,富于挑战与竞争的游戏、评比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与愿望。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游戏中对同数相加会有一定的感知,但没有经历由感知、探究到建立模型再到解释应用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目标】

1、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

2、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过程】课前游戏:师:上课之前老师想教小朋友们几句《弟子规》,想学吗?生:想

师:请大家随着音乐一起读一读吧。(生随音乐读)

师:同学们读的可真好,《弟子规》中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经典,在我们学校人人都会背诵,老师希望,同学也能找来读一读好吗?生:好。

师:好,我们开始上课。

师:上课。(立、礼)同学们好!(老师好)

[在愉快的诵读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几个几,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节数学课呀,老师要带同学们一起去一个动物乐园看看他们的运动会开幕式,想去吗?生:想。

师:动物乐园的小动物们都很有礼貌,都争着要和小朋友们问好呢!他们都已经

列好了队。下面就比一比谁的观察力好,谁是火眼金睛?

1、小狗列队:

(1)(课件出示2只小狗):快看,来了谁来列队了?生:2只可爱的小狗。

(2)(出示6只小狗)?看看一共有多少只小狗你能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吗?生:每组有2只,一共是3组,加法算式是2+2+2(板书:2+2+2)师:是几个几相加?为什么?

生:是3个2相加,因为每个队有2只,有3队,就是3个2相加。

2、大公鸡列队:

师:小狗站的可真整齐。看这是谁?它们也要向同学们问好呢!生:大公鸡。

师:大公鸡?算式该怎么列呢?你们看(大公鸡,一队出来3只,出来3对)生:一共12只大公鸡。算式是3+3+3+3(板书3+3+3+3)师:这是几个几相加?生:这是4个3相加。

3、小熊列队:

师:可爱的小熊也来了,看一看一共有多少只(2队,每队7只)怎么列式?生:7+7(板书7+7)

师:也就是2个7相加

师小结:在刚才小动物们的欢迎仪式上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看得清楚,记得准确,表达完整。接下来咱们比一比谁的观察能力强?

【在试讲时这里设计了学生动手摆小棒的环节,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出几个几相加的规律,试讲之后发现摆小棒这一环节在一年级加减法学习时经常操作,已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学生摆小棒的动作慢,随意性大。同组的老师建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们爱看动画入手,我将导入改为动物运动会小动物们列队来引入新课,出示三组动物列队参加运动会的图片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动感的图片中列出加法算式,发现规律。】

二、学习新课,认识乘法

1.发现规律。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都是连加法,加数都相同。

2.引出乘法:

生:这3队的小动物问候声引来了一群小猴子,一次出来2只小猴子,一共是8队,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呢?

①写算式:

师:现在请你来动笔写一写:8队小猴子一共有多少只呢?请列出算式。

(生在本上写8个2相加。)

②谈感受: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太长了,手都酸了,很麻烦

③想办法:

师:能不能想个办法,不写这么长的算式,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生:用乘法2×8=16④引乘法: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乘法吗?生;课前预习知道的。

师:课前预习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大家都要向他学习。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3.列式学乘号:

①列出算式:师:请你来板书算式。生:(2×8)

师: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写吗?

②学习乘号:

师:这个小叉是什么呀?生:是乘号(板书乘号两个字)

师:它读作乘,你能读读这个乘法算式吗?大家一起读一遍。生练习读。

③讲解意义:

师:谁知道这个2表示什么?生:2是相同的加数。

师:8表示什么呢?我写成9或者7行不行呀?生:不行,8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噢,我知道了,乘号前面和后面两个数一个是加法算式中的加数,另一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2×8也可以写成8×2,在这里他们都可以表示8个2相加。【利用动感的图片,通过看、数小动物的只数,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在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感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解决问题:

师:你们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把前面三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自己写一写,指名板演。说一说你是怎样改写的?(重点说清几个几)读一读这些乘法算式。课间休息:看来同学们掌握的都很好,下面我们一起休息一下,唱一个拍手歌,请同学起立。

生:(表演唱)

师:在我们刚才作的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1:我发现我们每次拍2下手,一共拍了3次,算式是2×3或3×2

生2:“假如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这句歌词一共有11个字,我们一共唱了3遍,算式是11×3或3×11

生3:“假如感到快乐”这句有6个字,我们唱了6次,算式是6×6

【再次通过愉快的活动,体验乘法就在身边,同时训练了发散思维。】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物园里的乘法。

师:刚才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认识了乘法,现在他们又来到了一个热闹的动物乐园,我们快去看看吧。

师:游乐园里准备了一些?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哪些能用这节课所学的乘法来解决?你是怎么列算式的?谈谈你的想法,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响亮,表达最清楚、完整

生:每组有5只一共有4组,就是4个5,算式是5×4或4×5(2)

生:每组有4个一共有6组,就是6个4,算式是6×4或4×6(3)

生:每组有5个一共有3组,就是3个5,算式是5×3或3×5(4)

师:这幅图能直接用乘法来计算吗?生:不能。师:那你想怎么算?生1:我用3×2+4生2:我用3×3+1生3:我用4×3-2生4:我可以把每两之看成一组,算式是2×5,5×2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幅图,有这么多不同的解法。2.我来帮忙,

①师:请你们帮帮小动物的忙,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4+4+4=()×()6+6+6+6=()×()2+2+2+2+2=()×()3+4+5+9=()×()

②师:请你们帮帮小动物的忙,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2×6=7×4=

③小蜜蜂送信3.生活中的乘法

一家三口人吃面需要几个碗,几双筷子?需要几根筷子?

4.我能挑战

根据要求你能说出几个算式4个2相加2和6相乘6+6+6+6+2=5+5+5+5+10=4+4+4-4=【通过一组有层次的练习巩固了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网友在研讨中提出,我从课的导入到练习缺少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议我在练习中加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练习题,于是我增加了一组生活中的乘法练习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想一想、说一说:

师: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会碰到这种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比如说我们课前读到的《弟子规》,现在就请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一下,这段一共有多少个字?就可以用乘法来解决吗?(出示)

【与课前游戏相照应,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乘法的作用。】

生1:可以看成每节3个字,共8节8×3生2:每行6个字4行6×4

师:你身边还有哪些?请大家想一想,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1:来听课的同学,每个人10个手指,全班40人多少个手指?10×40或40×10

生2:一把椅子4条腿,一行8把椅子多少条腿?4×8或8×4

小结:

五、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1:我学会了乘法。

生2:我觉得用乘法解决问题比较简便。

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我们在动物乐园玩的可真高兴,不但认识了乘法,还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真了不起。希望同学们继续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我们的生活,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反思性说课比赛让我获益匪浅,首先是网络研讨拉近我同老师们的距离,在研讨中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研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这里我可以直接的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感受各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我的教学设计得到了老师们的关注,他们给与我很多真诚的鼓励,也给了我很多中肯的建议,使我的教学设计在不断完善。通过这次网络研讨对我来说真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洗礼。

反思这节课的设计,我在使用教材时,注意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教学资源,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由教材中的摆小棒活动引入新课,学习乘法,感受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在试讲的过程中发现摆小棒这一环节在一年级加减法学习时经常操作,已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学生摆小棒的动作慢,随意性大。同组的老师建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们爱看动画入手,我将导入改为动物运动会小动物们列队来引入新课,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

网友在研讨中提出,我从课的导入到练习缺少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议我在练习中加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练习题,于是我增加了一组生活中的乘法练习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节课通过了教学设计,课堂研讨,网络研讨,课后反思,教学再设计等几个环节。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你在不断的研讨、反思中才能得以完善。这样也才能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得到艺术的享受。

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课件(篇7)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P46~48页。

二、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这种概念又难以建立,教材一开始就专设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已经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基础上,初步来学习乘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我班有一部分能掌握,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灵活自如地掌握,对于这几个小朋友还需花时间来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去了解算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通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解决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的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口算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①2+3+3+4=②4+4+4=

③1+3+1+5+2=④3+3+3+3=

⑤1+2+3+4+2=⑥2+2+2+2+2+2=

2、生仔细观察,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3、观察加数的特点,你能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吗?说说分类的理由是什么?

过渡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加数相同的例子,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到游乐园里找一找。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课本46页主题图)生观察主题图,并从中寻找数学信息。

计算小飞机、小火车、过山车人数(各题明确分别有几个几相加)

(1)小飞机里一共有多少人?

生用加法列算式:3+3+3+3+3=15(人)

(2)小火车里一共有多少人?

生用加法列算式:6+6+6+6=24(人)

(3)过山车里一共有多少人?

生用加法列算式:2+2+2+2+2+2+2=14(人)

由加法算式2+2+2+2+2+2+2=14中有7个2相加,延伸到有8个、9个、20个、100个2相加呢?从而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2、认识乘号“×”

教授乘号的写法和读法以及乘号的由来。

3、学习“7个2相加求和”的乘法算式。

出示课件,借助课件演示7个2相加求和竖着看可以理解为7个2相加,横着看可以理解为2个7相加,由加法算式引入到乘法算式的书写(相同加数写在乘号的前面,相同加数的个数写在乘号的后面),从中感知相同加数的加法用乘法来计算更简便。

师总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方法。例如:2+2+2+2+2+2+2=14。

(1)看,相同加数是几。2

(2)数,有几个相同加数。7个2

(3)乘,把相同加数和它的个数相乘。(重点)2×7

4、乘法算式的读法。

5、认识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2×7=14(2叫乘数,7叫乘数,14叫积,即:乘数×乘数=积)。

巩固应用:例2

6、改写加法算式为乘法算式(课本P46页主题图中小飞机和小火车的总人数):3+3+3+3+3=15,6+6+6+6=24

(三)课堂练习

教材P48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生畅谈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课件(篇8)

一、教材

1.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小节《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以往的教材特别强调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要求列出乘法算式,只能把每份数当做被乘数,把份数当做乘数,位置不能颠倒。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新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节无论在内容还是呈现形式上较以往都有很大的突破。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通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场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例1则以学生的操作活动入手,展示小朋友们用小棒摆出的作品。教材这样设计提示教师在进行乘法的教学时要从现实生活与学生的活动入手,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与活动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从而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况,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建立乘法的意义于头脑之中。

3.教学目标: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教材,属于基础课,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本节课是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了解、认识。因此,能根据求几个几相加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学情

乘法的意义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必须切实学好的。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实际生活中,并通过拼摆活动,同数相加的算式与乘法算式对照,以及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完成对乘法的初步认识,使概念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 可见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接受知识、锻炼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会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用最简洁的方法获得有用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

1、情景教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早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我设计了:“到大家都喜爱的奥特曼家里去做客,途经图图商店被拦住帮忙摆设篮球,奥特曼很为难不知道该怎么摆”这样一个故事情景,使学生产生想帮助奥特曼的愿望,进而让学生用动手摆一摆。我把‘到奥特曼家做客’设计为本节课的一条主线,用这一情景串起整节课的内容,一方面使教学前后呼应,形成一个整体,另一方面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采用提问引导探究式的教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向导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劲。教师不主动将结论告知学生,把学生假设于无助的地位,设计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操作实践,更好理解知识,并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3、音乐辅助法

轻音乐能缓解人的压力,心情愉悦。因此,在课件中演示中配上一些轻音乐,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就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学法

梁启超曾说:“教师不是拿自己得到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到结果的方法教人。”可见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对比认识法

通过对加法算式的观察分类,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增强对“相同加数”这一知识点的掌握、认识程度。

2、由分析到综合的抽象、概括的方法

通过对多个同数相加的加法算式的观察分析,从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不同等角度去看待问题,学会“几个几相加”的表达方式。

3、合作交流法

由于学生生活圈子和能力的局限,经过他们自己独立探索所得的结果未必全面、完整。因此,教师大胆放手,采用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利用同桌合作、小组讨论、组间交流展示自己的意见,以达到“共进”效果。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借助于电教媒体,利用小朋友喜爱的奥特曼邀请勇于探索的小朋友到家里做客创设情境,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良好愉悦的学习心情,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实践,探索新知

1、在问题情境中,感知相同加数。

(1)[媒体出示:奥特曼领着大家朝前走,来到图图商店门口被拦住了。图图请奥特曼帮忙把6个足球放进几个柜台里,奥特曼为难了:该怎么放呢?]只有数学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趣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帮助小熊在柜子里摆放足球,捕捉生活中常见的摆设问题,体味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将学生自然地带进求知的情境中。然后以同桌为单位分组合作,用6个小圆片代表6个足球,往长方形格子里摆,一人摆,一人写相关的加法算式。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又能达到“共进”的目的。

(2)根据学生汇报合作情况媒体出示算式:1+5=6,2+4=6,3+3=6,1+2+3=6,2+2+2=6,1+1+1+1+1+1=6……再让学生根据加数特点分类 ,思考为什么分成这样两组?从而引出“加数相同”这一概念[板书:加数都相同]再让学生说说相同的加数都是哪些。[这一环节在学生观察、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了加法有一般加法和特殊加法(即加数都相同的加法)两类。从而增强对“相同加数”这一知识点的掌握、认识程度。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下铺垫。]

2、举例设疑,感知概括几个几。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这里主要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观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相同加数相加的实际问题很普遍。同时引导学生从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不同等角度去看待问题,学会“几个几相加”的表达方式。比如:鞋子是一双一双地数,一双就是两只,三双鞋子多少只?就要把3个2相加。

3、在困惑中创造,认识乘法意义。

(1)遇困惑,激发创造,认识乘法[ 媒体出示:奥特曼计算自己手指的情景(一只手5个指头,奥特曼有多少个手指?就要把2个5相加)]引出“如果要把全班小朋友的手指都加起来,要加多少个5,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样呢?”这个问题。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非常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愿望,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交流,创造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适时地利用媒体讲述“三百多年前,英国科学家发明创造乘法的过程”拔乱反正引出乘法并介绍乘法的写和读、认识乘号。[板书课题:乘法和正确的乘法算式]这样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并且通过对学生进行鼓励评价,如“小朋友和数学家的发现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索知识,由此获得了情感体验。

(2)认识乘法意义。

学生经历了的创造过程,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就水到渠成。(写乘法算式)

再让学生将所举生活中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并说出各自表示的意义。这样能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3)让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体会哪种写法简便。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与区别。

三、联系生活实际,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这是本节课的练习环节。我们把这一环节设计为来到了奥特曼的家,奥特曼拿出食物招待大家与前面相照应。学生通过观察食物的包装说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这里设计的是一个变式练习,旨在让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课堂总结,情知共融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最令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这一环节设计,是想通过学生的回忆,不仅反馈本课的学习情况,总结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建构,同时也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现知情共融。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的、获得成功体验的、主动发展的和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课件(篇9)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2: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会读写乘法算式。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3: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这一节课,我从四个方面入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2、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3、合理练习,强化新知

4、指导总结,巩固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

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因此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呈现教科书第44页的游乐场情景挂图,目的是想通过这张图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让学生观察图中每种游乐活动的人数,并算出小火车、过山车、观览车上各有多少人?学生看见这张图后兴致很高一下子就完成了老师交代的任务,回答出:小火车有3+3+3+3=12人,过山车上有2+2+2+2+2+2=12人,观览车上有4+4+4+4+4=20人。(教师同时板书)

2: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环节。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根据这个宗旨我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1、分小组摆图形游戏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几个相同的图形,喜欢什么就摆什么,如小松树,小伞、三角形、五角星,小房子等。

2、小组交流:

(1)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说一说你摆了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2)讨论后,老师把一些有代表性的图形展示出来,要求学生看图写出加法算式,然后叫学生进行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学生进行观察后,得出结论他们的加数都相同。图形的展示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观察以上三个加法算式的特点。从而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认识乘法

这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

(1)首先我讲解“乘法的含义”,出示一个加法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由于有了刚才观察的结果做铺垫,学生很快说出这个加法算式的加数相同。

通过观看加法算式演变成乘法算式的过程,教师稍加指导,使学生知道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还有加一种表示方式,从而引出“乘法”并把“乘法”板书在黑板上,同时指出5×4表示4个5,读作:5乘4。此时教师向学生提问:加法算式中只有5,为什么到乘法中却多了一个4,并让学生再仔细观察一遍演变过程,学生立刻得出结论,乘法算式中的5是原来加法算式中相同的加数,这里的4就是相同加数的个数。接着演示另外两个例子来巩固学生得出的结论,经过这样一番演示,本课的难点就轻而易举地被攻破了。

(2)刚才我们知道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除了用加法算式表示,还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算式的读写。通过这样的过渡,以3+3+3+3+3+3=18为例学习乘法算式的读写。我先让学生说一说3×6的含义(学生回答:表示6个3),那6个3连加的和等于多少(18)。既然3×6是由加法算式3+3+3+3+3+3改写成的,那么3×6应该等于多少呢?学生很自然地说出18,接着教师立刻教学生这个算式读作:3乘6等于18。同时告诉学生这个算式还有另一种表示方法,就是把前后两个数互换,写作6×3=18,读作6乘3等于18。并通过动画演示认识乘法算式中第一个数叫做因数,中间的符号叫做乘号,第二个数也叫因数,以及最后的结果叫做积。利用这个动画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很快地就掌握了乘法的读写。

4、改写算式,巩固新知

A:首先我叫学生把黑板上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B:接着我板书几个练习,让学生分别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马上发现乘法算式比加法算式更简便,并告诉学生以后遇到这类题目都可以用乘法表示。

四:运用新知,巩固拓展

1、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发现图上每一群跳绳的人数是一样的。

2、要求学生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列出乘法算式。(图上生动有趣的画面,吸引住了学生的目光,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计算中去。通过这个练习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五:引导学生总结,提炼升华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能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4)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摆小棒游戏引入,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

1、先看老师用小棒摆成了什么?(出示小伞,指生回答。)

用了几根小棒?(指生回答。)

看这像什么?(出示小房子,指生回答。)

用了几根小棒?(指生回答。)

这个呢?出示(五角星)用了几根小棒?

2、师:谁来说一下你最喜欢哪种图案?谁还喜欢别的图案?(指几个生说)

师:你们想摆一摆吗?你们能用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案吗?

先听老师要求:摆一种你最喜欢的图案,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几个这样的相同的图案。赶快开始吧。 (学生摆小棒,师巡视,及时纠正没按要求操作的同学。)

师:时间到。不要弄乱了摆好的.图案。

师:你们的动手能力真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用小棒摆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真了不起。

3、汇报:

(1)谁来说一说你摆了什么?摆了几个?(一生回答)

你知道怎样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吗?(用加法)

你会列式吗?(板书算式)

(2)谁还摆了其他的图案?

你摆了什么?摆了几个?你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你会列式吗?(板书算式)

(3)哪些同学摆了五角星?摆了几个?你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你会列式吗?(板书算式)

提示学生把小棒收起来。强调纪律。

4、老师也喜欢摆小棒,想不想看一看老师摆了什么图案?

屏幕出示三角形图,问:看我摆的什么?一个三角形是用几根小棒摆成的?我一共摆了几个几?

生1:你摆的是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一共摆了6个3。

你知道我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吗?谁来列个式子?(板书算式)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比一比谁的眼睛最明亮:

师:刚才你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这么多加法算式,我们再来比一比谁的眼睛最明亮,好不好?

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指生回答:都是一样的数相加)。

评价:真是火眼金睛。

这是几个几相加?(指生回答:6个3相加)(板书:6个3相加)

逐一指生说出黑板上的加法算式是几个几相加?(板书)

师:以前我们学的加法最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加法算式,真了不起。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如果你摆到100个,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啊?

生:算式很长。

……

师:是啊,太麻烦了。那你们能不能变个魔术,让这些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短一点呢?

2、“变魔术”:(探究简单的表示方法)

以黑板上6个3相加的算式为例,谁来当小魔术师?(指生回答)

生……

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生:……

生:可以用乘法,写3乘6。因为有6个3。

师:哇!你的魔术真精彩!看来你已经了解到了有关乘法的一些知识。

3、引出乘法(新知)

师:数学家发明了另外一种方法算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板书:乘法)

“6个3相加”用乘法可以这样表示:6×3。(板书:6×3)数学家用这样的符号“×”把两个数连接起来,这个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板书:“乘号”),读作:乘。谁来读一读这个算式?(几生:6乘3)齐读。

介绍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

大家看,乘号像什么?(歪着的加号)

因为乘法是由加法得来的,它表示“有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所以数学家就把加号一歪,创作出了一个新的符号——乘号。

乘号读的时候怎么读?(“乘”)谁再来读一读这个算式?(6乘3)齐读。

用乘法算6个3相加得多少,也可以这样写:3×6(板书:3×6)

这个算式怎样读?指生读。(3乘6)齐读。

3和6是怎么得来的?3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指生回答)

师小结:6×3和3×6都表示6个3相加,那你们看,用乘法表示这样的加法,感觉怎么样?

生:比原来简单了、快了。

师:对,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用乘法表示更简便。

师:现在你能把黑板上的其他连加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生:能。)写在练习本上,看谁写得又对又快。

指生回答乘法算式,师板书算式。(先说加法算式再说乘法算式。师引导:说加法算式时可以说成几个几相加,注意纠正乘号的读法)

那100个3相加用乘法可以怎么写?(100×3或3×100)

师:你会把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变成乘法算式了吗?

课件出示练习。指生回答。(课本48页第3题)

三、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

1、师:刚才我们一起玩了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大家不仅列出了加法算式,还认识了一种更简便的表示方法──乘法。

你们还想做游戏吗?

课件出示“荡秋千”图片(课本48页做一做)。

师:(看屏幕图)大家看,这些小朋友在玩什么?(荡秋千)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谁来解答?

指生回答。集体订正。写在课本46上。

2、师:看下一个问题谁能回答得更好。

屏幕出示课本48页第4题。指生回答。写在课本48页第4题上。

3、游戏不仅好玩,而且里面还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呢!我们再去热闹的游乐园看看吧! (课件出示公园中儿童乐园的场景。)

师:大家看,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呀?(学生观察回答,有摩天轮、有过山车、有小火车……)

谁愿意告诉我你最喜欢玩什么?指生回答。

例如:我最喜欢摩天轮。(及时出示摩天轮图片)

问: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例如:摩天轮里几个人一组?一共有几组,有几个几?)指生回答。

你能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生:摩天轮上一共有多少人)

这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在练习本上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指生回答。(4+4+4+4+4,即5个4相加;4×5;5×4)

把自己写的算式给同桌说一遍。

师:谁还喜欢玩别的项目?指生回答。(过山车)

生:我喜欢过山车。(出示过山车图片)

问:从图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例如:过山车里几个人一组,一共有几组。有几个几)指生回答。

你能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生:过山车上一共有多少人)

怎样列式?(6个2相加,6乘2,2乘6)

师:谁喜欢小火车?

过程同上。

3、解决问题:

师:“你们这么快就学会乘法了,那你们愿意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吗?那我们就来比比谁是老师的好帮手?”

大家知道我们一天上几节课吗?(7节)

请大家帮我算一算:我们一个星期上几节课?

(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指生回答。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很愉快,你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

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我们知道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可以用乘法计算,而且用乘法表示特别的简便。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请同学们课后到生活中找一找,你身边还有哪些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下节课,我们再继续交流。下课!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3+3+3+3+3+3+3+3+3+3=

10个3相加10×3= 3×10=

乘号

4+4+4+4= 4×3 3×4

10+10+10= 10×3 3×10

6+6+6+6= 6×4 4×6

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目标: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建立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引入。
1.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用火柴棒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火柴棒,谁来说一说?
学:3根,因为三角形是由3条边组成的。
师: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比一比在1分钟内画三角形,比一比看谁画的多?
(规则:1.时间为1分钟;2.和老师一起进行;3.时间到了,无论画出的是否完整都需要停笔(画图工具:直尺、铅笔))
投影展示学生画出的三角形(5个三角形)
师:如果用火柴棒摆出图中的三角形一共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设计意图:以数学题材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的,针对二年级学生对三角形的特点的认识进行巩固,潜移默化的进入学习,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加深对已有知识的认识。严格说明游戏规则,再以比一比的游戏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
二、自主探究,认识乘法
(1)列算式:3+3+3+3+3=15
(2)仔细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
(3)说一说,如何表达才可以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算式?(5个3相加)
(4)想一想,有没有更好表达方式可以让算式更简单?
2.在以上回答问题中奖励孩子七巧板,(奖励4个)提问一个七巧板是几块拼成?
(1)列算式:7+7+7+7=28
(2)仔细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
(3)说一说,如何表达才可以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算式?(4个7相加)
(4)想一想,有没有更好表达方式可以让算式更简单?
3.让一组中7个孩子举起双手,大家算算一共有几只手掌?
(1)列算式:2+2+2+2+2+2+2=14
(2)仔细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
(3)说一说,如何表达才可以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算式?(7个2相加)
(4)想一想,有没有更好表达方式可以让算式更简单?
(5)如果全班的同学都举手,那么又该如何列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办法?
观察以上3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加数相同)
(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意见,如果学生发现不了特点,教师可引导:第一个算式每个加数都是几?第二个算式,第三个算式,每个加数都是几?)教师概括: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小结:像这样算式中,每个加数都一样,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加数叫:“相同加数”(板书),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成“几个几相加”。
4.引导学生用几个几来表达相同加数相加的加法算式。
第3个算式,相同加数是谁?有几个2相加?(板书:7个2相加)第二个算式有几个相同加数?(一起数一数)相同加数是谁?那这个算式是几个几相加?(板书:4个7相加)第1个算式是几个几相加?(板书:5个3相加)问:相同加数是几?(我们一起数一数)几个3相加?
5.由困惑引发思考。
引导学生观察6个2相加的算式:同学们,这是6个2相加,如果有100个2,加法算式怎么写?(学生可能说出把100个2加起来)想象一下,100个2相加,写起来会怎样?
那我们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表示这样的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呢?你能用更简便的方法表示这个加法算式吗?(这里说的算式是:2+2+2+2+2+2+2=14)
动脑想一想,同桌互相交流交流。
学生交流方法,指名板演。(对于合理的方法给予鼓励)如学生能写出乘法算式7×2或2×7教师给予鼓励表扬:你真了不起,和数学家们想的一样,数学家们就是这样表示的。
如学生说不出,教师直接告诉学生:7个2相加,还可以这样表示:7×2=12(板书)
6.揭示课题,顺学而导(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
这是一种新的方法,乘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7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7×2=14来表示,那这里的7表示什么?2又表示什么?它们和原来的加法算式有什么关系呢?(看着加法算式想一想,说一说)
小结:对,2就是原来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2,7表示有7个2,也就是2的个数,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这个算式就表示7个2相加(教师手指着前面板书的“7个2相加”来说)
谁能向老师这样再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多指几名同学说一说)
7个2相加还可以这样表示:2×7=14
这里的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谁再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小结:这两个算式中的2都表示原来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2,这两个算式中的7都表示相同加数2的个数,有7个2,这两个算式都表示7个2相加(教师手指着前面板书的“7个2相加”来说)
这两个算式中间的符号叫什么?谁知道?(板书:乘号)
乘号像什么呢?
小结:乘法和加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有这样的加法得来的,所以,数学家们把加号一斜就创造出了一个新的符号--乘号。
乘号怎么读呢?读的时候就读一个字“乘”,这个算式(7×2=14)怎么读呢?谁来试一试?(板书:7乘2等于14)
第二个算式(2×7=12)怎么读呢?谁来试一试?(板书:2乘7等于14)
同学们注意:乘号只读一个字“乘”,一起把这两个算式读一遍。
同学们看,用乘法来表示这样的加法,感觉怎么样?
小结:对,用乘法来表示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非常简便。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
7.鼓励学生把其他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空间,巩固所学知识。
你能把黑板上其他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交流学生学习的成果,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中的因数表示什么意思?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再次强调: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用乘法计算非常简便。(板书:简便)
三、简单应用,形成能力

四、反思回顾,总结收获:同学们,这一堂课上的快乐吗?想一想这节课你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有哪些收获?

二年级数学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栏目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二年级数学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课前做好准备,能够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必须花精力去写好一份教案。教案可以帮助老师熟悉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数。相信你阅读本页面后有一些收获!

二年级数学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1】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

在方案设计时,遵循“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上,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

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习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2.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从2个4相加,3个6相加,再到4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直到100个4相加,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

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各乘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3.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拓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

我安排了“算一算””“找朋友”和“画一画”的环节。

隐藏图,你还会算2×7吗?让学生体会到可以利用乘法的意义,2个7相加或者7个2相加来计算。从找5×4的朋友理解到只要5个4或者4个5相加都可以用5×4表示。

“画一画”个环节让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有更深次的理解,让学生明白了一幅图既可以表示5个2,又可以表示2个5.

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

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二年级数学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2】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我在备课时,注意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首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游乐园游戏项目中小朋友坐的位置,感性地体会“几个几”。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例一的主题图为情境先解决问题,再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的反馈和学生解决的加法算式再得出乘法算式以及读法,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例如:

1、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课的开始主题图的出示中,我只是感性地让学生体会,并没有明确地说出“几个几”,这为学生在后面说乘法的含义时设下了阻碍。应该在这个环节中很明确地解读“几个几”,那么学生在操作小棒时和说出乘法含义时就会困难小得多。

2、在摆小棒的操作活动中,没有非常好地剖析教材中“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这句话中的分类思想,只是把摆小棒作为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含义的一个促进活动。应该有递进地设计摆小棒活动,通过学生摆小棒的情况分类得到有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才能得出乘法。

3、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只是理论性上去得出乘法的简便,学生并没有实际体验。因此,对于乘法简便性的体验,应该设计一个情境性的练习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有许多的感慨。我想作为青年教师应当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年级数学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3】

由于同年级老师十一过后要讲公开课用我们班学生试讲,我将此部分内容进行前置教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学生实际操作,首先通过学生比较熟悉而又十分喜爱的游乐园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认识乘法作准备。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摆各种各样的图案,由同数连加算式引出乘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

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

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本课。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年级数学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4】

通过低段组教师的交流与讨论后,由我来执教这一节课,我觉得也是给我一次煅练的机会。经过两次的教学后,感受颇多,现反思如下: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这个内容的教学与以往的相比有很大的区别:老教材特别强调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要求列出的乘法算式,只能把每份数当做被乘数,把份数当做乘数,位置不能颠倒。而新教材则着重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感悟乘法的意义。"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一节概念课,内容比较抽象。在设计方案时,我思考如何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是有其必要性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观察,探究,思考,对乘法产生亲切感,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呢?

一,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来进行导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通过观察加法算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相同加数。在说与写长长的同数连加算式的活动中,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相同加数连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确确实实很麻烦,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怎样读简便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适时地引出乘法。这样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的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三,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练习环节。先通过观察公园游乐场的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自主选择,并用今天学习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再呈现一些巩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地体会到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最后一道开放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促使学生发现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在活动中练习,在练习中交流巩固,双基得到了很好的落,开阔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四,学生小结,畅谈收获,前后呼应。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引导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

但课无完课,在教学中,有的环节点得不够多,不够透。特别是在说乘法意义的环节中,学生对于几个几的理解还没有到位。还有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与练习的处理上不够到位,特别是第一节试教时,练习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有点走过场的味道。在第二次教学时虽然注意到了这一点,但处理得还是有点仓促。在时间的安排上也需要一定地调整,分配得不是很贴切。

二年级数学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5】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注重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我借助教材第一个情境,引导学生数一数、圈一圈,体会每架小飞机乘坐人数相同,再让学生想一想怎样用加法算式计算“一共有多少人?”通过“你说我写”的活动列出加法算式,促使学生概括这种加法的特征是几个几相加。以此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为理解乘法意义打下基础。

1.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认识乘法,体会乘法的意义,并且会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相应的乘法算式,感受到玩中也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

2.课本上三个景图体现不同的目标要求,层层递进。情景一让学生感知相同加数连加的特点,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情境二重在强化相同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突出乘法的意义,情景三让学生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3.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爱的坐过山车情景活动之中,创设情境,制造矛盾,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计算起来怎么样,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从而自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参与到了新知的探索过程中。这样,使计算概念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化,层层递进。把判断融入到过独木桥的活动中,增加学习兴趣,体现重难点,并且有一定的梯度,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形式多样的练习,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多种表征方式间的互相转化,沟通乘法的直观图形表示、语言文字表示与数学符号表示,使学生深化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1.虽然在备课时,有设计让学生来读一读各个算式,说一说各个算式以及其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思,但在实际操作时,这个过程还是有所忽略,还需加强,尽量让孩子都来读一读,说一说个中意义。

2.对于乘法算式的出现,我是先让学生写乘法算式,然后再来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虽然在板书时,我已有意识地把两种情况分开,但是,如果在得出加法算式后马上进行分类,从而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这样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可能会更清晰。

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是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的。教师可通过教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写好一份教案真的很难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的世界探寻它的秘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

1、虽然在备课时,有设计让学生来读一读各个算式,说一说各个算式以及其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思,但在实际操作时,这个过程还是有所忽略,还需加强,尽量让孩子都来读一读,说一说个中意义。

2、主题图的出示可再清晰。本节课用到了2幅主题图,即摆小棒和游乐园,里面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很容易对孩子造成干扰,所以,当孩子提到某一具体内容时,如果能出示相应的放大图,那么学生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晰,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对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3、对于乘法算式的出现,我是先让学生写乘法算式,然后再来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虽然在板书时,我已有意识地把两种情况分开,但是,如果在得出加法算式后马上进行分类,从而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这样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可能会更清晰。

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2

教学材料的重建,实现高效初步认识乘法的教学思考乘法的初步知识是本书第二版的内容。这一部分是乘法的起点,是进一步研究乘法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个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增长点是相同的数字。因此,本教材的这一部分是让学生理解在特定情况下乘法的意义,认识到相同的数可乘以乘法和乘法是相同数目的简单方法,掌握乘法公式写和阅读,知道乘法公式每个部分的名称。当我准备课程时,我注意到新教科书的安排随着以前的教??材发生了变化。

本节教材通过四个专题图实现教学目标:游乐园的上下文地图包含了丰富的相同数量的因素,为引进准备;实例1与学生玩图形展示了公式的加法,乘法的意义,乘法的意义,乘法的意义,乘法意义的意义;示例3给学生的初始感知乘法是相同数量的加法简单算法。这种安排不符合我的学生的条件,知识的融合不连贯,不顺利,所以我在教材中调整,删除和添加.nn具体做法是:直接与游乐园的情况和添加主题,在一个课程中完成本节中的所有知识点。首先,我显示情景地图的游乐园,让学生帮我安排秋季分组设计,在计算每个娱乐游戏号码,初始感觉一样加上这个概念。然后让学生比较几个加法的相同点,得到相同的加号和几个概念,准备引入乘法;然后让nnAnd让学生自己写这样的加法,公式可以写多长时间写。我选择了两个学生写,一个公式是203加,一个是42 7加,我写的字更大,学生发现这些计算写起来不方便,如果更多多少黑板不够写?根据学生有的知识和经验,用组合数,椭圆,语言叙述等手段,但没有经历简单的数学美,那么导致乘法公式,和孩子用扭曲扭曲的语言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参数允许学生知道乘法是从法律的加法,感觉乘法是相同数目的简单算法,然后知道乘法,乘法读写的方法和每个部分的名称。这样的部分(3类)知识点在一个go.nn最后,让学生重新加入公式重写成乘法公式,每个重写一个,应该审查一样加,几个,乘法公式读,意思,各部分的名称知识点。

对于本次学生会议,我被鼓励提前学习和早期渗透,一些家长也非常支持。所以许多数学知识不一步一步,这也为我的有效教学奠定了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来调整教学思想和教学过程,重组和激活教学内容,设计灵活性的教学结构,希望真正反映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当然,对于一些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我的教学方法不合适,需要跟进补偿。

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3

1、《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我在教学本课的时候,按照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利用课件出示一幅公园的情景图,然后和学生一起欣赏公园里的美景。学生发现公园里有小朋友在用小棒摆图案,看到他们创作的美丽的作品,联想到自己会摆的图案,激发学生也想摆一摆的愿望,进而让学生用小棒创作作品。让学生通过开展摆小棒游戏,提出问题并计算自己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通过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让学生想像:如果继续摆下去,摆 100个图案,所列的加法算式会怎么样?使学生充分感知到这种加法算式记录起来很麻烦,于是产生想要简化的愿望。在对加法有了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然后我再根据学生研究探索的情况引导他们推出乘法的算式,而不是直接给学生灌输乘法的知识。学生在主动接受的情况下感知乘法的原始产生。这样设计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数学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思考、个性和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悦。

3、在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时,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小组活动中,有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短了,有的学生竟然摆出不同的图形,得出了不相同的加数,由此学生质疑:这组图形能用乘法计算吗?我适时引导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而加数不相同是不能用乘法计算的。如果让我再上这一课,我会在小组活动时明确每个小组的活动任务,要求学生摆出相同的图形,这样才能得出相同的加数,让学生充分感知乘法的真正含义,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课前预想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提出问题后学生可能的答案,这样可以更好的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另外就是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述。在课后练习中充分开展动手操作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注意练习的层次安排,力求做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4

通过低段组教师的交流与讨论后,由我来执教这一节课,我觉得也是给我一次煅练的机会。经过两次的教学后,感受颇多,现反思如下: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这个内容的教学与以往的相比有很大的区别:老教材特别强调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要求列出的乘法算式,只能把每份数当做被乘数,把份数当做乘数,位置不能颠倒。而新教材则着重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感悟乘法的意义。"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一节概念课,内容比较抽象。在设计方案时,我思考如何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是有其必要性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观察,探究,思考,对乘法产生亲切感,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呢?

一,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来进行导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通过观察加法算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相同加数。在说与写长长的同数连加算式的活动中,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相同加数连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确确实实很麻烦,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怎样读简便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适时地引出乘法。这样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的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三,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练习环节。先通过观察公园游乐场的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自主选择,并用今天学习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再呈现一些巩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地体会到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最后一道开放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促使学生发现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在活动中练习,在练习中交流巩固,双基得到了很好的落,开阔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四,学生小结,畅谈收获,前后呼应。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引导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

但课无完课,在教学中,有的环节点得不够多,不够透。特别是在说乘法意义的环节中,学生对于几个几的理解还没有到位。还有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与练习的处理上不够到位,特别是第一节试教时,练习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有点走过场的味道。在第二次教学时虽然注意到了这一点,但处理得还是有点仓促。在时间的安排上也需要一定地调整,分配得不是很贴切。

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5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乘法的第一课,也是一节概念课,怎样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则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我创设了孩子们比较熟悉的而又特别喜欢的游乐园情境,来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走进生活,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应用,让孩子们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要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我从孩子们比较熟悉的坐缆车项目中,让孩子们经历了从“观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用加法算式解决问题游乐项目中的问题时,逐步感受到,像这样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还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又通过“x”的自我介绍,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乘号的神奇本领——只要遇到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不管它有多长,都能瞬间都能变短,如:加法算式:5+5+5+5+5+5+5和乘法算式:5x7进行对比,“乘号前面的5,在加法中是什么数?在加法中没有7,为什么乘法算式中会有一个7呢?7是从哪里来的?又表示什么意思呢?”“7x5或5x7的结果应该是多少?等等,通过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和安排,使孩子们真正理解了乘法的意义,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孩子们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思维能力的提升。

“数学真好玩,”是数学家陈省身先生对数学的赞美。怎样让孩子们在本课中有着这样的感受呢?我认真研究教材,了解教材里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题的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创新习题形式,用“变魔术”和“转动幸运大转盘,”等好玩的游戏来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形式多样,有层次的练习中进一步感知“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进一步沟通相同数连加与乘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孩子们喜欢的,感兴趣的游戏方式来组织数学学习活动,让孩子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来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数学课堂成了孩子们愉快思考场所,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真好玩”!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

但是课无完课,在教学中,有的环节点的还不够透,不够明,特别是在说乘法意义的环节中,孩子们可能对“几个几”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在练习这一环节上,练习的还少,练习的还不够全面,在课下还要加强练习,在时间的调控上还不够合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合理调控时间,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孩子们学习的主体作用。在课下,我还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6

1、创设问题,感受“几个几”相加

通过求小飞机、小火车、过山车项目中一共有多少孩子,让学生感受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可以用“几个几”来描述。在数“一个3、两个3、三个3……”的过程中,加深对“几个几”的认识,为后面的乘法算式的引出做铺垫。

2、观察思考,探索乘法

通过观察三个算式3+3+3+3+3=156+6+6+6=242+2+2+2+2+2+2=14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并用几个几进行描述,引出: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在加法转化成乘法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乘法算式是怎么得来的,即几个几相加,就可以写成几乘几。在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后,让学生尝试着把另外两个加法算式转化成乘法算式,并渗透什么样的加法算式能转化成乘法算式。

3、通过摆一摆,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它们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请你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

我摆了几个(),每个用了()根小棒,有()个()一共用了()根小棒。

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孩子通过动手摆一摆的形式,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设计意图是:充分调动孩子的主动性,通过动手摆一摆,体会哪些加法算式可以转化成乘法,哪些不能转化成乘法。预设学生会摆出几个相同的图形,比如摆了四个三角形,可以用加法算式表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也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有的孩子可能会拼出几个形状不一样的图形,那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时,只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就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再一次渗透乘法的意义。

但是由于指令不够明确,硬件条件的限制,没有投影仪无法展示孩子的作品,导致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来拼,拼好的作品又不能很好的利用起来让大家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实现乘法意义的渗透。因此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接着又让孩子按照要求进行摆一摆,再列出算式。

这个环节学生出现把3个4摆成4个3的情况,孩子还是不明白谁是相同数,谁是个数。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败笔。

感觉自己讲的已经讲的很细致了,也让孩子通过说一说、写一写(加法算式或乘法算式)、摆一摆等多种形式进行渗透,为什么孩子还出现不知道如何去摆的情况呢?通过郭主任的点评和自己的反思,找到了本节课的漏洞,就是在讲解乘法算式的时候,反复强调什么样的加法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并让孩子用“几个几”表示,再列成乘法算式,这部分学生掌握的不错。但是没有给孩子强调“几个几”里面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本别是什么。如:3个4中的3是个数,4是相同数,再通过摆一摆感受3个4该怎么摆。这样再让孩子进行拼摆的时候,就知道该怎样摆了。

4、通过编故事,再一次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接着通过讲故事环节:“你会讲故事吗?”根据一个乘法算式,编一个数学故事,继续加深孩子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孩子都能根据算式变出合理的数学故事,进一步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7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注重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我借助教材第一个情境,引导学生数一数、圈一圈,体会每架小飞机乘坐人数相同,再让学生想一想怎样用加法算式计算“一共有多少人?”通过“你说我写”的活动列出加法算式,促使学生概括这种加法的特征是几个几相加。以此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为理解乘法意义打下基础。

1.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认识乘法,体会乘法的意义,并且会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相应的乘法算式,感受到玩中也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

2.课本上三个景图体现不同的目标要求,层层递进。情景一让学生感知相同加数连加的特点,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情境二重在强化相同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突出乘法的意义,情景三让学生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3.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爱的坐过山车情景活动之中,创设情境,制造矛盾,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计算起来怎么样,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从而自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参与到了新知的探索过程中。这样,使计算概念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化,层层递进。把判断融入到过独木桥的活动中,增加学习兴趣,体现重难点,并且有一定的梯度,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形式多样的练习,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多种表征方式间的互相转化,沟通乘法的直观图形表示、语言文字表示与数学符号表示,使学生深化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1.虽然在备课时,有设计让学生来读一读各个算式,说一说各个算式以及其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思,但在实际操作时,这个过程还是有所忽略,还需加强,尽量让孩子都来读一读,说一说个中意义。

2.对于乘法算式的出现,我是先让学生写乘法算式,然后再来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虽然在板书时,我已有意识地把两种情况分开,但是,如果在得出加法算式后马上进行分类,从而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这样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可能会更清晰。

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8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小学数学作为学科的数学,在课堂教学中虽然不能让学生完完全全地去重复人类所经历过的发现知识的过程,但适当地让他们参与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了解某些数学知识产生的由来,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面的课堂教学片段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1、通过以上二幅图片的直观教学,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并由直观抽象乘法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从算式对比中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如,例题中的3+3+3+3=12等的读法,既有关的旧知识,又为乘法意义的认识直接做了认知准备,更为了乘法与加法的区别做渗透。

2、体验乘法含义,明确求几个几是多少时,表示两个数相乘关系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通过看图写算式,明确两个数具有相乘关系,可以直接写出乘法算式,不一定要求学生必须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本课是采用让学生看图,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观察,交流等教学组织形式。较好的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适当地点拨,体现了教师的组织者、指导者地位,另外还有意创设了教学情境。比如,课前的故事。

4、练习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题,使学生进一步的明确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比如,设计的聪明题,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为他们悟出了“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初步结论提供了恰如其分的素材。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探究,有利于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二年级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9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

在方案设计时,遵循“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上,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

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习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2.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从2个4相加,3个6相加,再到4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直到100个4相加,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

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各乘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3.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拓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

我安排了“算一算””“找朋友”和“画一画”的环节。

隐藏图,你还会算2×7吗?让学生体会到可以利用乘法的意义,2个7相加或者7个2相加来计算。从找5×4的朋友理解到只要5个4或者4个5相加都可以用5×4表示。

“画一画”个环节让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有更深次的理解,让学生明白了一幅图既可以表示5个2,又可以表示2个5.

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

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学生每人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平时都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吗?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好吗?(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出示课件──儿童乐园的一角)
(2)、师:儿童乐园的景色多美呀,你看到了什么?
有湖水和小船。远处有高高的摩天轮。还有一些小朋友。
(3)、师: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我们去看看好吗?
(课件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
2、动手操作,摆一摆。
(1)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
(2)、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
(3)、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
(4)、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l: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评析:摆小棒是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操作活动,我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创设了公园里小朋友们做摆小棒游戏的情境,引出“你们会用小棒摆什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为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而设计了恰当的学习活动。]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观察图形,初步探究乘法的意义。
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
3、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一样的数。
4、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
5、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
生l: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
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
6、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10个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简单些,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
7、请你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简便。
8、小组讨论
9、汇报。各小组派代表将想法写在黑板上。
(学生汇报并讲明理由)
(1)、师:刚才这些小朋友都是把几个加数合并起来,列出了一个新的加法算式,这些新的加法算式都要比原来的简短。你们想的很好。
(2)、生4:这个加法有10个3加在一起,我就写“十个3相加”。
(3)、师:你说出了这个算式的意思,用语言表示比写出这个算式要省事多了。你很聪明。
(4)生5:我想用省略号。我语文课上学了省略号,我先在前面写上几个3,中间写上省略号,最后再写几个3。
(5)师:你说我写出来好吗?(生:3+3+3+……+3+3=)你能利用语文课上的知识,用一个符号代替那么多3,想的很好。
(6)生7:可以用乘法,写5乘6。因为两个3是6,有5个6。
(7)师:你说的有道理,看来你已经了解到了有关乘法的一些知识。你知道的可真多。
10、师: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老师看得眼花缭乱,你们的想法都比原来的算式要简便,你们可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你们知道吗,数学家们也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和小朋友们一样想出了许多方法来表示这么长的连加算式。后来,他们决定用这样的算式来表示(板书:10X3=3X10=)
11、看到这个算式你们知道数学家们是怎么想的吗?
1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议论议论。
13、学生汇报。
生:10就是10个3,3就是算式里的那些3。
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二)认识乘法
1、认识乘号。
(1)师:你们真聪明,连数学家们是怎么想的都知道。对,因为有10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们就在l0和3的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指“X”)。3就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3,10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也可以先写3,再写10。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中间这个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板书),读作“乘”。你知道乘号是怎么来的吗?(生:不知道)乘号是l7世纪英国的一位叫欧德莱的数学家最早发明使用的。大家看,乘号的样子像什么?(生:像叉号、像拼音X、斜着看就是加号了。)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因为乘法是由加法得来的,乘法就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所以欧德莱就把加号一歪,变成了乘号,人们一直在使用它。
(2)师: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l:比原来简单了。
生2:比原来简单多了。要是100个3相加,就写100乘3就可以了。
(3)师:是啊,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乘法的读法和写法
(4)师:现在你能把黑板上的其他连加算式写成乘法吗?(生:能。)
(5)你的作业纸上还有其他的连加算式吗?请你把它们改成乘法。(学生练习)
[评析: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同数连加算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像:“如果大家继续摆下去摆了100个作品,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真会非常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想法,这时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人类创造和发现“乘法”原始过程的认识状态,探索出了不同的合并加数的简便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乘法”,从中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乘法的含义。这样设计,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鼓励评价,如“小朋友和数学家的发现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索知识,由此获得了情感体验。]
三、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
1、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一起玩了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大家不仅列出了加法算式,还通过合作探索认识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真了不起!现在我们再到儿童乐园的别处看看吧。
(课件出示儿童乐园的场景。)
2、师:儿童乐园是小朋友们最喜欢来的地方,大家看,这里有这么好玩的。你能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学生提问:“过山车上一共有多少人?”“摩天轮上有多少人?”“小火车上一共有多少人?”……)
3、这些问题你们会解决吗?你可以选一个问题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4、学生自主练习,并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5、(出示课件)看!动物王国正在举行运动会,动物们的队伍多整齐呀。你能算算每个代表队有几只动物吗?
6、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提问结果。
7、完成做一做。(课本46页)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到儿童乐园去游玩,大家有什么收获啊?(学生回答略)
教学反思:
我把公园游玩设计为本节课的一条主线,用这一情境串起了整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教师注意了过程性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水平,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促进了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通过练习环节的设计(提供信息资源丰富的游乐园场景),学生提出了多个数学问题,并用乘法知识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双基得以落实,能力得以发展。

《[热门]小学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m.jab88.com/j/12901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