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关于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合集11篇

88教案网专题“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教案”推荐内容。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每位老师都离不开教案。教案可以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在写自己的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们现在向你推荐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

2、 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2—5的口诀求商

教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

今天天气特别好,你们想到郊外去玩吗?快快闭上眼睛,咱们现在就出发!

(出示挂图)

师:快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解决。

学生回忆到郊外所参加过的活动,如放风筝、捕蜻蜓、捉蝴蝶、采野花等 。

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回答:有三个小男孩在捉蝴蝶、三个不女孩在采野花。小男孩说:我们3人共捉了15只蝴蝶。小女孩说:匀们3 人共采了12种叶子。其中其中个小女孩说:我采了8朵花,每种2朵。。。。。(允许学生说出情境图中的其它信息)

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女同学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那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采了几种花……

使学生产生兴趣,能够自然地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

学生能否全面了解图中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学生对图中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活动二

师: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你能和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板书:15÷3

师:15÷3等于几?你想怎么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学具。

(教师巡回指导 ,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想了许多好的办法算出了15÷3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3是15?也就是用三五十五的这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教师板书:

三(五)十五 商是5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么样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师板书:用口诀求商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学生说出算式:

15÷3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1、用小棒摆一摆:

2、 用乘法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

通过教师的小结使学生对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有一个比较的印象

学生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如果有学生能说出得数教师应予以鼓励。

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合作。动脑筋想出办法后,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对学生有价值的想法及时地给与肯定,使他们对每一种算法都有所体验,提倡算法多样化。

对于合作意识强的小组给予肯定。

使学生初步感觉到用口诀求商比较方便。

允许学生选择其它方法。

活动三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助穿红裙子的小姑娘算一算她采了几种花吗?列算式表示出来。

师:说说你是怎么样计算的?

师:刚才没有用口诀来计算的同学,你现在能再来试一试吗?

师:计算除法,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竖式。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先写被除数8,再写╯,最后在╯8的左边写除数2,想8里面有几个2 ?然后再在横线上写4……

4 ……商

除数……2╯8  ……被除数

8 ……2 和4 的积

0

学生回答:8÷2=4(种)

学生可能回答:摆小棒连续连续4个2;想二四得八。。。

学生学习除法竖式的书写和计算过程。理解每一步的意义及被除数、除数、商的位置

学生正确用算式表示出来。

鼓励用口诀求商的学生。

除法竖式比乘法竖式要难,书写格式与加、减、乘法不同,计算的过程也比较复杂,所以重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过程。

活动四

自主练习第2 题。

(这道题主要帮助学生巩固熟悉2~5乘法口诀,为用口诀求商打好基础,所以教学时把它放在最前面,教师在课前把口诀写在卡片上或者制成音课件,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学生复习2~5的乘法口诀:

二()得六 ()五二十五

()四十二 四()十六

四()二十 ()五十五

()四十二 二()得六

学生非常熟悉地说出2~5的乘法口诀。

活动五

师:这里有15个小方格,请你拿出自己喜欢的五种颜色涂一涂,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

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师:请你用算式来表示一下吧?

师:你能用口诀来算出15÷5等于几吗?用哪句口诀?商是几?

师:如果三种颜色涂一涂,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

师:在计算这两道算式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产生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的想法,并提出问题: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

15÷5=3(个)

学生回答:(三)五十五,商是3。

学生列出算式并回答:

15÷3=5(个)

三(五)十五

学生发现使用的都是三五十五这句口诀。

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

学生列出正确的算式,说出所使用的口诀。

学生体会到用一句乘法口诀能计算两道除法算式,意识到用口诀来求商的方便。

活动六

同学们喜欢玩风车吗?这3个风车上都有除法算式,如果你想让风车转起来,就赶快来算一算吧!看谁的风车转得最快!

学生练习除法算式的计算:

12÷4 2÷2 15÷3 4÷4 4÷2 12÷3 8÷4 6÷2 9÷3 16÷4 8÷2 6÷3 20÷4 10÷2 3÷3

对能够运用口诀求商、正确率较高的学生,教师应及时予以鼓励。

活动七

谁来说一说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作简单回顾与整理。

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的总结,也可以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出评价。

频道小编推荐: |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 篇2

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内容:学习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提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几块?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饼干是18块,除号前面写18;平均分给3个人,除号后面写3;每人分6块,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8除以3等于6)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6)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1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3.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2题。

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之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提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是把6粒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

4.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事。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

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第四课时: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内容:教学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4=5

被除数除数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3.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4题。

要分的糖葫芦有几串?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小朋友2串糖葫芦,表示什么?(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分几个小朋友?商应该写几?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第五课时: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

教学内容: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各部分名称。(教科书第21~22页练习四的第710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1)6除以3等于2。

63=2(复习除法的读法)

(2)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

153=5(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3)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

205=4(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

93=3(复习把二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9题。

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

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

朋友在这里。也可交换着玩。

四、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 篇3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2、初步会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难点

初步会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谈话引入: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同学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他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地布置着教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正在做什么准备吧!

问题:

1.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与准备工作有关的数学信息?谁能

说一说?

2.我们一起来看这个信息,你们能用手中的学具把结果摆一摆吗?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一。第1~4题。

四、总结

教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册第45~46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建立除法的观念,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会操作第一种分法分的过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除的概念,理解除法的第一种分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均分

1.贴出图片:6个桃,3个盘子.提问:

(1)老师这儿有6个桃,要平均分在3个盘子里,每盘分几个?平均分是怎样分呢?(板书:平均分)小朋友,请你们仔细看老师分.

(演示:每个盘子里放一个)

(2)每个盘子里放了几个?分完了没有?为什么?那么再继续分.(演示:每个盘子里再放一个)

(3)分完了没有?现在你们看,每个盘子里苹果的个数是几个,它们的个数怎么样?(板书:同样多)

2.说明:这样一个一个地分,每份的数量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3.说一说:平均分要注意什么?

4.判断.

投影出示一组图形.

(1)指出图中哪些是平均分?

(2)为什么第二图和第四图不是平均分?能不能变成平均分?学生回答后,教师抽动投影片成下图.

(3)说出各图是把多少平均分成几份?

5.演示并提问: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怎样分?

二、揭示课题

像这样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要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板书:除法)

三、认识除号

1.我们知道加法、减法、乘法每一种运算都有运算符号,除法也一样,它的运算符号叫做除号.(板书:除号)

2.除号是这样写的,中间写一横,上面一个小圆点,下面一个小圆点.注意上下两点要对齐.

3.练习.

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写两个除号,一定要注意上下两个点要对齐.

四、列式计算

1.教师引导:刚才,我们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求每盘有几个,要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

(1)我们把几个桃平均分?(把六个桃平均分.)6是被分的数写在除号前面.

(2)平均分成了几份?(生:平均分成了3份.)3写在除号后面.

(3)每盘分得几个?(生:每盘分得2个.)就等于2.

板书:63=2.

(4)这个算式怎么读呢?(教师指算式,领读两遍)

板书:读作6除以3等于2.

2.练习.

(1)读出下面的除法算式.(卡片出示)

10582204

155162164

(2)根据图意说出算式.(投影出示前面用过的图)

(62=3)(63=2)(84=2)(124=3)

(3)先说出图意,再列式.(投影出示实物图)

①(10个苹果,2个盘子.)□□

②(12个球,4个盒子.)□□

(4)根据题意,说出算式.

①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

②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

板书:205122

五.讲解意义

1.我们已经学会了根据题意列出算式,你们能不能说出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呢?63=2表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教师领读两遍.

2.练习.

(1)填空:

84=2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126=2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2)看算式说出意义.(卡片出示)

82=4122=6

124=3204=5

3.小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板书: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质疑.

六、巩固练习

1.读出下面的算式,用△摆一摆,再填得数.

82=□105=□123=□

2.在下面算式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1)把15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

15□=□

(2)把15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个?

□□=□

3.根据题目说出算式.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 篇5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15里有几个3?14是7的几倍?

15是3的几倍?14里面有几个7?

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图上有多少人在唱歌?多少人跳舞?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有35人唱歌,7人跳舞,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

2、读题,分析,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问题问什么?谁和谁比?要解答这个问题一定要找出哪两个条件才能计算?

3、说明:我们把35位唱歌的人一份一份的分开,把几人当作一份呢?也就是说,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呢?唱歌的和跳舞的比,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列式时,7人作什么数?

板书:357=5

(二)完成做一做

1、读题,先让学生把题意理解清楚,给世纪末条件?求什么问题?

2、引导分析:要求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二

四、总结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来计算。

板书设计

例3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35=5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讨论归纳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用语言说出计算过程。

3、情感与交流: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7~9的乘法口诀求商正确的求商方法。

难点: 进一步掌握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引导相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相结合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生对口令(7、8、9的乘法口诀)

2、开火车游戏

师:我们学会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

3×6 5×7 30÷6 7×9 24÷6

15÷5 6×7 15÷3 4×5 8×6

教师任指两道除法算式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小结:你们根据乘法解决了除法。其实这也是根据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你们真善于思考!。同学们,刚才我们做的这些题都是运用乘法口诀求出来的,乘法口诀真神奇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步抓住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孕伏和铺垫。这个练习让孩子再次感受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出示主题图

谈话引入新课: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上的问题,你能帮他们一起解决吗?(课件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主题图

(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一共有几个画面? 这些画面分别说的是什么?

第一幅画:做了56面彩旗,要挂8行。

师板书出示: 第二幅画: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第三幅画:带来27个彩球,每9个摆一行。

(2)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指名说)

板书:平均每行挂几面?平均每组分几颗?可以摆几行?

(3)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2、学习例1

(1)解决第一幅画:做了56面彩旗,要挂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①提问:要求平均每行挂多少面,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如果学生想到了除法师给与肯定。

②学生独立列式计算:56÷8=7(面)

③汇报交流:说清是怎么算的,师板书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第一种:因为(七)八五十六 所以56÷8=7(面)

第二种:因为7×8=56 所以56÷8=7(面)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以上两种方法得出:都可以,今后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商。

④出示问题:要挂成7行呢?

学生口头列式计算:56÷7=8(面)

指名说一说求商的思路,用的哪一句口诀?(七八五十六)

(2)观察比较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答师小结:这两个算式都用“七八五十六”这一句口诀来求商的。

(3)独立解决第二幅与第三幅画面的问题。

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并说说思考过程。

3、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为了方便今后同学们计算,老师送你们一首《乘法口诀求商歌》(出示: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就商几)齐读。

(设计意图: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习时空交还给学生。)

三、巩固运用,内化提高

师:用7、8、9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你们学会了吗?太好了,到这节课为止用乘法口诀求商这部分知识我们就全部学习完了,接下来老师想检测一下你们学习的效果。

1、课件出示P49页“做一做”,看哪个小组的青蛙跳的最高。

(设计意图:这是P49做一做。这道题是针对主题图的内容而采用的练习。因为题型的限制,所以我用了“跳高”这一运动项目来解决。题附在台阶上,做对一道跳一格,全做对了小青蛙会在孩子们的胜利欢呼中成功的跳跃到最上面。孩子们一定会被成功的跳跃所感染,课堂气氛会逐渐上升,为下面的练习打好基础!)

2、分组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题

男女生比赛:男生完成左边9题,女生完成右边9题,看哪组完成的又对又快。然后交换再比一次。

3、 兔子过河采蘑菇(练习十一的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说图意,再连一连,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理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强化知识。)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再次重现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强化对应掌握的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平均每行挂几面? 平均每组分几颗? 可以摆几行?

56÷8=7(面) 49÷7=7(颗) 27÷9=3(行)

想(七)八五十六 想(七)七四十九 想(三)九二十七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实物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除法的的第二种分法.

2.能够看一幅图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进一步掌握第二种分东西的方法一份一份分的方法).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认真观察、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第二种分法的的含义.

教学难点

看一幅图列相应的除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拍手4下,问:老师拍了几下?

2.请学生以老师拍的次数为一份,拍出2个4、5个4.

3.教师再次拍5个2后,问:谁听出来了,老师一共拍了多少下?一份是几下?拍了相同的几份?

二、探究新知

1.讲解例6

(1)直接出示例6的图

(2)问:通过看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生:一共有8个苹果;每2个苹果为一份;这道题是要我们求出:一共有8个苹果,每2个苹果为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3)要求:按照每2个苹果一份,在书上画一画,再把书上的空格填完.

(4)指名汇报例6

(5)想:(今天学习的知识与上节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只想不回答.

2.讲解例7

(1)出示例7实物图,问:通过看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自己按要求在书上画一画,并把书上的空格填完.

(3)指名汇报

(4)教师重点讲解: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分成了4份.这时,我们就说:12里面有4个3.

(5)谁能仿照这个例子说一说,例6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在例6中,因为有8个苹果,每2个一份,分成了4份.所以还可以说,8里面有4个2.)

3.归纳对比

我们今天学习这两道题与上节课学习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分东西的方法是相同的,都是在一份一份的分;

(2)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都表示总数里包含着几个一份的数.

不同点:

(1)这节课学习的题目比上节课要难了;

(2)上节课时,一份数、份数和总数题目中都是直接给出的,这节课要通过看图先知道一份是几,然后再画一画,才能求出总数里包含着几个一份的数.)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 篇8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二年级(2)班学习舞蹈的有3人,学习绘画的人数是学习舞蹈人数的2倍,学习绘画的有多少人?

a.抽生回答,并讲一讲思考过程;

b.请学习绘画的6位同学向大家挥挥手,再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教师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表示祝贺。

2.二年级(2)班学习唱歌的有6人,学打乒乓球的是学习唱歌的3倍,学打乒乓球的有多少人?

3.二年级(2)班学习弹琴的有4人,学吹号的是学习弹琴的4倍,学吹号的有多少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第54页例2主题图(动画课件)

师:你们想参加这个游戏活动吗?

2.活动:学生动手摆飞机;(播放音乐)

3.汇报结果

师:根据你摆的飞机,谁能提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

引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数的除法含义

4.课件出示例题中小强提出的问题:我摆了3架飞机,我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

5.小组讨论

6.汇报结果,学生在动脑思考、充分探究中找到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155=3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

2.学生根据画面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根据所提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方法;

4.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5.抽生讲解题思路;

(四)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基本练习:

完成第55页的做一做

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然后解答

师: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学生自选一问解答,并相互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变式练习:

完成第56页练习十二的第1题

1.要求学生认真看图,图中画了哪些小动物?分别是多少只?

2.自己独立分析解决: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列式是:186=3)

3.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师: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学生相互解决)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55页例2、例3,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每人准备小棒20根,不同颜色的三角形各20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图(1)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思考的过程和结果,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这两个层次的交流,使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唤起对倍概念的回忆,知道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或在黑板上表示):

图(1)

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图(2)

二、教学例2

1.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观察图(2),从右往左看:(1)18和3比,18里面有几个3?18是3的几倍?(2)15和5比,15里面有几个5?15是5的几倍?

学生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使他们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3根的6倍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让每位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教师板书:36=18

(2)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18根是3根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也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反馈时,请学生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理解求18是3的几倍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

3.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例2后面的做一做供那些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尚不是很清楚的同学练习用。练习时,教师应组织他们按程序操作。

①摆好两行三角形。

第一行:△△△△△△△△△△△△△△△△

第二行:△△△△

②思考两行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③用一句话说出第一行△的个数是第二行三角形的4倍,并用符合表示出来。

(2)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完成下列练习。

用学具摆一摆:①12是3的4倍;②12是4的3倍。

学生操作时,提醒他们思考:在第①题中,是12和几比?在第②题中,是12和几比?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交流。

三、教学例3

1.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课件动态出示题意:先出示舞台上有35个人唱歌、台下5人观看的情景,然后出示7位跳舞的学生。

提问:根据这个场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的问题也许较多,但一定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教师可从中摘录下来,如: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唱歌的人数是观众的几倍?

2.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的问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请几位代表在全班汇报本组的分析过程和计算结果。

(2)在学生分析、推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基本分析思路(以本例为例进行总结):求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就是求35是7的几倍──就是求35里面有几个7。

(3)让学生应用基本分析思路解答唱歌的人数是观众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3.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情景,有序地数出跑步和练武术的人数。

(2)独立解答第(1)题。

(3)对于第(2)题,可引导学生提出用不同方法进行计算的问题。

四、课内(外)练习

1.基本练习。

做练习十二的第1、2题。学生独立作业时,教师应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排除思维障碍,学会运用分析的方法,树立能解决好实际问题的信心。

2.综合应用。

冬生骑车观看家乡的变化。

(1)想一想,说一说千米表示什么?

(2)冬生从岭下村到下溪村用了1小时,从下溪村到上溪村要几小时?从上溪村到鹅湖村要几小时?

(3)从江边村到鹅湖村大约要几小时?

(4)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三

教学内容:教材51~53页练习十一5~12题

目的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重点: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1~9的乘法口诀。

2、视算

631243574455171421163

42626823364741230549761

21342447731

3、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

426=?155=?

二、练习

做练习十一5~12题

第5题:说说可以怎样想?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第6题: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步骤,先算出结果,再把除法算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7题:引导学生认真看插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第9、11题:(1)读题,分析条件和问题,

(2)找出并分析关键句,

(3)列式计算。

第8、10、12题:计算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三、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 篇9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能正确的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一、复习

1、每个同学有3本书,有8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本书?

2、有12个梨,每3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二、新授

(一)教学例4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图,说出图意。

(1)有几条船?

(2)每条船上有几人?

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碰碰车每辆可坐3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车?

3、讨论解决问题。

4、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5、引导分析,(1)要求要坐几辆车,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2)这两个条件在题里都告诉我们了吗?

(3)必须先算什么?怎么计算?

(4)第2步算什么?

6、让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不同的解题方法。

7、小结:先求出这群小朋友的人数,(64=24),再求所需碰碰车的辆数(243=8)

8、引导列出综合算式,643,说明:这是乘除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按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二)比较

1、让学生把例4与前面的例题进行比较。

2、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三

四、总结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4、有6条船,每条船坐4人,每辆碰碰车坐3人,这么多人要坐几辆?

(1)624(人)(2)643

243=8(人)=243

=8(人)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9页表内除法,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学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引导学生回顾本期已学知识。看目录相互说说,要求学生全班交流。概括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的变换,统计。

2.我们今天来复习表内除法。板书:表内除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亲切、自然、民主、平等的交谈中自然引入了课题。

二.复习整理:

1.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小黑板)

324819155

246427408

243142

先独立做在课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

2.针对刚才学生容易错的内容,用听算的方法,选拓展练习中的题进行训练。

在草稿本上听算练习。

3.复习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可挂图出示,小组讨论后学生口答)

出示挂图:教材第119页的第1题。(如果没有挂图可让学生看书)

想一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小组讨论交流后,口答。

4.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在○填上<>=。引导学生正确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笔试一试复习表内除法,并同时找找学生的问题,了解学情。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除法知识来解决。

三.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第1、2题。

巡视、评改。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同桌检查。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及时查漏补缺。

四、拓展性学习:

1.口算。

155=63=168=93=

459=567=497=24=

455=568=637=82=

2.看图,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计算。

3.在○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8○4=221○3=7

20○5=256○9=5430○5=6

第二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

及加法、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9、120页第3~8题,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加法、减法的复习,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与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方法,正确、熟练地读数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对于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使用。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呢?请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2、今天,我们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法、减法的复习。(板书课题)

3、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旧知,自然引入本节内容。

二、知识整理:

1、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请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

回忆学了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2、下面先请大家独立做教材第119页第3题,然后集体订正。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3、写一写,再读一读。

①千位上是2个千、百位上是5个百、个位上是6个一。

②二千五百零六。

4、下面复习用计数单位表示数,独立完成书上第120页第4题,想一想是怎样做出来的。

5、复习近似数。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20页第5题,找出这段文字中哪些数是近似数?并画出来。再请同学回答。

6、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

(1)请同学们口算教材第120页第6题,看谁算得都对。开火车订正。

(2)引导学生做教材第120页第7题。先笔算,再请两个同学到台上板书,并展示。

(3)通过第6、7题的计算,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4)请各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一下教材第121页第8题。我们怎样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处理意见,并在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紧紧围绕万以内数的认识,开展练习。难点突出,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

三、教学效果测评:

1、综合练习教材第123、124页第3~6题。

2、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道和对学生进行帮助。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拓展性学习:

在下面各数的前后各写两个相邻的数。

698

3299

9998

第三课时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1页第9~12题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的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形成锐角、钝角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准备:

小黑板,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计算,我们现在来做几道计算题。请大家拿出口算卡。

100+200=110-20=

620+100=120+360=

130-70=240+70=

2000+50=1000-30=

1200-40=140-40=

860-80=880+1200=

【设计意图】:口算能力是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基础,所以要加强口算训练。

二、整理复习。

1、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1)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21页第9题,大家想一想,你会怎么样去圈?为什么要这样圈?

学生根据原来有的克和千克的概念,动手圈。

(2)用重量去算一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再判断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3)大家想一想关于质量单位,我们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复习到呢?小组讨论,把没有复习到的知识列出来,作好全面复习。

2、复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小黑板出示)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平移、旋转现象。升降机、观光缆车、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锐角和钝角。

三、拓展性练习(略)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和统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2页解决问题和统计

教学目标:

1.复习解决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学生能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并能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

2.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请大家想一想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复习了本学期学过的哪些知识?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法、减法。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2.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还有没有内容是我们没有复习到或复习了掌握不好的?如果学生有问题,则针对问题,让同学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复习整理:

1.分别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3、14题的挂图。(如果没有,就让学生直接看书)

(1)看了图后,你明白图中的画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看挂图,小组讨论这两题的意思。

叙述两幅图的意思,没有说好的请其他同学来补充完整。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怎样来解决这两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明:123=4(次)

一共要花:61=6(角)

83=24(角)

6+24=30(角)

或:61+83

=6+24

=30(角)

2.复习统计图。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5题。大家一起来想一想第15题的数据怎么搜集?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用举手的统计方法来试试。

3.组织搜集数据,清点人数。

根据自己的情况举手,并把老师清点结果填在书上。

4.大家已经搜集好了数据,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小组讨论一下,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在全班交流。

小组讨论,得到讨论结果后,全班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在复习时,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在这里发挥学生复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更多自我反思,有利于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三.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6、127页第11~15题。能够填在书上的就填在书上。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练习。

四、拓展性学习:

1.调查班上昨天的数学作业,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并制成统计表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

2.二年级各班存放图书数目如下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实物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除法的的第二种分法.

2.能够看一幅图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进一步掌握第二种分东西的方法一份一份分的方法).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认真观察、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第二种分法的的含义.

教学难点

看一幅图列相应的除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拍手4下,问:老师拍了几下?

2.请学生以老师拍的次数为一份,拍出2个4、5个4.

3.教师再次拍5个2后,问:谁听出来了,老师一共拍了多少下?一份是几下?拍了相同的几份?

二、探究新知

1.讲解例6

(1)直接出示例6的图

(2)问:通过看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生:一共有8个苹果;每2个苹果为一份;这道题是要我们求出:一共有8个苹果,每2个苹果为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3)要求:按照每2个苹果一份,在书上画一画,再把书上的空格填完.

(4)指名汇报例6

(5)想:(今天学习的知识与上节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只想不回答.

2.讲解例7

(1)出示例7实物图,问:通过看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自己按要求在书上画一画,并把书上的空格填完.

(3)指名汇报

(4)教师重点讲解: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分成了4份.这时,我们就说:12里面有4个3.

(5)谁能仿照这个例子说一说,例6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在例6中,因为有8个苹果,每2个一份,分成了4份.所以还可以说,8里面有4个2.)

3.归纳对比

我们今天学习这两道题与上节课学习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分东西的方法是相同的,都是在一份一份的分;

(2)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都表示总数里包含着几个一份的数.

不同点:

(1)这节课学习的题目比上节课要难了;

(2)上节课时,一份数、份数和总数题目中都是直接给出的,这节课要通过看图先知道一份是几,然后再画一画,才能求出总数里包含着几个一份的数.)

三、巩固发展

1.先圈一圈,再在□里填上数.

124=□

□个☆,每□个一份,分成了□份.

12里面有□个4.

2.

__________6里面有□个2.

3.自己根据自己的水平完成P45、1-4

(1)

表示有□个,每□个表示有□个,每□个

一份,分成了□份.一份,分成了□份.

(2)

84=□105=□

(3)先圈一圈,再在□里填上数.

□里面有□个□□里面有□个□

(4)

6里面有□个312里面有□个□

四、归纳质疑

1.比较今天所学习的知识与上节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上节课与今天学习的知识都是第二种分东西的方法,第二种分东西的方法与第一种分东西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第二种分法(二)

编辑推荐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案系列


一个老师可以改变一个社会,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对对每一课堂负责,教案十分重要。教案可以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考虑到你的需求,88教案网特意整理了“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案”,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案(篇1)

教学内容:教材49页例1

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一。第1~4题。

四、总结

板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案(篇2)

学习内容: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面的除法算式。153=5105=2123=482=4

2.分别说出上面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新课

1.用圈一圈的方法来教学例题。教师出示6个苹果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同时口述题目:6个苹果,每2个一份,可分成几份?教师说明: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实际动手分一分的方法,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分。今天我们学习用圈一圈的方法分物品。教师演示圈的方法;把两个苹果圈起来,表示2个一份。然后提问:继续往下分,该怎样分?(再把2个苹果圈起来。)教师在黑板上再圈2个苹果。让学生注意教师是怎样圈的。

2、让学生打开书,看课本21页的第6题的蝴蝶图。教师让学生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按照刚才讲得方法,自己在书上圈一圈。并在圈的基础上,在方框里里填入适当的数。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辅导。学生做完以后,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说怎样想的。一共圈了几个圈?每个圈里有几只蝴蝶?(5只)圈的结果表示什么意思?(15只蝴蝶,每4只蝴蝶一份,分成了3份。)算式是什么?(155=3)算式中的5表示什么?(每5只一份。)算式中的3表示什么?(表示分成了3份。)

3.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

教学例2。教师出示12块饼干图,并口述题目: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分成了几份?提问:用图一圈的方法该怎样分?学生口述,教师把前3块饼干圈起来。让学生说一说题意。然后让学生按照圈的方法分分看。教师巡视。学生分完以后,可以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每圈里有几块饼干?(3块。)圈了几个圈?(4个。)也就是分了几份?(4份。)看图说一说圈的结果。(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分成了4份。)12块里面有几个3块?(因为分成4份,所以12块里面有4个3块。)12里面有几个3呢?(4个3。)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用除法计算。)除法算式是什么?(板书:123=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还可以表示什么?(12里有4个3。)教师小结:把12个按照每3个一份夹分,分成了4份,也就是说12里面就有4个3、这种问题也要用除法计算。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略)

学习目的:

1.通过操作,使学生知道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

2.带着复习已学的乘法口诀,为用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6个苹果和12块饼干的图片,若干张乘法口诀卡片。

第五课时

学习内容: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课本第31页中例4所需要的商品。

学习过程:

一、用谈话的方式引课。

问小朋友们喜欢逛商店吗?他们喜欢,再让他们猜猜练习本、文具盒、球、球拍等的价钱。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儿童商店,展示各种商品和单价。

2、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开始购物。

(1)先说说你有多少钱,准备买什么?在组里谈谈自己的购物打算。

(2)小组分工合作,有的扮演营业员,有的扮演顾客。

(3)学生开始购物。

3、在全班交流你们购物的过程。以表演的形式展示。

例:A、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

B、我想买5辆小汽车。

C、应付多少钱?

D、应付20元。

4、请表演的D同学说说他们是怎样算出来的。

123=4(元)45=20(元)

5、再请一小组上黑板前展示他们的购物过程。

6、小组相互交流。

7、师生小结。

三、学生独立完成第31页的做一做。然后根据做一做的图提出能用乘除两步运算的问题并相互解答。

四、全课总结。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并很好地为生活服务。

第六课时

复习内容:课本第35页~36页的内容,整理和复习。

复习过程:

1、小组比赛背乘口诀。

2、让四人小组说说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3、全班汇报四人小组讨论的结果。

4、师生共同梳理第二单元的内容。(1)除法的含义。(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从上面的(1)、(2)、(3)方面进行复习。

(1)除法的意义。

A、老师呈现课本35页第1题的实物图,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填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并要求学生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B、让学生相互说说这3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C、练习。(老师出示一些乘法算式、除法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再出示一些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的算式,让学生进一步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A、老师出示小鸟、小鹿选汽球的图面。再采用倒计时的方法抢算。

B、让算得快的小朋友结合具体的算式说说怎样想商。

C、再组织以四人小组为参赛单位的摘平果游戏。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A、老师出示课本35页工人叔叔运水果的情境图。先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说说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B、让学生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重点展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C、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D、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6、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重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复习难点: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案(篇3)

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内容:学习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提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几块?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饼干是18块,除号前面写18;平均分给3个人,除号后面写3;每人分6块,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8除以3等于6)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6)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1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3.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2题。

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之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提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是把6粒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

4.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事。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

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第四课时: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内容:教学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4=5

被除数除数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3.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4题。

要分的糖葫芦有几串?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小朋友2串糖葫芦,表示什么?(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分几个小朋友?商应该写几?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第五课时: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

教学内容: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各部分名称。(教科书第21~22页练习四的第710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1)6除以3等于2。

63=2(复习除法的读法)

(2)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

153=5(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3)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

205=4(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

93=3(复习把二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9题。

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

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

朋友在这里。也可交换着玩。

四、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案(篇4)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55页例3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5里有几个3?14是7的几倍?

15是3的几倍?14里面有几个7?

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图上有多少人在唱歌?多少人跳舞?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有35人唱歌,7人跳舞,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

2、读题,分析,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问题问什么?谁和谁比?要解答这个问题一定要找出哪两个条件才能计算?

3、说明:我们把35位唱歌的人一份一份的分开,把几人当作一份呢?也就是说,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呢?唱歌的和跳舞的比,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列式时,7人作什么数?

板书:357=5

(二)完成做一做

1、读题,先让学生把题意理解清楚,给世纪末条件?求什么问题?

2、引导分析:要求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二

四、总结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来计算。

板书设计

例3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35=5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5页例4

一、复习

1、每个同学有3本书,有8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本书?

2、有12个梨,每3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二、新授

(一)教学例4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图,说出图意。

(1)有几条船?

(2)每条船上有几人?

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碰碰车每辆可坐3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车?

3、讨论解决问题。

4、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5、引导分析,(1)要求要坐几辆车,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2)这两个条件在题里都告诉我们了吗?

(3)必须先算什么?怎么计算?

(4)第2步算什么?

6、让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不同的解题方法。

7、小结:先求出这群小朋友的人数,(64=24),再求所需碰碰车的辆数(243=8)

8、引导列出综合算式,643,

说明:这是乘除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按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二)比较

1、让学生把例4与前面的例题进行比较。

2、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三

四、总结

解决问题

例4、有6条船,每条船坐4人,每辆碰碰车坐3人,这么多人要坐几辆?

(1)624(人)(2)643

243=8(人)=243

=8(人)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能正确的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第6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63页整理和复习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用乘法口诀求商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目的要求: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练习十四

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2题:采用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

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第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

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第8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0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三、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案(篇5)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2、初步会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难点

初步会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谈话引入: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同学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他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地布置着教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正在做什么准备吧!

问题:

1.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与准备工作有关的数学信息?谁能

说一说?

2.我们一起来看这个信息,你们能用手中的学具把结果摆一摆吗?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一。第1~4题。

四、总结

教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201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例1、例2(8-9页)。
内容解析:
本节包括两个例题,例1认识平均分,例2学习平均分的方法。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对于除法含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平均分的学习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平均分是多种分法中的一种。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就是理解平均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第9页例2是平均分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分橘子,充分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形成相应的表象,不但关注分的结果,分的过程,同时更加关注分的方法,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1.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柳树醒了,桃花红了,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准备明天去参观科技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3.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我们的分法和他们分法一样?(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4.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5.完成做一做第1题。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
6.练习:说一说。课件3个3个地出示胡萝卜图,3个一份,一共5份。出示问题一共有()个胡萝卜,每()个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师:一共有几个胡萝卜?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1个1个地数,可能3个3个地数,也可能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得到结果。)是平均分吗?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让学生走上讲台指着屏幕说,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
7.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完成后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二、自主探索,掌握平均分方法
1.谈话引出例2。
师:我们刚刚帮助二(1)班的同学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块。他们还准备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2.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1)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2份是什么意思?(把10盒酸奶分成份,每份的酸奶盒数同样多)
操作:用10个正方体代替酸奶,动手分一分。教师注意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盒酸奶平均分,分成2份,每份有5盒酸奶。
指定某位学生到展台前汇报分橘子的方法。
教师用课件验证平均分的结果。
(2)同学们分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把刚才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吗?教师先说一个例子,然后指定学生说。(如: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分成6份,每份有3个;把6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颗)
三、运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第一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做法和想法。(说清楚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3)全班汇报交流,重点甄别第2和第3种分法,同样是平均分,为什么第3种分法不对,引导学生区分每份几份的概念。(第1种分法,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第3题是平均分,但只是分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2.练习二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独立画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课件演示验证。
3.练习二第3题。
(1)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填一填。
(2)集体订正时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3)课件演示验证。
4.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要注意什么?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之处在于做到了三个突出:突出主体性,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突出实践性,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突出发展性,注重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学生今后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动化的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我让学生变看他人玩为自己玩,先集体游玩,再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分组游玩,最后,还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分组竞赛,学生成了游玩的主角,并在玩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整堂课,学生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参与热情,师生、生生、群体间都在互动,学生玩了,乐了,也学了。
(二)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因此,这节课,我本着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如在突破找中间问题这个难点时,我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可能会遇到的数学问题,小组讨论应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自主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巩固新知时,让三个人数不同的游玩项目小组分别根据已有信息,探索并解决自己组的购票问题;在活动拓展时,又让学生组内合作交流,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两步计算的乘除法问题。营造了一个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氛围,发展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并帮助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探究、合作性学习的经验与技巧。
(三)重视对学生进行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本节课最出彩的地方是在巩固新知时,学生根据各自的爱好,随机组合成三个游玩小组,并小组合作,解决自己组的购票问题。因各组人数不一定都恰好能被每次游玩人数整除,于是各组就出现了人数或多或少的问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向学生渗透了余数问题、移多补少、转化等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自主积极的去进行备课。每当处于新的教学阶段时,老师都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如果想要写出一份好的教案,需要先了解具体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相关内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教学反思,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篇1

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

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教师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使情景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借助学生在商店购物的生活经历来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加生活阅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灵活的运用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轻松、有序、和谐。进而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需要改进的问题:

(1)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实际生活体验的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够好。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素质。

(2)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篇2

表内除法可以用乘法口诀直接求出商。对口诀逆过来思考,低年级学生在初学这一方法时有一定的难度。1.要注意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依据是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初步认识除法后,可以经常进行看图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练习。

2.教学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时要逐步提高要求。

出示35÷7=学生根据以往经验,很可能会想到用圆片分一分或在图上圈一圈得出结果。教师作出肯定后,要进一步提问:如果不操作,可以怎样想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来做题这样,学生可以在感知乘除法关系的基础上,知道可以用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3.要引导学生掌握用口诀灵活试商的方法。

在计算除数大于商的题目时,要想口诀的第一个数,如12÷4,想“几四十二”,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3,这类题首先要想未知的那个数,有一定的难度,常常学生不知道用哪一句口诀。所以,这时要及时向学生说明,在用口诀求商时,如果想“四几十二”得不出商时,就要想“几四十二”,从而得出商是多少。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篇3

表内除法(一)主要是讲清楚除法的含义,使学生知道除法的两种分法:一种是把一个数按照几个作为一份,就能分成多少份;另一种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学生对这两种分法容易发生混淆。在教材中先讲第一种分法,因为这种分法比较容易理解。本节课就是除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节课,所以除法的认识我就从“分一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一层次的“分”是在新授的一开始;提出分的要求:要全部分完,你们小组想怎么分就怎么分?结果有的小组分成每份的个数相同(如每4个一份,有3份;每2个一份,有6份等等;)还有的小组分成每份的个数都不相同。在这里我就肯定他们的每种分发都是正确的。再让他们仔细看看黑板上的三种分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们立刻发现其中两种分发有相同的地方就是每份的朵数相等。此刻我就顺势往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分发。

第二层次的“分”是在学生已了解了一个数可以按照几个为一份,就能分成多少份的基础进行的。我设计的花朵个数是12个,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去分一分,最后得出共有六种分法。整节课我感到还可以让每个学生们动一动,但由于时间、学具等因素的制约,所以有个别学生其实一直在一边观望,不知所以然。今后在教学中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能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篇4

本学期的数学教材比较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表内除法》这个单元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表内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之后进行的,所以这个单元的内容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联系以前的数学知识,借助以前的数学知识解决表内除法的新知识。

记得在上课之前,为了检查学生对以前的知识的掌握程度,我安排了一个活动:乘法口诀大比拼。让学生回忆乘法口诀的数学知识,通过这种形式,大部分学生勾起了学习的回忆,小部分学困生在大家的提醒和帮助下也对乘法口诀做了一个很好的巩固。

在这个基础上,我的新课进行就显得十分顺利,让学生通过想口诀的形式进行除法的学习,整个教学显得水到渠成,通过课后的练习反馈,我发现学生对表内除法的知识掌握不错。

其实,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捕捉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转化和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就可以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很好的形成统一,新的知识也就很容易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数学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篇5

《表内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的体会是:

1、我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做到了能够及时给予指导、启发,对每个知识点的处理,能做到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因地制宜的去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教师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使情景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借助学生在商店购物的生活经历来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加生活阅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3、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灵活的运用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轻松、有序、和谐。进而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4、需要改进的问题:(1)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实际生活体验的限制,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够好。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素质。(2)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篇6

《表内除法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的除法。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以及用除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的反思如下: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对于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做到了及时给予指导、启发,对每个知识点的处理,能做到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因地制宜的去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使情景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借助学生在本村小卖铺购物的生活经历来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既增加了生活阅历,增长知识,又开阔了视野。从而促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轻松、有序、和谐。进而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需要改进的地方:

(1)由于受学生年龄和实际生活体验的限制,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为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少,往往致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还不够好。因此,我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素质。

(2)我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知识点

知识点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练习题

(1)把36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

(2)把54个乒乓球装盒,每盒装6个,可以装()盒.

(3)在18÷2=9中,被除数是(),2是()数,商是()。

(4)40÷5=8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5)45是5的()倍,45里面有()个9。

(6)除数是6,被除数是除数的5倍,商是(),列成算式是()。

(7)在一个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是相同的,此时商是()。

参考答案

(1)把36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4)。

(2)把54个乒乓球装盒,每盒装6个,可以装(9)盒.

(3)在18÷2=9中,被除数是(18),2是(除)数,商是(9)。

(4)40÷5=8表示把(4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8)

(5)45是5的(9)倍,45里面有(5)个9。

(6)除数是6,被除数是除数的5倍,商是(6/5),列成算式是(6÷5=6/5)。

(7)在一个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是相同的,此时商是(1)。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教案

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二)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本单元的学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是对表内除法(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课本知识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第1课时
目的目标: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成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一。第1~4题。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7×8=56
56÷8=(7)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口诀:七(八)五十六
教学反思: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作为基础,这部分的内容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效果不错。
第2课时
目的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重点: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1----9的乘法口诀。
2、视算
6×312÷435÷74×45÷51×714÷21×16÷342÷62×68÷23×36×47×41×230÷549÷76÷121÷34÷24÷47×73×1
3、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42÷6=?15÷5=?
二、练习:做练习十一5~12题
第5题:说说可以怎样想?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第6题: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步骤,先算出结果,再把除法算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7题:引导学生认真看插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第9、11题:(1)读题,分析条件和问题,
(2)找出并分析关键句,
(3)列式计算。
第8、10、12题:计算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三、总结。
教学反思:注重数学说理的训练,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正确运用。
第3课时
目的要求:使学生初步“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通过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6=21÷7=18÷6=42÷6=4×6=
4×7=49÷7=5×5=6×6=35÷5=
2、口述算式并解答
(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
(2)6里面有几个2?
3、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教学例2
1、指导学生摆小棒,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同学们的小棒是老师的6倍,那么一共是多少根?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倍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倍?(5个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2、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观察板书,从右往左看:(1)18和3比,18里面有几个3?18是3的几倍?(2)15和5比,15里面有几个5?15是5的几倍?
学生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使他们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3根的6倍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让每位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教师板书:3×6=18
(2)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18根是3根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也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反馈时,请学生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理解求18是3的几倍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
4、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例2后面的“做一做”供那些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尚不是很清楚的同学练习用。练习时,教师应组织他们按程序操作。
1)摆好两行三角形。
2)思考两行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3)用一句话说出“第一行三角形的个数是第二行三角形的4倍”,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2)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完成下列练习。
用学具摆一摆:1)12是3的4倍;2)12是4的3倍。
学生操作时,提醒他们思考:在第一题中,是12和几比?在第二题中,是12和几比?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交流。
三、总结
板书设计
6倍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倍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18是3的几倍?18÷3=6
15是5的几倍?15÷5=3
教学反思:帮助学生通过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第4课时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能正确的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一、复习
1、每个同学有3本书,有8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本书?
2、有12个梨,每3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二、新授
(一)教学例4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图,说出图意。
(1)有几条船?
(2)每条船上有几人?
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碰碰车每辆可坐3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车?
3、讨论解决问题。
4、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5、引导分析,(1)要求要坐几辆车,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2)这两个条件在题里都告诉我们了吗?
(3)必须先算什么?怎么计算?
(4)第2步算什么?
6、让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不同的解题方法。
7、小结:先求出这群小朋友的人数,(6×4=24),再求所需碰碰车的辆数(24÷3=8)
8、引导列出综合算式,6×4÷3,说明:这是乘除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按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教师强调书写格式,特别是等号的位置。
(二)比较
1、让学生把例4与前面的例题进行比较。
2、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三
四、总结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4、有6条船,每条船坐4人,每辆碰碰车坐3人,这么多人要坐几辆?
(1)6×24(人)(2)6×4÷3
24÷3=8(人)=24÷3
=8(人)
教学反思:学生对表内除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能在熟记口诀的基础上,准确计算
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
目的要求: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用乘法口诀求商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小组为单位,最内选适当的题目列出除法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二、练习十四
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2题:采用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
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第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
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第8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0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三、总结。
教学反思:通过整理与复习,学生对表内除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能在熟记口诀的基础上,准确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10篇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10篇。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1】

一、单元主题:

第二单元以“奉献与关爱”为主题,其中蕴含的人文教育主题是:要学会真诚地关心人,帮助人。二年级上册我们也学过主题类似的一组课文(第六单元)。“如果我有一枝神比笔,我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二上)“我们在父母和老师的关怀下幸福成长。我们也要学会关爱别人。谁需要帮助,我们就伸出热情的手;谁需要温暖,我们就献上一颗火热的心。”(二下)因此教学第二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前面的学过的课文,也可以结合3月份文明月、学雷锋的活动展开这组课文的学习。

二、单元内容:

这个单元包括《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二。其中,除《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旧课文外,其余都是新课文。

三、教学建议:

这是一组爱心串起来的故事。平凡而伟大的雷锋,一路奉献甘甜和快乐的泉水,为蔷薇花挡雨的萨沙,喜爱小猫的卡罗尔,都有一颗清纯而美丽的爱心。语文园地中“读读背背”所选的四个句子,都是爱的谚语。口语交际的话题设计又指引着爱的行动。可以说,“爱”是一根无形的线,贯穿在字里行间。《教学用书》上明确指出,教学本单元时,要在把握整体目标的前提下,把重点放在一个“感”上,从三个层次来感受、品味“爱”:

第一层次:朗读感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通过对课文语言的细细体味,让学生有所感触,能够感动,有些感想。

第二层次:拓展阅读。触动学生自发地搜集反映爱心的诗文,动情地朗读,主动地背诵,积极地参加朗诵会、故事会等活动。

第三层次:行动指引。引导学生把思想落实到行动上,在家爱爸爸妈妈,在学校爱老师同学,在社会上关爱别人,愿意帮助别人。

本单元的课文,主题虽然类似,但又各具特点。

《泉水》是一篇美文,文字美,内容美,插图也美,就像潺潺的清泉,汩汩地流淌。因此,强调“自读自悟”,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泉水的热情是教学的重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诗歌讲究“熟读成诵”,要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去触摸雷锋昨天的足迹,去寻找今天的活雷锋,去沿着雷锋的足迹,时时处处关心别人。《我不是最弱小的》重在体会课文自然而平实的对话,用心体会并读好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一道理。《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属于“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要注意“长文短教”,注意指导学生学习默读,在真正自读的过程中,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

四、教学例举:

这篇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

课文共描绘了四个场景: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的自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一个人读、同桌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师生共读、轮读、配乐读等等,在读中品味、感受泉水的乐于奉献、乐于助人、团结协作。读首先要有整体性。要重视整体朗读,不要一开始就支离破碎地把一个词、一句话拿出来品读,破坏了课文的整体美。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抓住泉水的四次说话:“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体会泉水的热情、自豪。体悟泉水的四个特点“多、清、甜、美”。在学生朗读体会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泉水说的话,并通过自己的朗读抒发泉水的乐于助人。在品读中要适时进行教师的范读。如果学生朗读得很好,充分读出了泉水的热情,教师就无须再范读,假如学生怎么读也读,教师就要及时进行范读和适当的朗读技巧指导,模仿本身也是一种揣摩,一种体会。

课文总的基调是欢快热情的。但要注意开头、结尾相对较“静”的描写。最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开头一段中有个疑问句,朗读时也要注意。因为课后练习中的小诗,就是采用问答的形式构成的。

2、创设意境。

恰当发挥多媒体、插图、图片等资料的作用,创设意境,特别是教材资源要成分运用,本课的插图很美,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想象课文描述的美丽景象。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一些有关泉水的图片;课上,让学生欣赏一段清泉石间流的录像;朗读时,配上泉水叮咚的声音或合适的音乐……让学生在欣赏中阅读,阅读中欣赏,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3、拓展内容。

拓展要源于教材,在教材的空白处引发学生合理想象,不仅仅是课外补充才是有效的拓展。例如本文教学中,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她还会经过哪些地方?会遇见谁?说了些什么?课堂上,让学生说一说,课后,有兴趣的,可以鼓励他们把说的写下来。像这样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拓展,能促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教材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4、语言模仿。

学习语言的表达和运用是语文教学最本质的任务,学生的语言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中的语言规律,并指导学生积累和模仿这些语言规律。本文和第六课在用词中有个共同的特点,在名词前都加了定语,构成(怎么样)的(什么),像“阳光灿烂的世界、美丽的身影、明亮的大镜子、更大更甜的果子、静静的山谷、清脆的歌声、欢快的泉水”学生在学习、积累这些词语时,可引导学生比较加上修饰部分和不加有什么不同,从而感悟这样可以使描写的事物更具体,生动、形象。并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写话中也能模仿着写写,把阅读和写话有机结合在一起,学语言的同时学习用语言。

5、背诵积累。

读读背背这一项,提法有所不同,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这也是本册教材更以人为本的创新之一。

本文认读的生字和需要写的生字不多,在全文朗读中学生不断和生字见面,然后可以集中在复习巩固阶段交流、识记,教师只要帮助学生重点分析“缝、罐”两个比较不难记的生字,其他的生字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识记,书写指导时“鹃、股、脆”都带有“月”的部件,可以结合第四课中的“骨”字,四个字一起出示,观察“月”字作旁和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

五、教学目标:

1.认识“哦”、“股”等58个生字,会写、会用“瓦”、“原”等生字33个。

2.复习用音序和部首两种查字法查字典,进一步培养查字典的习惯和能力。

3.理解本单元的新词,鼓励学生不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积累。

4.进一步认识谚语,有搜集和积累谚语的兴趣。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读好有问号或叹号的句子。

6.会背诵第6课和第5课中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及《语文园地二》中要求读、背的谚语。

7.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奉献爱心、乐于助人,培养保护弱小的意识和善良的品行。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理解和积累新词。增加语言积累。

难点:第7和第8两篇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和事理的领悟与体验。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2】

教学内容:

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3】

教学内容:教材63页整理和复习

目的要求: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用乘法口诀求商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二、练习十四

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2题:采用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

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第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

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第8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0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三、总结。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4】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能正确的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一、复习

1、每个同学有3本书,有8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本书?

2、有12个梨,每3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二、新授

(一)教学例4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图,说出图意。

(1)有几条船?

(2)每条船上有几人?

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碰碰车每辆可坐3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车?

3、讨论解决问题。

4、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5、引导分析,(1)要求要坐几辆车,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2)这两个条件在题里都告诉我们了吗?

(3)必须先算什么?怎么计算?

(4)第2步算什么?

6、让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不同的解题方法。

7、小结:先求出这群小朋友的人数,(64=24),再求所需碰碰车的辆数(243=8)

8、引导列出综合算式,643,说明:这是乘除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按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二)比较

1、让学生把例4与前面的例题进行比较。

2、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三

四、总结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4、有6条船,每条船坐4人,每辆碰碰车坐3人,这么多人要坐几辆?

(1)624(人)(2)643

243=8(人)=243

=8(人)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应用题。

2.通过分析解答两类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3.创设适当的情境,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根据分析正确的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

在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看题回答问题(可以用投影片或用实物投影出示)

53=15153=5153=5

提问:看到这几个算式,你都想到了什么?

【(1)这三个式子中都有3、5、15这三个数;

(2)这三个算式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解答;

(3)乘法和除法有关系。】

2.看图回答问题。

师:谁能先把三个算式中的一个变成问题,然后再编出一道文字叙述题?[(1)3个5相加是多少?(2)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3)15里面有几个5?]

3.导入新课。

师:如果我们打一个形象的比方,文字叙述题就好像人的骨架,而具体的事件和事件的情节就好像是人的血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几道应用题,看一看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一些什么新的发现。

新授

1.出示例3.

2.引导学生发现题组与线段图和文字叙述题之间的关系。

3.教学例3

(1)问:谁来说说,第一题应该怎样想?

(2)几个同学为一组,用小圆片代替题目中的小金鱼,用铅笔代替鱼缸分一分,看看第二题和第三题的结果是多少。分完以后,同组的同学再一起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每道题该怎么想。

(3)找两个组的学生汇报分的方法和列式解答的方法。

(4)思考讨论:

第二题和第三题与文字叙述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第二题和第三题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问:后面两道题跟第一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教师小结:看来,这三道应用题实际上构成了一个题组,只不过是每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做题时做到认真审题。

(6)如果老师把这道题的数和情节变了,你还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吗?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

通过生活情境和游戏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并正确运用7、8、9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联系生活运用求商的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游戏激发,复习旧知

1、故事:“三七二十一”小故事。

2、游戏:请你认真听并说出正确答案。(请你快速站起来)

3、复习:复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探究求商方法

(一)情景引入

师:我们都有哪些节日呢?你最喜欢哪个节日?有没有属于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

生:“六一”儿童节。

师:瞧,小朋友为准备这个节日正忙着呢?(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探究体验

师:请你仔细观察:三个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几个小组,看他们准备得怎么样了!

教学例1:课件出示:做彩旗

1、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课件出示)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他们一共要做多少面小旗?)

教学例1:课件出示:彩旗

3、读题,谁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独立解答)

4、引导学生列式并板书:7×8=56

由乘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列出:56÷8=

56÷7=

5、探索求商的方法。利用知识的迁移,用乘法口诀求商。56÷8商几(指名独立解答),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7)你为什么会想到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它的商呢?引导得出:要知道56÷8等于几,就要想到几乘8等于56,所以可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商。那八是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五十六呢?七呢?算式中缺了7,所以商就是七。

小结:用正确的乘法口诀求商,观察除法算式中少几,那么商就是几。

齐说算理。

56÷7该怎么计算?(指名解答)

交流:56÷7=8你是怎样想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8)

6、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它们使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诀求商。)

7、巩固练习用一句乘法口诀解决三个算式。

(三)尝试练习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三组小朋友完成的情况。

1、从第二组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小朋友做了49颗星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个小组分几颗?)

交流汇报。

2、从第三组中,你又能知道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第三组小朋友带来了27个气球,每9个摆成一行))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摆成几行?)

交流汇报。

3、归纳小结求商的方法:在计算除法时,可用什么方法求商?(“用乘法口诀,口诀少几商就是几”)

三、游戏激发,主动参与

1、传球游戏。

(规则:可以将球传给任意一个小朋友,得到球的小朋友按照指令完成求商任务。)

2、举牌游戏。

(规则:分组举牌,商是几就举起几的牌子。其他组监督并指出错误。每组选出一个小朋友来读题。)

要求求出商,并说出用了哪一句乘法口诀,用了几的乘法口诀。

通过积极参与,自主独立的思考,得出这些算式都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用了7、8、9的乘法口诀。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想,这节课有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让你给这节课的内容取个名字,你取什么?(引导学生自由取名后,老师在揭示课题。)

帮助小兔子过河采蘑菇,顺利过河的小朋友得到小兔子带来的数字卡片。

四、课堂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们的表现都很棒,你们能跟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倾听;帮助;上课发言积极;声音洪亮。)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7】

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会选择有效的信息来分析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在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口答。

(1)每千克苹果5元,买3得多少元?

5×3=15

(2)一条船可坐6人,2条这样的船最多可坐多少人?

6×2=12

2.计算下面的除法算式,并说出用的是哪句口诀。

28÷4=36÷4=32÷8=72÷8=

81÷9=35÷7=64÷8=42÷6=

学生独立解答,同桌之间交流。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除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为接下来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

师:今天小明想给自己买一些新的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小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大家愿意帮助小明吗?

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每件商品的价钱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发现:

(1)小熊6元,地球8元……

(2)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哪些信息?

学生:需要知道每个地球仪的价钱。

学生:求56元钱可以买几个地球仪,就是求56里面有几个8。

讨论:56里面有几个8?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会列出算式是:56÷8=

追问:怎样算?

学生可能会说:除以几就想几的口诀,56除以8就想8的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商就是7,即56÷8=7。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图,发现问题,并能够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稍微复杂数量关系的除法实际问题,渗透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2.检查解答正确吗。

师:大家真棒,这么快就把问题给解决了,做的正确吗?

生:正确!

师:大家为什么这么确定呢?

生: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是8×7=56(元),所以是对的。

师:大家真是爱动脑的孩子,看来已经掌握了运用乘法口诀来检验除法了。

课件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掌握运用乘法口诀来检验除法。

3.想一想。

如果24元钱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学生小组讨论。

生:24元钱可以买6辆小汽车,就是将24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

生: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24÷6

师:回答的真好,那如何列式计算呢?

生:用除法计算,24÷6,想(四)六二十四,商是4。

师:那我们做的对吗?

生:正确,一辆车4元,6辆就是4×6=24(元)

问题: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27元可以买几个球?

(2)42元可以买几个玩具熊?

(3)买8个地球仪一共需要多少钱?……

这些问题全班一起交流,并且全班一起帮助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延伸问题,掌握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出示微课,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整体分析和梳理。

三、巩固练习

1.一根28米长的绳子,每7米分成一段,可以分几段?

28÷7=4(段)

答案:4段。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掌握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2.

(1)买6块手帕,一共需要多少钱?

(2)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

(4)你还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6×5=30(元)

36÷9=4(个)

答案:(1)30元(2)4个。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面包原来10元一个,现在优惠促销,3个27元,现在每个多少元?现在每个比原来便宜多少元?

27÷3=9(元)10-9=1(元)

答案:9,1。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

4.

40÷8=5(张)

答案:5张。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解决问题时,首先要审题明确问题,寻找解决问题需要哪些信息,缺少什么信息数据,再找一找题目中有用的信息,然后分析数量关系,探究解决方法,最后检验。如生活中的购物问题--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含义,列出相应的算式,再利用相应的乘法口诀求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以及方法。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8】

教学目标:

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

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用乘法口诀求商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小组为单位,最内选适当的题目列出除法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二、练习十四

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2题:采用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

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第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

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第8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0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三、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整理与复习,学生对表内除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能在熟记口诀的基础上,准确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9】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那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呢?大熊猫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竹笋了。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来解决跟竹笋相关的问题。

【出示例4】

2、学习例4。

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

(1)理解题意。

(2)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个一个分的,也可以是两个两个分的或三个三个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3 )个竹笋。

(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 除法】

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种,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读法。

12表示被平均分的竹笋总数,写在除号前,4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后,3表示每份分得的个数,写在等号后面。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就是:12÷4=3,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把12个竹笋分别平均分成2份,平均分成3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应用新知,加深理解。

1、教材第13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1小题。

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 )条。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教材第13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2小题。

分一分、填一填。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

10÷( )=( )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 )根。

10÷( )=( )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说说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

(4)、小结。

3、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1~3小题。

(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8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三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最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五、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10】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62页练习十三6~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让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准备:图片、学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4456732865

2、6的3倍是多少?

3个9是多少?

72是9的几倍?

16里面有几个2?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和理解简单乘除法的数量关系。

二、展开学习

1、投影出示第61页第6题

(1)学生汇报从图上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和问题?

买9元一枝的钢笔要花63元钱,换6元一枝的钢笔。共需要多少钱?他们要买几枝钢笔?讨论两个问题的计算顺序。

(2)如果直接算6元一枝的钢笔要多少钱你会算吗?试一试。

2、投影出示第7题

(1)仔细说说看到了什么?要我们算什么?

(2)学生尝试练习

(3)交流解答思路。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3、解答第8题

从图上我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要我们求什么?你会算吗?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思路,再集体校对。

(在指导练习时,要培养学生整体读图、读题的习惯,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可列分步式,也可列综合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用两种方式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题兴趣。

三、拓展应用

解答思考题: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后,再对折,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或画出示意图,使之明白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以后它的总长度与每折长度之间的关系,这样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模板


下面的内容主题为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是编辑为你整理的。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我们作为老师肯定会涉及教案的书写。教案的存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活跃。欢迎您阅读本网页的内容!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1】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二年级(2)班学习舞蹈的有3人,学习绘画的人数是学习舞蹈人数的2倍,学习绘画的有多少人?

a.抽生回答,并讲一讲思考过程;

b.请学习绘画的6位同学向大家挥挥手,再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教师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表示祝贺。

2.二年级(2)班学习唱歌的有6人,学打乒乓球的是学习唱歌的3倍,学打乒乓球的有多少人?

3.二年级(2)班学习弹琴的有4人,学吹号的是学习弹琴的4倍,学吹号的有多少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第54页例2主题图(动画课件)

师:你们想参加这个游戏活动吗?

2.活动:学生动手摆飞机;(播放音乐)

3.汇报结果

师:根据你摆的飞机,谁能提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

引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数的除法含义

4.课件出示例题中小强提出的问题:我摆了3架飞机,我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

5.小组讨论

6.汇报结果,学生在动脑思考、充分探究中找到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155=3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

2.学生根据画面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根据所提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方法;

4.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5.抽生讲解题思路;

(四)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基本练习:

完成第55页的做一做

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然后解答

师: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学生自选一问解答,并相互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变式练习:

完成第56页练习十二的第1题

1.要求学生认真看图,图中画了哪些小动物?分别是多少只?

2.自己独立分析解决: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列式是:186=3)

3.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师: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学生相互解决)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55页例2、例3,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每人准备小棒20根,不同颜色的三角形各20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图(1)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思考的过程和结果,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这两个层次的交流,使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唤起对倍概念的回忆,知道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或在黑板上表示):

图(1)

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图(2)

二、教学例2

1.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观察图(2),从右往左看:(1)18和3比,18里面有几个3?18是3的几倍?(2)15和5比,15里面有几个5?15是5的几倍?

学生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使他们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3根的6倍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让每位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教师板书:36=18

(2)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18根是3根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也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反馈时,请学生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理解求18是3的几倍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

3.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例2后面的做一做供那些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尚不是很清楚的同学练习用。练习时,教师应组织他们按程序操作。

①摆好两行三角形。

第一行:△△△△△△△△△△△△△△△△

第二行:△△△△

②思考两行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③用一句话说出第一行△的个数是第二行三角形的4倍,并用符合表示出来。

(2)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完成下列练习。

用学具摆一摆:①12是3的4倍;②12是4的3倍。

学生操作时,提醒他们思考:在第①题中,是12和几比?在第②题中,是12和几比?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交流。

三、教学例3

1.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课件动态出示题意:先出示舞台上有35个人唱歌、台下5人观看的情景,然后出示7位跳舞的学生。

提问:根据这个场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的问题也许较多,但一定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教师可从中摘录下来,如: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唱歌的人数是观众的几倍?

2.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的问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请几位代表在全班汇报本组的分析过程和计算结果。

(2)在学生分析、推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基本分析思路(以本例为例进行总结):求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就是求35是7的几倍──就是求35里面有几个7。

(3)让学生应用基本分析思路解答唱歌的人数是观众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3.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情景,有序地数出跑步和练武术的人数。

(2)独立解答第(1)题。

(3)对于第(2)题,可引导学生提出用不同方法进行计算的问题。

四、课内(外)练习

1.基本练习。

做练习十二的第1、2题。学生独立作业时,教师应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排除思维障碍,学会运用分析的方法,树立能解决好实际问题的信心。

2.综合应用。

冬生骑车观看家乡的变化。

(1)想一想,说一说千米表示什么?

(2)冬生从岭下村到下溪村用了1小时,从下溪村到上溪村要几小时?从上溪村到鹅湖村要几小时?

(3)从江边村到鹅湖村大约要几小时?

(4)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三

教学内容:教材51~53页练习十一5~12题

目的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重点: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1~9的乘法口诀。

2、视算

631243574455171421163

42626823364741230549761

21342447731

3、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

426=?155=?

二、练习

做练习十一5~12题

第5题:说说可以怎样想?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第6题: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步骤,先算出结果,再把除法算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7题:引导学生认真看插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第9、11题:(1)读题,分析条件和问题,

(2)找出并分析关键句,

(3)列式计算。

第8、10、12题:计算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三、总结。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册第45~46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建立除法的观念,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会操作第一种分法分的过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除的概念,理解除法的第一种分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均分

1.贴出图片:6个桃,3个盘子.提问:

(1)老师这儿有6个桃,要平均分在3个盘子里,每盘分几个?平均分是怎样分呢?(板书:平均分)小朋友,请你们仔细看老师分.

(演示:每个盘子里放一个)

(2)每个盘子里放了几个?分完了没有?为什么?那么再继续分.(演示:每个盘子里再放一个)

(3)分完了没有?现在你们看,每个盘子里苹果的个数是几个,它们的个数怎么样?(板书:同样多)

2.说明:这样一个一个地分,每份的数量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3.说一说:平均分要注意什么?

4.判断.

投影出示一组图形.

(1)指出图中哪些是平均分?

(2)为什么第二图和第四图不是平均分?能不能变成平均分?学生回答后,教师抽动投影片成下图.

(3)说出各图是把多少平均分成几份?

5.演示并提问: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怎样分?

二、揭示课题

像这样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要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板书:除法)

三、认识除号

1.我们知道加法、减法、乘法每一种运算都有运算符号,除法也一样,它的运算符号叫做除号.(板书:除号)

2.除号是这样写的,中间写一横,上面一个小圆点,下面一个小圆点.注意上下两点要对齐.

3.练习.

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写两个除号,一定要注意上下两个点要对齐.

四、列式计算

1.教师引导:刚才,我们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求每盘有几个,要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

(1)我们把几个桃平均分?(把六个桃平均分.)6是被分的数写在除号前面.

(2)平均分成了几份?(生:平均分成了3份.)3写在除号后面.

(3)每盘分得几个?(生:每盘分得2个.)就等于2.

板书:63=2.

(4)这个算式怎么读呢?(教师指算式,领读两遍)

板书:读作6除以3等于2.

2.练习.

(1)读出下面的除法算式.(卡片出示)

10582204

155162164

(2)根据图意说出算式.(投影出示前面用过的图)

(62=3)(63=2)(84=2)(124=3)

(3)先说出图意,再列式.(投影出示实物图)

①(10个苹果,2个盘子.)□□

②(12个球,4个盒子.)□□

(4)根据题意,说出算式.

①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

②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

板书:205122

五.讲解意义

1.我们已经学会了根据题意列出算式,你们能不能说出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呢?63=2表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教师领读两遍.

2.练习.

(1)填空:

84=2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126=2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2)看算式说出意义.(卡片出示)

82=4122=6

124=3204=5

3.小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板书: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质疑.

六、巩固练习

1.读出下面的算式,用△摆一摆,再填得数.

82=□105=□123=□

2.在下面算式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1)把15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

15□=□

(2)把15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个?

□□=□

3.根据题目说出算式.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3】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55页例3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5里有几个3?14是7的几倍?

15是3的几倍?14里面有几个7?

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图上有多少人在唱歌?多少人跳舞?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有35人唱歌,7人跳舞,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

2、读题,分析,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问题问什么?谁和谁比?要解答这个问题一定要找出哪两个条件才能计算?

3、说明:我们把35位唱歌的人一份一份的分开,把几人当作一份呢?也就是说,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呢?唱歌的和跳舞的比,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列式时,7人作什么数?

板书:357=5

(二)完成做一做

1、读题,先让学生把题意理解清楚,给世纪末条件?求什么问题?

2、引导分析:要求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二

四、总结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来计算。

板书设计

例3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35=5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5页例4

一、复习

1、每个同学有3本书,有8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本书?

2、有12个梨,每3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二、新授

(一)教学例4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图,说出图意。

(1)有几条船?

(2)每条船上有几人?

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碰碰车每辆可坐3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车?

3、讨论解决问题。

4、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5、引导分析,(1)要求要坐几辆车,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2)这两个条件在题里都告诉我们了吗?

(3)必须先算什么?怎么计算?

(4)第2步算什么?

6、让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不同的解题方法。

7、小结:先求出这群小朋友的人数,(64=24),再求所需碰碰车的辆数(243=8)

8、引导列出综合算式,643,

说明:这是乘除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按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二)比较

1、让学生把例4与前面的例题进行比较。

2、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三

四、总结

解决问题

例4、有6条船,每条船坐4人,每辆碰碰车坐3人,这么多人要坐几辆?

(1)624(人)(2)643

243=8(人)=243

=8(人)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能正确的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第6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63页整理和复习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用乘法口诀求商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目的要求: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练习十四

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2题:采用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

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第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

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第8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0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三、总结。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4】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62页练习十三6~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让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准备:图片、学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4456732865

2、6的3倍是多少?

3个9是多少?

72是9的几倍?

16里面有几个2?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和理解简单乘除法的数量关系。

二、展开学习

1、投影出示第61页第6题

(1)学生汇报从图上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和问题?

买9元一枝的钢笔要花63元钱,换6元一枝的钢笔。共需要多少钱?他们要买几枝钢笔?讨论两个问题的计算顺序。

(2)如果直接算6元一枝的钢笔要多少钱你会算吗?试一试。

2、投影出示第7题

(1)仔细说说看到了什么?要我们算什么?

(2)学生尝试练习

(3)交流解答思路。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3、解答第8题

从图上我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要我们求什么?你会算吗?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思路,再集体校对。

(在指导练习时,要培养学生整体读图、读题的习惯,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可列分步式,也可列综合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用两种方式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题兴趣。

三、拓展应用

解答思考题: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后,再对折,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或画出示意图,使之明白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以后它的总长度与每折长度之间的关系,这样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5】

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内容:学习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提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几块?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饼干是18块,除号前面写18;平均分给3个人,除号后面写3;每人分6块,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8除以3等于6)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6)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1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3.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2题。

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之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提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是把6粒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

4.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事。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

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第四课时: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内容:教学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4=5

被除数除数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3.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4题。

要分的糖葫芦有几串?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小朋友2串糖葫芦,表示什么?(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分几个小朋友?商应该写几?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第五课时: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

教学内容: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各部分名称。(教科书第21~22页练习四的第710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1)6除以3等于2。

63=2(复习除法的读法)

(2)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

153=5(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3)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

205=4(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

93=3(复习把二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9题。

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

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

朋友在这里。也可交换着玩。

四、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

2、 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2—5的口诀求商

教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

今天天气特别好,你们想到郊外去玩吗?快快闭上眼睛,咱们现在就出发!

(出示挂图)

师:快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解决。

学生回忆到郊外所参加过的活动,如放风筝、捕蜻蜓、捉蝴蝶、采野花等 。

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回答:有三个小男孩在捉蝴蝶、三个不女孩在采野花。小男孩说:我们3人共捉了15只蝴蝶。小女孩说:匀们3 人共采了12种叶子。其中其中个小女孩说:我采了8朵花,每种2朵。。。。。(允许学生说出情境图中的其它信息)

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女同学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那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采了几种花……

使学生产生兴趣,能够自然地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

学生能否全面了解图中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学生对图中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活动二

师: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你能和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板书:15÷3

师:15÷3等于几?你想怎么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学具。

(教师巡回指导 ,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想了许多好的办法算出了15÷3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3是15?也就是用三五十五的这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教师板书:

三(五)十五 商是5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么样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师板书:用口诀求商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学生说出算式:

15÷3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1、用小棒摆一摆:

2、 用乘法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

通过教师的小结使学生对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有一个比较的印象

学生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如果有学生能说出得数教师应予以鼓励。

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合作。动脑筋想出办法后,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对学生有价值的想法及时地给与肯定,使他们对每一种算法都有所体验,提倡算法多样化。

对于合作意识强的小组给予肯定。

使学生初步感觉到用口诀求商比较方便。

允许学生选择其它方法。

活动三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助穿红裙子的小姑娘算一算她采了几种花吗?列算式表示出来。

师:说说你是怎么样计算的?

师:刚才没有用口诀来计算的同学,你现在能再来试一试吗?

师:计算除法,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竖式。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先写被除数8,再写╯,最后在╯8的左边写除数2,想8里面有几个2 ?然后再在横线上写4……

4 ……商

除数……2╯8  ……被除数

8 ……2 和4 的积

0

学生回答:8÷2=4(种)

学生可能回答:摆小棒连续连续4个2;想二四得八。。。

学生学习除法竖式的书写和计算过程。理解每一步的意义及被除数、除数、商的位置

学生正确用算式表示出来。

鼓励用口诀求商的学生。

除法竖式比乘法竖式要难,书写格式与加、减、乘法不同,计算的过程也比较复杂,所以重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过程。

活动四

自主练习第2 题。

(这道题主要帮助学生巩固熟悉2~5乘法口诀,为用口诀求商打好基础,所以教学时把它放在最前面,教师在课前把口诀写在卡片上或者制成音课件,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学生复习2~5的乘法口诀:

二()得六 ()五二十五

()四十二 四()十六

四()二十 ()五十五

()四十二 二()得六

学生非常熟悉地说出2~5的乘法口诀。

活动五

师:这里有15个小方格,请你拿出自己喜欢的五种颜色涂一涂,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

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师:请你用算式来表示一下吧?

师:你能用口诀来算出15÷5等于几吗?用哪句口诀?商是几?

师:如果三种颜色涂一涂,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

师:在计算这两道算式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产生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的想法,并提出问题: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

15÷5=3(个)

学生回答:(三)五十五,商是3。

学生列出算式并回答:

15÷3=5(个)

三(五)十五

学生发现使用的都是三五十五这句口诀。

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

学生列出正确的算式,说出所使用的口诀。

学生体会到用一句乘法口诀能计算两道除法算式,意识到用口诀来求商的方便。

活动六

同学们喜欢玩风车吗?这3个风车上都有除法算式,如果你想让风车转起来,就赶快来算一算吧!看谁的风车转得最快!

学生练习除法算式的计算:

12÷4 2÷2 15÷3 4÷4 4÷2 12÷3 8÷4 6÷2 9÷3 16÷4 8÷2 6÷3 20÷4 10÷2 3÷3

对能够运用口诀求商、正确率较高的学生,教师应及时予以鼓励。

活动七

谁来说一说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作简单回顾与整理。

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的总结,也可以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出评价。

频道小编推荐: |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7】

目的要求:使学生初步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通过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6=217=186=426=46=

47=497=55=66=355=

2、口述算式并解答

(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

(2)6里面有几个2?

3、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教学例2

1、指导学生摆小棒,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同学们的小棒是老师的6倍,那么一共是多少根?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倍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倍(5个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2、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观察板书,从右往左看:(1)18和3比,18里面有几个3?18是3的几倍?(2)15和5比,15里面有几个5?15是5的几倍?

学生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使他们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3根的6倍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让每位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教师板书:36=18

(2)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18根是3根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也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反馈时,请学生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理解求18是3的几倍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

4、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例2后面的做一做供那些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尚不是很清楚的同学练习用。练习时,教师应组织他们按程序操作。

1)摆好两行三角形。

2)思考两行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3)用一句话说出第一行三角形的个数是第二行三角形的4倍,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2)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完成下列练习。

用学具摆一摆:1)12是3的4倍;2)12是4的3倍。

学生操作时,提醒他们思考:在第一题中,是12和几比?在第二题中,是12和几比?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交流。

三、总结

板书设计

6倍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倍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18是3的几倍?183=6

15是5的几倍?155=3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第二种分法的含义,并知道这种分法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该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能正确表述分的过程及结果,理解除法含义。学会操作第二种分法分的过程。

3.使学生通过参与分的过程,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初步感悟到普遍的联系的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确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是第二种分法,能知道这种方法怎样用算式来表示;而且知道这种分法与第一种分法是紧密联系的。

教学难点

理解第二种分法的含义。初步感悟到两种方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实物演示,复习上节课所讲的内容,为对比做好准备)

1.问:谁能用简单的语言来说说,我们上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

2.实物演示

(1)复习回顾P40、例1

①出示P40、例1(用板条贴在黑板上):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②请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来,一边分,一边说

下面几个提问可以用投影片(或实物投影)显示。

③问:根据他刚才分的过程,谁能列出一个除法算式?(84=2)

④问:算式中的每个数的名称各是什么?(算式中,8叫被除数,4叫除数,2叫商。)

⑤问:这个算式该怎么读?(读作:8除以4等于2.)

⑥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

(2)复习回顾P40、例2

①出示P40、例2(用板条贴在黑板上):有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每盘()个。

②请一个学生道黑板前来,一边分,一边说

下面的步骤同例1的第③~第⑥

3.教师谈话:今天,我们要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分东西的另一种方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例4,移动例1的板条得到例4

8个正方体,每2个放一堆,能分成几堆?

(2)师问:这道题跟刚才的题目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3)请同学们试着按要求分一分。(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4)教师找学生在实物投影上边说边摆分的过程。(有8个小正方体,每2个放一堆,也就是每2个正方体为一份,每次就拿出2个小正方体,没分完,再拿出2个正方体放1堆,直到分完为止。)(5)问:8个正方体,每2个放一堆,能分成几堆?

8个正方体,每2个放一堆,能分成4堆。(板书:4)

2.教学例5.

(1)出示例5,移动例2的板条得到例5

有6个桃,每2个放一盘,能放()盘?

(2)师问:这道题跟刚才的题目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3)提问:每2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2个放一盘,就是说每份是2个,每盘要放得同样多。)

(4)请同学们试着按要求分一分。(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在分桃子之前教师让学生回想刚才分正方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然后再动手实际的分一分。

(5)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演示。(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再让1个学生边说,边操作一下分桃子的全过程。)

师生小结:6个桃,每2个放一盘,放了3盘。(板书:3)

(6)问: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用除法表示,谁能把刚才我们分桃子的过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生:62=3(盘)]

(7)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先叫几个学生试着说一说)

(8)教师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同时板书:有6个,每2个分一份,分成了3份。

3.对比感悟

(1)师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种分东西的方法,也就是一个一个分的方法。题目的特点是已知要分的总数是多少,要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谁能简单说说今天学习的这种分东西的方法?

(今天学习的是第二种分东西的分法,也就是一份一份分东西的方法。题目的特点是:已知要分的总数和一份的数各是多少,求能分成多少份。)

(2)问:这两种分东西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4.师: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教师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二种分法。

三、巩固练习

1.先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1)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几份?

12□=□

(2)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几份?

__________

2.看一看这两道题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知道:

(1)要分的总数不变,每一份的数越小,分得的份数就越多;

(2)反之,要分的总数不变,每一份的数越大,分得的份数就越多少。)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第二种分法(一)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通过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该类问题。

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口答。

(1)苹果有5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梨有多少个?板书:53=15

(2)喜欢跑步的有6人,喜欢跳绳的人数是跑步的2倍,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

板书:62=12

2、组织学生说一说倍的含义。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就是说梨的个数有3个苹果的个数那么多。

3、小结:从上面的复习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甲数是乙数的倍,那就是说甲数有个乙数那么多。反过来说,甲数有多少个乙数,就是乙数的多少倍。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有关倍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例2。

(1)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用小棒摆的飞机。数一数用了几根小棒摆出一架飞机?

(2)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并说说他们摆的小棒是教师根数的几倍?

(4)如果学生再摆一架飞机这时飞机的根数是老师的多少倍。

(5)总结,引导列式。

要求这些小棒的根数是老师的几倍,其实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15里面有3个5,就是说15是5的3倍。说明倍是一种关系,不是单位名称,所以3后面什么也不用写。

(6)引导学生完成第54页的做一做。

2、教学例3。

(1)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怎样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解决该问题。

(3)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算式,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4)引导学生完成第55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习时空交还给学生。在学习例2

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例

三、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56页1、2、3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必要时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解答

四、课堂总结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10】

教学内容:教材63页整理和复习

目的要求: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用乘法口诀求商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二、练习十四

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2题:采用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

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第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

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第8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0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三、总结。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11】

教学内容: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课。(教材第50~51页,练习十一的第2~6题)

教学要求:

1、进一步巩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正确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2~9的乘法口诀。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二、课堂练习,巩固旧知

1、练习十一的第2题,小兔过河采蘑菇。

(1)引导学生看题。

(2)说明题意,小兔身上的号码与河中每块石头上算式的商、河对岸蘑菇的号码一致时,小兔才能过河采蘑菇。

(3)开展活动:每3人为一组,每人说一组得数,其余两个当评判员。

2、练习十一的第3题,小鸟回家。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后小组交流订正。

3、练习十一的第4题,吹泡泡。

学生独立作业,将每题的得数直接写在小猪吹泡泡的算式中。

三、深化练习,拓展思维

1、3×□=21 4×□=32 45÷□=5

28÷□=4 40÷□=5 54÷□=6

2、如果:○÷3=△ □×△=32 ☆×□=28

那么:○=( ) △=( ) □=( ) ☆=( )

这一道题要引导学生推理,□×△=32,☆×□=28,这两个积的因数各是多少,从乘法口诀中可知:四八三十二,四七二十八。这两句口诀中都有四,那么就可以确定□为4,△为8,☆为7,○为24。

四、课后作业,辅助消化

练习十一的第5、6题。

教练创新:

课后作业指导

练习十一第5题:练习时,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题:“4和几相乘等于36?”通过指导学生读题,使学生具体地、早期地感受方程的思想。第6题:练习时,应引导学生逻辑地分析思考:要比较算式的大小,就是要比较算式的结果(积或商)的大小,因此应先求出各算式的积或商,然后再来填空。

补充习题及解答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鸽子送信。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45 2×□=16 42÷□=6

24÷□=3 28÷□=4 4×□=36

4、把下面的大象按要求排一排。

5、如果:○÷5=△ □×△=42 ☆×□=48

那么:○=( ) △=( ) □=( ) ☆=( )

[解答:1。(1)21 7 3 (2)32 8 4 (3)45 9 5 (4)42 7 6 3。9 8 7 8 7 9 4。54÷9<;21÷3<;32÷4<;45÷5 5*。○=35 △=7 □=6 ☆=8]

频道小编推荐: |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5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编辑推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实物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除法的的第二种分法.

2.能够看一幅图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进一步掌握第二种分东西的方法一份一份分的方法).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认真观察、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第二种分法的的含义.

教学难点

看一幅图列相应的除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拍手4下,问:老师拍了几下?

2.请学生以老师拍的次数为一份,拍出2个4、5个4.

3.教师再次拍5个2后,问:谁听出来了,老师一共拍了多少下?一份是几下?拍了相同的几份?

二、探究新知

1.讲解例6

(1)直接出示例6的图

(2)问:通过看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生:一共有8个苹果;每2个苹果为一份;这道题是要我们求出:一共有8个苹果,每2个苹果为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3)要求:按照每2个苹果一份,在书上画一画,再把书上的空格填完.

(4)指名汇报例6

(5)想:(今天学习的知识与上节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只想不回答.

2.讲解例7

(1)出示例7实物图,问:通过看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自己按要求在书上画一画,并把书上的空格填完.

(3)指名汇报

(4)教师重点讲解: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分成了4份.这时,我们就说:12里面有4个3.

(5)谁能仿照这个例子说一说,例6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在例6中,因为有8个苹果,每2个一份,分成了4份.所以还可以说,8里面有4个2.)

3.归纳对比

我们今天学习这两道题与上节课学习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分东西的方法是相同的,都是在一份一份的分;

(2)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都表示总数里包含着几个一份的数.

不同点:

(1)这节课学习的题目比上节课要难了;

(2)上节课时,一份数、份数和总数题目中都是直接给出的,这节课要通过看图先知道一份是几,然后再画一画,才能求出总数里包含着几个一份的数.)

三、巩固发展

1.先圈一圈,再在□里填上数.

124=□

□个☆,每□个一份,分成了□份.

12里面有□个4.

2.

__________6里面有□个2.

3.自己根据自己的水平完成P45、1-4

(1)

表示有□个,每□个表示有□个,每□个

一份,分成了□份.一份,分成了□份.

(2)

84=□105=□

(3)先圈一圈,再在□里填上数.

□里面有□个□□里面有□个□

(4)

6里面有□个312里面有□个□

四、归纳质疑

1.比较今天所学习的知识与上节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上节课与今天学习的知识都是第二种分东西的方法,第二种分东西的方法与第一种分东西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第二种分法(二)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会选择有效的信息来分析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在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1.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口答。

(2)一条船可坐6人,2条这样的船最多可坐多少人?

2.计算下面的除法算式,并说出用的是哪句口诀。

28÷4=36÷4=32÷8=72÷8=

81÷9=35÷7=64÷8=42÷6=

学生独立解答,同桌之间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为接下来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1.解决问题。

师:今天小明想给自己买一些新的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小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大家愿意帮助小明吗?

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每件商品的价钱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发现:

(1)小熊6元,地球8元……

(2)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

学生可能会说:除以几就想几的口诀,56除以8就想8的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商就是7,即56÷8=7。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图,发现问题,并能够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稍微复杂数量关系的除法实际问题,渗透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2.检查解答正确吗。

师:大家真棒,这么快就把问题给解决了,做的正确吗?

生: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是8×7=56(元),所以是对的。

师:大家真是爱动脑的孩子,看来已经掌握了运用乘法口诀来检验除法了。

3.想一想。

如果24元钱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学生小组讨论。

生:24元钱可以买6辆小汽车,就是将24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

生:用除法计算,24÷6,想(四)六二十四,商是4。

(2)42元可以买几个玩具熊?

(3)买8个地球仪一共需要多少钱?……

这些问题全班一起交流,并且全班一起帮助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延伸问题,掌握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出示微课,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整体分析和梳理。

1.一根28米长的绳子,每7米分成一段,可以分几段?

2.

(1)买6块手帕,一共需要多少钱?

(2)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

(4)你还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面包原来10元一个,现在优惠促销,3个27元,现在每个多少元?现在每个比原来便宜多少元?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时,首先要审题明确问题,寻找解决问题需要哪些信息,缺少什么信息数据,再找一找题目中有用的信息,然后分析数量关系,探究解决方法,最后检验。如生活中的购物问题--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含义,列出相应的算式,再利用相应的乘法口诀求出结果。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3)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49页例1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

第1~4题。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78=56

568=(7)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口诀:七(八)五十六

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51~53页练习十一5~12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1~9的乘法口诀。

2、视算

6312435744551714211634262682336474123054976121342447731

3、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

426=?155=?

二、练习

做练习十一5~12题

第5题:说说可以怎样想?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第6题: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步骤,先算出结果,再把除法算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7题:引导学生认真看插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第9、11题:(1)读题,分析条件和问题,

(2)找出并分析关键句,

(3)列式计算。

第8、10、12题:计算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三、总结。

目的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重点: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54~55页例2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6=217=186=426=46=

47=497=55=66=355=

2、口述算式并解答

(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

(2)6里面有几个2?

3、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教学例2

1、指导学生摆小棒,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同学们的小棒是老师的6倍,那么一共是多少根?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倍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倍(5个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2、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观察板书,从右往左看:(1)18和3比,18里面有几个3?18是3的几倍?(2)15和5比,15里面有几个5?15是5的几倍?

学生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使他们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3根的6倍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让每位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教师板书:36=18

(2)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18根是3根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也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反馈时,请学生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理解求18是3的几倍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

4、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例2后面的做一做供那些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尚不是很清楚的同学练习用。练习时,教师应组织他们按程序操作。

1)摆好两行三角形。

2)思考两行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3)用一句话说出第一行三角形的个数是第二行三角形的4倍,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2)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完成下列练习。

用学具摆一摆:1)12是3的4倍;2)12是4的3倍。

学生操作时,提醒他们思考:在第一题中,是12和几比?在第二题中,是12和几比?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交流。

三、总结

板书设计

6倍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倍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18是3的几倍?183=6

15是5的几倍?155=3

目的要求:使学生初步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通过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4)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37至第46页共3节内容安排3个例题。学生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表内乘法,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二),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表内除法(二),利用表内除法解决相关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表内乘法,在此基础上再学习表内除法(一),学生已经熟背乘法口诀表,初步学习用表内乘法解决除法问题。

二下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学习过平均分,除法算式的读写,意义,以及用2-6乘法口诀求商。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用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全班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师:观察主题图片,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小组合作讨论:一共有多少面小旗?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师总结:不论是先数行还是先数列,结算一共有多少面小旗都用的乘法口诀是七八五十六。

师:有56面小旗,平均挂8行,每行挂几面?这是求“平均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师:把56平均分成8份,求每份是多少,这就是平均分,根据七八五十六求出商。

生:56÷7=8(面)利用乘法口诀七八五十六算出答案。

教师巡视,大家完成后请一位同学订正答案。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39页做一做的第3小题。教师巡视。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5)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13~36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6)

单元教学内容:

表内除法(一)课本P13~36页。

单元教才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7)

教学内容: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课。(教材第50~51页,练习十一的第2~6题)

教学要求:

1、进一步巩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正确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2~9的乘法口诀。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二、课堂练习,巩固旧知

1、练习十一的第2题,小兔过河采蘑菇。

(1)引导学生看题。

(2)说明题意,小兔身上的号码与河中每块石头上算式的商、河对岸蘑菇的号码一致时,小兔才能过河采蘑菇。

(3)开展活动:每3人为一组,每人说一组得数,其余两个当评判员。

2、练习十一的第3题,小鸟回家。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后小组交流订正。

3、练习十一的第4题,吹泡泡。

学生独立作业,将每题的得数直接写在小猪吹泡泡的算式中。

三、深化练习,拓展思维

1、3×□=21 4×□=32 45÷□=5

28÷□=4 40÷□=5 54÷□=6

2、如果:○÷3=△ □×△=32 ☆×□=28

那么:○=( ) △=( ) □=( ) ☆=( )

这一道题要引导学生推理,□×△=32,☆×□=28,这两个积的因数各是多少,从乘法口诀中可知:四八三十二,四七二十八。这两句口诀中都有四,那么就可以确定□为4,△为8,☆为7,○为24。

四、课后作业,辅助消化

练习十一的第5、6题。

教练创新:

课后作业指导

练习十一第5题:练习时,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题:“4和几相乘等于36?”通过指导学生读题,使学生具体地、早期地感受方程的思想。第6题:练习时,应引导学生逻辑地分析思考:要比较算式的大小,就是要比较算式的结果(积或商)的大小,因此应先求出各算式的积或商,然后再来填空。

补充习题及解答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鸽子送信。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45 2×□=16 42÷□=6

24÷□=3 28÷□=4 4×□=36

4、把下面的大象按要求排一排。

5、如果:○÷5=△ □×△=42 ☆×□=48

那么:○=( ) △=( ) □=( ) ☆=( )

[解答:1。(1)21 7 3 (2)32 8 4 (3)45 9 5 (4)42 7 6 3。9 8 7 8 7 9 4。54÷9<;21÷3<;32÷4<;45÷5 5*。○=35 △=7 □=6 ☆=8]

频道小编推荐: |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8)

一、选择。

2.20里面有4个()。

3.下列算式中,商最大的算式是()。

4.有一堆苹果,比20个多,比40个少,分得的份数和每份的个数同样多。这堆苹果可能有()个。

5.二年(2)班参加舞蹈队的同学站了5排,每排站6人,其中男生有9人,求女生有多少人。用算式表示是()。

2.用下面卡片上的数摆成学过的'除法算式。

()只分为一组,可以分成这样的()组。

4.如果□+□+※+※+※=21,

四、应用。

1.一个乒乓球2元钱,4个羽毛球12元钱,哪种球比较便宜?便宜多少钱?

2.超市饮料降价,买3瓶鲜橙汁6元钱,买6瓶多少钱?

3.一本书有36页,小明每天看6页,几天可以看完?如果4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1.(探究题)有一串珠子,按照下面的顺序依次排列,第十九个珠子是()颜色。

2.(信息题) 35名同学在操场上做游戏,可以每4个人分一组,也可以每5个人分一组,怎样安排没有剩余?

3.(创新题) 12个小朋友进行乒乓球比赛,每3人发给4个乒乓球,一共需要多少个乒乓球?

4.(信息题)一天中午正在下着大雨,明明问菲菲:“再过36小时太阳会不会出来?’’菲菲说:“那可说不定。”明明说:“我可以肯定,再过36个小时太阳一定不会出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说得对?为什么?

5.(开放题)在下图的○中填上不同的数,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相加之和都等于10。

5.3×5=15, 5×3=15,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学设计(篇9)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

此题的插花活动为使学生对平均分的印象更深,开始可以让学生喜欢怎么插就怎么插,以显示题目的开放性。教学时,还可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借助插花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练习三的第2题。

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3.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案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二)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本单元的学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是对表内除法(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课本知识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课时安排:5课时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

2.解决问题…………………………………………2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编辑推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案(一)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案(一)

第1课时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1.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的关系。

3.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唤醒已有经验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对旧知识进行回顾,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师:我们已学会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我们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探究新知识

1.观察教科书P37主题图,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师:这个班的小朋友在布置他们的教室,庆祝欢乐的节日。我们小朋友也有欢乐的节日呢!(“六一”儿童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为我们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做好准备。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谁能说一说?

【学情预设】学生会逐句读出图中学生说的话,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带着数据去了解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同桌互相说一说,接着让学生汇报,提出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以上的三条信息可能会分别提出如下三个问题:(1)一共做了多少面小旗子?怎样挂这些小旗子?(2)平均每组分几颗星星?(3)心形气球可以摆几行?二年级的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尚弱,教师可视其情况适当引导,帮助归纳整理,提取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若学生没有提出问题(3),可忽略。

2.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

(1)课件出示教科书P38例1,回顾乘法的意义。

师:同学们已经挂好了小旗子,大家一起来看看,你能看出什么吗?

【学情预设】学生能说出每行有7面小旗子,总共有8行。

师:一共有多少面小旗子?你能列式解答吗?

生生交流,列乘法算式,说算理并复习乘法的意义,说出乘法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

教师板书:7×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接受新知识快,但对旧知识的忘记速度也快。将直观图形的信息落实到问题中,让学生去找“几个几”,复习乘法的意义,便于后期建立乘法和除法的联系。

(2)交换上题中的信息进行探究。

师:一共有56面小旗子,要挂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每行有7面。

预设2:学生根据除法的意义直接列式56÷8。

师:为什么用56÷8?

引导学生复习除法的意义。

师:说一说怎样求商。

学生汇报,交流想法。

教师板书:56÷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设计意图】根据情境图,提出另外的问题,激发学生唤醒旧知识的意识。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自主活动。从解决问题的途径开始思考,直至说出列式的依据以及计算的算理,也是检验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师:56÷7=?用哪一句口诀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师:你能用这个算式解读这个图吗?

【学情预设】一共有56面小旗子,每行放7面,能放8行。还有学生会分不清行和列,可加动作比画区分或者让学生上台展示,要求表达清晰。

(3)引导比较,提炼方法。

师:比较三道算式的计算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总结:都是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解决的。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情境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形成过程。在比较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联系,同时在教学中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去独立探究。

3.自主解决分星星情境问题。

课件出示第二个问题。

学生列式计算:49÷7=7(颗)。

师小结:用“七七四十九”这句乘法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因为写出的除数和商相同。

指名学生举例:哪些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一方面丰富学习内容,为归纳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积累经验;另一方面检验学生用除法算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内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体会一道乘法算式有的能改成两道除法算式,有的只能改成一道除法算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38“做一做”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所用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熟练程度,既深化学生对乘除法关系的认识,又渗透了方程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单纯计算的枯燥性,使学生爱学、乐学。

2.完成教科书P40“练习八”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都用到了哪句口诀。

(2)学生独立思考应该怎样列式,再指定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3.完成教科书P40“练习八”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都用到了哪句口诀。

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比较算式的大小就是要比较计算结果(积或商)的大小,应先求出积或商后再来填空。

【设计意图】加大计算的练习量,是对本课时内容的巩固,同时也是把对本单元目标口算能力提升的锻炼落实到每节课中。多样化的练习方式,避免口算的枯燥性,同时对口算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帮助。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计算方面,你有什么经验跟班上同学分享的吗?

板书设计: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7×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教学反思: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乘法口诀,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掌握了一般求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践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在合作交流中获取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案(二)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案(二)

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用7、8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关于除法的基本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即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这一知识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

难点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教学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主动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同时在教学中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我精心设置的一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大课堂的教学容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同学最喜欢的节日是儿童节

出示P37情境图

师:六一节快到了,我们班的同学在提前准备一起看看,同学们在做什么?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1、学习例1

仔细观察图,说一说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我们做了一些小旗,挂在教室里。

我们做了49颗星星,分给7个小组。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条信息。

出示小旗图片

师:你能快速的算出一共有多少面小旗吗?

生:7×8=56

师:用到了那一句口诀

生:七八五十六

师:回答的很好,如果要把56面小旗挂8行,平均每行有几面?谁来说一说怎么列式?

生:56÷8=7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想7×8=56,所以56÷8=7

师:回答的真好,如果老师把问题变式一下,要把56面小旗,每7面挂一行,可以挂几行?

生:56÷7=8

师:刚才我们在计算56÷8和56÷7两个算式时,都用了哪一句口诀?

生:七八五十六

师小结:用一句乘法口诀可以算出2道除法算式的商(乘数相同除外)

2、解决“我们做了49颗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几颗?”这一问题生:......

师小结: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在计算这题时,我们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运用口诀,巩固练习

1.火车游戏

7÷7= 32÷8= 48÷8= 56÷7=

64÷8= 21÷7= 49÷7= 40÷8=

2.篮球比赛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关于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合集11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28805.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