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精选

2023-01-31 小学数学教案

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是离不开教案的,教案能增强教师的发散性思维。在编写教案时重点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的练习,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和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技能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二、基本训练

1、口算

264096060352090018

520xx1730240481650

2、()里最大能填几?

14()12069()28050()310

25()16015()11035()145

3、计算并验算

382435460860217632

990045385482953668

三、综合训练

1、计算

600-952028460+4527

(3532+208)44(44941470)63

2、文字题练习

(1)6364里包含了几个74?

(2)一个数的7倍是2821,这个数是多少?

(3)1537除以13与16的和,商是多少?

3、应用题练习

(1)少年宫买16台录音机用去4400元,一台录音机是多少元?买一台彩色电视机用去3100元。一台彩色电视机比一台录音机贵多少元?

(2)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3小时行了288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这辆汽车普通公路上每小时行48千米。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在普通公路上的多少倍?

(3)东林乡修一条长1984米的水渠,每天修48米,修了31天,还剩下多少米没有修?

4、先提问题,在解答。

(1)食堂有面粉213千克,大米的数量是面粉的12倍。?

(2)学校买来4盒钢笔,每盒12枝,每枝8元。?

四、提高练习

书p72思考题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p44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出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

学情分析

乘法估算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础,因而在学生有一定口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估算教学,在教学本课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用乘法口算直接估算。

2、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篇3)

设计说明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回顾整理,构建知识网。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复习包括: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估算方法、笔算方法,以及除法的验算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全面的、有逻辑性的结构图,既培养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印象,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

2.重视对算法的复习。

在教学中,选择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逐个击破,通过解决这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回顾口算、笔算和估算的方法,使复习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就要经常地复习,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其实复习不仅是快乐的,它还能让我们的知识得以巩固提升,进而让知识更好地为我们服务,这不就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吗?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总复习。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要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回顾整理,建构知识网

师:我们先回顾一下学过的知识,打开教材看第二单元的内容。想一想,第二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以小组形式交流、讨论)

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师指导并归纳,将总结的内容写在黑板上)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知识,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掌握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既梳理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内容,又为下面的练习做好了准备。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引导学生复习口算方法。

(1)想一想,240÷3怎样口算呢?

(学生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2)汇报口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想:240是24个十, 想:3×80=240

24个十除以3等于8个十。240÷3=80

240÷3=80

2.复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估算方法。

估一估,123÷3的商是多少?

估算方法:除数不变,先把被除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数,再用口算除法的方法计算。

123÷3≈40

120÷3=40

3.回顾交流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及验算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1)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验算方法。

①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完成教材111页2题中关于笔算除法的习题并验算。

注意:对于商中间有0与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学生容易出错,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估算,要求学生在计算前,判断出商是几位数,或在计算后,通过验算来进行检验。

设计意图:小学生喜欢争先,在学习活动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引入竞争机制,犹如给学习活动加入了催化剂,既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合作,勇于探究,又能避免常规复习课的枯燥乏味。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图体温并解答

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平均每盒有多少个?

图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袋?

2、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图意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问:要求什么问题?怎么样列式?

2、自主探索。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同桌或小组商量,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⑴224/2=112(本) 112/4=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⑵4*2=8(层) 224/8=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4、讨论比较。

问: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三、应用提高

1、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最后让学生交流思考方法。

交流反馈时,教师分别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法进行比较。

2、想想做做2

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投影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共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

提出问题: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

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

3、想想做做3

出示学生购买乒乓球拍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解答。

注意提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找到图中隐藏的已知条件有两个小朋友。

解答后同桌学生交流比较。

四、课堂作业

商店运来2箱毛巾,每箱4包,一共有480条。每包有多少条毛巾?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2单位间的换算。

3解决实际问题。

4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图

教学过程

一、选择单位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质量单位?

板书:克千克吨gkg

(2)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哪个单位?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较轻较重很重

(3)想一想,在()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个梨重180()。

爸爸的体重是67()。

1头河马大约重1()。

1本连环画约重216()。

一辆大货车运白菜3()。

小马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早晨,天刚亮,我就起床了。我拿起50千克重的牙刷,刷了刷牙,又洗了脸。妈妈早就准备好了一杯250克的牛奶、一个55千克的鸡蛋和一个200吨的苹果。不一会儿,早饭吃完了,我亲热地跟可爱的小狗告别,这只小狗足足有20克重。我背起3吨重的书包高高兴兴地向学校跑去,刚到学校大门,就看见一辆满载着约4克的粮食的大货车正在食堂卸货呢!

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应该怎么改?

二、单位换算

1间的进率

克与千克、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都是1 000。

板书:克1 000千克1 000吨

26页:第7题)

4 000 g=()kg 9 kg=()g

()g=7 kg 6吨=()kg

8 000 kg=()吨()kg=4吨

学生独立作业,完成之后,请学生评讲,就4 000 g=()kg,6吨=()kg这两题追问单位间的进率及思考过程。

三、解决问题

(1)出示图及题目:有5 000克白糖,每1千克装1袋,可以装多少袋?

(2)学生自编一个类似的实际问题,同桌相互解决。

(3)出示图看图,你从图上了解了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解答的?

总结:当相加或相减的数单位不一样时,要先换算单位,统一单位。

(4)出示图及题目:

王叔叔家装修房子,这是他在一个建材市场购买材料的清单:

水泥河沙地砖红砖墙砖

2吨3 000千克1 100千克1吨900千克

王叔叔租了两辆准载4吨的货车,可以怎样装货?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四、数学小调查

(1)到商店调查下面商品有多重。

一把挂面、一包奶粉、一袋味精、一袋洗衣粉.

(2)查阅资料,调查下面的动物有多重。

一头牛、一头鲸、一只蜂鸟、一只鸵鸟.

小组合作,完成调查任务,并自己交流。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9~21页 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

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特别是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你们知道植树节吗?是几月几日?

2、每年的植树节,全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组织植树活动。据统计,去年植树节的当天,我们临沂市就植树约1538万棵。谁能说说植树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亲切自然的交流,促使学生进入情境。)

3、同学知道的真多,人类的生存的确是离不开树木。今年的植树节,有个学校也组织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

(1)这就是这个学校今年植树的情境,从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板书问题: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每班植树多少棵?……)

(2)他提的问题大家能解决吗?谁来解决他提出的问题?

(3)一起来说。

4、哪位同学来说说算式该怎样列,并说明理由。

5、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总结。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1 42÷2=

1、引导学生试着通过合作交流,初步解决问题。

2、集体展示交流。

师: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的交流,我想,同学们都已经有了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小组形成的方法。

(学生可能有用口算得出结果的,也有用摆小棒的方法得到结果的。让学生充分展示。)

3、课件演示分的过程,并重点对分的步骤做必要的说明。

4、有用其它的方法吗?比如说笔算的方法。(引导学生边说边写出过程:

2 1

2〕4 2

4

2

2

0

5、小结: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有的用口算方法算出42÷2=21;有的通过分小棒,知道了结果;还有一些同学尝试着用除法竖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6、借助小棒,直观展现42÷2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算理。

(板书出除法竖式的除号、被

除数、除数,边讲解边完成竖式)我们分小棒的时候,第一次分的是4梱,相当于十位上的4,用4除以2,商是2,就是每份中的2梱,因为它实际上表示的是20,所以要写在十位上,和被除数上的4对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分去了40根,从总数中减去40。那么还剩下2根,2除以2的商是1,这个1写在个位上,和42个位上的2对齐。再减去分去的2根。正好分完。(展示过程可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完成)

(设计意图: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师生共同完成竖式,理顺思路,帮助学生理解笔算过程。)

7、小结: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

(二)教学例2 :52÷2

1、谈话:我们已经解决了“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问题,“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棵树”该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试一试,能不能用竖式计算出结果。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出竖式。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2、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1)师生共同摆小棒。

(2)课件演示。并让学生试着叙述演算过程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进一步探索,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完成“任务”)

3、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4、指导学生独立看书思考后再讨论交流。

5、小结:我们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就要注意第一次商后,十位上是不是还有余数,如果还有余数,就要把这个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再继续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来突出“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的情况,使学生初步形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师:同学们刚才学习的很认真,经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学会了笔算除法。现在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去帮小兔拔萝卜。我们把题算对了,就可以帮小兔拔出萝卜。

1、帮小兔拔萝卜。(课件出示P20 做一做 1 学生完成后反馈。师提问:在做这些题的过程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P20 做一做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新的知识?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篇7)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2~9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男女生套圈成绩图。

学具:每四位学生一副男女生套圈成绩学具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很多同学都知道套圈游戏,一起来看。(媒体出示:三年级一班的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下面的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想请大家来当裁判,愿意吗?可要比比哪个裁判最公正哦!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两队人数相同,每人套中的个数不同。

屏幕出示第一小组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提问:要知道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认为可以比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二)两队人数不同,每队中每人套中的个数相同。

屏幕出示第二小组男、女生套圈情况统计图。

请学生一起回答是哪个队套得准一些。

提问:有同学认为可以比比他们套中的总个数,你们觉得公平吗?

结合媒体演示小结。

(三)两队人数不同,每人套中的个数也不完全相同。

1.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出示第三小组的套圈成绩图(例题),引导比较,得出与第二小组套圈成绩图的异同。

小小组四位同学利用学具板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比的结果。

指出:其实,象这样移了以后再比,是分别求出了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再去比的。

结合电脑演示教师讲解揭示平均数的含义。

2.提问: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几个吗?女生呢?

指名列式并说说想法。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谈话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4.小结。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辨一辨、说一说。

2.移一移、估一估、算一算。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三条丝带的长度分别改成6厘米、44厘米、13厘米。)

3.想一想,选一选。

四、全课总结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在具体操作体验中,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3.渗透周长与面积的联系和区别。

4.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T缓缓地拉出贴有手掌印的黑板)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都有大小。

二、认识面积,观察比较。

(一)认识面积。

1.课桌的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要大得多。

2.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板书面积)

3.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要大得多。

(二)观察比较。

1.T: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面积。在我们身边有很多面,你能找到两个面,用大/小些、大/小得多或者差不多来比一比它们的面积大小吗?

同桌互相说说。(互说指名说)

2.S汇报。

A、若学生直接说到面积。T:真了不起,已经能用今天学的新词语了。

B、若学生只说到面。T: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什么的大小呢?

3.(T拿出一个长方体)

这个长方体上有很多面,你能比一比各个面的大小吗?(让学生用面积)

三、动手探究,培养能力。

(一)引发矛盾。

1.T:王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平面图。

T:在这个平面图上,每个建筑物都有它们各自的面积。你能比比它们的大小吗?

2.听到差不多这个词,那到底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呢?有没有办法比较差不多大小的两个物体的面积呢?下面我们就要通过活动找到方法。

(二)动手实践。

1.(两张差不多的纸片)你们有办法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吗?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活动材料。你们在比较的时候需要什么材料就可以选用什么材料,当然也可以不选用.

T:等会在汇报的时候王老师看看哪一组采用的方法比较多。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以小组为单位)

--1学生汇报方法中间不要打断他。2评价以学生为主。

3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渗透面和面积的转换。

4操作的目的是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4.还有其他方法吗?

(三)练习。

1.(T出示课件:没有方格的图,但是有编号)

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准备用什么方法比较呢?(数方格)

2.S独立作业。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深化体验。

(一)课堂小结。

1.T:我们今天学了面积。

T:还会说了***的大小就是***的面积。你能试着说说吗?

2.(T出示湖面照片)

T:王老师带来了一张照片,你能找到里面的面,并说说什么是它们的面积吗?

(T出示房子照片)

T:还带来了一张照片,你能找一找,说一说吗?

(二)周长、面积谁的本领大。

T:面积先生和周长先生的本领有没有高低啊?我们要和面积先生做朋友,也要和周长先生做朋友!!

如果时间够,做书上想想做做第四题。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篇9)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解决连乘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两步乘法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2、让学生从多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能用两步连乘,多角度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描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53名同学的照片。

师:同学们,这些照片你们熟悉吗?张老师想把同学的照片做入相册,一页相册的规格是这样的:

出示三张相册,从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1)有53张照片(2)有三页相册(3)一页相册中有5行,一行有4个格子。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把53名同学的照片都贴上去,三页相册够吗?

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知道什么?

板书问题:三张相册一共有几个格子?

师:你会怎么思考呢?请在作业纸上列出算式。

学生列式。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请学生去板演。

根据学生回答:

(1)4×5=20(个)20×3=60(个)能说说你的思考过程吗?

先算出一页相册有20个格子,再算出3张相册有60个格子。课件演示照片贴上去的过程。

再全班齐说思考过程。这两条乘法算式,能改写成一条综合算式吗?

综合算式:4×5×3=60(个)

师:除了这种思考方法,你还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吗?

(2)4×3=12(个)12×5=60(个)

先算出3张合并在一起一行有12个格子,5行就有60个格子。

师:还有谁也想到了这种方法?请你再来说一说。都听清楚了吗?请每个同学都把这种方法再说一说。这两条算式也能改成一条综合算式:4×3×5=60(个)。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算法?

(3)3×5=15(个)15×4=60(个)先算出合并后一列有15个格子,4列就有60个格子。

师:谁能把这种思考方法再完整地说一说。

改成综合算式:3×5×4=60(个)

师:我们大家用3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解决这了同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看,这3个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都是连乘。

师:对,今天我们就要用连乘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板书:用连乘解决问题)

师:这三种方法都能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同桌讨论一下)

生:先求的部分不一样。

师: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但我们在解答的过程中一定要弄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现在,请同学们再回顾我们刚才思考问题的过程,把这三种方法说给你的同桌听,请说清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二、巩固方法,建立模型

出示正方块:

师:谁来说说这些正方体是怎样摆放的?

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师:请同学互相讨论,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请列在作业纸上,并说清楚每种方法分别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展示学生作业: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计算过程中需要处理的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体验只需要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通过寄书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解了小数的意义及小数的加法、减法算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能出发,让学生经历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体验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有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基础,还学过整数加减法,具有了处理进位或退位问题的经验,所以,寄书一课主要是通过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提醒学生小数加减时要注意进位或退位的问题,教学时应该给学生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知识。同时,教材还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情况我校地处城郊,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民家庭,由于家庭背景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也不同,参差不齐。

学校情况学校的硬件条件还不够完善,许多学具和教具要靠教师亲自制作。值得高兴的是,我们学校和其他学校一样,从20xx年秋季就参加了课改实验,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学到必需的数学,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寄书

1.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情境图。(教材第8页)

师:前几天,笑笑到邮局寄书给她的好朋友小明。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再与同桌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观察,认真审题,先列出算式。教师巡视,再到黑板前列出算式:1.6+12.4=)

师:(指着算式)这是我看到的一些同学所列的算式,有没有列式与这个不同的呢?

(学生还有可能列出:12.4+1.6=)

师:为了帮助笑笑解决寄书的邮费问题,我们列出了正确的加法算式。大家现在能不能估算一下笑笑大约一共要付多少邮费呢?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也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你们先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里的同学。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解释估算的过程。请小组派代表汇报,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师:刚刚我们对所需邮费进行了估算,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谁的估算最接近正确答案。请你选择你喜欢的算法,独立完成所列算式的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师:看一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哪种你没有想到?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让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再回答。)

师:进行加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在全班交流。主要围绕小数点要对齐和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进行交流,教师归纳总结,进一步明晰小数加法的算理。)

师:那么,这两包书的邮费相差多少元?你能列式解答吗?

(学生列式解答,并在全班交流。)

师:在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2.出示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2题。

师:请你当森林医生,为这些小树治病。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反馈。)

(二)活动二:购物

1.出示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3题的情境图。

师:今天,小明、小青和他们的妈妈一起去邮局领笑笑寄过来的书,他们非常开心。后来,他们又一起去逛商场购物。他们先来到了书店。小明想买《动物世界》和《童话故事》这两本书,他带40元钱,够吗?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交流:可以直接计算,也可以估算。)

师:如果我将题目改为小明带40元买这两本书,还剩多少钱?这两道题还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问题不一样。课本上的题目只是问40元够不够买这两本书,而改后的题目则问具体还剩多少钱。)

师:那么,这两道题都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吗?

(不能。)

师:那么,哪一道题能用估算来解决,而哪一道题必须要进行具体的计算才能解决呢?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体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必须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只需估算。)

2.出示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4题。

师:妈妈买笔花了158元,还剩342元,妈妈带了多少钱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

3.出示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5题。

师:小明、小青和妈妈逛完书店,来到了超市准备采购一些食品。谁愿意当这家超市的服务员,向大家介绍这些食品呢?

(学生独立完成第(1)~(3)小题,并在全班交流反馈。)

(三)活动三:小结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寄书这一活动让学生学习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以已有的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算理和算法的知识、整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为铺垫,自主学习和探索本课的新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和与同伴交流各自不同的算法的过程,深刻地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算法的策略是多样化的。

本节课教师主要是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能够很顺利地完成知识的迁移,掌握新的知识。同时,本节课还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这个环节中,我认为教师的适当引导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如,在新课开始时,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再向学生提出估算的要求: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也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但是在第一个问题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的解决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我的设计构思出现了偏离,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估算,而是直接算出结果。从这可以说明,学生的估算意识还有待于提高,仍需加强培养。在最后的采购食品的问题中,我注重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案例点评〗

1.以学生掌握的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以及学生已具有的处理进退位加减问题的经验为基础,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探索新知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机会。

2.把学习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知识探索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3.注重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星期六,小红和妈妈一块去商店,商店里正在播放商品优惠信息:

钢笔

铅笔盒

橡皮

书桌

毛笔

剪刀

15.4元

12元

0.6元

208元

3元

7.9元

如果让你把这几种商品按价格分分类,你怎样分?

预设分法:

钢笔

15.4元

毛笔

3元

剪刀

7.9元

铅笔盒

12元

橡皮

0.6元

书桌

208元

右边这列数我们已经学过,那左边这列数呢?

你们知道这列数叫什么?

板书:认识小数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促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新知探索

(一)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小红和妈妈转了一圈后,决定买这一张书桌(出示例1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5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多少米?

说明:5分米是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

反过来,0.5米表示什么?

4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多少米?0.4米表示什么?

板书:5分米5/10米0.5米

4分米4/10米0.4米

2.比较:

这两组数量,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竖着看又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

竖看时,第二列有什么共同点,第三列呢?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零点几?

小结:十分之几可以写成小数零点几,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

3、一位小数的读写

谁来把写成的小数读一读?

板书:0.5读作零点五

0.4读作零点四

同学们都会读了,写的时候,你觉得要注意些什么?(预设:小圆点的位置及写法)

拿出你的小手指在桌上写一写。

4、练一练:

P101/1、这把1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你会照样子填一填吗?

独立填写,巡视指导,汇报交流。

P101/3、先独立填写,再交流。注意指出不同填法。

5、游戏:对口令(老师和学生对答十分之几和零点几)

(设计意图:探索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想一想、比一比、说一说,并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买完了书桌,小红又去选了两样学习用品。

出示:圆珠笔笔记本

1元2角3元5角

1、能不能像刚才那样,把几元几角写成以元作单位的数?(四人一组讨论)

为什么1元2角是1.2元?你是怎么想的?3元5角呢?

谁来读一读这两个小数?

板书:1元2角1.2元1.2读作一点二

3元5角3.5元3.5读作三点五

小结:几元几角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就是几点几元。

2、比较:上面2个小数和下面2个小数有什么不同?

0.5和0.4小圆点的左边为什么写0?而1.2和3.5小圆点左边为什么不写0呢?

3、转了一圈,小红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买点食品吧!

P101/2独立完成,巡视指导,汇报交流。

4、老师这里也有些食品优惠券,想要吗?想要先得过关。

谁能读出优惠券上的小数,并说出它的价格是几元几角,这张优惠券就送给谁。

(设计意图:肯德基优惠券是学生经常见到和使用的,学生喜闻乐见,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认识小数的组成

1、出示:下面各数哪些是小数?

85/120.57/1004.790

提问:你们为什么找得这么快?

2、那么这行数中除了小数、分数还有些什么数?小数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呢?请同学们自学P100最后一段,并思考黑板上的问题。

出示自学问题: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数是自然数?

小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小数各部分名称。

3、题一中,哪些数是自然数?他们都是什么数?

0.5的整数部分是多少,小数部分呢?4.7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小数的组成,培养自学能力)

三.拓展延伸

刚才,我们学了这么多有关小数的知识,老师有个问题:你觉得使用小数有什么好处呢(自由发言)

实际上,小数在咱们的生活、生产中处处可以用到,同学们要学会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想一想从下面几幅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出示:江苏电视塔东方明珠电视塔多伦多电视塔中央电视塔

318米468米553.3米386.5米

介绍: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的电视塔。多伦多电视塔是世界第一高的电视塔。

2、最近南京的交通有了一个重要的变革,谁知道是什么?请同学们仔细听记下老师所读的小数。

出示:图略

南京地铁1号线全程21.7千米,其中14.3千米是地下线,7.4千米是地上线,全程总造价39.2亿元,创造了全国地铁建设的三最。

谁来汇报一下你记的小数。

介绍:你知道南京地铁创造了哪三最吗?出示:(一是票价最低、二是地铁造价全国最低、三是运营用工人数最少。)不久的将来南京还会有2号线、3号线等,那时,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3、介绍数学家刘徽。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刘徽就开始应用十进分数也就是小数。而欧洲直到十四、十五世纪才出现十进小数,小数点直至十七世纪才开始使用。刘徽的发现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设计意图: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关注生存性资源,拓展知识面,并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二分之一。

出示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喜欢秋游吗?谈到秋游,吃可是其中的一大乐事,瞧,这两位小朋友正准备,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好吃的?

屏幕出示: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板书:平均分)

谈话:每人分到的苹果和矿泉水,我们都是用这样的一个数来表示的,那半个能不能也用一个数来表示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像二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好吗?(板书课题)

读二分之一:谁会读这个数的?(指名23人读,然后齐读)

理解二分之一: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这块蛋糕的(蛋糕的一半上出现二分之一)

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个二分之一是怎么得到的?

另一份呢?(另半个蛋糕上写上二分之一)

通过分巧克力进一步理解二分之一的意义。

折二分之一:拿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然后把它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

学生折纸涂色,然后交流汇报。

这张长方形纸有的横着折,有的竖着折,还有的斜着折,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二分之一呢?

判断二分之一。

二、认识几分之一。

再选一张纸折一折,涂上颜色表示出这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学生活动,然后组织交流。

小结: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分数,还学会了比较大小,这些分数其实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看!它们都是由三部分组成的。

三、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中间的这条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叫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数线上面的叫分子,这里的分子1表示其中的一份。

四、比较分数的大小。

出示两张同样大的圆形纸片,涂色部分分别表示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让学生比一比,哪一个分数大?

如果把这个圆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八分之一与四分之一比,谁大?

还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16份呢?十六分之一与八分之一比,哪个大?

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五、组织练习。

1.写分数

认识了这么多分数,想不想自己写一写?细心的小朋友回忆一下,老师写分数的时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比一比,填一填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这是3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

第一张涂满颜色后用1来表示。

第二张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

第三张平均分成6份,涂色部分表示多少呢?

第四张平均分成12份,涂色部分又表示多少呢?

3.生活中找分数

完成想想做做第六题。

分数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瞧,这是什么?这个栏目是(科学天地),这个栏目是(艺术园地)

《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哪一部分大一些?

六、课堂小结。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精选》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28161.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