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长城》教学设计word版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要知道写好教案课件,也能避免老师漏掉一些重点内容。要写好教案课件,有没有好的范文可借鉴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长城》教学设计word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导入课文

由收集的有关长城故事导入。

二、看图,感受长城

投影出示长城的远近图画。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我会读:

读我喜爱的自然段落或句。

四、我会说,说我知道的课文内容

1、质疑:

关于词句理解和疑难问题的质疑。

2、我知道我来说:

说我对此语的理解,句意的理解。

3、说我知道长城的作用,或相关的长城故事传说。

五、我想象,我能说

1、配乐读文(第四自然段)。

2、学生边听边想象长城修筑时的情景。

3、引导学生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相关阅读

[教案必备] 植物的生长教学设计word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重视教案课件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要写好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必备] 植物的生长教学设计word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小麦、花生等植物生长的过程,可进行一些科学小实验,了解植物生长的秘密。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

方法与过程:学会正确的种植方法,在校园里种植自己喜欢的农作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了解,让学生知道植物的根、茎、叶有各自的作用。培养儿童亲近自然、关心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重点:

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探究和科学的态度。

活动准备:

植物的种子。

活动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1、秋天来了,人们常说:春华秋实。这是个丰收的季节,给人们带来了喜悦。(尤其是现在由于人工种植,无论春天、秋天,还是冬天,都能吃上水果。)

2、大家观察了整个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你们发现植物生长有什么秘密吗?

二、观察并记录在案

1、看书P16—P17页内容,观察牵牛花和黄豆的生长过程,记录它们各阶段的生长情况。

2、交流汇报

3、老师介绍秋天有哪些水果、蔬菜、粮食……,有劳动才有收获。

三、过渡:

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我们要学习和发现一些农业知识———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即植物的生长规律。

1、老师结合书上P17页的图讲解:

2、植物生长规律:(春种)种子——(浇水施肥、光合作用)植物生长根、茎、叶————开花——结果(果实中含有种子)。

3、讲书上的向日葵生长规律。(书上P17页内容)

4、讲书上的牵牛花和黄豆的生长规律。(书上P16页内容)

5、也有特例:像无花果就不开花。

四、知识扩展:

1、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

(苹果、梨、无花果、葡萄……的种子)

2讲《十万个为什么》中植物的《植物的秘密》的故事。

五、延伸

看来同学们在实践中真是学到了不少知识,了解了植物生长的过程。植物生长的秘密有许多,同学们还可以去研究很多问题。

[教案参考]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word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按要求,每个教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充分准备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让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各知识点。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教案参考]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word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白居易及行这种文学体裁;

2、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

3、体会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1、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出色音乐描写。

【教学难点】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

【教学准备】录音机、乐曲《春江花月夜》。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它不像蓝天白云、飞禽走兽、山峰河流那样可视可感。如何才能把这难以捉摸的音乐用文字表现出来呢?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典范,自唐以来历咏不衰。今天,我们就一起聆听这美妙的音乐。(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了解作者及“行”这种体裁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定六位同学依次朗读序文和全诗,每人读一段,并正音。

2、小声播放乐曲《春江花月夜》,教师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3、把握诗歌内容:

学生快速默读诗序文和全诗,把彼此对应的部分找出来。

明确:序文的第二句(“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跟诗的第一段对应;第四、五句(“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同诗的第二、三段对应;第六、七句(“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跟第四段对应。

四、作业:反复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鉴赏诗歌:

1、提问:诗中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

明确:诗人三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第一次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客人听到的。第二次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第三次仍是明写,但写得简略。

2、赏析琵琶女的第一次演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诗的第一段。

(2)学生思考:琵琶女第一次演奏的曲子是什么,文中没有明确交代,同学们能判定出是哪种基调吗?有什么理由?

明确:它的基调是悲凉的,理由有二:一是琵琶女在这“绕船明月江水寒”之际,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确实打动了“惨将别”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其余写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写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都是烘托它的。

(3)学生有感情地背诵第一段。

3、赏析琵琶女第二次演奏的情景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的第二段

(2)学生思考: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明确: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写琵琶女演奏之前调弦,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中。第二阶段(“弦弦掩抑声声思……说尽心中无限事”)写琵琶演奏大概根据当时心绪选定的一支曲子,写出了琵琶女的技艺的娴熟。第三极端(“轻拢慢捻抹复桃……四弦一声如裂帛”)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乡》。

(3)学生思考:作者分几个乐段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么》?每一个乐段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是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乐曲情调的?

明确:作者分四个乐段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么》。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第二乐段用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着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得轻快流畅了;接着又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忧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高潮到来的信号;它发展得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而紧张的场面。第四乐段写乐曲的终止,写出了琵琶乐曲终止时的特点,跟钢琴曲子最后用主和弦终止全曲一样具有显著的艺术效果,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4)本段用“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

明确:小侧面烘托,说明周围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

(5)学生有感情地背诵第二段。

4、赏析琵琶女的第三次演奏

(1)学生默读三至五段。

(2)琵琶女第三次演奏的调子如何?理由是什么?

明确:调子悲凉,与《霓裳》、《六么》不同,从“满座重闻皆掩泣”和“江州司马青衫湿”可看出。

(3)作者写琵琶女第三次演奏的方法同第二次有什么不同?

明确:第二次作者用比喻、摹声等修辞手法从正面写音乐的艺术境界。第三次作者从侧面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二、比较阅读李贺《李凭箜篌引》

三、作业:

1、背诵全诗;

2、找白居易其他诗歌作品,如《长恨歌》。

[教案]《夏》说课稿word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教案课件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夏》说课稿word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篇目是《夏》,它是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彩四季”中的的第四篇课文。

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梁衡先生的《夏》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清新短小而又内涵丰富,作者用生动形象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这篇散文是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上第四单元“多彩四季”的第四篇课文,单元前三篇课文分别是朱自清的《春》,郦道元的《三峡》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朱自清的《春》,郦道元的《三峡》,已经初步了解到散文具有优美、精辟的语言,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要注意层次以及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的感情。这篇散文语言更加个性、张扬,富有时代气息,节奏明快,画面多彩,更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易于被他们所接受。同时,这一单元是继第一单元“亲近文学”、第二单元“金色年华”、第三单元“民俗风情”之后的对学生阅读和欣赏美文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该课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2.欣赏散文优美、精辟、诗化的语言,品味文中写下的好句、好词。

2.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其语言魅力。

3.体味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及难点。根据此原则,我确定本文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领悟学习文中的精彩语句。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蕴含的对夏天的喜爱之情,对辛勤劳动的农民的赞美之情。

说教法

通过朗读“寻找”“发现”“理解”。品评文章的语言,让学生自主阅读,畅谈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诵读、品味、感悟,渗透学法指导”是我在该课教学中的指导思想,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改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篇目共用一课时时间,首先,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引导学生注意朗读重音的确定、语速的急缓要与作品的思想感情相适应;其次,创设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放手让学生去谈,在揣摩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体验感悟,整理归纳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

二、说学法

为使所学知识能较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对学习如何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作技能学习采取诵读体悟法。

为落实教学目标将着重做好以下练习:对课文反复诵读通过圈画、评点、讨论、交流感受语言的魅力。

三、说教学过程

1、课前欣赏《宁夏》将学生的思绪带到夏天。

2、导入

(1)声音:知了的鸣叫声让学生通过联想进入夏的思考。谈谈自己对夏的感觉。

(2)春有春的风情,夏有夏的韵律,秋有秋的色彩,冬有冬的个性。每个人的人生阅历、生活体验、审美情趣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感悟。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眼中的“夏”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梁衡先生的散文《夏》,看看作者对夏有着怎样的感情。

3、基础落实

第一阶段:字词掌握。生字词是基础,训练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老师及时检测。

第二阶段:诵读

(一)诵读课文,教师范读,同学们边听边欣赏夏的图片。这样可以使同学们对课文有直观的了解,可以尽快熟悉课文。

(二)各自放声朗读。(要求:读对字音、读出节奏、感情)

(三)请五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4.整体感知

(1)作者眼中夏天的特点是什么?(紧张、热烈、急促)

(2)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描写夏天的景致的?(自然景色、色彩、旋律)

(3)作者对夏天怀有怎样的感情?(对夏天的赞美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通过有针对的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比较全面的把握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理解夏天的特点,特别是找出具体的句子,并体会夏与春秋的对比。

5.品味语言

(1)学生讨论:选出你喜欢的一个词或一句话,说出你的推荐理由。先进性小组交流,在进行展示。

自由的品评语言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很有好处。小组交流,锻炼学生表达和沟通的能力;展示,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使其增强荣誉感、自信心,提高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教师举出例子(还可以建议学生做读书卡片,帮助积累、丰富语言库)

6.拓展延伸

(1)关于四季的古诗很多,试举出两三句来。

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积累名句。

(2)仿写:仿照下列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象,写写“夏之色”。

品味语言之后,让学生想象心中的夏,然后进行仿写,这样达到了讲练结合的目的,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大有裨益。

7.总结全文,

8.作业:

你家乡的夏天美吗?试用一段优美的文字对你的家乡的夏天作一番描述。

进行小型的练笔,加深对文中修辞等的运用。篇幅虽然很短,但是对学生的一次写作训练。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希望各位老师、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体育游戏教案word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优秀的教案课件,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有大的提升。我们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教案课件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体育游戏教案word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活动目标:

1、能愉快地与成人做游戏。

2、学习收拾绳子。

活动准备:

图片,绳子。

活动过程:

教师交代要求:

1、将家长分成五组,每组五对,以教室里的一条线为起点,然后走到对面的一条线(即为终点),看哪组走得有快又稳。

2、游戏中鼓励每个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活动。

3、结束:学习收拾绳子。

老师:小朋友真能干呀!绳宝宝可喜欢你们呢!它还想变个魔术呢!你们想看吗?(老师用绳子在地上变成一盘蚊香)边操作边用儿歌的形式来引导幼儿。(小绳子,变魔术,变变变,变成一盘大蚊香,杀的蚊子死光光。)

老师:变成了什么呀?(蚊香)

老师:我们一起来变一变,好吗?(鼓励小朋友变好后放在老师的盘子里)

活动结束:

奖红花。

《藏在哪里了》教案word版


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要知道写好一份完整教案课件,让老师教学也会更加高效。我们应该从什么方面写教案课件?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藏在哪里了》教案word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意图】

绘本《藏在哪里了》很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因为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而且捉迷藏是孩子们最熟悉和喜爱的游戏之一。在这个绘本中,就是以“藏“这样一个游戏活动为线索,牢牢地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紧扣着他们的心弦,因此,设计了此活动。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语言表达所藏方位、感知动物明显特征,同时也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捉迷藏的游戏,让孩子们在动一动,静一静,玩一玩中,感受着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寻找动物,了解角色的显著外形特征。

2、能大胆、清楚地讲述动物朋友躲藏的位置。

3、体验参与捉迷藏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藏在哪里了》PPT课件,奖励用的棒棒糖每人一个。

2、用于玩捉迷藏游戏的道具:大树、草丛、花丛等。

【活动过程】

1、出示PPT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

师:“图片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呢?”

(2)引导幼儿说说捉迷藏游戏的玩法。

师:“你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怎么玩的?”

(3)师小结:玩捉迷藏游戏是几个人藏起来让另外一个人去找,这个游戏真有趣。森林里,动物朋友们在玩捉迷藏,我们跟他们一起玩吧!

(评析:教师积极给幼儿创设说的环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大胆说出图片上的内容和游戏的玩法,让幼儿想说、敢说、有话说。)

2、观察图片,讲述故事内容。

(1)出示内页封面,观察讨论

师:“有哪些动物朋友在捉迷藏?”(大象、小松鼠、小兔子、小鹿、小狐狸、小鸭子)

师:“谁来躲,谁来找呢?它们想了个什么办法解决问题?”

师:“谁输了?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教师小结:小动物们真聪明,它们用出石头剪刀布的办法来分工,小狐狸出了布,其他的小动物出了剪刀,所以小狐狸输了,它对朋友们说:“你们都躲起来吧,我来找,一定能找到。”

(2)出示下一张PPT:

动物们要藏起来了,小狐狸做了什么?

师:“小狐狸转过身体,闭上眼睛,说‘我来倒数5个数,数完我就开始找了。”师幼一起倒数:5、4、3、2、1

(评析:在活动中,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小班幼儿数数经验有限,很容易混乱,教师明确指出了倒数让孩子们有一个明确的起点,知道从哪里开始数,不容易产生混乱状态,让他们游戏化的接触了倒数,增添了乐趣。)

(3)寻找动物朋友

●片段一:

师:“小狐狸找到谁了?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小兔躲在哪里了?”

教师验证幼儿的答案,并播放胜利的音乐,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小兔子躲在石头后面。

●片段二、三、四:

师:“小狐狸还找到谁了?在哪里找到的?”

当幼儿说出答案后,教师用红圈标注,并链接大图进行验证。

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小松鼠躲在大树后面;小鸭躲在花丛里;小象躲在草丛里。

●片段五:

师:“小兔、小松鼠、小鸭、小象都被小狐狸找到了,还有谁没有被小狐狸找到?

师:“那小鹿躲到哪儿去了?我们一起帮小狐狸找一找。”

师:“你发现小鹿躲在哪里?为什么小狐狸找不到小鹿呢?”

师:“小鹿躲在哪儿?它的角露也出来了,为什么大家没有发现呢?小动物们把鹿角当成什么了?)

教师小结:小鹿真聪明,躲在树林里,大家把它的角当成树枝,所以找不到它!

(评析:在观察图片时为了打破一成不变的呈现、讲述图片的方式,在幼儿细致讲述片段一后,教师同时出示片段二、三、四的图片,供幼儿自由讲述,讲述片段五前先让幼儿回忆“还有谁没被找到“,这对孩子的记忆力和阅读能力提出了挑战,也在形式上有所变化。另外,小班的孩子年龄过小分不清位置所在,老师首先帮助孩子一起讲述躲藏的正确方位,让孩子们对躲藏的几个方位有一定的认识,然后多次重复帮助孩子巩固、识别正确的位置。)

3、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说出小动物躲藏的位置。

师:“朋友们都被小狐狸找到了。你还记得它们都躲在哪里吗?我们一起来讲一讲故事吧。”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在讲故事中,引导幼儿说出小动物躲藏的位置。

4、做游戏:捉迷藏。

师:“下面我们也来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来藏,我来找,好吗?我倒数5个数,数完就开始找了,5、4、3、2、1”

教师找幼儿,假装找不着,说:“哎呀,我一个小朋友也没找着,老师输了,你们出来吧!”(让孩子感受捉迷藏和胜利的快乐)

师:“你们刚才躲在哪?”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躲藏的方位,并奖励棒棒糖。

(评析:玩捉迷藏游戏,教师假装没找着孩子,让孩子充分体验了捉迷藏成功的快乐,颁发奖品时,鼓励孩子说出自己藏的方位,再次帮助孩子巩固了方位的认识。)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word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都要着手准备教案课件。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充分实现教学意图。其他人的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长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word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图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课一开始,我并没有设置“漂亮”的教学情境,而是在学生用数方块的方法得出几个立体图形体积的基础上,抛出一个问题,“能不能用数方块的方法来计算教室的体积?”

目的有二:

一是抛弃繁索的动作,直奔中心;

二是快速刺激学生的探索欲望。果然,课上学生的兴趣快速激起,为后面的探索活动提供了足够的情感准备,并羸得了充分的操作探索时间。

本节课,我最满意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探索过程及结果。由于在前几节课拼搭立体图形中,学生曾用8块小正方块既搭出了长方体也搭出了正方体,因此在本节课中,有好几个小组的学生通过同一次的操作活动,就能同时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且正确地阐述了原因——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同时学生能根据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进一步的揭示了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与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这一个环节的操作探索活动中,学生通过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正方体体积与棱长)之间的关系,知道了求长(正)方体体积所必需具备的条件,并根据数据抽象归纳出体积公式,这当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同时在整个的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地理解与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知识体系的重组与构建,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也是本节课的意图之一。

但是,在本节课的学生汇报环节当中,学生在汇报时语言表述有些不清楚,且汇报习惯不是很好,这跟学生平时在这个方面得到的训练机会不多有关系,也跟老师当时的心态——稍嫌急躁有着一定的关系。这提醒了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所改进,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

不管怎样,课还是上完了,有收获,也有遗憾,珍藏收获,吸取教训,期待以后的教学会更好。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思考word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每位教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做足了关于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这样才能让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你有没有关于教案课件撰写方面的苦恼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思考word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学习对象的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

《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在这幅情景图中,一个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的人及一些树,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物和物体的数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你们看看,认识吗?

演示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图

生1:是我们在过马路。

生2:放学了,老师带我们过马路。

师:对,就是你们。队伍排得可真整齐。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是一条马路,车来车往,小朋友们上学时也要和老师带着时一样,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过。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2、观察:图中有什么?有多少?

3、导入新课: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物体个数超过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教师明确学生对新知识的已有水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当重点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新课展开

1、数数

①、 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猜一猜多少根?

②指名来数一数,

③你猜对了吗?

④、探索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

⑤、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

⑥、数出10根小棒,十个一是( ),捆成一捆,一个十是( )。

接着数到20根,同桌互数,指名数。

⑥、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物体有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根数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来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圈10,为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法作准备。】

2、数的组成

摆小棒,说说是十几,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①指名说11

②、添上1根,同桌互说后交流。

③、13-18各数任选一个跟同桌说一说,再交流。

④摆19说一说再添一根有几个十是几根。

【设计意图:当前的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这里,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寻找好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

3、数的顺序

①看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10,再从10读到20

②提问: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 17比14大还是小?你发现了什么?

③指名数数,从七数到十三,从十二数到二十,从十八倒数到九。

④P87 练习十四,连一连,看看会有什么惊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数,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数,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让学生把1~20各数连起来,学生既可以从大到小连,也可以从小到大连,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巩固延伸

1、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十几来表示?

2、比一比谁翻得快

找出数学书第8、12、17、20页。介绍好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再翻几张,为什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20张,看看有多厚。

【设计意图:不仅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且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教学反思: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笔者认为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在这节课里,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因此确定这节课重点辅导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我校学生中午由路队长带领下排队回家,每天放学,班主任老师领着他们排队出校门,穿过马路,这是多么熟悉的情景啊,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小学一年级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进行

学习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 中的应用价值。平时我发现我班学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一页一页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还是往后。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体验一下10张、20张的厚度增强数感来确定大概还要翻多厚,增快翻书的速度。

学习对象的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

《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在这幅情景图中,一个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的人及一些树,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物和物体的数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

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你们看看,认识吗?

演示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图

生1:是我们在过马路。

生2:放学了,老师带我们过马路。

师:对,就是你们。队伍排得可真整齐。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是一条马路,车来车往,小朋友们上学时也要和老师带着时一样,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过。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2、观察:图中有什么?有多少?

3、导入 新课: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物体个数超过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教师明确学生对新知识的已有水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当重点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新课展开

[教案必备] 《冰花》教案word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撰写,这样课堂的各种可能情况都尽在掌握。你是否正在动笔写一篇教案课件吧?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必备] 《冰花》教案word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材分析:

本课生动地描绘了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亮的白。通过写小童对一种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赞美,表现了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希望了解大自然的愿望。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小童清晨醒来看见了一朵朵的冰花。第二自然段,写小童告诉妈妈他看见冰花是什么样子的。第三自然段写妈妈回答小童这冰花是哪里来的。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想象力。

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本课学会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两字。

3、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理解“晶亮、宽大、柔嫩、丰满、洁白、一朵朵、一束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冰花的美丽神奇,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字音方面,指导学生读准“看见、玻璃窗、妈妈、漂亮、牡丹、哪儿、爷爷、时候”等词语中的轻声音节。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及文中重点词句,感受冰花的晶亮洁白、千姿百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花”小朋友,这个字读什么?

你都见过什么花?大声说出他的名字。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种花,很特别,人们叫它“冰花”,你看这个名字,一般在什么时候能见到?(冬天早晨的玻璃窗上)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录音读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书中看看去。轻轻打开课本115页,听课文录音,请小朋友看清音节,尤其注意听准不认识的字音。

读书口令:书——放平,腰---挺直,头----抬正,识字魔棒-----显神通。

2、自己读课文,要求:遇到难读和长的句子多读几遍,做到:不添——不落、不读错!

3、学习生字。

冬爷爷听到同学门书读的这么认真,特地送来小礼物给我们加油呢!

出示带拼音字词:看见、牡丹、冬爷爷、时候、从哪儿、/惊奇、送给、丰满、/他、它、这、说

(1)自己借助拼音来读一读,要注意看准音节、读准字音

(2)小老师领读。口令。(请大家跟我读)如果他读的对,就跟着他读。

学习第一部分(轻声词语):读第一个词,表扬,丹,本来读一声,当他和牡站在一起的时候就要读的轻又短。读后边轻声词评价:真聪明,马上就学会了读轻声词的方法。

(3)去拼音按要求读词语。

区分“他和它”

(4)柔嫩的小草、丰满的牡丹、宽大的树叶

A、瞧,这里牡丹颜色鲜艳,花瓣一层一层的开得多么饱满呀,这就是——丰满的牡丹。

B、看,这些叶子,又宽又大,用一个词来形容——宽大的树叶,出词、齐读

C、这是我们学校的草坪,那小草柔柔软软,新鲜嫩绿,我们在上边打滚很舒服——出词、读

4、同位相互检查。现在把字宝宝送回家,你还能准确的认识它吗?请小朋友读给自己的同位朋友听,如果他读的正确、流利,就送给他一个大拇指。

5、指名读课文。谁有勇气站起来读课文?评价:这么长的句子都能读流利,真了不起。这么多小朋友都想读,这样吧,反馈读书情况。

三、品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度:这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我请刚才得到大拇指的一位同学来读读。(评价:不愧是最棒的)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冰花是什么样的?

(1)理解“晶亮”“一朵朵”。(课件:2个词语变红)板书:晶亮

冰花就象小雪花一样亮晶晶的一朵挨着一朵,开在玻璃窗上,多么希奇的事情呀!

(2)指导朗读

老师范读,齐读

我再请刚才没有得到大拇指的同学来读一读。(评价)

2、学习第二自然段

第一句:

(1)玻璃窗上还能开出漂亮的花,多有意思呀,叫妈妈也快来看看吧!出示课文,引读。

(2)(读的好)老师评价:这么神奇!我马上就来!真的么?我立刻就来!一齐读.评价: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读的不好)那等一会吧,我昨晚家务再去.小童是这样说的吗?出示“惊奇”

第二句:

(1)哇,玻璃窗上果然开花了!快看呀,这个冰花多像啊,这个张的像什么?

(3)那小童认为它像什么呢?谁来读一读。生读,出示

(4)指导朗读:你最喜欢那种形状的冰花?评价:听得出来,你最喜欢xxx的冰花。

想知道我最喜欢哪一种吗?,认真听我读,你就能猜出来。

评价:看来你认真听我读了,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你也来读一读吧。

(或者齐读或者同位互读)这么多同学都想读,那你就读给同位朋友听,让他来猜一猜。

评价:听得出来你可真喜欢这些冰花。看着你脸上的表情就知道你已经陶醉在冰花当中了。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童欣赏着这美丽的冰花,却又一个问题不懂,他问妈妈什么?指名读。

妈妈怎么说的?指名读同位练读

(2)师生配合读。

那现在谁知道冰花是怎么一回事?

(那还需要竖起耳朵仔细听或者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

其实是冬天的夜晚寒冷,把窗上的水汽冻结成了冰,……可是到了中午,天气暖和了,冰花就不见了。

四、写字

1、咱们来看“从”字怎么写。

从:左右结构人字旁,两个“人”写法不同,左边的“人”捺改为点。人字旁要谦让,把脚缩进来。

(1)看笔顺,课件演示,说说怎么写。(撇、点、撇、捺)

(2)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3)学生描红。提醒学生写字姿势,表扬姿势正确的学生。

写字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和一寸

背直、头正、脚放平,端端正正来写字。

写字要做到:笔笔到位,一笔描成。

五、总结、作业

我们的课上到这里。我想冰花已经开在同学们心里了。现在呀,天气慢慢变冷了,冬天快到了,你只要细心去观察,也会发现冰花的。到时候,你把它画下来,或者拍摄下来,或者写下它的样子,美丽就永远不会离开你。

今天我值日教案word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这样才能让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好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今天我值日教案word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一幅做值日时的画面,值日包括学生在班级洒水,扫地,摆桌子等等,可让学生抓住某一场面进行描绘,注意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物动态变化。

学情分析:

相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来表现人物的场面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人物的各种动态变化,都要通过教师引导用绘画来表现。

教学目标:

1、学生回忆、观察在学校、班级值日时的情景。

2、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现值日的情景。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做事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物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现值日的情景。

教学难点:能否通过回忆、观察,画出人物的基本动作。

课前准备:

(一)学具准备:课本,作业本,水彩笔和油画棒等绘画用具。

(二)教具准备:课本,人物动态图,范画,示范用具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生交流,谈谈实际生活中学生值日的事情。值日的工作累不累啊?我发现有的同学干起活来可认真了,累的满头大汗也不休息,反而还干的很开心呢!为了班级环境变得更美,同学们各个都是做的很好。

2、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用绘画形式,表现在学校、班级值日的情景。

二、交流探究

1、引导学生回忆学校、班级的值日情景,并作简单的描述。

师引导:在学校、班级中你做过什么值日?值日时做些什么事?(做值日生时擦黑板,扫地,排桌椅……)

2、哪些小朋友愿意上来做做值日时的各种动作?

教师提示: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做值日时的各种动态。

3、欣赏交流

师引导:欣赏课本12-13页范图,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画?并具体地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比如创意、比如色彩等等)。

(1)、同座交流。

(2)、全班交流。

4、人物动态讲解

(1)、请几位学生来前面演示值日时的各种动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值日时的各种动作,并用小棒或者牙签或者火柴摆出每个动作。

(2)、教师示范:

出示动态图,示范添加完成各种动态人物的方法。

5、学生练习绘画动态人物。

(1)、学生练习。

(2)、展示评议。

三、绘画创作

1、提出创作要求:根据你自己的观察、体验和丰富的想象,综合运用水彩笔、彩色铅笔、油画棒等绘画材料工具和不同的风格表现值日的情景。注意表现出不同的人物动态。

2、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师巡堂指导。

四、学生作品展示评价

五、课堂总结

1、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同学们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值日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我们要热爱劳动。歌声《劳动最光荣》结束本课。

《今天我值日》教学反思

我这节课首先启发学生值日时你最喜欢做哪一项工作,如:扫地、摆桌椅、擦黑板、擦窗户等,你是如何做得又快又好的,介绍经验;再请学生上台演示劳动的动作,以学生为模特,老师当场在黑板示范人物全身动态,边说边讲解人物的头身比例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好。

学生在欣赏完课本的作品后,再欣赏一两幅别班同学的好作业,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现劳动的场面。学生对自己亲身体验的活动或事情特别感兴趣,绘画的积极性较高,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能力强的可以多画几个人,能力弱的要求只要画好一个人物,构图饱满,色彩鲜明就好了。利用绘画PK竞赛的形式,激励学生积极创作,学生在心里暗暗用心绘画,看到别班的优秀绘画作业,有一个努力的目标,决心要画得比别人好,积极调动全班学生的绘画积极性。课堂巡视的时候,我及时发现好的构图、有新意的创作马上大力表扬,随时及时评价,给每一个学生进行作品评价,指出最好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允许学生进行再加工装饰,让自己的作品变得更美!学生更加充满了学习的勇气和乐趣。

课堂评价最需要时间,也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大好机会,但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了,不能让每一个学生来介绍自己的作品,有些遗憾。

2022课件推荐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word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要着手准备教案课件。充分准备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这样心中对于各种可能的情况胸有成竹。网络有没有优质的教案课件以资借鉴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2022课件推荐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word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本课教学采用变序法进行教学。先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了解张衡由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那么,他小时侯是怎样数星星的呢?再学习前面的课文,抓住张衡认真耐心的词句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课件,演示星空图,让学生直观感知星空的美丽,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感情朗读。

1、主导线索清晰明了

整个课堂教学用两个问题进行贯穿: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小时候的他是怎样一个人?所有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主线索展开,一气呵成。

2、寓教于乐,注重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从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采用表演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快乐识字,主动探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发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因为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训练中形成,思维在训练中发展,习惯在训练中培养,情感在训练中陶冶。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坐、*、仰、指、数”等几个动词后,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读、自己做做、自己数数。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训练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以上就是《《长城》教学设计word版》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长城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2419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