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模板10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精心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教案可以让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写好教案?请你阅读88教案网的编辑辑为你编辑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的算式的必要性。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加强小组合作。

3.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00+0=0100=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80-42+12480602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顺序计算。

(2)75-154404+6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法,再算()法。

(3)(12+4)2200(40-15)2

小结: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里面的,再算()外面的。

3.我们学过的()、()、()、()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它的运算顺序。(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1.出示:9612+42

(1)小组内讨论,说说计算顺序。

(2)汇报讨论结果。(指名说,师板书。)

2.变式:96(12+4)2探究有小括号的计算顺序。

(1)问:如果要求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需要在原式里添上什么数学符号?(小组合作探究)

(2)小组合作完成计算后,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3)点评,明确: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介绍中括号[],变式:96[(12+4)2]探究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1)认识中括号。

(2)在老师引导下明确运算顺序。

板书:96[(12+4)2]

(1)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计算,师巡视辅导。

(2)指名板演后,师生共同订正,明确运算顺序,并在书上找出来齐读两遍。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

2.一个车间在4月份的前八天生产了320台洗衣机,以后每天生产45台。4月份(按30天计算)共生产洗衣机多少台?(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四、扩展提高:

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1)32800-40025先减,再乘,最后除;

(2)32800-40025先除,再减,最后乘;

(3)32800-40025先减,再除,最后乘;

(4)32800-40025先乘,再减,最后除。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9612+4296(12+4)296[(12+4)2]

=8+8=96162=96[162]

=16=62=9632

=12=3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2)

打电话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经历设计打电话方案并找出最优方案的过程,体验画图分析、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

2.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同学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和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画图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

《打电话》所使用的素材是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有兴趣。打电话这一问题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可探究的空间,学生尝试寻找答案时,不是简单地应用已知的信息,也没有可直接利用的方法、公式。尽管不是所有的学生最终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但是他们都尽自己的思维能力走得足够远。很有让学生去研究的价值。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打电话的最优方案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引入新课(出示半开放性素材)2分钟

问题:学校刚接到教育局通知,让我们学校马上派15位同学马上赶到二小参加现场科技制作比赛,由付老师负责通知他们,你们帮付老师想想,付老师可以用什么方法通知他们?

师由这个问题引出最直接、最能保证通知到位的方式:打电话(板书课题)

(听+想+讲)

活动2【活动】二:自主合作(学生呈现多个项度+确定项度)(6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132-133,并同桌或前后两人交互打电话的方案,时间3分钟

(看+想+讲+听)

(师巡视,并对自主学习认真的同学及予表扬)

自主学习要求:

a.看课本P132---133,看完以后,同桌或前后两人交流下讨论打电话的方案。

b.通过自学,看课本中介绍了哪几种打电话的方案。

c.时间3分钟。

通过自学,我知道课本中介绍了哪几种打电话的方案?

(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项度并板书:)

项度呈现:

主气泡:打电话

子气泡:分组通知、逐个通知、每个人不空闲通知

其中分组通知又包括分三组、四组、五组等三个向度。

3.生在团队长的带领下团队共同确定其中的1个项度进行讨论,团队长并做好组内分工。

(讲+看+小动)

活动3【活动】三:合作探究(交互+强化)14分钟

1.团队长根据自已团队选择的问题带领组员开展4-6人的小组交互,强化学习,并把学习的成果记录在白板上,并作好发言准备。

(通过小组的共同交互学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达到68次的强化学习,师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做+想+讲+听+大动)

合作探究要求:

a.团队长根据选择的问题,带领组员开展小组讨论,强化学习,并把团队学习的成果记录在白板上。

b.每个团队做好上台展示交流的准备。

c.时间是7分钟

2:师巡视:提醒有关的小组做好展示交流的准备。

活动4【活动】四:展示交流(汇集+强化)

1.选择四个团队上台展示汇报,涵盖所有项度的知识点。

(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给予鼓励和表扬)

(讲+听+看+做)

2.教师精讲,师生共同完成2n的推导过程,小结出最优方案。

(看+讲+做+听+想)

活动5【练习】三:巩固练习

⑴有一棵奇妙的树,原来只有1个树枝,第一年长出1个树枝,第二年每个树,枝分别长出1个新枝,第三年每个树,枝又都分别长出1个新枝,照这样计

算,第五年这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树枝?

⑵小鸭子想开一个游泳会,如果通知一只鸭子要3分钟,你能帮它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通知到30只鸭子来参加游泳会吗

活动6【活动】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

(看+讲+想)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0页例6及后做一做、练习二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应用迁移的方法来求积的近似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求积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求积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0.8×40.32×40.8×12.57.8×0.01

3.2×0.20.08×0.089.3×0.014.8-0.48

2、把下面各数精确到百分位。

0.256≈12.889≈40.00001≈

二、新授

1.教学教材第10页例题6.

(1)出示例题6: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3)生尝试练习。

(4)抽生板演:0.049×45≈2.2(亿个)

0.049

×45

245

196

2.205

(5)分析订正: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或师提问:)

①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根据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0.049的45倍用乘法计算。)

②结果2.205保留一位小数约是2.2是怎么来的?(根据四舍五入法:看小数部分的第二位小于五,就从第二位开始省略掉。)

(6)小结:当我们求出的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三、练习

1、完成第10页“做一做”。

生完成在练习本上,抽生板演,并说出四舍五入的方法。

2、课堂作业:第13页练习二1、2、3题。

3、拓展练习:王敏家的小汽车平均每千米耗油0.07升,她家距单位约15千米,王敏每月(按21天算)上、下班(每天按往返一次算)要消耗多少升汽油?如果汽油价格每升3.92元算,王敏家每月这一项要支出多少钱?(得数保留整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4)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23例4(1)及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通过经历对统计图的观察、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讨论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唱儿歌《左手与右手》。我们说一说左手与右手的指头个数怎样?

引出:同样多。

(2)投影出示题图。

①比○多几个?

②怎样列式。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例4(1)指名读题。

(2)分析、理解题意,并列式解答。

①这道题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

②第二个条件是什么?

③从这个条件你可以看出什么和什么比?

④以一班为标准,哪班多哪班少?

⑤那么二班的红旗数就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⑥跟一班同样多的有几面?比一班多的有几面?

⑦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

⑧求二班的红旗有几面,只要把这两部分怎么样?算式怎样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下面两句话,说出什么和什么比,什么多?把多的分成哪两部分?

①苹果比梨多3个。

②白兔比黑兔多2只。

(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1题。

(3)听录音,口答。

①小猴子有41只,大猴子比小猴子多3只,大猴子有几只?

②梅花鹿身高1米,长颈鹿比梅花鹿身高3米,长颈鹿身高多少米?

③小熊猫重10千克,大熊猫比小熊猫重20千克,大熊猫重多少千克?

四、总结

这节课人匀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关键要抓住谁和谁比,谁多诳语少,把多的分成两部分,求多的就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

一班:12面

二班:与一班同样多的比一班多的3面

12+3=15(面)

答:二班得了15面。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二、教学流程设计:

1、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2、选用哪个钉子好?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

(图略)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4、拓展练习

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5、比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注意让学生说说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同一个起点)

5、从短到长依次排起来。

这题的比较方法可以是数方格的方法。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三、教学反思:学生对高矮和长短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上课的效果比较明显,比较小兔这一环节容易出错。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互相帮助的乐趣。

教法、学法

围绕以上这三个教学目标,确定教法学法如下:

根据新课标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以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为辅,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根据学法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法指导的差异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首先,我给学生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猴哥》的主题曲,同时出示4幅图片设置悬念,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小数点移动 。接着我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的大小会引起什么变化呢?我鼓励学生大敢猜想,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三个层次:

(1)给学生明确的探究指向:0.09米与0.009米相比,小数点向哪边移动?移动了几位?小数的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0.9米、9米与0.009米相比,小数点的移动情况与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有了上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方向十分明了,这时可考虑到提问的广度。)

(3)既然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那你会联想到什么?小数点向左移动又有什么规律呢?让学生自己设疑,想到了小数点也可以向左移动,而移动的位置与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完全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再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有了前面规律的认识,这一环节学生能比较快速的解决问题。)在这环节,我让学生们不同的思维火花得以闪现,再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互教互学互长。

3、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巩固规律。

我们发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我们能用这个规律解决我们碰见的数学问题吗?

说明:第一个练习通过学生的做,巩固本课的新知;第二个练习带有一定的拓展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第三题让学生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4、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这时学生畅所欲言,很兴奋地向老师表达自己在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能应用这一规律进行小数乘以或者除以10、100、1000的口算,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为之后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打下基础。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7)

开场语: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环节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上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我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整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学生熟悉情境出发意在学生能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习这部分知识既可以解决实际生活的应用,又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的乘除法法奠定基础,在整个数学体系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根据对教材地位分析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将三维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明白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在实际计算中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迁移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为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归纳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逆运算。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接下来是我对学生的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理解能力,但总结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本节课鼓励学生大胆用语言描述对新知的理解,提高学生概括能力,感受获取新知的乐趣。

三、说教法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教法我选择以启发法为主,辅之以讨论交流法、讲练结合等多法,并借助多媒体、教材等教具完成教学,把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新知探索过程。

四、说学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因此,我会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动手用脑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春游插花比赛的情境图,并提问(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预设有的学生会用加法列式计算:3+3+3+3=12,还有的学生用乘法列式计算34=12,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可以用加法,也可以乘法呢?顺势揭示本节课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通过学生喜欢春游插花比赛的情境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转移到课堂中,为新知的探索做好准备。

2、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其部分名称

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先观察两个算式,同桌之间说一说:乘法和加法有什么关系吗?通过加法,我们如何描述乘法的意义?学生观察后发现几个相同数字相加得到的结果可以用乘法表示,教师讲授乘法的意义及其组成部分名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在算式34=12中,3、4是因数,12是积。

其次,教师多媒体出示教材问题(2)、(3):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请学生先独立列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提问:这两道题用的是什么运算?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请学生代表汇报结果,预设学生会快速列出算式:123=4,124=3,学生观察并结合上节课加减法的学习,会发现这个两个算式是已知两个数的乘积的结果,要计算其中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教师讲授: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其中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得的另一个因数叫商。比如123=4,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活动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然后教师提问学生,我们上一节课学习加减法的意义后还学习了什么?那大家能用式子总结一下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吗?乘法和除法又有什么关系呢?组织学生前后四人小组讨论,我会走下讲台巡视指导,请学生以抢答的方式汇报结果,针对学生活动情况和汇报结果我予以肯定或鼓励的评价,师生共同得出: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如果老师变一个魔术,藏起来1枝花,该怎么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呢?预设学生会列出算式113=32,114=23,师生共同总结: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本环节充分呈现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获取知识的快乐。

3、练习提升,巩固新知

这一环节,趁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会把拿出课本上的做一做融入到插花比赛的情境中,每个花篮有36枝花,一共有14蓝,请学生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接着根据列出这个乘法算式快速改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归纳,扩展新知

练习结束教师提问学生: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表现的最优秀?你最想向她学习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节课知识点,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学会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提升。

5、课后作业

教师在大屏幕中呈现必做题和选做题,请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课后让不同的学生数学也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内容随着课程的推进而逐一展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条理性,意在加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树。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8)

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第九单元总复习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5个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第八单元的“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课时安排:5课时左右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通过探究活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进行加法、退位减法。小数点对齐。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主体图。(用幻灯投影或挂图)

请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获取了哪些信息?

二、经历探究,获取新知

1、教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了整数的加、减法,也学会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小数,请猜一猜,我们也应该学习小数的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教学例3

1个卷笔刀和1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1)卷笔刀多少钱?铅笔多少钱?

要计算一共多少钱?必须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

(2)你们认为怎么算?是怎么想的?

放手让学生探究方法,尝试计算。

学生经过讨论、交流,一般会出现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化角为单位计算;另一种是以元为单位,直接用小数计算)。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后,教师引导全体学生一起探究用小数直接计算的方法。

(3)要点分析

①验证答案:1.4元=1元4角,结果正确

②观察算式:

特征1:小数点对齐。(相当于整数加法的数位对齐)

这里不仅要求二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而且要强调和小数点要和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特征2:计算过程,方法与整数加法相同。

3、教学例4

(1)提出问题:一个卷笔刀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

(2)探究计算,引导用小数直接计算。

0.2元=2角 8角-6角=2角结果正确

(3)出示例4

一枝水笔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

①要求学生用小数直接计算。

②尝试计算,汇报结果。(展示演示板)

③说一说计算要点。

4、课堂小结

(1)教师说明直接用小数计算的简便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掌握小数计算的重要性。

(2)学生说明小数计算要点。

三、课堂活动

1、课本第96页的“做一做”

第(1)题是小数加法。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既有小数加法知识,又有小数大小比较知识。

第(3)题,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引导学生提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问题,并进行计算。

2、补充问题。

图中“找你6角”,猜一猜:小红给售货员多少钱,可能,买了什么商品?

启发:找出购买商品的钱数尾数有4角的。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的第1-3下列各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10)

学生分析:

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课将和老师共同参与一系列活动,认识四边形,掌握一定基础的学习技能,形成合作意识,并具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思维活跃,应充分给他们动手和表达的空间和时间。

设计理念:

1.在实际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来源于生活)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体现)

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用于生活中)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4~3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说一说、找一找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不规则形状纸若干,剪刀,三角板,直尺,钉子板,水彩笔,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多媒体课件播放同学们放学时的情景(主题图)。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场景,你都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小组反馈,汇报结果。(学生说的同时,课件闪出各种图形)

师:你能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

各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分一分,看哪组分得合理。(小组合作,分一分)

(注:教师参与小组合作,了解情况)

小组反馈,汇报结果。(课件同步显示分类情况)

二、讨论、抽象出四边形的概念

1.课件隐去其他图形(三角形,圆形),抽象出四边形。

问:这些图形是一类的,叫什么名字呢?(四边形)(板书课题)为什么叫四边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小组讨论)

反馈: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课件在图形下闪现相应文字)

2.引申。

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再出示两个不规则四边形。

师:它们都叫四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师:用三角板和直尺比一比它们的角,量一量它们的边,你们能发现什么?

小组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是特殊的四边形。

三、动手实践,寻找四边形(活动中配以音乐)

1.围一围。

活动内容:请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自己想象的四边形,教师参与活动。

反馈展示。(有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不规则四边形)

(注:不同的四边形各展示一个,让学生全面感知四边形。)

2.涂一涂(教材35页例1)。

活动内容:(课件)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反馈展示,适当评价。

3.剪一剪。

活动内容:拿出准备好的纸、剪刀,每个学生剪出自己喜欢的四边形。(1分钟,看谁剪得又快又好又多)

反馈展示,教师评价。(边要求直直的)

4.说一说。

活动内容;现实生活中,在哪儿见过四边形?

5.找一找。

活动内容:在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到四边形吗?(允许下位寻找)

四、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小结:同学们活动得开心吗?你们和四边形成为好朋友了吗?(配以主题图放学场景),今天放学后,请你们在回家的路上和家中,找出我们的好朋友──四边形,并请爸爸、妈妈一起认识它,好吗?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模板10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人教版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23501.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