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课件收藏】 五年级语文教案(篇一)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收藏】 五年级语文教案(篇一),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起承转合”法分析诗歌

2、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过程:

导语:应该说每个人都经历过离别,人们在同自己的家人、朋友离别时,心情总是难过的,免不了要讲些祝福的话语,有的甚至做儿女态流下眼泪来。这当然时人之常情,毫不足怪的。但是,诗作为艺术,如果把这些都写进去的话,就会让人觉得似乎有些平庸,落入俗套了。那送别诗到底给人以怎样的意境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送别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文学常识

——王勃,字子安,唐高宗时应举及第,年仅14岁,尚是一少年,但因才华外露,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27岁那年到交趾探望父亲,溺水而死,著有《王子安集》。 ——律诗8句分4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根据每一联的作用,分别称为“启、承、转、合。

二、读

语速,语调,节奏

三、释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任某县的县尉。蜀州,在今四川省。

四、赏析

1、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起:首联,破题,交待送别的地点和时间。 ——起:就是开头,首联。首联的作用在于破题,即交待题目当中的主要因素。辅:辅卫三秦:长安附近关中一带的地方(点出了送别地点。)风烟:风尘烟雾(点出送别时间:早晨)五津:四川省岷江上的五个渡口(点出了行人将要去的地方)“远远望去但见四川省一带风尘雾霭中苍茫无际。”

2、首联描写了那些景物?第一句与第二句描写景物特点上有什么不同?——城阙三秦风烟五津。一近一远,一明一暗,对比强烈,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真实的送别画面。

3、诗的开头明说离别了吗?说了些什么?——没有,描写了这两个地方的形式和风貌。现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诗人与好友杜少府站在长安城下,抬头看看长安城,再张望一下蜀州的方向,举目千里,无限依依,那送别的情意就自在其中了。

4、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的问题,诗人站在长安城下能看到千里之外的蜀州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不能。类似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诗人超常人视力之所不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开篇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壮阔的境界,这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杨枝、泪痕、酒盏是不同的。

5、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承:紧承上联所描写的内容和方向加以具体化的描述。离别意:离别的情意;与君离别意:我和你离别的情意宦游人:为做官而漂泊在外的人。(古时离开家乡到异地求学成为游士或游学,离开家乡到异地做官称游宦或宦游)作者意在告诉杜少府此时我和你一样难过,但因为我们同是宦游人,命运相同,这次分别是别中之别,这两句诗很自然的把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共鸣写出来了。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名句)——五六句笔锋一转,转而去安慰即将远行的友人。转:颈联,强调在内容上要改变描写方向。(这一句往往就是名句)海内:四海之内,指全国比:靠近,挨着。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即使在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这既是对杜少府的安慰也是对他的一种赞扬(点拨:知己)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志趣,是真挚的友情得到了升华。

7、“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合:尾联,回应题目,回应标题。无为:不要,不需要歧路:分别得路口沾巾:挥泪告别(人哭了,就要用手帕拭泪,于是沾巾就可以用来代替哭泣。这种字眼叫做代词或代语)

8、回顾全诗: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劝慰他的朋友杜少府,但他不是一上来就劝他不要过于伤感。而是先用环境描写勾画出一个真实的送别画面,又表示自己和他一样都是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因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直道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这样委婉写来,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一定可以排解了。

小结:

这首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送别诗所有的缠绵和悱恻,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从齐梁到初唐,浮华艳丽的诗风一直占据着诗坛的统治地位。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扭转了齐梁的诗风,为诗歌创作开创了新的风气。

课后作业:

1、课后搜集有关初唐的诗歌加以分析比较

2、背诵全诗

精选阅读

【课件模板】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精选一篇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课件模板】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精选一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材简析】

松鼠,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在电视里、画报上、文章中都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并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他们对松鼠的了解往往都是你知道一点,我知道一面。所以,还是充满了好奇。一打开课文,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就向我们走来。它那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不由得使我们对它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喜爱,我们在欣赏它、亲近它、喜爱它的同时,又不能不叹服作者精心细致的观察、准确精练的说明及生动传神的描写。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活动时间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储备食物过冬、及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的乖巧,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是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因此,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一边充分感受松鼠的漂亮、乖巧、驯良,一边自觉和《鲸》进行写法比较,寻找异同点,并领悟这种写法。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比较《鲸》的说明方法,明白异同点,并充分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

认真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作者对松树的喜爱之情,并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松鼠的有关知识。

2、教师制作关于松鼠形态、生活习性及文中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海中之王”──鲸,今天又有一位新朋友想和大家见面,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认识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松鼠》。请谁来给大家简介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阅读提示,想想:

这篇文章要我们了解什么?

反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细读课文,自主感悟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明确:(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

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出示句子,重点品读: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这段话简直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一般“清秀”极少用来形容动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现在拿来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闪闪有光”的眼睛,写得非常惹人喜爱。特别是在写尾巴时,更加细致生动:先写其形状,把它比作“帽缨”,给人以联想和美感,表现出松鼠尾巴的美丽;再写具体功能,能“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表现出了松鼠形体的奇特之处。

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

第三、四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

⑴ 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

出示句子,重点品读:

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横渡”是指从江河等的这一边过到那一边。这句话介绍了松鼠横渡溪流的方法,两个“当作”写出松鼠不仅知道以树皮为船,而且还会用尾巴“扬帆”“使舵”,乖巧不言而喻。

⑵ “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

出示句子,重点品读: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这句话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作者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表现出它的“乖巧”。

⑶ 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

⑷ 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

⑸ 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

⑹ 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细读文字,从“又干净又暖和”,“足够宽敞、足够坚实”,“既舒适又安全”等词语感受窝的舒适,从而进一步感受松鼠的乖巧。)

第五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3、感情朗读课文:

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用充满感情的读书声来抒发自己对松鼠的喜爱。

学生一起来读一读,谁喜欢哪一部分就站起来大声读哪一部分。

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用朗读为说明文注入人文美。

四、合作学习,探究写法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比较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异同,完成表格。

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说明语言

【课件收藏】 一年级语文教案《静夜思》怎么写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收藏】 一年级语文教案《静夜思》怎么写”,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生字“头”,认识新偏旁“攵”。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准备:

课件:星星字卡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我展示,激发学习兴趣。

小朋友们会背古诗吗?指三四名背。

二、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咱班小朋友的肚子里装着很多诗哦,称你们小诗人一点儿也不过分。小诗人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2、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会背这首诗的请举手!背给老师听听。(生背)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播放李白的图像,认识唐代诗人李白。今天咱们这些小诗人要好好地学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1)齐读课题。

(2)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重点认读生字“夜”,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组词:安静夜晚思念

(3)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安静的夜晚,大诗人李白在思念什么?让我们走进这首诗。

三、初读感知,认识生字

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提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甚至有的小朋友还能背诵,但是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要认识诗歌中的生字,还要把诗歌读得正确,有感情。

1、自己读诗,随文识字。

当你在读诗遇到困难,如有的字不会读,怎么办?(可以借助拼音,可以问老师,可以问同学。)这就是高效率的学习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把生字圈出来,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能准确认识这些生字宝宝。

2、带拼音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

(1)小老师领读(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生字宝宝们跑出课文要和小朋友们交朋友,谁做小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它们叫什么?

(2)说说整体认读音节是哪个字,三拼音节的字有哪些。理解“故乡”,故乡是哪?我们的故乡是哪?

(3)同桌互相检查。

3、生字组词,帮助记忆

(1)你们给这些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吧,这样大家才会记得更牢啊!

(2)游戏巩固:开火车读词语

4、去掉拼音及词认读生字。

(1)生字宝宝离开了它的拼音朋友和词语伙伴,你还认识它吗?齐读

(2)游戏巩固:做“摘星星”的游戏。

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许多星星也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星星后面藏着你们刚刚认识的字宝宝,我来考考你们,谁能认识,这颗星星就送给谁。”

5、识记字形。

(1)交流方法

这么多的生字中,你记得最牢的字是哪个呢?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把你的识字方法教给大家吧!(学生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认识新偏旁“攵”。)

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那么多好办法来识记这些生字。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可以编字谜,儿歌,故事,还可以做动作,只要大家仔细观察,认真动脑筋,一定会认识更多的字。

(2)猜谜语强化巩固

同学们刚想了很多办法,那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看谁脑筋动的快!听老师叙述,猜猜是什么字。

谜语一:此木虽宽,供人卧躺。

谜语二:他是何方人氏,老爱脚踢石子。

谜语三:大字左上有两点,像人把头点又点。

(给最先说出答案的学生奖励“智慧星”)

三、指导书写

看来大家都是认字小能手了,我们已经会认8个生字了,现在,我们要学会写生字。比比看,谁把今天学的生字写得最漂亮。

1、课件出示“头”,齐读

2、要写好字,要按一定的笔顺规则来书写,你知道有哪些笔顺规则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再来读读。(课件出示笔顺规则)

3、生观察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师范写。

5、学生书写,师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写字要注意身坐直,本放正,拿稳笔,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

四、朗读诗句,感悟诗韵

1、体会诗意

(1)指名读古诗

(2)“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问一问

(3)指名说说

(4)提出不懂的地方

相机理解“霜”,师讲解诗意:一轮明月当空照,银色的月光撒在地面,就像天凉地上结了一层霜,李白抬起头来,望向皎洁的圆月,想起了自己独自一人,离家在外,于是低下头来思念故乡,思念着故乡的亲人。

2、入境朗诵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在柔和的古筝声中师插入: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月亮是圆圆的,在我们中国,圆月象征着团圆,而诗人却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外,此时此刻,他的心情会怎么样呢?(难过,伤心……)

(2)教师范读,再现意境。

(3)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4)指名诵读,以评促读。

大家评议,教师针对指导:想一想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如果你离开了爸爸妈妈,十分想念他们,却无法相见,你的心情怎样?

(5)角色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带着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和动作来吟诵这首静夜思吧。(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6)游戏:谁是“小李白”。指名上台表演,配以乐曲。

(7)全体起立,望月诵读“静夜思”

五、欣赏儿歌《静夜思》

小朋友们,这首《静夜思》还被编成了儿歌,让我们在美丽忧伤的歌曲中结束这节课吧!

教学反思

《静夜思》这首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的美。然后让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战时自己的风采,让学生都很羡慕他,从而带动其他同学也愿意站起来读,还通过小老师领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朗诵、背诵古诗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也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根据拼音自己练习读,发现自己读得不正确的可以请同桌帮助。然后通过与“字娃娃”交朋友的游戏来调动认字的积极性。、将生字与音节打乱,“找朋友”、“认朋友”等游戏性的教学环节中,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学生愿意在玩中学,这样既补充了丰富的拼读练习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在认读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字音的纠正,如:“床”“光”“望”“乡”都是后鼻音,学生读起来不容易读标准,我采取的方法是: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读不准的就看老师的口型读,直到学生读准为止。

会读不是最终的目的,关键是否能牢固掌握,我还通过复习巩固加深写生对字型的认识。首先,在教学中,可以用组词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字义,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如,光—光明、月光、灯光;举—举手、举重;用“词语转盘”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本课的生字,还让认识字的同学说出自己是怎么认识的,请认识的学生当小老师,教那些不认识字的同学。于是我采用包干到人的方法,让认字有困难的同学自己去给自己选择小老师。大家互相帮助、一起学习、一起读字、一起读书。这种方法一经实施,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小老师认真负责得教,同学们也喜欢学,到了第二节语文课,大伙儿基本上都能熟练地读出这些字了。最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人团结合作,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这节课,我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读书、学习这一教学理念。在新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特别是: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我想问问你当时在思念故乡的什么人?你想对他说什么呢?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想象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思念家乡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课件推荐: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之四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件推荐: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之四》,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的:修改习作,完善习作

重点难点:修改

教学过程

一.学生交流习作初稿

1、学生朗读习作初稿

2、学生欣赏,习作好在哪里?哪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

3、找出习作的精彩之处,说说是怎样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

4、提出修改意见

二、学生修改习作

1.欣赏自己的习作,找出习作的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

2.检查习作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3.进行修改

4.小组内交流评议

5.再次修改

三、誊写习作

将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四、示例。

霸道的“皇太后”

我特别喜欢母鸡,家里曾养过六七只,其中一只又大又霸道,人称“皇太后”。“皇太后”全身披着金黄色的“披纱”,头戴一顶鲜红的“后冠”,还有一对灵敏的小眼睛,可谓神气十足,威风八面。

记得有一次,我抓了一大把米喂它们,“皇太后”扑扇着翅膀飞奔过来,最先抢到我的面前,那眼神似乎在说:“小主人,你来得正好,快喂喂我吧!我都快饿死了!”见它这副馋样,我乐悠悠地把米放进槽里。“皇太后”立即跳到槽前,做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架势。它专挑大颗的吃,吃一阵后又转过头冲着别的鸡“咯咯”地叫,好像在说:“急啥,等我吃饱了再说……”瞅准一个空子,“黄妈妈”偷偷啄了一颗掉在地上的米,正想啄第二颗时被发现了,“皇太后”一下跳到“黄妈妈”的背上,用力地啄着,“黄妈妈”疼得直叫唤……

还有一次,“皇太后”边散步边“咯咯咯咯”地哼着小曲。或许是它饿了,当它看到邻居家的聪聪手中的牛肉干时,眼睛都直了,迟疑了片刻,就向聪聪手中的牛肉发起了猛攻。聪聪连忙追打“皇太后”。“皇太后”见势不妙,蹿进了旁边的竹林里。它不甘心地拍打着翅膀“咯咯”地叫了几声,好像在说:“可恶,你这个小毛孩连我也敢打!”聪聪刚放下心来,正想把牛肉放进嘴里,“皇太后”又来了。这次,它更大胆了。只见它气冲冲地拍打起翅膀,伸长脖子敏捷地往上跳,边跳边啄。牛肉没啄到,聪聪的手倒被“皇太后”啄破了皮。聪聪边哭边拾起地上的石子狠狠地向“皇太后”扔了过去,“皇太后”见无机可乘,只好灰

溜溜地逃了。

哎!我家的“皇太后”就这个德性,谁叫它是“皇太后”呢?

[优质课件]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季度范文精选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优质课件]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季度范文精选”,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教材

这首短诗只有12行。分为两小结。以诗歌特有的节奏感营造出一个深邃的思维空间,耐人寻味。本诗以‘跌倒’为题。采用比喻意引发我们思考。跌倒并不可怕,但一定要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这才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

说目标

有感情读课文,体会诗的感情色彩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合作学习,探究跌倒后你应怎样做。学习象征艺术表现手法。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跌倒后要勇敢的站起来,战胜困难走出困境,使人生变得更精彩。

说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我以读带讲,在读中自悟,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懂得跌倒了并不可怕,要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

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9篇


88教案网专题“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每一位优秀学子都是需要优秀的老师悉心灌溉的,作为老师我们有必要写好一份精美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您是否也在为写好教案而烦恼呢?也许以下内容“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合你胃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1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你们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教学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我能借助注释,自学与同学交流,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我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及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三、教学程序: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自由读诗,读正确,读通顺。

(二)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领悟诗境。

1、师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品读理解。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每读一句想象到哪些美好的画面?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2)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赋予它美好的情感并流畅地描述出来。

2、交流感受,练习朗读。

以“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有感情地朗读。

全班交流。允许有自己的感受。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要恰当地进行引导。

(四)结合学生的积累,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

舟过安仁,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梅子留酸软齿牙,

收篙停棹坐船中,芭蕉分绿与窗纱。

怪生无雨都张伞,日长睡起无情思,

不是遮头是使风,闲看儿童捉柳花。

(五)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默写《稚子弄冰》。

2、以“散落在诗词里的童年”为主题画张手抄报。

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有条理地将思想内容表达清楚的。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丰碑的含义。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质疑。

学生有可能提:丰碑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课文为什么要用丰碑作题呢?

师:是呀,课文为什么要用丰碑作题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读的时候,再想想,看看自己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学生对课文充分质疑。

学生大致有以下三个大问题不明白:

1、将军为何向军需处长敬军礼?

2、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3、为何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那还会属于谁呢?

(三)、探讨第一个问题:课文为何以丰碑为题?

(含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一问题)

1、请一生读第13自然段。

师:晶莹是什么意思?

晶莹的丰碑又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它把什么比作什么?那么,这座晶莹的丰碑就是指什么?

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与晶莹的丰碑在哪些方面有相似之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

2、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与晶莹的丰碑在哪些方面有相似之处?

生可能会说两方面相似:⑴、颜色;⑵、外形。还有哪些方面相似呢?

师引导学生体会在精神上更相似。

①、同学们,是什么原因使军需处长冻死了呢?

生的回答有两种可能:

a、天气冷使他冻死。

b、衣服让给了别人,使他冻死。

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1、语文教育不能局限于字、词、句、章的学习,务必建立大语文观。语文教学设想要看重探求语文教育与现代社会以及儿童生活世界的诸多关联。

2、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落实到每个学生,并全方位进步每个学生的语文修养。

3、注重过程,终结评价与组成评价相联合,扶植终身学习的愿瞧和科学探求的精神。

4、重视阅读指导,做到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50人。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从上个学期期末测试结果来看,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合格率100%。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和语文分析使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要领。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管理,还需老师加强领导。个别学生学习盲目,不能及时完成作业,还需老师好好指导教育。本班学生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两极分化严重,尤其是习作和课外阅读,很困惑,到底如何缩短两极差距。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四、教学目的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写字150个,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体现双向互动。

2、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2、培养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要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第1单元: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第2单元: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第3单元: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第4单元: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第5单元: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第6单元: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7单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第8单元: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三是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四是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六、实践活动安排

1、语言的艺术

2、走进信息世界

七、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课时

第1周~第3周 第一组 走进西部 12课时

第3周~第4周 第二组 永远的童年 13课时

第5周~第6周 第三组 语言的艺术 10课时

第7周~第10周 第四组 他们让我感动 12课时

第11周~第13周 第五组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13课时

第14周~第15周 第六组 走进信息世界 14课时

第16周~第17周 第七组 作家笔下的人 10课时

第18周~第19周 第八组 异域风情 10课时

机动 选读课文 8课时

八、提质设想

本学期仍将写作、阅读作为重中之重,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维,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九、业务提升措施

1、每天坚持默写2个句子。

2、指导学生把字写规范、美观。加强教师的范写,对于学生写得好的字圈出来及时表扬并展示。让学生感受到书写带来的快乐。

3、学生学习生字时通过找同音字、形近字并扩词的方法区分同音字、形近字。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教师的范读、比赛读等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5、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使学生能够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6、指导学生抓住特点、细节等把内容写具体。在作文讲评时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通过自改、互改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及他人的作文。

7、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别人的发言时能够抓住要点。

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黄昏的特点体会“想象”在文章中的作用;

3、通过带着问题阅读及交流,让学生得到思维训练,培养想象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5、体会联想和想象的异同,养成联想和想象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感受文中“想象和联想”的作用,区分二者之间的差距。

作者如何准确地运用想象和联想来描写黄昏的美景。

相关资料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黄昏》原载《太白》半月刊第1卷第5期,于1934年11月20日出版。

在散文《黄昏》中,作者用象征性的写法,借客观自然景物来抒写主观思想情感,寄寓深刻的含意。所谓象征性的写法,是指借某一事物来象征另一事物,或借某一具体事物来象征某一抽象的概念或某种思想情绪。在象征者与被象征者之间,必然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特征。

散文近似诗歌,往往是景情并茂,写景中蕴含着深厚而复杂的情感。茅盾对大海的观察极其精细,描绘十分传神,并使用了许多拟人手法和形声词。茅盾先生那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黄昏》,词句是金色的,文采是斐扬的.,但感情却是沉重的。如果不知道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那风雨如磐的社会环境,不知道白色恐怖的残忍,就无法体验出散文中的个中滋味,就不会明白为什么“一切一切,夕阳都喷上了一口血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题目,学生齐读题目

2、说一说自己看到的黄昏的景色什么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关注书中标有拼音的字,把字音读准确,课文读通顺。

2、教师指导朗读:

(1)风在吹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都像大眼睛,闪着金光。

(2)愤怒地挣扎着的夕阳似乎在说:

(3)风把永生不灭的宣言带到了全世界

3、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不理解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

说一说,课文写了哪里的黄昏?

四、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文写了哪里的黄昏?

2、课文中哪处的描写,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

二、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1、看来,作者笔下海上的黄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就回到课文中,请你再来默读课文,把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画出来。

2、逐段交流:

重点体会和指导朗读:

(1)挤到沙滩边,啵嘶!队伍解散,喷着愤怒的白沫。

这是作者看到的吗?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2)风在吹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都像大眼睛,闪着金光。

(3)愤怒地挣扎着的夕阳似乎在说:

(4)风把永生不灭的宣言带到了全世界

三、从课文描写的景物和想象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小组交流。

2、交流讨论。

四、作业

写一写自己眼中的黄昏。

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5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作家萧红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写了《祖父的园子》。在这座园子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园子。齐读课题

二、感受我之快乐

1、师:在这座园子里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请你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哪些事情,你觉的哪件事最最有趣?

生自读自悟,教师巡回。

2、交流:

重点抓住以下几件趣事:

⑴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你体会到什么?淘气、调皮。特别从哪个词体会到?有时不但菜种被我踢飞了,甚至连鞋子也跟着一起踢飞了。

通过男女生分读体会我和祖父的亲密。

⑵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是不是特有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体会天真,傻的可爱。)

⑶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一片狗尾草时,他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祖父虽然教我,可我并不仔细看。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边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联系小猫钓鱼小猴子下山体会有趣,你讨厌她吗?)

⑷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指导朗读,下雨了!下雨了!体会快乐。你又看到怎样的情景?可她还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师:过渡:园子里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在这样的园子里作者是怎样的心情呢?

三、融情于景,体会写法

师:仅仅是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吗?还有什么也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请你在文中找一找。

交流:

重点句子(园子的):

1、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出示图片:

你最喜欢什么?作者更喜欢啦,这不她正得意地向你炫耀呢!

指名读,你不得意,你为什么这么得意?(美、生机勃勃)一起美美地读。

2、根据回答出示第13自然段: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飞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哪些都是自由的?还有哪些是自由的?

出示: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出示图片。

引读:

我就是倭瓜,我愿意______就______;我就是玉米我愿意_____就_____;我就是黄瓜,我愿意______就_______。

出示组图:

我就是______,我愿意______就_______

再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练说:

我也是自由的,我要______就______(愿意______就______)。

再读: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园子里一切景物的自由都在传达着我的自由呀!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呀。

3、出示画面,播放背景音乐:

师:嘘!我玩累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此时她正做着甜甜的美梦呢,她梦见了______

师:读到这里,你们的心是否也痒痒的,有什么话想说吗?

师:多么渴望这样的园子里的生活呀,这哪里是一座园子,分明就是作者童年的乐园

板书:

乐园

四、品悟祖父之爱

那么是什么给了我这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呢?请找找文中描写祖父的句子,想一想这是一位怎样的爷爷?

(勤劳──培育庄稼,慈爱宽容──从不责备。)

师:文章中有好几处写到了祖父的笑,请看课文插图你从祖父的笑中读到了──。

(笑中的慈爱、包容、呵护。)

师:是呀,有了祖父的爱,这座园子才会充满生机,充满乐趣,所以在我眼里──-再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板书:

爱园

五、总结

萧红一生悲苦,8岁丧母,父亲因她是女孩歧视她,继母更不喜欢她,她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但她从祖父那里享受到了快乐的童年,享受到了什么是爱。无论她经历怎样的逃亡和饥饿,无论她面对怎样的不幸与苦难,祖父的爱就象一束阳光温暖着她,她在《呼兰河传》里深情地写下了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了憎恶与冰冷之外,还有温暖与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与爱的方面,怀着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读着这句话,有什么东西深深地触动了你吗?

这是一座爱园,更是一座精神的家园。这祖父的园子怎不令她难忘呢?

板书:

家园

课后请继续走进萧红,走进她的《呼兰和传》,下课!

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介绍关于能源方面知识的说明文。课文的题目提示了说明的对象和重点(能源)。全文按照能源分类安排说明的顺序。能源在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它。目前,因为环境污染和一些能源的不可再生,科学家们正在寻找和发明更加环保、更加安全的新能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使用新能源了。

设计理念:

文章结构清楚,内容浅显,语言准确,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好文章。教学时遵循“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学习、语言感悟与表达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式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交流、模拟介绍等环节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努力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文章内容,了解作者使用的常用说明方法。

3、通过本文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新能源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情感。

4、认识“翱、铀、汐”等5个生字,会写“遨、廉、啸”等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新能源的特点,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各种交通工具及工业生产中车床高速运转状态的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刚才我们所看到的飞机在蓝天上翱翔、火车在原野里奔驰、轮船在大海里遨游等等,它们依靠什么作动力你们知道吗?

学生交流预设:汽油、煤……

像煤炭、油、天然气等能产生能量的物质我们把它们统称为能源。(板书:能源)

你还知道哪些能源?

学生:……

谁能说说我们现在使用的能源主要有哪些?

学生交流预设: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能源被人们所开发和利用,进入21世纪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21世纪的能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步读文,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流利。

2、再读课文,把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读一读词语所在的句子,并借助词典或同学、老师的帮助弄懂不理解的词语。

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能源的主要用途和当今主要使用的能源,以及21世纪一些新的能源将得到开发和利用。)

详细介绍了哪几种新能源?简要介绍了哪几种新能源?

(学生说老师板书:原子能太阳能地热)

三、精读课文,了解能源特点。

1、出示自学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3~5自然段,出示以下思考问题

(1)在书中画出描写新能源特点的相关语句。

(2)选取其中最感兴趣的一种能源仔细阅读,看看书中是用哪些说明方法详细介绍的,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并作批注。

(3)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学习成果。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学习成果,了解能源特点。

(1)原子能。

学生汇报预设:原子能的特点是威力大。1吨铀产生的能量,大约相当于100万吨煤。一座功率1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一天要烧掉上千吨煤,如果改用铀,只要0.5千克就够了。有了原子能,一些从前办不到的事,都将变成现实。比如潜艇可以长期在深海里潜行,十几年不用加燃料。我们还将看到更多的使用原子能做动力的巨型船舰出现在海洋上。据推测,21世纪原子能发电量将占世界总发电量的三分之一乃至二分之一。

①课文在介绍原子能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汇报预设: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相结合的说明方法。

②谁能结合书中的语句具体说一说。

学生汇报预设:1吨铀产生的能量,大约相当于100万吨煤;上千吨煤相当于0.5千克的铀。

潜艇可以长期在深海里潜行,十几年不用加燃料;地球上的少量的铀足够人类用上两千年。

③(出示列相关数据的句子)通过以上几组数字的对比,你发现了原子能的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预设:原子能不但威力大而且用量小。

④列数字和作比较是非常常见的说明方法,会让读者清楚的知道不曾了解的事物,这就是恰当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让我们亲眼看一看原子弹爆炸时的巨大威力。(播放多媒体课件)

过渡:原子能的威力很大,可是核废料的处理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如果控制不好,造成了核泄露,那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搜集资料,了解核泄露的危害。

(2)太阳能。

学生汇报预设:太阳能的特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价格低廉、无污染。据估计,地球表面获得太阳能量的总和,比目前全世界各种能源产生的能量总和要大1万倍。人类将建设许多太阳能发电站。为了解决夜晚没有太阳照射,太阳能发电站无法发电这个问题,人们将太阳能收集器送到离地面23000千米高的固定轨道上,这样,收集器在一天中就可以有23个小时沐浴在阳光之中,不断地接收太阳能,再用微波氢能量输送到地面上。太阳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的最为广泛:太阳能温室、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太阳能住宅、太阳能干燥器、太阳能冷冻机等等。

①课文在讲述太阳能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

学生汇报预设:列数字和举例子。列数字:像23000千米高、23个小时等;举例子如:太阳能温室、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太阳能住宅、太阳能干燥器、太阳能冷冻机等。

②“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价格低廉,而且又不会带来污染。”这句话怎样理解?

学生汇报预设:太阳能既是一次性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

(播放太阳能在生活中应用的多媒体课件)太阳能是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最为紧密、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能源之一,相信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它还将更为深入地造福于人类。

(3)地热。

学生汇报预设:地热的特点是便宜。地热可以用来供热取暖。

①课文在讲述地热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相关语句说一说。

学生汇报预设: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距地面5千米深处的温度可达摄氏300度以上。”

②“地热也可以用来供热取暖。”通过查阅资料谁能介绍一下地热最主要应用于哪些地方?

学生汇报预设:一些高寒的西方国家。例如冰岛早在1928年就在首都雷克雅未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热供热系统,现今这一供热系统已发展得非常完善,每小时可以从地下抽取7740吨80摄氏度的热水,供全市11万居民使用。由于没有高耸的烟囱,冰岛首都已被誉为“世界上最清洁无烟的城市”。(学生叙述时播放关于介绍冰岛的多媒体课件)

3、理解能源特点,模拟自我介绍。

(1)刚才我们细致阅读了课文中详细介绍的三种新能源的特点及它们的用途。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一种喜欢的能源,把自己当成是这种能源向大家自我介绍。要说清楚这种能源的特点及优势,尽量让所有不了解它的人都能认识它、了解它,尽量使用书中语句,当然也可以加上自己搜集的资料。比一比哪个小组介绍得清楚生动。

(2)分组练习说话后指名介绍。

4、交流能源种类,汇报收集的资料。

你还知道21世纪的哪些新能源,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

四、揣摩语言,学习表达方法

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说学习感受)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文章似乎没有结尾。我们人类刚刚跨进21世纪,未来还有很多新的能源等待我们去开发利用,所以作者留出空间让我们想象。可以肯定的是,新能源的发展变化一定会日新月异!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回顾主要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关于能源方面的知识?

二、指导识写,夯实基础知识

1、认读词语:翱翔、铀矿、低廉、潮汐、海啸、遨游、煤炭、船舰、枯竭、轨道。

2、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难繁字。

“遨”在书写的时候注意“敖”的左边是上下结构,上边的竖和下边的撇不是一笔写成的。

“啸、廉”字的笔画较多,书写时注意笔顺。

(2)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三、积累内化,强化语言训练

1、当今的能源主要是、、。

2、21世纪的主要新能源有,特点是;有,特点是;有,特点是;还有。

四、课外延伸,提高语文素养

1、你还了解哪些未来可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

2、选择一种你最感兴趣的能源写一写,运用本课学到的表达方法写出它的特点和优势。

五、语文实践,回归现实生活

结束语: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21世纪能源的种类及特点。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课下请同学们分组收集有关手机、电视等科技产品的资料,了解它们的发展过程。

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想像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想象意境,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想像能力。

三、跟老师一起学:

(一)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1、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苏州市)人。绍兴二十四年(1164)进士。孝宗时出使金国,表现出不畏__的凛然气节。官至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他是南宋诗人之一,为“中兴四大家”之一。先做地方官,后来一度做参知政事。曾出使金国,全节而归。晚年隐居石湖。他是位爱国诗人,也写过大量的田园诗。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诗人”。他的词,所涉及的生活面不及诗歌广阔;文字精美,音节谐婉,与婉约派一脉相通。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2、释题:“兴”是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3、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4、试读全诗,回答上面问题。

5、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其一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⑥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其二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②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③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④蛱(jiá)蝶:蝴蝶。

6、解释全诗:

其一: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线,村里的男女都担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其二: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7、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8、资料:《四时田园杂兴》(其一)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9、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这首诗以一个老翁的口吻,写初夏时节乡村劳动的繁忙。成年的“村庄儿女”们,不论白天还是晚上,不是耘田就是绩麻,没有一个闲人,没有一点闲工夫。而那些不懂事的“童孙”们呢,他们也在忙着“学种瓜”。这样一方面更烘托出农忙无闲人的热烈气氛,一方面又表现了乡村儿童在大人影响下从小就爱劳动的好品质。一个“学”字,写出了小孩子们种瓜时认认真真的情态。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10、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11、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和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1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

13、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14、重点句:《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栈、冤”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理解“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2.朗读课文,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3.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从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栈、冤”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理解“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具体事件初步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那慈祥的笑容,父母的爱是那亲切的话语,父母的爱是那热情的鼓励,父母的爱是那严格的要求。父母的爱表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可是,不论哪种形式,都让我们感到温暖,感到幸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父爱之舟》这课,去感受文中那浓浓的父爱吧。

板书:父爱之舟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3.交流汇报:

(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出示本课的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蚕、茧、掀、席、庙、屑”等课后生字以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以自由举手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4.讨论交流

(1)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感动的理由。

(3)读一读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

5.小组活动。

小组成员带感情朗读课文,评出朗读较好的同学推荐给大家。

三、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文中写了哪些事。

2.从这些事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3.画出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学生总结汇报

本文先回忆了过去:父亲送“我”报考学校和上学,见“我”晚上在旅馆被臭虫咬,父亲心疼的样子。

在庙会中,父亲带“我”去逛庙会,给“我”买豆腐脑,可是自己却舍不得吃,后来还给“我”做万花筒。

父亲在雨雪天气背“我”上学。

为了供“我”读书,家里筹钱,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借船送“我”。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课文分了几个场景进行描述?哪个场景让你感动?

(梦中出现了父母深夜喂蚕,父亲带“我”住旅店;父亲带“我”去庙会让“我”吃豆腐脑及为“我”做万花筒;父亲雨雪天送“我”上学;鹅山高小为“我”铺床;无锡师范送考;无锡师范送“我”去上学的路上为“我”缝棉被。)这些场景都显示出父亲对儿子博大的爱。

2.分小组讨论,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

学生总结,汇报

第一部分(1)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2~9)以小舟为线索,写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

第三部分(10)以梦结尾,首尾呼应,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

五、布置作业

1.背写课文的生字。

2.继续阅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中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

3.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品读感悟,体会父爱。

1.课文出现了五个场景,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场景。

板书:第一个场景

找出描写父亲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父亲的情感。

生总结、汇报

“心疼极了”体现出父亲对“我”的深切的关爱;“父亲动心了”说明在明知道自己非常贫苦的情况下,还打算为孩子换房间,体现出父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

师:我们只体会了父亲对孩子的爱,那么,这段文字里有没有体现出儿子对父亲的爱呢?

生总结、汇报

“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不肯再加钱换房子”表现出“我”对父亲艰难的体谅,也体现出儿子对父亲的爱。

2.品读第二个场景。

(1)作者详细描写庙会盛况的目的是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

生总结、汇报

详细描写庙会的盛况,尤其详细描写各种小吃,表达出当时“我”想吃的愿望。“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做万花筒”更能体现出父亲的爱。

(3)从哪些地方看出儿子对父亲的爱?

“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说明“我”非常体谅父亲,也非常爱父亲。

板书:第二个场景

3.品读第三个场景。

详细阅读“雨雪天送我去上学”,从中我们感受到什么?

学生总结,汇报

是父爱给儿子撑起了一片天,是父爱让恶劣的环境变得温暖。

板书:第三个场景

4.品读第四个场景。

读“无锡师范送考”这个场景的描写,体会作者沉痛的心情。

板书:第四个场景

5.品读第五个场景。

哪件小事体现了父爱?

生总结,汇报

送“我”上学的路上为“我”缝棉被。

板书:第五个场景

三、感受写法。

对文章的写法,你有什么见解?

总结:这篇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这些琐碎的小事中,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同时也蕴含着儿子对父亲的爱和感激。这种写法叫做以小见大。

板书:以小见大。

四、激情升华,拓展延伸

从父亲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深沉的父爱。从儿子身上,我们也感受到了爱和感激。你对父母的感情是否也是这样?是否也是互相的?写下来吧。

五、作业布置。

1.找出文中那些描写父亲对儿子的爱的句子。

2.仿照这种写法,也写一写父亲对自己的爱。

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成语意思,感受关键成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理清文章结构,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学生复述故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老师的设疑和学生的相互讨论来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5、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足智多谋的聪明才智。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遇事要沉着冷静,并要开动脑筋,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2、领悟其中的道理,弄清故事引人入胜的原因。

教法学法:导学互动

教学准备:

1、搜集相关视频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中国的历史故事吗?让我们乘坐历史的列车,穿越时光的隧道,飞回历史的天空。猜一猜,下面这几个历史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课件出示:

完璧归赵——(蔺相如)负荆请罪——(廉 颇)

破釜沉舟——(项 羽)毛遂自荐——(毛 遂)

纸上谈兵——(赵 括)卧薪尝胆——(勾 践)

背水一战——(韩 信)田忌赛马——(孙 膑)

师:在《田忌赛马》中,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孙膑的才能。今天让我们随着历史的车轮,走进《围魏救赵》这篇课文,去进一步领略孙膑卓越的才能、超凡的智慧和惊人的毅力。(板书课题)

2、出示导纲,生依照提示了解背景,自主阅读课文。

3、生汇报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师适时点拨引导。

过渡: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好。“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在自学中你发现了哪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谁为什么围魏救赵?他们又是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阅读之旅。

二、导学互动

1、出示导纲探究性问题。

2、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

3、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4、交流汇报,师相机引导、点拨。

出示导纲探究(一):故事起因

1、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怎样?

2、魏国军队怎么样?在文中勾画相关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出示重点语句:这一年,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

(抓住“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严严实实”这几个词,一方面说明魏国的强大,庞涓率领的军队在攻打赵国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另一方面说明面对强大的敌人,齐国救赵国是不容易的。)

3、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齐王还要去救赵国?

(引入“唇亡齿寒”的故事。齐、赵两国之间互相依靠,有着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

过渡:在强大的魏国军队面前,齐国最终决定出兵,到底战斗结果怎样呢?让我们迅速浏览最后一段,说一说。

出示导纲探究(二):故事结果

1、文中哪几个成语写出了魏军的失败,同时也反映了围魏救赵的成功?理解后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重点句:魏军措手不及,被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等写出了魏军来不及应付的狼狈和大败时的惨状,反衬了围魏救赵的成功。)

2、对比阅读前后语段。

过渡:起初魏军是多么强大的一支军队,可现在怎么就成了这样的状况呢?首先让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接下来合作学习围魏救赵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出示导纲探究(三):分析围魏救赵成功的原因

出示第7段:孙膑胸有成竹地说:“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这不正是个大好机会吗?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梁。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我们在他们返回的路途做好准备,以逸待劳,岂不是稳操胜券!"

分角色读田忌和孙膑的对话,想一想孙膑为什么要齐军不直奔邯郸而要直取大梁?

1、分析直奔邯郸的劣势和直取大梁的优势并体会孙膑计谋的绝妙。

(抓住“胸有成竹”、 “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这几个关键词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并朗读出他的“胸有成竹”。)

2、抓住“乘虚而入”理解魏国虚在哪?

3、“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与哪些事实相符?孙膑采取了哪些行动逼迫庞涓回师自救?

(佯攻襄陵、直奔大梁)(孙膑为什么要派兵佯攻襄陵?)(佯攻襄陵的最终目的是直奔大梁,直奔大梁的目的是逼庞回师,逼庞回师不但能救赵国,而且能以逸待劳,在桂陵设伏,打败魏军。)

4、齐军“以逸待劳”又体现在哪?

5、孙膑为何要在桂陵布下天罗地网?

(桂陵是通往魏国的交通要道,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6、总结出示围魏救赵成功的原因

战术上:避实击虚、攻其必救、以逸待劳、声东击西、知己知彼

行动上:佯攻襄陵、直奔大梁、桂陵设伏

7、你理解“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的引申义吗?

三、导学归纳

1、孙膑,我___________您!您真是一位_________的军事家!

2、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反馈训练

此时此刻,你一定被孙膑的计谋所折服,你想对孙膑说些什么呢?

草原五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草原五年级语文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有关小学的相关知识要点,如下述: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草原的辽阔及秀美,那奇丽的景色真是既令人惊叹,又叫人舒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家想不想知道草原上的人怎么样?

生:想(迫不及待)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你想了解那些问题。

生:(自由读课文,在书上批注)

师:老师看你们学得这么认真,很想与你们交流一下,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谁来说一说?

生:学了这部分内容,我们应该知道每个自然段都写什么?

师: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写了迎客、相见、款待、话别。

生:我想,我们应该知道蒙古人民为什么到几十里外来欢迎远客?

生:这说明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他们之间情谊深重。

师:你说得真自己的见解。

生:通过学习,我觉得我们应该明白蒙族人民有那些风俗习惯。

生:(争先恐后的汇报搜集到有关蒙族风俗习惯的资料:喝好茶、吃手抓肉、赛马、摔跤、住蒙古包……)

师:你们刚才表现得真棒,那么读了这部分内容,假如你是远方的客人,你是兴奋、激动还是感动?能谈一谈你们的感受吗?可以用你喜欢方式去表达,可以唱一唱、说一说、演一演、还可以跳一跳。

生:(自由组成合作组,进一步体会真实情感)

师:老师已感受到你们的兴奋了,谁来汇报一下你自己的感受?

生:我读迎客这部分时,觉得很兴奋。

师:你读一读,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

生:(抓住重点句子,读“走了许久——快了,快到了”)表现了看到河的惊喜及急切的心情。

师:(适时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赛读、自由读)

生:主客在蒙古包外想见的场面令人激动,我们是用表演的方式体会到的。(生抓住重点句“你说你的——民族团结互助。”表演想见一幕)

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生:主人热情款待,会使客人感动。(学生表演敬酒、吃肉、唱歌)

生:我还感受到了主客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

师:(指导学生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

师:描写的是老舍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看到的景象,那么今天的草原是什么样?未来的草原又会是什么样呢?你们大胆的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

生:(参阅资料,练说、练写)以诗歌、歌曲等各种形式赞美草原……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正式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本教学片断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想象思维,学生敢于大胆的想象,进入情境自读、自悟、自演,从最大程度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其中,不仅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也使学生的灵魂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升华。

五年级语文教案精选


88教案网栏目推荐你阅读“五年级语文教案”等专题内容。

教师的行为举止时刻影响着孩子,教案是教师整体能力的体现。教案能帮助教师明确教学重点。教案多久写一次比较合适呢?以下是88教案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语文教案”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五年级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揣摩人物的语言、神情、行为和心理活动,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修鞋姑娘真诚、善良的品质。

三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有效地实现了三维目标。

教学重难点:

揣摩人物的语言、神情、行为和心理活动,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整体感知

1.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顺序?

2.想一想:这究竟是个怎样的姑娘,值得我走遍长街寻找?

二、品读感悟,合作交流(出示课件)

1.“我”不顾寒冷,走遍长街,寻找这位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朗读课文的2——7段。划出描写姑娘的词句(用“·”标出动作描写,用“﹏﹏”标出外貌描写,用“——”标出语言描写),想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姑娘,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1)学生自读。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反馈(这是个怎样的姑娘,谁来谈一谈你画的。)

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1)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通过抓动词理解姑娘技术娴熟自信)

A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B大家自由读读这个句子,找到表示姑娘动作的词(钉、拽、扯),从姑娘这几个动作你体会到什么?

C小结板书:动作

D让我们齐读这句话,再次体会姑娘动作的娴熟。

2)她矮乎乎的身架,胖乎乎的脸蛋,蚕眉下,一双圆圆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儿。她那冻红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

A.这一段是什么描写?(板书:“外貌)你从中体会出姑娘生活怎么样?(艰辛)

B.“一眨也不眨”看出什么?——姑娘做事认真,一丝不苟

C.师:短短的几句话,修鞋姑娘的形象跃然纸上。通过这些外貌描写,我们了解到这样一个生活艰辛的姑娘对待自己的工作却如此一丝不苟,这不得不让我们又增加了对她的一份敬意。

3)她却坦然地接过去,自信地对我说:“不用绱,钉几个钉子就行了。”

“这儿倒是需要绱一绱,你看,线都断了。”

“你的脚是汗脚,线是烂断的。就是没坏,也穿不了几天。”

这是对姑娘的什么描写?(板书:“语言”)姑娘的话让你感受到什么?

师:姑娘不多的话语却让我们感受到她的热情和善良,我们在朗读时要读出姑娘做事的认真和待人的热情。

分组读,齐读。

2、作者通过对修鞋姑娘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了修鞋姑娘的善良热情,可是“我”不是这样想的,我又是怎么看待这个姑娘的呢?请同学们再读2——7自然段,找到表示“我”态度变化的词语。(读出相关句子,理解我的怀疑:从技术到人品)

3.小结:我从不放心姑娘的修鞋技术到对她产生同情,后来又担心她漫天要价,自始至终我对姑娘的态度都是怎样的?(板书:怀疑)

4.学习8——17段(付钱部分)

(1)过渡:在我对姑娘的将信将疑中鞋子终于被修好了。

引读:鞋绱好了,我断定她会漫天要价的,谁知——(引读)她只要了六角钱。看来,她不是我想象的那种人。

(2)她只要了六角钱,更出人意料的是——

(3)师:指名读第9——13自然段、

(4)老师:她没要我抵押的手表,只收了我三角钱,却说我给了她诚实和信任

(5)出示:(付钱部分)

A.分角色朗读。

B总结(板书:真诚、善良)

5.师:你们的发言让老师明白了,是修鞋姑娘信任我,而我一直都在怀疑他,抵押那块表是出于尽快摆脱窘境,而不是对于这个姑娘的信任。

6.体会我的惭愧

引读“面对这样一个真诚善良的姑娘,我真……出示要求,让学生找描写“我”的句子,画出表示“我”对修鞋姑娘态度变化的词语,如有点怀疑,不放心……同时写上自己的感受。

出示: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信任我,还是我信任她呢?谁来读读这句话?这是作者的疑问,说出你的答案吧。

三、延伸、深化情感

1.师:是啊,这么大的县城到哪去找呢?作者寻找的只是修鞋姑娘吗?(生说)(寻找的是真诚和信任)板书:信任

为了这份真诚和信任,第二天,在凛冽的寒风中,我走遍长街,望穿深巷,来寻找那位善良真诚的修鞋姑娘他在苦苦寻觅,发出了一声声的呼唤——

修鞋姑娘,你在哪儿?(“他的声音传得很远很远……”随机找同学读2-3人)

2.口语交际:作者到底能不能找到那位修鞋姑娘,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找到了,他又会对这位姑娘说些什么呢?

3.练习写小片段。要求通过观察一位同学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同学某一方面的特点。

四、板书设计

寻忆寻

修鞋姑娘:自信坦然

诚实善良信任

我”:怀疑不放心决不还价蒙上阴影

紧张尴尬期待惭愧

五年级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语言。

2.通过细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把握文章的思想主题。

3.结合讨论课后两题,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

4.教导学生认识到信任与真诚的重要,从而使他们懂得在生活中要互相信任他人,以诚待人。

教学重、难点:教导学生认识到信任与真诚的重要,从而使他们懂得在生活中要互相信任他人,以诚待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如果某个城市出现了首家“无人超市”,即无人导购,无人收款,请你猜测,可能会出现哪些状况?

今天我们即将学到的是一篇去无人看管的桃林摘桃、付钱的故事。

二、学习:

1.自读课文;

2.用简短的话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

3.一个告示就可以引导人们去桃林摘桃,真有趣,再读课文,圈划出文中描写“告示”的有关词句;

4.按以上提示分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分为三段)

5.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

5a.用比较形近字记字形的方法熟记:沁、脾、馋、涎、掏;

5b.用理解字义的方法记忆:婆、吠;

5c.成语练说:沁人心脾、馋涎欲滴、小心翼翼。

三、作业:

熟读课文,理解“信任与真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的“告示”把人引向了什么样的地方?

(学生应该会出现以下两种答案:a、把人们引向了果园,自己动手采摘果实;b、把人们引向一个朴实又真诚的地方,即一个互相信任的崇高境界。)

二、学习:

1.自读全文,看看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

2.讨论交流:

2a. “告示牌”——引导人们准确无误的来到桃园;

2b. “桌上留言”——主人不担心人们摘桃子后不付钱或少付钱;

2c. “无人看管的钱箱”——主人不担心有人将钱箱拿走;

2d. “我掏出钱包”——主动付钱;

2e.猫狗训练有素,热情好客;

(对以上这几点,学生可能很难理解。因此,在熟读文中描写关于猫、狗动作、神态的语句后,引导学生思考,正是由于主人的热情好客,猫和狗才能如此乖巧,如此热情,处处与人为善,相信到来的每一位客人。这种描写是“侧面描写”,略举熟知的“侧面描写”的文章)。

3.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5.学习文章运用“第一人称”写作的方法——写自己经历的事,用第一人称叙述。文学创作里的“我”,“我”往往不是作者,而是里面的一个重要人物。

三、作业:

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一篇歌颂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文章。

五年级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体会在不同的语句中,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

2、积累名人名言,体会其含义,丰富语言。

3、体会象征的表现手法,学会运用象征手法写一篇习作。

4、乐于与人交流,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能认真、耐心倾听别人的倾诉。

5、能具体、生动、清楚地写一件最能表现自己能干的事。

教学准备

教师:小黑板。

学生:自制一个心形纸板,在上面写几句自己的心里话。

课时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小黑板出示三个句子,让学生自读,画出表示慢慢行走的词语。(徜佯、漫步、流连)

2、学生再读句子,联系句子理解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3、通过理解,你发现了什么?(在不同的语句里,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呢?(避免表达的重复,使语言丰富、生动、吸引人)

4、小结:在写作时,在不同的语句里,相同的意思,我们尽量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可以避免语言的重复,使文章语言丰富生动,让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自读名言。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直到读准字音。

3、从这些名言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与同桌说说。

4、全班交流,生生、师生互动解惑。

5、学生背诵名言。

三、互动平台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对话(可自由读,也可和同伴分角色对读),读通顺。

2、师生对读。

3、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1)什么叫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2)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把人们的某种思想情绪寄寓在某种事物上,既具体明白,又引人深思,更让人回味)

(3)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哪些运用了象征?(《胡杨赞》)

(4)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可以象征人的什么品质?

4、作业:试着用象征的手法写一篇习作。

四、口语交际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与他人的交往中有融洽、理解,也有委屈、摩擦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种体验,当内心烦恼痛苦时,特别想与人聊聊;当遇到愉快高兴的事时,也愿与人分享与交流。今天,就让我们敞开心扉,把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说出来,让大家与你一起分享快乐、共渡难关。

(二)营造氛围,诉说心里话。

1、让学生拿出课前做好的写了自己心里话的心形纸板。小组内交流,然后把它贴在教室的任何地方。

2、你准备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你觉得在说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态度诚恳、语气平和、表达清楚有序)

那么听的同学又应该做到些什么呢?(认真倾听,并作出恰当的反应)

3、指名说一说。

4、师生点评。

5、学生自由向自己的好朋友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教师巡视,相机点评。

(三)教师小结。

在生活中,难免会有许多难过的、委屈的,或者开心的经历。同学们,当我们有心事的时候,一定要敞开心扉,向你最信任的人尽情地倾诉,那样,你一定会觉得心情畅快。

五、习作百花园

(一)激发兴趣,交流体验。

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能干的一方面,能介绍给大家听听吗?让大家一起来夸夸你的能干。(分小组互相说,然后再全班说。比一比谁说得好,说得有理,说得具体。)

(二)拓展思路,引导体验。

1、回忆一下你在做哪件事情上最能体现出你的能干,当时有怎样的感受。比如,你学会了某一项本领,解出了一道难题,做成了一件小制作,取得了一次竞赛的胜利在这件事情中,你是怎么做的,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是怎样克服的。特别是最能体现自己能干的方面要具体生动地说说。

2、分组互相说,比一比谁说得好,说得有趣,说得具体。教师及时点评,尤其要表扬能运用富有新鲜感的个性化语言表达的那些学生。

(为帮助学生克服选材的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事,无论大小,只要是成功的,都说一说,师生共同评论能不能作为习作材料使用。)

3、讨论一下怎样开头,怎样结尾,表达的顺序以及如何抓住重点等。

(三)体验范文,自由习作。

1、指导学生阅读自己搜集到的表现自己能干的范文,体会别人的表达方法。

2、自主拟题,打开习作思路。根据自己选定的习作思路,尝试个性化拟题。例:《我第一次》《我真能干》《成功的喜悦》

3、交流自拟的题目,欣赏及点评。

(四)自主习作,表达真情实感。

挑选自己认为最能表现自己能干的内容,尝试写作。教师巡回,进行现场指导。

(五)交流评价,评议修改。

1、自行选择伙伴进行修改,找出习作中值得学习的文句,用波浪线画下来。写出好在哪里和为什么好,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2、推荐习作全班交流,并陈述推荐的理由,教师作及时点评。找出亮点,评价激励。使学生明白别人习作的好处,为什么好。引导学生借鉴长处,重新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评选最佳,成功激励。

教师进一步评点,张扬写作个性,表扬有独特体验的亮点。

六、自主阅读园地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

2、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短文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勾画下来,自读自悟,并写出你的感受。

4、全班交流,从故事中深刻地感受到了什么?

五年级语文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时间的重要性,认识珍惜时间的意义。

2、初步学会珍惜时间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本辅导活动重难点是认识珍惜时间的意义,初步学会珍惜时间的方法。

三、活动准备:

1、跳绳、毽子、口算测练纸、彩纸、练字纸、。

2、手风琴。

3、故事“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4、“生命度量尺”。

5、“逛市场”的卡片

6、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热身游戏

同学们,让我们来做个游戏放松一下,游戏的名称叫“我是闹钟人”,我们来模仿闹钟。老师说:“12点——请你举起你的手,3点——请把你的手放平,说“铃……的时候,请你全身抖动几下。”好!现在让我们试试看!12点——1点——3点——4点——6点——9点。看来大家玩得都很开心!

2、导入主题

对于时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聊一聊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时间。

(二)争分夺秒

1、感受时间导语:在一分钟里,你能做些什么呢?一分钟有时无聊、枯燥地流逝;一分钟有时精彩、出色地抓住。你能创造出哪些精彩呢?

2、分组:

这里有毽子、跳绳,谁愿意来尝试一下这两项活动?(每项指定两名学生)每个人面前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四项活动——折纸、写字、口算。剩下的同学按1—3重复报数。数1的同学请站起来(12人),你们做口算题,数2的同学请站起来(12人),请你们站起来,你们写字,数3的同学站起来(12人),你们折纸。!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分钟的成功和快乐。计时开始!

3、学生动手操作。

4、交流:对于这一分钟,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一分钟过得很快(累)!(你做了多少?预想到会有这么多吗?)还有没有比他更棒!(多问几组)

通过一分钟的实际操作,体验一分钟的价值,同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有利于学生珍惜时间意识的形成。

(三)日积月累

1、过渡:我们很棒,真的很棒,在短短的一分钟,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精彩。你知道吗?我们班的冯可欣、刁美琪几名同学更棒呢!(手风琴展示)讨论:欣赏完她们的演奏,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发言:演奏的真棒!要是我也会就好了!)预设:有人说很辛苦时,师:你觉得很累,我们来采访一下他们好不好?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有的学生说很羡慕你们!你们刚才听到大家的掌声的时候,你心里开心吗?为什么?(平时辛苦练习没有白费……)

2、采访:看来同学们都很羡慕他们!我们来采访一下他们的才能是怎样训练出来的。(你们练习拉手风琴多长时间了?每天都是什么时间去练习?怎么样练习的?)师引导:平时,我经常看到你们做完眼操就跑着去音乐教室了?为什么?就为抓住这一分一秒的时间,刻苦练习,能够练出成绩,在众人面前有一番精彩的表演!

小结:每一份成功都是每一分每一秒的日积月累。播下时间和勤奋的种子,才能收获成功和得意的果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像刚才这几位同学那样,令人佩服、令人羡慕。只要你愿意和时间赛跑,只要你抓住珍贵的分分秒秒。

这是上一环节的深入,精彩可能是瞬间的,但大凡成功都来自于一分一秒的付出。让学生了解珍惜时间,日积月累在获得成功中的价值。同时,作为正面例子,让学生感悟合理利用时间的意义和价值。

(四)时光隧道

1、过渡:然而,在时间的赛场上,有人并不懂得珍惜。让我们一起进入时光隧道,聆听在我们周围时常发生的故事。《时光老人与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流浪汉说:“我少年时代打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纸牌,中年时代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返老还童?”流浪汉惊奇地一问,续而又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做起,干出一番事业!”“好吧!只要你好好努力,就能获得真正的生命!”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了一个十来岁的少年。现在他叫小明,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2、小明会怎样呢?请大家给这个故事编个结尾。

预设:(1)小明每天都会按时到校上课,而且上课认真听讲、课下抓紧时间写作业,放学回家后抓紧时间写作业,不在一边写作业,一边玩了。(2)还和原来一样。师引导:听了这个故事,你希望他变成什么样子呢?按照你希望的那样去编故事的结尾!(3)长大后做老板,做善事。师引导:你真是个有爱心的人。就像他说的,他长大后的作为,以及他有一定的实力去做好事,都源于他少年时珍惜时间,争分夺秒地努力学习。

如果说,“日积月累”是正面事例,那么这里就是设置反面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体会时间流失,浪费时间的惋惜和遗憾。闭目倾听和音乐渲染,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同时,通过续编故事,使学生把珍惜时间的观念迁移到自己身上。在此,老师也可根据学生编故事的反馈,给予简评,以便调整下面的环节。

(五)生命度量

1、过渡:通过《时光老人与流浪汉》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是有限的,生命是有限的。假设我们的生命线如同这长长的纸条。假设我们每个人都能活100岁。我们现在几岁?(10岁左右)请你撕去10以前的日子,把它放在地上,因为这是过去的日子。这段时间已经过去,它在我们的生命中永远的消失了。我们预设在大学毕业后就参加工作,也就23岁左右,那么请你将23岁后面的参加工作以后的日子撕掉,并将这长长的一段纸条放在地上。下面再看看我们手中的纸条,这就是剩下多少在校学习的时光。

2、操作体验交流:同学们,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关注学生的表情变化)

预设:(1)剩下的时间很短,剩下的时间和你整个人生相比是那么短暂,我们一生可以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没有多长时间……(2)我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可以学习的时间。

在模拟状态下,让学生体验时间的价值。感知在校学习时间的有限和短暂,激发其管理时间、合理规划时间、不浪费时间的动机,同时也澄清了学习的目的。

(六)时间市场

1、过渡:同学们都发现了,(是呀!就像他说的)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那么短暂,与漫长的人生相比,少得可怜。这一段时间,除去吃饭、睡觉,用来学习的时间就少之又少了。而用这一段时间的努力,恰恰能够换来工作以后那么长的岁月的精彩。在这短暂又宝贵的时间里,我们愿意做点什么呢(希望做点什么?)

2、活动:下面就来制定一个小的学习计划,可以是一方面,也可以是几方面。(试着结合自己的实际,平时在利用时间方面有没有做得好的方法或者现在想要注意改进的地方都可以)

指名说。

指导:什么时间做什么?计划不一定多就好,哪怕一点只要你能够坚持下来,就很棒了。时间不一定停留在下课的时候,还可以是上课的时候,也可以是晚上睡觉前;学习不一定都只是停留在课本上,学习拉手风琴也是一种学习。希望大家认真思考,然后把它写下来。

一会儿写好了,我们拿到时间市场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动手写小方法。

与同学分享交流。师追问:你听了她的小计划,你有什么启发吗?读一读你的好吗?其他同学有没有什么好的启发吗?

学生尝试管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在“用宝贵的时间去获取什么”价值澄清的向导之下,首先让学生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节约时间的方法。然后,通过时间市场活动,以市场为情境依托,与同学分享、交流好的方法,体现心理活动的自助和互助。同时,引导学生自创时间格言,以格言为激励机制,来督促自己。

(七)活动总结小结:许多同学都在时间市场这个活动里找到了很多好方法,或者制定了自己的小计划。真没想到,原来有那么多节约时间的方法啊!咱们就不一一介绍了,请其他同学按顺序把你的小计划或者小方法贴在时间市场里,我们课下继续交流学习,以此来提醒自己,激励自己,实现目标,创造无限的精彩。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些话的含义我们都知道,但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时间真的像流水一样,只能流去不能流回!我感受到了你们内心倍感时间的珍贵,更感受到了你们愿意与时间赛跑的决心!因为更多的精彩与成功等着我们去创造!那还等待什么?就让我们一起与时间来个比赛吧!你们准备好了吗?好,出发!

最后总结点题,并号召学生以自己创造和寻找的方法,即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节约、规划时间。同时,并提出希望节约时间需要持之以恒,自我监督。

教学目标

1.人人读通课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在个性化的朗读及创编名言中展现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展示搜集,积累的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

2.懂得时间过去就不会回来,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教学重难点

在个性化的朗读中加深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师生共同朗诵文嘉写的《今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2.谈谈自己读了《今日歌》的感受与体会。

3.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4.师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

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尽管那几步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林清玄)

5.师简介美文大师林清玄,并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师:林清玄先生的散文文笔清新流畅,情感浪漫醇厚,风格朴实感人,有人说,读他的散文有如饮一杯甘美的山泉。今天,我们有幸品尝的这杯山泉名字叫——(生读课题《与时间赛跑》)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人人读通课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在个性化的朗读及创编名言中展现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展示搜集,积累的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

2.懂得时间过去就不会回来,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一

学生大声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句子做一个记号,再回读。分别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1.检查读文:检查重点词,句,段。

2.引导学生用”先”“然后”“接着”“最后”这样的句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读好课文,品味感悟

出示自学指导二

默读课文,找出写作者和时间赛跑后的感受的段落。说说自己的理解。

1.齐读课文第9段,说说自己的初步理解。

2.再读课文第9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比如:为什么人永远跑不过时间怎样才能比自己原来有的时间跑快一步,有时可以快好几步呢为什么说”尽管那几步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

3.细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解决问题。

师:有人说林清玄先生的散文是一杯甘美的山泉,山泉可不同于可乐,酷儿等饮料,一尝就知道是什么味,它必须慢慢地,细细地用心去品味,其中的甘美才会由心而生,回味无穷。让我们来静静地默读课文,静静地品味《和时间赛跑》这杯山泉,看看你能品出什么来。你品出了什么,读懂了什么,或者有什么地方一知半解,什么地方莫名其妙的,都请你用笔做好记号,这叫做”不动笔墨不读书”。

4.交流汇报,读好重点语句和段落。

比如:课文的第4段,爸爸的那段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或难受,或无奈,或安慰。第5段中读出自己对”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理解。第8段读出我和时间赛跑后的高兴与愉快……

五、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1.再次朗读课文第9段。

2.学生交流自己对这一段话的理解。

3.师: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接下来我想请你们来说一说你的爸爸或者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和时间赛跑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4.生交流自己父母和时间赛跑的情况,再次读第9段。

5.说说自己怎样和时间赛跑。

六、创编惜时警句,拓展延伸

1.师谈想法:老师读了这句话也很有感触,写下了这么一句话。出示:

和时间赛跑,是一种竞赛,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乐趣。

2.学生动笔创编惜时警句。学生交流评价。

3.相互交流自编的警句。

4.让我们在诵读珍惜时间的名言中结束这节课吧!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元·关汉卿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英国·培根

失去眼前的时间,就等于失去所有的时间。——德国·贝纳姆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冬来老将至。——《明日歌》

五年级语文教案【篇5】

这一课的学习,我仍然是从课题切入的:“意外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哪些事情让‘我’感到意外?”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展开学习。在备课时,感觉这个切入的问题有点难度,可能最后“我”收到高尔基的礼物这个“意外”是学生能找到的,但是前面与高尔基相遇,及高尔基安慰“我”则不是那么明显地体现“意外”,但是学生都找得非常好。接下来的课就非常顺利了,在这几次“意外”中,高乐基关爱青少年、平易近人、谦虚等品质就在孩子们的品读中突显出来,顺理而成章。

难点在最后回归全文时。梳理全文,我提出一个课后的习题“‘我’读《童年》大声地哭了,这也是读书的乐趣吗?你怎么看这个问题?”果然,有些孩子愣住了,甚至开始在下面议论纷纷。后来有几个学生站起来表达了他们的观点,从他们连比划带解释的回答中,我知道他们的理解是正确的,他们都能大概地知道在作者的文字间陶醉或是因作者的文字而伤心也是一种感情的体验,也是一种乐趣,但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这个意思,他们的表达不完整或是不准确,让人要稍带猜测,才能听懂意思。规范地说话,准确地表达,这样的训练一刻也不能放松。

桥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一、读课文,学习词语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桥》。读过课文了吗?读了几遍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相信在这堂课上你们肯定会有非凡的表现!有信心吗?

出示词语:

咆哮狞笑放肆没腿深

拥戴清瘦沙哑揪出

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读?(请两位同学读。齐读)

老师把这词语分成了两排,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板书:洪水老汉)

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大声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洪水的,把它划下来。(学生交流)

同学们找得都很准,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老师也摘录了几个句子,请看屏幕上,请你们反复读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生自由读好后,选择一句你最能读好的读给大家听。

教师相机引导:读到“受惊的野马”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了这种体会,你肯定会读得更棒。

可你觉得是人在跳舞吗?是魔鬼、是野兽、是死神在跳舞,是死亡之舞啊!

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

读得好,是有原因的,老师注意到你的表情,来让我们一起把脸沉下,把声音提高,一起读。

课件出示: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板书:如魔

2.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五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一起读。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三、聚焦老汉,体会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1.同学们,现在的情景是洪水势不可挡!村民们惊慌失措!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谁?(老汉)让我们走进老汉,自由读读这两段话,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面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生自由读读这两段话。

课件出示:

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面前,我仿佛看到老汉。

反馈交流

在这些惊恐不安的村民的眼里,老汉像什么?——一座山(板书:如山)

①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此刻的老汉像一座山?(如果学生讲到“盯”,引导,看看有没有比它更能表现一座山的动作)

站!老汉怎样的站着?如果让你们在“站着”前面加一个词,你会加什么词?(怎样地站着)是啊,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镇定地站在木桥前,挡住了肆虐的洪水,挡住了乱哄哄的村民。

谁能站起来,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读这两段话。

我们全班站起来,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一起读这两段话。

②是啊,老汉像一座山盯着这群惊恐不安的村民,这是一群怎样的村民啊,让我们再来回顾,一起读。课件出示: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面对如此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默不作声,可是他心里也没有说话吗?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吗?

是啊,此时此刻,老汉虽然默默无言,但心中却为村民的安危而焦急如焚啊。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让我们一起来用心朗读。

3.在这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前面?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在这个危难时刻,老汉会如何下这道命令呢?

哪一个标点引起了你们的注意?(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小结: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就像一座山巍然屹立,岿然不动。

四、设置矛盾,体会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

1.同学们,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小伙子)请你们认真默读最后几个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

划好了吗?老师把他们相关的几个自然段打在屏幕上。请你们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这一“揪”是把小伙子从哪里揪到哪里?老汉犹豫了吗?哪几个词可以看出?(突然,冲)老汉揪得像大山一样果断来,一起果断地读读。

后来,老汉与“揪”相反的动作是“推”。这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

这一“瞪”,是小伙子对老汉的不满,不情愿。可是后来这一“推”,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让给老汉。

矛盾之处【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

2.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同学们,你们能读懂吗?

似懂又非懂,令人费解,是吧?如果你读了下面这段话,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出示文章的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课件)背景音乐

让我们一起怀着沉痛的心情读读这段话。

3.同学们,这是这篇课文真正的结尾。现在,你真的读懂了吗?(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那么,当时老汉的揪和推;小伙的瞪和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写一写,老汉与儿子的内心独白。”)分组写

①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儿子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父亲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儿子推了父亲一把,------父亲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父亲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以诗结课,升华情感

是啊,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他像一座山,一座镇定、威严的大山,作为一名父亲,还是一座大山,父爱如山!为了表达对老汉的敬意和怀念。老师作了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诵!

一座山

我不知道

你的姓,你的名

但我知道

你有一个动人的称呼——老汉!

哦,老汉!

你是一座山

一座镇定的山

征服了肆虐(nüè)的洪水

一座刚毅的山

抵挡了可怕的灾难

更是一座深情的山

留下了高贵的人格

哦,老汉!

你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

永远,永远!

板书设计:

洪水如魔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6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要知道教案课件也是老师上课实施过程程的依据,有没有好的教案课件可资借鉴呢?88教案网的编辑特意为你呈上“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

学习目标

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二、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读,边读边批注.

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你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练习背诵.

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指名读背.)

三、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2】

学生视角

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

难点

了解德国小姑娘为出行所做的充分地准备。

教师思考

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地看,尤其是这篇课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它会引起不同类型的人的思想碰撞。所以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肯定好的一面,并非刻意地去模仿学习乌塔的做法。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文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提出问题,并自行商讨解决。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起来搞一些辩论活动,辩论文题是:长出独立的翅膀。

重点

在辩论中体会思想观念的不同,国家经济情况现状等。学习乌塔的独立品格,有爱的思想以及可敬的毅力。

设计特色

1.自学课文。

2,开展辩论活动,旁征博引,阐明观点。

信息资料

1.师生查阅的关于德国、欧洲各国的风土人情。

2.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上独立自主、有个性的名人的故事。

[教学要求]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教学流程

一、导人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回忆。

(用简短的内容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回忆,有效地检查自学情况。)

二、质疑

1.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你说说如何看待乌塔的板书我眼看乌塔的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乌塔及乌塔的做法。相信,在学生之间肯定要有不同想法,这是引起争论的开始。)

2.同学们对乌塔有了一定的看法,并分别发表意见,可见你们进行了充分地预习。现在,我们自愿结组,喜欢乌塔,特别赞同她的做法的在一组,其余的在一组,大家分别商讨、学习,用书中的语言,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相信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会非常爱学,更会积极地讨论。读书鼓励有独特见解的人,教师要特别说明每一种认识都是金子的道理。同时,不脱离书中的语言,对学生认真地读书,认真地思考又有了一个界定。相信,学生会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

3。可以展开辩论。

(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4。得出结论,达成共识。板书长出独立的翅膀:

三、激情

1,导入。是的,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独立自主的人,只要是符合一定的条件。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在预习中查到的资料,准备一两分钟的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深入地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习知识,流利地表达,不仅涉入了知识,又锻炼了表达的能力。)

2。一分钟演讲。

(对学生的表达水平定位不要太高,只要表达出来即可。这种形式只在于鼓励学生长篇说话,认识自己。)

3.导入正确的认识自己并板书。

4.谈谈我们自己该如何锻炼自己的能力。

5.师生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把下列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用/划去。

2.说讲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五、实践活动

你们都去过哪里游玩过,哪些地方最喜欢,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放方式,或写诗,或写文,或画画,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展示给大家看。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3】

一、古老的七小长城

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墙。我国除了明代最后完成的长城干线外,还有7条古老的小长城,其遗址至今仍在。

穆陵齐长城位于山东省沂水县城北50公里穆陵关西侧,是战国时齐国所修长城的遗址,长约45公里。

华阴魏长城在陕西华阴山脚,城由此向北延伸,穿过韩城到达黄河边,长约150公里。

烧锅营子燕长城在辽宁建平县张家湾村,乃燕时所修长城遗址,长约7公里。

围场古长城在河北围场县岱尹上村附近,是乾隆十七年乾隆帝狩猎时发现的一座燕、秦长城真迹,城东西长达200余公里。

宁夏战国秦长城在宁夏西吉县境内,甘肃镇原县有一部分。

临洮秦长城在甘肃北部临洮县,是秦统一六国后所建长城的西部起点。长城南北走向,高约1米,全为黄土结构。

疏勒河汉长城在甘肃西北疏勒河南岸,是今存最好的汉长城遗址,长约150余公里。

二、联合国与长城

1.长城于198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1991年7月25日在北京颁发了证书。

2.联合国为教科文组织所推动的世界遗产运动发行了一套邮票,共6枚,图案是6个国家的名胜古迹,中国长城是其中之一。这套邮票在纽约、日内瓦、维也纳的联合国总部各发两枚。长城票在纽约发行,面额50C,系1992年1月24日首发。

3.很多国家都向联合国赠送过代表本国的礼物。中国赠送的是巨幅长城挂毯,它被挂在联合国大厦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率,绿线中的3个生率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怕诺德夫人一家在危

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怕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

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

通过朗读训练,体会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

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回.学习本课生宇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3.学习第一段,理解课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这半截蜡烛

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

3.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生率新词

l.自读课文,要求:(l)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位)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生率新词。

ZhoDU6段(第3节):写一名德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

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节):写大儿子杰克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

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怕一7节):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紧急关头,借口上

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后,字词质疑。

区别理解绝密、绝妙两词。

2.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

要这样做?

3,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方法来收藏,她想到了什么绝妙

的主意?妙在哪儿?

指导朗读第2节第3句,并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办法巧

妙。)

4.齐读第一段。

五、指导写字

是.观察生率表,注意每个生率的笔画与结构。

2.重点指导厄与遭两字。

3.钢笔描红、临写。

4.反馈。

六、作业练习

1.抄写生率新调。

2.读课文。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ydoy0mXml6mbo6m1

()()()()

qidngd6o叁you伯I6zhof6ngwo

。七

)()()()

组词。

)诺()媳()遭()

浊()若()息()糟()

)$)盯()$)

)$)ti)慎()

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情报一()油灯

()的主意一()危机

()的心情一()烛台

(.)的东西一()晚上

()的姑娘一()木柴

()的烛芯一()楼梯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帕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

关头与敌人做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练习把故事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回忆上节课内容: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一个什么绝妙的主意

来收藏绝密情报?

二、学习课文

里.出示深后第5题题目,讨论如何编排课本剧。交流后小

结。

(互)弄清故事情节,可用图画和文字表示故事情节。

(2)物色演员,演好语言、动作、表情等,必须要细细读剧本

(课本)。

门)准备道具(半截蜡烛、油灯、打火机)

2.弄清故事情节,用简笔画表示。

交流后板书。

3.指导第一场戏。读课文思考,这场戏中心人物是谁,怎样

演好中心人物?

找出文中反映中心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图出关

键词,反复朗读。

交流,逐一明确: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语言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心理可用内心独白。

神情一一镇定沉着,临危不惧。

其他角色怎么演?

德国军官的动作闯、坐、拿、点、放。

孩子们一一脸色苍白。

指导朗读课文,进入角色。

4.指导第二场戏。思考:这场戏中心人物是谁?该怎么演好

这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

人物的心理活动。

交流后明确:

动作(慢慢地)站,(平静地)伸、端,(不快不慢地)走,

(从容地)搬,生火,(默默地)坐待。

语言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神情一一镇定,从容,不露声色。

心理练习内心独白。

其他角色:赶上前动作要快,语气要狠,抢夺动作很粗暴。

此时伯诺德夫人又是怎样的心情?外表如何?

指导朗读第三段。

5.指导第三场戏。思考:这一场戏中心人物是谁?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4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3、初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网]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4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问:知道这是什么树吗?谁见过白杨树?它有什么特点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现代著名作家袁鹰一起到荒无人烟的沙漠,去看一看白杨在那里是怎样生长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描绘大戈壁和生长在那里的白杨的;把爸爸谈论白杨的话画下来,试着自己理解。

三、交流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读生字组词。

2、说说书写这4个生字时应注意的问题,什么地方容易出错。

3、组词练习

戈()晰()介()疆()

弋()蜥()阶()僵()

4、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纠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

看看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3、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的心境。

过程与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2、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朗读带

教学方法:

诵读学习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诗题

谈话:我们曾经学过《题西林壁》,知道了诗人是将诗写在了西林寺的墙壁上。无独有偶,今天我们要学的《书湖阴先生壁》一诗也是将诗写在了墙壁上。诗题可理解为?

明确:题写在湖阴先生庭院墙壁上的诗。

二、交流资料,简介诗人

1、交流资料

同学们,你对王安石有哪些了解呢?(师生活动、展示资料)

2、简介诗人及写作背景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元日》《梅花》最。

湖阴先生:指杨德逢,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三、初读诗文、感知诗意

1、自读自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采用边读边画边批的方式学习。

2、小组讨论、交流、继续研究。

3、交流反馈,重点引导

(1)词意: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静:干净。

畦:读音qí,意为田园中划有界限的长条方块。

排闼:读音tà,推开门,排为推,闼为门。

(2)理解诗意: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4、学生尝试自己翻译诗意。

四、诵读诗句,感悟诗境

1、划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再悟诗意。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2、深入理解诗句,感悟诗境

(教师出示问题)

(1)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

(2)本诗哪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3)全诗哪些诗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哪些诗句表现了主人的品质高洁?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重点引导;

(1)“净”,是通过“无苔”二字体现的。

教师引导: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

继续引导:更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齐齐,都是主人亲手栽种,这更令人心旷神怡。所以这两句再读的时候,要注意表达作者心情的愉快。

自读自悟,想像画面,感悟诗境。

(2)含有“护”“绕”二字的两句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采用了拟人手法。

教师引导: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

边读边悟,想像画面,感悟诗境。

(3)“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表现了主人的高洁。

3、学生在此基础上自读、小组交流读、感悟诗境。

4、朗诵全诗,感悟诗歌内涵。

5、再次齐读,加深印象。

五、总结中心,升华主题

1、课堂总结:《书湖阴先生壁》描写的是湖阴先生家庭的清幽,院内、院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湖阴先生庭院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2、升华主题:同学们,本诗通过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内简朴的居室,异常洁净,院外的山水农田,青绿有情,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美丽大自然的赞美,更赞美了湖阴先生高洁的人格品质。

六、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背诵并默写全诗,感悟古诗内涵。

2、结合诗歌,在想像画面,感悟诗境的基础上,《书湖阴先生壁》一诗配幅插图。

七、板书设计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院里: 茅檐 花木

院外: 一水 两山 景美人更美

典故: 护田 排闼

表达方法: 描写 拟人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习三、四段,了解作者的新发现,学习作者的科学精神。

2.了解科普说明文的一般学法和写法。

了解作者的新发现,学习作者的科学精神。

了解科普说明文的一般学法和写法。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1、学习三、四段。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

这一段讲什么?“再没有什么令人兴奋的大事了”,这令人兴奋的大事指什么?为什么这事让作者兴奋?为什么作者能获得这个新发现?

(观察细--地上有一小滩水;善分析--足迹,判定是尿,推想刺猬醒过,想进食;勤实验--立刻端来食物,第二天不见食物,而后反复验证。)

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观察刺猬冬眠的经过和新发现。

(2)自由读第四段。

这段讲什么?“荡然无存”、“野性难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交情荡然无存,又变得野性难驯的?‘(结束冬眠,恢复了它的生理机能。)

2.研究方法。

(1)重新默读课文,思考;

《冬眠》介绍了几个知识要点?研究动物冬眠有什么意义?

《冬眠》和《养花》、《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我们今后学《冬眠》一类的科普说明文,一般要抓住哪些学习?

(写法不同:知识点正确,表达准确,常举例和数字说明。学科普文要抓:讲述的知识点;说明的写作方法。)

从课文看,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我们有一只刺猬和作者有一只刺猬,有哪些不同?我们可以从作者身上学到些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3.巩固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6题。

(2)在下列各题中任选两题作业。

①作业本上第7题。

②写句子:

荡然无存--

野性难驯--

即使......也......至少......

③以《当人类掌握休眠秘密后》为题写一篇短文。

④介绍一种动物休眠的趣闻。

狼牙山五壮士五年级语文教案


同学们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九册的课文《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本组课文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老师通过激昂感人的语言和逼真的课文演示,将学生带入了战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体会革命先烈英勇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深化了主题.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作业布置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能力目标:理解能力、朗读体会能力的培养。

3、德育目标;学习他们爱护群众,英勇杀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在这堂课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合作,小组交流,朗读体会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创设情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还采用了课件,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来自优秀淘.教.案.网)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朗读体会,阅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们主要从六个方面来进行教学.

(一)运用电教,激发兴趣,理解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明理.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为了调动学生学可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老师巧妙播放狼牙山势险峻的片段,学生如身临其境,怀着浓厚的兴趣开始了本课的学习.

小学生情感易受感染.在课文重点处,运用电教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重点内容,老师在讲“顶峰歼敌”时,演示五壮士在顶峰用石头砸敌人的壮烈场面,使学生像五壮士一样进入了“阵地”,学生深深被五壮顽强的英雄气概和高度的革命责任感所感染。

明理是阅读的重要阶段。为了突破五壮士为什么要跳崖这个难点,特别是五壮士当时的心情及内心感受,老师出示了五壮士英勇跳崖的片段,使学生理解五壮士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和对祖国无限依恋,对人民无限热爱之情,体会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二.以情促读,总结读法,运用学法,读中感悟。

老师先指名朗读:初读想象五壮士的形象。接着通过“顶峰敌”的影片回顾又让学生品读好词段句,体会五壮士与敌人作战到底的目的,是为了部队和人民,更加为了祖国,所以,学生对五壮士无比崇高敬的真情实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这时我们及时总结:品读体会感情。

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学法,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英勇跳崖”部份,这样既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又体现了从扶到放的教学特色。

三.自主释疑,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在这课里,要引导学生提问,把学生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生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老师多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如运用学法合作探究英勇跳崖部分,老师先让学生初读并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在学完本段后,再讨论:同学们,看到五壮士应英勇地跳崖后,你们想对五壮士说些心里吗?

这样使每个学自己的意见,课室呈现一种“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

四、整合资源,课堂延伸,情感升华。

语文资源十分丰富,充分整合课内外资源此文转自淘.教。案网,以点带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课外知识,全面提高语文水平。我们在学习顶峰歼敌的片段中,让学生用成语汇报脑海中出现的五壮士形象,丰富学生语汇。在学完课文后,老师提供网址,让学生浏览抗日战争的资料,使学生爱英雄、学英雄的感情得到升华。

五、板书设计直观形象。

这节课的板书既形象又条理清楚,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发展脉络,中心突出。

六、作业布置大胆创新,体现个性。

在学完整篇课文后,老师让学生给自己布置作业。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浓厚的学生兴趣,又体现了个性思想,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乌塔》五年级语文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乌塔》五年级语文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一、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在单元中的位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独自一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怎样去的?

指名个别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情况。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有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多么勇敢的孩子!我们来学习课文《乌塔》,看看乌塔靠的是什么周游欧洲的?这样设置悬念,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从整体上去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对这些事你有什么看法和见解,把想到的和同学讨论交流,还可以写下来。

(三)、深入学习,领悟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相机归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二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两条: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

2、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3、各组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如果我是乌塔,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4、辩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一设计我认为有三个功能:

1、检测的功能;

2、情感释放的功能。应该说此刻学生情感已积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机会释放表达;

3、训练语感的功能。

(四)、课外延伸

根据自身的生活能力,虚拟一次旅行,具体地写出旅途经历,并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五年级语文教案最新模板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涟漪”“舒适”“心旷神怡”“踱步”“钳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4、领悟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个谜语。不过,这是几个画谜。认真地看,从每一张图中都能猜出一个成语来呢!

(课件出示图画:滴水穿石、藕断丝连、狐假虎威、守株待兔。)

呀,都猜对了!瞧,电脑博士奖励我们一本书作为奖品。(课件出示一本书。)认真看,你发现了什么?

(“寓”字里面有“道理”,“言”字里面有“故事”。)

聪明的孩子们,这回,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吧?指名说或齐答。那你知道学习寓言要先学什么?再学什么?

(先学故事,再学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板书课题,“鹬”“蚌”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相争”写在下面。)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这则寓言,读准字音。

2?同桌读,互相听一听,读得正确吗?

3?读词记形:

鹬:“鹬”是一个生字,而且非常不好记,不好写,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指名说)从这个字的字形我们就能知道——?“鹬”是一种鸟,瞧,(出示图),所以它是鸟字旁。左边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是“矛”字,下面不是“同”,可要仔细观察了,是同字框里加“八”“口”。认识了,也记住了。能在作业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一个吗?别着急,先观察一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的这个字。相信你会比老师写得更好!

蚌:从这个字形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图,这有一个蚌,你见过吗?啄: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啄一下。

钳:什么意思?做一做这个动作。能用这四个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别着急,先快速地把课文浏览一下。(鹬啄蚌,蚌钳鹬。)

(板书:啄 钳)过渡: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鹬和蚌会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样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表达的?

(二)读故事。

1、过渡:故事的发生都有时间、地点。

(1)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2段。

(2)指名汇报。

(3)指导朗读:这么美的地方,我们应该怎样朗读?(引导学生带着一种欣赏陶醉的情感,用优美舒缓的语气来朗读,边读边想象这幅迷人的画面,想象水鸟和河蚌们的自由自在。)

(4)指名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

2、了解故事是怎样发生的。俗话说有果必有因,那么它们相争的原因是什么呢?

(1)默读课文第3~5段,然后与周围同学交流在朗读中的发现。

(2)全班交流,了解:和暖的阳光、柔柔的微风,是河蚌张开蚌壳,在舒适惬意中进入梦乡的原因。正因为河蚌张开了蚌壳,又睡着了,所以才没发现身边的危险,使得鹬鸟有机可乘,一嘴朝河蚌的肉啄去。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用一种享受的语气,读出河蚌的舒适惬意、心旷神怡,读出鹬鸟看到鲜嫩的河蚌肉时迫不及待的心情。

3、了解鹬蚌相争的过程:讲读第6~12段。

(1)过渡:由此发生了鹬蚌相争的故事。此时,它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是怎样的呢?哪几段进行了描写?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读描写河蚌的语句,一组读描写鹬鸟的语句。读后评议,是否读出了河蚌的生气和鹬鸟的后悔。

(2)它们相争的时间有多久呢?用“——”勾画句子(课件或小黑板出示):“时间慢慢地溜走了,太阳的唇已经吻住了山峰。”学生读句子,结合课文插图,想象鹬蚌相持的画面,感受相持时间之久。

(3)此时,在你们头脑中产生了什么问题吗?指名说:鹬蚌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小组合作找原因,再全班交流。

(4)指名读9~12段,男女生对读,师生分角色读,或两人一组,边读边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再指派代表上台表演。课件(小黑板):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河蚌反唇相讥:“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让学生反复对读,感受它们的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 引导学生从鹬蚌的心理和语言描写中了解相持的直接原因:它们都只想伤害对方,打败对方。

(5)猜一猜: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估计:两败俱伤;被渔夫捉走)

4、是这样吗?齐读第13、14段,学生谈收获。教师相机板书:渔夫得利5?快速默读课文,梳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表达的,怎么判断的?

(三)明道理。

1、发散思维,同桌说一说。课件或小黑板出示:渔夫提走了鹬和蚌,心想:。这时的鹬和蚌垂头丧气,鹬心想:,蚌心想:。

2、这则寓言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合作讨论、交流,再全班分享。

3、小结:课文在优美的景物描写、生动的语言描写、准确的行为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中告诉了我们一个哲理:生活中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三、拓展延伸

1、这则寓言故事出自古书《战国策·燕策二》,这是原文,读一读吧!(课件或小黑板出示原文。)

2、“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

四、总结

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会懂得更多。

五、作业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续编故事)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灰椋鸟五年级语文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灰椋鸟五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灰椋鸟(学生齐读课题)。

2、灰椋鸟起初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为什么?

3、可是,作者因为看了有关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灰椋鸟归林的场景究竟有什么好看的呢?为何如此吸引作者?想去看看么?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习第四小节:

1、打开书,自己读读第四小节,看看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板书:归林。

指名说一说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

2、过渡:原来灰椋鸟就是这样归林的。

(1)、出示文字:“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的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指名读。

(2)、投入在这里的意思是?生:飞入。

换成飞入可以么?哪个更好?自己读读看。指名说说为什么。

(投入一词让人不由想到投入妈妈的怀抱……)

(3)、有感情朗读。

3、过渡:一开始是这样归林的,后来呢?

(1)、出示文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他们大都是整群整群的列队飞行......从头顶飞过。”指名读。

(2)、给你什么感受?从哪感受到的?师圈画相关字词。

(3)、想去看看么?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用心去感受一番。

睁开眼,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灰椋鸟可真多呀,你想到了什么词?生:不计其数、遮天蔽日、数不胜数、多如牛毛……

是呀,灰椋鸟就是这样不计其数、遮天蔽日、数不胜数、多如牛毛……的飞过来了,这就是———排空而至!

出示: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不禁惊叹道:———

指名说一说。板书:壮观。

(4)、有感情朗读。

4、过渡:这是我们通过语言文字,通过读加以想象看到的归林场景,我们还听到了什么呢?指名说。

(1)、出示文字:“先回来的鸟......与熟悉的伙伴会合。”指名读。

(2)、这是作者———(生回答)想象的。

想象他们在干什么呢?指名说,是相机圈画字词。

(3)、想一想,他们会倾诉哪些见闻和收获?又会怎样呼唤、应合自己的同伴和亲人呢?选择一个方面动笔写一写。

指名说一说。(他们会这样倾诉、呼唤、应合:......)

(学生回答应合时,老师相机再补充两个回合加深学生对应合的理解。)

(4)、他们就是这样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同伴汇合。他们在这里生活得怎么样?

(5)、你能快乐的读读么?有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五小节:

1、过渡:夕阳渐渐西沉,……还是不愿过早的安眠。作者把此时的刺槐林和竹林比作?

(1)、指名回答。

(2)、出示文字:“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指名读。

(3)、俱乐部是人们———(指名说)。

(4)、在这个俱乐部中都有谁呢?

2、过渡:那么多的灰椋鸟,他们排空而至聚集到这里。他们在这天然俱乐部中又干些什么呢?自己读读第五小节。

(1)、指名说。

(2)、出示文字:“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扑棱棱地飞起来......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啊!”指名读。

(3)、给你什么感受?

(4)、少女在人们印象中是———美丽的,盛装的少女则———更加美丽。作者把什么比作盛装的少女?指名说。

(5)、作者起初对灰椋鸟的印象是?为什么在这里竟变得如此美丽?

(6)、这些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呢,多美的画面啊,你能美美的读读么?

有感情朗读。(女生齐读)

3、过渡:他们除了在这天然俱乐部中翩翩起舞之外,他们还在干什么呢?

(1)、指名说。

(2)、出示文字:“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指名读。

(3)、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4)、你看,这些灰椋鸟,你唱我也唱,你唱的响亮,我要唱得比你更响亮,这就是———(生说)百鸟争鸣!这声音———(生读)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

这声音真———?指名说。(动听、响亮...)

(5)、有感情朗读。(男生齐读)

4、小结:原来这些灰椋鸟在这天然的俱乐部中不仅翩翩起舞,还在尽情欢唱,这俱乐部可真———(生回答)热闹。板书:热闹。

这么热闹的场景,再来完整读读好么?生齐读。

5、引读:难怪作者会问———这上万只灰椋鸟……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

相信此时此刻,不仅作者被这场面感染了,同学们也一定被这场面感染了,你会欢呼些什么呢?指名回答。

四、升华:

1、过渡:你看,虽然我们没有去过林场,但通过语言文字,我们同样可以身临其境。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美不美?生不生动?

作者怎么能把原本那么不好看的、黑乎乎的灰椋鸟写得如此生动、美丽呢?

指名回答。板书:爱鸟。

2、想认识这位爱鸟的作者么?

(1)、出示幻灯片:作者的照片。

(2)、过渡:她叫徐秀娟。看她笑得多么灿烂,可是,你知道么?如此灿烂如花的笑容却永远定格在了23岁。想听听她的故事么?

(3)、简介:她生长在养鹤世家,从小爱鸟,爱动物。大学毕业以后,她如愿以偿地开始从事她心爱的养鹤事业,可是不幸降临到了这个年轻女孩的身上。1986年9月16日的这一天,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在渡河时不幸沉入河底,为了她心爱的丹顶鹤,献出了年仅23岁的生命。人们为了纪念她,还创作了这样一首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4)、播放flash音乐。

3、此时此刻,相信同学们一定是感慨万千的。这位年轻女孩就是的作者。播放音乐:《寂静山林》。

三读课文:

(1)、她是那么爱鸟,正因为她爱鸟,所以原本并不好看的灰椋鸟在她眼中竟如盛装的少女般美丽:出示文字:“看,这几只......翩翩起舞啊!”齐读。

(2)、正因为她爱鸟,所以原本普普通通的鸟叫声在她听来那么美妙、动听:

出示文字:“树林内外,......如惊涛拍打岸滩......”齐读。

(3)、正因为她爱鸟,所以在回来的路上会有这样的感想:

出示文字:“鸟是人类的朋友,……壮观场面呢?”齐读。

(4)、小结:是啊,我们要感谢林场工人,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们不会看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我们更要感谢作者给我们留下了这么美的文章———(齐读课题)灰椋鸟。

五:总结:

1、同学们,课文学完了,你有什么想说的么?

2、总结并拓展:是啊,让我们记住徐秀娟说的这句话: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课后同学们可以再去读徐秀娟的其它文章以及有关她的报道,还可以读读著名作家巴金爷爷写的《鸟的天堂》,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课件收藏】 五年级语文教案(篇一)》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案五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m.jab88.com/j/118553.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