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教案系列] 小学数学教案范例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案系列] 小学数学教案范例》,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堆一堆”和“玩一玩”以小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2、能够从游戏中获取数学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方法与过程:

通过游戏的方法,对学过的内容加以巩固,并获得取胜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知识的有趣和重要的,获得良好情感体验。

3、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二、【教学重点】

1、在“堆一堆”和“玩一玩”以小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2、能够从游戏中获取数学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三、【教学难点】

在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游戏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玩游戏,也许大家可能在游戏中有许多有趣的发现呢?

(二)游戏一“堆一堆”

1、赛前准备

(1)分组:可以分为几个大组进行比赛。

(2)比赛用品的分发:每组准备相同的几何体。

(3)赛前要检查物品数量与形状。

师:请大家数一数,在小组内说一说,学具中都有哪些好朋友?它们是什么形状?有几个?

2、明确游戏规则

(1)打开书自己阅读游戏规则。

(2)讨论游戏规则中讲了什么。

3、开展比赛,并计时

(1)游戏活动时间5分钟。

(2)教师发出指令,开始游戏。

(3)总结此轮游戏中的经验。

(4)进行第二轮游戏。

(5)再次总结,得出堆得又快又好的方法。

(6)进行第三轮游戏,时间可限制在4分钟内。

4、决出胜者。

5、还可以进行全班赛。

6、全班总结交流。

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三)游戏二 “玩一玩”

1.游戏前准备

认牌识点数:

(1)抽出其中的几张牌,请学生说出牌面的点数。

(2)尤其是对A的认识,知道A代表1。

2、明确游戏规则

(1)打开书自己阅读游戏规则。

(2)讨论游戏规则中讲了什么。

(3)因为规则比较复杂,教师结合扑克牌做必要提示。

3、教师根据主题进行讲解。

(1)引导学生对游戏中出现的可能性进行思考,并进行判断。

例如:每人的点数已知,现在淘气的点数是8,笑笑的点数是9,淘气不继续摸牌肯定赢不了,所以就要引导学生讨论:淘气摸到几才能获胜?

(2)提醒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计算、思考、判断。

4、小组开展比赛。

(1)分组:可以分为4人小组进行比赛。在明确游戏规则和小组成员后,开始游戏。

(2)教师在各组间巡视,进行帮助指导。

(3)总结此轮游戏中的经验。

(4)进行第二轮游戏。

(5)再次总结,得出堆得又快又好的方法。

(6)根据时间,可以进行第三轮游戏。

(四)全班总结交流。

全班交流,畅谈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和体会,以及游戏中发现的其他问题,或是游戏中要想取胜的“秘诀”等。

(五)课外练习

同学们,这些游戏好玩吗?

回家后可以把这些好玩的游戏介绍给院子里的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玩一玩,好吗?

编辑推荐

范文系列之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例(5篇)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文系列之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例(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上课来了好多客人老师,还来了一个小客人呢!猜猜他是谁?(放旺仔广告语)从它身上你看到了什么?(说到日期特写)旺仔牛奶上怎么会有年月日啊?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年月日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揭示课题)

二、 观察年历,探求新知

1、 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年、月、日的知识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2、 (1)请大家拿出你带来的年历卡,你会看吗?那在年历卡上找一找你的生日,把它圈一圈。

谁来说给大家听听?你是怎么找到的?

3、 请大家再仔细地观察年历卡,你有什么发现和同桌一起填一填、想一想、说一说。

(1) 你是怎么填表格的?

(2) 通过刚才的观察和统计,你还发现了什么?

4、 游戏

随便报一个月,要是大月男生起立,小月女生起立。李老师报了月份后,喊了开始才能起立,不然你就犯规喽!

7月 你怎么判断的?

8月 怎么8月还是男生站起来

4月 10月 2月

5、 计算全年天数

(1) 2月非常特殊。你知道今年2月有多少天吗?今年一年有多少天呢?你会算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 交流总结方法

三、 巩固练习

1、 猜节日

年月日不但可以用来记时,有时候人们还给它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在我们历史上有很多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猜一猜,下面这些是什么节日?

国庆节 植树节 儿童节 教师节

2、 修改日记

(1) 三(4)班的王心是个很认真的小朋友。他有个写日子的习惯。在学习年、月、日之前写了这样一篇日记,一起来读读好吗?

(2) 读了王心的日记你想说些什么?

3、 整理食品

(1) 年月日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真大。日记中要用到它,还有哪里也要用到呢?听听旺仔他又要说什么?

(2) 这里还有些食品,大家来看看它们能不能顺利通过检查

光明酸奶 牛肉干 巧克力蛋糕 喜之郎果冻

20xx.3.10 20xx.3.25 20xx.3.1 20xx.9.1

30天 1年 一个星期 半年

四、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我们学校网站上有一些有关年月日的一些小故事和小知识,课后大家可以去看一看。

五、 制作

回去后做一张20xx年1月的月历卡。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难点: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三、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小圆片 小棒

四、教学方法:

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师导入语,创设故事情境

同学们,你们瞧,小猪家打扮的这么漂亮要干什么,知道吗?(学生猜一猜)。哦,原来,今天是小猪要过十岁生日了。他特地邀请小伙伴们来家做客,准备开一个生日Part。你们瞧:前面走来了两只小猴、四只小猫、三只小狗。小猪非常热情,拿出了动物们最爱吃的食物来招

待:有8个桃子、12条小鱼、18根骨头。可是你们瞧,小猪正皱着眉头,手抓头皮。咦,这是怎么回事?哦,原来小猪正在为该怎么分食物烦恼?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猪分食物吗?(能)

2、揭示课题:分一分 (板书:分一分)

那么,我们一起帮助小猪来分一分食物吧!

(1)、指名说说,你觉得应该怎么分?

(生答:把桃分给小猴,鱼分给小猫们,骨头分给小狗们)

二、实际操作,体会平均分

1、小猪听取了同学们的建议,拿出8个桃子招待两只猴子,请你们帮他分一分。用8个小圆片代替桃子。(先自己分一分,再四人小组讨论分法并在全班汇报,看哪组的分法多)

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能使两只猴子都满意?为什么?

生:每只猴子分4个。因为这样两只猴子分的同样多。

师:你说的真棒!(板书“同样多”)谁还想再说一说?

生:每只猴子分4个。因为这样两只猴子分的一样多。

师:说的对,(板书“一样多”),分得同样多或一样多都是一样的意思,这种分法在数学王国里有一个词语叫平均分。

谁来说说什么叫平均分?

师:下面有一个问题,请大家用刚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把6个木块分成2堆有几种分法?怎样分才算平均分?

生:每堆3个木块是平均分。

师:为什么?

2、现在,小猪手上有12条鱼,请你帮他分给4只小猫,要求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 )条。

(同桌合作、全班反馈交流、在题卡上圈一圈)

5、小狗在旁边等不急了,“汪汪汪汪”叫了起来,小猪该来给我分食物了。小猪急忙拿出18根骨头,请同学们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分到( )根。(请同学们在书上圈一圈)

(投影出示学生分得结果,集体交流评讲)

三、结合生活,练一练

1、12根筷子,可以分成( )双。(师:一双筷子有几根?有两

根就是一双,也就是说每2个圈一个圈)在书上圈一圈。

2、投影出示14支铅笔,2个文具盒,连一连平均每盒放几支?说说你是怎样连的?

3、实物出示20个圆圈,每5个圆圈拼成一个奥运会图标,可以拼几个?(有5个圆就可以拼成一个,那我们就要看什么?生:有几个5,也就是说每5个圈一个圈)

4、有9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到( )个,还剩( )个。(用线连一连)这个气球还能给其中的一个小朋友吗?为什么?如果每人分一个气球行吗?

四、同学们真是太棒了,看我们课堂上这么热闹,小蜜蜂也被吸引来了,快看飞来了多少只蜜蜂?

16只蜜蜂在采蜜,飞走了一半,还剩( )只。请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五、同学们表现真棒,老师奖励大家一个游戏,想玩吗?数学游戏——尝试平均分物体。

师:下面请12个同学站在中间,看谁平均分得快。

师:谁先来试一试,说一说?

生1:(上讲台分配人数)我把12个同学平均分成2组,一组男

同学6人,一组女同学也是6人。

师:同学们,这种分法,你们同意吗?(掌声鼓励)

生2:我把12个同学平均分成4个小组,每一组3个人。

生3:我把12个同学,平均分成3个组,每组4个同学,是学习上的合作小组。

生4:老师:我有不同的。我把12个同学,平均分成6个小组,每组2人,教室里2个同学坐在一起学习。

生5:我把12个同学平均分成12组,每组1个同学。

师:棒,棒,你们真棒!(竖起大拇指)同学们的想法太棒了,老师都没有想到这么多。这几位同学是学习上的小能手,奖给他们小星星奖章。

六、总结:

1、说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师:你在生活中平均分过东西吗?你是怎么分的?说说看。

2、这节课中,你觉得自己表现最出色的是什么地方?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三)

一、教材分析:

《毫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本节课是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教材中的例1采取让学生估计、测量、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然后利用学生尺让学生认识毫米,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分硬币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做一做和实际测量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深化了这部分内容。学习好本课的内容是以后学习长度单位、估测和实际测量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本节课学生并不陌生,从知识角度方面来讲有厘米、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角度来讲在每个学生的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对此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程中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厘米、毫米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4、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会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测量过自己的身高吗?谁来说说你的身高是多少?

在测量身高的时候,你们用到了什么单位?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吗?你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2)课前老师请每位小朋友摘下自己的校徽,现在请你仔细观察校徽,你能估计一下它的长和宽吗?(指名几位)究竟估得准不准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准确的长度呢?(测量)以前测量过吗?想一想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校徽一端要对准0刻度)现在请你赶紧测量一下吧!

(学生汇报)可能:有的说宽1厘米多一点,有的说2厘米不到。

师:那也就是说宽不是整厘米数,如果老师想知道他的准确长度那怎么办?

(3)师小结: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为了比较准确的测量它,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毫米,感知1毫米的长度

1、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毫米吗?试一试,找到后指给同桌看。

2、指名到投影上来找毫米。(师放大尺子)

3、小结: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许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指任意1小格)这是1毫米长,这也是1毫米长。

4、其实我们的校徽,它的厚度就是1毫米,请你摸摸厚度,觉得1毫米怎样?

(很短)现在请你像老师一样把校徽这样捏住,然后再慢慢抽去,观察两个手指间的距离,象什么呢?(一条缝隙)

6、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大约长1毫米呢?(介绍:5角硬币、磁卡等)

7、思考:生活中量什么样的物体用毫米做单位比较合适呢?

师: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要用毫米做单位。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也需要用毫米做单位。

8、既然毫米的用处这么大,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把1毫米的长度深深地记在脑子里吧!

(二)认识1厘米=10毫米。

1、师: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这样的几毫米呢?请在自己的尺上选择任意的1厘米数一数。(为了数起来方便清楚,小朋铅笔指着数)先自己数,然后指给同桌看。

2、有发现了吗?(指名:1厘米里有10毫米)你是从数字几数到几的?大家数出来的结果怎样?(再指一两位)是不是每1厘米中都有10毫米呢?俞老师也来选1厘米,咱们一起数好吗?

3、怎么样?(1厘米正好是10毫米)

4、师板书:1厘米=10毫米(齐读:顺倒各一遍)

5、问:那么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

(三)测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毫米,也知道了毫米和厘米大哥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的测量问题。

1、书本P3做一做

(1)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厘米7毫米就是几毫米?

(3)表扬填对者

2、测量每条边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1)独立测量

(2)指名汇报

三、巩固新知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枝铅笔的长约18()

(2)一分硬币的厚度约1()

(3)教室的长约8()

(4)玲玲的身高为125()

(5)一枝粉笔长75()

(6)小芳家到学校距离为200()

(7)一把钥匙的长45()

(8)练习本的厚约3()

2、我会算。

50毫米=()厘米

76毫米=()厘米()毫米

3厘米=()毫米

100毫米=()厘米

4厘米3毫米=()毫米

(四)课堂小结

时间过得很快,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你能给他们排排队吗?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四)

《秒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对时分有一定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课教材从材料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意学生生活经验,力求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练习,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知道了1时=60分,但是对于秒学生可能知道的不全面,因此教学时,让学生体验1秒、几秒,知道1分=60秒

教学重点:

1、感知1分=60秒

2、体验1秒有多长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奥运开幕的场景,配音展示倒计时10——1。

教师提问:谁知道刚才晚会中的倒计时10——1是表示什么?

师指明确记算很短的时间,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提示课题:秒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的秒。

学生例举(配合图片,刘翔夺冠12秒91,红绿灯)

(1)回忆我们都知道了钟面上的哪些知识(12大格,1大格有5小格,时针走大格,分针走小格,时针长,分针短。)

(2)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60秒,秒针走1大格是5秒等)

(3)课件出示钟面模型验证

钟面是如何告诉你时间过去了几秒?(认识秒针及秒针走1小格是1秒)

演示并讲解:秒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秒。

演示并提问:“秒什从12走到1走过几格?表示过了几秒?”

“秒针从12走到3走,走过几大格”表示过了几秒?”

“秒针从12走到6呢?又回到12呢?”

再次演示秒针走一圈,提示学生观察分针有什么变化,提问:

“秒针从12出发又回到12,走了1圈,分针走多少?”

“秒针走了1圈是多少秒?”(60秒)。

“1分是多少秒?”

教师板书:1分=60秒。

2、听一听感受1秒钟的长短。

(1)课件演示秒针走时的“嘀嗒、嘀嗒”声,学生边听边数:1秒、2秒。

(2)估10秒,15秒。

课件再次演示秒针走时的“嘀嗒、嘀嗒”声(声音渐渐减弱到无),学生闭上眼睛用自己的方法估计,觉得到了老师规定的时间了就睁开眼,对照课件上的钟,看自己感受得准不准。

3、感受1分钟的长短。

a、闭眼感受1分(大屏演示秒针走一圈轨迹,并配音,声音渐渐减弱到无)

b、1分钟读短文(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

c、1分钟做数学题

d、自由体验1分钟做什么事

4、钟表的历史(介绍“日圭”“刻漏”等古代计时工具)

分析: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五)

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46名学生,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学习能力与习惯有了显著的提高,从平时的课堂观察和学习效果反馈来看,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成绩差别较大。整体来看,其中50%学生是学习态度非常好;思维敏捷;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接受的速度也比较快;而且对学习过的新知识能学以致用。完成作业的效率高,在平时的测试或者练习中,经常达到优秀甚至满分。有30%的学生一直处于中等水平,他们的智力也是不错的,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如: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高;自信心不足;懒散等毛病,导致成绩上不去,很少或难得可以达到优秀,一直处于中间水平。他们的身上,可以挖掘的潜力其实还是有的,需要教师去发现,去挖掘。还有10%左右的学生是在学习上还暂时处于困难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只有七、八十分,甚至还会出现六十几分,还有10%的学生在班级中是属于极差的,测试考察很少及格,严重地影响了整个班级的总体水平。这些同学身上的缺点就是:上课开小差;做作业速度慢,课堂学习效率低;偷工减料;碰到难题不肯动脑筋,爱依赖老师或家长;学习的'兴致不高;自信心不足等。

二、指导思想。

在期末复习时,我们要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结合青岛版教材内容和学生自身实际,优化复习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整理与回顾中,形成对所学的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注重查漏补缺、提优辅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复习知识体系梳理。

本学期主要有以下几块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主要包括:万以上数的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数的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数的运算}。年、月、日{常见的量}。

2、空间与图形。

空间与图形主要包括:观察物体、平行与相交;{图形的认识}。

3、统计。

统计主要包括:条形统计图。

四、复习的重、难点。

1、复习的重点:主要是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解决问题。

2、复习的难点:24时计时法、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平行与相交以及解决问题。

五、复习教学目标。

1、通过系统回顾整理全册内容及完成综合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熟练相关内容。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学习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参与对知识整理与复习的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六、方法与措施。

1、引导学生体验分类整理知识的必要性,加强对回顾与整理方法的指导,初步掌握复习的方法。

本册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在回顾整理时,充分利用综合情景图中的内容为线索,对本册知识和形成这些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整理,提倡方法和思路的多样化。复习时,遵循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一边引导,一边示范,借助分知识板块的形式,帮助学生初步学会按知识体系整理知识的方法。

2、采用独立回顾整理、小组合作交流的复习方式。

课前回顾整理,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回顾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系统整理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完善各自回顾整理的内容。对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要加以鼓励、表扬,并对学生的整理方式提出和理化的建议,使每个学生都有提高,以激发学生对回顾与整理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

3、灵活运用综合练习题,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突出重点,不能平均用力,做到既全面、系统,又重点突出。对于教材中的综合练习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既可以打乱顺序,也可以适当的调整、分解、改动和补充。例如,计算课,精讲算法,引导学生用高效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提高计算速度;概念课,加强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用举例、画图、联系实际、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促使学生做到灵活运用。空间与图形,可以通过实物观察、比较、操作,掌握图形的一些特征,并能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能正确的画垂线和平行线;统计知识的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熟悉或喜欢的事和物进行分类统计,掌握条线统计图的方法和作用。

4、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在回顾整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方式、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存在有差异,应对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加以引导,并进行适当的帮助,及时查漏补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5、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复习,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学生为主;讲与练的关系——以练为主;提高优生与辅导学困生的关系——辅导学困生为主。

七、具体安排。

(一)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

归纳整理——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梳理勾通——形成网络——综合应用。

(二)内容及时间安排。

根据本学期时间和内容,复习约安排19天左右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也可能进行适当调整。

平行与相交;观察物体——6月7、8日。

年、月、日;大数的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6月9、10日。

统计;计算器——6月13日。

三位数乘两位数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6月14、15、16日。

综合练习6月17——7月1日

[课件系列] 小学语文教案篇一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件系列] 小学语文教案篇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中的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根据词语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

★感受古诗的魅力,产生热爱古诗词的感情。

教学难点

★认识本课中的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字卡、赞美春天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揭示诗题

1、播放春景图,诵读有关赞美春天的古诗。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春暖花开,春光无限,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写下了赞美春天的是诗,你们能背几首?(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积累情况,为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做铺垫)。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第三首。相机板书古诗,教师范读。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激发朗读的兴趣:想读一读吗?那快快把书打开吧,想不想不用老师教就自己读呢?遇到困难可怎么办呢?

2、指名读,随机正音:好了,就读到这,我发现呀,同学们读的特别认真,一定能读的很好吧,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一读?(小黑板出示词语)

3、有几个词语悄悄地从诗歌中跳了出来,想考一考大家,能不能被他们难住啊?出示词语卡片“黄鹂、翠鸟、翠绿、鸣叫、船长、时令、千古绝唱”等。

4、下面请你拿出字卡,小组同学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然后互相考一考。

5、利用偏旁的表意功能识记。如“鹂”、“鸣”、“鹭”

对比识记。如“含”、“令”、“岭”,分别含有“今”和“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观察记忆。结合旧字认新字。如:色—绝、天—吴运用字理识记“绝”、“鸣”、“令”。

6、巩固生字:这回都学会了吗?敢不敢开火车读?听好要求:站起来的同学读一遍生字,组一个词语,其他同学当火车检验员,看一看小火车开得怎么样?(猜字游戏,摘苹果等)

三、指导写字

1、观察本课生字,说一说左右结构的字有哪几个?

2、师范写“船”:把“舟”字旁和“舟”字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横变成提,且右边不出头。右边的部件是横折弯而不是横折弯钩。

3、生书空,描红。

4、观察“令、含、岭”三个字,说一说应注意什么。

5、师范写“含、岭”,生书空,描红。

数学教案-小学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数学教案-小学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联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举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发明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

(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

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

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发明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优选: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范例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优选: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范例”,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内容:

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点难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学生背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1)观察例1图

问: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

(2)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德阳市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5、背儿歌

早晨起床向太阳,前是东,后是西,左是北,右是南。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按照4个方向观察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早上太阳在东方

面东,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例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初步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

教学难点:知道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圆形(或长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分过东西吗?一天呀,兔哥哥和兔弟弟一起去找食物,它们找到了4个大苹果。可是在分苹果的时候产生了争议。

兔哥哥说:“我要吃3个。”兔弟弟说:“不行,我们应该一样多。”你说它们应该怎么分才公平呢?(平均分)每只兔子分到2个。

第二天,兔兄弟又一起去找食物,这次,它们找到了2个大苹果,每只兔子可以分得几个?1个。

第三天,兔兄弟又一起找食物,找的很辛苦,只找到了1个大苹果。两只兔子傻眼了,应该怎么分呢?每只兔子分到( 半)个。

这半个苹果还能用整数表示吗?半个苹果该怎么表示呢?

学生可能会说出1/2,由此引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1)借助形象,认识1/2 。

同学们看大屏幕小精灵是怎么来分月饼的?(多媒体演示平均分月饼)。

师:把一个月饼从中间切开,也就是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这半个月饼我们就可以说成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二分之一怎么写呢?一起来看

(同时在其中一块月饼上标出分数 。)(课件演示二分之一的书写)

先画短短的横线-表示平均分,再写横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最后写横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1份,跟着老师的板书,一起书空写一写这个数。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板书)齐读。

你能在这块月饼里找到另外一个二分之一吗?(是它的另一半)

同桌互相说说是怎么得到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的?

最后概括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1/2。)

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平均分、每份、它的)课件灵活展示:

①、讨论平均分。说说为什么重要?多媒体演示不平均分的月饼,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用1/2表示吗?(生:不能,因为没有平均分,这边分一小块,那边分一大块,两边分的不一样多,不能用1/2表示)。可见“平均分”非常重要?

②、多媒体闪烁每一份。“每一份”是什么意思?(指其中任意一份,因为是平均分,每一份都相等,所以每一份指的是指任意一份)。

③、它的二分之一,是指谁的二分之一?(图上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老师先后拿出一个苹果还有小圆片,问:能不能说这里的二分之一是我手上的苹果的一半?或者是这个小圆片的?(不能)它到底指谁呢?(平均分,分的是谁就是谁的二分之一)(2)、请同学们判断下面的涂色部分能不能用1/2表示。(课件展示练习题)

完成练习后提问:前两个图形涂色部分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呢?其它的为什么不能?

小结:前两个图形涂色部分的形状不同,但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涂色部分都是其中的一份,所以涂色部分是它门各自图像的1/2,剩下的图都不能用1/2表示.其中第三个和第五个图不是平均分,第四个和第六个是平均分,但不是平均分成两份。

所以我们知道了,只要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3、认识1/4

如果老师这样分月饼呢?观察并思考:这样是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了( )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 )(强调:平均分、每份、分谁就是谁的1/4)

学生填空(课件展示)

3、认识1/3

我们又认识了1/4,老师这有一个圆,把它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一份怎么表示呢?看屏幕: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它的()分之(), 写作( ).

4、认识1/5

我们继续分,这次是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上颜色.怎么每一份都能用1/5表示呢?(因为是平均分,其中任意一份都是一样的)这里的1/5表示什么呢?

看来,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齐读)

5、认识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像1/2,1/3,1/4,1/5像这样的数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分数.

以1/4为例,认识一下它各部分的名称:中间的这条横线表示什么意思?(平均分)它叫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这个数字3,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叫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字1表示其中的一份,叫分子。

6、拿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用涂色部分表示出你想表示的几分之一(展示学生作品,用小组合作方式,说说怎样得到正方形纸的几分之一)注意要对折

质疑:涂色部分的形状不同,大小不同,怎么都能用1/2表示?

小结: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不同,纸的大小不同其中一份的大小也不同,但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份都是它门各自图形的1/4。

你能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的阴影部分吗?(出示课件)

进一步总结:不管是一个月饼一个图形或是其他的,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7、游戏做分数(自主认识几分之一)

用同样大的长方形纸折出它的几分之一,然后涂上颜色,并标出这个分数。(把学生的作品分两组展示在黑板上)

仔细观察再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看第一组,把同样两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和4份,2份中的一份大于4份中的一份,所以1/2>1/4

第二组同理

引导回答:同样一个长方形,平均分的分数越多,其中的每一份就越小。

所以分数比大小,当分子都是1的时候,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小。

概括成一句话: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小。(课件展示)

用规律解决问题(课件展示练习题)

三、智力冲浪

同学们的练习做得真棒,敢不敢挑战更难的题?

1、方块里能填几?

1/3>1/□ 1/3

2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大正方形的1/8,小正形的1/2,长方形的1/4

四、全课总结:挑战成功,现在回忆一下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我学会了写分数,我学会了读分数,我学会了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我学会了几分之一的分数怎样比大小,我学会了用不同的图形做几分之一,我学会了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是呀你们的收获真不小,其实分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同学们用眼睛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几分之一。把你发现的分数记录下来下节课汇报。

数学教案-上下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数学教案-上下》,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58—59页内容。

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活动使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联系。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

的能力及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体会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位置联系。

学习难点:体验上下位置联系的相对性。

学具准备:课件、投影仪、教学书、练习册、铅笔盒、像皮、动物图

片、胶水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说一个字,请小朋友说一个意思相反的字。师:大(小)、多(少)……上(下),激励:小朋友们可真聪明,说得又对又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

揭示课题:上下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小故事情境: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小动物们都躲进屋里……它们就到大树爷爷那寻求帮助。

(2)课件出示小鸟和小白兔

谁愿意帮助小鸟来说一说它现在的位置?

学生1:小鸟在下面。

学生2:小鸟在小白兔的下面。

谁来说说小白兔的位置?

学生1:小白兔在下面。

学生2:小白兔在小鸟的下面。

(3)大树爷爷提建议:小朋友在说上下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下面,谁在谁的下面。

1、体验上下的相对性。

(1)课件出示小松鼠,在小鸟和小白兔的中间。

①谁来说说小松鼠的位置?

学生1: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学生2:小松鼠在小白兔的下面。

②讨论:为什么必定说小松鼠在下面?一会又说它在下面呢?

③全班交流。

④小结。

激励:你回答的太棒了,解释的这样清楚,老师一听就明白了,太感谢你了。

(2)课件出示:小猴子在小松鼠和小白兔中间。

谁能说出小猴子的位置?

学生1:小猴子在小鸟的下面。

学生2:小猴子在小白兔的下面。

学生3:小猴子在小松鼠的下面。

……

激励:你真是一位擅长观察、认真细心的孩子。

(3)给小动物分房子。

①四人小组活动。

②反馈不同分法的小组。

③说一说。

住在最下面,是第层;住在最下面,是层;第2层住的是谁,它在的下面,的下面,第三层呢?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激励:你考虑的真周到,我替小动物谢谢你了。

三、感知生活中的上下

1、摆一摆,说一说。

(1)请小朋友拿出数学书,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把练习册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把橡皮放在铅笔盒的下面。

(2)课件出示摆放图:

你们同它摆的一样吗?谁能说说数学书、铅笔盒的位置?

(3)随意调换学习用品的位置,同位互相说一说他们现在的位置。

2、说说身体上的上下问题。

(1)同位互相看一看,结合身体上的东西说说它们间的上下位置联系。

(2)组织交流。

3、说说教室里的上下问题。

(1)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上下来说一说。

(2)组织交流。

4、出示小书架。

(1)提问:书架有几层?都摆了哪些东西?

(2)指名当小小解说员,介绍书架里面物品的摆放位置。

激励:你的解说太精彩了,有机会老师推荐你到电视台当小小解说员,好吗?

四、拓展应用

1、课件出示P59t3图。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2)组织交流。

2、课件出示P59t5图。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激励: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真得向你学习了,谢谢你给老师讲解的这样清楚。

五、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说一说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对老师满意吗?为什么?

激励:你的收获可真多,继续努力,相信你以后会对自己很满意,感谢你对老师的评价。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开发区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乘加,乘减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1.能灵活运用1~4的乘法口诀算乘加、乘减题。2.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感受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算式都要先算乘法。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进一步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重点难点:1.初步认识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算式都要先算乘法。2.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乘加,乘减的原理。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出示挂图:四个鱼缸,有3个鱼缸里有4条金鱼,一个鱼缸里只有2条,其中最后一个鱼缸有彩纸事先挡好)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会列算式吗?学生列式4+4+4=12或者3×4=12谈话:看来小朋友们掌握的乘法知识还不错,那就再考考大家啦!准备接受挑战----(出示出第4个鱼缸)二、探究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提出疑问:这样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每个鱼缸里的鱼一样多,才能改成乘法。师:原来是这样,那你认为可以改写成什么算式?生交流:(1)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2)(2)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2条。(4×3+2)板书4+4+4+2=14条4×3+2=14条三、拓展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2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2四、归纳像4×3+2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2有乘又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五、应用教材第12页第1、3、4题第1题,你是怎样列式的?3×4+1=13第3题,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猜一猜第(1)题图中的人数多,还是第(2)题图中的人数多?再列式算一算,你猜的对吗?提问:为什么第(2)题不能列出一步计算的乘法算式?第4题,能帮帮茄子老师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块乒乓球拍吗?六、课堂作业教材12页第2题。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例题

A4+4+4+4+2=14B4×3+2=14

C2+4×3=14D2+4+4+4=14

试一试

3×4-2=□

练习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上下数学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上下数学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课题一上、下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

指名口答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口算除法》


教学目的

1.理解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除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正确口算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

2.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除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正确口算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的口算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1.说出下面乘法算式的意义,并口算出结果.

300×5=

(3个500是多少)

×800=

(800个7是多少)

你能根据这两个乘法算式,试着说出两个除法算式吗?说说每个除法算式的意义.

1500÷5=

(把150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7=

(把5600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

1500÷300=

(1500里面有几个300)

÷800=

(5600里面有几个800)

2.象1500÷300,5600÷800的除法,如果没有乘法算式,我们该怎样算出商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口算除法.(板书课题:口算除法)

尝试探索:

1.以前我们学过什么样的口算除法?请举例说明.

在学生举例之后,教师举例:200÷5 270÷9 320÷10 450÷

说一说这些算式的意义,你是怎样口算的?

归纳:(1)看被除数里面有几个除数.

(2)被除数与除数末尾都有一个0,先不看,直接用0前面的数相除.

2.这样的除法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3.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例4、例5(如果学生中出现了这样的例子,就可以用学生中的例子作例题.)

500÷100=2400÷100=1200÷400=3600÷300=

这些题目与刚才的题目有什么不同?(除数是整百数)

这些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又该怎样进行口算呢?(教师补充板书课题)

4.独立试算这些题目,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00里面有几个100;2400里有几个100;12个百里面有几个4百;36个百里有几个3百.)

5.用你找到的方法口算:

7200÷800=4500÷500=1200÷600=2800÷400=

讨论交流

1.通过口算刚才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当被除数与除数都是整百数的时候,口算的方法与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一样.

2.怎样口算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

把被除数与除数分别划去末尾的两个0,用0前面的数相除.

巩固练习

1.同桌之间互相出几道这样的口算题目,练一练.

2.700÷100800÷4005500÷

400÷1005400÷600  2400÷

上面的口算对吗?为什么?

35000÷500=

4.列式计算:

(1)3600是400的几倍?

(2)3800与800的差是600的几倍?

(3)945里减去多少个300后剩45?

(4)一头大象的体重是2000千克,一头牛的体重是500千克,一头大象的重量相当于多少头牛的重量?

质疑发展

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2.怎样口算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如果除数是整千或整万的数,又该怎样进行口算呢?举例说明.

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解疑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口算除法》这一教案由斐斐课件园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题意正确寻找等量关系。

2.初步学会用方程描述等量关系。

3.能用方程解答一步计算应用题。

4.在探究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格式。

教学重点及难点:

根据题意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并用方程描述等量关系。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

小亚买了7支铅笔,小巧也买了一些,她们一共买 了21支铅笔。小巧买了多少支铅笔?

1.根据 题意说出它的等量关系。

2.交流:

①小亚买的铅笔数+小巧买的铅笔数=一共买的铅笔数

②小巧买的铅笔数+小亚买的铅笔数=一共买的铅笔数

③一共买的铅笔数-小巧买的铅笔数=小亚买的铅笔数

④一共买的铅笔数-小亚买的铅笔数=小巧买的铅笔数

[说明:本题是较简单的一步计算应 用题,学生很容易用算数法解出。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寻找等量关系上,鼓励学生根据三个数量之间的 关系说出不同的等量关系,有利于新知的引入。]

3.选择其中一个等量关系列出算式。

4.交流:

数量关系 一共买的铅笔数-小亚买的铅笔数=小巧买的铅笔数

对应算 式 21-7=

5.如果选择其他的等量关系,你能 列出对 应的算式吗?

6.小结:如果把未知数假设为x,那么我们就能利用其余三个等量关 系列出相对应的方程。

[说明:让学生自主选择等量关系写出对应的算式,他们会借助原有的知识 结构选择等量关系④,由此也 就凸显出了“利用前三个等量关系列式必须有未知数参与”的感悟。]

二、探究新知

例题: 小亚买了7支铅笔,小巧也买了一些,她们一共买了21支铅笔。小巧买了多少支铅笔?

1.以等量关系①为例,师生共同讨论解题格式。

小亚买的铅笔数+小巧买的铅笔数=一共买的铅笔数

解:设小巧买了x支铅笔。

7+x=21

X=21-7

X=14

答:小巧买了14支铅笔。

2.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3.归纳解题步骤,揭示课题。

4.从 等量关系②、③中任选一个,模仿解题。

[说明:在师生的探究、交流过程 中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格式,并在模仿练习中进行及时内化。]

5.尝试练习。

小巧买了14支铅笔,是小丁丁买的铅笔数的2倍,小丁丁买了多少支铅笔?

[说明:通过尝试练习,给予学生学习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列出不同形式的方程,并能阐述相对应的等量关系。]

三、巩固练习

1.果园里有橘树326棵,比梨树多37棵,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

2.学 校有科技书48 6本,是故事书的3倍,学校有故事书多少本?

四、全课总结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2.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有哪些注意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年月日》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年月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在独立探索中发现年月日的知识。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养成教育。教学重点:直到了解大小月份,并能说出每个月有几天,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并了解年月日之间的联系,并能运用已学知识制作月历卡。教学用具:2006年年历卡、多媒体课件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从小到大你一定经历了很多令你难忘的日子,这些日子对你来说一定非常有纪念意义,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有许多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下面就有几幅图,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都是什么日子?发生在什么时候?二、探究新知:1、(多媒体出示)观察以上四幅图,说一说这些的意义的日子发生在什么时间。(自由发言,此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师:到现在为止。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意义的日子?这些有意义的日子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学生举手回答)师板书:年月日2、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关于时间的单位呢?(时、分、秒)和时、分、秒比起来,你觉得年、月、日表示的时间怎么样?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表示较长时间的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三、探究新知:1、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自己搜集整理的几个问题:(多媒体出示)关于年、月、日的规定。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每个月的天数。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过的信息:关于年、月、日的规定。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旋转一周是一个月,地球自转哟周是一日。(师出示课件说明)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一年有12个月,有365或366天。每个月的天数。有31天的月是:1、3、5、7、8、10、12各月。有30天的月是:4、6、9、11各月。2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3、学生验证总结出来的天数。(1)任选一张年历卡数一数是不是有12个月。(指明汇报)(2)拿着刚才的年历卡,从1月到2月挨着观察一遍,有31天的是哪几个月,有30天的是哪几个月?(指明上黑板汇报,多找几个年份的总结出每一年的这几个月天数都一样,只有2月特殊)提问:你知道为什么2月这么特殊吗?(生先汇报后再课件出示“你知道吗?”)3、小结:每一年都有12个月,有的年份有365天,有的年份有366天。每一年的1、3、5、7、8、10、12月是31天,叫大月。每一年的4、6、9、11月是30天,叫小月。平年的2月有28天,闰年的2月有29天。四、识记大小月:1、提问:怎样记住大月和小月呢?(生思考后汇报,师出示多媒体)(1)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引出“左拳记忆法”,介绍方法:(多媒体出图)j伸出左手,手背朝上握拳,从左向右数。k凸出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去的地方每月是30天(2月除外)l注意:数八月时要再从数一月的地方数起。(2)儿歌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在介绍这两种方法之前,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如果学生已经知道,就让学生来介绍)留给学生一点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记忆大、小月。游戏:女生表示大月,男生表示小月,老师出示月份,相应的同学站起来。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年历,已经得到了这么多的知识,同学们可真聪明,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自己今年的生日是星期几呢?五、巩固练习:(多媒体)1、在今年的年历卡中找到自己和爸爸、妈妈的生日,并告诉同桌是星期几。(到了这天你想为父母做些什么?)2、不看年历填一填:(让学生充分展示思考过程)今年的一、二、三月一共有()天。4月5日是星期三,那么4月6日是星期(),8月20日是星期天,那么8月21日是星期(),12月15日是星期五,那么12月17日是星期()。五月31日是星期三,那么六一儿童节是星期()。四月份有()个星期零()天。五月份()个星期零()天。3、猜猜老师的生日:程老师是1982年上半年最后一个月大月的第一天出生的,你知道是哪个月吗?是几月几日?我今年的生日过了没有?4、制作个性月历:制作一张2007年1月份的月历。小组讨论需要知道哪些信息。(2006年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几、1月有多少天)汇报,师总结。把月历卡表格填好,集体纠正。每人制作一张2007年1月份的月历,并且给自己制作的月历卡贴上或者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看谁做的最漂亮,最整齐。⑤展示学生作品。四、课堂小结:短短的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今天同学们通过观察年历,验证了我们以前知道的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并且还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五、课外延伸:在课堂上同学们制作了非常漂亮和自己喜欢的月历,请你们用咱们今天学的知识,回家每人制作一张自己喜欢的2007年年历。

小学教案:小学数学除法教案(三篇)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教案:小学数学除法教案(三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导语】数学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小学除法也不例外,除法是小学数学的知识重点,学好数学,学好除法,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1、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长方形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吗?今天我们就利用折纸来学习知识。 你能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吗?那么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三份呢?五份呢?

(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二、自主探究 小组交流

自主学习提示

1. 利用手中的的学习纸,涂一涂,算一算,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2. 同桌之间说一说彼此的想法。

3.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课本第55页的提示,完成这两个问题。

三、交流释疑

1、初步感知分数除法

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拿出图(一)来涂一涂。

交流:为什么要这样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 还有不同的涂法吗? 能根据这个过程列出一个除法算式吗? 这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分数除法。(板书)

初探算法 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大家在图(二)的上面涂一涂。

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涂法) 同学们是把长方形纸的七分之四平均分成了三份,再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 谁能根据这一过程列出一个算式。 怎样才能算出得数呢?

观察3和1/3 有什么关系,由除以3变成乘3的倒数,是不是除以一个整数就可以乘它的倒数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教师出示三组算式)1/3÷5 4/5÷3 1/3÷5

指生演板 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根据这三组算式再结合上一道题,你认为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

四、实践应用

1、算一算 9/10÷30 15/16÷20 14/15÷21 8/9÷6 5/6÷15

2、填一填 师:学会了知识就要灵活的运用,这道题你们能填上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第56页填一填,想一想。 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

师:为了使我们的校园更整洁,学校给我们各班划分了卫生区,这一周轮到第一组负责 卫生区的卫生,老师想卫生区的四分之三平均分给四个人来负责,你们能算出每个人负责整个卫生区的几分之几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运用分数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呢。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生活中的问题,让大家解决。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练一练第3、5、6题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式来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计算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抽背乘法口诀。

师:二年级时我们学习了乘法口诀,能流利地背下来吗?现在老师抽查一些同学,看看背得怎么样?

2、口算。

师:乘法口诀是我们学习乘法、除法计算的基础,孩子们一定要熟记于心。现在我们就运用乘法口诀来口算下面各题。(课件出示口算题)

师:先计算,再说出你用的是那句口诀。(开火车)

3、复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以口算题最后一道除法算式举例。72÷8=9举例

师:同学们看,在72÷8=9这道除法算式中,72叫做什么?8叫做什么?9呢?(课件出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二、探究新知

1、分析例1题意,列式解答。

师:孩子们,快乐的节日里,总是有鲜花的陪伴。丽丽班要开联欢会,她们要去搬鲜花布置会场,我们看看她们搬了多少盆花?怎样去布置会场?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一段动画。(课件出示例1)

师:这道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在草稿本上列式计算。(生在草稿本上做)

师: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15÷5=3(组),因为题目是求15里面有几个5,所以用除法算式解答。[学生汇报。根据汇报板书15÷5=3(组)]

2、学习除法竖式的书写。

师:孩子们,老师在这要告诉你们的是:除法像加法、减法一样,也能列成竖式来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竖式的认识和计算。(板书课题:除法竖式的认识和计算)不过,除法竖式有些特别。想知道怎样列除法竖式吗?我们接着看动画。(课件出示竖式的写法。)

师:你学到了什么?应该怎样列除法竖式呢?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交流2分钟)

师:哪个组愿意上来教教大家列除法竖式?(请一组学生上来,有的拿话筒说,有的板书,配合列出除法竖式)

3、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名称及所表示的意义。

师:集体的力量就是强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写出了除法竖式。在这个竖式中,15叫做什么?(板书:被除数)它在这道题目中表示什么?(花的总盆数)5叫做什么?(板书:除数)它表示什么?(每组的盆数)3叫做什么?(板书:商)它又表示什么?(摆的组数)3要对齐被除数的哪一位?(个位)为什么?(它表示15里面有3个5,而不是30个5)被除数下面的15怎么来的?(板书:5和3的乘积)它要和被除数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它表示每组摆5盆,3组一共摆了15盆花。最下面的0怎么来的?(被除数15减去5和3的乘积15所得的0,它表示这15盆花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4、正确书写除法竖式。

师:你们想不想动笔写写除法竖式?来,拿出草稿本,跟着老师在练习本格子上规范地写一遍。(师用练习本带领孩子们一起写一遍,强调格式。)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6÷4 27÷3

师:会写除法竖式了吗?到底会不会呢?我们来做两道题检验一下。(先在草稿本上做,再指名板演。)

师:很多同学都做完了,停笔。现在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做一做,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看他做的对不对?书写除法竖式的顺序对不对?

师:检查一下自己做的,看看做对了吗?

2、下面各题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师:很多同学都说自己会了,但我想其中肯定还有一些小马虎不会做。你们看,这是3位同学做的题,当中就有一些小马虎,我们一起帮帮他们。

课件出示题目,先判断对错,再在草稿本上改正错题。组长检查批改,帮助不会做的同学。

3、把下面的竖式补充完整。

师:知道了除法算式当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我们基本上能正确地列出除法竖式,可如果除法竖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没有完整地告诉我们,你能根据其他条件将竖式补充完整吗?试试看吧。

课件出示题目。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运用所学的关于“除法”的知识写出除法算式,以巩固对除法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课前准备】

学生:学具卡片。

教师:例5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这两天我们学习了除法,老师想看看大家学得怎么样,出个题考考大家,你有没有信心应招儿?

二、合作探究。

1、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摆9÷3=3,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

2、把12个卡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摆出来,并列了算式。

3、说出6÷3=2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练习:

同组有在一起讨论后,独立完成练习四的7、8、9、10题。

第22页的思考题,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帮助。

三、总结。

《简单的计算》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简单的计算》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减法计算问题。

2.通过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3.通过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合理、正确地使用人民币,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难点: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字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你对人民币有了哪些认识?

生1: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生2:1元=10角,1角=10分。

生3: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师:你还想学习人民币的哪些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人民币的知识。(出示课题: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新授

1.教学例5。

(1)摆一摆。

师:请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模拟人民币)摆出1元2角(老师板书:1元2角)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并观察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摆法。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摆法,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

让学生到台上来,边演示边说自己的想法。

生1:1张1元和2个1角。

1元就是10角,再加上2个1角就是12角,也就是1元2角。

生2:12个1角。

从12个1角中拿出10角就是1元,再加上2角就是1元2角。

学生3:2个5角和2个1角。

2个5角是1元,再添上2个1角就是1元2角。

(2)出示例5。

3()元()角

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

老师引导学生抽象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

板书:1元2角=12角。

继续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8角=()元()角。

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还有8角,所以18角=(1)元(8)角。

板书:18角=1元8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气球图。(从左到右分别编号1、2、3、4、5)。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生1:各种气球的价钱不一样。

生2:1号气球最便宜,5号气球最贵。

师:根据这些气球的价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买1号气球和2号气球,一共要多少钱?

生2:买1号气球和3号气球,一共要多少钱?

生3:3号气球比4号气球贵多少钱?

生4:4号气球比5号气球便宜多少钱?

生5:买4号气球和5号气球,要多少钱?

师:真聪明!大家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解决下面3个问题。出示例6的3个问题。

师:请大家先独立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在小组交流一下。学生尝试解答,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汇报。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第1个问题的?

生1:求“买1号和2号气球,要多少钱?”,用加法计算。

5角+8角=13角,13角=1元3角。

生2:我是这样算的:5+8=13(角)13角=1元3角

师:对!先用加法算出一共要13角,再把13角换成1元3角。

师:谁来汇报第2个问题如何解决?

生3:求“3号气球比4号气球贵多少钱?”要用减法计算。

算法是:1元-6角=4角。

师:1元-6角=4角是怎样想出来的呢?

生4:我是这样想的:1元=10角,10-6=4(角)

师:这种想法很好!

师:第3个问题又该怎样解决呢?

生5:求“买3号和5号气球,要多少钱?”用加法计算。

算式是:1元+3元1角=4元1角。

师:你是怎样加的呢?

生5:3元加1元是4元,4元再加1角就是4元1角。

生6:还可以这样算:1元=10角,3元1角=31角,10+31=41(角),

41角=4元1角。

师:这种算法也有道理,但比较麻烦。

三、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57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

说是怎样换算的。

2.完成教材第57页“做一做”的第2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

师适时指导。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把几元几角换算成角和简单的用加法和减法计算花的钱数和相差的钱数。

大家要多加强这方面的练习,要熟练地进行计算和换算。

《[教案系列] 小学数学教案范例》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8216.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