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编辑精选: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简短 5篇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编辑精选: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简短 5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过程,初步认识自然数。

2、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过程,掌握包括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在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体验数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自然数和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2、掌握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同学们,想一想平时在生活中,我们做什么事情能够用到数。你们知道古时的人们是怎样记数的吗?你们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数的产生

(1)讲述数的产生:古时候的人们在劳动生活中有了记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字数物体的个数,因此只能借助其他的一些物品来记数。如第一幅图中,人们出去放牧时摆放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小石子。放牧归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若两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第二幅图说的是用木板或在石板上刻道的方法来记录所捕获的鱼或其他猎物的数量,也可以用来核对打猎前后武器的数量是否一致。第三幅图中结绳记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小结:人们无论采取哪种记数方式,都是要把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对应起来,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也不同。

(2)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还有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它先由印度传入阿拉伯,而后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这样人们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才叫阿拉伯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又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即:1、2、3、4、5……

(3)认识自然数。

自然数是人类的生产劳动中逐渐产生的,人类认识自然数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出的1,2,3……都叫做自然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设计意图】

通过多媒体呈现古人记数和不同地区的记数符号,以及今天的使用的阿拉伯数字,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丰富有趣。

2、学习十进制计数法。

(1)填一填。

①与百相邻的计数单位是()和(),与万相邻的计数单位是()和(),与千万相邻的计数单位是()和()。

②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10个千是()。

③10个万是(),10个十万是(),10个百万是(),10个千万是()。

(2)提问:通过上面的填空,你发现什么?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小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认识数位顺序表。

(1)认识数位顺序表:呈现数位顺序并提问,从右往左,第五位是什么数位?第九位呢?

(2)数级: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位是一级。

(3)提问:从数位顺序表上看,依次有哪些数级?个级有哪些数位?万级有哪些数位?亿级呢?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4)你发现每个数级的数位排列有什么规律吗?请你按数级从右边起,说说每个数级各有哪些计数单位。

【设计意图】

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扩建”数位顺序表,再通过系统整理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知识,让学生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亿位左边是()位,千万位左边是()位,26705000000

中“6”在()位。

(2)()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判断。

(1)没有最小的自然数。()

(2)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3)0是自然数。()

(4)自然数的个数可以数出来。()

3、下面的数各是几位数,按数级分各有哪几个数级?你是怎样分的?

3248 143248 1263248 41263248

4、先把下列各数按数级分一分,再说说各有哪些数位,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4253643 62538 234567321 4561732150

四、作业练习

练习二第1、2、6题(学生独立完成)。

五、归纳总结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数产生的历史,认识自然数。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为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

三、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四、教学用具:

计数器、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数的产生动画:数字的产生和演变

1.数的产生。 【课件演示】(图片)

教师: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教师出示第16页的主题图让学生看,进一步说明: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再如,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4.阿拉伯数字的出现。

5.什么是自然数?自然数有哪些性质和特点?

(二)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1.师:生活中还有更大的数,需要用数级更多的数位表读写。

2.用计数器帮助数数,认识十亿、百亿、千亿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亿,然后一亿一亿地数,一直数到九亿,再拨上一亿。

提问:“九亿再加上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10个一亿是十亿。并让学生回答“十亿”应板书在什么位置。板书:“十亿”(写在刚才板书的亿位的左边。)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亿、千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亿、千亿。提问:“个、十、百、千、万”“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什么?”(计数单位。)

提出:十亿、百亿、千亿也是计数单位。

提问:“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教师把板书出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并告诉学生还有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千亿的左面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其他计数单位。

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说明像这种“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说明写数时,要用尽可能少的符号来表示,这些符号叫做数字。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数字?”(1、2、3、4、5、6、7、8、9、0)说明这些数字叫阿拉伯数字。

(2)说明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再说明数位的作用:有了数位以后,由于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数的大小不同,

(3)让学生说说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是怎样的,教师板书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把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扩展到“千亿”位,并告诉学生还有比千亿大的数,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数位顺序表后面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其他数位。

(4)使学生明确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5)引导学生对数位分级。先让学生说出右起第一位至第四位是什么级,第五位到第八位是什么级,再进一步说明第九位到第十二位是亿级。同时说明数位分级的作用:数位多了,一位一位地读不方便,通过分级可以很方便地读数。

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接着板书:个级、万级、亿级,制成表,并把它和计数单位表连接起来。

(6)让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看一看个级、万级、亿级的异同点:都是四个数位;

每一级从第二个数位起,都是十、百、千,但万级多了个“万”字,亿级多了个“亿”字;个级第一位是个位,万级第一位是万位,亿级第一位是亿位。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质疑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大数目的一步和两步式题的计算。

2感受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便捷和准确,体验依据计算的需要和数据特点灵活选用合适的运算方法。

3、经历用计算器探究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难点:依据计算的需要和数据特点选用合适的运算方法;借助计算器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中央电视台节目《机智过人》的图片。

师:节目中有最强人类代表和人工智能进行精彩而有趣的“人机大战”,人们都在谈论到底是机器人厉害?还是人类厉害呢?你怎么看?

师,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机器人和人类各有优势,咱们要想办法用好人工智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发挥一下人脑的优势,使用好计算器以为我们服务。板将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设计意图]创设了电视节目《机智过人》中“人机大战”的情境,引导学生辩证的对待人与机器的关系,激发学生想要操控机器为学习服务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尝试操作、自主探索一一正确使用计算器

一、介绍计算器的基本结构

出示计算器图片。

师:你在哪里见过人们使用过计算器?

师:请拿出计算器仔细观察,计算器上有些什么?关于计算器上的各种键,都是派什么用处的?你们知道吗?把你知道的,和同桌交流一下。

指名汇报计算器的构造:显示器、数字键、符号建、开关机键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让学生认识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和一些常用键。

二、正确使用计算器

1、初试本领。

师:认识了计算器,问问自己:“我会用计算器吗?”

请用计算器算一算:38+27= 30x 18=

师:以38+27为例,说说你是怎样按键计算的?(课件演示输人过程)

师:计算器到底算的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知道?(口算或笔算)

师:既然这两道题用笔算和口算都能算,那还学习计算器干什么用呢?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让学生在尝试操作、互相交流中认识计算器的`计算方法“既然这两道题用笔算和口算都能算,那还学习计算器千什么用呢?”这一诱导性的问题,旨在让学生领悟到计算器的价值是进行大教目的计算。

2、为什么要用计算器。

出示题目:13027-8934= 41600÷128=

师:这两道算式和上面两道算式有什么区别啊?如果想快速算出来,你很想借助什么工具?请计算器来帮帮忙。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反馈。

[小结]在输人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的做到:整体读数,细心输入。

[设计意图]在操作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用计算器计算大数目的快捷,同时也提醒学生使用计算器时要注意整体读数、细心输入。

3、体验计算器使用中的困惑。

(1)巧遇困惑,识别运算顺序。

出示题目:20xx-39x 21=

师:怎么会有两个答案呢?究竟哪一个对呢?计算错的又是什么原因呢?(引导学生讨论)

师:原来是手里的计算器不懂运算顺序,那怎么办?看谁能办法来指挥它?

让刚才算错的同学重新按计算器计算。

展示比较智能的计算器,能识别运算顺序

老师介绍这两种计算器:聪明的计算器和傻瓜计算器。

重点说了,傻瓜计算器怎样来进行计算?

除了用这样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2)认识“M+”、“MR”、“MC”功能键

师:在你们的计算器上有这两个键:“M+”“MR”有的计算器上是“MRC键”,“MRC”是“MR”和“MC”的合并键,知道这两个键有什吗?它们就是计算器的纸和笔。

师:知道怎么用吗?视频播放,计算这个算式使用这些键的用法。

39X21 “M+”(记忆)

20xx- “MR”(提取)

= “MC”(删除记忆)

你对计算机还有哪些了解吗?

活动:向同学介绍计算器。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要用好计算器首先要了解自己手中的计算器是“科学型”还是“算术型”,如果是“算术型”计算器,在计算混合运算的时候,要注意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用“M+”、“MR”、“MC”这几个功能键。

第三环节:及时反思,合理使用计算器

一、感受计算器的优势

师:你觉得计算器怎么样?你对这个新朋友有什么评价?

[小结]计算器的确是人们的好帮手,用计算器计算又快捷又准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二、灵活选择,辩证对待

游戏:挑战30秒

师:下面咱们进行一个挑战赛?

出示题目:9467 x 567x0=

45 ÷5=

9328-2965=

师:做完这组题,你对计算器的使用有什么新的想法?

[小结]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才能帮助自己又快、又正确地解决问题。

师:(指着课题)我们再间间自己。我会用计算器了吗?

[设计意图]这是教材内容中没有的,之所以要补充这个环节,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虽然有了先进的计算工具,还要将它和口算、笔算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算法的优势。

第四环节:积极探索、善于动脑一享受借助计算器而超越计算器的快慰

出示挑战题目:

111111111×11111111=

师:遇到了什么问题?原来计算器的显示屏是有限的,计算器解决不了,怎么办?靠我们的大脑,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研究,仔细观察,探索其中的规律。

1x 1=1

11x 11=121

111x111=12321

1111x1111=1234321

11111X 11111-123454321

111111X 11111121345654321

1111111X 111111234567654321

11111111X 1111113-56787654321

111111111x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

师:你们看多美呀,这就是数学之美!

[设计意图]故意设计此题,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器也有计算不出来的题目。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计算出来,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器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最后。“宝塔数”的展示,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神奇和美妙。

第五环节:追根溯源、拓展视野一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师:计算器帮我们“发现”规律,让我们领略到数学王国的奇妙!那关于计算工具发展的历史,你知道吗?

学生介绍自己对计算工具发展史的了解。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的介绍计算器的发展史,形象生动,既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起学生对计算器甚至是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的探索兴趣。

第六环节: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师:学完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全课,让他们充分感悟计算器给人的生活带来的便捷,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想要发明更先进计算工具的欲望。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篇四】

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才能完成。只有学生本人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但在不少学校里,我们仍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尽管像容器、接收器一样把教师传授的知识全盘接收,可到面临实际应用时,却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这种高分低能型人才现象清楚告诉我们当今的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摆在首位。我班是创新教学改革实验班,因此我在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课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案例描述

一、学前准备。

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

1. 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

出示:6050 24020

师:你是怎么口算的?

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师:生1,生3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2. 学生尝试笔算并板演。

3. 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

生1:一样。

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数的相乘。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

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 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

生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小千米,半小时呢?

学生思维活跃,学生踊跃举手,出现课堂的高潮。

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

(1)出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生1:包含2个问题;生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生:第一道算式因数末尾有0,第二道算式因数中间有0,板书因数中间有0)

(4)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分组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静、齐。(见图1)

针对第一二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

针对第三四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1:十位上的3须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

生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少一位数,积变小了。

③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

生:进了位要加到来。

2. 请你说一说红色得数是怎么得来的?(见图2)

同学们这么聪明,我们就来练一练。

78054 20840 107130

三、创设情境,加深理解。

师: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数学王国遨游吧!

1. 第一关:首先来到的是数学门诊部,请你当医生哦。

(1)计算85106时,十位8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积反正得0可以省略不写。( )

(2)计算22516时,积的末尾没有0。( )

(3)65040=2600 ( )

先让学生判断(2)(3)格外小心,学生在思维定势影响下,就会负迁移。

师:当完了医生,我们再去哪里呢?

2. 第二关:选择超市。

(1)400520最简便的写法是( )(见图3)

(2)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 )

A、100000 B、10000 C、1000

(3)5600乘50,积的末尾有( )个0。

A、3 B、4 C、5

(4)50840,它们的积是( )

A、2320 B、20320 C、20xx

先让学生去猜想,再笔算验证。

师:大家表现得真不错,我们继续前进吧!

3. 第三关:设计广场,请你当小小设计师。

( )( )=2400

这里学生的兴趣高涨,个个争当设计师。

师:完成了数学王国的旅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师生小结,畅谈收获。

案例分析

这是我校创新教学改革示范课,得到了一致地好评,关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 既然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为什么没有从一般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中引入?

2. 为什么出示材料是书中的例题却当作练习讲?书中的例题是已经提出问题的,而本节课却让学生自主提问题,学生问题基础上筛选出例题中的问题?

3. 为什么这节课改示范课中学生能全员参与、全神贯注呢?

回顾这节课,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巧用知识迁移,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知识迁移属于心理学范畴,它指的是先前的学习对以后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探讨相似内容的知识,即用已知来探讨未知。本节课并没有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而从口算乘法迁移到笔算乘法,小组讨论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进行类比,把过去遇到的知识技能用到将来可能遇到的.情景中去,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是课新程理念最好的体现。

二、对知识由理解向表达的迁移。

很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表达是语文学科中的事,与数学无关。其实不然,理解是掌握知识的前提,而表达则是掌握知识情况的标志。对知识和技能来说,理解知识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首要条件和前提,而对知识、技能的表达则是人们是否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标志。任何人都不会否认这样的事实:如果一个人不能将知识表达出来,是不能算是对知识已经理解和掌握的,尽管对知识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本课并没有直接出示例题中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提问题,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较好的解决了许多学生似懂非懂、思路不清晰的问题。

三、由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

数学活动有三个层面:直观感知层面、认识理解层面、结合生活综合运用层面。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知识,而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在于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在综合运用层面,本课创设了数学王国的情境,以数学王国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了数学门诊、选择超市、设计广场三个画面,课堂的趣味性浓了,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尤其是设计广场这一环节,真的是波澜起伏,孩子们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师生间情感体验的迁移。

新课程提倡建立多元化、共同参与的激励性评价模式。上课一开始,一句话的课前组织教学,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未知欲,实现了师生间情感体验的迁移。

由于本节课对数学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巧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探索和发现的研究过程,学生参与到了认知的自主构建中来,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接触到了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而且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不就是我们新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吗?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篇五】

教学内容

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教材第21页例4)

教学目标

能用“四舍五入”法正确地求出亿以上数的近似数。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正确求出亿以上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亿以内数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那么亿以上的数又该怎样求近似数呢?(板书课题: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21页例4。

(1)出示问题。

师:比亿大的数,同样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大家试着做一下这两个题。(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4,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解决问题。

教师点名说一说是怎么做的。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边讲解边板书。

先分级找到亿位,再看千万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再加上“亿”字。

使学生明确: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时,关键要看千万位上的数。

2、亿以上数的近似数的求法。

师生共同归纳出亿以上数的近似数的求法: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时,先分级,找到千万位,再根据千万位上数进行“四舍五入”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点2名同学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评价)

(1)9 10

(2)428000000≈4亿

5260230000≈53亿

49692000000≈497亿

2、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不是整亿的,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10600000000

503000000000

7200000000

5270230000

49692000000

26900800000

(课件出示题目,点3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评价,使学生再次明确“=”和“≈”的正确用法)

答案:10600000000=106亿

503000000000=5030亿

7200000000=72亿

5270230000≈53亿

49692000000≈497亿

26900800000≈269亿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

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时,先分级,找到千万位,再根据千万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教学反思

1、亿以上的数比较大,求其近似数比较困难。教学时,可以类比亿以内数近似数的求法,迁移类推,让学生根据“四舍五入”法自主探索亿以上数的近似数,同时借助分级帮助学生理解求近似数的关键,使学生更好地对亿以上的数的近似数进行求解,并掌握其方法原理。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将187500000,211600000两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都约等于2亿,哪一个数看成2亿,误差较小?

分析:所谓误差小,就是指哪个数离2亿更接近,我们可以用减法算出它们的差。

200000000-187500000=12500000,211600000-200000000=11600000,11600000<12500000,所以211600000看成2亿,误差较小。

解答:211600000看成2亿,误差较小。

解法归纳:解此类题时,可以分别求出两数的差,比较大小后即可得出结论。

相关知识阅读

延续四百多年的数字联

数字对联,生动有趣,令人记忆犹新。

明朝嘉靖年间,江西吉水县的状元罗洪光与几位饱学之士同游九江,顺流而下,江风助行,眼看九江就要到了。这时,邻船一名船夫慕名来到罗洪光的船上,说有一个上联,请大人续对。

罗洪光根本没把船夫放在眼里,心想:凡夫俗子,能出什么妙联?上联无趣,我对之也无味。待船夫写出上联,罗洪光却傻了眼,迟迟无法下笔,同船的文人墨客你看我,我看你,也不知所措。那船夫的上联是: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

上联不仅说出了实事,而且把从一到十的这十个数字按顺序嵌进去,成了“绝对”。

从那以后,400年没人能对出来。直到1959年夏,一个偶然事件的启发,才被一个叫李戎翎的人对上。

原来,1959年6月,佛山寺一位老装修工托人到十里外找一段叫“九里香”的名贵木材,只两天便运到了。据说,1943年也有人找这种木材,弄到手整整花了一年功夫,这一对比,使李戎翎想到那个“绝对”,于是他续出了下联:

“十里远,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小编推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算盘》教案(一)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算盘》教案(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算盘》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算盘,知道用三指拨珠的方法,初步学会在算盘上拨出四位数。

2.通过在算盘上拨珠记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结合算盘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算盘,掌握算盘上记数的方法。

2.三指分工协作的拨珠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在计数器上指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2.读出下面各数。

38 380000 380 3800000 308 3080000

3.看计数器上的数读出来。(师演示)

二、揭示课题。

1.前面我们学过了用计数器数数和记数的方法,数数和记数除了可以用计数器外,还有一种比较方便的工具,那就是算盘。

2.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简便计算工具,它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还比较广泛。

3.你想认识算盘吗?你想了解有关算盘的哪些知识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算盘的认识”。(板书课题:算盘的认识)

三、教学新课。

1.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和定位。

(1)让学生仔细观察算盘并用手摸一摸算盘的各部分,然后提出问题:你看到的、摸到的算盘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2)在算盘上记数时,要在算盘上选一档作个记号,定作个位。向左数第二档是十位,第三档是百位。

教师边说边在算盘上贴出“个”、“十”、“百”,同时让学生也在自己的算盘上写上“个”、“十”、“百”。

(3)教师接着说明: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拨上数。记数时要拨珠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空档表示0。

2.教学在算盘上记数时,注意结合1至9各数的特点,说明三指分工的拨珠方法。

(1)在算盘上拨上1~9各数。

拨上1、2、3、4时,用拇指拨下珠靠梁;拨上5时,一般不用五个下珠表示,而用一个上珠表示,用中指拨一个上珠靠梁;拨上6、7、8、9时,用拇指和中指同时拨珠靠梁。

(2)在算盘上拨去1~9各数。

拨去1、2、3、4都用食指,拨去5用中指,拨去6、7、8、9用中指和食指同时拨。

(3)小结三指分工的拨珠方法:

拇指--把下珠向上拨;中指--把上珠向上拨或向下拨;食指--把下珠向下拨。

3.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读题。

(2)让学生在算盘上找到个位、十位、百位所在的位置,并告诉学生,拨数时也要从高位拨起。

(3)学生试拨17、56、180、309和400这几个数,教师针对出现的错误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

(4)小结拨数方法:定好位后,从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拨,0用空档表示。

四、课堂练习

提问: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算盘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结合本节课内容提示学生小结。)

(2)拨珠时,三指分工的方法是怎样的?

五、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计数器、算盘、第七册课本及教师用书。

六、自我问答

这节课我主要根据小学生生性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从谈话引入“算盘的认识”,接着让学生通过自学不仅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拨数,同时让同桌之间相互说数和拨数,加深他们对算盘的认识和使用。在学生相互说数、拨数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动手操作的活动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算盘》教案(三)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算盘》教案(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算盘》教案(三)

◆教材分析

介绍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知道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简便计算工具,它曾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使用算盘数数前,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定数位,怎样记数,强调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空档表示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计数和数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并会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难点】

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课前准备

课件、算盘

◆教学过程

一、介绍算盘的历史和现在

1、引入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一座城,四面墙,一群珠宝里面藏。如用小手拨一拨,噼里啪啦连声响。

学生猜一猜后,教师出示算盘图,揭示谜底:算盘。

2、介绍算盘的历史(配合课件第2页)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开始用石子计数,后来用木棍或者竹签计数(就是算筹),再后来人们用摆珠子的方式计数,它是用小棍子把珠子串起来,用上面蓝色的珠子表示5,下面黄色的珠子表示1,再合起来表示数。后来这种计数和计算的工具,就慢慢地改进成了现在用的算盘。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算盘,开始用算盘进行计算,一直留传到现在。所以算盘的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算盘还传到日本、朝鲜、美国、东南亚、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二、认识算盘

1、了解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同学们小小的算盘背后蕴藏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既然它这么有魅力,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吧(课件第3页)。

(1)仔细观察算盘,你知道它是有哪些部分构成的吗?

教师出示算盘,引导认识框、梁、档、算珠。

(2)通过游戏巩固

出示大算盘:看来大家都认识了算盘,下面我们玩一个看谁说得快的游戏,我指算盘上的某个部分,请你快速说出它的名称。

同桌玩一玩。

(3)认识上珠和下珠,并介绍上下珠分别表示多少(课件第4页)?

问:梁上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颗上珠表示多少?梁下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颗下珠表示多少?

《算盘歌》一把小算盘,四周围满框,横卧一根档,竖着许多梁,梁上是上珠,梁下是下珠。一颗上珠表示5,一颗下珠表示1。

同住两人一组,先一人随便拨一颗算珠,另一人说出这个算珠表示几。然后两人互换。

2、在算盘上表示1-10

(1)师:算盘的个位在哪啊(课件第6页)

和学生一起探讨定数位的方法。(必须从左往右依次定位)

问:把最右边的一档作为个位有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定位是用算盘记数的特殊要求。个位在哪里都可以,只要你标记一个档位是个位,其余的数位也就确定了,一般情况下,我们现在把最右边的一档定位为个位,依次往左推算,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2)怎样表示1、2、5、9

5一般不用5个下珠表示,而是用1个上珠表示。6-9依次在5的基础上添加下珠。

怎么表示10?10一般不用1个上珠和5个下珠(2个上珠)表示,而是用十位上1个下珠表示。这一点和在计数器上表示数是一致的,体现了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3)用算珠表示数(课件7、8页)

1、定位2、个位上拨几表示几个一,十位上拨几表几个十……某个数位上是0,则不拨珠以空挡表示。拨出563,说说563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4)拨珠的指法:拨入下珠用大拇指,拨去下珠用食指,拨入拨去上珠用中指。

要求学生在算盘上拨二、三位数(课件第9页),教师巡视检查。

三、巩固练习

1、猜一猜

下面几个谜语都与算盘有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

(1)猜猜我是谁,它有四条边,最爱帮助人,不让珠乱跑。(框)

(2)猜猜我是谁,虽然只有它,本领却很多,一个可顶五。(上珠)

(3)猜猜我是谁,它是一条线,横在框里面,管住上下珠。(梁)

(4)猜猜我是谁,它有许多根,穿着小珠子,噼里啪啦响。(档)

2、用算盘分别拨1、2、3、4、5、6、7、8、9。

3、一个一个地拨,从587拨到600。

4、在算盘上拨出805、500、190、999。

◆教学反思

略。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期末复习指导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期末复习指导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特别注意: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

整数部分

数级

亿级
万级
个级
数位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计数单位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数字表示








10000
1000
100
10
1

2、多位数的读法:
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多位数的写法
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特别注意:多位数的读写都先划上分级线。

4、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就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5、“万”“亿”作单位的数:
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亿)的数改写成有“万”(亿)做单位的数。
方法概括:分级、去0,写万(写亿)

6、求近似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
方法概括:分级、去尾、四舍五入约
近似数的取值范围:近似数+4999(最大)
近似数—5000(最小)

7、表示物体个数的数:0、1、2、3、4、5、6…….叫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

9、测量得到的数都是近似数,数出来的数都是准确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算盘》教案(二)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算盘》教案(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算盘》教案(二)

教学目标 :

1.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认认识算盘,了解 算盘的结构,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会利 用算盘上的珠子表示千以内的数。

2. 通过在算盘上拨珠记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让学 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会利用算盘上的珠子表示千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理解1个上珠表示5。

教学具准备:课件、算盘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1.在计数器上指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2.读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308、1000、256、760 3.介绍 算盘的历史:

教师:在生活中还有一种计算工具--算 盘,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算盘,开始用算盘进行计算,一直留传到现在。所以算盘的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算盘还传到日本、朝鲜、 美国、东南亚、欧洲等许多国家和 地区。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算盘。

【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算盘,了解算盘的产生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课题:算盘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 了解算盘的构成:

①教师介绍算盘各部分名称。

学生结合课件记忆。

②教师手指算盘的各部位。

学生说出名称。

③介绍算盘珠子的作用。

教师:算盘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数数和计数,下面的一个珠子表示1,上面的一个珠子表示5。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研究算盘的各部分名称,及其算盘珠子的作用。

2.教学用算盘计数的方法。

①确定数位。

教师:用算盘表示数的时候,首先要选择一个档作为个位。

提问:请你看看这两个小朋友把哪个档作为个位?十位、百位在哪?请你指一指。

②在算盘上表示一位数。

活 动:请你在算盘上拨出1、5、6、9。 提问:怎样在算盘上拨出5?怎样拨出9?

③在算盘上表示两位数。 活动:请你在算盘上拨出10。

提问:你是怎样表示的?个位 上为什么不拨珠子? 教师:个位是0 ,在算盘的个位上就不拨珠子。

活动:请你在算盘上拨出27、30、65、99。 提问:你是怎样拨的?

④在算盘上表示三位数。 活动:请你在算盘上拨出100。 提问:怎样表示?

活动:请你拨出254、180、309、600。 提问:1 80、309怎样表示?

教师小结:拨数要从高位起,哪一位上是几就拨几 ,如果这一位上是 0,就用空挡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在算盘上拨珠记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拓展延伸

1.读出下面各数,并在算盘上表示出来。 364、620、805、700、951、519

2.把相同的数圈起来。

3.你知道吗?

比较中国和日本算盘有什么不同?

(四)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是学习,你有哪些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四年级数学下 第一单元 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且教学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围绕教学时侧重点让学生掌握含有几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不足之处:

一、运算顺序没掌握好

1、没有括号的运算,部分学生没有审题,直接从左往右一次计算,如:190-805+55 变成先算减再算除最后算加。

2、对于有括号的运算,如:6(6010+120)学生第一步先算括号里的除后直接把括号去掉,算660+120。

二、问题没解决好

学生往往会有粗枝大叶的毛病,有两个问题的题目做成一个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时分步会做,列综合算式却做不好。

三、探其原因

本人认为学生之所以出现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做不好的情况,可能与教材的编材体系有关。新教材将四则混合运算与解决问题融合在一起,删掉了一部分例题,仅用了6个例题来编排。而在旧教材这部分知识是分成两个部分一次循序渐进的,层次清晰,条理清楚,学生较易接受。

四、对策

今后教学应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并且弄清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加强对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的分析,并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如何将分步列式变成综合列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四)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数产生的历史,认识自然数。

2. 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为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3.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

三、教学难点 :

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四、教学用具 :

计数器、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数的产生 动画:数字的产生和演变

1.数的产生。 【课件演示】(图片)

教师: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教师出示第16页的主题图让学生看,进一步说明: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再如,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4. 阿拉伯数字的出现。

5. 什么是自然数?自然数有哪些性质和特点?

(二)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1.师:生活中还有更大的数,需要用数级更多的数位表读写。

2.用计数器帮助数数,认识十亿、百亿、千亿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亿,然后一亿一亿地数,一直数到九亿,再拨上一亿。

提问:“九亿再加上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10个一亿是十亿。并让学生回答“十亿”应板书在什么位置。板书:“十亿”(写在刚才板书的亿位的左边。)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亿、千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亿、千亿。提问:“个、十、百、千、万”“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什么?”(计数单位。)

提出:十亿、百亿、千亿也是计数单位。

提问:“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教师把板书出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并告诉学生还有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千亿的左面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其他计数单位。

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说明像这种“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说明写数时,要用尽可能少的符号来表示,这些符号叫做数字。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数字?” (1、2、3、4、5、6、7、8、9、0)说明这些数字叫阿拉伯数字。

(2)说明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再说明数位的作用:有了数位以后,由于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数的大小不同,

(3)让学生说说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是怎样的,教师板书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把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扩展到“千亿”位,并告诉学生还有比千亿大的数,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数位顺序表后面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其他数位。

(4)使学生明确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5)引导学生对数位分级。先让学生说出右起第一位至第四位是什么级,第五位到第八位是什么级,再进一步说明第九位到第十二位是亿级。同时说明数位分级的作用:数位多了,一位一位地读不方便,通过分级可以很方便地读数。

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接着板书:个级、万级、亿级,制成表,并把它和计数单位表连接起来。

(6)让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看一看个级、万级、亿级的异同点:都是四个数位;

每一级从第二个数位起,都是十、百、千,但万级多了个“万”字,亿级多了个“亿”字;个级第一位是个位,万级第一位是万位,亿级第一位是亿位。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质疑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器》教案(四)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器》教案(四)”,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器》教案(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并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秘密的意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3、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节约、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1、学具:每个学生自备一个计算器;

2、教具:多媒体课件、计算器、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引出新知识

1.师:我们已经学过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想不想来做几题。试试看!

依次出示:10×5= 3×8= 12×3=

43×57=(师:怎么不说了?怎么办呢?)

2.揭示课题:用计算器计算(板书)。

师:那么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过计算器呢?

学生自由回答,列举计算器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

师:的确,在我们的身边计算器是无处不在的,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帮助。那么你们会使用计算器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新知识。

二、分组活动,操作计算器

1、计算器的主要特征

师:课前你们都准备了一个计算器,是吗? 在大屏幕上也有一个,仔细观察,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课件出示:计算器图片。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呢?)

生1:我们会介绍计算器的面板、显示器;

生2:我觉得应该介绍键盘和功能;

……

师:那就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说说,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重点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计算器的简单计算

(1)尝试练习

师: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计算器,那么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吗?

生:会。

师:那开始试试吧!准备好了吗?

出示:43×57= 386+179=

请大家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

指名汇报答案,集体订正。可以让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重点说说是怎样使用各个按键的。

师示范计算第二小题:

①怎么进入下一题?

②故意把179输成176,怎么办?

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尝试进行操作,然后让同桌再互相说一说操作的过程。

(2)巩固练习

出示:873+365-279= 40000-165×182=

意图:注意运算顺序,有的计算器不能识别顺序。

师:同学们,做了这么多练习,你对于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吗?对于计算器的使用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1:我觉得我们计算的时候要看清楚和符号,操作要细心。

……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及时教育学生:要看清数据,仔细操作,遇到不清楚的还可以向说明书求助,从而了解其他按键的使用方法。

三、擂主赛:

10×10=

25+60= 3000-2900= 125+4=

783+429= 45000÷125= 6×9×12345679=

师:采访做的最快的同学,有什么诀窍?(简单的不用计算器算)

探索( )×9×12345679结果的根源是什么?

四、计算工具的认识

课件出示:算筹、算盘的认识。

五: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收获?

2、教师就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小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数位。位数是指一个数由几个数组成。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zpsx201233-.

3、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4、我国的计数习惯,每四个数位是一级,可分为个级,万级,亿级三级。
5、多位数的读法:读数时,先分级,然后从高位到低位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在读到亿、万级的末尾时加上亿和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位置的0要读,不过在一起的0只读一个0。
6、多位数的写法:先把读出的数按级分成亿级、万级、个级三级,然后从高位到低位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没有读出来的数0补齐。
7、为了读写方便,把整亿、整万地数改写成用“亿”、“万”做单位的数。如5130000=513万(去掉个级四个0后添上单位万)1200000000=12亿(去掉个级和万级八个0后添上单位亿)
8、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主要是看它省略的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大于5还是等于5。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比4小,把尾数都舍去。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比5大,把尾数省略后向前一位进一。
9、关于近似数的问题
⑴在实际问题中,有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如:三班有12个男同学,27个女同学。这里的“12”“27”都是准确数。
⑵还有些数据,只是与实际大体符合的近似数。我们在测定物体的长度、质量时,由于测量工具的限制,必然会产生误差,所得的结果都是近似数。如:小明身高140厘米,体重35千克。这里的“140”、“35”都是近似数。
⑶在对大的数目在进行统计时,一般也只需要用它的近似数来表示。如:平常说一个城市有50人,一个钢铁厂去年产钢120万吨。这里的“50万”、“120万”都是近似数。
10、古时人们是通过“实物”、“结绳”“刻道”等方法来记数的。
11、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12、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4、为了方便计算,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早在14世纪,中国就发明了算盘。现在比较常见的计算工具是电子计算器。要知道开关机、删除、运算符号键等。CE为清除键,ON/C为开关及清屏键。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认识计数单位、数级与数位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掌握数位顺序表。
2.结合现实情境,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
3.在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大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教学难点:体会“位值”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一)读一读下面的信息
1.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学生读信息。
2.师:这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万以内的数,对万以内的数你都知道什么?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说,如:计数单位、数位、读写法、大小比较等。
3.课件出示:
(1)师: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师:把这些数与刚才的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二)点明课题
(1)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比万大的数?
(2)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比万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亿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组信息,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准备。通过比较两组信息中的数,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还大的数,而且这样的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体会学习大数的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1.认识“十万”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计数单位“万”,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0000?(2)师:如果再拨一颗珠子,是几万?(2万)再拨下去呢??
(3)师:9万再加一万是几万?万位满十,怎么办?(万位满10,要向前一位进1)这里的一颗珠子表示多少?(十万)(
4)师:根据刚才拨珠的过程想一想,万和十万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
(5)师:十万有多大?(课件演示:小正方体由一→十→百→千→万→十万的变化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拨数,引导学生思考“万位满十怎么办”,使学生自主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并体会10个一万是十万。通过小正方体的累加过程,帮助学生感受十万的大小,培养数感。】
2.认识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
(1)师:十万比万大,10个一万是十万,那还有比十万大的计数单位吗?是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两人合作研究。
(2)学生两人一组研究。
(3)汇报,学生可以继续用计数器数,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最终得出: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归纳“十进关系”
(1)师: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师:读一读(从10个一是十,到10个一千万是一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利用类比迁移规律,在认识了计数单位“十万”后,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的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并把它们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归纳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二)整理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数级,体会“位值”的含义1.认识数位
(1)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计数单位?万和千万可以换下位置吗?为什么?
(2)师: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
(3)说一说每个计数单位所对应的数位是什么。
2.认识数级
(1)读一读这些数位(有意识的领着学生四个一停顿),你有什么发现?
(2)师:我国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分成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就是个级,那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呢?(万级)亿位在哪一级?(亿级)
3.体会“位值”的含义
(1)师:北京有19612368人,在这个数中,有两个6,这两个6分别表示什么?(左边的6表示6个十万,右边的6表示6个十)
(2)师:都是6,为什么表示的意义却不同?
(3)师: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4)师:这个数含有几个数级?万级上是几?表示什么?个级上是几?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在整理数位顺序表的过程中,认识数位、数级,并结合现实情境,体会相同的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就不同,即“位值”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教材第8页第1、2题
【设计意图:做一做第1题,通过数数,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数规律,第2题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加深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和数级划分的认识。教材第8页的两道练习,巩固学生对数位、计数单位和数级的认识。】
四、感受一亿的大小
1.师:我们感受了十万的大小,那一亿到底有多大?
2.画点体验:
(1)如果给你1分钟的时间,猜猜你能画几个点?
(2)计时体验
(3)说说你画了几个点?
(4)估一估,算一算:画一亿个点需要多长时间?
【设计意图:与十万相比,一亿是个很大的数,学生不容易感受到。因此,让学生在1分钟的时间内画点,并估算画一亿个点需要多长时间,引导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

2.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使学生了解古老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数的产生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白纸、画笔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听故事《记数方法》

师问:同学们第一次来到学校的录播室,你们的心情如何?今天还有一位小朋友和我们一起度过这堂课,他是谁呢?一起看看课件出示图片(聪聪)问:一起大声喊出他的名字!

课件播放小精灵录音:谢谢新昌三小四(3)班的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几个故事想讲给你们听,你们想听吗?

生:想

课件出示图片(远古时代的人们图片)聪聪录音问:你见过这样的人吗?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他们是怎样来记录数字的呢?请听我给你们带来的第一个故事:《记数方法》(播放课件)

师:故事中介绍古时候人们几种记数方法?(板书: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

二、讲解新授,增添新趣

(一)小小设计师

(1)师:同学们如果你生活在远古时代,你还没有学数

字,那么你会用如何记录你的数字呢?请拿出你手中的画笔来试一试吧?(学生动手操作)

(2)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二)介绍数字的产生

师: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些记数符号就叫做(板书:数字)

(1)介绍巴比伦数字(课件播放)

师:巴比伦数字由一些好似小箭头来表示数字,一个小箭头代表数字1,两个小箭头代表数字2,三个小箭头代表数字3……这样记数方便吗?为什么?

(2)介绍中国数字(课件播放)

师:我们中国则是用好似小棒的小竖线来表示数字1、2、3、4、5,那么6是不是就写六根小竖线呢?(课件播放)当满了5时,就换1根横线代表5,横线下画一根竖线就代表6,画两根竖线就代表7……

(3)介绍罗马数字(课件播放)

师:这又是哪国数字呢?哦!原来是罗马数字。

(三)记忆大比拼

师:听!小精灵有话要说了!(课件录音:现在要考考大家

对三国数字的记忆力了,加油哦!)课件播放(游戏开始)

(四)听故事二《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师: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国的数字也不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数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统一的数字。这就是“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小精灵又奖励一个故事给我们,一起看看哦!(播放视频《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师:你知道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吗?(印度人)

(五)分清概念,了解自然数。

师:是的,现在吴老师把这些阿拉伯字数字都带来了,一起大声读出来(课件出示数字和录音:数字可以用来记录物体的个数。)

(1)自然数(课件出示文字:自然数概念)

师:当我们认识了这些自然数时,森林里有个小伙伴在哭呢?(课件出示录音:呜--呜--呜呜,你们都有自己的衣服,自己的数字,可是我没有爸爸妈妈,没有小手小脚,没有漂亮的眼睛,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班上小朋友说我是个圆球,动一下就滚蛋。)

(2)认识自然数0

师:同学们认识这位小朋友吗?(认识)他能到我们自然数中间来吗?听森林女王在说些什么?(播放录音:这位小朋友别哭,你圆圆的身子真好看,汽车轮子离不开你,咱们的国球离不开你,你也是个重要的角色,一个物体也没有我们就需要你出场,你的名字叫做“零”,你也是自然数中的一员哦!而且是最小的自然数。)

师:零出现得比较晚,在记数的时候起着占位的作用,听了森林女王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三、练习巩固,趣味无穷

(1)牛刀小试

1、最小的自然数是 ( ), 自然数的个数是( )

2、最大的8位数是( ),最小的8位数是( )。

3、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差是( )。

(2)明辨是非

1、最小的自然数是1。 ( )

2、最大的自然数是999999999999( )

3、所有的四位数都比三位数大.( )

4、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

5、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 )

四、总结提升,升华兴趣

师:我们学的知识在课本第16、17面,请大家翻开书本,画出本课的重点。今天我们和小精灵一起了解了数的产生,知道古时候认识的计数方法有: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和刻道记数,后来为了国际统一,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表示物体个数的1、2、3…….都是自然数,而0是最小的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在今后我们将学习更多的数字知识是,探索更多的数字奥秘。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器》教案(一)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器》教案(一),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器》教案(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因为生活中广泛使用计算器,它操作简单,计算又快又准,为学生耳熟能详,所以进行加减乘除会容易些。在用计算器计算找规律可能会遇到困难,关键要让学生仔细观察,通过对比发现规律,找出规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让学生在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运算的同时探索计算的规律,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能通过计算发现数学规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会利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计算,探索并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讲授】计算器的认识和应用

(一)情境引入

1、猜谜语

2、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计算器呢?

3、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用计算器呢?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计算器的认识和应用。

(二)探索新知

1、认识计算器

(1)小组合作认识计算器(拿出计算器看看计算器的面板上有什么?)

(2)全班交流,互动生成:

0、1、2、3、4、5、6、7、8、9是数字键

+、-、×、÷是运算符号键

ON开机键,你知道开机键除了开机还有其它功能吗?

OFF关机键。

ON/C开关及清除屏键

AC或CE清除键

有些功能键,现在还不需要用,我们以后需要用时再慢慢认识。

2、尝试用计算器计算(教学例1)

386+179=

你是怎么输入的?追问:想知道得数,需要按什么键?

看来同学们都会用计算器计算了,想不想再试试。

自己试试看:825-138 26×39 312÷8

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3、探究规律(教学例2)

(1)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观察上面的算示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2)根据你们的发现,不用计算器,能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9999×5 9999×7 9999×9

4、找规律(教材第28页练习第4题)

出示111111×111111

师:数字1也给大家带了一道难题,愿意接受挑战吗?

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发现同学们遇到了困难,是吗?

指名说遇到的困难。

师:谁能想个好办法呢?(找规律)

1×1 = 11111×11111=

11×11= 111111×111111=

111×111=

1111×1111=

指名说得数,观察这些算式得出规律。

现在学生完成右边两道算式

你们有没有想说的?

(三)练习

128+284= 45×77= 532-178= 134-34+800=

536×98×0= 100÷5= 25×40= 125×8=

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感想?那什么时候用计算器比较好呢?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布置

教材第26页做一做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四)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四)”,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四)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3至26页例1。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器,掌握计算器的简单使用方法,能进行较大数目的计算。初步了解计数法,在不断更新、完善的探究过程中认识算筹,了解珠算的计数方法。

2、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演变史,感悟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器的简单使用方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教学难点:

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学生:小棒、计算器、算盘等。

教师:课件、计算器、计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一次计算比赛(出示口算题)。仔细观察,你准备选择什么计算方法让自己算得又对又快?

55846+7646= 6908×7=

13027-8934= 992÷4=

353+958×3= 436- (228-179)=

(预设:大部分学生选择使用计算器。)

师:为什么选择计算器?你还知道哪些计算工具?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计算工具。

二、操作交流,学习使用计算器

(1)师:同学们都带计算器了吗?请拿出来仔细观察。看看它上面都有什么?

(显示屏 按键 电脑芯片 电源)

(2)看书,试按。认识各种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3)在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计算方法

a、请会使用计算器的同学上台用课件演示使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b、生尝试计算825-138

c、师介绍储存、提取键使用方法

d、生尝试计算876-738÷9=

e、开始计算比赛。(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上面各题。)

(4)你认为使用计算器时要注意什么?你觉得计算器这个计算工具怎样?

【设计意图:学生对计算器已并不陌生,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上一些常用键的名称和作用,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间互相交流和学习。通过两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体验到用计算器计算快捷、方便、准确,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演绎文化,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

师:这么先进方便的计算工具可不是一直都存在的,计算工具就像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样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计算工具是怎样演化的。

1、介绍远古时代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

(1)课件出示配音动画: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例如:捕获了一只野兽就放一颗石子,出去了几人就在绳子上打几个结。就这样,人类在劳动中建立了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而石子、结绳、刻痕……就是人类最初用来计数和计算的工具。

(2)师:你们觉得摆石子、结绳等计数方法怎么样?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直接向学生展示最古老的计数法,让学生感悟体会计数的原始历程,初步了解计数的变革是人类生活发展的需要。】

2、模拟算筹的使用方法

师: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这些计数方法的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种新的计算工具(课件出示图片),用算筹作工具进行计算的方法叫“筹算”。

师:对于算筹,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预设:什么时候发明的?是谁发明的? 怎样使用的?)

师:首先来猜猜看,古人是怎样用算筹表示1到9的。

纵式就是竖着摆、横式就是横着摆。(手势)

师:(微课植入方式)古人摆放1、2、3、4、5的方法。

师:古人摆6只用了两根小棒,猜猜古人是怎么想的呢?

师:都想到了用一根表示5,这是一个好主意。

据古书上记载,上面的这根表示5,下面的这一根表示1。

师:这样7、8、9也就好理解了。请你试着摆一摆。(屏幕出示)

师:用算筹可以摆出1-9这几个数,那怎样来表示更大的数呢?

出示用纵横相间的方式来表示多位数。

这些数你认识吗?出示29、306、632(了解0的出现也经历了空格、小正方形、圆形的过程。)

师:想知道古人怎样用算筹计算的吗?(课件演示)

师: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是摆放算筹来计算的。(出示动画小视频)

看完后,你们觉得算筹这种计算工具怎么样?怎么评价祖冲之?

(预设:计算时算筹摆了一大片容易混乱。如果能把活动的小棒固定起来就好了。我们要学习祖冲之计算认真,不怕苦累,执着追求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摆数让学生体会位值制的含义,体验古人的智慧以及算筹计数法的繁琐;通过读算筹摆出的数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感受到算筹在使用中也有弊端,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从而推动了计算工具的发展。让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利弊两个方面,扬弃的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通过观看小视频体验用算筹计算的弊端以及数学家严谨执着的数学精神。】

3、小组合作,研究认识算盘.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要求越来越高,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新的计算工具---算盘。你见过它吗?在哪里见过?

师:之前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过算盘,课前又收集了相关知识,就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小组研究,集体汇报:)

(预设:学生知道算盘的名称,课件配合演示:框、梁、档、上珠、下珠;学生知道:一粒上珠代表5,一粒下珠代表1;学生会在算盘上拨简单的数;学生会收集关于算盘的辉煌历史以及现在使用情况……)

师:同学们了解的真不少!下面请同学们在算盘拨出46、278、320485。

(一名同学在课件上演示,其他同学在算盘上试拨,师适时引导在算盘上定位的方法。如果有同学会用算盘计算可以安排展示一下,以让学生体会算盘拨珠即答的优点。)

生:我在家里收集算盘的资料时,读到了很多有关算盘的历史资料,知道算盘是中国发明的,中国是珠算的故乡。不仅如此,即使是在美国、日本等高度现代化的国家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使用算盘,并把珠算列入小学课程。

师:在我国,人们至今仍然非常喜爱它,把它制成这样来装扮生活。(出示配音图片展示各种算盘)

【设计意图:现代教育技术具备了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课中交流,真切感受到了算盘这一灿烂的文化。】

4、感悟世界各国人民对计算工具的探索

师:不仅仅是我国人民在发明计算工具,世界各国人民都在积极的探索各种计算工具,请看(课件出示世界机械计算器发展史:计算尺-手摇计算机--巨型计算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

师:就这样,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也体现了人类的聪明智慧和探索精神。

师:目前人们并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还在继续研发更为先进的计算工具。

(出示健康环保电脑、小巧方便电脑笔图片)

师:你能想象一下新型的计算器会是什么样的吗?

四、再次体验,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了解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感想?

五、课外活动延伸:

1、每个小组设计“新型计算器”的方案。

2、调查了解更多与计算工具有关的知识制成数学小报。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的产生》教案(二)

◆ 教材分析

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 掌握十进 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全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教学难点】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一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二、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来源:学&科&网]

(打开课件)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 “一样多”、“多”或“少”。

1、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来源:Z。xx。k.Com]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例: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2、符号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师:看来数的产生来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下面介绍一些记数符号。

出示课件: 巴比伦数字:(略)中国数字 :(略) 罗马数字:(略)

3、自然数

问:你们知道阿拉伯数字是怎么产生的吗?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问: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

学生小组讨论完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m]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 教学反思

略。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编辑精选: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简短 5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总纲”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764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