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初中语文教案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础较差、文学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对低下,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在教学中诵读是重点,要加强诵读指导,其次注重诗意的体会、再现在诗歌语言的品析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
②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其中所抒发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②教会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②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诵读、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引导式。学法:自主、合作的方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几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赏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和老舍先生一同感受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到1180年前的西湖去看看,
唐朝诗人白居易一起去领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板书课题)
二、作家及作品
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以乐府诗见长,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每写好一首诗,都先让老人先读,不懂就改诗。
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浪漫主义诗人,称为“诗仙”)、杜甫(现实主义诗人,称为“诗圣”)、白居易(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
三、朗读
1、自读,标出不会读的字词(抽一名学生读)
2、纠错,范读(听节奏及感情)
3、指导断句(意义划分法)
4、学生自由读
5、指名朗读
6、齐读
四、解题(引导学生完成)
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件:行(骑马游春)
体裁:七言律诗(教师讲解: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认知)
注:结合时代背景讲事件
五、理解内容
明确:结合注释,四人一组合作完成课文理解
六、赏析(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引导)
1、本文围绕哪两个字来写。
明确:“春”、“行”
诗人的“行”踪(游踪是如何的?从文中找出词语)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注:抓题眼)
2、诗人在途中看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寻景物)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水几谁乱浅绿
面处家花草杨
初早新渐才阴
平莺燕欲能里
云争啄迷没白
脚暖春人马沙
低树泥眼蹄堤
3、行程找到了,现在我们看看写了什么“春景”?哪些属于初春之景?
明确:春景-------水、云、鸟、树、泥、花、草
初春之景(细节描写)-----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4、诗中哪句诗流露出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悟诗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说明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体现了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赏析:“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因为还是初春季节,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由春的歌手和春的信使来展现出大自然刚从沉睡中刚苏醒过来。
七、小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轻快明丽,令人目迷神驰。
赏析诗歌的方法:抓题眼、寻景物、悟诗情(重点)
作业布置
1、赏析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2、背诵此诗
板书设计
所行孤山寺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对春的西湖春景图所见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喜爱和
赞美之情所感最爱行不足
《满江红·小住京华》初中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四首词。
2.品味语言,体味词的韵律美、意境美。
3.理解作品内涵,把握作者在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4.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掌握节奏、停顿和语气,感受词的音韵美。
2.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抓住重点词句,赏析本文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作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从整体上把握词的内容,感受其中的意蕴。(2)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提高学生对词的鉴赏能力。
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成为了千古不朽的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仿效学作。鉴湖女侠的这首《满江红》,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秋瑾的《满江红》。
步骤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秋瑾(1875—1907),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原名秋闺瑾,字璿卿,号旦吾,乳名玉姑,自号鉴湖女侠。中国民主革命烈士。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秋瑾不幸生于一个封建家庭,自幼父亲就将她许配给湘潭富家公子王廷钧为妻,两人志趣不合,婚后情同冰炭。1903年春,王廷钧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就是此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发生冲突,她不愿在贵夫人的脂粉堆里虚度一生,正如词中所说:“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是他们夫妻之间的矛盾,以致后来发展到使她终于写下这首《满江红》而远走高飞,踏上自费留学日本的道路。秋瑾在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7月15日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步骤二:诵读课文,疏通文义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范读。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小组内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3.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步骤三:分析探究,理解内容
1.内容分析。
明确: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际上活得“奴仆不如”,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这八年的辛酸坎坷。“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心情,别具匠心。
词的下片写作者虽是女子,但却有凌云壮志,“心却比,男儿烈”,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平日她虽然真诚恳切地待人,但仍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现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何处去找知音?如果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到怎样的折磨?想到这一点,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2.明确主旨。
明确:秋瑾的这篇《满江红》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言志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的心情和即使有所顾虑,也要坚定地摆脱世俗,走向革命道路的决心。表达了秋瑾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和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教师小结:秋瑾的这首《满江红》,一方面写出自己虽挣脱家庭束缚,但又怕知音难觅的担忧;另一方面表现了自己胸怀保家卫国的志向,即便无奈为“蛾眉”,也有着一颗强大的“男儿心”,崇高的志向指引着她,即便有所顾虑,也要摆脱世俗,坚定地走向革命路。
课后反思
诗词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朗读、品味、鉴赏,要多渠道引领学生进入诗词情境,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绽放课堂、享受课堂,使师生共同演绎高效精彩的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师教的活动,也指引着学生学的活动。对作者本人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我进行了补充,这无疑对学生理解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着极大的帮助。
初中语文教案示例《一颗小桃树》
【导学目标】
1.了解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3.培养学生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品质。
【课时计划】1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聆听着细切的心语与倾诉,我们仿佛感受到了作者心灵的搏动,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朵在冰天雪地的严冬中冻僵了的心灵之花的复苏与绽放。它虽然不免让人感到几缕辛酸,但它同时却更多地让人感到惊喜与欣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贾平凹的这篇《一棵小桃树》,小桃树同样是一个弱者,它的命运和结局如何呢?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伫(zhù)嵬(wéi)懊丧(àosànɡ)矜持(jīnchí)
忏悔(chànhuǐ)撂(liào)褪(tuì)
(2)词义
伫立:长久地站立。
生灵:生命。
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矜持:拘谨,拘束。
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散步。
垂垂暮老: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
楚楚:软弱柔美。
2.作者名片
贾平凹,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当代青年作家。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文革”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1972年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的工作。主要作品有小说《满月儿》《高老庄》等。他曾三次荣获全国文学奖。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让学生快速阅读文本,思考小桃树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生命历程。
学法指导:
词语的作用分析法
词语的作用一般有:
(1)精确性作用。指词语在词类选取、概念表达上的准确、恰当(主要指动词、形容词);在表意上的精确、严密(主要指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
(2)形象性作用。指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具有鲜明、具体、生动传神等作用,一般都会采用修辞或者一些动词来体现。
(3)情感性作用。指用词语表达喜好、热爱、赞美、颂扬或厌恶、贬损、批判、扬弃等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的作用。注意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和双关义。(4)结构性作用。指词语在全篇(或某段)中的地位以及照应、过渡、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推动情节发展、总领下文等方面的作用。
【交流点拨】这一环节主要以诵读赏析为主。扣住“可怜”这个词,从小桃树的生长环境、外形、遭遇三方面来作答。
2.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摹形着色的:“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
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地笑”等等——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的精神。
3.第十段中说“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交流点拨】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猥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层理解
1.第十四段中说“我心里稍稍有些安慰了。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作者产生安慰之情、感激之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作者步入社会后不太顺利,内心抑郁,如“我渐渐地大了,脾性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但在文章结尾却写到“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儿,对吗”由此可见,是在风雨摧残中还依然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的小桃树让作者看到了希望和光明,给了他创造美好的未来的信心和勇气。因此根本原因是来自小桃树的顽强。
2.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它?
【交流点拨】小桃树是在几乎被“我”忘却时破土而出的。一出世,大家都笑它,连奶奶也说它没出息。它在生长过程中被猪拱折过,险些被砍掉。它历经风雨的摧残。
文章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当初怀着它能给我带来幸福的希望,让它“孕育着我的梦”而种下它,所以“我”偏爱它;见到它长得纤弱,没人管它,为自己漂泊他乡忘却了它而难过;当自己生活遭到挫折,见到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顽强地同命运作斗争时,“我”不由得对它产生赞美之情。
小桃树象征着“我”的幸福和希望,小桃树的坎坷经历又和“我”的相似,所以“我”关注它、爱护它。
3.作者写“奶奶让我们含桃核”以及“奶奶护着桃树”是为了表达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根据“含着桃核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可知这是奶奶对我们的祝愿,也催发了“我”对人生幸福、理想的追求,“奶奶呵护小桃树”实则是对我梦想的呵护。文中写“奶奶让我们含桃核”以及“奶奶护着桃树”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4.你从小桃树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自由发言)
【交流点拨】敢于克服困难,在逆境中顽强拼搏,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等等。
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1)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明写的是一棵小桃树,暗写的是小桃树的生存环境,却很自然地让读者联想到作者及其同代人所面临的那个疯狂虐杀一切的年代。让读者从中品味到小桃树的成长经历与贾平凹成长经历的相似之处。同时揭示了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2)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从一棵树到一个人到一首歌,由浅入深。层次清晰,环环相扣。小桃树的生命历程紧紧扣住“可怜”这个词,小桃树的成长经历和贾平凹成长经历的相似。
2.拓展延伸
大自然是一本无字之书,她给予我们很多深刻的启迪。当你遭遇挫折而迷惘时,有没有一种植物在你心中停留?请完成一篇随笔。
【交流点拨】示例:看着书上那页插图,我不由发出一声感叹。
那是一棵挺拔的青松,它历经风雨,生机勃勃。它生长于石缝中,灰色的岩石是它的家。我不知道,上天赋予了它什么力量,让它能顶破岩石从而获得生命。
看着它,我仿佛体会到了它的艰辛。每天,它努力地将头往外伸,寻找希望的阳光。有时,甚至喝不到一滴甘露,多少年如一日,它都挺了过来,这几乎令人不敢相信,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但它做到了,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它成为了一棵真正的青松。
我终于知道,那力量是什么?噢!是对光明的向往;噢!是对求生的本能。成功,永远属于拼搏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去拼、去搏!
板书设计“纤纤”“黄黄的”
“瘦瘦的”“单薄”弱小者
“努力撑着”“挣扎”
“摇着”“抖着”顽强同命运抗争
文章来源://m.jab88.com/j/117604.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