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小编分享: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教案一篇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小编分享: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教案一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花坛图。

问:你能量出花坛外沿的长度吗?

2、出示大树图。

问:你有办法量出大树干一圈的长度吗?

3、出示飞机图。

问:这个圆的周长如何测量呢?

二、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探索学习。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

A、“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B、“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C、“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

(4)阅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3、解决新问题。

(1)教学例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第一个问题:已知d = 20米求:C = ?

根据C =πd

20×3.14=62.8(m)

第二个问题:已知:小自行车d = 50cm

先求小自行车C = ?

50cm=0.5m

c=πd=0.5×3.14=1.57(m)

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62.8 ÷1.57=40(周)

答:它的周长是62.8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40周。

三、巩固练习。

1、P64“做一做”

2、求下列各题的周长。

练习十五的第1题

四、作业。

练习十五的第5、8题

课后习题

练习十五的第5、8题

编辑推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62-6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识周长

1.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二)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馈:(基本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3)“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4)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

转化: 曲 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那怎么办呢?

(三)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2、自学提示:

3、初步认识圆周率

①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②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是直径的几倍?

③小结: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四)认识圆周率,总结公式。

1、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2、介绍祖冲之。(课件)

3、理解误差: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

4、总结公式:如果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C=πd

提问:圆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

板书:C=2πr

5、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五)学习例1:

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汇报,共同订正。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64页做一做1、2题

2.判断:

(1)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 )

(2)圆的直径越长,圆周率越大。( )

(3)π=3.14 ( )

3.李伯伯菜园里有一个半径为3.5米的圆形水池。绕这个水池走一周,要走多少米?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圆的面积

(第94~98页)教材说明教材首先提出圆面积的概念,接着提出如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的问题。把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问题,是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在学习求直线图形面积时,已经用过这种方法。因此,教材中采取直接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又一次让学生了解用这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来解决新的较复杂的问题。教材采用实验的方法,把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使学生看到把圆分别分割成16、32等份,分割的份数越多,拼得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πr2。这里涉及了数学中常用的逐步逼近的方法,就是采取某种方法,使一个近似的图形(或式子)逐步逼近精确的图形(或式子)。这部分内容教材中安排了三道例题。例3是已知半径求圆的面积。例4是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要先求出半径,再求圆的面积。例5是求环形的面积,教材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求环形的面积是从大圆面积中减去小圆面积。然后再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找到简便的算法为3.14×(152-102)。“做一做”中的题目跟例题有差异,但思想方法仍是从一个大的图形的面积中减去一个小的图形的面积。由于环形问题比较复杂,教材中只通过一个例题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不作更多的要求。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经常要用到求圆的面积,练习中安排了已知半径、直径或圆的周长求圆面积的题目;还安排了一些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和实习作业,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建议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教学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例3、例4、例5,完成练习二十四。2.教学圆的面积的含义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图形的面积的含义,并进行分析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它们的共同点。3.教学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之前,先要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分析、对比各个公式推导过程的共同点,以及由于图形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点。使学生领会到将一个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这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和方法会有不同之处。4.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可以让学生预先准备好一些圆形做学具。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按照教材上的图,将圆16等分、剪开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教师还可以用教具将圆分成24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把每一份再2等分,剪开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教师可以直接用把圆分成32等分的教具拼成一个长方形。最后,把拼成的图形加以比较,使学生看到,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近似于长方形。由于在拼接的过程中,图形的面积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圆的面积等于这个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接着,教师在拼成近似长方形的旁边画一个长方形,并指出如果份数分得越细,拼成的近似长方形就越接近长方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长方形的长与宽跟原来的圆的半径与周长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自己看出: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即C/2=2πr/2=πr,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r。因此,长方形的面积=长×宽=πr×r,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所以圆的面积=πr×r=πr2。5.教学例3时,列成式子3.14×42后,要向学生指出,必须先算平方,后算乘法。6.教学例4时,要启发学生想:计算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题目中给了什么条件?怎样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转化成求圆面积所需要的条件?因为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是圆的周长,要按照公式C=2πr,先求出半径r,列式为:18.84÷3.14÷2;再利用公式S=πr2,让学生自己求出圆的面积。运算中要注意单位名称,r用长度单位,S用面积单位,防止混淆。7.学生在学过圆的面积以后,往往容易把计算圆的面积与周长混淆。教学中除加强圆周长和圆面积这两个不同概念的教学以外,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结合“做一做”引导学生进行辨别,分清以下几点:①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平面部分的大小,而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②求圆面积的公式是S=πr2,求圆周长的公式是C=πd或C=2πr;③计算圆面积用面积单位,计算圆周长用长度单位。8.教学例5时,教师要根据题意准备实物或教具(一个圆中间可以取出一个同圆心的小圆),通过演示,使学生明确,求环形面积就是从大圆面积中减去小圆面积。因此,分步计算都是先分别求出大圆面积和小圆面积,再求出环形的面积。当要求列综合算式时,就可以得到简便算法为3.14×(152-102)。例5后面“做一做”中的习题,跟例5基本类似。通过这道题的计算,要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计算这类环形面积的方法,一般是从大圆的面积中减去小圆的面积。9.关于练习二十四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第2题中,有已知直径求圆面积的题目。解答时,先求出半径r,再计算圆面积。第6题,是求一个数的平方的口算练习。掌握常用的平方计算,对提高计算圆面积的速度有帮助。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10以内数的平方练习。要着重指导学生练习整十数的平方,如402是40×40=1600,而不是40×2。第7、8题,是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先要由圆的周长求出圆的半径,再求圆的面积。第9题,是实习作业,先让学生讨论测量的方法。测量时一般用绳子在齐胸脯处围树干一周,就是树干横截面的周长,取得数据后再计算横截面的面积。第14*题,借助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到,在一个正方形里,当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时,画的圆最大。具体到这道题,就是当要剪下的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铁皮的边长时,才能剪下一个最大的圆。因此,我们可以算出最大的圆的面积是:S圆=πr2=25π=78.5(平方厘米)而正方形的面积是:S正方形=10×10=100(平方厘米)所以,剩下的铁皮的面积是:100-78.5=21.5(平方厘米)从而可以得出:剩下的铁皮的面积大约占原来正方形面积的。第15*题,是求组合图形面积的练习。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首先分析图形的组合情况,判断所求的图形是由哪个图形加上(或者减去)哪个图形得到的,然后进行计算。如图所示,该图可以看作由1个正方形和4个圆组成的,所以该图形的面积是1个正方形的面积与1个整圆面积的和(这个圆的半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第16*题,要先求圆的半径和正方形的边长,再求出面积进行比较。这里包含一个数学性质,即在边长相同的条件下,所围成的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2)》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2)》数学教案

第5单元 圆

第3课时 圆的周长(2)

【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测量几组圆的直径和周长,自主发现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并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有何关系?

【新知探究】

例1、一辆自行车的轮子半径大约是33厘米,它转动一同,大约可以走多远?(结果保留整米数)小明家离学校1KM,轮子大约转了多少圈?

C=2 r

2×3.14×33=2.7.24≈2(m)

1km=1000m

1000÷2=500(圈)

答:………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随堂练习】

1、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求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花瓶最大处的半径是15厘米,求这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口的直径是16厘米,求花瓶瓶口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底的直径是20厘米,求花瓶瓶底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钟面直径40厘米,钟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钟面分针长10厘米,它旋转一周针尖走过多少厘米?

5、喷水池的直径是10米,要在喷水池周围围上不锈钢栏杆2圈,求两圈不锈钢总长多少米?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1)》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1)》数学教案

第5单元 圆

第2课时 圆的周长(1)

【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意义和计算公式的推导。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并能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圆的周长公式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如何确定圆的大小与位置?

【情景导入】

菜板有点开裂,需要在它的边缘箍上一圈铁皮,要多长?

【新知探究】

【一、自主预习】

1、思考一下问题:

(1)什么叫圆心?

(2)什么叫圆的半径?

(3)什么叫圆的直径?

(4)d=2r表示什么?

2、自学教材第62-64页,用硬纸板剪3个直径分别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的圆。

3、我知道:圆的周长是指( )的长度。

【二、合作探究】 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1、小组合作:量一量、算一算,把下表填写完整。

2、通过测量、计算,你有什么样的发现?

圆的周长÷直径=( ) 可以推出:

圆的周长=

周长公式的应用。

【三、拓展归纳】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2、π取两位小数3.14,已作为一般数值处理,计算结果不必再用“≈”表示。但在判断“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时仍应说“π倍”而不是“3.14倍”。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随堂练习】

1、判断:

(1)圆周率就是圆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 ( )

(2)圆周率就是3.14。 ( )

(3)一个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π倍。 ( )

(4)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

(5)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它的周长是31.4平方厘米。( )

(6)C=πd=2πr。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练习课》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练习课》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65-6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周长公式,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出圆的直径或半径,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圆的周长求出圆的直径或半径,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回顾再现

1.同学们,我们研究了圆的周长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圆周长公式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2.提问:什么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计算下图的周长

2.一辆自行车,车轮直径约是66厘米,如果平均每分钟转100圈,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2000米,大约需要多少分钟?

让学生讲解题过程,集体订正。

3.练习十四第1题。独立完成。

4.练习十四第2题。需要根据步长×步数求出直径,然后再计算圆的周长。

5.练习十四第3题。已知周长求直径,让学生先把周长公式变形,再求直径。

6.练习十四第10题。让学生发现大圆的半径恰好是小圆的直径,整个图形周长是大的半圆长度与两个小的半圆长度之和。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判断。

(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π倍。

(2)圆的周长是6.28厘米,它的半径是2厘米。

(3)圆周长的一半与半个圆的周长相等。

2.选择:

(1)车轮滚动一周,所行路程是求车轮的( )

①半径 ②直径 ③周长

(2)A圆的直径是6厘米,B圆的直径是2分米,圆周率( )

①A圆大 ②B圆大 ③一样大

3.练习十四7题:看图填空。

4.练习十四5、6、8、9题。

第9题是组合图形,半圆的直径即是正方形的边长。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教案(二)


《圆的周长》说课稿

西吴办上官道小学 李静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选自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第四节。本课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对前面所学"圆的认识"的深化,也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本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意图,确立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摸一摸,动手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使学生亲历整个探寻知识的过程,从而掌握圆周长计算的由来和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探究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圆的周长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首先采取课件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渗透转化思想;然后利用实验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最后运用自学辅导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从而学生提高自学水平。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小组交流,交互运用各种学习形式,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每个学生都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直径为整数的圆片,一根线条,一把直尺。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⒈教具演示,直观感知,结合认知认识圆的周长。

学生独立实验,用绕线法、滚动法量出圆的周长,教师指导操作要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a.量一量、记一记:学生测量圆的周长、圆的直径,然后记下数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b.比一比: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学生继续实验并算出每个圆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把商记录下来。通过计算学生发现:这三个圆中,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得出结论:所测量的其他圆的周长也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

3.介绍圆周率。

①先介绍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

②介绍π的读写方法。

③最后结合画像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激发学生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近似值为3.14。

④学生总结归纳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为C=πd或 C=2лr。

(三)解决问题。

通过练习,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这个教学环节是归纳整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全课小结,归纳提升

我是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的:

①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

②你是怎么学到的?(归纳解决问题的策略)

③以你的经验,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圆的周长的实际问题?

通过以上四个教学环节的处理,我想能够完全达到所预设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四、说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绕线法 滚动法 化曲为直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圆周率: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π

л=3.1415926…… л≈3.14

C=лd 或 C=2лr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教案(七)


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了解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初步掌握圆周率的含义。

2.找出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并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利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了解祖冲之与圆周率,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理解圆的周长,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和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

难点: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圆、刻度尺、米尺、直尺、纸条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先来看看这是两个什么图形?(长方形、三角形)你会计算它们的周长吗?

2.刚才我们计算的是长方形和三角形的什么?(周长)你能说说什么是长方形、三角形的周长吗?(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

二、引入新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圆的知识,根据刚才的复习,谁能猜猜今天我们学习圆的哪方面知识?(板书:圆的周长)

1、什么叫圆的周长呢?(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2、怎样得到圆的周长?小组同学合作(4人),测一测你们手中的圆的周长 。(5分钟)

3、小组汇报(2种方法)

(板书:圆的周长测量方法就是化曲为直) 课件演示

4、通过刚才的测量大家可以猜一猜,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直径、半径)

师:我们都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是它的边长乘以4,就是它的周长,由此人们联想到圆的周长会不会和直径之间也存在着什么关系,下面我们一起做个试验好吗?做实验前是有要求的,我一起看看(课件),按分工认真完成,并做好记录。(8分钟)

5、验证结果,交流互动

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课件)

师:其实人们对圆周率的研究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这个人叫祖冲之(课件)

想了解更多的同学,下课可以去上网查阅更多的相关资料。

6、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如果周长用字母C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大家是否可以试着自己在课堂练习本上试着写一写圆的周长公式(课件一半)

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 或C=2πr

7、师:现在同学们都知道了圆的周长公式,那是不是可以帮我解决一下难题了啊!(课件例1)

三、巩固练习(课件)

四、作业

课件上的练习题

板书: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测量方法:画曲为直:绕绳法、滚动法

圆的周长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 或C=2πr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教案(五)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推导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利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3.了解圆周率的历史,体会它的文化价值,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4.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经历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1.师课件出示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的内切圆问学生:这个图形由哪些图形组成?圆的直径是多少米?

2.师边出示课件边述说故事:一天,小黄狗和小黑狗出去游玩,看到了一个这样的图形,小黄狗说:"小黑,我绕着圆形跑,你绕着正方形跑,咱们进行跑步比赛,看谁先跑完一圈谁就赢。"小黑狗认为它的速度稍微比小黄狗快些,肯定能赢,于是满口答应了。但是比赛的结果是小黄狗赢了。这时,小黑狗很不服气地说:"这样比赛不公平!"

3.师问: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认为这场比赛公平吗?(指名几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4.小黑狗绕正方形跑一圈的路程是正方形的什么?正方形的周长怎样求?正方形周长是它边长的几倍?你能算出小黑狗跑的路程是多少米吗?

5.小黄狗绕圆跑一圈的路程实际上是圆的什么?(学生回答后师相机板书课题)圆是曲线图形,那么圆的周长怎样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有关圆的周长的知识 。

二、动手操作,感知周长

1.摸周长:学生拿出圆形物体,触摸圆的周长,师观察学生的摸法是否正确并加以引导正确的摸法,通过不同的摸法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师板书:绕圆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2.量周长:学生拿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动手把圆的周长化曲为直,并初步感知圆大直径就大,它的周长也就越长。

(1)师问: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说出自己的方法:

①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即可得出

圆的周长。

②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并填在表内。

过渡语: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很大的圆或很软的圆测量起来很不方便。现在我们来探讨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三、动手操作,探究公式

1.动手实践,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1)分组测量圆形物体,把量得的直径、周长、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利用计算器计算出来)分别填入表内。

(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几倍?

(3)指名回答后师板书: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点。

(4)课件介绍祖冲之,引出圆周率。学生朗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的文字,从中掌握圆周率的有关知识。师小结并板书:π= 3.1415926535… π≈3.14

(5)拓宽知识:默读"你知道吗"的内容,感受祖国历史文化的灿烂。

2.引导学生推导公式:圆的周长C,直径d,圆周率π,根据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三者之间的关系:C÷d=π,得出公式:C=πd ,根据d=2r,得出C=2πr。(师板书公式:C=πd C=2πr)

3.判断正误,深化理解

①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 )

②圆的周长大约是它直径的3.14倍。( )

③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π倍。( )

④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周长是半径的6.28倍。 ( )

⑤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周长约是半径的6.28倍 ( )

⑥C =2πr =πd ( )

⑦π=3.14  ( )

四、利用公式,解决问题

1.解决开课时的比赛是否公平:

(1)小黄狗绕圆跑一圈的路程是多少米?

(2)引导学生利用公式计算出结果:C =πd =3.14×10=31.4(m)

(3)40米>31.4米

(3)两只狗所跑的路程不一样长,得出比赛不公平的结论。

2.教学例1:

(1)学生读题,了解题意。

(2)小组讨论解题思路,并尝试计算。

(3)指名学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C =πd =3.14×20=62.8(m)

C =πd =3.14×0.5=1.57(m)

62.8÷1.57=40(周)

答:它的周长是62.8米,车轮大约转动40周。

五、直接利用公式的巩固题

1.书本 "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板演,教师巡视,集体评议。)

2.书本练习十五的第1题(学生讲出图中的条件,再计算。)

六、变式应用公式的巩固题

1)学生讲出已知的条件和问题。

2)提问:知道周长怎样求直径呢?(板书:d=C÷π)

3)利用变式公式列式计算:3.77÷3.14≈

2.小结

七、课堂总结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谈收获。

(1)今天,我学习了圆周长的知识,知道了圆周率是( )和( )的比值,它用字母( )表示,π≈( ),它是我国古代数学家( )发现的。

(2)我还知道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 )倍,已知圆的直径就可以用公式( )求出周长,已知圆的半径就可以用公式( )求出周长,已知圆的周长就可以用公式( )求出直径。

3.师:(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收获真大呀!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积极探究,将来我们也有可能成为像祖冲之那样在数学领域上有所成就的数学家。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教案(四)


2.圆的周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杉阳镇岩洞村完小 杨艳媛

教学内容:圆的周长(公式推导,周长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圆周率的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体会转化思想。

2.过程与方法: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与圆的周长有关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方法:引导法、观察法、操作法、练习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

教师准备:PPT课件、细绳、直尺、剪刀、圆形物品、计算器

学生准备:直径为4、8、16厘米的圆形纸片、直尺、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你对圆有哪些认识?(边画图,边复习,课件出示)

2、激趣引入

今天,我们还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老师要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边讲述边课件演示)乌龟和小兔比赛跑,两只都从同一点出发,乌龟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兔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兔获胜。乌龟看到小兔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一) 活动一:认识圆的周长。

1、 回忆正方形的周长

(1)乌龟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板书:C=4a)

(3)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总是它边长的4倍,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2、引出课题:那小兔所跑的路程呢?(根据回答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3、回忆: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平面上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4.认识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师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2)请同学们闭上眼晴:"想像",圆的周长展开后,会怎样?(一条线段)

5.动手体会:师出示圆形教具,让生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二)活动二: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用什么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呢?

(1)出示圆环:直尺是直的,而圆是由曲线组成的,怎样测量圆的周长?

(讨论反馈:把圆环拉直后测量--剪开拉直)

(2)出示易拉罐(指底面),这是一个什么图形?你能将它"剪开拉直"测量出它的周长吗?

2、 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将它化曲为直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利用手中的工具,怎样测量圆的周长?(生边说边示范,师用课件演示)

方法一(绕线法):可以用线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测出周长。

方法二(滚动法):将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出周长。

3、 明确"化曲为圆"的局限性

教师指出:一个很大的圆或是黑板上所画的圆,你还能用"化曲为直"的方

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不能)指出:化曲为直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存在一定局限性,必须找到一种普遍的方法来计算圆的周长。

(三)活动三: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以前我们知道了,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即正方形的周长是它的边长的4倍。

2、(课件出示)认真观察比较,想一想:

(1)、观察这三个圆,看看谁的周长最长?

(2)、猜猜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3)、圆的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关系?

圆的直径越( ),那么它的周长就越( )

3、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报告单,指名反馈结果。

4、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设么特点?

(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 验证:那么屏幕上这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吗?仔细观察。

(板书: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四)活动四: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1、课件介绍圆周率和祖冲之。(板书:π≈3.14)

2、看完这些资料,你有和感想?

(五)活动五:总结圆的周长公式

1、根据圆周率的含义,你能说说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吗?

(引导学生说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

2、根据这个结论,你能求出圆的周长吗?

(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它的直径,它的字母公式为:C=πd)

3、提问: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的得出了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要求圆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直径或半径)

4、如果知道圆的半径怎样求呢?字母公式怎样表示?(C=2πr)

5、解决龟兔赛跑的问题。

三、精心设练,学中用新

、练一练。(课件出示,开火车式汇报)

四、课堂总结,学会评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1)今天我学习了圆周长的知识。我知道圆周率是( )和( )的比值,它用字母( )表示,它是我国古代数学家( )发现的。

(2)我还知道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 )倍。已知圆的直径就可以用公式( )求周长;已知圆的半径就可以用公式( )求周长。

五、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导学》相关练习。

附: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就是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周率(固定的值,π≈3.14)

C=πd 或 C=2πr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小学六年级数学练习六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40页练习六;《作业本》第18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对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理解,巩固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和方法,提高制图技能。

2、进一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价值,增减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并能在教师帮助下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看图计算

教具准备: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回忆

1、折线统计图是用什么来表达数量的多少的?

2、折线统计图在表达数量时的最大优点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折线统计图吗?

3、折线统计图如何绘制?应注意什么?

二、练习六教学。

1、谈话:某厂业务部要做以下两项统计,一是去年各车间的产值统计,二是近5年来全厂产值的发展变化情况。

你认为每种统计选择哪种统计图比较合理?说说理由。

2、教学第1题。

(1)讨论:统计图的标题应补充什么?你从图中能够想到什么?

(2)反馈交流。

(3)根据统计表画好折线统计图。

3、学生尝试完成第2、3题。(投影反馈)

4、思考题:(略)

5、补充题:

小明家去年一年的电话费(含上网费)统计如下,请把它改制成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说一说小明家去年电话费的变化情况,猜测一下变化的原因。

147

188

196

130

147

208

185

254

190

248

134

169

284

188

196

130

147

208

185

254

190

248

134

169

284

188

196

130

147

208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本》第18页。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圆的面积(一)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找出拼前圆形和拼后图形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2.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养成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找出拼前圆的各部分与拼后图形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2.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教学用具

每组两个同样大的等分成16份的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课

1.投影一个圆,引出课题。

问:(1)你都知道圆的哪些知识?

(2)已知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3)已知半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4)已知半径怎样求圆周长的一半?

(5)你还想学习圆的什么知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满足你们的愿望。一起研究圆的面积。(投影复合出圆的面积。)

板书:圆的面积

2.质疑引趣。

师:老师家里想买一个茶叶筒。老师看上两种不同的样式(拿出实物),一个是正方形形状的,一个是圆柱体形状的。可老师家桌面很小,想买一个占桌面面积小的,我应该选哪一个呢?谁能帮老师拿个主意?为什么你们都没有确切的把握?这个问题与什么知识有关?上完这节课后,看谁能帮老师解决实际问题。

3.复习旧知。

问:(1)以前我们学过哪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

(2)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投影过程)

质疑:圆的面积公式能不能也用分割拼摆的方法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来呢?

问:(1)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2)如何能把曲线转化成近似的线段呢?这就是我们首先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授教学

问:圆的大小与谁有关?

师:沿半径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剪开拉直,你会发现什么?

投影:把3个等圆分别平均分成4份、8份、16份。拉开,看曲线的变化。

问:继续分,32份、64份,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曲线越趋近于直的线段。

师: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试着把圆分割、拼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

2.学生剪拼。

问: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沿着圆的什么分?为什么这么分?

(1)每组有两个等分成16份的圆,只剪一个圆。组长先剪成4份,每人再剪,看哪组快。

师:每人拿起其中一份。圆的周长是C, 这个近似三角形的底是多少?

(2)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拼一拼,看一看能拼成近似的什么图形。

每小组选代表说一说:你们组拼成的图形近似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

(3)把拼成的长方形放到实物投影上展示。

(4)为了看清楚长方形的拼摆全过程,看电脑演示。边看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拼前是什么图形,拼后近似什么图形?

②拼前图形的面积与拼后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③拼后图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哪部分,宽相当于圆的哪部分?

同组互相讨论。把讨论的结果汇报一下。

3.推导公式。

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板书:

师:我们把圆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我们推导的公式是否正确?下面我们用其他的方法验证一下。你们每组都拼成了不同的图形,看你们拼成的图,讨论上面4个问题。

把长换成底,把宽换成高。

同组合作,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哪组做得又对又快,就把你们的成果展示给同学们。

(1)拼成三角形,指名说思路。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

(2)拼成梯形,指名说思路。

根据梯形面积公式可得:

(3)利用圆中的一份(近似一个三角形)也可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可以推导一下。

师:我们用这么多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你们很聪明。圆的面积怎么求?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4.投影出示例3。

例3  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投影订正。

(三)巩固练习

1.课前老师的问题,哪个茶叶筒的底面面积小?正方形的底面边长是8厘米,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8厘米。你们算算看。

学生独立完成,投影订正。

2.一个圆的周长是6.28分米,求它的面积。

问:已知直径或周长,怎样求圆的面积?

生:必须先求出半径,再求面积。

3.思考题

(投影)

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

讨论:(1)正方形的边长是圆的哪部分?正方形的面积怎么求?

(2)圆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r2有什么关系?

生:圆的面积是半径为边长的小正方形面积的π倍。

问:这道题怎样列式计算呢?

板书:3.14×25=78.5(平方厘米)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圆的面积怎么求?圆的面积与谁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课本第116页“做一做”1,2,题,第118页练习二十七的第1,2,3,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本节课采用了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效果较好。第一,分小组学习,学生们互相配合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如:把圆剪成16等份,如果一个人完成很困难,但4人合作就很快了。再如: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学生们开动脑筋,每组都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面积公式。然后通过讲思路扩大学生的信息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多种不同的推导方法。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个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有时间、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取别人的意见,学生们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达到共识。

2.利用多种电教手段辅助教学。这样既可画龙点睛,激发兴趣,又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特别是实物投影,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及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并掌握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和圆的大小的关系,掌握半径与直径的特征及关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及其空间观念的建立。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请你说出下面各图形的名称。

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它们都是由什么围成的?(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2.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出示投影片),如硬币的面、有些钟表的面及有些桌子的面都是什么形的?(圆形)(用抽拉复合投题片抽去实物图形,剩下圆形。)

3.(电脑屏幕演示)一根绳子,一端固定,另一端拴一个小球,甩一周,小球留下的轨迹就是一个什么图形?(圆形)谁来指指屏幕上哪儿是圆形?

教师介绍圆上、圆内、圆外。

4.圆和学过的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平面图形;不同点:圆是曲线围成的图形。)谁能说一说你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借助工具画圆,进一步认识圆是由一条封闭曲线围成的。

(1)用你准备的圆形物体画一个圆。

(2)说说你是怎样画的?(沿着它的周边画一圈。)请你用剪子把这个圆剪下来

2.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1)认识圆心。

①把你剪的圆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折过若干次后,可以发现什么?小组讨论讨论。

②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画圆时固定的一点,就叫做圆心。

(2)认识半径及半径的特征。

①请学生在圆上找一点。学生动手:以圆心和圆上找的一点为端点画一条线段。

师介绍: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r表示。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段?半径必须具备哪些特征?(半径是一条线段,两个端点分别在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

②请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画半径,看谁画得多。还能画吗?这说明了什么?(半径有无数条。)

③用尺子量一量这些半径,你发现了什么?(同圆或等圆半径相等。)

(3)认识直径及其特征。

①我们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组讨论讨论。(折痕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

②我们就把这样的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用字母d表示。

追问:直径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③想一想:直径有多少条?你是怎样发现的?让学生画出几条直径,并且量一量,你又发现了什么?(直径有无数条,同圆或等圆的直径相等。)

(4)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①通过刚才的画一画,量一量。你除了发现半径、直径的特征外,还发现了什么?(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或半径等于直径的一半。)

②用字母表示上述关系:

③老师拿出一个直径是40厘米的圆,这个圆大不大?它的半径与你手中的那个圆的半径相等吗?它的半径是你手中那个圆的直径的一半吗?说明了什么?(圆的特征及直径、半径的关系必须在同一个圆或相等的圆中才存在。)

(5)练习。

(1)课本第108页的“做一做”:

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

说明理由。

(2)课本第109页第3题:填表

(3)课本第109页第5题:

①指出下边圆里的几条线段中哪一条是直径。

②量一量这几条线段的长度,可以知道,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直径是最(  )的一条。

③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

出示投影片。

3.学会用圆规画圆。

(1)教师拿出一个圆规,提问:谁认识这个工具?(圆规)你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吗?

(2)学生初步尝试画圆,请你用手中的圆规试着在纸上画一个圆,你是分几步画的?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帮助。

(3)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老师按照你说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一边画,一边归纳画圆的三个步骤:

①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什么?(半径)

②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

提问:画圆时固定的一点就是什么?(圆心)

③ 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提醒学生画圆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 重心应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② 两脚间的距离不准变。

(4)请你按照上面的步骤,在作业本上再画一个圆。

(5)用圆规画出半径为3厘米的一个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6)看看你在纸上画的这几个圆有什么不同之处?(这几个圆的位置不同,大小也不相同。)

想一想:圆的位置是由谁决定的?圆的大小又与谁有关系?(圆的位置是由圆心决定的,圆的大小是由圆的半径决定的。)

板书: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小结:画圆时应先确定圆心,然后按照指定的半径长度为半径来画圆。圆的大小取决于半径的长短,与圆心的位置无关。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许多多实际问题:

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把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这是为什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车轴应放在圆心的位置,这样,车轮滚动时,车轴才能保持与地面一样的距离,从而使车辆行驶平稳。)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106页第4,6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教案注重了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空间想象等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的设计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通过复习导入,帮助学生区分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和圆形。通过计算机演示甩小球的过程,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了圆的形成过程。

第二层次,学习新课的过程中,首先是请学生借助工具画圆,接着通过看一看、画一画、量一量、说一说等课堂活动,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知识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最后,通过自己尝试着用圆规画圆,总结出方法,并与前面知识相联系,从而巩固了新知识。

第三层次,课后小结解决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特征以及圆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初步体会通过观察事物获得猜想,通过验证得出结论这样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具:圆规、直尺、小球、圆形纸片、磁铁、双面胶。

学具:圆形物体、白纸、水彩笔、直尺、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

(1)自然界中的圆

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圆。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你知道吗?自然现象中也有很多圆,你们看这是光环,这是水纹,这是向日葵。这些都很美。

(2)生活中的圆。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圆形的物体呢?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圆形的钟面。)

(圆形的光盘。)

(圆形的瓶盖、圆形的茶叶桶盖等)

*注意纠正学生的语言(篮球不是圆,它是球,不过它的切面是圆形的。)

车轮是圆的。这是车轴,这是钢丝。(电脑演示)

小结:似乎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的物体做成圆的是为了美观,而有的做成圆的,就有一定的道理,象这种自行车的车轮就一定要做成圆的,这是为什么呢?其中有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就用自行车车轮为对象来研究、探索圆的特征。

二、探索圆的特征。

1、画车轮简图。

(1)抽象

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车轮进行简化。(电脑演示抽象化处理)

(2)画图。

这是一个车轮简图,你能很快地画一个车轮简图吗

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用桌面上的一些工具或物体(圆形物体、圆规、水彩笔和尺),很快地画一个车轮的简图。 (展示4-6个。)

你是怎么画车轮上的圆的呢?

(依靠圆形物体画圆)

(直接用手画圆)

(用圆规画圆)

(3)介绍圆规画圆。

圆规是我们常用的画圆工具,用它来画圆,比较正确和方便。那我们先来认识圆规,它有两只脚,一只脚有针尖,另一脚可装铅笔尖。怎样用圆规规范地画圆呢?

(1)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长度。

(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

(3)把另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如果圆规的两脚之间的距离大一点,那画出来的圆就(大),那这样画出来的圆就(小)。

你会了吗?请你拿出另外一张纸,用圆规画一个大小合适的圆。

2、原型启发,进行猜想。

(1)观察、比较。

同学们画出了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车轮简图,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些什么共同点?你能根据这些共同点,猜想一下:圆可能会有哪些特征呢?

请把你的猜想和同桌交流一下。

(2)交流、汇报。

你有哪些猜想呢?

(圆形物体可以滚动,没有角)

(圆都有一个中心)

(圆的中心到圆的边缘的距离相等)

(3)小结:

刚才我们猜想圆可能有这样一些特征,但这只是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们还要通过进一步思考和验证啊。

3、验证

(1)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

先来验证第一个猜想。

你感觉圆会有中心吗?

会有有几个中心呢?

会有两个中心吗?

圆的中心在哪儿呢?

你能准确地找到这个圆形纸片的中心吗?

请大家拿出事先剪好的圆片。自己想办法来找一找。

找到了吗?你是怎样找到的呢?

(用尺量的。)

(用圆规找的。)

(用对折的方法找的。)的确,把这个圆反复对折几次,获得了一些折痕,这些折痕的交点就是圆的中心。

圆中心的这一点就是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针尖的位置,也叫做圆心,用小写字母O表示。(圆的中心改成圆心)。

(3)下面我们来验证第二个猜想。(圆的中心到曲线上的距离相等)

因为圆的中心叫圆心,所以这个猜想也可以说成圆心到曲线上的距离相等。

这里的曲线上我们给它个名称叫圆上。(改成圆上)

圆心到圆上的距离相等。

这点在圆上吗?(在圆上);这点在(圆上),这点在圆上吗?(在圆外);这点在圆上吗?(在圆内);这点在(圆上),这点在(圆上),圆上到底有多少个点?(无数个)。

那我们要验证这个猜想,不就是要验证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吗?(板书加任意一点)

真的都相等吗?

你能验证吗?(请同学拿出刚才的圆片,自己想办法来验证一下。)

巡视(你是用量的办法,那你多量几条,增强点信心,把每条的长度记下来。)

学生介绍验证的方法。

量的方法;

折的方法。

你折了几次?

折了4次,现在有八条线段等相等了,那我再折一次呢?(16条)再折一次呢?(32条)我再折一次,再折一次,再折一次,折无数次呢?(无数条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都相等了)这样,我们就能确定这个猜想是对的了。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试验验证了猜想是正确的,这样我们通过对车轮这个具体事物的仔细观察,获得一些猜想,再通过验证,从而证实圆确实有这些特征(板书:验证),得出了结论,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同学们要仔细地体会掌握。

4、进一步体会圆的本质。

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进一步感受一下圆的特征。

(1)线上的小球转动。

我这儿有一个小球,系在一根线上,如果我捏住线的一端进行转动,假设手的位置不动,小球划出的图形是什么?

我们用电脑模拟。

(2)橡皮筋上的小球转动。

我这儿还有一个同样的小球,系在一根橡皮筋上,同样来转动,看看这时小球划出的图形是什么?

我们用电脑模拟一下;

小球划出的是什么图形?

(电脑演示)是圆吗?

为什么第一小球划出的是圆,第二个小球划出的就不是圆呢?

(因为第一个小球在转动时,手和小球的距离是始终保持不变的,所以划出的是圆。而第二个小球在转动时,手和小球的距离是在变化的,所以小球划出就的不是圆。)

小结:通过这个小球游戏,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在一个圆中,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如果距离在变化,那小球划出的就不是一个圆。

5、认识半径、直径。

刚才我们认识了圆的特征,那数学家又是用哪些概念来描述圆的呢?请同学拿出教材,自学书本P116页到117页。看书的时候,你可以把重要的概念划一划、圈一圈、书后的问题可以试着想一想,答一答,有不懂的还可以问一问。

有哪些概念啊?

什么是半径?半径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啊?那你在圆片上画一条半径,用小写字母r表示。

有几条半径呢?为什么?这无数条都相等吗?

什么直径?那你在圆片上画一条半径,用小写字母d表示。

有几条半径呢?为什么?这无数条都相等吗?

直径和半径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判断直径(电脑演示)

5.判断题:

(1)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2)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相等。

(3)半径3厘米的圆比直径5厘米的圆要小。

(4)直径的两个端点在圆上,那么两个端点在圆上的线段就是一条直径。

三、解释与运用。

大家学得很好,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自行车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吗?

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一现象,我们来做一个对比实验。

现在有两种自行车,一种车轮做成圆的,另一种车轮做成椭圆的,来看他们的运动情况。

请大家想象一下,你坐在这两种不同的车上,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

(因为第一种车上,车轴到地面的距离不变)

(在第二种车上,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在变化。)

为什么在圆形车轮中,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始终不变化?

(因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看来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丰富的道理,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来认识它,解释它、运用它。

请你能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圆规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并标上圆心,直径和半径。

《小编分享: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教案一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712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