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空间变化》答辩题目及解析
一、人口迁移的条件。
(1)首先要有空间位移。
(2)要有居住地的变更,通常以跨越某种特定的行政区域界线作为标准。
(3)居住地要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通常在1年以上。
二、简单介绍推拉理论。
推拉理论是指劳动力迁移是由迁入与迁出地的工资差别所引起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李(E.S.Lee)提出了系统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他首次划分了影响迁移的因素,并把它分为“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他认为,前者是消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后者是积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吸引怀着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迁入新的居住地。现代推拉理论认为,迁移的推拉因素除了更高的收入以外,还有更好的职业、更好的生活条件、为自己与孩子获得更好的受教育的机会、以及更好的社会环境。
三、如何确定教材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教材的重点是指与教学目标关系密切的教学内容。往往是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性知识,原理性、成因性、规律性知识,具有理论性和概括性强的特点。能帮助学生举一反三、促进知识迁移,是学习其他地理知识的基础。
(2)教学难点
教材的难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知识阻碍的知识点,即教师教和学生学都存在一定困难的内容。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
①知识综合性强,学生知识总量储备不足;
例如:“农业、工业和交通区位的选择”等。
②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做基础;
例如:“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等背景知识作基础。
③有的地理知识相对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抽象;
例如:“四季星空、黄赤交角、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拉尼娜现象”等。
④学生容易误解、混淆相似或相近的知识内容。
例如:“时区与区时、矿物与矿产、北京时间与北京的时间”等。
一般而言,每一章或节都有重点,每一课题、每一节课都有重点。对于不同的课题,有时候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重合关系;有时候是分散关系;也有的课题只有重点没有难点。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1.2 人口的合理容量 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二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从容说课
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与自然界提供的生活资料的增长不协调,因此,在特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都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对人类发展也是有害的。目前,只有地球环境适合人类生存,而地球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面对人口快速增长的事实,人们必然关注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力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分析环境人口容量,应针对具体的时期,明确资源、科技水平、生活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该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人口合理容量则是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人口、资源、环境处于可持续发展下的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可达16亿左右,但目前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已十分突出,特别是人口与淡水、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更加突出。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正视我国人口与环境的严峻现实,深刻理解实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1.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各种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
2.地球及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
3.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1.环境的限制性。?
2.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图片、表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的现象。
2.结合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了解人口急剧增长对自然资源产生的影响。
3.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等概念,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分析讨论法。
2.通过分析环境资源这个限制性因素对人口增长快慢的影响,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
附件下载
高一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分析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
1.能区别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并能说出人口迁移的类型。
2.通过图表分析,了解当前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3.熟练掌握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能从日常生活案例总结人口迁移的原因。
4.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1.通过“我的小伙伴”的故事学习情境,设置一系列师生活动,培养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与方法。
2.开展研究性调查,掌握社会调查与访谈的方法和动手、参与的能力。
1.通过“我的小伙伴”的实例,培养关注细节、关注身边的人生态度。
2.通过深圳崛起的材料和社会调查活动,激发社会责任感和形成正确的人口迁移观。
■教学重点、难点
人口迁移的方向;人口迁移的规模;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计算导入,承上启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深圳市2009年和2010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分别约为890万和1036万,而2010年深圳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是1.2%。
问题:(1)请计算2010年深圳市新增人口数量和自然增长人口数量,并比较两者的差异。
(2分析造成两者数量差异的原因。
学生:思考问题并积极回答。
(1)新增人口数量是146万,自然增长人口数量是10.68万,新增人口数量远远大于自然增长人口数量。
(2)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
教师:非常好!人口的增长除了自然增长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那你身边有没有迁到深圳或者其他地方的呢?
学生:有。
转承:我身边也有,下面来分享一下我和我小伙伴的故事。
讲授新课──故事活动,寓教于乐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一边讲述《我的小伙伴》的故事,一边投影我儿时的照片以激发学生好奇心)
小伙伴都分散
幼时的我在蕲春农村长大,在塆里有六个同年出生的同辈小伙伴(雨和、雨清、雨中、雨豪、雨杰和我),小时候我们一起抓鱼一块上学……而现在却天南海北。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蕲春当了一名教师。雨和在青岛念完大学后在当地找到了工作,前几年他把妻女也一起带到了青岛。雨清大学毕业后去美国留学了并在美国定居。而我们三个人有好些年没有见面了。
而我另外的三个小伙伴,雨中、雨豪、雨杰高中毕业后由于家里只有几亩水田,生活压力较大,于是就跟随着南下大军进入了深圳。经过十余年的拼搏,现在他们在深圳富士康集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我们相距不是很远,所以每年的暑假我都会去深圳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去看看他们。
活动1:阅读教材P8内容,回答问题:
(1)雨和在青岛工作属于人口迁移吗?雨清去美国属于人口迁移吗?我到深圳看望我的小伙伴属于人口迁移吗?
(2)思考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差异。
(3)我的小伙伴有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吗?
学生:思考问题,相互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
(1)人口迁移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雨和、雨清属于人口迁移,我到深圳看望我的小伙伴不属于人口迁移而属于人口流动。
(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如下:
差异项目人口迁移人口流动
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临时或短期
空间距离一定距离无限制
居住地变更变更(改变行政区)不变更
(3)雨清去美国定居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小结:人口迁移概念包括三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通常为一年)。按照人口迁移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类。
转承:我的小伙伴现在是天南海北,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人口迁移的原因探究。
二、人口迁移的原因
活动2:阅读教材P10“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这一栏,并结合《我的小伙伴》故事回答问题:
(1)分析故事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你能不能将下表中的案例补充完整:
因素案例
自然环境因素气候
淡水
土壤
矿产
自然灾害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
文化教育
婚姻家庭
交通通信
政治因素政策
政治变革
战争
学生: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展示成果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
(1)雨和从家里迁往青岛的主要原因是教育和经济因素;雨和的妻子与女儿迁往青岛的主要原因是婚姻和家庭因素;雨清迁往美国是教育和经济因素;雨中、雨豪、雨杰迁往深圳是经济因素。
(2)
因素案例
自然环境因素气候美国老年人退休后从东北部“冷冻地带”向南部和西南部“阳光地带”迁移
淡水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的逐水草而居
土壤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矿产伯明翰、大庆等矿业城市的形成
自然灾害20世纪80年代非洲撒哈拉地区的干旱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内地人到沿海城市打工
文化教育高中毕业生考上大学去异地读书
婚姻家庭子女随父母亲从农村迁往城市
交通通信现代人口迁移量远大于过去
政治因素政策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
政治变革巴西迁都巴西利亚
战争美伊战争迫使大量伊拉克人背井离乡
小结: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在某一特定时间、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迁移总是某种因素占主导地位。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在经济欠发达社会中,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较大,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在减弱。
转承:咱们蕲春县有很多人迁往深圳和其他沿海地区,那有没有很多从其他地方迁入过来的人呢?
三、人口迁移的规模和方向
活动3:结合上述故事及教材P8图1.8和P9图1.9,回答问题。
(1)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
(2)分析当前我国人口迁移规模的特点。
学生:(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是从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可分为两个阶段:1949年—1986年主要移民边疆,80年代以后流向主要是中西部地区迁往东部沿海地区。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规模非常大,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教师:指导点评和总结。
小结:一般情况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活动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人口迁移的规模也随即不断增大。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是从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如亚非拉迁往欧美。中国主要是从中西部迁往沿海地区。
转承:正如我的小伙伴雨豪他们一样,目前中国人口迁移主要是从中西部迁往沿海地区,那么雨豪他们给深圳等迁入地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四、人口迁移的影响
活动4:阅读《小伙伴不孤单》的图文资料(改革开放前后深圳市深南大道的对比图),讨论分析人口迁移对深圳市的影响。
《小伙伴不孤单》
材料一:我的小伙伴雨中、雨豪、雨杰所在的富士康科技集团在深圳有45万员工,这些员工绝大部分都来自外地,现在很多人在深圳定居下来。在他们辛勤的工作下,该集团连续10年雄踞中国内地企业出口200强榜首。
材料二:类似于富士康这样外来工占主导的企业在深圳超过50万家,他们创造了深圳市80%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工业产值、98%以上的加工出口产品。此外,对于深圳第三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材料三:在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世界人口最稠密城市排行榜中,深圳以17150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远超上海和北京名列中国榜首。这主要是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来人口迁入的影响,当然如此多的迁入人口也给深圳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问题:(1)简析外来人员的迁入对深圳的迅速发展有哪些有利影响。
(2)谈谈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给深圳带来了哪些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派代表到讲台展示探究成果,具体展示略。
教师:点评并总结外来人口对迁入地的影响。
(1)有利影响:①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③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2)问题: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小结:人口迁移是人的居住地在空间上发生变化的现象,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时,应从正反两个方面理解这一问题。
承转:人口迁移不仅仅对迁入地有影响,对我们蕲春这样的迁出地一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这个任务就交给同学们了,希望能够有所收获。
研究学习──课后调查,能力拓展
活动5:研究性学习──他们去哪儿了?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都迁出了蕲春县,这给家乡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但不管到哪里他们都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有很多人并没有忘记家乡,而是饮水思源回来捐资办学、投资办厂。请你调查所在社区或者村庄的人口迁移现状和影响。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2)”,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学习目标
1.说出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的含义。
2.据相关资料,分析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及原因。
3.对比分析、说明我国1949至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4.根据案例,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
2.人口迁移的意义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难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内容安排
知识结构:
教学思路:
学时建议:2学时
教学资源建议
1.本节教材中的表格数据、图像及文字资料;以及中图版教材、地图册、影像资料
2.《人文地理学》王恩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中国文化地理概述》胡兆量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相关网站:
5.生活经验:1.调查自己家族中每个人的出生地、迁移经历及原因。
2.调查本区(县)近几年人口迁移状况。
教法与学法策略
1.人口的迁移
(1)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图、相关图片,根据图说明人口的迁移状况,阅读教材,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说出人口迁移的类型即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及其含义。
(2)社会调查法:联系学生生活体验,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家族中每个人的出生地、迁移经历及原因,得出人口迁移的概念。
2.人口迁移的因素:
(1)讲授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图像,对比分析讲授国内及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和意义。
(2)读图分析探究法: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及图像,分析、说明我国、美国各主要历史时期中,国内人口的迁移规模、特点、原因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影响,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评价建议:
1.调查、收集并整理本市或本区(县)有关人口迁移的资料,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并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2.根据视频资料讨论:“民工潮”讨论:民工流动的方向、原因。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496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