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

转化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策略,能把较复杂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熟悉的问题。掌握转化策略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益于思维的发展。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能够解决某一类问题、获得某一类问题的结论和答案,而应超越具体问题的解法和结论,指向策略的形成和应用意识。通过例1的教学让学生联系实际感悟转化的含义,体会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转化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以及列举等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也掌握了一些技巧和方法,但当时这些技巧和方法更多是针对解决具体问题而言的,因而是零散的、无意识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乐于和同伴交流解决问题时所运用的策略,能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初步形成策略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彩笔、卡片(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题纸。

教学过程:

一、感知转化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多媒体出示《曹冲称象》的画面)

提出问题:曹冲是用什么方法称出大象重量的呢?

(曹冲先把大象运上船,做上记号,然后把大象赶下船,装上石头,再做上相同的记号,称出石头的重量,就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也就是说,曹冲是用称石头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小曹冲所用的这种方法,我们数学上称为转化。 转化是我们平时常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转化)

二、自主探索,初步感受转化策略

1.任意出示两个图形,学生观察,哪个图形面积大?

学生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教师肯定数方格是个好办法。

2.再出示例1图,仔细比比,哪个图形面积大?

由于图形比较复杂,学生通过数方格可能会出错,也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答案,建议学生拿出题纸,同位一起研究研究有没有其他好方法。

3.用课件演示用平移和旋转转化成长方形比较大小的过程。

教师指出:这其实是运用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叫做“转化”。(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4.提问:(1)这是把什么转化成了什么?

学生体会到这是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长方形。(适时板书:不规则图形→长方形)实际上我们是把不规则图形面积这个新问题(板书:新问题),转化成了长方形面积这个我们熟悉的、已经解决的问题(板书:已经解决的问题)。这样一转化(板书: →),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转化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形状变了,大小没变)

三、回顾旧知,体会转化策略的运用

1.回想一下: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没有运用转化策略解决过问题呢? 学生可能回忆并列举出: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老师适时课件或学具演示,并在黑板上将转化关系用图示表示出来。

2.转化策略曾经帮助我们解决过这么多新问题,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组题,动动笔算算,体会体会哪儿运用了转化策略?有发现,可以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四人小组内每个学生的题纸各不相同,学生独立计算、观察、体会到转化后,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3.举个例子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可能举例:①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

②计算小数乘法时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

提问:这里都用了转化策略,有什么共同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体会到转化的实质——转化前和转化后计算结果不变。

小结:这么多地方用到转化的策略,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可能体会到:转化策略应用很广泛;转化策略能解决新问题;转化策略能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

四、解决问题,深化转化策略

1.明明和冬冬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上分别画了一个图案(图中直条的宽度都相等)。这两个图案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会想到把右边图形中的直条边通过平移,转化成和左边相同的图案,肯定学生不仅善于观察,还善于想象。

2.观察下面两个图形,要求右边图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如果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右边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师:指名学生用手指出右边图形的周长是由哪些线段围成的

生:(边指边说)是这些线段围成的总长度

师:对,那如何来计算它的周长呢?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想把这条边移到这儿,这条边移到这儿??这样就成了一个长方形。

师: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说?

生:这两条横着的边移到这儿,这两条竖着的边移到这儿。

师:(演示)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方法:把这两条竖着的线段向右平移,这两条横着的线段向上平移。这样一来,原来的图形就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而它的周长有没有改变?

生:没有。

师:现在你能快速计算它的周长了吗?

生:(3+5)×2=16(厘米)

师:完全正确!通过这个练习,我感觉同学们的转化水平又提高了

3.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成员听,再全班交流。 ①通过割、补的方法,把涂色部分转化为扇形,从而一下子就可以看出占了整个圆面积的1/4。

②通过平移的方法,把涂色部分转化为正方形,从而一下子就可以看出占了长方形的1/2。

③把两个空白的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空白部分一共占了6个方块,剩下的10个方块就是涂色部分,因此涂色部分占5/8 。

4.一块草坪被四条一米宽的小路平均分成了9小块,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看如何计算比较简便?

生:可以把小路通过平移移到草坪的四周,这样很容易看出要求草坪的长为(45-2)米,宽为(27-2)米。

师: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形都能被大家轻松攻破了,真不错。

五、总结延伸,渗透思想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有位数学家说过:“什么叫解题?解题就是把题目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学完今天这节课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转化的过程。将复杂转化为简单,陌生转化为熟悉,抽象转化为具体,未知转化为已知。所以,掌握转化的策略,对学好数学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善于运用转化、用好转化的策略,才能有效解题。

六、作业布置,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谈话:转化策略应用非常广泛, 大家课后可查阅资料看多媒体中给出的问题是他通过什么策略解决的。

相信今后同学们能主动运用转化策略,让它帮助你解决更多学习中和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编辑推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2)

教学内容:

课本第9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球队比赛的不同安排,感受列举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列举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从而能更自觉、主动地运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主动、自觉地运用选择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预设1分钟)

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体会列举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地运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7分钟)

1.学习例题2:

南山中心小学举行小学生足球赛,有4支球队参加,分别是红队、黄队、绿队和蓝队。如果每两支球队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导入:题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

(1)理解题意,“每两支球队比赛一场”是什么意思?

(2)你能写出所有的比赛吗?先试一试。再与同桌交流。

(3)解决这各问题时选择怎样的方法,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你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

(2)列举出各场比赛时,要注意些什么?

(3)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师:列举时可以列表,也可以画图,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列举方法。

在解决问题时,列举法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列举时有哪些注意点?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预设2分钟)

说说可以从哪儿想起,有序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尽可能说清楚,说全面。

四、分层练习,巩固内化。(预设10分钟)

【基本练习】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独立完成。

(3)交流方法。

教师提问:你能列举出答案吗?集体交流时引导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2.练习十七第4题

(1)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纠错

提问:“每两人之间通一次电话”和“两人互寄一张贺卡”有什么不同?

交流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需全面有序。

3.练习十一第5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独立想一想,有序列举,小组说一说。

(3)集体交流。

4.练习十一第6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投中2次的可能几种,怎样计算才能不遗漏,不重复?

5练习十一第7题

展示各种涂法,表达想法,进行校对和订正。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2》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用简便的方法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增强策略意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转化策略对学习的作用,能有意识、有目的、适当地运用转化策略。

教学重点:

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增强策略意识。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具体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观察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老师这儿有一个图形,你能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吗?你是怎么求的?为什么这样做呢?通过转化,我们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了规则的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如何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出示练习十六第4题,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说说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提问:在刚才的做题、交流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或发现?

二、新授,尝试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1.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学生观察。提问:你有什么发现?你会做这道题吗?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解答,交流汇报,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能不能转化成更简单的算式?

出示题目右边的正方形图,提出要求:你能说说图中哪一部分表示这几个数的和吗?

引导:看图想一想,可以把这一算式转化成怎样的算式计算?

提问:这时该怎么做呢?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和刚才的方法比较,这2种方法哪种更简单呢?你有什么体会呢?

小结: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地分析问题,有时候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合理的转化方法。

2.练一练

三、练习运用转化策略

1.练习十六第5题 比较几种方法哪种更简单呢?你有什么体会呢?

2.练习十六第6题

出示问题,指导学生理解图意。

明确图中每一排的点分别表示每一轮参加比赛的球队,把两个点合成一个点的过程表示进行了一场比赛。单场淘汰制就是每场比赛都要淘汰1支球队。

如果不画图,有更简便计算方法吗?

进一步提问:如果有64支球队,产生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3.练习十六第7、8、10题

四、总结故事启迪,领悟转化的技巧

五、指导完成思考题

弄清27+19的和就是最大长方形的长与宽的长度之和。

作业布置 练习十六第9、11、12、13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画线段图的策略在分析问题中的好处,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激发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小明买3本故事书用了27元,小军买了5本同样的故事书需要多少元?

(1)将题目中的信息整理到下面的表格中。

小明 3本 27元

小军 5本 ?元

(2)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明确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先算出一本故事书多少元,再计算出5本故事书多少元。

(3)学生独立解答。

一本故事书:27÷3=9(元)

五本故事书:9×5=45(元)

2.谈话导入。

刚才我们采用了哪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师:通过列表的策略来分析数量关系,可以让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浅显。除了列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们想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题1。

让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已知条件: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

所求问题: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2.交流解题策略。

提问:想一想:这道题我们用列表的方法来分析,能找到解题思路吗?

学生交流得出:由于两人的邮票数量都是未知的,用列表的方法进行分析,不容易找到解题思路。

引导: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分析这道题。

3.根据题意画线段图。

(1)提问:题目中有几个相关联的量?应该用几条线段来表示呢?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

小宁:

多( )枚 ( )枚

小春:

(2)追问:你能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吗?

让学生在教材的线段图上填一填,完成后组织汇报交流。

小宁:

多(12)枚 (72)枚

小春:

4.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观察线段图,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解题思路。

汇报预测:

解题思路一:先算出小宁有多少枚邮票。两人邮票的总数减去12枚,等于小宁邮票枚数的2倍。

解题思路二:先算出小春有多少枚邮票。两人的总数加上12枚,等于小春邮票枚数的2倍。

5.学生独立解答。

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6.组织检验。

(1)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

(2)追问:检验要分几步进行?

(3)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并写出答案。

7.回顾反思。

引导: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再组织全班交流。

8.交流讨论。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

这道题和例题1相似,只不过要让学生自己从线段图中获取已知条件,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1题。

这道题也和例题1相似,但题目要求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组织练习时要把重点放在线段图的画法上。

3.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3题。

这道题练习的重点应放在观察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上,引导学生从线段图上看出下层图书的2倍就是60×2=120(本)

六、教学结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课下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学习。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页的例1和第28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联系不同的知识,作出不同的推理,体会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

2.在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最优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整理策略

谈话:从三年级上册起,每一册数学都教学一种策略,你们知道我们学了哪些策略?(学生可能已经忘记,教师帮助回顾整理:依次是分析量关系的“从条件向问题推理”和“从问题向条件推理”,帮助理解题意的“列表整理”和“画图整理”,还有“枚举”“转化”“假设与替换”等策略)

提问:这些策略你们都学会了吗?今天我们将合理的选择这些策略来解决新的问题,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板书课题:转化的策略)

二、合作探究,运用策略

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

学生读题,自主完成。

谈话:这是一个稍复杂的分数问题,除了用刚才我们做的方法来解决,你们能否用以前学的策略来思考呢?(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

小组交流方法。

汇报交流情况:(学生遇到困难可作适当的引导。)

① 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理解2/3这个分数的意义,可以画线段图,看出男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2/5。原来的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2/5,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3/5,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这是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②根据分数2/3的意义,可以推理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原来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这是按比例分配问题。

③根据分数2/3的意义,想到“女生人数看作3份,男生人数是2份”,于是产生解题思路:先算出1份是几人,再算2份、3份各是多少人。

④把作为单位“1”的女生人数设为x,那么男生人数就是2/3x,利用美术组一共35人,能够列方程解题。

……

谈话:通过刚才的汇报和交流看出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那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为什么呢?(让多名学生回答,征求各自的看法。)

刚才我们运用了不同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能检验一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吗?(引导学生交流检验方法)

2.做第28页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运用刚才学过的策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要求学生说说“你选择了什么策略,是怎样想的”( 通过他们在交流中获得这些体验,让学生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三、巩固练习 ,回顾策

1.练习五第1题。

要求学生根据示意图里的数量关系,写出分数,并转化成比。或者写出比,再转化成分数。(这道题可以看作沟通数学概念之间联系,组建概念系统的练习,有助于问题的转化。)

2.练习五第2题。

根据已知的比或百分数,把线段图补充完整,要求借助线段图,把稍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探索原来问题的解法。(在线段图上可以联想到的数学信息越多,思维就越开放,问题转化的思路会越开阔,解决问题的资源也就越充分。)

四、课堂小结 , 提升策略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很多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果能合理选择,就能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问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3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29页的例2和第29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通过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进一步的提升思维水平。

2.在运用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学会假设和调整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已学的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通过对条件的进一步分析和转化,使一个问题多种思维、多种解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假设的策略)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

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

学生小组讨论。

画图法。

先画10只大船坐50人,再去掉多的8人。

列举法。

从大船有9只、小船有1只开始,有序列举。并填写右表。

列表假设。

假设大船和小船同样多,那么我们要如何调整算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

出示表格。

②借助表格调整。

第一步:假设租5只大船和5只小船,就会比42人少2人。

第二步:还少2人,也就是这2人还没有上船,那要让这2人也坐上船,大船和小船的数量应该怎么调整?

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想法,然后在表中填一填。

第三步:集体交流,得出方法

引导思考:少了2人,需要把一些小船调整为大船,一条小船调整为一条大船可以多坐2人,22=1(条),所以调整为小船4条,大船6条。

检验结果。学生口答检验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9页练一练。

(1)引导学生先用第一种方法,根据要求提示动手操作,独立完成。

(2)用列表假设的方法再进行思考练习。

学生交流,并汇报想法。

2.完成练习五第4题。

根据题中所给的假设学生自主调整,并汇报调整想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5题。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数学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数学教案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74-75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会用画图的策略理清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从条件想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将本课学习的策略内化成自己解决问题解决的策略,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上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应用什么策略?

列表。

师:大家体会到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那么,这节课再学习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74页例2,观察情景图,让学生找一找图中有用的信息。

学生讨论情境图中的条件和问题。

三个已知条件:(1)绿花有12朵。

(2)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

(3)红花比黄花多7朵。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在小组内讨论后指名回答。

2.分析问题。

要求红花有多少朵,首先根据前两个已知条件求出黄花有多少朵,

求出黄花的朵数,就能求出红花的朵数了。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在下面的图中填一填。

根据线段图所示,可以很容易解决“红花有多少朵”这一问题了。

3.解决问题。让学生列式,想一想怎样算,指名板演。

(1)黄花朵数:12×2=24(朵)

(2)红花朵数:24+7=31(朵)

答:红花有31朵。

4、教学“想一想”。

出示问题:如果“红花比黄花少7朵”,应该怎样解答?

谈话: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再解答。

学生小组交流,列式解答。

12×2=24(朵) 24-7=17(朵)

展示学生的讨论结果,集体订正,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5、比较、小结。

谈话:刚才的两个问题,都是从条件想起,再解答问题的。这两题的解答过程, 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小结:

(1)都是根据前两个已知条件,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

(2)有一个已知条件不同,求红花朵数的方法也不同。1.出示教材第74页例2,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线段图,小组交流,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2题。

从条件想起,用的时间少代表跑得快,用的时间多代表跑得慢。

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提问根据条件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先求杜鹃花和茶花的总盆数,再求这个总盆数的2倍也就是月季花的盆数。

学生解答,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读题。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从条件想起,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独立列式,说说你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全班订正,教师评价。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黄花朵数:12×2=24(朵)

红花朵数:24+7=31(朵)

答:红花有31朵。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也可以用画图的策略解决。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运用画图的策略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数学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数学教案

第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会用列表的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感受列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从条件想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会用列表或列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问:什么叫策略?你在哪些地方见过?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讨论,交流。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71页例1情境图,学生读题,提问: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

学生分析题目。

小组讨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

结果预设:

(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

(2)第一天摘的个数加5等于第二天摘的个数,第二天摘的个数加5…

提问: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的其他成员。

指导学生完成书上表格。

现在你知道第三天和第五天分别摘了多少个了吗?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3)你们会用列表或列式计算求出答案吗?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30

第二天 30+5=35(个) 第三天 35+5=40(个)

第四天 40+5=45(个) 第五天 45+5=50(个)

小结。看来“列表”是个好办法,用这个方法我们很容易就求出第三天和第五天小猴摘的桃。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能按照解题的过程把课本上的表格填写完整吗?边填边说每个数据各是怎样算出来的。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策略?你认为“列表”的策略有什么优点?

2、小结策略。

提问: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1)要弄清题中每个条件的含义,看清要求的问题。(板书:弄清题意)

(2)可以从条件开始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板书:从条件想起)

(3)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表找出答案。

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能按照解题的过程把课本上的表格填写完整吗?边填边说每个数据各是怎样算出来的。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策略?你认为“列表”的策略有什么优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2页“想想做做”第1题。

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

2、完成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

提问:怎样理解“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这句话?

学生交流,从16米高处落下,弹起高度也就是16米的一半,用16÷2。

学生填表解答。

3、完成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提问:你能找到芳芳和兵兵的位置吗?(在图中画出来)

数一数他们之间有多少人?

4、完成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读题,小组交流。

说说从条件开始可以怎样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根据“白地砖有8行,每行15块”先算出有多少块白地砖,再根据“花地砖比白地砖少70块”算出花地砖有多少块。

列式计算。

全班集体订正,教师评价。

5、完成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目,学生弄清题意。

估计每个正方形里,每行画4个圈,可以画4行。

先估计第几行正方形画不下。

第一次画2个圈,第二次画满第一行,第三次画满第二行,第四次画满一个正方形,第5个正方形就画不下了。

动手试着画一画。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谈话:这节课我们是用什么策略来解决问题的?在解决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用列表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30

第二天 30+5=35(个)

第三天 35+5=40(个)

第四天 40+5=45(个)

第五天 45+5=50(个)

解决问题时,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表找出答案。

教学反思:

用列表法解决问题能使信息显得很有条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列表的价值,并能寻找数量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在于进一步学会用列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而难点就在于怎样正确地运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较复杂的信息。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数学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数学教案

第5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理解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进一步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比较熟练地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从条件想起说明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推理过程,进一步发展根据条件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价值;培养分析、推理和尝试反思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回顾策略

1、根据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

果园仓库里原来存放了200箱苹果,又运来8车,每车75箱。

林场要栽800棵树,先栽了200棵,其余的要平均栽在4个苗圃里。

2、回顾过程。

提问:回顾一下刚才提出问题的思考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板书:从条件想起→找有联系的条件→提出可以求的问题

三、应用策略

1、做期末复习第25题。

让学生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指名几人说思路)

2、做期末复习第27题。

让学生独立读题并解答。教师板书算式和得数。

3、做期末复习第28题。

出示题目和表格,让学生读题并说明知道了什么,表格里填写什么内容。

交流:二、三、四年级展出的作品个有多少幅?

完成思考题。

指名学生读题,相互交流是如何思考的。

让学生有错的订正,没有解答的列式解答。

四、课堂总结

你能说说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25. (42+18)×3=180(本)

27. (56-8)÷3=16(米)

28. 45幅 61幅 86幅

思考题

(200-1)×5=995(米)

教学反思:

在复习课内容设计上要有层次性,并且没有进行分组对比,从而导致题型过于多和乱,必须把题型更加有整体性与系统性,而在共同体中没有让学生过多的参与进来,自始至终我一直灌输的太多,使那些会的学生还是会,不会的学生还是不会,这样就失去复习课的查漏补缺的目的和真正意义,经过大家的研讨课我也有了对复习课的重新认识,比如1.复习课要对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的网。教师要对学生整理知识进行必要指导,让学生感觉整理的知识是有系统的,不能简单地对知识进行“梳理”,“梳理”不是“整理”,要从知识的“面”的角度整理,整理知识之间的联系。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1)》数学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1)》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1)》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

第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1)

教学内容:

课本P56-58例1,“想一想”,“练一练”和P61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了解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体验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策略;归纳和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一般步骤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有理有据地表达,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自觉检验、自我反思的习惯和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不同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步骤。

教学难点:

从条件想起与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唤起旧知。

问:同学们,在三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想一想,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

过渡: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

(1)出示例1。

瞧,这是小芳家的果园,里面隐藏着哪些数学信息呢?谁来读一读。

(2)听完以后,你有什么感觉?

那你能想办法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吗?

现在如果添上线就形成了表格。

比较列表整理后的信息与整理前的信息,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小结:像刚才这样,运用列表的策略,按照果树的种类整理条件,将相关联的信息一一对应地整理在表格里,使条件更有序、简洁,题意更清晰。

板书:列表(一一对应)

(3)现在如果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你还想像刚才那样把所有条件都整理出来吗?为什么?

电脑出示表格,口头整理。

小结:像这样,根据问题选择并整理条件将更有利于我们分析问题。

(4)(板书表格)现在对照表格中的条件和问题,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你能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说说解题思路吗?

同桌两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提示可以从条件想起,还可以从问题想起。

小结:不管是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都是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只要用“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树=总棵树”。这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2、列式解答并检验。

(1)师:根据刚才的思路,想一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你会列式解答吗?做在作业纸上。

(2)交流列式方法。让学生列式计算时是怎样想的,每一步算出的分别表示什么。

(3)问:怎样知道答案是否正确呢?还要进行检验。

你想怎样检验,交流想法。板书一种。

小结:可以紧扣基本数量关系来进行检验。

(4)齐答。

3、回顾反思。回顾一下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手指板书)

4、触类旁通

(1)那你能按照刚才的步骤来解决“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这个问题吗?

想一想,自己试着做在作业纸上。(一生列式解答在卡片纸上。)

(2)交流。

小结:通过解决刚才的问题,我们经历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检验反思。

三、巩固策略,综合运用

1、第58页练一练1。春江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四年级有2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图中信息:五年级每班42人,三年级每班45人,四年级每班48人)。 (先整理题中的条件,再解答)

(1)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多少人?

自己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做在作业纸上。

交流:比较不同的列表整理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解决问题时你抓住了什么基本数量关系?做对了吗?

小结;运用列表策略时,一定要注意有序,一一对应。

2、第58页练一练2。

(1)江老师为学生表演购买服装。买2件长袖衬衫一共用去200元,买3件短袖衬衫一共用去180元,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多少元?你会求吗?口头列式计算。

(2)如果现在改变一下条件。现在与长袖衬衫对应的信息是?与短袖衬衫对应的信息吗?你会求吗?口头列式计算。

3、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你觉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哪一步最关健?对于分析数量关系?你有哪些体会?

小结:可以从问题想起,也可能从条件想起,但不管怎样都要抓住解题的关键:分析基本数量关系。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进一步研究了“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1)》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1)》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1)

教学内容:

课本第68--69页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让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用“假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弄清在有差数关系的问题中假设后总量发生的变化。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谈话:同学们,咱们先来做一个数学游戏,注意听了。

一种易拉罐饮料搞促销活动,4个有奖拉环换一个杯子。老师收集了8个有奖拉环,可以换几个杯子?要想换5个杯子,需要几个有奖拉环?

二、探究新知,初步理解假设的策略

1、谈话:下面,咱们再来做一个抢答游戏。开始:

(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相同的小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相同的大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谈话:下一题,看谁反应快。

(3)出示例题。

2、谈话:能用720÷7吗?为什么?(题目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杯子了)

出示例题图。

这两种杯子有关系吗?(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什么意思呢?“正好都倒满”又怎么理解?

要解决什么问题?“各多少毫升”意思是……

3、探索假设的过程。

谈话:这道题中有两种不同的杯子了,同学们,能解决吗?请拿出作业纸,先在图上画一画,然后解答,并且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选择两名学生展示不同解法。

(1)提问:你怎样想的?(把大杯换成小杯)怎么想到的?明白他的意思吗?(找学生再说一遍)方法和他一样的同学请举手。

这些同学都是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

板书:假设都是小杯。

(2)提问:你又是怎样想的?(把小杯换成大杯)为什么要换?在图上怎么表示?这儿的“3”是什么意思?

这样做的同学请举手,这些同学都是怎样想的呢?

板书:假设都是大杯。

4、比较。

谈话: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解决了这题。原来既有大杯又有小杯,第一种方法假设都是小杯了,第二种方法假设都是大杯。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指出:这两种方法都是把两种不同的杯子假设成一种相同的杯子。

5、检验。

谈话:我们解答的对不对呢?同桌相互说说检验过程。

指名口答。

如果学生只说出满足一个条件,教师就引导:这才满足题目中的一个条件……,还要满足另一个……还要用……

谈话:希望同学们能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三、拓展应用,巩固策略

完成P69“练一练”。

学生独立读题,分析题意,指名说说思考过程,列式解答,完成后交流解答过程。

四、全课总结,优化策略

谈话:这节课,我们已经解决了这样几道题。

出示例题、练习题和练一练。

提问:解题时我们运用了什么方法?

谈话:是把两种不同的杯子假设成一种相同的杯子,练一练是把桌子假设成椅子,或把椅子假设成桌子。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假设。

板书课题。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3)》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3)》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3)

教学内容:

课本第9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学会用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全面性。

3.使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增强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能主动、独立的运用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分钟)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列举法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今天我们就继续运用列举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典型题练习。(10分钟)

1.自主练习单。

(1)将A B C D 4本不同的书放入书包,最少放一本,最多放4本,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列举)

(2)22名同学去公园划船,公园里有大船和小船两种,每条大船可坐4人,每条小船可坐3人。有几种不同的坐船方法?(每条船不能有空位)

2.小组交流,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路。

怎样理解“最少放一本,最多放4本”?按怎样的顺序列举会不重复不遗漏?

3.全班交流,纠错。

导学要点:

通过本环节典型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例举在解决问题中是重要性;及列举时要有条理,不重复,不遗漏。

三、多层练习(17分钟)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七中的第8-14题。

2.小组交流,讲清思路。

交流内容:

1.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2.你是如何理解“第一次同时发车”的?

3.48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4.在选出的2张牌的几种和中你发现了什么?

5.“只是向东、向北走”是怎么走?

导学要点:

让学生体验按一定的“序”进行思考是正确进行列举的关键。

弄清“第一次同时发车”的含义。

可以让学生先通过画图找出符合要求的路线,再通过展示和交流进一步明确题意。

3.全班交流,纠错。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2)

教学内容:

课本第58-60页例2和“练一练”,第61页第3-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体会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策略;能按一般步骤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归总和归一两类问题的内在联系,建立结构化、模块化的知识系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导,揭示课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初步学会了整理条件,归纳了解决问题的步骤,还学会了灵活运用策略分析数量关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大家要能依据解题步骤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学会列表整理条件,继续用不同策略和方法分析数量关系,认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有信心吗?(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解决问题,感悟策略

1、探究问题解决。

(1)理解题意。

交流:题里表格中怎样表示条件的,问题是什么?

引导:请仔细观察表内条件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表里条件说明的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你是怎样理解表内条件的,它让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明自己的理解,引导发现每2小时下降12厘米) . .

指出:我们观察例题表里的条件,能直接看出都是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每次水位都下降12厘米,也就是每2小时水位下降12厘米。(板书:2小时一12厘米)

提问:要求的问题是什么?“照这样的速度”是什么意思?

(2)分析数量关系。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可以怎样算?请把你的想法和算法和大家交流、分享。

追问:回顾一下分析过程,你觉得黑板上这样列表整理条件,对我们分析数量关系有什么好处?(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之间的联系,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了哪几种算法?

(3)列式解答并检验。

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每一步计算的什么?不同的算法呢?(板书算式)

2、完成“想一想”。

提问:现在要求的是什么问题?(与前面条件、问题对应板书:12小时--?厘米)看看条件和问题的联系,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答?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解答,教师板书算式。

提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你是从哪里很快看出数量之间的联系的?

指出:这里把条件、问题对应起来整理,就能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知道要先求出什么新条件,找到解答方法。

3、比较异同,体会联系。

提问:比较上面两个问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回顾反思,交流体会。

交流:交流一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有哪些体会?

三、练习巩固,内化策略

1、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阅读,在表格里整理条件和问题。

提问:求小军用的元数和小丽买的本数,都要先求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觉得这样列表整理的策略,有什么作用?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板书算式)

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吗?

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提问:通过这节课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学习,你学到了些什么,可以总结出哪些体会?

作业设计:

1、练习九第4题和第5题。

2、练习九第6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2)

教学内容:

课本第70--71页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一第4-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让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用“假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怎样使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昨天,我们学习了哪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二、例题教学,探索新知

1、出示例2。

在1个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正好是80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大盒里装了多少个球:每个小盒呢?

2、分析比较。

提问:这道题和我们昨天学习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根据回答概括:昨天是倍数关系,而这题是相差关系。

“每个大盒比每个小盒多装8个”这是什么意思?你能想到什么?

3、探索假设的过程。

(1)出示相应的假设过程图。

提问:你怎么想的?(假设都是小盒)

那还能装80个球吗?为什么?

(2)出示相应的假设过程图。

提问:还可以怎么想?(假设都是大盒)

假设以后就全是什么盒子了?

现在一共能装多少个球?为什么?

(3)解决问题。

谈话:下面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方法,在作业纸上解答。

出示两份不同的解法,让学生在座位上介绍解题过程。

追问:①这儿的“8”什么意思?为什么要-8?

②这儿的“40”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40?

4、回顾反思。

提问:在解决这道题时,我们用到了什么方法?(假设)通过假设,就可以把两种不同的盒子假设成一种相同的盒子。

但要注意的是,假设以后什么发生了变化?(装球的总数发生了变化)所以计算时要用80-8或80+40。

三、巩固反思,提升策略

1、做“练一练”第1、2题。

独立练习,完成后交流核对。

2、练习十一第1、2题。

直接填写在书上,完成后集体核对。

3、练习十一第5题。

先填空,再解答。

4、练习十一第7题。

先完成下面的填空,再列式解答。完成后交流解法有什么不同。

四、课堂总结

这两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想法或还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第3、4、6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292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