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数学教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数学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数学教案

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5课时 单价、数量和总价

【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例4。

【教学目标】:

1.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初步理解三者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单价×数量=总价。

难点: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前面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数量关系,比如说购物时会有买了多少件商品、付了多少钱之类的问题。下面的问题你会解答吗?(引出?例4)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例4。

点名口答,列式,板书:

(1)80×3=240(元)

(2)10×4=40(元)

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小组探究,互相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教师板书学生总结的共同点,然后说明单价、数量、总价。板书如下:

每件商品的价钱 → 单价

买了多少 → 数量

一共用的钱数 → 总价

4.你知道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吗?想一想,议一议。教师总结并板书:

单价×数量=总价

5.巩固练习:

教材出示第52页“做一做”第1题。

同学们现在知道了单价、数量和总价,你能举例说明吗?

小组内分别举例说明,组长和其他的组员进行评判。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52页“做一做”第2题。

(1)小组内说一说。

(2)选代表汇报。

(3)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九”第3题。

提出一个己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互相交流。

(3)教师巡视。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精选阅读

三年级数学下册《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含义。

2. “单价、数量与总价“”的数量关系,并能推导出“单价、数量与总价”另两个数量关系式。

3.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知道“单价、数量与总价”的数量关系。

: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 例4.解答下面的问题

(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

请读题,找出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怎样列式?

为什么要用 ?

计算。

(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

生列式解答

2.讨论、交流

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知道每件商品的价格;买了多少;一共用的钱数。

师:数学学科我们把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了多少钱数,叫做总价。(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举例说明什么是单价、数量和总价。

你知道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关系吗?

生自主找出例题中“单价、数量与总价”间的关系同桌相互交流,归纳出数量关系。

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这样一个算式叫做数量关系式.

你能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写出两个除法等量关系式吗?试一试。

板书: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三、应用巩固

基础训练,我都会

1. 不解答,只说出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1)每套校服120元,买5套要用多少钱?

题目已知( )和( )求( ),数量关系式( )

(2)学校买了3台同样的复读机,花了420元,每台复读机多少元?

题目已知( )和( )求( ),数量关系式( )

板书:总价÷数量=单价

(3)学校买排球共花了240元,每个排球60元,学校一共买了多少个排球?

题目已知( )和( )求( ),数量关系式( )

板书:总价÷单价=数量

综合训练,我能行

2.假如培新小学四年级3班师生共87人,准备去瀛湖旅游。旅行社的价格100元/人,老师带9000元够吗?

拓展训练,我真棒

3.练习九第8题

四、课堂 。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看来今天同学们收获真的不少,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在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

三年级数学下册《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发现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因此,课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收集超市购物小票,并且了解上面的信息。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找找黑板上的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应用意识。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本节课上,我精心设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深刻地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如:“让学生用20元钱,购买练习本。”购买多少,购买几种,全由学生自己做主,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的培养。

不足之处:

这节课虽然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教学方法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留给学生合作交流地机会和时间明显不足,学生真正投入的有思维碰撞的讨论不多,对学生的评价还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还不能以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不同的评价。

改进措施:

总之,通过对本节课的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 到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改写和省略》数学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改写和省略》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改写和省略》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教学关键: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

教学过程:

一、改写:

1.今天,我们全班进行一下信息的交流。(分小组汇报)

要求:先说说你们收集的是哪方面的信息,是怎样得到的。

再每组选一条你们最喜欢的信息,介绍给大家。

其他同学,如果听到你感兴趣的信息可以记录下来。

2.刚才,同学们分组介绍了自己收集的信息。通过交流我们对居住的北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谁来说说你记录了哪些信息?(学生实物投影展示)

3.抓住学生用不同记录方式记录的信息,引导学生观察:

(1)两位同学记录了相同方面的信息,看看一样吗?

例如:

①北京每年因漏水浪费水资源100000000立方米。

北京每年因漏水浪费水资源1亿立方米。

②北京天然气供应量超过1400000000立方米。

北京天然气供应量超过14亿立方米。

③2000年全市从事科研活动人员240000人,科技活动经费23000000000元。

2000年全市从事科研活动人员24万人,科技活动经费230亿元。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100000000、1亿两种记录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计数单位不同:个、亿。

数值相同:大小相等。

两种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为了读、写、算时更方便,我们常常会把这样的大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3)总结改写的方法:

1.学生试着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改写。(汇报反馈)

2.根据改写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怎样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去掉万级、个级的8个0,换一个亿字。)还有什么问题?

二、省略:

1.出示:全市公交线路776条,年客运量约47亿人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大约是47亿人次,可以是47亿多也可以不到47亿,是一个近似数。)

2.小组合作(先把下面的数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再总结你们小组的方法。)

全年订阅报纸1170000000份。

收寄函840000000份。

西城区大型商场年营业额达到9580000000元。

开发区工业总产值198950000000元。

3.汇报,交流:

1170000000≈ 12亿  (五入)

840000000 ≈ 8亿(四舍)

958000000元 ≈10亿元(进位)

198950000000元≈1990亿元(进位)

4.小练:老师这儿有一组信息:

2000年北京的铁路年运送乘客239000000人次。

2001年北京的铁路年运送乘客2510000000人次。

①自己独立完成,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②订正 239000000人次≈2亿人次

2510000000人次≈3亿人次

③ 师:都是2亿多,为什么一个是2亿,一个是3亿。

④利用手中的数轴,小组合作解释这个问题:

0 1亿 2亿 3亿

汇报。

⑤看图。

(4)小结方法:看千万位四舍五入。

三、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改写和省略,对于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复习除法口算

1)直接说结果。

720÷80= 480÷60= 360÷90=

240÷30= 420÷70= 900÷30=

180÷20= 560÷80= 250÷50=

450÷90= 630÷70= 4000÷8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

2)估算

368÷60≈422÷80≈720÷89≈ 722÷90≈ 350÷68≈ 455÷70≈

578÷60≈ 507÷80≈289÷5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3)直接写出得数

26÷2= 55÷5= 280÷40=

85÷5= 640÷80= 81÷3=

360÷90= 96÷4= 78÷6=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小结:商的变化规律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复习笔算

1)816÷51= 665÷25= 816÷51=

1826÷83= 3672÷18= 1584÷48=

4325÷48=3276÷84=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试商的方法和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灵活试商法

同商比较 折半估商“5”

同头无除商“9”“8”

三、练习

1、整理和复习(第96页)

出示图表,问:解决上面的问题,你用了什么计算方法?

接着往下算。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完成练习十八的2、3、4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97---98页1、5、6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乘法和除法》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乘法和除法》数学教案

第9单元 总复习

第3课时 乘法和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110页第2题,“练习二十一”第4~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运用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地计算。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口算下面各题。

23×4= 230×4= 18×3= 7×50=

54÷3= 540÷3= 60÷30= 250÷50=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口算练习。

乘法和除法算式各选一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出示教材第110页第2题。

(1)讨论:笔算乘、除法应注意些什么?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再指名说一说。

①计算乘法时注意对位和进位。

②计算除法时注意试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分析这几道题的错误原因。

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

(3)把这几道题在自己练习本上改正过来。

3.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4.说一说计算的依据:积的变化规律和商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5.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出示教材“练习二十一”第6题。

(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小组讨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已知总价和单价,怎样求数量?针对题中所求的问题分别说一说,再计算。

(3)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

二、实践应用

教材“练习二十一”第4、5、7、8题。

1.第4题。

(1)组织学生练习。

(2)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2.第5题。

(1)学生独立练习。

(2)说一说验算的方法。

3.第7题。

(1)不计算,直接写出得数。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呢。

4.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解答过程。

300÷4=75(元) 75×12=900(元)

三、课堂小结

在计算过程中,要根据题目要求,认真仔细地计算,算完后还可以运用估算进行验算。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数学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数学教案

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6课时 速度、时间和路程

【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时间、速度和路程的含义,掌握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2.能运用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难点:运用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交通工具,你知道有哪些交通工具呢?

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

2.投影出示例5。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交通工具有关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5。

(1)指名读题。

像这样的问题你会解答吗?

写出算式。

(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回答共同点。

(3)教师归纳后向学生说明:

①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

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②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就是汽车的速度,可以写成70千米/时,读作70千米每时。

(4)讨论: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相互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教师:知道了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就可以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行驶的路程。

2.巩固练习:

教材第53页“做一做”。

小组中互相交流,说一说,写一写,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九”第5题。

(1)小组中说一说,议一议。

(2)指名说一说,教师指正。

2.教材“练习九”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点名说一说你这样判断的理由。

3.教材“练习九”第9题。

(1)先指名读题,说一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学生独立解答“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

(2)议一议:怎样求“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JP3〗使学生明确:求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也就是求返回时的速度,根据“路程÷时间=速度”来解答。

120÷2=60(千米/时)

讨论:如果知道行驶的路程和速度,怎样计算行驶的时间呢?

引导学生得出:路程÷速度=时间。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什么新的本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入手,贴近生活,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速度的概念,通过预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传授新知时,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直线、射线和线段》数学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直线、射线和线段》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直线、射线和线段》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角的意义

教学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 具: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直线

1、复习线段的特点。

出示线段:它有什么特点?

2、认识射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2)射线有什么特点?

(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

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3、认识直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23)学生尝试画直线。

(4)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4、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后汇报。

名称图形联系区别线段射线直线

5、练习,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P39、1)

课件显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

二、认识角

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

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

1、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

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课件显示实物并抽象成各种形状的角,让学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

2、建立角的概念。

(1)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画角的步骤: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各部分名称。用∠1表示。

(2)问:到底什么叫角?总结角的概念。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

三、巩固练习:

1 P36“做一做”1、2

2、P39、2、

四、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什么?

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直线、射线和角(板书课题:直线、射线和角)

五、课后作业:P40、8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复习乘法和除法》数学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复习乘法和除法》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复习乘法和除法》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过程:

正确熟练地计算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

直接说结果。

2700÷30= 180÷60= 360÷40=

240÷60= = 800÷40= 420÷60

54÷3= 60÷30= 250÷50=

130×5= 2×380= 150×6= 18×3=

23×4= 7×13= 460×2= 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22÷70≈ 710÷92≈ 543÷90≈ 350÷68≈ 455÷70≈ 678÷8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59×103 ≈ 720×12≈ 315×72≈

408×18 ≈ 209×29≈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1)948÷38= 2496÷47=

4325÷48= 3276÷84=

2)245×27 = 530×48=

509×50= 802×37=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

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路程÷时间=速度

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4--8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统计》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统计》数学教案

第9单元 总复习

第5课时 统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页第4题、第114页练习二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根据统计数据正确绘制统计图。

2.进一步学习根据统计图统计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并绘制条形统计图。

难点:对条形统计图进行信息分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对一些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便于我们发现问题,改善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来复习关于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复习回顾

1.在本册教材中,我们学习了用哪一种统计图进行统计?(条形统计图)

2.我们一般怎样画条形统计图?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教师小结:(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一个长度单位表示的数量的多少。

(4)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注数量。

3.画条形统计图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可以补充。

教师强调:(1)同一条线上所画的间隔必须保持一致,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2)一个长度单位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我们怎样对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第111页第4题。

(1)组织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在教材上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同桌间相互交流。

(2)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第(1)题的算法,其余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3)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教师指名汇报,并要求说说做题的方法,集体交流并订正。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提出问题并解答。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14页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的绘制,组内交流并订正。

(2)指名学生口答第(1)题,集体订正。

(3)指名学生板演第(2)题的算法,其余学生练习,师生共同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大家对条形统计图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教学反思】:

本节复习课主要是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为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我主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条形统计图的画法、注意事项和分析方法,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使他们发展了思维的灵敏性,培养了学习的信心,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在课堂上,我始终起到的是组织、引导的作用。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不足,教学的形式归于单一。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尝试多种形式的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二)》数学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图片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

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学广角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出示情境图片:

码头上现在同时有3艘货船需要卸货,但是只能一条一条地卸货,并且每艘船卸货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那么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使3艘货船等候的总时间最少呢?

2)观察图,说说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问:要使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

学生讨论

3)可以有哪些卸货的顺序?每种方案总的等候时间是多少?

列出表格,问:从表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学生思考汇报

4)找出最优方案

三、巩固新知:

1、书后做一做

小名、小亮、小叶同时来到学校医务室。要使三人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怎样安排他们的就诊顺序?2、有210人选举大队长,有三位候选人甲、乙、丙,每人只能选之中1人,不能弃权。前190张票中甲得75张,乙得65张,丙得50张,规定谁的票最多谁当选。若甲要当选,最少还需要多少张票?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补充练习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2)》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2)》数学教案

第8单元 数学广角 - 优化

第2课时 数学广角(2)

【教学内容】:教材第10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优化的思想去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

重、难点:对烙饼问题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播放录像:妈妈烙饼的过程。

学生观看后,教师提问:刚刚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在刚才的录像中妈妈是怎样烙饼的?(学生回答,教具演示)

要把1张饼烙熟,就必须两面都烙好,也就是说一张饼有正、反两个面。如果烙一面要3分钟,谁能很快地告诉我,烙1张饼要多长时间?

教师:那烙2张饼呢?(生答:12分钟或6分钟)

要求6分钟的同学说出理由。

教师:6分钟的同学想法真不错,想到同时烙,这样就节省了时间,饼很快就烙熟了。

教师:同学们的思维真是活跃,为了节约烙饼的时间,想出了很多的方法,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些类似烙饼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烙饼问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教材第105页例2。

(1)课件出示第105页中的例2。

教师:如果我们要烙3张饼,每次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烙3张饼,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同学们有什么好方法呢?

(2)组织讨论交流。

安排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讨论、交流,然后分小组进行汇报。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案:

①烙1张饼要6分钟,烙3张饼要18分钟。

②烙2张饼用6分钟,再烙1张用6分钟,只用12分钟。

教师追问:还可以怎样烙?

引导学生思考:要尽快地吃上饼,每次能烙2张饼,能不能保证锅里总有2张饼在烙呢?应怎样安排?

(3)归纳最佳方案:

①放第一、二张饼烙3分钟;

②将第一张饼翻面,取出第二张,同时放入第三张饼,再烙3分钟;

③取出烙好的第一张饼,再放进先取出的第二张饼,同时将锅里的第三张饼翻面,再烙3分钟,这样只用9分钟就烙好了3张饼。

(4)自己用替代品(圆形纸)在桌面上操作一次。

让一名同学操作,其余学生记录时间,体会烙饼的方法。

2.如果要烙4张饼、5张饼、6张饼呢?

(1)组织学生根据刚才的方法在小组中用圆形纸操作试验。

(2)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用表格记录下同学们操作的结论,并小结:烙饼的张数乘3,就是所用的最短时间。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答,然后小组间相互订正,交流讨论。

2.完成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第2题。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一)》数学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一)》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一)》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吃烙饼吗?谁烙过饼,或看家长烙过?能给大家说说烙烙饼的过程吗?

2、烙烙饼中也有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到数学广角中去学习有关烙烙饼的知识。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情境图片:

妈妈正在烙饼,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每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小女孩说: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问: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长时间烙完?

问: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烙两张呢?一共要烙3张饼,怎样烙花费的时间最少?

问:还可以怎样烙?哪种方法比较合理?

启发引导:在用第二种方法烙第3张饼的时候,本来一次可以烙两张饼的锅现在只烙了一张,这里可能就浪费了时间。想一想,会不会还有更好的方法呢?启发学生发现:如果锅里每次都烙两张饼,就不会浪费时间了,问:一张饼正反面分别要烙3分钟,怎样安排才能每次都是烙的两张饼呢?

学生动手用硬币、课本来代表饼进行实验。

问:如果要烙的是4张饼,5张饼……10张饼呢?

怎样按排最节省时间?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学例2

出示家里客人要沏查茶的情境图。

小明,帮妈妈浇壶水,给李阿姨沏杯茶,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观察理解情境图。

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样安排?需要多长时间?和同学讨论一下,看看

谁的方案比较合理。

分小组设计方案,思考讨论:这些工序中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比较:谁的方案所需的时间最少?谁的方案最合理?

三、巩固新知

1、书后做一做第1题

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炒菜?

2、书后做一做第2题

小红应如何合理安排以上事情?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做一做的第3题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1)》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1)》数学教案

第8单元 数学广角 - 优化

第1课时 数学广角(1)

【教学内容】:教材第104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难点:探究沏茶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在学新知识之前,我们来解决一个语言问题。请用“一边……一边……”造句。

(由学生自由联想造句,再指名学生将所造的句子说一说)

教师:大家说的这两件事情都是同时进行的吗?

(板书:同时进行)

教师:大家都说的不错,但不知道做的好不好,完成的效率高不高。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怎样合理地利用时间,提高效率。

(板书课题:沏茶问题)

二、探索新知

教学教材第104页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中的情境图。

教师:想一想,你平时沏茶之前都要做哪些准备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做了哪些事,分别用了多长时间。

烧水:8分钟 洗水壶:1分钟 洗茶杯:2分钟

接水:1分钟 找茶叶:1分钟 沏茶:1分钟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如果这六件事情一件一件地做,要多长时间?(学生回答:14分钟)这个时间有点长了,万一李阿姨在家里做客的时间不长怎么办?看,小明在想什么?

安排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讨论: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

学生小组讨论,小组选派一人汇报方案,师生共同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用流程图记录下做事情的过程。

洗水壶 → 接水 → 烧水 → 沏茶 共用11分钟

洗茶杯

找茶叶

4.归纳小结:我们刚才做的这些,都是采用同时做几件事的方法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从而来合理安排时间。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讨论,得出最佳的方案。

2.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第1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指派小组代表汇报解决方案。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027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