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认识11-15的数字和数量。
2.正确点数11-15,并说出总数。
3.按照顺序排列数字11-15。
活动重点:
认识11-15难点:点数11-15。
活动准备:
11-15的数字卡、10朵红色的纸花、5朵黄色的纸花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告诉幼儿美丽村开了很多美丽的花,引导幼儿想象。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花朵。
1.然后出示10朵红色的纸花,请幼儿数一数,一共开了多少朵。
2.在10朵花的旁边,放一朵黄色的花,请幼儿再数一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告诉幼儿10多花,再加1朵就是11朵花,出示11数字卡让幼儿认读。活动以此类推。
(二)请幼儿按顺序排列11-15的数字卡。
(三)分别出示物品图。
请幼儿数一数总数,然后找到正确的数字放在图的旁边。
(四)请幼儿将5张图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并相应地排列数字卡。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在教室里找到相同的11、12、13、14、15个物品,如:11块积木,12颗珠子、13片拼插玩具等,拿回来后大家一起数一数,看他拿的数量是否正确。
活动反思:
不管上什么课,老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老师提问的方法和语言的表达都要适当精细,通过这细微之处,我也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有时面对孩子们排序错误引导不是很好,老师的语言也怎么才能够说的更精练。这也是我以后要多学习弥补的地方。今后只有通过不断的磨练、不断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才能有更多的进步。
设计意图:
小朋友特别喜欢帮花片积木排队、串珠、穿项链等。因此,我就根据我们班近期发现的问题设计了这次活动。想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对有规律的排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让孩子能根据图形的排列进行排序。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形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与比较能力,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3、感受不同颜色,不同图形按规律排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图形若干,双面胶
2、幼儿操作纸
活动过程:
1、 出示邀请卡,激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今天老师收到了一张邀请卡,我们来看看里面写了什么?”
老师:“亲爱的小朋友,我是图形国王,我想邀请大家来参加我们的音乐会,希望你们打扮的漂亮点!”
2、出示一个图形单一的花环。
老师:“老师也想去参加音乐会,所以我已经准备好了一个花环,我想戴着漂亮的花环去音乐会,老师戴上这个花环,好看吗?”
(老师戴上花环,激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漂亮的花环是怎么做的?”
让幼儿仔细观察花环,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老师:“咦!这是什么?”(指着小红旗)
告诉幼儿观察花环的时候要从小红旗这边看过去。
老师:“好,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图形是怎么排列的?”
小红旗:黄色圆形红色圆形 黄色圆形 红色圆形……
(可以引导幼儿一起来说一下规律)
小结:老师准备的花环是用相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形有规律的排队的。
3、出示另一个图形较多的花环。
老师:“刚才花环的形状太简单了,老师还准备了一个更多图形的花环。”让幼儿再观察这一条花环,并且让他们与上一条进行比较。
小红旗:黄三角形蓝圆形 黄三角形 蓝圆形……
小结:原来这个花环是由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形有规律的排列的,所以很好看。
4、引导幼儿根据图形排列规律接着排图形。
老师:“这边老师还有一条更加漂亮的花环,不过老师还没做好,老师想请小朋友来帮帮老师的忙,你们愿意吗?”
可以叫小朋友上来继续完成,并给予评价表扬,再引导小朋友来总结一下。
5、操作活动:(装饰花环)启发幼儿依样接着给图形排序。
老师:“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花环,不过老师一个人做的太慢了,还没有全部粘好,小朋友自己去完成,好不好?”
老师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操作材料,有头带、各种图形,请幼儿按照图形规律依样接着有规律的排序。
老师:“好,我们开始做,做好了,请双面胶帮忙。”
6、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7、活动评价。
①老师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他是怎样做的?
②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8、出示一条排列更复杂的项链。
老师:“老师为了把自己打扮的更漂亮,还准备了一条项链,这条项链很长,你们来看看这条项链是怎么做的?”
小红旗:黄正方形绿三角形 绿三角形 黄正方形 绿三角形 绿三角形……
小结:这条漂亮的项链原来是更多图形按规律排列的。
9、操作活动:(装饰项链)启发幼儿依样接着给图形排序。
老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也有这么一条漂亮的项链呢?”
老师:“老师已经帮你们准备好了材料,就等着你们给自己做一条漂亮的项链了。
10、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11、活动评价。
①老师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他是怎样做的?
②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③带领幼儿一起去参加音乐会。
12、老师:“好,音乐会开始了,我们快点戴上漂亮的花环和项链一起去参加吧!”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按规律排序》,目的在于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整个活动以收到邀请卡参加音乐会贯穿主线。分三个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去发现一些简单图形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图形排队的基本特征。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第二个环节让幼儿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自己去动手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简单图形的排列特征。第三个环节让幼儿掌握复杂一点的图形的排列规律和特征。让幼儿感受了不同颜色,不同图形按规律排序的乐趣,也训练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在这次活动过程中,对于一个经验不足的我来说,有很多不好的地方要进一步完善:设计的内容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偏简单,这要求我要去更多的了解幼儿现在所能达到的能力水平;在幼儿操作前应给予说明,让幼儿明白各种操作材料的主要用途和操作过程,操作中给予指导,可以让幼儿相互检查所做的内容,让他们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操作后要给予评价,评价时要围绕这个活动的目标来进行,这就需要更加明确活动目标;一些细节的东西也不容忽视,准备工作也要做的扎实。
相信通过这样一次次的锻炼,我会做的更好!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自己讲的课学生们爱听,能学习的更好,为了加强学习效率,我们一般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所以你在写幼儿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数学教案:图形找家”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设计意图:
在角色游戏和猜想活动中复习几何图形的结合分类,以及复习10以内序数的加法,巩固三维特征的概括。同时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及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照物体的不同形状特征进行分类活动。
2.学习辨认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常见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
2.物品若干件,家三个(家门分别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都有自己的家吗?你们认识自己的家吗?
2.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图形。
可是今天有几个小宝宝不认识自己的家了,他们正着急地哭呢?小朋友咱们来看看是谁?
原来是这些图形宝宝不认识是自己的家了,小朋友咱们应怎么办呢?(帮他们找到家、把他们送回家)
3.做游戏:送图形回家。
出示图形宝宝的房子,让幼儿观察4座房子的不同点:门不一样,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请幼儿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说出是什么图形,把它送回自己的家。
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有没有小朋友把图形宝宝送错了家的。
4.出示挂图《找图形》,让幼儿观察,启发幼儿说出每种物品是有那几种图形宝宝变成的。
5.做《找朋友》的游戏,引导幼儿能按两种不同因素进行分类。
每个幼儿的胸前都贴有一个图形宝宝的胸卡,教师引导幼儿找相同的图形宝宝做朋友。
交流为什们在一起做朋友(引导幼儿说出我们的颜色一样、形状一样或我们的形状一样、大小也一样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小朋友做图形分类活动。
活动目的:
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3、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重点: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难点: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活动准备:
1、演示教具:两棵高矮不同的树。
2、操作材料: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套娃等等。
活动过程:
(一)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
1、 出示两个娃娃,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谁啊?(两个娃娃)我把她们都放在这张平平的桌子上。看看这两个娃娃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大娃娃比小娃娃高,小娃娃比大娃娃矮。)”
2、 再出示一个中娃娃,引导幼儿比较。
“我还有一个娃娃,我也把她放在这张平平的桌子上,并放在这两个娃娃的中间,这里就有1、2、3三个娃娃。看看她比哪个娃娃高?比哪个娃娃矮?(比这个小娃娃高,比这个大娃娃矮。)原来她们是比过以后才能知道高矮。”
(二)幼儿和幼儿小组比高矮活动。
1、请一高一矮两个幼儿上来比高矮。
“刚才我们的娃娃比过高矮了,那我们小朋友也来比一比吧,我先请这一组的两个小朋友上来,你们都站在平平的地板上。看看这两个小朋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再请一个中等个子的幼儿上来,三个小朋友比高矮。
“我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站在地板上,在这两个小朋友的中间,看看她比谁高?她比谁矮?”
3、我知道还有其他组的小朋友也想来比一比,再请这组的两个小朋友上来。同上。
(三)幼儿和树小组比高矮。
1、 幼儿和大树比高矮。
“现在我请小朋友和别的东西比一比,知道是什么吗?(树)我把树放在平平的地板上,树高还是矮啊?(不知道)要想知道树是高还是矮是要有东西和它比的,那我请这组的一个(中个)小朋友来和这棵树比一比。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出示小树。“你们说是小朋友矮,那我还有一棵小树,也把它放在平平的地上,看看现在是谁比谁高?谁比谁矮?那小朋友和两棵树比一比是(小朋友比大树矮,小朋友比小树高。)”
3、我知道还有其他组的小朋友也想来和树比一比,再请那组的一个(高个)小朋友上来。谁最高?谁最矮?(大树比小树高,,大树比小朋友矮。)
小结:高和矮是要通过比较以后才能知道的,单独一个东西不能判断高矮。
(四)按高矮排序。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具,这些玩具有高有矮,请你们在桌子上去比一比,按高矮来排排队。”
每个小朋友使用以下几类操作材料:
(1)按瓶子高矮排序;(2)按套娃的高矮排序;(3)用积木从低到高叠楼梯;(4)按杯子高矮排序;(5)按小棒高矮排序。
2、讨论:请个别幼儿把排好的玩具拿到讲台来,这是什么玩具?数数有几个?教师指其中一个问,说说比这个玩具高的有哪些?比它矮的有哪些玩具?
(五)户外活动
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今天我们学会了怎么样比高矮,现在我们从矮到高排着队,到外面找一找,有什么东西可以比高矮。”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自己讲的课学生们爱听,能学习的更好,为了防止学生抓不住重点,教案就显得非常重要,教案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幼儿园教案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中班数学教案:排排队”,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活动目标
1、能将5以内高矮、粗细不同的物体进行排序。
2、探索两种排序之间的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比较长短、粗细
2、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比较两个物体高矮的方法。
1、请幼儿和老师来比高矮。
教师:老师要和你们玩一个新的游戏,我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和老师比高矮,在比高矮之前呢?
请小朋友把你们的眼睛蒙住。
(幼儿和教师比高矮的时候,幼儿踩在椅子上。)
请小朋友来看一看,我和小朋友谁高谁矮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小结:两个人比高矮的时候要站在同一水平面上,而且要挨得近一些。
二、探索按照高矮排序的方法。
1、教师请五个小朋友到台前,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蹲着。
教师:我们现在怎么比较他们的高矮呢?
(让他们都站起来,站在同一水平面上。)
2、五个小朋友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序。
(1)教师:现在他们都在同一水平面上了,我们怎样给他们排排队呢?
先找出来最高的,排在前面,再找第二高的排在最高的后面,再找第三高的挨着第二高的往后排。
(2)教师:笑笑和左左两个小朋友看起来差不多高,怎么办呢?
先让他们站在同一水平面上,靠的近一点立正站直,或者请他们背靠背,都不仰头,看一看谁的个头高一点。
(3)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从高到矮排序。
教师:五个小朋友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除了从高到矮排,还能怎么排呢?
三、探索按照高矮粗细排序的方法。
1、我们可以按照什么规律给它们排队呢?
(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
2、探索两种排序之间的关系。
教师:两种排列的顺序有什么不同呢?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吗?
四、打开幼儿用书,按要求完成排序。
1、教师帮助幼儿理解题目的要求。
2、教师指导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
3、幼儿之间互相检查,交流讨论。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的课堂上能更好的发挥教学效果,一般来说,提升学生的效率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优秀有创意的幼儿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数学教案:蜜蜂飞舞”,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活动目标
1、比较目测法和点数法在计数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
2、感知数字8的数量守恒。
3、运用已学过的群数法进行快速计数。
活动准备
1、画有7只小鸟的图卡一张。
2、画有8只大象和8只老鼠的图卡一张。
3、画有8只小兔排成一横排的图卡和8只灰兔围成一个圆形的图卡各一张。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比较目测法和点数法在计数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复习群数法。
1、教师出示画有7只小鸟在天空飞翔的图卡,5秒钟后将图卡翻转过来,呈现图卡的空白背面,
请幼儿说一说,这张图卡上有几只小鸟。
2、教师将图卡翻转回来,请幼儿一一点数,最后确定小鸟的正确数量。
3、教师介绍两种方法的名称:
第一种,老师用很快的速度呈现图卡,你们估计小鸟数量的方法叫目测法;
第二种,请你们一个一个来数的方法叫点数法。
4、幼儿想一想,比较一下两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5、教师小结:目测法的速度很快,但是不准确;点数法比较准确,但是比目测法的速度要慢一点。
6、想一想,有没有熟的比较快又比较准确地方法。
教师和幼儿一起运用群数家接数的方法点数小鸟的数量。
二、排除物体大小的干扰,感知8的数量守恒。
1、出示簇拥在一起的8个吹起来的气球和8个干瘪的气球,
请幼儿分别点数两堆气球的数量,比较两堆气球的多少。
2、小结:吹起来的一堆气球感觉比较多,没有吹的一堆气球感觉比较少。
实际上两堆气球一样多,都是8个。
三、排除物体排列位置的干扰,感知8的数量守恒。
1、教师出示画有8只白兔排成一排得图卡和画有8只小灰兔围成一个圆形的图卡。
请幼儿目测两种兔子的数量,猜猜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2、教师小结。
四、打开幼儿用书,完成上面的练习。
1、幼儿先运用目测的方法,猜猜哪朵花上的蜜蜂多,哪朵花上的蜜蜂少。
2、在蜜蜂数量一样多的几个花朵下面的方框里打勾。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学到知识,大部分的教案都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幼儿园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中班数学教案:进入线的世界”,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活动目标
1、认识线并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线,初步了解各种线的作用。
2、能找出各种线的差异并根据线的某个特征进行分类。
3、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线,丰富相关知识。(如毛线、中国结线、棉线、钓鱼线、电线、尼龙线)
2、操作材料:分类卡、笔、各种各样的线。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展示事先收集的各式各样的线。
2、教师:找出你认识的线,和同伴交流,说说它是什么线?有什么用?什么样子的?
3、教师和幼儿分享各自喜欢的线,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指导幼儿观察、探索、发现线的特点。
1、教师:我们收集的这些线都是一样的吗?
什么地方不同呢?(粗细、长短、颜色、软硬等都不同。)
2、让幼儿带着问题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比一比,说说各种线的特点。
(1)他们的样子怎样?有哪些颜色?有哪些形状?它象什么?
(2)不同的线摸上去分别有什么感觉?拉一拉有没有变化?
(3)哪一种线最容易断?哪一种线最不容易断?
(4)你是怎么知道哪根线硬、哪根线软的?
3、幼儿自由结伴去观察、探索和发现。
幼儿观察时,教师可参与幼儿的活动,并给予指导,同时鼓励幼儿边观察边互相讨论商议,
提醒幼儿观察电线时注意安全。
4、教师小结:这些线真有趣,长短、颜色、粗细、作用都不一样。
三、指导幼儿分类
1、分类前指导。
要先想好按什么特征进行分类,再找出分类标记进行分类。
(长短、颜色、粗细、用途、形状、等等)
2、幼儿进行分类。幼儿分类时,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分类情况。
先请幼儿互相介绍自己是怎么分的,再个别幼儿讲讲自己的分法。
四、讨论线的作用
教师:刚才小朋友说到线可以玩游戏,那么我们就用最粗的线——绳子,来玩游戏。
玩哪些游戏呢?我们休息一下再来尝试,好吗?
五、结束活动:
我们一起去外面和好朋友商量玩什么游戏,怎么玩?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学到知识,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准备好教案来加强学习效率,。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幼儿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中班数学教案:学习3的组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学习3 的组成,知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
2.在活动中,正确记录分合式,并会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3.在游戏中学习3的组成,,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数量是3的图片。
2.教师用记录卡一张,小猫头饰一个,两个圈。
3.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宝宝卡片放在口袋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小猫头饰,"看,谁来了呀?"
二、学习3的组成。
1、教师:今天小猫要邀请它的好朋友们小兔、小猴到家里来做客,还为它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
它想把这些好吃的分别放在2个盘子里,可是它不知道怎么分才好,你们愿意帮助小猫来分一分吗?
2、出示记录卡,幼儿自主学习3的分成。
教师:我们先来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
(3只桃子,3个蘑菇,3条小鱼……)
教师:那怎样把数量是3的分成两份呢,请你动动脑筋,看谁想得办法多,
并用数字把每次的分法记在下面的格子里。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教师: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
(我把3只桃子,1只桃子分给了小兔,2只分分给了小猴。)
(我把3条小鱼,1条小鱼分给了小兔,2条小鱼分给了小猴。)
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3可以分成1和2,幼儿一起学念。
教师:还有其他分法吗?
(把3个蘑菇,2个蘑菇分给了小兔,1个蘑菇分给了小猴。)
(把3根棒棒糖,2根棒棒糖分给了小兔,1根棒棒糖分给了小猴。)
教师: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教师小结:3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幼儿一起念两种分法。
三、游戏学习3的组成。
1、教师:小动物们吃得可开心啊,吃饱了,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们愿意吗?
森林很远,我们3人一组开火车去吧!
2、听音乐3人一组玩开火车的游戏
(1)教师:看!这是什么啊?(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3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
(2)先变成数字宝宝
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 是数字3吗?
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变成3呢?
(3)幼儿讲述1和2组合,2和1组合
教师:那快点找到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3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教师检查)
幼儿分组找到朋友过魔洞后,做一个胜利的表情或动作!
3、教师:刚才你们都很聪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来是3的好朋友一起过魔洞,真棒!
请你来告诉大家,你是数字宝宝几,你找到的好朋友是几?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感知统计的方法
设计思路
孩子们进入中班后,对自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喜欢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自由选择一些事物或做出某个决定。本次活动老师结合“我喜欢吃的食物”这一主题,让孩子们在自主选择的愉悦氛围中感知统计的不同方法,积累有关统计与记录的经验,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对统计活动感兴趣,初步形成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意识。
2、大胆选择和思考,并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记录,积累有关记录、统计的经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具备一定的点数能力;已有初步的统计经验。
2、材料准备:实物图片、磁铁、黑板。
活动过程
1、谈谈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2、选择自己爱吃的食品种类,尝试用多种方法统计人数。
(1)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每种面点有多少人喜欢吃?”
(2)选择方法,统计出每种面点喜欢的人数,找出喜欢人数最多的水果。
(3)用不同的方法统计出选择人数最多的食品种类(蔬菜、杂粮)。
3、小结:“在大家意见不同时,就可以用统计的方法,知道大多数人的想法,少数人服从多数人。”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图形王国的秘密(按规律排序)
活动目标:
1、运用图形进行操作比较,发现它们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挂图(图形王国),各种拼好的规律纸条若干
学具:白纸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吸引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1、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到图形王国去玩玩,(出示挂图)图形王国里有许多的小秘密,老师知道我们大(3)班的小朋友最聪明,一定都能闯过关,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那我们出发吧!!
2、来到图形王国的大门前,教师:我们先打开王国的门,看见了什么呀?(三层阶梯)
教师:每一层都有一个小秘密,要小朋友发现秘密后才能通过,那我们先来走第一层。
出示第一层:
(1) 你看见了什么?(是呀,有这么多的图形宝宝,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欢迎我们小朋友呢?)
(2) 请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读读,这排图像宝宝是怎样排列的?你发现什么小秘密了吗?
(3)教师小结揭示:原来这些图形宝宝排的时候还有一定的规律呢,它每次都是三个一组,三个一组按这样的顺序不断的重复下去,那我们就说:有规律。(幼儿跟读)
(4) 想想:接下去应该怎样排?
3、找规律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用自己明亮的大眼睛发现了这么多的小秘密,闯过了第一关,想不想继续?
出示第二层:
(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如果发现不出,就可以叫小朋友读一读)
(2)说说几个为一组?
(3)教师小结:这些图形宝宝都是按照红黄蓝的顺序不断重复的。
(4)想想:如果接下去,应该怎样排?
4、改错
教师:刚才小朋友学的这么认真,图形宝宝有些不服气了,它说这有什么了不起,我这里还有更难的呢!你能找出来吗?
出示第三层:
(1)你发现了什么?
(2)有什么要告诉老师的?
(3)教师小结
二、幼儿操作练习
教师:刚才小朋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闯过了三关,看,图形王国到了,你们想不想再图形王国里玩一玩呢?
请小朋友看,每张桌子上都有图形王国的国王为你们准备的一份小礼物,你们每人拿一条,但有一个要求:请小朋友先找出纸条上的规律,然后按照这个规律继续往下添图形。
(1)幼儿每人领一条。
(2)教师示范,讲解方法。
(3)幼儿集体操作
(4)幼儿交流。
三、创造
到图形王国去,有很多条路,你们想不想也来设计一条有规律的路来考考其他班的小朋友,让他们也来闯关,好不好?
幼儿集体操作,设计规律,交流展示。
常言道,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的课堂上能更好的发挥教学效果,为了给孩子提供更高效的学习效率,教案是个不错的选择,有了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幼儿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中班数学教案:维尼的生日”,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周围环境的排列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
2、在理解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有规律的图案。
3、培养幼儿对规律美的感受和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材料:彩色图形针、几何图形片、彩色小花朵等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发现规律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日蜡烛的排列规律
二、寻找规律,学习记录
1.幼儿观察、比较环境中的排列规律
2.学习记录所发现的规律
3.相互交流
三、应用规律,设计创作。
1.幼儿分组进行创作
(1)花环组:按规律接着排
(2)项链组:看标志用彩色回形针制作
(3)服装组:找规律按意愿设计花边,并记录
2.幼儿相互欣赏、交流作品
四、游戏“表演秀”
让幼儿表演有规律的动作或声音。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两个特征标记记录图形,并正确地记录图形的数量。
2、继续学习按两个特征标记选择相应的图形。
3、能大声地讲述操作材料。
活动准备:
教具:图片2张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学习用两个特征标记记录图形和数量。
展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这些三角形有什么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启发幼儿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标记并放在图形两边的横线上,再引导幼儿数一数,每种图形的数量,请幼儿报数字,教师进行记录。
2、按标记给图形娃娃找家。
出示磁性图片小房子,引导幼儿观察房子说一说:图上有什么?房子上有哪些标记?出示图形娃娃,请幼儿说一说:这些图形娃娃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根据房顶上的两个标记,帮助图形娃娃找家,可请个别幼儿上来选图形放在相应的标记下面,要求幼儿边送边说:大的红图形娃娃我送你到大的红标记家,蓝的三角形娃娃我送你到蓝的三角标记家,……
二、操作活动。
1、第一、二、三组:看标记记录图形数量。
指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有多少?可以用哪些标记记录?引导幼儿看图按标记记录图形的数量。
2、第四、五、六组:
(1、)看特征标记选图形。
观察图形标记,请你根据图形的两个特征,剪贴相应。
(2、)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请你依样接画红旗和轮船。
三、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材料,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操作材料进行检查和评价,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
活动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会向左和右数物体个数。
2、知道参照物的不同,左边和右边的方向也会变。
3、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感知自身的左右
1、区别左右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一棵小树五个叉,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喔,这么多小朋友举起了手,那你们知道举手的这只手是——(右手)
教师:对呀,平时我们一般都举右手,高高举起你的右手。(教师检查)平时,你们的右手做些什么事情呢?教师小结:右手一般做拿筷子,握笔,刷牙,写字等等。那举起你们的左手,说说左手一般做些什么事情?
小结:对呀,左手,右手是我们身上的一对好朋友,只有左手和右手的相互配合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更快。
2、找一找
教师:想一想,我们的身上,还有哪些象手一样,是一左一右的一对好朋友。
3、游戏
教师:刚才小朋友找的又快又好,现在老师要请我们身上的这些好朋友做个游戏,这个游戏就叫“我说你说你做”我们来试试。看谁的小耳朵最灵,反应最快。
教师:来,来,来,举起你的右手来。 幼儿:我的右手举起来。(逐一进行:举起左手,拍拍右腿,摸摸左耳,增加难度: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右腿等等。
4、巩固熟悉左右
刚才小朋友玩的开心吗?其实不管什么时候在我们的左右边都有人或东西,你们能说说你的左边有什么?或者坐着谁?右边呢?练说(用左右说一句话)
二、探索交流,熟悉左右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教师:有5只小动物看到我们玩的那么开心,也来凑热闹了。看,谁来了。(出示五只小动物的图片。)
提问:
1、有几只小动物?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
2、从左边数起,第3个是谁?
3、从右边数起,第4个是谁?
4、小猫排在第几个?(可以从左,也可以从右看)
5、小鸟在哪一边?追问:在谁的左边?在谁的右边?
练说:小鸟在()的左边,在()的右边。
6、总结:我们看的标准不同,左右方向也不同,比如,举例说明。
7、练说:我在谁的右边,在谁的左边。
三、联系生活,应用左右
今天,我们学了一个新本领,认识了左右,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左右。想想,我们上下楼梯要靠()边走,那等会老师带小朋友去散步的时候,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到做到。
1、整队。
2、听口令:向左转,向右转。向左走三步,向右走三步。
3、换个方向,认识左边和右边。
4、走楼梯,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靠右走。
活动目标:
会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体验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能用符号记录测量结果,并永远表述。
能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分享活动的经验。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用自然物测量的经验。
物质准备:各种测量工具,如长短不一的尺子、绳子、木棍等;记录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小猪要比赛
1、师幼一起来到操场的跑道上。师:我们听过故事《贪吃的小猪》。小猪太贪吃了,长得太胖了,妈妈要他去参加比赛,锻炼身体。我们来帮帮他吧。
2、师:小猪要想知道跑步比赛的跑到有多长,有什么办法能量出跑道的长度呢?你想用什么工具来量?怎么量?
3、启发幼儿用积木、绳子、木棍等来测量。
4、师:用这些材料怎么测量呢?
6、引导幼儿迁移已有测量经验,从起点开始,将工具头尾相接地往下量,直到终点。
二、操作活动(一)
1、请幼儿自选工具,测量跑道的长度。
师:你是用什么工具测量的?是怎么测的?
请幼儿谈谈自己的测量过程。
2、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测量时应注意的问题。
3、幼儿再次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三、到底有多长
1、汇总幼儿记录表,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测量结果,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如何?
2、引导幼儿分析:我们大家测量的都是同一个跑道,为什么结果会不同?
3、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不同的工具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四、操作活动(二)
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换测量工具,再次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比较用两种工具测量后的结果有什么不同,进一步感受不同工具测量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五、活动延伸:
如果幼儿在一次活动中尚不理解测量结果与测量工具之间的关系,则可以放在活动延伸进行引导,本次活动中主要让幼儿学习自选工具测量跑道的长度。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984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