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 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 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
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把电影院的2个问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师生谈话 由学生最近看过什么电影,在哪个电影院看的,电影院每排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引出电影院座位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看电影,哪个同学说一说你最近看过什么电影?是在哪个电影院看的?
请几个同学介绍。
师:谁仔细观察过,你去的电影院每排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
生发言,教师对注意观察电影院座位的学生给予表扬。
师:××同学真不错,到电影院不光是看电影,还特别注意观察电影院的座位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电影院的座位问题。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
2.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让学生读题,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说说从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说电影院原来的座位情况和问题。
二、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1),师生共同列出算式,鼓励学生自主计算。
师: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36×30=
师:36×30,这个算式你们都会计算,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计算的?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方法
(1)先算10排共有多少个座位。
36×10=360(个)
360×3=1080(个)
(2)把30看成3个十,36乘3个十等于108个十,也就是1080。所以,36×3=1080(个)
(3)用竖式计算。
第(2)种方法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可以交流,并接着列出竖式的简便算法。
如果出现,教师就结合学生的算法介绍简便算法。
3.介绍竖式计算的简便算法。
师:36乘30,可以把30看成3个十,这样写竖式。
边说边板书
师:计算时,先算36乘3,得108,也就是108个十,在108的前面添上一个0。
边说边完成板书
师: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简便算法,说简单点就是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积的后面添0。你们觉得这样写怎么样?
生:这样写很简便。
师:刚才我们一起求出了原来这个电影院的座位数。现在这个电影院为了方便更多的小朋友同时看电影,增加了一些座位,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现在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位?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2)。
4.教师谈话,并说明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用小黑板出示问题(2),让学生列出算式,用口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师:谁来说一说现在这个电影院的座位情况?
生:这个电影院现在每排有40个座位,还是有30排。
师:谁来说一说怎么列式?
生:40×30。
师:口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出结果1200。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
把40看成4个十,4个十乘30等于120个十,就是1200。
先算4乘3等于12,再在12的后面添两个0,就是1200。
教师重点指导口算方法。
5.教师介绍竖式计算,边说边写出竖式。
师:整十数乘整十数,可以直接利用口诀计算。先把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两个0。用竖式可以这样算。
教师介绍竖式的简便算法。
三、尝试练习
1.教师在黑板上写。
出试一试中的6道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进行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电影院的座位问题,而且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现在,请同学们计算一下黑板上的几道题,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学生自主计算,请两个人到黑板上板演。64×30和99×99
10×10不要求有竖式。
全班交流。
2.提出议一议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三道题的乘数和积回答问题。
师:观察这几道题中乘数和积,想一想,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学生可能回答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四位数。因为99是最大的两位数,99×99=9801,所以两位数乘两位,积最多是四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小是三位数。因为10是最小的两位数,10×10=100,100是个三位数。所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小是三位数。
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启发或参与交流。
四、课堂巩固
1.练一练第1题。
(1)师生一起估计积是几位数。要给学生充分地表达不同想法的机会。
师:看来同学们不但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又知道积最多 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下面看练一练第1题,我们一起估计一下积是几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说法。
如
26×40可能出现两种意见
积最多是三位数,因为十位上的两个数2乘4等于8,不进位;
积最多是四位数。把26看成25,40看成4个十,25乘4个十等于100个十,就是1000,所以积一定是四位数。
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
74×36,也可以有两种算法。
因为十位上的两个数7乘3等于21,要进位,所以积一定是四位数;
因为70×30=2100,所以,70×36的积一定是比2100大的四位数。
(2)鼓励学生自己计算,检验估算的结果。
使学生了解判断积是几位数的一般方法:先看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两个数相乘超过或等于10,积一定是四位数。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计算一下,看看估计的结果对不对。
学生计算后,再总结估计积是几位数的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十位上的两个数相乘进位,积一定是四位数。
2.练一练第2题,口算比赛。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棒,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口算竞赛,看谁是咱们班的“口算能手”!
3.练一练第3题,先读题明确图意后,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解答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师:下面让我们运用新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吧!请看练一练第3题。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自己列式计算,然后交流。
4.练一练第4题让学生先读题,弄懂题意,再计算。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商中间、末尾有 0 的除法》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商中间、末尾有 0 的除法》数学教案
第12课时 商中间、末尾有 0 的除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 1 就商 0”这种除法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 0 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例 10 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 3 2 ÷4 =
二、互动新授
1、谈话:4 3 2 ÷4 商是几位数,大约等于多少?请同学们先试着估计一下。
指名回答,4 0 0 多除以 4 商大约 1 0 0 多。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板演,问:十位上的3除以4不够商1怎能办?商十位上的0能不能丢掉, 为什么?
谈话:根据我们开始计算时估计,看看我们笔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想想我们在计算前估算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小结:做笔算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 1,就在那一位的上面写 0,为了防止漏写 0,在笔算之前或笔算之后再估算一下商的位数或大致结果。
2、出示试一试
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问:想想第一题个位上的 1 不够除以 3,第 2 题个位的 2 不够除以 5,我们应该商机?这个 0 能舍弃吗?在计算中,你估算了吗?
3、提问:试一试的两道题和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小结:我们在计算除法是,除到某一位不够除时,要商 0 。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提问:计算过程中,遇到被除数上某一位不够除时怎么办?
小结:遇到某一位不够除时,要商 0 占位。
2、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要求用乘法验算。
集体订正,交流错误原因。
3、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
小结:每 6 个装一盒,是看 6 4 8 里有几个 6,每 8 个装一盒,是看 6 4 8 里有几个 8,都是用除法计算。
列式计算,集体交流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
学生读题。引导“这些蜻蜓”指的是3 只蜻蜓, “这些蜻蜓平均每小时捕捉多少只蚊子”
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教师评价。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432÷4=108(个)
答:一共需要108个花环。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在求出商的百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不够商1时,要商0占位,余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教学反思: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习更有效。本节课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数学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数学教案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算乘法
第5课时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67页例4、例5。
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2.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加三位重点: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 点: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 点: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例4图片。
观察,你收集到了什么信息?
请同学们算一算,7个盘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
2.想一想用加法怎么做,用乘法怎么做。
板书:0+0+0+0+0+0+0=0(个)
0×7=0(个) 7×0=0(个)
3.想一想:0×3= 9×0= 0×0=
4.总结。
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0的乘法。
5.出示教材第66页“做一做”第1题:特别注意“0加一个数和0乘一个数”意义上的不同,可举例说明:如一个盘里有5个梨,另一个盘里没有梨,两盘一共有5个梨。如果5个盘子都是空的没有梨,那么总共还是1个梨也没有。
二、迁移类推
1.出示例5。
2.集体列出算式:604×8=。
3.探索算法。
独立计算,两生板演。让板演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强调:8和十位上的0也必须相乘,0×8=0,个位上进了3,0+3=3,积的十位上应该写3,千万不要忘记了。
集体订正,教师引导学生,并板书:
4.拓展练习。
502×4=
积的十位和百位为什么都是0?
5.小结:今天这两个笔算有什么相同?(因数中间有0)要注意什么?
注意: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当个位积不满十时,积的十位上要用0占位,当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位时,个位上进几,积的十位上就写几。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对比练习。
其中第一组是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与因数中间没有0的乘法的对比,第二组是个位积满十的乘法与个位积不满十的乘法的对比。
3.改错。
4.拓展练习。
计算1005×4。
(1)独立计算,然后小组内交流。
(2)讨论:这题与例5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5.练习十四第1题,板演齐练。
6.练习十四第3题。(先填,后说为什么这么填?)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和同桌说说。
【教学反思】
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尝试、体验,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明白算理,掌握方法。让学生说出对与错的原因,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实际上也是让学生学会说算理,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多说还能促进学生表达、计算、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全面发展。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数学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数学教案
第14课时 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
教材21页例8、例9。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结合具体情景,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快速口算:(屏幕闪现后隐藏)
200×2 800×2 6×700 7×800 30×3 10×3 50×0
设疑:50×0=0还是50×0=50?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
2.揭示研究问题:有关0的乘法
二、探索新知
1.探索 理解“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出示:小猫钓鱼情境图。
师:小黄猫、小红猫、小蓝猫又去河边钓鱼了,可是他们钓得并不认真,一会儿扑蝴蝶,一会儿捉蜻蜓,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今天又有什么收获呢?(出示小猫钓鱼图)
师: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你怎么看出来的?
师: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吗?生说师完成板书:0+0+0=0
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指名汇报,学生回答师板书:0×3=0或3×0=0
师:你是怎么知道得数是0的?生答出:因为3个0相加等于0,所以0×3=0。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0和3相乘等于0,下面我们再来做几道题目,想一想:0×7= 8×0= 0×0=
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7个0相加等于0)
教师:现在你知道50×0=0还是50×0=50?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
填一填:25×□=0 □×0=0
结合□×0=0 总结“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学到了一个有关0的新的知识点,下面我们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创设生活场景,出示:学校体育馆有4个同样的看台,看!这就是其中的一个,你能看出这个看台有几排座位,每排几个吗?提出问题:这个看台一共有多少座位?学生独立计算,交流反馈。
师: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那么4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呢?
先请小朋友估计一下4个看台大约有多少个座位?(学生回答大约有400个或400多个)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回答。
师:那么他估计得对不对呢?请小朋友一起来算一算。指名一人板演。
师指着十位上的0问:为什么十位上写0?生回答(因为十位上0和4相乘得0)师:看来4个看台有408个座位,刚才小朋友估计得完全正确,你们可真厉害!
三、巩固练习
师: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
1.做22页的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做在书上(指名4个学生板演。)
反馈:集体校对得数。
为什么后面三道题目积的中间没有“0”呢?
师:全对的举一下手,看来小朋友们个个都很聪明。
引导观察:今天计算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揭示课题: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2.“想想做做”第3题
老师以前碰到过一个小朋友叫马小虎他做题可马虎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好吗?(出示题目,看)先找一找他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旁边。(查找问题所在,并订正,集体校对)小朋友可真细心老师代表马小虎谢谢大家。
3.“想想做做”第5题。
(1)编2个中国结要用多少厘米?(学生独立解答)
(2)要求还剩下多少厘米?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原来有多少?已经用去了多少厘米?
4. “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5题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你能估计出3个书架大约有多少本书吗?指名学生回答。
师问:你是怎么估计出来的。学生回答。
四、课堂总结
1.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师出示标题:对,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2.请小朋友回想一下我们在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板书设计:
数中间有0的乘法
0×3=0(只)
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102×4=408(个)
1 0 2
×4
4 0 8
答:4个看台一共有408个座位。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没有0的乘法完全相同,都要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数,在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的积就是0,要在本位写0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则必须加上。
教学反思:
1.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属于计算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乘法中的特殊情形,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容易算成3×0=3,或者不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这一位。因此,教材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安排了本节的内容,有助于学生集中学习在乘法中如何处理0的具体方法,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2.通过让学生思考交流,加深对“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一结论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计算方法。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页的例2,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八种的第5、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体验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试笔算下面的题目:
425×32=
237×12=
202×4=
引导学生思考:因数中有0的乘法与前两题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课件出示主题图,列车的信息。
2.观察图片,提出问题?
师小结:同学们思维活跃,踊跃举手回答,体现你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3.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
(1)出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生1:包含2个问题;生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160×30=106×30=
(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中间、末尾有零有0)
4.汇报结果(课件演示)
小组汇报并讲解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课件出示160×30的简便算法。
160
×30
___________
4800
(2)106×30=
学生反馈做法,最后课件演示简便算法。
160
×30
___________
3180
(3)学生反馈时讨论:
106×30这个算式中的3为什么和6对齐?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4)在计算时,你更加喜欢哪种算法?
5.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在计算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时,我们已经学会了简便算法,那么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大家可以更加快速、更加准确地算出答案。
1.220×40=
160×60=
360×25=
580×12=
2.小猴子摘西瓜。
3.练习八的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积的末尾有几个0的问题研究。
课件出示:450×20=
总结得出:一个因数末尾有两个0,另一个因数末尾有一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3)个0。
四、速度大比武
1、首先来到的是数学门诊部,请你当医生哦。
判断:
(1)两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零积的末尾一定有几个零。()
(2)两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零积的末尾至少有几个零。()
(3)计算85×106时,十位8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积反正得0可以省略不写。()
(4)计算225×16时,积的末尾没有0。()
(5)650×40=2600()
2.选择超市。
(1)5600乘50,积的末尾有()个0。
A、3B、4C、5
(2)508×40,它们的积是()
A、2320B、20320C、2032
3.火眼金睛:先观察,再填数。
36×4=144
36×40=()
360×40=()
360×()=1440
()×4=14400
4.找朋友。
20X459600
60X90840
8X1055400
220X40900
160X608800
5.应用扩展
1.学校买来20盒铅笔,每盒120支,一共买回多少支铅笔?
2.一列货车有30节车厢,每节车厢可装煤104吨,用这列火车运3000吨煤,能不能一次全部运完?为什么?
五、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被除数有0的除法》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被除数有0的除法》数学教案
第11课时 被除数有0的除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0 除以任何不是 0 的都都是等于 0” 。
2、学生经历探究商中间、末尾有 0 的除以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0 除以任何不是 0 的数都等于 0” 。
教学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光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学例 8(出示情境图)观察这幅图,图上都有些什么?
学生回答:3 只兔子去采蘑菇,3 只猴子去摘桃子。
2、出示问题,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怎么列算式?
指名回答,板书:6÷3 = 2 (个)
提问:平均每只猴能摘几个桃?可以怎样列式算式?
指名回答,板书:0÷3 =
谈话: 同学们, 三只猴子摘桃, 可树上一个桃也没有, 那你觉得每只小猴能摘几个桃呢?(一个都摘下到)
引导:那么 0÷3 就等于多少呢?(0) (板书:0)
提问:如果是 4 只猴子摘桃子呢?9 只呢?它们的得数都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
0 ÷4 = 0 0 ÷9 = 0
引导学生说出:0 除以任何不是 0 的数都等于 0 .
3、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小结:0 除以或乘任何不是 0 的数都等于 0 .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9(出示图),提问:要求“一共需要多少个火炬”怎样列算式?(306 ÷3)
2、谈话:306÷3 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再算一算。
提问:3 0 6 ÷3 的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样估算的?
(1) 估计 3 0 6 ÷3 的商比 1 0 0 大些。
(2) 3 0 0 ÷3 = 1 0 0 6 ÷3 = 2 1 0 0 + 2 = 1 0 2
3、谁来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 0(因为 0 除以 3 得 0),这个 0能不写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确 0 有占位的作用。
讲述:这样写比较简便。
边写竖式边做如下交代:百位上的数正好除完,十位上的 0 除以 3 直接商0,再除各位上的数。
提问:对比笔算的结果和估算的结果你觉得怎样?如果漏写了商中间的 0 呢?
4、完成试一试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个位是 0,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完,可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让学生是计算过程。
小结:从被除数的高位依次除以除数,遇到 0 除以除数直接商 0,除得的商写到被除数的上面。
2、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要求用乘法验算。
集体订正,交流错误原因。
小结:0 除以任何不是 0 的数都等于 0 , 这个 0 一定要商在对应被除数的上面。
3、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
学生读题,回忆图形名称。同桌交流,讨论计算边长的方法。
独立列式,集体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 5 题
学生观察,说出图意。
要求 6 0 5 米布最多能做多少套,就是求6 0 5 米里面最多有多少个 3 米,余下的米数不够做一套。
独立列式解答,教师评价小结。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被除数上有0的除法
306÷3=102(个)
在计算三位数(某一位上有0)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前一位上能整除,
后一位是0的,就直接在后一位上商0。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也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并不陌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学起来比较轻松。在教学中,鼓励同学独立思考,体验探究的真正乐趣。
一、教材分析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乘法中的特殊情形,教材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安排了本节的内容,有助于学生集中学习在乘法中如何处理0的具体方法,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处理好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难度不算大,但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其方法,并在计算时胆大心细。
二、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从中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利用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我设计了谈奥运,谈运动,计算福娃总数,这一数学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并呈现相关问题,为下面深入探究新知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具体活动的材料和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在探索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简单地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通过多看、多听、多动手,使其主动地去获取数学知识和方法,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积极主动地探索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根据乘法算式的意义得出05=0、50=0。再通过想一想、同桌交流习题和师生举例的活动来进行此类乘法的补充,从而发现其规律。整个环节努力通过让学生思考交流加深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本节课中例6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教学(我将原例题中的508*3改成502*3,即进位改成不进位的,目的是想重点呈现0与一个数相乘得0,以及积的十位上的数的书写),创设问题情境后,是让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思考当因数中间有0时如何计算。在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的活动中,我先请同学估一估,培养了学生估算的能力,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教师信任孩子、鼓励他们,将学习自主权留给了学生,学生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在交流中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我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列竖式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动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
教学时,为了更全面说明对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中0的处理,也为了给学生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及讨论的机会,在原有教材的列题上增加了一道题,笔算 508*3=(需进位的)。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比练习,即因数中间没0 和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的对比练习,从而便于学生比较、讨论,不管中间是否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乘 0时,个位的积不满十,十位上就要用0占位,这样处理,有效的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加强练习,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巩固练习环节,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深化理解,延伸提高。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经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评价,促进学生有效认识自我
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等心理特征,引导他们敢想敢说,给学生有充分发言的机会。从说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开始,到说题意,说过程,说思路,说算理,说收获。同时,安排多说的活动还能促进学生表达、计算、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要重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重视他们的情感,以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适时给予激励和肯定。所有这些,都能让学生获得积极、成功的体验,通过评价激励,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获得自信,掌握知识,把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三、反思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
1、在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探索笔算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动手尝试、讨论交流、比较分析等明确计算的顺序、计算的法则,似乎算理部分强调的不足,只在个位相乘不进位积的十位要写0时、以及辨析题时用到了算理来说明,我想如果在探索笔算方法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多渗透算理效果会更好。
2、关于巩固练习中两组对比笔算练习设计的问题。在研讨会上齐老师说:关于练习题的设计是否重复的问题,有待方敏老师自己思考。的确,我想了很多。在本堂教学中,设计了这两组对比笔算练习,目的是再现笔算,利用比较、分析深化算理。但课后,细细思考,这部分练习确实有些重复,一堂课中巩固练习的设计必须注意层次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确保练习的有效设计为有效教学服务。
在本班进行教学时,我将这两组对比练习改成:填填下表
217 202 809 2008 4 使学生在笔算的过程中体验它们计算方法的异同、内化算理。
3、关于处理课堂上学生生成问题。在研讨会上,甘棠中心的一位老师提到了一处交流9*0=0时,有一学生说9表示有,0表示没有,一乘就没有,老师打断了学生,没让他说下去,还有市教研室的高老师也提到了一处有一学生说这个积不可能越乘越小,老师没有给予肯定和加以说明。的确,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生命、有活力、有发展的潜能。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思考和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异彩纷呈。而我的表现确实不如孩子,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精彩的生成性答案内心是惊喜的,但重视不够,不是放置不顾,就是手忙脚乱,不会处理。在今后我应多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关注生成,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把师生互动的探索引向深入,使课堂上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从而使课堂更加精彩。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数学教案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算乘法
第6课时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例6。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 点: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计算的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 点: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1.口算复习。
(1)课件出示口算题。
20×3= 12×4=
200×3= 120×4=
2000×3= 1200×4=
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在口算200×3,120×4时,你是怎样想的?
(2)提问: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2.笔算复习。
227×6 403×6
计算后,说说乘的顺序、积的书写位置等。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教学例6,出示例6,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分析。
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280×3,也就是求3个280是多少。
板书:280×3=
3.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做。教师巡视时找出两位算法不同的同学进行板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学生1:先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由于第一个因数个位上是0,乘3后还得0,所以积的个位也是0,这个0起占位的作用。
学生2:把280乘3看成28个十乘3,所以写竖式时把8和3对齐。得出的84表示84个十,这时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这个0起占位的作用。
280×3=840(元)
4.比较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得出第二种算法更简便)
5.概括出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教师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小结: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先用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乘另一个因数,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6.加深理解。
(1)试计算1500×3。
要求用简便方法。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人做在练习本上,如有疑问,同桌可以讨论。
提问:竖式中,乘得的45后面为什么添上2个0?
(2)设疑。
教师:160×5=800,为什么第一个因数有1个0,而积有2个0呢?
7.揭示课题。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板书课题)。通过学习,你有什么发现?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三、课堂练习
1.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2题。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练习十四第7题。
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问题。然后独立解答,全班反馈。
3.练习十四第8~11题(先填后答)。
先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4.练习十四第12*题(尝试完成,说说你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你认为什么地方值得我们注意?
(学习了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它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列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一位数要与多位数0前面的数字对齐,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时的教学,主要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爱思考的好习惯。本课教学让学生能在探索新知时学会知识的迁移,即在相乘的时候让学生掌握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看,用0前面的数直接和一位数相乘,然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例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50×3=40×22=
20×20=53×30=
600×30=30×23=
400×50=350×2=
学生开火车回答。
2.笔算
708×6=790×8=54×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设计意图:复习口算知识,为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做好准备;复习笔算知识,为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做好准备,同时熟悉乘法笔算的基本步骤。】
二、探究新知A
例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160×30=106×30
问:这道乘法算式的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1)口算:先是口算出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2)笔算:展示两种不同的算法:
3)让学生对两种算法发表评价,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引导学生选择后一种方法
4)讨论: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5)小结:笔算末尾有0的乘法,先乘0前面的数,然后看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结合实际板书:末尾有0,先算非0,算完再添0;共有几个0就添几个0。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对比选择,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在自主探索中掌握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巩固A
1.出示题目:
220×40=60×160=
360×25=12×580=
要求:小组讨论怎样对齐数位,再列竖式计算。
2.学生独立计算后,用计算器自行检查。
3.指名汇报:投影其答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强调:60×160=,把160放前面省略一步,但在验算时也要用到60放前面;12×580=可调换位置也可不调换位置,同样简便。
【设计意图:4道算式囊括了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各种类型,让学生先讨论再计算,利于学生巩固新学知识,注意不同题型的对比,通过练习,巩固竖式的简便写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探究新知B
1.出示题目: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出发12小时后需要停站休息,已经行了多少千米?
怎样列式?106×12=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后指名汇报算法
出示错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思考并小结: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板书:末尾有0不漏算。)
2.回到开课初的问题:普通列车30小时可以行走多少千米?
列式:106×30=
分析算式,既是末尾有零,又是中间有零,两个难点同时出现,能否克服?激励学生尝试计算。
展示学生的不同算法,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引导学生择优
学生反馈时讨论: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3.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设计意图:增加中间环节106×12=,是因为考虑到106×30=既是末尾有零,又是中间有零,在学习了末尾有0的160×30=的基础上先学习106×12=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再过渡到106×30=,降低了对新知识的理解难度,学习中再次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选择较为简便的方法,树立优化的理念。】
三、练习巩固B
305×50=708×25=30×208=
【设计意图:3道算式囊括了中间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各种类型,直接让学生计算,从前面的有扶有放到现在的完全放手,相信学生,培养学生独立计算的能力。】
四、拓展练习
1.书本53页第4题: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大象吃20天吗?
2.书本53页第3题:我国发射的“神舟”四号飞船绕地球一周约用90分钟。一共绕地球108圈,用了多少时间?
【设计意图:两道应用题的练习,既强化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渗“学以致用”的数学精神。】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小结本课重点,加深印象,强化目标意识。】
六、布置作业
练习八第2题,用笔算的方法,叙述计算的过程。
附板书设计:
末尾有0、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
末尾有0,先算非0,算完再添0;
共有几个0就添几个0。
末尾有0不漏算。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数学教案
第15课时 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
教材23页例10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了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之后,经历探究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计算这类算题。
2.在研究算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准备举办《冬季阳光体育运动会》,你们高不高兴?为了迎接这次运动会,我们三年级的小朋友来到操场排练。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⑴课件出示例题:
提问:从以上文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4个方队表演团体操,每个方队有120人,一共有多少人?
你能列出算式吗?
⑵让学生独立口算或列竖式计算。
指名说出口算方法和结果。
因为4×12=48, 所以4×120=480
⑶指导竖式的另一种写法。说说这种竖式写法中要注意什么?
2.教学“试一试”
⑴让学生在书上计算。
⑵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观察:后两题积的末尾为什么有两个“0”?学生进行回答教师适时进行评讲。提醒学生注意写结果时不能漏掉算式中数字末尾的0。
2.想想做做2
说说这些错题给你什么样的启示?你以后在做题时会注意哪几点?
3.想想做做3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4
提问:你打算如何计算这些题?先计算什么?再算什么?
5.想想做做5
引导学生读题。
问:你能看懂表的内容吗?让我们计算什么?
学生填表。
6.想想做做6
仔细审题,让学生说说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4×120=480(人)
1 2 0
× 4
4 8 0
答:一共有480人。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先用一位数依次去乘0前面的数,再看这个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教学反思:
1.这是一堂计算课,通过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了对乘法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做题,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运用乘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并知道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但是有的同学在计算结束后忘了将0拿下来占位,这是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
数学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编号:审核人:学生姓名:
执教教师:
单元主题三位数乘两位数课题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学习目标知识我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中的特性
学能我会用简便方法计算。
情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我正确的计算能力。
学习重点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学习难点因数中间的0是否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学习过程疑问、收获
●知识回顾
计算下面各题
20×3=200×3=16×5=
12×20=20×40=340×4=
105×3=208×2=209×4=
1、说一说计算方法、步骤及注意点
2、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乘法应该怎样计算?
◆学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自学任务一:自学课本第53页的内容。
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列式并尝试计算)
●交: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练:1、笔算下面各题
160X20=610X40=350X30=
2、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
3、先观察,再填数。
36×4=144
36×40=()
360×40=()
360×()=1440
()×4=14400
◆悟:
◆学能展示课堂闯关
六、竖式计算。
702×28350×73282×52
◆课堂小结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分数》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分数》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理解八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
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猴山上有4只小猴子,玩得可开心了,可是他们玩得满头大汗,向猴妈妈要水果吃。可是猴妈妈只有一个桃子,想一想:把这个桃分给四只猴子,怎样分才公平呢?
猴妈妈把这个桃平均分成了4份,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的几分之几?
学生:1/4。(电脑出示一个1/4)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得到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那这一份呢?这一份,还有这一份呢?(对,每一份都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4。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分数。
二、教学例题
1、教师:桃子吃完了,可小猴们还觉得不解渴,这时猴妈妈又端来一盘桃。
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读题,说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你能帮猴妈妈分一分吗?(生分)
指明交流,展示分法。
提问:这盘桃平均分成了几份?一份在哪里?是几个?
指出:通常把4个桃子看成一个整体。(画O)问:要怎样分?(平均分)
师:我们用虚线表示平均分。
出示:把四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这盘桃的( )
提问:这里的分母分4表示什么?(总分数)分子1呢?
2、8个桃。
如果这盘有8个桃子呢,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把8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
生独立分一分,并且涂色。投影展示。说说怎么想的。(四分之一、八分之二)
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是这盘桃的( )。(齐读)
问:这里的分母4表示什么?1呢?
3、12个桃。
如果这盘有12个桃子呢,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把12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
4、更多的桃。
猴妈妈拿来了更多的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齐读)
5、比较。
讨论:这4次分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一个整体 平均分)
6、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
问:刚才怎么都是这盘桃的四分之一,而现在怎么变成了这盘桃的二分之一?
7、小结:今天学习的分数和以前学的分数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三、巩固应用
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好,小猴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闯观游戏,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想想做做1。
生独立填,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对后两个,师:你能看着这两个图,提一个问题吗?
小结:只要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说一说:刚才我们分别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举例:你是一个小组的几分之一,是全班的几分之一,为什么分数不一样?
2、想想做做2。
生自己填写12个的四分之一、12个的三分之一、15个的5分之一、15个的三分之一
比较:想个问题考考你的同学
出示16个,问:其中的一份还能用三分之一表示吗?
3、想想做做3。
你觉得先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画虚线表示平均分,再涂色)
出示:把()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份,表示其中的1份,是()个。
4、游戏:一堆小棒12根,你能表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
5、线段图。
出示: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1) 取一份。
(2)取2份。
(3)瘦身。
四、自我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8715.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