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教案模板: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材料》教案6篇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模板: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材料》教案6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导语】二年级的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无意识的观察与了解,比较模糊和零散。他们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时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材料》教案: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2.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与识别物品,意识到物品与材料的不同。

2.学生通过对物品分类的活动,达到对材料特征的认识。

3.学生通过对物品分类的活动,培养发展分类思维的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学生通过关注我们生活世界里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达到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分类,达到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放入目的。

难点:学生通过交流研讨,培养学会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布、橡胶手套、烧杯、瓷杯、瓷碗、塑料杯、矿泉水瓶、玻璃瓶、气球、金属勺、小木块、木筷、回形针、毛巾、鹅卵石、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汇总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探索分类

PPT: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你能说出哪些物品?他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师:除了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材料以外,我们生活还有一些常见的材料,比如()、()等等

贴板书:材料名称(金属、塑料、玻璃、橡胶、布、陶瓷、木头等)。

PPT认一认:今天凌老师带来了15种物品。看看,你们都认识吗?

生:齐答,不认识的老师告知(比如:烧杯)。

PPT分一分:实验步骤及方法。

领材料→按顺序摆放→观察→记录→汇总粘贴→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实验要求:

1.1号:领取

2.2号:放回

3.3号:记录

4.4号:粘贴

思考:观察汇总表,自己组和其他小组的分类一样吗?你们为什么这么分类?

生:书本是纸做的

生:纸是木头做的

生:枪是用金属做的

生:房子是用砖头做的

生:碗是用陶瓷做的

生:棉衣是由棉花做成的

生:······

二、研讨交流

思考:观察汇总表,自己组和其他小组的分类一样吗?你们为什么这么分类?

PPT汇总材料特点:每种材料都有什么特点呢?

塑料:轻、颜色多、光滑

金属:有光泽、打不碎、会生锈

木头:黄色、有条纹、能浮在水上

橡胶——有弹性

玻璃——透明、光滑、会反光、容易碎

布——柔软、能做衣服

陶瓷——重、易碎、光滑

三、聚焦课题

思考:刚才分类的15种物品种,石头来源于哪里?还有哪些物品和石头一样都来源于自然界?

PPT:出示生活的世界图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1:自然界

生2:草原、森林

生3:石头、沙子、大海、山

生3:高楼大厦、衣服、箱子、衣架·····

PPT归纳:我们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既有天然形成的自然世界,如山川、湖海、森林、草原等,也有人类设计、制造的人工世界,如房屋、桥梁、汽车、电器、服装、文具等。

PPT点课题: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一起组成了《我们生活的世界》

【篇二】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材料》教案:不同材料的餐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不同的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做成的。

2.物品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特性来区分物品或材料。

3.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材料的特性决定材料的用途。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识别出构成不同餐具的不同材料。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材料的特点,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3.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科学词汇初步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

4.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2.实事求是地描述材料的特性,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3.认识到在科学研究中准确描述事物很重要,因为这可以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比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选择材料制造物品需要考虑其优缺点。

2.了解人类对于材料的正确利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多种感官观察材料的特点,用科学词汇描述材料的特点。

教学难点:进一步辨识物品和材料,将材料的特点与现实功能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金属碗、勺子,木头碗、勺子,陶瓷碗、勺子,塑料碗、勺子,放大镜,盒子,活动记录单,拓展活动单

教师准备:课件,盒子,四类8种餐具,巧虎手偶,评价表,板书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四种材料的特点(8分钟)

1.(PPT出示卡通人物巧虎和妹妹小花,配合巧虎手偶)

巧虎: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巧虎,今天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的妹妹小花学会自己吃饭了,我非常高兴,想要送给妹妹一套餐具,可是我到超市看了一下餐具的种类真多呀,一下子他想不好该送妹妹怎么样的餐具了,20*班的小朋友可以帮帮我吗?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巧虎选一选这些《不同材料的餐具》(出示课题)。

3.巧虎问:这些碗和勺都是什么材料做的呀?(配合手偶)我们小朋友能告诉巧虎吗?(学生回答:金属,陶瓷,塑料,木头)

4.巧虎(配合手偶):原来是这样,那这些材料都有什么特点呢?我们谁能帮帮他?(看情况)没人回答:看来没有实际的观察,小朋友们也和巧虎一样对这些做碗材料的特点不太了解,怎么办呢?(实际观察)有人回答,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对于材料特点的描述都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观察才行哦。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老师特地从商店里借来这些餐具,希望小朋友们可以仔细观察,帮助巧虎。

二、探索活动一:对餐具进行观察(15分钟)1.小朋友们,那我们可以怎么观察呢?(学生说一说,复习用眼睛看,用放镜看一看;用鼻子闻一闻,用手摸一摸、掂一掂、按一按,用耳朵听一听)微课播放

2.【发材料】,开始观察(时间7-8分钟),师指导、评价

3.【收材料】,好了,现在我们都观察了这些餐具,哪一个小组的小朋友可以给巧虎介绍一下制作这些餐具的材料都有些什么特点呢?带着展示板上来吧,(小组汇报,关注其余学生的倾听,及时评价)。

4.还有哪个小组,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再挑选1-2组)【师做好班级记录单】

5.悄悄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就在刚刚上课之前,老师在准备材料的时候,出了一点小意外,老师不小心把一个装材料的盒子打翻了,结果就这样了(出示图片,陶瓷餐具破碎,其余餐具完好),小朋友们能从这件事情中得到什么启发吗?

生:陶瓷易碎,金属、塑料、木不易碎

三、研讨四种材料做的餐具的优缺点(5分钟)

1.巧虎:谢谢小朋友们的努力,这下我总算对这些材料做的餐具有些了解了,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我选择什么材料的餐具送给小花妹妹比较合适呢?(生回答)

2.追问:这种材料做的餐具有什么优点或缺点吗?(生:不易碎,漂亮)

3.追问:为什么没有小朋友选择陶瓷的餐具呢?(生:易碎)

4.巧虎:听了小朋友们的分析,我终于知道该怎么选了,谢谢大家了。

师:老师也要谢谢你们,你们考虑的真周到啊,确实,我们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要考虑它的功能,看看这种材料能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四、活动二:做“神秘的盒子”游戏(10分钟)

1.师:巧虎为了感谢大家对他的帮助,他想和小朋友们玩一个游戏。

经过我们的帮助,巧虎已经选择了一套餐具,他把选好的餐具放在了这个神秘的盒子里,让大家猜一猜他选择的是什么材料做的餐具,不过你只能说一说里面餐具的特点,他只会回答你“是”或者“不是”,看看你能不能猜对哦!游戏规则你们理解了吗?下面我们先请一位小朋友来试一试吧!

生尝试游戏

师:这位小朋友真的非常厉害哦,对材料的特点也掌握的非常好。

2.这个神秘的盒子也非常神奇哦,就在刚刚它把里面的餐具变成了另一种材料做的了,谁来猜一猜现在是什么材料做的餐具呢?

生猜测

师:这位小朋友也很机灵哦,咦,怎么又变了一种材料,这回谁来猜一猜呀?

生猜测(示范猜2-3次)

3.师:这位小朋友这么快就猜对了,看来大家都很会玩这个游戏了呢!接下来巧虎说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小组内玩一玩这个游戏,一位小朋友扮演巧虎在盒子里悄悄放好一套餐具,让另一位小朋友来猜,巧虎想看看哪一组的小朋友玩的,大家轮流玩一玩哦,现在开始吧!

4.生游戏(机动)

巧虎:哇,小朋友们都好厉害呀,猜的越来越快了哦!

师:请小朋友们把餐具和其他工具收进盒子里。刚刚第**,**组的小朋友表现的都非常好哦,游戏玩的很投入,整理东西也非常快!

五、拓展:还有那些物品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成(课内、课外机动)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餐具可以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大家仔细思考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知道那些物品可以用不同的材料来制成呢?你可以仿照第一朵小花来写一写,看看谁能想到更多的物品。(设计意图:将本节课所学的“一种物品可以用不同的材料组成”迁移到其他物品。)

【篇三】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材料》教案:书的历史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历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围绕材料的发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制作书材料的变迁。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纸张、陶泥板、竹简、竹片、毛笔、墨水、木棒、课件、记录单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的历史

1.提问:观察自己的书本,我们的书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古时候的书也用纸做的吗?你知道古代的书是怎样的?

3.了解书的历史。播放书的历史微视频,解说词如下:

在很早很早以前,根本没有纸,人们会用树枝在陶泥上刻一些简单的文字符号。后来,人们会在乌龟壳上,动物的骨头上刻划文字,这相当于最早的“书”了。技术发展了,人们会在青铜器上铸字,但这还不算真正的书。真正的书出现在战国时期,有人用毛笔将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保存,并用绳子编册成书,我们称它为简册。因为竹片和木片比较容易获得,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用这种材料。简册,虽然使用较为普遍,当然也有一些缺点,比如简册有些重。丝绸出现后,人们便在轻巧的丝绸上写字,称之为缣帛,可是丝绸太贵了,一般人用不起。这个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出现了——蔡伦。他是一位很会动脑筋的人,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想到了更好的办法造出了一种书写材料——纸。他用树皮、麻头和破渔网作为原料,经过多次加工,制出了最早的纸——蔡侯纸,这也是是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4.体验活动:当讲到简册的时候,插入体验活动,比较简册和现在的书,有哪些不一样,并交流。

5.聚焦话题:为什么做书的材料会变化?纸这种材料做书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自己的书,图书馆里的书,认识到纸是现在做书最为广泛的材料。通过反问古时候做书的材料,引入书的历史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做出材料变化的思考。)

二、探索:尝试制作一本简易的书

活动一:

1.带着猜测和现代的做书材料——纸,穿越到陶泥时代,经历用木棒在陶泥板上刻字的体验过程。

任务要求: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在纸上、陶泥板上写一个字,记录写字感受。

2.活动交流。说说在泥板和在纸上写字有什么不同。

活动二:

1.穿越到春秋战国时期,经历用毛笔在竹片上写字的体验过程。

任务要求: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在竹片上写一个字,记录写字感受。

2.活动交流。说说在竹片上写字的感受。

3.小结:在没有纸的时候,竹片和木片是很好的做书材料。

活动三:

1.想办法将它们装订成册,成为一本书。

2.让学生演示,体验不同材料装订成书的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的穿越体验活动,让学生经历在不同材料上写字的过程,感受不同材料书写的优缺点。通过班级装订成三本书的过程,体验不同材料装订的难易程度,再次感受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

三、研讨:三种材料做成书的优缺点

1.比较三种材料的书,说说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2.从做书材料的变化,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

3.做书的材料还会有什么发展?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书写、装订的体验活动后,对三种材料进行客观的评价,体会到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提出问题:做书的材料还会有什么发展?启发学生去思考没有任何一种材料是最完美的,在科技进步的过程中,不断会出现更好的材料来做书,意识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篇四】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材料》教案:神奇的纸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它的性能会发生改变。

2.性能得到改变与优化的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具有一定功能的物品。

科学探究:

1.通过折的方法对普通的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造,比较纸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2.在老师引导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纸折叠前后纸的承重、隔热、弹性等方面的变化。

科学态度:

1.激发学生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2.尝试多角度、多方式地认识材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求而不断改进。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材料:普通A4纸、橡皮、订书机、方形塑料盒、热水、活动手册、小盒子、卡纸带。

2.教师材料:瓦楞纸板、课件、纸弹簧、普通A4纸、纸弹簧礼盒。

三、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展示交流

1.(出示一张普通A4纸)小朋友们,认识吗?这是一张普通的(白纸)(板书:普通纸)它有什么特点呢?(板书:薄、软、容易撕、可以画……)

2.你有什么办法让这张纸发生变化吗?

3.今天,老师没有带剪刀、彩色笔等工具,所以,我们用折的方法让它发生神奇的变化。注意,是神奇的变化。到底有多神奇呢?我们来看,这张普通的纸横跨在盒子上,不能承受小木块的重量。(演示)我们要来折一折,让这张纸横跨在盒子上能承受订书机的重量。想挑战吗?(ppt出示要求:挑战任务1:让加工后的纸横跨在盒子上,能承受订书机的重量!挑战时间:2分钟,音乐响起,停止挑战。)注意,成功的小组要保护好自己的纸,等会要上台来展示的哦!材料在桌子上,白纸每人一张,塑料盒和订书机同桌共用。

4.学生活动:每人一张白纸,尝试着用折的方法让白纸能承受订书机的重量。

5.(瓦楞状纸)上台接受挑战,展示说一说,你是怎么折的?(Ppt出示)

6.其他成功的同学也是这样折的吗?一样的吗?

(二)实验探究、交流研讨

1.是什么让这张白纸产生了神奇的力量呢?这两张纸有什么不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折叠后白纸侧面的形状。这种波浪形的纸,(板书记录纸的侧面形状)我们把它叫做瓦楞状纸。(板书:瓦楞状纸)

2.经过我们的加工,瓦楞状纸产生了神奇的力量,能承受比较重的东西,那它还有其他方面的变化吗?让我们一起来测试一下纸的变化。怎么测试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实验记录单。会操作吗?真的会?那老师要考考你了,摸一摸该怎么来操作?实验之前,老师还有一些小小的提醒:两人合作;每个小朋友都操作一下,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完成后,整理材料上交。特别提醒,手拿玻璃瓶时小心烫手!!!

3.汇报交流(板书:承重本领好,隔热好,有弹性)

(三)举例应用、引导思考

1.你在哪里见到过瓦楞状纸?介绍瓦楞状纸的应用。

2.观察瓦楞纸板。瓦楞纸板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3.(ppt)出示各种瓦楞状纸的应用,思考:这些物品为什么要用瓦楞状的纸做?

4.小结:我们把一张白纸折成瓦楞状的纸后,它的承重能力变强了,隔热效果好了,而且还有弹性了。

(四)课后延伸、演示操作

1.今天,我们利用了折一折这么简单的方法,加工了一张白纸,使这张白纸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其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对一些常见的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2.课后,我们尝试着在报纸上刷一层食用油,再拿一张没有加工过的报纸,往两张纸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它们的变化。播放视频。(活动手册)

【篇五】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材料》教案:椅子不简单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上第二单元第五课,是工程技术领域课型在小学科学里第一次出现,第一次设计。学生通过前4课的科学原理学习,转向从一个小样本的整体角度,感受物品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从微观的角度看材料的特点,演变及优化组合。本节课借助椅子为学生提供真实探究的机会,学生要观察椅子不同的部分,是由不同材料的组成,认识椅子“样本”,辨识材料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状态。引导学生观察辨识每部分材料,将椅子的材料特征与其功能联系起来。对比使用一种材料与多种材料做椅子的不同。回归到学生生活,认识制作椅子的材料选择取决于椅子的功能及使用场景。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会无意识的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取不同的材料,但是指向材料性能的问题不一定想过。如材料指什么,材料有何特点,材料与物体的不同。对材料的特点,多是根据生活经验来描述,既有特点,也有用途,理解模糊,描述随意。对材料的用途,对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学生的选择会比较随意,较少同学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所以教师要提供适当的脚手架,帮助孩子学习,如让学生对比着去观察教室椅子和瓦楞纸椅子,不是凭空想象椅子有什么功能,提供给孩子观察的范例和汇报的模板,让孩子学会观察,学会汇报。

再如从功能的角度,去选择什么材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可以提供脚手架,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孩子们学着如何去设计,也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通过对比观察椅子,知道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通过交流研讨,知道材料的特性决定材料的用途。

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椅子的结构,用观察描述与比较等方法辨识材料特性,进行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

科学态度:通过对比两种椅子的交流研讨,乐于表达自己的思考,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已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通过送椅子回家的活动,知道为了满足更好的需求,会用多种材料制作物品。在生产、生活中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选择材料。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了满足更好的需求,会用多种材料制作物品。在生产、生活中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选择材料。

【教学难点】在生产、生活中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选择材料。

五、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PPT(含视频资料)、各类椅子10把、带拼音板贴一组、活动展示台、希沃授课助手及硬件配套、对教室进行活动分区。

学生:4人小组,姓名贴

六、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谈话导入,自我介绍,明确上课口令。

活动一:椅子派对入场式(6min)

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想认识一下么?那就请瓦楞纸精灵入场。

微课1:

(设计意图:用围坐一圈的形式,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学习,减少场地的束缚。用开派对的形式引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1号嘉宾是不是椅子呀?预设是,它有哪些部分组成,如果和你自己做一个比较,你觉得这是椅子的什么结构。引导学生慢慢讲全椅子的结构,板贴。

请2号嘉宾入场(教室椅子,没有扶手)。问学生是不是椅子,少了哪些结构。预设:是椅子,少了扶手。观察的非常仔细,少了扶手也还是椅子

请3号嘉宾入场(塑料椅子)。先问是不是,再问少了哪些结构。和2号相比,少了什么。有靠背的才叫做椅子。抓到一个调皮鬼,把它请出去。

其余椅子依次快速进场,问是不是。一共11把,凳子和椅子的区别。

你们很厉害,这么短的时间就把椅子和凳子区分开来了,还知道了椅子的结构有……

(设计意图:通过椅子入场仪式,让学生先了解椅子的结构,再在一次次有趣的判断中明确椅子的结构。同时也暴露出了学生的前概念,可以在后续游戏中对前概念错误进行针对性的纠正。)

活动二:抢椅子(25min)

那接下去我们进行抢椅子比赛了,玩之前先把规则听清楚哦!请瓦楞纸精灵来介绍一下吧。

微课2:

1.坐垫有海绵的。

第一次比赛,我们要选择的是坐垫有海绵的椅子,教师指导示范。请小组讨论,选择那些椅子派,代表比赛。

哪几组获胜了?请小朋友们判断,错误的小朋友回位置。

你坐在海绵上有什么感觉?海绵比较软,坐着舒服。

坐垫只用海绵可不可以。预设,不可以,海绵太软了,撑不起来。

我们的坐垫运用了哪几种材料?由金属(塑料)和海绵两种材料组成。

用两种材料做坐垫有什么好处哪?预设:更坚固,更好的固定,更舒服(又舒服又坚固)。

单一材料有局限性,我们会根据需求选择多种材料做椅子,更好的满足我们的需求。

2.椅脚有塑料的。

下面要进行第二次比赛了,这次我们要选择椅脚有塑料的椅子。

哪几组获胜了?请小朋友们判断,错误的小朋友回位置。

我们来数一数用到塑料脚的有几把?那你们知道椅脚用塑料有什么作用?

预设:对比有无塑料脚的椅子,一对比金属,不刺耳,不容易划伤木地板瓷砖,二对比鞋子底。比较粗糙,防滑,安全性较高。

有一种特殊的塑料椅脚,你们见过吗?它有什么作用呢?预设移动更加方便,做事方便(让学生体验一下)。

那里会用到这种椅子?预设办公室,电脑房等。

是的,办公室等地方需要这样做事方便的椅子。

3.可以在户外使用的。

接下去,我们进行最后一次比赛,这次我们要选择可以在户外使用的椅子,我们先来想一想户外的椅子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一下,可以选择哪些椅子。

你觉得这把椅子可以在户外用,对吗?你的理由是?

比赛结束了,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些椅子很难被选中,像这把竹椅,有没有同学见过这种椅子,你在哪里见过。

对了,这个椅子以前的人们经常用,竹子这种材料就在身边,制作起来又方便又便宜,虽然只用了一种材料,但是很坚固,也能满足我们休息的需求,也是一把好椅子。但是为什么现在用的少了,可能是人们要求更高,觉得他不美观了。

没想到,这些小小的椅子还真不简单呀(板贴,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游戏中,先用单一材料让学生认识材料,能说出材料的特点。再选用两种材料,从不同的结构上发现类似的规律,让学生知道运用多种材料可以更好的满足我们的需求。为了满足更好的需求,会用多种材料制作物品。最后引入单独材料组成的椅子,让学生初步认识制作椅子的材料选择取决于椅子的功能及使用场景,满足需求就可以。)

活动三:送椅子回家(6min)

瞧,瓦楞纸精灵又来了。听听它还想和我们说什么。

微课3:

我们来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椅子被送错的。(没有固定答案,满足该场景需求就可以。)

检查问题:这些椅子适合这个环境么。不适合,请小组说说理由。

太厉害了,所有椅子都坐上了对的火车!

我们的课要结束了,小朋友们再见,谢谢小朋友们。

(设计意图:通过送椅子回家,让学生面前在生产、生活中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椅子,满足需求就可以。)

【篇六】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材料》教案:做一顶帽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同种物品,它们的功能和用途是不一样的。

2.某些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一些废弃的材料可以用来制造新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

2.通过口述与画图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与合作。

2.有反思自己设计制作的物品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材料性能对产品功能的重要性。

2.意识到废旧材料可以回收后再次使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知道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帽子,它们的功能是不一样的。

2.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做一顶帽子。

难点:与同伴合作动手做出一顶符合需求的帽子。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卡纸、墙纸、一次性塑料碗、纸盒、半圆形卡纸、纸带;

教师准备:4种帽子实物与图片(毛毡帽、遮阳帽、鸭舌帽、安全),大小不同的塑料碗。

【教学过程】

一、选择合适的帽子

1.出示各种各样的帽子

2.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帽子,你会选择合适的帽子戴吗?

3.冬天的时候,你会戴那一顶帽子?为什么选这一顶呢?

教师出示他选择的毡帽,说说为什么这顶帽子更保暖?(引出毛茸茸的材料和结构)

4.那夏天呢?我们知道,夏天非常的热,太阳光很晒,这个时候你还会选择这顶毛茸茸的帽子?那你会选哪一顶?为什么?

鸭舌帽和草帽都可以挡住一些太阳光。

5.(建筑工地)在工地上,你会选择戴哪顶帽子?为什么?

请一个小朋友来压一压?感觉到这种坚硬的材料用来做帽子可以保护我们的头。

6.说说厨师帽、装饰的帽子、雨衣的帽子的作用。

7.小结:帽子的材料不同,它的用途也不一样。

二、了解帽子的结构和形状

1.出示秋游图

提出要求:太阳很大,小朋友没有带帽子,你能利用他们身边的这些材料帮他们做一顶帽子吗?(出示课题)

2.出示材料图片

材料:塑料碗,纸盒子,一次性塑料桌布,报纸,卡纸,棉垫子,墙纸

提问:你会选择哪些材料帮他们做一顶防晒帽子?

3.学生发言,归纳出帽子的结构

教师粘贴帽顶和帽檐图片,并板贴和板书。

4.选择材料

只能用()和()做防晒帽子吗?你为什么不选棉垫?为什么不选桌布?

5.帽顶和帽檐的形状

提问:用塑料碗做的帽顶是圆顶型的,帽顶一定要做成圆的吗?还可以做成什么形状?

帽檐呢?

除了这样圆圆的大帽檐可以挡太阳外,我们还可以做成鸭舌的,还有这种露空的帽子。

在黑板上粘贴不同形状的帽子。

6.出示实物材料并介绍

提问:大小两个不同的塑料碗,如果用它做帽顶,你会选哪个好?

小结:我们做的帽子要适合我们头的大小。

还有一些纸盒可以做成方顶的帽顶,还有纸带可以做没有顶的帽子,这些半圆形的卡纸这样一折就可以做成尖顶的帽顶。而这些大卡纸和墙纸可以用来做帽檐。

7.视频介绍做帽子的方法

三、设计制作防晒帽子

出示记录单

1.以同桌两人为一组,商量一下选什么材料做帽顶,在下面打个勾,选什么材料做帽檐,也在下面打个勾,把你们想要做的帽子的样子画在设计单上,画好的小组请一个小朋友上来选材料。

2.选好之后就可以动手制作了,听到音乐整理材料。

3.制作防晒帽子。

(重复播放制作帽子的方法的视频)

四、帽子展示会

1.个别展示

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的帽子展示给大家看看。

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做的帽子。你们做了一个什么顶的帽子,你们用什么做的,选了哪些材料。(请2-3位小朋友)

2.评价全部

我们全班做了这么多帽子,我们来评一评哪顶帽子不仅防晒效果好而且又好看。

评比要求:

(1)我们每组都有一个小朋友有笑脸贴纸,贴着笑脸的小朋友待会做评委,另外一个同学就当小模特。

(2)现在请小模特带着你们的帽子上台。小模特要展示好啊,一定要让评委们看到你的帽子。在座的评委们,你们的权力很大,你们一定要看清楚哪顶帽子既防晒又好看,然后上台将你的笑脸贴在它的帽子上,投完票了你就回到座位上。

3.评价收到笑脸最多的三顶帽子。

这几顶帽子收到的笑脸最多,我们看看:他们都有大大的帽檐可以防晒,而且上面做的这么漂亮,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真厉害。

4.改进美化帽子

其他防晒效果做的不够理想或者做的不够美观的可以带回去,这顶帽子就留给你们了,你们可以再去修改、美化它,让我们亲手做的这顶帽子更实用漂亮。

五、课外拓展

1.下一节课我们可以再给大家评比一次。

2.今天我们用现成的材料做的是能防晒的太阳帽。天冷了,我们能用今天学的方法做一顶保暖的帽子吗?回家后大家可以做做看。

延伸阅读

小学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小学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导语】科学是正确反映世界本质与规律的理论,包括正确的概念、命题、原理与理论体系;其对象是客观本质与客观规律,内容是科学本质与科学规律,形式是语言,包括自然语言与数学等人工语言。教案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书的历史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历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围绕材料的发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制作书材料的变迁。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纸张、泥板、竹简、竹片、毛笔、墨水、木棒、课件、记录单

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的历史

1.提问:观察自己的书本,我们的书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古时候的书也用纸做的吗?你知道古代的书是怎样的?

3.了解书的历史。播放书的历史微视频,解说词如下:

在很早很早以前,根本没有纸,人们会用树枝在陶泥上刻一些简单的文字符号。后来,人们会在乌龟壳上,动物的骨头上刻划文字,这相当于最早的“书”了。技术发展了,人们会在青铜器上铸字,但这还不算真正的书。真正的书出现在战国时期,有人用毛笔将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保存,并用绳子编册成书,我们称它为简册。因为竹片和木片比较容易获得,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用这种材料。简册,虽然使用较为普遍,当然也有一些缺点,比如简册有些重。丝绸出现后,人们便在轻巧的丝绸上写字,称之为缣帛,可是丝绸太贵了,一般人用不起。这个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出现了——蔡伦。他是一位很会动脑筋的人,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想到了更好的办法造出了一种书写材料——纸。他用树皮、麻头和破渔网作为原料,经过多次加工,制出了最早的纸——蔡侯纸,这也是是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4.聚焦话题:做书的材料发生了哪些变化?

5.穿插竹简观察体验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自己的书,图书馆里的书,认识到纸是现在做书最为广泛的材料。通过反问古时候做书的材料,引入书的历史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做出材料变化的思考。)

二、探索:尝试制作一本简易的书

活动一:

穿越到春秋战国时期,经历用毛笔在竹简上写字的体验过程。

任务要求:用毛笔在竹片上写自己的姓名,和同学说一说在竹片上写字的感受。音乐声响起,将毛笔放回笔筒,体验结束。

活动二:

穿越到陶泥时期,经历用木棒在泥板上写字的体验过程。

任务要求:除了在泥板上写姓名,比一比在泥板、竹片,纸三种材料上写字的感受。完成活动记录表。音乐声响起,整理实验材料,体验结束。

活动三:

1.想办法将它们装订成册,成为一本书。

2.让学生演示,体验不同材料装订成书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的穿越体验活动,让学生经历在不同材料上写字的过程,感受不同材料书写的优缺点。通过班级装订成三本书的过程,体验不同材料装订的难易程度,再次感受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

三、研讨:三种材料做成书的优缺点

1.比较三种材料的书,说说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2.从做书材料的变化,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

3.做书的材料还会有什么发展?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书写、装订的体验活动后,对三种材料进行客观的评价,体会到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提出问题:做书的材料还会有什么发展?启发学生去思考没有任何一种材料是最完美的,在科技进步的过程中,不断会出现更好的材料来做书,意识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不同材料的餐具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认识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陶瓷等。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点。

2.能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通过调查发现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培养学生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观察和辨认不同材料做成的餐具。

教学难点:能辨认不同材料的餐具,并用适当的词语描述不同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不锈钢碗和勺子、陶瓷碗和勺子、塑料碗和勺子、木碗和勺子、纸盒子

教师准备:不同材料的餐具、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准备好的餐具,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那么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课题《不同材料的餐具》板书

二、观察餐具特点

1.各种材料都有什么特点?我们该如何知道呢?学生分组带着问题对四种材料的餐具进行观察,提示学生可用手敲,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等方法。

2.学生小组边观察边进行讨论

3.汇报:你们的观察结果是什么?这些餐具都有什么特点?

4.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用科学用语,并总结、讲解。

5.拿出活动手册,教师指导学生按要求填写活动手册。

三、做游戏巩固练习

1.“神秘的盒子”游戏。只能描述餐具或材料的特点,教师回答“是”或“不是”,最后猜出盒子里的餐具是什么。

2.根据之前总结的四种材料的特点,说一说用这些材料做碗和勺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四、交流和总结

提问:四种材料都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总结。

五、作业

1.回家可以和父母继续做“神秘的盒子”的游戏巩固练习。

2.可以在家里在找一些别的物品观察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六、板书设计

不同材料的餐具材料 特点不锈钢碗 反光 光滑、坚硬陶瓷碗 光滑、坚硬塑料碗 光滑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我们生活的世界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体会物品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组成物体的材料。

2.科学探究目标

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给我们周围的物品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物品分类的标准,把周围物品分类。

2.教学难点: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10张不同物品的卡片

2.教师使用:课件、实物、班级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预设5分钟)

1.出示《我们生活的世界》课题,导言:我们生活的世界绚丽多彩,物质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身边的物质出发来认识了解周围的世界。

2.新授:请同学们说一说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品,思考一下,哪些是来自大自然的,哪些是来自人工制造出来的?

3.教师组织学生识别实物图片。

二、讨论分类的标准(预设15分钟)

1.播放“自然视觉生活景观”剪辑视频和“创造工厂人工智能”剪辑视频

2.引入科学词汇

自然世界人工世界沙石木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

3.教师分别对这些科学词汇进行讲解及举例说明。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

三、给物品分类(预设1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对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

2.出示活动手册样本,先填写分类标准,再逐一出示物品图片,让学生深入理解物品分类标准。

3.布置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去分类,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四、研讨交流和总结(预设10分钟)

1.我们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成了哪几类?(师生共同探讨研究)

2.每一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完成班级记录表)

五、板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分类标准: 自然世界 人工世界 金属 塑料 玻璃 橡胶 纤维 纸……

教案模板: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简单的机械》教案6篇


【导语】机械(英文名称:machinery)是指机器与机构的总称。机械就是能帮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像筷子、扫帚以及镊子一类的物品都可以被称为机械,他们是简单机械。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生活中的“好帮手”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学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解决生活中带见问题的方法。

2、在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能对生活中简单的工具的作用提出猜想。

教学重点:

认识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寻找生活中的其它“好帮手”并猜想它们的作用。

教学准备:

木板、羊角锤、拧紧的螺丝钉、未开的汽水、瓶起子……。电子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出示汽水瓶,如何将它打开?

出示钉有螺丝钉的木板,怎样取出这些钉子?

2.生活中工具的作用

⑴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类似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使工作更有效,人们发明了很多工具,这些工具成为了人们的“好帮手”。你还知道哪些“好帮手”,它们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⑵分组讨论,完成表格。

我找到的好帮手

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我猜想它能……

⑶全班交流。(“注意倾听,补充发言”纪律保证效率,教师得加强组织引导)

在交流活动中对学生发现的以下一些问题应该给予明确的肯定:

①一种工具能干好多事情,不同的用法起到不同的作用。(比如榔头能拔钉子又能钉钉子,一字螺丝刀能拧螺丝,又能打开奶粉盖)

②不同的工具能干同一件事。(比如老虎钳能夹小东西,镊子也能夹东西,剪刀有时也行)

④一种工具做某件事特别专业。(比如剪刀剪指甲不如指甲钳夹指甲来得容易)

3、体验:“好帮手”的作用。

⑴、明确任务:选择不同的工具,在木板上钉上铁钉和螺丝钉,然后再把他们取出来。

⑵、分组活动。

⑶、全班交流。(小组完成情况,感受:工具的确能提供方便)

4、科技史

阅读交流P21页指南车信箱,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感悟科技发展之快,知道现代工具都是在简单机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且人们还在不断改进身边的工具,以追求更高的工作效率。(教师也可以下载一些图片,制作成简单的演示文稿,配合图片进行讲述:桔橰的介绍;纯粹人力-简单机械-现代工具的对比)

他能撬动地球吗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会做杠杆尺的探索性实验,能够观察记录杠杆尺的状态,学习使用图示法简化问题。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分析整理出杠杆省力的规律。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能够利用杠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科学知识:能合理解释身边的杠杆工具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难点

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规律。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分析整理出杠杆省力的规律。

器材准备

学生材料:杠杆尺(课前组装好)、钩码一盒、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老师材料:学生材料一份、课件、老虎钳、镊子、小黑板。

教学建议

本课是具体认识一种简单机械的起始课,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扶、放”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科技史引入-阿基米德的故事

讲一讲古希腊阿基米德的大话、提出质疑阿基米德为什么说出如此大话?他所说的是一种什么神奇的装置呢?

2.活动一:我们也来撬地球。

⑴给你一根撬棍,你会如何撬起地球?模拟体验撬动地球(两种方法)

⑵认识它的结构(阻力点、支点、动力点):像这种撬动“地球”的装置叫杠杆。杠杆工作时总围绕一个点转动。这个点叫支点。“撬地球”时,对杠杆用力的那点就是动力点,悬挂“地球”的点就是阻力点。

二、活动二:寻找杠杆的秘密。

1.分别移动杠杆支点、阻力点、动力点的位置,再去撬一撬“地球”,效果有什么不同?

2.看来并非任何情况下杠杆都能轻松撬起重物,怎样利用它才能使我们更省力?下面我们借助“杠杆尺”来进行进一步研究。

3.认识杠杆尺

⑴它的支点在哪里?我们把挂在左边的钩码看成“地球”,那么它挂的位置就是阻力点。右边不用手按,也挂上钩码来显示力的大小,那么这些钩码就可就成为动力,挂的位置就是动力点。既然这样,做实验的时候左右两边都只能在一个位置挂上钩码,不能遍地开花的到处挂。

⑵要想更明晰的分析实验现象,记录是必不可少的。怎样记录呢?

A、独立思考。

B、出示记录单:

杠杆尺不同时候的状态记录

第____小组____年____月____日

左(阻力点)情况

杠杆尺的状态(图示)

右(动力点)情况

钩码数

与支点距

钩码数

与支点距

C、杠杆尺不同状态的简笔图示:(见下表)

D、提示:小组内每做一次就记录一次。

4.小组活动

⑴小组商议成员分工。

⑵领取材料进行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各组实验情况。

⑴.请各小组将材料放桌子中间,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实验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记录在小黑板上。 ⑵观察分析以上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

(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如果学生觉得茫然,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杠杆平衡状态的情况)

希望学生能有的发现:

A、不是所有杠杆都能省力;

B、当杠杆左右两边乘积相等,杠杆就能平衡。

C、动力点与阻力点,谁离支点近,谁就省力,谁离支点远,谁就省力。

⑶现在你能分析阿基米德所说的“大话”必须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实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研究了杠杆,大家都有哪些收获呢?(独立思考后交流)

二、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1.课件出示:下列工具中哪些属于杠杆类工具(钉锤、钓鱼竿。压井抽水柄、剪刀、镊子、虎口钳、钢笔?)你能找出它的三个关键的位置吗?

2.这些杠杆类工具中,哪些可以省力?为什么?

3.另外这些杠杆在使用中并不省力有时反而更费力,为什么我们还要使用这样的杠杆呢?

4.跷跷板(胖爸爸和瘦女儿一起玩跷跷板,怎样坐才协调?)

5.人体中的杠杆(参见课本26页拓展)

三、特殊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天平。

1.课件出示:天平,它是杠杆吗?省力还是费力呢?

2.介绍我国天平的的历史。(结合教材25页指南车资料)

3.你也能制作一个小天平吗?怎样做?需要哪些材料?(参考课本26页制作方法)

4.小组协商分工,领取材料进行制作。

5.展示、交流。

轮轴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能根据自已的原认知对问题大胆提出猜想

2.会利用观察,实验,制作等方法探究轮轴的秘密。

3.认识轮轴的结构,知道利用轮带动轴转动省力,利用轴带动轮转动可以省距离

5.并能识别生活中用轮轴的实例,会分折它是怎样提高工作效率的。

6.感受到利用科学技术制作出的工具可以改善生活,提高工作效率。愿意合作交流,能积极参与有关轮轴话题的讨论。

器材准备:

演示实验材料:生活中应用轮轴工作的物品(实物、图片、课件)、演示用轮轴实验套材。易拉罐瓶、吸管、线绳做成的轱辘。

分组实验材料:硬纸板、剪刀、圆规(或者具有不同大小的圆面的物体)、钩码、铁架、线绳。

学生实验材料:

教学提示:

1.注意本课中有两次猜想与假设(轮轴有什么作用,轮再大一点会更省力吗)

2.为了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度,本节课安排了两个制作活动:制作一个纸板轮轴、制作一个轱辘。其中纸制轮轴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与线有较大摩擦,另在打孔过程中学生也会有困难,建议有条件的学校使用实验工具箱提供的工具,把这个活动作为兴犹未尽的孩子们的课后制作。易拉罐轱辘教师可以制作演示,有可能也可以为没个小组制作一个,让学生体验。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轮轴的概念:

出示水龙头:当取下自来水开关上的“圆盘”时,我们还能轻松的拧动开关吗?

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2.你知道轮轴有什么作用吗?(板书学生的猜想:省力?)

二、探究轮轴的秘密。

1.让学生简单设计轮轴机械是否省力的实验:

用一个轮轴实验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把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观察看样的力量可以使轮轴两端达到平衡。(不一定是两边位置一样高,可以是一边高一边低,但两边的钩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在空中应该是静止不动的。因此轮轴本身的摩擦力不能太大。)

2.分组领取轮轴等实验材料(各组轴相同,轮有大小不同的两种)。[实验条件受到限制的学校:下面我们制作一个轮轴,来研究轮轴的作用,教师巡视各组完成情况,并发放其他实验材料。]

实验记录单

轴上的钩码个数

轴上的钩码个数

我们的发现:

3.各组交流汇报实验的结果和发现。(教师以小黑板板书记录数据)

a.共识:轮带动轴可以省力,轴带轮转费力

b.新发现:不同轮轴省力大小不同。(这是怎么回事?)

4.轮的大小与轮轴作用的影响

把各组轮轴收起来,分两类放在一起。对比它们的轮和轴。发现:轴相等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

设想:如果轮的大小不变,怎样才能使轮轴省更多的力?(轴缩小)

三、轮轴的应用

1.找一找,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轮轴。

出示图片:方向盘、门把手、拧子、扳手、闸阀等,它们是轮轴吗?它们的哪一部分相当于轮,那一部分相当于轴?

2.最早的轮轴——轱辘。

a.介绍轱辘的历史(参考课本第28页资料)

b.演示轱辘提重物。(好玩吗?有兴趣下课也做一个?)

滑轮兄弟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通过实验研究定滑轮的作用,能够制定一个合理的动滑轮作用研究计划,并按照计划步骤进行研究。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3.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不同。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试着用杠杆原理来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不同。

器材准备

学生材料:定滑轮和动滑轮各一个,铁架台、线、便签纸、钩码、测力计等。(每组一份)

老师材料:图片和视频资料(起重机上的滑轮)、学生材料一份、实验汇报表。

教学建议

在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时,需要考虑到滑轮受到的摩擦力不能太大(两边的钩码不能挂得太多),否则实验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演示升旗仪式。

2.旗杆上有什么装置能帮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学生观察描述:旗帜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的?(有轮子)

3.教师出示轮子,并介绍: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滑轮。这种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旗杆顶部的轮子

1.让我们模拟旗的装置,来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模拟升旗你需要哪些材料?

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材料:定滑轮、铁架台、线、便签纸),试一试,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挂有旗子的那部分绳子会怎样运动?要求小组内每位学生拉一次,体会定滑轮的作用。

3.要把旗子升上去,却把拴着旗子的绳子往下拉。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这有什么好处?(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使工作方便)

4.使用定滑轮升旗或提起其他重物能不能不省力呢?为了弄清使用定滑轮省不省力,我们怎样来研究?

(1)学生讨论。

(2)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把细绳套在定滑轮的槽内。

(3)在绳的一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作重物。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够平衡。

5.分组实验。

6.汇报实验结果。讨论:以上实验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7.现在请你总结一下,定滑轮有哪些作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并不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1.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滑轮都是固定在某个地方不动的。在搬运货物时,常使用一种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像这样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2.猜测:动滑轮的作用与定滑轮的作用是否相同?你认为会有什么不同?

3.研究动滑轮的作用时,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我们准备按照什么样的步骤来研究?

4.根据小组的讨论,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

5.预测的学生研究过程

(1)用测力计测量1个钩码的重量。

(2)将细线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3)将绳的右端挂在测力计上,通过测力计将重物向上提起,稳定在一定高度,观察用多少力?

6.交流研究的发现:用了多少力?与不用动滑轮、直接把重物提起时用的力相比,是省力还是费力?

7.讨论:现在你知道动滑轮有什么作用了吗?

8.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四、用杠杆原理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说滑轮也是一种杠杆,你能找到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吗?

2.试一试,画出示意图,用杠杆的原理来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3.根据学生交流研究结果,教师总结:从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定滑轮不能省力而动滑轮能省力;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而动滑轮却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五、滑轮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滑轮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谁知道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是定滑轮还是动滑轮,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2.讨论:在一间房里,电灯的开关是拉线开关,在一进门的南墙处,床在北墙处。如果想在床上控制电灯的开关,又不使房子的布置很乱,可以怎么办?需要安装几个定滑轮?

在斜坡上

教学目标

1.科学技能: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科学试验,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激发研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

3.科学知识:认识斜面,知道从斜面拉上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和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不省力。了解生活中斜面原理的多种多样的运用。

教学重点

能在自主式的探究活动中认识斜面的一些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研究斜面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器材准备

学生材料:搭斜面的材料(表面同样平整光滑,长度分别为20厘米、40厘米、60厘米、80厘米、100厘米的木板和高10厘米的木块等),重物(重1000克的重物和小滚筒、大木块、小木块等,要有钩子),测力计(平板和圆筒)、平头和尖头铁钉、螺丝钉等各四枚、螺丝刀、铁锤、毛巾、实验记录表等每组一份。

老师材料:相关图片或者视频材料和学生材料一份、实验汇报表;重40公斤左右的木箱一个,大而结实的木凳一条,厚实的大木板一块。

教学建议

1.活动中注意安全。

2.充分的预见,随时为出现的新问题点拨、领航。

3.要注意学生的层次性,随时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组合,全班成马蹄形组织;在中间放置重40公斤的木箱一个,大而结实的板凳一个。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已经认识了不少机械工具,如果现在要你把这个大箱子搬到那条板凳上,你会用什么方法?

2.学生反馈交流,教师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并让学生去操作,在困难中,教师提供帮助,搭一块木板,再让学生搬,搬后问学生感觉如何?

3.此时你的脑海中是不是出现了一个个小问号?

二、自主实验,随时指导

1.交流学生的疑问之处,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真的能省力吗?为什么会省力?怎样的斜面更省力?……)注:第一个问题必须有,因为课始的游戏只是感知而已,并无具体科学证据,因此在说后几个问题时也应引导学生用上“假如省力”这样的话。

2.为了方便同学们研究,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材料,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材料,讨论一下你们组将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去研究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3.小组讨论,形成书面实验方案。

4.小组上台运用实物投影仪进行汇报,集体交流评议,使各小组的实验方案更具可行性(方案中至少具备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结论这样四个内容)。

实验记录表

第  小组                                          记录员:

实验次数

竖直提起重物所需要的力(N)

斜面1上拉起力所需要力:(高   长   )

斜面2上拉起力所需要力:(高   长   )

斜面3上拉起力所需要力:(高   长   )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数

我们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流后,教师可追问:还需注意些什么?(拉力器的正确使用)

6.小组实验,师巡回指导。

7.小组汇报实验结果,组织交流,启发引导,得出结论(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运用斜面一定省力,而且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不省力)

(1)在这一环节中,可让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他们实验的经过及结果,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

(2)对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除了共同讨论之外,还可以用师生共同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真伪。

8.说说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没有?

三、联系应用,扩大认知

1.斜面果然能够省力,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看到过利用斜面的地方吗?

2.老师也有一些照片请同学们看看,想想其中的奥妙。出示生活中人们应用斜面的照片,让学生说说其中的斜面原理。

四、小结延伸,巩固联系

1.学了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2.完成作业本作业。

有趣的传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实验发现齿轮传动的秘密。

2、了解齿轮传动的规律,知道其它几种常见的传动方式,

3、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

要学生在探究中认识,齿轮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运动的方向和改变运动速度。

简单机械大联盟,是单元学习的总结与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废旧电动玩具汽车一辆,实验用齿轮一组、介绍其它传动方式的图片或视频。

学生:齿轮组(尽量在课前收集,若难于保证所有小组都有实验材料则带领学生制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出问题:小马达是通过什么装置将动力传到玩具小车的车轮的?

二、新授:

(一)奇妙的齿轮:

1、感受功能:分组把玩带来的电动玩具汽车,功过观察探究感受齿轮能够起到传力的作用。

2、探索奥秘:

(1)、介绍齿轮制作方法,发放齿轮组合。(齿轮制作方法1:按照课本用卡纸制作;2:用瓦楞纸和塑料瓶盖黏制)

(2)、分组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表

齿轮变化

齿轮的转动方向

齿轮传动圈数

齿轮1

齿轮2

齿轮3

我们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汇报研讨:分析自己小组的实验数据,你发现了齿轮传动的哪些秘密?

3、生活中运用齿轮的例子。(钟表、自行车等)

(二)各种各样的传动方式

1、观看图片、视频,认识更多的传动方式。

2、你还见过哪些转动装置,它们也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吗?(链条、皮带、齿轮)

(三)简单机械大联盟

1.生活中,人们常各种简单机械用各种传动方式组合起来,自行车上就集合了各种简单机械,试试看,谁慧眼,能发现它们。

2.胡小楠同学设计的吊桥。(课本38页)

3.你们也能利用本单元所学设计制作除自己的小建筑或小玩具吗?

(1)独自思考后,与小组同学讨论设计:将各种传动装置和简单的机械组合起来。小组内选取设计方案。

(2)利用现有材料,分组制作。

(3)展示交流学生的设计制作。

教案模板: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三篇


【导语】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我们小点儿声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

2.懂得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能用正反事例说明上课要遵守纪律。

情感:

1.愿意遵守课堂纪律。

2.对不遵守纪律的行为不满。

行为:

1.听到上课铃声立即进教室。

2.上课不随便说话;要发言,先举手;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不影响别人学习。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他们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懂得人人遵守课堂纪律,大家才能学习好的道理,从而产生遵守课堂纪律的愿望。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通过学生的实际体验,使他们知道上课要守纪律。)

1.思考:同学们,上课时人人守纪律,大家学习得怎么样?如果有人不守纪律会怎样呢?

2.小结:上课时,人人守纪律,大家能安静地学习。有人不守纪律,就会影响学习,大家都不高兴,因此,课堂纪律大家都要遵守。

二、说一说(使学生知道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懂得课堂纪律大家都要遵守。)

(一)出示图一。

1.小组交流:

(1)上课铃声响了,教室外活动的同学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2)教室里的同学听到上课铃声后是怎么做的?

2.小结:铃声就是命令,听到上课铃声应该这样做:

(1)停止一切活动。

(2)安静、迅速、按顺序进教室。

(3)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大家安静、迅速地走进教室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保障,这样既不耽误上课时间,又能使大家踏时地上好一节课。而且,课前准备好上课要用的东西,上课用起来方便、节省时间,不耽误听课或做作业。

过渡语:在座位上坐好后,我们该怎样上课呢?

(二)出示图二。

1.小组交流:

(1)上课时,同学们是怎么做的呢?窗外飞来几只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同学们没有一个人看,这是为什么呢?

(2)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讲,搞小动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3)观察老师的表情怎样?你们猜此时老师是怎么想的?

2.小结:

上课玩东西,做小动作,会分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课,既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有时还影响其他同学听课。当自己想玩时,一定要管住自己,不玩,不做小动作,时间长了,就能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

过渡语:课上除了要专心听讲外,还应该怎样做呢?

(三)出示图三。

1.讨论:

(1)为什么想发言时要先举手?

(2)如果自己举手老师没让发言,让其他同学发言时,应该怎么做?

2.小结:

想发言时要先举手,得到允许后再发言,如果老师让其他同学发言就认真听。随便说话,发言乱抢,谁也听不清,会影响自己和同学学习,影响老师讲课。同学们都举手发言,有秩序地讨论问题,大家才能学习好。

过渡语:现在咱们知道应该怎样上课了,下面老师想请你们当小老师,来看看下面这些同学做得怎么样,怎样帮助他们?

三、看一看(使学生知道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危害。)

(一)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图1)

1.小组交流:现在是什么时候?这个男同学做得对吗?为什么?请你告诉他应该怎样做?

2.小结:听到上课的铃声,应该马上停止一切活动,有秩序地进教室,课间没玩儿够,还继续玩儿,会耽误准备上课用具,上课时心情不能平静下来,也上不好课。如果迟到了,还会影响老师讲课,同学听课。

(二)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图2)

1.讨论:这位男同学做得对吗?想想应该怎样帮助他?

2.小结:上课是学习时间,不好好学习,在下面玩东西,做小动作,会耽误自己学习,甚至影响别人学习,所以要想办法,克服困难,管住自己,专心听讲。

过渡语:同学们,听了你们的话,猜猜看,这些同学会改吗?

(三)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图3)

1.全班交流:说说他们的进步表现在哪儿?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2.小结: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些同学都改正了缺点,做到了想发言先举手,得到老师的允许后,再起立发言。不在课堂上随便说话,玩东西,搞小动作。由于他们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因此受到了老师、同学的表扬、喜欢,他们的学习也有了进步,这多好啊!

四、做一做(使学生巩固课堂常规的基本要求并进行具体训练和指导。)

1.学生四人一组,在组里做。

2.请同学们到前边做。

现场采访: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对做不到的同学你会怎样帮他?

(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五、儿歌总结

1.学生边读儿歌边表演。

2.小结:同学们,遵守课堂纪律很重要,只有,大家才能学习好。希望你们都按照课堂要求去做,人人争做遵守课堂纪律的好学生。

【篇二】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大家排好队

活动目标:

1.知道在活动和公共场所玩耍时要主动排队,耐心等待。

2.有初步自我约束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流程:

1、游戏《钻山洞》,体验没有秩序带来的危险。

分别准备三个山洞:由两名同学来当拱门,第一次小朋友自由的钻山洞,"谁能又快,又安全的钻过每一个山洞,不能漏掉每一个山洞。"

"刚才在钻山洞的时候你都发生了什么事?你看见了什么事情?

小结:刚才同学自由的钻山洞,游戏过程中出现了拥挤、无序、碰撞、掉鞋等现象。

2、讨论怎样又快又安全的钻过山洞的方法。

怎样又快又安全的钻过山洞?

小结:钻山洞时,大家要从同一个山洞出发,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不推不挤不掉队,这样就会又快又安全的钻过每一个山洞了。

3、播放背景音乐,再次玩《钻山洞》的游戏。

同学还是自由游戏,教师及时鼓励同学排队的行为。

小结:当很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只要大家排好队、守秩序,就会很快、很安全、很开心的把事情做好。

活动延伸:

和同学为需要排队的地方设计一个排队标志,提醒大家共同遵守。

【篇三】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东西不乱扔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要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合适的地方,用完扔回原处。

2.懂得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地方,既整洁,用时又好找,又省时,不会误事。

3.懂得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地方是做事有条理的表现,从小养成这种好习惯很重要。

情感:体会到把东西扔在一定的地方好处多,愿意培养这种好习惯。

行为:把东西摆扔在合适的地方,用完及时扔回原处。

课时:2

教育过程:

一、插图导入

1.电脑演示图片:

内容:栏目一“想一想”中的图。

2.教师提问:

想一想,像李芳这样乱扔东西会怎样?

3.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即板书:找不到东西耽误时间耽误事着急……

4.过渡语:

李芳乱扔东西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学文明理

1、学生边看图片边听录音故事。

(图片的内容为课文中的插图,录音故事内容同课文内容的1、2自然段。)

2、教师提问:

李芳乱扔东西的结果怎样?(此时学生通过听故事,可能会对乱扔东西的结果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可以继续板书,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乱扔东西的坏处。)

3、教师小结:

乱扔东西就会找不到东西、还会耽误时间、耽误事情、心里着急,还可能会养成做事没有条理的坏习惯,害处可多了。

4、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给李芳出出主意,告诉她怎样做就能避免这些麻烦?

5、学生小组讨论后给李芳出主意。

板书:东西不乱扔

6、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

大家出的主意很好,李芳同学听了一定会感谢你们。李芳的老师也是这样劝告她的。

7、听录音:

内容:课文中李芳老师的话。

8、过渡语:

后来在妈妈的督促下,李芳逐渐改掉了乱扔东西的坏毛病,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李芳后来是怎么做的。

9.提问:

看图说一说,李芳是怎样改掉缺点的,把东西方在一定的地方有什么好处。

板书:找得到东西不(耽误时间)不(耽误事)不(着急)

三、联系实际具体导行

1.过渡语:

通过看小芳的事例我们知道了东西不能乱扔,那么,东西应该扔在什么地方呢?扔在什么地方合适呢?让我们到小明的家里去看看。

2.电脑演示小明的家

内容:栏目四“议一议”中的插图一(教材P50图)。

3.教师提问:

这些东西摆扔的地方合适吗?你在家里把它们摆扔在哪里,为什么?

4.请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脑,在老师事先制作好的课件上帮小明收拾家。

5.学生独立操作后,在教师机上边演示边汇报,同学之间如果意见不统一可以相互争论,教师评判的原则是东西扔的位置安全、方便、不妨碍整洁即可。

6.教师用电脑演示图片

内容:栏目四“议一议”中的插图二和插图三。

7.教师提问:

这些东西用过后应该怎么办?平时你把它们扔在什么地方?

8.教师请学生自主选择讨论的内容。

9.学生汇报后教师给予引导,对正确的进行肯定,不正确的启发同学自己修正。

四、全课总结

1.师:今天同学们学得很好,大家懂得了做事要有条理的道理,希望你们今后都能养成学习、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板书: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我们一起用一首儿歌来总结一下这节课。

2.学生阅读儿歌

3.师:今天这节课后我们开展一项活动。

4.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板书设计:

东西不乱扔

找得到东西不耽误时间不耽误事不着急……

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教案模板: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教案(3篇)


【导语】《小马过河》是篇童话。课文借小马过河这件事,说明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而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还要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要求]

一、认识本课生字:

蹦、麦、如、蹚、鼠、淹、啦、叹、脑筋;指导学生观察人物说话的动作、神情;会用:连蹦带跳、难为情地、亲切地、吃惊地等描写人物说话时动作神态的词语。

二、分角色朗读和复述课文。

三、教育学生做事要动脑筋,要实地去试试,初步懂得“实践第一”的道理。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提示课题。自学课文。结合句子教学生字词。范读课文。再自学课文、分段。

第二课时:读讲课文一、二两段、练习。

第三课时:读讲第三段,总结课文学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自学课文(童话是儿童喜欢的体裁,无需解说,直接提示课题,情绪即被激起。)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同学们是很喜欢读的。现在请你们自己读课文。

自学要求: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了解故事里有哪几个角色。

二、结合句子教学生字词(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同时又可了解故事梗概)出示小黑板:

小马连蹦(beng)带跳地驮着麦(mai)子向磨坊(mofang)跪去。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mo)小腿,能蹚(tang)过去。”

松鼠(shu)说:“当然啦(la)!我的伙伴就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小马想,如(ru)果妈妈在身边,那多好啊!他叹(tan)了口气回家了。

老马说:“哦(o),自己不动脑筋(naojin),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教学“连蹦带跳”时,增教“蹦蹦跳跳”、“一蹦一跳”、“蹦呀跳呀”、“又是蹦又是跳”。

二、范读课文。

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呢?请小朋友听老师读课文。

三、再自学课文、分段(通过下列提问,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层次)

1.课文第一小节说的什么?

2.小马过河,他到河边去了几次才过河?

3.课文中写小马第一次过河从哪儿到哪儿?第二次呢?

4.那么课文可分成几段?

第一段:小马整天不离开妈妈。

第二段:小马第一次没敢过河。

第三段:第二次小马终于过了河。

四、练习。

1.写生字词。

2.给下面的句子加冒号和引号。

小马对妈妈说我是愿意帮您做事

老马说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提示注意点:引号成对用,句末标点点在引号里面。

第二课时

一、轻读第一段。

二、读讲第二段。

1.自学。

提出要求:课文中写了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对话,看看他们说了些什么?课文中写他们的对话时,还写出了他们说话的动作、神情和语气。你能把这些词语找出来吗?例如“小马连蹦带跳地说”,“连蹦带跳”这个词语就把小马说话时的动作、高兴的样子写出来了。自学时你就把这些词语画出来。2.找出提示语,为指导表情朗读作好准备。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下列板书:

小马老牛小松鼠老马

连蹦带跳地说嗒嗒地跑过去,问道叹了口气说难为情地说低下头说说拦住它大叫认真地说高兴地说亲切地说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点,并结合指导朗读:假如有一天,我们来到小河边,听到小马与老马,还有老牛、松鼠的对话,说话时,他们的神情、动作以及语调生动极了,这一场对话真有趣。它们一个个怎么说,你能学得起来吗?(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使扮演角色朗读课文带有饱满的真实的情感,这样学生的表情朗读就很容易达到要求,而且对提示语所显示的形象有了具体的理解。)

①“连蹦带跳地说”,表示小马高兴。还可以换上什么词儿?(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蹦呀跳呀,又是蹦又是跳)

老马也是“高兴地说”,老马、小马、都很高兴。不过,一个像大人,一个像小孩。现在请同座的两个小朋友分角色读第二节中老马和小马的对话。

②小马来到一条小河边,他为难了。心里怎么想的?该怎么读?(轻读)请谁来扮小马?

③小马问老牛伯伯,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表示疑问的句子怎么读呢?老牛回答时,说的很平静,因为他认为河水很浅。现在请女同学扮小马,男同学扮老牛,读读他们的对话。

④松鼠可不同了,忙拦住大叫,因为是大叫,后面是用了什么标点?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谁能扮小松鼠(指名试读)。

指导朗读:“小马!”一声叫住,要读得急促些,声音要高;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些,是连着说的,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些。(再读)

⑤“小马吃惊地问”,如果没“吃惊地”,那是一般地发问。现在是“吃惊地问”,吓了一跳,表示出小马的害怕、紧张。(示范)

⑥老牛和松鼠对河水的印象完全不同,你能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吗?(深、浅)

⑦小马听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怎么办?课文中哪两个词说明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不动脑筋?(立刻、连忙)

⑧练习朗读三、四两节。四个人一组分角色朗读。

⑨比较:如果省掉这些表现他们对话时的动作、神情的词语,变成“小马说……老马说……松鼠说……”你们觉得怎么样?

⑩指点“说”“问”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儿,所以前面都是用“地”。

(虽是指导朗读,却把课文中的主要的知识点突出,而且通过对这些词语、标点的理解来指导朗读,这就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训练以及思维的训练结合在一起了。)

4.练习。

填充:

我高声()喊小林飞快()跑

他轻轻()问我认真()写字

小红高兴()说妹妹大声()唱着歌

△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教师微笑着说:“小朋友说!”让学生加以描述。

△指名一同学蹦跳着进教室,连声喊:我们班上得了红旗了。然后要把学生把这一情境加以描述。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生字。

二、学习第三段。

1.小马怎么过了河?(自学课文)

2.老马怎么说的?(反复朗读老马的说)

出示妈妈的话:

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3.现在请你为小马动动脑筋,他当时怎么想就对了?

同一条河,老牛说“深”,松鼠说“浅”,你们说哪个说得对?为什么?

(出示小河、老牛、松鼠剪贴片(见右图)并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____,所以___;因为松鼠___;所以___”的句式回答。)

(借助直观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推理情境。)

4.小马听了老马的话,认真地试了试,试的结果怎么样?为什么?

出示小马的剪贴片,要求学生按“因为小马既不像……也不像……所以……”的句式回答。)

三、总结课文,通过说话训练,结出寓意。

1.现在你们看这篇课文中哪句话最重要。

2.齐读老马的话。

3.老马是说:“不……不……是不行的”。如果改成“要……要……”这样正面的说法,该怎么讲呢?

(做事情要动脑筋,要去试试才行?)

4.这告诉我们什么?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更要实地去试试。

四、再现课文情境,分角色复述课文。

1.各自准备。

2.指名分角色复述。分别戴上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头饰表演。

五、结合寓意,增教一首古诗。

宋朝大诗人陆游写了一首诗,说明实践的重要。

出示古诗的板书: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篇二

教学目的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能按故事发展的过程,理清叙述的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到河边的情况。

3、能背诵、默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从中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训练说话

1、今天学的课文叫《小马过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他又是怎样过河的呢?

2、听范读,划出生字新词;思考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3、训练说话。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房去。)

组织学生讨论:

要是把磨房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哪里?(磨房前面)

〈通过三次提问,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4、学习字词。

读生字新词——正音。

提醒学生注意易写错的字——字形。

生字组词,并抄写。

〈课堂上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和写。〉

二、理清课文脉络,练习说话。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思索并回答问题: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

2、梳理课文脉络。(板书:过不了河蹚了过去)

3、口头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的情况,然后写老马(),最后写小马()。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并训练学生由句组段的说话能力。〉

三、指导朗读,练习复述

1、课文哪几段写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情况?(第3 -- 6 段)

2、指导朗读。

(1)理解下面的带点词语,据此读出句子的语气:

“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

(2)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下面句子的语气:

“老牛说:‘水很浅吗,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松鼠拦住小马,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前后两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方法略有不同,但训练重点都放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3、练习复述。

(1)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给下列词语排队编号:

回家问松鼠问老牛为难连忙立刻

(2)指导复述。

要求把编了号的词作为提示语,有顺序地复述,用自己的话通顺地复述。依据复述要求,进行评议。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经过,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之一,因而指导要到位,训练要充分。〉

4、找近义词。

让学生从编号的词语中找出一对近义词。(连忙、立刻)

你是怎么从这对近义词中体会到小马自己不动脑筋,光听别人的话的?

四、指导表演,读写句子

1、分角色朗读,表演老马教育小马的情节。

抓住“难为情”一词,让学生说说“难为情”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事情感到过“难为情”?并演示:“难为情”时,你是什么样子的?做给大家看看。

2、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并划出一句对自己帮助的话。

对老马教育的这段话,让学生:

(1)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2)说——说说“光”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省去这个字。(板书:动脑筋、试一试)

(3)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诵。

(4)默——不遗漏或写错标点符号。

五、突破难点,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第8自然段,并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妈妈的话,遇事开动脑筋了。

2、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么样?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小马、松鼠对不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

〈四种答案(略)〉

学生兴趣高,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其间教师以肯定学生的某些意见的方式作为引导,最

后的结论如何做也须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

3、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

(1)说“高度”

(2)说“深度”

(3)连说。

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把刚才说的两句话连起来。

六、朗读全文,小结收获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小结收获。让学生说说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教师作适当处理。

篇三

教学目标:

1、读课文、弄懂课后题1。

2、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3、能联系上下文,弄懂下面几个词语:为难、连蹦带跳、去路、没、趟等。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妈妈说的话。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略知一、二段

1、师讲故事的开头(即*文一、二段),然后提问:同学们,故事讲到这儿,你觉得小马怎样?为什么?

生:我觉得它很懂事,因为它懂得帮妈妈做事。

生:我认为它是个听话的孩子。因为它一听说能帮妈妈做事,就很高兴。

二、抓中心句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小马第几次来到河边才过了河?它是听了妈妈说的哪句话才下决心过河?用“~~~”画出来,并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中心词

1、(出示投影片),抽学生逐段读课文三、四、五、六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A、妈妈所说的“别人”在课文中指谁?

B、“别人”都是怎么说的?用“=”画出来,想一想,它们说的话对吗?

C、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马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用“一一”画出来。

2、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结果

A、学生答了1、2问后,发散:这时候,如果你是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你会怎么办?

生:我会想一想它们谁说的话有道理。

生:我会自己去试一试。

B、学生答第3问,并抓重点词“立刻”、“连忙”。

四、读最后一段,体会中心句

1、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它实践的结果是什么?

2、(出示投影片)看图说说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3、你从老马的话中想到了什么?

生争论:妈妈的话一定是对的。

生:我想今后我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要多动脑筋想办法。

生:我会亲自动手去做一做。

生:我会去做试验,找到解决办法。

五、总结,延伸中心句

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困难,你会怎样做?

六、续编故事

1、师讲故事的开头:过了几天,下起了大雨。大雨一下就是几天几夜,河水涨了老高。外婆打电话来找老马,说自己家被水淹了,老马听了十分着急,对小马说:”孩子,你先给外婆送点东西吧。”小马驮起面飞快地向外婆家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

2、请同学们帮小马想办法,把这个故事编完整。

实用!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6篇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实用!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67人,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三:本期教学内容:

以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一)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2、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

│ │ 单元结束时 │ 期末 │

│ ├─────┬──────——┼──────┬──────——┤

│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 速度 │

├────┼─────┼──────——┼──────┼──────——┤

│ │ │绝大多数达到 ││绝大多数达到 │

│表内除法│ 6%│ │ 4%以内 │ │

│ │ │每分钟做8题 ││每分钟做10题│

└────┴─────┴──────——┴──────┴──────——┘

(二)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3、用数学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四: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培优主要体现在两个途径上: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五: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内容课时

1解决问题5

2—5表内除法(一)16

6—7图形与变换6

7—8表内除法(二)6

8—9万以内数的认识7

11克和千克3

11—1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3

15统计4

16找规律4

17—18复习8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主要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的再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在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出发,再慢慢的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以及它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向学生介绍小括号,并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会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解答算式。

重、难点:

1.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关键: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1、加减、连减应用题

第一课时:加减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选取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20xx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总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利用多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答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采取与之相关的信息,创设开放性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数学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的思路,初步学习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课堂上老师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第二课时:连减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学连减应用题,教科书第5页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

15+6= 25-8= 30+7= 6+24=

27-9= 14+6=20-7= 19-9=

2.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出示课题:两步应用题)

1.教学例2。

出示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可先让学生自由编题,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

(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第一队买后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54—8=46(个)]

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46—22=24(个))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5、8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尝试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

2、会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3、使学生学会倾听并能够和同学进行有效交流。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学情分析:

学生认读时间已经不是问题,但是计算经过的时间有一定的难度,容易出错,所以这节课要多练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会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微课导入。

1、师:同学们,又到了我们快乐学数学的时间了。今天,老师把我们的一位老朋友青请到了课堂上。走,一起去微课视频里和它见见面吧。

(播放微课视频。)师:看完了这段视频,老师想问问你们的老朋友时钟在生活中都有什么用途啊?设计意图:用微课视频的形式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2、师:聪聪也是一位会记录时间的孩子,上个星期天,聪聪过得非常快乐,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他都做了些什么。请大家认真观察每张照片,看看他们什么时刻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知道图中聪聪在干什么。

师:你们很会描述图片中的时刻和活动,那你能给这四幅图排排序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时刻的先后顺序。

二、新授。

1、师:现在大家知道了这么多关于时间的信息,如果老师想知道聪聪玩碰碰车需要多长时间,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需要知道事件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

师:那“用了多长时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从开始时刻到结束时刻经过的时间。

师:现在我们已经找出了聪聪玩碰碰车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经过的时间到底怎么求出来呢?请大家拿出学习单,根据学习指导一,自学这部分内容。

学生自主尝试根据提示用数数法和计算法解决问题。

师巡视指导,然后请学生分享思考过程。

数数法:从开始时刻往后数时间,一直数到结束时刻,分针走过3大格,每大格表示5分,一共经过15分。

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9时45分-9时30分=15分引导学生注意单位相同才能相减。

师:求出来的15分也是时刻吗?师生共同探讨时刻和时间的区别:时刻是指一天中某一特定的时间点;

时间是指从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的间隔。

2、师:通过自主学习,我们知道了聪聪玩碰碰车用了15分。如果老师还想知道聪聪在公园里玩了多长时间,又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学生找出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

师:同样我们可以用数数法和计算法解决这个问题。先来试试数数法吧。

先让学生尝试数出分针走了几大格,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师:大部分学生没有数出来,没关系,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小妙招:先找出一个中间时刻,把这一段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数,再相加。我们就能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了。想不想试一试?请学生拿出学习单,根据学习指导二自学这一部分内容。

在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后,请学生分享思考过程。

数一数:从开始时间9:10数到中间时刻10:00,经过50分,在从10:00数到结束时刻10:30,经过30分,一共经过80分。

还可以从9:10数到10:10,经过60分,再从10:10数到10:30,经过20分,一共经过80分。

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10时30分-9时10分=1时20分师:为什么数数法和计算法得出的结果不一样?是算错了吗?引导学生推导出80分=1时20分。

3、师:你们真聪明,老师想考考大家,如果聪聪和爸爸因为堵车9:50才进入公园,还是10:30离开,你能用计算法求出来聪聪在公园里玩了多长时间吗?把你的想法记录在学习单上吧。

10时30分-9时50分=40分分不够减,要向时借1时当60分用。

小结:我们通过自学探讨了计算法的两种情况,当结束时刻里的分够减,直接相减;

当结束时刻里的分不够减,向时借1时,当60分用。

3、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自主学习,你们肯定对时间有了一定的概念。接下来你们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估一估聪聪做下面事情需要多长时间吗?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

1、生自主完成练习单上习题1。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出计算过程。

2、师:请你们当时间小管家,安排一下自己的时间吧。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时间安排。

四、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货?你有什么想对时间说的吗?生自由回答。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0.1与1之间的进率是10。

2.使学生理解1.1只能是1+0.1,也即1+ 1/10。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再一次加深对0.1、0.01、0.001之间的进率认识,加强学生十进制的观念。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

1.用小数表示数射线中的分数(p18/2)

我们已经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0.1,0.01,0.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教师直接告诉学生“0.1,0.01,0.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开门见山地讲授知识。]

中心阶段:

利用导入阶段的数射线。

(一)出示p18图1:提出疑问

学生讨论汇总

10个0.1是——“零点拾”

10个0.1是1

请学生说说各自的理由。

0.1就是1/10,10个1/10就是10/10,也就是“1”

出示p18图2,引导学生理解。

出示,提出下一个问题

学生讨论汇总

11个0.1就是10个0.1再加上1个0.1,就是1.1。

(三)出示p18图3,引导学生理解

[通过学生看图,同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练习阶段

1.P18试一试

[在练习中,巩固知识点,帮助学习困难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直角,会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难点: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还记得角的各部分名称吗?

生;顶点,边,边。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认识直角

课件出示:国旗、椅子、单杠,找出以上实物中共同具有的角。

师:之前我们去了小精灵的操场认识了角,现在老师又从小精灵的操场上请来了一些朋友,你看看,这些图形里有角吗?

请同学上来指一指。

师: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呢?

师:老师今天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数学当中的新朋友了,我们叫这种两条边都是直直的角为直角,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来认识直角,判断直角并且会画一个直角。

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板,不同方向的直角,都是直角。

师:请同学在三角板上指出一个“直角”。

学生试着指出“直角”,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完整地指。

2、师:下面哪些角是直角呢?

生:不好判断。

师:那我们先排除几个肯定不是直角的角。

师:这两个角很明显不是直角可以直接判断。

师:那剩下的两个角我们如何判断他是不是直角呢?给你一个小提示,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呢?

生:三角板。

师:三角板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那怎么帮助我们呢?

师:老师把第二个角带到了黑板上,请同学想想如何用三角板进行判断。

师:先将顶点对齐,再对齐其中一条边,看另一条边是否对齐。

师:那我们现在一起看看这两个角到底是不是直角。

3、现在用你手中的三角尺,判断一下你的数学书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

4、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直角,我这里有一张纸,大家想一想,用这张纸能不能制作出一个直角?

成果展示。

小结: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师:你有没有验证一下,你折的这个角是不是直角呢?

5、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还在哪里找到直角了?

出示幻灯片,欣赏直角。

6、画直角

师: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

生:先画一个顶点,再画两条从顶点出发的边。

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学生用三角尺画一个直角,教师巡视。

三、巩固练习

1、第一关、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

指名学生回顾判断方法,学生独立完成。

2、第二关。数一数有几个直角

学生独立完成。

3、第三关。在方格纸上画直角(从给出的点画起)。

学生独立完成。

4、把下图中的长方形去掉一个角,还剩下几个直角?

小组讨论

四、回顾小结

说一说,假如你是直角,你要交给大家什么知识,怎样介绍你自己呢?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巩固统计的知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能准确测量,收集数据。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厘米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

2、学习了怎样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复习刻度尺使用方法)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用我们手中的'尺子来测量我们身边的物体。你想测量什么东西的长度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选择你们感兴趣的四样东西进行测量。

2、组长做好记录工作。

(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开始活动。

四、汇报、记录数据。

1、把测量的数据汇报记录在黑板上。

2、完成学生身高统计表。

3、讨论、交流:看统计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内容?

五、课堂总结。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猜猜是什么?出示蝴蝶的一半。

生:蝴蝶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你怎么知道是蝴蝶的呢?

生:说一说,师加以引导。

师:生活中,像蝴蝶这种两边大小、形状、图案一模一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你在生活中见过轴对称图形吗?说一说吧

生举例子,师加以引导并表扬肯定。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小青蛙图片

你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怎么判断的?从哪里看两边一模一样呢?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想法吗?

小组动手操作

2、交流汇报。

用对折的办法,发现两边完全重合。

中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

2、欣赏轴对称图形的图片

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你想看看吗?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教案模板: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火车的故事》教案三篇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案模板: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火车的故事》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导语】《火车的故事》是一篇介绍火车种类的常识性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以及火车提速、修建青藏铁路等有关我国铁路建设的成就,展现了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借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教案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目标:认识18个生字,会写6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文,拓宽知识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调动大家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重点语句

教学准备:火车的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备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见过火车吗?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今天,咱们一块来学习有关火车的故事。(板书:火车的故事)齐读课题

火车会有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

1.指生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再读两遍。

3.师生开火车读课文。

4.学生评议

5.指名读课文思考:看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1)这段有几句话?

(2)第一句讲的是什么?

(3)第二句讲的是什么?

(4)读读第二到第五句,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5)指导朗读,读出夸赞的语气。

3.学习第三段

(1)理解朝发夕至

(2)爸爸还说了什么?指名读,其余同学标出不懂的地方。

(3)“海拔”什么意思?板画,帮助理解。

(4)青藏铁路指从青海到西藏高原的铁路,那儿海拔特别高,平均超过40000米,是世界上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5)指导朗读,读出赞吧佩服的语气。

4.学习第4段。

(三)读全文,巩固练习

四、课内升华,课外延伸。

第二课时

一、交流、汇报

1.小组为单位,把你设计的新型火车向大家汇报。

2.对设计进行鼓励,表扬。

二、识字练习

1.开展我是识字小能手活动。

2.给字扩词。

三、写字指导

1.说明每个字在格中占什么位置。

2.教师范写。

3.学生仿写。

四、总结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篇二

一、教材简说

自1825年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发明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能使用的蒸汽机车到现在,不过100多年的时间,已经发展到了现代化的磁悬浮火车。这是震撼世界的科学创举。

本文是一篇介绍火车种类的常识性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以及火车提速、修建青藏铁路等有关我国铁路建设的成就,展现了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借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二、学习目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会写“名、发”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及它们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提醒学生注意,“弄、创、梦、名”四个字是后鼻音,“弄”字的声母是n不是l,韵母是ong不是eng;“郊、断、建、创”等字是三拼音;“建”的偏旁是“建之”,不是“走之”。

认记字形举例:“校—郊”、“木—旦—查”、“林—夕—梦”,“一人一竖短,折文右上边,三撇在右下,此字认不难”(修)。

本课要求写的六个字中,有两个独体字“发、成”,一个上下结构的字“名”和三个左右结构的字“晚、动、新”。建议把重点放在独体字的书写指导上。“发”字可借助“友”的写法进行指导。“成”字要重点指导斜钩的写法,要写得有点弯度,不能写直。

(二)朗读感悟

建议在指导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围绕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第三自然段)进行教学。文中有些专业术语较难理解,可以作简单说明,不必要求学生掌握。

下列词语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简单理解:“飞驰”、“夕发朝至”、“创举”。

(三)实践活动

创造设计:新型的高速火车

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新型火车,然后画下来,准备交流。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1.揭题: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课文是写什么的?火车会有什么故事呢?2.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生字。

3.听录音,标出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二)联系插图,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二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飞驰而过”是什么样的。把自己的手当作火车,演示一下“飞驰而过”的样子。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三段。

(1)这段有几句话?

(2)第一句讲的是什么?(小明查了许多书)

(3)第二句讲的是什么?机车就是火车头。指出第一幅图上的机车。引读:老师读小明的问题,同学们读答案,读出明白的语气。

(4)读读第三到第六句,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蒸汽机车(第二幅图上的车头就是蒸汽机车。它烧煤炭,从上面的烟囱冒出浓浓的黑烟。)

内燃机车(它烧汽油、柴油或煤气,不会产生多少烟。)

电力机车(教师出示图片并讲解:电力机车的车顶上有电线。它行驶时,下面靠两根铁轨,上面靠电线提供能量。)

磁悬浮火车(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车,速度快,接近普通飞机。这种火车只有中间一根铁轨,最特别的是:它是浮在轨道上的。第三幅图画的就是磁悬浮火车。)

(5)指导朗读,读出夸赞的语气。

3.学习第四段。

(1)指导学生理解“夕发朝至”:“夕”是晚上,“发”是出发,“朝”指的是早上,“至”是到。合起来就是──晚上出发,早上就到了。

(2)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4.学习第五段。

(1)爸爸还说了什么?指名读,其余同学标出不懂的地方。

(2)“海拔”是什么意思?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3)青藏铁路指从青海到西藏高原的铁路,那里海拔特别高,平均超过4 000米,是世界上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4)指导朗读,读出赞叹、佩服的语气。

5.学习第六段。

(1)自由读第六段,说说小明做了一个什么梦。

(2)指导感情朗读。

(三)读全文,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教读识字口诀,抽读卡片,识记生字。

3.指导书写:动、发、成。

(四)实践活动

你想象中的新型高速火车是什么样的?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画下来准备交流。

篇三

学习目标:

识“郊、列”等14个生字。会写“成、晚”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感受我国铁路建设的科技进步

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感受科技进步

学习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投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四种类型的火车(图片下面有火车名称注释) 今天我们教室来了几位新朋友,如果你认识他们就有礼貌地和他们打招呼吧! 学生看图有礼貌地打招呼。

2、学生认读课题 你们喜欢它们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和它们交朋友!学习一篇故事! 板书出示课题:火车的故事 你能读读故事的题目吗?

二、初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认读情况,并适当地给予帮助。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要求:

①朗读的学生做到“四不”即“不错字,不落字,不添字,不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②听读的学生当小老师认真听,按“四不”要求给朗读的学生打分,错一项扣一分。 整篇课文朗读完后,各位小老师反馈评价,说说读错的字音,老师相机贴出难读的生字,全班同学认读记忆。

三、自主学习生字、

1、过渡:故事中有14个生字宝宝,你能认出它们,正确读出它们的名字吗? 课件出示本课的14个生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①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哪些字难记,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下这些生字

②学生反馈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小能手 3认读词语小火车

2、(郊游、弄明白、查书、提速、不断、一列火车) (修建、世界、创举、做梦、一名学生) 形式:学生男女赛读,开火车读等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书写的6个汉字,认读要书写的字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说说哪个字难写,怎样能写好。

①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②学生反馈,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补充或强调

3、学生观察、书写两个字“成、晚”,反馈后集体评价

①写字前提醒学生认真描红一个,再仿写两个

②老师挑选典型性的作业,学生集体评价

4、学生以正确的姿势继续描红和临写,老师进行指导

第二课时

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认读“我会读”中的词语。

2、精读课文,读中思考,读中感悟

一、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四种火车

1、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用笔画出答案 《火车的故事》里到底介绍了哪几种火车?请大家读读课文,找出答案用笔画出来。

2、学生反馈,师按顺序贴出四种火车的名称: 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贴在黑板)

3、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①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它们的进步越来越大,其中有些火车还被称为“绿色环保型”火车呢!是哪些火车,请大家读读第3自然段,找出答案。

②学生在精读第3自然段,找出答案

③学生反馈,师相机引导学生得出“绿色环保型”火车的出现是科技进步的结果(板书)

二、感受国家火车事业的科技进步,进行说话训练

过渡:世界火车的发展是越来越进步,我国的火车也有了很大进步!

1、感悟第4自然段,进行说话训练

①指名读第4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说出不明白的地方,全班针对问题,进行讨论,老师引导理解、感悟

③说话训练 课件显示“我国的火车不断提速”和“现在从北京到上海,可以夕发朝至”两句话,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把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2、感悟第5自然段,进行说话训练 过渡:我国的铁路建设还有一个了不起的创举,这就是我国的青藏铁路。

①课件展示青藏铁路紧张修建的图片,背景音乐是韩红的《天路》。

②说话训练,说说自己看图后感受

③学生质疑,走进文本找答案 a课件出示:“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b学生说说不明白的地方 c学生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关键词语,帮助理解 d师总结,引导学生读出高兴、自豪的感情

三、课外拓展及作业

1、你心目中的新型火车是什么样的? 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

2、学生回家把心目中的火车整理画出来

四、板书设计

火车的故事

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

电力火车

磁悬浮火车

教案模板: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买猫头鹰》教案三篇


【导语】《买猫头鹰》一文记叙了丽丽和小伙伴保护益鸟猫头鹰的事,赞扬了他们爱护益鸟的美好心灵。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6自然段,理解"讨论、七嘴八舌、商议"等词语的意思。

2、懂得爱护益鸟,保护庄稼的道理。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能以丽丽他们为榜样,懂得并自觉做到爱护益鸟,保护庄稼。

教学难点:

课文第3、4小节,按事情发展顺序排列词语。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

“鹰”:你知道猫头鹰有什么本领?(捕捉田鼠,保护庄稼)

2、这一课中还有几个多音字,看看谁能读准它。

Bian pian liang liang

出示:方便便宜商量力量

指名读,齐读。

3、猫头鹰会捕捉田鼠,保护庄稼,是一种益鸟。但是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一位叔叔却在卖小猫头鹰。丽丽和小伙伴们见了,是怎么做的呢?

二、学习第2小节。

1、听第2小节的课文录音。边听边想:这一小节讲了些什么?

丽丽和小伙伴们议论开了,"议论"是什么意思?谁能换一个词?(商量、讨论)

2、他们在议论些什么?打开书本,自由读第2小节,用~~~把他们议论的话划下来,并想想:从他们的话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他们议论的话有哪些?指名读,校对。(投影出示)齐读

3、从他们议论的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板书:

捉田鼠的能手

益鸟

能保护庄稼

根据学生回答,指点:

(1)猫头鹰是捉田鼠的能手。

做事情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叫"能手"?

田鼠十分狡猾,很难捉住,而猫头鹰有明亮的眼睛,灵敏的耳朵,锐利的爪子,能在黑夜里发现田鼠,把它捉住,所以说它是捕捉田鼠的--能手。

(2)猫头鹰能保护庄稼。

猫头鹰怎样保护庄稼?

(3)猫头鹰是益鸟。

为什么说猫头鹰是益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说。

再齐读议论的话。

4、丽丽他们议论得热闹吗?从哪个词可心看出?(七嘴八舌)

怎样地议论才能叫"七嘴八舌"?

丽丽和小伙伴们议论得真热闹,丽丽怎么说?小伙伴们怎么说?(练读句子)

除了课文中写的这些对话,他们还会议论些什么?

像这样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地,就叫"七嘴八舌"。我们再来读读他们的话。请一位同学读丽丽的话,其他小朋友读小伙伴们的话。(分角色练读)

5、猫头鹰是捉田鼠的能手,能保护庄稼,是一种益鸟。看见有人在卖猫头鹰,丽丽他们是怎么做的?(买下猫头鹰)

三、学习第3、4小节。

1、他们是怎么买猫头鹰的?自由读第3、4小节。老师还有一个题目要考考大家:请你根据课文意思,把这几个词语按事情的先后次序排列。

出示:凑钱商量掏书放鸟解绳

读后,同桌讨论用句式说:

丽丽和小伙伴们先(),再(),接着(),然后(),最后()。

校对。

2、理解相关内容。

(1)"商量"和课文中哪个词语意思相近?(议论)这一次他们商量什么?

(2)"凑钱"时碰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怎么做?

丽丽他们平时的零用钱并不多,还要买学习用品什么的。但为了救小猫头鹰,他们把小人书都拿了出来。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多么爱护小猫头鹰啊!

(3)"解绳":比较句子,理解用上"小心地"有什么作用?

3、再用句式说说这两段的意思。(指名说,同桌互说)

4、齐读这两小节。

四、学习第5、6小节。

孩子们放走了猫头鹰,卖猫头鹰的人呆呆地看了一会儿,他在想什么?

他怎样做?

为什么买猫头鹰的人开始差5角钱都不肯让,还要收丽丽的小人书,现在却把钱和小人书还给孩子们呢?

五、总结。

1、猫头鹰是益鸟,我们应该保护它。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对人类有益的动物,你知道有哪些?

2、练习。

课后练习第4题,校对。

青蛙、猫头鹰、燕子、啄木鸟等都是有益的小动物,我们应该保护它们。看到伤害它们的行为,我们应该像丽丽他们一样,加以阻止。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和轻声词,理解“能手、七嘴八舌、呆呆地”等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益鸟能保护庄稼,要自觉爱护益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鹰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

1、 对子歌游戏,导入新课

(1)师生进行对子歌游戏

如:晴对雨,暖对凉,热闹对冷清;

哭对笑,苦对甜,光明对黑暗;

美对丑,卖对买(板书:买)

(2)买,可以买什么呢?(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并读准“鹰”)

教学“鹰”(放大出示,分析识记字形,并书空)

(3)根据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如:谁买猫头鹰?在哪里买猫头鹰?为什么买猫头鹰?怎样买猫头鹰?)

2、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用自己的方法读课文

出示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觉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B、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2)指名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注意倾听,及时正音;

出示:商量、便宜、庄稼、好玩哪;

找特点,把轻声词读准确。

(3)再读课文,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得更好。

3、紧抓问题,理解课文

通过读课文,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呢?(根据学生回答,分析讲解)

(1)谁买猫头鹰?在什么地方买?

句式练习:谁在什么地方买猫头鹰?

(2)他们为什么要买猫头鹰?

A、 品词:能手。

拓展课外资料:猫头鹰是捕鼠能手的介绍。(课件出示)

猫头鹰捉鼠的水平真高啊,所以称它为能手,谁用“能手”说一句话。

B、 品词:七嘴八舌。

猫头鹰能保护猫头鹰,是益鸟,当看到有人卖猫头鹰,你会怎么说呢?

适时理解七嘴八舌。(像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就是七嘴八舌地议论。)

指导朗读他们议论的话。

C、 指导朗读。

语气分析,自由读,分角色朗读。

(3)怎样买猫头鹰?

A、 为了买猫头鹰,小朋友是怎么做的?找出来读一读。

B、 最令你佩服的什么?

从“零用钱、小人书”及一些动词中体会小朋友们爱猫头鹰的精神。

C、还从哪里看出小朋友爱猫头鹰?体会“小心地解开”。

(4)放了猫头鹰后……(学习第5段)

A、看着猫头鹰自由自在地飞翔,他们都在想些什么呢?

B、叔叔是怎么做的?(出示第五段)

C、指导朗读,抓住动词教学。

4、小结

A、爱护鸟类,人人有责,让我们一起行动吧,去保护小动物们!

B、如果你想更多更好地了解猫头鹰,建议看看《静悄悄的猎人》。

(幻灯片出示建议)

篇三

教学目标:

1、懂得并能做到爱护益鸟,保护庄稼。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多音字“便、哪”能据词定音;理解“猫头鹰、市场、议论、七嘴八舌、能手、保护、庄稼、益鸟、商量、便宜、零用钱、呆呆”等词语的意思。知道反义词“益--害”“卖--卖”“对--错”。

3、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能以丽丽为榜样,懂得并自觉做到爱护益鸟、保护庄稼。

教学难点:

学会并理解这些生字词,尤其弄清“买卖”的音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幻灯片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12各省字,多音字“便、哪”能据词定音,理解“猫头鹰、市场、议论、七嘴八舌、商量”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出示猫头鹰图,看图说话。

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这种鸟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它是怎样一种鸟吗?

2、老师归纳:图上画着一只鸟,它的样子很像猫,人们叫它“猫头鹰”。猫头鹰的眼睛又大又圆,白天却看不清东西,所以它黄昏以后出来活动,虽然光线很淡,但看得清清楚楚。那么猫头鹰有什么本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买猫头鹰》。

3、揭示课题:学习生字。

教学“鹰”读准后鼻音,哪个小朋友能说说用什么办法可以记住它?

二、审题质疑,猜文章大意。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买猫头鹰?谁在卖猫头鹰?为什么要买猫头鹰?猫头鹰有什么本领?

三、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

请小朋友们带着刚才题的问题听录音,读课文,并给课文分段。

四、指导自学课文。

1、按拼音读准字音。

2、看田字格记字形,难记的多记几遍。

3、划下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

4、读通课文。

五、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卡片、说说新词意思。

重点正音:市鼠庄稼商量卖零

重点理解:农贸市场:你去过农贸市场吗?市场上有些什么?谁能用她说句话?议论:怎么样的说话叫做议论?

七嘴八舌:什么叫“七嘴八舌”这里“七”“八”真的指七张嘴、八个舌头吗?说明什么(说话的人很多)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七上八下、七拼八凑七手八脚)

商量:给它找个意思相近的词?(商议)

呆呆:换个词怎么说(发愣)

能手:你知道猫头鹰是干什么的吗?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疏通长句。

4、理清文章大意。

(1)谁买猫头鹰?

(2)谁卖猫头鹰?

(3)结果怎么样?

六、课堂作业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导读全文,加深对词句的理解,懂得爱护益鸟,保护庄稼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生读生字卡片。

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对某一件事个人说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

(2)说话的人多而且杂乱。( )

二、导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你读懂了什么?

2、丽丽和小伙伴看见了什么?

3、你觉得卖猫头鹰的人应该怎么叫?谁来试着读给大家听一听?

4、评议。强调:“哪”本轻声,但这里不能与以往的轻声那样读,这里是叫卖声,所以读的生音要拖长声,后面的“买”也要延长一些。

5、句式训练

什么时候,谁怎么样,路过哪里,看见有个人在干什么?

6、气读第1自然段,思考:假如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想?

7、丽丽和她的小伙伴又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自然段。

三、导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丽丽和她的小伙伴在议论些什么?用“-------”划下来。哪个词说明当时他们议论得很热闹?

板书:议论

3、除了课文中写的这些对话,她们还会议论些什么?

4、猫头鹰究竟是怎样一种鸟呢?(益鸟)“益”是什么意思?它的反义词是什么?(害)为什么说它是益鸟?(猫头鹰是捉田鼠的能手?)

5、“能手”什么意思?哪为同学能用“能手”来说一句。

6、既然丽丽他们知道猫头鹰是益鸟,为什么还要买猫头鹰呢?(引导学生理解:因为孩子知道猫头鹰是捉田鼠的能手,能保护庄稼,是益鸟,他们要尽一切权力保护它。但是如果叫卖猫头鹰的人把它放掉估计是不可能的,否则他也不会去抓猫头鹰来卖钱。如果猫头鹰是他们自己的,就可以放回大自然。)7、小结。

8、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导读课文第3-4自然段。

1、自由读3-4两段,想想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我们该怎么排?

投影出示:凑钱商量掏书放鸟解绳

2、谁能根据排好的词语,说说3-4两段主要讲什么?

3、“商量”是什么意思?她们到底在商量些什么?(引导学生想象她们商量把猫头鹰买下来,再让它飞走。)

4、丽丽和小伙伴们怎么凑足钱买猫头鹰的?用“----”圈出表示表示动作的词语。

5、买猫头鹰后又是怎么做的呢?划下有关句子。

6、出示句子

孩子们小心的解开了猫头鹰脚上的绳子,让它飞走了。

读。

孩子们让猫头鹰飞走了,要让它去哪里?为什么要在“解开”前面加上“小心地”三个字?(引导学生理解:说明孩子们特别爱护益鸟,他们的行动很小心,生怕生了猫头鹰。)

谁能用“小心地”说一句话。

7、小结

8、朗读第3、4自然段。

五、导读课文第5、6自然段。

1、指名读。

2、“呆呆地”什么意思?“卖猫头鹰的人呆呆的看了一会儿。”他在看什么?想什么?怎么做?

3、为什么卖猫头鹰的人开始差5角钱都不肯让,还要收丽丽的小人书,现在却把钱和小人书还给了孩子们呢?用“因为……所以……”句式说。(引导学生理解:因为买猫头鹰的人明白了孩子们凑钱买猫头鹰的用意,他被孩子们爱护益鸟的精神感动了,所以把钱和小人书还给了孩子们。)

4、两段中哪些词语写出了买猫头鹰的人羞愧的样子?(“塞”和“转身就走”)

5、小结。

六、完成课堂作业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全文,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齐读课文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卖猫头鹰的人,看到孩子们( ),被孩子们保护益鸟的行动感动了,知道自己( ),所以把钱和小人书还给了孩子们。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分层指导表演。

(1)准备好表演用的道具。如猫头鹰、草帽、扁担、书等

(2)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表演。教师重点直到“围、七嘴八舌、商量、凑、小心、呆呆”等动词的表演。

(3)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评比。

五、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想法。

2、结合课堂练习5

教案模板: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立志造桥》教案设计三篇


【导语】课文讲述了我国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家乡的一座桥因为龙船比赛时,看热闹的人太多了把桥压塌了,而且淹死了好多人,茅以升因为关心自己家乡的人,立志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个造桥的人,最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了的桥梁建筑专家。教案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茅以升立志造桥的决心,引导学生树立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和人民的理想和信念。

3、认识“秦、淮”等2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体会茅以升立志造桥的决心。

教学准备:

钱塘江大桥图片。

教学过程:

一、 课件导入,激趣学文

1、(出示钱塘江大桥课件)同学们,这是什么?(桥)它就是钱塘江大桥。

2、简介钱塘江大桥。

3、看到大桥,你想知道什么?

4、简介茅以升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题质疑

1、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题目就是“立志造桥”。

2、指导学生读课题: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听出作者立志造桥的决心吗?

3、读了课文的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预设:知道了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事。还想知道:谁立志造桥,为什么要立志造桥,立志造桥的结果怎样。当学生质疑受阻时,教师可予以启发性提示。

4、教师及时将学生的疑问梳理并板书。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且拼音认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查字典,可以问同桌还可以问老师……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发现共性问题,集体纠正。

2、再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哪个句子读得不顺畅,可以用反复练习的办法来解决。

3、赛读,三分钟赛前热身活动为朗读比赛做准备。给学生建议:可以先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再重点练习读得不太流利的地方。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指导读书有困难的学生。

4、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指导。看看学生是否能正确流利的进行朗读。

四、细读课文

1、课文1~3自然段详细描写了茅以升立志造桥的原因,请同学们边读分内边用笔画一画有关茅以升立志造桥的语句。

2、学生自由读书,勾画句子。

3、自由汇报,集体交流。

(一)、(1)发生了什么“不幸的消息”?

(2)他在行动上如何关心这件事?联系 “ 默默地看着 ” 想像当时茅以升想些什么?

(3)茅以升此时又想到了什么?指名让学生读句子回答。

(4)讨论茅以升为什么这样想,让学生用因果句式回答。

① 因为茅以升听到桥毁人亡的不幸消息非常难过,所以立志要做一个造桥的人。

② 茅以升之所以要造许多结结实实的桥,是因为他听到桥毁人亡的消息非常伤心。

(5)这时,如果是你站在断桥上,你会想到什么?

(二)、理解句子1:他想:“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个造桥的人,造的大桥结结实实,永远不会倒塌!”

A.出示对比句子(删词并换标点)。他想:“我长大以后,要做一个造桥的人,造的大桥结结实实,不会倒塌。”

引导学生读一读对比句,比较一下“一定”、“永远”去掉行不行?为什么?用句号或感叹号哪一个更恰当,说出你的理由。

B.有感情朗读句子。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茅以升立下了为民造福的宏图大志,他的“志”实现了吗?

追问:你能想象一下茅以升求学时是怎样发愤读书的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完善发愤读书的内容。)

与学生交流教师收集的小故事。

据说茅以升立志后,只要看到桥,就要从桥面到桥墩看个够;只要在书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看到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这样,又加上美国的三年学习,为他实现志愿打下了“坚实的桥墩”。(出示钱塘江大桥图片)

这就是他回国后设计建造的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大桥上层是公路,走汽车,中间是铁路,过火车,下面还可以自由通过轮船。茅以升成功地实现了儿时的志愿。

五、回归整体

用心再读一遍课文。体会茅以升立志造桥的决心。

六、延伸升华

1、完成课后第一项活动:说说你从茅以升成为我国桥梁建设专家的故事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2、你有什么志向,为了实现理想你会怎么做?

篇二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茅以升是为什么立志造桥,怎样实现造桥志向的。

2、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努力学习,长大报祖国和人民的理想和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茅以升造桥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茅以升造桥的决心。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你的心目中你最敬佩哪位科学家,为什么?

2、今天老师再带领同学们走近一位科学家,大家想认识他吗?他就是我国的桥梁专家茅以升。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什么?

2、读了课文,文中的生词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认识了,你想读读吗?(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认读)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感悟茅以升的伟大精神

1、指名读第1——3自然段,大家找出能体现茅以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桥原因的句子。

2、指名汇报哪些句子体现了茅以升造桥的原因?

3、教师点拔,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1)课件出示句子

A、小伙伴们告诉他:“因为看热闹的人太多,把秦淮河上的一座桥都压塌了,好多人都掉进了河里。”

①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事发当天,小伙们们会怎样把这件事告诉给不知道这个消息的人?

②不伙伴们把这个消息告诉茅以升,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伤心,难过)

③你能把小伙伴们这种伤心,难过的心情读出来吗?

(2)出示句子:他想:“我长大后一定要做一个造桥的人,造的大桥结结实实,不会倒塌。”

①人们走在结结实实的桥上会有什么感受?你觉得茅以升是一个样的人?②出示对比句:(删词,标点不同)他想:“我长大以后,要做一个造桥的

人,造的大桥结结实实,不会倒塌。”

③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读出茅以升造桥决心的坚定和站在断桥边难过的心情。

4、茅以升立下了为造福的远大志向,他的志向实现了吗?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1)茅以升的志向实现了吗?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桥,你觉得这座桥怎么样?

(2)你能想象茅以升发愤读书时克服了哪些困难吗?

(3)教师用课件出示有关茅以升造桥的小故事,指名读,你觉得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

(4)指名读这一段,读出对茅以升的敬佩之情。

四、拓展升华

1、说说你从茅以升成为我国造桥专家的故事中受到哪些启发?

2、你有什么志向?为了实现理想你会怎么做?

篇三

教学目标:

1、体会茅以升立志造桥的决心,引导学生树立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和人民的理想和信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秦、淮”等10个生字,会写“桥、赛”等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茅以升立志造桥的决心。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提问:什么是立志?从题目上看,本文写的是关于谁的什么事?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理解课题:“立志”是立定志愿的意思,本文以内容为题,记叙了茅以升立下造桥志愿的事。)

3、出示各种桥梁建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4、介绍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翻到第12课,自由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把它读准。边读边标一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刚才老师看到有的同学读得那么认真。所以老师想请4个同学分小节读一读。

3、瞧,课文中的字宝宝迫不及待的跳出来了,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些好朋友吧!

课件:秦淮河 倒塌 默默地 发愤 优异 硕士 专家 博士 桥梁

比赛 告诉 不幸 消息 压断 取得 钱塘江大桥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齐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都写了什么?

2、自由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一画有关茅以升立志造桥的语句。把你认为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

自由汇报,说说茅以升为什么要立志造桥。

指导朗读:突出茅以升坚定的语气,感受他立志造桥,造福人民的决心。通过小组互读互评,全班汇报朗读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朗读。

(1)发生了什么“不幸的消息”?

(2)他在行动上如何关心这件事?联系 “ 默默地看着 ” 想像当时茅以升会想些什么?

(3)茅以升此时又想到了什么?指名让学生读句子回答。

(4)讨论茅以升为什么这样想,让学生用因果句式回答。

① 因为茅以升听到桥毁人亡的不幸消息非常难过,所以立志要做一个造桥的人。

② 茅以升之所以要造许多结结实实的桥,是因为他听到桥毁人亡的消息非常伤心。

(5)这时,如果是你站在断桥上,你会想到什么?

①我会想赶快找人把桥修好。

②我会想那些(被水淹死的人)遇难者的家属,他们该多伤心呀,我应该去慰问他们。等等。

3、茅以升立下志愿后是怎么做的?

四、延伸升华。

1、完成课后第一项活动:说说你从茅以升成为我国桥梁建设专家的故事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2、你有什么志向,为了实现理想你会怎么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全文。

2、自由读、领读书上圈画的词语。

二、积累内化。

1、完成课后第二项练习。

2、独立完成“自选词语”。

三、交流识字方法。

1、换部件:奏---秦 异---导

2、换偏旁:谁---淮 喷---愤 忧---优 搏---博 梁---粱

3、两字相加:黑+犬=默

注意:“淮”与“准”的区别;“淮”“愤”可结合偏旁部首识字,“淮”与水有关,是三点水旁,“愤”与心情有关;“优”是形声字。

四、指导书写。

认真观察生字表要求会写的字,重点指导学生写有难度的字:“赛”“诉”“断”。

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教案模板: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云会告诉你》教案三篇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模板: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云会告诉你》教案三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导语】这首诗歌用贴近儿童的语言,描画了山村里的一所小学,告诉我们,在这个山村里,最漂亮的瓦房是小学校,那里有平坦的操场,清脆的铃声和悠扬的歌声。还告诉我们,这所学校虽然很小很小,但它跟所有的学校一样,培养着有文化、有理想的下一代,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学校的热爱之情。教案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读中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创意情境:

山脚下一幢幢漂亮、整齐的瓦房, 学校前面有一条弯弯的小河、学校四周 树木郁郁葱葱,蓝天白云,构成一幅美 丽的图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自学要求:

1.认真地读读课文,谁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2.找一找,画一画有关的词语、句子。 用“——”画出谁,用波浪线画告诉我 们什么?

对比读感悟美:

A.那漂亮的瓦房就是课堂。

B.那最漂亮的瓦房就是我们的课堂。

A.那平坦的土地,就是操场。

B.那最平坦的土地,就是我们的操场。

A.小河会告诉你,上课的铃声很清脆。

B.小河会告诉你,上课的铃声是多么清脆。

A.林涛会告诉你,放学的歌声很悠扬。

B.林涛会告诉你,放学的歌声是多么悠扬。

观察图画:

用自己的话说说小山村学校 的样子、说说在学校参 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时的 快乐心情。带着真实地 感受有感情地朗读1、2、 3小节 。

阅读课文:

啊,在祖国的地图上,

我们的学校,

找也找不到,

画也画不上。

但是我们的学校,

却装得下----

祖国的历史、

今天和未来的理想。

自己读最后一个小节,联系上一个小 节,你有什么问题吗?

? 为什么学校那么小,却装得下祖国的 历史、今天和未来的理想。

小结提高:

我们的学校虽小,但是在这里,我 们这些小朋友同样快乐地学习,了解古今 天下事,认识中外知名人,笑谈理想抒情 怀,这个小小的山村学校,就是我们成长 的摇篮。一句话,学校虽小,可是我们的 理想却远大的很呢!

朗读全文,假如你就 是这个山区小学的一 名小学生,你将会怎 样向别人介绍你们的 小学校呢?

扩展学习:

你们的学校什么样?可以仿照诗歌的 样子,也向大家介绍介绍。

篇二

教学内容:

1 云会告诉你(第1课时)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用“悠扬”写一句话。

2.能说出山村这所小学校的样子,体会学生喜爱自己学校的感情。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本课生字词。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小朋友对自己学校的喜爱之情。

教学用具:

图片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在晴朗的天空,飘着一朵朵洁白、美丽的云,那美丽的白云,会引起我们美好的遐想。它们还想和我们说话哪!你们想知道他们要说些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老师布置读的要求。

2.在学生完成自读与组内学习后,教师检查反馈

① 抽读生字词卡片。②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③出示学习题:

理解课文内容

1.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阅读练习:

读读课文,文中有( )( )( )( )向我们介绍了山村小学的情况。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 )( )( )你从他们的介绍中都知道了什么?

2.你有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吗?(老师指导学生质疑并解疑)

3.小组学习:读了课文,你知道这所学校什么样了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作介绍。

4.班上交流,教师给与适当指导。

注意: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怎么说都行。说“美丽”可以;说“大”(与城里的学校比)也行;说“很小”也很好。无论说什么,都追问: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然后通过填空或对比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诗中自豪的情感。(指导朗读)

例如:

(1)填空,再读一读。

那( )的瓦房,

就是( )的课堂。

(2)对比着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那瓦房, 是课堂。

那漂亮的瓦房, 是我们的课堂。

那最漂亮的瓦房, 就是我们的课堂。

(3)激情朗读:我们的学校什么样?如果你向别人介绍它,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带着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体会山村里的这所小学校什么样。

5.练习用“悠扬”说话:

①学生汇报时,涉及到这个词的时候,先让学生说说它的意思。

②填空练习:( )悠扬(即弄明白悠扬应和什么事物进行搭配)

③练习说话。

三、小结:你觉得这所小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读一读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四、作业: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1.云会告诉你

那瓦房, 是课堂。

那漂亮的瓦房, 是我们的课堂。

那最漂亮的瓦房, 就是我们的课堂。

篇三

教学提示:

这首诗歌语言亲切,琅琅上口。应以读为主,从语言文字入手, 在读中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一、 整体读文 初步感受山村小学的样子

(山脚下一幢幢漂亮、整齐的瓦房,学校前面有一条弯弯的小河、学 校四周树木郁郁葱葱,蓝天白云,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给人一种美 的享受。 )

认真地读读课文,谁在告诉我们什么呢?找一找,画一画有关的 词语、句子。用“——”画出谁,用波浪线画告诉我们什么? 然后把相关的词句读一读。

然后把相关的词句读一读。

二、多元方法 感悟美

1、对比读感悟美。

A、那漂亮的瓦房就是课堂。

B、那最漂亮的瓦房就是我们的课堂。

A、那平坦的土地,就是操场。

B、那最平坦的土地,就是我们的操场。

A、小河会告诉你,上课的铃声很清脆。

B、小河会告诉你,上课的铃声是多么清脆。

A、林涛会告诉你,放学的歌声很悠扬。

B、林涛会告诉你,放学的歌声是多么悠扬。

通过对比读感受学校的美好, 体会学生在优美的环境里学习是那 样的高兴自豪。读中积累词语,训练语感。

2、借助图画感受美好。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小山村学校的样子、说说在 学校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时的快乐心情。 带着真实地感受有感情地朗 读 1、2、3 小节。

三、思考质疑 描绘美

学习最后一个小节:我们的学校,在祖国的地图上,找也找不到,画 也画不上。 引生质疑: 自己读最后一个小节, 联系上一个小节, 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提:为什么学校那么小,却装得下祖国的历史、今天和未 来的理想。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生活、收获、理想。 教师小结: 我们的学校虽小,但是在这里,我们这些小朋友同样快乐地 学 习,了解古今天下事,认识中外知名人,笑谈理想抒情怀,这个小小 的山村学校,就是我们成长的摇篮。一句话,学校虽小,可是我们的 理想却远大的很呢!

四、回归整体 诵读美

朗读全文,假如你就是这个山区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你将会怎样 向别人介绍你们的小学校呢?

五、联系实际 描绘美

你们的学校什么样?可以仿照诗歌的样子,也向大家介绍介绍。

教案模板: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少年聂耳》教案设计三篇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模板: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少年聂耳》教案设计三篇,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导语】本课讲述了少年聂耳学吹笛子的故事,表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著。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读中感悟和思考,深入学习体会“专心做事”的良好品格。

2.了解聂耳,走近聂耳,拓宽知识视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4.认识“创、革”等12个生字,会写“军、代”等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自主阅读,理解文意,学习聂耳专心做事的精神。

教学准备

少年聂耳和成人聂耳的生平图片资料等。

教学时间

2课时(第2课时略)。

教学过程

一、国歌导入,分步揭题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说出它的原名,词、曲作者。(板书:聂耳)

2.愿意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聂耳吗?学生汇报所收集的相关资料。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聂耳小时候的故事。(板书:少年)齐读课题。

(国歌是大家所熟悉的。以大家所热爱并能熟练演唱的国歌引入本课教学,可以迅速拉近学生和聂耳之间的距离,使大家觉得聂耳是那么可亲,可敬。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利用学生收集的有关聂耳的资料,使学生多角度地、更完整地了解聂耳其人。在此基础上顺势导入新课,给人一种水到渠成之感。)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同桌分自然段互读、互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分段读课文。大家评一评,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4.你认为少年聂耳是一个怎样的人?自由补充课题:少年聂耳

随机板书:喜欢音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每一个年段的学生都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应该坚持一条理念:阅读教学要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这样,就要保证每一个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初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整体感知。)三、围绕主线,品味探究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聂耳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的句子。

2.合作探究,品读重点词句。

(1)小组交流圈画出的句子,每个人都说一说自己选了哪句话?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聂耳喜欢音乐,为什么?

(2)各小组选出自己组内体会最深的句子,由组长当众汇报交流,其他组员作补充。

(3)根据小组汇报情况,集体品味感悟重点词句。

如重点句①:聂耳诞生在云南省玉溪县,少年时代他就非常喜欢音乐。

引导抓住重点词“非常”来领会。

重点句②:聂耳常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坐在石阶上,手托着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侧耳倾听。

结合课文插图,引导抓住重点词“常常”“一眨也不眨”“侧耳倾听”,以及表示动作的词“跑”“坐”“托”来领会。可以做一做动作,体验“眼睛一眨也不眨”的样子,想象聂耳专心的神态(样子),再有感情地读一读,从而领会聂耳听音乐的专注和入神。

重点句③:抓住聂耳和师傅的对话。

可以分角色读一读,读出聂耳渴望拜师学艺的那种诚恳、迫切的心情,再有感情地读一读,从而体会到聂耳从小就对音乐情有独钟。

重点句④:哥哥去攀登龙门,聂耳却独自站在一棵大青树下吹起了笛子。

引导抓住重点词“独自”“站”体会聂耳对音乐的忘我之情。

重点句⑤:傍晚,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下起了蒙蒙细雨。聂耳全神贯注地吹着笛子,似乎一点儿也没有觉察到。

可以结合自身实际体会聂耳的“全神贯注”。想一想,你在学习时遇到过“全神贯注”的人吗?可以说看到的、听到的,也可以说自己亲身经历的,从而深刻理解“全神贯注”的意义。

3.再回顾课文,文章围绕聂耳喜欢音乐写了哪两件事?(板书:向木匠师傅学吹笛子西山大青树下练吹笛子)

(这个教学环节是文章的中心环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序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补充合作学习成果,有效地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在尝试新型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读一读对话,做一做动作,说一说切身体验,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同时,进行一些必要的语言训练,如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抓住表示动作的词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初步渗透围绕中心编排内容的写作方法等,努力夯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

四、诵读全文,积累语言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回归整体)

2.我来摘一摘。

好词:如“阴云密布、侧耳倾听、全神贯注、蒙蒙细雨、点点归帆”等。

好句:自己最喜欢的,描写有特色的一句或几句话。

(有意识地积累文本中有特色的四字词语,以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不断地充实学生的语言库存。)

五、读中思考,读写结合

1.再次回归整体。朗读全文,思考少年聂耳是一个怎样的人。

(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近聂耳,逐步加深对聂耳的认识。)

2.说一说,你遇到过专心做一件事而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的人吗?可以让学生把这个情形写下来,能写多少就写多少。

(读写结合,抓住时机进行“小练笔”,逐步提高学生写话能力,为三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识字游戏,如开火车、猜字游戏等,检查并巩固识字。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填写在“自选词语”的小货车上。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边读边思考,画出具体描写聂耳少年时代就喜欢音乐的句子。

2、能感受、认识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要素。

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4、认识12个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重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能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准备:

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对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也是我国的国歌,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曲作者是谁吗?(聂耳)同学们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聂耳从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音乐,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聂耳的少年时代,看看他是如何学习音乐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少年聂耳》。

二、初读感知

1、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快速阅读课文画出生字和同桌互认生字。

4、检查认字情况(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小组赛读。

5、现在这些生字宝宝要带我们去读课文了,你们有信心读好课文吗?指名分段读课文。

6、同学们的课文读的非常好,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过渡:聂耳一生创作了那么多的优秀作品,那么他是怎样学习音乐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2—5段,认真想一想。

1、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聂耳是怎样学习音乐的,并画出写聂耳喜欢音乐的句子。

2、全班汇报

重点句

(1)聂耳常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坐在石阶上,手托着下巴眼一眨不眨地侧耳倾听。(课件播放当时的画面)

(2)迎着滇池上的点点归帆,聂耳用美妙的笛声,赞美家乡的湖光山色。(课件播放当时的画面)

(3)聂耳全神贯注地吹笛子,似乎一点儿也没有察觉,解释(全神贯注,删去文中的“似乎”行吗?为什么?)

3、指导朗读(配乐齐读最后一段)

三、指导书写

喜:两个“口”上小下大,略扁。

哥:第五笔是竖,不是竖钩。

四、扩展延伸

你遇到这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忘记了周围一切的情况吗?从聂耳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同学们“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用心去做就没有我们办不成的事。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要求正确规范。

能力目标

通过讲解、指导掌握生字的不同写法,使学生写得更加匀称美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字的书写,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 文字。

教学重点:

正确规范的进行书写。

教学难点:

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流程:

一、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自由认读。

会认的字:创 革 县 邻 笛 奏 调 阶 托 午 神 贯

会写的字:军 代 喜 欢 总 短 求 教 午 哥 阴 许

2、指名认读、组词。

3、变序认读。

二、学写生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由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2、左右结构:代 欢 短 教 许

3、上下结构:军

三、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喜”“短”“教”字

教师巡视学生的写字情况,对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指出,进行指导。

四、欣赏评议 共创共享

1、教师组织学生对展示的学生作品进行现场评述。教师展示学生作品,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教师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导拨,引导学生协作探究。

2、教师将有代表性的学生学习结果转换到大屏幕上供全体学生交流。

五、总结升华 拓展延伸

交流收获

师:今天,同学们写的很认真,把字写的很到位。希望你们在平时的作业中也能把字写漂亮!

师:学有所获,你们今天这节课有何收获?

生谈。

教案模板: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好日子》优秀教案范文3篇


【导语】《好日子》这篇童话主要讲的是三只老鼠春天辛勤劳动,秋天收获果实,从此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的故事,同时也告诉我们,只有靠勤奋和智慧,生活才会更加美好。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认识8个要求会认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树立自信,乐于交流,勇于探索。

4、感受只有劳动才能幸福快乐,靠勤奋和智慧,生活才能更加美好。从而增强学生爱劳动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识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只有劳动,才能幸福、快乐。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磁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好日子》,生边听边想歌曲的名字是什么?

2、生答,《好日子》师板书。

3、你眼中的好日子是什么样的?(生各抒己见)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着自己能过上好日子,可是怎么才能来到我们身边呢?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看图了解大意

1、出示文中插图指名说图意

2、同学们说的很好,那么,他们做车用的冬瓜、南瓜是怎么得来的呢?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注意自己不认识的字。

3、学生自由读文圈出本课的生字

三、随文识字

1、同学们,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农民伯伯忙着播种,老鼠们又在忙什么呢?(指名读1自然段)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自然段中的“撒、籽、丝、亩”四个字。

2、春天将种子种在地里,到了夏天它们有了哪些变化?(指名读2自然段)

相机学习“灿”指名组词读读文中带灿字的句子。

3、秋天到了,地里结出好圆的南瓜,好大的冬瓜,好长的丝瓜。老鼠们是怎么食用这些果实的(齐读4自然段)

(1)学习“都、汤”

(2)同桌交流组词并说说带三点水旁的字。

(3)谁能用“都”说一句话

4、这些果实除了食用外,老鼠们还用它做了什么?(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5、6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仑、轮、辆、拉”四个字。

(2)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并用字卡互相考一考

四、做游戏巩固生字

将每朵花的背面写上生字,学生比赛读,谁读对了就将花作为奖品送给他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优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口语表达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懂得劳动的益处,从而热爱劳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劳动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方法

1. 多种方法指导朗读,读中感悟.

2.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好日子》。板书课题:《好日子》,齐读,指导读(美美的,高兴地读。)

师:昨天那三只可爱的小老鼠今天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你们想再见见他们吗?(想)

师:看,(课件:)你能从他们的脸上的表情说一说他们的心情吗?(非常高兴、开心……)设计意图:让孩子们通过看图再次感受小老鼠的喜悦心情。

师:他们为什么这样高兴呀?(因为他们过上了好日子。)

师:那你认为三只小老鼠的好日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天天都有好东西吃、、、、、)

二、阅读感悟。

(一)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了解这个小故事好吗?请同学们把书翻到72页。

(二)请几名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三只小老鼠是怎样过上好日子的?

(三)走进课文。

师:老师在课文中找到了三个描写季节的词,你们找到了吗?(生答,师板书。)

师:那你知道这三个表示季节的词之间有什么联系吗?(时间的先后顺序)

师:那我们就一步一步地了解三只小老鼠是怎样过上好日子的。

1、第一自然段(播种希望的春天来了,三只小老鼠做了什么?)

(1)指名读。问:他们在地里都中了什么呢?

(2)(课件:出示南瓜子、冬瓜子、丝瓜子)问:你们见过吗?、拓展:除了这些瓜子,你还知道那些瓜子?设计意图:使学生真真切切地认识种子。

(3)(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问:同学们,你们注意这一段句子有什么特点吗?(这是一个排比句)那什么样的句子是排比句呢?(课件:出示排比句的概念。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排比句及排比句的作用,以便在以后的戏作运用。)本文有好几处都运用了排比句,我们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排比句的特点。

(4)指名再读。(多么勤劳的小老鼠啊!他们把籽撒到地里面,也把希望一起播种。)

拓展:让我们乘着想象的翅膀,想象小老鼠把籽撒到地里以后会想些什么,有会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谈)

2、第二自然段(到了夏天,冬瓜、南瓜、丝瓜开花了!让我们同三只老鼠一起看一看。)

(1)指名读。问:课文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这些花,你知道是哪个词吗?(黄灿灿)你能换一个词吗?

(2)想看看黄灿灿的南瓜、冬瓜、丝瓜花吗?师生一起欣赏图片。

(课件:出示冬瓜花、南瓜花、丝瓜花)

边欣赏边引读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用朗读将美展现。)

(3)你还能说哪些表示颜色的ABB式词语?

3、第三自然段(一转眼,秋天来了。)

(课件:出示南瓜、冬瓜、丝瓜图.)

(1)自由读,教师读:故意丢掉好圆好圆、好大好大、好长好长。引导学生发现并比较师生读的句子哪个好?为什么?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2)师:ABAB式词语也叫叠词,你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吗?

(3)师:看到好圆好圆的南瓜,看到好大好大的冬瓜,看到好长好长的丝瓜,三只小老鼠别提多高兴了!把他们的高兴劲儿读出来吧!全体齐读。

(4)想象:三只小老鼠齐心协力,把好圆好圆的南瓜( ) 回家,把好大好大的冬瓜( )回家,把好长好长的丝瓜( ) 回家。

4、教师用语言叙述第四自然段。

5、第五自然段(吃饱了,喝足了,三只老鼠不闲着,做了一辆好漂亮的瓜车。

(课件:出示瓜车)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然后说一说他们是怎么做的?

(2)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依然思考他们是怎么做的?教师指导抓住动词:挑、切、用,体会用词的精当。

(3)师生一起用图片帖瓜车图,指导朗读:哇,三只老鼠做了一辆好漂亮的瓜车!

(4)边看图边引背第五自然段。

6、第六自然段

(1)教师边帖图(三只老鼠、三种瓜贴成的瓜车图)边叙述内容。

(2)齐读第六自然段。

(3)想象更美更甜的好日子是什么样的?

(4)师生齐读。

7、通过学习这个童话故事你懂得了什么?请用“只有……才能……”说一说。(是啊,正如达芬奇所说: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8、理解劳动。

说了这么半天劳动,小老鼠种瓜、收瓜是劳动,农民在田里干活是劳动,你认为老师给你们讲课也是劳动吗,你还能说说什么是劳动吗?

9、师:老师有几句话要送你们,希望你们从中能有所收获。

(课件:出示谚语、名言)

四、总结课文。

孩子们:学习了这个小故事,我们也从中得到了生活中的一个启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幸福和快乐,靠勤奋和智慧才能过上好日子。

五、拓展:

1、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别人听一听。

2、续编《好日子》。

六、板书设计:

(略)

篇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学会本课的8个一类生字和9个二类生字。理解课文大意,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和方法:通过随文记忆的方法来学习一类生字。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学会使用数量词。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明白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换来了好日子。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8个一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含义。

教学准备:展示台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一首歌《劳动最光荣》,我们唱上一段。今天我们将认识三只可爱的小老鼠,看看它们是怎样过上好日子的。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在文中画出一类生字,同桌之间读一读。

2、老师范读课文。

3、老师领读课文。

4、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三、学习一类生字。

齐读第一自然段。

1、 亩:地积单位。上下结构,扩词:一亩地、公亩

2、 籽:某些植物的种子。左右结构,扩词:棉籽儿、菜籽儿、籽棉

3、 从词语黄灿灿中拿出“灿”字来学习。灿烂:光彩鲜明耀眼;灯光灿烂、光辉灿烂、金灿灿。

4、 汤:左右结构,扩词:菜汤、汤匙、米汤

5、 仑:山下结构。

6、 轮:左右结构,扩词:车轮、轮流、轮班

7、 都:多音字。(1)表示总括。他们都在干活。(2)表示已经。饭都凉了。

(1) 首都(2)大城市。都市

8、 拉:左右结构,和手的动作有关。扩词:拉手、拉面、拉力

四、认读二类生字。

撒:平舌音,播撒、撒种

丝:平舌音,丝瓜、甜丝丝、粉丝

辆:车辆,一辆车

五、复习巩固一、二类生字。

六、齐读整篇课文。

七、作业:复习一类生字,练习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理解课文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指名分别读课文的6个自然段。

二、老师提出问题:谁能用几句话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由读前三个自然段,看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春天,夏天,秋天)

1、第一自然段:明白数量词:“一亩”是指土地

面积。“撒”字是什么意思?可以让学生做动作来理解。读一读这一段,看看每一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句子的结构是相同的,老师可以在这里渗透一下排比句的知识)

2、齐读第二段:找找本段中的排比句。读一读。南瓜花、东瓜花和丝瓜花都是什么样的?(黄灿灿)你能不能也说出几个这样的叠词。

3、第三自然段:秋天结出了果实,请你在文中画出形容南瓜、冬瓜和丝瓜的果实的词语。(好圆好圆、好大好大、好长好长)想一想“好”字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三只老鼠通过自己的劳动换来了成熟的果实,它们从此过上了好日子。读4-6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不仅仅喝上了汤,有了吃的,还做了一辆漂亮的瓜车,得到了快乐)

五、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你能结合课文说一说他们是怎样过上好日子的吗?

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七、作业: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书写一类生字,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一类生字。

二、指导书写一类生字。

重点指导“都”字,左高右低,注意结构。

三、完成课后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一说。

3、读一读,会写的写下来。

(1)在小组内读一读。

(2)抄写词语。

4、填一填。

一亩(地)一根(丝瓜)一辆(车)三只(老鼠)

瓜:南瓜、丝瓜、冬瓜、西瓜、香瓜

5、根据课文内容填词语。

黄灿灿 好大好大 好漂亮

6、 背一背。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

四、作业:书写一类生字,预习下一课。

五、板书设计:

好日子

春天撒种 夏天开花 秋天结出果实 过上好日子

亩 籽 灿 汤 仑 轮 都 拉

小学教案: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3篇精选


【导语】音乐在传达和表现情感上,优于其他艺术形式,是因为它所采用的感性材料和审美形式——声音最合于情感的本性,最适宜表达情感。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猜谜谣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

2、通过对《猜谜谣》歌曲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3、通过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模仿动作、问答对唱等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学重点: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

教学难点:歌曲《猜谜谣》中相似乐句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猜谜语吗?学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看谁最先猜出来?

三、出示谜谣,激发兴趣。

1、出示谜面,师问谜面,生回答。

2、初听歌曲。

师:大家都猜的非常好。我们来听听书中的小朋友猜出几种动物,又是怎么表达的?你们竖起耳朵认真听。

3、揭示歌曲名。

听出来了吗,小朋友们回答的时候是用什么方式?(生:唱的方式)——原来的谜语,用唱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变成了谜谣,这首有趣的歌曲,名字就叫做“猜谜谣”。

4、聆听歌曲,感受歌曲。

速度它的速度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听听看。这样的速度往往是表现“轻快活泼”的,大家跟我一起说轻快活泼。

再次聆听歌曲。

师:跟老师一起随着音乐摇摇头动动手,感受歌曲的轻快活泼。

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一学就能跟上音乐的节奏,下面我们就有节奏的读一读歌词。

有节奏的读歌词

5、解决难点。

(1)出示相似的两句歌词、歌谱,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请学生说一说前两小节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师弹奏旋律,生唱前两小节歌词。

(4)完整学唱两个乐句,指导学生用轻快的声音唱。

(5)师说明衬词。带着高兴的心情一起再来唱一遍。

6、学唱问、答部分,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

7、齐唱第一段。

8、自主学唱歌曲第二段。

9、随琴的伴奏完整齐唱。

10、歌曲处理

(1)跟音乐范唱齐唱。

(2)生生合作唱。

(3)表演唱。

四、总结。

学了《猜谜谣》这首歌曲,我们知道谜语有用说的,还有用唱的,而且一个谜语还有多种答案,这需要我们仔细观察,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让我们踏着音乐轻快的步伐去观察、探索吧。

童趣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表演,体验与本课主题童趣相关的音乐内容,感受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2.能在音乐实践中编创适当的歌词,表现歌曲。

3.能用线条、点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4.能准确地按节奏拍击,边唱歌边做拍手游戏。

教学内容

聆听《小狗圆舞曲》和《跳圆舞曲的小猫》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引导学生体会乐曲活泼、有趣、快乐的音乐情绪。

2.复听乐曲,试着让学生说出音乐中有哪些特殊的声音,在听到乐曲中模仿鸟儿的叫声用手势表示出来。

3.听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或模仿敲击某种乐器。

教材分析:

1.歌曲《打花巴掌》

《打花巴掌》是一首说唱风格的北京儿歌。歌曲为2/4拍,一段体。

2.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民族特色浓郁的港台歌曲。由陈弘文作词、林建昌作曲。采用2/4拍,五声徵调式,一段体结构。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打花巴掌》

教学重难点:

通过聆听和表演,体验与本课主题童趣相关的音乐内容,感受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准备: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新课教学

(1)完整地听歌曲范唱,第二遍提示学生拍击节拍,随着歌曲准确地轻轻地拍击。

(2)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到了什么?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容。

(3)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随录音填唱歌词。

(5)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歌儿学的快。

(6)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

(7)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学生讨论。

第二课时

内容: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聆听《小狗圆舞曲》

重难点: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表演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1)结合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安排好一个参与歌表现的练习,教师可提示学生在歌中哪几处比较合适。

(2)分组演唱,请一名同学,试一试演唱好。

(3)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方法完整地演唱。

(4)结合歌曲提示学生

2、编创与活动:

(1)可分小组处理成有一定力度变化,可表现各种情绪的。

(2)分小组设计,并表演给大家看。

三、结束部分:

小结。

第三课时

内容: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

重难点:准确地读出带词的节奏。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表演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1)结合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安排好一个参与歌曲表现的练习,教师可提示学生在歌中哪几处比较合适。

(2)分组演唱,请一名同学,试一试演唱好。

(3)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方法完整地演唱。

(4)结合歌曲提示学生

2、编创与活动:

(1)可分小组处理成有一定力度变化,可表现各种情绪的。

(2)分小组设计,并表演给大家看。

三、聆听《出发》

1.完整地聆听第一乐章。引导学生体会乐曲活泼、有趣、快乐的音乐情绪。

2.复听乐曲,试着让学生说出音乐中有哪些特殊的声音,在听到乐曲中模仿鸟儿的叫声用手势表示出来。

3.听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或模仿敲击某种乐器。

三、结束

动画城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我们的家园》

教学目标:

1.教唱歌曲《我们的家园》。

2.鼓励学生创编歌词和表演与歌词相关的动作。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大风车》,拉开《动画城》这一单元教学的序幕。

播放歌曲《大风车》。

播放歌曲《大风车》,《动画城》节目时间到了,请学生谈谈自己感兴趣的动画片,说说最近电视台播放的新的动画片,唱唱片中的歌曲,鼓励学生把家中的动画片带到学校来,与同学们分享。

(二)聆听歌曲《我们的家园》。

1.今天的《动画城》播放什么动画片呢?老师也不知道。老师只知道动画片的主人翁是小熊猫,小熊猫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播放歌曲《我们的家园》,学生根据歌词回答,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形。

3.教师引导学生边听歌曲,边根据对家乡了解和观察,提问:这首歌曲由两个部分组成你能划出来么?两个部分的情绪有什么不同,演唱时应如何表现?

(三)听并学唱歌曲。

1.教师邀请学生在表演的同时,加入到跟唱歌曲的行列中来。

2.请学生自己完整地演唱第一段歌词。

(四)创编歌词并表演动作。

请同学们把创编的歌词演唱并表演动作,然后分组进行演唱和表演。

(五)根据故事情节串接和编排小小音乐剧《我们的家园》。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三个和尚

教学目标:

1.欣赏器乐曲《三个和尚》。

2.识别和记忆堂鼓、木鱼、小钹三种打击乐器。

3.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并表演《三个和尚》。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大风车》,拉开《动画城》节目的序幕。

1.播放歌曲《大风车》。

2.教师设问:动画城节目又要开始了,今天播放什么动画片呢?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3.教师播放器乐曲《三个和尚》,随着音乐发展变化,配乐讲《三个和尚》的故事片段。

前奏部分:“从前,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主题音乐第一次响起:“一个小和尚,背着行李,兴致勃勃地来到寺庙前,看到空无一人的寺庙,他兴高采烈地打扫、清理、收拾、挑起水来,忙完了这一切,他安静地坐在佛像前念经,念着念着,他打起瞌睡来……”

主题音乐第二次响起:“一个瘦和尚,背着行李,也兴致勃勃地来到寺庙前,看到大大的寺庙里只有一个小和尚,他高兴地同小和尚打过招呼,也非常积极地打扫寺庙、清理佛堂、挑起水来,忙完了这一切,两个和尚面对面地在佛像前打坐、念经起来......”音乐到此为止。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哪个同学能给我们讲讲?”学生七嘴八舌纷纷补充后面的故事。

4.同学们给故事起名字。

教师:看来,许多同学都知道这个故事,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个故事的名字。

(二)认识打击乐器:堂鼓、小钹、木鱼,并用打击乐器为主题音乐伴奏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

1.聆听器乐曲《三个和尚》,说说乐曲与前面的故事有什么关系。

教师告诉学生,刚才听到的乐曲是作曲家金复载特意为动画片《三个和尚》创作的音乐。

2.为什么乐曲的名字也叫《三个和尚》,聆听乐曲前奏。

3.教师展示打击乐器堂鼓、小钹、木鱼。示范敲击这几种打击乐器,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堂鼓、小钹、木鱼的音色。

4.聆听乐曲前奏,教师在各件打击乐器前示意前奏使用了哪种乐器,也可让学生随乐曲前奏在各打击乐器上做虚拟动作。

(三)聆听主题,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1.教师告诉学生,乐曲除了使用木鱼

等打击乐器,暗示故事发生了地点和人物,还设计了一个“和尚主题”,表现和尚的性格。弹奏主题旋律第一段,请学生说说这段音乐的情绪。

2.教师弹奏主题旋律的第二段,请学生说说第二段与第一段情绪有何不同(第一段明快、活泼,第二段舒缓、宁静等)。启发学生结合故事情节,就主题旋律的两种情绪展开联想(勤快与懒惰等)。

3.聆听乐曲主题旋律,请学生说说乐曲中使用了一种还是两种乐器来演奏主题旋律。

乐曲的主题旋律,分别用尖细、清亮的坠胡与暗哑、低沉的二胡两种乐器演奏主题旋律的第一段、第二段。

4.请学生用打击乐器,分别为教师弹奏的主题旋律第一、第二段伴奏,要求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情绪。

乐谱:

(四)聆听全曲,判断主题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

1.教师播放乐曲,请学生思考在乐曲中和尚主题出现了几次。

2.启发学生安静聆听,回忆动画片的画面(没看过动画片的学生,可自由展开联想)。

3.在动画片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情节:三个和尚谁也不去挑水,忍受着干渴,呆坐在佛堂前。偏偏这时,寺庙里的老鼠打翻了佛堂前的烛台,火苗烧着了纱帘,火势蔓延,寺庙刹那间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三个和尚慌乱地打水救火。

教师启发学生,表现上述情景配上哪段音乐比较合适。

4.教师播放乐曲展开部,请学生随音乐表演手忙脚乱救火的情景。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专心欣赏器乐曲《三个和尚》。

2.学生能否识别和记忆堂鼓、木鱼、小钹三种打击乐器。

3.学生是否乐于参与表演。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大风车》。

2.复习整个单元歌曲与乐曲。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大风车》。

2.鼓励学生随着音乐旋转“大风车”。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大风车》,开始《动画城》歌曲的学唱。

播放歌曲《大风车》,学唱《大风车》。

(二)分组搭架“大风车”。

1.启发学生讲述风车的形状。

2.引导学生四人一组搭建一个风车。

3.所有风车围成一个圆圈,既可以四人一组地旋转,也可沿着大圆圈旋转。

4.边唱歌曲,边旋转“大风车”。

(三)随音乐旋转“大风车”,说出歌曲与乐曲名称。

1.教师播放本单元或以前学过的歌曲或乐曲,请学生随着音乐旋转“大风车”。

2.一首音乐结束时,停在教师面前的“大风车”,必须说出刚才所播放的音乐的名称,才能随着下一首音乐继续玩“大风车”。否则,这架“大风车”只能下场休息。

(四)结束全单元课程。

教学评价

1.大多数学生是否会唱歌曲《大风车》。

2.学生是否愿意参与“大风车”游戏。

[热门]二年级教案语文上册范例6篇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热门]二年级教案语文上册范例6篇”,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但”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称赞的作用,学着发现并用言语来称赞他人的优点。感受称赞别人的真诚,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识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从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深刻内容

2整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感受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教师随机表扬:

师: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师: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好整齐啊!我也称赞你!

师: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师: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生:……

教师择机播放PPT资源,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什么是称赞吗?说说你的理解吧!

生:……

2。师:我知道小朋友都非常的聪明、能干,平时得到的称赞一定少不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目的文章,随机板书:称赞,并请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2。教师播放PPT资源,请学生自行对照课文插图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称赞”是怎么出现的。先自己拼读生字词,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识字方法,也可以小组同学合作解决。 3。教师继续播放PPT资源,并对学生说:老师相信小朋友从课文中又认识了好多个字词朋友,一定开心极了。现在老师从课文中把几位新朋友给请了出来,小朋友看看你还认识他们吗?

4。师:小朋友今天又认识了这么多的字词伙伴,你们都是最棒的!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称赞”里,和他们多多交往吧!

三、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1。教师请学生分小节读课文并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师:谁愿意先来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是小刺猬称赞小獾。

教师可以给学生启发,让他们明白是小刺猬和小獾他们两个互相称赞。借此机会让学生马上可以理解“互相”的意思。

2。师:哪位小朋友能找到他们互相称赞的话呢?大家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

(学生汇报交流并朗读)

师:从这些话中你都读懂了什么?(师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

生:从小刺猬的称赞中,我知道了虽然小獾的板凳做得比较粗糙,但还是有进步的,因为他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生:我从一个比一个好中读懂了小獾做板凳的本领越来越好。

生:我知道小獾做事情的态度很认真,所以小刺猬才称赞它。如果他做事不认真,小刺猬就不会称赞他了。

师:是啊,只有发现了别人的优点,你才能去称赞别人。如果是虚情假意的称赞,别人是不会喜欢的。小朋友回答地都很精彩,你能想像小獾受到称赞时心理活动吗?说说看。

生:我从“小獾高兴极了”知道,听了小刺猬的称赞,他的心情非常高兴。

师:那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生:小獾会想,我一定要好好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生:我一要好好学做木工,不辜负小刺猬对我的期望。

……

师:那小朋友又从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中读懂了一些什么呢?

生:我从这句话中读懂了小獾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香、这么好的苹果。

生:我对他的话有补充,小獾觉得小刺猬的苹果那么香、那么好,那是因为这苹果代表了小刺猬的一番心意。

生:小獾是闻过苹果以后,才夸奖小刺猬的,说明他也是经过了自己的发现,是他真心地在夸奖小刺猬!

师:你们说得真棒!我们只有自己发现了别人的优点,才能去夸奖别人。而且夸奖别人的时候要真心实意,不虚假。那就请你们用真诚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些话吧!(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朗读这篇课文。)

3.师:那小刺猬和小獾的称赞有没有给对方带来收获呢?四人小组合作,赶紧找一找,并说一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师随机指导)

师:讨论完了吗?谁先来说?

生:我知道了小刺猬的称赞让小獾获得了信心!一开始小獾认真地学,后来有点儿泄气了,他让了小獾的称赞才又重新有了信心。

生:原来小獾只会做板凳,小刺猬的称赞让他有了信心,他现在已经会做椅子了!

师:原来只会做板凳,现在会做椅子了,这是多大的进步啊!还有吗?

生:小獾为了感谢小刺猬对他的帮助,把自己亲手做的第一把椅子送给了小刺猬,也说明了小獾真的非常喜欢小刺猬。

……

师小结:是啊,看来称赞别人能让他有更大的信心,取得更大的进步!(师板书:有信心,取得更大进步)

师:如果你是这只小獾,你会怎样来说这句话呢?(生自由朗读,分角色读)

师:称赞别人还有别的作用吗?

生::是小獾的称赞让小刺猬消除了一天的疲劳。

……

师追问:小刺猬一天都在森林里采果子,他没有休息,疲劳怎么会消失呢?

生:因为小獾送了小刺猬一把椅子,小刺猬坐在椅子上休息了一下,所以他不觉得疲劳了。

生:我知道了,因为课文中的图画上画着小刺猬坐在椅子上,而且他的表情是非常的高兴。

生:我觉得他们说的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小刺猬是听了小獾的称赞以后,他觉得非常高兴,所以他的疲劳才会消失。

生:小刺猬是高兴得把一天的劳累都忘记了!)

4.教师总结:是啊,称赞别人不但能让他有更大的信心,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能让别人觉得开心、快乐,把一天的劳累也忘记,甚至可以把所以烦心的事情也忘记!(师板书:使人开心快乐)

5。教师请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整篇课文。

6。最后请小组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对表现好优秀或者进步大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课后拓展

1。小朋友,你喜欢小刺猬和小獾吗?说一说为什么?

2。小朋友你来想一想:如果一开始小刺猬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嘲笑他,那会有什么后果?

3。回家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体会劳动的快乐和受到称赞的喜悦。

二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按笔顺把字写得端正、美观。

2.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词串,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诵读词串,展开想象,感受词串的意境美是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诵诗歌,引出课题

1. 小朋友,还记得《家》这首诗歌吗?我们一起背背吧!

2. 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出示中国地图)我们的“家”又大又美!爸爸妈妈带你去过哪些地方?

3.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跟着《识字6》到祖国的东西南北走一走,看一看,一起领略祖国不同地区的美丽风光。

二、初读词串,认识位置

1.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词语。

2. 指名朗读词串,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课文介绍了哪些地方?

3.在朗读中我们知道课文向大家介绍了“塞北”、“江南”、 “海岛”、“高原”,知道这些地方在祖国地图的哪个位置吗?(出示地图,相机贴词语)

4. 请大家再读读词串,一边读书一边看图,你能给每幅图找到相应的那行词串吗?找到了就读给你的小伙伴听听吧!

三、品读词串,理解感悟

1. 骏马 秋风 塞北

⑴塞北草原的秋天会怎样?(播放秋风声、马嘶声)咦,耳边传来了一个声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⑵秋风吹过茫茫的大草原,塞北大草原一片浑黄,一群群骏马迎着秋风飞奔在茫茫无边的大草原上,你能把塞北的风光读出来吗?

⑶学生练读。

2. 杏花 春雨 江南

⑴能说说你心目中的江南是什么样的?

⑵春雨使江南的大地慢慢地、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就像我们学过的识字,背背看!

⑶粉红的杏花露出了笑脸,细细的春雨飘洒着,装扮着江南美丽的春天,喜欢江南吗?江南风景美如画,我们一起来赞一赞秀美的江南吧!

3. 椰树 骄阳 海岛

⑴春天的脚步匆匆而去,我们一起去骄阳似火的海岛看看吧!共同感受海岛独特的夏季风情!

⑵什么是骄阳?在炎热的海岛上有一种树却长得异常地繁茂,它就是“椰树”(出示椰树图片),椰树长得啥样?

⑶迷人的海岛吸引了许多游人,站在海岛上,阵阵海风迎面吹来,听着哗哗的浪花声,品尝着鲜美的椰果,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谁来读一读,用你动听的声音把我们带到那美丽的椰树王国!

4. 牦牛 冰雪 高原

⑴最后让我们一起到冰天雪地的高原去见识见识吧!认识它们吗?(出示牦牛图片)它们怎么能在这冰天雪地的世界里生活呢?你们了解牦牛吗?

⑵你能用朗读把画面描绘出来吗?试试看!

5. 品读韵文

走遍了祖国的东西南北,领略了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风光,读读看,喜欢哪儿就把那组词语多读几遍。比一比,哪些小朋友能把这个地方的美表现出来?

四、指导描红

1. 认读本课的生字,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2.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认真描红: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五、布置作业

诵读词串,搜集有关“塞北、江南、海岛、高原”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词串,运用词语

指名读词串。自由读一读,想一想,韵文的字里行间有什么规律?

⑴学生自主交流。

⑵老师小结:我们在朗读全文的时候可以把词串当成一首诗,一边读词,一边想象,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出现了祖国大地的自然风光,我们的祖国不仅处处美,而且处处是宝呢!横着读,词串就是一首优美的诗!瞧!词串还押韵呢,江南的南、高原的原,韵脚是“án”。

小组赛读词串。

4. 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欣赏了各地的美景,那些美丽的地方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有一些外国的小朋友来我们中国做客,作为中国的小主人,你最想把哪儿介绍给他们?为什么?

⑴告诉大家一个小诀窍:用上课文里的词语选一个地方给大家介绍介绍,可以运用自己搜集的相关材料。能用上一些诗句就更棒了!(相机推荐:《敕勒川》、《忆江南》等古诗)

⑵和你的小伙伴说说看!你能行!

5. 亲爱的孩子们,我们走遍了祖国各地,欣赏了各地的美景:

我们迎着瑟瑟秋风,来到辽阔的塞北草原——骏马 秋风 塞北;

我们沐浴着蒙蒙春雨,漫步在美丽的江南——杏花 春雨 江南;

我们再去炎炎夏日下的海岛——椰树 骄阳 海岛;

我们再登上冰雪覆盖的高原——牦牛 冰雪 高原。

我们喜欢江南,也喜欢海岛;喜欢塞北,也喜欢高原。因为它们各有各的美,我们的祖国真是幅员辽阔,风情各异啊!来,看着地图,背背词串,把祖国装在我们的心中!

二、指导写字

1.小朋友把词串读得真美!相信你的字一定写得更美!

2.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呢?大家可以这样试试看:

先整体感知这个字的结构特点,再观察这个字的关键笔画,看清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最后在心中记住这个字的模样。

小朋友,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关键笔画?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塞”:拿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先写宝盖头,再写两横两竖,接着写长横,撇和捺一定要展开一点。

“骄”:小朋友想一想,书写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动起手,用心描一个,写一个。

“塞”:拿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先写宝盖头,再写两横两竖,接着写长横,撇和捺一定要展开一点。

“骄”:小朋友想一想,书写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动起手,用心描一个,写一个。

“岛”:老师要请小朋友来教了。你先教什么呢?这个字是山字旁。岛字里面藏个山,山字是扁山,里面没藏好,露在外一半。

4.请拿出习字册临写吧!

三、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导学。

2.写话:运用文中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自己喜欢的地方。

二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篇三)

培养目标

1、会认本课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通过读词,认识一批植物及水果。

3、了解相关的汉字规律,学习归类集中的识字方法。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识字兴趣。

1、揭示课题,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了解学习任务。

2、看情境图,让学生知道:识字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很多,鼓励学生到生活中识字,到大自然中识字。

二、读好词语,感知内容。

1、本课有几大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每组词语可以怎样分小组,为什么这样分?

3、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说说课文中的花、水果、蔬菜、树木的外形特点。不懂的可以向周围的人请教。

三、识字词语,认记生字。

1、标出词语中的生字,自主识字。

2、小组合作交流。

比比谁读得准。交流记字方法,评评谁的方法妙。观察本课字词,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四、教师检查点拨。

1、赛读生字词。抽读、开火车读、抢读。

2、引导学生找出本课生字中的字形特点。

3、完成课后习题2。

五、读词语,强化识字。

引导学生读出节奏韵味,增强趣味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字词卡。

2、有兴趣的同学站起来读读课文。

二、巩固识字,指导识字。

1、看图或实物抢读词语。

2、在图或实物上贴词卡。

3、可分可合的活动字卡强化识字。

4、指导分类书写生字。

5、评评比比。

自评、互评,小组内评一评。

三、总结。

学了这一课,你了解到汉字的哪些规律?学到了什么写字技巧?

二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篇四】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课文的8个字,字书写美观。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展开想象仿写句子,培养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启发学生爱他人、关爱环境。“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的朗读要随感情读出变化来感悟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故事

1.故事导入。

有一个故事,妈妈小时候听过,奶奶小时候听过,奶奶的奶奶小时候也听过,你们想听吗?听老师讲故事(选择《神笔马良》中马良帮助穷人的片段)。

2.说话训练。马良用神笔给穷人画了什么?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想干什么?

3.板书课题。有个小女孩,她和你们一样,也梦想着有一枝神笔,她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了一首诗,题目是《假如》(板书课题)。

二、读诗歌

1.读正确。

(1)认读字词。缩叹息遥远寻食哭泣健康(课件辅助显示音节)

(2)初读课文。认真地读课文,不会读的字做上记号,问同学、问老师。

(3)抽读正音。

2.读流利。

(1)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汇报。

(3)指导朗读。诗中有三个长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课件辅助出示斜杠指导句子中的停顿)

(4)找规律。“窗前的小树红红的太阳树上的小鸟好吃的谷粒不幸的朋友健康的身体”这几个词组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读?

(5)巩固练习。在全诗中继续寻找“()的()”的`词组,读一读。

(6)积累词语。摘录两个自己喜欢的词组。

3.读出感情。

(1)范读课文。下面我们来练习读全文,听一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2)学生评议。你觉得老师读得好在哪儿,还有什么不足。

(3)教师引导。老师不但在用嘴读,还在用心读;不但在看字,而且在画画。想看看老师脑子里的画吗?(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动画)

(4)学生练读。

(5)游戏助兴:《挑战自我》

三、练说话

1.自由说话。用“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画()……”说话。

2.情景说话。收听几个求助电话(无家可归的老虎、饿瘪了肚子的熊猫、渴得厉害的地球妈妈、中了毒的小青蛙……),用诗歌的语言说话。

3.朗读范文。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善良的小朋友画一对翅膀,带着你的爱,带着你的情,飞向蔚蓝的天空,飞向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四、课外作业

1.请学生自己布置一个回家作业。

2.课外阅读《不要问我为什么》。

二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篇五)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生词,写“刮”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猫的胡子的作用,明白“不能见到什么学什么,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的道理。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写“刮”字

1、师出示小猫图(没胡子)引出课题,并贴在黑板上(板书:小猫、胡子)

2、请一生上台写“刮”,补充课题,其余生书空。生评,读课题。

二、复习生词。

1、分别出示两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选择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词来说话,指名说。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1、自由小声地读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小花猫,并且在这些自然段的前面标上三角符号。(生说,师相机在自己的书上标)

(1)第2自然段。

①指名读,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花猫?

②生答,师相机板书:认真看。再读并指导朗读。

③除了“认真”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漂亮)哪个词能看出?

④出示:“碧绿、碧绿碧绿的”,生读。出示“火红、金黄、雪白、乌黑、粉红、湛蓝”生仿照例子说新词,再读!

⑤生站起来加上表情一起读这一段!

⑥小花猫一眨不眨地看着主人,会想些什么呢?(出示“小花猫一眨不眨地看着主人,心里想:……”的句式)用句式说话!

(2)第4自然段。

(生齐读)这只爱美又爱模仿的小花猫就这样跟着学主人把胡子给刮掉了。(板书:跟着学)

(3)第5、6、7自然段。

①(出示小猫被撞图)生看图,说一说发生什么事了?那课文又是怎么写的呢?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②分别指名读五、六自然段,并指导朗读,再齐读。

③(师戴头饰扮小猫,表演小猫被撞后的情景)生与“小猫”对话,说说为什么会撞。

④(出示猫妈妈的话)指名读,相机指导朗读。齐读。

⑤现在小花猫总算明白了,它的胡子好比…(生说“一把尺子”)(出示“你的胡子好比一把尺子”)指名读,出示“松鼠、大象”的图,用“好比”说话。

⑥猫妈妈不光是要让小花猫明白自己胡子的作用,还要让它明白一个道理,是什么道理呢?齐读课文,生说(板书:想明白)

(4)第8自然段:听了猫妈妈的话,(出示这一段,师引读“从那以后……”)

四、小结,作业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不久,小花猫的胡子又长出来了。(在黑板小猫图上画胡子)一天晚上,小花猫又发现了一只老鼠,这一次,它能捉到老鼠吗?(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说)回家先读读课文,再想一想,最后写下来!

板书设计:认真看

小猫(刮)胡子小猫图跟着学

想明白

教学反思:

《小猫刮胡子》是选自小学语文s版第三册的一篇课文。它从孩子的视角,生动地讲述了一只小花猫学主人刮掉胡子,被撞得鼻青脸肿的故事。告诉孩子们不能见到什么就学什么,先要动动脑筋想一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新时期的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他们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知识、经验和思维,他们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就应该充分尊重他们自主学习的权利,尊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这节课我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激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原则,进行授课。

本课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是:1、复习生字、生词,反馈对“刮”字的掌握情况。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猫妈妈说的话中蕴含的道理。重点是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教案《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猫刮胡子》教案及教学反思》,来自网!

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是了解小猫的胡子的作用,明白“不能见到什么学什么,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的道理。

教学过程中我以活泼可爱的小猫图自然引入课题,并以补写课题的形式检查生字的书写情况,接着采用由点到面,由词到句的方法复习生字词,而后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学生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朗读与感悟不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明白故事要阐明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新课程理念认为,优质的知识呈现情境既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符合学生生活和学生文化的教学情境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学生想合作,要合作。因此,我构建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第五和第六自然段时,用图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小花猫刮了胡子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学完这一部分后,我又扮演小花猫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小花猫会撞得头破血流?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情境中接触了语文,把要强制学生有意注意接受的知识,变为无意注意而轻松获得,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以读为本。近年来,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的呼声越来越高,语文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在授课中,我注重了不同层次的读:初读感知、细读悟语、品读悟情。为了提高朗读兴趣,活跃气氛,我还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小组读、表演读、个别读、师生互动读、生生互动读。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加强了情感交流。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给予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大的启示。学生经过了多阅读,多思考,所以认字、识字、理解等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二年级教案语文上册(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联系课文理解“羞愧”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环境的美和莉达爱护环境的行为美,懂得爱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教学重点

生字的学习,“津津有味”、“羞愧”、“美妙”等词的理解。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莉达为什么“面对夜莺感到羞愧”。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标出段落,勾出生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小朋友在树林中玩过吗、你印象中的小树林是什么样的、现在跟老师一起到小树林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课件展示画面:幽幽的树林,柔和的阳光,绿色草地,蝴蝶飞舞,露珠闪光,鸟语花香,溪水淙淙)

多好的小树林啊!闭上眼,做做深呼吸,你感受到什么、

2、有两个小姑娘,也到树林里来了,她们是怎么玩的呢、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板书:面对夜莺感到羞愧]

3、齐读课题,读好“莺”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注意听准每个音,勾出生词。

2、自由读课文(可以是两遍、三遍)。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把勾画的字、词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教师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

3、同桌交流识字方法,互读课文。

4、检查识字情况

(1)点击课件开火车读(可以同桌为单位、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

(2)有没有你以前认识的字、怎么认识的、

(3)哪些字容易记错,给大伙儿提个醒。(指名说、小组说。重点指导“扔”、“剩”、“津”、“醉”、“沉”的读音,提醒“羞”与“着”下面部分的区别。)

(4)小老师教读。

5、现在把这些字娃娃送回课文中,自己再读读课文,看看还认不认识它们。

三、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生字大家都认识了,相信课文也一定能读好。

1、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也可分段读)其他孩子当小评委,仔细听他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需要帮助。(指名读→师生评议)

2、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读课文,一会儿来一次比赛,看哪些小组读得好。

3、朗读比赛(可以小组为单位分段读),师生评价。

4、整体感知:两个小姑娘在小树林里做了什么、

四、细读课文,理解积累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以下内容。

1、夜莺的歌声很美,从“美妙”、“沉醉”可看出(相机指导理解“美妙”、“沉醉”)。

教师相机引导:

(1)看到可爱的夜莺在唱歌,你有什么话要对她说吗、(鼓励学生大胆说,大胆提问,如:夜莺怎样唱歌、夜莺唱的什么、教师相机引导孩子体会夜莺美妙的歌声)

(2)相机播放课件,再现小树林的美。

(3)两个小姑娘也被这美景吸引了,从哪些词可以看出、为什么、(津津有味、沉醉)指导理解“津津有味”、“沉醉”。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段。(课件显示小树林画面做背景)

2、莉达爱护环境行为美,从第5段可看出。

教师相机引导:

(1)吃完饭她俩怎样做的、勾出写她们不同做法的词。

(2)你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指导朗读,可以加上动作)

(3)奥莉娅怎么想的、(指导朗读,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

(4)莉达怎么说的、读一读(指导朗读)。听了她的话你怎么想、

(5)假如你是那只夜莺,看到她们的做法,听到她们说的话,你想对谁说点什么、

(6)指名分角色朗读、表演。

3、拓展:地球上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有自己的情感。想想看,树林里还有哪些事物会对她们的做法、想法发表意见、(还有小鸟、小花、小草、小溪……问题用课件显示。学生先在小组讨论,再汇报。)

4、齐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5、指导积累。现在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课余摘抄到积累本上。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课文有8个生字要求我们会写(课件出示8个生字)。你最有信心记住哪个字、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2、哪些孩子能用其中的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漂漂亮亮的、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扔:左窄右宽,右边“乃”是两画,“乃”不能超过“扌”。

沉:左窄右宽,左边的“氵”要匀称,“冖”不能太宽,“冗”与“氵”同高度。

觉:上面三点要写匀称,不能写成“、”,中间的“冖”稍宽;“见”的“乚”和“冖”同宽。

《教案模板: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材料》教案6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8535.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