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一数学教案:《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一数学教案:《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数学教案:《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

理解并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会运用条件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二)能力训练

通过探究两直线平行或垂直的条件,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以及数形结合能力.

(三)学科渗透

通过对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是重点,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难点:启发学生, 把研究两条直线的平行或垂直问题, 转化为研究两条直线的斜率的关系问题.

注意:对于两条直线中有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在课堂上老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解决好这个问题.

教学过程

(一)先研究特殊情况下的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

上一节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而且知道,可以用倾斜角和斜率来表示直线相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 并推导出了斜率的坐标计算公式. 现在, 我们来研究能否通过两条直线的斜率来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或垂直.

讨论: 两条直线中有一条直线没有斜率, (1)当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也不存在时,两直线的倾斜角都为90°,它们互相平行;(2)当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时,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90°,另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0°,两直线互相垂直.

(二)两条直线的斜率都存在时, 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设直线 L1和L2的斜率分别为k1和k2. 我们知道, 两条直线的平行或垂直是由两条直线的方向决定的, 而两条直线的方向又是由直线的倾斜角或斜率决定的. 所以我们下面要研究的问题是: 两条互相平行或垂直的直线, 它们的斜率有什么关系?

首先研究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不重合)的情形.如果L1∥L2(图1-29),那么它们的倾斜角相等:α1=α2.(借助计算机, 让学生通过度量, 感知α1, α2的关系)

∴tgα1=tgα2.

即  k1=k2.

延伸阅读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3.1.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会运用条件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两直线平行或垂直的条件,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形结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
难点:启发学生,把研究两条直线的平行或垂直问题,转化为研究两条直线的斜率的关系问题.
(三)教学方法
尝试指导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提出问题,观察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方法.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而且知道,可以用倾斜角和斜率来表示直线相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并推导出了斜率的坐标计算公式.现在,我们来研究能否通过两条直线的斜率来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或垂直.由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再由老师引入新课.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概念形成1.特殊情况下,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
两条直线中有一条直线没有斜率,(1)当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也不存在时,两直线的倾斜角都为90°,它们互相平行;(2)当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时,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90°,另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0°,两直线互相垂直.由学生讨论得出答案
概念深化2.两条直线的斜率都存在时,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设直线l1和l2的斜率分别为k1和k2.我们知道,两条直线的平行或垂直是由两条直线的方向决定的,而两条直线的方向又是由直线的倾斜角或斜率决定的,所以我们下面要研究的问题是:两条互相平行或垂直的直线,它们的斜率有什么关系?
首先研究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不重合)的情形.如果l1∥l2(图),那么它们的倾斜角相等;a1=a2.(借助计算机,让学生通过度量,感知a1,a2的关系)
∴tga1=tga2.
即k1=k2.
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即k1=k2,那么tga1=tga2.
由于0°≤a1<180°,0°≤a<180°,
∴a1=a2
又∵两条直线不重合,
∴l1∥l2.
结论: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即l1∥l2k1=k2.
注意:上面的等价是在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成立.即如果k1=k2那么一定有l1∥l2;反之则不一定.借助计算机,让学生通过度量,感知的关系.
通过斜率相等判定两直线平行,是通过代数方法得到几何结论,体现了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思想.
下面我们研究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形.
如果l1⊥l2,这时,否则两直线平行.
设(图)甲图的特征是l1与l2的交点在x轴上方;乙图的特征是l1与l2的交点在x轴下方;丙图的特征是l1与l2的交点在x轴上,无论哪种情况下都有
.
因为l1、l2的斜率分别是k1、k2,即,所以.
∴.
即或k1k2=–1,
反过来,如果即k1k2=–1不失一般性,设k1<0.
k2>0,
那么.
可以推出a1=90°+.
l1⊥l2.
结论: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
注意:结论成立的条件,即如果k1k2=–1,那么一定有l1⊥l2;反之则不一定.借助计算机,让学生通过度量,感知k1,k2的关系,并使l1(或l2)转动起来,但仍保持l1⊥l2,观察k1,k2的关系,得到猜想,再加以验证,可使为锐角,钝角等.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
应用举例

例1已知A(2,3),B(–4,0),P(–3,1),Q(–1,2),试判断直线BA与PQ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借助计算机作图,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BA∥PQ,再通过计算机加以验证.(图略)
例1解:直线BA的斜率k1=(3–0)/(2–(–4))=0.5,
直线PQ的斜率k2=(2–1)/(–1–(–3))=0.5,
因为k1=k2=0.5,所以直线BA∥PQ.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例2已知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为A(0,0),B(2,–1),C(4,2),D(2,3),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给出证明.

例3已知A(–6,0),B(3,6),P(0,3),Q(–2,6),试判断直线AB与PQ的位置关系.
例4已知A(5,–1),B(1,1),C(2,3),试判断三角形ABC的形状.
分析:借助计算机作图,通过观察猜想: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其中AB⊥BC,再通过计算加以验证.(图略)
课堂练习P94练习1、2.
借助计算机作图,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再通过计算加以验证.
例2解:直线BA的斜率k1=(3–0)/(2–(–4))=0.5,
直线PQ的斜率k2=(2–1)/(–1–(–3))=0.5,
因为k1=k2=0.5,所以直线BA∥PQ.
例3解:直线AB的斜率k1=(6–0)/(3–(–6))=2/3,
直线PQ的斜率k2=(6–3)(–2–0)=3/2,
因为k1k2=–1,所以AB⊥PQ.
归纳总结(1)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真实等价条件;
(2)应用条件,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
(3)应用直线平行的条件,判定三点共线.由学生归纳,教师再补充完善.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课后作业见习案3.1的第二课时由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深化新学知识
备选例题
例1试确定M的值,使过点A(m+1,0),B(–5,m)的直线与过点C(–4,3),D(0,5)的直线平行.
【解析】由题意得:
由于AB∥CD,即kAB=kCD,
所以,所以m=–2.
例2已知长方形ABCD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0,1),B(1,0),C(3,2),求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
【解析】设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为(x,y)
因为AD⊥CD,AD∥BC所以kADkCD=–1,且kAD=kBC

所以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为(2,3).
例3已知定点A(–1,3),B(4,2),以A、B为直径的端点,作圆与x轴有交点C,求交点C的坐标.
【解析】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与x轴交点为C.
则AC⊥BC,设C(x,0)

所以
所以x=1或2,所以C(1,0)或(2,0)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学案分析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学案分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学案分析

一、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3.1.2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的推导及其应用,学生对于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已经十分熟悉,并且在上节课学习了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工具,是载体。但我们的教学是要面向学生的,高中学生本身身心已经趋于成熟,管理与教学难度较大,那么为了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高中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已经非常成熟,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所以应该积极发挥这种优势,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能够根据其判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过程中,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猜想论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四、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的推导。
五、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那么我采用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并顺势提问:能否通过直线的斜率,来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呢?
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导入,很好的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两条直线垂直


总课题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总课时第24课时
分课题两条直线垂直分课时第2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用斜率判断两条直线垂直的方法.
重点难点两直线垂直的判断.
引入新课
1.过点且平行于过两点的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2.直线:与直线:平行,
则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点,判断四边形的形状,
并说明此四边形的对角线之间有什么关系?

4.当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斜率都存在时,若它们相互垂直,则它们的斜率的乘积等于_____________,反之,若它们的斜率的乘积_____________,那么它们互相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一条直线的斜率为零且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则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练习:
判断下列两条直线是否垂直,并说明理由
(1);
(2);(3).

例题剖析
(1)已知四点,求证:;
(2)已知直线的斜率为,直线经过点,
且,求实数的值.

如图,已知三角形的顶点为求边上的高
所在的直线方程.

例3在路边安装路灯,路宽,且与灯柱成角,路灯采用锥形灯罩,灯罩轴线与灯杆垂直,当灯柱高为多少米是,灯罩轴线正好通过道路路面的中线?
(精确到)

巩固练习
1.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的方程:
(1)过点且与直线垂直;

(2)过点且与直线垂直;

(3)过点且与直线垂直.

2.如果直线与直线垂直,则___________________.
3.直线:与直线:垂直,
则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且与直线:垂直,
则直线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均存在),若两条直线中的一条斜率不存在,另一条的斜率为时,.
课后训练
班级:高一()班姓名:____________
一基础题
1.与垂直,且过点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且与直线垂直,
则直线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点,且垂直于过两点的直线的
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
4.求与直线垂直,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的直线方程.

二提高题
5.求与直线垂直,且在轴上的截距比在轴上的截距大的直线方程.

三能力题
6.(1)已知直线:,且直线,
求证:直线的方程总可以写成;

(2)直线和的方程分别是和,其中,
不全为,也不全为试探求:当时,直线方程中的系数应满足什么关系?

7.已知直线:和直线:,
当实数为何值时,?

两条直线平行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两条直线平行”,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总课题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总课时第23课时
分课题两条直线平行分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用斜率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感受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思想,运用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辩证性.
重点难点两直线平行的判断.
引入新课
1.解下列各题
(1)直线,在轴上的截距是它在轴上的截距的倍,则
______________
(2)已知点在经过两点的直线上,则的值是_____
2.(1)当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斜率都存在时,若它们相互平行,则它们的斜率______,
反之,若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互相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
当两条直线的斜率都不存在时,那么它们都与轴_________,故.
3.练习:
分别判断下列直线与是否平行:
(1),;
(2),.

例题剖析
已知两直线,求证://.

求证:顺次连结所得的四边形是梯形.

例3求过点,且与直线平行的直线的方程.

求与直线平行,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的直线的方程.

巩固练习
1.如果直线与直线平行,则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点且与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直线和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直线与经过点与的直线平行,若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
则直线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求证:四边形是梯形.

课堂小结
//或//斜率不存在且横截距不相等,即如果,那么一定有//,反之不一定成立.
课后训练
班级:高一()班姓名:____________
一基础题
1.下列所给直线中,与直线平行的是()
A.B.
C.D.
2.经过点,且平行于过两点和的直线的方程是____________.
3.将直线沿轴负方向平移个单位,则所得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_.
4.若直线与直线平行,则_________________.
二提高题
5.已知直线与与直线:平行,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
求直线的方程.

6.当为何值时,直线和直线平行.

三能力题
7.(1)已知直线:,且直线//,
求证:直线的方程总可以写成;
(2)直线和的方程分别是和,其中,
不全为,也不全为,试探求:当//时,直线方程中的系数应满足什么关系?

8.已知平行于直线的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求直线的方程.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758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