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简单的排列》数学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简单的排列》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简单的排列》数学教案

第8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一)

第1课时 简单的排列

【教学内容】:课本P9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颜色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数学活动课,你们喜欢吗?

出示课题:数学活动

2、我们先来做一个拼图游戏:小朋友每人的桌子上有三张图,请你任选两张拼一拼看看是什么?先和同桌说一说。

3、交流反馈。用不同的图可以拼出不一样的效果,如果老师给你数字卡片,你能拼出什么数呢?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找到启示。

二、动手操作,探索规律

1、 用1和2两张卡片摆数。

(1)自己动手摆一摆,看一看谁最爱动脑筋,谁的小手最巧。

(2)独立动手摆,然后在班内说一说自己用这两张卡片摆了那些数。展示大家看。

2、用、1、2、3三张卡片摆数。

教师激励学生动脑摆一摆:从数字卡片中任选两张卡片,你能组成什么数?可以与小组同学讨论,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拿出卡片,自己动手摆一摆。

引导学动脑,找规律去摆,我们比一比谁摆的数朵而不重复。

3、学生摆完后,小组交流,组长把成员摆的数记下来,并总结摆数的方法。

4、小组汇报。师生总结,指明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操作活动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小组合作,巩固发展

1.完成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四第1题

[设计意图]: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玩的有趣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编辑推荐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排列和组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排列和组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学生分析:
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也有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益智游戏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火炬小学王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3.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怎样有序的进行排列组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带大家一起去数学王国玩,你们想去吗?同学看数学王国到了,可是门是锁着的,只有输入正确的密码门才可以打开,可是密码是多少呢?提示密码是由1和2这两个数字摆成的两位数。那么这个密码是多少呢?
师:试试看。(课件出示答案。)
二、探究新知
1、感知排列
师: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数学王国的大门打开了,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进入数学王国,怎么进不去,同学我们又遇到了障碍,数学王国的门上还上了一把超级数码锁哦,这把锁的密码是由1、2、3这三个数字其中的两个摆成的两位数,那么这个密码可能是多少呢,你们能猜出来吗?
师:指一名同学猜。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使排列出的数字既不重复也不漏掉。
师: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摆一摆、试一试,并记录下来。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汇报?
师:大家都采用各种方法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真了不起啊!今后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
2.练习
师:同学们我玩个猜电话号码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师:明明没有参加今天的活动,老师想打个电话通知他,可是老师忘记了明明家的电话号码后三位了,只记得后三位是1、3、9的组合,你能帮老师想想看明明家的电话号码的后三位都可能是多少吗?
3.感知组合
师:你太聪明了,老师很感激你和大家分享你的好办法(教师不自主的一边走一边伸手和同学握手)。提到握手,老师又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愿意吗?问题是:如果三个人握手,每两个人握一次,三人一共要握多少次呢?
师:到底几次,小组为单位,看看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学生活动)
师: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要握3次手。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排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可以摆出6个数,握手时3个同学却只能握3次,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结论:摆数与顺序有关,握手与顺序无关。
摆数可以交换位置,而握手交换位置没用。

三、应用拓展
1、搭配衣服
师:数学王国要举行时装表演,这四件衣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书上连一连,画一画。(学生操作)看看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师:如果你是模特,你最喜欢穿那套衣服,为什么?
2、猜路线
师:小敏也想通知小兵今天数学王国有活动,从小敏家到小兵家有这么多条路,你能数出来由几种走法吗?
3、买练习本
师:数学王国准备买一些练习本做奖品,每个练习本5角钱,我们现在有这么多不同面值的钱币,可以怎么付钱?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生活中的简单的排列与组合的问题。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只要小朋友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数学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的更加美丽!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简单的组合》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简单的组合》数学教案

第8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一)

第2课时 简单的组合

【教学内容】:课本P9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有3张数字卡片,5、7、9,用它们组成不同的两位数,能组成多少个两位数?

二、学习新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1、出示例题

如果用着3张数字卡片,任意取出其中的两张求它们的和,得数有多少种可能呢?

2、解决问题

请学生尝试解决后全班交流

1)用填表的方法

2)用连线的方法

3)随便写

3、思考

只有3种结果,为什么摆两位数却有6种结果呢?

摆两位数跟卡片的位置有关,加法算式的结果和卡片的位置无关

4、观察

上面的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随便写,容易漏掉或重复。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排列和组合》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排列和组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学生分析:
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也有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益智游戏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火炬小学王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3.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怎样有序的进行排列组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带大家一起去数学王国玩,你们想去吗?同学看数学王国到了,可是门是锁着的,只有输入正确的密码门才可以打开,可是密码是多少呢?提示密码是由1和2这两个数字摆成的两位数。那么这个密码是多少呢?
师:试试看。(课件出示答案。)
二、探究新知
1、感知排列
师: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数学王国的大门打开了,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进入数学王国,怎么进不去,同学我们又遇到了障碍,数学王国的门上还上了一把超级数码锁哦,这把锁的密码是由1、2、3这三个数字其中的两个摆成的两位数,那么这个密码可能是多少呢,你们能猜出来吗?
师:指一名同学猜。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使排列出的数字既不重复也不漏掉。
师: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摆一摆、试一试,并记录下来。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汇报?
师:大家都采用各种方法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真了不起啊!今后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
2.练习
师:同学们我玩个猜电话号码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师:明明没有参加今天的活动,老师想打个电话通知他,可是老师忘记了明明家的电话号码后三位了,只记得后三位是1、3、9的组合,你能帮老师想想看明明家的电话号码的后三位都可能是多少吗?
3.感知组合
师:你太聪明了,老师很感激你和大家分享你的好办法(教师不自主的一边走一边伸手和同学握手)。提到握手,老师又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愿意吗?问题是:如果三个人握手,每两个人握一次,三人一共要握多少次呢?
师:到底几次,小组为单位,看看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学生活动)
师: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要握3次手。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排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可以摆出6个数,握手时3个同学却只能握3次,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结论:摆数与顺序有关,握手与顺序无关。
摆数可以交换位置,而握手交换位置没用。
三、应用拓展
1、搭配衣服
师:数学王国要举行时装表演,这四件衣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书上连一连,画一画。(学生操作)看看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师:如果你是模特,你最喜欢穿那套衣服,为什么?
2、猜路线
师:小敏也想通知小兵今天数学王国有活动,从小敏家到小兵家有这么多条路,你能数出来由几种走法吗?
3、买练习本
师:数学王国准备买一些练习本做奖品,每个练习本5角钱,我们现在有这么多不同面值的钱币,可以怎么付钱?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生活中的简单的排列与组合的问题。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只要小朋友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数学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的更加美丽!

二年级数学《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二年级数学《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二年级数学《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三只小动物的头像、两顶小雨伞图片、上锁的大门图片、纸条、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3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看它们是谁呀?(边说边贴出动物头像:小刺猬、小鸭、小鸡)小刺猬、小鸭和小鸡三个好朋友今天准备到企鹅博士家去做客呢,可是刚走了一半路,突然下起雨来,可是三只小动物只有两把伞,怎么办呢?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①小鸡和小刺猬拼一把伞,小鸭自己打一把伞。②小鸭和小刺猬拼一把伞,小鸡自己打一把伞。③小鸭和小鸡拼一把伞,小刺猬自己打一把伞。)

▲当学生在回答以上方法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相应的动物头像帖在伞的下面。

师:大家想的办法都不错。的确,三只小动物都和你们一样试了上面这三种方法,可最后它们却选择了第③种方法,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呀,当它们开始用前面两种方法时,可没走几步,小刺猬身上的刺就把小鸭和小鸡给刺疼了,所以只能选择第③种方法。

(教学设计意图:不拘泥于教材,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又渗透了简单组合及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方法的数学思想,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二、用开密码锁的方法进行数的排列活动

师:三只小动物到了企鹅博士家的数学城堡,却发现大门紧闭,门上还挂着一把锁。想要开锁就要找到开锁的密码。锁的密码提示是:请用数字1、2、3摆出所有的两位数,密码就是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中的第4个。──企鹅博士留。)

师:三只小动物都犯傻了,怎么办呢?同学们能不能给他们帮帮忙?

(生略)

师:那么我们就先每人拿出数字卡片,自己摆一摆,边摆边记,完成后,再小组内交流汇总,组长把整个小组摆出的数全写出来,当然重复的数字不用再写,然后全组同学一起把这些两位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找到密码。

▲学生先自己摆、记,然后小组汇总、排列、交流,教师进行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教学设计意图:以帮小动物开密码锁的方法来进行数的排列教学,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感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摆数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活动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这里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再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参与学习过程。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适当增加了难度,让这个密码出现在所有的两位数从小到大排列的第4个,这也是做到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设计意图。)

师:你们找到密码了吗?是多少?你们是怎么找到的呢?

▲请几个小组的学生汇报找密码的过程。(略)

师:那么刚才你们摆两位数时,你摆出了几个呢?请用手势表示一下。

▲学生举手后,问没摆全的学生是怎么摆的,问全摆出的学生又是怎么摆的,学生出现的情况可能有:有把1、2组成12,然后再交换位置变成21;1、3组成13,交换位置后是31;2、3组成23,交换位置后是32。或者是随便摆一个看一个的。或者是这样摆12、13、23、21、31、32等。对这些摆法可让学生去比较一下,得出这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

师:同学们都摆得很好,都动了脑筋,要想摆得快又不漏掉,我们应该选择一定的顺序去摆。

(教学设计意图:既然是数学活动课就该让学生充分地摆,充分地说,以“摆”来帮助思,以“说”来表达思,在“摆”中发现问题,在“说”中交流问题,解决问题。)

(三)模拟小动物之间的握手来解决组合问题。

师:通过大家的帮忙,企鹅博士家的密码锁被打开了,欢迎各位小动物来闯关。

第一关:握握手

小明、小红、小华三个小朋友,如果每两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握几次手。

▲学生猜好后,教师指出可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三人模拟小动物握手,一人数握手的次数,找出答案。最后通过模拟得出:3人一共握了3次手。

师:排数时用了3个数字,握手时是3个学生,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学生交流后得出:两个数字可以交换组成2个两位数,而两个人握手不能交换只能算一次。)

(教学设计意图:模拟小动物握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己找出答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最后通过比较,找出区别,在区别中强化知识,此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第二关:购买大比拼

如果要买一本5角的练习本,你有几种不同的付法呢?

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组长负责收集不同的方法,记录在表格中。

(四)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使知识得到巩固。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今天,我们不仅帮3只小动物解决了不少的问题,还学到了许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

师:那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份兴奋的心情,来做几道题吧!

1.问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练习设计意图:通过“搭配衣服”这个练习,不但使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巩固了所学知识。)

2.乒乓球大赛

小明、小红、小华、小丽想参加学校的乒乓球双打比赛,你认为他们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中的排列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调整方法、梳理反思的过程,尝试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序思考的意识,初步体会排列的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生活中的排列现象,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看待现实事物的意识。

【目标解析】搭配是一个排列问题,简单的排列问题学生早有接触,并不难得到结果。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该侧重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有序思考的好处,渗透不同的方法,例如“换位法”“固定法”等;创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境,例如“涂色”“排位”“送书”等,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巩固和深化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排列的数学本质就是“几个几”的乘法模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主探索,尝试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排列的思想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并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练习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感知方法

1.情境引入。

(1)教师出示“闯关游戏”第一关“组数”:用1、2、3这3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一共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2)教师:你能看懂游戏规则吗?

学生解读:要从3个数字里面选择2个,组成一个两位数;这两个数字不能一样;要找出满足条件的所有的两位数。

【设计意图】用“闯关游戏”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自主解读问题,理解提供的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2.自主探究。

(1)学生利用信封里的数字卡片,同桌合作(一个人摆,一个人记),边操作边思考。

教师:想一想,可以怎么摆?数一数,一共找到了几个两位数?

十位

个位

(2)教师巡视,寻找典型学习材料。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动手摆卡片,借助表格记录,为新知的建构提供直观的表象。

3.感知方法。

教师收集学生记录结果,有层次地依次展示、反馈。

(1)无序且有遗漏的。

教师:一起读一读。这位同学写的对吗?写全了吗?为什么会有遗漏?

(2)有序且无遗漏的。

教师:一起读一读。这几位同学又写得怎么样?他们和刚才那位同学有什么不同,请他们上来介绍自己的方法,好吗?

学生边摆边说。

方法一(换位法):在这3个数字中,从小到大选择2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再把位置交换,又组成另外一个两位数。

①取卡片1和2,组成12和21。

②取卡片1和3,组成13和31。

③取卡片2和3,组成23和32。

方法二(固定十位法):先从小到大依次固定十位,再将个位变动。

①先固定十位上的数字为1,可以摆成12和13。

②先固定十位上的数字为2,可以摆成21和23。

③先固定十位上的数字为3,可以摆成31和32。

方法三(固定个位法):先从小到大依次固定个位,再将十位变动。

①先固定个位上的数字为1,可以摆成21和31。

②先固定个位上的数字为2,可以摆成12和32。

③先固定个位上的数字为3,可以摆成13和23。

教师:运用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小结:可以有序地排列,快速、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全所有满足条件的两位数。

【设计意图】除教材上呈现的有序思考的方法——换位法外,教师还补充了其他一些方法,如固定十位法和固定个位法。在对比中,让学生感知有序思考的好处。

(二)变化情境,巩固方法

1.情境变化。

(1)教师出示“闯关游戏”第二关“涂色”:用红、黄、黑这3种颜色,在两个地方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几种涂色方法?

(2)教师:你能看懂游戏规则吗?

学生解读:要从3种颜色里面选择2种涂;这两种颜色不能一样;要找出满足条件的所有的涂法。

【设计意图】将数学问题情境“组数”改成了生活问题情境“涂色”,问题本质一样,逐步引导学生运用排列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巩固方法。

教师:你还会解决吗?

有的学生动手写一写,有的学生很快报出了结果。

教师:为什么这么快?

学生分析:这两个问题很相似,给的信息都是“3类中选2类”,问题也一样,都是“共有几种不同的排列”。因此方法也一样,都可以用“换位法”和“固定法”,一共有6种。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学生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了排列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应用拓展,深化方法

1.情境延伸。

(1)教师出示“闯关游戏”第三关“排位”:3种颜色变成3个小朋友,2个地方变成3个凳子。小丽、小清、小红坐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种坐法?

(2)教师:猜一猜,有多少种坐法?

【设计意图】情境不断延伸,让学生“猜一猜”不仅能激起学习兴趣,而且指向问题结构,为后面的进一步提炼埋下了伏笔。

2.自主探究

(1)学生在表格上用简洁的方式,快速帮3个小朋友设计排位。

(2)教师巡视,寻找典型学习材料。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快速排位,不仅体现了方法的灵活应用,同时,为方便记录,有的学生用数字、字母、符号等代替三位小朋友,也渗透了符号化的思想。

3.深化方法。

(1)将“固定法”和“换位法”结合:1、2、3分别代表小丽、小清、小红先按顺序将左边位置依次固定为小丽、小清、小红,再将中间、右边位置交换。

①先固定左边的位置坐小丽,中间的位置坐小清,右边的位置坐小红。

②先固定左边的位置坐小丽,中间的位置坐小红,右边的位置坐小清。

③先固定左边的位置坐小清,中间的位置坐小丽,右边的位置坐小红。

④先固定左边的位置坐小清,中间的位置坐小红,右边的位置坐小丽。

⑤先固定左边的位置坐小红,中间的位置坐小丽,右边的位置坐小清。

⑥先固定左边的位置坐小红,中间的位置坐小清,右边的位置坐小丽。

(2)学生:也可以固定右边位置,交换中间、左边位置;还可以固定中间位置,交换左边、右边位置。

教师:当问题比较复杂,3个排列的时候,需要把“固定法”和“换位法”结合起来。

(3)教师出示一位同学的排法,只展示前2种排法,盖住后面部分。

教师:他是固定哪个位置?交换哪两个位置?

学生:固定中间位置,交换左、右边位置。

教师:中间固定了小丽有几种?固定小清呢?固定小红呢?有几个几?可以列出一个算式来计算吗?

学生:列出算式“3×2=6”。

【设计意图】在丰富积累的基础上,体会排列的数学本质就是“几个几”的乘法模型。

(四)巩固提高,深化认识

1.用4,7,0组成两位数,如果每个两位数都没有重复数字,那么一共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2.有《算术》《文学》《历史》3本不同的书,送给小丽、小清和小红各1本,一共有多少种送法?

(五)课堂小结,回顾方法

教师:今天我们勇闯三关,解决了“组数”“涂色”“排位”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和顺序有关,属于数学中的排列问题。解决排列问题怎样解决,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呢?你还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回顾数学方法,获得学习经验。

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案例


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案例
【背景】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力,逐步落实数学课堂与“学习力”相结合的自学为主课堂教学模式,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进步培养青年教师良好的教学能力。我们二年级数学组于2012年10月开展了全员赛课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篇教案集授课教师努力及组内教师智慧,较能体现学校的主流教学模式,是一篇优秀的案例。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1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应用得很广泛,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渗透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时就做了一些探索,把它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
教材的例1通过2个卡片的排列顺序不同,表示不同的两位数,属于排列知识,而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也有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益智游戏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处理了教材。整堂课坚持从低年级儿童的实际与认知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和“体验数学的生活化”这一教学理念,结合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经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规律的探索过程;
2.使学生初步学会排列组合的简单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有关北京景色的课件、生字词卡。
【课前预习】
预习数学书99页,思考以下问题
1、用1、2两个数字能摆出哪些两位数?
2、用1、2、3这3个数字能摆出哪些两位数?可以动手写一写。
3、想一想:你是怎么摆的,先摆什么,再摆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才会不遗漏,不重复。
【教学过程】
……
1、合作探究排列
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数学广角乐园,数学广角里给我们准备了这么多的闯关游戏,敢不敢试一试?(不怕)你们真是勇敢的好孩子。咱们先来创第一关。
(课件出示: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师:第一关,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生汇报。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听清要求。
同桌合作,一人摆数字卡片,一人把摆好的数记录下来,写好马上做好,比比哪桌合作得又好又快。
实际操作,教师巡视。
板演反馈,同时汇报不同的摆法和想法。
无顺序的汇报→正确的汇报→比较方法→学生说方法→师板书→起名称
师:请把你写出的两位数读出来(无序→正确,师板书,),比较一下谁的更全面一些?(提问其他的答案),为什么XX同学没有完全摆对而这名同学却摆得这么准呢?他有什么诀窍吗?(生边回答师边数字板演示,并进行板书)
师:谁能给这个方法起一个名字呢?
谁还有其它的方法要介绍给大家?(分别找用交换,固定十位,固定个位的方法的同学汇报。)
象这样因为数字的位置不同而拼组出了不同的两位数,这样的问题在数学上就叫排列。
师:大家都采用各种方法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真了不起啊!今后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顺利过关,进入下一关
2、感知组合
师:同学们,第二关问题是:如果三个人握手,每两个人握一次,三人一共要握多少次呢?
师:大家看,我在和他握手,他也在和我握手,不管我们的位置如何变化只要我们的手不松开我们两个人就是只握了一次手。
那三个人握手到底要握几次?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记录次数,其他三人演示,看看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
师: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要握3次手。
(板书展示握手过程)
3、对比思考——追寻本质
师: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排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可以摆出6个数,握手时3个同学却只能握3次,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结论:摆数与顺序有关,握手与顺序无关。
摆数可以交换位置,而握手交换位置没用。
【反思】
本节课体现了两个特色
1、预设有效问题是进行数学思维的关键
“思”源于“问题”,要通过“问题解决”使儿童获得知识、方法、能力及思想上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问题”。因为学生数学思考的形成就是借助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及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在这节课中,在每一个活动之前,教师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感兴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用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编出几个两位数呢?”、“三个人每两人互相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只有面对这样的好“问题”,学生才能自觉的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解决之中,才能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比较,对这些规律的观察、感悟,对所得结论的描述、解释。而这一过程又正是学生形成数学思考的过程。
2、逐步感悟有序思维的必要性
有序思维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让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感悟到有序思维的必要性就显得犹为重要了。课始,用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编出几个两位数,让学生非常自然地、主动地进行猜数,并产生怎样思考才能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用1、2、3写(摆)两位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探究新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初步感悟有序的写(摆);交流讨论,再说一说你是怎么写(摆)的,它好在哪里?等问题,促使学生去观察、去发现,促进了学生对其隐藏着的数学思想的领悟、认识;最后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得到了两种基本的排序方法(列表法和图示法),进一步体验到按一定的顺序思考的价值并初步掌握方法。最后,抓住鼓励表扬的握手游戏这一契机,突破教学的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演一演等形式,使他们对其规律进行本质的探究,在活动中体验感受排列与组合的不同。这里,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反思等一系列探索活动,体会到思之要有“据”、思之要有“理”、思之要有“序”,这不仅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考,更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
这节课注重了排列组合的有序性,而对排列组合的合理性诠释得还不够到位。还有些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的资源捕捉利用不够及时到位等等。我想这在以后教学中还应多反思,多注意的。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角》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角》数学教案

第3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认识角

【教学内容】: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 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 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学生练习画角。

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总结画角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品抽取出数学中所要研究的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 完成P39页做一做。

2、 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3、 学生创作画。

[设计意图]:练习融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学生在练习、创作的过程中丰富了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数学教案

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11课时 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课本P28例3、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难点: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2、练习。完成P28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3、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掌握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4题,指名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五第5、8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归纳总结(1)》《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认识米 用米量》《认识线段》《解决问题》《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不进位加(1)》《不进位加(2)》《归纳总结(2)》《进位加》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练习课》《不退位减》《退位减》《练习课(1)》《解决问题》《练习课(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课(3)》《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归纳总结(3)》《认识角》《认识直角》《认识锐角和钝角》《解决问题》《练习课(4)》《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归纳总结(4)》《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5)》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1)》《2、3、4的乘法口诀(2)》《乘加 乘减》《6的乘法口诀》《练习课(6)》《解决问题》《练习课(7)》《整理和复习(2)》《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1)》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观察物体(2)》《练习课(8)》《归纳总结(5)》《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7的乘法口诀》《练习课(9)》《8的乘法口诀》《练习课(10)》《解决问题》《9的乘法口诀》《练习课(11)》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归纳总结(6)》《认识时间(1)》《认识时间(2)》《归纳总结(7)》《简单的排列》《简单的组合》《归纳总结(8)》《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 认识时间》《观察物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进位加》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进位加》数学教案

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3课时 进位加

【学习内容】:课本P14例3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11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4.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P14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4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数学教案

第1单元 长度单位

第3课时 认识线段

【学习内容】:课本5、6页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直

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

丝等。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

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每两点连结起来。

教师在黑板出示:

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

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

4、量线段和估线段

师:线段可以量度吗?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5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长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5、画线段

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

学生操作后汇报。

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

教师出示断了3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小组讨论,试画。

小组派代表汇报。

师: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师: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

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能说说看吗?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外作业

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用卷尺量一量周围环境,量跳远距离。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数学教案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区别;能正确的区分角。

难点:准确辨认从不同位置(尤其是左面、右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会画角。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并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旧知学习

1.角和直角

(1)复习角及各部分名称。

(2)说一说,教师里哪儿有角?哪些是直角?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3)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怎样才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怎样画一个直角?

用三角板的直角来画,从直角的顶点开始,沿着两条直角边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直角。

完成教材第102页第6题。

第(1)题:用三角板量一量,指名说说图形中有几个角和几个直角。

第(2)题:请同学们画一画,然后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在投影仪上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2“观察物体”知识。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问: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全貌有什么办法呢?

(我们应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

问:怎样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呢?

(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去观察,不同的位置,形状不同。要感知一个物体的全貌,应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

3.实物展示。

(1)出示玩具汽车。

师:这是什么?谁来介绍一下老师手里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观察玩具汽车,介绍自己所看到的情况。

(2)出示3张汽车图片。(正面图、后面图、侧面图)

师:请你想一想,这三张图片分别画的是哪个位置?是站在哪个位置画的?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4.说一说。

请小组中的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文具盒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位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的情况。

学生小组活动,组内交流,说一说,评一评。

5.完成教材第102页第7题。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1、13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五、同步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选用《新领程》相关习题。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直角》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直角》数学教案

第3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第2课时 认识直角

【教学内容】:课本P40例3、例4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难点: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 教学例3。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

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2、 教学例4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 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2)、黑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观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直角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直角的理解。让学生判断直角、画直角等小组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会正确判断直角。并通过复习角的画法引发学生思考直角的画法及得出画法、正确画直角。

三、学习效果测评

1、 完成第40页的做一做第1题。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2、 完成第40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简单的排列》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7433.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