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复习资料(语文版)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复习资料(语文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复习资料(语文版)

第24课《诗词五首》

一、谋篇立意

1.《使至塞上》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难历程,通过描绘塞外奇特、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抑郁孤寂之情。

2.《泊秦淮》诗人通过夜泊秦淮河,目睹灯红酒绿,触景生情,借古讽今,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3.《无题》这首诗大约是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

4.《浣溪沙》这首小令,通过惜春表达了作者感伤年华飞逝,好景不长的惆怅思绪。

5.《水调歌头》全诗借中秋之夜的月下欢饮和对弟弟子由的怀念,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

二、名句赏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对仗句,对仗工整。既是写诗人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又是写诗人那种苍凉孤寂的情感。

2.“商女不知亡国恨”。此句表面上是批评歌女,实际上讽刺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以及沉溺于歌舞升平境界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谐音的方法,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包含着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消逝,但新的事物总是以新的面貌在不断地出现,生活不因消逝而变得虚无的道理。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和对亲人的良好祝愿。

三、提示默写

1.王维的《使至塞上》诗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千古壮观)的千古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表现词人对世事迷茫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4.《无题》中以凄凉景象衬托分别时的凄苦心情的句子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运用双关表达至死不渝情感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神话传说表示希望有人传递信息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m.JAb88.com

相关阅读

九年级语文上册《秋水》复习资料(语文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上册《秋水》复习资料(语文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语文上册《秋水》复习资料(语文版)

第20课 《秋水》

一、文学常识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哲学家、散文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散文,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二、重点字词

泾jīnɡ 涘sì 渚zhǔ崖

1.通假字不辩牛马:通“辨”,分辨泾流之大:通“径”, 直流的水波

2.词性活用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形容词作动词认为……少,认为……轻,轻视

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秋水时至: 名词作状语 按时

3.古今异义面目古:面孔今:相貌

大方古: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不吝啬,自然,不拘束。

4.一词多义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 闻道百听说 

 若 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闻少仲尼之闻见识

 若毒之乎你 河伯始旋其面目 才

若使人之所欲假如 始吾弗信开始 而 顺流而下表修饰始髻鬟之始掠 刚刚

少仲尼……而轻伯夷……表并列未始无春曾经

5.特殊句式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应该是“莫若己”。属于宾语前置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这一类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见……于,见,被。 状语后置句(倒装句):“于大方之家”后置。 

“我必定会永远被修养极高的人所耻笑。”

4.成语

①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贻笑大方:(见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三、本文寓意

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小大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见闻而骄傲自满。

其它:

1.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贵自知之明;2.谦受益,满招损;3.自大由于无知;4.知耻近乎勇;

5.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6.有比较才能有鉴别。7.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四、写作手法

对比(见板书)

五、课后思考题一、二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总复习资料(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总复习资料(语文版)

第17课《茶馆》

一、文学常识

(1)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是借助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戏剧文学即戏剧剧本。

(2)戏剧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舞台提示(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和人物自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

2.老舍(1899—1966),著名剧作家,小说家。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龙须沟》、《方珍珠》等,其中《茶馆》是建国来最有成就的剧作之一。

二、字词

戊(wù)戌(xū)遛(liù)鸟拉纤(qiàn)趿(tā)拉(la)太监(jiàn)珍馐(xiū)

咂(zā)摸文绉绉(zhōu)关饷(xiǎnɡ)侦缉(jī)伺(cì)候 眼拙(zhuō)

化干戈为玉帛(bó):化战争为和平。干戈,本指兵器,这里代战争。玉帛,指国与国交往做礼物的玉器和丝织品,代指和平。

兵荒马乱:指战时社会动荡,百姓生活不能安定的景象。

绫罗绸缎:形容穿着十分华贵。

横眉立目:形容强横、愤怒,凶恶等表情。

陶朱之富:像陶朱公那样富有。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形容各有各的本领,各显各的深厚。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相书上认为大富大贵的命相。

三、文章思想内容

《茶馆》共三幕,每一幕写一个时代。

第一幕:清末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于此。

第二幕:民国军阀混战时期,茶馆生意艰难,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但也只能惨淡经营。

第三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

文章选自《茶馆》第一幕,主要写戊戌变法后,通过茶馆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对话、行为,反映了清政府的腐败,社会动荡不安,洋人横行,国民遭殃而又互相倾轧的社会现实。

四、写作特点

1、人物多,头绪多,通过人与人之间多种多样的一个个小的矛盾事件,来构成整个时代的大的矛盾冲突。

2、语言有特色。精炼而又个性化的语言,是老舍戏剧语言的特点。精彩的潜台词是老舍语言的又一突出特点。

五、重要问题

1、结尾“将!你完了!”潜台词是什么?文中哪些地方反映了清末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1)潜台词是:晚清政府完了,清朝社会完了,这个时代灭亡了。

(2)例如:达官贵人为争一只家鸽而大打出手;荒淫无耻的朝廷老太监竟然娶妻;八十二岁的卖挖耳勺的孤老沦落街头;饥肠辘辘的农家姑娘被卖入火坑;常四爷因为一句话被捕入狱;戊戌变法失败、帝国主义入侵等,显示了晚清反动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之间的尖锐矛盾,揭示了这个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

2、结合常四爷的台词,分析人物性格。

(1)当二徳子向他逞凶时,他言辞犀利回敬对方“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明里讥讽二德子,暗中指责腐败政府,表现他刚强的性格。

(2)“反正打不起来……”说明他不满于富户人家为一只鸽子而争斗。

(3)“唉!连鼻烟也都从外洋来!这得外流多少银子啊!”说明他痛心于洋货倾销,国家的银子外流。

(4)“大清国要完”,说明他对清朝的腐败和命运深表担忧。

(5)“李三,要两碗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去!”说明他有同情心。

(6)“甭锁,我跑不了!”表现了他临危不惧的刚强性格。

总之,常四爷是一个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有正义感,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

3、体会秦仲义和庞太监对话中丰富的潜台词。

秦仲义的第一句台词“庞老爷!这两天恁心里安顿了吧?”言下之意戊戌变法曾经让庞太监心里忐忑了一阵子,变法被镇压后,庞太监的心里才“安顿”。庞太监的回答也是很有气势,“谁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一句话点明了这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保守势力重新得势。当庞太监将秦仲义划入维新派阵营,讥讽他的势力“比做官的还厉害”时,秦仲义毫不惧怕,以退为进,反唇相讥“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最后,两人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笑声中互相告别,其实却是在暗中较劲,绝不服输。他们的较量,实质是民族资产阶级和封建统治阶级新旧两大势力的较量。

4、人物形象

王利发:是一个圆滑自私、胆小怕事、精明强干的小商人的典型,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的写照。

秦仲义: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这幕中展现出他雄心勃勃梦想通过办大工厂搞民族工业来救国,胸怀理想,要做大事。只是到最后,他也没有逃脱破产的厄运。这个人物形象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民族资本家的命运。

第18课 《陈毅市长》

一、作家作品

1、沙叶新:当代剧作家,回族,1939年出生于江苏南京。主要作品有话剧《陈毅市长》、《假如我是真的》、《马克思秘史》、《寻找男子汉》等。

2、《陈毅市长》是十场话剧剧本。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场戏:陈毅市长夜访化学家齐仰之。此话剧于1980年为纪念上海解放30周年而创作。

3、“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叫作“三顾茅庐”。于是后世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诚心求才的意思。即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二、字词积累

揿qìn钮 趋qū势 驽nǔ钝dùn 聘pìn请 筹chóu划 惭cán怍zuò 赐cì教

1、无事不登三宝殿:俗语,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的意思。

2、大而化之之谓圣:原意是道德思想光大到能够随机应变的境界就叫圣人了。这里借指政治变化。

3、三顾茅庐:比喻诚恳地一再邀请或请教。

4、才疏学浅:见识不广,学问不深。

5、深居浅出:平日老呆在家里,很少出门。

6、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7、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

8、秉烛夜谈:拿着点着的蜡烛交谈到深夜。

三、主要问题

1、主题:本文通过陈毅夜访齐仰之,说服他主持筹划建立全国第一家盘尼西林药厂的故事,表现了陈毅重视科学文化和尊重知识分子的优良作风和顽强坚毅、幽默诙谐、豪爽干练、乐观的性格。

2、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陈毅由吃闭门羹到被允许进屋三分钟,取得了初步胜利。矛盾的发生——破门。

第二部分:从三分钟限制到可“尽情尽意言之”,表明陈毅说话技巧的高超以及齐仰之治学的严谨和性格的倔强。陈毅进一步巩固胜利。矛盾的发展——破例。

第三部分:齐仰之折服于陈毅所言之理及其口才的雄辩,答应出山。矛盾的高潮和结局——破格。

3、在剧中“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的字条,涉及的地方有十余处,这一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有什么作用?

齐仰之从贴字条到撕字条,从对话不得超过三分钟到要谈上三天三夜,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情节也随之变化。这个字条的设计,是作者设置的一个非常有趣而重要的“小道具”,对展示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以及表现作品主题,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4、人物形象

(1)陈毅:直率、幽默、英睿、坚毅顽强、坦诚爽朗;

(2)齐仰之:固执、清高、朴直、倔强、不讲情面。

四、写作方法

1.人物语言的高度个性化。

2.完整的剧情,尖锐的戏剧冲突。

本场戏矛盾的焦点是齐仰之出山与不出山,戏剧围绕这一焦点展开了冲突。

第19课 《开国大典》

一、文学常识

1.作者:张天民张天笑刘星郭晨

2.本文是电影剧本,1989年拍成电影,作为建国40周年的国庆献礼。

二、字词积累

颓垣yuán断壁槐huái树阑lán珊shān疙ɡē瘩da筱xiǎo赊shē欠 

褡dā裢lian掸dǎn子觅mì取 奄奄yǎn一息 惰duò性

熙熙xī攘攘:形容人来人往。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生命危险。

龙盘虎踞:像龙盘着,像虎蹲着。

公事公办:按原则办事,不徇私情。

岂有此理:哪有这种道理。

七嘴八舌:形容说话的人多,意见杂。

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

三、重点问题

1.节选的戏剧情节,共有哪四件感人的事?

(1)吃羊肉泡馍(2)宴请程潜(3)接待乡亲(4)与儿子交谈

2.分析四个故事表现出毛主席的哪些品质,通过语言对话可看出毛主席怎样的精神品质?

(1)表现了他生活简朴,平易近人的崇高品质。

(2)表现了他胸怀宽广的大家风度。

(3)表现了一代伟人那种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

(4)表现了他不徇私情,严于律己的崇高品质。

从这些感人的平凡小故事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一个居安思危、严于律己、不徇私情、不计前嫌、大公无私、一心为国的革命领袖。

3.分析作者刻画“九叔”这人物有什么作用?

通过言语、动作描写,表现九叔这个农村老人纯朴而带有浓厚的封建意识的特点,进而衬托毛泽东同志不徇私情、严于律己的高尚品质。

四、写作方法

选材生活化,以小见大。通过一些生活化的素材,反映了领袖作为平常人的朴实平凡的一面。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诗词五首》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词中的优美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2.了解作者所运用的比喻、拟人、对偶、双关等修辞手法,体会其思想感情。

3.品味诗词准确、精练、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识记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词。

2.学习多角度欣赏诗词的方法,品味诗中准确、凝练、优美的语言。

3.感悟名句,体悟诗意,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和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诗词名家及其诗词风格和代表作。

2.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

3.学习诗词的基本知识,激发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

4.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进而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教学工具】

教学PPT,朗读音频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文献法。

3.讨论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古老的中国是个诗国,自从《诗经》开源之后,诗歌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至唐宋发展到顶峰。唐诗、宋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繁荣的象征。今天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五首古代诗词,进一步领略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

二、知识卡片

1.作者档案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又称“诗佛”。进士出身,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王维是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在诗、画、音乐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早年曾奉使出塞,诗歌多写边塞风光。晚年过着半隐半官的生活,故后期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苏轼评价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文学家。诗文中多讽喻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诗风豪放疏朗,气势纵横,尤善七言绝句。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阿房宫赋》为唐代小赋中的杰作。有《樊川诗集》二十卷传世。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河内怀州(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语言优美,风格独特,情致婉曲,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艺术成就很高。其爱情诗成就尤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均为描写爱情的千古绝唱。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初期的重要词人,尤以写词著名。其词多描写四季景物、男女恋情、离愁别恨,反映富贵闲适的生活。语言婉丽,音韵和谐,工巧凝练,意境清新。善于捕捉事物特征,熔铸佳句,脍炙人口,诗意活泼轻快。词集名《珠玉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于较清寒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父子三人合称“三苏”。其文明白畅达,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名篇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石钟山记》(散文),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2.背景链接

《使至塞上》选自《王维集校注》。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诗作于赴边途中。

《泊秦淮》选自《樊川诗集注》。当时,唐王朝已经衰败,内部有军阀割据,外部有敌人进犯,人民生活非常困苦,政治上已经出现严重危机。但是统治集团却还在纵情享乐,过着极端腐化的生活。杜牧夜泊秦淮河畔,看到六朝金粉的金陵浮华奢靡、热闹非凡,感慨之余,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篇。

《无题》李商隐的作品中,最为人传诵的是他的爱情诗,这类诗或名“无题”,或取篇中两字为题,以“无题”名诗是李商隐的一大创造。据说以“无题”命名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因为诗中所写的男女情爱,在那个时代不便向人明言;二是因李商隐一生在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对朋党倾轧深感忧惧,故凡有政治感触,多托以男女情事,为避嫌疑,干脆题为“无题”。

《浣溪沙》宋朝尚文,对文人尤其宽松。晏殊有幸生活在那个时代,又是一个志得意满的达官贵人,词酒构成了他生活的主题。

《水调歌头》这首词是苏轼在任密州知州时所写。当时词人在政治上受到压制,弟弟子由又不在身边,两人多年未能相见,中秋之夜,词人望月抒怀,写下此词。“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

3.语基积累

(1)生难字

征蓬(péng)汉塞(sài)燕然(yān)云鬂(bìn)探看(kān)

浣溪沙(huàn)婵娟(chán)绮户(qǐ)宫阙(què)秦淮(huái)

(2)古今异义

长河落日圆(古义: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

晓镜但愁云鬓改(古义:只;今义:一般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

不应有恨(古义:遗憾;今义:仇视,怨恨)

(3)一词多义

把把酒问青天(动词,握,拿着)

欲把西湖比西子(介词,将)

独小园香径独徘徊(副词,独自)

晋陶渊明独爱菊(副词,只)

方春蚕到死丝方尽(副词,才)

方七百里,高万仞(名词,方圆)

去蓬山此去无多路(动词,距离)

我欲乘风归去(动词,表示行为的趋向)

(4)词类活用

夜泊秦淮近酒家(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

低绮户(形容词用作动词,低低地挂)

(5)特殊句式

倒装句

蓬山此去无多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此去蓬山无多路”)

三、朗读背诵

先播放朗读音频,再由老师范读,最后由学生自由读,默读并尝试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感、音韵美,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朗读复习

二、抽生背诵

三、整体感悟

(一)初步感知

1.文题探讨

“使至塞上”,“使”,出使。“至”,到。“塞上”,边塞。题目交代了本诗的中心事件,暗示了本诗的内容为诗人在出使边塞的旅程中所见的塞外景色。

“泊秦淮”,“泊”,停泊、靠岸的意思。“秦淮”,即秦淮河,在金陵城畔。诗人夜晚泊舟秦淮河畔,借写眼前之景而抒现实之忧,即写自己停泊在秦淮河上的所见所感。

“无题”是无可命题,即意思不可明言。诗人常托无题以寄意。这首诗有表白至死不渝之意。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浣溪纱或浣纱溪,后用作名,属小令。均双调,上下阕各三个七字句,共42字。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上下阕,九十五字,平韵。

2.分层解读

《使至塞上》

首联:交代出使的目的、经过和地点。

颔联:描写边塞的情势。

颈联:写落日时分边塞的壮丽景象。

尾联:照应诗题和开头。

《泊秦淮》

第一句:描写迷茫冷寂的景色。

第二句:秦淮繁华的酒家。

第三句:达官贵人醉生梦死。

第四句:荒淫作乐的亡国之音。

《无题》

首联:叙相见之不易。

颔联:倾诉自己对对方的思念。

颈联: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又有相劝爱惜身体的意味。

尾联:是宽慰之语,与诗开头照应。

《浣溪沙》

上阕:写词人由眼前景物触发的怀旧伤今、惜时之感。

下阕:抒写词人对消逝中的再现,重现中的变化这种现象的感受和思索。

《水调歌头》

词前小序说明作词的时间及原因,总领全篇。

上阕:写词人月下畅饮时的联想和想象。

下阕:写词人月下无眠的情景及对人生的思索与祝愿。

(二)深层领悟

1.分析《使至塞上》中“征蓬”“归雁”运用之妙。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却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2.分析《泊秦淮》产生的思想基础和现实意义。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很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这首诗是诗人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吸取教训,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具有怎样的寓意?

此联是诗中警句,历来为人称道。巧用双关,不露斧凿之痕,“丝方尽”隐指“思方尽”,“烛泪”隐指“相思之泪”,曲折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的生死不渝的爱情,比喻新奇巧妙,成为千百年来传唱不绝的爱情誓言。“春蚕”“蜡炬”又极像生活中那些为了别人而无私奉献的人,是至死不悔的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灵魂的写照。

4.如何理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千古名句?

这句是传诵千古的佳句,被誉为“千古奇偶”,对仗工整而不露痕迹。

花落、燕归虽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生活不会因为美好事物的消失而变成一片虚无。

5.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分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流传千古的原因。

艺术构思方面,全词结构精巧,上阕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阕波澜层叠,反虚入实;最后虚实结合,想象奇特,极富浪漫色彩。上阕问天,下阕问月,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丽的境界。全词意境优美,令人玩味不尽。

思想内容方面,本词所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和人生哲理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

【结束语】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写出了守边将士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他们不畏艰苦、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泊秦淮》写诗人夜泊秦淮,听到酒家歌女演唱《玉树后庭花》,联想到陈后主因荒淫享乐而亡国,讽刺那些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不从中吸取教训,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

《无题》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了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表达了他们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

《浣溪沙》由自然景物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事物以及难以忘怀的事情的留恋,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惆怅。

《水调歌头》通过词人月下欢饮时的联想、想象以及“无眠”时的沉思,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怀念,对生活的热爱,流露出乐观旷达的情绪。

【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王维

首联:出使经过

颔联:边塞情势奇特壮美的风光

颈联:落日所见

尾联:到达边塞抑郁孤寂的内心

泊秦淮杜牧

写景烟笼寒水月笼沙—迷茫冷寂的梦幻景色

夜泊秦淮近酒家—秦淮繁华的岸上酒家忧愁伤感

抒情商女不知亡国恨—达官贵人醉生梦死

隔江犹唱《后庭花》—荒淫作乐亡国之音悲愤忧国

无题李商隐

首联:见难别难,百花已残—抒情写景

颔联:春蚕丝尽,蜡炬泪干—比喻双关相思不尽

颈联:愁改云鬓,夜吟月寒—借物言愁至死不渝

尾联:此去蓬山,青鸟探看—托鸟传情

浣溪沙晏殊

上阕亭台观景饮酒填词怀旧之感

词借酒兴酒借词情惜时之意

看似写景实则抒情无法挽回

下阕小径徘徊相识燕来有意自慰

情愁无奈时光不再年华流逝

怅然若失落花悲哀好景不长

水调歌头苏轼

上阕把酒问月欲去不忍

对月自舞不知天上人间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下阕深夜无眠思亲想家

释却离愁美好祝愿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143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