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第二课时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第二课时学案人教版

课标解读课标要求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该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用实例说明自然环境的影响。学情分析本期学生通过亚洲、日本、东南亚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建立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本框架结构的知识学习体系,但缺乏对区域地理中应该要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的学习经验;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空间概念和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学会分析归纳总结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的因果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印度的气候特点以及主要的粮食作物。
2.了解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过程与方法1.利用孟买气温降水统计图及南亚每年1月、7月盛行风向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了解频繁的水旱灾害对印度粮食生产造成的影响。
2.利用作物分布图与地形图、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农作物与地形、气候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强化发展中国家能够赶上世界经济潮流,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信念。学习重点、难点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教学方法图像分析法、启发质疑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设计理念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通过读图判读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的分析,明确印度的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并紧紧围绕季风气候的特点与水旱灾害的关系开展讨论,逐步深入地探究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了解印度采取因地制宜相应对策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解释现实问题的应用意识与能力。

流JAB88.coM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设计意图新闻导入
激发兴趣新闻解读,印度GDP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探讨印度崛起的密码。聆听新闻讲解,思考。展示印度农业新闻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站:
印度农业
读书本内容,探究印度农业。
1.印度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2.什么样的气候给印度带来了频繁的水旱灾害?
3.印度的气候主要以什么为主?
4.给印度带来降水的主要是?西南季风带来的雨水过多会造成?西南季风带来的雨水过少会造成?
5.印度发展农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6.第二次绿色革命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7.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粮食作物的分布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地形分布有怎样的对应关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情况。展示“亚洲的气候类型”图、“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南亚每月1月、7月盛行风向以及“印度水稻、小麦的分布”图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过渡:印度是一个资源、物产丰富的国家,独立后,不仅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工业也逐步形成完整的体系。尤其近年来,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发展。第二站:
服务外包产业
读书本内容,探究印度服务外包产业。
1.印度在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上有何优势?2.服务外包产业的特点有哪些?
3.印度服务外包产业中心形成的年代与分布情况。小组自选题目,得出结论组长汇报结果指图讲解
出示“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的形成年代与分布”图学生深入的自主学习,培养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提高了析图能力。使学生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精选阅读

七年级下册地理《法国》第二课时学案分析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地理《法国》第二课时学案分析”,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七年级下册地理《法国》第二课时学案分析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1.处理作业。

2.列举法国在世界上注明的旅游景点。

二、文化和旅游

1.由学生阅读材料,分组讨论:a.上述资料,从哪些方面说明法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b.作为工业产品的香水、葡萄酒、时装在法国具有显著的文化特色,为什么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教师对讨论结果中具有独创性的观点应予以鼓励和肯定。

2.引导学生思考法国作为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

3.学生齐读P82第二段文字,了解法国的文化和旅游

本节图表指导:

1.图3-27:①识图定位:法国的六边形轮廓、临海和邻国;巴黎盆地、卢瓦尔平原、中央高原、勃朗峰;巴黎、里昂、马赛等城市。②判断:根据勃朗峰、塞纳河、卢瓦尔河等地理因素综合判断法国的地势地形特点。③归纳综合:地形与气候因素与法国农业之间的关系。

2.景观图可以图旁配备说明性文字,以小型图片展览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也可补充收集法国的其他艺术景观图片。

讲解要点:

法国是欧洲的经济大国。不仅如此,法国经济的强大还体现在文化和旅游上,它有世界上众多的艺术极品,也是世界上接待外国人数最多的国家,旅游成为法国的经济支柱之一。

法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景色秀丽的自然风光,浪漫多情的民风民俗,高雅的艺术,新潮的时装……无不吸引着天下的游人。1999年,来法国的外国游客达7300万人次,成为世界上接待外国游客人数最多的国家。旅游业已成为法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三、艺术之都——巴黎

阅读以下教材材料,回答问题:

巴黎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艺术之都。市区横跨塞纳河两岸,总人口逾1000万,建都已有800余年历史。在这里哪怕只是做短暂的逗留,感觉都会像是接受了一场艺术洗礼……

巴黎著名的艺术景观很多。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罗浮宫、圣心堂、圣母院、凡尔赛宫,都是世界建筑史上的艺术极品。

罗浮宫从公元14世纪起就是王宫,收藏了大量的绘画和雕刻方面的稀世珍品。法国大革命后,罗浮宫成为国家美术馆。罗浮宫里的珍藏品多达30万件,《蒙娜丽莎》、《胜利女神》、《维纳斯》都“居住”其中。罗浮宫是艺术爱好者的圣地。

1889年,是法国大革命的100周年。这一年,由工程师埃菲尔设计的铁塔落成了,它的高度是320.7米。埃菲尔铁塔与凯旋门、罗浮宫一起,成为巴黎的象征。

巴黎的时装、香水、艺术表演等同样享誉世界。

●上述资料,从哪些方面说明了法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

●就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来说,最能够吸引游客的内容有哪些?

●香水、葡萄酒、时装本来都是一些工业产品,但在法国却具有显著的文化特色,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这是为什么?

●分组收集法国的有关资料,出一期关于法国文化和旅游业的墙报。

[板书设计]

二、文化和旅游

1.接待外国游客人数最多的国家

2.旅游业成为经济支柱

三、艺术之都——巴黎

课堂小结、作业:配套练习。

●教学探讨与反思:

七年级地理下册《自然环境》第二课时学案人教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下册《自然环境》第二课时学案人教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七年级地理下册《自然环境》第二课时学案人教版

课标解读课标要求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该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用实例说明自然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气候特点。过程与方法具备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运用教材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习重点、难点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讨论法教学准备导学设计、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设计理念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教具、地图、资料等。锻炼学舌功能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气愤活跃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设计意图图片导入

激发兴趣播放图片《亚洲不同气候类型景观图》,请同学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观看视频

播放《亚洲不同气候类型景观图》的图片图片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站:

亚洲的气候特点1.请仔细读图,找出亚洲的气候类型。

2.不同类型的气候有何特点?

3.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4.亚洲气候有什么特点?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亚洲气候特点。(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第二站:

北美洲的气候

读“北美洲气候类型图”探究北美洲气候的特征。

1.找出北美洲的主要气候类型,指出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说出它的分布范围。

2.了解北美洲的分布规律。学生

构建体系小结课堂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绘制知识树利用展台展示部分小组的成果通过绘制知识树,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板书设计

达标检测1.亚洲大陆东部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其主要原因是

A.受海陆位置的影响B.受地形的影响

C.受纬度位置的影响D.受洋流的影响

2.下列气候类型中,在亚洲没有分布的是

A.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3.亚洲东部和南部发生的旱涝灾害,与哪一种因素的强弱活动有关

A.夏季风B.冬季风C.地形D.纬度位置

4.下面对亚洲气候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亚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使亚洲中部降水最多。

B.亚洲东部和西部均有季风气候分布。

C.季风气候使亚洲各月降水均匀,一般没有旱涝灾害。

D.北回归线穿过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但两半岛的气候迥然不同。拓展延伸:

你能说出家乡是什么气候类型吗?

学生自主学习和展示展示“中国的气候类型图”突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

七年级下册《实数》第二课时学案


七年级下册《实数》第二课时学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
2.会按要求进行近似数的运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什么叫实数?实数怎么分类?
2.在有理数范围内学过的概念、运算法则、运算定律、性质,在实数范围内还适应吗?
3.做一做
如果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3平方厘米,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5平方厘米,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的和大约是多少厘米(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交流上面问题的做法
(1)估计同学们会有两种做法:
用计算器分别求的近似值,用四舍五入取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然后相加,得:(厘米)
(2)用计算器直接求出的近似值,用四舍五入取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得:
如果没有两种做法,也要想办法引出这两种做法
两种做法的答案不同,哪一种答案正确呢?
请同学们把第一种做法修改一下:将的近似值分别取到小数点后第二位,然后相加。你发现了什么?
这时两种做法的答案就一样了。
从这个例子看出,在进行实数的加减运算时,如果要求答案取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那么参与运算的每一个实数的近似值应当多一位,即取到第二位,最后结果才取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
2、引入有效数字的概念
在上面运算中1.73是的近似值,它是用四舍五入得到的,1、7、3叫近似数1.73的三个有效数字。什么叫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呢?
先思考:0.010256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三位,等于多少呢?
0.0102560.0103
近似数0.0103有三个有效数字1、0、3
现在你能说说,什么叫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吗?
从第一个不是零点数字起到最后一个不数字止的所有数字叫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考考你:1近似数0.03350有几个有效数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5万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等于__________
3有_______个有效数字。
3、怎样进行近似值的运算?
在近似数的加减法运算中,如果被减数与减数相差较大,那么参与运算的最大数多取一位有效数字,其余的数取到与最大数最低位相对应的那一位止。
例1计算:27.65+0.02856+-3.414(保留三个有效数字)提醒:最后一位数字为0,不能省略。
(2)在进行近似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中,参与运算的每一个数应多取一位有效数字。
例2在上面做一做问题中,如果分别以正方形ABCD、EFGH的边长作为宽与长,做一个长方形,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考考你:1.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二位)(1),(2)
2.计算(保留三个有效数字)(1)(2)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3(1)一个正方形的体积变为原来的27倍,它的棱长变为多少倍?表面积变为原来的多少倍?
变式:上面问题中27倍改为:8倍,其他不变
例4已知求a+b的值。
例5设a、b为实数,且求的值。
四、反思小结,拓展提高
这节课,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1.有效数字的概念;2.实数的近似数的计算

文章来源://m.jab88.com/j/3415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