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九年级化学《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知识点复习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知识点复习”,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知识点复习

知识点

1、固体NaCl、KNO3、NaOH、Mg(NO3)2等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所以酸碱盐溶液能导电,但有机物溶液不导电。

2、氯酸钾溶液中是否含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没有,只含有自由移动的氯酸根离子)

3、能导电的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例如某溶液中Na+︰Mg2+︰Cl-=3︰2︰5,如Na+为3n个,求SO42-的个数,(此类题要会)解:3n+2×2n=5n+2x,则x=

4、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或金属元素(×)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

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5、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如NaHSO4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酸性)

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一定是碱性溶液。(如Na2CO3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碱性)

6、X-和Cl-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出HX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

i.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遇HX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ii.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条件: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②酸除了HNO3和浓H2SO4,氧化性强,与金属反应时,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H2CO3酸性太弱)JAB88.COM

iii.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iv.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v.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

7、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7时呈碱性。

PH=0时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蒸馏水的pH=7(雨水的pH7显弱酸性),SO3溶于水,溶液pH7,CO2溶于水,溶液pH7;pH升高可加碱(可溶性碱)或水,pH降低可加酸或水。PH=3和pH=4混合溶液pH7,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时,用玻璃棒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溶液的pH。pH数值是整数。

8、碱的通性

由于碱在水溶液里都能电离而生成OH-离子,所以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条件:碱必须可溶)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例如Fe(OH)3中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不变色。

(2)碱能跟多数非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条件:碱必须可溶,例如Cu(OH)2+CO2不反应

(3)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4)碱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条件: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

精选阅读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鲁教版
知识点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例如:H2O、NaCl溶液、Na2SO4溶液
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例如:酸溶液
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例如:碱溶液
注意: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
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性溶液
课后习题
1、在测溶液的性质时,下列试纸中预先不能用蒸馏水润湿的是()
A、石蕊试纸B、醋酸铅试纸C、KI淀粉试纸D、PH试纸
答案:D
解析:PH试纸如先用蒸馏水润湿,测得酸溶液的PH值增大,测得碱溶液的PH值减小。
2、关于下列水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HCl溶液中无OH-
B、氢氧化钠溶液中无H+
C、NaCl溶液中既无OH-也无H+
D、常温下,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都有H+和OH-,且KW=10-14
答案:D
解析:在水溶液中都存在水的电离H2O=H++OH-,故不管是酸溶液、碱溶液还是中性溶液,都存在H+和OH-,故ABC错。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H7时溶液显酸性
B、PH=7时溶液显中性
C、c(OH-)10-7molL-1时溶液显碱性
D、c(OH-)c(H+)时溶液显碱性
答案:D
解析:25℃时PH7时溶液显酸性,PH=7时溶液显中性,c(OH-)10-7molL-1时溶液显碱性,但温度高于25℃时,PH7时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如90℃时溶液显中性,PH=7时溶液显碱性,c(OH-)10-7molL-1时溶液不一定显碱性,故ABC错。而在任何温度下,c(OH-)c(H+)的溶液显碱性,D正确。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⑴概念:(略);⑵注意:有意义的条件“在一定量溶剂里”“在一定温度下”;

⑶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⑷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⑸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⑹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a.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b.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c.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

(1)溶解度的含义:如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a.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b.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a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c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公式:溶质质量分数=×100%

2、在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C%=×100%(CS)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形成》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形成》知识点汇总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⑴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⑵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⑶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⑷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能溶解的物质
二、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
①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②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③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溶解

文章来源://m.jab88.com/j/1117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