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唐雎不辱使命》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唐雎不辱使命》学案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以自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教案
课题
唐雎不辱使命
授课时间
3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战国策》有关常识。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目标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分析唐雎的人物形象,了解写作意图。
学习目标3: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文言常识的积累。
2、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握人物性格
学习过程设计(学案)
教学过程设计(教案)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唐雎()2、韩傀()3、免冠徒跣()()4、以头抢地()5、休祲()6、缟素()7、寡人谕矣()
(二)文学常识填空。
《战国策》是末年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三)解释加点的词。
1、不辱使命2、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3、安陵君其许寡人
4、大王加惠5、故不错意也6、岂直五百里哉
7、秦王怫然怒8、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9、士10、仓鹰11、休祲降于天休祲
1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13、寡人谕矣
(四)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______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
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______。
注: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诵读文章是贯穿始终。
第一课时(预习指导课)
形式:
1、学生读准读顺文章。
2、结合注释学生口头翻译全文。
3、在书本上圈出注释中没有的,但你认为需要掌握意思的字。
4、做课后题二、三在书上。
第二、三课时(展示课)
一、预习展示
1、文学常识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这部书是()末年()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策。
2、通假字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仓鹰击于殿上。
3、词类活用:
(1)请广于君()
(2)且秦灭韩亡魏()
(3)非若是也()
(4)天下缟素()
4、一词多义:
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许:高可二黍许()
安陵君其许寡人()
然:虽然,受地于先王()
秦王怫然怒( )
以:以大易小。()
徒以有先生也。()
以君为长者。()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于:仓鹰击于殿上()
受地于先王()
请广于君()
使唐雎使于秦()
二、合作交流
1、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
2、秦王是怎样恐吓唐雎的?唐雎是如何回应秦王的?
3、想一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刻划人物,举例说明。
4、你觉得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谈谈唐雎的性格特点吗?
5、你觉得秦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按前面分析唐雎性格的方法谈谈你的意见。
三、质疑探究
从“唐雎不辱使命”这一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唐雎的说话技巧体现在哪些方面?你又有何启示?
四、拓展引申
你知道哪些关于说话能力和技巧的名言警句?试列举一二。
五、当堂训练
请你根据下面不同的性格,设计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1、当同学错怪你时,你会怎么说……
2、夜已深,邻居还在喧嚷,你怎么去劝阻
六、我的收获
学了本文给你有何收获:
如:1、说话技巧在人际交往,尤其是在重要的外交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培养自己的说话技巧。
2、要能够在我们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充分运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凸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我的成功之处: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潜台词”的力量。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学习另一个《战国策》里的人物——唐雎。板书课题:唐雎不辱使命
二,介绍《战国策》: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
三,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字障碍,根据注释掌握文章大意。
四,学生齐读,教师纠正不正确读音。
五,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断句。
六,整体感知课文;
1,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可以把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叙述唐雎出使秦国的缘由。
第二部分(2-3)写唐雎和秦王面对面的斗争。
第三部分(4)写秦王被唐雎的浩然正气所折服。
七,学习第一部分。
1,师讲解“使”“谓”“欲”“以”“易”“虽然”“于”等词语的意思,学生梳理整段意思,并知道唐雎出使秦国的理由是安陵君不愿与秦易地,派他去周旋。
2,安陵君为什么不愿易地却又说:“以大易小,甚善”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部分。
1,分角色读秦王和唐雎的对话。
2,弄懂对话的意思。分别了解“且”“以”“以”“错”“逆”“与”等词的意思。
3,从秦王的话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唐雎是如何应对的?
《战国策》
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
是一部国
别体史书。
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
下至秦灭六国为止,
约二百三四十
年时间,
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它叙事长于铺陈,
多加渲染夸张,
写得有声有色;
语言生动流畅;
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
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
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
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
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富有文学色彩。
文章来源://m.jab88.com/j/10258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