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6绞刑架下的报告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绞刑架下的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m.JAB88.Com/p>6绞刑架下的报告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锻炼概括能力。
3.理解革命者面对严刑拷打时的不屈精神。
4.运用比较的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的形象,体会课文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锻炼概括能力。
2.运用比较的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
1.理解革命者面对严刑拷打时的不屈精神。
2.运用比较的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的形象和文章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步骤:
预习方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舔():
恪守():
一绺():
濒临():
鼾睡():
敞开():
无济于事():
2.辨字组词:
①踹()湍()揣()②搀()谗()馋()
③稚()雉()堆()④裹()衷()
⑤蹲()遵()尊()⑥叛()衅()⑦恪()络()
参考答案
1.舔(tiǎn):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
恪守(kè):谨慎而恭敬地遵守。
一绺(liǚ):头发等许多根顺着聚在一起。
濒临(bīn):临近。
鼾睡(hān):熟睡而打呼噜。
敞开(chǎng):打开,大开。
无济于事(jì):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2.①踹开湍急怀揣②搀扶谗言嘴馋③幼稚雉堞堆积④包裹衷心
⑤蹲下遵守尊敬⑥叛乱挑衅⑦恪守联络
第一课时
(一)以简介作者的方式导入课文的学习:
上一课,我们结识了一位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女革命者。今天我们先来听听一位人物的简要传记。请听:
他1903年生于布拉格一个工人家庭。在十月革命鼓舞下投入革命活动,18岁加入捷克共产党。1921年进查理大学文学院学习,由于生活所迫,当过短工和街头广告员。后任共产党刊《创造》总编辑和共产党机关报《红色权利报》编辑。
1942年4月,他被敌人逮捕。他在秘密警察监狱里备受折磨,坚贞不屈。他得到监狱看守人的帮助,用铅笔头在碎纸片上写成了长篇特写《绞刑架下的报告》。全书共分8章。写他从被捕的第一天起,就遭到骇人听闻的拷打和迫害,但他始终没有失掉对胜利的坚定信念。他在监狱中继续组织和领导了“狱中集体”与法西斯匪徒进行斗争。在死神临近的时候,他毫无畏惧,他写道:“我们为了欢乐而生,为了欢乐而死,让悲哀永远不要同我们的名字联在一起。”他在临死前最后的呼吁:“人们,我是爱你们的!你们可要警惕啊!”已成为革命者的箴言。
1943年9月8日,他被希特勒匪徒杀害于柏林的普勒岑塞监狱。他的《绞刑架下的报告》于1945年在捷克出版后,已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80多种文字。
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捷克文艺评论家、作家、共产党员伏契克。
教师板书课题:绞刑架下的报告伏契克
(二)解题:
“报告”是一种文学体裁,内容强调真实具体。“绞刑架下的报告”说明了这篇文章是作者在临刑之前写下的,叙述的是事件的真相,是真实可信的,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三)课堂研讨:
1.学生一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全文的内容,并相互交流。
2.教师指名学生发言,其他学生补充。
明确:文章用第一人称写法,写“我”集会被捕,受尽严刑拷打,直至牺牲前的事情。
3.学生二读课文,具体研讨课文的内容。
(1)“我”怎么被捕的?我能逃脱吗?
从文章开头“这可又是一次不谨慎的行动”和“要是不遵守秘密工作的规定”两句中可以看出,正是“不谨慎的行动”和“不遵守秘密工作的规定”才使我和其他同志遭到逮捕。从文中“秘密警察已经站在窗下,用手枪瞄准了房间。”“如果我开枪,那也于事无补,只有我自己可以免受苦刑。”等句子可以看出,不可能逃脱;虽躲在门后,开枪还会被杀死。
(2)文中“晚啦!……正是这样的!”应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手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心理描写。体现了“我”这个革命者考虑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自己的同志的安危。
思考课后阅读练习探究一(解答参照教师用书)。
(3)“我”被捕后遭受了几次毒打?分别在文中哪些地方?
明确:“我”遭到五次(大阶段)残酷的连续拷打折磨。具体在文章中的地方,比较明显,可以由学生自己查找说明。
(4)学生研讨:文章哪几方面使人感到作者镇定平静地面对毒打、折磨?这镇定平静突出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境界?
明确:一是客观平静陈述拷打,极少展示痛楚细节;二是写到心理痛楚只一句话,几乎只一个词,用笔节制,显得轻松;三是多次地安静计算拷打的次数,冷静计算时间钟点;四是每次遭打都插入人们宁静平和生活的联想。突出反映了其非凡的意志力;反映了其十分明了所投身事业的意义,有一种受难、献身的从容感、自豪感。
(5)找出文中高度概括伏契克的卓越表现及敌人的束手无策的两句话。以文中的具体事实对这两句话的含义作出注解。
明确:敌人说:“你没有心。”伏契克回答:“我有心的。”两句对话。
敌人五次(大阶段)残酷的连续拷打折磨,伏契克不仅毫不屈服,而且无一声喊叫,表现得十分平静;敌人不可思议,束手无策,其心指生理上的心;伏指心灵品质,决不出卖同志、背叛事业的无比坚贞的精神,宁愿自身受遍苦刑决不示弱的无比坚强的意志。
英雄对死亡并非没有感觉,并不是对一切没有感情,正因为他对同胞有太深的情感,才这样义无反顾地去牺牲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也并不是没有痛苦,只不过不是一般的肌肤之痛,而是为人民受难而感到深沉的痛苦。在这一点上,他和纳粹的感觉构成了反差。当护士问他什么地方痛时,他的感觉是:
这时我感觉到我的全部疼痛是在心上。
但是,纳粹分子说:
你没有心。
作为一个被折磨得昏昏沉沉、几乎失去感觉的人,这时却十分清醒起来:
“呵,我有心的。”我说。我因为还有足够的力量来捍卫自己的心,而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自豪。
这是文章的点题之句。虽然在肉体上被折磨,生命危在旦夕,但是,精神上却拥有优势,一个感觉不到痛苦的人,居然却感到了自豪。英雄不是一个没有感觉的人,而是一个有感觉,有感情,有思想,有信念,有意志的人,在遭受生死考验的时候,不但能够抒情,而还把他的幽默和冷峻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4.学生三读课文。研讨:作者在遭受毒打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联想?找出相关语句,并讨论分析这些插叙部分的内容和作用(解答参照教师用书)。
(1)相关语句:
收音机播出午夜时刻的信号。咖啡馆关门了,最后的顾客回家了,情人们还流连在门前难舍难分。
一点钟。最后的一辆电车回厂了,街上空无人迹,收音机向它最忠实的听众敬祝晚安。
三点钟。清晨从四郊进入城市,菜贩向集市走来,清道夫们打扫街道。
五点,六点,七点,十点,中午了,工人们上工又下工,孩子们上学又放学,商店里做着买卖,家里烧着饭……
(2)这是作者对人们如:情人话别、工人上班、孩子上学等宁静平和生活的联想。
(3)这些联想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境界?
自觉的战士、清醒的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包括热爱生活却又自觉牺牲,宁愿受苦受难也不让他人遭罪,为他人幸福生活而受难献身等崇高思想;也不无悲壮情怀。
作者是一位自觉的反法西斯战士,一位清醒的革命家崇高精神境界的体现。首先,这些联想同样表现了作者的镇定、意志力,受难、献身的从容感。其次,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表现出作者是深知活着之美好的人;正是这样,其自觉自愿的牺牲就带着一种内心的崇高感。再次,这是作者宁愿自己受苦受难直至牺牲也不让他人遭罪的思想境界的体现。文章前头有详细的交待,作者本来可以避免后来的苦刑,但为了保护其他同志,他选择了受难之路。因此,每次遭受毒打时他联想到依然宁静平和生活着的人们,他内心的欣慰感正是这一崇高精神境界的展现。第四,也似乎在告诉人们,反法西斯战士们的受难正是为了自己民族的人民能好好地生活。第五,上述种种也不无悲壮情怀,尤其这些联想告诉读者,人们并不知道,为了他们的宁静平和生活,他们的先锋战士正在遭受苦难。
6.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特点。
文章开头的句子:
还差五分就要敲十点了。这是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四日,一个美丽而温润的春夜。
文章结尾的句子:
还差五分就要敲十点钟了。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五日,一个美丽而温润的春夜。
明确:前后呼应。这是一种反衬,正是为了在“一个美丽而温润的春夜”这样美好而宜人的夜晚,同胞们能够和平地生活,享受生命的美好和温润,英雄慷慨赴义,死而无憾。
(四)课堂小结:
要点: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插叙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个革命者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的心理状态和他整个的“心”。这节课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来进一步把握人物形象和文章的语言风格。
(二)课堂研讨:
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思考:对卢森堡和伏契克,你比较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明确:两人各有特点,同是革命者,卢森堡更多的是女性的细腻和女性的爱,但也不乏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性格,从而征服了读者;而伏契克也有其非凡的魅力,舍己为人的关爱,面对死亡,无所畏惧。他的冷峻和清醒,更多给人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形象。
2.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文的语言风格。
(1)我们先回顾《狱中书简》一文中有关景物的描写。可以看出卢森堡的文章,满了丰富的形容和渲染,可以说是文采风流,激情洋溢,夸张铺饰,哪怕是非常不起眼的植物或者动物的生命现象,都要赞叹一番,激动一番,形容词语纷至沓来,滔滔不绝;描写细腻,语言生动,以情景动人。
(2)《绞刑架下的报告》一文的几个句子(请学生在文中划出):
“这一拳几乎要了我的命”“接着就是第二拳,第三拳。”“我早就料到了这一手。”
“坐好,不然我就要开枪了!”“你开枪吧!”“代替枪弹的是拳打脚踢。”“一棍子打下来。两棍子。三棍子。”“我感到了疼痛。五下,六下,七下,现在仿佛棍子直打进了脑髓。”“现在我又能够比较安静地计算抽打的次数了。我惟一感觉得到的疼痛,是从那咬烂了的嘴唇上来的。”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所有这些形容痛苦的词语都是十分简短的,只有一个细节(咬烂了的嘴唇),是从效果上暗示了殴打之惨烈。从这样的语言中,我们感到了作者追求的不但是对疼痛感的克制,而且是精神的优越。生死置之度外,就无所畏惧了。文中反复提起“死神却迟迟不来”,“可是我还没有死去”,都集中到一点:视死如归,在死神面前,不但毫无畏惧,而且心情平静。伏契克所经受的空前惨烈的拷打,生命备受摧残,忍受非人的痛苦,如果要形容、渲染一番的话,绝非难事。但伏契克始终行文简洁,干脆利落(除了个别例外),给人以拒绝形容的感觉。这就不仅仅是文风的表现,而是一种精神状态的强调。那就是面对死亡和严刑,毫不在乎;即使躯体残损,在死亡的边缘之时,也是无动于衷,宁静致远。
可见:《绞刑架下的报告》一文则叙事简洁明快,干净利落,语言冷峻而不乏幽默,以形象感人。
(三)课堂小结:
要点:从插叙、开头与结尾、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形象和语言风格四方面引导学生总结。
板书设计:
绞刑架下的报告
伏契克
不幸被捕联想无比坚贞的精神
革命家无比坚强的意志
遭受毒打反衬崇高精神境界
语言风格比较:
《狱中书简》:描述景物文采风流,激情洋溢,夸张铺饰。
《绞刑架下的报告》:叙事简洁明快,干净利落,语言冷峻而不乏幽默

相关知识

对三块碑中学供水系统的调查报告


【活动内容】

调查学校供水系统。

【活动目的】

1.初步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利用物理知识分析学校供水系统的工作原理。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通过调查、观察,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P=ρgh,连通器原理、能的转化、电功率、电磁继电器原理等知识。

2.器材准备:笔记本、笔、照相机、卷尺等。

3.组织准备:全班分为三个小组,小组长负责调查活动,进行安全、纪律教育。

【活动过程】

1.勘察、测量供水系统现场

⑴第一组到水井边查看水管、水泵、开关的安装和分析水泵铭牌上的数据。

⑵第二组到楼顶查看水箱、水管的安装。

⑶第三组到用户卫生间查看水管的安装,走访用户用水情况。

每组20min,然后转换调查地点。

2.方法

⑴观察:水箱、水管安装的位置,用照相机拍下现场有关相片。

⑵测量:用长卷尺测量水箱距地面高度。

⑶绘图:绘制供水系统水、电示意图。

3.作业

各组整理调查结果,写好调查报告,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⑴在本次调查活动中,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⑵学校供水系统与哪些物理知识有联系?

⑶你对改善学校供水系统有哪些建议?

【活动小结】

这次调查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学们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的实践中,既开阔了视野,又培养了能力。

在调查报告中,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如:杨享文同学提出利用电磁继电器自制水位自动控制器,使水泵开关由人工控制变为自动控制;程进同学提出将裸露在室外的水管用稻草和薄膜包扎防止冻裂等都受到了学校的重视。

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一、调查者:三块碑中学初三(一)班第一组张振程进

二、调查课题:学校供水系统概况

三、调查时间:2005.9.8

四、调查地点:学校水井、水箱、厕所等处

五、调查报告内容

(一)调查原因

我校地理位置偏远,地势较高,地表含水量少,生活用水一度极为困难。2001年在多方努力下,请专业打井队在校内打下一口日产地下水近80t,深约92m的深水井,才解决了学校用水压力,为了解供水系统工作原理,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过程

1.观察、思考、讨论

①在水井边,我们看到水管表面覆盖着一层水珠,水管像是在“出汗”一样,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归纳总结:在天气气温较高时,与地下水温度相差较大,这时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冰冷的水管液化形成的。

②水由地下到楼顶的水箱中,再从水龙头中流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归纳总结:这个过程中先是电能转化为潜水泵的机械能,机械能再转化为水的势能,打开水龙头后,水的势能又转化为水的动能了。

③观察井中的水管和井外的水管,可以发现两者是不一样的,井中采用的是无缝钢管,井外用的是普通铁管,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归纳总结:这是因为水箱位置较高,学校水井深90多米,水箱与水井内部形成的水位差很大,水位差越大,液体产生的压强也越大,为了耐高压所以井中采用无缝钢管,而井外水管所需承受的压强小一些,所以用价格较便宜的普通铁管。

④在潜水泵开关的前面安装有保险丝,起什么作用?

归纳总结: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保险丝会首先熔断,起到防止烧毁电路和潜水泵的作用。

⑤水箱由两个半球组成,它们的接头处是用一些大螺丝压紧的,在每个螺帽下方都垫有一个钢垫圈,这起什么作用?

归纳总结:这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防止旋紧螺帽时水箱接头处被压破裂。

⑥观察水箱顶,可看到顶部都开有一个小孔,为什么?(如图1)

图1

归纳总结:水箱顶部留的小孔,是为了使气体能进入水箱中,防止因大气压将水堵在水管中,水不能顺利流出来。

⑦卫生间的下水管道上都有一个“U”形弯管,有什么用途?(如图2)

图2

归纳总结:这个“U”形弯管构成一个连通器,使得水面两边总是相平的,“U”形管下方总会存留一些水,使下水管道内的异味不能进入室内。

2.分析计算潜水泵说明书上的参数

①观察潜水泵说明书上标有哪些数据,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归纳总结:说明书上注有额定电压220V,输入功率3.3kw,输出功率3kw,电源频率50Hz等。

②根据说明书标注的数据,如何计算该水泵的额定电流?若潜水泵距离地面30m,水箱离地面12m,潜水泵在1h内消耗电能为多少?又能将多少m3的水送到水箱中?

归纳总结:

额定电流

1h内消耗电能为

1h内水泵对水做功为

由,可得

(三)建议

我校目前的供水系统虽然为解决用水困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以下方面还能进得行进一步改进。

1.将井中水管改用耐高压的无缝钢管,可防止井下水管破裂。

2.利用电磁继电器改装的水位自动控制器可自动控制潜水泵开关,节约电能及水资源,并且可防止停水。

3.在输水管道中加装活性炭净水器可有效降低水的硬度,提高水质。

4.将室外水管用稻草和薄膜包裹起来可起到防止水管冻裂的作用。

第25课 世界古代科学魅力报告会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25课 世界古代科学魅力报告会”,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25课 世界古代科学魅力报告会

-----学习与探究之五

课程标准:

简述阿基米德等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阿基米德、欧几里得等古代科学家的生平和主要成就,了解世界古代科学的杰出成就。进一步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2、了解古代科学同现代科学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学习古代科学家主动探索、积极求知、努力钻研、严谨执著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1、世界古代自然科学成就主要体现在物理、天文、生物、几何四个领域。可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收集各个领域的资料。

2、收集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和欧几里得等世界古代科学家的生平和主要成就,概括并编写出最能反映他们科学精神的小故事或小品,每组准备2-3个。

活动过程:

1、组内活动:

整理本组收集到的探究领域的主要成就,选出其中的几项,形成文字、图文等多种方式的展示资料。

组内通过故事会或编者按演小品进行交流,生动形象地展示古代科学家的生平和主要成就,了解他们求知探索的历程,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

2、班级交流:

举行“世界古代科学魅力”报告会:每组推选代表汇报本组的探究成果,生动介绍世界古代科学家及其成就,激发学科学、爱科学,努力求知的热情。也可介绍小组活动的基本过程、方式及其经验。也可自由发言。

活动总结:

通过活动,了解世界古代科学的杰出成就,学习古代科学家主动探索、积极求知、努力钻研、严谨执著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活动后记:

《落日的幻觉》教案6


《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

天成教育集团沈明亮

教学目标:

1、品读描写落日的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优美

2、默读课文相关段落,能根据需要筛选相关信息,概括说明内容的要点,把握说明的中心。

3、研读重点语段,通过语句排序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说明文语言逻辑的严密性。

4、认识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不同。

教学重点:把握说明的中心,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关于落日描写语句的品读

1、导入:

观察提供的一幅有关落日的图片,请学生略作思考,说一句话。

用抒情的方法讲一下自己看了这幅画后的感受

用描写的方法讲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

用说明的方法讲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

引出关于《落日的幻觉》中描写落日语段的学习

2、品读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

(2)正音,全班齐读

(3)请学生讲讲这样的描写落日,美在何处?

(4)根据理解,再次有感情的朗读第二段

由“幻觉”一词过渡到课文内容的学习

第二板块:关于说明文主体语段的阅读

1、概括4~7各段说明的主体,提炼各段的中心句

快速默读课文第4~7段。思考:

示例:第7段作者从利用科学仪器观测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并没有真正变大的原因。

第4段作者从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的原因。

第5段作者从这些角度,说明了太阳的原因。

第6段作者从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的原因。

2、根据4~7段中心的提炼,概括全文说明的中心

用以下句式概括:《落日的幻觉》一文,作者分别从、、、四个方面,说明了这一事理。

3、研读课文第5段,打乱顺序排序,体会说明文语言和结构的严谨性

排序(5241637)为什么这么排序?你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可否互换顺序?为什么?能不能根据全文来找出必须这样排序的理由

第三板块:关于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

学习本文,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引导学生认识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不同

举例说明(笑、月亮)

课后推荐阅读书目:

审美世界:古清生《黄河落日》、莫怀戚《家园落日》

科学世界:李海沧《长河落日扁》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897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