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雨巷》答辩题目及解析
一、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
二、简要介绍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以及你运用的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重点】
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难点】
体会文章深邃的寓意。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自主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这些教学方法能够实现我的教学目标,突出我的教学重点,突破我的教学难点。
并且能够充分体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本堂课中只做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并且有效提高我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本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参考答案】
《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血腥的“四·一二”大屠杀之后。诗人时年22岁。曾因投身革命而被捕的诗人,面对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隐居在江苏松江朋友家,孤独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夜坐听风,昼眠听雨”,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可生活贫乏,整天“窗头明月枕边书”,诗人只能在“旧时的脚印”“青春的彩衣”和星光下的盘桓中寻求慰藉。个性的轻柔、忧郁和时代的重压,使《雨巷》成为现实黑暗和理想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四、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参考答案】
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五、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掌握学习现代诗歌的方法,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喜爱的态度。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答辩题目及解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答辩题目及解析五年级上册《变色龙》答辩题目及解析
一、谈谈你的授课思路?
【参考答案】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作者主要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溜须拍马、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的形象。选取社会生活片断,表现尖锐重大社会问题,也即以小见大,是契诃夫短篇独特之处。
教读本文,应抓住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理解小说深刻的社会意义。抓住“变”这个文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完成课堂教学。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思维的概括性和发散性,对人物分析有一个更感性、更全面的认识。
小说主要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采取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灵活开展。以编演课本剧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深透理解文意并进行个性化创作提供平台。
语文教学绝对离不开朗读,只有通过读才能进入语文美妙的语言世界中,才能体会语言背后人物的喜怒哀乐、鲜明个性,才能从文本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二、简述小说的三要素?
【参考答案】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或人物,故事,环境(简写)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又叫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包括;以他人言行来反映人物等(又叫侧面烘托))
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
三、简述作者的语言风格?
【参考答案】
严格来说,契诃夫不是在“写”小说,或者像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作家在玩小说,他是在“流”小说。他无需编故事,他甚至也不要构思,他的故事在空中四处荡漾。他能从任何角度开篇,又能从任何章节断流,但都是天衣无缝,都是自然胶合。他的人物不请自来,他的情节随手拈来。他仿佛只要拿起笔,就像拧开了自来水龙头,小说便如水源源流出……契诃夫之所以能随意地“流”小说,在于它独特的叙述方法。这种叙述方法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处理,用眼睛和耳朵去追寻,文字像音符那样流动。快节奏,简洁,自然,质朴构成了清纯的文风,单刀直入,不拖泥带水,高度浓缩与深入浅出的表现,更增加了作品的韵味。
契诃夫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朴实、简练,艺术描写契诃夫的客观性,同时富于幽默感。他自己说过:“简练是才能的姊妹。”他的小说没有多余的东西,很少有抽象的议论。他善于用不多的文字表现深刻的主题。
四、本课的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答案】
我将采用多种朗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
教读本文,可以抓住“变”这个文眼,结合各个教学环节的不同要求,运用多种形式的深入朗读加强理解。
在理清情节阶段,可以根据学生预习掌握情况,请大家速读概括出奥楚蔑洛夫六次不同表现。分析人物形象时,学生先是抓住重点语句自读课文,交流感悟时个别朗读体味人物的情感,如果读的不透彻就多请几位朗读,甚至齐读、男女读等,直到读出感情,读出体会。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再进行分角色朗读,运用声音的动感再现文本的内容。
五、小说中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参考答案】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小说竭力要挖掘的艺术内容,其感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就愈是小说化。“虚构性”与“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上述要素中最能体现小说性质的东西。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桂林山水》答辩题目及解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桂林山水》答辩题目及解析
1.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你是怎样引导呢?
【参考答案】
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词句的含义。如,“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两句,是拿大海、西湖的水同漓江的水相比,拿泰山、香山和桂林的山相比。比的是什么呢?比的是它们各自的特点。这两句话的意思,不是说大海、西湖都不如漓江的水美,泰山、香山都不如桂林的山美,而是说,漓江的水既不同于大海,也不同于西湖;桂林的山既不同于泰山,也不同于香山,它们拥有的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美。
其次,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词句所描述的情境。如,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无瑕的翡翠、拔地而起、奇峰罗列、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通过播放能形象地展示这些词语的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地领悟到:“这就是奇峰”“这就是危峰兀立”。也可找一些图片展示给学生。
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词句所描述的情境。
2.你设计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学情,本课的三维目标分别为:知识和能力目标是: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暇、波澜壮阔、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和方法目标是:通过朗读、理解、品味文中的精美佳句,掌握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能够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请你以导游的身份来介绍下桂林的水。
【参考答案】
欢迎各位朋友来到我们这风景秀丽的桂林,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桂林地区属岩溶地貌。特殊的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桂林最美的漓江。它发源于桂林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由桂林至阳朔84公里的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奇峰夹岸,碧水萦回,削壁垂河,青山浮水,风光旖旎,犹如一幅百里画卷。这一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象鼻山、斗鸡山、净瓶卧江、奇峰林立、父子岩、龙门古榕、大圩古镇、磨盘山等。
水的解说就到这里,感谢大家。
4.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文章层次清楚、过渡自然、前呼后应、整齐划一的结构美。
这篇课文是按总起──分述──综合的顺序写的,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层次清楚地把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展现在我们眼前。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3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作者面前。采取了基本相同的结构和句式,表现了一种整齐的美。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5.如何规划未来十年的职业生涯?
【参考答案】
分阶段:前五年,尽快熟悉教育教学工作;后五年,努力提高科研能力。这只是我的初步规划。人生忙忙碌碌,十年的光阴很快就会过去,所以人生总得规划一下;但是人生总按照规划就不会出彩。由于人的知识有限、社会经验缺乏。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增多,我想人生的很多规划都要改变。我十年前和十年后的世界观跟现在完全不一样,所以人生的目标总得要调整。但是我觉得十年不变的是我对工作的热爱,不变的是对教师的热爱。我想,在今后的十年里,我会全心全意做好我的工作,为祖国培养更多栋梁。在工作之余,我将继续深化学习,吸取新的养分。
《猫》答辩及解析
1.请谈谈你是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的。
【参考答案】
首先我带领学生们整体品读1-3段,请同学们在文中快速找出猫的古怪特点的具体表现;紧接着分段学习,体会作者用具体事例,真挚语言描写猫的特点的手法,即通过重点学习“任凭……也”“非……不可”“蹭”“印”等一系列词语,体会作者此处写猫的表达效果,以此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之所以动用了如此丰富的细致的语句来描写猫,不仅写出了猫的古怪与可爱,同时字里行间是包含着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的;最后我还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多多观察生活,在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之上,进一步激起他们热爱生活的情趣。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请谈谈你的教学三维目标设置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
首先我来说说我针对本科所设置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读乖、凭、职等字,会写性、格、凭、贪等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以及赏析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猫的古怪、淘气等特点以及总分式写作手法的妙处,学习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猫的特点的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课外观察动物的爱好。我设置的三维目标是一个统一的结合体。学生们在学习本课时一定要先解决本课的生字词,在认读本课生字词后,有感情的朗读本课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法,同时也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重要途径。通过朗读,学生们可以对本课内容有大致了解,这就有利于老师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深入学习,在这一目标中,我的思路是带领学生从内容到学习猫的特点,到学习作者写猫的手法着三个步骤进行,步步推进,契合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在学生对本课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理解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通过本课,向作者学习细致观察生活的热情,由此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综上所述,我本课的教学三维目标的设立,是建立在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想情感的理解基础之上的。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3.你认为你本节课的导入能否吸引学生?
【参考答案】
本节课我采用的导入方法是图片及谈话导入法,四年级的学生对小动物充满了兴趣,在课前出示许多的有趣可爱的猫咪的图片,一定会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我还会带领同学们通过观察挂画上猫咪的特点,用语言对它们加以简单的描述,激起学生们对猫咪的喜爱,而我也会补充一些有猫咪这种动物的一些习性特点等,最后再出示本课的题目《猫》,从吸引学生注意力,到激起学生对猫的喜爱,最后顺理成章地延伸到本课的学习,过渡自然流畅,因此我认为我的导入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的。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4.请你谈谈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首先,我认为这两句话都是针对老师这一职业提出来的,因此有非常重要的学习价值。其次,对于“学高为师”这一句,我认为它是说作为一名老师,一定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并且还应该善于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地借助其他工具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可以从自己这里学到他们想学的。而对于“身正为范”这一句,我认为它是对老师的模范作用做出的诠释,作为一名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呈现在学生眼前,并且对他们的行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认为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时时刻刻严谨治学,严于律己,通过自己的行为,给学生做出最好的表率。最后,如果我能够有幸成为一名老师,那么这些话都不将只是说说而已,我会秉持着一个老师的良知,从这两方面试试提醒自己,要求自己。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5.你如何知道学生对你所教授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参考答案】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判定标准,这一反馈对老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的提高和调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会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了解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首先,在课堂中,我会留心学生们的听讲情况以及参与课堂的情况,并且加以适当的提问,考查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在课堂结束前,我还会以提问的方式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加以梳理,帮助学生理清重难点。
其次,在课后,我也会多加关注学生的检测或考试成绩,针对有退步的,或者有困难的学生,找他们单独谈话,通过亲切的询问,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并且反思我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以此来因材施教。
最后,我也会适当的找时间与学生家长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近况,比如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且根据家长的反馈,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综合分析学生们的知识掌握情况。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学案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五年级语文草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目的】认识草原特点,提高认识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教学要求】
1.学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2.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教学重点】认识草原特点,体会民族感情。
【教学难点】
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体会第2—5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课文第1段;第二课时教学课文第2—5段。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2幅。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19.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谈一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与体会。
三、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了解草原“天”的特点,理解草原的天为什么比别处的天“更可爱”,体会作者激动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点,抓住“一碧千里”带动全段的学习。
3.体会作者感情。
4.理解“骏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去牧业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2.理解“欢迎远客”这层文字,结合“彩虹”“欢呼”句理解。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3.结合汽车“飞”与“走”的不同描写,深入体会作者心情的激动。
二、学习课文第3—5段。
1.第三段:结合“热乎乎”“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等语句,体会主人的热情,客人的动情。
2.第四段:结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们的表现,体会主人的热情;结合“会心”等句,体会两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结合主客表现,理解结尾诗句,深入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三、归纳全文,回到整体,揭示“民族大团结”的课文主题,体会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民族感情。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习体会。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批边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
3.激发学生对祖国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边批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教学过程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引入课题
1.播放歌曲《天堂》。
腾格尔的天堂是哪里?这里呈现了怎样的景色?让学生尽情描述。
提到草原,许多人就会想到“一望无际”,想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就会想到蒙古包,想到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
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壮观、神奇的画卷。
作者来到草原,也被眼前草原的美丽、辽阔深深吸引了,他提笔留住了眼前迷人的景色。今天我们将在作者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一碧千里的美丽草原。引入课题《草原即景》。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释题。
3.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搜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吗?学生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说说自己了解的草原。
4.同学们,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访问内蒙古塔木钦大草原。那里一碧千里、翠色(se)欲流。大草原是那样令人神往,让我们走进大草原,亲眼目睹她那迷人的风采!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并勾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1)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
(2)相机对加点字的读音作指导。
2.学生自由结成伙伴,通过阅读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1)学生浏览课文。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引出对草原美丽和辽阔的介绍。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朗读第1段,勾画出比喻句,体会其作用。
(1)学生自由朗读第1段,勾画出比喻句,并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2)汇报交流对比喻句的体会。①指名读比喻句。②指名交流比喻句的作用。③引导学生批写比喻句的作用,交流学生的旁批。
塔木钦草原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它多像海呀!)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课件演示)“没有缝隙”“寂静”“广袤”这些词让我们知道了塔木钦草原像海一样辽阔的特点。(相机板书:草原——广袤)
2.学习第2段。
(1)默读,并勾画出比喻句,想一想。(2)小组汇报学习所获。(3)全班交流,读中评议。
说说你跟随作者看到了什么?你有何感想?引导学生谈感受,谈比喻句的作用。
(4)教师指导批写:把呼啸的风比作奔腾而至的千军万马,可见风声之大呀!
(5)齐读第2段。引导学生想象广袤草原上牧民的雄姿。(板书:牧民——雄姿)
3.学习第3段。
(1)指名读第3段。思考:塔木钦草原过去为什么被称作“旱海”?
(2)从这段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塔木钦草原的什么?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的作用,并做好旁批。把石堆比作野兽,把牛群、马群比作巨石,从中让人体会到塔木钦草原之大。
4.读中体会,学习4~7段。
(1)分小组,用喜欢的方式读4~7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断进行理解体会,把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听。小组内交流自己所得。
(3)全班交流学习所得。
(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演示):重点引导理解以下地方。
①把云彩比作雄狮,顷刻间变成煤层,可见云彩的变幻无穷,从而形象地写出了塔木钦草原的无常气候。引导学生及时写好旁批。(板书:云彩——变幻无穷)
②彩云顷刻之间会变成乌云,骤雨之中又透出太阳的亮光。把太阳的一道亮光比作一匹薄纱,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和描写的细致。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写好旁批。
③从“完整”和“虹的两端跟地面衔接”想到草原上的彩虹形成了一道巨门,美丽无比。(板书:彩虹——绮丽)
④作者把云彩比作肋骨、岛屿、苍松古柏、银鱼,形象地勾画出了塔木钦草原上空云的各种形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旁批。
⑤作者把公路比作黄色带子,以公路的小更衬托出了草原的大。提示学生做好旁批。
⑥草原上云彩变幻无穷,骤雨后又出现绮丽的彩虹,雨停之后,云彩又在空气中飘荡,而蓝天下的通天大道,将人们引向又一片草原。由此让我们了解到塔木钦草原是多么美丽、辽阔呀!(板书:美丽辽阔)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回顾全文内容,配乐朗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写草原的美丽、辽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假如我们在塔木钦草原上,我们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3.体会的表达特点。
充分运用比喻句这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草原美丽的景色和草原的辽阔。
五、拓展练习
1.背诵课文第一、六段。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精美文段抄写下来。
3.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大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是萧乾爷爷几十年前看到的塔木钦大草原的景象,今天的塔木钦草原又是什么景象呢?请根据你查阅的资料,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一下草原的新景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知识点”,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知识点
【原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总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要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字词学习】
字:握、摆、戴
词:草原、清鲜、愉快、柔美、勾勒、舒服、骏马、洒脱、玻璃、襟飘、静寂、羞涩
【重点句子】
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2.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3.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4.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5.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主要内容】
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的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疆的热爱以及对民族友谊的歌颂。
小学语文《日月潭的传说》答辩及解析
一、请说说你本节课的创意之处?
【参考答案】
“日月潭的传说”是一个富有神秘色彩的神话传说。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充满趣味,特别适合三年级的孩子学习。并且本文有着高度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其中传达出来的人的优秀品质及奉献精神对于塑造学生的优秀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由文入手,充分抓住本文神话传说和思想性两个方面,开展教学。
首先,因为本文是一篇传说,富有神秘色彩和虚构成分,因此,我借文中内容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并以口语交际的形式进行表达交流。本文中有几个地方只用轻轻的几笔就带过了许多情节,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索的余地。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进行充分的联想、想象、思索,带领学生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例如,第三自然段“大尖和水社走呀走,历尽了千辛万苦”。这里,他们究竟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历尽哪些千辛万苦的走,课文中并没有具体写出来。这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补充情节。学生可能就会《西游记》《忍者神龟》等相似书目中找到相关情节来联想。比如“遇到了树妖了,用藤缠住他们。他们学习孙悟空给树挠痒痒才挣脱的。”“他们掉进了陷阱里,爬不上来。幸亏猎人来得及时。”等,这样课堂就会活跃起来,并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与此同时,快速建立本文主人公与学生熟悉的神话故事主人公之间的联系,从而增加学生对文中两位主人公的认可和崇敬,从而达到人文性的教学目的。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即将本文有特色的内容传达给学生,又充分践行了新课标的理念,并且带领学生在课堂上想象、飞翔,激发了兴趣又锻炼了思维,寓乐于教。这就是本文最有创意之处。
二、请概括一下文章内容。
【参考答案】
第1自然段,交代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以及它“青山环抱,树木葱茏”的美丽的自然景色,由此引出下文的一个“动人的传说”。
第2至5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传说。
第6自然段,说明大尖山、水社山及日月潭的由来,点出与两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关系。
三、你认为本文有什么精彩之处?
【参考答案】
《日月潭的传说》这篇课文之所以这么精彩,就在于它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大尖哥和水社姐如何克服艰难险阻、除掉恶龙写得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如:
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很显然,因为用上了丰富的词汇,每组第二个句子显得更加具体,生动,给人更多的丰富的想象空间。
四、学习这堂课学生有什么收获?
【参考答案】
课文通过讲述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终于降服恶龙,拯救了日月的故事,表现了人类面对一切邪恶势力不屈服、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学习本课可以培养学生面对邪恶不低头的精神和对善良和美好的追求,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三观。
五、你认为本课的重点段落是什么?
【参考答案】
本文一共六个自然段,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第四自然段写大尖哥和水社姐历经艰险,终于战胜了恶龙。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答辩题目及解析》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444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