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题3 制 取 氧 气”,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总第十一课时)
一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的反应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催化剂作用,掌握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实验准备
高锰酸钾、铁架台、酒精灯、试管、集气瓶、水槽、棉花。
三知识准备
1、药品:实验室制取氧气通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2、由于高锰酸钾制氧气既不3、要催化剂也不4、要很高的温度,5、只要稍6、稍7、加热,8、有氧气放出。所以本实验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2、反应原理:加热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收集方法:⑴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⑵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4、实验装置: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由酒精灯、试管、铁架台组成主体的发生装置;由导气管、集气瓶和水槽组成的收集装置。
四技能准备
1、连接仪器时,应按从下至上,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
2、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应在装入高锰酸钾药品之前进行,否则若气密性不好,重新安装或更换仪器都不方便。
3、靠近试管口的地方放置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
4、盛满水的集气瓶用玻璃片盖好,瓶口水面处不能留有气泡。只有当水槽中的导气管口连续、均匀放出气泡时,才能开始收集氧气,以保证收集到的氧气的纯度。
5、氧气收集完毕,应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五探究实验
按实验指导和实验报告的实验步骤进行探究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六反思与小结;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1、药品
2、反应仪器
⑴发生装置的选择:由于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都是固体,且反应都需要加热,故采用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导管等仪器装配反应装置。⑵收集装置的选择:选用水槽、集气瓶等仪器。
3、装置组成
4、反应特点
5、收集方法
6、操作步骤
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⑵把药品斜铺在试管底部(如果是高锰酸钾,需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口。⑶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⑷把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倒立在水槽中。⑸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⑹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地逸出时开始收集。⑺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⑻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7、检验
验满
验性
8、放置
9、注意事项
(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应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2)酒精灯外焰要对准装有药品的部位加热。(3)药品要斜铺在试管底部,便于加热。(4)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大约距管口1/3处)。(5)试管内导管应稍露出胶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6)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7)加热时要先预热,然后再对准装有药品的部位加热。(8)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注意当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当集气瓶口外有大量气泡逸出时,表示气体已经收集满了。(9)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10)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在集气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到集气瓶的底部。(11)用高锰酸钾制取气体时,试管口处要放一团棉花。(12)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所以盛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题:10.3实数(1)”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课题:10.3实数(1)教学目标
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会对实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体会“集合”的含义;
3、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
教学难点
理解实数的概念。
知识重点
正确理解实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试一试
学生以前学过有理数,可以请学生简单地说一说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分类.
试一试
1、使用计算器计算,把下列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3,,,,,
动手试一试,说说你的发现并与同学交流.
(结论:上面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可以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得到结论: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2、追问:任何一个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能化成分数吗?
(课件展示)
阅读下列材料:
设x=0.=0.333…①
则10x=3.333…②
则②-①得9x-3,即x=
即0.=0.333…=
根据上面提供的方法,你能把0.,0.化成分数吗?且想一想是不是任何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化成分数?
在此基础上与学生一起得到结论:任何一个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能化成分数,所以任何一个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学生自己回忆有理数的分类,为引入实数的分类作好铺
垫.
让学生动手实践,自己去发现并学会与他人交流.
在学生解决了一个问题后,层层深入地提出了一个对学生
有更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
引入新知
1、在前面两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许多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不能化成分数.我们给无限不循环小数起个名,叫“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例1(1)你能尝试着找出三个无理数来吗?
(2)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解决问题后,可以再问同学:“用根号形式表示的数一定是无理数吗?”
2、实数的分类
(1)画一画
学生自己回忆并画出有理数的分类图.
(2)挑战自己
请学生尝试画出实数的分类图.
例2把下列各数填人相应的集合内:
整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有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
给出无理数定义后,请学生自己找找无理数,让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体会无理数的基本特征.
应该让学生自己小结得出结论: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
无理数,应该从它们的定义去辩别,而不能从形式上去分辩.
学生自己尝试画出实数的分类图,体会依据分类标准的不
同会有不同的分法.
探一探
我们知道,在有理数中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如3和-3,和-等,实数的相反数的意义与有理数一样。
请学生回忆在有理数中绝对值的意义.例如,|-3|=3,|0|=0,||=等等.实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的绝对值的意义相同.
试一试完成课本第176页思考题.
引导学生类比地归纳出下列结论:
数a的相反数是-a
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随着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原来在有理数范围里讨论的相反数、绝对值等,自然地拓展到实数范围内。
练一练
例1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5,-,,0,,-3
例2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求这个数。
例3求下列各式的实数x:
(1)|x|=|-|;
(2)求满足x≤4的整数x
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想法的时间,自己体会有理数关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同样适用于实数。
小结与作业
布置作业
必做:课本第178页习题10.3第1、2、3题;
选做:课本第179页习题10.3第7题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波利亚认为,“头脑不活动起来,是很难学到什么东西的,也肯定学不到更多的东西”“学东西的最好途径是亲自去发现它”“学生在学习中寻求欢乐”.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注意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亲身感受出发,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设计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不同的学习过程.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动手试一试,说说自己的发现并与同学交流结论,在交流中尝试得出结论: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进一步地提出问题:任何一个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能化成分数吗?引入了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后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分类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常用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体会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之间的关系.本课提出的问题“你能尝试着找出三个无理数来吗?”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空间,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题1水的组成”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课题1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水的组成。
⑵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⑶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⑵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⑵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⑶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水的组成
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
1.水的组成
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探究过程:
导入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对,是水。从太空上观察。地球是一个尉蓝色的星球,这种尉蓝色物质是什么呢?对,是水。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约3/4,所以有人戏称地球为“水球”。水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必需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引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首先,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
学生实验:研究水的组成(实验3-1)
经过实验,学生得到下列结论
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学生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实验:(实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判断是何种气体。
2、水的组成
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氧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
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氧气和氢气:
水(H2O)氢气(H2)+氧气(O2)
【提问】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事实,关于水的组成,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我们已知道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是不变的,可知水中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电解水这个反应属于我们所学过的哪一种反应类型呢?为什么?
电解水产生了一种新的气体——氢气,大家对于氢气有些什么了解呢?
二、氢气(H2)
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具有可燃性,当氢气和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混合即氢气不纯时点燃会引起爆炸。
思考: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那么你在使用氢气时,尤其是点燃氢气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具体应怎样做?
使用氢气时,要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纯度。
检验方法:用一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就说明氢气较纯。
是不是氢气不纯点燃一定会爆炸呢?
若空气中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我们把这个范围称为氢气的爆炸极限。
思考:经检验不会发生爆炸的氢气是不是一定是纯净氢气呢?
讨论:理论上与正、负两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应是1∶2,但在实验操作中两试管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往往小于l∶2。这是为什么?
(1)氧气在水中溶解性比氢气稍大。
(2)氧气氧化性很强,有时在电极上就与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
思考:氢气氧气分别由几种元素组成的?水、二氧化碳则有几种元素组成的?
三、单质和化合物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些纯净物只有一种元素组成,有的则有多种元素组成。
我们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如:氧气,氮气,铁,镁,碳,硫,磷,等等都是单质。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等,都是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有一种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等等
【板书】【小结】1、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是一种氧化物。
2、
注意:1.物质和纯净物的分类依据不同,物质是按物质组成进行分类,而纯净物是按该纯净物元素组成进行分类的,所以不能把纯净物和单质、混合物和化合物混为一谈。
2.区分单质、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时不能只看名称,而要认真分析其组成后才能得出结论。即不能注重外表而不看实质
作业:习题1、3、4
文章来源://m.jab88.com/j/8009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