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分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的内容。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学生应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算理,并且在此基础上熟练进行计算。
学生在前面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除的过程中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前两位,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为本单元的学习铺平了道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只是试商的难度加大。在用一位数除时,利用乘法口诀就可以求出一位恰当的商。而在用两位数除的过程中,要确定一位商是几,不仅和除法十位上的数有关,而且还和除数个位上的数有关,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有时需要试两三次才能求出一位恰当的商。为了解决试商这个关键问题,本单元内容,按照计算的难易程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口算除法(用整十数除整百、几百几十);第二部分笔算除法(商一位数、商两位数和商的变化规律);第三部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系统整理和全单元的全面复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教材的编排特点】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
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经历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还数学以本来面目,这正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需要的教学。教材为学生学习除法计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给书打包、看书、喂猪,寄特快专递等。教学时,应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选择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经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计算方法,解决所提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数量上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计算意识。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以往的计算教学,把总结、记忆计算法则作为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死记硬背。本单元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探索除法口算、笔算的现实问题情境,而且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交流、归纳口算、笔算方法。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经历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既可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同时还为学生蠃得不断体验成功的机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让学生灵活掌握试商的方法。
对于试商的方法,本单元主要采用学生熟悉的“四舍五入”法,即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着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去试除被除数。这种试商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试一两次就能确定出一位商。在教学一般的试商方法的基础上,教材还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学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地运用试商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口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乘除法;掌握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方法。另外,有些学生课前已经通过不同的途径会口算用整十数除整百、几百几十的除法,还有个别学生会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为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及试商的速度,建议教师准备好口算卡片,供每天课上口算练习使用。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单元教学重点】
1.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用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1、20、50、120、150分别是几个十?
2、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60÷280÷490÷3120÷6
二、新授:
1、出示例1
(1)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80里面有几个20?怎样列式?80÷20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练一练:80÷48=90÷30=83÷20≈80÷19≈
(1)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能提什么问题?
可以分给几个班?怎么计算?列式:120÷30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
120里面有几个30?几个30是120?
120是12个10,30是3个10,120个10除以3个10,商4。
练一练:120÷40150÷50160÷80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必免出现120÷30=40的情况,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30×40=1200。
三、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4÷26÷336÷642÷7450÷50360÷90810÷9080÷40
40÷2060÷30360÷60420÷7090÷30540÷60630÷70180÷20
2、书后:(P801、2、3、4、5)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自己相应练习一些口算题。
第二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82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
2、让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具媒体: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60÷20120÷30
2、在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
40×()8360×()508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今天是“阅读日”,这里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1)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先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可以借助小棒算一算。
小结: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现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3个30是90,商3。商写在什么位置?
3
30)92
90
2
练一练
20)8030)6440)85
(2)出示:
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用笔算的方法计算。140÷30=4……20
4
30)140
120
20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
借助小棒尝试算一算。
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4个30是120,商4。商写在什么位置?
练一练:
20)14050)28080)565
小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方法是什么?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三、练习:
1、板演:
20)8030)16090)82090)480
2、P821、2.
四、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书后:第82页2,第83页1、2.
第三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的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里最大能填几?
30×()7540×()180
2、在○里填上或/P
35×4○13842×5○230
3、下面各题应该商几?
91÷2084÷40198÷20215÷3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1)21本《作文选》要付84元。一本《作文选》多少元?
问:怎样列式?和昨天学习的除法题有什么不同?如何计算?
提问: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21最接近20,把21看作20来试商,这样把84÷21转化成84÷2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21,不是2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然后把4与21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或小于84。因为21×4正好等于84,说明商4合适,这时将4写清楚。
反馈练习:64÷2168÷3492÷23引导学生观察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
提问:这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分别是几?你把它们看做多少来试商?你是怎样计算的?
归纳小结: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2)王老师还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怎样列式?怎样想的?
196÷39=5……1
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39最接近40,把39看作40来试商,这样把196÷39转化成196÷4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4。因为除数39,不是4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不行再调商为5。
学生试做:
练习:198÷23215÷34552÷63
提问:你把各题的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你怎么计算的?这三道题的调商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用“四舍”或“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三、巩固练习:
1、板演:46÷23153÷51300÷74293÷31294÷42200÷63
2、练习:书后2、3。
四、总结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第四课时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页的例3。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2、掌握灵活试商的技巧,提高试商速度。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能灵活地试商。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采用灵活试商的方法进行试商计算。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15×2=15×3=25×4=15×4=15×5=25×8=
2、笔算:326÷81294÷58721÷83
(讲述试商的方法和计算的过程。)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4: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读题,理解题意,怎么列式,如何计算?
140÷26=5……10
(1)学生试做,汇报作法。
(2)可以用五入的方法,把26看作30,算的对吗?帮助检查一下?
如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问:还可以怎么试商?
(3)可以把26看作25,用口算试商,5个25是125,接近140,所以商5。
(4)把24、25、26都看作25来试商。
2、练习:把24、25、26都看作25试商。
225÷25114÷24208÷26135÷15128÷16
三、巩固练习
1、在()里最大能填几?
15×()6525×()12425×()95
15×()12426×()15016×()100
2、计算:405÷15192÷24728÷26496÷14
四、总结:在做计算的时候,可以将14、15、16和24、25、26看作15、25来进行试商,提高试商速度。
第五课时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的例题4。
教学目标:
1、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巩固除法的估算及验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4)9484)348
二、新授:
1、出示例4:
(1)学校共有576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问:怎样列式?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试商?
57比18大,18除57个十,商几个十?“3”应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第一次商后余3比18小,说明商3合适。余3是3个十,下步该怎么办?
问:这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商是多少?观察每次商后的余数,你发现了什么?(竖式略)
练一练:805÷23826÷591487÷47
总结: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问:怎样列式?如何验算?
2、比较一位数除法与两位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练习,先估算商大约是多少,再计算。2293÷349588÷28独立完成订正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十九1根据试商的情况,很快找出准确的商
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该商几?60÷15175÷25288÷24234÷26384÷16775÷25
3、笔算第91页6。
四、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页例题5。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4、使学生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5、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安排老猴子分桃子的故事。
1、8个桃子分2天吃完,16个桃子分4天吃完,32个桃子分8天吃完,64个桃子分16天吃完。(将数字板书在黑板上)
2、提问:老猴子运用了什么知识教育了小猴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1、提问:观察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说方法,教师板书。8÷2=416÷4=432÷8=464÷16=4
2、我们分别用第2、3、4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扩大)
3、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比较。
4、提问: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讨论,并发现: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教师板书)
6、提问: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
7、我们分别用第1、2、3式与第4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缩小)
8、通过观察,谁能再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三、总结:
1、提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除法里有商的变化规律,那么谁能说说你觉得这个规律需要我们注意的有哪些?
2、你们看我这样写对吗?为什么?48÷12=(48×0)÷(12×0)让学生判断。
四、巩固练习:书P94、1(填空),书P942(填空),书P943、4。
五、总结:在运用商的变化规律时,一定要注意什么?(“同时”,“相同”。)

精选阅读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17长城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
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的联想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没去过长城,对长城认识不全面,缺乏了解,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教学媒体:生词卡片、挂图、录音、投影。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想象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我们又重新走进了课堂。暑假里同学们出去旅游了吗?能不能跟大家讲讲自己的旅游见闻?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游览一处名胜,它凝聚着中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就是长城。(板书课题)
二、学生观察画面感受长城(10分钟)
1、出示长城的远景图,提示学生按顺序观察。
2、出示长城的近景图,重点观察长城的结构。
3、把自己看到的景物,心中的感受说一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训练基本技能。(15分钟)
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观察长城、描写长城,又是怎样抒发感受的呢?同学们自学课文,完成自学任务。(投影自学提纲)
1、自学生字(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生词(结合上下文、查资料)
3、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理清文章条理。
4、图文对照,明确课文内容和画面的一一对照。
5、划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情况(5分钟)
1、前后座的同学自由结组,交流自学情况。
2、交流自己查阅的、掌握的关于长城的知识。小组练读课文。
3、找出共同的问题。
五、反馈自学情况。(5分钟)
1、检查自学情况,巩固基础知识。(词卡)
2、指名朗读课文,明确课文层次。
3、归纳学生的共性问题,提示学生重点理解。
六、布置作业
1、练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继续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2分钟)
上节课我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自学,同学们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这节课我们就全班交流一下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35分钟)
1、远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长而壮观。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介绍了长城的总貌。“崇山峻岭”说明了长城修筑的地理环境,“蜿蜒盘旋”写出了长城随山势而走向的雄伟气势。)
(2)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六千多公里。(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是长城的终点,“六千多公里”这一具体数字突出了长城的长。)
(3)除了书中的简短介绍,你还了解了哪些资料?
(4)指导朗读
谁能读出长城的“长”?
谁能读出长城的“壮观”?
2、近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1)以北京八达岭长城为例,具体介绍了长城的结构:
建筑材料是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像很宽的马路,平整而宽阔;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上面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行的城台,用于屯兵和传递消息。
(2)画出示意图说一说长城的结构
(3)你了解的资料还有哪些?想象古代战争的场面,体会长城的防御作用。
适当补充:八达岭一带的长城修筑与明代,城墙高8.5米,厚6.5米,顶部厚5.7米,女墙高1米。
3、小结过渡
长城以它雄伟壮观的气势,高大坚固的结构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存在而惊叹,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不朽而沉思。作者是怎样写出自己的感受的呢?
4、产生的联想
(1)由“站”“踏”“扶”这几个动词告诉我们作者亲眼见到了长城亲身接触到了长城,所以产生的联想是“很自然的”,是心中的真实感情。
(2)以条石为例,说明了修筑长城的艰辛
“数不清”说明条石多,
“两三千斤”说明条石重,
“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说明当时设备的简陋,
“陡峭的山岭”说明工程的艰巨
“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步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说明条件的艰苦,更突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创造!
(3)创设情境(配乐描述)
对照图画,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指导朗读
读出劳动的艰辛……
读出非凡的创造……
读出由衷的赞叹……
4、长城的历史地位
1、联系1、2、3自然段的内容,无论从规模、构造、设置,还是从它所显示出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都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总结全篇:(3分钟)
1、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
2、理清作者观察、描写的顺序,学习写作方法:观察(由远及近)——联想——抒情
3、谈谈学习感受和收获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背诵三、四自然段。
3、学习本课写法,描写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远望长龙六千多公里
观察
近看高大坚固
1、长城联想血汗和智慧
赞美伟大的奇迹
课后反思:搜集资料已经养成了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加强,反复的朗读背诵,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积累。
18颐和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教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学过《长城》后,了解了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学习本课,应该很容易掌握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12个新词。
(三)练习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难点
(一)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12个新词。
(二)练习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5分钟)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5分钟)
(四)学习生字新词。(8分钟)
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用声韵两拼法和三拼连续法读准字音。重点指导“栽、爽、葱、朱、赏”的读音。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用拆合法记“殿、昆、爽、葱、郁、堤、雕”的字形。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煌、廊、葱”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煌”属于左形右声类,左边“火”形旁表意,右边“皇”表声。“葱”属于声占一部类,“匆”表声只占中间一部分。“廊”属于外形内声类。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恍、晃”两个字就不能念成(gu1ng)。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用比较法(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记忆“栽、雕、赏”的字形。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④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漆、朱”的字形。
⑤突出强调“殿、廊、葱、爽、漆”的字形。“殿”字的左下角是个“共”字;“廊”字“广”的里面是“郎”字,右边是“阝”不要写成“卩”;“葱”字中间部分是“匆”字不要少写一点写成“勿”;“爽”字的写法,笔顺应是“”要把字写美观;“漆”的右下角是“”不要写成“氽”。
记忆字形时,不一定就是一个生字就用一种方法,有时可以几种方法并用。比如“雕”字,我们可以用形近字区别对比的比较法来记字形;也可以用拆合法来记,把“雕”字拆成左右两部分左边是“周”,右边是“隹”(zhu9)。学生要能够根据汉字特点灵活选择记忆字形的方法。
(3)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
2.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介绍几种常用的解词方法:
1).直观、演示法。表示事物名称的名词,而又是学生没有掌握的,可以用实物、标本、图片、幻灯等,让学生直接看到词所表示的具体事物形象,以获得清晰的印象。例如“琉璃瓦、横槛、画舫”这三个词语,教师就可以出示幻灯或图片指给学生看,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远眺”一词,教师可以让学生实际去做,以理解词义。
2).形象描绘法。有些形容词的词义可以用语言描绘形容词所表示的情境,启发学生想象,以达到理解。例如:“金碧辉煌”、“葱郁”这两个词语就可以用形象描绘法来解释。
3).讲解词素法。有些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素组成的,讲清学生不理解的词素,把各个词素的意思合在一起加工整理一下,学生就能理解词语的意思了。例如:“姿态不一”、“神清气爽”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4).举例说明法。
5).和同义词、反义词比较法。
6).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7).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以上是常用的几种方法,讲解一个词时,不一定就用一种方法,有时几种方法并用,会更便于学生准确地掌握词义。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宫殿堤岸掩映雕刻长廊葱郁杨柳耸立金碧辉煌神清气爽细细游赏隐隐约约
4.听写词语,当堂检查识字效果。
宫殿堤岸雕刻长廊葱郁金碧辉煌神清气爽细细游赏
(五)齐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学生中的疑难问题,(10分钟)做到“讲其所当讲”。
(六)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5分钟)
1.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位置相邻的自然段哪些联系比较紧密?(第3、4两个自然段的联系就很紧密。第3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仰望看到的景色;第4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站在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我们可以把第3、第4自然段合并为一段。这种分段方法叫自然段归并法。)
(2)利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订正,其分段结果是:一(第1自然段);二(第2自然段);三(第3、4自然段);四(第5自然段);五(第6自然段)。
2.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看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
(2)看书上的插图或出示风光图片从感性上领略颐和园几处景观的美景。
(3)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读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这些句子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这些句子可以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游记这类文章的特点是“移步换景”,一般是一处景观为一段。
(4)划分段落,标出起止。分段结果:同上。
3.两种分段方法进行比较:
自然段归并法适用于任何一篇课文,应用范围广,在理解了各个自然段的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运用自然段归并法比较费时费力;按空间不同位置分段,适用于游记、参观访问记、写活动的文章,应用范围较窄,但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
(七)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1.分段的方法步骤:
(1)通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确定分段依据。
(2)细读每个自然段,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课文有没有可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的标志。
(3)精读全文,按照分段的依据,正确标出段落的起止。
2.分段的依据:
(1)按时间顺序分段。
(2)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3)按空间不同位置分段。
(4)按不同内容分段。
(5)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分段。
①总分式(包括总—分段式;总—分—总段式;分—总段式)
②顺承段式
③并列段式
④因果段式
⑤转折段式
⑥递进段式
⑦点面段式(先概括后具体的段式)
3.分段的标志:
(1)以时间词语为分段标志。
(2)以地点词语为分段标志。
(3)以总起、总结的句段为分段标志。
(4)以过渡句、段为分段标志。
教师要依据课文特点适时地教给学生的分段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段能力,不要急于求成。学生要善于抓住课文的特点,找准分段的依据和标志快速准确地给课文分段,在练习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分段能力。
(八)作业。(5分钟)
1.抄写生字新词。
2.组词。
堤()阁()漆()昆()殿()爽()
提()各()膝()混()臀()大()
栽()堂()廊()
裁()党()郎()
载()赏()朗()
3.练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4.思考课后思考练习中的1、2、3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图文对照,学习课文一至三段和第五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这几处景观的景色特点;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会解答课后思考练习中的第1、2、3题中的有关问题。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课文第2、4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具体的。
三、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内容,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30分钟)
1.齐读课文。
2.提问:
(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你们想去颐和园吗?(想。)那好,就让我们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游览一下颐和园的美景吧!
(二)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讲读,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
(1)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说明长廊的位置:离大门不远。)
(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长,“一眼望不到头”。)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作者是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说明长廊的长的。“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分层次写具体。重点段分层,这是把文章写具体的常用方法。)
2.按照提示给第二段分层。
(1)分层的提示是:
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2)分层的结果:
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
3.逐层学习:(重点学习第二层)
(1)学习第一层: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长廊的外部: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2)学习第二层: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3)学习第三层: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
(1)教师在语气、语句轻重音、停顿等方面指导学生朗读。
(2)教师范读,学生模仿。
(3)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朗读或齐读。
注意: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
5.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1题中的第(1)小题。说出颐和园的长廊是什么样的?
(1)明确要求:先说出长廊的整体特点“长”;再分层说出长廊的外部、内部和两旁各是什么样的,并以长廊的内部为主。
(2)学生练习。
(3)指名回答。
(四)讲读,学习第三段。
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让学生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读、多说,以便形成能力。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黄色、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风景画。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试背第4自然段。
(五)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1题中的第(2)小题:登上万寿山,呈现在作者眼前的是怎样的景色?(10分钟)
1.提示说明:作者的观察点是固定的,在万寿山上,地点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作者的观察视角(方向)发生了变化,看到的景物、景色也就不同了。这与整篇课文“移步换景”的特点是有所不同的。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善于发现这些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部分。让学生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通过对比,在这种比较中更好地来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这个自然段(第4自然段)是按照方向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学生可以按照书上的方向顺序来说,也可以变化一下方向顺序来说。
2.学生练习。
3.指名回答。
(六)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中的第(2)小题。()
1.出示这段话,说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2.说说这段话是抓住什么来描写景物的?
3.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订正,归纳总结:
这段话是抓住了昆明湖“平静”的特点来描写的。描写得很具体、形象。“昆明湖漆氽得像一面镜子”,这个比喻句写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静、水波不兴的特点。“绿得像一块碧玉”写出了湖水晶莹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点。湖水非常绿,也说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质好。”“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说明湖面非常平静。“滑”字与上面的“镜子”一词相得益彰。这是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这段文字的形象性很强,闭上眼睛,想一想,在头脑中就能浮现出昆明湖平静的美,给人以一种安逸、舒适的感觉。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要边读边想象,想象出昆明湖平静的美来。
(七)学生对课文第二、三段这部分内容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八)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2.思考课后思考练习中还没有讲的问题。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图文对照,学习课文第四段,了解颐和园里昆明湖及十七孔桥的景物特点。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会解答课后思考练习中第1、3题中的有关问题。
(三)指导用“耸立”和“隐隐约约”两个词语造句。
(三)检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具体的。
三、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内容,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
(一)齐读全文。昨天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的美景,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美景。(40分钟)
(二)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朗读第四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3)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现。
(2)学生模仿练习
课后反思:通过学习,引导了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了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学生学会了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的方法。本课语言优美,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板书设计:18颐和园
长廊
移步换景万寿山美丽
昆明湖
19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分析: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积累了不少自学的经验、方法,本篇文章,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完全能够通过自学,掌握知识。
课前准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讨论交流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2分钟)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10分钟)
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20分钟)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弓弩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指导写字(8分钟)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抄写词语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5分钟)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15分钟)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兵马俑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威武凝重
骑兵俑勇猛善战
兵车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俑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15分钟)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5分钟)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规模宏大
19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教学反思:学会了想象法了解课文,激起了学生搜集图片资料的兴趣。
语文园地五
第一课时
宽带网
◆明确任务
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交流方法
1方法展示台
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教师随机板书:
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
查阅或购买书籍、杂志、碟片;
查找相关古诗;
登录网站查找;
调查访问亲朋好友;
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
2资料展示会
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
3老师的建议:
(1)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
2)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收集与整理;
(3)要纠正一些不当作法。
◆课后实践
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专题展示活动准备。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激情引入,揭示话题
1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出示相关报道。
2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14-6人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
3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创设情景,模拟交际
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课堂小结,表扬激励
第三、四课时习作
◆创设情景,
1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要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导游,大家愿意吗?
2要求:
(1)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
(2)写出并熟悉导游词。
◆交流资料
1你想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
2说说你最有特色的内容;
◆阅读范文,借鉴写法
教师出示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再默读教材中的揭示语,进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
◆自主完成习作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单元 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单元 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够辨认和区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内容:教材59页例1、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关键: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从而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找出户图中的三角形。

2、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4)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出示教材第61页上的三角形。提问:这是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吗?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底和高吗?

4、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5、例3:用3根小棒摆三角形,用4根小棒摆四边形,看看各能摆出几个?(小棒的长度都一样。)你发现了什么?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 提出问题。

出示教材第61页插图:图中哪儿有三角形?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

2、实验解疑。

下面,请大家都来做一个实验。

学生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学具,分小组实验:拉一拉学具,有什么发现?

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P60做一做

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还有什么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六、作业

完成练习十五1、2、3题。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特性:稳定性

课题: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内容:教材62页例3、4.

教学目标:

1.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创设情境

1.出示:课本62页例3情境图。

(1)这是小明同学上学的路线。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

(2)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为什么?

2.大家都认为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是什么原因呢?

请大家看,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同样也近似一个什么图形?那么走中间这条路,走过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实质上是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和,根据刚才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边大,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三、实验探究

1、剪出下面4组纸条(单位:cm)。

(1)6、7、8。 (2)4、5、9。

(3)3、6、10。(4)8、11、11。

用每组纸条摆三角形。

请大家随意拿三根来摆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1)(4)能摆成三角形,(2)(3)不能摆成三角形。

2、进一步探究三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摆不成三角形。 请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同学说出不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摆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寻找原因,深入思考。

再请能摆成三角形的学生汇报用哪些尺寸的小棒摆成了三角形。 学生汇报。

3、师生归纳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巩固练习

1.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条边的一个规律,你能用它来解释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的原因吗?

2.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6题

四、反思回顾

在这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习的?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五7、8题。

板书设计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课题: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内容:教材63-64页例5.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分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种类特征,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会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区别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1、出示锐角、直角、钝角。

提问:①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②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吗?③如果我在这些角上加上一条线段的话,那变成什么了呢?

2、出示加一条线段,变成了三个三角形。

提问:①请你认真观察,这三个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三个角,三条边。)②那这三个三角形又有什么不同呢?(角的大小,边的长短都不同。)③这些三角形有共同的特征,但他们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下面我们就根据不同特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分类。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下面各学习小组先讨论用什么方法进行分类呢?

2、学生汇报从哪个方面去分。(①按角分②按边分。)

3、下面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对三角形分类,在探究之前请同学们听清楚小组合作的要求。

4、小组合作要求:①每个同学负责测量一个三角形的相关数据。②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三角形对应的位置上。③各小组按照刚才讨论的方法去进行分类,并在桌子上分一分。

5、同学们看看小组合作要求,哪个同学来解释一下这三句话的意思。

6、下面请小组长从信封中拿出这6个三角形,分好工,按照活动要求进行探究。(教师巡视)

三、交流展示,建构概念

(一)按角分类

1、小组长带上这6个三角形把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展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你们小组的分法是否和他们的一样)

2、请小组长汇报为什么这样分?

①三个锐角 ②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③一个钝角,两个锐角 (板书)

3、有没有哪个小组也是这样分类的?需要补充吗?

4、你能给这三类三角形分别取个名字吗?

①锐角三角形 ②直角三角形 ③钝角三角形 (板书)

5、像这样的三类三角形我们是按什么方法分类的呢?按角分(板书)

6、概括三类三角形的概念。

7、三角形按角分成了这三类,下面我们用图来表示这三类三角形的关系,你们觉得可以怎样来表示呢?

(二)按边分类

1、刚才那一组是从角的角度进行分类,其他小组有没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的呢?(小组长进行展示成果)

2、请你说一说你们为什么会这样分类呢? ①三边都不相等 ②有两边相等 (板书)

3、有没有哪个小组也是这样分类的?需要补充吗?

4、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

①不等边三角形 ②等腰三角形 (板书)

5、我们来看看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否具备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呢?(教师引导分析)这就说明等腰三角形包含等边三角形,那我们通常把等边三角形归为等腰三角形这一类。

6、在小组内找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看看它们各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呢?(等腰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等边三角形有三个角相等)

7、下面我们来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请同学们看书上第64页的内容。

8、出示各部名称。(学生回答后再逐一出示)

9、总结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四、拓展应用,巩固概念

五、课堂小结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

64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五第9题。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 ①锐角三角形 ②直角三角形 ③钝角三角形

(3个锐角) (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一个钝角,2个锐角)

按边分: ①不等边三角形 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内容:教材67页例6。

教学目标

⑴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利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⑵学生在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动手动脑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⑶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独特的魅力,获得成功体验,并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检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三角形分类的知识。

师出示三角形,生快速说出它的名称。

2、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

我们通常所说的角就是三角形的内角。为了便于称呼,我们习惯用∠A、∠B、∠C来表示。

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用一个含有∠A、∠B、∠C的式子来表示应该如何写?∠A+∠B+∠C。

3、今天这节课啊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揭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三角板,猜一猜。

师: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熟悉这副三角板吗?请拿出形状与这块一样的三角板,并同桌互相指一指各个角的度数

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合起来就叫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你能肯定吗?

我们得想个办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2. 学生测量

3. 汇报的测量结果

除了我们这节课大家想到的方法,还有很多方法也能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到初中我们还要更严密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5、巩固知识。

一个三角形中能不能有两个直角? 能不能有2个钝角? 三、应用所学,解决问题。

1、基础练习(课本第67页做一做)

在一个三角形中,∠1=140度,∠3=25度,求∠2的度数。

2、判断题

(1)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180度。( )

(2)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180度。( )

(3)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 )

(4)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可能是30度,60度,70度。( )

3、求出下面三角形各角的度数。

(1)我三边相等。

(2)我是等腰三角形,我的顶角是96°。 (3)我有一个锐角是40°。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十六1、2题。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内角和:

课题:四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内容:教材68页例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究并了解四边形的内角和。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四边形内角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与能力;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探究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实例引入,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唤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合作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四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的过程;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如果剪掉一个角,剩下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四边形的内角和。

二、新课探究

1、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哪些?

2、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都是多少度?你是怎么知道的?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它们的内角和是360°。

那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内角和是否和长方形和正方形一样呢?你有办法验证一下吗?

3、验证:

(1)用量角器量一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四个角。

(2)如果是任意一个四边形呢?

A:把这个四边形的4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周角。

B:把这个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3)总结: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度

三、拓展延伸:

1、你有办法求出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2、你有什么发现?

四、回顾总结w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样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这节课我们分别用度量、剪拼、折一折的方法对猜想进行验证,最后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六第4题。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集体备课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集体备课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单元重、难点
1、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共15课时---其中:口算除法2课时、笔算除法12课时、整理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用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1、20、50、120、150分别是几个十?
2、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60÷280÷490÷3120÷6
二、新授:
1、出示例1
(1)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80里面有几个20?怎样列式?80÷20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练一练:80÷40=90÷30=
83÷20≈80÷19≈
估算时,可以将接近整十的数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1)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能提什么问题?
可以分给几个班?怎么计算?列式:120÷30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
120里面有几个30?几个30是120?
120是12个10,30是3个10,120个10除以3个10,商4。
练一练:120÷40=150÷50=160÷80=
122÷30≈120÷28≈
(指名说说如何进行估算)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必免出现120÷30=40的情况,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30×40=1200。估算时可以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三、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450÷50360÷90810÷9080÷40
40÷2060÷30360÷60420÷70
90÷30540÷60630÷70180÷20
2、P79“做一做”练习。学生独立试做,指名口答订正。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略。

第二课时
课题:口算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80页练习十三的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练习,巩固学生估算的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类推,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学生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巩固学生估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口算。
30÷10=180÷60=360÷40=240÷60=800÷40=
420÷60=54÷3=60÷30=250÷50=7200÷90=
要求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2、口算。(完成课本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出示课本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2题。
要求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口头编一道除法应用题。
4、出示课本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3题。
提问:“限载40人”是什么意思?
根据画面编一道应用题。学生独立列式完成。
5、完成课本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提问:“≈”表示什么?
6、完成课本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5题。
提问:“大约”表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7、补充练习:
50÷10=270÷30=540÷70=480÷60=900÷30=
480÷60=81÷3=900÷30=350÷50=6300÷90=
8、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笔算除法
第一课时
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81、82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
2、让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具媒体: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60÷20120÷30
2、在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40×()8360×()508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今天是“阅读日”,这里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1)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先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可以借助小棒算一算。
小结: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现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3个30是90,商3。商写在什么位置?
(除法竖式——略)
练一练
80÷2063÷3087÷40
(2)出示:
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用笔算的方法计算。140÷30=4……20
(除法竖式——略)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
借助小棒尝试算一算。
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4个30是120,商4。商写在什么位置?
练一练:
160÷40270÷50567÷80
小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方法是什么?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三、练习:
1、板演:
90÷30170÷30830÷90460÷50
2、第82页“做一做”
3、练习十四第2题。(分别说说错在哪里)
四、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略

第四课时
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83页练习十四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2、让学生正确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正确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教具:练习卡。
教学过程:
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出示卡片,指名口答)
20×()17030×()14080×()360
90×()63740×()8360×()430
2、完成课本第83页练习十四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除数是两位数,要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商1,要看前几位?
3、、完成课本第83页练习十四的第3、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强调余数要比除数小,以及商的正确书写位置。
5、完成课本第83页练习十四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分析题意后,列式计算。
6、补充练习
80÷20270÷40730÷80360÷50
190÷30380÷40530÷60260÷40
7、作业:略
8、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师补充除数是整十数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复习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
2、让学生巩固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巩固算理和计算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具媒体: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卡片,指名口答)
210÷70350÷5080÷20320÷80
40×70240÷6060×90270÷904×60
2、用递等式计算
9×60-3206400÷80-6475×4+630376+280÷70
2、笔算:63÷20260÷80
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板书课题:笔算除法练习
二、练习内容:
1、笔算练习(出示练习,指名板演,学生独立试做)
310÷50170÷30643÷80406÷60
111÷20478÷70163÷30294÷60
2、应用题
1)一件上衣30元,用75元钱可以买几件,还剩多少钱?
2)有饲料100千克,这些猪每天要吃30千克饲料,一袋饲料够喂几天?还剩多少千克?
3)计划生产400台电脑,每月生产70台,最少几个月可以完成任务?
4)每节车厢限乘60人,有500名旅客,需要多少节车厢?
三、思考:
如○是□的20倍,下面哪些是对的。
○×20=□□×20=○○÷20=□
□÷20=○○÷□=20□÷○=20
四、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

第六课时
课题: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84页的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里最大能填几?30×()7540×()180
2、在○里填上或35×4○13842×5○230
3、下面各题应该商几?(出示,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口答)
81÷2087÷40138÷20245÷3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1)21本《作文选》要付84元。一本《作文选》多少元?
问:怎样列式?和以前学习的除法题有什么不同?如何计算?
提问: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21最接近20,把21看作20来试商,这样把84÷21转化成84÷2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21,不是2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然后把4与21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或小于84。因为21×4正好等于84,说明商4合适,这时将4写清楚。
尝试练习:64÷2168÷3492÷23
引导学生观察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
提问:这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分别是几?你把它们看做多少来试商?你是怎样计算的?
归纳小结: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2)王老师还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怎样列式?怎样想的?
196÷39=5……1
(除法竖式——略)
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39最接近40,把39看作40来试商,这样把196÷39转化成196÷4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4。因为除数39,不是4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不行再调商为5。
学生试做:
练习:198÷23215÷34552÷63
提问:你把各题的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你怎么计算的?这三道题的调商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用“四舍”或“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三、巩固练习:
1、板演:293÷31294÷42200÷6346÷23153÷51300÷74
2、练习:P84及P85的“做一做”练习。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第七课时
课题: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巩固除数是接近整十数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2、巩固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并会熟练地应用这两种试商的方法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重点:巩固除数是接近整十数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难点:巩固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并会熟练地应用这两种试商的方法进行有关计算。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1、完成课本第83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学生完成后,教师讲评时,一定要让学生说一说你填写的根据。
小结:在笔算除法时,我们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想这个整十数乘几,积小于并且最接近被除数就商几和用几来试商。
2、完成课本第86页的第2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把正确的商写在书上,然后教师逐一讲评。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出根据。
3、完成课本第86页练习十五的第3题。
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
4、完成课本第86页练习十五的第4题。
提问: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问题,应该怎样列式?
5、完成课本第86页练习十五的第5题。
做之前,要求学生说出:把除数看做几十来试商,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讲评,最后教师讲评。
6、完成课本第87页练习十五的第6题。
第一小题:可让学生自己审题后独立完成。
第二小题:首先要让学生分析清楚题意。
比较:这两小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7、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课题: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2、掌握灵活试商的技巧,提高试商速度。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能灵活地试商。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采用灵活试商的方法进行试商计算。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15×2=15×3=25×4=15×4=15×5=25×8=
2、笔算:326÷81294÷58721÷83
(讲述试商的方法和计算的过程。)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4: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读题,理解题意,怎么列式,如何计算?
140÷26=5……10
(1)学生试做,汇报作法。
(2)可以用五入的方法,把26看作30,算的对吗?帮助检查一下?
如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问:还可以怎么试商?
(3)可以把26看作25,用口算试商,5个25是125,接近140,所以商5。
(4)把24、25、26都看作25来试商。
2、练习:把24、25、26都看作25试商。
225÷25114÷24208÷26135÷15128÷16
三、巩固练习
1、在()里最大能填几?
15×()6525×()12425×()95
15×()12426×()15016×()100
2、计算:405÷15192÷24728÷26496÷14
四、总结:在做计算的时候,可以将14、15、16和24、25、26看作15、25来进行试商,提高试商速度。

第九课时
课题: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熟练应用“四舍五入”法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
2、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灵活来试商。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熟练应用“四舍五入”法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灵活来试商。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口算。
90÷30=80÷20=180÷60=360÷90=
25÷5=35÷8=95÷2=75÷15=
2、在()里最大能填几。
30×()28040×()23050×()280
70×()57080×()63090×()730
3、完成课本第87页练习十五的第7-8题。
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意,列式解答。
教师讲评时,要求学生说出列式的根据和计算过程。
4、完成课本第88页练习十五的第9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且说出分别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的?
5、完成课本第88页练习十五的第10题。
学生自己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独立分析,解决问题。
6、完成课本第88页练习十五的第11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后,要求学生验算一下计算是否正确。
7、完成课本第88页练习十五的第12题。
练习之前,让学生分析题目提供的信息,哪些地方是应该注意的?练习时,让学生独立解答。练习后,教师讲评,交流解答思路。
8、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课时
课题: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巩固除法的估算及验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4)9484)348
二、新授:
1、出示例4:
(1)学校共有576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问:怎样列式?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试商?
57比18大,18除57个十,商几个十?“3”应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第一次商后余3比18小,说明商3合适。余3是3个十,下步该怎么办?
问:这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商是多少?观察每次商后的余数,你发现了什么?(竖式略)
练一练:805÷23826÷591487÷47
总结: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问:怎样列式?如何验算?
2、比较一位数除法与两位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练习,先估算商大约是多少,再计算。2293÷349588÷28独立完成订正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十九1根据试商的情况,很快找出准确的商
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该商几?60÷15175÷25288÷24234÷26384÷16775÷25
3、笔算第91页6。
四、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十一课时
课题: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及商的定位。
2、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巩固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及商的定位。
教学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完成课本第91页练习十六的第5题。
(1)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商是几位数。
(2)讨论:怎样能很快判断出商是几位数?
(3)思考:除数是两位数,商的位数与被除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强调学生在做除法时,一定要先确定商的位数的良好习惯。
2、完成课本第91页练习十六的第6题。
(1)先确定商时几位数。
(2)再动手计算,并任意抽取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完成课本第91页练习十六的第7题。
(1)根据题目的信息,说一说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2)请大家把计算结果填写完整。
(3)用乘法验算一下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4)请大家帮助王平选择去外婆家的交通工具,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4、完成课本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8题。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想一想:要求每袋化肥的价钱是多少?我们要知道什么?(总价和数量)
引导学生找出总价和数量,并列出正确的算式,再要学生说一说列式的根据。
5、完成课本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9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来试商的。
6、完成课本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10题。
(1)让学生独立分析后列式解答。
(2)一个学生提数学问题,其他学生列式解答。
7、完成课本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11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讲评时要他们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填写。
8、完成课本第92页练习十六的第12题。
9、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时
课题: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师出题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除法法则、估算及验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过程,巩固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和认真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具媒体:图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卡片(略)
2、填空:
1)把32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
2)每份是70,490里面有()个70。
3)()÷()=20……19,除数最小是()。
4)322÷40的商写在()位上。
5)475与195的差里有()个70。
6)如果4×30+6=126,那么126÷30=()……()。
7)有163个鸡蛋,每30个装一箱,这些鸡蛋需要()个箱子。
3、说说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练习内容
1、246÷42271÷573674÷93576÷733001÷875332÷84
2、按要求在()里填上一位适当的数字,再计算。
商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25÷38()76÷27
()96÷82()04÷64
分别说说:()中可以填哪些数?最大、最小分别是几?
3、解决问题;
1)一个篮球42元,300元最多可以买几个篮球?
2)一部打字机机94元,一部扫描机846元,扫描机的单价是打字机机的几倍?
3)探究题:明明做一道除法题时,把除数48看成84,结果得到的商是37余12,求正确的商是多少?
三、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三课时
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4、使学生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具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创设情境——猴子分桃
1、8个桃子分2天吃完,16个桃子分4天吃完,32个桃子分8天吃完,64个桃子分16天吃完。(将数字板书在黑板上)
2、提问:这些数字之间有什么规律?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1、提问:观察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说方法,教师板书。
8÷2=4
16÷4=4
32÷8=4
64÷16=4
2、我们分别用第2、3、4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扩大)
3、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比较。
4、提问: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讨论,并发现: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教师板书)
6、提问: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
7、我们分别用第1、2、3式与第4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缩小)
8、通过观察,谁能再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三、总结:
1、提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除法里有商的变化规律,那么谁能说说你觉得这个规律需要我们注意的有哪些?
2、你们看我这样写对吗?为什么?48÷12=(48×0)÷(12×0)让学生判断。
四、巩固练习:课本P94--1(填空),P94--2(填空)
五、总结:在运用商的变化规律时,一定要注意什么?(“同时”,“相同”。)

第十四课时
课题:商的变化规律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94页练习十七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商变化的规律。
2、利用商不变的规律,使一些运算更简便。
教学重点:巩固商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商不变的规律,使一些运算更简便。
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1、完成课本第94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提问:什么是单价、数量和总价?
根据单价×数量=总价,请你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根据数量关系式,把表格填写完整。
小结:在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三个量中,只要我们知道其中任意的两种量,就可以求出第三种量。
2、完成课本第94页练习十七的第2题。
提问: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请你写出三个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根据数量关系式,把表格填写完整。
小结: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三个量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要知道其中任意的两种量就可求出第三种量。
3、完成课本第94页练习十七的第3题。
学生独立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答,教师要学生说出每一步的列式根据。
4、完成课本第94页练习十七的第4题。
学生独立填写各题的商,提问:你写商的根据是什么?
如果要算720÷90、7200÷900怎样算比较快?
5、完成课本第94页练习十七的第5题。
学生观察,提问:能不能利用我们学过的商不变的规律来进行口算?怎样口算比较快?
6、完成课本第94页练习十七的第6题。
出示第一题,提问: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同时去掉一个0,被除数和除数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出示第二题,提问:这个竖式对吗?为什么?
观察:这两个竖式有什么共同点?这样列竖式技术有什么优点?
7、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十五课时整理和复习
第一课时
课题: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第96页),练习十八的2、3、4,第97---98页1、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的全过程,牢固掌握知识点。
4、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具准备: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除法口算
1)直接说结果。
720÷80=480÷60=360÷90=240÷30=420÷70=900÷30=
180÷20=560÷80=250÷50=450÷90=630÷70=4000÷8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
2)估算368÷60≈422÷80≈720÷89≈722÷90≈350÷68≈
578÷60≈507÷80≈289÷50≈455÷7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3)直接写出得数
26÷2=55÷5=280÷40=85÷5=640÷80=81÷3=360÷90=96÷4=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小结商的变化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复习笔算
1)816÷51=665÷25=816÷51=1826÷83=3672÷18=1584÷48=4325÷48=3276÷84=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试商的方法和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灵活试商法
同商比较,折半估商“5”
同头无除商“9”“8”。
三、练习
1、整理和复习(第96页)
出示图表,问:解决上面的问题,你用了什么计算方法?
2、接着往下算。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3、完成练习十八的2、3、4。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97---98页1、5、6。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认识计数单位、数级与数位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掌握数位顺序表。
2.结合现实情境,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
3.在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大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教学难点:体会“位值”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一)读一读下面的信息
1.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学生读信息。
2.师:这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万以内的数,对万以内的数你都知道什么?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说,如:计数单位、数位、读写法、大小比较等。
3.课件出示:
(1)师: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师:把这些数与刚才的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二)点明课题
(1)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比万大的数?
(2)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比万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亿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组信息,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准备。通过比较两组信息中的数,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还大的数,而且这样的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体会学习大数的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1.认识“十万”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计数单位“万”,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0000?(2)师:如果再拨一颗珠子,是几万?(2万)再拨下去呢??
(3)师:9万再加一万是几万?万位满十,怎么办?(万位满10,要向前一位进1)这里的一颗珠子表示多少?(十万)(
4)师:根据刚才拨珠的过程想一想,万和十万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
(5)师:十万有多大?(课件演示:小正方体由一→十→百→千→万→十万的变化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拨数,引导学生思考“万位满十怎么办”,使学生自主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并体会10个一万是十万。通过小正方体的累加过程,帮助学生感受十万的大小,培养数感。】
2.认识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
(1)师:十万比万大,10个一万是十万,那还有比十万大的计数单位吗?是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两人合作研究。
(2)学生两人一组研究。
(3)汇报,学生可以继续用计数器数,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最终得出: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归纳“十进关系”
(1)师: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师:读一读(从10个一是十,到10个一千万是一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利用类比迁移规律,在认识了计数单位“十万”后,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的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并把它们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归纳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二)整理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数级,体会“位值”的含义1.认识数位
(1)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计数单位?万和千万可以换下位置吗?为什么?
(2)师: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
(3)说一说每个计数单位所对应的数位是什么。
2.认识数级
(1)读一读这些数位(有意识的领着学生四个一停顿),你有什么发现?
(2)师:我国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分成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就是个级,那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呢?(万级)亿位在哪一级?(亿级)
3.体会“位值”的含义
(1)师:北京有19612368人,在这个数中,有两个6,这两个6分别表示什么?(左边的6表示6个十万,右边的6表示6个十)
(2)师:都是6,为什么表示的意义却不同?
(3)师: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4)师:这个数含有几个数级?万级上是几?表示什么?个级上是几?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在整理数位顺序表的过程中,认识数位、数级,并结合现实情境,体会相同的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就不同,即“位值”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教材第8页第1、2题
【设计意图:做一做第1题,通过数数,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数规律,第2题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加深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和数级划分的认识。教材第8页的两道练习,巩固学生对数位、计数单位和数级的认识。】
四、感受一亿的大小
1.师:我们感受了十万的大小,那一亿到底有多大?
2.画点体验:
(1)如果给你1分钟的时间,猜猜你能画几个点?
(2)计时体验
(3)说说你画了几个点?
(4)估一估,算一算:画一亿个点需要多长时间?
【设计意图:与十万相比,一亿是个很大的数,学生不容易感受到。因此,让学生在1分钟的时间内画点,并估算画一亿个点需要多长时间,引导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除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口算方法的全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整十数除的口算算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

20×3=7×50=6×3=

20×5=4×9=8×60=

24÷6=8÷2=12÷3=

42÷6=90÷3=3000÷5=

【设计意图】由于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通过复习为的是让学生会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自己探究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设计意图】把教材提供的情境改成分彩旗,以此为情境展开教学,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枯燥的口算内容变得丰富,让乏味的算理变得有情趣,

(1)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从中你能获取什么数学信息?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列式80÷20

(3)学生独立探索口算的方法

师:怎样算80÷20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口算方法:

A.因为20×4=80,所以80÷20=4这是想乘算除

B.因为8÷2=4,所以80÷20=4这是根据计数单位的组成

为什么可以不看这个“0”?(80÷20可以想“8个十里面有几个二十?”)

这样我们就把除数是整十数的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

(4)师小结:同学们有的用乘法算除法的,也有用表内除法来想的,都很好,那么你喜欢哪种方法呢?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5)检查正误

师:我们分的结果对不对?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演示分的结果)

口答。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凭着各自已有经验感知,再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形成表象,归纳抽象出算理。同时不禁锢学生的思维,能够用自己的方法正确的算出结果的,教师都予以肯定。

(6)用刚学会的方法再次口算,并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40÷2020÷1060÷3090÷30

(7)探究估算的方法

出示:83÷20≈80÷19≈

师:你能知道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吗?你怎么知道的?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生:求83除以20、80除以19大约得多少,从题目中的约等号看出不用精确计算。

师:谁想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说一说。

预设:83接近于80,80除以20等于4,所以83除以20约等于4。

19接近于20,80除以20等于4,所以80除以19约等于4。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估算意识,从而提高口算的正确率。而且设计学生自主探索估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例2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

150÷50

(2)小组讨论口算方法

(3)你是怎么这样快就算出的呢?

A.因为15÷5=3,所以150÷50=3。

B.因为3个50是150,所以150÷50=3。

这一题跟刚才分彩旗的口算方法有不同吗?

都是运用想乘算除和表内除法这两种方法来口算的。

师:在解决分彩旗和刚才的问题中,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口算方法,(板题:口算除法)口算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口算。

口算练习:150÷30240÷80300÷50540÷90

3.估算

(1)探计估算的方法

师:你能知道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吗?

你能估吗?请先估算,再把你的估算方法与同伴交流,看看能否互相借鉴。

(2)谁想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说一说。

(3)总结方法:把被除数和除数都看作与原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方法算。

(4)判断估算是否正确:122÷60=2349÷50≈8为什么不正确?

(三)知识应用

1.独立口算

观察每道题,怎样很快说出下面除法算式的商?

如果估算的话把谁估成多少。

2.算一算、说一说。

(1)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

(2)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反而除以几。

3.解决问题

(1)一共要寄240本书,每包40本。要捆多少包?

你能找到什么条件、问题。

你会解决吗?

(2)这个小朋友也是一个爱看书的好孩子,她在看一本故事书,出示第5题,找条件、问题

出示条件:一共有120个小故事,每天看1个故事。

问题: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问:要求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你会求吗?

【设计意图】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但学生年龄小,如果只是单一的让学生做口算练习,无法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于是,我在教学中注意练习形式多样化。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17.《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对照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字。

教学难点,重点

1.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录音机。

2.长城远景和近景的彩色幻灯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了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打出幻灯片)

(1)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2)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崇山峻岭之间)

(3)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长和高大)

(4)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学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拉什麽内容

三.图文结合,说一说。

1、说说生字新词。

崇(chong)山峻(jun)岭拍摄(she)嘉(jia)峪(yu)关扶(fu)智慧(hui)气魄(po)

2、理解字词。

(1)教师讲解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2)看图理解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条石:长方形的石块。

方砖:正方形的砖块。

垛口: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

了望口:指用来了望的口子。了望:从高处监视敌人。

射口:射击用的口子。

城台:城墙上一整块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垒。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3、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第一节讲长城的长;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4、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

(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定出小标题:(1)一条“龙”(2)“高大坚固”;(3)结晶;(4)奇迹。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逐段学习。

1、观察远景图。(打出幻灯。)

(1)远景怎样?(像一条龙)

(2)课文怎样写长城的(位置、宇航员所拍照片)

(3)蜿蜒盘旋和长龙有什麽内在联系(前者为静,后者为动,以动喻静)

(4)长字突出怎样的特点

2、看近景图学第二节

(1)读后思考。

课文中的哪句话表现拉作者的观察点(来到长城脚下)

(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长城的那些建筑?(六分别写作者来到长城脚下;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

(3)图文对照,指出图上垛子、射口、了望口、和城台的样子,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4)小节这一节近看长城,先整体后部分,构造科学,利于防守。

3、综合两图第三节。

(1)人民为什麽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围绕站、踏、扶、自然)

(2)从那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条石多重)

(3)为什麽说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智慧完成的。

4、研读第四段。

(1)长城为什麽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从长城的长和大想象到建筑的困难,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

二、总结全文。

1.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2.总结谈话: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板书设计:

远看像条巨龙

长城气魄雄近看高大坚固伟大的奇迹

(气魄雄伟)联想劳动人民的智慧

18.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i)。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用比较法(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记忆“栽、雕、赏”的字形。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3)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

2.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五)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六)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

(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二、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讲读,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

(1)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

(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

2.按照提示给第二段分层。

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分层的结果:

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

3.逐层学习:(重点学习第二层)

(1)学习第一层: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长廊的外部: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2)学习第二层: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3)学习第三层: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

注意: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

四、讲读,学习第三段

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让学生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读、多说,以便形成能力。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试背第4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齐读全文。昨天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的美景,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美景。

二、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朗读第四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3)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现。

(2)学生模仿练习。

(3)指名朗读、齐读。

三、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四、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五、检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19.《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8个字只要认识不要求会写。认识一个多音字“乘”。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瞰、弩、颔、髻、铠五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nǔ”的鼻音要读好。多音字“乘”的不同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二、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再次阅读课文

(一)阅读提示。

1.秦兵马俑是什么样的呢?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是怎么介绍兵马俑的呢?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就能明白的。

2.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来讲兵马俑的?每个部分讲的什么?各个部分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新课标第一网

3.文章着重对哪个部分进行了描写?重点读一读。

(二)学生回答,讨论。

三、精读选段

1.第二自然段

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从哪些语句说明兵马俑的确“规模宏大”的呢?

①数据中体会规模宏大。你可以勾画出有关数据读一读,体会它面积之大、数量之多。

②单举开掘的一号坑里兵马俑的数量进一步说明规模宏大。

③兵马俑的阵容巨大和气势恢弘、制作工艺精湛,体会到规模宏大。

2.文章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

学生勾画书中具体描写的样子及神态的词语,体会到个性特点

将军佣身材魁梧头戴军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前列神态自若久经沙场肩负重任沉毅多谋武士俑体格健壮穿着装扮……目光炯炯……威武凝重刚烈豪爽

骑兵佣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勇猛善战坚毅顽强

车兵佣分为驭手和军士……分工明确各司其责

弓弩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随时准备冲锋陷阵

马佣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跃跃欲试神气活现斗志昂扬

3.第三至第十自然段,会真正体会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从而,由衷地热爱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深切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4.第11自然段

①横线的句子是这部分的中心句。它既对上文作了小结,又对下文的学习作了提引。“极为”放在“精美”的前面,更加突出了兵马俑的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地位。

②“端详”就是仔细地看、细致地打量。这些兵马俑乍一看,似乎一样,但只有精心端详时,才会发现它的细微差异。

③加底纹的部分,具体介绍了兵马俑的不同神态。作者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倾听到,那一个个威猛将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酸……正是作者的独巨匠心选择了恰当的观察视角,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读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悟出中国人民智慧的伟大。

④“……”省去了什么呢?作者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创造……当你与作者一道思绪驰骋,神游兵马俑,就会用想象的翅膀触摸到兵马俑的神韵,品尝创造的快乐。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生自读这段文字,谈一谈读了这段文字后的感受。

2.师出示长城被破坏的图片,进一步激发学生要保护长城的爱心。

3.得出课题:不仅要保护长城,而且要保护其他的文物。

二、具体谈谈保护长城

1.分小组商议保护长城的建议。

2.全班交流。

3.分析总结出一系列保护长城的措施。

三、拓展

1.认识世界遗产标志,以及什么是世界遗产。

2.交流了解,中国有多少世界遗产!

3.我们为什么要申报这些风景名胜等为世界遗产?这些世界遗产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中国世界遗产的现今状况如何?

4.怎样来保护世界遗产?

5.形成书面建议或倡议书。

习作

2课时

写导游词

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先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然后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可以将景点风光也可以将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

教学目标

1.继续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2.学习写导游词。

审题

本次习作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和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实用的语言。写导游词要根据游人的需要确定重点,选取最有特色或最有价值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还应根据口语交际讨论的成果,游览的注意事项,向旅游者提出“当文明游客”的机会。怎样写导游词呢?

1.首先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

2.这一处世界遗产最有特色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著名风光、著名景点?这个景点有什么美丽的、动人的传说?

3.写的过程中不要走别人的老路,争取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佳作借鉴:

秦皇岛海神庙导游词

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来到了海神庙。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古以来,秦皇岛、山海关沿海一带的航海业、捕捞业就非常发达。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朝开国元勋徐达奉命主持修建长城。为了调运各种军需民用物资,在山海关石河口修建了码头。船夫渔民出海作业,总是冒着很大的危险,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好把生命托付给神灵。为了乞求神灵的保护,乞求海上风平浪静,平安无事,就在老龙头的西侧修建了海神庙、北海神庙、妈祖庙、龙王庙等四座庙宇。1900年八国联军从老龙头登陆,四座庙宇被毁掉了。现在的海神庙是1988年重新修建的,它综合了原有四座庙宇的特点,重新构思设计,延伸入海124米,是旅游观光、临风休憩的好去处。

这里是牌楼,南北两面各有两个大字:安澜、伏波,──让大海安静,海不扬波,点明了整个海神庙的主题。

往前走就是山门。海神庙和一般佛教庙宇的山门不同,它里面供奉的不是四大天王,而是“天佑”、“天应”两位大海中的神将。“天佑”的意思就是老天保佑,“天应”就是指叫地地灵,叫天天应。传说这二位原来都是大海中的怪物,浑身的力气没处使,就专门兴风作浪,玩恶作剧。后来他们被天后娘娘──就是我们常说的妈祖收伏了,成了妈祖的得力助手。

现在我们来到了海神庙正殿前面的庭院。左右两侧有两个吉祥物。右边的叫做“乘黄”,也叫“飞黄”。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集《山海经》说:白民之国有乘黄。长的样子像狐狸,背上有角。要是骑到它的身上,就能活到两千岁。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写过这样的诗句: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后来,人们就用飞黄腾达来比喻一个人的官职地位上升得非常快。看来,乘黄的功能有两条,长寿和升官。可是,我们眼前的这个乘黄大家千万不要骑,一是真要活到两千岁,那可就太麻烦了;二是您真要骑了上去,可就要准备罚款了。

左边的这一个叫做“龙马”。我国古代传说龙马是河水之精,说它是龙头,马身,还有两个可以张开的翅膀,叫的声音很好听,说它是“鸣声九音”──有些人很谦虚,用“五音不全”来说自己唱歌的声音不好听,但这龙马“鸣声九音”,简直就是一个交响乐团!还有的古书上说这龙马就是乘黄。在海神庙的前面设立龙马、乘黄的塑像,是取其“河水之精”的含义。

现在请大家走进海神庙的大殿。正中端坐的就是海神。两边站的是他的助手。渤海湾一带供奉的是北海之神。北海之神叫做禺京。他的“分工”有两条:让大海风平浪静,让陆地风调雨顺。为了让大海风平浪静,他手持弓箭,查看大海,哪儿的海浪过高,就射箭击碎它,这时,两位巡海夜叉就是它的助手;为了让陆地风调雨顺,他选拔了几位得力的干将,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位是千里眼和顺风耳。千里眼的眼睛瞪得大大的,顺风耳的大耳朵拉得长长的,专门负责收集各地旱涝信息。这两位是雷公和电母。雷公头似猕猴,嘴似鸡形,肩膀上长了一对翅膀,左手拿椎,右手使槌,脚踏五面大鼓,他敲起鼓来,就是天上响起了隆隆雷声。电母手拿两面镜子,只要她把镜子飞舞起来,天空里就会出现一道道闪电。左边的这二位是风婆和雨师。风婆只要把她背的布袋拿下来,轻轻一抖是小风,重重一抖是大风,抡上一圈,就成台风了。雨师用柳条在他的宝葫芦里沾上一下,往人间洒一洒,就是一场雨。当然,他用的力度和时间就决定了这场雨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

古代的神明,都是凡人自己创造的。神明的功能,大都表达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今天,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功能已经由气象卫星和计算机承担起来了,──尽管还不那么准确,不那么全面,而雷公、电母、风婆、雨师的功能,我们最终能取代多少、能不能取代,甚至于有没有必要去取代,现在还都是一连串的未解之谜。

我们该和海神说一声再见了,但愿他能保佑我们旅游顺利,晚上下雨,白天晴天,天天有个好天气,天天有个好心情。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生自由读例句,想一想,看能从中发现什么。

2.分角色读小林域小东的话,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

3.分析比较:自己的发现和小林小东的发现有什么不同?

4.再读句子,体会:文中句子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使句子更加具体形象。)

5.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使句子更加形象具体的呢?

6.用熟知的事物来作比照,使人很容易想象出文中描绘的事物的具体形象。

7.找一找:在已学的课文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试着自己写一写。

二、日积月累

1.生自读对联。

2.指名学生读对联,师范读、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读好对联。

3.交流自己对这几幅对联的理解,之后,教师展示对联所描绘的相应的风景名胜的图片。

4.熟读背诵。

三、宽带网(提出要求,让学生课后自己搜集资料,展示资料。)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授课人:审批:授课时间:学案编号:年级:姓名:小组:
课题:有趣的算式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1.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3.发展合理的推理能力,养成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
学具准备电脑课件、计算器
课堂流程学习过程展示方案整理学案

用计算器计算75399+482241=983721-47423=

493082+283940=832913-372853=

25×12=764×85=

小组独立完成
口头展示
随机抽号展示

导学活动一
奇妙的宝塔
1、用计算器计算:
1×1=
11×11=
111×111=

2、根据结果,推测以下算式结果:
11111×11111
111111×111111

3、由以上算是你发想了什么规律?

导学活动二
奇怪的142857
1、用计算器计算:
142857×1=142857×2=
142857×3=142857×4=

2、观察积的结果特点及与因数的关系。
3、根据发现规律,写出“乘以5、6”的得数。
142857×5=142857×4=

随机抽号展示

导学活动三神奇的9
1、用计算器计算:
99×99=999×999=
2、猜一猜:9999×9999的结果。

3、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得数。
99999×99999
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
随机抽号展示

导学活动四寻找神秘的数
在0~9这十个数字中,随意选取4个数字。将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如:1,2,5,0。最大四位数:5210,最小四位数:1025。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得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数,再次相减……
521085418730
-1025-1458-3078
418570835652

6552996366427641
-2556-3699-2466-1467
3996626441766174
这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你能找到一个神秘的数吗?

随机抽号展示

当堂测评在计算中发现规律。
3×7=
33×67=
333×667=
3333×6667=
按照你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算式的得数。
33333×66667=
333333×666667=
……
33333333×66666667=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学习重点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学习重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学习重点

几(jī)乎几(jǐ)何乘(chénɡ)风破浪乘(chénɡ)法千乘(shènɡ)之国

《长城》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句话用词准确精当,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答:因为长城不仅长,而且高大坚固、设计巧妙,它气魄雄伟、巍峨壮观。而这样伟大的建筑却是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非常不发达的年代,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肩膀建造成的,这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所以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颐和园》

●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先写进了颐和园大门,来到(长廊)看到的景物;又写来到(万寿山脚下)看到的亭台楼阁;再写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看到的湖光山色;最后写在(昆明湖)看到的石桥、小岛和十七孔桥。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这句话是运用动态的描写,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一个“滑”字,我们不但体会到了昆明湖的静,更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耸立”可以使我们感受到佛香阁的高。“一排排”使我们感受到排云殿占地面积之大。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间接地写出了佛香阁很高。

这段话作者先描写(树从、屋顶和宫墙);再写正前面的(昆明湖、游船和画舫);最后写向东向东远眺时所看到的(城楼、白塔)。

《秦兵马俑》

匀称(chèn)身着(zhuó)短甲撒(sā)开四蹄

课文着重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方面的内容。这两部分是通过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的一句话,即“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连接起来的。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园地五》

描写我国风景名胜的对联:

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福建厦门鼓浪屿)(回文联)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浙江宁波天童寺)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杭州西湖)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杭州西湖九溪十八涧)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导学案(青岛版)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用整十除商是一位数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试商方法。
2.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和书写格式,特别要注意商的书写位置。
3.初步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试商的方法和商书写位置。
一、复习铺垫温故知新(课件显示)
1.口算
120÷60=480÷80=640÷80=
360÷40=92÷30≈720÷81≈
2.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0×()<9460×()<418
30×()<20040×()<270
50×()<26050×()<240
3.计算
13÷5、137÷5
提问: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二、自主尝试独立探究(一)
1.(课件显示)450千克西红柿能装几箱?
教师:想一想该怎样列式?(450÷30)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三、分组合作讨论释疑
450÷30该怎样计算呢?请大家以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请大家汇报讨论的结果。
四、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交流汇报:一种:因为40÷3=4所以120÷30=4
另一种:40×3=120所以120÷30=4
再一种:列竖式,120用120根小棒来表示每份是30根小棒,可分成4份,这个4是表示4个1,因此这个4应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
一种:因为30×7<23530×8>235所以商是7。
另一种:竖式计算:除数是几位数?(两位)除数两位数,在计算时,我们应该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是23个十,23个十除以30,商不够1个十,所以这是我们要看被除数的前三位,235个一,235个一除以30商够1个一,所以,此时的商要写和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也就是除倒被除数的哪一位,我们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演示竖式的计算过程)
为什么商是7?(因为30×4=120,140-120=20,20比30小,所以商4是合适的。)强调余数要比除数小。
小结:(课件显示)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五、清理过关挑战自我
1.基本练习(课件显示)
(1)一个6寸的水果蛋糕售价70元,155元可以买几个?还剩多少钱?
(2)饮料批发市场要运进640箱饮料,一辆面包车每次运80箱,要分几次运完?如果用同一辆车运600箱饮料,需运几次?
学生独立列竖式。教师讲评时,要强调除数是两位数,要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前两位不够商1,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爱哪一位上,余数要比除数小。
2.提高练习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苏教版)


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例题,“试一试”,第2页“想想做做”单元1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整十s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灵活掌握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2、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例题图
主备教师的教学策略个性修改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
笔算:
48÷4=65÷6=93÷3=指名学生板演,说一说计算过程
教学新课1、创设情境,出示例题图
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要帮助解决什么问题?要求“要打成几包”怎样列式?

2、学习口算方法
提问:60÷20等于几?你们会口算吗?
3、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四组题,要求学生竖着一组一组完成。

4、学习笔算方法
60÷20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订正:说说自己笔算的方法,错误的学生请你找出原因。
练习:80÷40

5、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96÷20150÷30

6、练习85÷40,用竖式计算并验算。学生回答问题

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口算方法并汇报讨论情况,师小结

集体订正,并说说可以如何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
学生试列,指名学生板演。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换批改,说说笔算过程

说说笔算过程
想想做做1、估算下面各题:
80÷40160÷80200÷50
210÷70270÷90

2、“想想做做”第2题右边两题
学生练习并验算

3、“想想做做”第6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问:73个一元就是多少元?学生口算。其中一、二题说说口算方法

说说计算方法

让学生说说怎想的
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例题,“试一试”,第4页“想想做做”单元1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2、使学生在探索、练习中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估计商的大致范围
教学准备:多媒体、小黑板
主备教师的教学策略个性修改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
口算下面各题,指名说出其中一、两题的思考方法
120÷40560÷70420÷60
240÷80320÷40对口令答题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例题图,指名说说题意
提问: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算式怎样列?

2、提问:420÷30得多少,能估计一下商是多
少吗?
学生列式

学生回答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估算出结果

2、笔算出结果
⑴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⑵提问:你是怎么想到要商1的?这个1为什
么要写在商的十位上?30怎么来的?…

3、教学试一试。
⑴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的两题,指名说说
计算过程。
⑵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4、新课小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⑴同学们分小组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可以怎样算?
⑵师小结,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估算的结果和方法

学生回答方法
想想做做1、“想想做做”第1题
比较前两题和后两题,为什么被除数一样,
但商不同?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找出错误,全班交流,分析错误原因

3、“想想做做”第4题。
⑴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表格。
⑵引导学生观察左表,你们有什么发现?
(重点体会长方形面积一定,长发生变化那么
宽也发生变化)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版演。选择
其中两题说一说
计算过程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苏教版第八册第五单元是由《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以及《习作五》、《练习五》组成。

本组教材是动物篇,是围绕“合作”这一专题展开的。选编的三篇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抒发了对动物的赞美,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人与鸟儿和谐共生的呼唤。

《天鹅的故事》一文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行动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赞扬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生命的壮歌》一文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动物逃生故事组成。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善的心灵,为我们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的“崇高”——可贵的合作精神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练习五》,安排了5个项目,其中“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是教学重点。

《习作五》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学生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就能体悟到课文的含义。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但对自然界的许多奥秘的了解是有限的,本单元的内容一是丰富了学生的见识,二是了解了动物间的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感情。只要教师把文章的重点——倾听并揣摩鸟语、天鹅勇敢奉献的精神、蚂蚁、羚羊逃生时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那么学生的理解便水到渠成。

二、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天鹅的故事》有关破冰场面的故事。选一则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2、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结合课文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倍感亲切”等词语造句,。

3、利用重点语句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文章思路。

4、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通过朗读、想象练笔等途径,迁移练习仿写某一场面,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激发尊重生命、敬重卑微的情感,初步形成对生命价值的认同。

6、通过《天鹅的故事》和《生命的壮歌》学习,感悟其中蕴涵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7、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8、学会谜语谜面的表述特点。学会对照谜面特点来创作谜语。

9、正确认读并理解积累词语和关于合作方面的古今贤文。

10、写好钢笔字,学写毛笔字。

11、通过互相评价、讨论,明白当节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项(四点);

12、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主持人的常用语言。(开场白、串联词、结束语)

13、在口语交际中,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本组教材,是关于自然界动物的,内容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学生较感兴趣。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还安排了三个重点学习项目: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二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教学设计要更多的考虑这些学习重点的落实。

15鸟语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会生字,在初步感知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文中生字,指导学生描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

读了课题,你想问些什么问题呢?(生自由提问)

板书课题:鸟语

齐读课题。

过渡: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看小作者从鸟的语言中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自学流程如下:

(1)自由读课文,力求读得正确、流利。学生自由练读,亦可同桌互相听读。

(2)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找出自己识记本课生字的方法,尝试理解文中新词的意思。

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结合上下文,或者小组讨论交流,给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尝试给课文分段。可书面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

学生可以小组讨论,亦可自己思考。

2.交流:

(1)指名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一些较长和较难的句子。

(2)引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尝试说说自己对一些生词的理解。

(3)说说自己读课文的所得,也可提出自己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一读自己喜欢或读得好的句段。

3.分组练读课文,加深体会课文内容。

在学生充分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布置作业

1.练写本课生字新词,完成课后描红。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2.出示:

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

小组讨论:

(1)说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从文中哪些句子还可以看出作者爱鸟,爱听鸟语和想听懂鸟语?

(3)你能读出小作者的这种感吗?

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讲述自已课后搜集的关于公冶长的故事。

过渡:于是,小作者便经常试探着和鸟儿接近,跟它们交谈,那么作者又从鸟语中听懂了些什么呢?我们来学习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

2.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小组学习目标:

(1)选择小作者和一种鸟对话的内容进行学习。(可分为:a、布谷鸟b、喜鹊c、其他许多鸟三组进行)

(2)通过具体的语言体会小作者对这种鸟的喜爱。

(3)说说从这种鸟的语言中小作者悟到了什么?对你有什么些的启发?

(4)练读本小组选学的段落,读出感情。

3.小组学习,师巡视指导。

4.交流:

(1)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每组可指名一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2)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理解:

A.小作者在同布谷鸟的“对话”中懂得了要做一个“勤劳刻苦”的人。

B.小作者在倾听喜鹊的叫声中,懂得了人对生活和未来要充满信心和希望。

C.小作者在从其他许多鸟的叫声中,明白了各种道理。

(3)检查各组的朗读情况。

各组可采用不同的读书方式,在读的同时相机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学习第三段

1.投影出示:

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2.指名读,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说“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结合刚才的学习谈谈你的体会?

四、总结课文

学生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体会。

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在日常生活中你还从哪些鸟的身上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想一想,准备下节课交流。

第三课时

一、检查课文朗读情况,相机进行造句训练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把你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相机进行造句训练。

出示:

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音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1)学生说说自己对“疏忽”一词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语境)

(2)自已尝试进行造句。

(3)交流评议。

(4)按相同的方法完成对“顽强”的造句训练。

二、学习文章写法,进行拓展练习

1.本文写小作者从鸟的身上想到了很多,在写布谷鸟和喜鹊时叙述详细,而在写其他鸟时则比较简略。

拓展练习一:

在作者所写的其他鸟类中选择一个依照前文进行详写,如:可以写自己同燕子的对话,也可以写自已观看大雁的飞行。要求写出自已的真情实感,同时还可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

(1)学生练写。

(2)交流评议。

2.本文写了很多种的鸟,作者都能抓住它们独特的地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拓展练习二:

仔细观察一种你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或叫声。要求语言准确、通顺。

(1)学生练习完成训练。

(2)交流评议。

(本次练习可根据上课时间进行安排,亦可安排在课外完成)

三、指导背诵

1.指导背诵2、3自然段。

边读边记,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2.第4~11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构成的画面帮助记忆。

3.学生练背。有条件的可当堂试背。

布置作业

1.选择两个拓展练习的其中一个写下来。

2.背诵全文。

教学反思:

教学《鸟语》中“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一句时,我主要让学生进行句式的训练。从反哺的乌鸦那里,我;从坚持学飞的小鹰那里,我;从勤劳捉虫的啄木鸟那里,我。接着让学生自主练习,“从那里,我。”让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对文本的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并把感受真实地表达了出来,既锻炼了学生思维,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反思这节课,不足之处有很多。我觉得作为第一教时,初读课文时,我只是用一问题让学生们自读课文,没有逐节朗读,理文脉、归纳主要内容课文部分稍淡了点,这点主要是时间原因,因为考虑上后面内容比较多,学生较难理解。当然这也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之一:一课两教时在结构处理上如何兼顾容量,训练等。另外,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得不够充分,还没有能够真正照顾到全体的学生,学生在学习方法的过程中的问题还没有能真正暴露,学法指导应该还要让学生有更深的沉潜。

16天鹅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特别是读准有关生字的读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反复诵读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3.通过提供词串,帮助学生进行文章画面的重构,训练学生的表达和概括能力。

4.通过学生和老天鹅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读懂老天鹅的壮举,读到老天鹅的心里去。

5.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旁观的群鹅的心理,想象群鹅的语言和动作。

教学重点

学习第5—6自然段,依托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感受天鹅破冰的壮观场面。

教学难点

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在困难面前奋不顾身的精神。

养成教育训练点

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大范围的朗读训练,通过朗读来很好地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悟。

教学准备

根据本课教学设计制作的PPT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含课前交流)

1.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平时可爱学语文啦!大家都知道,歇后语是我们汉语的一大特色,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你能说出一两个歇后语吗?

2.老师这有一个歇后语,你会填吗?

(1)出示:癞蛤蟆想吃()肉——异想天开

(2)你知道为什么要把癞蛤蟆和天鹅放在一起吗?

(3)小结:癞蛤蟆也是益虫,只不过外形不好看,人们把它们放在一起,只是想衬托天鹅的美。

3.观看几张天鹅的美丽图片

看了后,除了用“美丽”,你能用其它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吗?

4.关于这美丽、可爱的天鹅还有个故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美丽感人的故事。

5.板书揭题

16、天鹅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过渡:课前同学们读过这篇课文了吗?老师这有些词语,同学们能读好它们吗?

2.出示生字词

(1)出示易错词语

俄罗斯贝加尔湖沼泽候鸟呼啸转悠

斯杰潘冰窟窿塌陷颤动湖畔捕食

(2)老师这儿还有些词语,不知道大家能不能读好?

啼叫呼唤腾空而起石头似的破冰勇士帮忙欢呼

打猎扫兴一无所获激动人心深情悄悄离开

猎枪啼叫讨论胸脯翅膀克噜-克哩投入齐心胜利

3.读了课文后,文章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

4.课文三次写到天鹅的叫声。在文中找出并画下来,自己再读读,看看你读出了什么?

过渡:下面让我们静静地走近那只老天鹅,去进一步地观察它,认识它,了解它。

三、品读感悟

(一)感悟老天鹅破冰场面

1.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第五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2.请同学们默读第五小节,这段文字的什么地方打动了你?

3.师生互动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书。

4.同学们刚刚已经读懂了这段文字,读懂了老天鹅的行动,然而你们可明白它的心、它的情吗?你们就来做一回老天鹅的代言人吧!

(1)老天鹅呀老天鹅,难道你就没看到冰面上你落下的片片白羽、斑斑血迹吗?

(2)老天鹅呀老天鹅,你像石头似的扑打冰面,难道就不怕那钻心的疼痛和刺骨的寒冷吗?

(3)老天鹅呀老天鹅,以你的声望,完全可以命令年轻的天鹅行动,何苦要忍受这般痛苦呢?

四、小结提升

此时,我们再来看这群天鹅,它们除了美丽之外,你还觉得它们……?

五、作业。

1.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想对这群可敬可亲的天鹅说些什么?拿起笔写下来。

2.指导写字。描红。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屏显:天鹅的图片。播放乐曲《天鹅》。师:伴随着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乐曲《天鹅》,我们仿佛来到了俄罗斯老人的家中,听他讲(齐读课题)16、《天鹅的故事》(板书课题)

2.提问:课文主要讲了关于天鹅的什么故事?用一两句话概括。(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带领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故事)。

二、精读

(一)老天鹅破冰的场面

1.提问:围绕着天鹅破冰的工作,课文中写到了几次天鹅的叫声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把课文中描写天鹅叫声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它们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鸣叫的呢?

2.依次PPT出示图片:

这时,从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啼叫声:‘克噜—克哩!’

湖面上不时传来‘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那,加油!齐心干哪,加油!’它们昂着头,挺着胸,再水里游动着,捕食鱼虾,不时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声:‘克噜—克哩—克哩!’”

3.提问:

(1)你从天鹅的叫声中听懂了什么?它们仿佛在说什么?

(课文三次写到了天鹅的叫声,这三次叫声从悲哀到激动到喜悦,串起了故事的前因后果,仿佛就是一首从低到高的旋律,又仿佛是一首被这些和命运抗争的英雄的赞歌。)

(2)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抽生评议: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你来说说哪些词句深深地打动了你?你从“重重地”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什么?(非常的用力)它是怎么样地重重地摔下去啊?(像石头似的。)

天鹅在我们的印象中是怎样的?(高贵的,优雅的)而石头呢,是怎样呢?(硬硬地)

(5)讨论:把优雅高贵的天鹅比作石头,你觉得合适吗?看上去似乎很不合适,但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为什么要这样写?(天鹅为了寻找食物要把冰面打破。)

(6)师小结:它要重重地去扑打冰面。同学们,石头是没有感觉的,而天鹅柔弱的身躯是有感觉,它会非常疼痛。然而它一声不喊疼,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7)播放老天鹅扑打冰面的录像,从中你有何感受呢?(板书:勇敢)

“腾空而起”这个词语中,你又读出了什么?“腾空而起”是什么意思?是猛地向上飞去。那老天鹅为什么要腾空而起?它腾空而起是为了(生读:利用下落的冲力)你从老天鹅的“腾空而起”中感受到了什么?(老天鹅的智慧。)

我们就是老天鹅了,让我们高高地举起我们的翅膀,尽可能地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痛不痛啊?

(8)师介绍:贝加尔湖的冬天有很厚的积雪,即使在早春也有零点五米,那零点五米有多厚啊,我们来比划一下?请问老天鹅你为什么还要这样重重地扑打地面啊?(为了找到食物,为了群体得以生存。板书:奉献)

(9)指名读: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次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

(10)即使是这样沉重的一击,也仅仅是使冰面颤动起来。这是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啊,老天鹅是这样想的吗?所以第二次,(引读: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在困难时刻,不向困难低头的勇士,它头晕了,眼冒金星了,它摇摇摆摆地站起来,挣扎着飞上天空了。第二次,(引读: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第三次又?(引读: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还会第四次,第五次,第十次,第二十次的沉重一击,老天鹅又会怎样呢,在皑皑的白雪中,在厚厚的冰面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配乐激情朗读:命运交响曲)

(二)精读群鹅破冰的场面

(1)激情:老天鹅的行动简直就是一首诗,一首壮丽的诗。这哪里是一只老天鹅,它分明是一只同解饿抗击,同困难抗击的勇士。让我们一起敬佩地称呼它?(破冰勇士,师板书:破冰勇士。)

(2)感知:在这部分的课文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厚厚的冰路上站着老天鹅的片片羽毛,印着老天鹅的斑斑血迹。同学们,如果此时你是其中的一只天鹅,你会怎么想呢?(我会帮助老天鹅破冰。要加入破冰的行列。)

(3)深化:你又会对老天鹅怎么说呢?(光靠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一起来帮你吧。为了我们,你不顾自己的安危。让我们一起来破冰吧!)

这群天鹅啊,正如同学们所想,这便是让我们感动的第二个画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这时别的天鹅,齐:这时,别的天鹅似乎被这一举动惊住了。它们呆呆地站在那里,瞧着这位‘破冰勇士’。只听得‘嚓—嚓—’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冰面终于塌陷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

(4)升华:这群天鹅都以血肉之躯为武器进行破冰,你感受到他们具有什么精神?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吗?(齐心)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词或者句子同样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呢?(万众一心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人心齐泰山移、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

(5)说说看,这段话又有哪些词句让人感动呢?(团结拼搏师板书)

(三)精读群鹅欢呼图

(1)请同学们观看课本88-89页插图,这是众天鹅破冰的场面,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又仿佛听见了它们在说些什么呢?

(2)PPT出示:

在大家的努力下,水面在迅速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的劳动号子。谁来读读这劳动号子?

生:‘兄弟们那,加油!齐心干那,加油!’

他们为什么要喊劳动号子?(为了鼓劲,为了加油)

谁带着大家来喊一喊这劳动号子。

指名读。大家跟上来。刘老师也想带着大家来喊一喊。

(4)看着这样的画面,听着这一声声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哪些词语?

师引读:同学们,这‘克噜—克哩—克哩!’是它们苦尽甘来的凯歌,让我们一起胜利地欢呼。齐:‘克噜—克哩—克哩!’

(5)师小结:是啊!团结就是力量。在这样一个团队前,死神也怯步了。

三、情感升华:

1.讨论:看着这一群可敬的天鹅,听着这一声声胜利的欢呼,斯杰潘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老人为什么要把枪挂在墙上,而且一挂就是30年呢?(因为老人目睹了天鹅为了生存,用身体和生命为代价,英勇破冰的感人场面,从心里喜爱和敬佩这群勇敢顽强的天鹅。)

2.让我们拿起笔来,把你的感动记录在88-89页,送给这些勇敢的天鹅们吧!(小练笔)

(学生写话,约4分钟后交流)

3.师总结: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其实大自然中的很多动物都具有这样一种勇于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在危急的关头,它们往往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着一首首让人类叹为观止的生命的壮歌。

四、发出倡议,延伸学习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课后我们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查阅材料,写一封爱护动物的倡议书。

五、作业:

1.把这个故事说给家长听。

2.课外读读感人的动物故事或人与动物间的感人故事。

3.查阅材料,写一封爱护动物的倡议书。

板书设计:

16、天鹅的故事

勇敢奉献

破冰勇士

团结拼搏

教学反思:在这篇课文中,老天鹅破冰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也是最震撼人心的一段文字,在教学过程中,我整理了老天鹅英勇破冰和天鹅群齐心破冰的句子,带领学生品文本。我抓住“腾空而起”“重重地”“像石头似的”词语,让学生体会老天鹅的坚决、勇敢、奋不顾身,以血肉之躯撞击冰面。抓住省略号这一空白,让学生体会老天鹅是一次次反反复复的撞击冰面,每次撞击冰面之后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来体会老天鹅遍体鳞伤,甚至会失去宝贵的生命,它却还一次次的撞向冰面。在品读中,我以“假如你就站在湖边,看着老天鹅,和老天鹅交谈,你能想象着老天鹅的话吗?”让学生体会老天鹅一次比一次艰难却仍然坚决,让学生在读中感动。

17生命的壮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一则自己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

3.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养成教育训练点:

继续培养学生预习课文、主动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时间: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故事

1.范写生字“蚁”,齐读。

2.看到这个字,你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老师为什么把这个“蚁”字写得这么小?结合出示卡片:(弱小)的蚂蚁

3.继续板书:国英雄齐读题目

4.这是一个小故事的题目,初次看到这样的标题,你的脑海里出现过问号吗?把你的疑问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把弱小的蚂蚁称作是英雄?)板书:?

(二)了解大意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蚁国英雄”》的故事,把故事读通顺、读正确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2.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草丛起火蚁群被围抱团突围成功脱险。

3.学生根据卡片提示,同桌间相互讲述故事大意。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故事?(感人肺腑、扣人心弦、震憾人心、可歌可泣……)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三)细读感悟

1.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2.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①引导学生抓住“并没有束手待毙”、“迅速地扭成一团”、“突围”等处体会蚂蚁的团结勇敢,并练习朗读。

②引导学生抓住“万万没有想到”、“竟”、“突然”等处,体会作者的惊喜之情,并指导朗读。

③这里的“区区的弱者”指谁?(蚂蚁)弱是与强相对而言的,现在处于强势,对蚁群的生命构成威胁的是什么?(大火)从文中找出表现火势强盛的句子,并练习朗读。(相机板书:火神肆虐)

④火神如此肆虐,形势这样危急,可作为区区弱者的小蚂蚁并没有束手待毙,相反它们采取了结团逃生的方法。多机智的小蚂蚁呀!多勇敢的小生灵呀!让我们带着对它们的由衷赞叹,再次好好地读读这个感人的句子吧!(有感情地齐读出示的句子。)

(2)结合交流出示:“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烈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①引导学生抓住“火舌舐动”、“不断发出”、“爆烈的声响”等处体会火势的凶猛、形势的危急;抓住“越来越迅速地滚动”、“不见缩小”等处体会蚂蚁的勇敢、坚定。(结合板书:火舌舐动)

②指导朗读。

(3)结合交流出示:“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①说说这段文字为什么令你感动?(相机板书:不松动分毫不放弃岗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②结合理解“肝胆俱裂”。

③从外层蚂蚁的壮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里又一次出现了蚁国英雄,现在你对作者称蚂蚁为英雄还有困惑吗?你从这样的称呼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蚂蚁的赞颂、敬佩之情。)相机板书:团结合作、勇于献身

④再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赞颂、敬佩之情。

3.学习了这则故事之后,老师还想让大家用上些词语形容蚂蚁,现在你们会用哪些词呢?出示卡片:()的蚂蚁

4.带着对蚁国英雄由衷的敬意再来读一读这则感人的故事。

(四)激情揭题

1.师述:正是这些一向被我们视作区区弱者的蚂蚁,在肆虐的火海中却是这样的沉着、坚定、团结一致。它们不惜以个体的牺牲,求得种族的生存,是它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可贵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2.板书:生命的壮歌

这就是17课的课题,让我们一起满怀深情地读好它。

3.网上征文:故事结束了,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内心又有何感受呢?同学们,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曾有许许多多英雄楷模涌现,他们身上正是有着蚂蚁的这种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你想到了谁?

(五)学法小结

1.细心的同学一定早就注意到了,我们的课文中还有另一则小故事。如果我们用上学习《“蚁国英雄”》的方法,就可以自学下一个故事了。

2.回忆小结学法,结合出示卡片:了解故事大意细读感人之处朗读表达情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学完了“蚁国英雄”这个故事,谁喜欢这个故事?把故事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背给大家听。

(二)导入

1.出示羚羊图:这是什么?

2.师述:在一个大草原上曾发生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山上的狩猎队上山打猎……

3.板书:“生命桥”齐读

4.质疑:看到这个小故事的题目,你的脑海里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是“生命桥”?“生命桥”的含义是什么?……)

(三)了解故事大意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生命桥”》的故事,把故事读通顺、读正确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2.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老少分类飞跃山涧

老少配合一死一生

唱响壮歌猎人惊呆

3.生根据卡片提示,同桌间相互讲述故事大意。

(四)细读感人之处

1.过渡: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2.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3.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①读读句子,说说读了这个句子后你想知道些什么?(那弧线是什么弧线?羚羊是怎样跳崖的?为什么要说以老羚羊的生命作桥墩?……)

②这么一句话带给大家这么多的谜,那我们再读这个故事,想象那发生在老羚羊身上一个个场景,你一定会明白些什么?(明白是用老羚羊的生命做桥墩的。)

③讲述原因

(2)结合交流出示:当老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有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①你们能不能把这座用老羚羊生命做桥墩的“生命桥”画出来呢?

②小组讨论,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画出简笔画。

③请一生上台来画,并解释自己画的简笔画,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

④说说试跳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理解“刚好”)

(3)引出第一自然段:几分钟以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的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了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①找出羚羊的动作进行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想象那一幅幅场景,突出“猛蹬”。

③动画演示:同样的一次飞跃,却酝酿出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a、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

B、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④这是多么的感人呀,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⑤再次指导朗读课文: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会走向死亡……

⑥指导背诵:看着简笔画图,再一次讲述这个动人的画面。

(4)继续交流,出示: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①读读这一段,理解“秩序井然”。

②想看一看这一幅场景吗?动画演示,师范读。

③看到了如此神圣的场面,你们理解羚羊们的所做吗?

这老羚羊心中想着“他人”的献身精神激励了年轻羚羊,年轻羚羊也心中想着“别人”、心中装着集体,它们身上都表现出可贵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激情揭题

1.师述:一只只老羚羊都甘愿牺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给年轻羚羊架起一座座生命的桥梁,让一只只年轻羚羊逃脱死亡,求的生存。这是一座座真正的桥梁。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2.板书:生命桥齐读

3.目睹了一切发生过程,你们想用什么词、句来赞美老羚羊呢?

4.此时此刻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

音乐“爱的奉献”

(六)作业

1.组词。

蚂()怜()具()弃()

妈()玲()俱()奔()

2.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试跳成功!紧接着,一队队羚羊(),没有(),没有(),(),()。

②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也不()。

板书设计:

17、生命的壮歌

火神肆虐不松动分毫

火舌舐动不放弃岗位

团结合作勇于献身

教学反思:

《生命的壮歌》这篇课文有两则故事:《蚁国英雄》、《生命桥》。虽然为我们展现了不同的两幅壮烈的画面,但都蕴含了同样的一个主题,那就是团结协作,勇于献身的可贵精神,共同为读者谱写了最悲壮的生命之歌。

在教这篇课文时,我一直立足于“感动”,展开教学。

一、找感动

文中蚂蚁们抱团突围,外层蚂蚁被烧焦仍不松动分毫让人感动,老羚羊为了让小羚羊得以生存,做桥墩摔下悬崖让人感动。我让学生通过读读、圈圈画画的方式去文中寻找感动,并说说为什么感动,让学生边找边看图边感受外层蚂蚁和老羚羊的无私奉献、蚁群和羚羊群的团结拼搏。

二、读感动

在找感动的过程中,读是不能少的。没有反复的阅读,没有进入情景的朗读,文章不能走进学生内心,学生就很难理解课文。因此,我利用多种形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在美美的读中品味字里行间带给我们的震撼。学生的表情告诉我,他们被感动着,震撼着。

三、说感动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学生们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让我感到孩子们长大了。

习作5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读懂例文《我家门口的植物》,了解例文的材料选择与安排。

3.按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重点

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仿照例文,写一篇有关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叙事的过程要清楚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前准备

布置学生观察校园或者家庭附近的一两种植物,完成观察、研究作业《植物观察研究记录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游戏

1.上课前,我们一起来做个猜谜游戏,好吗?不过,今天老师还有个小小的要求,我们所猜的谜语都必须与植物有关。你可以说现成的谜语,也可以开动脑筋现场编一个,猜到就直接站起来说。谁先来?

2.谜面: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齐)蒲公英。

3.听了同学们的谜语,老师也心动了,那我也说一则,你们猜一猜,好吗?青皮包白肉,像个大枕头,莫听名字冷,热天菜场有。打一蔬菜。(冬瓜。)

4.怎么一下子就猜出了谜底?(因为冬瓜像个大枕头,是青皮包白肉。)

5.噢!原来,你们都抓住了谜面中植物最鲜明的特点,所以一下子猜出来了。真棒!好了,上课的时间到了,都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就——上课

二、交流汇报,明确要求。

1.同学们,植物世界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在精彩纷呈的背后其实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和奥秘值得我们去发现、去探索,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手一碰叶子就耷拉的含羞草,叶子竟然是刺的仙人掌,有太阳才开放的太阳花,攀附墙壁的爬山虎,闻乐起舞的跳舞草,会吃虫子的猪笼草,撑着小伞播撒种子的蒲公英,黑暗中绽放的夜来香,脸盘随着太阳转的向日葵。)

2.绚丽多彩的植物世界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精彩,也激发了我们探究的欲望。一个星期前,老师布置给大家一项任务:要求你们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认真研究,你们一定都做了吧?同学们都研究了哪些植物呀?

3.生交流。(榕树、芦荟、仙人球、吊兰、牵牛花……)

4.种类还真不少。那通过研究有哪些收获呢?

(小组讨论交流)

5.刚才我们交流得很热烈,很好,现在,我们请上几位同学汇报一下他们的研究成果,谁先来?

6.刚才三位同学汇报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其实,在先前的小组交流时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做得很好,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能一一到前面展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写成一篇简单的研究报告。(板书:研究报告)

7.自己读读本次的习作要求,边读边想:习作要求说了什么?

8.小结:习作内容是“你的发现”“你的研究成果”,习作的对象是身边的一两种植物。写作的步骤:a.确定观察的对象。b.对选择对象仔细观察,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可通过询问他人、查阅资料等方式搜集资料。c.把观察结果有条理地记录下来,还可配上图片或插图。

三、创设情境,集中观察。

出示一株含羞草。

1.指导观察含羞草的外形(形状、颜色)。

2.创设情境,发现有趣的现象。

(1)师似无意地触碰叶片,叶片立刻蜷曲似害羞状。

师:咦,怎么回事?真是个害羞的小东西。

(2)指名学生触摸叶片,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提出疑问。

(3)创设情境与含羞草对话,解疑。

a.师:哪些同学知道其中的奥秘?请你来扮演含羞草。

b.指名一组同学表演:

四、学习例文,懂得方法。

1.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有关植物的研究报告,大家想看吗?(出示范文)

2.指名读例文,想想:小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3.对照刚才我们总结的习作步骤,小作者是怎样选择材料、怎样安排的呢?

4.互相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悟出来。(板书:观察发现研究)

五、发现探索,形成报告。

课前我们已经分成四个小组去观察、研究校园内的“榕抱桂”“柳树”“冬青树”“木芙蓉”植物,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观察记录的相关图片、照片相互交流,说说有趣的发现以及探索奥秘的过程和结果。

1.对照习作步骤,你能简单说说你的研究成果吗?

2.小组相互讨论、交流。

3.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1)观察顺序:

时间顺序。(四季,早、中、晚)

方位顺序。(立足点)

整体到部分,部分到整体,部分到部分。

(2)探索奥秘的过程和结果。

(3)学生仿照例文,各自完成书面作文,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成果师生点评

板书设计:

写一份植物的研究报告

观察发现研究

(查资料、做实验)

附:

植物观察研究记录表

年级班姓名

观察地点:观察对象:

观察方法:

观察记录:

形状

颜色

气味

动静变化情况

一年四季变化情况

作用(本身的功能及给予人们的好处等)

观察中的发现

研究方法:a询问他人b查阅资料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学会谜语谜面的表述特点。学会对照谜面特点来创作谜语。

2、正确认读并理解积累词语和关于合作方面的古今贤文。:

3、写好钢笔字,学写毛笔字。

4、通过互相评价、讨论,明白当节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项(四点);

5、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主持人的常用语言。(开场白、串联词、结束语)

6、在口语交际中,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第一课时目标:

1、学会谜语谜面的表述特点。学会对照谜面特点来创作谜语。

3、写好钢笔字。

教学资源运用:谜语手抄报,挂图,投影

教学过程:

关于谜语:

一、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在课外搜集谜语,并办一份谜语小报,鼓励学生加上自己的理解和评价。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谜语,开展小组猜谜语比赛。

二、教学谜语

1、师:这几天我们都在搜集谜语,我们知道谜语是由谜面和谜底组成,出示你的活动卡,把你最喜欢的谜语告诉大家,要说清谜面是什么,让其他同学猜一猜。

2、学生汇报交流

3、谜语是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述事物的特征。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谜语,大家看一看,让我们一起探究编写谜语的方法。请看大屏幕:

(1)有个黑妞,从不开口,她一开口,拌了舌头。

(2)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学习上面两则谜语,总结谜面的表述特点:表述间接,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具有趣味性。

三、抓住特点创点谜语

1、从练习中选择一种物品,说说它的特点,展开联想和想象,对照谜面特点进行创作。

2、学生互相说,互相猜,教师点评

关于写好钢笔字:

1、观察本题三个字“录”“举”“碌”的写法,找出共同点:笔画都要向中心聚,挺直腰杆有精神。

2、认真描红、仿影、临写。

布置作业:1、把自己创作的谜语带回家让爸爸妈妈猜一猜,还可征求父母对谜面的意见。

第二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并理解积累词语和关于合作方面的古今贤文。

2、学写毛笔字:

教学资源运用:挂图,练习册

教学教程

关于读读背背:

一、成语

1、自己借助字典把八个词语的音读准。

2、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3、借助插图和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

4、教师相机补充或纠正

5、读了这八个词语,你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6、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八个词语。

二、古今贤文合作篇上

1、出于古今贤文,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

2、自读,指名读

3、出示挂图,看图,你弄懂古今贤文说的意思了吗?

4、这些句子让你想起了读过的哪些故事?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关于写好毛笔字:

1、出示练习中优秀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讨论:看了这些作品,有什么感受?

3、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宝盖头和雨字头

4、指导。

5、练习。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互相评价、讨论,明白当节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项(四点);

2、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主持人的常用语言。(开场白、串联词、结束语)

3、在口语交际中,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主持人的常用语言。

教学难点:

提供自由交流的空间,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学生想说、乐说、会说、敢说的氛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同学们,平时你们在看电视时,除了电视剧之外,还喜欢看什么节目呢?你喜欢哪个节目主持人?

指名学生说。

(鞠萍姐姐的亲切,董浩叔叔的深沉,金龟子的可爱,小鹿姐姐的活泼自然,朱军的真诚,何炅的风趣幽默,谢娜的轻松搞笑,)

2、今天,我们也来学做节目主持人,学习主持联欢会。

课件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明确当节目主持人的常用语言。

1、一个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联欢会时都要说些什么呢?

指名学生回答。

板书:开场白串联词结束语

出示课件:央视2009春晚的视频片断。

2、这是中央电视台2009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场白,我们来看看都说些什么。

点击开场白。

指名说。

(开场白首先要向大家问好;接着可以描绘环境,渲染气氛,调动大家的情绪;再点明活动主题,拉开联欢会的帷幕。)

3、结束语要说些什么呢?来看看吧。

点击视频。

指名说。

(结束语可以总结今天的联欢会,感谢所有为我们的成长付出心血的人,感谢演出的同学,也可以满怀激情地畅想未来,号召大家为金色童年添上几笔最美的色彩。最后宣布联欢会结束。)

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是,所以在开场白和结束语中都可以听到。

4、接下来我们要看的是串联词,请你仔细听,然后说说是哪两个节目的串联词。

点击视频。

央视2009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单(部分)

1、相声《我有点晕》表演者姜昆戴志诚

2、舞蹈《城市变奏曲》表演者张荪等

3、相声《团团圆圆》表演者李健伟、武斌、刘增锴、樊光耀

4、歌舞《森林舞会》表演者黄圣依等

指名学生说。

(节目串联词根据节目内容和联欢会的主题而定,可以承上启下,也可以直接引出下一个节目,适当调整,不断鼓动大家的情绪。)

2、刚才画面上的这些主持人,你认识吗?你看他们在主持节目时都有什么特点?

指名学生回答。

(有表情地说普通话,举止得体,说好应变的话,调动观众的积极性)

课件出示:精神饱满,举止大方,语言生动,灵活多变。

三、创设情境,学做节目主持人。

1、你们想学习像他们那样主持节目吗?现在我们就来学做主持人。还有一个多月,我们就将迎来六一儿童节,就请你来主持我们班的六一联欢会。

这是我们班同学讨论出来的联欢会节目单。

2、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请你来说联欢会的开场白。

指名说。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节日好!今天的阳光最灿烂,今天的鲜花最绚丽,我们的笑脸比阳光还要灿烂,我们的心情比鲜花还要绚丽,因为今天我们欢欢喜喜过六一!四(1)班“六一”联欢会现在开始!)

3、精彩的节目要继续,请你为这些精彩的节目播报吧。

指名说。

4、再精彩的节目也有结束的时候,请你来说说联欢会的结束语吧。

指名说。

(同学们,歌声不会停止,快乐还将继续。“六一”联欢会到此结束。朋友们,再见!)

5、刚才同学们主持的非常棒,接下来就小小组分工合作,主持一张节目单。

课件出示:

四、总结。

今天,你们第一次学做主持人,就说得这么棒,老师相信,六一联欢会上,你们一定会主持得更精彩,老师更相信,在若干年之后的荧屏上,会看到你们作为主持人的风采。让我们现在就开始努力吧。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数学学科新课程有效教学导学案
授课
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课题旋转与角
课型问题解决课课时1课时上课时间2013年月日



析本课教材特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与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此基础上,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在开展活动时,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学具,并让他们摆出经过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



析在此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与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各种包含平角和周角的图形,这对学习周角和平角有较大的帮助。



念通过教学,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标1、通过教学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2、通过教学,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点、

点重点:认识平角、周角。
难点: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
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
准备每人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时间教学内容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
一、自主学习、合作评价

二、呈现目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三、针对问题、展示交流、有效指导

四、问题训练、规范指导

五、归纳概括提升意义
3分
2分导入练习
当堂检测
(根据教学时间,教师随机处理)

谈收获口头导课

1、点拨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巡视指导,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

评选优秀小组。
回顾学过的图形,直观观察。

一、认识平角、周角1、动手操作活动角2、汇报总结二、说说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三、围绕哪一点旋转
能举一反三,运用新知

练习巩固。

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
设计旋转与角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数学学科新课程有效教学导学案
年级四年级上册课题旋转与角授课教师徐佳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1、通过教学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2、通过教学,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平角、周角。
难点: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准备每人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
主要导学过程教学
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
一、
激趣导入
3分1、角可以分为()角、()角、()角。
2、写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二、
探究新知

20分【问题1】1、用准备好的角,旋转成平角。
得出结论:当两条边成一条直()时,所成的角就是()角。
2、用准备好的角,旋转成周角。
得出结论:当旋转一周后,角的一边与另一条边()时,所成的角就是()角。
【问题2】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角画角范围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问题3】明确关系。
1周角=()平角=()直角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再由每组学科长收集、整理数据并做好记录。小组全部完成后汇报。
三、
当堂检测

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

15分1、判断
(1)一条直线就是一个平角。()
(2)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3)一个角有两条边,一个顶点。()
(4)角的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绕着端点旋转到与固定的边成一条直线时,就形成了一个平角。()
2、数一数,下面图形有几个角?

()个角
3、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什么角?
3时()角6时()角
9时()角11时()角
2时半()角9时半()角
12时()角2时45分()角
先独立完成,再选出学生代表展示答案,全班评价。
四、
小结与评价2分总结学习过程
个人谈收获。
教学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1、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

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两条直

线不平行就相交)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 画平行线应先放三角尺,再放直尺,平移三角尺。(一贴,二靠,三移,四画)

3、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垂直)。

4、 画垂线应先放直尺,再放三角尺,平移三角尺。(一对,二移,三画)

5、 点到直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6、 两条平行线之间所有的垂直线段的长度相等。(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7、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行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1)平行四边形

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平行四边形相对的角(对角)度数相等,相邻的角(邻角)度数和是180度,四个角的度数和是360度。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的特性。

③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同一底上的高长度都相等。

(2)梯形

①在梯形中,平行的两条边分别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其中短的叫上底,长的叫下底)。不平行的两条边叫做梯形的腰。从梯形上底的一点到下底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②梯形有无数条高,所有的高长度都相等。

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④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7、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邻边互相垂直。可以用画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8、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9、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10、梯形的各部分名称.

11、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有两个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12、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0。

13、平行四边形相对的角完全相等,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461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