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七年级地理上册重点难点归纳:地球和地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重点难点归纳:地球和地图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
1、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8万里,讲的就是地球的赤道周长)
▲读懂七年级上册P16图2-5,用图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用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登高可以望远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4、月食现象
3、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轮船,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看到整个船身。
2、经线(度)、纬线(度)特点及经纬网
▲列表比较经纬线的特点:
经线
纬线
定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以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仪的圆圈
要求能在图上判读
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圆,每条纬线组成纬线圈
长度
全部等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逐渐缩小为零
同度数的纬线,长度相等。纬度越大。纬线圈越小。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要求能在经纬网地图中应用
▲列表比较经度与纬度的区别:
经度
纬度
能力要求
度数起点线
本初子午线(00经线)
赤道
1、能在经纬网地图中读出经纬度。
2、判断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根据纬度判定五带
度数划分
东经00-1800
西经00-1800
北纬00-900
南纬00-900
度数变化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越向东,东经度数越大;越向西,西经度数越大。
以赤道为界,越向北,北纬度数越大;越向南,南纬度度数越大。
代号
东经:E西经:W
北纬:N南纬:S
半球划分
200W、160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判定的技巧:
A、东西半球判定:小东大西
B、南北半球判定: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
C、低、中、高纬度的判定:小于300为低纬、纬度值为300-600为中纬、大于600为高纬
D、纬度判定五带:纬度小于23.50为热带、纬度大于66.50为寒带,北纬北寒带,南纬南寒带、纬度值为23.50—66.50为温带,北纬北温带,南纬南温带
3、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
▲地球公转、自转的比较: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地理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24小时)
昼夜交替(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形成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的长短变化)
▲二分二至日比较: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日期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位置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夜长短
昼夜等长
白昼最长黑夜最短(昼长夜短)
北极圈内极昼
南极圈内极夜
昼夜等长
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昼长夜长)
北极圈内极夜
南极圈内极昼
▲五带的比较:
名称
气候特征
地理现象
热带
终年炎热
有太阳直射现象
南、北温带
四季变化显著
既无极昼、极夜现象,也无太阳直射现象
南、北寒带
终年寒冷
有极昼、极夜现象
二、地图:
(一)、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
比例尺二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
比例尺的大小看其值如1:100大于1:1000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1:100000线段式:01千米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范围的关系:对于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方向: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平行移动指向标)B、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判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C、既无指向标,也无经纬网的地图,根据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
(二)、等高线地形图:海拔和相对高度、识别地形部位
1、地面高度的计算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地形图的判读(七上P16)
识别地形部位:要求根据等高线特征,判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A、等高线弯曲部位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反之向低处凸出为山脊;
B、等高线重叠为陡崖;
C、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
D、闭合圈状的等高线中,数值表现为内高外低的是山顶,
▲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一般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水域

精选阅读

七年级上册地理《经线和经度》重点难点整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经线和经度》重点难点整理

经线和经度

读图方法,观察图完成:

(1)找出经线的特征:所有经线都是半圆形,经线长度都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都在南北两极点处相交,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它们的度数和是180度,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2)看清经度的标注方法和经度分布排列的规律: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度属于东经,以西的180度属于西经,经度最大是180度,180度经线只有一条。东西经的分界线是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3)特殊的经线:

0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

180度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以东是西经,以西为东经。

西经2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东经16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三、六条分界线:

(1)北纬、南纬的分界线: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

(2)东经、西经的分界线:本初子午线和180度经线,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度经线以东是西经,180度经线以西是东经

(3)西半球的分界线: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西经20度以东是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是西半球;东经160度以东是西半球,东经160度以西是东半球

(5)低、中、高纬的分界线:30度纬线和60度经线,0-30度为低纬,30-60度为中纬,60-90度为高纬

(6)五带的分界线:回归线和极圈

四、判断经度和纬度的口决:

(1)判断纬度看横线(上的度数),北大北纬,南大南纬;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

(2)判断经度看竖线(上的度数),东大东经,西大西经;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18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180度经线以西为东经

(3)判断南北半球看纬度,北纬属于北半球,南纬属于南半球

(4)判断东西半球看经度,西经20度以东是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是西半球;东经160度以东是西半球,东经160度以西是东半球

(5)判断低、中、高纬看纬度,0-30度为低纬,30-60度为中纬,60-90度为高纬

(6)判断五带看纬度,回归线和极圈

七年级上册地理《纬线和纬度》重点难点整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纬线和纬度》重点和难点整理

一、纬线和纬度

读图方法:观察图完成:

(1)找出纬线的特征:所有纬线自成一个圆圈,被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不等,最长的是赤道,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成一个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纬线都平行,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2)看清纬度的标注方法和纬度的分布排列的规律:纬度从赤道算起,把赤道定为0度,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90度,赤道以北是北纬,代号是N;以南是南纬,代号是S,北纬90度是北极,南纬90度是南极。南纬和北纬的分界线是赤道。

(3)特殊的纬线:

0度纬线:即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0度纬线: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度纬线:中、高纬度的分界线。

90度纬线:即南北极点,北纬90度是北极点,南纬90度是南极点。

23.5度纬线: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有无太阳直射现象的分界线。北纬23.5度是北回归线,南纬23.5度是南回归线。

66.5度纬线: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分界线。北纬66.5度是北极圈,南纬66.5度是南极圈。

(4)看清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箭头的方向是东,相反的方向是西。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复习要点:地球和地图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复习要点:地球和地图”,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复习要点:地球和地图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①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②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P3_图1.2)
2.纬线与经线的特点(P5_图1.7)
形状
长度
指示的方向
纬线
圆圈
不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东西方向
经线
半圆
长度都相等
南北方向
3.纬度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P6_图1.1)
4.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
(判断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P6_图1.10)
5.特殊经线:(P6—7_图1.10和1.13)
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的界线。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
6.特殊的纬线:(P6_图1.11;P12_图1.12)
赤道(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
五带的分界线:23.5°N、23.5°S、66.5°N、66.5°S;
纬线低、中、高纬的分界线:0°30°60°90°极点:90°
7.地球的运动:(P9_图1.15)(P11_图1.19)
运动类型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地球自转
自西向东
一天
昼夜交替现象,时间差异
地球公转
自西向东
一年
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8.五带划分:(P12_图1.20)
①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②五带: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9.地球公转中的四个节气:(P11_图1.19)
节气
发生时间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昼夜分布情况
春分日
3月20或21日
赤道
各地昼夜相等
夏至日
6月21或22日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秋分日
9月22或23日
赤道
各地昼夜相等
冬至日
12月22或23日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10.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P13_图1.22)
11.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
文字式
线段式
1/4000000或1:4000000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40千米
1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地图比较
比例尺大小比较
比例尺与所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图幅相同)
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如:1/1001/10000
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13.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三种(P13_图1.22)(P14_图1.23)
一般定位
指向标定位
经纬网定位
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永远指向北方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4.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P14_图1.24)
15.高度的计算方法:(P16_图1.29)
地面高度的
基本表示方法
概念
海拔(米)
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米)
地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6.地形剖面图: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17.地形的表示方法: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常用)、地形的剖面图。
18.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地局部地形:例如: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P16_图1.29)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232.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