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复习内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复习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复习难点: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自主学习
1.外交政策——外交是的延续,与的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依据出发,结合当时的而确定。
2.建国初期确立的三大方针
内容含义意义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3.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的成就
时间成就意义
1949.10—1950.10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合作探究
1、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制定与依据
材料1: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材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有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问:材料1、2反映旧中国外交和新中国外交政策有何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材料3: “反法西斯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曾经是世界第一强国的英、法也受到严重削弱。……与此相反的是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
“战争结束时,美国的实力在大国中是首屈一指的。这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也表现在军事、政治方面。……这些都是战后美国准备称霸世界的资本。”
——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依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新中国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材料4: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主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材料5: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与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成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1)材料5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原则?根据两则材料列出其内容。
材料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50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钱其琛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的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材料7: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Z§X§X§K]
——唐家璇外长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谈话。
材料8:我们主张: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应当反映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联合国宪章》和《非统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特别是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以及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至今仍然行之有效,应继续得到遵循和维护;……
——唐家璇外长在中非合作论坛会上的发言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当时和今天所起的深远的影响。
材料9:“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是显然存在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选自《共和国开国岁月》
材料10:“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1)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方针,含义是什么?对会议起到什么作用?
(2)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对当时中国的外交所起的作用。
材料11: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任务,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万隆精神,抓住历史机遇,加强团结合作,共绘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蓝图。我相信,在亚非发展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这次亚非峰会,将成为亚非合作的新起点,将作为亚非关系史上又一个划时代的重大事件载入史册。——胡锦涛在亚非峰会上的讲话
材料中的万隆精神指什么?你觉得当今世界还应该倡导万隆精神吗,为什么?
知识检测
1.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外交工作面临的国际环境是:
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严重削弱②社会主义形成一个世界体系
③亚非拉民族解放事业日益高涨④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采取的外交孤立政策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说明:
A.在中苏结盟时,我国应该放弃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抵制,因为中国要与苏联团结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C.为了抵抗美国对中国的侵略与威胁,中国不论什么时候都要与苏联结盟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3.“美国操纵五届联大通过对中国实行禁运的决议”,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外交活动的首要目标是:
A.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B.提高国际地位
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D.制定外交原则
4.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相互见面和离别以及在相互介绍时表示热情、礼貌、致意的常见礼节。世界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右图突出反映的外交方针是?
A.一大片B.另起炉灶C.一边倒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5.看到右图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同学们作出了
下列的图解,正确的是:
A.新中国首次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B.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C.双方签署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
D.双方就共同倡议发起不结盟运动达成共识
6.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华盛顿会议B.亚非会议C.雅尔塔会议D.日内瓦会议
7.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旧金山会议D.26届联大
8.最能说明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事件是:
A.提出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B.万隆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
9.20世纪50年代,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发扬光大的是:
①日内瓦会议 ②亚非国际会议 ③中美关系改善 ④中日邦交
A.①②③④ B.③④C.①② D.①②③
10.对下列四幅图片理解错误的是:
周恩来步入日内瓦会场1954年周恩来访问缅甸
周恩来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上签字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A.新中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新中国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C.新中国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并发挥积极作用D.新中国只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
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12.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进一步阐述的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
A.求同存异方针B.平等互惠原则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多边外交策略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3、感受新中国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1、重点分析:
(1)本节重点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本节的另一重点是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难点分析
本节难点是对新中国初期制定“一边倒”外交方针原因的分析,以及对此方针的评价。要正确理解“一边倒”的方针,必须分析建国之初国内外复杂的形势。高一的学生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比较缺乏,知识储备不足,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了解建国后的外交形势
有利形势: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不利形势:
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
2、思考分析: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3、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的三项基本方针
内容
含义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外交成就1:同苏联等国建立友好关系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思考:
1、为什么首先与苏联建交?
A美国与一系列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不与中国建交;
B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愿同中国建交并互派大使;
C为了在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
2、与苏联结盟有何重大意义?
A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
B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
外交成就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内容:
2、提出过程:
思考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何意义?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
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世界上也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外交成就3:参加日内瓦会议
思考:
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发挥的怎样的作用?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有何意义?
外交成就4、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思考分析:
1、万隆会议的特点是什么?
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什么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
3、“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如何理解?“存异”的“异”指的是什么?
同:共同的遭遇、共同的任务和要求。
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4、万隆会议的直接影响是什么?万隆精神是什么?
小结
新中国建立初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新中国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国初期就与一大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亚非国际会议并在会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节知识结构: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国际环境与苏联等国建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国家性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国家利益参加万隆会议
四、能力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二战后世界形势的根本特点是()
A、殖民地获得独立,民族解放运动高涨B、资本主义世界严重削弱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全面对抗D、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
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基本外交方针中,哪一条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了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立自主()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3、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特点是()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B、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4、最能体现“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是()
A、不同美国建交B、同印度、瑞士等国建交
C、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D、参加亚非会议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请回答:
⑴材料二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⑵“这些原则”是由谁首先提出来的?
⑶“这些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有何意义?
问答题:
新中国的外交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开始的?建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答案: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产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原则”。⑵周恩来。⑶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社会主义越出一个国家的范围,形成世界体系。亚非拉许多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相继赢得了民族独立。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
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成就:建国的第一年就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了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出席万隆亚非会议,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方针,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和新中国外交政策特点和基本方针的学习,培养综合分析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使学生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能力。
论从史出
问题探究
概括阐释
情境再现
通过对建国初期国际环境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党和政府能够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形势,从国家利益和世界人民利益出发,制定成熟的外交政策;通过通过对建国初期外交成就的概括和分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建国初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1课时
我们党的国家领导人在近日访问亚非各国时指出,要发扬双方的传统友谊,推进双方的互利合作,特别强调要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与他国的关系。如何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的?由此导入新课。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
(一)确立外交的根本方针
1、背景:一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政策:
3、主要内容:
(注意每一内容的含义和意义)
4、成就:先后同哪些国家建交?最突出成就是什么?
5、意义:国内:促进了。
国际:打破了;巩固了。
(二)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1、提出及完善:
提出目的:积极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1)1953年12月
(2)1954年
2、意义:国内
国际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亚非会议
(1)新中国为什么要参加这次会议?
(2)讨论的问题及结果
(3)意义
2、万隆会议
背景:
主题:讨论哪些问题?
会议期间,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的背景。
结果:会议通过了宣言,提出了原则,是的体现和引申。
意义:
这是第一次没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
加强了。会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5年,在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以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1)指出材料中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2)简述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这对会议起到什么作用?
帝国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有可能使会议走向歧途;促进会议取得成功。
(3)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对当时中国的外交所起的作用。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开拓了中国外交工作新局面。
1.请你对比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及产生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
清末: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被迫《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民国:北洋军阀时期,列强对中国“分而治之”。“一战”时,日本独霸中国;华盛顿会议后,列强共同支配中国。南京国民政府受到英美控制,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战期间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国际地位有所提高。但依然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新中国:打破了孤立、封锁政策,促使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成功,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国际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2.对比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对比新旧中国在外交上的不同点,然后在对具体史实的基础上得出认识。
[答案]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帝国主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外交权,旧中国实行的是一种屈辱外交。新中国诞生之初即宣告中国将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新基础上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认识:(1)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只有提高国家的整体水平,才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727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