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二化学下册《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整理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二化学下册《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整理》,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高二化学下册《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整理

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⑷影响因素:
①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②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
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规律
条件变化
活化分子的量的变化
反应速率的变化
反应物的浓度
增大
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增多,百分数不变
增大
减小
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减少,百分数不变
减小
气体反应物的压强
增大
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增多,百分数不变
增大
减小
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减少,百分数不变
减小
反应物的温度
升高
百分数增大,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增多
增大
降低
百分数减少,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减少
减小
反应物的催化剂
使用
百分数剧增,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剧增
剧增
撤去
百分数剧减,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剧减
剧减
其他
光、电磁波超声波、固体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等
有影响
※注意:
(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延伸阅读

高二化学知识点整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高二化学知识点整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重要的理论内容之一,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掌握有关概念和规律、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条件、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及其影响平衡的条件,另外还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的把握。
一、化学反应速率
课标要求
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及其计算
2、了解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方法
要点精讲
1、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对于反应体系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值表示。
某一物质A的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为:第二章1
式中——某物质A的浓度变化,常用单位为mol·L-1。
——某段时间间隔,常用单位为s,min,h。
υ——物质A的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是mol·L-1·s-1,mol·L-1·s-1等。
(3)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规律
①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间的关系
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规律
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这是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或换算的依据。
(4)化学反应速率的特点
①反应速率不取负值,用任何一种物质的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都不取负值。
②同一化学反应选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可能有不同的速率数值,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③化学反应速率是指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小贴士:①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指的是某物质在某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而不是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②由于在反应中纯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对于有纯液体或纯固体参加的反应一般不用纯液体或纯固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其化学反应速率与其表面积大小有关,而与其物质的量的多少无关。通常是通过增大该物质的表
面积(如粉碎成细小颗粒、充分搅拌、振荡等)来加快反应速率。
③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其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这些不同的数值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的速率。因此,表示化学反应的速率时,必须指明是用反应体系中的哪种物质做标准。
2、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
(1)基本思路
化学反应速率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因为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体系中的化学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所以与其中任何一种化学物质的浓度(或质量)相关的性质在测量反应速率时都可以加以利用。
(2)测定方法
①直接可观察的性质,如释放出气体的体积和体系的压强。
②依靠科学仪器才能测量的性质,如颜色的深浅、光的吸收、光的发射、导电能力等。
③在溶液中,当反应物或产物本身有比较明显的颜色时,常常利用颜色深浅和显色物质浓度间的正比关系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速率。
本节知识树
准确表达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就必须建立一套方法:确定起点,确定反应时间的单位,找到易于测量的某种量或性质的变化。
第二章2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课标要求
1、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2、掌握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要点精讲
1、发生化学反应的前提——有效碰撞理论
(1)有效碰撞: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
化学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是反应物分子之间必须发生碰撞。
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只有少数碰撞能导致化学反应的发生,多数碰撞并不能导致反应的发生,是无效碰撞。碰撞的频率越高,则化学反应速率就越大。
(2)活化能和活化分子
①活化分子:在化学反应中,能量较高,有可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活化分子之间之所以能够发生有效碰撞,是由于它们的能量高,发生碰撞时,能够克服相撞分子之间的排斥力,破坏分子内部原子之间的“结合力”,从而导致反应物分子破坏,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发生化学反应。
②活化能:活化分子所多出的那部分能量(或普通分子转化成活化分子所需的最低能量)。
③活化能与化学反应速率:活化分子数目的多少决定了有效碰撞发生的次数。在分子数确定时,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部因素
不同的化学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内因,即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
内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的历程,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部因素
当物质确定时(即内因固定),在同一反应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外因,即外界条件,主要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
(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
②理论解释: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某一反应来说,活化分子百分数是一定的,即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
(2)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影响对象:压强只影响有气体参与的反应的反应速率对于没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压强对它的反应速率没有任何影响。
注:压强影响,只适用于讨论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当然并不一定参加反应的物质全部是气体,只要有气体参与,压强即会影响反应的反应速率。
②规律: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若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③理论解释:对气体来说,若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是增大了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因此,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3)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可以减慢反应速率。
②理论解释: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反映,温度升高,使得整个体系中分子的能量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4)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规律: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在不加说明时,催化剂一般指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正催化剂。
②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大大降低反应所需要的能量,会使更多的反应物分子成为活化分子,大大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因而使反应速率加快。同一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
本节知识树
反应物的性质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内在因素。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用有效碰撞理论解释。
第二章3
三、化学平衡
课标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理解化学平衡的特点
(2)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要点精讲
1、化学平衡状态
(1)溶解平衡状态的建立:当溶液中固体溶质溶解和溶液中溶质分子聚集到固体表面的结晶过程的速率相等时,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达到溶解平衡。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小贴士::①固体溶解过程中,固体的溶解和溶质分子回到固体溶质表面这两个过程一直存在,只不过二者速率不同,在宏观上表现为固体溶质的减少。当固体全部溶解后仍未达到饱和时,这两个过程都不存在了。
②当溶液达到饱和后,溶液中的固体溶解和溶液中的溶质回到固体表面的结晶过程一直在进行,并且两个过程的速率相等,宏观上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2)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①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前提:反应物和产物必须同时存在于同一反应体系中,而且在相同条件下,正、逆反应都能自动进行。
②不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几乎只能向一定方向(向生成物方向)进行的反应。
(3)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化学平衡状态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前提是“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一定条件”通常是指一定的温度和压强。
②实质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由于速率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所以速率相等基于外界条件不变。
③标志是“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浓度没有变化,并不是各种物质的浓度相同。对于一种物质来说,由于单位时间内的生成量与消耗量相等,就表现出物质的多少
不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2、化学平衡移动
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是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浓度、温度、压强)建立起来的,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就会影响到化学反应速率,当正反应速率不再等于逆反应速率时,原平衡状态被破坏,并在新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平衡。此过程可表示为:
第二章4
(1)化学平衡移动: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反应条件的改变,使正、逆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并且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程度不同,导致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平衡受到破坏,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发生相应的变化。
①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υ正ν逆时,正反应占优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各组分的含量发生变化;
②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υ正ν逆时,逆反应占优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各组分的含量发生变化;
③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υ正和ν逆都发生变化,如果υ正和ν逆仍保持相等,化学平衡就没有发生移动,各组分的含量从保持一定到条件改变时含量没有变化。
(3)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反应物的浓度降低;
减小产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产物的浓度增大;
增大产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产物的浓度降低;
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反应物的浓度增大。
(4)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有气体参加或者生成的反应,增大压强,会使气体的浓度增大相同的倍数,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会使气体的浓度减小相同的倍数,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方向移动。
(5)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6)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使用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由于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且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但应注意,虽然催化剂不使化学平衡移动,但使用催化剂可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7)勒夏特列原理
①原理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压强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见下表。
第二章5
②适用范围:勒夏特列原理适用于已达平衡的体系(如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于未达平衡的体系。
3、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的平衡浓度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作为指数的乘积与反应物的平衡浓度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作为指数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示。
对于一般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在一定温度下第二章6===K,K为常数,只要温度不变,对于一个具体的可逆反应就对应一个具体的常数值。
(2)平衡表达式K的意义
①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方向
②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3)平衡转化率
含义:平衡转化率是指用平衡时已转化了的某反应物的量与反应前(初始时)该反应物的量之比来表示反应在该条件下的最大限度。
本节知识树
在化学平衡概念的基础上,从化学反应限度的定量描述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两个方面进一步学习了化学平衡的知识。
第二章7
四、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课标要求
1、了解焓变、熵变与反应方向的关系
2、掌握焓变和熵变一起决定反应的方向
要点精讲
化学反应的方向
(1)自发过程和自发反应
自发过程:在一定条件下不借助外部力量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自发反应:在一定的条件(如温度、压强)下,一个反应可以自发进行到显著程度,就称自发反应。
非自发反应:不能自发地进行,必须借助某种外力才能进行的反应。
自发反应一定属于自发过程。
(2)自发反应的能量判据
自发反应的体系总是趋向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这时体系往往会对外做功或释放热量),这一经验规律就是能量判断依据。
注:反应焓变是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并且自发反应与反应的吸放热现象没有必然的关系。
(3)自发反应的熵判据
①熵的含义:在密闭的条件下,体系由有序自发地转变为无序的倾向,这种推动体系变化的因素称作熵。熵用来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符号为S。熵值越大,体系的混乱度越大。
注:自发的过程是熵增加的过程。熵增加的过程与能量状态的高低无关。熵变是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的又一个因素,但也不是唯一的因素。
②熵增加原理:自发过程的体系趋向于有序转变为无序,导致体系的熵增加,这一经验规律叫做熵增加原理,也是反应方向判断的熵依据。与有序体系相比,无序体系“更加稳定”。
③反应的熵变
化学反应存在着熵变。反应的熵变(杂)为反应产物总熵与反应物总熵之差。对于确定的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确定的熵变。
常见的熵增加的化学反应:产生气体的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熵变的数值
通常都是正值,为熵增加反应。
常见的熵减少的化学反应:有些熵减小的反应即杂约园的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
自发进行,如铝热反应。
(4)自发反应的复合判据
化学反应方向的复合判据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方向是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共同影响的结果,反应方向的判据为:
第二章8
本节知识树
化学反应的方向由反应体系的某些物理量决定。等温、等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方向由反应焓变与反应熵变共同决定。

高二化学下册《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总结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学下册《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二化学下册《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总结

1、概念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v=△c/△t,单位为mol·L-1·min-1或mol·L-1·s-1。

2、表示方法及特征
①同一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浓度变化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但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比.
②一般不能用固体和纯液体物质表示浓度.
③对于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v正≠v逆.
④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且均值取正值.但在时间-速率图象中某时刻对应的速率为瞬时速率.
⑤用化学反应速率来比较不同反应进行的快慢或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快慢时,应选择同一物质来比较.

3、“三段式”计算反应速率

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主要因素)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

知识点小结

气体反应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不参与反应)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恒容: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物质浓度不变(活化分子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2、恒压: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物质浓度减小(活化分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化学反应速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侧重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这部分知识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B层次或C层次的要求。本知识点,按最新教材来讲。
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称。并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教材配以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进一步说明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和的情况,从中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以下思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综合运用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图画来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教学关键。教师不可轻视实验和图画在本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本节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本节教学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
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
(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化学反应速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目标引读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章化学平衡。

【板书】第二章化学平衡

【指导阅读】阅读P.30引言,了解这一章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此章的意义。

【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两个问题:反应进行的快慢——化学反应速率问题。

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平衡问题。

意义:是学习化学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并能指导化工生产。

【引言】我们这节课进一步从微观角度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

【板书】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复习提问】1.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影响?

【投影】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外因: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

浓度、压强越大、温度越高、使用正催化剂,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板书】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提出问题】投影

1.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2.化学反应的实现靠什么?碰撞有几种可能?

3.什么是有效碰撞?什么是活化分子?

4.为什么增大浓度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展示】媒体演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投影】小结

【倾听、记录】

【回忆、讨论】

【回答、补充完善】

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总数增多(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的分子。

【阅读教材】P.31~34,讨论(四人一组)

【回答、补充完善】

【记录】

【板书】二、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提问】压强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投影】小结

有气体存在的反应:

压强增大→体积缩小→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仅有固体、液体存在的反应:压强对化学反应

速率无影响(压强的改变实质上是浓度的变化。压

强变化时固体、液体的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温度、催化剂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

率的?

【指导阅读、讨论】

【思考、回答】

,压强增大,气体体积缩小,浓度增大。

【板书】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投影】小结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一定):温度升高使不少非活分子获得能量成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正催化剂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讨论】P.35讨论题。

【设问】哪些方法不适合作为加快这个化学反应速率呢?

【小结】我们学习了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但对具体的某一个化学反应,应具体分析改变速率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阅读教材】P.34,讨论问题(四人一组)。

共同总结。

【讨论、回答】

可以采用使用铁粉、增大盐酸的浓度、加热、加压和使用催化剂的方法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思考并回答】增加铁的量不影响,加压不适合,通常也不使用催化剂,增大盐酸浓度使氢气中氯化氢含量过量。

【练习】投影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醋酸分别与2mol/L的反应的速率相同

B.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硝酸分别与大小相同的大理石反应的速率相同

C.Mg和Fe与0.1mol/L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D.大理石和大理石粉分别与0.1mol/L的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2.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A.加快分子运动速度,增加分子碰撞的机会

B.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

C.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反应M+N→P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3倍。已知在10℃时完成反应的10%需81min,若将温度提高到30℃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的时间为()

A.9minB.27min

C.13.5minD.3min

4.将10molA和5molB放入10L真空箱中,某温度下发生反应:。在最初0.2s内,消耗A的平均速率为,则在0.2s时,箱中有molC生成。

【作业】P.36一、二、三、四、五

答案:

1.B

【解析】盐酸、硝酸是强电解质,当酸的浓度相同时,所含氢离子的浓度也相同。醋酸是弱电解质,等浓度时氢离子浓度不相等,所以A选项反应速率不相等,B选项反应速率相等。C、D选项分别是金属活动性(内因)、颗粒大小不同,所以反应速率都不同。

2.C

【解析】升高温度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但不是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

3.A

【解析】升高温度后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公式为(为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

4.0.08mol


[1]

教学教案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高一化学下册《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一化学下册《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化学下册《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

高一大家学习了很多化学知识,在课下要及时的进行巩固复习,这样才能掌握住学习过的化学知识,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下面xx为大家带来2017年高一化学下册《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学好化学知识有帮助。
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以上就是xx为大家带来的2017年高一化学下册《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希望我们能够好好利用这些内容,从而在期中考试中取的好的化学成绩。

文章来源://m.jab88.com/j/3503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