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课后反思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课后反思”,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课后反思:

这次教学实践活动考虑到时间问题,安排了两节数学课连上,到了第二节数学课时,明显感到了学生的疲劳,这是课前没有充分考虑到的,我个人心里有准备(学生的疲劳),但没想到实际情况更糟:上课铃响起时,十多位老师进入了教室,而教室里只有四、五名学生,上课铃响过后五六分钟,学生才全部进入教室。虽然这只是一个认识个位和十位,认识十进制的问题,可学生注意力分散特别严重,和上节课出现同一个问题,教学内容枯燥,缺乏趣味性,而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又没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导致这节课也上得更加吃力。本节课中,我试图采用直观方法,尽快完成新课,然而由于开课时就是懒懒散散,学生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课堂一度混乱。对于这样的情况,我认为学生的学习常规的养成要做为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课程来抓,在两节课中,我也反复地提示和强调要求学生安静,可学生并没有多少反应,听到教师指令,很漠然的样子。当然,这不排除我对这个班的学习约定不了解,所以没能正确调控的情况,在激励、表扬最后强制要求也无果的情况下,我武断地把原因规结到了学习常规方面。最后对这个教学内容的完成只能在一部分学生理解的情况下,采用教师和已经掌握了的学生的讲解下让全体学生学会,没能达到预期的全体学生探究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很期待下次再进行这个内容的教学!

小编推荐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实录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借助学具操作,认识11---20各数。

2、正确书写1120各数,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

3、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学具操作,认识11---20各数。

教学难点:

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准备

1、复习前面学过的10以内的数。

2、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数一数上课的有多少名同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复习前面学过的数,既是对10以内数的复习,又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一个铺垫;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数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这样既尊重学生的起点,检查数数的情况,又体现了数数方法的多样性。

二、导入新课,学习新知

(一)教学11的认识及数位的认识

师:国庆节放假时,老师去了一趟青岛,那里的景色可美了,我带来了几张照片,想看看吗?

生:想。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海鸥、沙滩、小朋友

师:我们先来数一数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吧。

生:11只。

师:你是怎么数的?

生1:我是1个1个数的。

生2:我是2个2个数的。

师:同学们都数对了,如果用小棒表示海鸥的只数,想一想,该怎样摆?

生:应该摆11根。(学生摆出)

师:堆在一起还不能准确地看出大家摆的是11根,你能不能想一个好方法,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11。看看谁想出的办法好!(学生独立思考,摆学具)

师:(学生汇报,把学生不同的摆法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你觉得哪种方法能一眼看出是11?(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比较一下,你觉得哪一种摆法最好,一看就知道有11根?为什么?

生:第(3)种,把10根捆成一捆,一看就知道有十根了,然后接着数下去。

师:我们把一根小棒看作1个一,10根就是10个一(板书:10个一),我们把一捆看作1个十(板书:1个十)。那么10个一和1个十有什么关系呢?

生:10个一就是1个十(教师板书)

师:这一捆有10根,表示1个十。旁边还有一根,表示1个一,合起来就是11。你也能像这样摆出11吗?自己摆一摆。(学生摆出1个十和1个一)

师:现在你来指一指哪是1个十?哪是1个一?(学生分别指出)

师:(课件出示11的组成图)老师也摆出了11。(指着1个十)这表示什么?

生:1个十。

师:这1个十对着的位置,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十位。十位专门用来表示有几个十。

师:(指着1个一)这表示什么?

生:1个一。

师:这1个一对着的位置也有一个名字,叫个位,个位用来表示有几个一。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不同摆法,并给予一一展示,既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又为学生感知十进制的优越性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料。让学生通过比较,真实地体验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此时把10根扎成一捆不是教师告知的,而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而获得的。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感知的基础上,借助小棒的直观操作及课件的演示,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二)教学十几的组成。

师:还愿意摆吗?14,你会摆吗?看哪个小朋友摆的又对又快?看到你摆的14,你能来说一说1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吗?

生:1个十、4个一。

师:让学生再摆出15、19

[设计意图]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引起学生动手拼摆的欲望,这部分的教学中淡化了数数的教学,着重强调了在数数的基础上了解数的组成,从而掌握数的读法。使学生在操作和实践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明确数的组成,形成数感。

(三)用计数器拨数

师:刚才我们用小棒来摆数,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朋友,它也能帮助我们来计数,出示计数器。

师:你会在计数器上拨数吗?试一试?13你会拨吗?再拨一个15┅┅

师:19你会拨吗?19再添上1是多少?

生:20。

师:20在计数器上怎样拨呢?试一试吧!

生1:在十位拨两个珠子。

生2:个位拨10个珠子,十位拨2个珠子。

师:你们认为谁拨的对呢?为什么?

师:20里面有两个十,所以在十位拨两个珠子。

师:你会写20吗?

生:会。

师:20里面的0不写行吗?

生:不行,那样就是2了。

师:20里的0表示没有,在这里起占位的作用。

[设计意图]利用计数器,进一步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和数位的认识,20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数,通过学生的不同拨法,在比较中让学生知道了20的组成。

三、小结

教师带领大家一起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把本课所学进行小结,对知识进行梳理。

四、练一练

1、圈一圈,写一写。

2、写一写,画一画。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在圈一圈、画一画中巩固新知,培养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拓展作业

回家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数一数一盒火柴或一盒牙签有多少根?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数一数一盒火柴或一盒牙签有多少根,即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延伸,也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成功之处:

首先,导入比较自然,让学生在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中学会数数,导入本课,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次,就是本课中设计的一些练习和游戏很大的丰富了课堂,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并且培养了孩子们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课堂气氛比较轻松,基本做到了人人参与。

最后,就是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同学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摆小棒,如摆十几,并讨论,这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同学们学得轻松,老师教得也很轻松。

不足之处:

有成功之处,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课后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发现有几名同学还是没有掌握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了十几这样的题,说明在上课时,我对这部分内容的讲授的方法还是不够恰当没有让同学们都掌握了,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尤其还为下节课教授数位做基础。所以我又单独对几名同学进行了辅导,究其原因,还是在我课前备课时对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的情况没有考虑全面。

另外,在课上,我设计一个摘苹果并让学生计算的游戏环节,在引入这个游戏时,我想说同学们,你们相不想吃苹果啊?可是到了做这个游戏时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同学们,农民伯伯的果园丰收了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果子,可是他们忙不过来,你们愿意帮忙吗?这样,同学们一下子很高兴,情绪都很激动,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学生学会了助人为乐。

如果让我再来重新设计这一课,我一会在备课时把各种在课上出现的状况都想全面了,备课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让同学们学得轻松学得透彻。

这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浅显的个人反思,作为初为人师又初次教低年级的我来说,还需不断的探索学习。不过,在这将近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体会到了很深刻的一点,那就是教师在教学生知识时,没有什么比爱更好的方式了,你责备他十遍也不如耐心的教他一遍这样收到的效果更好。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课后反思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课后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课后反思
反思整节课,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真正解放了学生,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使学生在交流评价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丰富的体验,较好的体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感触较深。
1、真正解放学生,让学生的思维迸射出火花。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上完后,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开放型的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教材”是教书匠,“用教材教”才是创新型、科研型教师。开放型的数学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智慧生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生命。开放型的数学教师还应从“裁判员”的角色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和学生共同探索、体验、发现的过程。我们必须从片面的以知识为中心、考试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会学、爱学、善学、博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要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要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要创设人人操作的场景、要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
教师还必须大胆放权: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前进;给学生一个方向,让他自己去创造.在数学教学中要真正做到学生主体的开放,教师是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把学生的最大潜能释放出来。
2、真正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承认差异,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指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成功。新的课程具有弹性,新课程力图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而且,从面向每一个人出发,也能为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使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二是如何看待差异。根据这两方面,教学时,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形式的指导,让学生按自己的方式学习,达到相应的水平。
例如:教学时,课堂中,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不及早的对学生的发言下结论,于是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敢于大胆发言,往往呈现出“接力棒”式。师:谁能把11-20各数的组成用儿歌的形式说一说?于是教室里同桌间开始互相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开了,当老师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说一说的时候,他们的小手举得很高很高,一个同学说完,另一个就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还有”;“老师我还想说”;“老师我还有更好的说法”等等。尽管有些学生说得不够合理完整,但他们都愿意表达自己的思想,课堂中,我们要鼓励这种小接力,天长日久,我们会发现学生传棒、接棒的水平在提高,尽管还存在差距,但这是“向上发展的差距”。
3、真正融于学生主体之中,让学生充满自信。
现代教学要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是要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以形成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学生之间创设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评价的关系,以利于学生人格和心理健康发展。例如:教学时,师在课前谈话中,说:小朋友,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他就是智多星(出示课件—),他不但要和我们一起学习,而且还要跟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想不想让他成为我们的好朋友?现在他先要带你们到热闹的大街上去看一看,不过他要提醒大家一定要仔细观察呀!教师简单的话语,亲切的语气,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新课时,提问:刚才我们在摆小棒的时候,把10根捆成1捆就是1个十,小朋友们请想一想,怎样拿出11根小棒?让小组进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指名汇报,引导学生用最快的方法拿出11根小棒(1捆小棒加1根小棒)。如果有其它拿的方法,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很快地拿出11根小棒,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从而体会成功的喜悦。又如:在归纳11-20各数的组成儿歌时,老师请学生到讲台前,当当‘小老师’,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了大家,满足了成功的欲望,树立了信心。另外在练习时,我还注重同桌之间的相互评价。通过相互评价,互相欣赏增进同学感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亲其师,信其道,评价不在是简单的“你真聪明”、“你真棒”、“Verygood!”等。评价是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是触动学生心灵的交响曲!

《11-20各数的认识》课后反思


反思整节课,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真正解放了学生,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使学生在交流评价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丰富的体验,较好的体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感触较深。
1、真正解放学生,让学生的思维迸射出火花。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上完后,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开放型的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教材”是教书匠,“用教材教”才是创新型、科研型教师。开放型的数学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智慧生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生命。开放型的数学教师还应从“裁判员”的角色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和学生共同探索、体验、发现的过程。我们必须从片面的以知识为中心、考试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会学、爱学、善学、博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要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要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要创设人人操作的场景、要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
教师还必须大胆放权: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前进;给学生一个方向,让他自己去创造.在数学教学中要真正做到学生主体的开放,教师是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把学生的最大潜能释放出来。
2、真正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承认差异,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指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成功。新的课程具有弹性,新课程力图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而且,从面向每一个人出发,也能为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使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二是如何看待差异。根据这两方面,教学时,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形式的指导,让学生按自己的方式学习,达到相应的水平。
例如:教学时,课堂中,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不及早的对学生的发言下结论,于是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敢于大胆发言,往往呈现出“接力棒”式。师:谁能把11-20各数的组成用儿歌的形式说一说?于是教室里同桌间开始互相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开了,当老师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说一说的时候,他们的小手举得很高很高,一个同学说完,另一个就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还有”;“老师我还想说”;“老师我还有更好的说法”等等。尽管有些学生说得不够合理完整,但他们都愿意表达自己的思想,课堂中,我们要鼓励这种小接力,天长日久,我们会发现学生传棒、接棒的水平在提高,尽管还存在差距,但这是“向上发展的差距”。
3、真正融于学生主体之中,让学生充满自信。
现代教学要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是要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以形成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学生之间创设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评价的关系,以利于学生人格和心理健康发展。例如:教学时,师在课前谈话中,说:小朋友,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他就是智多星(出示课件—),他不但要和我们一起学习,而且还要跟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想不想让他成为我们的好朋友?现在他先要带你们到热闹的大街上去看一看,不过他要提醒大家一定要仔细观察呀!教师简单的话语,亲切的语气,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新课时,提问:刚才我们在摆小棒的时候,把10根捆成1捆就是1个十,小朋友们请想一想,怎样拿出11根小棒?让小组进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指名汇报,引导学生用最快的方法拿出11根小棒(1捆小棒加1根小棒)。如果有其它拿的方法,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很快地拿出11根小棒,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从而体会成功的喜悦。又如:在归纳11-20各数的组成儿歌时,老师请学生到讲台前,当当‘小老师’,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了大家,满足了成功的欲望,树立了信心。另外在练习时,我还注重同桌之间的相互评价。通过相互评价,互相欣赏增进同学感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亲其师,信其道,评价不在是简单的“你真聪明”、“你真棒”、“Verygood!”等。评价是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是触动学生心灵的交响曲!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课上,我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
自己亲身体验。这样,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很好地建立了数位的概念,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和体验性。同时,组织有效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数学课堂。但是细细琢磨一下,也有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十”的概念没有深入人心。在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认识11时,请小朋友摆一摆,大多数小朋友都把一捆小棒打开,重新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有的小朋友则仍然采用左边10根,右边1根的摆法。我起初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这样?考虑再三,觉得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十”的概念没有建立好,没有对多种摆法进行及时的优化。在讨论喜欢哪一种摆法时,选择左边10根,右边1根这种摆法的很少,学生认为10根放一起,数起来麻烦。我在课堂上顺水推舟说,我们就来看这种摆法。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知道“10个一是1个十”,“1个十和1个一是11”。而对哪种摆法好这个问题不了了之。所以导致学生在摆十几时,仍旧1根1根地数。我想应该引导学生再来探讨,(在那些摆法中加入1捆加1根的摆法)现在你觉得哪种摆法好,为什么?通过比较、探讨、交流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建立1捆就是一个“十”的概念。
2.没有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课堂上没有把握好机会,组织起有效的合作学
习。现在想一想,在动手操作摆11以及讨论哪种摆法好等环节中,是否可以安排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可以让学生在摆好小棒后,小组或者同桌讨论哪种摆法好?让每一位学生在独立思考后,都参与到讨论之中。
3.课堂上关注学生不够。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出发,顺着学
生的思路来设计教学过程,随时根据学生学的情况调整教学。在课堂上,虽然我发现“十”的概念建立得不理想,但是碍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继续探究,而是按照原来的设计继续进行教学。虽然课堂上我及时发现了问题,可是我回避了。虽然有了这方面的意识,但是还没有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集体备课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集体备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84页―85页的内容;完成“做一做”及87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教学准备:小棒、苹果教具、尺子、电脑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放录音,歌曲《快乐的星期天》

(同时)师:快乐的周末来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军属李奶奶家帮好事,这时他们正穿过一条喧闹的马路。(电脑出示主题图)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

数一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各小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3、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想像很丰富,那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这些数都没有超过2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和11―――20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数小棒,感知满十

师: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十根后,捆成一捆放在一边,继续数,又满十根,再捆成一捆,明白了吗?(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一学生上台跟全班同学一起数。

数完后,师问:通过刚才数小棒,想一想,1捆小棒就是几个十?2捆呢?

2、摆小棒,学习数的组成:

(1)认识15

请小朋友拿出15根小棒摆一摆,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摆法,把不同的摆法指名学生展示在黑板上。

问:这几种摆法你最喜欢哪种摆法?

看你摆好的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是由一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板书:15

教师领读

(2)认识11和20

问:谁能用你喜欢的好方法一下摆出11和20,并悄悄地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操作,并说理由)

反馈汇报,问:11和20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120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十几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并且今后在摆小棒时,就可用较简便的方法摆了。

3、看直尺,感知数的顺序、大小

1)、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直尺,找出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读一读。(先学生自由的读,再同桌互读,蝚后指名读)

2)问:看着尺子上的数,你能提出些数学问题?

三、有趣练习,巩固新知(电脑出示)

1、比一比,摆一摆

用小棒摆下面的数:12161720

(要求:摆每一个数时,指名一位同学上台演示)

2、連一連,猜一猜(电脑出示练习十四的第2题的点子图)

出示要求:从1到20。按顺序把点子連起来

师:这是一个隐形小动物,这很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7页完成第2题。

3、读一读,排一排

(电脑出示小狗汪汪并配音)

小狗汪汪:同学们,你们爱吃苹果吗?今天,我带来一大苹果送缎带你们,但是你们必须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才行,你们愿意吗?

这时,老师拿出小狗汪汪带来和上面有数字的红苹果教具,把它发缎带大家,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并说出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最后所有拿苹果的同学上台来按顺序排好队,找自己的位置站好,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4、找一找生活中的数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数,你们能找一找,说一说吗?说给你的同桌听?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11—20各数》教案青岛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数11—20各数》教案青岛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11—20各数》教案青岛版

数11—20各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页信息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数20以内的数。

2、进一步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介绍背景:市南区发起“挽留海鸥”的活动,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不久“海鸥回来了”,让我们去看看现在海边的美景,怎么样?

2、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让学生把图上的内容说完整。)

3、你们看图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充分提问。)

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

1、数11-20各数

(1)根据提出的问题,数出自己喜欢物体的个数。(学生说说数的办法。)学生数出并回答,师随机板书此数

(2)继续解决其它关于数数的问题,学习11-20各数的数法。让学生把图中的数数全,把图中提到的各种信息展示完整。

2、动手操作,认识数位

(1)怎样才能把数数的更准确呢?我们可以借助学具——摆小棒学习数“沙滩上有几只海鸥?”(用小棒表示海鸥)

(2)引导学生把其中10根捆成一捆,强调10个一是一个十,让学生初步体会十进制,体会十几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一捆小棒加一根就是11,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一捆加两根就是12,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接着让学生按这种方法摆出11-20各数,知道2个十是20。

(4)在计数器上表示数,教师说明: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个位上的珠子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珠子表示几个十。

11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呢?指学生试拨。

(5)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教师说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并说一说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畅所欲言,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用到11-20各数吗?”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教科书第65页的第1题:写一写,画一画

这是一道巩固数位知识的练习题,弄懂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提问:你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这样画?完成后进行扩充练习。

2、教科书第65页第2题:按顺序写数。

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对20以内数的排序练习:

(1)从小到大

(2)从大到小

(3)奇数排列、偶数排列

3、教科书第65页第3题:数学游戏

先给学生解释清楚几个名词:大、小、大得多、小得多、差不多。讲清楚规则后,让学生同位合作游戏。

五、教学随笔:

11-20各数的认识复习


复习11-20各数的认识
复习要求:
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复习重点:
20以内数的组成。
复习过程设计: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
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11一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1、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
(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
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
(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8+3=113+8=11
(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课堂练习
1.数一数,一共有几块糖?
先数出10块圈起来,再看还剩几块,就是十几块.
2.口头填数.
3.请把卡片按顺序排列起来.
4、总复习的第1、2题。
(1)、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并针对情况讲解。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一、创设情境,直接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小明没有带小棒,老师准备借一把小棒给他,你们猜猜大约有多少呢?

生猜

师:猜得真多,到底谁猜对了?怎么办呢?

生数(师展示)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探索过程

1、探索

(1)摆

师:小朋友,你们带来了多少根小棒?不说出答案,试着摆一摆,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你有多少根?

生摆。

(2)说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摆法跟大家说一说?其他小朋友认真听一听!

生说。

师:还有与他不同的摆法吗?(师根据学生的说,作好展示)

师:小朋友真不错,想了这么多摆法,咱们来评一评,谁的摆法最好?为什么?

生评。(奖励)

哪些小朋友的摆法跟他一样?请举起你的小手。哇,这么多聪明的小朋友!

(3)学

师:想知道小明是怎么摆的吗?咱们一起去看看!谁说说他是怎么做的?你认为他这种做法好吗?为什么?你们也能像他这样做吗?与好朋友合作绑一绑!

(师顺手拿一捆)问:你们绑的这一捆就是1个几?这个十里有几个一?

2、读数

(1)看,小明摆的是多少?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现在你知道11是怎么合成的吗?(11)

小结:对,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合成的!

(2)这又是多少?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合成的?学生说还有谁能说说!(12)

(3)小朋友,你们带来的小棒是多少?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多个学生说!

小朋友,20呢?你们会摆吗?把你摆的举起来!谁能说说你为什么这么摆吗?(20)

(4)小朋友看,你看到什么?有多少个?它有几个十和几个一?(问两次)13、15、16、17

3、休息(咱们休息一会!)

4、数的顺序和大小

(1)师:小朋友,今天除了来了这么多叔叔阿姨外,还来了位特殊的朋友,是谁?

请小朋友拿出这位特殊的朋友,按顺序读读他身上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说。

师:小朋友,看着这尺子,我想到了许多问题:

15前一个数是几?谁告诉我!

比16多1是几?

19比20少几?

18的邻居有哪些?

10离15近,还是19离15近?

师:谁也能看着尺子上的数提问给老师回答?(奖励)

三、综合应用

(1)师:小朋友,你能把咱们今天学的数字娃娃从你的学具袋里请出来吗?

瞧!他们好乱的,能帮他们排排队吗?说说你是怎么排的?还有不同的排法吗?

(2)听口令,找朋友:A、请你找出比11大岁的朋友?B、请你找出比18小3

岁的朋友?B、请你找出15的邻居?、、、、、、

(3)小朋友,汤老师手上拿着一张数字娃娃,你们猜猜会是多少呢?“大了,小了,对了。”

(4)师:小朋友,你知道吗?这些数字娃娃是咱们的好朋友,他们时刻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能从中找出哪些数字娃娃?

这是一张“过路图”,调皮的数字娃娃躲起来了,你能找出来吗?在我们生活中,你还见过或听过哪些数字娃娃的名字?

四、小结

小朋友,你们今天学得开心吗?

唱歌曲走出教室!“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内容:

第84页-85页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的教育。

重点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教学准备:

小棒、苹果教具、尺子、电脑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放录音,歌曲《快乐的星期天》

(同时)师:快乐的周末来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军属李奶奶家帮好事,这时他们正穿过一条喧闹的马路。(电脑出示主题图)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

数一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各小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3、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想像很丰富,那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这些数都没有超过2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和11―――20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数小棒,感知满十

师: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十根后,捆成一捆放在一边,继续数,又满十根,再捆成一捆,明白了吗?(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一学生上台跟全班同学一起数。

数完后,师问:通过刚才数小棒,想一想,1捆小棒就是几个十?2捆呢?

2、摆小棒,学习数的组成

(1)认识15

请小朋友拿出15根小棒摆一摆,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摆法,把不同的摆法指名学生展示在黑板上。

问:这几种摆法你最喜欢哪种摆法?

看你摆好的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是由一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板书:15

教师领读

(2)认识11和20

问:谁能用你喜欢的好方法一下摆出11和20,并悄悄地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操作,并说理由)

反馈汇报,问:11和20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120)

同时领读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十几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并且今后在摆小棒时,就可用较简便的方法摆了。

3、看直尺,感知数的顺序、大小

(1)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直尺,找出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读一读。(先学生自由的读,再同桌互读,蝚后指名读)

(2)问:看着尺子上的数,你能提出些数学问题?

三、有趣练习,巩固新知(电脑出示)

1、比一比,摆一摆

用小棒摆下面的数:12161720

(要求:摆每一个数时,指名一位同学上台演示)

2、連一連,猜一猜(电脑出示练习十四的第2题的点子图)

出示要求:从1到20。按顺序把点子連起来

师:这是一个隐形小动物,这很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7页完成第2题。

3、读一读,排一排

(电脑出示小狗汪汪并配音)

小狗汪汪:同学们,你们爱吃苹果吗?今天,我带来一大苹果送缎带你们,但是你们必须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才行,你们愿意吗?

这时,老师拿出小狗汪汪带来和上面有数字的红苹果教具,把它发缎带大家,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并说出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最后所有拿苹果的同学上台来按顺序排好队,找自己的位置站好,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4、找一找生活中的数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数,你们能找一找,说一说吗?说给你的同桌听?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1-20各数的认识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1-20各数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

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

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如:10+5=1517-7=1018-10=8

(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

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9、解决问题

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

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课本第56页~第68页,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将认数范围从10以内扩大到20以内,10以内的数及认数的方法都将成为本单元的认知基础。同时,20以内的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掌握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本单元内容包括:认识11~20各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从中体会1120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初步知道“十位”“个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3.能认、读、写1120各数,会用1120表示物体的个数与顺序。

4.能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描述20以内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5.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6.在与同伴合作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

教学难点:

理解数的位置值。让学生爱上学数学。

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11~20各数。数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得相当广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1120各数,掌握一些数学学习的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2.要依靠原有的知识经验,借助操作、观察等活动在头脑中建立丰富的表象,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数。

3.强化学生对数的位置值的理解,突出位置值在单元知识中的重要作用。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是学习难点,也是掌握20以内数的关键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直观地理解位置值。

4.沟通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把认数和计算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学时注意在数的组成中渗透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等内容,在加减计算中强化学生对数的组成的认识,从而实现认数与计算的有机结合。

5.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谈话法、教具导入、等。

谈话法: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指名答,回答得好的给予鼓励或表扬。从这节课起我们来学习较大一些的数。板书课题:“认识11~20各数”

教具导入法:师:大家看看这里,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奖品。猜猜是什么?有多少呢?大家先来摸一摸。

学生猜后,师打开袋子,展示铅笔,并和学生一起数一数。

数到10以后,还多余几根,师问:接着怎么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给予评议。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认识‘11~20各数’。”板书课题,并朗读2遍。

【设计意图】学生碰到“猜一猜奖品是什么?”这种情景,心里活动是十分积极的。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例题1

师问:“刚才我们一根一根的数铅笔3是不是很麻烦呢?”当铅笔摆出来时,怎样让别人一眼就知道有十几根呢?你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两根两根地数、5根5根地数、把10根放在一起数等”多种摆法。

师:“哪种方法好一些?”

生回答。

师:对,把铅笔数10支捆起来,1捆就是10支,这样好数多了。

师:一捆就是一个十(板书:1个十),再数数旁边有几个一(板书: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了。比如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十一。

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11~19各数。

2、教学例题2.

摆一摆、拨一拨、读数。

师:请同学们拿出计数器,看一看这些数如何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

师出示1捆加5根,问:“如何在计数器上表示?这个数怎么写怎么读?”

师出示1捆加7根,问:“如何在计数器上表示?这个数怎么写怎么读?”

学生操作后,朗读数字两边。

师介绍:在计数器上不管是1个十还是1个一,都用1颗算珠表示。左边的算珠表示1个十,右边的算珠表示1个一。

师出示2捆,问:“如何在计数器上表示?这个数怎么写怎么读?”

师小结:数字在不同的位置上表示不同的数值。

3、教学例题3.写11~20各数字。

(1)让学生自由读出11~20各数。(读数时,只要求学生口头读,不要求用汉字写出来。)

(2)教师在田字格中作书写示范,重点突出每一个数中各个数字的书写位置。写20时,要强调0不能丢。

(3)为了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教学时教师不必把所有的数都读写完,可让学生自己在认数的基础上试着去边读边写。

【设计意图】整个教学环节,重视学生数概念的抽象过程,用“小棒一算珠图一计数器一读写数”这样的教学过程,体现了“直观一半抽象一抽象”的认知过程。学生不但认识了“十位”“个位”两个数位,还通过用计数器强调位置值(同一数字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的大小不一样)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深化了对数概念的理解。

4、教学例题4,学习计算10加几。

教师课件出示例题4:请你拿出和屏幕上同样多的小棒。学生拿出16根小棒。

教师:你能看着1捆小棒和6根小棒,根据“1个十和6个一组成16”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吗?学生试写,并抽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0+6=16或者6+10=16。教师: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写吗?

学生自由说一说。

教师:请孩子们选一组你喜欢的小棒图,写出加法算式。屏幕上展示小棒图,分别为:1个十和9个一、1个十和3个一、1个十和7个一。

学生写算式。

教师:谁能来说一说你写的加法算式?你是怎么想的?分别抽几名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借助观察、操作等活动,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来写10加几的加法算式,并理解10加几的口算方法,在沟通知识间联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

教师:观察今天大家所写出来的加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发言。引导学生得出:这些都是10加几的算式,结果都得十几。

教师:是的,大家观察得很仔细,10加几得十几,根据这个发现,我们能快速地口算10加几的算式。

完成试一试的题目,并集体订正。

5、教学例题5,11~20各数的大小比较

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直尺。把直尺上的数字读一读,可从0读到20,再从20读到0。这样能完善学生对20以内数的认识,同时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师让学生观察直尺图上的数,由数与数之间的距离远近,得出“20比18大一些”和“20比1大得多”的结论。

让学生观察这些数字在尺子上的位置,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右边11~20的数都比10大。

三、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第58页课堂活动第1~4题。

课堂活动第58页第1题通过“拨”强化学生对数的认识。可安排2人1组,我数你拨,然后交换角色。注意超过10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十位上1个算珠表示1个十。

课堂活动第58页第2题找书页、第3题打电话。

师介绍题目意思,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

课堂活动第58页第4题结合数位说数、写数。先让学生说出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再让学生说出这个数后才书写。写完后师选择优秀作业展示,并给与鼓励(表扬、奖励)。对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作业,要学生说说问题在哪里。

四、达标反馈

(可选)课本第59页课堂活动内容

五、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自由回答,再总结得出:会算10加几的算式,知道10加几得十几;会比较数的大小,能用“大一些”、“大得多”来进行数的比较。教师:祝贺大家有这么多的收获!这节课学会了10加几的加法,20以内的其他加法怎样计算呢?这个问题留到我们下节课来研究。

【设计意图】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帮助学习注意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74、75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数序和大小,能够正确地读出11到20各数。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12各数。

教具、学具准备:20支小棒和一把尺子,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8-4 4+3 7+3 3+6 9-4 9-6

10-7 8+2 10-8 5+5 3+5 7-4

二、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1.数小棒

(1)让学生数小棒,一根一根地数,从1数到20。

(2)出示例1的幻灯,演示:一根一根地数,从1数到10,把10根捆成一捆,接着一根一根地数到20,再把10根捆成一捆。使学生看到1捆是1个十,2捆是2个十。然后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用小棒数一遍。

2.让学生用小棒分别摆出11根、13根、15根、20根,让学生分别说出是怎样摆的,所摆的小棒里有几个十,几个一,再把这个数读出来。

3.让学生拿出直尺,从0数到20;从8数到14;从6数以17。

问:13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16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17比14大还是小?

三、练习:

1.让学生齐说1-20,再让学生数。

2.让学生(指名)从7数到18,然后全班学生从7数到18。

3.读数练习。

4.根据数摆小棒。说一说每一个数是如何摆的,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5.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6.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数和读20以内的数,知道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还掌握了20以内数的数序和大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课后反思》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349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