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有经验的教师教案会写得简略,新教师会写得详细。教案包括学期教学计划和周次教学计划两种,在翻阅中88教案网找到了一篇非常有用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模板”,请先把此页面收藏以便您未来再次访问!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1)

教学目标:

1.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第1自然段。

2能说出课文第1自然段写了哪些事物,并说出描写这些事物的重点词句。

3.学会课文中的14个生字,理解16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像似的、恢复各写一句话。

4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难点:说出课文第1自然段写了哪些事物,悠悠、柔光、炊烟等词语的理解。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初步理解含有生字的词语的意思。

2.能按提纲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揭题,看图认识鸬鹚。

鸬鹚是一种水鸟,善于捕鱼。它的喉下的皮肤能扩大成囊状,把捕得的鱼放在囊内。课文就是写鸬鹚捕鱼的经过。

2.听课文录音,听准生字的读音,划出新词。

3.学生自学生字,检查正音,正确书写。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垠,yn炊chuī,柔。rn

注童以下字的书写:

喉右边不要多一竖。

囊书写笔顺,共22面。

4,学习生字词。

夕阳:将要落山的太阳。

一望无垠:一跟望不到边。堰:边界;边际。

船舷:船两侧的边。

抹:轻轻地擦。

柔光:柔和的光线。课文指夕阳在湖面上的反光。柔的反义词是刚。

喉:咽喉,喉咙。

炊烟: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

袅袅地:动作直观。

拣:动作直观。

抛:动作直观。

痕:痕迹。波痕,指波浪的痕迹。

恢复:变成原来的样子。

5自由读课文,按提纲把课文分成3部分:(1)鸬鹚等待渔人捕鱼的命令;2)渔人指挥鸬鹚捕鱼;(3)渔人给鸬鹚喂鱼后,划着小船回去了。指导学生用//在书上做记号。

6.齐读课文。

7.作业:(作业本)第1、3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找出第1自然段的重点词句,能复述第1自然段。

2.感情朗读第l、2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词。

2.学习第1自然段。

(1)用划出这一段写了哪些事物。

(2)用划出描写这些事物的重点词句。

3.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并板书。

(1)着重解释几个比较难的生词。一望无垠形容一大片的稻田;悠悠写出了渔人悠闲舒适的神情。

(2)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填表。

事物描写事物的重点词句

夕阳湖面岸边稻田渔人鸬鹚照在小湖上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有垂柳一望无垠船尾悠然像士兵等待命令

4.学生再读课文,看板书和挂图试背课文第1自然段。

5.学习第2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后,教师作简略点拨。

(1)读准这一自然段中的几个动词。

(2)说一说一抹是什么意思这里为什么要用一抹

(一抹是说渔人拿竹篙向船舷上轻轻一擦。说明渔人的动作十分轻巧,而鸬鹚则训练有素,一抹便成了命令鸬鹊下水捕鱼的信号。)

{3)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事物与第1自然段相比.都有什么变化(先让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板书。)

事物第1自然段静第2自然段动

渔人坐在船尾吸着烟站起来一抹

鸬鹊站在船舷等待命令钻进水里

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荡起波纹

6.作业。

(1)朗读第1、2自然段,利用板书背诵第1自然段。

(2)完成(作业本)第4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背诵第1自然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渔民的乐趣。

(二)教学过程

1.读生字卡片,完成(作业本)第2题。

2.默读3、4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逐题讨论。

(1)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写鸬鹚和渔人怎样捕鱼。)

(2)从什么地方看出渔人捕鱼动作十分热练(一把抓住,挤出,甩进。)

(3)从什么地方看出鸬鹚训练有素(鸬鹚不断地跳上船。)

3学习课文第5至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第5自然段写渔人给鸬鹚喂食前,为什么要写炊烟(说明时间已近傍晚,渔人该收工了。)

②波痕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要用波痕这个词语(渔船渐渐地远去,在湖面上激起的波纹越来越小,只剩下一些隐隐约约的痕迹,所以用波痕。)

①找出全篇课文中四次写到期面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最后一句话要用恢复这个词语。

课文中的四句话是:

绿油油的湖面像一面镜子。

湖面上苗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

湖面上留下一条波痕。

湖面上又恢复了平静。

从中可以看出,湖面原来是平静的,后来由于鸬鹚捕鱼,使湖面不平静,捕鱼结束后,湖面又变得平静,所以用恢复一词。

4.把3至7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停顿。完成(作业本)第5题。

5.朗读全文,试背第1自然段。

6.指名背诵第1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读2至4自然段。

7.作业:完成(作业本)第4、6题。当堂反馈,纠正错误。选做第7题。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认识小艇在威尼斯水城的重要作用。

2、通过自然段的比较,学习作者把事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

3、在朗读课文中理解7个生词,1个多音字。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初步了解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掌握几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熟读课文,试着完成预习题。

2、投影片及小卡片。

3、《16、威尼斯的小艇》录像带。

4、《16、威尼斯的小艇》第三自然段朗读钢琴伴奏带《给爱丽丝》。

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入,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你游玩过哪些地方?电视里看过的也可以说。

(苏州的园林;杭州的西湖;悉尼的歌剧院等)

2、老师也是个旅游迷,现在就和大家到意大利的水上城市威尼斯(板书)去看一看,与我们以前游玩过的地方相比,那儿有哪些特别的地方?请看录像。

3、你觉得威尼斯怎么样?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出示插图投影片]

(很美。特别在楼房建在岛上,街道是河流,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4、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是怎么写的呢揭示课题:16、威尼斯的小艇(板书)[指导艇字的写法,老师范写,左边的舟的一横不出头,右边是建字旁,而不是走之儿,且右边不是延字。)

5、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6、择疑:小艇的样子、作用;船夫怎么驾驶小艇?

[想知道这些答案,我们到课文中去找。至少读课文两遍。]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学习生词:

1、根据提纲找到相应的自然段朗读课文:

[投影出示]

⒈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⒉小艇样子奇特,乘坐小艇观赏风光富有情趣。

⒊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⒋威尼斯人的生活离不开小艇。

个别朗读,其他学生:

听一听,朗读的同学找的段落是否准确;

想一想,全文是围绕哪一节写的?

2、在朗读中理解词语:

⑴用绘画法理解纵横交叉。

简介威尼斯城中流淌着117条河流。

⑵看图理解船艄,顺便了解船舷指船的两边;船舱指船内载乘客、装货物的地方。[出示插图投影片]

小结:汉字是表意文字。古时候,舟就是指船,因此,带舟字旁的字义往往都与船有关。

⑶利用生活经验理解拥挤(全班几十名同学站到教室一角,就显得拥挤。)。找它在文中的近义词(簇拥)

⑷理解保姆,指被人家请去照顾孩子或料理家务的妇女。因此,姆是女字部。在古代,人们认为照顾孩子或料理家务是母亲的事,所以姆的右是母。

利用生活常识理解祷告(如祭祀祖宗)[可省略]

雇定,雇相当于租,出钱让人给自己做事,或出钱让别人用车或船等给自己服务。

桥梁指导梁的写法。(上下结构,上右为有两点,下为木,与粱区别。)

哗然哗为多音字。说明:文中[]的为多音字。

3、交流:

⑴全文围绕第1小节写。

⑵朗读:哪句是中心句?(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三、理解课文,体会写法,感情朗读:

1、小艇的样子怎样呢?导入第2小节的学习[板书:样子奇特]。

2、学习第2节:

⑴[投影出示]

比较:

1、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轻快灵活。

2、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同桌讨论:比较以上两段话,哪部分写得生动?

(第二部分写得生动:[投影填空]二三十英尺长写出了小艇的长度;像独木舟、像挂在天边的新月写出了小艇的形状;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写出了小艇行驶的样子。)

小结:作者用列数据和打比方的方法一下子就把小艇写具体,写形象了。

⑵怎么读出小艇这种奇特的样子呢

学生自己朗读;同桌互读;教师指名读;齐读[或者一开始便朗读]。

3、学习第3节:

⑴过渡:如此奇特的小艇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

⑵请闭上眼睛,坐上小艇,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说了什么?坐在软软的皮垫子上有什么感觉?[配乐朗读第3小节]

⑶交流:

(我看到了两岸的建筑和来往的小艇;听到了人们的说笑;向别的小艇上的人们问好;坐在皮垫子上很舒服。)

4、船夫的驾驶技术怎样?小艇与威尼斯到底有怎样密切的关系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作业:

(一)、必做题:

1、掌握下列生词,并想想在生活中什么时候能用到它,说一说。

纵(zng)横交叉(chā)船艄(shāo)

拥(yōng)挤桥梁(ling)

雇(g)定哗[hu]然

(二)、选做题:

1、做小导游,向家人介绍威尼斯的小艇或前艾的名牌服饰。

2、威尼斯位于意大利的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威尼斯有117条河道,因此有水城之称;有401座姿态各异桥梁,因此又有()城之称;这些桥连接着118个小岛,因此威尼斯又有()城之称。

3、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作家。他先后当过排字工人、记者。他的创作以幽默讽刺见长,语言简洁生动,可读性强。请阅读他写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3)

一、课时目标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感受列宁作为一名革命者不怕困难,勇于正视困难,克服困难的坚强品质。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要有勇气去克服困难,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二、教学重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前准备:

一、复习入手,直奔中心

1、写词语:躲避、搜捕、脊背、悬崖、狭窄、毅然等(不直接报出词,而是说词的意思。)

2、这篇课文中有一段列宁对巴果茨基说的话让我们印象深刻,是哪一段呢?打开书找找看。

生读: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二:紧扣中心,辐射全文

1.学习第一句话,结合有关段落,感受走险路的惊险和艰难。

(1)这段话共有几句,让我们先看第一句吧,这出示: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

(2)思考:句中的它指什么它是怎样的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4)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孩子,较难体会渴望和平的情感。因此,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情感,,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失父之痛中体会和平之可贵;三是适当补充事实,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教学流程

一、由题质疑,激发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从课题的提示中,你想知道什么?

(估计学生想知道的有:一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表达什么愿望?他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

教师:同学们,课文中有没有这些你们想知道的答案呢?请认真读课文,书读三遍,你们知道该怎么读吧?

(第一遍读,要读准字音;第二遍读,要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什么;第三遍读找一找问题的答案,特别是要抓住重点语句找答案。)

二、指导读书,深入感悟

1、正确、流利地朗读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指名朗读,在朗读的检查中结合正音的指导。要读准卓越、沉浸、蓝盔、腕上、圣坛、呼吁、充满等词语的读音。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在学生第二遍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要让学生了解到,课文先写问候和表示真诚的谢意,再写对在维和行动中牺牲的父亲的回忆和怀念,最后是对世界和平的呼吁。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在交流时不要强求语句的一致,要鼓励个性化的表达。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5)

四年级语文《草原》的三个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草原》是中国作家老舍的作品。他向读者讲述了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实感受。他向我们介绍了草原之美和大地之美。草原上的人们热情好客,赞叹民族大团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三年级语文《草原》的三个优秀教学设计模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草原》优秀教学设计模板1

p>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

2.本课学习生词和生词,重点是在读、写、写后理解单词。 练习用连词造句。

3.理解文中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述。

4.情绪化地大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一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语言和文字扩展你的想象力,在脑海中再现文字描述的生活情景。

2.理解文本中的静态和动态描述。

三个小时的教学时间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strong>

(1)第一次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词生词,重点理解课后读、写、写的单词。

(3)明确正文的叙述顺序,将正文分段。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生词和生词,课后重点理解阅读和写作。

(2)明确课文的叙述顺序,讨论如何将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1)揭示主题并激发对话。

1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广阔的草原国家。作家老舍访问内蒙古时,沉浸在草原的特殊环境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了特殊的感受。他亲眼目睹了蒙古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谊。作者将这些内容写得淋漓尽致。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中的读写能力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与动态。前面我们学习的《小鸟乐园》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本《草原》就是这组文本的范本。要研究这篇对作者老舍先生的采访,不仅要了解正文的内容。而且,我们要仔细研究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述,使我们读后感到具体而生动。

(2) 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原声并阅读录音,并想象:

1.草原风光如何?

2.草原人如何待客?

(3)学生自学汉字和生词。

(4)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提出以下生词生词:“渲染、勾勒、绕道、鄂温克、天涯”。

(渲染:中国画中的一种绘画方法。用墨水或浅色润湿物体,使其阴阳分离到背面。为了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描写环境、风景或人物在文学创作中的行为和心理。一种突出形象的方法。轮廓: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勒出来的轮廓。电路:弯曲、扭曲、来回循环绕道,曲折,曲折;来回,转,圈。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天涯:形容很远的地方。完,水边。)

2.让学生自己想出生词和不懂的生词。 (有些词是学生互相学习帮助,老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是上课留着解;有些词是课后单独解。)

(5) 明确正文的叙述顺序,讨论段落。

1.这份采访记录按什么顺序描述了访问的过程? (本采访记录按照地点转换的顺序描述了参观的过程:先进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内→告别草原。)

2。根据参观的过程。 正文可以分成多少段?为什么?

(分为三种方式:(1)根据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以分为5段;(2)根据第一眼看到的草原风光→参观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3)按照第一步进入草原→途中新闻→蒙古包外,

2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可分为3个段落,学生可以用任何一种方法来做段落。)

(6) 指定段落朗读课文,并说出每段的意思。 还要检查单词掌握情况。

(第1段:看到草原的美景。绿毯,轮廓,马匹,美丽,柔和,渲染,回味,浩瀚,千里蓝,翠绿。第2段:开始进入草原,走近公社看到的风景。驰骋,迂回,洒脱,花边丝带翩翩起舞。第3段:蒙古包外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热情款待。内敛,害羞,鄂温克。第5段:如果你在夕阳下,说不。天涯,夕阳。)

(7)作业。

1。课后练习阅读、写作和写作业簿中的单词。

2.仔细阅读课文的第 1 段。

第二节课时间

1.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一、第二阶段,体验草原的静美和主人在迎宾时的热烈欢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理解文中隐喻的内容和作用。

(3)了解文中相关词的使用。

(4) 背诵课文的第一段。

2.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验草原的静美和主人迎宾时的温馨欢乐场景,加深对静的理解和事物的动态。

(2)背诵课文的第1段。

三.教学过程

(1)阅读第一段。

1.默读,层次分明。 思考:文章第一段写了什么?有多少层?先写什么?接下来写什么?把文字分成两层。先写草原的场景,再写印象。)

2.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风景是什么?作者为了写什么风景?为什么要捕捉这些风景来写?

(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美妙景色。他捕捉到了天空、空气、山丘、平地、羊群来写。因为这些场景展现了草原的特点。)

3

——文章来源网络,供参考只有

3。仔细阅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场景的?

(从天到地,从上到下。)

(2)作者是如何把握这些从天到地的场景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草原的美景?

(让学生边读边画重点句。)

(3)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让学生把第一段的一楼大声朗读出来,让学生仔细理解和想象。重点读下面三句话:①“天下万里,而不是浩瀚。”②“绵羊上山一会儿,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就像用大朵白花绣着一望无际的绿色地毯。”③“羊的线条那些山丘是那么的柔软,像一幅绿色的渲染,像一幅没有墨线勾勒的国画,绿色欲流四方,轻轻流进云端。”)

4.默读、思考、阅读:在这个境界中,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感受?最后一句如何表达作者的感受?

(说说“境界”这个词的意思。阅读时注意理解“既……又……” “美丽”或“壮丽”的并列可以与“灿烂”相提并论理解“精彩”二字用得恰到好处。指导学生朗读表达作者感情的两句话。)

5.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的第一段。

(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顺序和景物的特点,朗读课文,想象课文,将课文读成朗诵。)

总结:祖国的草原就是这样的美好。这段文字思路清晰。从所见到所感,按照从上到下观察的顺序来描述场景。笔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可以把握风景的特点来写,把风景和情怀串联起来,即景抒情,景交融。作者在第一次描写草原风光时,主要是用静态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草原的静美画面,静中有动,如写羊。

(2) 阅读第二段。

1.按名称阅读第 2 段。

(老师提醒:正文第二段,我们要学习作者如何根据位置变化,把握事物与环境的联系,变化的特点,并采用动态描述的方式将文章写的淋漓尽致。)

4

——文章来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4

—— p>

2。阅读,思考:写作 作者在走访陈巴尔虎旗畜牧公社期间,这篇文字可以分为几层?

(可以分为两层:①你看到的美丽风景初入草原时;②快到公社时,主人会跑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

3.阅读一楼的文字。

(1) 作者开车进入草原的第一感觉如何? (草原很辽阔。) 文中有哪些句子表明草原很辽阔? (“车已经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了目的地,一百五十里都是草原。再过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在草原上开车很自由,轻松。”)

“自由自在”是什么意思?(不受限制。文中指的是行动自由,没有限制。)

(2)“当我第一次进入时草原上,除了一些飞来飞去的鸟儿,我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草原环境有哪些特点? (很安静。)

(3)初入草原的时候,环境的特点是广阔而安静。后来发生了什么?草原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从哪里开始改变?

(草原的环境变了,看到河就开始变了。)

(4)看到河的时候,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微弱的鞭子声表示什么?

(表示有人。)

(5)为什么有河流,草原的环境会发生变化? (有一条河流,水草茂盛,蒙古族人就会把牛、羊、马来这里放牧。)

4.说说二楼。

(1) 指定学生阅读Level 2。

(2) “驰骋”和“丝带舞”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作者用彩虹比喻迎接远道而来的蒙古男女老少?

p>

(因为他们突然出现在远处的山丘上,而且都是穿着鲜艳的衣服,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蒙古人民欢迎客人的热情。)

(4)主人看到客人,草原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从文中可以看出哪些句子?

(“静谧的草原生机勃勃:欢呼声,车声,马蹄声,一片喧哗。”)

总结:作者刚进入草原的时候,什么都看不到,也听不到一点声音。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给人一种辽阔而静谧的感觉,然后作者就要到了。在公社的时候,看到了成群的牛羊,主人热情地欢迎客人,听到各种声音,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一种繁华热闹的感觉。作者的心情已经从静态变成了5 p>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动态是他所生活的环境变化的结果。

(3)作业。

1.背诵课文的第1段。

2.练习任务作业的离子 1 和 3。

第三节课时间

1.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三部分,4、5段。 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风景美,草原上的人更美。

(2)理解文末的意思。

(3) 情绪化地大声朗读课文。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课文第3、4、5段。 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风景美,草原人民更美。

(2)理解文末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在正文的第1、2段中,作者把握了此次访问的经历和草原环境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祖国草原的风光有多美是。现在研究正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我们会进一步知道草原人更好。

(2) 谈谈第 3、4、5 段。

1。让三个学生每人大声朗读一段文字,并让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

(1) 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2) 主人在哪里表现出热情好客?画出蒙古人热情好客的文字。

2.阅读后讨论交流。

(1) 主人和客人是怎么认识的?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表达热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你是怎么笑的? ?当主宾见面时,你有什么感觉?带着喜悦和热情大声朗读这段文字。

(2) 好客的主人如何招待客人?在这一节中,我们在哪里可以看到蒙汉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会心一笑”?

6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3)客人说再见?落日!经文中的“他忍受着离别”是什么意思?你在第一句话中怎么说? (蒙汉情谊如此深厚,怎舍得分开?)第二句中的“字”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说? (“华”的意思是互相交谈,说再见。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日落,人们还在互相交谈,不情愿地告别。)使用的功能是什么它在诗句的结尾吗? (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人民的深厚友谊和告别之情。)

(4)哪些地方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身着各种民族服饰,迎接几十里外的客人;②手抓羊肉奶酒招待客人,宴席上,姑娘们也唱民歌;③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三个方面表现了蒙古人的风俗习惯。)

(3)总结全文.

1.从全文来看,前两段主要写什么?

后三段主要写什么?

(正文前两段主要写什么?说草原风光之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之美,可见蒙汉人感情深厚。)

2.正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的一次访问,为什么草原是主题?

摘要:本文是主要作者的一次访问,中心是表达蒙古汉族人民的友谊和各民族的团结。作者用草原之美衬托了蒙古人民的心灵之美和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还写道,草原的独特风光,形成了蒙古人民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独特的民族气质——热情豪爽。作者描述了草原的美景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热情好客的远道而来的客人。草原的静美和蒙古人民热情欢腾的欢迎客人的景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家庭作业。

1.在文本中找到隐喻,阅读它,思考它被比作什么,然后将其复制到摘录中。

2.课后练习习题 4。

四年级汉语“草原”优秀教学设计模板2

教学目标:

7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1.通过自读和感知,感受草原的自然风光,被美景所感染。

2.情绪化地朗读草原美景的段落,并能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更深层次的句子。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自主、合作和探究。

教具准备:电视、音响、CD、两片叶子等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激情介绍,板书项目

1.激情进口。 同学们,广阔的草原是一个迷人而迷人的地方。你想享受它吗? (想)请让我带你看看草原的美景。播放“美丽草原我的家”视频供学生欣赏。

2.黑板书写题目。 看完后,草原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风景秀丽,草原辽阔)作家老舍笔下的内蒙古草原呢?带着问题一起来学习这12节课文《草原》,板书题目:草原

二、整体感知,自选学习内容

1。同学们在课前做了一个完整的预习,简单地阅读课文,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是)主题是草原。文中的草原是什么?董事会:美丽的风景和热情好客。

2.选择你喜欢的学习内容

在“美景”和“好客”两个部分,喜欢“美景”的部分,喜欢的内容请举手内容,喜欢“款待”内容的请举左手。 (看来,萝卜和蔬菜,各有各的喜好)现在,你最想体验哪一部分内容呢? (风景很美)为什么?我尊重大家的意愿,把这部分内容给大家看。

3. “美景”内容的独立、合作、探索

1. ,其他问题)合作,探索(你不懂的问题)相互评价。 (分组)

2. 各组汇报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讨论问题。

①让其中一个小组先报告情况。小组中的学生发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

8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有什么问题?用什么 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吗?其他小组有哪些同学可以帮忙解决?谁可以对回答的问题发表评论?

②除了本组学生提出的问题外,其他组的学生还有问题吗?谁来帮忙?同学们回答的问题谁能评价?

当问题无法解决或解决方案不理想时,教师启发解惑,学生感受“绿色欲流,勾勒” ,并渲染”。 ”之类的话,理解不深。教学中采用“物感法”(绿色欲流)和操作示范法(勾勒、吹扫、染色),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让学生思考并解决学生提不出来的问题。如: A. 一些难懂的句子,理清它们的意思。

思考。 B、草原风光有什么特点?你先写什么?接下来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你表达了作者什么感受?美丽的草原,如果不细读,被美景所感染,太可惜了!

6. ①自由阅读“美丽的风景”部分,在你认为最美的句子下划线。 A. 自己练习阅读。 B. 两个同学互相朗读,看谁读得最好。 ②每组推读过的学生大声朗读,学生评价欣赏。 ③呈现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师生应朗读,指导学生读好句子,感受风景之美,被美景感染. ④引用“感情部分”:面对如此优美的环境,难怪笔者陶醉。这种状态……,这种状态……(老师介绍)。 ⑤学生们闭上眼睛,听着优美的音乐,想象着广阔草原的景色。 ⑥贴出??“美景”的想法,在音乐的渲染下,优美地阅读或背诵这部分,再次感受草原的美景。 四、拓宽知识 1.展示收集到的关于草原的图片、诗歌、歌曲……在群里交流欣赏。 2.设计标语。 如果你是导游,请设计一个介绍内蒙古草原情况的标语。你可以从课文中的好词句中学习,或者用磁性语言来介绍,看看哪一组学生最有创意,分组解决问题,选择代表发言和评论。 V.总结,再现草原之美同学们,虽然很多同学还没有真正去过美丽的内蒙古草原,但今天我们的心是9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去过感受过之后,就让我们回去好好听听草原的赞歌,再一次又收到了美丽的熏陶,结束今天愉快的学习,好吗?播放《美丽草原我的家》视频,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欣赏。 四年级中文《草原》优秀教学设计模板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学本课程中的生词,并能写出这六个词。 2.关注关键词和短语,感受草原的美丽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3.带着感情大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关于草原的图片和资料;预览文本。 重难点教学:关注关键词和短语,感受草原的美丽和草原人的热情好客,体验蒙汉之间的深厚感情人们。 教学过程: I.直观地介绍和揭示主题。 同学们,你们在哪里看到这个地方?你感觉如何?展示草原图片,激发学生的感情。 二、初读文字,整体感觉。 1.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笔下,感受草原的独特之美。 请同学们一起翻开书本,自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词,试着自己解决,然后画出来。 2.引导学生学习关键生词。 3.通过刚才的阅读,对草原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大致思路。 第三,阅读文字,感受美景。 1.草原风光的美在哪里?你觉得哪些句子?请阅读并画出相关的句子,然后想想你的感受。美丽的。 2.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草原的美?你感觉如何?引导学生专注于关键词和句子来传达他们的感受。 10——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空气好清新……表达我的幸福”感受草原之美时,引导学生通过原句与“空气清新,天空晴朗”的对比,体会两个“so”对草原新鲜空气和天气的影响,描述清晰程度,引导读到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果同学们讲一句“天底下,千里之外,无边无际……”,相机可以唤出“千里之外”的意思。千里,无边无际”,引导他们读出一片草原。绿色,辽阔的美丽。在老舍的笔下,草原是无边无际的,但作者为什么说它不是无限?引导学生在不断体验中体验。如果学生从“那些小山的线条是那么的柔和,……绿色就像到处流淌,轻轻地流进云里”感受草原的美,可以引导学生以绘画为基础进行绘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在国画中,你可以体验到绿色想要流淌的丰满、光泽和苍翠之美,轻轻地流进云端,读出他们不同的感受。 3.笔者第一眼看到草原,就被草原的辽阔和草原的美景所吸引。让我们轻轻读一读,感受草原之美。 . 引导学生整体感受和朗读。 4.想去草原看看草原独特的风景吗?播放关于草原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草原之美。 5.在这片绿色无边的大草原上,作者有何感受?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感受。 6.如果你是这个时候的作者,你想说什么?你做什么工作?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并进行交流。 第四,独立阅读,感受人的美。 1.如果草原的美丽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那么草原上的人们是多么的热情好客?请自己阅读以下内容,您想对以下段落中的每个段落写什么?用准确的词来概括。 引导学生练习给每个段落加字幕,阐明作者的写作思路。 2.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草原人的热情好客?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整理出了迎接远方客人、亲切会面、热情款待、社交聚会的内容。 3.你对哪个方面的感受最深?多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感触很深?当同学们谈论《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时,可以引导同学们读懂初入草原看到河流时的惊喜》 , “我听不到声音,也看不到任何东西。” 通过“疾驰,飘扬,如彩虹般飞向我们”的关键句,想象主人的喜悦 11——文章来源网络, 仅供参考远道而来的迎宾场景,阅读热闹的迎宾场景,感受蒙古人的热情与淳朴。 当学生谈及亲切的会议时,可以引导他们扩展想象,想象主人和客人握手时会说些什么?感受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 学生谈待客时,可以引导学生讲述蒙古人的风俗习惯,感受主人欢迎客人的盛况,并在镜头前念出他们的名字。 晚会部分的学习,可以重点关注最后一句“蒙汉如何告别,世界末日绿意盎然,夕阳西下”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在语境中讲述自己的理解,进一步感受美丽与广度,生机勃勃的草原孕育了勤劳、淳朴、好客的人民,体验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谊。相机引导阅读。 五、指导写作,积累词句。 1. 仔细观察课文中的生词,并告诉你的同学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词的。 2. 在刚才的生词复习中,你觉得哪些词比较难写? 引导学生理解难写的写作要点,指导学生建模后练习写作。 3. 《草原》一文意境深远,语言优美。 找出你认为生动、令人印象深刻的单词和短语,并与同桌交流后,用好词复制它们。 句本。 12——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6)

一、教学目的:

学习第五至六自然段,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对象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齐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引入:作者观察细致,描写具体,不仅写出威尼斯的小艇的特点,而且写到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二)学习第三段(第4自然段)。

1、播放一段船夫驾驶小艇穿梭于河面上的录像。

2、学生看后,找出能概括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的词语:操纵自如。

3、让学生谈课文中具体描写操纵自如的内容,请一学生上台以手代艇作动作演示。

4、全体学生都做船夫:以手代艇,以桌面代河,以文具盒、书本代替河中其它船只。

学生集体演示,一边跟教师配合读课文:

师(读):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生:(接读)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同时以手代艇做左拐右拐的动作)

师(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生:(接读)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极快,还能作急转弯。

(同时以手代艇作穿过快、急转弯的动作)

5、让学生谈谈操纵自如的含义,并举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

(引导学生理解操纵自如是指驾驶得非常熟练、要小艇怎么行驶,小艇就怎么行驶)

(三)学习第四段(56自然段)

1、小艇在威尼斯城人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四个人一小组边读第四段边讨论:

填空:

白天,_______________乘着小艇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着小艇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着小艇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着小艇去______________。

半夜,___________________乘着小艇去________________。

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导:在威尼斯,除了课文中写的一些人物需要用小艇作为交通工具外,还有哪些人也要用小艇作交通工具去工作,去学习呢?

四人一组议论:(邮递员、教师、医生、市长、旅游者)

小结:小艇和威尼斯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艇活动,城市就热闹,小艇停泊、消失,城市就安静。

3、配乐朗读第56自然段。

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美景。

指导背诵。

这一段文字很美,写出了威尼斯城市的安静、美丽,谁能用上两段中的语言文字来描写一下我们自己的家乡呢?

学生交流写作情况。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7)

小学语文教学总结

学期作业结束了,我四年级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告一段落了。这学期,我一直在探讨教学方法和方法,积极尝试改革课堂教学,有所收获。当然,4月1日学生汉语实践活动的实施还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现将本学期四年级1班的汉语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加强教研,勇于创新,提高专业素质。

素质教育需要教学、科研、教学的改革。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为此,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我积极向同年级老师学习,努力实施创新教学,积极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尽量鼓励学生会说会做,引导学生会说会做,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为了更好的方便教学,我认真备课、教课、辅导、批改作业。我精心设计了每一个环节,力求让学生乐于学习。在小组备课过程中,我认真记录,积极发言,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同时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二,依托汉语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 本学期的重点是学生背诵古汉语。在教学中,针对我们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激发了他们阅读古诗的热情。每天早上,我坚持用最帅的字在黑板上抄写美丽的古诗词,和学生一起朗读。激发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一直要求学生不断写阅读笔记,并鼓励学生通过手写报纸等形式大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三、掌握科学研究,对阅读教学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了解。 这个学期,我的研究目标是研究研究性阅读的教学目标。我认为首先要加强学生基本功的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是以全面掌握基础知识为前提的。四年级汉语组,大力加强汉语基础知识的教育教学,不断夯实基本功。

做好探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使探究性学习方法真正为教师所掌握和灵活运用。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增强好奇心,启发学生敢想、敢质疑,鼓励学生逆向、发散、共通、不同的思维方式,努力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思维。

在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创新建立在此基础上。搞好创新,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方法研究,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探究性教学的主体。

积极创造情境,让学生对探究式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认真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独立发现、独立提出和解决问题。

改革教学方式,重视法学。将全班提问式教学转变为学生自由发展式教学。教师加强学习指导,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艰辛和快乐。教师及时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总之,经过一个学期的汉语教学,我的教育理论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课堂教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这还不够。如果这个班的学生不遵守纪律,他们的成绩就不能令人满意。未来,立足实际,砥砺前行,不断前行。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8)

一、揭题。

二、检查。

1、师说词意思,生写词语。

(1)非常有信心(2)全世界都注目(3)不慌不忙地跟对手比赛。

2、谁能用上上面的三个词语说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在比赛前容国团有怎样的心情?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

2、容国团难过时的表情怎样?(低着头)朗读指导

3、你还体会到什么?(悲愤)

4、中国蒙受过哪些屈辱?指名读课文中的句子。

5、朗读指导,这场比赛,难道能让祖国再蒙受屈辱吗?

6、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7、人生能有几次搏此时容国团的心情怎样?(振奋)

师:用振奋的语气读好这句话。

8、说话练习。

决赛前,容国团的心情很不平静,他想到(),心里难受,想到()感到悲奋,想到()心里振奋。

9、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默志第四自然段,把描写西多的句子划出来。

2、你决得西多是一位怎样的对手?(强手)从哪些词语看出?

3、在匈牙利人看来,这一届的冠军不属于西多还能属于谁?

(1)指导朗读。

(2)用上肯定的词语说说这句话。

4、艰难的比赛开始了,请听录音。(三场比赛的实况录音)

5、课文中哪句话是描写这段录音内容的?

(板书:拉打结合、左右开弓、忽远忽近、变幻莫测)

变幻莫测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是说明变幻莫测的?哪个词又是说明比赛的艰难?(终于)

6、朗读指导。

五、学习最后一段。

1、自读第一句话。

2、指名朗读、评价。

3、热泪盈眶是什么意思?这是怎样的泪水?

4、注意句子后面的提示语,自读第二句话。

5、指名朗读,齐读。

6、容国团想对祖国说些什么呢?你想对容叔叔说些什么?

7、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总结谈话。

容国团获得了冠军以后,祖国很多的选手获得了冠军,回去准备一个例子说给大家听听。◆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9)

教学要求:

1、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体会社会新风尚,学习助人为乐的品德。

2、学习生字词,理解句子。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4、有感情,正确流利的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教学重点:1、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2、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3-6段,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第一、二自然段,现在请大家翻开书,我们用朗读的方式复习第一、二段,要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边读要边想象这幅雨景。

读后小结。

二、引入新课,学习第三殷:在这阴雨的傍晚,在这雨中的马路上,发中了一件什么事?请看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段,要求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连贯,还要注意停顿。

2、师根据读的具体情况作指导。

3、自己小声读这段,要求是:读后根据课文内容,具体地讲讲:傍晚,马路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师指导具体他说。

5、请再默读这段,读后简要说说,傍晚,马路上发生了一件什事?

[马路上,一个姑娘蹬的运货车翻了,车上的苹果撤了一地。扳书:撒]

6、这又圆又红的苹果蹦到了马路中间,跳到了马路对面,姑娘什么心情?从哪儿知道?板书:姑娘急

7、是的,姑娘很着急,但是,事情发展到后来,她却想说一声谢谢,这是为什么呢?

现在我们继续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五段。

1、请一边看图,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想:在姑娘着急的时候,有哪些人来帮着捡苹果?他们是怎么捡的?

2、请每个同学准备好后,同桌的讨论一下。

3、交流讨论结果:孩子们:七手八脚地捡,封锁交通小伙子:和孩子们一块儿捡老爷爷和行入:都来帮着捡

(1)什么叫七手八脚地捡苹果?[人多,速度快]

(2)封锁交通是为什么?[方便,安全,]

(3)一块儿捡、都来帮着捡说明什么?

[捡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来做好事](板书:人们都来捡)

4、指名流利地读第四、五段,思考:这一群孩子和所有行人都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助人为乐)

5、请大家小声读这两段,读后,用自己的话讲讲大家怎样捡苹果的?指名讲。

四、学习六段。

1、过渡:姑娘这时候的心情怎样?齐读六段。

2、读句子,理解句子:这一切指什么?[苹果撒落一地,众人主动捡起]为什么说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姑娘没想到苹果会撒落一地,没想到所有人都来帮助。]为什么说结束得迅速?姑娘还没来得及说谢谢,已经消失也走开了。]

3、苹果又回到车上,姑娘对孩子们的看法有什么变化?[开始不相信,后来被感动]

4、姑娘感动了,作者感动了,老师感动了,你呢?被什么感动了?[助人为乐的品德]

5、让我们一起读六段。读出你的感动。

五、总结:这篇课文按撒苹果--捡苹果--苹果回到车上的顺序,也就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大家按这个顺序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六、作业:课后五题。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模板》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专题。

文章来源://m.jab88.com/j/157959.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