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与李白、杜甫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有《白氏长庆集》。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12文学赏析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12不为明天做好准备的人是没有未来的,杰出的幼儿教学工作者能使孩子们充分的学习吸收到课本知识,为了更好的学习,一般教师都会在授课前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一篇好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班古诗主题 风”,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目标
熟悉,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感.
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古诗,朗诵活动,并能大胆的朗读,尝试用动作表演
准备
关于风的课件;素材
活动流程
一、与幼儿一起理解古诗内容
T:你们看!谁来到了树林里啊(风娃娃)你怎么看出来它到这里的。风娃娃来到树林里,把树叶从树上吹落下来,那谁能不能用动作学一学树叶是怎么落下来的(请二三个幼儿)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看!
T:看呀,看呀,风娃娃又来到了哪里花怎么样了风娃娃吹开了很多很多的花朵我们一起学学花是怎么开的,花开得真美啊!
1、咦!这江水怎么了
2、为什么江上会起浪花呢(是谁吹起了浪花)
3、风娃娃来到了江面上,把江水吹起了千尺高的浪.
4、我们也来学浪花的样子吧!边学边说:风好大呀!浪花也大了
5、不好了,风娃娃来到了竹林里,竹子怎么样了
6、风娃娃来到了竹林里,把成千上万竹子吹的东倒西歪.
7、你能学学竹子是怎样的嘛!(请个别幼儿来表演)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二、欣赏
T:古代有个诗人叫李峤,写了一首叫《风》的古诗。我们一起来听听.(边欣赏课件边听老师朗读)
三、理解古诗内容
四、学说古诗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学了一首新的古诗《风》,回家后把这首《风》念给爸爸妈妈听!
古诗主题教案《风》素材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的课堂上能更好的发挥教学效果,大部分的教案都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教案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所以你在写幼儿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中班古诗主题 劳劳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理解古诗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和古诗内容相符的图片
Flash动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朝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许多非常好的诗歌,被人称为诗仙,小朋友们猜一猜,他是谁啊?(李白)
二、创设情境
1、劳劳亭是一座亭子的名字,这座小亭子建在了大路、河流的旁边,当有人坐车或坐船远行的时候,送行的人站在这座亭子里,和他们告别,非常的方便。
2、有一天,大诗人李白,去别的地方游玩的时候,路过了劳劳亭,虽然他不是来这里送别人远行的,但是,他站在亭子里,还是觉得很难过,于是,他就写了一首诗,名字叫《劳劳亭》。
小朋友,你们想听听吗?(想)
三、学习古诗
1、听flash动画范读
2、结合图片,朗读古诗。
告诉幼儿,劳劳是非常伤心、难过的意思。
3、逐句教幼儿朗读。
读出古诗的韵味、注意朗读时的语气,体会诗人写诗时的情感。
4、小朋友齐读古诗。
5、分组读古诗,读的好的给予鼓励。
教学延伸
想一想,我们还学过哪些李白写的诗?
教学反思
幼儿虽然理解了古诗的含义,但是在朗读和背诵时体现不出来。
古诗主题教案《劳劳亭》素材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体验年少时离家、年老时回家的感受
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并理解古诗的内容。
让幼儿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熟练有感情地背诵。
活动准备
《回乡偶》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新授部分
1、师:老师今天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从前有个人很小就离开家乡,去外地读书、做官,到他变成个老爷爷时才回家乡,这时他头发已经全白了,可说的还是家乡话。在村口碰见一群小孩子,问他从哪来,他哈哈大笑:这里就是我家呀!那我们怎么没有见过你呀?他说:我离开这里已经好几十年了,那时,你们的爹妈都还是小孩儿呢!小朋友们笑了,热情地拉着这位老爷爷的手进村了。晚上,老爷爷怎么也睡不着,想到白天孩子们居然把自己当成外乡人,觉得挺有趣。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有一个人把这个故事变成了一首诗,你们想听吗?
2、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感受诗的意境。
二、基本部分
1、向幼儿介绍诗人贺知章。
师:你们知道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吗?(贺知章)那么你还知道他写过哪些诗?
2、逐字逐句讲解古诗,重点讲解老大乡音、鬓毛衰的含义,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人少年时回家和老年诗回家乡的情感。
3、lash播放,幼儿跟着有感情地朗诵诗句
4、采用各种方式练习诵读,齐读、分组读等
5、请幼儿再次观看课件,有感情的朗诵。
6、男孩、女孩交替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活动延伸
为家人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常言道,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计划。身为一位优秀的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教孩子们学到一些知识,为了将学生的效率提上来,老师会准备一份教案,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你知道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中班古诗主题 夜宿山寺》,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活动目标
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培养幼儿喜欢诵读古诗。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的图片(幻灯片)多媒体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手拍拍)
二、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今天老师带来一幅画,你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你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小结:有一位老爷爷站在山上的寺院上面,抬头仰望。诗人李白看到这景象就写了一首古诗,咱们来学习一下好不好?
三、学习古诗
1.下面我们来欣赏这首古诗,听听这首古诗是怎么写的?(教师播放课件)
2.教师领读幼儿跟读。
3.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古诗。
(1)小朋友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叫什么名字吗?(夜宿山寺)
(2)教师讲解古诗大意
4.幼儿学习朗诵古诗(变换各种形式朗诵古诗)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在家学会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并要求幼儿回家后把今天学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在家还可以学一些古诗。
古诗主题教案《夜宿山寺》素材
活动目标
了解古诗内容,理解古诗的意境;
有韵味地诵读古诗;
活动准备
古诗课件、《高山流水》音乐
活动过程
1、小朋友到别人家作客,走的时候,要怎样呢?
2、有一个人,他叫李白,一次他到他的好朋友家作客,走的时候,他的好朋友是怎样与他送别的呢?(幼儿交谈)
3、学习古诗《赠汪伦》:老师读古诗,看诗里都说了什么?(幼儿回答)
4、讲解前两句:叙事李白坐船要离开时,忽然听见岸上有人踏地为节拍,唱着歌来送行,李白一看,原来是他的好朋友汪伦。将欲和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的惊喜的情态。
5、讲解后两句。抒情李白被这种真挚、深厚的情谊所感动,用深千尺的桃花水对比与汪伦的情谊,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6、介绍诗的背景。
7、欣赏古诗课间。
8、教读古诗。
9、幼儿配乐美读。
10、请幼儿表演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
活动延伸
回家把《赠汪伦》这首诗朗诵给爸爸、妈妈。
古诗主题教案《赠汪伦》素材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杰出的幼儿教学工作者能使孩子们充分的学习吸收到课本知识,因此,老师会在授课前准备好教案,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主题 村居”,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活动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理解一些字的含义,感悟其中的意境美、韵律美。
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描绘的美丽场景进行描述。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活动准备
多媒体创设的动画、图片
教学过程
1、沟通文本与生活,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生自由说如生1:春天来了柳树姑娘穿上了新衣服,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朋友们在放风筝。生2: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青蛙醒了。)老师也到野外去找春天了,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播放课件感知春天)
师:草青了,树绿了,花儿开了小鸟在唱着欢快的歌。多么美好的春光啊!人们为此写下了许多精彩美妙的诗篇,《村居》就是其中的一首。
释题:分别让幼儿用组词方式解释村和居,知道村居的意思就是在农村居住。
2、立体的交响乐
通过动情的语言,借助优美的画面、音乐等,把春天的种种意象变成一首立体的交响乐,为幼儿奠定了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
3、听师范读古诗,整体感知
4、我能找
下面的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些字最象村、童、堤、散、归。
5、理解词句,深入感知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欣赏一下诗中美丽的画面。同桌互相为一组,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美丽的景色,你是通过哪句话知道的。
6、预设
(1)、儿童散学归来早(课件播放:钟声、孩子们的喊叫声)听,听到了什么?(放学了,放风筝了)师:村里的孩子们多高兴啊!我们也高高兴兴地读读第三句。(指名读,强调归来早这三个字要重读,早字带拖腔)
(2)、忙趁东风放纸鸢师:小朋友们,你们会放风筝吗?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把风筝放上天的?(生叙述放风筝的过程)师:谁愿意上来表演放风筝?(学生上台表演)师:看,他的风筝上天啦!这是我们想怎么读忙趁东风放纸鸢请试试。(学生试读)师:快看,我们的风筝风得多高啊!快快找找你的风筝在哪?找到了吗?
(3)、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学生看课件自由说。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4)、草长莺飞二月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7、随师有韵味地诵读古诗
设计意图
善于调动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并在关键处点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下接受信息。
师:早春二月,鸟语花香,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边读一边想,你的脑海里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我好像看见了,放学的钟声响了,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生:我仿佛看见了烟雾里,柳树舒展枝条轻轻拂着长堤。
生:我好像也在那放风筝。
师:这是春的气息,这是春的脚步。让我们在美美的读一读。
活动延伸
放飞想象,发散思维。注重拓宽教学内容
师出示课件,展示其他关于春天的古诗,拓展教学资源
故事主题教案《村居》素材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幼儿园的老师都想教学工作能使小朋友们学到知识,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效率,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优秀有创意的幼儿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古诗主题 清明》,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诵读古诗感兴趣。
2、尝试理解古诗的内容。
3、在熟悉练古诗内容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诵读。
4、学习创编古诗的动作。
5、了解清明的节气及习俗。
活动准备
flash动画、板书、乐曲《平湖秋月》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感受诗的意境。
2、教师范读古诗。(今天老师带来的一首好听的古诗,你们想听吗?)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遇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教师讲故事(结合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在清明节前后,细雨纷纷不断地下着,路上的行人心中很不舒服,难受,就急匆匆忙忙地赶路回家。这时候有一位叔叔就问一个放牛的小朋友,你知道哪里有卖酒的地方吗?这个小朋友用手指着杏花村,告诉这位叔叔,那个叫杏花村的地方有卖酒的。
4、逐字逐句讲解古诗
5、创编动作,加深记忆
第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教师引导幼儿做动作用手慢慢的做下雨的动作,从高处慢慢的往低处。)
第二句路上行人遇断魂(引导幼儿作为走路的人,在路上下着雨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么样的?那么你会怎么样?)(急匆匆的赶路回家)
第三句借问酒家和处有。(引导幼儿做出喝酒的动作。)
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请幼儿来扮演牧童,请幼儿做出用手指着前面的动作。)
6、找一找古诗中认识的字,用不同颜色的图形标注出来。手指点读教材中的古诗《清明》。
7、游戏回音壁,随师有韵味地诵读古诗。
8、观看flash、集体跟读
请幼儿边观看古诗课件,边跟读,边做动作
9、配乐,根据动作,集体背诵古诗。
请幼儿边做动作,边背诵。
10、教师鼓励幼儿自编动作帮助记忆。
活动延伸
了解清明节相关常识:清明是一种节气,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令食品。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
古诗主题教案《清明》素材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上课时幼儿园的老师都想让自己的课堂知识能够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准备教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有了教案的支持可以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幼儿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古诗主题 春晓》,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诵读古诗感兴趣。
尝试理解古诗的内容。
在熟悉练古诗内容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诵读。
学习创编古诗的动作。
活动准备
flash动画、幻灯片、板书、乐曲《平湖秋月》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并感受诗的意境美。
2.教师范读古诗,请幼儿欣赏古诗的音韵美。。
3.古诗欣赏与理解:
(1)古诗大意:春天酣睡,醒来时不觉已经天亮了,处处都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鸟的鸣叫声。夜里沙沙的风声雨声,不知花儿吹落了多少。
(2)鸟的叫声是什么样的?[幻灯出示:()的鸟叫声]
(3)播放风雨声,想象说话:你眼前出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4)看到飘落的花瓣,你有什么感受?
(5)结合每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训练。想一想:眠、闻、晓的含义。
(6)古诗情感渗透与写法了解: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表现了春天里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活灵活现生机勃勃的。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却韵味无穷,全诗行文如流水,自然平易,内蕴深厚。
4.配乐诵读全诗。(个人读、评价读、小组比赛读)
5.背诵诗句。(男女生比赛读、背)
6、找一找古诗中认识的字,用不同颜色的图形标注出来。手指点读教材中的古诗《春晓》。
7、游戏回音壁,随师有韵味地诵读古诗。
8、观看flash、集体跟读。请幼儿边观看古诗课件,边跟读。
9、创编动作,加深记忆
第一句,春眠不觉晓(教师引导幼儿做动作,两胳膊交叉,自里向外,自上向下打开)
第二句,处处闻啼鸟(引导幼儿将右手放在右耳旁,做倾听状)
第三句,夜来风雨声(引导幼儿将双手举至头上左右摇摆,做刮风状。)
第四句,花落知多少(请幼儿做花瓣飘落的动作。)
10、教师鼓励幼儿自编动作帮助记忆。
活动延伸
积累咏春的诗句。
古诗主题教案《春晓》素材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会认真负责对每一堂课做好准备,为了防止学生抓不住重点,教案就显得非常重要,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古诗主题 长歌行》,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长歌行》,了解诗句的意思,对学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使学生学会珍惜时间,知道时间的宝贵;
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使幼儿学习体会到时间的珍贵。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背诵《长歌行》。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动画,激趣导入
1、欣赏flash动画《时间像小马车》。
2、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结:时间就像小马车,一直向前跑,永远不回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时间的古诗《长歌行》。
二、初读古诗
(一)初读古诗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你认识它们吗?快叫叫它们的名字。
2、在读古诗中认识生字。
3、检测:叫字游戏。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过渡:生字认识了,相信大家读起课文来会更轻松。
(一)再读古诗
1、教师范读(注意停顿)
长歌行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2、自己练读指名读评价男女生比赛读
(二)理解诗意
过渡:大家读得真好!老师想奖励大家一个故事。
1、看图听老师讲故事:
从前,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有一天,他看见别人在读书,心里很羡慕。于是他请老师教他读书。可是没过几天,他觉得读书太累了,就不学了。他又看见别人在唱歌,他也去学唱歌,可是没过几天,他觉得唱歌太辛苦,又不学了。后来,他又学做了许多事,可是总是不努力,一直到他老了,还是什么也没学会。这一天,他带着小孙子来到大河边,看见河水滚滚向东流去,一去不回头,他回想起自己的一生,不由说道: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小孙子问道:爷爷,你说的是什么意思?老爷爷说:孩子,你看这条条江河向东奔去,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呢?时间也是这样一去不回啊!如果年轻的时候不努力,到年老时再伤心后悔也来不及了。
2、教师讲解诗意。
3、名句赏析
四、背诵古诗
自己练习愿意背的同学站起来背齐背打节奏背
五、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首诗后,你想说什么?
小结:是呀,时间过得真快!人的一生,从少年、青年到老年,看似很长,其实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歌行》这首诗,知道了时间是非常宝贵的。高尔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长而又最短,最快而又最慢,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让我们牢牢记住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吧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古诗主题教案《长歌行》素材
活动准备
小鱼头饰,用幼儿自画自剪的小鱼及许多莲叶布置成莲池的场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
活动目标
在游戏中理解、欣赏古诗,学习古诗。
活动过程
1.模仿小鱼游来游去,情绪愉快地参与游戏。
幼儿扮演小鱼,在音乐声中自由、欢快地游戏。
2.参与情境表演,在游戏中感受并尝试理解古诗中的词句。
(1)欣赏莲池场景,体验首句:江南可采莲。
教师用幼儿自画自剪的小鱼及许多莲叶布置成莲池的场景,并为幼儿简单介绍江南美景,同时轻柔地朗诵首句江南可采莲,请幼儿欣赏。
(2)小鱼们欣赏莲池中的莲叶,感受莲叶茂密的样子,体验第二句:莲叶何田田。
教师用丰富的词汇描述莲池中的莲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小鱼们在莲叶中间游戏,体验第三句:鱼戏莲叶间。
引导语:可爱的小鱼们,让我们一起在这碧绿的莲池中游来游去,自在地游戏吧。
(4)听指令,做游戏。
分别出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请小鱼们在方向盘的指示下向四个方向游戏,体验后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完整地欣赏、学习古诗。
(1)在音乐声中,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请幼儿欣赏。
(2)师幼共同朗诵古诗。
古诗主题教案《江南》素材
活动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理解诗句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书《小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一个很美丽的地方,你们想不想去?
好,那我们就去小池边玩一玩。让小朋友说一说小池是什么意思(小小的池塘)。
二、出示挂图
出示小池景色的挂图,观看图画,初读古诗。
这幅画美吗?说一说你在这幅画里看到的什么?(荷叶、荷花、水、大树、蜻蜓)
三、学习古诗
1、出示古诗及课件。下面我们来看看宋代诗人杨万里是怎样写小池中这美丽的景色的。
2、听录音范读。
3、向小朋友介绍诗的作者、所在朝代、生平及写作背景。
4、一句一句教小朋友朗读。
5、找一找古诗中认识的字,指导读古诗的语气,要抑扬顿挫,有诗的韵味。
6、小朋友齐读古诗。
7、指名读古诗,读的好的给与鼓励。
8、请小朋友根据画面试着背诵古诗。
古诗主题教案《小池》素材
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注释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赏析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是水乡泽国,莲的生长极为普遍。每到夏历7、8月份,莲子成熟了,姑娘们划着小船,穿行在碧荷万倾之间,一边唱歌,一边采莲。这首采莲歌正艺术地再现了姑娘们的劳动场面。
头两句描写了姑娘们远望见水面上片片碧绿的荷叶相连,心里充满了无限的喜悦,以至于禁不住发出了热情的赞叹。可在这里是正好的意思,江南可采莲说是江南到处生长着莲,这真是采莲的好地方。何是多么的意思,田田形容高高挺起而连成一片,莲叶何田田即莲叶多么田田!这是对荷叶极度赞美的语气。当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不由想起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画面。是的,有这样温润碧绿的叶子,就一定有夏日里开的那样热烈的荷花;而今,姑娘采摘的莲蓬,也一定各个硕大,掰开它,莲子也一定颗颗硕圆,姑娘们兴高采烈的情绪自然洋溢在字里行间。
第三句写姑娘们在采摘莲蓬的时候,一定会发现水面下的另一翻美景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间在描写鱼儿在一片片莲叶掩映下游来游去,宛如在做一场游戏一般,戏字写出了鱼儿一会儿悠然游过来一会又再游过去的情态。这表面上描写的是水中美丽的鱼儿,其实是采用了《诗经》的比的艺术手法,也是在写采莲人。试想,姑娘们划着小船在莲叶之间穿行着,相互追逐着,嬉戏着,不正如鱼儿在莲叶间游来游去么?她们划船技术之娴熟,船行之快捷,她们的身姿之轻盈,心情之欢快,不正似水中的鱼儿美丽自由么?
后四句采用了《诗经》的重叠的形式来描写。在同样的句子中,只改变了东西南北四个字,反复咏唱,描写出鱼儿久久不去,围绕着莲叶到处游动的动人画面。因为这首诗是汉乐府相和歌辞,即一人唱众人和,所以,这四句就是众人和的歌辞,而对鱼儿欢乐嬉戏的反复咏唱,正表现出采莲时的热闹情景,使人感觉到姑娘们的愉快情怀。
读罢此文,闭上双眼,让我们用心灵去感悟这首诗的意境吧:在蓝天下,在夏秋间,清澈见鱼的湖水,映着碧绿的荷叶,也许再有迟开的荷花,姑娘们的美丽的衣裳和们花朵般的张张笑脸;她们欢笑着,嬉戏着,一边划着小船,一边采摘莲蓬,一边唱着采莲歌;还有,如果我们一个深呼吸,似乎可以闻到一缕缕清香,那一定是莲蓬、荷叶的香气在弥漫这是一首多么动人的江南采莲曲,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江南画卷!
大班古诗主题江南
活动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以及背诵古诗。
感悟诗歌内容,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春雨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感情。。
教幼儿有韵味地诵读古诗。
活动准备
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未成曲调先有情
1、歌曲导入
用歌曲《小雨沙沙》引入古诗。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师导:春姑娘已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绵绵的春雨悄悄地下着,飘在果园,点红桃花;洒在树梢,染绿柳芽;落落田野,滋润庄稼;降在池塘,唤醒青蛙,小朋友们,你喜欢春雨吗?
春雨在古代被称为喜雨,唐代大诗人杜甫就写了一首《春夜喜雨》。今天,我们就跟随大诗人杜甫一起走进盛唐,去感受那场《春雨》。
2、观看flash,欣赏古诗的意境美。
二、初读古诗,拼读字词
1、听师有韵味地诵读古诗。
2、借助拼音练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标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识字练习:哎呀,只顾着玩,字宝宝该回家了。你们谁能把字宝宝安全送回家?把字卡贴会回古诗中。
4、课件出示,指导朗读。
三、理解诗意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自由练习读,努力把你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读出。
2、配乐展示个性读。
3、师生互动背诵,同桌互背。
活动延伸
小朋友还知道哪
古诗主题《春夜喜雨》素材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574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