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有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还原反应。而且金属的腐蚀及电化学部分是氧化还原的重要应用。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对化学的学习。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依存的,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系统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此节内容分两部分,第一是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第二是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二)、学生分析
⑴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接触了许多反应,并已经掌握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从具体的反应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并没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学习了化合价,理解了化合价的变化。但并没有了解化合价变化的实质以及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
⑵学生在初中化学一年的学习中只对化学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有了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仍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通过对典型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会怎样从特殊到一般规律,再从一般规律到特殊的认识问题的科学方法;
2、通过对氧化剂和还原剂这一矛盾体的学习,具有能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通过“思考与交流”、“问题探究”等活动,增强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诱导
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的学习,初步形成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使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的习惯、培养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四、教学策略及方法
为了突破重点、难点,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富有驱动性、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微观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

五、教学流程图

思考与交流
分组讨论
思考、讨论
讨论、归纳

练习、归纳、总结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思考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哪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各举一个反应实例。
【思考2】:这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思考3】:Fe2O3+3CO==2Fe+3CO2↑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独立思考,回忆所学知识;动手写方程式
复习初中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通过举例,说明初中的分类方法存在局限,引出新的分类方法的必要性。

【思考与交流1】:请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实例,指出这类化学反应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分组讨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为什么?回忆所学知识;动手写方程式

【思考、回顾】H2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复习初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知识。
使学生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作为矛盾的共同体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引出氧化还原反应。
从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问题探究1】:怎样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习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思考
标化合价,思考化合价口诀
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复习化合价知识,为氧化还原反应学习打下基础
【思考与交流2】
请分析下列3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2CuO+C==2Cu+CO2↑
H2O+C==H2+CO
CuO+H2==Cu+H2O

标化合价,思考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价的关系

从化合价升降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与思考】
Fe+CuSO4=FeSO4+Cu
2Na+Cl2=2NaCl
H2+Cl2=2HCl
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为什么?
练习、思考、交流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化合价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外部特征及判断依据,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形成规律性知识的认知能力。
从电子转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问题探究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本质原因是什么?(阅读教材36页)
教师板书:氧化还原反应
1、特征:元素化合价升降(可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
2、本质:电子转移(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以NaCl、HCl为例,从微观的角度分析。
学生思考、做笔记
从微观角度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问题探究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练习〗判断下列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
Cu+Cl2===CuCl2
CaO+H2O===Ca(OH)2
CaCO3===CaO+CO2↑
2KClO3===2KCl+3O2↑
Fe+CuSO4==Cu+FeSO4
NaOH+HCl==NaCl+H2O思考、归纳、整理

以练习归纳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化学反应的不同分类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分层训练
1、必做题
1.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CuO+2HCl=CuCl2+H2O
B.2Na2O2+2H2O=4NaOH+O2
C.Zn+CuSO4=ZnSO4+Cu
D.Ca(OH)2+CO2=CaCO3+H2O
2、下列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B、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所有的元素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D、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2、选做题
1.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化合物)变为游离态(单质),则该元素()A.一定被氧化B.一定被还原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以上都不是
2.下列变化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Fe2O3FeB.ZnZnCl2
C.Na2CO3CO2D.AlAl2O3

回忆所学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寻求答案;

回答问题,进行组间交流;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评价

通过练习,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通过分层训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小结与作业安排
本章小结: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与本质
2、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
作业:1、教材P38,1、5、6
2、课外同步练习1
3、预习氧化剂和还原剂部分知识
实践活动:通过报纸、杂志、书籍或互联网等,查阅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应用的几个具体事例,讨论并交流你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整理记录知识点

规律:高、失、氧;降、得、还
记录

思考
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能力,与前面的学习目标相呼应
用顺口溜记忆更好

巩固本堂内容
为下节课学习打基础

为下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的的应用打伏笔

七、板书设计: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1、特征:元素化合价升降(可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
2、本质:电子转移(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精选阅读

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二设计思路

㈠指导思想

以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为依托,在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乐于合作的精神。

㈡设计理念

根椐新课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念,关注学生主体参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讨论、独立思考、教师精讲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利用导学案从学生已掌握的有关概念入手,采用多媒体手段,将抽象概念形象化来组织课堂教学。 

㈢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安排在这里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又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2本节特点:⑴涉及到的初中知识多,有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合价、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⑵概念多,比较抽象。⑶难度大,特别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3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①通过对初中典型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的分析,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并能利用化合价判断氧化还原反应;②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③通过分析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系,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⑵能力目标:①思维能力的培养:由表及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养思维的逻辑性。②表达质疑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互相质疑的环节,锻炼学生的质疑和表达能力。

⑶情感目标:①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②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体会事物的对立统一原理。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理解形成稳定、持续电流的条件。

5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课前对导学案预习内容的完成和订正使学生为本课时的学习扫清知识障碍。②通过教师创设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通过动画使抽象内容形象化。③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相互提问等方法,来突出重点,强化知识;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倾听完成难点理论知识的教学。

教学方法:使用导学案、对比法、多媒体演示法、讨论法。

㈣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粗略学习了原子结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价等知识,在本章第一节又对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进行了复习,对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比较熟悉。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燃烧、金属生锈等各种与氧发生的氧化反应,对氧化反应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进一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有一定的欲望,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对立统一原理学生在高二的政治课学习哲学时才能接触和详细学习,因此,本课时不宜提出对立统一的哲学术语,只能适当让学生体会,为高二哲学学习提供科学事例。

2学生能力分析:通过初中相关知识的学习,高一必修1本章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已储备一定的进一步学习的知识,如化合价的判断、原子结构与电子得失的关系等,这些都将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也为提高学生的课堂解决问题能力和理解本节难点创造了条件。

3学生程度分析:本校学生为普通高中学生,学生接受能力较弱,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在学案中课前预备知识环节设置了详细的复习习题问题,督促对相关内容进行充分预习,在学案的教学过程环节,紧扣预备知识,围绕预备知识展开,减少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降低梯度和难度,完成教学。

㈤教学策略与教学手段

1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综合运用观察法、发现法、分析法、讨论法等方法。

2借助问题探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手段。

㈥具体实施

1从火箭升空、奥运圣火、美丽的焰火等漂亮的图片入手,指出这些壮美的景观都离不开物质与氧的反应,即氧化反应,导入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复习,并创设问题情境: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有没有关系?是否一定要有氧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展开课本P35思考与交流的教学,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定义的教学。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动画,使学生体会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同一反应中即同时存在又同时发生。

3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创设问题情境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与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有什么关系?进入氧化还原反应特征的教学。

4通过分析导学案预备知识中题四举出的氧化还原反应元素中的化合价变化情况,总结化合价变化与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之间的规律。

5创设问题情境: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是否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进入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教学环节。小组以导学案预备知识题2为知识背景,分析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寻找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通过讨论寻找共同点,得出普遍规律,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熟悉化合价,进一步强化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这一教学重点,达成教学目标。

6创设问题情境:元素的化合价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导入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教学。

7教师分析详细讲解化合价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分为三个点,结合多媒体播放动画,使学生了解化合价变化是由电子转移引起的;通过图片使学生明白化合价升高是由失去电子引起的,化合价降低是由得到电子引起的;化合价变化的总数既为电子转移的数目。通过动画、图片及教师的讲解来突破难点。

8总结,小组互相质疑,检查学习效果。

9课堂练习

10作业布置

㈦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导学案,在预备知识中使学生认真复习初三所学的相关知识,为本课时的学习扫清学习障碍。

2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层层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验需要,采用独立思考、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等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思考→观察→讨论→总结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特征、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及本质,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乐于讨论的习惯,并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通过播放有动画,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降低教学难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氧化和还原反应的同时性和本质,提高了课堂效率。

(八)所需教具教具: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三导教案

课题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授课人

学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对初中典型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的分析,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并能利用化合价判断氧化还原反应;②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③通过分析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系,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①思维能力的培养:由表及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养思维的逻辑性。②表达质疑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互相质疑的环节,锻炼学生的质疑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②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体会事物的对立统一原理(注意不能使用哲学术语)。

重点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教学方法

设置问题情境、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展示火箭升空、奥运祥云圣火、焰火图片,复习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并提出问题: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有没有关系?是否一定有氧参与,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

【板书】第二章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提问】CO+CuO=CO2+Cu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先从CO角度分析,再从CuO的角度分析。

【投影】CO与CuO反应的动画,清楚观察到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

【独立分析和思考】从得氧和失氧角度分析导学案预备知识中题四自己课前举出的氧化还原反应,证实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

【板书】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1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2

【独立分析和思考】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上述氧化还原反应有什么特征

【板书】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化合价发生变化: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提问】分析2Na+Cl22NaCl各元素的化合价,指出反应中钠元素和氯元素的化合价也发生了变化,所以也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元素不一定参与。

【问题情境】2Na+Cl22NaCl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观察判断CO还原Fe2O3从化合价是否变化角度分析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是属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根据导学案预备知识题2为知识背景,分析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寻找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通过讨论寻找共同点,得出普遍规律

【投影】实物投影学生小组讨论结果

【练习】通过电脑操作,把不同的化学反应类型移动到相应的位置。

【过渡】为什么化合价会发生变化呢?

【投影】Na与Cl2反应的flash动画

【投影】Na、H和Cl2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片,结合图片讲述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系。

【板书】三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发生转移。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

【总结】那同学能总结本课时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拓展】由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科学研究方面你能够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评价】

【小结】

【投影】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A氧化还原反应一定要有氧元素参加。B氧化反应一定先于还原反应发生

C本质是化合价发生变化D复分解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E有单质生成或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F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电子发生转移

2判断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1)2Na+2H2O=2NaOH

(2)Na2O2+H2O=4NaOH+O2

(3)Na2O+H2O=2Hg+O2

(4)NH4NO3=N2O+2H2O

(5)BaCl2+H2SO4=2HCl+BaSO4

(6)2O3=3O2

【作业布置】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后作业

通过观看图片,,体会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并思考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观察

分析、归纳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氧化反应化合价升高,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思考,讨论回答

倾听

学生思考、讨论

思考,回答

共同订正讨论结果

见附一

思考

观看,思考

倾听,思考

总结、归纳

思考、讨论,回答(通过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进行表观定义,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进行了特征定义,从电子得失角度进行本质定义,反应了科学研究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规律。

快速解答

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

引导学生得出氧化还原反应共同存在于同一反应中,同时发生,与课堂导入相呼应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的概念

明确正确的设计方案和正确实验现象,为后边的教学做铺垫

进一步使学生熟悉元素化合价的判断,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进一步强调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并与课堂导入相呼应

进一步熟悉化合价的判断,强化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突出教学重点,得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调动喜爱电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放松课堂节奏,强化本知识点

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入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教学

将抽象的微观具体形象化,使学生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电子转移产生感性认识。

分解难点,从定性和电量两个方面分析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系

再次回顾本课时重难点知识

培养学生由表及里的科学研究态度,体会事物螺旋式上升的哲学规律。

通过反馈环节,考察学生本课时是否达到学习目标

家庭作业复习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第二章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1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2本质定义:电子发生转移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化合价发生变化: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发生转移。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

课后反思:本课时由于备课充分,对教材的挖掘到位,对学情掌握较好,教学方法、手段运用恰当,学生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较好。有以下优点:

㈠教材处理方面:1由于本课时涉及到初三的知识较多,因此采用导学案,在预备知识环节设置合理的练习,对已有知识进行详细复习,为新课的教学扫障碍。

2分散难点,把被氧化、被还原等概念及用双线桥、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放到下一课时学习,而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特征、本质及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判断放在本课时完成。

3适当调整顺序,将教材中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提至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教学前,即可以巩固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的掌握,又能使难点不至于过于集中。

4紧扣导学案预备知识进行新课教学,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㈡技巧方面:

1采用精美图片导入,使学生在美好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问题情境、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及教师讲解等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参与度及学生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互帮互学,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

3使用多媒体课件,增加了课容量。flash课件生动、形象、可观性强,使抽象的化学

概念知识具体形象化,非常有助于学生对本课时知识的理解。

4采用学生进行鼠标操作完成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图,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教学手段。

5导学案的运用,使得本课时得以顺利完成,特别是预习作业,使学生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导学案在整个课堂中,始终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总之,本课时完成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学生互评环节没做到位;2学生讨论时间偏长,课堂练习略显张;在今后的教学中特别关注这些方面,给予学生充分自评和互评时间,把握好课堂节奏,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实现高效学习,取得更大收获。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有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还原反应。而且金属的腐蚀及电化学部分是氧化还原的重要应用。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对化学的学习。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依存的,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系统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此节内容分两部分,第一是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第二是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一年的学习中只对化学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有了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仍有待提高。初三化学教材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介绍较简单,即“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生成物是氧化产物。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和“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发应叫做还原反应。”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然后从化合价的角度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最后从本质上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综上所述,在必修阶段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及相关知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不能正确熟练的分析元素的化合价,得失电子或转移电子数易加倍计算。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有初中基础差,不脚踏实地学习。学习不得法,死记硬背。学生不认识高中学习的特点,照搬初中的方法和思路。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方式是:注重知识与初中的联系;分散重难点;把抽象、不易理解的概念形象、具体化。
三、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通过分析多个化学反应,认识到有的化学反应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建立起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过程和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分组合作,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交流、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提高实验观察推理能力。
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并理解化学这门学科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其本质
五、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六、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七、教学策略: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图片引入:生活中同学们常见的现象:如钢铁的生锈,食物的腐败,给用电器供电的电池。这些图片中呈现的现象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见过,这些现象看似没有任何联系,但本质上却是相同的,与我们这节课所学内容有关,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问题:回顾初中所学,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并列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实例,讨论并交流这类化学反应的分类标准。
学生1:两种物质反应,其中一种是氧气的反应。
学生2:得到氧的是氧化反应,失去氧的是还原反应。其分类标准是得失氧
学生3:举出实例
投影:
老师:18世纪末,化学家在总结许多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后,发现这类反应具有一些相似的特征,提出了氧化还原的概念,与氧化合的反应叫氧化反应,从含氧化合物中夺取氧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如3Fe+2O2=Fe3O4,H2+CuO=Cu+H2O
问题:请同学们从得失氧角度分析上述反应,各反应物分别发生了什么反应?得到的氧从何而来?
学生:分析
教师:根据守恒原理,我们可以得知,对氢气、铁而言,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对氧化铜、氧气而言,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而氢气的得氧和氧化铜的失氧又同在一个反应中,那么,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否独立存在?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氧有得必有失,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一定是同时发生的
教师:因此,从表观上,我们就将有氧得失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板书:一、氧化还原反应
1、表观认识:有得失氧的反应
教师:随着化学学科的发展,19世纪发展化合价概念后,人们发现许多反应与经典定义上的氧化还原反应有类似的特征,如:4Na+O2=2Na2O与CuO+CO=Cu+CO2除了有得失氧,还有化合价的变化。
问题:请大家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并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价的升降有何关系?从化合价角度看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
CuO+CO=Cu+CO2H2+CuO=Cu+H2OH2O+C=CO+H2
学生:氧化还原反应都伴随着化合价的升降,得氧的物质化合价升高,失氧的化合价降低
教师:因此,我们可以从特征上给氧化还原反应下个定义: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2、概念: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教师:我们将化合价升高的一类反应并入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一类反应并入还原反应。
练习:
1、判断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A、3Cl2+6KOH=5KCl+KClO3+3H2O
B、2NO2+2NaOH=NaNO3+NaNO2+H2O
教学设计-氧化还原教学设计-氧化还原C、2KMnO4K2MnO4+MnO2+O2↑
D、AgNO3+NaCl=AgCl↓+NaNO3
教学设计-氧化还原教学设计-氧化还原E、MnO2+4HCl(浓)MnCl2+H2O+Cl2↑
F、3NO2+H2O=2HNO3+NO
教师:从得失氧到化合价升降对氧化还原反应认识更深一步,知道初中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只是表观认识,并非只有得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现在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学会从表象到特征再到本质层层深化认识的深度,那么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观察钠和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钠最外层有一个电子,主要化合价为+1,镁最外层
两个电子,主要化合价为+2,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钠失去1个电子,可以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镁失去2个电子也可以达到8
电子稳定结构,失去电子都显示正价。
教师:没错,原子反应都想达到一个最稳状态,当最外层电子达到8个电子时候,物质就
稳定了。像钠,镁这些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容易抛弃最外层电子来使自己达
到8电子稳定结构。像氧、氯这些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大于4,容易夺得别人的电
子来补充自己的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像氖这类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已经达到
8电子稳定结构了,所以不易得失电子,显示0价。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氢原子,它只有一个
电子层,最稳状态不是8电子结构,而是2电子结构,所以它有得1个电子变成2电子稳定
结构的愿望,可是,愿望是美好的,实现是困难的。
投影: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学生:观看动画视频
教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因此钠有失去最外层电子的愿望,
而氯最外层有7个电子,它有得到1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的愿望,两者相见恨晚,钠
把电子抛给了氯,变成钠离子,显示+1价,氯得到1个电子,变成氯离子,显示-1价,阴
阳离子相互作用,形成氯化钠。
问题:从氯化钠的形成我们可以得到,化合价升降的本质是什么呢?
学生:因为发生了电子的得失。
教师:对于氢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它有想得到1个电子的愿望,对于氯,最外层
有7个电子,它也有想得到1个电子的愿望,都想得电子,怎么办呢?
学生:谁强电子归谁,氢原子核内正电荷少,吸引电子能力弱,失去电子,显示+1价。
氯原子核内正电荷多,氢原子的电子会被氯原子抢去,显示-1价。
教师:话虽没错,但还有更好的办法,那就是采用双赢的思想,即电子共用。
投影: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学生:观看动画视频
教师:氢将电子移到中间,氯也将自己1个电子移到中间,这样就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
不看氢,对于氯而言,最外层有8电子稳定结构,不看氯,对于氢而言,最外层有2电子稳
定结构。但是,氯毕竟吸引电子能力强,所以,虽是共用电子对,但电子是偏向氯这一边的。
所以氢显示+1价,氯显示-1价。
教师:从氯化氢的形成我们可以得到,化合价升降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不是因为发生了电子的得失,而是发生电子偏移。
教师:回答刚才老师问大家的问题,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教师:电子的得失和偏移可以用“电子转移”来概括。(投影)
教师:电子转移分成两种情况,如果是金属与非金属进行反应,就发生电子得失,如果是
非金属与非金属进行反应,发生的是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教师:怎么给氧化还原反应从本质上定义呢?
学生: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失去电子,化合价会升高,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所
以我们可以将这三组概念归纳一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练习:
2、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
A、一定被氧化
B、一定被还原
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化合价降为0
小结:对比氧化还原的三个定义(投影)
反应类型
得失氧角度
化合价角度
电子转移角度
氧化反应
得到氧反应
化合价升高反应
失电子(或电子偏离)
还原反应
失去氧反应
化合价降低反应
得电子(或电子偏向)
氧化还原反应
得失氧反应
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电子转移
作业:
1、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其实质是什么?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怎样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并用图表表示
九、板书设计: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表观认识:得氧失氧(片面)
2、概念:化合价升降(判断依据)
3、本质:电子转移(本质)
失,升,氧
得,降,还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和巩固初中所学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使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2.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理解。
教学设计:
(一)、回顾初中所学习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填写下面表格:

反应类型通式举例
化合反应A+B﹦AB2Na+Cl2点燃2NaCl
分解反应AB﹦A+B2KMnO4△K2MnO4+MnO2+O2
置换反应A+BC﹦AC+BFe+CuSO4﹦Cu+FeSO4
复分解反应AB+D﹦AC+BDCuSO4+2HCl﹦CaCl2+CO2↑+H2O

(二)、复习初中所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
1.分析下列3个氧化还原反应;看反应中个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并标注各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
2CuO+C高温CO2↑+Cu
H2O+C高温H2+CO
CuO+H2△Cu+H2O
2.定义:
(1)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的,这样的反应,我们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2)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3)并非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凡是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4)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反应。
(5)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或得失、偏移)。
(6)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反应时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
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有氧化性,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反应时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
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有还原性,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7)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后的产物。
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后的产物。
(8)氧化性和还原性
氧化性:物质在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性质。
还原性:物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性质。
3.从反应物变为产物是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我们将化学反应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即,另一类是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反应,即

(三)、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B.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作还原剂,非金属单质只作氧化剂
C.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D.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做氧化剂
C.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


学习目标: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来分析化学反应的类型;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依据有关规律比较氧化性还有性的相对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性及产物;有时还需要应用化学键理论判断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典型例题:

例1.重铬酸铵[(NH4)2Cr2O7]受热分解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对重铬酸铵受热分解产物的判断符合实际的是()

A.CrO3+NH3+H2OB.Cr2O3+NH3+H2OC.CrO3+N2+H2OD.Cr2O3+N2+H2O方法或规律:(NH4)2Cr2O7若分解为上述四项,观察哪些元素价态变化,升降情况如何确定选项。

例2.化合物A、B、C都只含有两种元素,且A、B均含X元素。已知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A+B——X+C,X是一种单质,由此可知X元素()A、一定是金属元素B、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C、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D、无法确定方法或规律:分析题意:1)A、B、C都是化合物;2)A、B均含X元素;3)反应生成单质X,可以推知该反应为“归中型”氧化还原反应。即化合物A、B中X元素的化合价“一高一低”(一个高于0价、一个低于0价),两者共同作用生成X单质(化合价为0)。由于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呈现正价态,不可能有负价态,因此可以肯定X不是金属元素;只有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才既可呈正价态,又可呈负价态,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归中反应。例如:2H2S+SO2=3S+2H2O,4NH3+6NO==5N2+6H2O,所以X应该是非金属,即该题的答案为B。课堂练习

1.(2004试测题6)将KCl和CrCl3两种固体混合物共熔制得化合物X,X由K、Cl、Cr元素组成。将1.892gX中Cr元素全部氧化成Cr2O72-,Cr2O72-可过量的KI中氧化出2.667g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r2O72-+6I-+14H+=2Cr3++3I2+7H2O,如果取溶有1.892gX的溶液,加入过量的AgNO3,可得4.52gAgCl沉淀,则表示X组成的化学式为()A.K3Cr2Cl7B.K3Cr2Cl5C.K3Cr2Cl9D.K2CrCl42.制备氰氨基化钙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N=CaCN2+CO+H2+CO2在反应中()。

A.氢元素被氧化,碳元素被还原B.HCN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CaCN2是氧化产物,H2是还原产物D.CO为氧化产物,H2为还原产物

3.在一定条件下,氯酸钾与碘发往反应KclO3+I2=2KIO3+Cl2。下列相应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置换反应B.还原性:I2Cl2C.非金属性:I2Cl2D.氧化性:KclO3I24.已知CrO5结构式如右图。现在稀H2SO4酸化的H2O2溶液中,加入乙醚后液体分层,再加入少量的K2Cr2O7溶液并振荡,在乙醚层中出现深蓝色。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72-+4H2O2+H+=2CrO5+5H2O,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Cr2O72-被氧化成CrO5B.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反应中H2O2被氧化成H2OD.此反应可用于检验Cr2O72-的存在

5.(2003上海23)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为:4CuI+Hg→Cu2HgI4+2Cu

(1)上述反应产物Cu2HgI4中,Cu元素显价。

(2)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为,当有1molCuI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mol。

(3)CuI可由Cu2+与I-直接反应制得,请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2++I-→CuI+I3-

6.由稀有气体元素Xe(氙)形成的一种化合物XeO3极不稳定,易转化为单质而呈强氧化性。将适量的XeO3投入30mL0.1mol·L—1Mn2+的水溶液中,刚好完全反应,放出唯一气体是Xe单质,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56mL。则:(1)有关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XeO3是分子晶体,试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将原溶液稀释至90mL,则稀释后溶液的PH值为___________课后练习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⑴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或还原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⑵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⑶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只能作氧化剂⑷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的氧化性⑸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⑹银镜反应中醛基具有氧化性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不能制得非金属性强的单质⑻化合物与水的反应,水不可能做氧化剂A.⑴⑵⑷⑹B.⑴⑷⑸⑺C.⑶⑸⑹⑻D。⑴⑷2.化合物A、B、C都只含有两种元素,且A、B均含X元素。已知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A+B——X+C,X是一种单质,由此可知X元素()A、一定是金属元素B、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C、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D、无法确定3.根据下列反应,判断M、N、P、Q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①NCl2+P=N+PCl2;②2MCl3+3N=2M+3NCl2;③3QCl2+2M=2MCl3+3QA.MNPQB.PNMQC.QPNMD.NMPQ4.被称为万能还原剂的NaBH4溶于水并和水反应:NaBH4+2H2O=NaBO2+4H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NaBH4中H元素为-1价)()A.NaBH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NaBH4是还原剂,H2O是氧化剂C.硼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D.被氧化的元素和被还原的元素质量比为1:15.G、W、X、Y、Z均为含氯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的转化关系(未配平)。①G→W+NaCl;②W+H2O→X+H2;③Y+NaOH→G+W+H2O;④Z+NaOH→W+X+H2O。这五种化合物中的氯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A.W、G、Z、Y、XB.G、Y、W、Z、XC.G、Y、Z、W、XD.Z、X、G、Y、W

6.(2002广东5)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X2+与单质R不反应;X2++Z=X+Z2+;Y+Z2+=Y2++Z。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大小符合

A.R2+>X2+>Z2+>Y2+B.X2+>R2+>Y2+>Z2+

C.Y2+>Z2+>R2+>X2+D.Z2+>X2+>R2+>Y2+

7.(2003试测题7)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既能显示氧化性又能显示还原性的是

A.Fe3+B.Br-C.AlD.H2O2

8.工业上从含硒的废料中提取硒的方法之一是用H2SO4与NaNO3处理废料获得亚硒酸和少量硒酸。加入盐酸共热,使硒酸转化为亚硒酸(H2SeO4+2HCl====H2SeO3+Cl2↑+H2O),再将SO2通入亚硒酸的溶液中,得到单质硒,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2SeO4氧化性弱于Cl2B.H2SeO3氧化性弱于H2SO3

C.H2SeO3还原性强于SO2D.析出1molSe需H2SeO3、、SO2、H2O各1mol9.保险粉是连二亚硫酸钠()的工业俗名,年产量达30万吨,是最大量生产的无机盐之一。生产保险粉主要用甲酸法,其最主要的步骤上是把甲酸与溶于甲醇和水混合溶剂里的NaOH混合,再通入气体,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是:HCOONa+2+NaOH=++,以下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此反应中,HCOONa是还原剂,是氧化剂

B.保险粉的还原性比HCOONa的还原性强

C.NaOH未被氧化也未被还原

D.甲醇虽未参加反应,但有助于保险粉的结晶、分离

10.已知:①硫酸比氯酸稳定;②硫酸的酸性弱于高氯酸;③H2S比HCl易被氧化;④HCl比H2S更容易由单质合成;⑤盐酸的酸性比氢硫酸的酸性强。上述事实能够说明硫的非金属性比氯弱的是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⑤11.(9分)环境监测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是:

①量取amL水样迅速加入足量的固定剂MnSO4(aq)和碱性KI(aq)(含KOH),立即塞好瓶子,并振荡摇匀,使之充分反应。

②测定:开塞后迅速加入适量硫酸(提供H+)使之生成I2,再用6mol/L的Na2S2O3(aq)滴定,消耗了VmLNa2S2O3(aq)(以淀粉为指示剂)。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2Mn2++O2+4OH—=2MnO(OH)2(该反应极快)MnO(OH)2+2I—+4H+=Mn2++I2+3H2OI2+2S2O32—=2I—+S4O62—试回答:(1)水中溶解氧的量(以g·L-1为单位)为。(2)滴定时,以淀粉为指示剂,终点时溶液由色变为色。(3)滴定管经水洗和蒸馏水洗后,直接加滴定剂Na2S2O3(aq),滴定时会导致测定结果(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4)若打开塞子加硫酸时动作缓慢,测定结果将(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12.10分)某类硝酸盐受热分解的产物为不含氮元素的固体物质和NO2、O2气体:

(1)某种硝酸盐受热分解后,若产生N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则金属元素的价态在反应过程中________(填“升高”、“降低”、“不变”)

(2)现取mgCu(NO3)2无水晶体,强热使其分解,得到NO2、O2和ng固体。将气体用水充分吸收后,结果还有气体剩余,同时得到100mL溶液。则:残留固体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只含m的代数式表示);

(3)(2)中m=3.76,n=1.52。试通过计算确定残留固体的成分及其质量

13.(1)据报道,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作用,制成了新型的氧分子O4,它的结构很复杂,可能具有与S4相似的长方形结构,下列有关O4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O4与O3、O2都是氧的同素异形体B.合成O4的反应可看作核聚变反应,即不属于化学变化C.O4分子内存在极性键D.O4的能量比普通氧分子高,将来可用作更强力的火箭推进的氧化剂(2)制备O2—、O22—、O2+的化合物是可能的,它们通常是在氧分子进行下列反应时生成的(如右图)。在这些反应中,相当于氧分子的氧化,相当于氧分子的还原。(填序号)(3)写出含有O2—、O22—的各一种物质的化学式:、。14.已知硫酸锰(MnSO4)和过硫酸钾(K2S2O8)两种盐溶液在银离子催化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高锰酸钾、硫酸钾和硫酸。(1)请写出并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此反应的还原剂是,它的氧化产物是。(3)此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4)若该反应所用的硫酸锰改为氯化锰,当它跟过量的过硫酸钾反应时,除有高锰酸钾、硫酸钾、硫酸生成外,其他的生成物还有。15.(98高考试测题)120℃、101.3Kpa条件下,有2LH2O、2LCO、1LCO2、0.5LO2和1LH2组成的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分别放有足量Cu粉、C粉和CuO粉的三个灼热的反应管。假设气体通过每个反应管都能充分反应,且不论三个反应管以何种顺序排列,问:

⑴尾气是否有可能是单一气体?(填“可能”或“不可能”)。若可能,该气体是

⑵原气体中是否有几种(或一种),不可能再存在于尾气之中:(填“有”或“没有”。若有,它们(或它)是。

⑶原气体中是否有几种(或一种)肯定存在于尾气中?(填“有”或“没有”。若有,它们(或它)是。

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充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来解答,同时利用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n(Cr3+)=2.667/(127*2)*2/3=0.007(mol)n(Cl)=4.52/143.5=0.0315(mol)n(Cr3+):n(Cl)=2:7 

2.BC3.C4.D5.(1)+1(2)CuI0.5(3)2521

6.产生气泡;溶液显紫红色。6Mn2++5XeO3+9H2O=6MnO4-+5Xe↑+18H+

课后练习

1.D2.B3.B4.B5.B6.A7.D8.D9.B10.C

11.(1)48V/ag/L(2)蓝无(3)偏高(4)偏高

12.(1)升高(2分)(2)CuO、Cu2O或Cu2O(2分);10m/92mol/L(2分)(3)CuO0.8gCu2O0.72g(各2分)

13.(1)B、C(2)②;①、③(3)KO2、Na2O2

点评:此类题的解答关键在于: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如:同素异形体、化学变化、核聚变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等;根据化合价的变化确定被氧化和被还原;能根据学过的Na2O2的性质推出比Na更活泼的K有KO2。

15.解答:题时若将放有足量Cu粉、C粉和CuO粉的三个反应管排列组合,共有6种情况,逐一分析,固然可以求解,但相当费时费力。如运用发散思维从还原剂Cu粉、C粉可将O2、CO2、H2O还原成CO、H2;氧化剂CuO可将CO、H2氧化成CO2、H2O等角度来考虑,就能找到一个新角度,发现新的解法:

反应管盛放物质

可吸收气体

能反应产生新气体

灼热Cu粉(还原剂)

O2

灼热C粉(还原剂)

CO2、H2O、O2

CO、H2

灼热CuO粉(氧化剂)

CO、H2

CO2、H2O

不难发现Cu粉、C粉和CuO粉的三个反应管无论如何排列,O2一定不再存在,尾气之中有CO2、H2O或CO、H2存在。

答案:⑴不可能⑵有,O2 ⑶没有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4819.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