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方程式配平(第一课时),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
(2)掌握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般步骤。
2.能力和方法目标
通过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的学习,提高知识的综合迁移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一般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理解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加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观念。
(2)通过一些配平技巧、配平的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创造和发现化学学科的科学美、规律美,从中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原则和步骤。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技巧,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
教学中主要通过学生的练习来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配平的规律,提高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并引入新课]
问题1.投影下表,教师引导,师生共同讨论:
反应物及性质
化合价改变
得失电子情况
发生的反应
产物
还原剂具还原性
升高
失电子
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
氧化剂具氧化性
降低
得电子
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
问题2.对于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或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1)铜跟浓硝酸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硫化氢气体通入浓硫酸中:H2S+H2SO4(浓)=S↓+SO2↑+2H2O
(3)红热炭投入热的浓硝酸溶液中:C+4HNO3(浓)=CO2↑+4NO2↑+2H2O
通过以上三个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和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如电子守恒规律、价态变化规律。
[引入新课]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讨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般方法。
[板书]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看书,总结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原则、配平步骤、配平依据等内容。
等大多数学生看完书后,提问学生。再师生共同总结。
配平依据:
(1)化合价升降规律: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跟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必相等,表现在化合价上就有被氧化元素化合价升高的价数必定跟被还原元素化合价降低的价数必定相等。
(2)质量守恒定律:任何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个数必定守恒。
配平的一般步骤:
(1)找出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
(2)分析各变价元素的化合价升、降的价数;
(3)以化学式为单位,求出化合价升、降价数的最小公倍数,使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升、降总价数相等。
(4)用观察法配平其它元素的化学计量数。
(其中1、2、3是为了保证电子得失数相等,第4步是保证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这一阶段中,教师可以找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例子,一边跟学生一起配平这个方程式,一边跟学生一起总结氧化还原配平的基本步骤。最后让学明确,在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还不熟练的初始阶段,要按部就班根据配平进行训练。熟练后可以跳过某些步骤,直接配平。
[课堂练习]
1.根据以上步骤,配平以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1)□Cr3++□Na2O2+□OH-—□CrO42-+□Na++□H2O
(2)□CrI3+□Cl2+□KOH—□K2Cr2O7+□KIO4+□KCl+□H2O
(3)□P4+□HNO3+□H2O—□H3PO4+□NO↑
(4)□Mn2++□S2O82-+□H2O—□SO42-+□MnO4-+□H2O
(5)□Zn+□H++□NO3-—□Zn2++□NO+□H2O
(6)□HClO4+□P+□H2O—□HCl+□H3PO4
2.下列有关硫化亚铁跟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A)2FeS+6H2SO4=Fe2(SO4)3+3SO2↑+2S+6H2O
(B)4FeS+18H2SO4=2Fe2(SO4)3+9SO2↑+7S+18H2O
(C)6FeS+16H2SO4=3Fe2(SO4)3+6SO2↑+7S+16H2O
(D)8FeS+18H2SO4=4Fe2(SO4)3+3SO2↑+11S+18H2O
[分析和讨论]有的同学只是机械地分析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是否守恒,得出四个反应式都正确的错误结论。这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背景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四个反应中氧化剂都是硫酸,还原剂都是硫化亚铁,氧化产物都是单质硫和硫酸铁,还原产物都是二氧化硫。所以反应物FeS中的铁、硫元素与产物Fe2(SO4)3中的铁、单质S中的硫元素守恒,四个选项中,只有A选项中还原剂(FeS)与氧化产物(S)相对应。答案选A。
[巩固练习]
1.在反应5NH4NO3=2HNO3+4N2↑+9H2O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B)5:4(C)5:3(D)3:5
2.反应NO+O2+NO2+H2O—HNO3(未配平)是多组化学计量数的化学方程式,当氧气有被NO还原时,此反应各物质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4:9:24:14:28(B)1:1:1:1:2
(C)8:9:12:10:20(D)任意比均可
3.将H2S气体通入四种不同浓度的硝酸溶液中,发生下列反应:
①3H2S+2HNO3=3S+2NO+4H2O
②4H2S+2HNO3=4S+NH4NO3+3H2O
③H2S+2HNO3=S+2NO2+2H2O
④5H2S+2HNO3=5S+N2+6H2O
根据上述反应判断四种硝酸溶液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④②①③(B)③①④②(C)②④①③(D)①④②③
4.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未配平化学方程式为:NH4NO3——HNO3+N2+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A)5:3 (B)5:4 (C)1:1 (D)3:5
5.被称为万能还原剂的NaBH4溶于水并和水反应:NaBH4+H2O-NaBO2+H2(未配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BH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NaBH4是还原剂,H2O是氧化剂
(C)硼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
(D)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比是1:1
6.氧化亚铜(Cu2O)是不溶于水的碱性氧化物,能溶于酸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铜和Cu2+。测定一种含氧化亚铜的矿石中氧化亚铜的含量的方法是:将矿石溶于足量的硫酸铁和硫酸的混合液中,然后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反应后锰元素以+2价形式存在。
(1)写出配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Cu2O与Fe2(SO4)3、H2SO4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滴加高锰酸钾溶液时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2O与上述两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某次测定中称取5.0g矿样,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时,消耗0.1mol·L-1KMnO4的体积为100mL,则矿样中氧化亚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2A,3B,4A,5BD。
6.(1)①Cu2O+Fe2(SO4)3+H2SO4=2CuSO4+2FeSO4+H2O。
②10FeSO4+2KMnO4+8H2SO4=5Fe2(SO4)3+2MnSO4+K2SO4+8H2O。
(2)KMnO4Fe2(SO4)3Cu2O。
(3)72%。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教案设计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和巩固初中所学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使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2.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理解。
教学设计:
(一)、回顾初中所学习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填写下面表格:
反应类型通式举例
化合反应A+B﹦AB2Na+Cl2点燃2NaCl
分解反应AB﹦A+B2KMnO4△K2MnO4+MnO2+O2
置换反应A+BC﹦AC+BFe+CuSO4﹦Cu+FeSO4
复分解反应AB+D﹦AC+BDCuSO4+2HCl﹦CaCl2+CO2↑+H2O
(二)、复习初中所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
1.分析下列3个氧化还原反应;看反应中个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并标注各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
2CuO+C高温CO2↑+Cu
H2O+C高温H2+CO
CuO+H2△Cu+H2O
2.定义:
(1)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的,这样的反应,我们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2)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3)并非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凡是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4)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反应。
(5)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或得失、偏移)。
(6)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反应时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
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有氧化性,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反应时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
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有还原性,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7)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后的产物。
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后的产物。
(8)氧化性和还原性
氧化性:物质在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性质。
还原性:物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性质。
3.从反应物变为产物是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我们将化学反应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即,另一类是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反应,即
。
(三)、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B.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作还原剂,非金属单质只作氧化剂
C.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D.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做氧化剂
C.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典型例题:
例1.重铬酸铵[(NH4)2Cr2O7]受热分解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对重铬酸铵受热分解产物的判断符合实际的是()
A.CrO3+NH3+H2OB.Cr2O3+NH3+H2OC.CrO3+N2+H2OD.Cr2O3+N2+H2O方法或规律:(NH4)2Cr2O7若分解为上述四项,观察哪些元素价态变化,升降情况如何确定选项。
例2.化合物A、B、C都只含有两种元素,且A、B均含X元素。已知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A+B——X+C,X是一种单质,由此可知X元素()A、一定是金属元素B、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C、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D、无法确定方法或规律:分析题意:1)A、B、C都是化合物;2)A、B均含X元素;3)反应生成单质X,可以推知该反应为“归中型”氧化还原反应。即化合物A、B中X元素的化合价“一高一低”(一个高于0价、一个低于0价),两者共同作用生成X单质(化合价为0)。由于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呈现正价态,不可能有负价态,因此可以肯定X不是金属元素;只有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才既可呈正价态,又可呈负价态,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归中反应。例如:2H2S+SO2=3S+2H2O,4NH3+6NO==5N2+6H2O,所以X应该是非金属,即该题的答案为B。课堂练习
1.(2004试测题6)将KCl和CrCl3两种固体混合物共熔制得化合物X,X由K、Cl、Cr元素组成。将1.892gX中Cr元素全部氧化成Cr2O72-,Cr2O72-可过量的KI中氧化出2.667g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r2O72-+6I-+14H+=2Cr3++3I2+7H2O,如果取溶有1.892gX的溶液,加入过量的AgNO3,可得4.52gAgCl沉淀,则表示X组成的化学式为()A.K3Cr2Cl7B.K3Cr2Cl5C.K3Cr2Cl9D.K2CrCl42.制备氰氨基化钙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N=CaCN2+CO+H2+CO2在反应中()。
A.氢元素被氧化,碳元素被还原B.HCN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CaCN2是氧化产物,H2是还原产物D.CO为氧化产物,H2为还原产物
3.在一定条件下,氯酸钾与碘发往反应KclO3+I2=2KIO3+Cl2。下列相应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置换反应B.还原性:I2Cl2C.非金属性:I2Cl2D.氧化性:KclO3I24.已知CrO5结构式如右图。现在稀H2SO4酸化的H2O2溶液中,加入乙醚后液体分层,再加入少量的K2Cr2O7溶液并振荡,在乙醚层中出现深蓝色。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72-+4H2O2+H+=2CrO5+5H2O,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Cr2O72-被氧化成CrO5B.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反应中H2O2被氧化成H2OD.此反应可用于检验Cr2O72-的存在
5.(2003上海23)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为:4CuI+Hg→Cu2HgI4+2Cu
(1)上述反应产物Cu2HgI4中,Cu元素显价。
(2)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为,当有1molCuI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mol。
(3)CuI可由Cu2+与I-直接反应制得,请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2++I-→CuI+I3-
6.由稀有气体元素Xe(氙)形成的一种化合物XeO3极不稳定,易转化为单质而呈强氧化性。将适量的XeO3投入30mL0.1mol·L—1Mn2+的水溶液中,刚好完全反应,放出唯一气体是Xe单质,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56mL。则:(1)有关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XeO3是分子晶体,试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将原溶液稀释至90mL,则稀释后溶液的PH值为___________课后练习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⑴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或还原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⑵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⑶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只能作氧化剂⑷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的氧化性⑸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⑹银镜反应中醛基具有氧化性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不能制得非金属性强的单质⑻化合物与水的反应,水不可能做氧化剂A.⑴⑵⑷⑹B.⑴⑷⑸⑺C.⑶⑸⑹⑻D。⑴⑷2.化合物A、B、C都只含有两种元素,且A、B均含X元素。已知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A+B——X+C,X是一种单质,由此可知X元素()A、一定是金属元素B、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C、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D、无法确定3.根据下列反应,判断M、N、P、Q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①NCl2+P=N+PCl2;②2MCl3+3N=2M+3NCl2;③3QCl2+2M=2MCl3+3QA.MNPQB.PNMQC.QPNMD.NMPQ4.被称为万能还原剂的NaBH4溶于水并和水反应:NaBH4+2H2O=NaBO2+4H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NaBH4中H元素为-1价)()A.NaBH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NaBH4是还原剂,H2O是氧化剂C.硼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D.被氧化的元素和被还原的元素质量比为1:15.G、W、X、Y、Z均为含氯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的转化关系(未配平)。①G→W+NaCl;②W+H2O→X+H2;③Y+NaOH→G+W+H2O;④Z+NaOH→W+X+H2O。这五种化合物中的氯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A.W、G、Z、Y、XB.G、Y、W、Z、XC.G、Y、Z、W、XD.Z、X、G、Y、W
6.(2002广东5)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X2+与单质R不反应;X2++Z=X+Z2+;Y+Z2+=Y2++Z。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大小符合
A.R2+>X2+>Z2+>Y2+B.X2+>R2+>Y2+>Z2+
C.Y2+>Z2+>R2+>X2+D.Z2+>X2+>R2+>Y2+
7.(2003试测题7)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既能显示氧化性又能显示还原性的是
A.Fe3+B.Br-C.AlD.H2O2
8.工业上从含硒的废料中提取硒的方法之一是用H2SO4与NaNO3处理废料获得亚硒酸和少量硒酸。加入盐酸共热,使硒酸转化为亚硒酸(H2SeO4+2HCl====H2SeO3+Cl2↑+H2O),再将SO2通入亚硒酸的溶液中,得到单质硒,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2SeO4氧化性弱于Cl2B.H2SeO3氧化性弱于H2SO3
C.H2SeO3还原性强于SO2D.析出1molSe需H2SeO3、、SO2、H2O各1mol9.保险粉是连二亚硫酸钠()的工业俗名,年产量达30万吨,是最大量生产的无机盐之一。生产保险粉主要用甲酸法,其最主要的步骤上是把甲酸与溶于甲醇和水混合溶剂里的NaOH混合,再通入气体,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是:HCOONa+2+NaOH=++,以下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此反应中,HCOONa是还原剂,是氧化剂
B.保险粉的还原性比HCOONa的还原性强
C.NaOH未被氧化也未被还原
D.甲醇虽未参加反应,但有助于保险粉的结晶、分离
10.已知:①硫酸比氯酸稳定;②硫酸的酸性弱于高氯酸;③H2S比HCl易被氧化;④HCl比H2S更容易由单质合成;⑤盐酸的酸性比氢硫酸的酸性强。上述事实能够说明硫的非金属性比氯弱的是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⑤11.(9分)环境监测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是:
①量取amL水样迅速加入足量的固定剂MnSO4(aq)和碱性KI(aq)(含KOH),立即塞好瓶子,并振荡摇匀,使之充分反应。
②测定:开塞后迅速加入适量硫酸(提供H+)使之生成I2,再用6mol/L的Na2S2O3(aq)滴定,消耗了VmLNa2S2O3(aq)(以淀粉为指示剂)。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2Mn2++O2+4OH—=2MnO(OH)2(该反应极快)MnO(OH)2+2I—+4H+=Mn2++I2+3H2OI2+2S2O32—=2I—+S4O62—试回答:(1)水中溶解氧的量(以g·L-1为单位)为。(2)滴定时,以淀粉为指示剂,终点时溶液由色变为色。(3)滴定管经水洗和蒸馏水洗后,直接加滴定剂Na2S2O3(aq),滴定时会导致测定结果(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4)若打开塞子加硫酸时动作缓慢,测定结果将(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12.10分)某类硝酸盐受热分解的产物为不含氮元素的固体物质和NO2、O2气体:
(1)某种硝酸盐受热分解后,若产生N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则金属元素的价态在反应过程中________(填“升高”、“降低”、“不变”)
(2)现取mgCu(NO3)2无水晶体,强热使其分解,得到NO2、O2和ng固体。将气体用水充分吸收后,结果还有气体剩余,同时得到100mL溶液。则:残留固体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只含m的代数式表示);
(3)(2)中m=3.76,n=1.52。试通过计算确定残留固体的成分及其质量
13.(1)据报道,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作用,制成了新型的氧分子O4,它的结构很复杂,可能具有与S4相似的长方形结构,下列有关O4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O4与O3、O2都是氧的同素异形体B.合成O4的反应可看作核聚变反应,即不属于化学变化C.O4分子内存在极性键D.O4的能量比普通氧分子高,将来可用作更强力的火箭推进的氧化剂(2)制备O2—、O22—、O2+的化合物是可能的,它们通常是在氧分子进行下列反应时生成的(如右图)。在这些反应中,相当于氧分子的氧化,相当于氧分子的还原。(填序号)(3)写出含有O2—、O22—的各一种物质的化学式:、。14.已知硫酸锰(MnSO4)和过硫酸钾(K2S2O8)两种盐溶液在银离子催化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高锰酸钾、硫酸钾和硫酸。(1)请写出并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此反应的还原剂是,它的氧化产物是。(3)此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4)若该反应所用的硫酸锰改为氯化锰,当它跟过量的过硫酸钾反应时,除有高锰酸钾、硫酸钾、硫酸生成外,其他的生成物还有。15.(98高考试测题)120℃、101.3Kpa条件下,有2LH2O、2LCO、1LCO2、0.5LO2和1LH2组成的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分别放有足量Cu粉、C粉和CuO粉的三个灼热的反应管。假设气体通过每个反应管都能充分反应,且不论三个反应管以何种顺序排列,问:
⑴尾气是否有可能是单一气体?(填“可能”或“不可能”)。若可能,该气体是
⑵原气体中是否有几种(或一种),不可能再存在于尾气之中:(填“有”或“没有”。若有,它们(或它)是。
⑶原气体中是否有几种(或一种)肯定存在于尾气中?(填“有”或“没有”。若有,它们(或它)是。
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充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来解答,同时利用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n(Cr3+)=2.667/(127*2)*2/3=0.007(mol)n(Cl)=4.52/143.5=0.0315(mol)n(Cr3+):n(Cl)=2:7
2.BC3.C4.D5.(1)+1(2)CuI0.5(3)2521
6.产生气泡;溶液显紫红色。6Mn2++5XeO3+9H2O=6MnO4-+5Xe↑+18H+
课后练习
1.D2.B3.B4.B5.B6.A7.D8.D9.B10.C
11.(1)48V/ag/L(2)蓝无(3)偏高(4)偏高
12.(1)升高(2分)(2)CuO、Cu2O或Cu2O(2分);10m/92mol/L(2分)(3)CuO0.8gCu2O0.72g(各2分)
13.(1)B、C(2)②;①、③(3)KO2、Na2O2
点评:此类题的解答关键在于: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如:同素异形体、化学变化、核聚变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等;根据化合价的变化确定被氧化和被还原;能根据学过的Na2O2的性质推出比Na更活泼的K有KO2。
15.解答:题时若将放有足量Cu粉、C粉和CuO粉的三个反应管排列组合,共有6种情况,逐一分析,固然可以求解,但相当费时费力。如运用发散思维从还原剂Cu粉、C粉可将O2、CO2、H2O还原成CO、H2;氧化剂CuO可将CO、H2氧化成CO2、H2O等角度来考虑,就能找到一个新角度,发现新的解法:
反应管盛放物质
可吸收气体
能反应产生新气体
灼热Cu粉(还原剂)
O2
无
灼热C粉(还原剂)
CO2、H2O、O2
CO、H2
灼热CuO粉(氧化剂)
CO、H2
CO2、H2O
不难发现Cu粉、C粉和CuO粉的三个反应管无论如何排列,O2一定不再存在,尾气之中有CO2、H2O或CO、H2存在。
答案:⑴不可能⑵有,O2 ⑶没有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481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