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计划。杰出的幼儿教学工作者能使孩子们充分的学习吸收到课本知识,为了加强学习效率,我们一般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大班数学教案认识10篇,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时间。
2、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圆形时钟一个,没有指针的纸制大钟面一个,1—12整点电子钟卡片。
2、学具准备:实物钟若干。
3、《操作册》第6册第7—8页。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游戏:钟之歌。幼儿和教师一起跟随音乐唱“钟之歌”,边唱歌边做动作。唱完后教师提示:“这是一首谜语歌,请大家猜猜谜底是什么?”
二、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刚才小朋友们猜的谜底是钟,我们在生活中都离不开时钟。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时钟朋友。
1、教师出示圆形时钟,请幼儿观察钟面,了解钟的表面结构。
2、通过拨钟,认识分针和时针。
教师慢慢拨钟,引导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运动。让幼儿说出:分针跑得快,时针跑得慢。
3、通过拨钟,人是整点钟。
教师将分针和时针都拨到12上,然后调节钟背面的调时钮,使分针转一圈后正指向数字12,让幼儿注意时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教师反复拨几次,让幼儿明白分针每走一圈,时针就走一个数字,经过了一个小时。
4、自由拨钟。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实物钟面,请幼儿轮流拨钟,观察并讨论分针和时针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只要分针正指“12”,时针就正指某个数字。
教师小结:分针正指12,时针指数字几,就是几点钟。出示写有整点钟的电子钟卡片,与幼儿一起拨整点中。边拨边与幼儿一起说:“1点整、2点整、3点整……”直到两针在12上面重合(即12点整)。
三、分组活动。
教师:时钟想和小朋友分组玩游戏。
第一组:游戏“时间超人”,一名幼儿站在大钟前,背对着大家。另一名幼儿报时“X点整”。听到报时后,大钟前的幼儿就用手臂来摆出分针和时针的位置,游戏可反复进行。
第二组:按要求拨钟。两名幼儿一组,一幼儿任意出示整点的电子钟卡片,另一幼儿用学具播出相应的时间。
第三组:时间时间对对碰。做《操作册》第六册第七页的活动“剪一剪、贴一贴”。
四、游戏活动。
教师:老狼也学会了认识时间,我们去考考它。
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
教师手拿1—12点钟的电子钟面卡片12张,走到前面扮演老狼。幼儿跟在“老狼”的后面边走边问:“老狼老狼几点钟”?“老狼”举起1点钟的卡片边回答:“1点钟”。幼儿继续问老狼,当老狼回答“天黑了”时,其他幼儿必须快速回到座位上安静下来。最后一个回到座位上的幼儿就被“老狼”吃掉,游戏反复进行。
五、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师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引导幼儿将操作材料收拾好。
对于幼儿来说,〉和〈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只要让孩子记住它们的开口方向,学起来就很容易了,并且能增强他们的兴趣,本节课的设计有两大特点:1、运用儿歌和身体姿势感知,让幼儿记住它们的开口方向;2、运用孩子感兴趣的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塑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数字娃娃1-10
3、数字卡
4、猴子头饰40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出示课件)春天来了,蜜蜂和蝴蝶都飞来了,你们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并出示相应的数字卡,它们之间能不能放=号?(不能)那么我们可以在它们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那边的数字大,那边的数字小,我们给这个符号起个名字叫大于号〉,像张着大嘴巴,朝着大数笑,它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
2、春天来了,不但蜜蜂和蝴蝶飞来了,你们看,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小蝌蚪出来干什么了?
小鱼也快活的游来游去,(出示课件)你们数一数,有几条小鱼、几只小蝌蚪,并出示数字卡,它们之间能不能放=号?那么我们可以放上一个别的符号,这个符号叫小于号〈,它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
3、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熟记大于号和小于号(你们看一下,不管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开口方向都朝着什么数?(大数)尖尖的屁股朝着什么数?(小数),让幼儿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出示课件)
二、表演游戏:两个小朋友戴上数字娃娃的头饰,另一个小朋友用身体姿势表演大于号和小于号。
三、巩固练习:(出示课件)每人一张练习题,做完后进行订正。
四、游戏:击鼓传包。鼓声停止后,包落在谁的手里,就和他的同桌从包里拿出两张数字卡片,大数幼儿先说几大于几,然后小数幼儿再说几小于几。
五、游戏《小猴学样》。在做游戏之前,我们要先学样本领:就是把不等式变成等式(出示课件),猴妈妈说,两边的小猴子不一样多,没法做游戏,我想让两边的小猴子变的一样多,也就是大于号变成等于号,有两种方法4-1=3,31=4。
游戏做完了,猴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它们喜欢吃的桃子(出示课件),猴妈妈想让两个盘子里的桃子变的一样多,也就是把小于号变成等于号,请小朋友帮忙想办法:52=7,7-2=5。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回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钟面的观察与操作了解秒针、分针、时针的运行关系。
2、认识整点、半点及的读法及记录方法。
3、在活动中诱发幼儿形成遵守时间与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有关各种时钟的幻灯片;时钟一面,可活动钟面一只;表示7、8、9、10点钟的钟面各一只,时间记录卡各一张。
2、学具:幼儿观察记录表每人一份,活动钟面每人一份;实物时钟4只。
活动过程:
一、调动已有经验,回忆相关知识。
1、前段时间我们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了有关时钟的调查,知道时钟有好多好多种。现在请你看看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钟,看看你认识它吗?
2、依次出示幻灯片,幼儿讲名称。
3、刚才我们所见到的只是时钟家族的一部分,它可能还有其他的种类,我们以后再来探讨。
4、上次我们已经认识过钟面,来告诉大家,最长的针叫(秒针),有点长的针叫(分针),最短的针叫时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数字(12),最上面的是数字 12,然后依次是1、2……11。请你好好回忆一下,时钟里的指针是朝哪一个方向走的?(1……12)对了,这样的方向就叫顺时针方向。
二、交流调查表,说说自己在什么时间,正在干什么?
1、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那你知道我们人为什么要使用钟吗?
2、钟与我们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前几天我们小朋友已经做过了一个调查,将自己活动的时间记录了下来,现在请你拿出自己的调查表,说说你在什么时间在干什么?你只要说出长针在几,短针在几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好我们先自己说。
3、谁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请3—4个小朋友上来说)。
4、说的真好,钟面上的指针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它们在运行中有什么关系呢?
5、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个时钟,请你看看里面有几根指针,(两根)你猜猜看是哪两根针呢?(分针与时针),那秒针在哪儿呢?听(滴答)声就是秒针在跑。那他们两在运行时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我们小朋友们去玩一玩,看看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注意,拨指针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方向拨。
6、说说看,你们都发现了什么?说的真好,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表示一个小时。
7、那么长针、短针指着的数字又是表示几点钟呢?别急,老师来向你们介绍。
三、认识整点、半点以及它们的记录方法。
1、好,先请你们听一个好听的故事。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小明秋游》,边讲边出示相关时间的钟面。
四、师:今天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张小朋友在幼儿园的生活图片我们来看一看吧!
1、看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呢?是几点吃早点呢?小朋友拿出你们椅子下的钟面拨一拨吧!
2、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是几点上课呢?小朋友拨一拨吧!
3、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是几点睡觉呢?幼儿操作。
4、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是几点起床呢?幼儿操作。
5、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下午是几点户外活动呢?幼儿操作。
6、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是几点离园呢?幼儿操作。
五、游戏操作:
1、教师演示电脑小游戏请个别幼儿来操作。
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很好玩的时钟游戏,你们看!当小丑报出时间,小朋友可以按动时钟耳朵上的箭头,转到你认为正确的位置,然后单击下方确定,小丑会做出对错判断,
2、幼儿合唱歌曲,上机操作.
小朋友你们想玩玩这个游戏吗?那我们一起去电脑房上机之前,我们一起唱首关于歌好吗?
活动目标:
1、知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
2、能说出钟表表盘的结构,会看整点和半点,能正确认读。
3、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能够按时作息,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重难点:
会看整点和半点,能拨钟表并正确认读。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能够按时作息,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
1、创设“小熊钟表店”的情境、实物钟表若干、自制生活作息表、音乐。
2、幼儿每人一只可以拨动的小钟表。
3、自制课件PPT。
活动过程:
1、创设“小熊钟表店”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交流、感知钟表表盘的结构,探索钟表表针间的关系。
播放“在钟表店”里的音乐,教师带幼儿走进“小熊钟表店”。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⑴鼓励幼儿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感知表盘的结构。
提问: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这些数字都是怎么排列的?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钟面上有1—12的数字,它们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钟面上两根针,时针又短又粗,分针又细又长,时针腿短跑得慢,分针腿长跑得快。
⑵播放课件,了解时针分针的运动规律。
提问:时针分针是怎样运动的?
小结:时针和分针都是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当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2、实物演示,在操作中理解整点,重点认识12点整。
⑴教师拨钟表,1—12的整点,请幼儿说出时间。
提问:想一想,1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3点呢?……
12点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又会指向哪里?
小结:整点时,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点整;当时针、分针都指在12上,就是12点。
(2)幼儿根据老师的指令,在表盘上练习拨出整点。
3、实物演示,操作认识半点,重点理解12点半。
(1)教师演示,引导幼儿观察一点半的表盘,感知半点时时针的位置。
提问:1点半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2点半呢?……
小结:半点时,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总指在6上。比一比两边数的大小,较小的一个数是几就是几点半。
提问:谁知道,12点半的时候,分针和时针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小结:12点半的时候,分针指向6,时针指在12和1的中间。这时候我们要读大数12点半。
(2)鼓励幼儿练习拨出1点半至12点半。
4、组织幼儿玩“看谁拨的准”游戏,巩固对整点、半点的认识。
5、结合日常生活作息表,分组练习按图示拨出整点、半点。
⑴各小组选中一名幼儿交流分享自己小组的拨钟情况。
⑵小结:时钟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时间很珍贵,每一分钟时间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
活动延伸:
游戏“小羊,小羊几点了”,进一步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认识时钟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3.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1.认识时钟ppt。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练习操作纸。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了解时钟的用途,激起幼儿认识时钟的兴趣
1、请幼儿猜谜语:
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钟表)
师:你们见过钟表吗?在哪里见过?
2、钟表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 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出钟的用途)
小结:钟表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我们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二、观察活动
逛钟表店,观察钟表的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不同的,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通过观察活动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秒针的不同。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2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3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3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探索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秒针、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
师:孔老师手里有一个时钟,小朋友仔细看,提问: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看把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看一看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从12到1上)时针和分针转动方向怎样?
3、得出结论:秒针、时针、分针朝着同一个方向(顺时针)走,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 当分针走12个数字(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出示整点,问这是几时?分针和时针指向哪里?
提问: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哪个地方一样?分针和时针指向哪里?它们分别代表几时? 小结: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时。
2、出示半点,问这是几时?分针和时针指向哪里?
提问: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哪个地方一样?分针和时针指向哪里?它们分别代表几时? 小结:分针指在6上,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半。
3.小朋友第二次探索活动,练习:按老师的要求拨整点、半点。
五、通过练习掌握整点和半点
六、通过视频总结时钟的有关知识内容
延伸: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资料,简单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
师:古时候没有钟,人们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聪明的叔叔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以游戏作引导,以掌握概念为目标,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使操作精,在动手和观察过程中认识时钟的结构,运行规律和整点,同时又渗透了时间观念教育,将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变为趣味盎然的活动。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看时钟及关注时间的兴趣。美中不足的是有小部分幼儿在学习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这个环节时刚开始时有点不理时针和分针的关系,还有的幼儿是理解之后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述。我相信下次再上这节课,我会更加注重一些小细节,让整个课程活动更加活跃,效果更好。
设计思路:
幼儿学习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的设想即来源于本班幼儿的兴趣—-爱玩弄一些球类玩具。为了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探究,活动前我和孩子共同收集会滚动的的废旧物品,同时根据本班幼儿喜欢探索及游戏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玩游戏为主线以动手操作为探索过程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认识球体,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物体。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篮球、足球各1只,圆镜子一面,一圆硬币2-3枚,玻璃球2—3扣子2-3个,圆卡2-3张。
学具:幼儿人手1份操作材料(塑料球1只、圆卡1个。)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游戏叫《小孩小孩真爱玩》,在游戏中小朋友一定要仔细观察物品,找出它们的不同,好吗?”
二、与圆形比较观察,认识球体。
1、幼儿自由观察学具物品,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像圆形卡片一样的东西都是圆圆的、扁扁的;而像皮球一样的东西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
三、了解球体特征。
1、继续以游戏形式请幼儿自由操作。(“现在就请你们都来摸一摸、比一比、滚一滚这些东西,看你能发现什么?”)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上前试一试,玩一玩,指出哪些东西能向不同方向滚动。
3、教师小结:扁圆形的东西只能向前或向后滚动;而球状的东西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所以我们把能向任何方向滚动的,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叫做球体。
4、师生共说儿歌,理解球体的特征。
“球体球体圆溜溜,那边看它都是圆,球体球体圆滚滚,哪边推它都能滚。
四、巩固对球体特征的认识。
1、分类:将扁圆形物体与球体物体分类。
2、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五、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球体属于立体图形。
六、延伸活动
观察幼儿用书的图例,找一找哪个不是球体,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是球体。
活动反思: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平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球体的一般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能区分圆形和球体。
2、让幼儿发展比较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乒乓球人手一个、硬币人手一个、地球仪一个、珠子若干、纽扣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二、玩硬币
1、师:(出示硬币)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拿出硬币玩一玩,玩好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请个别幼儿示范玩,教师小结。
师:把硬币立起来会朝前后滚动,也会转,如果不立起来就不会滚。
3、师幼再玩一遍转硬币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
师:我们一起玩把硬币立在桌子上转,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像什么一样?
三、玩乒乓球
1、(出示乒乓球)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玩一玩乒乓球,完好后也请小朋友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个别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师:乒乓球是能朝任何一个方向滚动的。
四、摸摸、看看
1、幼儿摸摸硬币和乒乓球,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2、师小结。
师:硬币摸上去扁扁的、平平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手要圆起来才能抓住的。
3、看看乒乓球和硬币是不是一样的
4、师小结:硬币看上去只有一个是圆形的,而乒乓球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圆形的。像乒乓球这样会朝任何方向滚动的,摸起来鼓鼓的,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圆形的形状是球体。
五、找找
1、在篮子里找出圆形和球体。
2、教师检查幼儿操作结果。
3、师小结。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东西都是球体,小朋友回去的时候可以在家里找找看,哪些东西也是球体,明天来幼儿园的时候再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首先反思自己。状态不好,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不太顺。或者是教具准备不够充分,或者是没有把操作要求交待清楚,感觉整个课堂纪律不是太好。对孩子讲话没什么激情,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应对课堂的突发状况。以后一定多跟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把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起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来,看看今天我们推荐的优秀教案吧!
幼儿认识集合概念(大班数学教案)
内容:区分交集、差集中的元素
方法:尝试法
一、目标
通过观察粘贴活动,寻找两个集合交集、差集中元素,依据特征进行尝试摆放;发展幼儿多纬度的思维能力。
二、准备
《水果找家》、《图形组合物》幻灯片个1张(NO.86-87),幼儿每人相同内容练习纸2张(见练习册NO.4-5)。
三、过程
(一)观察
1.出示《水果》幻灯片,引导幼儿思考:
(1)左圈内的水果么特征?(有叶子)
(2)两圈相交部分中的水果么特征?(有叶子且有梗子)
(3)右圈内的水果么特征?(有梗子)
(4)两个圈内分别有什么?各有几个?
2.出示《图形组合物》幻灯片,引导幼儿思考:
(1)两圈相交部分中的东西有什么特征?(红色且个数是5个)
(2)右圈内的东西有什么特征?(个数是5个)
(3)两个圈内分别有什么特征?各有一个?
(4)左圈内的东西有什么特征?(红色)
(二)区分
让幼儿思考:依据特征,如把右边的水果或左边的娃娃脸摆放到圈内,该分别放在哪里?
个别幼儿口述位置和理由,如图(1)中的桃子该放在左圈但不在右圈中,因为桃子有叶无梗;图(2)中的圆脸娃娃该放在两圈相交部分,因为她是红色且组成的圆形个数是5个。
(三)粘贴
幼儿在练习纸上将左(右)边的各图示物一一撕下,分别粘贴在两个圈中的相对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粘贴)
四、建议
(一)亦可用实物材料在集合摆放圈中进行分类摆放。
(二)本活动设计内容亦可分两次进行。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星期,知道星期的排列顺序,知道一星期有7天,一个月有30、31天。
2、通过探索活动,了解一年有12个月,会看月历,能够正确说出月历上的日期和星期。
3、对看月历和阅读活动有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人手一支笔。
2、20xx年的挂历。
星期一~星期日的字卡共7章。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通过提问引出星期。
师:小朋友,你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
2、教师出示挂历(本年本月),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挂历内容。
(1)这是什么
(2)告诉幼儿这是今年的挂历,每一张表示一个月,这是几月份的挂历
(3)认识星期。认读汉字星期一到星期日。
(4)幼儿找一找1日在哪
(5)请幼儿圈出今天的日期,再说说是星期几
3、初步了解星期与人们的关系,感知星期排列的有序性。
(1)一个星期这几天是怎样排列的
(2)星期与爸爸妈妈和我们小朋友有什么关系
(3)游戏:找一找星期几不见了
4、让幼儿观察台历,通过观察进一步巩固对星期的认识。
(1)观察自己带来的台历,数一数一个星期有几天,这个月有几天
(2)教师任意说出日期。让幼儿找一找是星期几
(3)教师说出具体的位置,让幼儿圈出日期,再告诉大家。如:第一个星期三是几号
(4)一年有几个月
二、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月历,请你给第一个星期日涂上红色;给第三个星期二涂上黄色,再给小鼠咪咪的生日第四个星期四画上一颗五角星。
2、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
三、活动评价。
(一)活动目标:
1.会认识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
2.学习计划自己的片断活动内容,感受幼儿园生活的作息时间。
3.有初步的时间概念,知道要珍惜时间。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时钟、自制的quot;半点作息表quot;。
2.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时钟》、《科学认识整点和半点》。
(三)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师:钟面上有几个数字?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
游戏quot;拨钟报时quot;,教师拨钟,幼儿报时。如教师拨8点,提问:现在是几点整?分针指在数字几?时针指在数字几?
2.出示quot;半点作息表quot;,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半点。
师:小朋友在干什么?短针指向数字8和数字9的中间,长针指数字6,是8点半。
3.师幼梳理:半点时,分针指在数字6上,时针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如时针指向2和3的中间,就是2点半。
4.引导幼儿观察8点和8点半,比较整点与半点的不同。
5.玩游戏quot;报时拨钟quot;,巩固对整点、半点的认识。
6.指导幼儿完成操作材料《科学认识整点烽半点》。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到区域继续游戏quot;报时拨钟quot;。
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 学生反应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88教案网用心制作的“大班数学教案加法”一定能满足您的需求,还希望您能从本网页有所收获!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6、7的加法—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学习6、7的加法 活动目标:
1.复习6、7的分解组合,在此基础上进行6、7的加法运算。
2.学习6、7的加法,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体会数学的趣味性。活动准备:
1.教具:数字卡片1-
7、“+”“=”;购物券2张,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各1个。(大的)2.学具:数字卡片1-
7、“+”“=”;购物券2张,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各1个。(小的)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用教室里现有的物品进行互动。如:教师先拿出3本书,问幼儿有几本书?又拿出4本书,问幼儿总共几本?进行点数并说出总数。
2.教师拿出教具购物券、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请幼儿拿出相应的学具。
3.教师让幼儿认识购物券上的价格,先看看每个商品的价格,然后问幼儿:“6元购物券能买到哪两样东西?”请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将幼儿两两分为一组,一人拿6元分别买到了什么?另一人拿着物品,然后进行创设购物。最后让每组幼儿回答自己用6元钱分别买到了什么,教师总结。
4.同样的方法让幼儿用7元钱的购物券买东西,游戏规则同上。
5.听辨反应:幼儿根据教师拍手的次数来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黑板上,然后,幼儿摆上加号和等号,请其他幼儿说出答有图有真相
案并用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得数。依次请幼儿轮流来游戏。6.幼儿完成《课堂活动册》“神秘花园”:教师引导幼儿先按照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分类,然后按照分类列算式,并进行加法运算。活动延伸:
在班内的区域《阳光超市》,利用学具购物券和标价商品,教师让幼儿想想,7元购物券可以买3样或4样商品,可以买哪些,有几种方法。
大班优质数学教案《学习6、7的加法》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6、7的加法,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复习6、7的分解组合,在此基础上进行6、7的加法运算,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优质数学《学习6、7的加法》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复习6、7的分解组合,在此基础上进行6、7的加法运算。
2.学习6、7的加法,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体会数学的趣味性。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数字卡片1-7、“+”“=”;购物券2张,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各1个。(大的)
2.学具:数字卡片1-7、“+”“=”;购物券2张,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各1个。(小的)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用教室里现有的物品进行互动。如:教师先拿出3本书,问幼儿有几本书?又拿出4本书,问幼儿总共几本?进行点数并说出总数。
2.教师拿出教具购物券、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请幼儿拿出相应的学具。
3.教师让幼儿认识购物券上的价格,先看看每个商品的价格,然后问幼儿:“6元购物券能买到哪两样东西?”请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将幼儿两两分为一组,一人拿6元分别买到了什么?另一人拿着物品,然后进行创设购物。最后让每组幼儿回答自己用6元钱分别买到了什么,教师总结。
4.同样的方法让幼儿用7元钱的购物券买东西,游戏规则同上。
5.听辨反应:幼儿根据教师拍手的次数来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黑板上,然后,幼儿摆上加号和等号,请其他幼儿说出答案并用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得数。依次请幼儿轮流来游戏。
6.幼儿完成《课堂活动册》“神秘花园”:教师引导幼儿先按照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分类,然后按照分类列算式,并进行加法运算。
活动延伸:
在班内的区域《阳光超市》,利用学具购物券和标价商品,教师让幼儿想想,7元购物券可以买3样或4样商品,可以买哪些,有几种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得数是6、7的加法,教材从前面的“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相应的两道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例题的教学我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多加强指导与训练。
“试一试”通过由两部分物体合成的一幅图,引导学生学习计算相应得两道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进一步体会相应的两道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由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推想出相应的另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从而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
课内容是教学《和是6、7的加法》看上去是一堂计算学习课,但实际我觉得重点是一堂算理的认识课,口算固然是低年级数学中的重头戏,但对于得数是6、7的加法,由于学生在幼儿园与平时的生活中,对于这些算式已有所接触,在计算方面暂时不是难点。因此,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用三句话表达图意,但事实上,不少学生“能说”,但并不“善说”,要表达清楚题目的意思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还需要我们逐步训练,循序渐近。
本文扩展阅读: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大班优质数学教案《学习6、7的加法》
一、活动目标:
1.复习6、7的分解组合,在此基础上进行6、7的加法运算。
2.学习6、7的加法,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体会数学的趣味性。
二、活动准备:
1.教具:数字卡片1-7、"+""=";购物券2张,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各1个。(大的)
2.学具:数字卡片1-7、"+""=";购物券2张,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各1个。(小的)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用教室里现有的物品进行互动。如:教师先拿出3本书,问幼儿有几本书?又拿出4本书,问幼儿总共几本?进行点数并说出总数。
2.教师拿出教具购物券、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请幼儿拿出相应的学具。
3.教师让幼儿认识购物券上的价格,先看看每个商品的价格,然后问幼儿:"6元购物券能买到哪两样东西?"请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将幼儿两两分为一组,一人拿6元分别买到了什么?另一人拿着物品,然后进行创设购物。最后让每组幼儿回答自己用6元钱分别买到了什么,教师总结。
4.同样的方法让幼儿用7元钱的购物券买东西,游戏规则同上。
5.听辨反应:幼儿根据教师拍手的次数来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黑板上,然后,幼儿摆上加号和等号,请其他幼儿说出答案并用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得数。依次请幼儿轮流来游戏。
6.幼儿完成《课堂活动册》"神秘花园":教师引导幼儿先按照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分类,然后按照分类列算式,并进行加法运算。
四、活动延伸:
在班内的区域《阳光超市》,利用学具购物券和标价商品,教师让幼儿想想,7元购物券可以买3样或4样商品,可以买哪些,有几种方法。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7的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的细心观察能力。
2、通过操作,游戏帮助幼儿巩固7的加法应用题。
3、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乐意参加数学活动。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难点】:
1、初步学会7的加法运算
2、创编、计算7的加法应用题。
【活动准备】:
课件、若干种动物卡片,水果,图形卡片,内容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问答游戏导入:(复习6以内的加法题)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2+3=?
(拍手,拍手,右手伸出2指,左手伸出3指)
幼儿:X老师,我告诉你,2+3=5!
(拍手,拍手,左手伸出2指,右手伸出3指,说出得数)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4+2=?
幼儿:X老师,我告诉你,4+2=6!
(整体回答后可以询问个别幼儿)
二、学习7的`加法应用题(展示课件)
1、池塘里原来有6条鱼,又来了1条鱼,一共有几条鱼?(6+1=7)
老师:小朋友,请看谁来了?。
播放小鱼音乐,并且同时播放课件。
故事引入。讲解小鱼原来有6条,又来了1条,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几条?
幼儿:7条。
老师: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幼儿:6+1=7
2、蝴蝶飞入花丛中,先飞来4只蝴蝶,又飞来3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4+3=7)
老师:小朋友,你们看,那儿有几只蝴蝶呀?
幼儿:4只蝴蝶。
老师:是呀,有4只蝴蝶。那小朋友们看看远处又飞来了几只蝴蝶呀?
幼儿:3只蝴蝶。
老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花丛中先飞来4只蝴蝶,又飞来3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
幼儿:7只。
老师:怎么算出来的呀?
幼儿:4+3=7
3、小鸡在啄虫子,第一次有5只小鸡,第二次又来了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
(老师启发幼儿创编应用题)5+2=7
4、一棵苹果树上结出了很多很多的苹果,先长出来了3个苹果,又长出来了4个苹果,一共长出来了几个苹果?
(老师问,小朋友答)3+4=7
老师板书所有是7的加法算式1+6(6+1)2+5(5+2)3+4(3+4)
三、幼儿操作练习,老师巡回观察并指导
1、幼儿分组创编得数是7的加法应用题。
第一组动物卡片(一边学习口述创编应用题,一边取出相应数量的卡片)
第二组水果卡片(同上方法)
第三组图形卡片(同上方法)
2、请个别幼儿口述创编的7的加法应用题
四、结束部分
1、小结本课内容
2、对操作积极,认真的幼儿表扬鼓励,
3、听音乐收拾学具,有序放到指定地方。
【活动反思】:
对7的应用教学,主要是针对“看图列式”教学。我重点是带学生理解图意。首先教学加法列式,主要强调含有大括号的题,“?”号在 大括号外的表示求总数,用加法计算,可以列一图两式 。然后教学减法列式,主要强调大括号内有“?”的情况,不管“?”在左还是在右,都是求其中一部分,用减法,但只能列一图一式。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难理解和接受,要举一反三,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课时结束,我感觉学生学得还不错。
1、在理解应用题三要素的基础上,学习口编10以内连加应用题。
2、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述能力。
3、训练幼儿的倾听、分析、理解、判断等思维能力。
1、课前学会10以内加法、奖励贴纸。
2、10以内加法算式若干,场景布置成超市。
3、人手一个小篮子、10元钱,找零的钱。
一、游戏“开火车”引出课题。
师:我的火车就要开,幼:几点开?老师出示一算式卡片:请你猜猜看?幼:1+6=7你的火车7点开。
游戏时速度由慢到快,由集体游戏到小组、个人游戏。
今天,小朋友们的火车开的真好,下面老师奖励你们10元钱,请你们去超市购物。要求一个区只能买一样你喜欢的东西,总数加起来不能超过10元钱。
二、游戏“逛超市”。
幼儿排队有序的去超市按要求购物。
三、口编10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1、教师示范:今天老师也去超市购物了,我买了一只钢笔花了5元钱,我买了一个苹果花了2元钱,今天老师一共花了几元钱?小朋友来帮我一起算一算吧!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我们先来想想我说了一件什么事情?先怎么样?后怎么样?出现过几次数字?最后问题是什么?)
3、教师和幼儿归纳总结什么叫加法应用题?师:合起来或一共有多少的题目是加法应用题。
5、请幼儿把刚才所编的应用题用算式列出。展示幼儿的算式。
四、结合身边的事编应用题。
1、教师示范:第一组有3个女孩子,5个男孩子,请问第一组一共有多少人?
2、引导幼儿结合身边的事口编10以内的应用题。(可与家长商量讨论)并做好记录。
3、展示幼儿口编的应用题。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口编10以内的加法应用题。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东西可以编成应用题,只要你平时仔细观察就能变得更加聪明。
大班优秀数学详案《学习6的加减》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学习知识,充沛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分析推理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笼统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6的第三、四组加减,掌握算式:1+5=6 2+4=6 3+3=6 4+2=65+1=6
活动准备;物质:教具:课件幻灯片两张,写有6的第三、四组加减算式,小奖品若干。
学具:每人一个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礼物,增进感情,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真高兴,特意为你们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这是专门用来奖励爱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的奖品。小朋友不要担心,只要你们大胆动脑筋考虑问题,就一定能够拿到大奖,你们有信心吗?
二、展开:
1.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复习6的第一、二组加减。
师:"你们听,老师朗诵儿歌了"新年到,放鞭炮,你一炮,我一炮,快快乐乐放鞭炮。"哎!鞭炮在哪里呢?快找找呀?找到了打开看看,上面写的什么?原来是加减算式,怎么放鞭炮呢?假如小朋友能够洪亮完整的念出算式和得数,就会听到"嘭啪!响炮"的声音,假如念错了,就会听到"嘶哑炮"。谁第一个来?请幼儿拿着自身的算式到前面来读,读完后站在幼儿面前。依次请其他幼儿前来参与游戏。
引导观察问:"这些都是与几有关的算式?"小结:对,刚才游戏中的算式是6的一局部加减算式,今天老师来教小朋友用一种新方法学习8的另一局部加减算式,你们赞成吗?好,我来问你们一个问题,你知道8的加减算式是怎样得来的吗?
2.引导幼儿观看课件二:探索发现组成式与加减算式的关系,明确加减算式中的交换率和逆运算。
师: 请看这里,61+5=6、5+1=6156-1=5、 6-5=1这是小朋友学过的6的一组成式,我们一起来读一下:6能分成1和5,1和5和起来是6。引导幼儿说出:"1和5是局部数,6是总数",两个局部数合起来是总数,合起来就是"加"的意思,因为1和5合起来是6,所以,我们得出了算式:1+5=6;再根据加号两遍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我们又推出了5+1=6,这就是加法算式的由来;那么,那么减法算式是怎么得来呢?在组成式中,6是一个比较大总数,1和5是小的局部数,总数去掉一个局部属等于另一个局部数,去掉就是"减"的意思,所以,我们得出减法算式6-1=5,这就是减法算式的由来。在减法算式中有这样一个规律:等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算式仍然成立。用数的组成式来学习加减算式,这就是王老师今天要交给你们的巧方法。问:"一个组成式能推出几个算式呢?"几个加法?几个减法?
小结:一个组成式能推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两个减法。你们明白了吗?现在我就来考考你们。
3.播放课件三,幼儿进行自我操作探索,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师:你们看,62 4 引导观察组成式,使幼儿明确总数和局部数。根据这个组成式,能推出几个加减算式呢?请小朋友快快用你的笔写出来吧,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多。预备开始:
幼儿利用新的组成式推理算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注意个别辅导,照顾个体差别。提醒速度快的幼儿可以互相交流,小声读出自身的所摆得算式。
4.集中幼儿,归纳总结。
问:"谁来念自身的算式?""为什么2+4=6呢?"小结:因为2和45合起来是6所以,2+4=6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得出4+2=6 。6是总数,总数6去掉局部数2,就等于另一个局部数4,所以6-2=4,6-4=2。以同样的方法学习3+3=66-3=3。在归纳时,注意引导观察,"这次,你推出了几个算式?为什么只有两个算式呢?"因为在这个组成式中,两个局部数是一样的,交换位置后结果还是相同的。注意随时为幼儿的胜利颁奖。
5.概括6的第三、四组加减算式:
1+5=6、5+1=6、6-1=5、6-5=1、3+3=6、6-3=3,引导幼儿集体读出算式。小结:今天小朋友表示的很棒,积极动脑,回答问题,寻找规律,书写算式,人人都是"智慧之星",为自身鼓掌祝贺!
6.游戏"小商店"复习加减。
刘老师为了向小朋友表示祝贺,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喜欢玩的玩具和用具,介绍:在3号区有小汽车玩具,4号区有毛毛玩具、2号区有铅笔盒、6号区有书包,请小朋友凭卡领取,在小筐里有若干写有6的三、四组加减算式卡片,每人用一张卡片领取物品,要求是:得数是几,就到几号区领取,领取后可以去告诉身后听课的老师,你从几号区领取的玩具,为什么?
三、结束:引导幼儿,到户外去观察,自然结束:
师:"小朋友!咱们抱着自身的收获,到楼下和其他班小朋友一起来分享我们的收获好吗?自然结束!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教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料,要写好教案课件有没有好的范文可借鉴呢?这篇文笔流畅观点独到的“大班数学教案教案反思”深深吸引了我们,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6的5种分法。
教具:两块黑板、两只动物头像、6的分解式、6块饼干、数字卡片、圆点卡片
问:他们要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他们分饼干。你们愿意吗?
2、引出主题,引导幼儿进行6的分解的学习。
师:6块饼干两只动物怎样分,小动物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法?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1、请幼儿帮助小动物来分饼干。
(1)、幼儿观察自己的学具,说说学具里面有什么?
(2)、幼儿两两合作将6块饼干分给两只小动物,每分一次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3、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6”的5种分法。
(1)幼儿两两合作使用学具盒里的分解卡片进行自主操作。
(2)教师请个别幼儿进行示范分解,引导幼儿学习有序分解,并鼓励有不同想法的幼儿。
(3)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幼儿每人挑选一个数字卡(1—5)戴上,伴随找朋友的音乐找到和自己的数字和在一起是“6”的幼儿做朋友。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活动准备:
1-7的数字娃娃,大写数字一至七,星期娃娃图片7张,四个星期转盘,星期娃娃头饰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 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
1:今天数字娃娃也来到我们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同时出示无序的数字1—7),请你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数字娃娃排队,还要说出排在第一的是哪个数字娃娃。
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朋友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朋友。幼儿回答:二、二、二,你的朋友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朋友。
二、 新授:以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
1:现在我们要和数字娃娃一起来听一个童话故事,听的时侯要仔细听,故事里讲了什么。
老师讲述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
它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强调: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请你们帮星期妹妹来排队,好吗?(排好队后读一读)
老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到星期几,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几的两个邻居。游戏反复进行3—4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一个星期开始。)
幼儿分成3大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几的两个邻居是星期几和星期几。
(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感觉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这一时间感念。)
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谈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讲讲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戴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好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戏继续进行。
活动目标:
1、感知轻重,知道要有两个或者几个物体才可以比较重量。
2、学习用自然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用工具测量来比较三个物体的重量,并做好记录。
3、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2、皮球、桶、纸盒、水瓶、铅笔盒、杯子、积木、瓶子各两个。
1、请一名幼儿上来。
(1) 今天老师想给XXX小朋友比重量,你们觉得一个人可以比重量么?那有什么办法呢?你们觉得谁重?
(2) 今天老师带来了跷跷板,看看谁重一点?我给重一点那边贴上箭头向下的标记。
(3) 小结:原来比重量要两个或者几个物品才可以比较,一个物体不能自己跟自己比重量。
二、感知重量。
1、幼儿探索。
(1)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两样物品,老师请你们来给他们比一比轻重。
(2)我请两个孩子一组,站在桌子旁边去找两样物品比轻重,给重的那样东西贴上朝下的箭头。
2、小结:原来我们用我们的小手掂一掂可以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1) 刚才我们给两样东西比了重量,我这里有三样东西,谁愿意上来给他们比较轻重。谁跟他有不一样的意见?
(2) 那到底谁排的对呢?我也不知道。当我们用手也没办法分出轻重的时候,那我们就需要一个准确的测量工具。他就是天平。
(3) 我们先将两个物品进行比较,把轻的那个拿下来,重的那个不动。然后再把第三个物品拿来进行比较。那这个比其他两个都重,所以他是最重的,那C就是最轻的,中间这个叫什么呢?他叫不轻也不重。
(4) 因为他最重的要轻,比最轻的要重,所以他叫不轻也不重。一起来说说看。(贴上箭头)
(5) 教师示范记录表。
2、幼儿操作。
(1) 请小朋友两人一组不拿凳子到桌子旁边,合作一人记录,一人测量,给三样物品比轻重。
(3) 找出不一样的检测一次。
(4)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东西可以比较轻重,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空间直觉和判断力。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分清左右。
“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手)
2、区别自己身体的左右。
(1)、区别左右手。
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幼儿交流)
①、请小朋友举起经常画画、写字的那只手,向大家招招手。
②、幼儿交流右手除了画画、写字,还能做什么?
③、出示手环,请把手环戴在右手。
④、伸出左手摇一摇。说说左手还能做什么?
⑤、小结:戴手环的这只是右手。摇摇手的是左手。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只有在左手和右手的相互配合下,我们才能把想做的是做得更好。
(2)区别左右脚。
①、我们的身上除了左手、右手,还有什么也分左右的?
②、区分左右脚、左右眼睛、左右耳朵。
3、感知左、右边。
(1)、请小朋友看看自己身边,请问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5、出示课件再次巩固左右。
7、总结:
今天,小朋友又学了一个新本领,认识了左右,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左右,比如:上下楼梯我们要靠右边走;路上我们也要靠右边走;现在我们就来当小司机,把自己的椅子当方向盘,从这里开到我们的教室,看看我们分别是从哪个方向转弯的?好,请小朋友准备,汽车开动了,滴、滴、滴、滴。
活动反思:
根据《纲要》中的科学教育要求:“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我选择了思维游戏中的左右手操作活动,让幼儿在观察、探索、操作中感知、区分左右的空间方位。并穿插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初步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并迅速做出判断和反应,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和判断力。
学习完《2—5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这天有位小朋友突然问我:“老师我知道了5的 分解与组成,可是我们马上就六岁了,你能告诉我们6的分解与组成吗?”,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化的结合。最近我们学了《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学习6的分解组成。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6的5种分法。
教学难点:
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教具:大挂图一张(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6的`分解式)、6只熊猫卡片、记号笔、记录纸。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图(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6的分式)、
1、导入:
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问:都有谁收到了树妈妈的信?(引导小朋友回答都有哪些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
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2、出示大挂图引出“6的分解组成”
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6”的数字卡。
师:6只熊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1、请幼儿帮助自己的小动物来分房子。
(1)、幼儿观察自己的学具,说说自己分是什么小动物,点数小动物的数量(6只)
(2)、幼儿将6只小动物分在两座房子里,每分一次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2、请幼儿分别到前面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在记录纸上记录幼儿的分法。
3、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6”的5种分法。
(1)、教师演示给6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 3、4和2、5和1。
(2)、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5、幼儿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尝试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的结果。
幼儿每人挑选一个数字卡(1—5)戴上,伴随找朋友的音乐找到和自己的数字和在一起是“6”的幼儿做朋友。
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与数量关系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和乐趣。 大班幼儿已经能熟练的分辨出不同的几何图形,在此经验基础上,我将图形与分类统计结合到一起,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探索并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进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四、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难点: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玩“碰球游戏”,出示数卡,师问:这数是几?答“8”。师:今天玩碰球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8。(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7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熊猫阿姨的玩具店开业了,这个玩具店里的玩具都卖9元钱。熊猫阿姨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2、介绍购物券。
师:购物券上有什么图形?(圆形)一个圆形表示1元钱,两个圆形表示2元钱。这张购物券是几元钱?(5元)为什么?(因为上面有5个圆)想一想,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是9元钱,正好可以买
一种玩具?等一会你能买几种玩具?
3、分组进行活动。
(1)每组一个营业员(挂牌),其他幼儿去营业员那买玩具,营业员一定要严格验证小朋友是不是付够了9元钱。
师:营业员一定要把好关,看看买玩具的人是不是付够9元钱,不然会赔钱的。
顾客买了玩具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玩具记录到作业本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作业本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只小狗。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情况,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并板书。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三、活动延伸: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银行、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9的8中不同分法。
本活动注重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得知识。活动中,运用去玩具店购物这一情节贯穿,为幼儿提供多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地探索出9的最佳分合方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注重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活动中让幼儿来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既是幼儿思维的过程,又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最后知识巩固时,为孩子创设了多个生活情景,让他们把所学的组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得孩子们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小百科:组成:组成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zǔ chéng,用于较大事物的个体部分,这个词汇是相对于宏观描述的,是在分割的基础上表达宏观意象。
目标:
1.调查、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知道一些标准用具的作用。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准备:
1.流调查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1)交流调查情况。
大组交流调查情况,介绍自己的调查表。
(2)小结:数学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2.了解统一标准计量工具的作用。
(1)幼儿测量桌面。
(2)用尺子进行测量,记录结果。
(3)拓展经验。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标准的计量工具?
3幼儿操作。
幼儿结成小组,选择同一种测量工具看结果是否一样。
活动反思:
在本课中,我主要以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为主要目的来进行教学,让幼儿能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让幼儿们在活动中去感受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关系,来引导幼儿去发现数字中的奥秘,能巧妙的运用数字完成任务。
能通过在教学中的活动,让幼儿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数字是分不开,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我举行多种活动能让幼儿为主体,幼儿们能积极的参与活动,能学习生活中的经验与知识。让幼儿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同时也能很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玩法:师:我的火车就要开,幼:几点开?老师出示一算式卡片:请你猜猜看?幼:16=7你的火车7点开。
游戏时速度由慢到快,由集体游戏到小组、个人游戏。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小兔水果店开业了,这个水果店里的水果都卖9元钱。小兔水果店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2、介绍购物券。
师:购物券上有什么图形?(圆形)一个圆形表示1元钱,两个圆形表示2元钱。这张购物券是几元钱?(5元)为什么?(因为上面有5个圆)想一想,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是9元钱,正好可以买一样水果?等一会你能买几样水果?
3、分组进行活动。
(1)每组一个营业员(挂牌),其他幼儿去营业员那买水果,营业员一定要严格验证小朋友是不是付了9元钱。
师:营业员一定要把好关,看看买水果的人是不是付了9元钱,不然会赔钱的。
顾客买了水果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水果记录到记录卡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卡片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桃子。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卡,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6、操作活动。
师:刚才我们玩了水果店游戏,玩的时候我们小朋友了9的八种分法,小朋友真聪明。现在小兔的妈妈想我们小朋友帮个忙,小兔在幼儿园学了9的组合,可还是不会做,请我们小朋友做给他看,你们愿意吗?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做法。
(2)幼儿做,教师指导。
师:做完后请爸爸妈妈检查,检查对了再交给我,我送给小兔妈妈,让她的孩子看看。
活动反思: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学会分类记录"9"以内农庄里的农作物和动物数量,认识统计表。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统计,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农庄动物、蔬菜ppt,填有答案的蔬菜统记表ppt。种子统计表1份;
2、学具:每人一份种子、动物记录单,动物统计表每小组一份,农家菜园记录、统计表作业单每人一份;4个篮子里装有白果、花生、蚕豆、黄豆种子(数量在9以内),一次性杯子每人一个、记号笔每人一支,农庄小小统计员奖牌若干。每张桌上贴有水果标志2份。
活动过程:
一、农庄收种子,探索统计的方法
1、设置情景,"农庄里收获了许多种子,王爷爷不小心把种子混在一起了,今天我们学做农庄小统计员帮助王爷爷把种子分一分,记一记。"
2、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
出示种子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统计表。明确统计时要找到相应的标志,在它对应的格子里记录数字。
3、师幼共同完成种子统计表。
二、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
1、幼儿观看农庄小动物ppt,初次尝试记录小动物数量
2、小组分工合作记录动物数量。
讨论:有什么方法把这么多动物又快又对的记录下来?教师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记录小动物。
小组商量,幼儿自主选择统计的小动物。
观看ppt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交流分享记录的方法
3、小组合作统计农庄里的小动物。
4、师幼共同检查每组统计情况。
三、独立完成蔬菜统计小统计员们,你能一个人独立的统计农庄里其它物品吗?那我们挑战一下吧!统计的又对又快、细心认真的小朋友活动后将颁发"农庄小统计员"奖牌。
1、幼儿观看农家菜园ppt。
2、教师提出比赛的要求。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自主评价统计表四、颁发奖牌,结束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的数学活动,这节活动有30名幼儿参加,分成三个小组,每组10人。第一个导入图片环节,动物是由不同形状的图形组合而成,每个图形外边框是不同颜色沟边,图形本身是白色,这样从视觉上很清晰的观察到每个图形。活动一开始,幼儿兴趣浓厚,每当提问某种图形有几个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有的幼儿伸出手指头,有的站起来,都抢着争当第一个说出答案的人。到了操作环节,幼儿自选一幅图片进行按两个特征统计。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满足了孩子的不同需求。在操作中,孩子们很认真的观察统计,因为提供的图片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图案,如机器人、小公主等等。在最后和幼儿一起检验结果时,有的幼儿还在低头统计着。可见孩子们很喜欢这节活动。大家参与的兴趣很高,到最后都完成了统计,虽然有的幼儿的统计结果不对,当得知漏数时,孩子们脸上认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表情,是那么美好。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 教学过程中的创造和智慧需要在教案和课件中体现出来。通过读一读“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您或许能够找到一些解答,欢迎本文为大家提供参考!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教育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4.可以用来自制钟面的有关材料(如长短针、1~12的数字、各种形状和造型的硬板纸或吹塑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二、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教师操作演示:一只钟两根针都指在12上;一只钟时针拨到1上,分针拨到12上;另一只钟时针拨到12和l的中间,分针拨到6上。
2.提问:①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②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半点时,分针指在哪里?③想一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1点半时,时针指在哪里?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半点时,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习:①按老师的要求拨整点、半点;②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半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五、教师总结时钟的有关知识内容
六、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的用途)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七、出示时钟演变过程的图片,让幼儿简单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激发幼儿尝试探索知识的兴趣
师:古时候没有钟,人们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聪明的叔叔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延伸活动】
提供制作钟的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时钟模型。
【活动反思】
《认识钟表》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
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活动的难点是认识半点,如何让孩子轻松掌握难点呢?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整点、半点两个时钟,孩子们大多说出了整点的时间,亦有个别幼儿说出了半点的时间,我就请他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我再来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半点时分钟总是指向6,时钟指在2个数字的中间。对于究竟是几点半这个难点中的难点,我借助实物大钟边拨钟边解释:看现在时针在4和5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的数字4,有没有走到数字5上,所以现在应该是4点半而不是5点半。当再出示课件请他们看看、说说几点半时,发现孩子们大多掌握了半点。接着又让幼儿看数字时间,自己 整个活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以游戏作引导,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以多媒体、实物教学具为媒体,给孩子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转规律。
2.通过辨一辨、说一说、拨一拨等形式,能正确辨认整点与半点。
3.感受时钟与人们生活、学习的关系,培养初步的时间意识。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
能正确辨认整点与半点
活动难点:
在正确区分时针、分针的基础上准确拨出整点与半点
活动准备ppt课件、教师钟面模型、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小朋友们猜猜是什么呢?
2.师:谜底是什么呀?小朋友们见过没?在哪里见过?它是让我们干什么的?
二、认识钟面,了解钟面的主要结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钟,和它变成好朋友吧!(教师出示钟面模型)
师:小朋友们来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数字、时针、分针)
师:钟面上的针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师小结:每个钟面上会有1-12这些数字,12在最上面,6在最下面;又短又粗的叫时针,又长又细的叫分针;时针和分针都是绕着数字1-12转动的,分针走的快,时针走的慢。
三、探索时针及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时针和分针是是怎样绕着数字转动的呢?从哪个数字开始走?
幼儿自由讨论,老师引导说出答案
师小结:时针和分针像龟兔赛跑一样,把12作为起点,开始赛跑,从数字1开始到12顺着跑,时针跑的慢,分针跑的快。
四、学习认识整点和半点
1.认识整点
(1)出示两个整点钟面,鼓励幼儿观察,了解整点时针、分针的特点。
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12)
师:当分针指向12时,指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教师报时间,请个别幼儿演示拨指针,其余幼儿检查,初步理解整点的意义。
2.认识半点
(1)出示两个半点钟面,鼓励幼儿观察,了解半点时针、分针的特点。
师:分针从12开始走起,经过1、2、3、4、5指在6上面,正好走了多远?(半圈)。
师:分针走半圈,指在6上面,时针走半格,在两个数字中间就是半点钟。
(2)教师请个别幼儿拨出半点钟。
五、 巩固认识,了解钟与人们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
1.小朋友们认识了时钟,谁能说一说时钟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呢?(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让小朋友们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2.师:时间与我们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时间能告诉我们早上8点上幼儿园,中午11点30分吃午饭)
师小结:钟是我们的好朋友,它的本领很大,它会告诉我们学习、睡觉、吃饭或做其他事情的时间,时间是很宝贵的,小朋友们一定要好好珍惜时间。
活动总结
幼儿的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大班幼儿的数学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自主建构过程。
数学活动的建构,其活动设计必须贴近生活,才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坚持师幼互动原则。
整个活动创造良好的师幼互动环境,教师在活动中一直以引导者、支持者、鼓励者的角色身份进行数学教学活动。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二、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教师操作演示:一只钟两根针都指在12上;一只钟时针拨到1上,分针拨到12上;另一只钟时针拨到12和l的中间,分针拨到6上。
2.提问:①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②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半点时,分针指在哪里?③想一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1点半时,时针指在哪里?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半点时,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习:①按老师的要求拨整点、半点;②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半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五、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的用途)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六、出示时钟演变过程的图片,让幼儿简单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激发幼儿尝试探索知识的兴趣
师:古时候没有钟,人们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聪明的叔叔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教学准备:
1、课件
2、自制大钟面。
3、为每个幼儿准备教具时钟一个。
4、大灰狼头与懒洋洋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1、ppt动画:小红,七点了该起床了请幼儿观察画面,并回答是谁叫小红起床的?她是几点起床的?
2、七点,你是怎么知道的?一起学习电子表上的时间。
3、除了这个电子表,你还可以怎么知道是几点起床的?(钟表)
(二)、新授,认识钟面A、幼儿观察老师手中的钟面
1、教师出示钟面并提问:看,钟面上有什么?
2、比比看,这两根针有什么地方不一样?这根长长的针叫什么?(分针)这根短短的叫什么?(时针)
3、钟面上还有些什么?数字宝宝是怎样排队的?
4、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的时针、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
5、请小朋友仔细看,当时针从12转到1的时候,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了12上)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动规律。
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请你们猜猜谁会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钟表)师:谁跑得快啊?
幼:分针师:请小朋友好好看看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谁跑得快?(分针的腿儿长,像只小兔跑得快;时针的腿儿短,象只乌龟跑得慢)
6、小结:当分针走一圈时,时针就走一大格,就是一小时。你们知道一天有多少个小时?
三、认识整点钟
1、今天小猫、小鸭和小兔要考考我们小朋友,请你们看看它们分别表示几点钟?
提问:这三只钟面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分针都指在12上)什么地方不一样?
2、当分针指在12上的时候就是整点钟,这时候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点整。那么,这是几点整?......5点整时针指在哪个数字上?分针指在哪个数字上?8点整呢?(幼儿讨论操作)
3、做练习
4、小狗的一天5、做练习C、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我们小朋友真棒!现在我们来玩一个"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小朋友们扮演小羊拨钟,你们问:"老狼老狼几点钟?"老狼说几点,你们就拨几点,拨好就定住,老狼看小羊拨对了就不吃他,如果谁拨错了,就要被老狼吃掉。
四、巩固练习动画做题,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五、课堂小结时针不停地转动,时间也悄悄溜走了,小朋友要珍惜时间,不能像小猪那样浪费时间玩耍。
活动反思:
此活动虽然是个旧题目,但设计者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幼儿自己操作,观察理解,最后得出结论。比如掌握难点“分针走半圈,时针走半格。”都是主要让幼儿自己动手拨针,亲自尝试,验证得出结论。结尾部分也比较新颖,采用游戏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一步掌握了学习内容。延伸活动中制作小钟表也是一个理解内化的过程。
一、分析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笼统的因此,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 8 00 入园, 3 30 离园 … 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为:
1 .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 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识别整点、半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协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协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 7 00 时,提醒幼儿分针在 12 上,时针在 7 上。
四.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中一只。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局部
二)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开了家钟表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食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时间,人们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三)基本局部
活动中我防止了一言谈 ” 和 “ 自问自答 ” 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 .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 “ 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 12 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 .认识整点、半点,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本环节中,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比拟,最后得出分针指向 12 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 12 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 2 点到 3 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3 .看图拨时间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幼儿看几张照片,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运用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使活动渗入了惯例习惯的培养。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
2.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页练习十六的第1、2、3题。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钟面、小钟面、钟面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你知道它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时钟)
二、认识钟面
(一)观察钟面
1.组织小组玩钟,提出观察任务。
(1)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小钟?边玩边看边说,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说给同桌听,开始玩吧。
2.学生自主玩钟,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汇报玩钟时的观察结果。
(1)刚才小朋友观察了钟,你们发现了什么?
数字;格子;针;(学生可能回答:有针、有数字格子等)
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一短一长,一粗一细)
又短又粗的叫时针,又长又细的叫分针。请你指出钟面上的时针、分针。
(2)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上台介绍时针、分针。)
(3)请你试试拨动钟后面的齿轮看看,你会发现什么?(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
4.小结:通过小朋友玩钟,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时针又短又粗,分针又长又细,拨动钟面上的齿轮,还发现了钟面上的时针跑得慢,分针跑得快。都从1到12的顺序转的。
三、认识整时
1、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认识,请看钟面,你知道现在是几时吗?(3时)
你是怎么知道的?
3时,分针指到几?时针指到几?(师将3时的钟面贴在黑板上)
师出示5时、6时、9时、12时的钟面图,请学生说一说——分针指到几?时针指到几,是几时?然后将图贴在黑板上。
2、整时的特点和认整时、方法
这几个钟面上表示的都是整时,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分针都指到12)
师: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看整时的方法吗?
生: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时。(表扬)
3、认整时
师快速拔出几个不同的整时,学生回答。
4、拔整时
在钟面上拔出老师或学生所说的整时。
四、整时的表示方法
(一)认识电子表
叮叮叮,闹钟响了,有个叫豆豆的小朋友该起床了,我们去叫醒她吧。打开书91页,看看豆豆的闹钟几时了。(7时)
在她的床头有什么?(电子表)是几时?(7时)
钟表上的时刻除了用文字来表示,还可以用电子表的方法来表示。
(二)电子表的写法
1、电子表中间有两个点,小点左边的数字表示时,右边的数字表示分,当小点的'右边是两个0时,就表示整时。
2、书写的时候,写7,表示7时,再在右边竖着写两个小点,后边写两个0,就表示7时。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
3、你会用这种方法表示出黑板上钟面的时间吗?
(抽生板书,其他的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手心书写。)订正
五、两种表示方法的练习
聪聪是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打开书92页,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安排一天的时间的?边看边说,然后照着书上的样子,用文字和电子表的表示方法将钟面上的时间写在横线上。
评讲,请一人上台介绍,聪聪几点钟做什么。(注意加上早上、下午或晚上)
六、过或是差几时的情况
出示六时的钟面,聪聪接到小明的电话:今天是我的生日,请你过一时到我家来玩,请问聪聪几时去小明家?你是怎样想的?(6+1=7)
吃过晚饭后聪聪回家了,回到家时还差一时到九时,请问是几时?(9-1=8)
七、总结
小朋友今天很能干,通过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你都知道了什么?
师总结:认识了钟面,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认识了时针、分针和它们的特点,学会了认整时,并能用文字和电子表的方法表示时间。希望你们能合理安排时间,做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八、游戏巩固
(一)看钟表说时间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小礼品(拿出可爱的钟表图)喜欢吗?如果你正确说出上钟面
上的时间,老师就把它送给你。(师出示钟表图,生根据上面表示的时间说一说。)
(二)找朋友
1、接着第一个游戏,当学生说对后,教师再请学生为这些可爱的钟表找到与它时间相同的好朋友。
2、这时,拿钟表图的孩子说:谁是我的好朋友?另外,事先拿着两种写法卡片的孩子上台,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对全班鼓掌,好朋友握手回位。
九、综合应用
今天我们认识了钟表,还要学会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现在请你自己做主,当一次小小设计家,设计你星期天的安排。
上午()时做()
(:)做()
()时做()
下午(:)做()
()时做()
十、作业
请你回家将今天学到的东西说给家长听,边说边拔钟面,出题考考家长。
活动反思:
《认识钟表》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
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活动的难点是认识半点,如何让孩子轻松掌握难点呢?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整点、半点两个时钟,孩子们大多说出了整点的时间,亦有个别幼儿说出了半点的时间,我就请他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我再来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半点时分钟总是指向6,时钟指在2个数字的中间。对于究竟是几点半这个难点中的难点,我借助实物大钟边拨钟边解释:看现在时针在4和5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的数字4,有没有走到数字5上,所以现在应该是4点半而不是5点半。当再出示课件请他们看看、说说几点半时,发现孩子们大多掌握了半点。接着又让幼儿看数字时间,自己拨一拨学具,帮助他们对于半点的巩固。
整个活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以游戏作引导,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以多媒体、实物教学具为媒体,给孩子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硬纸片模型钟若干件。
2、课件PPT3、玩偶一个活动过程:
一、引入并简单认识钟及其作用1、引入并简单认识钟的种类及其作用。
教师调闹钟闹铃引入提问:⑴你们猜猜是什么声音?(闹钟的闹铃)⑵家里还有哪些钟?是什么形状的?(有闹钟,手表,挂钟和大座钟)⑶钟有什么作用?(钟不停的走,告诉人们几点了,人们就按照时钟上的时间进行学习休息)2、简单认识钟面。
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钟,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总结:有两根针和12个数字。
提问:⑴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长度不同)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我们在看看数字,提问:⑵正上面的是数字多少?(12)⑶正下面的是数字多少?(6)二、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教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摘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回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
(教师操作钟表)提问:谁跑的快?(分针)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
总结:分钟走一圈,时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三、认识整点。
教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在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有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六点钟"拨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顺时针的方向就是钟面上的数字从小到大的方向。
四、请个别幼儿练习。
练习拨7点,8点,9点,10点……12点五、全体练习。
请幼儿按照一日生活时间表"早上7点起床,上午9点上课,中午12点吃午饭,下午4点放学,晚上9点睡觉"另外请小动物来检查。
六、结束部分
认识时钟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3.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1.认识时钟ppt。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练习操作纸。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了解时钟的用途,激起幼儿认识时钟的兴趣
1、请幼儿猜谜语:
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钟表)
师:你们见过钟表吗?在哪里见过?
2、钟表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 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出钟的用途)
小结:钟表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我们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二、观察活动
逛钟表店,观察钟表的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不同的,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通过观察活动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秒针的不同。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2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3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3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探索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秒针、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
师:孔老师手里有一个时钟,小朋友仔细看,提问: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看把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看一看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从12到1上)时针和分针转动方向怎样?
3、得出结论:秒针、时针、分针朝着同一个方向(顺时针)走,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 当分针走12个数字(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出示整点,问这是几时?分针和时针指向哪里?
提问: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哪个地方一样?分针和时针指向哪里?它们分别代表几时? 小结: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时。
2、出示半点,问这是几时?分针和时针指向哪里?
提问: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哪个地方一样?分针和时针指向哪里?它们分别代表几时? 小结:分针指在6上,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半。
3.小朋友第二次探索活动,练习:按老师的要求拨整点、半点。
五、通过练习掌握整点和半点
六、通过视频总结时钟的有关知识内容
延伸: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资料,简单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
师:古时候没有钟,人们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聪明的叔叔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以游戏作引导,以掌握概念为目标,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使操作精,在动手和观察过程中认识时钟的结构,运行规律和整点,同时又渗透了时间观念教育,将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变为趣味盎然的活动。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看时钟及关注时间的兴趣。美中不足的是有小部分幼儿在学习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这个环节时刚开始时有点不理时针和分针的关系,还有的幼儿是理解之后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述。我相信下次再上这节课,我会更加注重一些小细节,让整个课程活动更加活跃,效果更好。
【活动目标】
1.丰富对钟面结构的认识,了解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
2.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懂得时钟、时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有守时的意识。
3.在拨钟的过程中,知道关于整点的知识。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时钟模型人手一份,实物钟,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引出生活所需。
师:孩子们,现在几点了?生活中有什么方法知道准确的时间?
二、了解钟面结构。
1.播放课件,追忆钟面结构。
呈现一个大圆(ppt1)。
师:这是时钟吗?追问:让这个大圆变成时钟的钟面需要添加什么?
(1)数字。
师:你知道钟面上有哪些数字?这样排对吗?(数字打乱排)(ppt2)
你平时看到的钟面是怎样的?
总结:原来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字,12在最上面,然后从1、2、3、4一直到12围成一个圆。(ppt3)
(2)针。
师:钟面上还有什么?(ppt4)(时针、分针、秒针)
师:细细长长的是分针,短短粗粗的是时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师:看看分针和时针有什么不一样?(ppt5)
2.观看实物钟,发现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
师:现在我要让分针和时针动起来,仔细观察,它们之间会有什么秘密呢!(老师拨钟)
小结:哥哥长,弟弟短,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三、认识整点。
1.学会看整点。
师:时钟可以告诉人们几点可以做什么事情,看,这是老师一天的生活图片。(ppt6)
早上我几点起床?几点上班?中午几点吃午饭?晚上几点睡觉?(ppt7)
这些都是整点钟,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ppt8)
总结:时针分针真有趣,整点时分针都是对着12,时针对着几就是几点整。如果分针对着12,时针对着8就是几点整?
2.学会拨整点。
师:小朋友,你知道你一天的作息时间吗?(ppt9)早上你是几点起床的?请你拨一个整点钟,要沿着数字1开始拨哦!你是怎么知道这是7点的?他是几点起床的?(6点)
(ppt10)请拨一拨你晚上睡觉的时间。你是几点睡觉的?你呢?
总结: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但我们要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生活时间。
四、游戏巩固:《老狼老狼几点钟》。
(ppt11)现在是什么时间了?(游戏时间)是的,游戏时间到了,我们来玩游戏吧!今天玩《老狼老狼几点钟》好不好?老师做老狼,你们做小羊,老狼说时间,小羊快速拨一拨,拨好后定住,拨错的小羊则要被老狼抓走哦!明白吗?
游戏2-3遍后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指南》明确提到:我们要观察孩子的需要,解读幼儿,才能真正帮助幼儿。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我们关注的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从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我们观察到幼儿做事拖拉,时间观念淡薄,同时,我们与家长沟通中也发现这些问题,我想这也是城里和乡下孩子共性的问题,所以,为了解决幼儿的时间和责任意识,我选择了这个活动下乡。
我发现《指南》在各领域的教育建议中,都非常强调幼儿的学习要渗透在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生活的同时实现学习和发展,本次活动除了对时钟结构及运转规律的充分感知后,我更注重目标2的制定与落实。
通过《指南》的学习,在准备过程中也有很大的改变,以往我们一般通过集中活动之后,再让幼儿在分区活动中继续玩、继续巩固。这种方式我们一线老师都会发现幼儿的兴趣不长久,甚至老师精心准备的材料得不到孩子们的喜欢。现在,我们是大胆在活动之前与幼儿一起收集自己的小闹钟并投放下去,这些形状各异又是自己喜欢和熟悉的闹钟能吸引幼儿充分去感知,自己去发现其中的特征或相互的关系,从中我们观察到幼儿已收集到哪些有益的经验或需要,我们就有针对性帮助幼儿梳理,渐渐地幼儿就学会怎么去观察和怎么去解决问题,突出他们的主动性。活动课件的图片,采用他们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活动环节照片,这些是他们生活的再现,是他们熟悉的画面,所以,幼儿互动得非常好,能准确表述时间与生活环节之间的联系,。
整个活动过程的设计思路,我是先让幼儿充分观察和感知后,幼儿发现问题,然后我们老师帮助梳理的这么一个理念。在活动引入的设计,我注意到自然、有效的方式进行。以一种很自然的生活对话,引出时钟在生活中的作用。如果抛给幼儿的是简单的“时钟有是什么用?”幼儿可能会出现一时的不解,引发不了幼儿的兴趣,换成通俗易懂的提问,不仅拉近了幼儿,也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他们就会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不要老师过多的语言解释。
感性经验和兴趣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幼儿有了这些感性的经验后,我就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以游戏的方式认识时钟的结构和运转规律,如:找相同、比赛跑等等。紧紧抓住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联系时钟的.整点,建立时间概念,突出活动的生活化,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促使幼儿获得数学的思维方式。
对时钟结构的认识幼儿还很兴趣,如:在“找相同”的环节中,每个时钟的分针、时针、秒针的运转规律是一样的等等,还需要他们继续观察、发现。时间的概念会在幼儿的不断操作和生活体验中得到理解,更希望幼儿通过这些活动能学会看点钟做事情,做到上学不迟到,做事不拖拉,做一个守时好孩子。
小编为您挑选的“大班数学教案以内加法”一定能够让您找到所需,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老师在上课时需要依据教案课件来实施。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学会仿编3以内的加法应用题,理解加法的含义。
2、初步感知加减应用方法,为学习加减运算做准备。
3、让家长助教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活动形式。
活动准备:
设置超市的场景,有水果店、服装店、菜市场和书店(物品都是3以内的数量),邀请家长助教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玩超市的游戏,你们看老师这个水果店有什么?(苹果、梨子、香蕉)
现在老师来当售货员,请一个小朋友当顾客。
2、师生进行超市游戏,请幼儿选定一种水果,买两次。
3、提问:刚才小朋友先买了2个苹果,再买了1个苹果,他一共买了几个苹果?(3个苹果)
二、幼儿仿编加法应用题
1、刚才老师给小朋友提了一个什么问题?一共有几个苹果?
2、小朋友们是怎么回答?一共有3个苹果
3、你们怎么知道一共是3个苹果?
因为老师告诉小朋友原来没了2个苹果,后来又买了一个苹果,一共就有3个苹果。
4、师小结:
(师分别把两次买的数字用数卡表示,问题用问号表示,并出示在黑板上)
①刚才老师告诉小朋友顾客买了2个苹果(出示数字2),
②后来又买了一个苹果(再出示数字1),
③老师告诉你们几个数字?两个对,两个数字,
④然后老师问了一个什么问题?一共买了几个苹果?
三、幼儿学习编题
刚才老师给小朋友提了问题,也请小朋友给大家提问题,好不好?(教师出示教具,让幼儿编题)
1、出示用两个盘子装的桔子,请幼儿编题,并请其他幼儿回答。
2、出示小鱼,请幼儿编题,并请其他幼儿回答。
3、师小结:刚才这两个小朋友编题的时候也同样告诉别人两个数字,最后也提一个问题请别人回答。
四、对幼儿提出编题要求
1、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编题,那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都准备了很多东西,请小朋友玩超市的游戏,有的扮演售货员,有的扮演顾客,没个小朋友买完了物品,就编题目问大家,看看谁编的最好?
2、幼儿分组,教师全面观察,了解幼儿编题情况,强调最后
一句话不能说出答案,而是要提出一个问题。
三、请幼儿编题给家长听
1、老师这里有一张小纸条,每个小朋友根据小纸条上的物品,编题目问爸爸、妈妈,看谁的题目编的最好。
2、请家长助教与幼儿进行亲子互动。
活动目标
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设计思路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5以内的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5以内的数和初步理解了加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所以根据学生特点,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复习铺垫。让学生摆学具,先摆3个,摆5个,再把3个分两堆,把5个分两堆,分别说说怎么分的。让学生回忆学过的5以内的组成,为5以内的加法做准备。
2、探究新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感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让学生说出图意后,让学生拿出小棒代替气球摆一摆,让学生知道把小丑两只手上的气球合起来要用加法,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学生很想表现自己会了,争着要边说边做“合起来”,这时多让一些学生说一说,加深印象。再请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并指导学生认识加号。算式列出后,再请学生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代表什么什么意思,为学习解决问题作准备。在计算出结果时,问问学生是怎么算的。学生有的说想的分合式,有的说数数算出来的,对此不强调某一种想法,对每一种都表示肯定,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待到以后进行大一些数的加法时再由学生自己选择最方便、最合适的方法,留给他们思考的空间。
3、分层练习。先让学生左手拿3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问合起来一共有几根,体验把两只手的小棒合并在一起就是3+2=5、这样的游戏进行几次后,让学生看书p24“做一做”,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对于第三幅图,有的学生会从图上的人物来说算式的意思,有的会从桌上的纸鹤来说算式意思,都给予肯定。
本节课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乐趣。同时教学后觉得在练习多样性、趣味性上还需要再改进。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算式题(挂于幼儿胸口)、彩旗(旗上有数字)、布置场景、停车场标记、沙包(上面有数字)、篓子(有数字1—10)、奖品(有算式题)、塑圈、黑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
师: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开着汽车一起到数学宫玩玩吧!(幼儿听音乐开汽车进活动室)
师:数学宫到了,让我们把车停到停车场,胸口算式的得数就是你的车位号。
师:汽车停好了,我们一起进数学宫吧。
二、闯关游戏
1、录音:欢迎来到数学宫,请闯第一关:对暗号。
师:进数学宫还得闯关啊!让我们看看闯关的要求是什么!
师:老师说一个数,你们对一个数,两数合成小旗上的数。这样就能闯关成功。
师:嘿!嘿!我说数字2
幼儿:嘿!嘿!我说数字6,2和6合成8。
2、录音:小朋友你们真棒!欢迎进入第二关:投掷。
师:这一关的要求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算出沙包上的得数,然后站在线上投到相应的数篓子里。(幼儿分组检查)
3、录音: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快快来闯最后一关吧!第三关:看谁报得多。
师:这一关的要求是:听一个数,请你说说有哪些算式的得数等于它。
4、录音:祝贺你们闯关成功。博士爷爷还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礼物。请你找一找跟你胸口得数一样的就是爷爷送给你的礼物。
三、结束部分
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那让我们一起带着礼物开着开汽车回家吧!
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
教师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在本活动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游戏情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他们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把数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应用到生活中去,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学习知识,充沛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分析推理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笼统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6的第三、四组加减,掌握算式:1+5=62+4=63+3=64+2=65+1=6活动准备;物质:教具:课件幻灯片两张,写有6的第三、四组加减算式,小奖品若干。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真高兴,特意为你们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这是专门用来奖励爱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的奖品。小朋友不要担心,只要你们大胆动脑筋考虑问题,就一定能够拿到大奖,你们有信心吗?
二、展开:
1.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复习6的第一、二组加减。
师:“你们听,老师朗诵儿歌了”新年到,放鞭炮,你一炮,我一炮,快快乐乐放鞭炮。“哎!鞭炮在哪里呢?快找找呀?找到了打开看看,上面写的什么?原来是加减算式,怎么放鞭炮呢?假如小朋友能够洪亮完整的念出算式和得数,就会听到”嘭啪!响炮“的'声音,假如念错了,就会听到”嘶哑炮“。谁第一个来?请幼儿拿着自身的算式到前面来读,读完后站在幼儿面前。依次请其他幼儿前来参与游戏。
引导观察问:”这些都是与几有关的算式?“小结:对,刚才游戏中的算式是6的一局部加减算式,今天老师来教小朋友用一种新方法学习8的另一局部加减算式,你们赞成吗?好,我来问你们一个问题,你知道8的加减算式是怎样得来的吗?
2.引导幼儿观看课件二:探索发现组成式与加减算式的关系,明确加减算式中的交换率和逆运算。
师:请看这里,61+5=6、5+1=6156-1=5、6-5=1这是小朋友学过的6的一组成式,我们一起来读一下:6能分成1和5,1和5和起来是6。引导幼儿说出:”1和5是局部数,6是总数“,两个局部数合起来是总数,合起来就是”加“的意思,因为1和5合起来是6,所以,我们得出了算式:1+5=6;再根据加号两遍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我们又推出了5+1=6,这就是加法算式的由来;那么,那么减法算式是怎么得来呢?在组成式中,
6是一个比较大总数,1和5是小的局部数,总数去掉一个局部属等于另一个局部数,去掉就是”减“的意思,所以,我们得出减法算式6-1=5,这就是减法算式的由来。在减法算式中有这样一个规律:等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算式仍然成立。用数的组成式来学习加减算式,这就是王老师今天要交给你们的巧方法。问:”一个组成式能推出几个算式呢?“几个加法?几个减法?
小结:一个组成式能推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两个减法。你们明白了吗?现在我就来考考你们。
3.播放课件三,幼儿进行自我操作探索,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师:你们看,624引导观察组成式,使幼儿明确总数和局部数。根据这个组成式,能推出几个加减算式呢?请小朋友快快用你的笔写出来吧,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多。预备开始:
幼儿利用新的组成式推理算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注意个别辅导,照顾个体差别。提醒速度快的幼儿可以互相交流,小声读出自身的所摆得算式。4.集中幼儿,归纳总结。
问:”谁来念自身的算式?“”为什么2+4=6呢?“小结:因为2和45合起来是6所以,2+4=6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得出4+2=6。6是总数,总数6去掉局部数2,就等于另一个局部数4,所以6-2=4,6-4=2。以同样的方法学习3+3=66-3=3。在归纳时,注意引导观察,”这次,你推出了几个算式?为什么只有两个算式呢?"因为在这个组成式中,两个局部数是一样的,交换位置后结果还是相同的。注意随时为幼儿的胜利颁奖。
小朋友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来我们班来玩,它们在玩爬树的游戏,想请小朋友把爬的结果用算式题摆出来。
教师先拿出5只动物到树上,再拿出2只小动物,请一名幼儿上来摆出5+2=7的算式。请个别幼儿讲讲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中物体的数量和看两张卡片合并的过程列出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巩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2、发展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一棵大树,各种可以爬到树上的小动物磁教具。
2、6以内的加法算式题几张。(开火车游戏中教师出示时用)
3、幼儿每人一套学具。
4、布袋一只,内装有各种7以内加法的算式题。(题目要做成各种礼物)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的游戏复习6以内的加法。
教师出示6以内加法的题目,幼儿按座位以开火车的形式答出得数。
(二)、看算算是多少。
1、(出示大树)小朋友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来我们班来玩,它们在玩爬树的游戏,想请小朋友把爬的结果用算式题摆出来。
2、教师先拿出5只动物到树上,再拿出2只小动物,请一名幼儿上来摆出5+2=7的算式。请个别幼儿讲讲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3、同上形式请全班幼儿练习:3+4=7、6+1=7、2+5=7、1+6=7、4+3=7等算术题。(用学具摆)
(三)、游戏(摸礼物)进一步巩固7以内的加法。
小朋友们很能干,小动物玩得很开心,它们有礼物想送给小朋友。请幼儿逐个上来摸礼物,但必须回答对礼物后面的算术题才能得到礼物。
[活动目标]
1、讲述自己的购物过程,学习用数字和符号记录。
2、学习用类推的方法,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活动准备]
1、超市场景及贴有14元价格标签的商品若干。
2、幼儿人手一张5元面值的人民币,1元、2元、5元面值的人民币若干。
3、超市货架图一张(如图5-8)。
[活动过程]
1、开展购物活动,学习5以内的加减。
(1)教师提出购物要求:每位小朋友用5元钱买一样物品,如果需要找零钱,请在旁边的篓子里按数目取出零钱,再说说你的5元钱是怎么用的。你有几元钱,用了几元钱,还剩几元钱。并用一道算式记录下来。
(2)鼓励幼儿在购物过程中边购物边讲述。(如:我用5元钱,买了4元钱的牙膏,还剩1元钱。用一道算式记录。)并和同伴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
(3)请个别幼儿根据所列的算式讲述自己的购物情况。(如:5-2=3,我用5元钱,买了2元钱的**,还剩3元钱。)
2、带领幼儿进行购物猜测活动,学习用推类的方法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引导幼儿观察货架图,知道实物图上数字的含义,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测:
我用5元钱,买了货架图上的两样食品,你们猜猜我买的是哪样食品?
(1)当幼儿说出两样食品后,教师可请大家判断对错并说出理由,再肯定其中的一样食品,让幼儿重新猜另一样食品。(如:幼儿猜出的是4元钱的可乐和1元钱的糖,因为这两样食品合起来是5元钱。教师就可以肯定他们猜对的一样,即:4元钱的可乐猜对了,而1元钱的糖不对,幼儿则需重新猜另一样,他们就会猜是4元钱的可乐和1元钱的饼干。)
(2)当幼儿说出两样食品后,教师可肯定其中的一样但不告诉幼儿是哪一样,让幼儿通过类推的方法去猜测。如:幼儿猜出的是4元钱的可乐和1元钱的糖,教师可表示有一样猜对了,一样猜错了,请幼儿再猜。幼儿说是4元钱的可乐和1元钱的冰棒,教师表示还不对,幼儿又猜是4元钱的和1元钱的糖,老师表示:这次你猜对了。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 让幼儿掌握5的加减法。
3.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 问题的能力。
4. 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5. 使幼儿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 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二、复习5的组成
三、出示直观教具
四、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减法应用题
五、玩“谁最快”游戏
六、书写算式
七、教师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1、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2、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3、要使学生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设计意图:
为了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我给孩子们设计了一节学习创编8的加法应用题的活动。首先设置情景买水果让幼儿学习编应用题的方法,然后让幼儿结合图片练习自编口述应用题,最后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引导幼儿进一步用口述的方法编8以内的加法应用题由浅入深,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了知识。有趣的学习方式遵循了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规律,也符合了《纲要》中所指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
活动目标:
1、尝试按实物图的内容编出相应的加法应用题。
2、初步掌握应用题的结构,体验编应用题的乐趣。
3、能完整、准确的表述,提高幼儿语言概括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图意自编8以内的应用题。
难点:能够清楚、完整的表达。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情景布置;水果超市,人手一张操作卡,图片、骰子等材料若干。
知识准备:幼儿已学过8以内数的组成。
活动过程:
(一)以碰球游戏复习8的组成。
(二)创设情景,让幼儿初步了解应用题的结构。
1指导语: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水果超市买水果。
2要求:
(1)每人最多只能买5个,分两次买并把它放到两个盘子里。
(2)买完与你的同伴说一说:你到超市里买了什么水果,第一次买了几个水果?第二次买了什么水果,一共买了几个水果?
3游戏:买水果。师重点观察幼儿买水果的情况。
4个别提问:重点引导幼儿完整、准确的进行描述。
5师生共同小结:我到超市买水果,.教案网出处第一次买了2个水果,第二次买了3个水果,一共买了5个水果。
(三)提供图片,引导幼儿分组自由探索,口述8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1介绍材料,并提出要求。
2互动游戏:谁最棒?
(1)提要求:
A、请认真观察,用刚才的方法完整的说一说。
B、说完后再将最后一句话变成一个问题来考考小朋友。
(2)幼儿分组游戏:重点指导幼儿观察图片,完整准确的描述。
(3)请个别幼儿口述应用题。
3师生共同小结。
(四)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引导幼儿进一步用口述的方法编8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1介绍游戏材料及要求。
2幼儿分组活动。
(五)引导幼儿各自找客人人老师口述应用题活动自由结结。
活动设计背景
5以内的加减法是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学生由幼儿园学习的基础,计算除去个别学生有难度,大多数学生掌握较好,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这个内容上面来。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 让幼儿掌握5的加减法。
3.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 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 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2、复习5的组成
3、出示直观教具
4、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减法应用题
5、玩“谁最快”游戏
6、书写算式
7、教师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1、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2、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3、要使学生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教学目的:
①让幼儿知道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②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小朋友、蝴蝶各一套图;图片(画有小朋友拍球、小鸡吃虫)一张;
卡片、动物胶片若干,2+1=?数字卡若干,鱼、鸭、狗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㈠引起兴趣
㈡游戏看谁答得对(边讲边出示图卡)
师:老师编应用题,你们用动物的叫声回答。草地上,有1只小狗,又来了2只小狗,一共有几只小狗?(汪、汪、汪)
㈢幼儿学编加法应用题(集体活动)
1.教师示范编应用题(出示小朋友一套图)
师:应用题讲了一件事(小朋友做操),2个已知道的数(2和1),还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这道应用题用什么方法运算?为什么说2+1=3?(2和1合起来是3)。
2.教师编应用题,幼儿找出应用题的三个要求(出示蝴蝶一套图)。
师:刚才编的应用题讲了一件事?有哪两个已知道的数?还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教师小结:编应用题有三个要求:要说出一件事情,有2个已知道的数;还提出一个问题)这道应用题用什么方法运算?为什么?怎样列式?为什么说2+3=5?对了,一共有5只蝴蝶。
3.幼儿看图编加法应用题(出示画小朋友拍球、小鸡吃虫)。
师:看谁能根据三个要求来编应用题,编得又快又完整(并用三个要求检查应用题对、错)。
㈣分组活动
师:桌上有几种材料,可以看图片、图案、式子来编应用题,看谁能根据一件事、两个已知道的数,提出一个问题这三个要求来编应用题,编得又快又好,并且列出式子,计算结果。
指导:①提示幼儿根据三个要求编应用题。
②让幼儿选择适宜的材料活动。
㈤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编题。
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教师制定和实施教案的过程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体现,我们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教案课件呢?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大班数学教案反思”作品评测,希望本文能让您喜欢!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抽奖游戏,尝试分析和记录图形的各项特征。
2.在反复练习中,提高逻辑分析判断能力。
3.能积极参与活动,感受在游戏中学数学的快乐。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
1.教具:抽奖箱,抽奖券。
2.学具:幼儿奖卡、笑脸、作业纸、白纸条、勾线笔。
3.知识经验:抽奖。
(三)活动过程:
1、初步比较图形的不同。
师:(出示各种图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奖卷。看,它们一样吗?那些地方不一样?"小结:"对,它们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每一个小朋友选一个你喜欢的奖券吧。看一看,你的奖券是什么样的?
2、抽奖游戏,分析图形特征。
(1)抽三等奖,分析单一特征。
师:"这是抽奖箱,现在要开奖啦。先开三等奖。我来抽,会是谁中奖呢?(抽长方形)"什么中奖啦?你怎么知道的?"对,这是长方形标记。表示所有的长方形中奖。
恭喜你们。送给你们一个笑脸娃娃。
还会有谁中奖呢?你们闭上眼睛,我抽出来看。等你们挣开眼,看到自己中奖的就站起来。
(2)抽二等奖,分析两种特征。
这个抽奖游戏太有趣了,现在请小朋友们交换奖卷,我们继续抽奖,抽二等奖。(抽出奖卷,打开一半)是什么中奖了?(再打开)到底是什么中奖了?
请中奖的小朋友站起来,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继续抽,看看会是谁中奖呢?
(3)抽一等奖,分析三种特种。(交换奖券)现在我们要开一等奖啦,"是什么标记中奖了?"让幼儿抽2-3次(4)抽特等奖,幼儿按特征制作标记。
老师再给你们一次抽特等奖的机会,有大奖品哦,呀,兑奖券还没有做好,现在就请你们看着自己手中的图形做一张兑奖券,要看仔细,你的图形是大是小,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画出你自己图形的特征来制作一张抽奖券)做好了检查一下,放到老师的抽奖箱里来,材料就在后面一起去做吧!
请小朋友来抽奖,送出2个大笑脸。
3、操作活动⑴老师看我们小朋友这么厉害,奖励你们一分让自己能干的礼物,我们看是什么?
来,练本领吧。可是怎么做呢?
⑵讲解活动⑶操作⑷自我检查,相互检查后,将你们得到的礼物收好,下次再来练本领。
三、活动后思考《纲要》中指出,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整个活动过程都体现了新《纲要》的精神。教师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知识水平出发,选取孩子如今生活中很常见,同时也比较感醒悟的抽奖活动,并将"分析图形特征"这一活动巧妙结合,将枯燥的分析图形特征游戏之中,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逐步掌握了分析图形的特征,真正做到了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性。
活动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按照抽奖的等次逐个由分析单一特征到三项特征。虽然难度在逐渐增加,却丝毫没有减弱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
俗话说"没有遗憾的活动就是最大的遗憾。"在整个活动中,虽处处体现着教师的智慧与用心,但是整个活动教师对每个环节的把握应该更加明确,进行及时有效的总结,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简练,明了。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整个活动过程都体现了新《纲要》的精神。教师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知识水平出发,选取孩子如今生活中很常见,同时也比较感醒悟的抽奖活动,并将"分析图形特征"这一活动巧妙结合,将枯燥的分析图形特征游戏之中,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逐步掌握了分析图形的特征,真正做到了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性。
活动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按照抽奖的等次逐个由分析单一特征到三项特征。虽然难度在逐渐增加,却丝毫没有减弱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
俗话说"没有遗憾的活动就是最大的遗憾。"在整个活动中,虽处处体现着教师的智慧与用心,但是整个活动教师对每个环节的把握应该更加明确,进行及时有效的总结,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简练,明了。
设计意图
观察能力从来不可能通过传授而获得,只有在充满兴趣的、积极自觉地观察中才能逐渐的发展起来。由于幼儿对球体的滚动很感兴趣,也充满了好奇,所以我让他们在玩球的过程中,探索球体与圆柱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感知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借此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2.感受和体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3.引导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
4.能够大胆地讲述自己的见解。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不同的物体:乒乓球、皮球、塑料球、弹力球、八宝粥桶、茶叶桶、擀面杖、瓶子、正方体积木、长方体积木、圆形的纸片等。
2.大纸箱两个,一个贴“球体”.一个贴“圆柱体”;
3. 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的图片。
4. 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橡皮泥、胶棒。
5.剪刀、白纸、绳子、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探索活动:
1.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请你们找一找,哪些东西会滚动,把会滚动的放在大纸箱里。
2.幼儿通过与伴交流、探索、寻找发现可以滚动的物体。
(二)讨论球体圆柱体的特征:
1、幼儿相互交流各自寻找到的可以滚动的物体,并演示证明这些物体可以滚动。
2、引导幼儿讨论:这些物体滚动时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让幼儿再次探索,引导幼儿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不同。
球体:小朋友你们仔细观察观察它是什么样子的?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像这样圆圆的、没有角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球体。
圆柱体:小朋友你们仔细观察观察它又是什么样子的?上面的圆和下面的圆是一样大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像这样长长的、中间一样粗的、上面的圆和下面的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圆柱体。举起你找到的圆柱体让老师看一看。
4、请幼儿讲述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从而感知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5、请幼儿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像球体?哪些物体像圆柱体?
6、小结:球体浑身都是圆溜溜的,会向各个方向滚动,而圆柱体有两个圆、中间一样粗、横着才会前后滚、竖起来时就能站的稳稳当当的。
(三)请幼儿翻开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4页,教师按提示要求指导幼儿完成“找一找哪些是球体、圆柱体”的活动。
(四)制作圆柱体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的材料,请幼儿在这些材料中,选择自己需要的制作材料,做一个圆柱体,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2、同伴之间玩玩比比大家制作的圆柱体有何异同,再次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五)滚滚乐
1.球体和圆柱体的本领很大,它们会滚来滚去。我们学习一下它们本领,好吗?
2.全体幼儿在地毯上自由的滚动,教师时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相互碰撞。
活动延伸
在比较观察中,幼儿总结了球体、圆柱体的体征,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让幼儿寻找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
主题目标:
1、初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活动,向往当个小学生。
2、熟悉了解如何爱护和正确地是哟偶那个学习用品。
3、模拟小学生的生活,初步感受小学生的学习活动。
4、体会我们已经长大,以愉快的心情迎接毕业。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6、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过程:
一、聊聊同学、表达自己的感受
出示“同学”字样:什么是同学?你有几个同学?你最要好的同学是谁?
小结:在你们身边有你最要好的同学、有你觉得最有趣的同学、同学们在幼儿园里一起生活、学习,有了很深的感情。
二、记忆游戏,引发认识新同学的愿望
1、交流已有经验
到了小学,你会认识许多新同学。有什么办法能很快认识新同学呢?
小结:先了解你的新同学,比如用心记住新同学的名字,记住他们的特点,然后再主动和他交流,这样他就会愿意和你做朋友了。
2、游戏:认识新同学
(1)出示图片,这里有好多新同学
有几个新同学?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他们的名字吗?
小结:把新同学的长相特点和名字联系起来,会记得更牢。
(2)老师给大家安排了座位,你有什么方法记住他们每个人的位置?
小结:可以按照左右前面方向记、可以先记住一个人的位置,再记住其他人在这个人的什么位置……
3、幼儿操作卡片。
4、验证、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的座位?
小结:当你想要认识新同学,先要了解他,然后和他多交流,就能做朋友了。
主题反思:
《我要上小学》这一活动是以幼小衔接为主,情感为主线的一系列生动的活动。我们以幼儿参观小学掀开主题活动的帷幕,到对小学的好奇、想要上小学,再到对幼儿园的依依不舍、对老师朋友的分别,都体现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发展。与此同时,一系列活动中教师、家长的参与也是我们作为成人参与者心灵受到了孩子们的触动,萌发了想要为孩子留住幼年回忆的想法。
“走近小学”——我们组织孩子参观了回民小学,观摩了小学的环境、操场、实验室等场景,并通过小学教师的见面、解疑,消除了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担心自己没有办法适应小学生活的无安全感,通过对小学生活、学习、交往的了解,逐渐萌发了孩子们“我想上小学”的崇敬、兴奋的心理。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为孩子提供了一系列小学的材料、背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歌曲、画面等等为孩子做了入学前的心理适应工作。
“了解小学”——我们以墙饰创设为载体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自己提出有关小学的问题,自己设计“了解小学”的方案,并大胆实践,通过墙饰设计来表达丰富的情感,来解答心中的各种疑惑。孩子在利用各种途径寻求知识、丰富经验的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他们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整个环境的改变,满足了探究的需求,也对小学生的生活、学习有了更多的了解。当墙面作为作品展示空间出现在孩子面前时,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这种信息作用于幼儿头脑中碰撞出新的生活经验,看到自己的成果能够与更多的小朋友分享,他们是多么激动和开心,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离园时刻”——随着上小学的兴奋渐淡,离园的忧伤逐渐提升,对幼儿园的不舍:滑梯、操场、玩具、乃至桌椅,都是那么的依恋;对老师的笑容、声音、亲切,都是那么的难以忘怀;对朋友的嬉戏、玩笑、生活,都是那么的难舍难分,孩子们开始从对小学的模拟到一次次认真地模拟幼儿园的生活,他们想要把幼儿园深深的刻在脑海,作为幼时最美好的回忆。这时的我们,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尽力得想要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带着对孩子们的不舍,我们准备了大量的活动:设计名片、离园纪念册……都以情感、友谊、亲情为主线的,家长们更是积极参与,给孩子们准备了离园小礼物、拍照、摄像,通过多样的方式为孩子留住这一切的美好。
通过这次主题活动的开展,给了我们不少启示。孩子的兴趣与需求是活动的生长点。作为教师,我们要满足孩子的兴趣与需求,并为孩子提供展示的物质条件和实现想法的精神空间。主题是孩子积累经验,学习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对于孩子表现出的愿望想法给予积极回应,并将活动的目标与孩子的需求相结合,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丰富孩子的经验,使活动深入开展。相信孩子,将孩子作为主体,老师要真正成为孩子活动的观察者、倾听者、提问者、合作者,并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一切可能性。
活动目标:
1.观察物体的特征,排除第二特征的干扰根据差异性进行排序。
2.掌握并发现物体的序列规律。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秩序感,并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课件 、 地垫20个、数字1-10两套、各类特征的学具20套、工作毯20块、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学:
师: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去探险,想去吗?(想),我们首先要经过一座音乐谷,让我们跟着好听的音乐出发吧!
1.放音乐,幼儿随老师进入活动场地站成半圆。
2.提出问题:
①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音符)②有哪些音符?(1。2。3。4。5。6。7。ⅰ)③它们有个秘密,你们发现了吗?引导幼儿说出音是从低到高唱的,手势动作也是从低到高的。
3.手势表现音阶1、2、3、4、5、6、7、ⅰ,和幼儿边唱边做手势。
二、基本教学1.点课题:刚才的1、2、3、4、5、6、7、ⅰ就是一组音阶由低到高的排序。
2.示范教学:教师引语:"刚才我们走过了音乐谷,现在我们再看神秘门。这是一扇智慧之门,要给它镶上漂亮的宝石,它才会打开,看,这里有许多的宝石,①提问:小朋友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颜色、数量不一样)对,这些宝石它们每一串的数量都是不一样的。
⑴这些宝石怎麽样镶上去呢?(看课件:门上提示由少到多的排列。)根据幼儿的观察回答出示宝石。老师小结。
⑵引导幼儿观察另一扇门怎样来镶宝石,(看课件,门上提示由多到少的排列。)根据幼儿的观察回答出示宝石。老师小结。
(3)念咒语"芝麻开门",打开智慧之门2、游戏《走迷宫》
智慧之门打开后出现了神秘老人,以他的口吻说:大家好,我是神秘老人,很高兴你们打开了智慧之门,下一站大家将要到达趣味迷宫,可是通往迷宫的路坏了,须要大家铺好路才能到达,我为大家准备了铺路用的材料,请你们来铺路吧。
①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材料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长短)②整理材料,从长到短排序(出示字卡)③铺路:从短到长搭,每一块搭时要拐弯(出示字卡)④一起走迷宫3、集体游戏《给数字排序》
①取智慧果,把每一块材料取下来,后面有数字②做游戏,请黄色数字宝宝到里圈,按1---10排队。
③继续游戏,请红色数字到里圈,按10---1排队。
三、自主操作1、幼儿自主选学具。
2、老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并照相。
3、看屏幕说规律。
四、结束1、以时钟做结束语,幼儿用肢体表现。
2、随音乐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节课在对教材的把握上设计较好。环节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时,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兴趣很高。数学就是服务生活的,孩子在操作和游戏中掌握了区分长短的方法,理解了长短顺序的关系。
在幼儿分组操作时,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在对于接受慢的幼儿没有及时给与支持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并实施重点关注;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保持原有的基础上,在操作环节发现掌握不好的孩子,在游戏环节重点关注策略,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掌握;另外,在一日活动将此项活动延伸到各个环节,随机教育和引导。
教师是春蚕,是蜡烛,很多教师授课都习惯于借助教案。每一个优秀的教师都会负责任地准备教案,新人教师如何写好教案呢?88教案网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大班数学教案加法,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看图学习2的加法》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加号、等于号,并理解其含义。
2、看实物图列加法算式,学习2的加减。
3、在活动中能大胆讲述、积极参与。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城堡图一幅(三层)第一层:鱼塘第二层:花园第三层:水果店(1条热带鱼+1条金鱼=1条热带鱼1条金鱼)图一幅
2、幼儿操作材料(+、=40个,数字1、1、2各40张)、水果用具若干(每名幼儿两种)、水果购物券84张。
知识准备:幼儿会以游戏的方式进行2的组成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游戏:复习2的组成T:"小朋友,今天有一个国王要请我们到他的城堡里去做客。滴滴滴,一汽车开来了,我们上车走吧"
二、登城堡,看图学习2的加法
(1)T:"小朋友,看城堡王国到了,(出示城堡图)国王的城堡一共有几层?
S:(两层)T:国王听说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要考考我们,问题就在城堡里,我们快来登城堡吧。""看,第一层城堡,有什么呀?
S:(鱼)T:有几条鱼?
S:(1条)T:今天我们也带来了1条鱼送给国王,我们把它放进去,现在城堡里有几条鱼?
S:(2条)T:噢,原来1条鱼再加上1条就一共成了2条鱼(教师语气慢)谁再来说一说。(请3-4名幼儿来说一说)
(2)理解"+、="T:那我们用一个符号把它们合起来(出示+)你认识它吗?(认识的幼儿给予表扬)'+'的用处可大了,它可以把国王的1条鱼和我们的1条鱼合起来,不过要把它放在中间,谁来找一找它的位置(请1名幼儿到黑板上来操作)加号是什么意思来?(几名幼儿回答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小结:加号它把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合在一起,它的位置放中间。
T:"现在前面是几条鱼S:(2条)T:我们把前面的鱼放在这个方格里,后面的鱼放在另一个方格里,小朋友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S:(一样多)T:也就是相等,我们也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它的名字叫'等于号',谁来找找它的位置?(请幼儿来试一试)你来说说'='有什么意思?"小结:等于号前面两个数的结果和后面的数是相等的。
T:"现在老师增加点难度,请把小鱼都用数字来表示,也要用上'+''=',谁来试一试?
(1+1=2)他用数字摆出了一个算式,T: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吗?(让幼儿说一说)
(3)幼儿动手操作T:"小朋友太厉害了,我们快去看看第二层城堡吧,有什么呀?
(花)T:有几种花?
(1种花)T:国王为了欢迎我们,又派人去买了1种花来打扮他的花园,问问现在花园里一共有几种花?动动脑筋,用一个算式告诉我你的结果,算式中要有数字1、1、2,记得用上'+、=',列出式子后放在位上不动。"
(4)分享、交流"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现在老师给你2分钟的时间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活动延伸】
游戏:买水果"国王说,这些小客人真聪明,现在国王要请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水果券到老师这儿来换水果吃,每个小客人两张水果券,一张水果券换一种水果,现在小客人可以去换水果吃了。"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2位数的下补加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2位数的下补加法
教学目的:
1、学习2位数均是下补加法的计算题,并巩固幼儿对下补加法的掌握。
2、下补加法是变珠式运算,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逻辑性思维。
教学准备:题卡、信封、头饰、磁带、挂图、投影仪、算盘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音乐律动《数字歌》
2、故事引入。
大二班的小朋友们今天你们都戴上了好看的头饰,变成了可爱的小动物,杜老师也光荣的当上了森林邮局的鹿局长。好了,小动物们,森林邮局就要开业了,可是邮递员却不够用,我鹿局长要招收邮递员,欢迎小动物报名参加。想参加的小动请你举手。这么多的小动物要参加,我实在太高兴了!可是我要出几道题考考你们,看谁的本领最大,谁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邮递员!
(二)基本部分
1、复习看数读数、看珠读数。
第一道题就是记邮编,一个好的邮递员要有好的记忆力,看谁能把我出示的邮编记得最快、最准。
354,427,418,785,374,3040,3482,81,207,838,718,3235,1736,73
2、复习直加直减题,学习2位数的下补加法题。
第二题是查邮件,我们邮递员会收到很多邮件,要请各位小动物把今天的各种邮件的总数算出来。
好了,再请你们看看今天送出去了多少件?还剩多少件?
那我们今天一共收到了多少份电报呢?呀,这道题小动物们不会算了,怎么办呢?没关系,看我们以前学过了1位数的下补加法,那么请先把口决告诉我(+1,+2,+3,+4)例:14+42,二位数的下补加法题并不难,和一位数的一样,但一定要记住数位对齐,高位算起,先算十位1+4,加4的口决为+4=下5去1,十位得“5”;个位也同样4+2,口诀是+2=下5去3,个位得6;十位是5,个位是6,这个数是56。很好!
请小动物们告诉我,我收到了多少份特快专递,又收到了多少张汇款单呢?那一共有多少,这也是一道下补加法题,还是要做到,数位对齐,高位算起。
先算十位2+3,+3=下5去2,得5,十位为5;个位该怎么算谁能来告诉我?(请幼儿回答)
好,这个数是多少?
我要送走33份报纸和46份报刊,今天我一共要送走多少份刊物?请哪个小动物告诉我该怎么算(请幼儿讲解步骤)
3、练习2位数下补加法题。
小动物们,你们已经顺利通过了两次考试,只剩下最后一关了,请你们仔细听,我要出第三道题了,要看看到底谁的本领最大,请小动物们根据我的路线图把信送到小兔家。注意路上有许多计算题,只有答对了才能通过我们先要过小河,请能把小河上的这道题算出来。
再爬上高山,谁能解决掉这个问题。
然后走过森林,我请小动物们一起来算这道题。
我们来到了绿草地,别光顾着看花和蝴蝶,快来算出这道题。
请敲开小兔家的门。
好的,信终于送到了小兔家,也恭喜你们终于通过了所有的考验,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邮递员,你们高兴吗?
(三)结束部分
游戏《送信》巩固复习2位数下补加法。请小邮递员把椅子下面的信封拿出来,把邮编算出来,并写在信封上,算对邮编的小邮递员可以去送信。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看分合列算式,计算出未知数的答案。
2、学习9的加法,并看算式编应用题。
3、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归纳、整理已获得的经验。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9的不完整分合式四种。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复习9的组成。(碰球)
1、教师:“我们来碰球,你的球和我的球合起来要是9”。
2、运用拍手游戏和碰球游戏。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看分合式列算式,学习9的加法。
1、出示缺少总数的分合式一。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这道分合式怎么读?1和8合起来是几?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分合式?(引导幼儿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教师: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哪一个数?分合式中少了哪个数?(教师将分合式填写完整。)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2、教师:我们看看这道算式1+8=9,它还可以变出另外一种算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两加数的交换规律,即8+1=9)
教师小结: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可以互相交换位置,所得结果不变。
3、依次出示其他三组分合式,让幼儿编出算式,然后集中讨论,交流。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这道分合式又该怎么读?2和7合起来是几?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分合式?(引导幼儿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教师: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哪一个数?分合式中少了哪个数?(教师将分合式填写完整。)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4、教师:我们看看这道算式2+7=9,它还可以变出另外一种算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两加数的交换规律,即7+2=9)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9,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5、集体朗读9的8道加法算式。
三、编应用题。
教师:这些算式还可以表示其它的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说说。请幼儿依次根据算式尝试口编加法应用题。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四、幼儿作业。
1、教师讲述书写要求。
教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数学本和铅笔,要请小朋友看分合式变算式来书写9的加法算式,在黑板上老师也画好了一张作业纸,仔细看看要怎样书写。
教师边讲述边示范,要求幼儿先把书写本对折,在折线的左边书写加法算式
2、看分合式变算式。
3、幼儿进行书写,教师观察并指导。
4、评价幼儿作业情况。提醒幼儿注意书写格式。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正确握笔,端正坐姿,书写规范、整洁,不乱涂乱画。
五、结束活动。
教师展示书写规范的作业,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活动反思:
1、备课时,我考虑到如果直观的教孩子,孩子肯定接受不好。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课堂上,我会运用活动教学法、图片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寓教于乐,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2、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唱歌、拍手、展示图片,让孩子观察、辨别、叠加,直观明了,通俗易懂,孩子容易在游戏中把握知识,学到知识。
还有,提几个简单明了的问题,让孩子思考,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展现鲜艳、美丽的花朵,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图画直观、多样,幼儿观察、辨认、思考,符合幼儿认知、智力发展的特点。
4、从这个教学设计来看,我觉得目标设计合理,教学策略安排得当,教学过程有条不紊,一步步实现目标。
5、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多多指教。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一)活动目标:
认识加号"+"和等号"=",学习列加法算式。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教师演示材料:实物玩具娃娃3个,梨子图片5张,"+""="的图卡、1-5数字卡。
(2)幼儿每人每人一份写有分合式的灯笼、2-10的数字挂钩。
(3)分组活动材料:
情景图若干、集合图若干、分合图若干、写有2-5数字的刺猬、写有5以内加法算式的果子卡片若干。
材料配套:教育挂图、幼儿活动操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
1.玩游戏"挂灯笼",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分解。
师:小朋友们先看自己手中灯笼上的分合式,算出答案,然后挂在相应的数字持钩上,比比谁挂得又对又快。
2.教师用实物口述应用题,引导幼儿理解5以内数的加法含义。
(1)师:老师先买了2个玩具娃娃,又买了1个玩具娃娃,老师一共买了几个玩具娃娃?
(2)小结:2个玩具娃娃加上1个玩具娃娃,一共有3个玩具娃娃。教师边说边列出算式。
告诉幼儿:"+"叫"加号",表示把东西合并起来,东西变多了。 "="叫等于,表示左边的两个数加起来是右边的这个数。
(3)引导幼儿正确地读算式"2+1=3"。
3.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口述应用 题列算式计算。
(1)教师边演示图片边口述应用题。
(2)幼儿根据教师口述的应用题列出式子并运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式情况。
(3)交流分享:说一说你列的式子。。
4.出示教育挂图《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列式计算。
(1)师:图上有什么?先请一个小朋友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再请另一个小朋友到黑板上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
(2)每个幼儿根据图中特点,用数字卡列出加法式子并运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式情况。
5.幼儿分组活动,巩固5以内数的加法知识。
情境图:根据情景图的图意列加法式子并计算。
集合图:根据集合图的图意列加法式子并计算。
分合式:根据分合式列加法式子并计算。
送果子:根据果子卡片上的算式计算出得数后把果子贴在相应号码的刺猬身上。
幼儿操作后分享交流。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数学区投放分组活动的材料,供幼儿练习。
家园共育:请幼儿在家里根据家里的物品编加法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7的加法应用题》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7的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的细心观察能力。
2、通过操作,游戏帮助幼儿巩固7的加法应用题。
3、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乐意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难点】:初步学会7的加法运算
【活动难点】:创编、计算7的加法应用题。
【活动准备】:课件、若干种动物卡片,水果,图形卡片,内容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问答游戏导入:(复习6以内的加法题)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2+3=?
(拍手,拍手,右手伸出2指,左手伸出3指)
幼儿:X老师,我告诉你,2+3=5!
(拍手,拍手,左手伸出2指,右手伸出3指,说出得数)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4+2=?
幼儿:X老师,我告诉你,4+2=6!
(整体回答后可以询问个别幼儿)
二、学习7的加法应用题(展示课件)
1、池塘里原来有6条鱼,又来了1条鱼,一共有几条鱼?(6+1=7)
老师:小朋友,请看谁来了?。
播放小鱼音乐,并且同时播放课件。
故事引入。讲解小鱼原来有6条,又来了1条,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几条?
幼儿:7条。
老师: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幼儿:6+1=7
2、蝴蝶飞入花丛中,先飞来4只蝴蝶,又飞来3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4+3=7)
老师:小朋友,你们看,那儿有几只蝴蝶呀?
幼儿:4只蝴蝶。
老师:是呀,有4只蝴蝶。那小朋友们看看远处又飞来了几只蝴蝶呀?
幼儿:3只蝴蝶。
老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花丛中先飞来4只蝴蝶,又飞来3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
幼儿:7只。
老师:怎么算出来的呀?
幼儿:4+3=7
3、小鸡在啄虫子,第一次有5只小鸡,第二次又来了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
(老师启发幼儿创编应用题)5+2=7
4、一棵苹果树上结出了很多很多的苹果,先长出来了3个苹果,又长出来了4个苹果,一共长出来了几个苹果?
(老师问,小朋友答)3+4=7
老师板书所有是7的加法算式1+6(6+1)2+5(5+2)3+4(3+4)
三、幼儿操作练习,老师巡回观察并指导
1、幼儿分组创编得数是7的加法应用题。
第一组动物卡片(一边学习口述创编应用题,一边取出相应数量的卡片)
第二组水果卡片(同上方法)
第三组图形卡片(同上方法)
2、请个别幼儿口述创编的7的加法应用题
四、结束部分
1、小结本课内容
2、对操作积极,认真的幼儿表扬鼓励,
3、听音乐收拾学具,有序放到指定地方。
小朋友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来我们班来玩,它们在玩爬树的游戏,想请小朋友把爬的结果用算式题摆出来。
教师先拿出5只动物到树上,再拿出2只小动物,请一名幼儿上来摆出5+2=7的算式。请个别幼儿讲讲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中物体的数量和看两张卡片合并的过程列出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巩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2、发展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一棵大树,各种可以爬到树上的小动物磁教具。
2、6以内的加法算式题几张。(开火车游戏中教师出示时用)
3、幼儿每人一套学具。
4、布袋一只,内装有各种7以内加法的算式题。(题目要做成各种礼物)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的游戏复习6以内的加法。
教师出示6以内加法的题目,幼儿按座位以开火车的形式答出得数。
(二)、看算算是多少。
1、(出示大树)小朋友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来我们班来玩,它们在玩爬树的游戏,想请小朋友把爬的结果用算式题摆出来。
2、教师先拿出5只动物到树上,再拿出2只小动物,请一名幼儿上来摆出5+2=7的算式。请个别幼儿讲讲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3、同上形式请全班幼儿练习:3+4=7、6+1=7、2+5=7、1+6=7、4+3=7等算术题。(用学具摆)
(三)、游戏(摸礼物)进一步巩固7以内的加法。
小朋友们很能干,小动物玩得很开心,它们有礼物想送给小朋友。请幼儿逐个上来摸礼物,但必须回答对礼物后面的算术题才能得到礼物。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6的加法》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加法运算,正确理解图意,进一步理解数字相加的含义。
2、在操作中,能根据图意列出相关的算式,提高运算能力,初步理解加法交换律。
3、感受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课件ppt。
2、数字卡和操作板。
3、6以内的加法算式题。
4、印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玩游戏"碰球",复习6的分解、组成。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6的碰球游戏吧!准备好了吗?
师:"我的1球碰几球?"幼:"你的1球碰5球。"师:"为什么?"幼:"1和5合起来是6。"(依次提问6的几种分解、组成)二、新授:教师用PPT演示6的加法。
1、学习1+5=6的加法运算。
小朋友,今天我带你们去动物园玩吧!你们看,这是谁啊?(长颈鹿)有几只长颈鹿?(1只)1只长颈鹿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1来表示),你们看,又来了几只长颈鹿?(5只),5只长颈鹿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5来表示),请问:一共几只长颈鹿?一共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为什么?(因为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那1只长颈鹿加上5只长颈鹿一共有多少只长颈鹿啊?(6只)对了,等于6。我们一起来把算式念一遍:1+5=6。
2、学习2+4=6的加法运算。
好,我们再看,它是谁?(大象)有几只大象?(2只)2只大象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2来表示),你们看,又来了几只大象?(4只),4只大象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4来表示),请问:一共几只大象?一共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为什么?(因为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那2只大象加上4只大象一共有多少只大象啊?(6只)对了,等于6。我们一起来把算式念一遍:2+4=6。
3、学习3+3=6的加法运算。
我们接着看,它是谁?(斑马)有几只斑马?(3只)3只斑马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3来表示),你们看,又来了几只斑马?(3只),3只斑马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3来表示),请问:一共几只斑马?一共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为什么?(因为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那3只斑马加上3只斑马一共有多少只斑马啊?(6只)对了,等于6。我们一起来把算式念一遍:3+3=6。
3、学习4+2=6的加法运算。
你们看,这又是谁来啊?谁能像老师方才一样把这个故事说出来?(幼儿讲述)4只熊猫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4来表示),你们看几只熊猫在吃竹子?(2只),2只熊猫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2来表示),请问:一共几只熊猫?一共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为什么?(因为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那4只熊猫加上2只熊猫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啊?(6只)对了,等于6。我们一起来把算式念一遍:4+2=6。
4、学习5+1=6的加法运算。
你们看,这又是谁来啊?谁能把这个故事说出来?(幼儿讲述)5只猴子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5来表示),你们看几只猴子挂在树上?(1只),1只猴子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1来表示),请问:一共几只猴子?一共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为什么?(因为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那5只猴子加上1只猴子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啊?(6只)对了,等于6。我们一起来把算式念一遍:5+1=6。
三、拓展迁移:幼儿根据图意,列出相关的算式,初步理解加法交换律。
1、根据图意列出算式1+5=6。
我们走得累了,来喝点水吧,哎呀!水壶里的水喝完了,请小朋友拿出操作板,一起来列出算式,算算我一共买了多少瓶水吧!1+5=62、根据图意列出算式5+1=6。
肚子咕噜咕噜叫了,我请你们吃汉堡包吧,请你们在插班上算出我买了几个汉堡包?5+1=6。
3、通过算式1+5=6和5+1=6,引导幼儿理解加法交换律。
我们看看,在1+5=6和5+1=6这两道算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两道算式中的数字一样),第一道算式和第二道算式都有1,那这两道算式有5吗?(有)真有趣,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都是6。
4、根据图意列出算式2+4=6。
5、根据图意列出算式4+2=6。
6、通过算式2+4=6和4+2=6,引导幼儿理解加法交换律。
7、根据图意列出算式3+3=6。
小结:通过我们操作,我们发现,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四、结束活动,游戏"检票"复习6以内的加法运算。
今天,我们玩了一天,我们也该回家了,待会儿,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张票,到老师检票员处检票,你们要答对票上问题,老师检票员才能给你盖上印章,你的票才能上我的大巴车哦!好,请你们拿着你们的票去检票吧!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看图学习4的加法》
活动目标:
1、看三幅图列算式,感知加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学习4的加法。
2、进一步理解"又来了"、"一共"的实际意义,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
3、通过游戏复习4以内的组成及加减法。
活动准备:
1、实物图6幅。
2、材料纸人手一张,放大材料纸一份。
3、鱼池4个,标有算式或分合式的鱼人手1条。
4、音乐《郊游》、《欢乐舞》。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复习4以内的组成。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动物王国玩,你们说好吗?哎呀!通往动物王国的路上有一条河,我们先坐着碰碰船去吧。
老师的船和你的船合起来是4。师:嘿嘿!我的1船碰几船?幼:嘿嘿!你的1船碰3船,1和3合起来是4。教师和幼儿玩碰船游戏。
船靠岸了,我们手拉手走吧!幼儿随《郊游》做动作。
2、学习4的加法。
(1)动物王国到了,动物王国有三个城门,只有把门都打开,才能进去。可是门上都有密码,我们必须把密码解开,才能打开门。先来看第一个城门,上面有三幅图,记的是一件事。谁会用一句话讲清楚?先讲第一幅图,想一想第二幅图怎样讲?(注意用又来了)把两幅图连起来说说。第三幅图应该怎样讲?一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就是原来的3只蝴蝶,又飞来了1只,现在一共有4只)大家一起把三幅图讲一遍。这件事我们可以用一道什么样的算式记录下来?你来说老师记。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第一个城门的密码解开了,门打开了。
(2)现在我们来看第二个城门上的密码。出示三幅图,这三幅图记的也是一件事,谁会用每幅图用一句话讲出来?他讲的对吗?我们大家一起来说说看?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用一道算式记录,谁会记?他记得对吗?我么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第二个城门的密码也被解开了。
小结:刚才第一、第二个城门上的密码都是算式,而且都是4的加法,今天我们又学了一个新的本领,就是4的加法。一起把这两个算式读两遍。
(3)现在我们再来看第3个城门,第3个城门上也有密码,请每个小朋友都来解一解。
幼儿操作,请两名幼儿上来记录。教师讲评。
第3个城门也被我们打开了,小朋友真棒!一起拍手表扬表扬自己。
3、送落叶游戏。
我们来到了动物王国,瞧!许多动物都在欢迎我们呢!听!动物们都唱着歌,我们也一起唱吧!"小树叶飘呀飘,飘到了我们身边""呀!小树叶身上还有算式,我把它放到篮子里去。它的算式是3+1=,那么把它放在4号篮子里。""你见到的树叶应该放在那个篮子里呢。"幼儿拿放树叶,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
4、结束活动。
树叶都捡到篮子里去了,动物王国要开一个庆祝舞会。邀请我们大家也参加,幼儿随乐跳起《欢乐舞》。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来理解加法的含义
2.让幼儿掌握4的加法
3.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苹果卡片4个、动物卡片:小鸟、小兔各4张,画有4个图案的图片四张;
2、数卡若干(1-----4)
3、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
一、碰球游戏:复习4的组成
二、出示直观教具,学习4的加法
1、小兔去拔萝卜,先来了一只小兔(出示一只小兔图片)过了一会又来了三只小兔(出示三只小兔图片)问 1只小兔再添上三只小兔是几只小兔呢?
2、幼儿列算式1 3=4请幼儿说出1、3、4的含义
3、依次出示小鸟、小狗、表示加法算式2 2=4、3 1=4(方法同上)
4、引导幼儿观察1 3=4和3 1=4两道算式,发现他们的秘密。
三、引导幼儿看图编4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四、玩谁最快游戏
教师出题,幼儿用数卡摆算式,看谁摆得又快又对。
活动目标:
1. 能根据画面特征自主探索5的加法,并列出5的加法算式。
2. 初步理解加法中两个部分数的互换规律。
3. 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
1.5的加法式卡、5的加法图。
2.苹果(5的加法图)、梨子(一道5的加法算式)、橘子(算式填写完整)
活动过程:
1.以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秋天到了,很多动物约好一起去秋游,也邀请我们一起去呢。”
2.拍手游戏:复习5的组成
小动物们可开心啦!邀请我们一起玩“5的拍手游戏”。
师:“我拍1”幼儿:我拍4,师幼:我们一起拍拍手。
3.来了几只动物。(幼儿看图自主探索学习5的加法)
(1)集体探索5的第一组加法
教师:很多小动物都来了,我们看谁来了?(出示1只小兔)现在一共有几只小兔呢?(又出示4只兔子)你能用三句话说清图片的意思吗?谁会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呢?1、4、5各表示什么?
(2)幼儿自主探索5的加法
①教师:还有哪些动物来了呢?请你从篮子里拿一张图片,先学会用3句话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图片的下面列上算式。
②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③个别幼儿进行交流。(先用3句话说清图意,再列出算式)
4.探索加法中两个部分数的互换规律。
(1)教师把幼儿探索出的算式题贴在黑板上,读一读。
(2)为了让大家看清楚些,我们一起来把它们分分类。(把相同数字的算式贴在一起。)
(3)请幼儿观察2组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4)小结加法中加号前后两个数可以互换的规律。
5.游戏摘果子:复习巩固
教师:小动物们来到了果园,摘了很多果子,但是一定要把果子上的题做对了,水果才能带回家。
苹果:看图编题,列算式。
梨子:写朋友题。
橘子:算式填写完整。
(1)幼儿任选一种水果进行操作。
(2)评价操作情况。
1、理解加法的含义,学习5的加法运算,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式,初步了解互换规律。
2、能按照事物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正确摆出加法算式。
3、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愉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多媒体课件、数量不等的桃子、猴子等图片,15数字,加号、等号各一个。
学具:各种操作材料:积木,魔方,(教案出自:教案网)橡皮泥等,15数字,加号、等号若干(幼儿人手一份)。
(一)以猴孩儿来做客的情境导入。
小朋友,今天花果山上的猴孩儿来我们班做客了,看来了几只小猴子?(出示五只小猴子)。
(二)复习5的组成
现在我们和小猴子来玩一个我问你答的游戏吧:
师:小朋友,告诉我,5可以分成1和几?(同时播放课件)
幼:XXX,告诉你,5可以分成1和4.
(三)复习加法,理解加法的含义。(播放课件)
1、复习2的加法,理解加法的含义
师:小猴子来做客我们用什么招待他们呢?猴子喜欢吃什么?我先拿一个大桃子给小猴子,又拿一个小桃子给小猴子,我一共给了小猴子几个桃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算式1+1=2,引导幼儿说出算式中含义。
小结:1+1=2这是一个加法算式,第一个1表示一个大桃子,第二个1代表一个小桃子,+表示把两个数合起来,=表示前边两个数合起来的数量和后边的数量相等。
2.复习2-4的加法,巩固幼儿对加法算式的理解,初步了解互换规律
师:老师先拿一个大香蕉给小猴,又拿三个小香蕉给小猴,我一共给了小猴几个香蕉?请小朋友用学具摆出一道加法算式。1+3=4,3+1=4,
小朋友互相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字和符号都代表什么意思?(教案出自:教案网)怎样读这个算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互换规律。(+号前后的两个数互换位置,它们的结果不变)
(四)学习5的加法,引导幼儿看图自编加法应用题,并能正确摆出加法算式
1、进一步了解加法应用题的结构(播放课件)
①老师示范看图编应用题并引导幼儿分析应用题的结构
师:五只猴子一样么?有什么不同?(老师根据猴子的位置和数量编加法应用题)。
小结:把物品的数量用讲故事的方法说出来并提出一个问题,这就是应用题。刚才老师编出的是一道加法应用题。知道两个数:1只猴子和4只猴子,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几只小猴?
②幼儿根据应用题列出加法算式:1+4=5,4+1=5
③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互换,互补规律。
2、看图自编应用题,巩固幼儿对应用题的理解。
①(播放课件)请幼儿根据苹果的位置和数量来自编加法应用题,并用学具摆出加法算式。
②看课件,以给猴子送玩具为情境,引导幼儿自编应用题,并列出加法算式。
③分组操作玩具自编应用题并用学具摆出加法算式。幼儿根据老师说的情节,用卡片摆出算式,并用作业本把算式写下来。
活动延伸:
回家后,幼儿和爸爸妈妈玩加法的游戏。
教学目的:
①让幼儿知道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②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小朋友、蝴蝶各一套图;图片(画有小朋友拍球、小鸡吃虫)一张;
卡片、动物胶片若干,2+1=?数字卡若干,鱼、鸭、狗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㈠引起兴趣
㈡游戏看谁答得对(边讲边出示图卡)
师:老师编应用题,你们用动物的叫声回答。草地上,有1只小狗,又来了2只小狗,一共有几只小狗?(汪、汪、汪)
㈢幼儿学编加法应用题(集体活动)
1.教师示范编应用题(出示小朋友一套图)
师:应用题讲了一件事(小朋友做操),2个已知道的数(2和1),还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这道应用题用什么方法运算?为什么说2+1=3?(2和1合起来是3)。
2.教师编应用题,幼儿找出应用题的三个要求(出示蝴蝶一套图)。
师:刚才编的应用题讲了一件事?有哪两个已知道的数?还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教师小结:编应用题有三个要求:要说出一件事情,有2个已知道的数;还提出一个问题)这道应用题用什么方法运算?为什么?怎样列式?为什么说2+3=5?对了,一共有5只蝴蝶。
3.幼儿看图编加法应用题(出示画小朋友拍球、小鸡吃虫)。
师:看谁能根据三个要求来编应用题,编得又快又完整(并用三个要求检查应用题对、错)。
㈣分组活动
师:桌上有几种材料,可以看图片、图案、式子来编应用题,看谁能根据一件事、两个已知道的数,提出一个问题这三个要求来编应用题,编得又快又好,并且列出式子,计算结果。
指导:①提示幼儿根据三个要求编应用题。
②让幼儿选择适宜的材料活动。
㈤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编题。
88教案网小编为了让您满意不断调试这份“大班数学教案相邻”希望您喜欢,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教案是构建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的重要要素。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体会20以内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2、知道任何一个数的相邻数有两个,乐意与同伴合作。
3、喜爱参加相邻数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数棒、挂图
2、学具准备:数字卡片、数棒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教师幼儿相互问候。走线,进行线上游戏:找邻居。每个幼儿一张数字卡片,边念儿歌边走线。教师出示任意一张卡片,手拿相同卡片的幼儿就站在中间念儿歌,当念到我的邻居在哪里时,拿着相邻两数数字卡片的幼儿念你的邻居在这里并走到中间,三个相邻数好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
2、集体活动。.本文来源:教案.网
①复习1~20的序数。接龙游戏:1名幼儿任意说一个数,后面的幼儿依次往下数,一直数到20。
②感知一个数的相邻数有两个。出示宿舍楼挂图,请幼儿将数字宝宝1~20按顺序住进20间宿舍。设情境:数字宝宝2没有牙膏,想找邻居借。请小朋友观察并想想:谁离它最近,谁是它的邻居?组织幼儿讨论交流,可能出现两种找法。第一种:找它前面一间房(1号宿舍)的邻居借。第二种:找它后面一间房(3号宿舍)的邻居借。小结:一个数的相邻数有两个,如数字1和3都是2的相邻数。
③体会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操作学具数棒,请幼儿将数棒按顺序摆放,在每根数棒旁摆上相应的数字卡片,教师问幼儿:你发现了数棒之间有什么秘密吗?引导幼儿发现:数棒越来越长,每根数棒比它前面的数棒多一节,比它后面的数棒少一节。师幼共同小结:1~20是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每个数总比它前面的一个数多1,比它后面的一个数少1,所以每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
3、游戏活动。游戏抱一抱。分发给幼儿每人一张1~20的数字卡,教师任意出示2~19的数字卡一张,请拿有这个数相邻数的幼儿与老师抱一抱。游戏反复进行。
4、分组活动。第一组:操作数字卡片和数棒。幼儿在相应的数字卡片下摆放相应的数棒,感知体验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第二组:完成操作册第33页的活动。第三组:玩相邻数接龙游戏。一名幼儿出数字卡片,其余幼儿接龙。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大班数学教案《1—10的相邻数》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1—10的相邻数》含反思教案吧。
根据大一班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以讲故事、带孩子们参观动物园等环节,让孩子们轻松地进入课题。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1—10的数字卡一套。
2、已学会10以内的数字。
一、开始部分:
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座位,那谁挨着你坐呢?
幼儿: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1)熊猫说6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谁呢?小猴子的家应该是几号呢?他的邻居又是谁呢
(2)小熊说它的家是9号的邻居,9号的邻居是谁呢?
(3)小熊的家不是8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2、帮数字宝宝找邻居。
(1)、请你说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是几?比2少1又是几、、、、”。
3、幼儿操作,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1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为什么0是1的相邻数,2是1的相邻数呢?”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利用玩具摆一摆,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你能摆出比2多1的数吗,是多少?你能摆出比2少1的数吗,是多少?”依次找摆出比3、4、5、6、7、8、9、10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6、7、8、9、10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游戏:发给每个小朋友1-10的数字卡,让 他们在桌子上找出相应的邻居数,同桌之间相互交换讨论,看看谁能很快找到卡片上的邻居。
1、活动是授课的第一课时。我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帮助小动物的房子编门牌号来引出课题,让小朋友来为小朋友找邻居。孩子们对找邻居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为小动物找到了两个邻居。
2、在学习时,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游戏贯穿到教学当中。并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3、在活动的过程中,请小朋友为数宝宝找邻居的这一过程,我是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转换,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让幼儿在主动探究中掌握“相邻”的关系。
4、最后运用人手一套的数宝宝操作,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探究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目标。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9以内的相邻数》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9以内的相邻数
设计意图:
对大班幼儿的小朋友来说,1到10的数字都是认识的,但是对1到10的相邻书来说不是和认识,如2的相邻数是1和3等等,为了学习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以此来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想象里和交往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10以内数字的相邻关系。
(2)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互动中学习。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卡若干
2、房子图10副
3、操作点卡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起幼儿兴趣,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1、师:你们知道什么叫邻居吗?你们旁边的两个朋友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幼儿互相说)
(二)引导幼儿认识相邻数。
1、小朋友们有邻居,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呢,今天,我们除了客人老师外,还有一些数字宝宝也来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出示大数片1——10)。数字宝宝是好朋友,他们都住在数字国王买的新房子里,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新房子吧。
2、(展示房子图),今天数字宝宝们就要搬家住进新房子了,可是他们买的房子是一样的,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住在哪一栋房子。他们请我们大班的小朋友来帮帮忙,把他们送到新房子里去,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3、请10名幼儿上前把数字宝宝送到新家,大家说说送的对吗?为什么?
4、数字宝宝住进了新房子,我们来看看数字宝宝2的邻居是谁?2的前面是几?(是1),2的后面呢?(是3)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这里有一个秘密。2比前面的1多1,2比后面的3少1,所以2的邻居是1和3。
(举例说5)同上
小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就是比一个数多1,比这个数少1,的前后两个数就是这个数的相邻数。
5、现在苹果宝宝也想找邻居了,请小朋友们帮帮忙。
(出示幻灯片)苹果“3”和“6”。
师:苹果3的邻居是谁?苹果6的邻居是谁?
(三)游戏
数字宝宝很高兴,他们说我们小朋友很聪明,他想和你们玩游戏/。
1、游戏开始(纸牌乐)
规则:幼儿两人一组,每组10张纸牌,一个红花,游戏开始时两个人猜:石头剪子布,赢的一方先取一张纸牌,输的幼儿说出他的相邻数。说对得红花,说错对方得红花。
这个游戏好玩吗?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
2、(抢凳子)
你们都玩过抢凳子游戏吗?今天我们要和数字宝宝一起来玩这个游戏,你们想玩吗?
规则:每人一张数字卡,14个小朋友13张凳子,音乐起,小朋友饶着凳子走,音乐停,小朋友就抢凳子坐,没有凳子的小朋友,报上自己的数字,并请出自己相邻的好朋友。例如:6。
提问:为什么你的好朋友是5和7?(因为我比5多1,比7少1)
结束:我们教室里还有很多的好邻居,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活动目标:
1、幼儿说出2-9各数与其相邻数的关系(多1或少1的数)。
2、让幼儿熟练地找出2-9个数的相邻数。
3、进行朋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2、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我们知道每个数子都有自己的邻居,前面一个,后面一个,前面的比它少1,后面的比它多1。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看谁能快速的找出数字的邻居。
二、基本部分:
1、游戏:找朋友分别给10位幼儿发1-10的数字图片。教师请数字3的幼儿找朋友时,全体幼儿一起唱《找朋友》的歌曲,最后把2和4找出来并按顺序站成一排,告诉大家,数字3的好朋友是谁和谁,为什么?
游戏前,教师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一遍,然后游戏继续。(这个游戏让幼儿说出2-9各数与其相邻数的关系)2、游戏:说一说(出示幻灯片)请小朋友根据老师提供的数字,说说每个数字的邻居。
3、游戏:想一想(出示幻灯片)小朋友请想一想我的邻居门牌号是几号呢?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每一个数字宝宝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邻居,它们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快乐的生活着。我们小朋友也要像数字宝宝一样,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练习生活,对幼儿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让幼儿知道2、3、4的相邻数是1和3、2和4、3和5。
2、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的简单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想象力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活动准备:
数字卡(1--5),5间房子,5位客人卡片、1--5数字胸饰,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学具、点子卡。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操作兴趣,摆一摆,发现相邻数多1和少1的关系。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朋友喜爱的小客人,它来和小朋友学习新本领,(出示喜洋洋),喜洋洋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爱动手,爱动脑筋,它要和我们来比一比,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学具来摆一摆,和喜洋洋比一比,看谁先发现数字的规律?
(2)个别小朋友回答,老师小结。
(3)小结:中间的小圆片比它前面的小圆片多一个,中间的小圆片比它后面的小圆片少一个。2比1多1,2比3少1,3比2多1,3比4少1,4比3多1,4比5少1。
(二)理解相邻数的简单关系。
1、喜洋洋说小朋友这样聪明,和你们一起真好玩,我再请几位好朋友来和你们一起玩,好吗?
2、出示懒洋洋、沸羊羊、美羊羊和慢羊羊,来了这么多的客人我们给它们每人安排一间漂亮的房子住,老师请小朋友来帮它们住进新家,给房子依次贴上数字,将羊羊们送进新家。
3、引导幼儿认识相邻数。我们看懒洋洋、沸羊羊、美羊羊和慢羊羊都住进了新家。1号懒羊羊,2号沸羊羊,3号喜羊羊,4号美羊羊,5号慢羊羊。它们互相都有邻居,2号沸羊羊,它的邻居是住1号房的懒羊羊和住3号房的喜羊羊。
4、沸羊羊有邻居,那么我们的数字宝宝2也一样有邻居,它的邻居是谁呀?数字1和3,(刚刚小朋友已经摆了小圆片,2是中心数,2比它前面的1多1个,2比它后面的3少1个,1和3是比2少1和多1的数,它们紧挨着2,象邻居一样,这样的数就叫相邻数。相邻数就是按顺序排列的数,一个数比一个数少1,一个数比一个数多1的数。)
5、小朋友知道了2号沸羊羊的邻居是住1号房的懒羊羊和住3号房的喜羊羊,喜羊羊美羊羊的邻居分别是谁?3、4的邻居分别是谁?为什么?
小结:2的相邻数是1和3,3的相邻数是2和4,4的相邻数是3和5
(三)小朋友操作,填点卡。
1、懒洋洋、沸羊羊、美羊羊和慢羊羊住进了新家,大家都非常的高兴,它们给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带来了礼物--点子卡,出示点子卡,请小朋友数中间的圆点有多少个,在两边的空格内填上一定数量的圆点,使它与中间的圆点数成为相邻数。小朋友数两边格内圆点数,在中间空格内填上一定数量的圆点,使两边的圆点数是中间圆点数的相邻数。
2、小朋友操作,填点卡。教师巡视指导
(四)游戏:找朋友小朋友操作填了点卡,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请全体小朋友戴上数字胸饰,看自己戴的数字胸饰是数字几,去找比你的数字多1和少1的数字朋友。在音乐中做游戏。
活动反思:
本课的重点应该是先学会找相邻数,然后再认识相邻属于本数的关系,幼儿接受起来也就更加容易。可是怎样引出相邻数这一概念呢?我用了幼儿易理解“挨着”这一词来向幼儿介绍出相邻数。首先请5名幼儿带着数字头饰按顺序排成一排站在大家面前,然后请下面的幼儿说说5个数字宝宝互相之间谁挨着谁,并一一指出来,孩子都能说出数字宝宝1挨着数字宝宝2,数字2又挨着“1”和“3”…….虽然台上没有数字“6”,可是幼儿能够说出5挨着“4”和“6”,就这样这一课的重点就迎刃而解了,对于认识相邻数与本数的关系在一节课中无法得到更深入的学习。
环境创设:幼儿每人一份圆形金鱼系列(1-10)和数字卡片(1—10)
重点与难点:认知三个数之间的相邻关系。
活动过程:
一、数圆
幼儿将练习纸上的圆形金鱼看片撕下,玩数金鱼,边数圆形边把相应的数字卡放在“金鱼”下面。
二、找邻居
每张“金鱼”图片下都有对应的数字卡,请幼儿分别给“金鱼”和数字找相应的邻居,要求幼儿会说3有2个相邻数,3比2大1.3比4小1.
归纳:请幼儿找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发现除1和10以外,其余各数都有2个相邻数。
三、排卡片
幼儿两人一组玩看片游戏。如一个幼儿出示4个圆形的金鱼卡,另外一个幼儿马上拿出3个圆形的金鱼卡和5个圆形的金鱼卡,并同时排出3、4、5这三张数字卡。说出4的相邻数是3和5,3比4小1,5比4大1.游戏反复进行。
活动目标:
1、通过数形系列卡片中圆形个数认知三个数之间的相邻关系,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归纳数学的思维方法。
2、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幼儿将练习纸上的圆形金鱼看片撕下,玩数金鱼,边数圆形边把相应的数字卡放在“金鱼”下面。
每张“金鱼”图片下都有对应的数字卡,请幼儿分别给“金鱼”和数字找相应的邻居,要求幼儿会说3有2个相邻数,3比2大1.3比4小1.
归纳:请幼儿找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发现除1和10以外,其余各数都有2个相邻数。
三、排卡片
幼儿两人一组玩看片游戏。如一个幼儿出示4个圆形的金鱼卡,另外一个幼儿马上拿出3个圆形的金鱼卡和5个圆形的金鱼卡,并同时排出3、4、5这三张数字卡。说出4的相邻数是3和5,3比4小1,5比4大1.游戏反复进行。
要找优质文章吗“大班数学教案相邻”是您的不错选择。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写好属于自己教学课件。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密不可分。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重点领域:科学、社会
活动形式:分组
预设目标:
1、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找出6―9的相邻数。
2、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迁移能力和逆向思维。
活动准备:1―10数字一套;录音带、录音机;幼儿学具:1―10的纸牌。
不断更新: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0篇【必看】
活动预设:
1、游戏《拍手问答》复习5以内的相邻数。教师边拍手边问,幼儿边拍手边回答。如教师问:小朋友,我问你,3的朋友是几和几?幼儿回答:x老师,告诉你,3的朋友是2和4。(可请个别或集体回答)
2、游戏《认邻居》:请若干幼儿自选楼房居住,并认识自己的邻居。学习6的相邻数。知道其与前后数的关系。
3、游戏:纸牌乐,两个幼儿为一组。游戏开始,把1―10的纸牌放在桌面上,两个幼儿猜“剪刀石头布”,赢幼儿先取一张纸牌,输的幼儿找出它的相邻数。游戏再次进行,教师巡回指导。
4、小结,检查幼儿的学习情况。《摸一摸,说一说》教师随意抽取一个数字,比比谁能快速说出它的相邻数。
5、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胸前佩戴数字卡1―10,围成圆圈。
(1)请个别幼儿轮流游戏:我是7,谁是我的好朋友,请快快站出来。
(2)音乐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听音乐找自己的好朋友。如:6先找5,再找7,然后站成一排。
6、小结,结束活动。
不断更新: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0篇【必看】
设计背景
根据大一班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以讲故事、带孩子们参观动物园等环节,让孩子们轻松地进入课题。
活动目标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4、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卡一套。
2、已学会10以内的数字。
3、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座位,那谁挨着你坐呢?
幼儿: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二、基本部分:
1:师讲故事《找问题。
(1)熊猫说6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谁呢?小猴子的家应该是几号呢?他的邻居又是谁呢
(2)小熊说它的家是9号的邻居,9号的邻居是谁呢?
(3)小熊的家不是8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2、帮数字宝宝找邻居。
(1)、请你说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是几?比2少1又是几、、、、”。
(2)、接着往下数,一直说到数字10
3、幼儿操作,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1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为什么0是1的相邻数,2是1的相邻数呢?”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利用玩具摆一摆,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你能摆出比2多1的数吗,是多少?你能摆出比2少1的数吗,是多少?”依次找摆出比3、4、5、6、7、8、9、10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6、7、8、9、10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三、结束部分:
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游戏:(1)、发给每个小朋友1-10的数字卡,”让 他们在桌子上找出相应的邻居数,同桌之间相互交换讨论,看看谁能很快找到卡片上的邻居。
教学反思
1、活动>是授课的第一课时。我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帮助小动物的房子编门牌号来引出课题,让小朋友来为小朋友找邻居。孩子们对找邻居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为小动物找到了两个邻居。
2、在学习>时,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游戏贯穿到教学当中。并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3、在活动的过程中,请小朋友为数宝宝找邻居的这一过程,我是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转换,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让幼儿在主动探究中掌握“相邻”的关系。
4、最后运用人手一套的数宝宝操作,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探究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目标。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学习4的相邻数》
活动内容:学习4的相邻数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学具、观看课件,学习4的相邻数,培养幼儿对相邻数的兴趣。
2、培养幼儿初步的思维推理能力。
3、学习4的相邻数,进一步理解相邻两数多1少1的关系,知道4的相邻数是3和5。
重难点分析:
重点:由3比4少1,5比4多1的关系,推出4的相邻数就是3和5。
难点:用语言清楚地表述比较出的结果。
活动方式:集体和个人
活动准备:
知识:学习了3的相邻数,初步了解了相邻两数多1少1的关系。
物质:教具:课件:幻灯片两张,数字胸饰若干
学具:每人3朵蓝花、4朵黄花、5朵红花。数字卡片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以请幼儿观看表演的语气,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表演内容是:一位小朋友扮演数字"4",哭着来到小朋友面前,请小朋友帮助找朋友。
二、展开:
1、教师引导幼儿做游戏"开花",观察比较感知3、4、5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引导,幼儿操作,比较3、4之间的关系。
春天到了,花园里的花都开放了,花园里掀开了3朵蓝花,过了今天,又开了4朵黄花,请小朋友给他们找出数字朋友。
问:"蓝花和黄花谁多谁少?蓝花比黄花少几朵?3比4少几?"通过游戏,你知道了4的一个好朋友是几?(因为3比4少1,4的一个好朋友是3)
(2)以同样方法,引导幼儿操作比较4、5之间的关系。
花园里又开了5朵红花,请你给它找出数字朋友吧!引导幼儿比较,得出答案,5比4多1,4的另一个好朋友是5。
(3)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做了一件好事,给数字4找到了好朋友,它们是3和5,也就是说,4的好朋友是3和5。
2、教师播放课件,验证幼儿的操作结果。
(1)第一张幻灯片,屏幕上出现3多蓝花、4朵黄花和数字3和4,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得出3比4少1,4的好朋友是3。
继续播放:屏幕上出开出5朵红花和数字5,引导比较,得出结论。5比4多1,4的好朋友是。
(2)第二张幻灯片出现,数字3、4、5,把数字"4"请上台来,问:"数字4你找到朋友了吗?是几和几?"幼儿一起说出结论:4的好朋友是3和5。
3、游戏:"找朋友"进行巩固
玩法:每个幼儿带一个数字(3、4、5)的胸饰,戴数字4的幼儿做找朋友的人,听着找朋友的音乐边拍手边找朋友,音乐停,每人找两个朋友,一个是数字3,一个是数字5。找对了共同庆贺。游戏可反复进行。
《学习相邻数》是学前大班的一节数学活动,是让幼儿让幼儿正确理解相邻数,掌握10以内的相邻数。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1、让幼儿正确理解相邻数,掌握10以内的相邻数。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教学难点:理解相邻数的含义,知道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1~10的苹果卡片和1~10的梨卡片,,1~10的蘑菇房子,10个小动物卡片。音乐及视频。
1、(播放去郊游音乐)。苹果队的小朋友按1——10的顺序排好队,并大声说出自己手中卡片的数字是几。
2、草莓队的小朋友按1——10的顺序排好队,大声说出自己手中卡片的数字是几。师提问:和你挨着的朋友是谁?你的邻居是谁?你的好朋友是谁?
1、森林王国今天特别热闹,小动物搬到它们的新房子里,(出示10个蘑菇房子)
2、到底有谁搬到房子里去了呢?“谁住在1号房子?谁住在2号房子?……10号房子住着谁?”逐个出示10个小动物卡片,并粘贴在蘑菇房子下。
1、小动物们住在一起可高兴了,他们不但搬进了新房子,还有了新邻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住在几号房,离它最近的哪两个动物各住在几号房?2号房是小鸭子,它的邻居是1号的大公鸡和3号房间的小山羊。
2、请小朋友帮小动物找一找邻居,并及时鼓励,总结多数小动物有两个邻居。
1、生活中我们把紧挨着你的叫邻居。可在数学中,数字宝宝也有自己的邻居,数字宝宝的邻居叫相邻数。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什么叫相邻数。
3、强调什么叫大邻居和小邻居。
1、天快黑了,我们也要和小动物们说再见了,临走之前,把你手中的水果送给它们好吗?
2、你想把手中的水果送给谁?为什么?
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的相邻数,还帮小动物找到了它的邻居,小朋友们在游戏中玩得很快乐,也希望小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合作,同时我们要爱护、保护可爱的小动物。
活动目标:
1、学习69的相邻数,知道自然数列中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数多1,比它后面的数少1。
2、初步理解数与数之间的数差关系。
3、学习向大家介绍某一组游戏名称及规则。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找朋友游戏实物卡片3张。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复习25的相邻数。
游戏:看数拍手。我出的一个数是几,说预备拍。一、三、五组的小朋友先拍比它少1的数,再说我拍几比几少1。[.来源教案网]二、四、六组的小朋友后拍比它多1的数,再说我拍几比几多1。活动可请幼儿交换进行。
小组活动。
第一组:找朋友。
请你数数中间是几?在它前后的空格中印出比它少1和多1的两个朋友卡片,再在下面引上数字,说说几比几少1,几比几多1。
第二组:依样涂色。
谁会向大家介绍这一组的活动?
第三组:看标记印数字。
活动评价。
在黑板上展示幼儿在活动中完成的材料。请幼儿讲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如4、5、6。4比5少1,6比5多1和5比4多1,4比5少1。
现在我来报数,你们来答比它少1和多1的数。
活动反思: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习69的相邻数,知道自然数列中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数多1,比它后面的数少1。孩子对这节课掌握的较好。操作时准确率较高。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相邻数填空卡片,人手一份图纸和1―10的数字头饰。
1、导入活动
一些小朋友他们今天很开心,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啊?他们是数字小朋友,因为他们今天般了新家,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看啊?
2、出示图片
(1)师:这个房子漂不漂亮啊,小朋友们想不想住这样的房子?
(2)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座房子,看看数字们是怎么住的。
(3)用向小朋友们介绍数字新邻居的方式引出相邻数这个概念。
师:数字们见小朋友们来了都非常的高兴,(教案出自:教案网)所以都换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欢迎我们小朋友的到来。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的新邻居。
(4)逐个向小朋友介绍数字们的邻居,使幼儿直观的了解相邻这个概念
(5)介绍完后提问幼儿,使幼儿初步掌握各数的相邻数
3、发给幼儿表格,让幼儿用根据数字画几何图形的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1)师:现在有四个数字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一个忙,想请我们小朋友为他们画上和他们数量一样多的三角形、圆形或其他你喜欢的图形。现在我把这几个数字请到了我们小朋友的桌子上,请小朋友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来帮帮他们吧。
(2)画完后教室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的挂图亲自进行演示。演示完后请小朋友一起来数一数,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4、出示相邻数填空卡,进行一场小竞赛。
现在数字们想让我们小朋友们来一场小比赛,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说出他们的邻居,而且说出他比他们的邻居是多一还是少一。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体会20以内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2、知道任何一个数的相邻数有两个,乐意与同伴合作。
3、喜爱参加相邻数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数棒、挂图
2、学具准备:数字卡片、数棒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教师幼儿相互问候。走线,进行线上游戏:找邻居。每个幼儿一张数字卡片,边念儿歌边走线。教师出示任意一张卡片,手拿相同卡片的幼儿就站在中间念儿歌,当念到我的邻居在哪里时,拿着相邻两数数字卡片的幼儿念你的邻居在这里并走到中间,三个相邻数好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
2、集体活动。.本文来源:教案.网
①复习1~20的序数。接龙游戏:1名幼儿任意说一个数,后面的幼儿依次往下数,一直数到20。
②感知一个数的相邻数有两个。出示宿舍楼挂图,请幼儿将数字宝宝1~20按顺序住进20间宿舍。设情境:数字宝宝2没有牙膏,想找邻居借。请小朋友观察并想想:谁离它最近,谁是它的邻居?组织幼儿讨论交流,可能出现两种找法。第一种:找它前面一间房(1号宿舍)的邻居借。第二种:找它后面一间房(3号宿舍)的邻居借。小结:一个数的相邻数有两个,如数字1和3都是2的相邻数。
③体会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操作学具数棒,请幼儿将数棒按顺序摆放,在每根数棒旁摆上相应的数字卡片,教师问幼儿:你发现了数棒之间有什么秘密吗?引导幼儿发现:数棒越来越长,每根数棒比它前面的数棒多一节,比它后面的数棒少一节。师幼共同小结:1~20是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每个数总比它前面的一个数多1,比它后面的一个数少1,所以每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
3、游戏活动。游戏抱一抱。分发给幼儿每人一张1~20的数字卡,教师任意出示2~19的数字卡一张,请拿有这个数相邻数的幼儿与老师抱一抱。游戏反复进行。
4、分组活动。第一组:操作数字卡片和数棒。幼儿在相应的数字卡片下摆放相应的数棒,感知体验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第二组:完成操作册第33页的活动。第三组:玩相邻数接龙游戏。一名幼儿出数字卡片,其余幼儿接龙。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让幼儿知道2、3、4的相邻数是1和3、2和4、3和5。
2、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的简单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想象力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活动准备:
数字卡(1--5),5间房子,5位客人卡片、1--5数字胸饰,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学具、点子卡。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操作兴趣,摆一摆,发现相邻数多1和少1的关系。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朋友喜爱的小客人,它来和小朋友学习新本领,(出示喜洋洋),喜洋洋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爱动手,爱动脑筋,它要和我们来比一比,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学具来摆一摆,和喜洋洋比一比,看谁先发现数字的规律?
(2)个别小朋友回答,老师小结。
(3)小结:中间的小圆片比它前面的小圆片多一个,中间的小圆片比它后面的小圆片少一个。2比1多1,2比3少1,3比2多1,3比4少1,4比3多1,4比5少1。
(二)理解相邻数的简单关系。
1、喜洋洋说小朋友这样聪明,和你们一起真好玩,我再请几位好朋友来和你们一起玩,好吗?
2、出示懒洋洋、沸羊羊、美羊羊和慢羊羊,来了这么多的客人我们给它们每人安排一间漂亮的房子住,老师请小朋友来帮它们住进新家,给房子依次贴上数字,将羊羊们送进新家。
3、引导幼儿认识相邻数。我们看懒洋洋、沸羊羊、美羊羊和慢羊羊都住进了新家。1号懒羊羊,2号沸羊羊,3号喜羊羊,4号美羊羊,5号慢羊羊。它们互相都有邻居,2号沸羊羊,它的邻居是住1号房的懒羊羊和住3号房的喜羊羊。
4、沸羊羊有邻居,那么我们的数字宝宝2也一样有邻居,它的邻居是谁呀?数字1和3,(刚刚小朋友已经摆了小圆片,2是中心数,2比它前面的1多1个,2比它后面的3少1个,1和3是比2少1和多1的数,它们紧挨着2,象邻居一样,这样的数就叫相邻数。相邻数就是按顺序排列的数,一个数比一个数少1,一个数比一个数多1的数。)
5、小朋友知道了2号沸羊羊的邻居是住1号房的懒羊羊和住3号房的喜羊羊,喜羊羊美羊羊的邻居分别是谁?3、4的邻居分别是谁?为什么?
小结:2的相邻数是1和3,3的相邻数是2和4,4的相邻数是3和5
(三)小朋友操作,填点卡。
1、懒洋洋、沸羊羊、美羊羊和慢羊羊住进了新家,大家都非常的高兴,它们给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带来了礼物--点子卡,出示点子卡,请小朋友数中间的圆点有多少个,在两边的空格内填上一定数量的圆点,使它与中间的圆点数成为相邻数。小朋友数两边格内圆点数,在中间空格内填上一定数量的圆点,使两边的圆点数是中间圆点数的相邻数。
2、小朋友操作,填点卡。教师巡视指导
(四)游戏:找朋友小朋友操作填了点卡,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请全体小朋友戴上数字胸饰,看自己戴的数字胸饰是数字几,去找比你的数字多1和少1的数字朋友。在音乐中做游戏。
活动反思:
本课的重点应该是先学会找相邻数,然后再认识相邻属于本数的关系,幼儿接受起来也就更加容易。可是怎样引出相邻数这一概念呢?我用了幼儿易理解“挨着”这一词来向幼儿介绍出相邻数。首先请5名幼儿带着数字头饰按顺序排成一排站在大家面前,然后请下面的幼儿说说5个数字宝宝互相之间谁挨着谁,并一一指出来,孩子都能说出数字宝宝1挨着数字宝宝2,数字2又挨着“1”和“3”…….虽然台上没有数字“6”,可是幼儿能够说出5挨着“4”和“6”,就这样这一课的重点就迎刃而解了,对于认识相邻数与本数的关系在一节课中无法得到更深入的学习。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9以内的相邻数》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9以内的相邻数
设计意图:
对大班幼儿的小朋友来说,1到10的数字都是认识的,但是对1到10的相邻书来说不是和认识,如2的相邻数是1和3等等,为了学习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以此来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想象里和交往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10以内数字的相邻关系。
(2)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互动中学习。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卡若干
2、房子图10副
3、操作点卡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起幼儿兴趣,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1、师:你们知道什么叫邻居吗?你们旁边的两个朋友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幼儿互相说)
(二)引导幼儿认识相邻数。
1、小朋友们有邻居,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呢,今天,我们除了客人老师外,还有一些数字宝宝也来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出示大数片1——10)。数字宝宝是好朋友,他们都住在数字国王买的新房子里,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新房子吧。
2、(展示房子图),今天数字宝宝们就要搬家住进新房子了,可是他们买的房子是一样的,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住在哪一栋房子。他们请我们大班的小朋友来帮帮忙,把他们送到新房子里去,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3、请10名幼儿上前把数字宝宝送到新家,大家说说送的对吗?为什么?
4、数字宝宝住进了新房子,我们来看看数字宝宝2的邻居是谁?2的前面是几?(是1),2的后面呢?(是3)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这里有一个秘密。2比前面的1多1,2比后面的3少1,所以2的邻居是1和3。
(举例说5)同上
小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就是比一个数多1,比这个数少1,的前后两个数就是这个数的相邻数。
5、现在苹果宝宝也想找邻居了,请小朋友们帮帮忙。
(出示幻灯片)苹果“3”和“6”。
师:苹果3的邻居是谁?苹果6的邻居是谁?
(三)游戏
数字宝宝很高兴,他们说我们小朋友很聪明,他想和你们玩游戏/。
1、游戏开始(纸牌乐)
规则:幼儿两人一组,每组10张纸牌,一个红花,游戏开始时两个人猜:石头剪子布,赢的一方先取一张纸牌,输的幼儿说出他的相邻数。说对得红花,说错对方得红花。
这个游戏好玩吗?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
2、(抢凳子)
你们都玩过抢凳子游戏吗?今天我们要和数字宝宝一起来玩这个游戏,你们想玩吗?
规则:每人一张数字卡,14个小朋友13张凳子,音乐起,小朋友饶着凳子走,音乐停,小朋友就抢凳子坐,没有凳子的小朋友,报上自己的数字,并请出自己相邻的好朋友。例如:6。
提问:为什么你的好朋友是5和7?(因为我比5多1,比7少1)
结束:我们教室里还有很多的好邻居,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大班数学教案《1—10的相邻数》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1—10的相邻数》含反思教案吧。
根据大一班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以讲故事、带孩子们参观动物园等环节,让孩子们轻松地进入课题。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1—10的数字卡一套。
2、已学会10以内的数字。
一、开始部分:
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座位,那谁挨着你坐呢?
幼儿: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1)熊猫说6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谁呢?小猴子的家应该是几号呢?他的邻居又是谁呢
(2)小熊说它的家是9号的邻居,9号的邻居是谁呢?
(3)小熊的家不是8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2、帮数字宝宝找邻居。
(1)、请你说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是几?比2少1又是几、、、、”。
3、幼儿操作,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1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为什么0是1的相邻数,2是1的相邻数呢?”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利用玩具摆一摆,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你能摆出比2多1的数吗,是多少?你能摆出比2少1的数吗,是多少?”依次找摆出比3、4、5、6、7、8、9、10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6、7、8、9、10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游戏:发给每个小朋友1-10的数字卡,让 他们在桌子上找出相应的邻居数,同桌之间相互交换讨论,看看谁能很快找到卡片上的邻居。
1、活动是授课的第一课时。我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帮助小动物的房子编门牌号来引出课题,让小朋友来为小朋友找邻居。孩子们对找邻居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为小动物找到了两个邻居。
2、在学习时,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游戏贯穿到教学当中。并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3、在活动的过程中,请小朋友为数宝宝找邻居的这一过程,我是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转换,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让幼儿在主动探究中掌握“相邻”的关系。
4、最后运用人手一套的数宝宝操作,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探究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目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杰出的幼儿教学工作者能使孩子们充分的学习吸收到课本知识,为了更好的学习,一般教师都会在授课前准备教案,有了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你在写幼儿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大班数学教案:连接”,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各种连接方法,萌发探索兴趣。
2、发挥想像力、创造力,并能完整地表达。
活动准备
1、纸环,绳子、夹子、纽扣、订书机、纸张、固体胶、小棒等。
活动过程
一、感受连接
1.教师:小朋友,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吧!音乐响起来的时候,你们就去找朋友,
音乐停止时,你们也停下来,老师看看谁能找到好朋友,好不好?
2.游戏:找朋友
教师:嗯,老师看出来了×××和×××是好朋友,老师说的对吗?
你知道老师是怎么知道的你们两个是好朋友吗?
因为你们两个拉起手来了,连接在一起了。
二、尝试连接
(1)出示两个纸环
教师:谁能想办法把这两个纸环连接在一起呢?
(启发幼儿积极动脑筋,想出多种办法连接。)
(2)出示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东西
教师: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它们都叫什么名字?
它们也想找好朋友,你们能帮它们连一连吗?
(3)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连接所给材料,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三、经验交流
(1)你是选用哪两样东西的?用什么方法把它们连接起来的?
(让幼儿分别说说自己的连接方法。)
(2)连接的方法很多,可以粘贴,串,钉,套,夹,挂等等。
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连接方法。
四、探索操作
1.请幼儿发挥想像,再次将物品连接起来。
2.教师观察指导,并给予提示和帮助。
五、展示作品
幼儿介绍自己的连接作品,分享成功的快乐。
下面是编辑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量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教师是一份乐于奉献的职业,教师每天的日常工作都会包含撰写教案。教案能帮助教师们一起交流工作经验。
设计思路:
沙是幼儿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它的可塑性、流动性常常会使孩子激动不已:他们会用沙堆高山、做蛋糕等;会把沙当成米、糖等做游戏;会在沙里种上一棵小树或小草;会在沙坑里挖个洞做小动物的家。。。。。。他们喜欢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来玩沙,相互比着各自沙的多与少,常常争执不下。(因为大班幼儿对于长度、高矮有一定的测量经验,但对于沙、米类的量的测量,幼儿缺乏经验。)针对他们在玩沙过程中碰到这样的实际问题,我设计了《量沙》这一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引导幼儿两两合作、实验、记录,集体统计、比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科学的量沙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幼儿操作记录中的数据作用。量沙活动始终结合在运沙游戏中,游戏性与探索性恰当地结合,使幼儿探究既有兴趣,又有目标。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运沙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沙?
2、幼儿第一次运沙。
(1)提出要求:两人一组轮流运沙,并记录运沙的总次数。
(2)出示统计表格,记录每组幼儿运沙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每组两人使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沙,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儿第二次运沙,验证。
设计思路:
沙是幼儿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它的可塑性、流动性常常会使孩子激动不已:他们会用沙堆高山、做蛋糕等;会把沙当成米、糖等做游戏;会在沙里种上一棵小树或小草;会在沙坑里挖个洞做小动物的家。。。。。。他们喜欢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来玩沙,相互比着各自沙的多与少,常常争执不下。(因为大班幼儿对于长度、高矮有一定的测量经验,但对于沙、米类的量的测量,幼儿缺乏经验。)针对他们在玩沙过程中碰到这样的实际问题,我设计了《量沙》这一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引导幼儿两两合作、实验、记录,集体统计、比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科学的量沙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幼儿操作记录中的数据作用。量沙活动始终结合在运沙游戏中,游戏性与探索性恰当地结合,使幼儿探究既有兴趣,又有目标。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运沙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沙?
2、幼儿第一次运沙。
(1)提出要求:两人一组轮流运沙,并记录运沙的总次数。
(2)出示统计表格,记录每组幼儿运沙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每组两人使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沙,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儿第二次运沙,验证。
(1)统计运沙次数
(2)引导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同一堆沙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平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4、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沙。
(1)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幼儿操作
(3)统计数据
(4)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教师小结: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5、延伸游戏
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来运沙,运的结果又会怎么样?下次我们再来试一下。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量沙》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2.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正确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筷子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这里有一盘沙,我想知道有多少沙,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2.幼儿第一次粮沙并进行统计记录。
(1)怎样让别人知道这堆沙有多少呢?(记录)
(2)出示统计表格并观察:这是一张统计表,横排的格子里画上你使用的工具,竖排的格子里记录你使用这个工具量沙的次数。
(3)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4)幼儿操作
(5)引导观察数据,表扬会想办法记录的小朋友。
3.幼儿第二次用不同工具运沙。
(1)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幼儿操作
(3)统计数据
(4)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教师小结: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延伸游戏
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桶来量沙,量的结果又会怎么样?让我们带着沙到教室试一下吧。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写好教案课件,避免重点内容被遗忘。以下的内容“大班数学教案设计意图”是栏目小编特意为您准备的,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设计意图
我园在实施幼小衔接教育教学工作路径中,军训、体能、男教师柔性流动活动给幼小衔接活动注入了新的力量,这些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涵养幼儿心性的、受幼儿欢迎、喜爱的课程逐渐生成我园的园本课程。当然在军训排队过程中有很多教育因素。如:排队、报数、听口令等。幼儿进入大班后,序数观念有了较快的发展。多数幼儿能指出5以内物体的排列顺序。《指南》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的某些问题”,所此次活动充分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军训这一教育资源,从幼儿兴趣和学习特点出发设计了本次活动《豆豆训练营》,幼儿能在游戏中建构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序数词第几。
2、在游戏中,能从不同方向找到物体的相应位置,并尝试用“第几”来表达。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不同方向找到物体的相应位置,并尝试用“第几”来表达。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场地(卡纸)。
2、第一次投放白色雪豆8颗/人、彩色雪豆1颗/人。
第二次投放投放彩色雪豆1颗/人。
3、《小小兵》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孩子们早上好!今天粟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看看这是关于什么活动的照片?在军事体验活动中是谁在训练小兵呀?今天,给大家一个当班长的机会。瞧,这是你们的小兵(师展示雪豆图) ,待会儿就由你们来对它们进行训练。
二、幼儿通过游戏操作感知序数的意义
师:训练中豆豆听班长的,那班长听谁的呢?(司令),现在恭喜各位升级为班长。今天的训练营粟老师就来当当粟司令。
1、分组操作
师:(全体都有 、起立、立正、稍息) 请各位班长悄悄把小椅子抬到桌子面前,四个班长为一组、每人一队小兵,一块场地。现在所有的小兵都睡在纸杯小军营里,待会儿班长要把小兵叫醒在你自己所拥有的小操场上进行训练。
师:班长听口令:请各位班长将你的豆豆小兵集合排成“一”字形?看哪个班长排的又快又好,又不让排好的小兵变来变去、动来动去咯。操作完毕后的班长请一定向司令报告示意。
2、幼儿讲述彩色小兵所在位置
(1)、幼儿自述、幼儿相互讲述。
(2)、范例讲述:
①横排排列这是哪个班长训练的小兵?请起立!请报告你的小兵数量,一共有多少个小兵?你把小兵排成了怎样的队列?(横排)说说有颜色的小兵的在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竖排排列这是哪个班长训练的小兵?请起立!请报告你的小兵数量,一共有多少个小兵?你把小兵排成了怎样的队列?(竖列)说说有颜色的小兵的在什么位置?(强调数的起点和方向)
师小结:像刚刚小朋友说的第一、第二。。。。叫序数,是用来表达物体所在的位置。
三、通过师幼参与军训练习能从不同方向为起点表达物体所在的位置
1、每人投放一颗彩色雪豆再次排队操作
师:现在司令再给你们派一名彩色小兵,请各位班长让小兵加入队伍中。
2、幼儿讲述彩色小兵所在位置
(1)、幼儿自述、幼儿相互讲述。
(2)、范例讲述:
范例:斜排排列请说说把小兵排成了怎样的队列?(斜排)你新加入的小兵是什么颜色?站在什么位置?
师:都同意吗?还有谁的想法跟他不一样?
师:你是怎么确定它的位置呢?(数的方向不一样)
师:从这边数起,XXX在第几个。从那边数起XXX在第几个。
师:同一个小兵,同一个位置,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的结果呢?
师:哦,确定位置时起点和方向不一样时,表述方法和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
四、通过操作,初步从排、列两个维度感知物体所在位置
1、幼儿合作操作
师:我发现我们的班长越来越棒,不仅能听我这个司令的命令,还能把自己的小兵训练的很会排队。鉴于你们越发能干,所以司令将我们的训练任务升级。现在请两个班长合作,将你们两个人所拥有的小兵集合,排成早操队形,司令给每个小方阵画了场地!请记住把你的小兵排在一块场地内。排好后同样要向司令报告示意!(排好后自由交流几分钟)
2、范例分享,全班参与找彩色小兵位置
(1)、范例:四列纵队这是那两个班长排的呢?你是彩色小兵是什么颜色?
(2)、亮眼睛班长游戏,全班一起找彩色小兵位置。从这边数XXX的在第X列的第几个。
(3)、跟周围朋友以及客人老师讲讲自己彩色小兵所在位置。
师小结:今天班长太能干了,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不仅会给小兵排队,还能清楚的表达小兵所在的位置。粟司令相信各位班长以后在早操活动中能快速的找到自己的位置。
五、回归、运用于生活中
师:现在请各位班长让你的小兵回营!然后到粟司令这里集合,按早操队形排队,每一列报数。全部归队给客人老师敬礼、再见。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源于我园的特色活动军训,孩子们非常喜欢军训,更渴望成为一名小小兵。在军训排队过程中涵盖了许多数学知识。如:排队、报数、听口令等。
因此,此次活动从幼儿兴趣出发,以班长管小兵为主线,孩子们通过操作“雪豆小兵",从不同方向找参照物体位置,并用“第几”来表达,又尝试出了横行竖列的排队方式。孩子们通过扮演自己喜爱的班长一角,在整个操作活动中表现的很积极、有责任感,能够以身作则听口令并快速做出回应。为了不干扰幼儿操作过程中的描述,在雪豆颜色的投放上,我们选择先投放1颗彩色雪豆,其余8颗雪豆均为白色。
所以,孩子们第一次介绍自己彩色小兵的位置能很好的表述。在雪豆数量的投放上,分了三次投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能为幼儿提供轻松、和谐的操作氛围。幼儿在这三次操作中,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小兵排队,如有横排、竖排以及斜排,丰富了排序的方式。为幼儿从不同方向为起点表达物体所在的位置做好了铺垫。
此次活动,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如:孩子们在为小兵排队环节,有的小朋友排出了圆形,教师应及时给予回馈,并深入挖掘其潜在的教育价值。还有在最后合作环节,孩子们通过集合各队小兵从排、列两个维度感知物体所在位置时,应在问题的设计上体现层次性,避免幼儿混淆数的方向。
活动目标:
1.能运用自己的策略为不同等分的馅饼块分发同样数量的红豆,红豆数量为12。
2.感知不同的数数方式及多种不同的等分方法,初步理解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3.积极运用自己的图示策略记录相关的数学问题。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豆子每人12粒以上;自制数数操作器、三等分圆的操作硬卡;圆片多个,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1. 观察材料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做豆豆馅饼,先看看我们都有些什么材料吧。
(初步了解圆片、记录纸、笔、豆子的用途)2. 数豆豆做豆豆馅饼,今天每个人需要取12颗红豆,不多也不能少,说说你怎么取到正好12颗红豆呢?
(1)鼓励并尝试各种各种不同的数到12的方法。
(2)请你选一种自己能行的办法,数出不多不少12颗红豆到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
3.第一次做馅饼(1)现在开始做馅饼,请把馅饼对折一下,用笔把中间的折痕用笔描出来。看看现在馅饼分成了几块?
(2)请你把12颗红豆分到馅饼上,每块红豆一样多,12颗红豆都分完。
(3)说说你分的结果是怎样的?
(4)说说我们刚才做了件什么事?请你把刚才做的这件事用自己的办法记在记录纸上,记得告诉别人两个内容:馅饼分成了两块,每一块分到了6颗红豆。
(5)幼儿操作、记录。
4.第二次做馅饼(1)再来做馅饼,请把馅饼对折一下,再对折一下,用笔把中间另一条折痕也用笔描出来。看看现在馅饼分成了几块?
(2)操作过程同上,感受分成四块馅饼,每块分到3颗红豆并做记录。
5.第三次做馅饼(1)有个难一些的问题,你能把馅饼分成同样大小的三块吗?
(2)把你想到的办法给大家看看,是不是分成了同样大的三块?
(3)给幼儿提供三等分圆的操作卡,一个新的馅饼,运用操作卡,把馅饼分成3份。
(4)给三份馅饼分红豆并记录结果。
6.第四次做馅饼(1)请幼儿在三等分圆的基础上,尝试把馅饼分成6份,用笔描出来。
(2)给六等分的馅饼分红豆并记录操作结果。
7.总结(1)看自己的记录纸,你记录了几件事情?
(2)从记录的这些事情上,你发现的什么秘密呢?(出示整理好的记录纸,份数从少到多,数量从多到少)(3)老师总结:看来,一块馅饼可以用不同法方法分成相同的2,3,4,6份或者更多的份数,馅饼等分的份数越多,每一块上能分到的红豆就越少,可它们合在一起,还是原来的馅饼大小,红豆也还是12颗,做馅饼分豆豆游戏真有意思。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特定信号快速敏捷地做出跑跳、躲闪、蹲起的身体动作。
2、体验动作反应游戏带来的快乐感受。
3、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4、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难过或疼痛时不哭。
重点:幼儿对相应信号做出快速反应。
难点:长时间保持专注力。
活动准备:宽胶带,纸做的金箍棒 ,大口袋,大扫帚,充气锤等。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教师需要寻找反应速度、动作敏捷的小朋友一起去执行特殊任务。
2、热身练习:
(1)、迅速反应:幼儿听信好号迅速的坐下,起立,趴下。
(2)、快速躲避:出示测试法宝金箍棒。
游戏:不要被金箍棒碰到自己的手、脚,请小朋友要做好防御准备。请幼儿两横排相向趴下,当听到"金箍棒测试开始"的时候保护自己相应的身体部位。强化敢于挑战勇敢面对。
基本部分在游戏情境中学习看信号并做出跑、跳、闪的快速反应游戏一:地鼠训练营。
地鼠经常受到猫的袭击,所以地鼠队长决定对所有老鼠进行机敏防御能力的训练,训练合格的地鼠才能成为地鼠团队的守卫勇士。训练内容包括护旗先锋和快速跳闪两方面。
1、护树先锋:请幼儿围城一个小圆,老师把"神树"竖在中间,松手的瞬间,树向哪倒,请对应的幼儿快速扶树,不能让树倒下。护树的半径越来越大,对地鼠的护树能力进行挑战。
2、快速跳闪:请幼儿站在护树测验的最大半径的圆上,用跳闪的动作来躲避扫把的袭击。通过不断的变化形式和节奏来锻炼幼儿的动作反应能力和提高活动的兴趣性。
(二)在游戏情境中学习看信号并快速蹲下,提高动作的敏捷性游戏:打地鼠。
游戏规则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活动区域进行躲闪,防止被打到,同时幼儿当快被打到的瞬间做规定的动作则可防御气锤的袭击。
三、结束部分放松游戏:老师带领小地鼠回家,每走五步,小地鼠就说我饿了,地鼠爸爸让小地鼠节约粮食并发粮食给他们吃。反复进行几次进行放松。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逐步形成双的概念,初步尝试按鞋子的大小、颜色、外形等特点进行配对。
2.会听指令做游戏,养成自己摆放鞋子的良好习惯。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双鞋子。
2.爸爸、妈妈、宝宝头饰各一个。
3.鞋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猜猜、摸摸袋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二、出示鞋子,让幼儿观察鞋子宝宝的颜色、团等外形特征,感知一双的概念。
1.你们穿鞋子了吗?谁的鞋子好看?我来看看你的鞋子宝宝身上有什么呢?(引导幼儿观察小花纹)
2.你脚上有几只鞋宝宝?它们是一样的吗?
教师小结:我们都有两只鞋宝宝,它们的颜色、花纹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它们是一对好朋友,是一双鞋子。两只鞋子就是一双鞋子。
三、讨论理解
师:今天我也穿了漂亮的鞋子来。(出示老师穿的一只鞋子)
四、鞋子配对
五、根据标志进行分类活动
六、师生共同检查
八、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开放性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教学越来越为大家所接受。今天天我设计的数学活动《快乐数学》,是以闯关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为了引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利用游戏寓教于乐,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而幼儿每一次“玩”,无形中就培养了灵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次活动由于是闯关竞赛形式,因此整个活动幼儿都很快乐、积极,目标完成较好。但有一点不足之处:在第二关便应用题环节中,由于题卡准备较少,幼儿编题热情刚提起来,可题板没了,很多幼儿没有尽兴。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具准备一定要充分。
这是一篇88教案网为您特意制作的“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请您好好欣赏,请将此页收藏起来方便日后查看。老师上课前有教案课件是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活动目标:
1、学习遮挡计数的方法,知道看见的数,看不见的也要数。
2、能仔细地观察物品的造型,发现被遮挡的部分,有一定的空间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
小正方体若干,笔 幼儿有用积木进行多种造型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活动。 孩子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
今天,老师就请大家玩积木,请搭出你喜欢的造型?你用了多少个积木搭成的?
二、基本部分
1、今天老师也用积木搭了一辆小汽车,请你们来数数共有多少个积木?
表扬在活动中轻声数数,不影响同伴的幼儿。
2、请个别幼儿回答。(6、8,) 为什么我们数的不一样呢?"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你是怎样数的?
3、数有遮挡的积木造型。
教师小结:在数数的时候,看见的要数,看不见的也要数。
4、幼儿分组数积木,并记录。
数积木:先引导幼儿观察图中的积木造型,数一数,圈出正确的答案。
5、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摆的时候一定要和图片上造型一致,完成的孩子可以和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学会了新的数数方法,我们回去给其他的孩子讲一讲!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对两个两个数数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个别幼儿还不能独立数数,教师应该在设计几个游戏环节,训练幼儿掌握两个两个数数的技能。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水果,知道它们的名字和颜色。
2、感知1-5以内的数,初步理解大、中、小和一些简单的量词。
活动准备:
1、苹果、香蕉、桃子各5只,切开的水果片,牙签棒、湿毛巾若干
2、用绳子圈出的大、中、小三个娃娃脸。
3、水果卡片,1-5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找水果 (幼儿进场)
小朋友们,在教室里有一些水果宝宝在和你们捉迷藏呢,请你们把他们找出来好吗?"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提醒每个幼儿找一样水果。)水果找到之后请坐下。
2、数水果 现在每个宝宝手中都有三种水果,听好老师的口令,请找到苹果的宝宝站起来,数一数,有几个?(幼儿数水果)
请找到香蕉的宝宝站起来,数一数有几个?
还有一样什么水果啊?(桃子),请找到的小朋友数一数,有几个。
3、给水果图片和数字宝宝配对。
你们看,在黑板上有一些水果宝宝和数字宝宝,可是水果宝宝找不着家了,请你数一数、找一找,把它们送回家好吗?
请幼儿把配对的水果和数字宝宝念一念,说一说,让幼儿学会用只、串、颗等量词。
4、画脸谱
宝宝们,看到你们面前的三个圈了吗?它们呀,是三个娃娃脸,可是他们没有眼睛鼻子,请你们用手中的水果给他们装饰一下好吗?(将幼儿分成三组进行),装饰好之后,请幼儿说一说用什么水果做的,说说水果的颜色。
你们仔细看看,这三个娃娃脸的大小什么不同?(区分大、中、小)
5、做水果串烧 刚刚你们真能干,现在老师要请宝宝们吃水果了。可是呀,在吃水果之前呢,我们先要来学做水果串烧。首先我们要把小手擦干净,再拿起一根牙签棒,注意哦,牙签棒的一头是尖尖的,不可以拿它戳人,也不能戳自己,会很疼的,然后拿起一片苹果串进去,再串一片香蕉,再串一片西瓜,这样一个水果串烧就做好了。(边讲解边示范)现在你们开始做吧。做完之后可以品尝你们的水果串烧了。告诉幼儿好的东西要与他人分享,请幼儿把做好的水果串烧给听课的老师品尝,体验分享的快乐。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在主题活动背景下的计算活动课,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先想到了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所以就把幼儿喜欢的水果放入课堂中,贴近幼儿的生活,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能与活动目标基本达成一致,同时我也有了丰富的教具,让幼儿有一个直观的感觉。
第一章:大班数学教学活动的反思
大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
《时钟的秘密》
俗话说:
“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 可见时间是多么的宝贵。但时间对
孩子们很抽象,他们通常没有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平时,与
家长 交流,听到
家长报怨最多的是孩子的拖沓和缺乏良好的作息习惯。另外,大班的孩子面临入小学,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差别很大,小学必须严格遵守时间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因此,从幼儿园上课开始,就要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时钟是孩子们理解和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所以它是被设计出来的
教学 活动《我会看时钟》,以此为契机,生成有关时间的主题活动,引起幼儿对时间的关注。
在幼儿学会看时钟的活动之后,继续让幼儿了解现代的计时工具有哪些,如手机、电脑、电视、收音机等,引导幼儿收集有关从古至今计时工具的发展,即丰富了幼儿有关计时工具的知识,又培养了幼儿收集信息的能力,支持鼓励收集信息的幼儿交流收集的信息,学会与人分享;其它幼儿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经验,并增加了他们对收集信息的兴趣。从对时间工具发展的理解,引导孩子感受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儿童对时间的理解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因此,平时要从幼儿的生活入手进行渗透。如把早起床、早餐、入园、做操、活动等时间较固定的环节,用**并茂的方式(画出钟表的时间,并用图画表示相应的活动内容)表示各生活环节的时间和活动内容,并配以简单的文字(或指导幼儿简单画出相应的活动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密切联系孩子的实际生活,引导他们感知单位时间的长短,如:,
1 分钟有多长,在
1 分钟内我们可以做什么?在家里,起床需要多长时间
幼儿 知道动作的快慢与节约时间的关系,初步学会打理时间,把握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在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开始及结束,引导幼儿看时钟,了解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让幼儿充分感知时间,避免做事拖拉的不良习惯。
我把活动目标定位为:
1通过操作和游戏,培养孩子的学习意识和**与合作的能力。
2 、学会看整点。
在活动中,我首先用钟的谜语来激发孩子们对钟的兴趣。好的谜语,作为活动的开始,受到启发
幼儿 关注时钟的兴趣;问题:
“ 你在**见过时钟?
” 直接指向幼儿的相关经验,引导幼儿知道时间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在认识时钟,学认整点的环节中,先从感知钟面入手。这一环节安排了回忆钟面、观察钟面、讨论钟面及我做小数字等活动,帮助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孩子们在参加小组讨论、探索过程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自主**,学认整点的环节中。我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提供可操作的时钟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认识整点提供活动的条件,使他们感受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多少人扮演数字
, 几个人扮演指针;游戏的组织
—— 数字怎样站,指针怎样站;游戏的玩法
—— 时针与分针怎样运转才能正确表示时间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孩子们需要讨论、尝试、商量、协调才能将问题解决,在这一过程中,
孩子 的组织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对时钟的认识更加深刻,孩子的探索能力、与同伴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体验到独立解决问题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本节活动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情绪非常好,积极参与活动,尤其是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让孩子们
14 人一组,自己想办法站成时钟的样子,孩子们非常喜欢,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与管理能力,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看时钟及关注时间的兴趣。时间的兴趣。
【篇二:大班数学《等分》的教学反思】
上一个学期,我组织一节大班的数学《学习二等分》。首先我的设计意图是:二分是大班关于“等分”的重要内容,把一份整体分成一样多的两份就叫做二等分。
通过二等分的教学帮助幼儿获得整体与部分概念(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以及进一步加强对形体特征的认识与区别。活动中,通过讲解示范、实践操作形式,鼓励幼儿进行新颖的分类。在孩子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从学情分析来看幼儿已有的基础:大班阶段的幼儿基本上已能够理解并正确地判断图形的典型特征,同时也能初步理解图形之间的组合关系(如两个直角等腰三角形能组成一个正方形等)。对于动手操作的数学课堂,孩子们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并具有一定的总结、迁移和拓展能力。
从平时孩子能力的缺乏来看:平时孩子被分为零食、玩具、学习用品等,但有时他们会因为分配不公而找老师。从中可以看出,对分有一些生活经验,但我们不能准确、科学地理解这一概念。
平时进行二等分时,可能两个部分量不是完全相同大小,或者幼儿认为的被分出的两个部分量最后合起来不是原来的一份整体,有多余的细小的其它部分。
根据以上分析,本次活动的提升点是:1、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准确地认识二等分,并能尝试对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简单图形进行二等分。2在对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多加思考,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分图形,以培养其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1活动以故事的形式引入,设置悬念,充分激发孩子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2、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晰,从第一环节引导个别幼儿玩圆形纸并进行二等分,到第二环节的尝试找出正方形、长方形的不同二等分方法,到第三环节尝试通过二等分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篇三:幼儿大班数学教学反思(共9篇)】
篇一: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8的组成》教学反思
辽宁省公营子中心幼儿园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识大开知识之门的金钥匙。小朋友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
教学8的组成时,我请幼儿每次拿八块小饼干(蛋糕盒剪的小方块),然后将小饼干分成两份摆放到作业单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样。分数完成后,检查是否有重复或遗漏分数。 最后,记录分数得结果,然后讨论您自己的结果并分享。通过这个有趣的物理操作,孩子们自然明白了8的构成。
接着我让幼儿们一起观察、讨论,发现规律,说说怎样能更快地记住数的组成,在肯定幼儿想法的同时,我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说说那种方法更好、更简单易记,找出最佳的方法。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
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是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篇二: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谁会滚动》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球体,二是圆柱体。因此,我安排了两个活动,分别对这两个部分进行了研究。孩子们在活动中非常活跃。现在第一部分对活动过程和活动效果做了一些简要的分析
在《认识球体》活动中,首先给孩子提供了乒乓球、小皮球、硬币、光碟、小圆卡等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然后让每个幼儿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让他们知道球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的。再次让每个幼儿用手中的球体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滚动,用硬币、光碟或小圆卡也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滚动。经过几次操作,孩子们学会了球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而平坦的圆圈则不能。
这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经过这次教学活动,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探索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自己想办法来区别二者,但是,在教学时,我却疏忽了。直接让幼儿用滚、看、摸的办法来区别。因此,在儿童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存在空白。
三。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我准备了很多活动材料,但各种材料都没有尽可能多地使用。
4、在让幼儿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球体物品时,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
5我发现有些孩子参与活动不够积极,只能和老师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些活动,缺乏创造力。
篇三: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游戏对培养幼儿动手动口动脑能力、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设计数学游戏、安排课堂活动时要注重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
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在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形象地表演“数的组成、“数的分合、“数字歌、“找邻居、“找朋友、“送信、“争当优秀售货员等游戏都是借助幼儿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儿歌“2字像小鸭,圆圆小脑瓜,斜着长脖子,直着小尾巴。
形象地描述了数字“2的字形和书写要领。如“找相邻数,幼儿拿着数字卡片“6说:“我今年6岁,我的相邻数是我的弟弟与哥哥,弟弟比我小1岁,哥哥比我大1岁,弟弟在**?
小朋友们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5”说:“我今年5岁,比你小的弟弟在这里。”另外一个小朋友举起数字“7”说:
“我是比你大一岁的哥哥在这里”,在这个游戏中让小朋友知道相邻数就是一个比他大的哥哥,一个比他小的弟弟。
科学领域内容与要求中指出,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应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特别是在激发幼儿幼学习的兴趣往往不是教师的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实际操作**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教师要注意通过开展新颖的游戏,设计多样的情景,富有情趣的语言,影响、感染幼儿,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望。
目标:
1.调查、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知道一些标准用具的作用。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准备:
1.流调查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1)交流调查情况。
大组交流调查情况,介绍自己的调查表。
(2)小结:数学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2.了解统一标准计量工具的作用。
(1)幼儿测量桌面。
(2)用尺子进行测量,记录结果。
(3)拓展经验。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标准的计量工具?
3幼儿操作。
幼儿结成小组,选择同一种测量工具看结果是否一样。
活动反思:
在本课中,我主要以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为主要目的来进行教学,让幼儿能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让幼儿们在活动中去感受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关系,来引导幼儿去发现数字中的奥秘,能巧妙的运用数字完成任务。
能通过在教学中的活动,让幼儿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数字是分不开,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我举行多种活动能让幼儿为主体,幼儿们能积极的参与活动,能学习生活中的经验与知识。让幼儿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同时也能很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钓鱼真有趣》
活动目标:
1、能从画面中,对应出每个人钓鱼的数量,并转换成数字。
2、让幼儿练习多少关系的比较以及10以内的减法列式计算。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图画纸、回纹针、磁铁、竹筷子、蜡笔、毛线、海报纸、笔、大水盆。
2、1-5数字卡三份,减法卡、等于卡。
活动过程:
㈠引起兴趣
1、问幼儿有没有看过钓鱼?告诉幼儿我们要自己来做一些鱼,这样就可以准备进行钓鱼比赛了。
2、教师示范一次钓鱼道具的制作:
⑴用图画纸画鱼,并用剪刀剪下来,再用回形针夹在鱼的嘴巴上,一只鱼就完成了,鼓励幼儿制作不同种类的鱼。
⑵接着,利用竹筷子、毛线、磁铁制作钓竿:将毛线的一端绑上竹筷子,另一端绑磁铁。如果担心不牢,可用胶带固定,不要缠太厚的胶带即可。
㈡团体活动
1、将幼儿制作的鱼,全部放在一个在水盆里面,让幼儿可以尽情地钓鱼。但同时要告诉幼儿,现实生活中钓鱼,不能钓太多,够吃就好。
2、教师限定时间,时间到后,请幼儿收竿,带着钓到的鱼,请教师帮忙把数量记录在海报纸上。
3、教师回收所有的钓鱼道具,请幼儿集合,让幼儿专心于学习数学活动。
4、教师随意举两个人为例,提问:这两个人谁钓得多?谁钓得少?多多少?少多少?并问幼儿怎么判断多多少?少多少?
5、引导幼儿以算式表达数学概念,教师用数字卡、减法卡、等于卡,进行示范。
6、在黑板上,以图卡排出表达式,并用口语表达,例如:强强钓了五条鱼,珊珊钓了两条鱼,谁钓的比较多?多多少?幼儿可能会以手指头或自己的方式找出答案,教师可加入表达式,让幼儿学习抽象符号,并说明,强强比珊珊多钓了三只鱼,五减二等于三:5-2=3
7、让幼儿运用上述方式,任选两位同伴钓鱼的数量做比较。
8、请幼儿将自己练习的成果与同伴分享。
活动反思: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说过:“儿童有他独特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正所谓,“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对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从若干个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在阅读过程中,多俯下身来倾听孩子们的发言,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享受阅读的乐趣。
这节课中,我试着给了学生更多的发言权,还给予学生阅读反思的时空。学生通过阅读反思,开启了心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于学生个人的生活阅历较浅,看待事物往往不够准确全面。当学生在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教师不要急于去否定,而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看法,潜心阅读文本的重点段,这样就给予了他阅读反思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了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保护学生的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再一次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比高矮大班数学教案反思
一、引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然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数学可能会变得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我们开展了“比高矮大班数学教案”实施计划。本文将对该教案进行详细的反思和总结。
二、教案简介
1. 目标
通过“比高矮大班数学教案”,我们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比较大小的概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2. 教学内容和方法
该教案包括了比较数字大小、比较物体高矮以及大小数的排序等内容。我们通过课堂讲解、小组合作活动、游戏和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确保他们能够真正理解所学的内容。
三、教案实施反思
1. 活动设计
教案中的活动设计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测量班级中每个学生的身高,并将其制作成高度表。这样的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感受到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学生之间也能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进步。
2. 游戏环节
我们还设立了一些游戏环节,例如“比一比谁在班级中最高”和“排列小石子”。这些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还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教学资源
为了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我们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片、卡片、操纵材料等。这些资源在课堂上起到直观呈现和激发学生好奇心的作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四、教案效果评估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测评,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
在教案实施过程中,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他们踊跃回答问题、参与小组活动,并且通过实践操作和游戏环节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2. 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
通过教案中的各种活动和游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满了热情,并且愿意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3. 学生成绩有所提升
通过对学生的测评,我们发现他们在数学考试中的表现有所提升。教案中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和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
五、教学反思
1. 内容拓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教案的内容,例如引入更复杂的排序问题或者将比较大小的概念应用于其他学科。通过更加丰富多样的内容,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个别辅导
教案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对于比较大小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加强对这些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六、结论
通过“比高矮大班数学教案”实施计划,我们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成绩。然而,我们也意识到,教学永无止境,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学习体验。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排序(即序列)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或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经验加以统合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老师需要创造条件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
活动目标:
1、体验自由排序,在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培养幼儿在活动中专注操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教师演示教具一套,幼儿操作教具人手一份,挂图等材料若干;
2、经验准备:有简单的排序经验。
活动过程:
(一)游戏1:彩色小圆片的排序游戏:请小朋友将手中的彩色小圆片按一定颜色顺序进行排序。幼儿操作后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展示,自我评价奖励小红旗。
(二) 游戏2:找异同。老师出示一幅图,请幼儿认真观察,找到规律并在图示收起后,按要求将所有小圆片放入蛋糕盘。
(三)游戏3:全面看图找规律。请幼儿认真读图,找到几何图形的排列规律后根据记忆进行操作。
(四)游戏4:听题送几何图形回家。题目要求:横排同颜色,竖排同形状。
(五)活动小结:
1、数一数自己得了几面红旗,为自己加油。
2、找找身边有哪些有规律的排序。出示有规律排序的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在哪些地方有这些排序。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以游戏为主线,通过游戏形式,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图形排序的规律,并用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排列规律和自己操作的排列规律,让他们在不断的观察与操作中学习有规律的排序,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其次,在环节的设置上,我采用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法,使各个环节,环环相扣,过渡自然,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本次活动在组织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自身语言的表述能力要加强提高。
2.在组织第二个环节:幼儿给图形排序时,我当时想让每个幼儿都来说说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来排序的,而没有把握住时间,致使后面活动的时间有些仓促了,若是让每组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会更好些
活动目标:
1、按规律进行数列推理(如:根据物体符号排序)
2、通过实际操作,获得有关容积守恒的经验。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操作学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幼听音乐,做拍手、转手腕动作,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请你听音乐跟随刘老师来做拍手动作好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提醒幼儿记住自己做过的动作。
提问:刚才咱们做了什么动作?拍了几次手?手腕转动了几次?我们做的动作有什么规律?
小结:我们刚才做的动作规律是:拍两次手,转两次手腕,拍两次手,转两次手腕,如果记住了规律,就容易记住动作。再次放音乐,让幼儿根据规律记动手,体验规律对记忆的帮助。
二、复习所学过的排序发放教玩具,让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排序。
1、小结:让幼儿自己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排序的(有按颜色、大小、形状、高矮、长短进行排序的)。
2、引出新课,按符号排序。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组排序,请小朋友帮我观察下,和你们之前的排序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从中找出规律)
3.如果接着往下挂你们知道该挂什么吗?完成(操作图卡)
三、动手实践创造规律
你们想来设计一些有规律的图案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不同符号的小卡片,现在请你们自由选择你们喜欢的小卡片,利用这些材料,小组合作在桌子上摆出一条有规律的图形。
四、 幼儿操作练习。
五、结束:"游戏"开火车"自然结束:
师:"走我们一起坐火车到外面去参观吧,按一个女孩一个男孩的规律上车",老师戴上火车胸饰扮演司机,幼儿按规律有秩序上车,将火车开到寝室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许多物品存在有规律排序的现象,如在衣服、窗帘、壁纸的图案。 有序排列的图案美化物品的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排序规律的好奇心。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重复交替、数量的递增或递减等规律进行排序。
2.大胆创新,探索按多种规律排序。
3.体验事物重复变化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雪花片幼儿每人 1 份,红、蓝彩珠,绳子,彩色纸条,胶水若干,“幼儿学习材料”——《秋天多美好》。
2.教室中悬挂红、绿两色按递增和递减规律交替、重复做成的两条彩旗挂饰。
【活动建议】
1、结合《秋天多美好》第 30-31 页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排序的兴趣。
(1)出示“小熊的新房”图片,请幼儿观察有规律的地方。
提问:小熊的住处有哪些有规律的地方?例如:屋顶色块是按红、红、黄的 顺序,小路鹅卵石按照 2 大 3 小的顺序,小动物排队是按小猴、小兔、小兔、小 狗的顺序,大山
是按照 2 小 1 大、3 小 1 大、4 小 1 大的顺序,蝴蝶是按两只向上飞、 两只向下飞的顺序等。
(2)引导幼儿梳理、记录排序的多种方法。
小结:小熊的新住处布置得很有规律,有的是按 ABBBABBB 式交替排列的,有的是按
ABABBABBBABBBB 式递增排列的。
2、引导幼儿分组设计排列顺序。
(1)为小熊家门前的小路铺设有规律的路面。
提问:怎样用雪花片帮助小熊铺设一条漂亮的小路? 鼓励幼儿按雪花片的数量或颜色交替变化的规律铺设。
(2)请幼儿帮助动物们做项链送给小熊。
请幼儿用长绳穿彩珠做成项链,比一比谁穿得漂亮。引导幼儿按交替、重复的规律穿珠。
例如:按红珠子的数量不变、蓝珠子逐一增加的规律穿珠子。
3、鼓励幼儿交流作品,发现不同的排列规律。
(1)请个别幼儿完整介绍自己铺设的小路或设计的项链的创作规律。
(2)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同伴设计的规律。
4、组织幼儿讨论生活中事物重复变化的乐趣。
提问:生活中,你还发现什么地方有交替、重复排列的现象?这些地方为什 么要用有规律的排序?
小结:生活中的很多地方用到了有规律的排序。例如:家里的窗帘、被单的 图案,公园里摆放的花盆,婚礼上的气球拱门等。事物的重复、交替变化装扮美 化了我们的生活。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过程首先让幼儿找到小动物的排队规律,然后让孩子排一排,说一说身边什么是有规律的,最后让孩子们摆一摆,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是“摆一摆”,在此环节幼儿可以自己动手把想的规律摆出来,体现了手脑互动,然后说出自己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在说时注意要说完整话,用“我是按照……规律排序的”句式完成。最后请小伙伴接着自己的作品往下排,小朋友来做小老师检查是否正确。
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是缺少小组活动,下次设计时加小组活动,让小朋友们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幼儿园的老师都想教学工作能使小朋友们学到知识,为了将学生的效率提上来,老师会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提供效率。幼儿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大班数学教案学习组成(精选6篇)”,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大班数学教案9的组成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活动准备:
1、教具:放大的操作材料。
2、学具:购物券,彩笔、玩具等实物,记录卡,营业员胸牌、头饰、数字卡片。活动过程:
一、复习8以内的加减 游戏:我问你答
玩法:师:小朋友我问你3+4等于几?幼:张老师我告诉你3+4=7,游戏时速度由慢到快,由集体游戏到小组、个人游戏。
二、学习9的组成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小兔超市开业了,这个超市里的东西都卖9元钱。小兔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2、介绍购物券。
师:购物券上有什么图形?(圆形)一个圆形表示1元钱,两个圆形表示2元钱。这张购物券是几元钱?(幼:5元)为什么?(幼:因为上面有5个圆)想一想,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是9元钱,正好可以买一样东西?等一会你能买几样东西?
3、分组进行活动。(1)每组一个营业员(挂牌),其他幼儿去营业员那买东西,营业员一定要严格验证小朋友是不是付了9元钱。
师:营业员一定要把好关,看看买东西的人是不是付了9元钱,不然会赔钱的。顾客买了东西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物品记录到记录卡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卡片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盒彩笔。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卡,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9可以分成1和8……9有几种分法呀?(8种)
6、操作活动。
师:刚才我们玩了超市游戏,玩的时候我们小朋友用了9的八种分法,小朋友真聪明。现在小兔的妈妈想我们小朋友帮个忙,小兔在幼儿园学了9的组合,可还是不会做,请我们小朋友做给他看,你们愿意吗?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做法。(2)幼儿做,教师指导。
师:做完后请相互检查一下,检查对了再交给我,我送给小兔妈妈,让她的孩子看看。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学习9的组成》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学习9的组成
活动内容:数学《学习9的组成》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2、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准备:
教具:9朵大小、颜色不同的话,数字,分合号。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难点: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过程:
1、复习8的组成,学习9的组成。为解决重点问题。
“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8的分合,谁能够运用互换的方式省略几组相关的分合式。”“小朋友们你们看看黑板上都有什么?有什么不同?它们各有几朵?”(引导幼儿从大小、颜色、方位上观察和讲述,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等)“谁谁能有顺序的把刚才讲的事纪录下来?”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9可以分成1和8等)“我们检查一下是否有序,是什么样的顺序?”“请把分合式读一遍。”继续感知两个较小数之间的互补关系。“请小朋友看看这并列的两个数”如(9/1和8,2和7)“前面多出的1是哪里的,后面少了的到1哪里去了。”
2、让幼儿在记录分合时只要记录出4组分合就可以了。为解决难点问题。9〈1和8,2和7,3和6,4和5。
3、在感知互补关系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两组并排的分合式,让幼儿明确前面的数增加的部分,就是后面的数减少的部分。
4、幼儿练习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点评。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组成,知道8的组成有7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启发幼儿运用呼唤的方式省略相关的几组分合式。
重点:学习8的组成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复习7的组成---碰球
今天我们来碰球,我的球和你们的球合起来是7。
二、小组活动,学习8的组成
A、第一、二组,给圆点涂色。
数一数,每个格子里的圆点有几个?(8个)
将8个圆点分成两份,请你分一分8个圆点有几种分法,用油画棒给圆点涂色。
B、第三、四组,分雪花片记录。
C、印点子做记录。
三、活动评价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活动完成的对不对。先看看两组数合起来是不是8?每一组的分合有没有重复?8分成两分有几种分法?你们看哪一种分合式是有序的?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教具: 放大的操作材料。
2、学具: 购物券、水果卡片,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复习8以内的加减
游戏:开火车
玩法:师:我的火车就要开,幼:几点开?老师出示一算式卡片:请你猜猜看?幼:1 6=7你的火车7点开。
游戏时速度由慢到快,由集体游戏到小组、个人游戏。
二、学习9的组成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小兔水果店开业了,这个水果店里的水果都卖9元钱。小兔水果店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2、介绍购物券。
目标:
1、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初步体验发现“数越大,组合的方法越多”。
2、在活动中发展幼儿迁移整理已有经验的能力,逐步促进幼儿思维深刻性的发展。
重点:认识表示数的分合的符号,初步理解组成的意义。
难点:概括5以内各数组成情况,初步体验发现数越大,组合的方法越多。
准备:
教具(大房子图一间2层、数卡“1”3张,“2”2张、“3”一张,表示分合意思的符号四个)学具(操作分合学具出现不同结果的记录纸、房子图10张,人手2套1-5的数字卡、宝贴)
过程:重点讨论-->幼儿迁移运用-->集体交流-->结束活动
目标:在上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认识表示数的分合的符号“”,理解组成的意义。
目标:在前一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迁移整理5以内各数的组成的经验,并用数字表示。
指导:a、教师介绍玩法b、幼儿在上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在房子图里有数字表示
3、集体交流:
(1)幼儿介绍,教师有序排放5以内各数的组成卡片。重点指导幼儿体会把一个数分成2份,这2份合起来还是原来的数。
(2)在结果出来后,引导幼儿观察,列出每一个数字分的方法记录情况,问:记录每个数字分的方法从2-5有些什么变化?(体验:记录越来越多-->分的方法越来越多)
(1)小结有关数的组成的一些经验,激发幼儿下次活动的兴趣;
(2)肯定活动中有进步的幼儿。
课后反思:
本课的新知教学部分分为三部分:教学5的组成,教学4、3、2、1的组成,巩固练习。其中以教学5的组成为重点环节,主要以启发引导教学为主,有效地落实本节课的重点,而2、3、4的教学在学习5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这一点也体现了“授人以渔”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而教学5的组成,也是按照学生操作---提出困惑---再次操作---介绍分析式、读法---找规律等逐步展开的,体现了建构知识的一般过程,从现象到本质展开的,渗透数学知识结构间的有序严谨的思想。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小圆圆 学习9的组成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教具: 放大的操作材料。
2、学具:购物券、水果卡片,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复习8以内的加减师出示卡片。指名口答。
二、学习9的组成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小兔水果店开业了,这个水果店里的水果都卖9元钱。小兔水果店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2、介绍购物券。
师:购物券上有什么图形?(圆形)一个圆形表示1元钱,两个圆形表示2元钱。这张购物券是几元钱?(5元)为什么?(因为上面有5个圆)想一想,哪两张小圆片合起来是9元钱,正好可以买一样水果?等一会你能买几样水果?
3、分组进行活动。
(1)每组一个营业员(挂牌),其他幼儿去营业员那买水果,营业员一定要严格验证小朋友是不是付了9元钱。
师:营业员一定要把好关,看看买水果的人是不是付了9元钱,不然会赔钱的。顾客买了水果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水果记录到记录卡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卡片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桃子。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卡,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 9有几种分法呀?(8种)
6、操作活动。
师:刚才我们玩了水果店游戏,玩的时候我们小朋友了9的八种分法,小朋友真聪明。现在小兔的妈妈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个忙,小兔在幼儿园学了9的组合,可还是不会做,请我们小朋友做给他看,你们愿意吗?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做法。
(2)幼儿做,教师指导。
师:做完后请小朋友检查,检查对了再交给我,我送给小兔妈妈,让她的孩子们看看。
文章来源://m.jab88.com/j/146721.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