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教案制定包含了教学中的内容方法技能等有关因素,如何才能写出好教案课件呢?下面为您呈现的是88教案网的编辑为您整理的“艺术领域的教案大班”,希望我们的建议能够激发您更多的创意和想法!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彩玉米粒在瓶子上进行立体纹样的装饰。
2.通过观看课件,初步掌握剪、压、搓、粘贴等技能,大胆在瓶上表现出人物脸部特征。
3.体验用新材料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范例、各种造型的瓶子、多彩玉米粒、海绵、剪刀。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讨论如何运用玉米粒在瓶子上表现人物脸部特征
1.观察范例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娃娃瓶上人物五官和发型的特点。
小结:娃娃瓶的颜色很鲜艳,造型立体又夸张。有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有的眼睛笑得只有一道缝;有的有厚厚的绿嘴唇,有的嘴张得大大的;有的头发像刺猬一样一根根地竖起来,有的头上戴着好看的花朵。
2.分析新材料——玉米粒,掌握立体纹样的制作方法。
①出示玉米粒。
教师:这些瓶子上的立体花纹都是用这些玉米粒制作的,它们都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点?
小结:小朋友说得很对,玉米粒都是圆柱形的,颜色非常鲜艳,也很轻,很适合我们进行立体花纹的设计制作。
②通过讨论、示范、观看课件,学习制作技能。
教师:如何用玉米粒来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设计呢?(幼儿观察做好的立体娃娃瓶,讨论制作娃娃瓶运用了哪些技能。)
小结:对了,玉米粒可以剪开,可以压扁,只要沾上水就可以粘贴,非常方便。
二、提出要求,幼儿创作
1.教师: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娃娃瓶呢?(幼儿相互讨论。)
2.教师:小朋友想法都很好,那让我们都一起动手制作吧。首先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瓶子,然后将玉米粒进行剪、压、粘贴等,在瓶子上制作出娃娃的脸。记得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剪下来不用的材料要放回材料篓里。
三、展示作品,欣赏评价
将幼儿装饰好的瓶子放在展示台。引导幼儿欣赏——你最喜欢哪一个娃娃瓶?为什么?
【活动目标】
1、了解风筝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工艺。
2、知道风筝的简单制作过程,尝试自己制作风筝并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1、放风筝录像、图片、《春之声圆舞曲》背景音乐。
2、绘画纸、卡纸、剪刀、胶水等。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教师与谈话:你都见过什么样的风筝?让幼儿说一说
2、请幼儿欣赏风筝图片,请幼儿说说这些风筝的特征。
(1)引导幼儿观看潍坊风筝节漫天风筝的录像,并播放《春之声圆舞曲》背景音乐。
(2)请幼儿互相交流看到了哪些不同样式的风筝,自己最喜欢的风筝是什么样子的。
3、通过教师简单介绍让幼儿更进一步了解风筝,知道风筝的简单制作过程。
(1)教师介绍风筝的知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不同样式的风筝。
(2)向幼儿简单介绍风筝的发展历史和制作过程,了解风筝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工艺。
(3)出示几种不同样式的风筝,引导幼儿观察其图案特点。
4、请幼儿用提供的材料尝试制作风筝。
(1)教师示范制作风筝的过程。
(2)幼儿利用教师准备材料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让幼儿说说自己制作风筝的过程
(4)请幼儿阅读用书,说说这些风筝的名称和特点,然后给它们装饰,一定要与众不同。
5、请幼儿互相欣赏作品,教师评价。
【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户外放风筝。
活动目标:
1、感受熊猫的可爱,学习用各种美术形式表现自我的欲望。
2、尝试运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表现熊猫的基本特征及不一样的动态。
活动准备:
1、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熊猫的图片、邮票、明信片及有关记录熊猫生活的VCD等。
2、与家长一起到动物园参观,观看熊猫表演,感知熊猫的外形特征和不一样的动态特点。
1、收集各种美工材料。
指导要点:
1、幼儿互相交流自我对熊猫的认识,分享有关熊猫的已有知识经验。
2、根据收集的各种美工材料,引导幼儿思考: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熊猫?会遇到什么困难?鼓励幼儿共同解决难点。
3、幼儿分组活动,鼓励幼儿用各种美工材料,用绘画、剪纸、拼帖、泥塑等不一样方法,大胆表现熊猫的不一样动态。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愉快。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一个孩子准备一块月饼,并请家长告诉孩子月饼的品名。
2、民间故事《嫦娥奔月》
活动过程:
一、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二、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三、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问: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为什么?
四、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1、月饼有很多种,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月饼?——引导孩子们从形状、颜色、味道来介绍。
2、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
3、老师小结。
教育目标:
1、锻炼手部动作的灵活性,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2、了解做月饼的过程练习“团、压、捏、刻、印”等技能。
3、感受中秋节的欢乐气氛分。
活动准备:
实物月饼、音乐《爷爷为我打月饼》、做月饼的.面团、各种形状的月饼卡片、电饭锅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坐好听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教师进行提问:你们吃过什么形状的月饼?它们是什么味道的?里面是什么馅的?
3、出示各种形状的月饼卡片让幼儿进行观察,然后提问:“小朋友你们愿意做月饼吗?现在老师教你们做月饼。”
4、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月饼的做法:
(1)、先将面揉好,用手团、压、然后包馅,一手托皮,一手沿皮的边缘包上、捏紧。
(2)、幼儿制作将包好的面团放入模型,摁一下,然后磕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教幼儿团、压、捏、刻、印的技能,并引导幼儿做出不同形状的月饼。
5、将月饼放入电饭锅的蒸笼蒸熟。
6、做游戏,等待月饼蒸熟,利用图片进行二次分类:请幼儿先把大小不同的月饼找出来放在一个篮子里,再把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月并放到另一个篮子里,再请幼儿把大小不同的圆形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再把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月饼分给另外两名小朋友。
7、大家一起品尝自己制作的月饼,(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要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根据《指南》精神,结合我园正在开展的音乐教学游戏化课题,我设计了这一歌唱活动。它是以大班爱家乡主题活动美丽漳州我的家中的二级主题家乡的特产为背景的。漳州是著名的花果之乡,水仙花是漳州三宝之一,是漳州的市花,享誉海内外。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根据教学需要创作了多首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歌唱家乡的幼儿歌曲,《问水仙》和练声曲《百花村里百花开》(百花村是漳州一个非常有名的村庄,村民以种花为生)就来源于此。其中歌曲《问水仙》旋律优美,歌词浅显易懂,富有乡土气息。此歌唱活动是在幼儿对水仙花和百花村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开展的,以游百花村的情境把四个环节串连起来,层层递进,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歌曲,进一步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提高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体验合作演唱问答歌的乐趣。
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的意境,有表情地合作演唱问答歌。
2.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大方勇敢地与教师和同伴交流、互动。
3.在歌唱中进一步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准备:
1.材料准备:PPT课件,水仙花实物或图片,歌曲《问水仙》的录音,碰铃,眼罩。
2.经验准备:初步了解漳州的百花村和水仙花,会演唱练声曲《百花村里百花开》。
过程:
一、做律动引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百花村玩,出发喽!
(播放歌曲《问水仙》,师幼一起随音乐做律动。)
(析:此环节是活动的导入部分。百花村在漳州是个很有名的村庄,很多幼儿都去游玩过,以此引入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幼儿和教师一起在《问水仙》的音乐声中做律动,能形成对歌曲旋律的初步感受,为后面学习演唱歌曲做好铺垫。)
二、练声《百花村里百花开》
师:哇,百花村里的花儿都来欢迎我们了!快看看,都有什么花呀?(教师根据练声曲内容依次播放兰花、菊花、玫瑰花的PPT课件。音乐响起,幼儿开始练声,每一段都比前一段高半度。)
(析:练声曲《百花村里百花开》切合游戏情境,既能达到让幼儿练声的目的,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在游戏中学习歌曲《问水仙》
1.教师播放水仙花PPT课件,引出水仙花。
师:快看,还有什么花也来欢迎我们了?(水仙花。)
师:关于水仙花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水仙花是漳州的市花)
师:你们说得真好!今天水仙花仙子要跟我们一起玩游戏,掌声欢迎!
(教师自然引出水仙花并调动幼儿关于水仙花的已有经验。)
2.幼儿玩游戏听音变花朵,初步感受歌曲《问水仙》。
(1)教师边朗读《问水仙》歌词边引导幼儿玩游戏听音变花朵,让幼儿在游戏中初步感知和学习歌词,并尝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花朵的形状。
师:我们玩的第一个游戏叫听音变花朵。请你们围成一个大圆圈,老师绕着圆圈边拍手走边念儿歌《问水仙》,老师念到最后一个字时停在谁跟前,谁就做一个花朵的动作,表示自己变成了一朵花。我们来看看哪朵花开得最漂亮。
师:哇,花儿们都开得这么漂亮呀!还有谁能变出跟别人不一样的花朵呢?师:请你们跟着老师一起边念儿歌《问水仙》边玩游戏,看看谁有新的变化。
(2)教师边唱歌曲《问水仙》边引导幼儿玩游戏听音变花朵,幼儿在游戏中完整感受歌曲。(玩法同上,玩两遍。)
师:请注意,我们的游戏要升级了,请你们边玩游戏边注意听儿歌有什么变化。(教师边唱歌边与幼儿玩游戏,引导幼儿发现儿歌变成歌曲了。)
师:你们都发现游戏中的儿歌变成歌曲了,真棒!现在就请你们听歌曲来变花朵,再来看看谁变的花朵最漂亮。
3.幼儿玩游戏听歌声找水仙花仙子,尝试演唱歌曲《问水仙》中的回答部分。
师:水仙花仙子就藏在我们中间,想把她找出来吗?师:请男孩女孩各推选一名代表上来比赛,谁找到水仙花仙子,谁就可以得到一枝水仙花,看看谁得到的水仙花最多。
??(1)男孩代表听歌声找水仙花仙子。
玩法:请男孩代表戴上眼罩站在圆圈中间,教师边唱我问水仙花,哪儿是你家?水仙花儿告诉我,边按节奏轻轻点每个孩子的头,最后一拍点到谁,谁就唱九龙江边圆山脚下。男孩代表取下眼罩去找刚才唱歌的人,并问他:你是水仙花仙子吗?如果找对,这个孩子就答:我是水仙花仙子。男孩代表就可以得到一枝水仙花;如果找错,这个孩子就答:我不是水仙花仙子。男孩代表就不能得到水仙花。(完整游戏两遍,看男孩队能得到几朵水仙花。)
(2)女孩代表听歌声找水仙花仙子。(玩法与规则同上。)
(3)男孩女孩玩接龙唱歌游戏。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数数哪队得到的水仙花多。
师:好,接下来我们要玩接龙游戏了,请得花多的队唱问的部分,得花少的队唱答的部分。大家要注意接好,接不上的就输了哦。
师:哇,你们合作得真好!如果交换一下,得花少的队唱问的部分,得花多的队唱答的部分,是不是也能唱得一样好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4.师幼以问答形式演唱歌曲。
师:好,现在老师唱问的部分,你们都当水仙花仙子一起唱答的部分。
师:水仙花仙子们唱得真棒!老师也好想当水仙花仙子呀!你们唱问的部分,老师当水仙花仙子唱答的部分,行吗?5.幼儿了解歌曲名称,跟随琴声完整演唱歌曲。
师:今天我们唱的歌曲《问水仙》,唱的就是我们漳州的市花美丽的水仙花,它表达了我们对家乡水仙花的热爱。现在我们一起跟着琴声用优美的声音来完整演唱歌曲。
6.幼儿边随着伴奏演唱歌曲边自由表演,并在歌曲结束时自由做花的造型动作。
师:老师还准备了一种小乐器,大家看看是什么呀?(碰铃。)
师:现在,老师用碰铃来伴奏,你们用动作来表演,我们一起把这首歌变得更美。好吗?师:请大家都扮演水仙花仙子,边唱《问水仙》边自由表演,唱完时做一个好看的造型动作来表现美丽的水仙花,可以自己一个人做,也可以跟朋友合作。我们来看看哪朵水仙花最漂亮,好吗?(析:此环节是歌唱活动的主要环节。幼儿通过听音变花朵听歌声找水仙花仙子、问答对唱、合作表演等多种游戏形式,从单纯感知歌词、完整感受歌曲、用歌问答到听伴奏完整演唱,再到边唱边自由表演,循序渐进,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碰铃的引入则为幼儿在音乐区探索用各种乐器为歌曲伴奏埋下了伏笔。)
四、做律动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不仅跟美丽的水仙花仙子玩了许多好玩的游戏,还学会了唱一首好听的歌《问水仙》,大家高兴吗?跟水仙花仙子说再见,我们继续去游百花村吧!
(析:结束部分与引入部分前后呼应,幼儿很自然地随着熟悉的《问水仙》旋律边唱边舞,这对于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和表现这首歌曲起到了强化作用。)
延伸活动:
1.鼓励幼儿在音乐区探索用不同乐器为歌曲伴奏,并制作各种道具装扮水仙花仙子,合作表演这首歌曲。
2.建议幼儿回家后给家人演唱这首歌曲,并教家人学唱。
附:问水仙
注:九龙江是漳州的母亲河,圆山脚下是水仙花产地。
设计意图:
一天班里的孩子过生日,他跟家说:"早上我妈妈给我做了长寿面吃。"顿时引起其他小朋友的兴趣,家开始讨论。有的小朋友说:"老师,你会做面条吗?我也想学做面条。"怎样才能使幼儿的兴趣与教学内容之间建立起联系呢?观察现象之后,开始从幼儿兴趣入手,紧紧地围绕《纲要》中艺术领域总目标展开美工活动《撕面条》。旨在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充分发挥想象力,用彩色纸进行撕面条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认识面条,知道面条长什么样子。
2.能两只手协调配合的撕面条,并发挥想象,胆创新,能够将撕好的面条放在盘子里。
3.乐意参与撕纸活动,体验给小动物过生日的快乐。
活动重点:
锻炼幼儿双手协调能力,乐于参与活动。
活动难点:
双手协调配合撕面条(撕纸时,小手的拇指和食指紧捏着纸,撕一撕、移一移,重复到完成为止。)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一碗彩色面条、彩纸、盘子
2.经验准备:认识面条并知道面条长什么样子、会唱《拍手歌》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导入语:小朋友们好,今天呀,小猫贝贝给老师打了一个电话,她说今天是她的生日,可是她的妈妈不在家,她好想好想吃长寿面。她听说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们都会做长寿面,想让我她过生日,做长寿面吃。可是呀,老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为小猫做生日礼物长寿面。
过渡语: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和老师一起学做长寿面给小猫吃呢?
二、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面条的特征。
提问语:小朋友们都想给小猫做长寿面,那你们吃过的面条长什么样子的呢?
过渡语:哦!小朋友们说面条是长长的、细细的、白白的、那你们见过彩色的面条吗?
提问语:你们瞧,老师手中的面条长什么样子呢?
小结语:哦,原来呀彩色的面条也是长长的、细细的、不同的是老师手中的面条是五颜六色的。
过渡语:小朋友们都很聪明,不仅认识了面条还知道面条长什么样子,彩色的面条可好看了,小朋友们想不想为小猫做彩色的面条呢?
三、教师提供材料,幼儿自主撕面条。
(一)、教师提供操作要求并示范。
引导语:老师呀,今天为你们准备了彩色的纸和漂亮的小盘子,一会老师就请听话的宝宝来当小厨师,用这些彩色的纸来撕面条,为小猫做长寿面。
现在请小朋友们坐好,睁你们的小眼睛看老师手中,老师现在教你们撕面条。
操作要求:
教师示范:伸出你们的小小手,用你们的拇指和食指紧紧捏着纸,撕一撕、移一移,要慢慢的撕,要撕的细细的、长长的,不可以把它撕断,那样做出来的面条才好吃哦。
提问语:那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们,我现在应该将撕好的面条放在哪里呢?
提问语:有小朋友说放在嘴里,小朋友们说对不对呀?
小结语:嗯,面条是给小猫做的生日礼物,我们不能吃。有小朋友就很聪明,看到老师这里有漂亮的盘子,要把面条放在盘子里。
(小朋友们、学会撕面条了吗?哦、有的小朋友说会了,可还有小朋友说不会,那现在老师再示范一次,这一次呀,小朋友可要睁眼睛仔细看,一会要自己动手撕面条哦!)
过渡语:嗯,小朋友们都学会了撕面条,那我们现在就一起动手开始为小猫准备生日礼物长寿面。
(二)、幼儿自主体验撕面条。
引导语:现在请小朋友们坐好,老师开始给听话的宝宝们发彩纸和小盘子(老师的小盘子可漂亮了、小朋友们要好好爱惜)。在老师没说开始撕面条之前小朋友们不准撕,要听话,要等其他小朋友都拿到东西后一起做面条。
再次说要求(小手的拇指和食指紧紧捏着纸,撕一撕,移一移)
提问语:小朋友撕面条时呀、还可以对手中的面条说什么呢?
小结语:哦,可以念儿歌。现在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边念儿歌边撕面条。
撕面条、撕面条、面条长又长。
引导语:瞧、我们都撕好了面条,可老师呀,想给面条里添一颗小青菜,小朋友们想加些什么呢?现在呀,就请小朋友们发挥想象,为小猫的长寿面加一些东西吧。
过渡语:小朋友们真棒!都做好了长寿面,五颜六色的,可真香呀!我们来一起看看小朋友们是怎么做出这又香又漂亮的`面条的。
(三)、教师引导幼儿分享操作结果和经验。
提问语:哪位小朋友愿意说一说自己的面条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小结语:哦!小朋友们真棒,都为小猫做了长寿面,都知道撕面条的时候,小手的拇指和食指紧紧捏着纸,撕一撕,移一移。这样才能撕出又细又长又好吃的面条。
四、教师引导幼儿体验给小动物过生日的快乐。
过渡语:小厨师的手可真巧,撕出这么漂亮的面条。有长长的、细细的、还有小朋友们发挥想象添的荷包蛋、香肠。闻着可真香。小猫肯定饿了,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把面条送给小猫去。
引导语:现在请三个小朋友老师演一下小猫的家。哪位小朋友愿意呢?
其他的小朋友端好面条排好队,一个跟一个,和老师一起去小猫家为她庆祝生日。
提问语:小猫贝贝过生日,我们是不是要给她唱一首生日歌,说一说祝福的话语呢?
过渡语:小朋友们今天玩得开心吗?我们一起听音乐来跳舞吧!
五、结束游戏
听音乐《拍手歌》跳舞。
活动反思:
面这一主题比较贴近山西人的饮食特点,贴近幼儿生活。小朋友都可以积极参与到撕纸的活动中,并与老师互动,胆的说自己吃过或想到的各种面食;撕揪片时精细动作发展好的小朋友能撕的很小,很碎,有的小朋友则不行,是一块,一块的,撕的比较慢。在炒面时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一个高潮,孩子们玩的特别开心。
我定的是美术课,但是,因为没有欣赏美在其中,有的老师建议把它列为健康课。在我撕完以后就直接请小朋友撕了,如果请1到2位小朋友示范一下可能更突出“撕”的动作,更贴近目标。
设计意图:
新年即将到来,“节日贺卡”引起了我班孩子极大的兴趣。有的孩子从家里带来了圣诞卡,有的孩子拿来了新年卡,并聚在一起相互欣赏、讨论。作为老师看到这个场面,在高兴的同时,又冒出一个奇好地想法,这些贺卡虽然美丽,但都是从超市里买来的。孩子的想象力无限丰富,为什么不让他们在收集、观察、欣赏感受的基础上自己制作贺卡呢?
活动目标:
1、在欣赏贺卡和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新年即将到来的欢乐气氛。
2、初步了解贺卡的种类和功能。
3、愿意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制作贺卡。
活动准备:
1、小猴明明布偶一个
2、幼儿制作贺卡的材料:毛线、红、黄、蓝等各色颜料、油画棒、胶水、卡纸、彩纸、剪刀、吸管、白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生谈话:孩子们,新年快要到了,小猴明明想给好朋友小猪胖胖送一张漂亮的贺卡,可他发现兔妈妈百货商店里的贺卡多种多样,看得小猴明明眼花缭乱。你们能帮他看看都有哪些贺卡吗?
二、欣赏贺卡:
1.了解贺卡的种类:
孩子们,你见过的贺卡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贺卡有什么用处?
2.为贺卡分类。
根据形状、材料、内容、图案不同进行分类。
3.了解贺卡的演变:
树叶贺卡—纸贺卡—电子贺卡。(幼儿根据贺卡的不同进行讨论,说说自己贺卡的种类。)
三、制作贺卡:
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认识不同的制作材料。
2.把幼儿分成四组,制作贺卡.
(1) 为第一组幼儿提供了颜料、油画棒,引导孩子感受两种材料的结合绘画。
(2)为第二组提供了颜料,尝试上色后对着,学习基础拓印技法。
(3)为第三组提供了颜料、吸管,尝试吹点技法。
(4)为第四组提供了色卡纸、毛线、彩纸、剪刀、胶水,练习剪贴技能。
四、展示贺卡:
孩子们,贺卡做好了,请互相说一说,你的贺卡是用那些材料制作的,是怎样制作的?
小朋友可真能干,制作的贺卡真好看,现在就去找自己的.好朋友,把贺卡送给他,并说一句祝福的话,你的好朋友一定会很开心。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和幼儿搜集更多的材料,让幼儿制作贺卡。
活动目标:
在感受理解歌曲《泉水叮咚》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制的乐器和不同的合奏方法为歌曲伴奏,体验合奏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可以表现不同水声的替代乐器(碗,筷,玻璃瓶,鼓棒,装着沙、米、豆的铁罐,洗衣板等),并学会表现。
2、歌曲《泉水叮咚》的录音。
3、乐句图示及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交流各自收集的“节奏乐器”,说说它们分别能表现什么水声?
(最近我们听了许多水的声音,还用生活用品制作了许多节奏乐器来表现听到的水声,请大家来介绍一下。)
1、你带来了什么?它能表现什么水声?
2、它敲击出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声音(泉水声、小溪声、大江声、大海声)?
3、怎样才能使这些物品发出的声音更好听?
二、使用“乐器”为歌曲《泉水叮咚》伴奏
1、复习歌曲《泉水叮咚》
提问: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这首歌唱得更动听?
(教师鼓励幼儿根据歌曲的内容及情感设计演唱方法,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容。)
2、尝试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1)提问:要为歌曲伴奏,需要做哪些准备?
(2)小结:需要有节奏,才能表现得更好。
(3)出示幼儿所选节奏的卡片:
3、幼儿尝试一起为歌曲伴奏。
(1)伴奏前提问:一起伴奏需要注意什么?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伴奏后提问:你们觉得自己的伴奏好听吗?有问题需要解决吗?
4、师生互动解决伴奏的问题。
(1)提问:这么多乐器一起演奏,可以用什么办法让它们表现得都很好听呢?
(鼓励幼儿运用轮奏、合奏等方法合作表现。)
(2)小结:这么多乐器共同表现时,要根据歌曲的内容与特点,用不同的办法合奏,这样效果会更好。
三、合作表现体现成功的快乐
1、教师指挥,引导幼儿合奏,为歌曲伴奏。
2、请幼儿做指挥,集体为歌曲伴奏。
3、小结:其实为这首歌曲伴奏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再去试试其他的方法,比一比哪种方法更动听。
设计意图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游戏、电动玩具占据了孩子的世界。由于过多地与电视、电脑为伴.不少孩子动作发展迟缓、社会交往能力弱。为了让孩子走进自然。走近社会,我园收集整理了曾经广为流传的民间游戏,并将它们纳入幼儿园课程。跳皮筋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民间游戏,不仅操作简单、取材方便,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孩子语言表达、身体动作、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展。为此,我选择民间游戏跳皮筋的音乐,设计了这节韵律活动,锻炼孩子的节奏感,培养他们身体动作的协调能力,同时,让他们体验创编动作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跟着童谣的节奏跳皮筋。
2.能根据节奏|||O|创编不同的舞步组合。
3.体验合作游戏及创编动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熊、小老鼠头饰各一个,橡皮筋一根,《跳皮筋》歌曲录音,自制的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起兴趣,感知节奏
1.听节奏,猜猜是谁的脚步声。
师:今天大熊、小老鼠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请你们听听它们的脚步声,猜猜是谁先来了。
教师分别演示两种不同的节奏,请幼儿听一听、学一学、猜一猜。
2.看节奏图谱,学动物走路。
||||(图谱一)
||||(图谱二)
(此环节以动物走路引出两种节奏,调动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同时,模仿动物走路形象地帮助孩子感知节奏。为后面组合节奏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演唱童谣,熟悉节奏,学习舞步
1.播放歌曲《跳皮筋》录音,鼓励幼儿拍出节奏。
师:今天大熊和小老鼠要来和我们玩游戏,它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跳皮筋》,请你们打出节奏。
2.出示图谱三,请幼儿听音乐看图谱尝试用脚踩出节奏。
师:大熊和小老鼠也来打节奏了,它们是怎么合作的呢你们会踩出节奏吗
|||0|(图谱三)
3.教师示范.帮助幼儿学习舞步。
教师根据图谱三的节奏表演相应的舞步,并配上简单的口令大-熊,大-熊,小老鼠呀小老鼠,请幼儿跟着一起练习。
|||O|
(此环节将两种不同的节奏组合,倾听音乐一打出节奏一动物表演一形象帮助一练习舞步,层层递进,化解幼儿学习舞步的困难。)
三、利用皮筋,开展游戏,玩转节奏
1.出示单根橡皮筋,请幼儿根据童谣的节奏跳皮筋。
师:大熊和小老鼠带来了橡皮筋,请你们来试一试可以怎么跳。
2.教师演示,要求幼儿用刚学的舞步在一根橡皮筋上集体练习。
师:大熊和小老鼠也来跳皮筋,它们会怎么跳呢
3.将橡皮筋围成三角形,请幼儿分组合作游戏。
师:大熊和小老鼠跳了一会儿,把橡皮筋变形了,现在橡皮筋变成了什么形状谁能来跳一跳谁能把每边都跳到
(1)幼儿自由练习,提醒幼儿听准节奏变换位置,在唱到小老鼠呀小老鼠的时候换到橡皮筋的另一边。
(2)幼儿分成三组,分别站在三角形的各条边上合作开展游戏。
(此环节可在地面贴箭头,指引幼儿按照同一方向变换位置。)
4.将橡皮筋围成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并将幼儿分别分成四组、五组、六组合作游戏,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四、创编舞步,自由表现,体验快乐
1.幼儿创编舞步。提醒幼儿可以单脚跳,可以双脚跳,可以在一侧跳,也可以两侧轮流跳。
师:今天我们学了一种跳皮筋的方法,其实还有很多种跳法,你们可以来试一试,看谁能用不一样的方法来跳皮筋。
2.部分幼儿演示,其他幼儿学习。
3.幼儿用自编的舞步开展游戏。
附跳皮筋动作
准备动作:站在橡皮筋的左侧。
第一拍:左脚原地不动。右脚跨跳到橡皮筋的另一侧。
第二拍:右脚收回。
第三拍:右脚再次跨到橡皮筋的另一侧。
第四拍:右脚收回。
第五拍-第八拍:双脚轮换往前跑,每一拍跑一步,最后一拍并拢站立。
活动目标
1.了解民间《打硪歌》的特点,学习“一领众和”的歌唱方式。
2.能跟随乐曲与同伴一起喊号子、有节奏地模仿打硪的动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3.在歌声中感受精神上的愉悦,增进对家乡文化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活动前玩过“拔萝卜”的游戏,打硪视频,打硪的道具四个,歌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初步感受喊号子带来的愉悦
听多媒体:“这里有个好大的萝卜,大家快来拔呀!”师幼共同玩“拔萝卜”的游戏。
小朋友啊!(嘿哟,嘿哟!)
抓紧绳啊!(嘿哟,嘿哟!)
使劲拔呀!(嘿哟,嘿哟!)
用点力呀!(嘿哟,嘿哟!)
小朋友啊!(嘿哟,嘿哟!)
使把劲啊!(嘿哟,嘿哟!)
大萝卜啊!(嘿哟,嘿哟!)
拔出来呀!(嘿哟,嘿哟!)嘿——
师:游戏中,刚刚喊着号子拔萝卜,小朋友们有什么感觉?
二、观看视频,了解劳动号子“打硪”
看民间打硪视频,提问:
1.这群农民在干什么?
小结:农民们在劳动,他们边劳动边发出吆喝声,这就是民间流传的“劳动号子”,它的作用就像我们刚刚拔萝卜的感觉一样,能让人集中力量,振奋精神,消除疲劳!
2.那块大石头是干嘛的呢?
小结:这种劳动工具叫硪石,是修路或砸地基时使用的一种工具,硪工们要把很重很重的硪石抬起来,打地面,这个动作就叫打硪(引导幼儿学一学)。打硪时唱的歌叫《打硪歌》。
三、欣赏本土《打硪歌》,会按节奏喊号子
师:我们家乡咸宁的劳动人民在打硪时,也会唱非常好听的《打硪歌》,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
1.提问:打硪时,人们用怎样的形式唱劳动号子的?(了解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
师:大家听这首歌的感觉怎样?(有力量)哪些歌词最让你觉得有力量?
2.再听一遍,要求幼儿记下歌里许多人一起唱的号子,然后告诉大家。
幼儿模仿唱,再借用多媒体共同学唱。
师:喊完号子,身上有什么感觉?(更有劲了)
3.多种形式练习歌曲中不同号子的节奏型。
A.师幼共同游戏“唱号子,送号子”。
B.幼儿根据提示字,玩“歌词配对”游戏,寻找并发现歌曲中号子的重复规律。
师:劳动人民听到我们热闹的吆喝声,特地给大家送来一份大礼!哇!是《打硪歌》的唱词,可惜号子掉了许多!借用一下你们的号子,可以吗?
C.师幼对唱《打硪歌》,熟悉“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师:词填好了,我们一起来玩这个“喊号子”的游戏好吗?
D.原地表演《打硪歌》。
四、玩“打硪”游戏
1.师:老师特地请来了一位农民歌手,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玩“打硪”游戏好吗?
2.师:大家合作得真好,客人特地为我们送来了硪石,想试试吗?(放音乐,共同玩“打硪”游戏。)
五、接受新任务(延伸活动)
出示“工地”图片,布置任务:小朋友们好,听说你们学会了打硪,我们修路很需要硪工的帮助,请问你们愿意来我们工地帮忙吗?(小组收拾工具,共同参与户外“劳动”——打硪。)
附《打硪歌》歌词:
起来哟,起来哟(哟哟子伙嘿),大家一起来哟(嘿呀 伙呀 嘿呀 嘿)
我唱哟,一支哟(哟哟子伙嘿),打硪那个歌哟(嘿呀 伙呀 嘿呀 嘿)
唱起哟,唱起哟(哟哟子伙嘿),唱起打硪歌哟(嘿呀 伙呀 嘿 呀嘿)
唱的哟,粮食哟(哟 哟子 伙嘿),长满那个坡哇(嘿呀 伙呀 嘿呀 嘿)
唱得哟,太阳啊(呀 喂子 哟啊),红落坡啊(嘿呀 伙呀 嘿呀 嘿)
活动反思
通过日常观察,我发现幼儿对一唱一和的表演形式特别感兴趣,特选用咸宁民间《打硪歌》作为音乐活动素材,因为它具有催人奋进的感染力,合作性强,且有着较强的趣味性,“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正好满足了孩子多方面需求,同时,能增强幼儿对家乡文化的积极情感。
教学活动先从幼儿熟悉的“拔萝卜”游戏开始,在“嘿哟,嘿哟”叫喊声中,让幼儿初步体验号子带来的愉悦。再通过观看民间打硪的视频,让孩子直观地了解“打硪”一词的含义,进而引出家乡的《打硪歌》。PPT制作中,我将歌曲旋律重新编排,重点突出了歌曲“一领众和”,合唱号子的练习,并将歌词制作成卡片与幼儿共同游戏,让孩子在听一听、说一说、唱一唱、学一学中逐步熟悉歌曲风格。借用歌词玩“配对”游戏,将合唱的号子与歌谱结合成整体,和孩子共同看图谱玩“一领众和”的游戏,使活动重点在此环节中得到逐步解决。
活动高潮时,及时提供道具。再次调动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跟随音乐喊号子、有节奏地模仿打硪动作,在合作游戏中真正体验到了民间打硪所带来的快乐和愉悦!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 教案课件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教学过程中的创造和智慧。请阅读以下88教案网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关于幼儿园艺术领域教案”,感谢您关注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与您的兴趣相契合!
设计意图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游戏、电动玩具占据了孩子的世界。由于过多地与电视、电脑为伴.不少孩子动作发展迟缓、社会交往能力弱。为了让孩子走进自然。走近社会,我园收集整理了曾经广为流传的民间游戏,并将它们纳入幼儿园课程。跳皮筋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民间游戏,不仅操作简单、取材方便,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孩子语言表达、身体动作、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展。为此,我选择民间游戏跳皮筋的音乐,设计了这节韵律活动,锻炼孩子的节奏感,培养他们身体动作的协调能力,同时,让他们体验创编动作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跟着童谣的节奏跳皮筋。
2.能根据节奏|||O|创编不同的舞步组合。
3.体验合作游戏及创编动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熊、小老鼠头饰各一个,橡皮筋一根,《跳皮筋》歌曲录音,自制的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起兴趣,感知节奏
1.听节奏,猜猜是谁的脚步声。
师:今天大熊、小老鼠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请你们听听它们的脚步声,猜猜是谁先来了。
教师分别演示两种不同的节奏,请幼儿听一听、学一学、猜一猜。
2.看节奏图谱,学动物走路。
||||(图谱一)
||||(图谱二)
(此环节以动物走路引出两种节奏,调动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同时,模仿动物走路形象地帮助孩子感知节奏。为后面组合节奏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演唱童谣,熟悉节奏,学习舞步
1.播放歌曲《跳皮筋》录音,鼓励幼儿拍出节奏。
师:今天大熊和小老鼠要来和我们玩游戏,它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跳皮筋》,请你们打出节奏。
2.出示图谱三,请幼儿听音乐看图谱尝试用脚踩出节奏。
师:大熊和小老鼠也来打节奏了,它们是怎么合作的呢你们会踩出节奏吗
|||0|(图谱三)
3.教师示范.帮助幼儿学习舞步。
教师根据图谱三的节奏表演相应的舞步,并配上简单的口令大-熊,大-熊,小老鼠呀小老鼠,请幼儿跟着一起练习。
|||O|
(此环节将两种不同的节奏组合,倾听音乐一打出节奏一动物表演一形象帮助一练习舞步,层层递进,化解幼儿学习舞步的困难。)
三、利用皮筋,开展游戏,玩转节奏
1.出示单根橡皮筋,请幼儿根据童谣的节奏跳皮筋。
师:大熊和小老鼠带来了橡皮筋,请你们来试一试可以怎么跳。
2.教师演示,要求幼儿用刚学的舞步在一根橡皮筋上集体练习。
师:大熊和小老鼠也来跳皮筋,它们会怎么跳呢
3.将橡皮筋围成三角形,请幼儿分组合作游戏。
师:大熊和小老鼠跳了一会儿,把橡皮筋变形了,现在橡皮筋变成了什么形状谁能来跳一跳谁能把每边都跳到
(1)幼儿自由练习,提醒幼儿听准节奏变换位置,在唱到小老鼠呀小老鼠的时候换到橡皮筋的另一边。
(2)幼儿分成三组,分别站在三角形的各条边上合作开展游戏。
(此环节可在地面贴箭头,指引幼儿按照同一方向变换位置。)
4.将橡皮筋围成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并将幼儿分别分成四组、五组、六组合作游戏,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四、创编舞步,自由表现,体验快乐
1.幼儿创编舞步。提醒幼儿可以单脚跳,可以双脚跳,可以在一侧跳,也可以两侧轮流跳。
师:今天我们学了一种跳皮筋的方法,其实还有很多种跳法,你们可以来试一试,看谁能用不一样的方法来跳皮筋。
2.部分幼儿演示,其他幼儿学习。
3.幼儿用自编的舞步开展游戏。
附跳皮筋动作
准备动作:站在橡皮筋的左侧。
第一拍:左脚原地不动。右脚跨跳到橡皮筋的另一侧。
第二拍:右脚收回。
第三拍:右脚再次跨到橡皮筋的另一侧。
第四拍:右脚收回。
第五拍-第八拍:双脚轮换往前跑,每一拍跑一步,最后一拍并拢站立。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秋天的特征。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贴树叶的方法。
难点:1、怎样才能把拾树叶和贴树叶两个环节恰当的连接起来。
2、怎样让幼儿对贴树叶的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树叶若干、画有树干的大纸一张、塑料盆、双面胶若干。
活动过程
过程一:导入
1、教师出示树叶以“树叶宝宝来做客”的形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
2、教师用拟人的口语告诉幼儿“树叶宝宝”很孤,它想要很多朋友,请幼儿帮“树叶宝宝”找朋友导入下一个活动。
过程二:拾树叶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拾树叶,让幼儿感受秋天的情景。并引导幼儿知道秋天来了,树叶变黄,会从树上掉下来的道理。
过程三:贴树叶
1、教师出示画有树干的大纸,引导幼儿将树宝宝送回树妈妈的怀抱。
2、教师示范把树叶贴到树干上。
3、教师请幼儿将树叶贴到大树干上,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总结:幼儿通过自己的劳动把树叶宝宝送回了树妈妈的怀抱,让树干变成了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幼儿从中体会了自己动手创造的乐趣,同时感受了大自然的奥秘。
一、 说教材
(一)设计意图
幼儿的美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他需要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审美对象,用脑去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意象,用语言或动作以及其他非语言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而教师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美的快乐。
现在正属于夏季,炎热的季节。现在人们生活中除了扇子,还增加了电风扇、空调,或者选择在凉快的大树下乘凉。而在生活中扇子是最方便的携带物品,尤其在没有电的时候,最派的上用场的就属扇子了。如《新纲要》中所说的,“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次的活动来源于生活。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我制定了如下三大目标:
1、欣赏工艺扇子的美,感受扇子形状和扇面图案的多样性。
2、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发展想象力,进行添画。
(三)说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1、学习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扇子。 2、练习添画, 感知环境的意义,组织确立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关系。
难点: 用绘画的方式画出不同形态的扇子和给扇子画上图案。
(四)说活动准备
1、不同的扇子图片。
2、示范画一张(白纸中间画了一把大大的扇子,并给扇子绘画上美丽的图案),。
3、人手一盒蜡笔或是彩色笔、铅笔、一张画图纸。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创设环境,带幼儿到一个富有童趣的世界中,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2、直观形象法:中班幼儿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还没有摆脱具体形象的束缚,而漂亮扇子的直观形象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也易被他们所接受。3、演示法:幼儿的绘画需要一定的经验基础。我带着孩子用废纸和哇哈哈瓶上广告纸折成的扇子,展示给孩子观察,实际这一过程正是在教孩子们怎样画扇子。4、操作法:让幼儿自己来绘画,找一找,画一画,生活中还有什么形状的扇子呢?
本次活动借助漂亮的扇子,采用情景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培养孩子的节约资源的习惯和会利用周围的废纸,并认真观察身边的实物的形状,让孩子画出自己心中的扇子。教师把自己放在与幼儿平等的位置上,与幼儿一起寻找,欣赏幼儿的童心,保护幼儿的天真,使幼儿的作品更富有童趣。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绘画能力,更升华了情感。
审美教育不仅体现在对美的感受力、接受美的能力上,更主要体现在表现美的能力上。幼儿通过看看、想想,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画一画,表现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表达,以及对形状和美的把握。同时采用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表现能力逐步充满信心。其中也通过了幼儿间的互补学习等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
四、说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让孩子猜一猜,猜猜老师的动作代表什么意思,激发孩子的兴趣。
2、创设情景: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场景。有一天中午,外面的太阳很辣很辣,小动物们在大树下玩耍,才一小会儿,就热得流了满身的汗水,实在是热得受不了了。小兔子就赶紧跑回家,准备和妈妈睡午觉。哇!家里的电风扇正在努力的转着,吹出了凉爽的风,吹在小兔子身上好舒服、好凉快呀!!小兔子正享受得入神的时候,突然风停了,咦,谁把风扇关上了,回头看了看妈妈,妈妈睡得正香呢!小兔子上前去按了按开关还是不动,难道是风扇坏了吗?小兔子去开灯一看,原来是没电了。这么热的天,没电了怎么办呢?(在这里让幼儿设置悬念,让幼儿自己懂脑筋想想解决的办法)
2、出示图片,问:看看这些扇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比较喜欢哪把扇子。(小兔子想到了他们家有扇子,所以找出好几把扇子,看到扇子上漂亮图案,小兔子找笔来认真的画出了它心中漂亮的扇子),小兔子画出什么样的扇子?出示示范画。想不想知道他是怎样画的?
3、绘画示范:教师边说边画:扇叶是个半圆,扇柄像个小长方形,扇骨分部要均匀 ;接着用彩色笔帮扇子画上你喜欢的漂亮的图案。
4、添设情景:提问:除了以上这些扇子的形状外,你还想到或是看到了什么样形状的?或是你心中喜欢的扇子是什么形状的?(请画出你喜欢的 扇子。)
5、幼儿绘画:在幼儿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上再让他们来绘画扇子的样子。
6、 巡视指导:在孩子们画画时我从旁巡回指导,先个别指导,当看到孩子们绘画的精彩之处时,就集体评点一下。并让让孩子大胆的介绍自己画的扇子,并说为什么喜欢它的形状和图案? (绘画是幼儿表现自我,创造世界的一种有效的语言,我们要不断的培养幼儿在绘画方面的自信心。尊重幼儿的艺术表现,合理评价幼儿的作品,就能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孩子就会大胆、自信的描绘出绚丽多彩的世界!)
7、作品介绍,让孩子介绍自己画的扇子,并说出自己这样画的理由。
8、展示作品:将孩子的作品放到展示区,让大家共同欣赏。看到自己美丽的作品和听到各种各样的赞美声后,孩子们体验到了绘画的乐趣,往后更积极的参与美术活动。
一、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瓶盖进行绘画,体验特殊材料作画的兴趣。
2、通过运用语言“葡萄种在叶子下,一个一个排好队”的帮助下,能在指定范围内压印出整串葡萄。
3、与同伴相互合作,体验共同创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大小不同的瓶盖若干,已调好的紫色,绿色的水粉颜料若干。
2、《妈妈的葡萄》课件。
3、布置好的“葡萄园”。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故事《妈妈的葡萄》
(1)轻放音乐,和小朋友聊一聊妈妈的事情(体现出妈妈爱宝宝,宝宝爱妈妈的情感)
(2)小结:妈妈都是爱宝宝的,小狐狸的妈妈也很爱它,让我们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2、讲述故事,以PPT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边出示PPT边动情地讲述故事。
(2)用提问来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发展。
——狐狸妈妈想给狐狸宝宝找什么好吃的?
——找到好吃的了吗?、
——妈妈在树下休息的时候遇见了谁?
——狐狸宝宝吃到妈妈找的好吃的了吗?
——狐狸妈妈怎么了?
(3)教师总结:狐狸妈妈为了要给狐狸宝宝找东西吃,遇到了危险,被坏人杀死了,很可怜。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小狐狸,建造一个葡萄园,让小狐狸再也不会饿肚子,好吗?
3、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瓶盖的用法
(1)介绍大小不同的瓶盖,并说明可以印出大小不同的葡萄。
——认识瓶盖,想一想用瓶盖的哪一面能印压出葡萄的样子。
(2)介绍紫色和绿色,说明可以印出多种颜色的葡萄。
——认识颜色,知道葡萄有紫色和绿色两种。
(3)任选一个瓶盖,用手指捏着,任意蘸一种颜色的颜料,把它放在纸上按一下,一个有颜色的葡萄就出
现了。
——教师示范: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压印的方法。
儿歌:
小瓶盖,手中拿;按一下,拧一拧,
葡萄种在叶子下;一个一个排好队,
上面大,下面小;我的葡萄种好了。
4、教师交代要求,幼儿自由选择、协调运用材料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抒情的音乐)
(1)教师引导幼儿用瓶盖印出美丽的葡萄,把它印在葡萄园里。
——强调葡萄要种在叶子下,不能到处乱种。哪里有叶子,葡萄就种哪里。
——提醒幼儿换颜色时,一定要拿干净的瓶盖重新蘸。
(2)幼儿操作,可以几个幼儿合作一串葡萄。
5、展示美丽的葡萄园。
——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评一评,哪串葡萄最好看,小狐狸会最喜欢呀。
刚刚进入幼儿园不久的孩子,对教师、同伴还较为陌生。他们有的表现为哭闹,有的表现为独坐一旁,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但是该年龄段的孩子普遍喜欢听节奏欢快的音乐,喜欢跟着成人玩音乐游戏。因此,如果用美妙、欢快的音乐作为伴奏,以扭扭拍拍的游戏作为载体,能够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引发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
在伴随音乐扭扭拍拍的过程中,孩子们会随着动作模仿和简单的语言节奏一起扭动身体,感知身体的主要部位,如手臂、脑袋、小脚等,了解简单的方位词上、下、前、后,并跟着念短句。托班孩子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扭一扭、动一动、念一念的游戏形式不仅有助于他们理解词语,愿意开口说话,而且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一、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乐意伴随着音乐节奏扭动身体。
2.感受与大家一起游戏的快乐,愿意和教师、同伴一起玩音乐游戏。
二、活动准备
1.孩子们已认识巧虎。
2.每个孩子一个巧虎头饰。
3.一段欢快的乐曲。
4.选择室内或室外较宽敞的场地。
三、活动过程
(一)巧虎来了
1.出示巧虎头饰,引导孩子与巧虎打招呼。
师:这是谁呀我们和巧虎说巧虎好。(教师要鼓励每个孩子与巧虎打招呼,可以说巧虎好,也可以说巧虎早;教师还可以手持巧虎木偶,走到每个孩子面前,与孩子握握手等。)
2.观看巧虎表演。
师:今天巧虎来给大家表演节目啦。(教师拿着巧虎木偶,伴随音乐扭动身体各个部位,如果有个别孩子出现自主模仿行为,教师要加以鼓励。)
(二)与巧虎共舞
1.鼓励孩子一起跳舞。
师:巧虎表演完了,你们喜欢吗快来和巧虎一起跳舞吧。(教师应以巧虎的口吻大声招呼每个孩子来跳舞,引导性格内向的孩子逐步加入,如果有个别孩子不愿意,也不要强求。)
2.跟着节奏简单扭动。
师:巧虎说摆摆脑袋、扭扭屁股、跺跺小脚。(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一起边念短句边扭动身体,可重复2~3次。)
3.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拍手。
师:巧虎说上面拍一拍、下面拍一拍、前面拍一拍、后面拍一拍。(如果还有个别孩子没有扭动起来,教师可以轻轻拉着他的手随着音乐晃动或拍打节奏,可重复2~3次。)
师:巧虎又说我们上面拍手1、2,下面拍手1、2,前面拍手1、2,后面拍手1、2。(后面拍手1、2的动作对托班孩子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师:巧虎问小朋友还可以拍哪里。(鼓励孩子大胆开口,说说身体其他部位的名称,然后大家一起做动作,如拍拍小脸1、2。)
师:巧虎说小朋友们,你们本领真大。(教师手持巧虎木偶,伸出大拇指表扬孩子。)
(三)和巧虎告别
师:现在,巧虎要回家啦,我们一起和巧虎说再见吧。(让每个孩子与巧虎握手道别。)
四、活动建议
第一,设计活动时,教师可以选择托班孩子熟悉与喜爱的动物或人物形象,用来导入活动并贯穿整个活动过程,这样容易激发大多数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更乐于模仿动作。
第二,选择合适的音乐是活动成功的关键。选用的音乐应具有节奏明显、旋律欢快的特点,尽可能是孩子已经接触过、较为熟悉的音乐,如《两只老虎》《小星星》等,这样更容易让孩子产生认同感。
第三,该活动也适合在户外运动时进行,还可在区域中开展。
教学目标
1.尝试用版画的方式刻画弧线、短线和圆点。
2.了解春天柳树的外形特征,印画表现柳树,体验版画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PPT课件(选自故事《春娃娃》)、竹笔、碱塑板、铅画纸、绿色水性油墨、滚筒、垫板(或KT板)。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播放PPT:瞧,谁来了?我们和春娃娃打招呼,春娃娃你好!
二、结合故事内容,示范讲解
1.春娃娃到柳树姐姐家串门,帮柳树姐姐梳头发。瞧,柳树姐姐头发的颜色渐渐地变了。变成什么颜色了呀?柳树姐姐的头发长得怎么样呢?像什么?
小结:柳树的头发变绿了,长得很长很长,弯弯的,像……一样,真漂亮呀!
2.谁愿意来做春娃娃,为柳树姐姐梳梳头?(请个别幼儿示范画柳条。)
教师示范:柳树姐姐的头发从树枝的顶端开始梳起,头发再多一些、再长一些就更好看了。用力点梳,头发可不能打结哦。
3.真棒呀!听,春娃娃又对柳树姐姐说(播放PPT),春娃娃说了什么呀?我们一起对柳树姐姐说说看。
瞧,柳树姐姐长出了小辫子。她的小辫子长得怎么样呢?像什么?
4.谁愿意再来为柳树姐姐梳梳她的小辫子?(个别幼儿示范。)
教师示范:小辫子长在头发的两边,短短的真好看!还可以梳怎么样的小辫子呢? (横线、圆点等方式。)
5.播放PPT:听,这是什么声音(风声)?原来是调皮的风娃娃来了。风娃娃到处跑,呼呼呼。小草被吹乱了,小花被吹散了。瞧,它又来到了柳树姐姐家里,深吸一口气,对着柳树姐姐吹了起来——呼呼呼。 (引导幼儿一起做。)猜猜看,柳树姐姐怎么啦? (“哎呀,我的头发乱了,谁来帮我想想办法?”)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为柳树姐姐梳头——指导幼儿在碱塑板上刻画出柳条和柳叶,表现柳树的特征。
2.为柳树姐姐染发——指导幼儿用滚筒刷颜料,印画出柳树。要求:先把滚筒滚一滚,让滚筒上面都蘸上颜料。滚筒从上往下刷,给柳树姐姐的头发都染上颜色。
3.为柳树姐姐拍照——指导幼儿把纸翻过去,在外面摸一摸,用力地压压平。如果画面不清楚,引导幼儿再次刷颜料、压印。
四、交流分享,感受活动乐趣
老师扮演春娃娃,带领幼儿参观作品。
“青花瓷”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背景:
青花瓷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国瓷”,是中国文化的象征。青花瓷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也是很好的幼儿美术欣赏教材,既能够扩大孩子的视野,又能丰富他们的审美情趣。于是,我带孩子走进了青花瓷的世界,近距离地欣赏国瓷,感受中国文化,让幼儿从小了解和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目标:
1、欣赏青花瓷的不一样造型、花纹和蓝白色彩搭配的美,感受作品的造型和图案美,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2、初步运用线描的方法设计“青花瓷”上的花纹。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具:PPT课件、青花瓷实物、轻音乐《青花瓷》、歌曲《青花瓷》。
2、幼儿学具:废旧纸箱板、蛋糕盘纸板、纸质手提袋子、蓝色勾线笔。
经验准备:
幼儿对青花瓷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欣赏青花瓷的不一样造型、花纹和蓝白色彩搭配的美感受作品的造型和图案美,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2、难点:运用线描的方法设计“青花瓷”上的花纹。
活动过程:
1、随《青花瓷》音乐做律动进入活动室
师:刚才我们进来的时候,教师播放的是什么音乐啊谁来说一说
师:对歌曲里唱的就是周杰伦的《青花瓷》。是我们国家的国粹青花瓷,今日王教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两样东西,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出示青花瓷让幼儿欣赏)
师:他们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啊
幼:形状不一样。
师: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幼:颜色相同。
师:那这两个花瓶是什么颜色啊
幼:都是蓝色的。
师:再来看一看它上头画有什么都是些什么图案啊(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
这些瓷器它们仅有白底和蓝色,古代人把蓝色叫做青,他们喜欢用蓝笔在这种瓷器上作画,他们又觉得这种瓷器像花儿一样美,所以这种白底蓝色的瓷器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青花瓷。这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瓷器。
师:你以前见过吗那你们见过的青花瓷都有些什么造型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我那里还有一些图片,一齐来看一看
2、播放PPT认识青花瓷、欣赏花纹,感受其不一样的韵味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们跟我一齐来欣赏青花瓷。(师播放课件,幼儿自由欣赏观看)你平时看到过这样的东西吗你看到的时候它做什么用
幼儿畅所欲言讨论青花瓷的作用。
小结:原先我们中国特色的青花瓷的造型可真多啊,有的高大,有的矮胖,有的像圆盘,有的像花盆。它们的作用也很多,有的能够种花,有的用来欣赏,有的用来装饰。看完这些青花瓷,你觉得哪个青花瓷最美你最喜欢哪一个这些花纹是怎样组合在一齐的它们的图案都一样吗这些图案是怎样排列的如果让你画,你会先画什么
3、学习画法
师:(引导幼儿大胆的说出自我的看法)看看这两个瓶子,你们发现花纹设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小结:它们的花纹设计一个是上下加中间的花纹设计,另一个是左右加中间花纹的设计,并且中间设计的花纹也不一样。
师:那么茶壶形状的又怎样设计呢(利用插入法进行演示,茶壶盖子、把手、壶嘴、壶身)
教师小结:青花的设计要根据形状的不一样来设计,而设计的花纹也能够不一样。
(评析:教师在介绍画法时,更能直观的让幼儿经过观看大胆的说出自我的看法。明白青花的设计要根据形状和花纹的不一样来设计的,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设计“青花瓷”
师:今日我们要开展“青花瓷”展,你们都做小小设计师,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瓶子,你会设计成什么形状的如果让你来装饰,你会用什么线条和图案来装饰(幼儿自由想象创作,播放轻音乐《青花瓷》)
(评析:幼儿大胆设计青花瓷,教师可对个别幼儿的作品进行过程性的讲评。)
5、共享作品
按号摆放作品。
师:你们喜欢几号青花瓷它用了哪些花纹
共同体验成功(给喜欢的作品贴上贴纸,评出“设计师”)
与同伴一齐交流分享。
(评析:此环节主要让幼儿互相评价作品,评出“最挂设计师”。共同体验绘画活动带来的喜悦。)
活动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青花瓷”作为教材资料,活动首先请幼儿欣赏青花瓷瓶,了解青花瓷的特点。我们选择的青花瓷瓶要具有明显的特征,比如图案清晰简单易于幼儿观察,花纹是否重复对称,主图则能够是对称也能够是有主题的画。幼儿看了图片以后,纷纷说:“哇,青花瓷好漂亮啊!”在幼儿对中国古代青花瓷有了必须了解和兴趣以后,就能够鼓励幼儿自我想象如何设计青花瓷瓶的图案了。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生活美”与“科技美”的完美结合。这节课以大班美术活动“青花瓷”为例,体验生活美与科技美的完美结合。情境的创设,经过多媒体课件音乐的渲染、实物的欣赏等,营造了一种声、色、景和谐融合的氛围。孩子们在环境渲染、课件欣赏中充分感受青花瓷的美。教师带幼儿随着幽扬的音乐进入场境,再用富有亲和力的、很舒服的语言引导幼儿欣赏,让幼儿一下子就融入到宁静、和谐的蓝与白的世界里。音乐、语言、场境,一切都是那么美,充分体现了“生活美”和“科技美”的完美结合。活动中教师素材的收集到位,为幼儿供给了丰富多样的青花瓷的实物及图片,并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进一步发挥了教育素材的价值。幼儿的操作材料很丰富,异常是给幼儿供给的绘画的材料(衣服衬板、蛋糕纸板、手提纸袋等),给不一样本事的幼儿有了深入探索的机会,较好地体现了个体差异。
二是生活源于艺术,艺术源于生活。青花瓷是中国的国粹,我们有义务让孩子去了解中国的国粹艺术青花瓷。于是,利用最近很流行的一首具有中国风的流行音乐,让孩子在优美、婉转、典雅的音乐声中去体会国粹艺术。为了让孩子更加近距离的欣赏、了解青花瓷,还供给了青花瓷的实物,让孩子运用各种感官感受青花瓷的特性。美术活动中孩子的水平基本上
是相同的,要帮忙大班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一些绘画技巧,这比无目的地练习很多次要来得好,幼儿对点、线、面的掌握是绘画表现造型的最基本要素,点线面是美术活动中一个很重要的资料,掌握好它将对绘画的提高有巨大的帮忙。整个活动,层层递进,先从青花瓷的整体造型再到青花瓷的花纹,让孩子在活动中不断挑战难度,在创造中体会国粹的经典,激发孩子内在的潜能和探究欲望、创作的灵感。
活动目标:
在感受理解歌曲《泉水叮咚》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制的乐器和不同的合奏方法为歌曲伴奏,体验合奏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可以表现不同水声的替代乐器(碗,筷,玻璃瓶,鼓棒,装着沙、米、豆的铁罐,洗衣板等),并学会表现。
2.歌曲《泉水叮咚》的录音。
3.乐句图示及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交流各自收集的“节奏乐器”,说说它们分别能表现什么水声
(最近我们听了许多水的声音,还用生活用品制作了许多节奏乐器来表现听到的水声,请大家来介绍一下。)
1.你带来了什么?它能表现什么水声?
2.它敲击出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声音(泉水声、小溪声、大江声、大海声)?
3.怎样才能使这些物品发出的声音更好听?
【设计意图:节奏源于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所以在活动之前创设机会让幼儿去寻找声音并用替代物表现,能让幼儿在模仿、再现中获得观察力与表现力的提高。此外,让幼儿在生活中自主收集“乐器”,能激发他们表现的愿望,同时树立自信心。互动交流的过程能让幼儿有互相学习乐器表现方法的机会。】
二、使用“乐器”为歌曲《泉水叮咚》伴奏
1.复习歌曲《泉水叮咚》
提问: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这首歌唱得更动听?
(教师鼓励幼儿根据歌曲的内容及情感设计演唱方法,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容。)
2.尝试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1)提问:要为歌曲伴奏,需要做哪些准备?
(2)小结:需要有节奏,才能表现得更好。
(3)出示幼儿所选节奏的卡片:
××|××|××|×—|
×—| ×— | ×— | ×— |
××| ××| ××|××—|
3.幼儿尝试一起为歌曲伴奏。
(1)伴奏前提问:一起伴奏需要注意什么?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伴奏后提问:你们觉得自己的伴奏好听吗?有问题需要解决吗?
[设计意图: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幼儿演奏的方法,要鼓励幼儿自主表达,在聆听与思考中发现问题,让幼儿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4.师生互动解决伴奏的问题。
(1)提问:这么多乐器一起演奏,可以用什么办法让它们表现得都很好听呢?
(鼓励幼儿运用轮奏、合奏等方法合作表现。)
(2)小结:这么多乐器共同表现时,要根据歌曲的内容与特点,用不同的办法合奏,这样效果会更好。
[设计意图:活动中教师打破“教”的痕迹,让幼儿在尝试中展现矛盾、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自主寻找办法解决问题。幼儿运用音乐手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节奏技能,增加了节奏活动的教育价值,还懂得了如何与同伴合作。]
三、合作表现体现成功的快乐
1.教师指挥,引导幼儿合奏,为歌曲伴奏。
2.请幼儿做指挥,集体为歌曲伴奏。
3.小结:其实为这首歌曲伴奏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再去试试其他的方法,比一比哪种方法更动听。
[设计意图:在自主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一起合作,不仅能让幼儿体验音韵的美,还能让幼儿享受与他人合作的愉悦,此活动不仅落实了音乐领域的目标,也融入了情感发展的要求。]
活动目标
1.欣赏多种风格的棒棒糖,在对棒棒糖上螺旋线装饰图案的猜测、联想中,体验螺旋线的纹样构成,感受其形式美。
2.在集体合作有关棒棒糖的游戏过程中,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棒棒糖若干。
2.有螺旋线装饰图样的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图片若干,做成幻灯片。
3.长条红纱、圆筒棒各一。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欣赏收集来的各种棒棒糖,开阔幼儿的思维
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带来的棒棒糖?你的棒棒糖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
二、通过欣赏棒棒糖上的螺旋线,给幼儿与图案对话的机会
1.出示大大的螺旋线棒棒糖。
——瞧!棒棒糖上面还有什么?你看出来了吗?(感知第一层面)你会用动作来画出这种线吗?用快动作和慢动作来画。(用从中间到外面、再从外面到里面的方法来画出螺旋线。)
2.你看到这种卷卷的线条,想到了什么?(出示蚊香、蜗牛等图片。)
小结:它们的身上都有这种卷卷的线条。这种线条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小朋友猜猜会是什么名字呢?(螺旋线)
3.出示螺旋线。
——我看到螺旋线就想转转转,你们呢?(欣赏龙卷风的图片,感受螺旋线吸、转的感觉。)
三、通过欣赏实物和幻灯片,发现螺旋线的'装饰意义
师:螺旋线不但漂亮,而且很调皮,今天它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看看小朋友能不能把它找出来。(在房子、门、花瓶、衣服上找螺旋线。)
小结:原来,螺旋线不仅藏在蜗牛、田螺身上,使它们看上去很美,而且还可以跑到房子、门、花瓶等物品上,把它们装饰得更美。
四、游戏——大大棒棒糖
教师引导语:今天我们欣赏了漂亮的螺旋线棒棒糖,喜欢螺旋线棒棒糖吗?那么我们来做个大大的螺旋线棒棒糖好吗?都站到红纱下,排好队,我们开始做棒棒糖喽!(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做游戏:卷卷卷,卷成螺旋线,变变变,变成棒棒糖……)最后加上大大的、长长的棒棒,棒棒糖做好喽,拍个照,放到电脑里看看像不像。
五、延伸活动:带领幼儿品尝各种棒棒糖,用泥工卷棒棒糖。
大大班艺术教育活动教案:好朋友
活动名称:
好朋友活动领域:艺术(大大班)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间奏,并能以各种方式把间奏表现出来。
2、学会唱《好朋友》这首歌。
3、体验好朋友之间互相帮忙,团结友爱的完美情感。
活动准备:
挂图两幅歌曲录音铃鼓哑铃活动过程:
一、律动《我爱我的小动物》
二、谈话导入1、你们都有自我的好朋友吗?你为你的好朋友做过什么事情?你的好朋友有为你做过哪些事情呢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我的想法。
2、出示挂图。有两个小朋友,他们也是好朋友,我们来看看他们在做什么?谈论挂图资料,初步理解歌词所表达的含义。
3、今日我们要来学习一首新的歌曲,它的名字叫《好朋友》。
三、引导幼儿了解间奏1、幼儿听一遍歌曲录音,感受歌曲。
2、在这首歌里藏有一个小秘密,它和我们以前学的歌有点不太一样。是个什么样的小秘密呢?看看有没有小朋友发现它?幼儿再次欣赏录音。教师在间奏部分分拍手的方式表现出来。
3、幼儿交流自我的观点后,
教师总结:
歌曲里面有两段音乐没有歌词,刚刚我拍手的那两段音乐,它们就是这首歌曲里的间奏。间奏没有歌词,不用唱,但要用一些乐器把它演奏出来。
4、引导幼儿用拍手的方式把间奏表现出来:
XXXXX(哒哒哒哒哒)除了拍手,我们还能够用什么方法来表现间奏?引导幼儿用其它方式表现间奏。
四、学习歌曲《好朋友》
1、练声教师:1234O5—O小猫怎样叫幼儿:5432O1—O喵喵喵喵喵2、教师清唱示范歌曲,并在间奏部分用必须方式表现出来。
3、教师弹电子琴,幼儿跟着音乐轻声唱,并在间奏部分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4、教师弹琴,根据歌曲创编动作,并及时鼓励幼儿进取表现。
5、幼儿表演五、活动延伸互相帮忙是很欢乐的事情,所以在生活中,和好朋友之间,我们要互相帮忙,互相关心,团结友爱,这样我们会过得更欢乐。鼓励幼儿在生活中互相帮忙,并大胆创编歌词。
作为老师应该对教学内容持有谨慎的态度,编写教案已经是大部分教师的一种习惯。我们在教学之前需要在纪要案当中明确的制定教学的目的,写教案时有什么可借鉴的模板吗?88教案网的编辑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小班艺术领域教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这是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幼儿教育的专业性的体现。为了让音乐活动轻松有趣,我以故事为主线,让直观的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掌握音乐的结构、节奏特点,多重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积累经验。孩子在音乐活动中感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与愉悦, 非常喜欢参加音乐欣赏活动,也愿意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培养了孩子活
泼开朗的性格的同时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为提高幼儿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我选择了《库企企》这首乐曲,在活动之前做了充分准备,首先自己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理解,了解它的性质、掌握它的结构、把握它的特点。《库企企》这首乐曲有三段音乐出现,A 段音乐就像在寻宝的路途中爬过了四座山,接着是 B 段音乐共 4 拍,这是走到了藏有宝藏的山脚下,需要登上四级台阶,最后的 C 段音乐,念出咒语获得宝物,这一音乐欣赏与故事情节完整无缺,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乐此不疲。但寻找宝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宝物不会轻易找到,需要我们有坚强的毅力,因此,乐曲连续进行了 5 次反复,最后终于找到了宝物。这样借助故事情节就能帮助幼儿轻松掌握整个乐曲的结构、节奏特点, 为大胆表现音乐形象做好准备。
中班幼儿,年龄都在四岁以上,他们对音乐活动有非常强烈的兴趣,经过小班的学习,已经建立了较好的倾听习惯,节奏感较强,愿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因此, 结合中班幼儿特点和他们的实际经验水平,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体验乐曲《库企企》欢快跳跃的情绪。
2、知识目标:欣赏音乐,了解音乐 ABC 曲式结构。
3、能力目标:能根据音乐创编动作。
4、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音乐,了解音乐 ABC 曲式结构。难点:能根据音乐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教师的充分准备是完成教学的关键。
(一)知识经验准备:对活动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理解。了解它的性质、掌握它的结构、把握它的特点,选择符合音乐特色的乐器,为进行教学做好准备。
(二)活动材料准备:
1.《库企企》音乐图谱。
2.音乐《库企企》。
3.宝物。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感受音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欣赏音乐第一遍)
师:听完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感受?音乐的节奏是怎么样的?(欢快、开心)
二、基本部分
1.欣赏音乐第二遍。
师:这首音乐是讲了小朋友鲁鲁寻找宝物的故事。你们觉得他在寻找宝物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可以自由的表现出来。(欣赏音乐第二遍)
2.请个别小朋友说说听音乐时怎么表现的?
3.欣赏音乐第三遍
(1)听音乐,讲故事,画图谱。
(教师边画图谱,边讲,边和孩子一起听音乐一次)
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小孩名叫鲁鲁,整天不爱学习,可是他又想自己变得更聪明,于是他就问他的爸爸:爸爸,世界上有没有什么宝贝让我吃了以后就会变得很聪明的呢?”爸爸说:“哪有这样的宝贝啊?”有一天,他碰到了一位白胡子老爷爷,老爷爷告诉他当然有这样的宝贝拉,不过他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得翻过好几座山,爬上几层的台阶,你就会看到一个山洞,然后你就对着洞口大声的念出咒语说:“库,库,库企企”,门就打开了,里面就有你想要的宝贝了。鲁鲁听了高兴极了,立刻就想要去找宝贝。
(2)教师出示音乐图谱,并告诉孩子这是一张“寻宝图”。引导幼儿边欣赏音乐边变换肢体动作(爬山、上台阶、念咒语)表现音乐不同的乐句,熟悉音乐的结构。4.分析 ABC 曲式结构。
5.创编动作。
提问:鲁鲁是怎样上山的?我们一起来做做。
提问:鲁鲁爬过四座山,到山洞了吗?还要上几级台阶楼梯?上台阶的动作是什么样的?
终于到山洞门口了,要想进入山洞必须要说一句咒语。这句咒语是什么呢?(库库库企企)
6.我们现在来完整地听一次音乐,和老师一起去找宝物吧!
师:不知道鲁鲁最后找到这个宝物没有,你们想不想去那个山洞看看?(想)可是去那里要爬过四坐山,上四层台阶,还要说一句咒语,你们想去吗?
7.师幼一起游戏。
师:看来大家已经能熟练掌握“寻宝”的本领了,那让我们现在就出发,去寻找山洞里的大宝藏吧!
三、结束部分
1.师:宝物终于找到了(书本)为什么宝物是书本呢?
2.教师小结:书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书中有很多的知识,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的本领。小朋友以后要多读书,做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活动总结
“库企企”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其目标是通过图谱的帮助,感受乐曲 ABC 的结构及风格特点。整个活动下来,我认为这节音乐非常有趣互动性强,活动适合中班的孩子。环节设计处理到位,环节层层递进,课堂氛围也非常欢快和谐,在重难点处理上设计巧妙让孩子轻松欢快地突破。活动中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了游戏中每个孩子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发展。
教学活动目标
1、 情感目标:喜欢参加《小太阳摄影楼》的游戏活动,体验为他人服务的快乐。
2、 认知目标:尝试扮演摄影楼里的各种角色。
3、 能力目标:能大胆与人交流、交往,模仿成人的生活。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了解摄影楼里的各种设施。
2、物资材料准备:相机、画面取景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用场景的布置导入游戏主题。
二、游戏展开:
1、游戏角色介绍(总经理、化妆师、摄影师、工作人员、顾客等)
2、讨论游戏规则,明确在游戏中角色的职责。
三、游戏的发展:
1、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取不同颜色的挂牌。
2、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自己布置游戏场景。
3、顾客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服饰,选择化妆师、摄影师为顾客服务。
4、化妆师、摄影师、工作人员主动热情的为顾客服务。
5、老师以“总经理”的身份适时指导并参与游戏活动。
四、游戏评价:过程评价
五、游戏结束:全体照“全家福”。
活动延伸:让幼儿带自己摄影的杰作到园给大家欣赏。
活动目标
1.体验用玩具汽车作画的方式,享受与同伴共同创作的乐趣。
2.观察不同车轮留下的不同纹路,感受操作中颜色的变化。
活动准备
玩具汽车若干辆,数张全开白包铅画纸,装满各色颜料的盘子(盘子放有海绵以控制颜料用量),娃娃围裙若干件。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玩具汽车怎样跳舞?”
1.幼儿穿上围裙,围圈而坐。
“今天有好多玩具来聚会,看它们跳起舞来了。”(展示玩具汽车
“小朋友跳舞用什么跳的?”(用手、脚、身体……
“那这些玩具车跳舞用什么呢?”(用轮子)
“请你们玩一下这些汽车,试试怎样让它们用轮子跳舞。”
幼儿自由玩汽车。
2.请幼儿演示开汽车的不同方式。
“你是怎样让玩具车跳舞的?”
小结:汽车跳舞的路线可以直直的,也可以拐弯、转圈、扭来扭去……只要
你觉得好看,让它怎么跳都行。
二、示范作画——“把玩具车跳舞的路线画下来。”
1.“这里有一些盘子,里面装着颜料,看都有些什么颜色?”(一起辨认红
色、黄色和蓝。
“我们用这些颜料把玩具车跳舞的路线画下来吧。先把玩具车的轮子在颜料
盘里蘸一下,再小心地拎起汽车,在纸上滚动,汽车跳舞的路线就出啦!”
教师示范操作
2.请一名幼儿用另一辆玩具车的轮子蘸另一种颜色,在纸上滚动,引导幼儿
观察两种车轮画出的不同效果。
“这两条路线一样吗?你喜欢哪一条?”
3.再请几名幼儿滚动蘸不同颜色的玩具车,一起欣赏画出的效果。
三、幼儿操作——“你来试一试。”
请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玩具汽车,分组与同伴合作,在铅画纸上作画。教师
巡回指导幼儿操作,适度指点。
四、欣赏作品——“瞧,我画得多棒!”
将铅画纸贴在活动室的墙,教师用彩纸剪成汽车状进行装饰,共同欣赏。
引导幼儿交流讲述:你用了什么颜色作画,画在了哪里,这幅画上有几种颜
色,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
活动名称:泥工“生日蛋糕”
活动由来:这个月班里有好几个幼儿过生日,有的幼儿跟老师说,想在班里跟小朋友一起过生日,于是设计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1、喜欢参与泥工活动,体会给朋友做生日蛋糕的快乐和满足。
2、引导幼儿用彩泥、胶泥与其他辅材相结合的方法制作生日蛋糕。
3、巩固团、捏、搓等捏泥的基本技能。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橡皮泥、不干泥、胶泥、牙签等各种辅助材料 生日蛋糕的图片、生日歌、轻音乐、生日蛋糕
经验准备:幼儿过生日的经验
重 点:利用辅助材料装饰生日蛋糕
活动过程:
一、 引入:
放生日歌请幼儿听。请小朋友猜一猜今天是谁的生日?请出过生日的小朋友,激发幼儿为这些小朋友制作生日蛋糕。
二、 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生日蛋糕
a) 看生日蛋糕的图片:
引导幼儿观察生日蛋糕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颜色是丰富多彩的。
b) 教师介绍制作材料
泥:橡皮泥、不干泥、胶泥、
辅助材料:牙签、珠子、小瓶盖、细的吸管……等
c) 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在轻音乐中分组制作生日蛋糕。
d) 指导幼儿用团、捏、搓的技能制作蛋糕。
e) 重点:启发引导幼儿运用辅材装饰蛋糕。
三、 送生日蛋糕,体会为朋友过生日的快乐。
1、幼儿制作完成后,请出过生日的幼儿,大家把自己制作的生日蛋糕送给他们,并对他们说句祝福的话。
2、老师今天也准备了生日礼物,出示真的生日蛋糕。
3、大家一起唱生日歌,祝小朋友生日快乐。
四、 活动延伸:
小朋友一起吃蛋糕。
活动目标:
1.让报纸发出声音,感受音乐的快慢。
2.在活动中积极主动,情绪愉快。
活动准备:
废旧报纸 小纸箱两个 快慢音乐
活动过程:
一、 和报纸朋友玩游戏,感受乐趣。
今天我们把报纸朋友顶在了——(幼儿说),我们和报纸朋友做游戏。
1. 顶在头顶上,转一转、蹲一蹲。
2. 把报纸夹在腿上,跳一跳。
3. 把报纸捧在手里,走一走。
4. 轻轻地捧着报纸朋友坐到座位上。
二、 让报纸发出声音,感受不同的音乐
(一)慢的音乐
把报纸朋友轻轻放在地上让它休息一会。
报纸朋友不仅会玩游戏,还会唱歌呢,(张老师的报纸要唱歌喽),你们听:
1. 听撕纸声。(老师先撕两下再蹲下来撕,最后加上模仿声音)
2. 报纸唱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幼儿说,老师可配上动作
3. 张老师的报纸唱得真好听,你们的呢?
动作加声音模仿
4.拿起你的报纸一起来唱
(二)快的音乐
1.报纸变成什么了?还有呢?(幼儿多讲述一下)它会怎么唱呢?(沙、沙、沙、沙)
你们看,张老师还会变魔术呢,象什么??
2.花来表演啦:沙沙沙沙(幼儿模仿声音),举得高点,唱给我听听。
3.报纸花儿会唱沙沙沙沙的歌,我们一起来唱唱歌(听音乐唱歌)
4.报纸朋友聚在一起唱歌,我们会感觉声音响一点。轻轻地围到张老师旁边来(交代清楚)
三、模仿报纸唱歌,再次感受音乐。
回座位。
1.报纸朋友累了,我们把它送回家吧。
这是谁的家?这个呢?
戴红花的报纸朋友在哪里?黄花的呢?我们把它们送到自己的家里吧。
送好的小朋友,坐下来陪陪报纸朋友。
2.围坐在中间
报纸朋友要休息,我们把它刚才唱的歌唱给它听吧,唱得好听点
你们唱的歌真好听,报纸朋友听着都睡着了,我们轻轻地再唱给它听,让它睡得更香
四、结束活动。
报纸朋友听着小朋友唱歌,它在梦里笑呢,我们别吵醒它,轻轻地跟它再见回教室吧,等它醒来,再和它做游戏。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制定好教案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优秀的课件教案怎么写?编辑为您精心整理了“艺术中班教案反思”的一些相关资讯,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您会有所收获!
活动目标:
1、知道水果营养丰富,多吃水果身体好。
2、认识红、黄、紫、绿四种颜色。
3、学会说“*色的**,我爱吃”。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学图片、四种颜色的卡片、不同颜色的水果图片(香蕉、苹果、葡萄、梨、西瓜、菠萝等)
活动过程:
一、课前活动。
唱学过的儿歌,用小律动《我把小手藏起来》吸引幼儿注意,回到课堂。
二、导入故事。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出来活动了,毛毛虫也出来找吃的了。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毛毛虫都找到了什么好吃的。
三、教师利用教学图片讲故事。
讲第一部分,提问:毛毛虫爱吃什么?
讲第二部分,提问:毛毛虫爬到了哪个果园?苹果树什么颜色?它是怎么说的?
讲第三、四、五部分,同上。
第六部分,毛毛虫睡醒以后变成了什么?
教师提问:毛毛虫吃了几种水果?是什么?
四、认识颜色,会说“*色的**,我爱吃”。
1、出示红色、黄色、绿色、紫色的卡片,逐一提问颜色。
2、出示不同的水果图片,提问:这是什么水果?它是什么颜色?和上面拿个卡片颜色一样?请幼儿贴在同色卡片的下方。
3、练习“*色的**,我爱吃”。
师:现在啊,老师要学习毛毛虫说话了,指着某种水果说“*色的**,我爱吃”。你们会说吗?(说的时候可以加动作)
对个别幼儿进行提问,评价,其他幼儿一起重复。
4、游戏:我会说
出示装有不同水果的箱子,幼儿在箱子里随便拿一张卡片,看过之后藏起来,然后教师逐一提问,幼儿出示自己的卡片,并且说“*色的**,我爱吃”。
活动反思:
本节课较成功之处:
1、幼儿参与率较高,活动目标都达到。
2、课件准备较充足,图片也很符合幼儿的特点,色彩亮丽,吸引幼儿。
3、活动设计各个环节较为连贯,设计符合本班幼儿特点。
不足之处:
1、应该加入表演成分,让故事更富有感染力,更吸引幼儿。
2、班里比较好动的一个孩子,本节课表现不是很好,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概只有五分钟,剩下时间,把注意力转移在教师奖励的小贴画上。
如果本节课加入表演成分,请其他教师配合表演,可能会更吸引幼儿注意,页使课堂更加精彩,可能就不会出现个别幼儿走神严重的现象。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尝试仿编歌词。
2、感受歌曲中愉快的情绪,唱出歌曲中的喜悦情感。
活动准备:歌曲图谱
活动过程:
一、韵律活动摘果子导入
秋天到了,果园里红色的苹果黄色的橘子都成熟了,我们一起去摘吧。
是谁给了苹果、橘子这么好看的颜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理解歌词
1.老师范唱歌曲:你听到歌曲里唱了太阳喜欢谁?(根据回答出示图片)
2.太阳喜欢它们都给了它们什么颜色呢?再来听一遍!
3.教师再次范唱歌曲。
提问:太阳给它什么颜色?
根据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预设:第一句,将这句歌词有节奏的完整念一次,引导幼儿学说一次;第二句,根据回答唱出来;第三句:你看了图谱,知道这句歌词了吗?根据幼儿回答唱出来;最后一句,听琴声试着随老师演唱。
老师再来完整演唱一次,你听听看,歌曲里哪些地方唱的是一样的?
三、幼儿学唱歌曲
1.老师再次完整演唱,告诉幼儿歌曲的名称。
哪些地方唱的是一样的?(每句开头都是太阳喜欢)
太阳从心底喜欢这些东西,那我们演唱时应该怎么唱?(欢快、愉悦)
2.幼儿带着愉悦、用快乐的声音演唱歌曲,提醒幼儿注意倾听琴声和同伴的声音。
⑴幼儿跟着老师看着图谱听着琴声学唱。
⑵逐步取下图片,让幼儿学唱歌曲。
把颜色图片拿掉,你还会唱吗?
⑶让幼儿仔细倾听老师演唱,听听到第三句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第一第二句唱的温和平柔,第三句声音放出来,田野很宽阔,我们唱的响一点。
3.幼儿完整 地充满感情地演唱。
4.幼儿再次演唱,老师在每句的后半段唱啦,感受不同演唱风格的美感。
四、创编歌词
1.太阳喜欢的东西可真多,想一想,太阳还喜欢什么?会给它什么颜色呢?
2.幼儿创编:如太阳喜欢萝卜,给它黄色;太阳喜欢西红柿,给它红色等等。
教师可用简单的蔬菜或标记记录幼儿创编的歌词。
3.小朋友编的歌曲真好听,现在,我们来看着图谱唱一唱自己编的歌曲,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有三个主要环节:我喜欢、太阳喜欢、唱出喜欢,第四个环节太阳还喜欢,即仿编歌词,可以作为延伸活动。
1.环境会对幼儿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艺术教育,更需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孩子发现和感受美的环境。因此,活动中,大片的彩色皱纸很好地给予了幼儿色彩的视觉感受。让孩子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感受色彩的美,并积极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以及看到这种颜色所想到的东西,这个环节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的观察经验,并激发幼儿对这些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达到了让孩子熟悉歌曲旋律的目的。
2.以图谱的形式让幼儿感受歌曲,学唱歌曲。该环节中,设计了三个提问:太阳喜欢什么?太阳给了他们什么呢?为什么?从孩子的回答中引导幼儿感受苹果、橘子、田野、彩虹与色彩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感知秋天成熟的景象,体验大自然的美好、生活的美好。
3.简单明了的图示符号对孩子情感的表现起到提示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孩子在将来的学习中可以举一反三,把这些方式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从而达到促进孩子长远发展的目标。
一、设计意图《纲要》提出幼儿美术的价值在于它能激发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予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发展,中班幼儿欣赏美、理解美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在欣赏活动中,喜欢易于描绘的和令人愉快的物体,以及色彩明快、构图简单、空间关系明白的美术作品。
楚雄市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文化丰富多彩。对幼儿进行秉承特色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幼儿在现代文化氛围中汲取彝族民间文化的精髓,扩大眼界、陶冶情操,努力实现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爱家乡的种子,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和表现本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应用多媒体设备欣赏彝绣,感受彝绣主导色彩(红色、黑色、黄色)和图案(马樱花、虎头、火),初步感受彝绣的独特美;
2、喜爱本土艺术,能够初步感知和欣赏彝绣的美;
3、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三、活动准备彝族音乐(左脚舞);关于彝绣的课件;绣有彝绣的工艺品(玩偶、包、衣服、帽子等)。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彝族音乐,吸引幼儿注意力。并提问:
小朋友们有没有听过这首歌啊?
我们一般会听着这首歌,跳左脚舞(边说边做左脚舞的动作);左脚舞呢是我们楚雄自治州比较特别的舞蹈,它是属于我们楚雄的一个少数民族的;那老师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小朋友知道我们现在是在哪一个少数民族的自治州呀?2、教师打开课件,并说: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来自彝族的漂亮小客人。
(二)引导幼儿欣赏彝绣1、播放课件,向幼儿展示彝绣的图片,请幼儿回忆有没有见过这位小客人?在哪里见过?2、教师提问:小朋友喜欢彝绣吗?
将幼儿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发给一件彝绣实物,请幼儿观察彝绣的图案、颜色,并用手触摸彝绣;3、结束观察与欣赏后,请幼儿表达自己欣赏的彝绣是什么图案的,有些什么颜色;并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彝绣的感受。
4、教师总结。
(1)向幼儿介绍彝绣的名称(彝族刺绣);(2)介绍基本颜色及原由。
(黑色、红色、黄色;彝族先民认为黑色是大地的象征,是孕育各种动物和植物的母体,属于雌性物质,同时还含有成熟、庄重、威严、主体、主宰之意;红色和黄色意义有两层:一层是象征红、黄花朵配合成美丽的颜色之意,另一层是体现出热情、豪放、勇敢、精神和带有超度激昂性的颜色);(3)介绍彝绣的主要图案。
(马樱花、山茶花、火;马樱花被视为彝族人民心中的神花,不能随意采摘;山茶花的地位在彝族人民心中仅次于马樱花,山茶花在冬春季节开放,它不仅美丽,而且具有耐寒耐旱的特点,彝族人民希望像山茶花一样有顽强坚韧的品质;彝族人民认为火是万事万物的起源,彝族是中国境内第一个发现火和使用火的民族。用火能战胜敌人、驱除害虫、除妖避邪等。)(4)介绍彝绣为彝族特有的文化。
(三)实物欣赏1、在幼儿的桌子上摆上绣有彝绣的工艺品,请幼儿有秩序地欣赏这些工艺品,并与旁边的小朋友谈谈工艺品好不好看等;2、教师总结:彝绣也藏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活动延伸1、请小朋友在生活中找找彝绣,并拍下照片。布置教室的主题墙;2、美术课上,让小朋友尝试自己设计彝绣图案;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团圆、搓条、压扁等方法。
2、通过幼儿探索与尝试,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形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使幼儿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团圆、搓条、压扁等方法。
2、通过幼儿探索与尝试,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形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生泥、竹签、泥塑盘等、火柴棒若干、叶子等装饰材料。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生共唱《饼干歌》。
2、出示泥工作品,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3、提醒幼儿在玩时应注意什么?
二、动手操作
(幼儿自由选择泥块玩泥。)
1、鼓励幼儿尝试泥的玩法,引导他们团圆、搓条、压扁。
2、引导幼儿捏出自己喜欢的造型。(根据老师提供的模型试着去捏。)
三、成果展示,分享快乐
1、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捏的是什么?怎样捏的?向全班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经验。
2、幼儿相互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是幼布置小小的泥塑展,组织幼儿欣赏。
教学反思
从事幼教工作后,我在工作中不断发现,亲近自然的确是孩子的一种本性。孩子对于沙子、泥土之类的东西更是情有独衷,作为幼教工作者,真的应该像《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孩子更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注重激励、呼唤、鼓舞幼儿去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
活动名称:气球飞了
活动目标:
1、会认读数字3和4,知道数的形成和所表示的数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1、红黄色气球各1只,统计表一张。
2、数量1~4的点子卡片若干,彩色笔若干3、《数学》上P.2。
活动过程:
一、游戏数气球--教师出示气球,让幼儿分别说出其颜色。
--教师拿出气球,让幼儿说出其数量。提问:想一想,怎样才能变成2只气球?启发幼儿说出;一只气球再添上1只气球,就是2只气球。
--引导幼儿说出这2只气球分别是什么颜色。再观察中让幼儿发现2里面有两个1。
二、观察画册《气球飞了》
--看一看,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说一说,天空有几只绿气球?奇奇手里拿着几只绿气球?一共有几只绿气球?幼儿点数后知道: 2只绿气球再添上1只绿气球就变成了3只绿气球了。
--教师分别出示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3,幼儿认读。
--引导幼儿点数红气球的数量,并说出用数字几表示,然后拿出相应的点子卡片和数字--数一数,黄气球和蓝气球各有几只?幼儿说出其数量后,教师出示数字卡片4,使幼儿知道:4只气球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
--找一找,数字3和4分别隐藏再哪里?
--引导幼儿根据气球的数量圈出相应的点子。
三、讨论交流--想一想,数字3和4还可以表示哪些物体?
--教师引导幼儿从活动室找出数量是3或4的物品,并在统计表中用绘画等形式记录下来。
四、活动结束五、课后回顾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中班幼儿。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艺术活动:替换想象画
活动目标:1、借助相似造型,大胆表现、创造人物的五官,并进行表述。2、充分发挥想象力,体验创作的乐趣。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2、音乐磁带、录音机;3、每人记号笔及正方形纸各一。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活动过程:1、欣赏配乐散文诗《给老师画像》 师:小朋友喜欢画画吗?有一天,有个小朋友偷偷地画了一张画,你们猜猜他画的是什么?(幼儿猜猜)你们都开动小脑筋了,到底是什么呢?仔细听听老师念的一首诗歌就知道了!2、再次欣赏(你们想不想看看这个小朋友画的画呢?),师边操作课件边朗诵,进一步理解散文诗。提问:这个小朋友他画的是什么?跟我们以前画的一样吗?(出示课件,进行比较) 他是用什么来代替五官的?直接告诉幼儿:散文中的画像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画法不一样,是用替换想象的方法来完成的,用苹果代替脸蛋,用太阳代替眼睛,用翘角的水果糖代替嘴巴。3、师点击课件,进行示范:如何想象画,并让幼儿思考与讨论。师:我这儿有一枝神奇的小魔笔,它在画什么?(展示逐步变化的多媒体画面,一枝小魔笔从基本点出发,慢慢变成了一个椭圆形)原来是一张娃娃脸,现在,这张娃娃脸要变了,小魔笔用什么来做五官呢?提问;你想一想,如果让你画,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来代替眼睛、嘴巴、头发、耳朵呢? 4、讨论:如何让画面更漂亮些?出示两张一样图案的画(一张线描、一张简笔),让幼儿比较,知道用线描后的图案更好看。5、幼儿进行表现与创造。师:现在,我们小朋友也来变一变,想一个最有趣的娃娃脸画下来。要求:①要先想好你要用什么来代替五官?② 代替的材料要和别人不一样的。③用线描的方法让你的画面更丰富、更好看。6、展示与体验。请画完的小朋友将作品贴在板上展示,并互相说说自己的画,体验与分享快乐。(可以请能力强的幼儿用儿歌的形式说说自己的画:如大大的树叶,是娃娃的头发)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活动目标:
1、学习创编毛毛虫吃东西、蠕动、蜕皮、蝴蝶飞的动作。
2、体验创造性地运用身体动作表现动物生长过程的快乐。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毛毛虫、蝴蝶头饰,树叶,塑料袋子。
2、《蝴蝶美美和毛毛虫丑丑》故事磁带,《毛毛虫》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位神秘朋友,请你猜猜它是谁?”
出示谜语:有个虫子真奇怪,变样起来真是快。开始吃菜是害虫,后来会飞真好看。(蝴蝶)
2、你想知道蝴蝶是谁变的吗?播放故事《蝴蝶美美和毛毛虫丑丑》。
3、师:“你知道蝴蝶是由谁变出来的?”(毛毛虫)小朋友想一想,毛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吃树叶—蠕动—蜕皮—蝴蝶飞)哪个小朋友愿意用身体动作来表演一下?
4、播放《毛毛虫》音乐,幼儿集体随音乐表演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5、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出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边说边模仿动作:吃树叶—蠕动—蜕皮—蝴蝶飞。
6、做游戏《毛毛虫变蝴蝶》:把幼儿分成两队,每对的排头幼儿身套塑料袋,听到口令学毛毛虫爬快速爬到目的地(插有蝴蝶的瓶子),爬到后先蜕皮(脱下塑料袋),再拿起插有蝴蝶的小棒,证明由毛毛虫变成蝴蝶了。看哪队的毛毛虫先变成蝴蝶,哪队就胜了。后面的幼儿依次进行。
7、学蝴蝶飞的样子飞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一活动中为了更好达到主题目标,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力求把孩子对毛毛虫的生态的认识与已有的经验有机结合,发展幼儿的创造学习能力,增强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艺术表现力。在活动组织中,我以游戏和律动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让整个音乐活动成了一曲流畅的音乐,凸现了中班孩子活动的游戏性,让孩子的知识经验在游戏中得到积累和提升。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课堂上学到知识,优秀的教案能帮老师们更好的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老师的压力,提升教课效率。关于好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大班艺术领域教案集锦10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活动背景:
青花瓷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国瓷”。它是中国文化的象征。青花瓷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也是儿童美术欣赏的好教材。它不仅可以扩大儿童的视野,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审美情趣。因此,我带着我的孩子走进了青花瓷的世界,仔细欣赏了民族瓷器,感受了中国文化,让孩子从小就了解和感受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美,激发了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目标:
1、欣赏青花瓷的各种形状、图案、青花色彩之美,感受作品的形状、图案之美,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2、初步采用线画法设计“青花瓷”图案。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具:ppt课件、青花瓷、轻音乐青花瓷、歌曲青花瓷。
2、儿童学习工具:废纸板、蛋糕盘、纸袋、蓝线笔。
体验准备:
孩子们对青花瓷有了初步的了解。
活动重点和难点:
1、重点:欣赏青花瓷的各种形状、图案、青花色彩之美,感受作品的形状、图案之美,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2、难点:使用线条绘制方法在“上设计图案;青花瓷。
活动流程:
1、跟着青花瓷的音乐走,进入活动室
师:刚才我们进来的时候,老师演奏了什么音乐?谁能说
师:是的。这首歌是周杰伦的青花瓷。这是我国青花瓷的精髓。今天王先生也给你带来了两样东西。孩子们想看吗(给孩子们看青花瓷)老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孩子:不同的形状。
师:什么是相同的
杨:相同的颜色。老师:这两个花瓶是什么颜色的?杨:它们都是蓝色的。
老师:让我们再看看上面画的图案(孩子们自由回答)
老师小结:这些瓷器只有白色背景和蓝色。古人称之为蓝色。他们喜欢用蓝笔在这种瓷器上画画。他们认为这种瓷器像花一样美丽,所以这种白底青瓷有一个很好的名字叫青花瓷。这是我们在中国独一无二的瓷器。老师:你以前看过吗?你看到的青花瓷是什么形状的(孩子们可以自由回答)
老师:我有一些照片,让我们看一看
(点评: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音乐来介绍的,简单活泼的音乐可以更好的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之后,展示实物青花瓷,让孩子们更直观的了解中国瓷器,青花瓷,明白青花瓷是五重奏感受我们的国家,激发孩子们热爱国家的自豪感。)
2、播放PPT了解青花瓷,欣赏图案,感受其不同的魅力
老师:接下来,请跟我一起欣赏青花瓷。(老师播放课件,孩子们尽情享受)你见过这样的事吗?当你看到它时,它会做什么?使用
儿童自由谈论青花瓷的作用。
小结:有中国特色的青花瓷有很多造型。有的'高大,有的矮胖,有的像圆盘,有的像花盆。它们也有许多功能。有些人可以种花,有些人可以欣赏,有些人可以装饰。看完这些青花瓷,你觉得哪一件青花瓷最漂亮?你最喜欢哪一个?这些模式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他们的模式相同吗?这些图案是如何排列的?如果你要画画,你想先画什么
(点评分析:多媒体介绍可以更直观地让孩子们欣赏不同的青花瓷,感受不同的魅力,为下一个绘画环节打下基础。)
3、学画
老师:(引导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看这两个瓶子。你在图案设计中有什么不同
摘要:它们的图案设计之一是上下中间图案设计,另一种是左右中间图案设计,中间设计的图案也不同。
老师:那么如何设计茶壶的形状(用插入法、茶壶盖、手柄、壶嘴和壶身进行演示)
老师小结:蓝色和白色的设计应该根据不同的形状进行设计,设计图案也可以不同。
(点评与分析:在介绍绘画方法时,教师可以更直观地让孩子们观看,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明白,蓝色和白色的设计应该根据不同的形状和图案进行设计,以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设计师“青花瓷
今天我们要举办“青花瓷”展览品你们都是小设计师。如果你被要求设计一个瓶子,你会设计什么形状?如果你被要求装饰,你会用什么样的线条和图案来装饰(孩子们自由创作,演奏轻音乐青花瓷)
(评价:孩子们大胆设计青花瓷,老师可以对个别孩子的作品进行工艺评论。)
5、共享作品
按编号放置作品。
老师:你喜欢多大尺寸的青花瓷?您使用的哪些模式共同体验成功(在您喜爱的作品上粘贴标签,然后选择“设计师”)与同龄人交流和分享。
(评价与分析:本课程主要让孩子们相互评价作品,选择“最具悬挂性的设计师”,一起体验绘画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反思:
大班艺术活动“青花瓷”作为教材,活动首先让孩子们欣赏青花瓷瓶,了解青花瓷的特点。我们选择的青花瓷花瓶应该有明显的特点,如图案清晰简单,易于儿童观察,图案是否重复对称,主画面可以对称或主题化。看完照片后,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说:“孩子们;哇!青花瓷如此美丽“孩子们对中国古代青花瓷有了必要的了解和兴趣后,他们可以鼓励孩子们想象如何设计青花瓷瓶的图案。学习本课程后,我有以下经验:
一是“生命之美”与“科技之美”的完美结合。本课以“青花瓷”大型班级艺术活动为例,体验生活之美与科技之美的完美结合。情境的创设,通过多媒体课件音乐的呈现和实物的欣赏,营造出声、色、景和谐融合的氛围。孩子们在环境渲染和课件欣赏中充分感受青花瓷的美。老师用安静的音乐带孩子们走进田野,然后用友好舒适的语言引导孩子们去欣赏,让孩子们立刻融入安静和谐的蓝白色世界。音乐、语言、环境如此之美,充分体现了“生命之美”与“科技之美”的完美结合。活动中收集的教师资料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青花瓷实物和图片,并正确使用多媒体课件,进一步发挥教材的价值。儿童手术资料非常丰富。例外的是为儿童提供的绘画材料(服装衬板、蛋糕纸板、便携纸袋等),这给不同能力的儿童提供了深入探索的机会,更好地反映了个体差异。
其次,生活来自艺术,艺术来自生活。青花瓷是中国的国粹。我们有义务让孩子们了解中国青花瓷艺术的精髓。因此,利用最近非常流行的中国风格流行音乐,让孩子们在美丽、优雅中体验中国艺术的精髓。
设计意图:
新年即将到来,“节日贺卡”引起了我班孩子极大的兴趣。有的孩子从家里带来了圣诞卡,有的孩子拿来了新年卡,并聚在一起相互欣赏、讨论。作为老师看到这个场面,在高兴的同时,又冒出一个奇好地想法,这些贺卡虽然美丽,但都是从超市里买来的。孩子的想象力无限丰富,为什么不让他们在收集、观察、欣赏感受的基础上自己制作贺卡呢?
活动目标:
1、在欣赏贺卡和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新年即将到来的欢乐气氛。
2、初步了解贺卡的种类和功能。
3、愿意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制作贺卡。
活动准备:
1、小猴明明布偶一个
2、幼儿制作贺卡的材料:毛线、红、黄、蓝等各色颜料、油画棒、胶水、卡纸、彩纸、剪刀、吸管、白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生谈话:孩子们,新年快要到了,小猴明明想给好朋友小猪胖胖送一张漂亮的贺卡,可他发现兔妈妈百货商店里的贺卡多种多样,看得小猴明明眼花缭乱。你们能帮他看看都有哪些贺卡吗?
二、欣赏贺卡:
1.了解贺卡的种类:
孩子们,你见过的贺卡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贺卡有什么用处?
2.为贺卡分类。
根据形状、材料、内容、图案不同进行分类。
3.了解贺卡的演变:
树叶贺卡—纸贺卡—电子贺卡。(幼儿根据贺卡的不同进行讨论,说说自己贺卡的种类。)
三、制作贺卡:
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认识不同的制作材料。
2.把幼儿分成四组,制作贺卡.
(1) 为第一组幼儿提供了颜料、油画棒,引导孩子感受两种材料的结合绘画。
(2)为第二组提供了颜料,尝试上色后对着,学习基础拓印技法。
(3)为第三组提供了颜料、吸管,尝试吹点技法。
(4)为第四组提供了色卡纸、毛线、彩纸、剪刀、胶水,练习剪贴技能。
四、展示贺卡:
孩子们,贺卡做好了,请互相说一说,你的贺卡是用那些材料制作的,是怎样制作的?
小朋友可真能干,制作的贺卡真好看,现在就去找自己的.好朋友,把贺卡送给他,并说一句祝福的话,你的好朋友一定会很开心。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和幼儿搜集更多的材料,让幼儿制作贺卡。
一、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在规定的图形上添画成不同的物体。
2、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
二、活动准备:
彩笔、画纸、投影仪、圆形教具(两个圆形虚线处缝合,再在圆形的面上绘图。教师演示时要快,像是变魔术,幼儿会很感兴趣。)
三、活动过程:
1、小朋友,你们好!听说你们上午学了一个舞蹈《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你们还会跳吗?我们一起跳起来好吗?(进入活动室)
2、小朋友跳的真好,洋娃娃和小熊跳的室什么舞啊?(圆圈舞)来,我们也来围成圆圈坐下来玩个手指游戏好吗?
手指游戏:教师:我的小手拍一拍,幼儿:(拍拍拍拍拍)
我的小手碰一碰,(碰碰碰碰碰)
我的小手握一握,(握握握握握)
我的小手敲一敲,(敲敲敲敲敲)
我的小手做三角,(做做做三角)
我的小手做个圆,(做做做个圆)
3、小朋友,谁的小手做的圆好啊,比一比谁的圆?(幼儿相互比手)
看,我的圆好吗?(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教具)
4、你们可不要小看这个圆形,它可是一个宝圆啊,知道是谁送给我的吗?告诉你们吧!昨天晚上我梦到孙悟空,孙悟空的本领可大啦,他七十二变,还教了我几招呢!你们想不想看看啊?大家跟我一起喊123,这个圆就会变的,准备好!(齐)123,(教师翻动教具)这是什么?(是西瓜),你们怎么看出来是西瓜的?(有瓜纹啊,绿绿的)(齐)123变,又变成什么了?(小娃娃),在圆形的`图面上添上眼嘴头发就变成了娃娃头,真有趣啊!(齐)123变,这是大家最喜欢的足球,这也是圆形变的,上面有黑白格子,成为大家喜欢的足球!
5、我只跟孙悟空学了这几招变法,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圆形还能变出什么物体来呢?
幼儿想象,回答。示范绘画,在投影仪上展示。
6、刚才小朋友在圆形上添画了几笔就变出了不同的物体形象,真是有趣,我发现小朋友很聪明,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们,除了圆形可以变,还有什么几何图形可以变呢?(长方形可以变成……三角形可以变成……梯形可以变成……)
7、小朋友说出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可以变出好多的物体形象来,真棒!大家都知道孙悟空会七十二变,我相信大家团结起来用聪明的智慧,灵巧的小手,在不同的图形上添画出不同的物体形象,肯定会超过孙悟空的本领的!你们有没有信心和孙悟空进行一次比赛啊?
8、每个小朋友找一个位置坐下来,在不同的图形上添画吧!(放轻音乐作画)幼儿画完一幅,交一幅,教师巡回指导。
9、作品展示:大家快来啊,我们来看看大家的作品吧!(在投影机上,投放幼儿的作品)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旋律,及感知音乐速度的变化。
2、听辨乐曲,能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3、乐于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体验欣赏活动的乐趣。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重点: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
活动难点:感受乐曲速度快慢的变换。
活动准备:《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乐曲,卓别林表演视频,勃拉姆斯像,卓别林像。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旋律。
1、请幼儿初步欣赏音乐,讨论并谈谈对音乐的感受2、教师小结:这首乐曲听起来活泼欢快,有的时候快,有的时候慢,听了让人想跟着音乐动起来。
二、欣赏视频表演,激发幼儿用动作表现乐曲的欲望。
1、请幼儿欣赏视频,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2、向幼儿简单介绍卓别林及乐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和其作者。教师总结:视频中,卓别林在刮胡子时,是根据音乐的快慢来改变动作的快慢的。
3、引导幼儿说出用按摩的方式也可以将音乐表达出来三、听辨乐曲,大胆想象创编按摩动作。
1.启发幼儿创编按摩动作2.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做按摩动作,感受B段乐曲时快时慢的节奏。
(1)请幼儿再次欣赏乐曲B段。
(2)引导幼儿根据乐曲节奏做按摩动作,可换动作进行按摩。
小结:乐曲中有的地方快有的地方慢,我们做动作的时候要跟着乐曲的节奏。
四、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节奏的快慢,感受乐曲热情奔放的旋律。
1.欣赏教师的配乐按摩表演,观察按摩动作,感受乐曲旋律。
2.幼儿初步尝试合作表演,一位扮演按摩师,一位扮演顾客,通过动作来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幼儿按摩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注意节奏和旋律。
3.幼儿自主创编按摩动作,体验有趣的按摩。
五、活动结束,带幼儿离场。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可根据音乐来为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进行一次有趣的按摩,和家人共同分享本首乐曲带来的欢乐。
【教材分析】
《捏面人》这一活动选自省编教材的一首说唱歌曲,含有一些京剧中的韵味。当唱起来的时候,朗朗上口,很有特色。歌曲中加上念白部分体现了教改的开放性原则,幼儿可根据所想到的即兴创编歌词,使他们既有成功感,又不破歌曲的完整性,此外,捏面人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已经对我们现在的孩子们来说越来越陌生,通过这一活动让孩子萌发对民间艺术的一点热爱。
【活动目标】
1.掌握歌曲的节奏,熟练的延长歌曲。
2.能即兴在念白部分创编“捏一个××干什么”的歌词。
3.感受歌曲的韵味以及说唱歌曲《捏面人》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
经验准备:幼儿对西游记的人物有了一定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出示 ppt 图片,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的兴趣
(1)提问:老爷爷捏了这么多面人,把我们的眼睛都看的怎么样了?幼儿回答(眼睛都花了)
(2)小结:捏面人是我们中国的民间艺术,它是由面粉、颜料、香油、防腐剂捏成的面人,老爷爷本领真大,我们一起来给他一个大大的赞吧!
2.引出歌曲,老师范唱第一段
(1)提问:老爷爷真厉害,老师还把他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 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小结:幼儿重复歌词,老师补充
(2)最后一句,你看老师这个动作像唱什么呀?你们见过唱京剧的吗?今天老师带来一段京剧,因为这位捏面人的老爷爷是北京人,所以唱歌时带着浓浓的北京味。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吧。
(3)提问:老爷爷捏的是什么呀?请你来听一听、说一说(幼儿回答)教师依次出示图片
小结:小朋友们听的真认真,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吧,引导幼儿有节奏的说第一部分歌词。
(4)师:说的部分我们要按节奏念“捏一个 xxx ︱xx ︱x–”
幼儿跟着老师一起打节奏,师幼一起按节奏说老爷爷捏了哪些东西。
3.创编歌曲,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图片猪八戒,引出《西游记》里的人物提问:这是谁?是哪个故事中的人物?
小结:对,这是猪八戒,是西游记里的人物。提问:《西游记》里除了猪八戒,还有谁?
小结: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捏一个唐僧骑大马,孙悟空打妖怪沙和尚挑着箩,老爷爷还会捏什么,我们下次在把它唱出来吧。
活动反思:
在难点学习中幼儿的兴致十分高,活动中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说唱和京韵两合体,是幼儿熟悉的故事情节,所以幼儿十分的感兴趣,有了兴趣,幼儿就能跟着我的步骤学下来。活动中我运用了观察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问答法、图片法等方法帮助幼儿学习。歌曲中的念白部分,也是歌曲比较重点的部分,把这个难点前置,为后面的整体说唱打下基础。活动中通过教师的范唱、戏剧表演、角色变化等方式学习歌曲。让幼儿在形式多变的情境下练唱不觉得枯燥乏味。使课堂气氛活跃欢快,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
【设计意图】
对于孩子们来说,玩泥巴是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了。一团软软的泥,到了孩子手里,不一会儿就摆弄出各种各样的东西来,虽然有的还比较粗糙,但孩子们还是乐此不疲的玩着。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对周围的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观察,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玩泥技能,但是如何引导孩子们装饰泥工作品值得探索,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通过让孩子仔细观察和比较,引导他们初步学习用黄豆和火柴装饰泥工作品。
【活动目标】
1、观察、制作小动物,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2、尝试做出某一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形象。
3、发展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小兔、小熊、小猪等小动物模型。
2、橡皮泥若干,火柴、黄豆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动物王国的小动物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小动物,他们来到我们班,猜猜他们是谁?
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分步骤进行泥工活动。
1、观察小动物的形象和特征。
(1)教师出示小动物模型:小兔、小熊和小猪,从背面展示给幼儿。引导幼儿说说模型的形体特征。
你们认识他们么?猜猜他们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慢慢把模型转到正面,展示给幼儿。
那我们看看他们到底是谁?
师:都猜对了,你们真了不起。我们再仔细看看,他们的鼻子眼睛嘴巴耳朵都一样吗?谁能说说看?
(3)教师引导幼儿整体比较,得出小动物共有和独有的特征。
2、教师讲述制作步骤和要点。
师:我很喜欢这些小动物,很想和他们交朋友,现在我就做一个小猪。小朋友帮我想一想应该先做小猪的什么?怎么做呢?然后呢?(按照先做躯干、头、四肢和尾巴的顺序,最后再做五官,并且说明每一部位用什么方法。)
3、用豆子、火柴等辅助材料装饰小猪。
师:刚才老师用豆子作了小猪的眼睛,还可以用什么来做小猪?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小动物打扮得漂亮一些?火柴有什么用呢?(火柴可以做腿、插孔、画花纹……)
三、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鼓励幼儿用提供的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师:你们想和小动物交朋友一起玩么?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就做什么,小朋友们用橡皮泥、火柴和黄豆,看谁先做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朋友。
四、成果分享,展评作品。
师:把自己的好朋友放在桌子上,把你的好朋友介绍给大家,小朋友们你认为他的好朋友漂亮吗?
相互评价交流:你在制作你的好朋友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吗?你是怎么做的?
【延伸活动】
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到草地上做游戏。
【活动反思】
整堂课的活动流程比较清晰,基本达成活动目标,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这样的泥工课。教师的示范给孩子们提供技术支持,特别是黄豆和火柴的装饰作用,孩子们理解很快,但是也有一些不足,大部分孩子们模仿老师做小猪,没能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今后需要进一步的钻研。
活动目标:
1.知道剪纸是源于中国的民间艺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感知剪纸艺术的丰富。
2.敢于结合自身的经验大胆创作剪纸作品,制作册子赠予老师。
3.热爱剪纸艺术,乐意运用剪纸的表达方式感谢老师。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日常装饰用:福禄喜寿、窗花等装饰好的场景。
2.剪纸工艺品、自制剪纸礼品盒、自制贺卡若干。
3.剪纸舞蹈视频一段。
4.教你学剪纸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音乐声中参观剪纸作品展览,谈话发现剪纸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幼儿参观剪纸作品展览。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新的剪纸作品,请你们一起来看一看。
2.幼儿交流看到的剪纸作品。
教师:谁来分享一下你看到的剪纸作品?平时在什么地方见过它?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谁也来继续分享一下你看到的?
教师总结:
原来剪纸作品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既可以作为平时装饰,也可以作为礼品赠送,还可以变成好看的舞蹈、动画片,作为手工游戏还可以让我们心灵手巧。
通过谈话、观察画面,了解剪纸源于中国,激发自豪感。
1.讨论剪纸的源起。
教师:你们知道剪纸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吗?
2.出示照片,激发幼儿自豪感。
教师:瞧,他们都在干什么?还有谁也在学剪纸呢?小朋友心里感觉怎样?
幼儿剪纸制作纪念册。
1.出示册子,激发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制作剪纸作品。
教师:大班小朋友马上就要从幼儿园毕业了,我们能不能用我们特有的本领来给幼儿园和老师留份纪念呢?这是老师准备的册子,我们把制作的剪纸作品放进来送给老师怎样?
2.幼儿设计、制作剪纸作品。
举行赠送仪式,鼓励幼儿继续学习剪纸并将之发扬光大。
1.音乐声中举行赠送仪式。
2.以老师的赠言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家园联系:
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继续玩一玩剪纸手工活动。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设计窗花的剪纸,让学生在学会窗花剪纸方法的基础上,尝试为大运设计剪纸,深化学生感悟民间艺术的特殊魅力。结合大运进行剪纸,这是教学的一个亮点。去繁就简,渗透奥运内容,让学生融入奥运的氛围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时刻感悟民族艺术的源源流长,加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并在学习中提高美术技能技巧,动手能力。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跟上课堂,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总的来说,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不足:
1 、还有及少部分学生对折叠纸的方法还不太清楚。
2 、学生在画稿的时候掌握不了总体的结构,画得不够协调。也说明了学生的美术基础有待进一步提高。
3 、有部分学生工具不好,也就很难达到同步进步的理想效果。
4 、在老师的示范教学之后,当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改变部分图案的造型时,难通过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即画不出自己想要画的图稿。
改善:
1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多给学生介绍剪纸图案的画法提高画图稿的水平。
2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灵活改变剪纸图案中的部分造型。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折纸扇的方法,掌握对边折的技能。
2、培养幼儿对折纸的兴趣,发展其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色彩手工纸。
2、油画棒、胶棒。
3、两片长条形竹片,或木片(冷饮木棒)。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炎热的夏天要到了,扇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今天老师带了自己制作的扇子,请小朋友们一起看一看,扇一扇。
(二)展开部分。
看过了老师的扇子,小朋友们有没有兴趣制作一把自己的扇子呢?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制作扇子的材料,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动动手~
1、将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彩色手工纸对折。
2、在刚才折叠的基础上进行同方向的对折,使对折的两部分均等。重复进行,直到整张纸被折完。
3、再将对折的纸完全打开。
4、将纸完全打开后,将第一条折痕向上翻折,第二条折痕向下翻折,第三条折痕再向上翻折,第四条折痕再向下翻折……依次重复下去,使整张纸形成一个“纸条”状。
5、将“纸条”从中间对折。
6、将对折面用胶棒粘住,依次将折痕打开。
7、将两片木片分别用胶棒黏贴在纸条的最外侧两条边缘,注意在扇形顶部留出足够的长度作扇柄。
这样小扇子就做好了。(如扇面不够拉伸成圆形,可多加一个折叠好的“纸条”)
(三)结束部分。
幼儿手拿自制的扇子游戏。
四、活动延伸
教师将幼儿制作的作品展示在美术角。
五、温馨提示
1、教师教折扇子的过程要慢,让幼儿仔细观察。
2、幼儿折的时候教师要求幼儿一定要对齐。
3、对折的较不规范的幼儿进行指导。
4、鼓励幼儿将做好的扇子给同伴看,并试着说“你好”等礼貌用语。
活动目标:
1、能够模仿并创造不同的花的造型。
2、能够准确的按音乐的节奏舞蹈。
3、喜欢韵律活动,能大胆的表现自对花朵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重难点:能够准确的按音乐的节奏舞蹈。
活动准备:各种花朵造型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轻音乐入场。
教师带领幼儿跟着轻音乐入场。
二、出示花园的花,并学习花的各种姿态。
师:有一个叫小意达的小姑娘,他有一个美丽的花园,花园里面有水仙花、玫瑰花等等,可是有一天小意达发现花园里的花都枯萎饿了,他非常伤心,妈妈看到后说你不用伤心,花们都很开心,因为在枯萎前他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他们都摆出了自己最美的姿态,都跳了自己最美的舞蹈,他们要争夺舞王。我们一起来看小意达的花都有哪些呢?(播放音乐,教师将各种各样的花摆在中间)
师:这些花都长得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姿态不一样)
师:现在请小朋友一个挨着一个跳舞跳到你喜欢的花面前,学一学花的姿态。看谁学的最像。
师:谁来学一学你刚选择的小花是什么姿态?
师:现在我们要摆出跟刚才不一样的花朵的姿态,看谁摆的花最漂亮?(跟音乐摆花的姿态)
三、与花共舞
师:刚才我发现小朋友一直摆一个姿势有点累,现在有一个小伙伴给我们讲一个不累的办法,小黄花他也参加了舞会,他一直在舞动,所以就不累了。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黄花跳舞吧。
师:小黄花都在哪些地方跳舞了呢?谁来学一学小黄花在空中跳舞是什么样的?在地下跳舞呢?
师:我们和小黄花一起跳舞吧!(播放音乐)
师:现在四个小朋友一组,变成一个大花。看哪一组大花的姿态和别的组不一样?(跟音乐跳舞)
四、音乐停止,自然结束。
设计意图: 大班的幼儿在生活中容易产生矛盾,例如抢玩具、吃饭不排队等等。《拉拉钩》这首歌曲前半段通过对人物动作、表情的具体描写,一句一重复的句式,和句句下行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互相生气的两个小朋友的形象。后半段在由比较紧凑的节奏营造出的稍快的速度中,抒发了小朋友互相拉拉钩解决问题后的愉快情绪。歌曲取材贴近幼儿生活,容易引发幼儿共鸣,易于幼儿理解学唱。通过演唱歌曲,萌发与同伴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情感,学习正确处理同伴间的矛盾。所以我选择了《拉拉钩》进行教学。
活动目标:
1、萌发与同伴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情感,学习正确处理同伴间的矛盾。(情感)
2、感受歌曲前后情绪的变化,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和力度表现不同的情绪。(认知)
3、尝试自编表演动作,表现自己对歌曲内容和情绪的理解。(能力)
活动重点:感受歌曲前后情绪的变化,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和力度表现不同的情绪。
活动难点:尝试自编表演动作,表现自己对歌曲内容和情绪的理解。
活动方法:谈话法、示范演唱法、表演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拉拉勾》的歌曲录音、小朋友生气等图片。
2、幼儿准备:对歌曲节奏、旋律的基本感知。
活动过程:
1、练声:《唐老鸭和米老鼠》
2、以“好朋友”为主题进行谈话,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
(1)、提问:
a、 你们有好朋友吗?
b、 跟好朋友在一起玩有什么感觉呀?
c、 和好朋友生气时你会有什么感觉?
d、 你会怎样解决呀?
3、学唱歌曲《拉拉钩》
(1)、教师朗诵歌词。
(2)、提问:
a、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呀?
b、歌里的小朋友怎么啦?
c、他们是怎么解决的?
(3)、听录音唱。
(4)、提问:
a、歌曲开始时小朋友怎么啦?
b、他们会有什么感觉?
c、后来他们是怎么解决的?
d、解决完了他们说的什么呀?
e、前半段和后半段中间有什么呀?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要实施课堂教学,老师必须按照教案课件,写教案课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探索“幼儿园艺术领域教案”是一次非常有趣的旅程请一起加入我们,阅读是一种令人愉悦的体验希望我们的阅读之旅能够一直持续下去!
活动目标
1、通过玩色游戏,巩固幼儿对几种常用颜色的认识,让孩子感知三原色、三间色。
2、引导幼儿观察生活,感受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活动准备
颜料(红、黄、蓝),海绵,透明膜,一次性手套,擦手布,旧报纸,罩衣,鞋套,焰火图片、影片,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听焰火声音。播放焰火燃放的声音,请幼儿先用耳朵判断所听到的声音。
——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2、欣赏焰火视频。
——小朋友,你们看见过焰火吗?焰火有哪些颜色?(幼儿讨论)
——大家知道怎么放焰火吗?是啊,放焰火要有烟花和打火机,可是老师用一种新的方法也能放焰火。
二、教师示范
1、出示红、黄、蓝三原色颜料。
——今天我们只用这三种颜色,变出五颜六色的焰火。
①首先穿好罩衣、鞋套,带上一次性手套。
②拿起海绵,选好一种颜色,将海绵浸泡在颜料中。
③轻轻抬起海绵,砸落在透明膜上。
2、请部分幼儿和老师合作一起“放焰火”,观察颜色混合后的变化。
三、幼儿作画
要求:
1、操作时注意颜色的变化。
2、每一块海绵选择一种颜色。
3、把握砸落时的力度、方向。
四、欣赏作品
巩固三原色知识,再请幼儿找出由三原色混合变化后的橙、绿、紫三间色。
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于毛茸茸、胖乎乎的小鸭子特感兴趣,小鸭的各种形态特征在幼儿的脑海里早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这是我选择这一课题的原因之一。俗话说“心灵才会手巧”,泥工活动可以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还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搓、团圆和镶嵌的技能塑造小鸭的基本特征。
2、培养幼儿认真细致地做事习惯。
3、愿意动手创作,体验欣赏创作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保持桌面干净。
活动准备:
1、橡皮泥、泥工板、牙签、塑料分泥薄片、塑料小棒。
2、小鸭范例、用积木搭好的池塘。
3、录音机、《郊游》、《母鸭带小鸭》音乐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听谁来了?”(放小鸭叫的录音)(出示小鸭范例)“呀!小鸭子来了。小鸭子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请你先跟旁边的好朋友轻轻地说一说。”(然后请个别幼儿讲述)
2、师小结小鸭子的特征。
小鸭子长着圆圆的脑袋和胖胖的身体,还有一张会唱歌的扁嘴巴。你们看它多神气!小鸭子最喜欢到小池塘里去游泳了。”
3、引导幼儿学习塑造小鸭子的方法。
(1)师:“池塘里的水蓝蓝的,清清的,小鸭子游到东,游到西。哎呀!一个人玩真没劲,要是有好朋友陪陪我那该多好啊!小鸭子想念它的好朋友了,可是好朋友在哪里呢?小朋友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小鸭子,使它不孤单呢?”(用纸折、用笔画、用橡皮泥捏)
(2)引导幼儿观察小鸭的塑造方法。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塑造过程:小朋友真会动脑筋,帮小鸭子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那朱老师就先找一只小泥鸭做它的好朋友吧。先将橡皮泥搓成一个圆柱体,然后分成一大一小的两块,我们将小泥块搓成一个圆脑袋,用塑料片在圆脑袋上插出一个小口子,然后在大泥块上切下一丁点,用大拇指用力一摁对折做成小鸭子的嘴巴,镶到小口子里,最后用塑料小棒在小鸭子嘴巴的左上方和右上方点出眼睛,在点眼睛时一定要将小鸭子的嘴巴对着自己,这样点眼睛时就不会歪掉了,点出来的眼睛就漂亮了。然后用一个大泥块做小鸭子的身体,做身体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掌腹将橡皮泥搓成萝卜形,将尖尖的一头用手指轻轻地往上一顶就变成了翘起来的小尾巴,最后用牙签
把头和身体连在一起,一只可爱的小鸭子就做好了。
4、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师:“小鸭子除了会游泳它还有很多本领,会抬头给太阳公公唱歌,会把头钻到水里去抓小鱼,还会转过头去招呼自己的好朋友呢。现在请每个小朋友给小鸭子捏一个好朋友,我们要捏出它们不同的姿势。捏好后让它到小池塘里去找好朋友一起玩。你也可以欣赏一下别的小朋友捏的小鸭子,看看哪只小鸭子最神气。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幼儿解决嘴巴的塑造问题。
(3)放《郊游》音乐安定幼儿情绪,组织幼儿回到座位上。
5、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1)组织幼儿参观作品,找出最喜欢的小鸭子。
师:“小鸭子找到了很多好朋友,它们在小池塘里游泳、捉小鱼,玩得真高兴!我想请小朋友找出你最喜欢的小鸭子,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讲评部分幼儿作品)
(2)师:“哎呀!小鸭子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来跟小鸭子学本领吧!”(律动:母鸭带小鸭)
活动延伸:
组织没有完成作品的幼儿继续进行加工。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主要是幼儿很感兴趣的一项活动,绘画的主人公是幼儿非常熟悉的小动物,我们一起饲养,一起观察,还利用下雨天到户外寻找小蜗牛,在活动中还利用了幼儿感兴趣的故事的形式进行活动,幼儿观察的很仔细,故幼儿画的比较好。不足,教师在线条上引导的还不够,幼儿画的较单一,不过色彩画的还比较丰富。
活动目标:
在感受理解歌曲《泉水叮咚》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制的乐器和不同的合奏方法为歌曲伴奏,体验合奏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可以表现不同水声的替代乐器(碗,筷,玻璃瓶,鼓棒,装着沙、米、豆的铁罐,洗衣板等),并学会表现。
2、歌曲《泉水叮咚》的录音。
3、乐句图示及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交流各自收集的“节奏乐器”,说说它们分别能表现什么水声?
(最近我们听了许多水的声音,还用生活用品制作了许多节奏乐器来表现听到的水声,请大家来介绍一下。)
1、你带来了什么?它能表现什么水声?
2、它敲击出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声音(泉水声、小溪声、大江声、大海声)?
3、怎样才能使这些物品发出的声音更好听?
二、使用“乐器”为歌曲《泉水叮咚》伴奏
1、复习歌曲《泉水叮咚》
提问: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这首歌唱得更动听?
(教师鼓励幼儿根据歌曲的内容及情感设计演唱方法,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容。)
2、尝试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1)提问:要为歌曲伴奏,需要做哪些准备?
(2)小结:需要有节奏,才能表现得更好。
(3)出示幼儿所选节奏的卡片:
3、幼儿尝试一起为歌曲伴奏。
(1)伴奏前提问:一起伴奏需要注意什么?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伴奏后提问:你们觉得自己的伴奏好听吗?有问题需要解决吗?
4、师生互动解决伴奏的问题。
(1)提问:这么多乐器一起演奏,可以用什么办法让它们表现得都很好听呢?
(鼓励幼儿运用轮奏、合奏等方法合作表现。)
(2)小结:这么多乐器共同表现时,要根据歌曲的内容与特点,用不同的办法合奏,这样效果会更好。
三、合作表现体现成功的快乐
1、教师指挥,引导幼儿合奏,为歌曲伴奏。
2、请幼儿做指挥,集体为歌曲伴奏。
3、小结:其实为这首歌曲伴奏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再去试试其他的方法,比一比哪种方法更动听。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是来自XXX县的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艺术活动,水墨画螃蟹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孩子情况分析,活动目标,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中所用的教学法,活动过程几个方面来设计的这节活动。
教材:
水墨画也叫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是我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国画的内容一般反映了中华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国画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但是现在的孩子特别是我们农村幼儿园的孩子对这方面接触太少。这节水墨画螃蟹是大班上册的一节艺术活动,在《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绘画时,要培养孩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绘画,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初步感受中国画笔墨的浓淡变化,所以我设计这节水墨画活动。
分析孩子现状:
大班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逐渐将强,幼儿的绘画水平明显提高,能抓住并表现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
活动目标:
我设计的这节活动目标主要有三个:
初步了解水墨画及作画时所需要的工具,
能用正确执笔姿势画出螃蟹特征
对水墨画产生兴趣,并能大胆作画。
活动重难点:
因为这节活动所涉及的毛笔是幼儿第一次接触,所以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让幼儿学会正确执笔姿势及基本的运笔方法。活动的难点是:幼儿能用正确姿势通过不同的运笔及墨得浓淡表现螃蟹的特征。
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水墨画,我准备了水墨画,蜡笔画的幻灯片,(旧报纸,墨汁,毛笔,国画颜料,调色盘,宣纸)人手一份,真螃蟹若干、小围裙。
教学法:
节活动我所用的教法有:引导法,观察法,直观演示法,互动法。幼儿通过用:讨论交流法,观察法,实际操作法来学习本节活动。
活动过程:
为了幼儿更好的学习这节课,我设计了六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
出示幻灯片图片,引出课题。
为了引起孩子兴趣,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画,咱们先来欣赏一下。先出示第一组蜡笔画的幻灯片,请小朋友说出图片上的内容,再出示国画的幻灯片,请幼儿说出图片的内容,然后把两组图片放在一起,请幼儿仔细观察。
老师通过提问题引起幼儿思考这几幅画给人的感觉一样吗?什么不一样的?这几幅画是用什么画的?请幼儿分组进行讨论。请每组派一名幼儿说一说自己讨论的结果。
教师小结:这种画叫水墨画也叫中国画,是用毛笔、墨汁画出的。
第二个环节:
出示并介绍国画材料
出示国画工具幻灯片,让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工具,请几名幼儿说出观察的结果,并鼓励幼儿尝试着说一说这些工具的名称及用法。再找几个小朋友补充说明。老师介绍工具名称及用途(出示幻灯片)宣纸(纸薄,吸水性强)国画颜料(种类少,不易掉色)调色盘(将墨汁或颜料挤到里面,方便绘画)毛笔(介绍到毛笔时为了让孩子更好的认识它,可以让幼儿先观察毛笔的特征并鼓励幼儿尝试着说一说毛笔的用法,然后让幼儿观看图片)。墨汁,清水及水桶(涮笔)
让幼儿摸一摸自己的绘画工具,尝试着练习毛笔的执笔姿势,老师可以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执笔姿势。
第三个环节:
出示螃蟹,教师范画
为了更好的调动孩子学习国画的兴趣,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些绘画工具,现在老师来示范一下这些工具的用法,来为小朋友画一幅画,老师还请来了一个小伙伴呢。现在咱们先来认识一下咱们可爱的小伙伴吧。出示螃蟹,先让幼儿仔细观察螃蟹的特征,请几名幼儿来说一说螃蟹的特征,再找另外的小朋友来补充或纠正,最后老师进行小结:螃蟹有一个硬硬的壳,八只爪,两只螯,还有两只小眼睛。老师与幼儿模仿螃蟹的走路姿势,横着走。教师边讲解便范画。小朋友,咱们刚才认识了我们的小伙伴,螃蟹,现在老师来画一画。
首先在桌子上铺一张旧报纸,把宣纸放在报纸上(防止墨汁渗透弄脏桌子)将少量墨汁倒入调色盘中(提醒幼儿要小心,不要将墨汁溅出),拿起毛笔,用笔尖蘸少量墨汁(提醒幼儿正确的执笔姿势,蘸墨汁时不要蘸太多,蘸完后再调色盘上抹一抹,防止墨太多,弄脏宣纸)然后在宣纸上画出螃蟹的身体(提醒幼儿注意把握螃蟹的特征及身体比例)。为了让孩子更明显的观察墨得浓淡变化,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老师已经画好了螃蟹的身体,现在要画螃蟹的大螯还有眼睛,可是老师觉得这墨太浓了画出来不好看,你们能不能帮老师像个办法,让墨变得淡一些?通过幼儿讨论说出使墨变淡的方法,并请幼儿实践一下,看看自己的方法是否可行,最后老师边总结边示范,将水滴入墨中。(提醒幼儿水要适量,仔细观察滴入水后墨的变化)再请几名幼儿试一试。调好淡墨后用淡墨画出螃蟹的螯,用浓墨画出螃蟹的眼睛和爪尖(提醒幼儿注意观察螃蟹画的浓、淡墨的变化)
老师画好后,将画放在一边晾干(提醒幼儿要小心,墨汁还没有干,纸还很湿,一定要轻拿)
第四个环节:
幼儿自由作画
小朋友,刚才看了老师作画,想不想自己试一试,你们肯定会比老师画的好
1.请一名幼儿总结老师刚才作画的步骤及画画时注意的事项。
2.先请一名幼儿进行试画,让其他幼儿注意观看这名幼儿在作画时存在什么问题并提醒自己画的时候也要注意。幼儿画完以后,老师就幼儿绘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3.让幼儿先在旧报纸上练练笔,体会墨的浓淡变化,笔尖,侧锋,中锋画出的效果。
4.幼儿在宣纸上自由作画,要提醒幼儿在作画前先仔细观察螃蟹的特征。在幼儿作画过程中,老师可巡回观看并给予孩子们知道。提醒幼儿应注意的事项,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笔锋和墨的浓淡来表现螃蟹的特征,对幼儿的作品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5.鼓励幼儿大胆创新的添画其它景物小朋友,咱们已经画好了螃蟹,可是刚才螃蟹和我说,他自己一个人很孤单而且他的家不漂亮,那咱们怎么来帮助他引导幼儿讨论螃蟹的生活环境及其好朋友,鼓励幼儿尝试用国画颜料来添画其它景物。
6.幼儿作品完成后,先让幼儿讨论画完画后应该做些什么,然后指导幼儿将桌面收拾干净,把工具摆放整齐,将画小心的晾干
第五个环节:
活动结束,欣赏交流
1.将幼儿作品贴于展板,让幼儿互相欣赏,相互交流画完画后的感受,请几名幼儿讲评一下小朋友的作品。
2.老师进行小结:今天小朋友表现得非常棒,咱们不仅了解了水墨画,知道了水墨画的绘画工具,而且还用这些工具画出了这么棒的一副螃蟹图,真是了不起,以后经过小朋友的练习,肯定会画的越来越好。
第六个环节:
活动延伸
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让家长欣赏,并请家长帮忙搜集关于国画的其它资料和图片。
我说课的内容就这些,我设计的这节大班水墨画螃蟹的活动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活动目标:
在感受理解歌曲《泉水叮咚》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制的乐器和不同的合奏方法为歌曲伴奏,体验合奏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可以表现不同水声的替代乐器(碗,筷,玻璃瓶,鼓棒,装着沙、米、豆的铁罐,洗衣板等),并学会表现。
2、歌曲《泉水叮咚》的录音。
3、乐句图示及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交流各自收集的“节奏乐器”,说说它们分别能表现什么水声?
(最近我们听了许多水的声音,还用生活用品制作了许多节奏乐器来表现听到的水声,请大家来介绍一下。)
1、你带来了什么?它能表现什么水声?
2、它敲击出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声音(泉水声、小溪声、大江声、大海声)?
3、怎样才能使这些物品发出的声音更好听?
二、使用“乐器”为歌曲《泉水叮咚》伴奏
1、复习歌曲《泉水叮咚》
提问: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这首歌唱得更动听?
(教师鼓励幼儿根据歌曲的内容及情感设计演唱方法,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容。)
2、尝试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1)提问:要为歌曲伴奏,需要做哪些准备?
(2)小结:需要有节奏,才能表现得更好。
(3)出示幼儿所选节奏的卡片:
3、幼儿尝试一起为歌曲伴奏。
(1)伴奏前提问:一起伴奏需要注意什么?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伴奏后提问:你们觉得自己的伴奏好听吗?有问题需要解决吗?
4、师生互动解决伴奏的问题。
(1)提问:这么多乐器一起演奏,可以用什么办法让它们表现得都很好听呢?
(鼓励幼儿运用轮奏、合奏等方法合作表现。)
(2)小结:这么多乐器共同表现时,要根据歌曲的内容与特点,用不同的办法合奏,这样效果会更好。
三、合作表现体现成功的快乐
1、教师指挥,引导幼儿合奏,为歌曲伴奏。
2、请幼儿做指挥,集体为歌曲伴奏。
3、小结:其实为这首歌曲伴奏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再去试试其他的方法,比一比哪种方法更动听。
设计意图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游戏、电动玩具占据了孩子的世界。由于过多地与电视、电脑为伴.不少孩子动作发展迟缓、社会交往能力弱。为了让孩子走进自然。走近社会,我园收集整理了曾经广为流传的民间游戏,并将它们纳入幼儿园课程。跳皮筋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民间游戏,不仅操作简单、取材方便,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孩子语言表达、身体动作、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展。为此,我选择民间游戏跳皮筋的音乐,设计了这节韵律活动,锻炼孩子的节奏感,培养他们身体动作的协调能力,同时,让他们体验创编动作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跟着童谣的节奏跳皮筋。
2.能根据节奏|||O|创编不同的舞步组合。
3.体验合作游戏及创编动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熊、小老鼠头饰各一个,橡皮筋一根,《跳皮筋》歌曲录音,自制的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起兴趣,感知节奏
1.听节奏,猜猜是谁的脚步声。
师:今天大熊、小老鼠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请你们听听它们的脚步声,猜猜是谁先来了。
教师分别演示两种不同的节奏,请幼儿听一听、学一学、猜一猜。
2.看节奏图谱,学动物走路。
||||(图谱一)
||||(图谱二)
(此环节以动物走路引出两种节奏,调动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同时,模仿动物走路形象地帮助孩子感知节奏。为后面组合节奏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演唱童谣,熟悉节奏,学习舞步
1.播放歌曲《跳皮筋》录音,鼓励幼儿拍出节奏。
师:今天大熊和小老鼠要来和我们玩游戏,它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跳皮筋》,请你们打出节奏。
2.出示图谱三,请幼儿听音乐看图谱尝试用脚踩出节奏。
师:大熊和小老鼠也来打节奏了,它们是怎么合作的呢你们会踩出节奏吗
|||0|(图谱三)
3.教师示范.帮助幼儿学习舞步。
教师根据图谱三的节奏表演相应的舞步,并配上简单的口令大-熊,大-熊,小老鼠呀小老鼠,请幼儿跟着一起练习。
|||O|
(此环节将两种不同的节奏组合,倾听音乐一打出节奏一动物表演一形象帮助一练习舞步,层层递进,化解幼儿学习舞步的困难。)
三、利用皮筋,开展游戏,玩转节奏
1.出示单根橡皮筋,请幼儿根据童谣的节奏跳皮筋。
师:大熊和小老鼠带来了橡皮筋,请你们来试一试可以怎么跳。
2.教师演示,要求幼儿用刚学的舞步在一根橡皮筋上集体练习。
师:大熊和小老鼠也来跳皮筋,它们会怎么跳呢
3.将橡皮筋围成三角形,请幼儿分组合作游戏。
师:大熊和小老鼠跳了一会儿,把橡皮筋变形了,现在橡皮筋变成了什么形状谁能来跳一跳谁能把每边都跳到
(1)幼儿自由练习,提醒幼儿听准节奏变换位置,在唱到小老鼠呀小老鼠的时候换到橡皮筋的另一边。
(2)幼儿分成三组,分别站在三角形的各条边上合作开展游戏。
(此环节可在地面贴箭头,指引幼儿按照同一方向变换位置。)
4.将橡皮筋围成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并将幼儿分别分成四组、五组、六组合作游戏,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四、创编舞步,自由表现,体验快乐
1.幼儿创编舞步。提醒幼儿可以单脚跳,可以双脚跳,可以在一侧跳,也可以两侧轮流跳。
师:今天我们学了一种跳皮筋的方法,其实还有很多种跳法,你们可以来试一试,看谁能用不一样的方法来跳皮筋。
2.部分幼儿演示,其他幼儿学习。
3.幼儿用自编的舞步开展游戏。
附跳皮筋动作
准备动作:站在橡皮筋的左侧。
第一拍:左脚原地不动。右脚跨跳到橡皮筋的另一侧。
第二拍:右脚收回。
第三拍:右脚再次跨到橡皮筋的另一侧。
第四拍:右脚收回。
第五拍-第八拍:双脚轮换往前跑,每一拍跑一步,最后一拍并拢站立。
活动目标:
1.知道有鲤鱼跳龙门这个励志故事。
2.通过活动,让小朋友能口述故事和表演其中情节。
3.初步感知近似色和对比色,并学习运用两种近似色或对比色进行线条彩绘。
材料准备:
材料准备:彩盘、废弃盒子记号笔、蜡笔、水粉、毛绒球、双面胶、透明胶、龙灯会及龙的图片、刻刀、安全剪刀、KT板、大小相同的箱子四个。
活动过程:
1.导入:
(1)请幼儿观看视频鲤鱼跳龙门动画片,激发兴趣,说说里面你最喜欢的是哪个角色?并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
(2)师:小朋友你愿意做故事里的哪个角色呢?你们想不想把这么神奇的龙门请到我们的教室里来?有什么好办法?
2.制作过程:
(1)小朋友拿笔蘸所需颜料涂在纸盒上;
(2)在许愿条上画上自己的愿望;
(3)老师帮助小朋友把画好的纸盒贴在墙上,配合龙头,形成一个龙身;
(4)小朋友将制作好的愿望条贴在龙身下,以丰富我们的作品;
(5)和老师一起粘贴鳞片;
(6)一次请三个孩子,钻到鲤鱼的身体里,用手扶住纸箱,这样就可以自由的游来游去,模仿鲤鱼跳龙门。
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小朋友对不同颜色搭配在一起会形成什么视觉感受有一定认识。了解什么是渐变色和对比色。
难点:
1.小朋友可能无法将颜色调涂均匀,需要老师帮助。
2.小朋友对对比色,渐变色概念模糊。需要老师事先调好几组渐变色和对比色,方便小朋友认识和选择。
不同年龄段的活动安排:
3~4岁:在老师的构图下,幼儿会在纸盒上涂上漂亮的颜色。
4~5岁:在老师的指导下基本能清楚对比色和渐变色的概念。
5岁以上:通过这次制作和互动,能回家对家长口述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活动目标
1.欣赏多种风格的棒棒糖,在对棒棒糖上螺旋线装饰图案的猜测、联想中,体验螺旋线的纹样构成,感受其形式美。
2.在集体合作有关棒棒糖的游戏过程中,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棒棒糖若干。
2.有螺旋线装饰图样的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图片若干,做成幻灯片。
3.长条红纱、圆筒棒各一。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欣赏收集来的各种棒棒糖,开阔幼儿的思维
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带来的棒棒糖?你的棒棒糖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
二、通过欣赏棒棒糖上的螺旋线,给幼儿与图案对话的机会
1.出示大大的螺旋线棒棒糖。
——瞧!棒棒糖上面还有什么?你看出来了吗?(感知第一层面)你会用动作来画出这种线吗?用快动作和慢动作来画。(用从中间到外面、再从外面到里面的方法来画出螺旋线。)
2.你看到这种卷卷的线条,想到了什么?(出示蚊香、蜗牛等图片。)
小结:它们的身上都有这种卷卷的线条。这种线条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小朋友猜猜会是什么名字呢?(螺旋线)
3.出示螺旋线。
——我看到螺旋线就想转转转,你们呢?(欣赏龙卷风的图片,感受螺旋线吸、转的感觉。)
三、通过欣赏实物和幻灯片,发现螺旋线的'装饰意义
师:螺旋线不但漂亮,而且很调皮,今天它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看看小朋友能不能把它找出来。(在房子、门、花瓶、衣服上找螺旋线。)
小结:原来,螺旋线不仅藏在蜗牛、田螺身上,使它们看上去很美,而且还可以跑到房子、门、花瓶等物品上,把它们装饰得更美。
四、游戏——大大棒棒糖
教师引导语:今天我们欣赏了漂亮的螺旋线棒棒糖,喜欢螺旋线棒棒糖吗?那么我们来做个大大的螺旋线棒棒糖好吗?都站到红纱下,排好队,我们开始做棒棒糖喽!(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做游戏:卷卷卷,卷成螺旋线,变变变,变成棒棒糖……)最后加上大大的、长长的棒棒,棒棒糖做好喽,拍个照,放到电脑里看看像不像。
五、延伸活动:带领幼儿品尝各种棒棒糖,用泥工卷棒棒糖。
设计意图: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尝试将生活中常见的饭勺变成幼儿创作的材料,让幼儿运用羽毛、纽扣、豆子、发夹等常见材料装饰勺子,表现自己想象中的有趣的人物形象,目的是让幼儿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
活动中,我们针对目标设计了以下教学策略:
(1)直观的图片欣赏,激发幼儿对饭勺创意作品的兴趣。
(2)层层推进的问题引导,帮助幼儿了解材料的特点(点状、线状、面状),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经验,在材料、工具和创作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
(3)同伴的操作演示,既为幼儿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又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表现。
(4)开放式的讨论交流,促进幼儿关注同伴作品和进行自我反思。
目标:
1、欣赏饭勺创意作品,萌生对艺术表现的兴趣。
2、尝试在饭勺上组合黏贴各种材料,表现娃娃的五官、发型、服饰等。
3、进一步学习正确使用乳胶、胶带等。
准备:
1、收集饭勺创意作品和各种材料图片制作PPT(演示文稿)。
2、师幼一起收集的材料:木质饭勺人手1把,羽毛、绉纸、夹子、纽扣、豆子、回形针、吸管、棉花、毛根每组若干。
3、工具:乳胶、棉签、胶带、剪刀、抹布。
过程:
一、观察饭勺及欣赏饭勺创意作品,明确创意制作的内容
1、说说木质饭勺的样子及其用途。
2、欣赏饭勺创意作品PPT(演示文稿)。
师:这些是什么?用什么做的?做出了哪些部分?
师:原来饭勺还可以做有趣好玩的东西。你们想不想做?
(析:教师不提供自己的范例,而提供各种饭勺创意作品,是为了避免幼儿单一地模仿,限制幼儿的思维。欣赏多样的创意作品,不仅给了幼儿感受美的机会,而且激发了他们表达、表现的愿望。)
二、观察了解材料的特点,根据娃娃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材料
1、观察材料图片PPT(演示文稿)。
师:大家收集了各种有趣的材料,有哪些呢?
师:这些材料各种各样,哪些是一颗颗、一个个的?哪些是一根根的?哪些是一块块、一张张的?
(析:让幼儿了解材料的特点,不应只停留在让幼儿说出每样材料的名称和形状,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幼儿在观察中发现这些材料之间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慢慢形成从点、线、面等角度去观察材料的意识,为有意识地选取材料铺路。)
2、迁移已有经验,选取合适的材料。
师:我们曾用纸盘做过有趣的娃娃,今天用饭勺做娃娃有什么不同?
师:可以用什么做娃娃的眼睛?为什么?用一张绉纸能不能做娃娃的眼睛?怎么变一变做成眼睛呢?用毛根、吸管、棉花能做眼睛吗?怎么做呢?
师:娃娃的头发、鼻子、嘴巴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材料做?怎么做?
师:饭勺娃娃有身体,你想给它穿上什么样的衣服?可以用什么做?如果用绉纸怎么做?(重点引导幼儿运用撕、折、拧等方法改变绉纸的形态。)
师:原来这么多东西都可以用来做饭勺娃娃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头发、衣服,下面我们就来做,看谁能用不同的材料做出既特别又有趣的饭勺娃娃。
(析: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回忆制作纸盘娃娃的经验,帮助幼儿建立1日经验与新活动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增加绉纸这一新材料,鼓励幼儿大胆说出并演示各自不同的使用方法。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幼儿使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即一种材料可以多样方式呈现,一个部位可用多种材料来表现,帮助幼儿在材料和方法之间“架桥”。)
3、通过讨论明确使用工具和材料的注意事项。
师:用什么把这些材料黏在饭勺上?(乳胶或胶带。)用乳胶时怎么黏才牢固?
师:用剩的材料放在哪里?
(析: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了工具和材料的使用规则,同时注重培养幼儿对待工具、材料的积极态度和良好习惯。)
三、幼儿尝试进行创意制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1、教师鼓励幼儿根据需要选择与同伴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
2、教师提醒幼儿将用剩的材料放在筐中,供同伴再利用。
3、教师引导幼儿寻找合适的黏贴工具将材料牢固黏贴。
四、幼儿将作品展示在展台上,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和交流
师:你觉得哪个饭勺娃娃制作得很特别?哪里特别?
师:你在使用材料和黏贴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怎么解决的?
(析: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了开放式的交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回忆自己的创作过程,在交流和反思中产生进一步创作的愿望。)
活动目标:
1.知道剪纸是源于中国的民间艺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感知剪纸艺术的丰富。
2.敢于结合自身的经验大胆创作剪纸作品,制作册子赠予老师。
3.热爱剪纸艺术,乐意运用剪纸的表达方式感谢老师。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日常装饰用:福禄喜寿、窗花等装饰好的场景。
2.剪纸工艺品、自制剪纸礼品盒、自制贺卡若干。
3.剪纸舞蹈视频一段。
4.教你学剪纸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音乐声中参观剪纸作品展览,谈话发现剪纸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幼儿参观剪纸作品展览。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新的剪纸作品,请你们一起来看一看。
2.幼儿交流看到的剪纸作品。
教师:谁来分享一下你看到的剪纸作品?平时在什么地方见过它?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谁也来继续分享一下你看到的?
教师总结:
原来剪纸作品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既可以作为平时装饰,也可以作为礼品赠送,还可以变成好看的舞蹈、动画片,作为手工游戏还可以让我们心灵手巧。
通过谈话、观察画面,了解剪纸源于中国,激发自豪感。
1.讨论剪纸的源起。
教师:你们知道剪纸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吗?
2.出示照片,激发幼儿自豪感。
教师:瞧,他们都在干什么?还有谁也在学剪纸呢?小朋友心里感觉怎样?
幼儿剪纸制作纪念册。
1.出示册子,激发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制作剪纸作品。
教师:大班小朋友马上就要从幼儿园毕业了,我们能不能用我们特有的本领来给幼儿园和老师留份纪念呢?这是老师准备的册子,我们把制作的剪纸作品放进来送给老师怎样?
2.幼儿设计、制作剪纸作品。
举行赠送仪式,鼓励幼儿继续学习剪纸并将之发扬光大。
1.音乐声中举行赠送仪式。
2.以老师的赠言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家园联系:
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继续玩一玩剪纸手工活动。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设计窗花的剪纸,让学生在学会窗花剪纸方法的基础上,尝试为大运设计剪纸,深化学生感悟民间艺术的特殊魅力。结合大运进行剪纸,这是教学的一个亮点。去繁就简,渗透奥运内容,让学生融入奥运的氛围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时刻感悟民族艺术的源源流长,加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并在学习中提高美术技能技巧,动手能力。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跟上课堂,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总的来说,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不足:
1 、还有及少部分学生对折叠纸的方法还不太清楚。
2 、学生在画稿的时候掌握不了总体的结构,画得不够协调。也说明了学生的美术基础有待进一步提高。
3 、有部分学生工具不好,也就很难达到同步进步的理想效果。
4 、在老师的示范教学之后,当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改变部分图案的造型时,难通过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即画不出自己想要画的图稿。
改善:
1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多给学生介绍剪纸图案的画法提高画图稿的水平。
2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灵活改变剪纸图案中的部分造型。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编写教案是教师每日工作中的一部分,优秀的教案有助于教师推动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写教案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艺术领域教案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设计意图:
近期,我班有好几个小朋友过生日,蛋糕对孩子来说十分的熟悉,绝大部分孩子喜欢蛋糕,但蛋糕上的精美花纹又往往会引起小朋友“啊”的一声。因此,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事物,一定会让他们心花怒放,喜笑颜开,在充分满足其好奇心的同时,又能真切地感受做蛋糕的快乐,在此过程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帮助他们懂得珍惜食物,懂得感谢他人,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使孩子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得以更进一步的发展。
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标花蛋糕,初步了解蛋糕纹样的基本制作过程。
2、学习挤捏的动作,锻炼幼儿手指的活动力度。
3、培养幼儿懂得珍惜食物,学会感谢他人的情感。
活动难点:能用适当的力度进行挤捏,并能标出简单的花纹
活动准备:事先制作完成的成品标花蛋糕一个,教师示范用的蛋糕一个(略大于幼儿),幼儿制作用的小蛋糕、奶油装袋人手各一份;切好的小水果若干(如小蕃茄);擦手用的毛巾每人一块。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师:今天是老师的生日,客人送来了一样礼物(教师故做神秘的打开盒子)
1、引导幼儿说说蛋糕是什么样的?
2、说说自己最喜欢蛋糕的哪一部分,为什么?(幼儿交流)
二、了解、学习蛋糕纹样的基本制作方法
1、你们知道蛋糕上漂亮的花纹是怎么来的吗?(幼儿谈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说出是用奶油做出来的)
2、示奶油袋
师:瞧!这是什么呀?(奶油)你看它的样像什么?(伞)
3、教师讲解演示:A、演示:这顶伞我们呀要倒着来用,用手握住伞柄,将伞尖朝蛋糕,用五个手指用力的挤捏(请幼儿边听边模仿老师徒手做一遍动作),让奶油从袋里出来,标到蛋糕上(教师示范标出简单点状花纹)
B、引导幼儿观察手指用力与不用力时奶油的变化,并练习捏的动作。
三、幼儿操作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标出与老师不同的纹样。
2、提醒幼儿留意挤捏的力度,动作稍慢些。
3、表扬标出不同花纹的小朋友,并为制作完成的小朋友提供小水果,加以点缀。
四、作品展示小朋友的蛋糕太美了,我们一起开个生日会吧!(大家齐唱生日歌,吃蛋糕)结束。
教材分析
小书签色彩鲜艳,形状多样,具有一定的美感,能激发幼儿爱看图书的兴趣。本活动内容较丰富,集中了绘画、裁剪、拼贴、手工制作等美术设计、工艺制作手段,通过制作也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书签的特点和作用。
活动目标
1.了解书签的特点和作用,学习制作书签的方法。
2.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利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制作多样的书签,并与同伴分享,互留书签。
3.喜欢进行书签制作,体验动手制作书签的乐趣。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收集多种形状、多种形式的书签数个,各种书签的图片、打孔机、丝带、剪刀、卡纸、树叶、 布、水彩笔等多种材料。
活动建议
一、出示书签,引导幼儿了解书签作用。
1.教师出示书签,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在哪里见过它?它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小结:这是书签,可以将它夹在书里, 帮我们记下书看到了哪里。
二、欣赏图片,进一步了解书签的多种多样和特点。
1.教师播放多种书签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书签的形状和图案。
小结:这些书签有多种形状,而且颜色也非 常漂亮!书签的多姿多彩,已经使它变成了一种精美的艺术品,不少人把收藏书签作为一种高尚 的文化生活来充实自己呢!
2.引导幼儿发现书签的特点。
师:我们看了 这么多书签,他们虽然多种多样,可是他们却有 着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
教师小结:书签多种多样,但是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小而薄。
三、学习制作方法,自主选材进行制作
1.交流:书签是怎样做的?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装饰?
2.教师讲解书签的基本制作流程。
⑴构思。
⑵画外形,根据构思画出想要的外形。
⑶设计细节,运用粘贴或绘画的形式表示。
⑷沿外形剪下来。
⑸打上孔,安上飘带。
3.教师出示丰富材料,幼儿进行创作。教师
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创造性的选材制作。
四、布置书签展,共同欣赏
1.将幼儿的作品布置成书签展,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设计意图和亮点。
2.幼儿互相评价,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书签。
3.互留书签,师:这是我们在幼儿园的最后 一学期了,小朋友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交换书签留 作纪念。
设计思路:
天气逐渐转热,孩子们的运动量也增大了很多。有时我会听到孩子们自己会说:"我已经满头大汗了。"接着会有孩子说:"我晚上洗澡的。"大家都纷纷说:"我也洗的……"于是在孩子们自由讨论中,我设计了这次主题性的音乐活动《小鸭爱洗澡》。能让孩子们通过音乐形式表现表达洗澡的乐趣,知道勤洗澡爱干净,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目标:
1、欣赏、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并尝试创编歌词。
2、乐于用肢体语言表现洗澡的情景。
3、通过歌曲知道勤洗澡爱干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音乐、鸭妈妈头饰、小鸭图片、小毛巾、麦克风
活动过程:
一、进场:老师带领幼儿听着《母鸭带小鸭》的音乐进入音乐室。
二、复习导入
1.复习歌曲《我是小金鱼》
让幼儿来当小明星,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
2.复习歌表演《我的好妈妈》
三、欣赏学唱歌曲
1.完整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师:小朋友看,谁来啦?(教师戴上鸭妈妈的头饰,扮演鸭妈妈,让幼儿扮演鸭宝宝)鸭妈妈带着鸭宝宝玩得好累呀,浑身都脏兮兮,这该怎么办呢?(洗澡)怎么洗呀?让我们一起听听音乐,听听小鸭子是怎么洗澡的。
重点:引导幼儿认真倾听欣赏,能跟着歌曲节奏点点头。
2.你听到了什么?小鸭是怎么洗澡的?都洗了哪些地方?还需要洗哪里?
小结:洗洗头呀,大家来洗头!洗洗脸呀,大家来洗脸!
3.出示图片,讲解歌词内容。
四、尝试创编歌词
师:小鸭子除了洗洗头、洗洗脸,还有哪里需要洗一洗呀?
重点引导孩子大胆表达,尝试模仿歌曲中歌词来演唱。
(洗手--洗洗手呀,大家来洗手)(洗脚--洗洗脚呀,大家来洗脚)
五、演唱歌曲
师:(幼儿每人一条小毛巾)让我们拿着小毛巾和小鸭一起来洗澡吧!
重点指导:能有自然地声音演唱,能跟着老师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六、游戏巩固
师:鸭宝宝,我们一起去池塘洗洗澡吧。(幼儿围成圆圈来做池塘,听着音乐拿着小毛巾洗澡)
重点指导:鼓励孩子们尝试用动作表现洗澡的动作。
师:哦,洗干净咯,我们都是爱干净讲卫生的乖宝宝!
七、退场
天黑了,鸭宝宝也把身体洗干净了,我们赶快回家吃饭吧!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活动目标
1.体验用玩具汽车作画的方式,享受与同伴共同创作的乐趣。
2.观察不同车轮留下的不同纹路,感受操作中颜色的变化。
活动准备
玩具汽车若干辆,数张全开白包铅画纸,装满各色颜料的盘子(盘子放有海绵以控制颜料用量),娃娃围裙若干件。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玩具汽车怎样跳舞?”
1.幼儿穿上围裙,围圈而坐。
“今天有好多玩具来聚会,看它们跳起舞来了。”(展示玩具汽车
“小朋友跳舞用什么跳的?”(用手、脚、身体……
“那这些玩具车跳舞用什么呢?”(用轮子)
“请你们玩一下这些汽车,试试怎样让它们用轮子跳舞。”
幼儿自由玩汽车。
2.请幼儿演示开汽车的不同方式。
“你是怎样让玩具车跳舞的?”
小结:汽车跳舞的路线可以直直的,也可以拐弯、转圈、扭来扭去……只要
你觉得好看,让它怎么跳都行。
二、示范作画——“把玩具车跳舞的路线画下来。”
1.“这里有一些盘子,里面装着颜料,看都有些什么颜色?”(一起辨认红
色、黄色和蓝。
“我们用这些颜料把玩具车跳舞的路线画下来吧。先把玩具车的轮子在颜料
盘里蘸一下,再小心地拎起汽车,在纸上滚动,汽车跳舞的路线就出啦!”
教师示范操作
2.请一名幼儿用另一辆玩具车的轮子蘸另一种颜色,在纸上滚动,引导幼儿
观察两种车轮画出的不同效果。
“这两条路线一样吗?你喜欢哪一条?”
3.再请几名幼儿滚动蘸不同颜色的玩具车,一起欣赏画出的效果。
三、幼儿操作——“你来试一试。”
请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玩具汽车,分组与同伴合作,在铅画纸上作画。教师
巡回指导幼儿操作,适度指点。
四、欣赏作品——“瞧,我画得多棒!”
将铅画纸贴在活动室的墙,教师用彩纸剪成汽车状进行装饰,共同欣赏。
引导幼儿交流讲述:你用了什么颜色作画,画在了哪里,这幅画上有几种颜
色,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
活动目标:
1、学习粘贴星星制作国旗。
2、在尝试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增强对国旗的崇敬之情。
活动重点:学习粘贴星星制作国旗
活动难点:星星的粘贴位置要准确
活动准备:视频仪,红色长方形纸、吸管(粘上双面胶)、五角星每人一份,国旗,
教法:提问法,指导观察法,引导法,鼓励法
学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合作法
活动过程:
1、观看升旗录像导入活动,引出国旗2、认识国旗,知道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1)出示国旗。问:这是什么?(国旗)
(2)国旗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上面有什么?
(3)五星红旗在旗帜的什么地方?它是怎样排列的?五星红旗代表什么?(五颗星星在旗帜的左上角,一颗大星在中间,四颗小星围着它,四颗小星的尖角对准大星。表示全国人民围绕在党中央周围。)
(4)教师介绍因为这面旗帜的颜色是红色的,上面有五颗星星,所以它的名字叫"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国旗,所以我们都爱国旗。
3、教师提出和小朋友一起制作国旗,课件出示介绍国旗的制作方法。
(1)先将红色的长方形纸摆正,要横向摆放。
(2)将五颗星星在旗面上摆好位置,强调放在左上角,大星星在中间,四颗小星围在它的右边,尖角对准大星。
(3)将五颗星背后的不粘胶撕下,贴在旗面相应的位置。
(4)将吸管上的双面胶撕去,将制作好的旗帜固定在吸管上。
a.教师请幼儿自己动手尝试如何固定,以及固定的位置。
b.小结幼儿的操作:旗帜要横向粘贴到吸管的顶端,有五角星的地方靠近吸管。
4、教师指导幼儿按步骤完成制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活动评价: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评价谁把国旗制作得很好。
活动延伸:把做好的国旗插到展示区,一起歌唱歌曲《国旗国旗多美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先认识国旗,然后制作国旗。 在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带来的国旗,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知道国旗有5颗黄星(一颗是大的,四颗是小的)、重点让幼儿观察到五颗星星的位置是在国旗的左上角,一颗在中间,四颗星星围在大星的周围(每颗小星星的一个角对着大星),然后和孩子一起完成示范活动。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较好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使幼儿能较好地掌握操作技能。
希望推荐的这本书“中班语言领域的教案”对您有所帮助。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一份成功的教案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你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技能培训资料!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2、幼儿能愉快地和教师、同伴一起游戏,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鞭炮一串,与儿歌内容有关的图片若干,猫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鞭炮,引导幼儿模仿鞭炮声,教师念象声词“吡呖叭啦、吡呖叭啦、蹦叭”并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
2、学习儿歌《老鼠娶亲》
(1)、教师出示老鼠(戴着大红花,穿着新郎的衣服)图片,引导幼儿回忆《还珠格格》中娶亲的场面。"来;自.屈;老师;教.案;(幼儿回答:有鞭炮、吹喇叭、跳舞、敲锣打鼓、花轿等)
(2)、教师有表情地朗诵儿歌,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3)、教师边出示图片边朗诵儿歌,并引导幼儿拍节奏。
(4)、教师念儿歌每句前半段,幼儿念后半段,并交换一次。
(5)、师幼一起边拍节奏边朗诵儿歌。
3、游戏《猫捉老鼠》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教师和幼儿扮老鼠,配班老师扮老猫,老鼠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当念到“蹦叭”时,老鼠全体蹲下,老猫出场,当老猫念到:“一口一个全吃掉呀全吃掉”时,老鼠则立刻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老猫去捉老鼠,当老鼠上位后,老猫则不能抓。
(2)、师幼共同游戏2-3遍(次数视当时幼儿情况而定)。
4、师幼一起去户外游戏。
附: 儿歌:《老鼠娶亲》
八只老鼠抬花轿呀抬花轿,
四只老鼠来吹号呀来吹号,
两只老鼠放鞭炮呀放鞭炮,
吡呖叭啦、吡呖叭啦、嘣叭。
老猫听了来贺喜,“恭喜!恭喜!”
一口一个全吃掉呀全吃掉。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紧紧围绕三维目标来设定,涉及幼儿的知识灌输、认知经验的积累、语言发展、情绪体验、情感发展、等多个方面,同时又蕴含着幼儿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的发展要求,能从多个方面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同时也使幼儿掌握一些生活能力。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2.能较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知道要学会收拾,懂得只有收拾整齐生活才能更有序。
3.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4.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活动准备】
《我要搬出去》课件、情景表演的道具若干。
【活动过程】
活动步骤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情景表现,重点前置
1.情景片断一:
小兔的家看上去怎么样?
你喜欢她家吗?为什么?
2.呈现PPT:
图一:小兔和谁在一起玩?这么多玩具他们会玩得开心吗?
图二: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是怎么看出来小熊摔跤了?小熊为什么会摔跤?
图三:小兔在干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情景片断二:
小兔该怎么做?怎样收拾才更好呢? 在情境表现和图片观察中,引导幼儿产生认识上的冲突,直入主题。
将重点前置不仅能在第一时间解决主要问题,而且在趣味地游戏情景中能让幼儿更乐于参加活动。
此环节重点是解决目标中的第二个,并且在此环节中重要引导幼儿观察几幅核心画面,让幼儿学习和了解一些阅读的技能。
二、完整倾听,理解内容
1.重点画面前置:
依次呈现前两张画面,引导幼儿倾听妈妈的话,并学说。请幼儿仔细观察妈妈的表情,猜想一下妈妈此时的心情。
2.完整观看画面,倾听故事一遍。
3.呈现最后一张图片:
现在家里看上去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大家的心情怎么样? 通过完整倾听和欣赏,让幼儿了解故事的情节,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三、联系生活,拓展经验
1.除了要把玩具收拾好,还有什么时候也需要收拾?
2.呈现六张图片:
请把你看懂的告诉大家,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3.教师小结:收拾不仅能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次序,而且会让环境更整洁,并且让我们的心情更快乐。收拾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愿意那就一定能做好。 将学习获得与生活经验相联系,进一步拓展幼儿认知,让幼儿认识到生活中还有很多时候都是需要收拾,只有养成收拾的好习惯我们的生活才会更有序。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幼儿能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培养幼儿大胆地想象及语言表述能力。
3、幼儿能进行简单的创编。
活动准备:
电脑、投影仪、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听下雨的声音,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引出主题。
说说你听见了什么?你见过雨吗?雨落下来是什么声音?雨会落在什么地方?
二、看看说说,学习儿歌。
教师操作课件,幼儿观察,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讲述画面内容,学习儿歌。
1、出示花园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
提问:
(1)这是什么地方?
(2)小雨点沙沙沙地落下来,它落在了什么地方?花儿怎么样了?
(3)花儿为什么要张开嘴巴?(让幼儿知道小雨点落下来花儿很高兴、快乐。)
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并能看这场景进行朗诵。
2、出示池塘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
提问:
(1)这是什么地方?
(2)小雨点落下来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让幼儿用动作表现鱼的动作。
三、完整的朗读,学习、表现儿歌。(熟悉儿歌的结构,为创编打基础)
1、 幼儿看着场景进行完整的朗诵。
2、 边看、边读、边表演。
四、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创编儿歌
1、给幼儿小河的场景
提问:
(1)小河里有一些什么动物?
(2)它们遇到小雨点会怎么样?
2、给幼儿草地上的场景
让幼儿看着课件说出这些动物遇到雨点怎么样了,创编儿歌。
五、游戏活动《小雨点》。
1、教师和幼儿把所编儿歌完整的进行朗读和表演。
2、听音乐学小雨点落下来,然后音乐停时你告诉老师你落在了什么地方,怎么样了。
3、学小雨点飘落的情景走出教室。
【活动目标】
1、能说出与某件事物有关的另一件事物,并将两件事物联系起来说一句话 。
2、能安静倾听他人表述,并做出判断。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了解一些有关联事物。
(二)材料准备:小兔布绒偶(或布绒玩具),黑板和粉笔。数字资料《好朋友》(常见动物、日常用品和食品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兔布绒偶,激发幼儿的联想。
(一)引导语:看到小兔,你会想到什么?小兔和什么东西有关呢?
(二)请几个幼儿回答;鼓励其他幼儿谁出不同想法,将幼儿所说的关联事物用简笔画画在黑板上。
二、师范介绍游戏的玩法。
(一)教师示范:看到小兔我想到萝卜,我会说小兔爱吃萝卜。
(二)启发幼儿说一句,把小兔和联想到的东西联系起来。
(三)小结:看到小兔想到萝卜(白菜、青草),因为这些时小兔最喜欢吃的东西。刚才小朋友说:小兔爱吃白菜,这句话里有大家看到兔子,还有我们想到的白菜。能用一句话说出我们看到的动物和想到东西,真棒!
三、播放数字资源《好朋友》中常见动物的图片,组织幼儿玩游戏好朋友。
(一)逐一播放图片,请个别幼儿讲出图片上的动物及相关联的事物,并联系起来说一句话。
(二)引导全班幼儿判断这两样东西是否有关联、所说的话是否符合逻辑。"出自:屈;老.师教案网"说的正确,大家一起说:对对对,点个赞。
3、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所说的一句话里必须有关联密切的好朋友,一是图片中的动物,一是相关联的事物。
4、同一张图片,鼓励其他幼儿说出不同的想法。比如图片是小猫,可以说小猫爱吃鱼,也可以说小猫会爬树.....
四、播放数字资源《好朋友》中常见日常用品的图片,拓展游戏。
1、逐一播放图片,如衣服、彩笔、盘子、生日蛋糕等,引导幼儿思考并讲出和图片中物品关联的事物,再联系起来说一句话。
2、引导全班幼儿安静倾听并做出判断。
五、幼儿结伴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幼儿两人结伴游戏。一人先说一件事物,另一人说一句话。然后,互换角色,继续游戏。
2、指导幼儿说话要有逻辑;提示幼儿安静倾听,判断对方所说的话是否联系了两件事物。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在语言区提供不同内容的图片,引导幼儿继续游戏,拓展游戏经验。
教学反思
教师提供给幼儿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和动手动脑的机会,以物品拟人化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但幼儿对茶壶、水杯、锁、钥匙等较感兴趣,对笔、纸、围巾、手套不是很感兴趣,我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准备一些较有新意的,激发幼儿的兴趣,改变一下儿歌的内容。在学习儿歌内容中利用图片加深幼儿对于作品的理解,并加入了汉字,将口头语与书面语结合,培养幼儿对于汉字的兴趣。在最后一段中以全球最关心的问题——环境保护为切入口,将作品的句式做了改变,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并把语言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紧密结合。幼儿注意力集中,也很感兴趣,在活动结束后应加上活动延伸:收集一些资料反映环境的恶化,让幼儿深入的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活动意图:
《龟兔赛跑》这一音乐活动,有点京剧的韵味。幼儿唱来既好听又很有味道。将幼儿的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幼儿体验学习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用小小瓶形式表示龟兔不同的音(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乐形象。
2: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
3:体验模仿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 音乐 小小瓶(瓶子里装有沙子)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入主题
二:让幼儿欣赏图片——龟兔赛跑
师:今天的比赛谁会得第一名呢?
幼儿:小兔子 小乌龟
三:请幼儿跟老师一起做小乌龟爬,小兔子跳的动作。
四:听音乐分段
(1)听兔子的音乐,说有什么感受?什么心情?感觉是谁在干什么?(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欢快,跳跃)请幼儿边听音乐边表演。
(2)听乌龟的音乐,说有什么感觉?什么心情?感觉是谁在干什么?(缓慢,沉重)请幼儿边听音乐边表演。
音乐游戏:
(1)师:我们也请小小瓶来学一学小兔子,小乌龟好不好?
幼儿:好
每个幼儿手中两个小小瓶,放音乐,在音乐中有节奏的摇晃小小瓶。
(2)请几个个幼儿到前面听音乐有节奏的摇晃小小瓶
(3)老师和幼儿一起听音乐有节奏的摇晃小小瓶给小兔子,小乌龟加油。
五:师:经过激烈的比赛,到底谁的了第一名呢?
幼儿:小乌龟 小兔子
师:出示图片,让幼儿欣赏
(1)小兔子,不骄傲,改正缺点的第一
(2)小乌龟,了不起,坚持不懈得第一
六:放音乐,老师和幼儿一起用小小瓶有节奏的演奏音乐,为小兔子,小乌龟祝贺。
活动反思: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用音乐打开幼儿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幼儿和音乐的桥梁。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成为幼儿的合作伙伴,做到师幼互动,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设计意图:
在中班语言活动《我的家人》中通过老师讲述自己的全家福来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人从而体验家的温暖萌发去爱去体贴父母和长辈的情感感受有家真好。根据《纲要》中给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对幼儿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活动目标:
1、拿出全家福照片了解家庭成员。
2、能够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家人,表达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情感及发生的事。
3、看视频增加家庭成员的亲爱之情。
活动重点:
介绍自己的家人用连贯的语言说出家人。
活动难点:
能够用连贯的语言表达对家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教师准备一张全家福照片。《爱住我家》的音乐《大耳朵图图》的视频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平时在家注意观察家里的人谁会什么谁喜欢什么家人的工作是什么。
活动过程:
一、老师介绍自己家人引导语: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看一样东西,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幼儿回答照片图片)过渡语:这个呀是老师的全家福,这个全家福上有老师的家人,我来介绍下我的家人吧,小朋友想听吗?这个是老师的一家到小河边玩的照片,里面有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弟弟。老师的爸爸是个司机(开车的动作表示出来)妈妈在家里做家务(拖地的动作表示出来)老师的爷爷、奶奶在家种花,养些小动物,弟弟在上学。老师喜欢家里的每一个人,喜欢和妈妈一起逛街,喜欢和爸爸一起聊天,喜欢和爷爷、奶奶一起浇花、除草。教师的妈妈喜欢织毛衣,爸爸喜欢看报纸,爷爷喜欢下棋,奶奶喜欢看电视。和家人一起很快乐。
二、幼儿讲述自己的家人。
(一)、幼儿讨论自己家人引导语:老师刚才介绍了自己的家人了,知道了老师家里的成员,知道了老师家人喜欢干什么事情,现在请小朋友和自己同伴讨论一下自己家人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家人的事情吧(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家人情况,并引导幼儿说出家人情况)过渡语:刚才看见我们的小朋友讨论的真激烈呀,刚才和几位小朋友一起讨论发现他们说的都很好,教师想请几位小朋友跟所有小朋友分享下家人情况。
提问语: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人
(二)、幼儿讲述自己的家人幼儿讲述自己的家人,教师在旁边做适当的引导小结语:刚才呀,我们的几位小朋友介绍了自己的家人,他们说的真棒呀,我们知道了家人的工作,爱好,今天呀,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家人我们和家人一起都很快乐。
(三)、看《大耳朵图图》动画片表达家人对孩子的喜爱。
过渡语:大家想看动画片吗?我们来看看图图家里的情况吧,看看图图的家人吧。
三、结束结束语:看完《大耳朵图图》我们有什么感受呢?(家人很爱图图,也很爱自己)对了小朋友们说的真好,家人都很爱我们,我们和家人一起很快乐,你们想跳舞吗?我们一起边听歌边跳舞吧。
【教材分析】
活动一:语言《设计台词》
可是孩子们对各个角色间的情感特点、语言的完整表达等挖掘的还不够,所以想重温这个文学作品的精髓,设计出大家认可的表演台词,开拓孩子思维,易于他们更加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能够在已有的阅读经验上,根据故事中的角色特征,设计角色台词。
2.尝试用辅助动作、语气表情等表现人物特征。
3.积极参加讨论,体验创作表演的乐趣。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自主阅读故事,回忆故事内容。
(1)提问:你还记得故事里有谁吗?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
2.集体阅读、讨论,进一步理解故事中的角色特点。
(1)集体阅读讨论,理清故事内容脉络。
2.梳理故事脉络,进一步分析角色关系与人物心理特点,逐一创编台词。
(1)梳理小蝌蚪找了几个小动物做妈妈的情节拓展创编台词。
提问:小蝌蚪一开始把谁当做了自己的妈妈?鸭妈妈是怎么和它说的?
(2)依次梳理分析其它角色的特点,拓展创编相关台词。
3.根据创编的台词,引导幼儿尝试进行对话表演。
(1)引导幼儿梳理创编的各角色台词。
(2)幼儿分角色尝试进行对话练习,表现不同角色的特点。
(3)鼓励各角色配合进行完整对话表演。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作品内容,体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体验冬娃娃的礼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1、中班语言领域教案《冬娃娃的礼物》含PPT课件
(1)看见他们的礼物,冬娃娃发愁了,因为他什么也没有。冬娃娃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好注意。(教师朗诵)。
(2)提问:冬娃娃想出了什么好主意?他是怎么做的?云儿变成了什么?雪花怎么样了?
(3)一群小朋友在雪地上欢叫,他们说了些什么呢?(教师朗诵)。
(4)提问:小朋友是怎样说的.?小朋友为什么要谢谢冬娃娃?
2、再次完整欣赏诗歌。
提问:为什么说雪花是冬娃娃带来的最好的礼物呢?
教学活动目标:
1、学习2的相邻数,感知相邻两数多1少1的关系。
2、发现相邻数的规律,尝试运用规律找出3的相邻数。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
初步理解相邻数的概念,学习2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
感知相邻两数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企鹅搬新家),欢快的音乐。
2、幼儿每人一套操作材料(企鹅图片、1-3数字卡),每组一套1-4长条点卡。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以故事形式引出活动。
今天一大早,企鹅新村特别热闹,因为他们要搬新家了。企鹅哥哥一摇一摆走来了,我们来看看,来了几只企鹅哥哥?一只企鹅哥哥用数字几表示……企鹅哥哥、姐姐、弟弟都搬进了新家,他们心里真高兴呀。
2、理解相邻数的概念,发现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
太阳升起来了,小企鹅们一起来做操,快把你的企鹅请出来,看一看都有谁呀?
---分别说出3种企鹅的数量,把数字1、2、3与相同数量的企鹅图片对应摆放。
---按从少到多的顺序给3种企鹅排队,比较相邻两数多1少或1的关系,引出“相邻数”概念。
---引导幼儿发现相邻数之间的关系:2的相邻数是1和3,1比2少1排在最前面,3比2多1排在最后面。
3、尝试运用相邻数规律,找出3的相邻数。
小企鹅们来做智力游戏了,他们要给长条点卡排队。
---找出1、2、3、4的点卡,按从少到多的顺序给长条卡排队。
---3有好朋友吗?3的好朋友是几和几?为什么?(因为3在中间,它比前面的2多1,比后面的4少1.)
---引导幼儿观察长条卡片加以验证。
4、游戏:企鹅请客
今天,小企鹅们要请小朋友到他们的新家来聚餐。
小朋友每人一张数字卡,音乐响起,小朋友又唱又跳自由活动,音乐停,小企鹅出示数字几,他的好朋友就进入企鹅家里来,围到他的左右来聚餐。
活动延伸:
教师把动物头饰、数字卡,长条点卡等投放到数学区角中,幼儿可在区角活动中进行游戏。
活动目标
1、知道剪发的流程,了解自己需要配合的事情。
2、能够根据图片讲述剪头发的过程。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剪头发》内容图片7张、剪头发实拍图。
活动过程
出示剪头发图片,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理发的经历。
——你喜欢理发吗?为什么?什么时候要理发?
——理发时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理发师是怎么做的?
出示《剪头发》图片,请幼儿看图了解剪发过程中自己和理发师会做的事,并和同伴一起说一说。
教师依据《剪头发》图片带领幼儿进行讨论。
——剪头发前要做什么?洗头发时你躺在哪里?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剪头发前理发师会做哪些准备?为什么要这么做?
——剪头发时你应该要怎么做?哪些办法可以让自己感觉轻松一点?
——吹风机是用来做什么的?理发师给你吹头发时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请幼儿分别扮演理发师和小顾客,模拟剪头发的过程。鼓励理发师和小顾客进行情境交流。最后请扮演小顾客的幼儿说说感受,减轻对剪头发的恐惧心理。
——你喜欢这个理发师吗?剪头发时你害怕吗?现在呢?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教师通常会准备好下节课的教案,为了给孩子提供更高效的学习效率,教案是个不错的选择,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关于好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艺术领域:可爱的木偶小人”,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塑料棒拼摆木偶小人的各种动作,感受操作活动的快乐。
2、能大胆地表现自己拼摆的动作。
【活动重点难点】
启发幼儿创造性的的拼摆木偶小人的身体动作。
【活动准备】
塑料棒、双面胶、带有小人头及身体的纸。
【活动过程】
1、游戏激趣,导入课题。
师:幼儿玩“木头人”的游戏,激发幼儿对木头人游戏的乐趣。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和你们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好吗?(好)走,咱们开始吧!“山山山,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谁也不许动。”请你摆出一个很酷的姿势别动。我是摄像师我要给你们拍照啦!老师要看一看谁的姿势最棒。(游戏进行2遍,用相机捕捉2-3种幼儿动作。)游戏先玩到这里,请大家轻轻的回小椅子做好。
2、观察图片,引起幼儿拼摆的兴趣。
(1)师:孩子们,刚才老师把你们的动作拍了下来,咱们一起看大屏幕吧!这是谁?他在做什么动作?请你学一学。(三张照片,分组观察)
(2)出示范例,讲解示范。师:刚才小朋友做了各种各样的动作,好玩吗?现在老师要变一个魔术,把小朋友刚才的动作变成一个小人,(出示盒子,展示给大家是空的)“变变变,这个小人在干什么?”(做操)“变变变,这个小人在干什么?”(走路)“变变变,你们看这个小人在干什么?”(掐腰)
观察一下,这些小人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塑料棒)这个小人的胳膊是用几根塑料棒拼摆的?它的腿是用几根塑料棒拼摆的?你们会不会摆这样的小人?
3、请幼儿分组自由拼摆小人,加上双面胶进行固定。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塑料棒,请你尝试着给小人摆一摆胳膊和腿吧?——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完成。
(请小朋友向同伴展示自己拼摆的木偶小人动作。)
4、作品展览:师:孩子们,小人展览马上开始了,现在请你放下手中的材料,每组派两名代表把你们的作品送到老师这里来。
小结:“你摆的小人在干什么?(介绍两个特殊的小人)他摆的小人和别的小朋友的不一样,请幼儿学一学。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今天都很棒,摆了各种各样的动作,还有很多很多的动作,比如奥特曼、打枪啊,让我们到幼儿园的院子里去玩一玩吧!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会认真负责对每一堂课做好准备,为了防止学生抓不住重点,教案就显得非常重要,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老师的压力,提升教课效率。怎么才能让幼儿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你也许需要"幼儿园艺术领域教案之四"这样的内容,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制作KT板版画的步骤。
2.尝试用KT板创作一幅KT板版画。
3.乐意体验版画独特的作画方法。
活动准备:
KT板、水粉颜料、铅笔若干、水粉笔、夹子、A4纸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今天海底美工坊举行画展,邀请我们一起参加展出,让我们出发吧!
2.出示各种版画,激发幼儿兴趣。
(1)引导幼儿观察版画。
(2)初步认识版画的特点。
3.教师示范制作过程:画稿--制版--印刷,引导幼儿了解版画的作画步骤。
(1)勾画图案:先用铅笔在KT板上勾画图案.形成凹凸的图案底板。(注意在刻画的过程中不能太轻,太轻轮廓线不清晰,也不能太用力,太用力KT板会坏掉。
(2)固定画纸:将准备好的A4纸与KT板对齐,再用夹子固定,以免错位,然后翻开备用。
(3)涂色拓印:拿水粉笔蘸上颜料均匀的涂在已刻画好的底版上,然后把纸覆盖上,用手掌来回压印,最后将纸轻轻揭开,一幅漂亮的版画就做好了。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动儿大胆尝试制作版画。(提醒幼儿轮廓线要反复描画,对线条加深加粗;涂色要均匀,拓印时注意固定;并按教师的提示有序地进行操华活动。
(2)注意清洁卫生。
5.展览作品,相互评价。
说说自己喜欢的版画,为什么?(图案清晰)
活动延伸:
去海底美工坊布置画展!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身为一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学到知识,为了防止学生抓不住重点,教案就显得非常重要,教案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您知道幼儿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7的形成和数数中班教案(精选6篇)”,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5添上1是6的规律,学习6的形成。
2、运用数的形成规律,引导幼儿理解6的数量。
【活动准备】
1、塑料夹子每个幼儿6个。
2、松鼠图片6张、圆圈6个。
3、数字卡片1~6,每个幼儿1套。
【活动过程】
(一)小游戏:“摇铃夹夹子”。
教师摇铃,请幼儿往身上夹夹子,铃声停就停,请幼儿数一数夹了几个夹子,说出总数,并举出相应的形成。
(二)学习6的形成
1.教师出示5张松鼠图片,引导幼儿想想如何使松鼠图片变成6张。
2.引导幼儿理解5张松鼠图片添上1张松鼠图片是6张松鼠图片,5添上1是6。
(三)小松鼠画圆圈。
1.教师出示圆圈,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如何使圆圈和松鼠一样多。
2.引导幼儿先数松鼠是几个,再数出和松鼠一样多的圆圈。
3.松鼠和圆圈对应排列,请幼儿数出圆圈的总数。
4.引导幼儿理解6个圆圈可以表示6只松鼠。
(四)引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相应操作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7添上1是8,并能认读数字8。
2、理解8的实际意义,知道数字8可以代替任何数量为8的事物,并能不受物品摆放形式、位置的影响进行正确点数。
3、乐于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8的实际意义,知道数字8可以代替任何数量为8的事物。
教学难点:理解7、8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动物磁性教具各8个,数字1--8磁性教具图片
2、教室里摆放一些数量是8的物品,如:8盒水彩笔等
3、操作材料、钢琴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动物故事导语:森林里最近非常热闹,因为动物王国要开演唱会啦,情景一定非常壮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瞧!小动物们要出场了,请你们拍7下手欢迎小动物们出场。
二、创设情景,学习8的形成
1、出示小兔子图片,师:看,首先出场的是谁?数一数有几只小兔子?用数学几表示?瞧!又来了一只小兔子,现在是几只小兔子?(教案出自:教案网)用数字几表示?本来有7只小兔子,又来了一只小兔子,变成8只小兔子,我们就可以说:7添上1是8(幼儿跟说)
2、请幼儿为小兔子送胡萝卜了,引导幼儿观察数字7与数字8之间的关系,理解7与8之间多1少1的规律。
师:小兔子要吃胡萝卜,我们帮小兔子送胡萝卜好不好?请幼儿一一对应送胡萝卜图片给小兔子,数一数,有几个胡萝卜?(7个)用数字几表示?小兔子多还是胡萝卜多?多几?少几?(引导幼儿说出7比8少1,8比7多1)怎样变成一样多?我们再来送一个胡萝卜(7添上1是8)
3、运用同样的方法请小猴子为大家表演,并重复上述流程送水果,让幼儿巩固刚刚对8的形成的认识。
4、变换小兔子、小猴子的排列形式、位置,让幼儿排除干扰正确点数。小兔子要为大家表演了,它们能够边敲跳边变换队形呢(师将小兔子排列成圆形),瞧,排成什么形了呢?小兔子有几只呢?(师再变换一种排列方式让幼儿点数总数)小猴子也想象小兔子那样变换队形表演,小朋友们谁能上来帮助它们摆出新队形?一起数一数小猴子的数量有没有变化。
5、认识数字8,知道8是可以代表任何总数是8的物体今天有几只小兔子,几只小猴子为大家表演呢(8)我们可以用数字8表示,小朋友看一看8象什么?8还可以表示什么?小朋友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8。
三、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进一步巩固理解小动物们表演完了,它们想休息一下,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个好玩的游戏:
1、听音说总数老师弹琴,小朋友认真听听弹了几下?
2、听音做动作老师做动作,请小朋友做相同数量的动作:拍手、跺脚等3、看数发音请小朋友看数字卡,发出与数字卡相同数量的声音:(教案出自:教案网)如学小猫叫、小狗叫等四、操作学具,让知识得到进一步内化1、投放自制操作材料春姑娘的朋友,请幼儿独立完成2、教师批改,检验幼儿学习成果3、点评操作材料:《春姑娘的好朋友》
谁是春姑娘的好朋友?请将数量和春姑娘身上的数字一样多的物品与春姑娘连上线。
【设计意图】
本活动选自中班主题活动五《我的朋友》,活动内容是《小木匠》(6的形成和数数),在设计这节教育活动时我以故事和游戏为双重因素,通过故事画面,让幼儿在表象认知中,初步感知6的形成及数数,并进行初步的等量、差量判断;通过故事提示让幼儿亲自操作,在实物认知中,理解6的形成及数数,知道5、6之间的关系;通过游戏,让幼儿在抽象符号的认知中形成6的数概念,达到对6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游戏让幼儿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学习6的形成,区别5、6的关系,理解6的实际意义。
3、培养幼儿理解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苹果和梨图片、大树背景图。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6的形成,区别5、6的关系。
难点:通过实际操作理解6的实际意义。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利用《小矮人》音乐导入故事,通过故事中的提问让幼儿初步感知6的形成,感知等量和差量的关系。故事中的问题:
A.5个小矮人又添上一个是几个?
B.蘑菇和小矮人谁多谁少?
C.要把他们变成一样多,该怎么办呢?
D.要送给每个小矮人一个气球,一共要拿多少个气球?
E.为什么要拿六个气球?
F.6个小矮人少了一个还剩下几个?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及画面提示即表象认知,让幼儿知道5添1是6,5比6少1,6比5多1。
(二)集体尝试操作让幼儿通过实物操作来进一步感知6的形成和实际意义,区别5、6的关系。
操作1:请先去摘5个苹果,在卡片上摆成一横排。
操作2:再去摘6个梨摆在苹果的下面。问题1:苹果和梨一样多吗?谁多谁少?问题2:苹果比梨少了几个?梨比苹果多了几个?问题3:怎样才能把他们变成一样多?
操作3:将苹果和梨变成一样多。通过实物操作即实物认知,幼儿亲自感受5添1是6,6比5多1,6可以代表任何6个数目的物体。
(三)游戏《捉迷藏》巩固幼儿学习6的实际意义,通过游戏,由实物表象上升到抽象符号认知,逐步完成了幼儿数形成的认知过程,并借助游戏验证、修正幼儿学习的过程及结果。玩法:先由教师扮演白雪公主,幼儿扮演小矮人,当白雪公主发出口令例如:请小矮人们藏到比5多1的数字下面,幼儿便迅速躲藏到带有数字6的大树下面,如此反复进行,教师可以和幼儿互换角色。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进一步巩固学习6的形成,理解6的实际意义,在游戏中区别5、6之间的关系,增加幼儿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反思]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幼儿数学教育的新的目标和教育价值逐步得以体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已成为我们现代幼儿数学教育的宗旨,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个宗旨,我设计了这节教育活动,我以故事和游戏为双重因素,让孩子们在故事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知6的形成和实际意义,并在实际的操作和游戏过程中让幼儿巩固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通过不断的游戏操作,从中获得自信,真正感受和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根据本主题的大目标和本活动内容,我为这节教育活动制定了三个教育目标:一是通过故事和游戏让幼儿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二是学习6的形成,区别5、6的关系,理解6的实际意义。三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在组织过程中,我采取了三个步骤:一是通过故事画面,让幼儿在表象认知中,初步感知6的形成及数数,并进行初步的等量差量判断。二是通过故事提示,让幼儿亲自操作,在实物认知中,理解6的形成及数数、知道5、6之间的关系。三是通过游戏,让幼儿在抽象符号的认知中形成6的数概念,达到对6的实际意义的理解。通过本次的活动,我感觉我的三个教育目标基本达到,,而且孩子的情绪非常投入,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喜欢这种形式,因为他们喜欢听故事,我认为幼儿数学教育以这种故事和游戏的形式进行传授,幼儿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我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交流沟通少一些,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还不能很好的关注每一个孩子,以上是我个人对这节活动的自评,由于水平有限,恳请各位专家老师多多指导。
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画面上都有那些东西,并会数一数。
2、通过观察发现数学问题,学会提出问题。
1、老师有件高兴的事,你知道吗?猜猜看.导课题《海底世界》。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鱼、热带鱼、珊瑚等)师:你们想不想看清楚点?(用投影放课本画面),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会数吗?
3、学生打开书数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
4、找学生到前边来数海豚有几条,热带鱼有几条等等。5、老师把数过的海洋生物用教具贴在黑板上观察。
6、指生上来继续数没数过的海洋生物,提问:你是怎么数出来的?(一行一行数的)师强调要按一定顺序数。
7、老师给学生讲解有关海洋生物的知识。
三、拓展应用。
1、学生上来把黑板上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2、老师讲“0” 数字宝宝的故事。
4、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练习数数,从生活中找数学。
四、作业:布置学生回家数自己家里的东西,下一节课给同学们交流一下。
五、、自我评价。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了《海底世界》,你看到了什么?你高兴吗?
1、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排列成封闭状物体的数数方法,初步积累相关数数的经验。
2、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今天我们这里来了四位神秘的客人,把卡片上的点子按数字从小到大的连起来,你就可以知道了。”
2、幼儿连线,教师将幼儿作品贴在黑板上。
小动物们说:小朋友,你们知道谁是我的妈妈吗?请你们帮帮忙,把我们的妈妈找出来吧!
教师出示鸡蛋、鸭蛋、鹅蛋、鸟蛋,幼儿配对,将蛋放在动物妈妈的身边。
1、教师出示鸭蛋图片,请你数一数有几个鸭蛋。
2、发现问题,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
我们要怎么样才能记住第一个数的蛋呢?
1、幼儿按意愿选择不同的蛋进行数数。
2、请小朋友选择一种你要数的蛋蛋。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数的又快又对。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水彩笔和贴纸,如果你需要可以用的。
3、小结交流数数的经验。总结时,出示数字卡片。
3、比比谁生得蛋最多。
五、游戏:
母鸡孵蛋交代游戏规则:“音乐开始的时候沿着蛋蛋走圆,走的时候脚步要轻,不能踩到鸡蛋。音乐一停找一窝蛋孵小鸡,并数数你一共孵了几个蛋。”
这个活动是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供可操作的材料,对10以内的数量能手口如一的点数。让幼儿在以前学的数字的基础上,能够把操作材料与数字联系起来,达到巩固的效果。
1、通过游戏,观察、操作使幼儿感知10以内的数量。
2、使幼儿建立对数量的认识,
3、使幼儿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记录单、豌豆荚、小黑点、数字卡片、鼓、数数玩具、彩色笔。
一、情景导入,表述礼物。
1、李老师给宝宝们带来了一包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礼物?
2、按图归放,感知数量。
(请宝宝们把相同的礼物归放在一起,一起来数一数、说一说,每样礼物有多少。)
1、运用听觉感知数量,老师击鼓(数量是10以内),幼儿回答:击了几下,说出总数。并配相应的数字卡片。
2、用动作感知数的实际意义,看点子卡片击鼓,边击边数数,最后说出点数。并配相应的数字卡片。
三、猜猜豆妈妈肚里的豆宝宝,理解10以内的数量。
1、剥豆:出示一结豆荚,幼儿观察猜测,里面躺了几粒豆宝宝。剥豆验证,并用相应的符号和数字表示,教师在大记录单上作记录。第二次剥豆,请个别幼儿剥豆数数,并作记录。两次一共剥了几粒豆,将两次剥的豆放在一起是多少粒?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在记录单上写上数字。
2、介绍记录单,请幼儿说说记录单的每一个格子里写什么?
3、讲解操作要求: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蔬菜批发市场需要一些豆子,我们把豆子装到袋里去送到批发市场吧。(幼儿根据豆子的数量送到“老板”那里。)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刚开始,我用了分礼物导入,先让幼儿对10以内的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个方法还不错,幼儿都能跟上我的节奏。接下来我出示了事先准备的小圆点,让幼儿玩击鼓游戏,幼儿也基本上都能击正确。并且,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见得幼儿对看图片数圆点还是感兴趣的。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探索数数方法,初步积累相关数数的`经验。
2、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一、交代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好!让我们来看看是谁来做客呀?
你们看,小椅子都摆放好了,请小朋友想一想,应该怎样安排小动物入座呢?
3.请小朋友安排小动物坐下吧。
2.发现问题,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
(1)教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会数错呢?怎样数才能数清楚呢?
教师总结并示范数数,我们只要想办法记住第一个数的鱼,
再数到它的时候就不要数了。
(2)我们要怎么样才能记住第一个数的鱼呢?
1.请小朋友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数的又快又对。
你们可以用水彩笔记号。
练习卡-数数
相同的个数进行连线。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想通过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教会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数。开始部分,我利用小猪过生日这一游戏环节,让幼儿用手口一致数数方法。数一数蛋糕上的蜡烛有几支,让幼儿对数字1—5有一个初步的概念,这个方法还不错,幼儿都能手口一致的数数,并能准确地表示5支蜡烛是过5岁生日。接下来一个环节是让小朋友送礼物,先让小朋友数数自己的礼物是什么,有几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再看数字卡上的数字是几,再把相同数字的物品贴到数字卡上,是按物品对数字,幼儿基本能掌握。最后一个环节又让幼儿按数字取物一一对应,进一步帮助幼儿对1—5数字的理解,同时也给孩子独立动手操作练习的机会。但这节课下来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课堂中没有灵活准确运用量词,自己对数学语言组织还有所欠缺,自己的语言有点零乱,啰嗦,也没有激情的教学语言,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改进的地方。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师制定和实施教案的过程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体现。在本文中我们会为您解密“各种各样的鱼中班教案”的主要线索,相信你参阅以后一定会有所收获!
活动目标:
1、 通过尝试使用多种刷子,了解刷子的不同名称,探索刷子的使用方法。
2、 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增强幼儿对刷子构造、种类及用途的认识,并按刷子不同用途进行分类。
3、 激发幼儿对生活中小工具产生兴趣,体验刷子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4、 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 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刷子,如牙刷、杯刷、鞋刷、长柄刷、眉刷、衣刷、浴缸刷等
2、 杯子、瓶、娃娃、衣服、裤子、抹布、皮鞋、盆、标记等。
活动过程:
一、 操作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感知各种刷子的不同用途。
1、 出示刷子,引发幼儿使用刷子的兴趣
2、幼儿自由选择、观察、摆弄、交流、尝试使用各种刷子,相互合作模仿成人的活动。(用牙刷给宝宝刷牙,用鞋刷相互刷皮鞋,用衣刷模仿妈妈刷衣服,刷裤子,用杯刷刷杯子,用长柄刷刷地,用眉刷相互化妆等等)。
二、 鼓励幼儿讨论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与发现。
1、 幼儿逐一上来交流对刷子的认知,教师引导幼儿说说:你刚才玩的是什么刷子?它可以用来干什么?
2、 比较一下你们的刷子,有哪些地方不相同及相同点?
3、 教师小结各种各样的刷子。
4、 游戏《送刷子回家》,引导幼儿根据刷子的不同用途进行分类。(引导幼儿将牙刷送给牙宝宝,将鞋刷送给鞋子……)
三、 拓展经验:
1、 你还见过哪些刷子?在什么地方看到的?教师出示锅刷、长柄刷让幼儿了解。
2、 幼儿观看录象:随着刷子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生活中又出现了许多电动刷子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3、 小朋友长大后自己设计更先进的刷子为人类服务。
活动延伸:
1、选择一些常用刷子放在生活区内,并投放相应材料,供幼儿练习使用。
2、收集一些旧牙刷,放在动手区,供幼儿玩刷画游戏。
3、自制娃娃读画报“刷子的一家”,供幼儿在语言区点读,巩固对各种刷子的认知。
活动反思:
兴趣与情感是思维最大的驱动力。在活动中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这么小的刷子是做什么用的?……等有趣的问题进行探索交流,从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围绕“刷子”这一话题进行尝试探索,较好地贯彻了新《纲要》的指导思想。
物质准备:毛笔、宣纸、国画颜料、盛满清水的小盘(与幼儿人数相同)、卡纸剪出的花瓶(与幼儿数相同)、胶水、毛毡、盛水的小桶。
技能目标:能够较熟练的运用毛笔和国画颜料进行印染和装饰。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欣赏青花瓷简单了解二方连续图案的特点。
创造力培养目标:发挥自己的想象装饰花瓶,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装饰花瓶的活动,培养幼儿对中国画的热爱,体验印染和装饰所带来的乐趣。
请幼儿欣赏民族舞蹈《青花瓷》,观察舞蹈演员服装的青花图案。
1.结合舞蹈《青花瓷》提问:
(1)小朋友在舞蹈中看到了什么?
(2)舞蹈中出现的花瓶图案有几种颜色?
(3)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图案?这种图案叫什么名字? (教师介绍:白色的底,蓝色的花,这样的图案叫青花。)
(4)小朋友还在哪里见过青花图案? (我家的花瓶上、茶杯、盘子、茶叶盒;妈妈的衣服上、围裙上……)
2.运用酞青蓝制作印染画。
(1)教师介绍制作材料:老师准备了毛笔、颜料、毛毡、宣纸和一盘清水。我要用酞青兰做一幅画,可我不用毛笔画,请这盘清水来帮忙作画,你相信吗?
(2)教师示范制作方法:首先将毛笔沾满颜料,在盘子的清水中点画几下,清水中出现了变化,然后立刻将宣纸全部按在盘子里,用双手轻轻拿起宣纸,再将宣纸放在毛毡上。一副印染画就做好了。
(3)小朋友按照这种方法也来试一试吧!幼儿在青花瓷的音乐中进行印染画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印染画非常奇妙,每次制作的图案都不相同,请你说二说你的印染画像什么?儿童
3.看课件,了解青花瓷。
教师:青花瓷又称白底青花瓷,是中国四大瓷器的一种,具有清秀素雅的特点。它是用一种特殊的颜料在白色瓷胚上描绘图案,经高温烧制变为蓝色。
因为它颜色素雅深受人们喜爱,能工巧匠们把中国画融入到青花瓷的装饰中。青花瓷还有很多的图案,像花鸟图案,惟妙惟肖;山水图案通过颜色的深浅表现中国画的意境。
4.欣赏青花瓷瓶,介绍二方连续图案。
(1)教师展示一个青花瓷瓶:在这个青花瓷瓶的瓶口、瓶颈、瓶身、瓶底,都有不同的图案。
(2)让幼儿观察更多的二方连续图案,进一步了解这种图案的特点。
(1)教师出示范例,让幼儿观察。
(2)鼓励幼儿采用二方连续的方法装饰花瓶的瓶口、瓶颈、瓶底,然后把印染画粘在瓶身的部位。
(3)幼儿根据自已喜欢的图案由装饰青花瓶。
(I)幼儿将作品摆放在展示板上,自由欣赏。
(2)请幼儿互相介绍II己运用什么图案装饰的花瓶。
(3)幼儿价评印染作品:有的'图案像山、有的像小溪、有的像龙……青花瓷瓶的图案多种多样。
请小朋友回家找一找哪些地方还有酞青蓝印染画。
“水墨青花“这节课主要是让幼儿在观察、设计制作青花瓷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体验中华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在哪里见过青花瓷啊?’,“青花瓷有什么特点?”——让幼儿在观察思考中积极参与印染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兴致盎然,这些印染的图画在幼儿眼中成了美丽的青花瓷的一部分。本次活动让幼儿在观察、游戏、制作中了解了青花瓷的特点、形式、种类,拓展了对青花瓷的理解,并能用多种形式加以表现,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体验师幼之间的关爱友情,达到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_ 儿童网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疏密排列来装饰鱼。
2.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幼儿初步的创新能力。
3.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flash《鱼的游泳》、各种形状的鱼的图片。
2.画好的线描画作品。
3.老师自制半成品“海底世界”挂图。
4.彩色笔、橡皮泥、各色毛线、小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请一两个幼儿上台,在黑板上任意画几个简单的几何图形,教师只要画几笔,就能使“它”变成“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线描画《各种形状的鱼》。(出示课题:线描画:各种形状的鱼)
(一)铺垫小朋友,鱼的种类繁多,形状各种各样,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征,这个特征是什么?(鱼头、鱼身、鱼尾、鱼腮,还有鱼鳍)。你们所见过的有哪些鱼?(鲤鱼、金鱼、草鱼、带鱼等)
(二)欣赏刚才小朋友们说的都是淡水里的鱼,它们的形状相近。但有的鱼生活在大海里,形状多变化。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快乐的鱼宝宝,他们和鱼妈妈自由自在地在海洋里嬉戏玩耍,一会儿在珊瑚里捉迷藏,一会儿在比赛游戏,一会儿又凑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可幸福了。你们想看吗?请小朋友们在欣赏时注意观察鱼的形状。(观看flash《鱼的游泳》,初步感知欣赏各种各样的鱼。)
(三)启发想象请幼儿讲讲自己最喜欢哪条鱼,它是什么形状的?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以及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特别是对形状怪异的鱼,启发幼儿尽可能讲详细一点。
1.教师在黑板上边示范边讲解,要求用笔果断。
1.今天,我们就用几种方式描出各种形状的鱼。(分组进行:第一、二组用毛线粘贴出鱼的形状;第三、四组用橡皮泥粘贴出鱼的形状;第五、六组用彩色笔画出鱼的形状,并涂上漂亮的颜色。各组完成作品后,沿鱼的外形剪下来。)
2.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出示自己绘制的半成品——“海底世界”,看看哪位幼儿的鱼最快,最先登上“海底世界”。
4.各两组进行评比,然后将剪下来的“鱼”粘贴在半成品“海底世界”上。
今天,小朋友帮助鱼妈妈找回了鱼宝宝,并且鱼宝宝身上的花纹都非常漂亮,鱼妈妈谢谢你们了。海底妈妈决定颁一个奖给大家,这个奖叫做“爱心天使”奖。现在我来当鱼妈妈,小朋友来当鱼宝宝,我们一起游到大海里去做游戏吧!
幼儿随音乐《鱼儿鱼儿水中游》出活动室。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活动准备:
1、律动进场指导语:今天让我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来,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进场,坐成半圆形)
3、出示水粉笔这是一只魔术笔,它一定知道鱼躲在哪里?
1、请个别幼儿尝试作鱼师:真神奇,我们也来试试好吗?(请个别幼儿上来涂颜料)
2、小结,作画练习的过程。
(1)在变鱼前先要用淡色的蜡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和水草,鱼要画得多些,画的重些。
(2)画好鱼和水草后,再用水粉笔涂上颜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时水粉笔的水分不要太多,不然颜料会流出来。
(4)保持桌面和衣服等的干净,手脏了要及时擦干净。
1、评析师: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坐上潜水艇去观察水里的鱼,老师指出有特色的鱼和幼儿一起分享,这鱼漂亮吗?为什么?
2、开潜水艇离开教室师: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到教室里,让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看吧!
鞋子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之一,幼儿每天都会接触到。最近,我班有一个孩子穿了一双闪光的鞋子,立即引起了全班幼儿的关注,家长反应不少的孩子也缠着爸爸妈妈去买,显然这时的“鞋子”是我班孩子的一个兴趣点,但是他们对于鞋子的认识还只处于羡慕别人的新鞋子的阶段。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内容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结合《纲要》和我班幼儿的实际,我设计了本次综合活动“各种各样的鞋子”,丰富幼儿对于鞋子的知识,并由此来使幼儿懂得“合脚的鞋子就是好鞋子”。我是通过以下三个环节进行的。
一、认识常见的鞋子
我由谜语导入,谜语既可以形象地表述出鞋子的一些特征,又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当幼儿动脑猜出谜底时又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且以耳语的形式又拉进了幼儿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一举多得。由谜底自然地过渡到“鞋子”,这时候,我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鞋子商店,让孩子们倘佯于鞋子的海洋之中。
幼儿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起始就是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让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这些鞋子,调动以往的生活经验来说一说这些鞋子,并帮助他们认识一些特殊的.鞋子,丰富他们对于鞋子的认识。认识了这些鞋子后,我用“鞋子是用来干什么的?”自然地过渡到第二个环节。
二、鞋子的用途
在这一部分中,我又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鞋子试穿,这一环节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在认识了那么多的鞋子以后孩子首要的兴趣就是穿一穿这些鞋子,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还很喜欢穿大人的鞋,这一环节就充分满足幼儿的这一心理,让他们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鞋子来穿一穿,鼓励支持他们去探索,大胆地表述自己穿各种各样的鞋的感受,甚至带着孩子穿着这些鞋子来跳一段有关于鞋子的舞蹈。
这一环节由孩子们自己的活动经验得出“漂亮的鞋子不一定舒服,合适的鞋子才是最好的”,顺其自然地引出第二部分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并让幼儿说说你穿这双鞋准备去干什么,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并了解不同的鞋子适合不同的场合及情景!
三、帮鞋子分类
在这一部分中我进一步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达成“帮鞋子分类,养成收拾整理的习惯”这一目标。在家中,我们的孩子往往是“小太阳”,“六大行星绕着转”,常常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这并不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为此,我请幼儿动手动脑去整理这些鞋子,知道原来我也有那样的本领,以此来帮助幼儿养成爱劳动的习惯。这一环节我也设置了让幼儿去请客人老师帮忙检查,利用了环境中的人的资源,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在分类过程中我充分给予幼儿自主权,请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分类,提高他们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理过后共同参观,说说自己分类的理由,既体验了成功感,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以此为出发点,呼吁孩子来作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扩展幼儿的活动范围,进一步形成习惯。
在整个活动中,我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充分尊重幼儿,不仅给幼儿一个丰富的物质环境也给了幼儿一个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做到动静结合,做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并进行学科的整合,努力促使幼儿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活动简析:
蛋和蛋制品是中班幼儿熟悉与感兴趣的,本次活动形式新颖,多样化。幼儿每人带一只不同品种的蛋,人人参与。在动手打蛋的环节中,又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比较各种品种的蛋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教师又当场制作炒蛋,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最后一环节,让幼儿在布置好的餐桌和柔和的音乐中进行自助餐,给幼儿美的享受,从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活动目的:
1、在认识蛋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活动知道蛋是有营养的`,对自己身体有好处。
3、在自助餐中形成文明的好习惯,享受生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鸭蛋、鸡蛋、鹌鹑蛋、鹅蛋各一个,电炒锅三只。
3、鹅及蛋制品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认识蛋的种类。
(1)师:“今天我们小朋友都带了一只蛋宝宝,请你们看一看你带的蛋宝宝是什么样的,叫什么名字,是哪一种小动物生出来的,然后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
(2)请个别幼儿上来介绍自己的蛋宝宝。
(3)老师介绍鹅蛋宝宝,看鹅生蛋的课件。
(4)请小朋友摸一摸蛋宝宝,有什么感觉?(蛋壳摸上去是凉凉的,很光滑)
(5)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你们的蛋宝宝一样吗?
(6)教师小结:“小朋友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蛋,它们的颜色不同,有大有小,但是它们的壳都是很光滑的。”
2、认识蛋白和蛋清。
师:“这光滑的蛋壳里到底藏了些什么东西呢?你们打开来看看就知道了。”
(1)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打蛋。
(2)你们看到了什么?
小结:“不管什么蛋,里面都有黄黄的、圆圆的叫蛋黄,透明的粘糊糊的叫蛋清,烧熟了就是蛋白。”
3、粗浅介绍蛋的营养价值。
小结:“我们每天要吃一个蛋,但不能吃得太多,吃多了不容易消化,没烧熟的蛋也不能吃,里面会有许多细菌,吃了我们的肚子会痛。”
4、让幼儿讨论蛋的吃法及做成哪些蛋制品。
(3)现场做炒鸡蛋。
5、自助餐。
边吃边告诉自己的好朋友或者客人老师,蛋的味道怎么样?
《上学歌》这是一首琅琅上口的歌曲,易学易唱。因此,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入手,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并且还尝试着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走进音乐,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注重以审美为核心,给学生营造视觉的美、听觉的美。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音乐,在这次的活动中,我首先采用小姑娘背书包上学的图片来导入活动,这样逐步引入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的状态,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做好了铺垫。然后再根据歌曲的内容教师以故事的形式为主,图片的形式为辅,让他们从小故事中理解音乐活动内容。这样,他们就能够在强烈兴趣的支配下,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很快学会了歌曲的歌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只是在唱的时候,我不应该局限在以个别领唱和集体演唱,而应该是以各种形式来演唱歌曲。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用报纸卷曲固定成鱼的外形。
2、尝试用彩纸设计并装饰鱼身上的花纹。
活动准备:
1、欣赏过“美丽的鱼”,画过热带鱼,对鱼的外形,花纹色彩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1、出示报纸,引起幼儿兴趣。
2)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来示范鱼的身体然后用双面胶把两头粘住。
2、教师出示背景图,请幼儿上来操作。
1)教师请一名幼儿把鱼的身体贴在背景图上。
师:现在只有鱼的身体,还缺了什么呀?请你们开动小脑袋。
幼:三角形的鱼尾巴、圆形的眼睛、长方形的鱼鳍。
2)教师在请一名幼儿上来操作。
师:可鱼宝宝还是不高兴,它让我们小朋友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那用什么来给鱼儿装饰呢?
幼:用各种各样的.彩纸剪成长条来给小鱼装饰。(请一名幼儿上来操作)
师:今天我们用报纸做鱼的身体,有图形来装饰尾巴、嘴、鱼鳍,还用彩纸来装饰城美丽的五彩鱼,小朋友想不想也来动手做一做。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提出要求。
(报纸条要拧紧,卷好后用双面胶固定,鱼身上的花纹可以自己设计,花纹可多一些色彩,注意鱼鳍、鱼尾的装饰。)
2)幼儿操作。
A提出要求时,教师再做一些动作演示帮助幼儿再次理解。
B巡回指导时留意幼儿设计花纹的新想法,鼓励她把想法表现出来。
C留意固定鱼眼睛的新方法。
4、展示作品,进行评价。
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只有做好教案才能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课件教案应该怎么做?下面是88教案网小编为您整理的“认识7以内的序数中班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设计意图:
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组织幼儿排队或游戏时都要求幼儿知道自己的位置,可我发现小朋友对序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序数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数,也有初步的二维空间序数的认知,这些知识光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因此我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先进理念为指导,让孩子“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从而轻松地掌握序数的概念。我尝试用游戏的形式,将“认识5以内的序数”作为教学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自主探索学习。并能为以后学习10以内的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这个理念,特设计了这次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序数的含义,学会用序数词表示数量为5以内的物体的排列次序。
2、学会从一个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位置。
3、愿意参加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认识5以内的序数》课件
2、车票35张、火车头7列,骰子一个(每一面藏有一张提示图)、每幼儿一份操作材料(火车一列、五只小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有一群小动物要去森林里探险,看看都有谁?
二、学习判断5以内的序数。
(一)引导幼儿选择一个方向为队伍起始的方向,确定各动物的位置。
1、引导幼儿选择一个方向为队伍起始的方向,然后一次说出每只动物排在第几位。
提问:谁排在第几?
2、改变动物的排队顺序,引导幼儿重新确定各动物的位置。
其中一只动物的说:我个子小,让我站第一。依上述方法引导幼儿重新练习和巩固。
3、游戏巩固:谁不见了。
小动物都排好队了,现在呢?想和小朋友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谁不见了”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有一只小动物不见了,小朋友要说出排在第几的小动物不见了。
(二)引导幼儿从其他方向重新确定动物的位置。
1、引导幼儿从右到左方位确定物体的位置
师:小动物们走在小路上,可是小路都被大石头堵住了,这可怎么办呢?天上的小鸟叽叽渣渣的说:从右往左看,第二条路能通过?我们一起来帮助小动物们找到这条路吧。
2、引导幼儿从上下方位确定物体的位置。
师:小动物们顺利地通过了小路,来到了果园,他们又累又渴就像摘苹果来吃,这时候天上的小鸟右叽叽喳喳的说:从上往下数第四个苹果有毒,不能吃。让我们一起帮助小动物们找到有毒的苹果吧。
3、引导幼儿从斜向上、斜下下方向确定物体的位置。
小动物们走啊走来到了花园,花园里的花可美了,小动物们就想去摘几朵花回家,这时候天上的小鸟又叽叽喳喳的说:从斜上到斜下的第五盆花有刺的千万不能摘,请小朋友一起帮助小动物找到这盆有刺的花。
三、理解同一只动物从不同的方向数为什么所处的位置不同。
1、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大小来分配房子。
天黑了,小动物们回到了家。我们看看这里有几座房子?师:最小的房子是第几座,应该给谁住?最大的房子是第几座,应该给谁住?小兔子住第几座房子,老虎住第几座,小乌龟住第几座?
2、比一比,谁对谁错。
讨论:谁排在第几?同一只动物从不同的方向数为什么所处的位置不同?
小结:从不同的方向开始数,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
四、通过游戏活动巩固序数1-5。
1、游戏:坐火车
游戏规则:按取车票上相应的车次并找到相应的车厢坐好。
(此活动进行两次:按车票进森林公园;火车调头,凭车票找到车厢坐好回家)
2、游戏:丢骰子
(1)按骰子丢出的提示卡送小动物乘车。(ppt验证)
(2)按自己的意愿送小动物乘车,并讲述给家长听。
活动目标:
1.学习8以内的序数,理解序数的方向性;
2.正确使用序数词表述物体的不同排列次序;
3.乐于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8个小动物、房子图片(大图一套、小图1套)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队列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请小朋友们男孩一队,女孩一队迅速站好。”
基本部分:
一、队列游戏认识8以内的序数
1.幼儿分男女,按个子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2.男孩面向女孩队列站好,迅速说出从前往后数第x个是谁
3.女孩面向男孩队列站好,迅速说出从后往前数第x个是谁
二、观看动物运动会,尝试用序数词表述动物的排列次序
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开运动会了,看看它们都是谁”
1.幼儿用语言表述小动物的排列次序,第一个是x,第二个是x……
2.从任意动物开始,某动物排在它后面的第几个?
三、分组操作,送小动物回家,拓展二维序数
1.每组两个小动物,幼儿根据动物背面的门牌号送他们回家
2.讨论几零几表示第几层第几件
3.幼儿操作
4.集体记录结果并验证
结束部分:
愉快的一天结束了,小朋友们也快去休息吧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认识序数第一至第五。
2、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学具:小旗人手一套。
2、教具:大数卡一套、房子五座、小旗一面、五种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用第几座的形式表示不同颜色的房子分别在第几座
1、出示房子提问:他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红、黄、蓝、绿、紫)一共有几座?"红房子在第几座?你是从哪边开始数的?有不一样的吗?
2、出示小旗提问:现在,我们从哪边开始数?
3、做门牌卡:红房子在第一座,用数字几表示?(请幼儿找数字贴在房顶上)
4、用同样的方法,做好其它房子的门牌卡。
二、用举小旗的游戏帮助幼儿巩固序数第一至第五
1、出示小羊、小狗、小猫、小鸭、小兔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2、提问:小羊排在第几个?用数字几表示?
3、讲解要求:每一位小朋友都有五面小旗,小羊排在第三,我们就把写有数字3的小旗举起来!
4、幼儿游戏
三、去小动物家做客,巩固认识序数
1、提要求:你喜欢到哪个小动物家做客,你就排到它的家门口,(幼儿互相说一说排在第几排)?
2、幼儿自由选择去小动物家做客后请个别幼儿说说排在第几排?
3、玩游戏:小羊(小狗、小猫、小鸭、小兔)的小客人在第几排?用它的叫声告诉大家吧!第几排就叫几声。
四、分享喜悦:
提问:你们和小动物玩得开心吗?为什么开心呀?
教学反思:
1. 幼儿在本节课中非常积极。
2. 幼儿通过这节课深刻的认识到了5以内的序数,由于教具比较新颖,游戏比较多,幼儿在本节课中玩得非常开心。
3. 本节课的设计简洁明了,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学到了知识。
4. 在认识5以内的序数的同时,幼儿还能正确的认识到了动物们爱吃的东西。
5. 在跳田游戏中,幼儿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跳跃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6以内的序数,并感知序数的方向性。
2、能够正确运用"第几"来表示物体的顺序。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有6层高的楼房背景图一幅,幼儿熟悉的小动物压膜图片6个,如:小狗、小猫、小兔、小猪、小猴、小象。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6只不同的小动物,有6节车厢的火车或有6棵小树的图片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以"小动物住新房"活动,学习6以内的序数。
①出示楼房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数数这座楼房一共有几层?
引导幼儿数一数并贴上1-6的数字。
②教师边操作边提问:有哪些小动物住在楼房里?什么动物住第几层?
教师小结:要知道每只小动物住的位置,可以数一数,数到几,就是第几层。
③游戏:"找小动物"。
要求幼儿能正确迅速地说出"xx动物住在第x层楼"。(请几名小朋友蒙上眼睛,到前面来摸一个小动物,睁开眼睛后说出什么小动物的家住在第几层楼。)3、操作游戏,了解从不同的方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
①介绍操作游戏的材料及玩法。
1组:坐火车送小动物上火车的小朋友先数数火车有几节车厢,再送小动物上火车,每种小动物坐一节车厢,然后说一说"xx小动物坐在第x节车厢"或"第x节车厢坐的是xx动物"。做好后帮它们更换位置再说。
2组:捉迷藏玩捉迷藏的小朋友先数数有几棵树,然后把各种小动物分别藏在树下,说说"xx动物藏在第x棵树下"。
②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对能力弱的幼儿教师引导他把小动物送上火车,并请他说一说小动物坐在了第几节车厢,再帮他调换位置说一 说;玩捉迷藏的幼儿教师引导先数有几棵树,然后把小动物藏好,说一说小动物藏在第几棵树下。
③教师小结:我们数第几第几要看是从哪边数起,开始数的那一个叫第一,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的排列位置也不同。
4、游戏:"小动物排队" 。
①讲解示范游戏玩法:音乐响起,全体幼儿自由活动,音乐停,6个小朋友迅速手拉手站在一起,数数全组有几个小朋友,然后以一个幼儿为首,小朋友观察自己的位置,说说"我排第x"。
②幼儿游戏。(3-4遍)教师重点指导幼儿音乐停止时从一边开始按顺序数起,开始数的那个叫第一,然后看看自己排在了第几,也可以从另一边开始数起。
活动延伸:
1、 表演区:提供情景道具,玩开火车的游戏,让幼儿巩固练习6以内的序数,正确运用"第几"表示物体 顺序。
2、游戏玩法:在火车票上写上数字,幼儿要根据数字上的第几号车厢找座位。
3、小剧院:不同颜色的票代表不同的排,不同数字代表不同的号,幼儿购票入场,坐相应的排和号,老师查票,请幼儿说出自己是几排几号。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开展,优点:孩子们对关于可爱的小脚丫的主题很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能准确的说出脚的各部位的名称及作用。缺点:结束部分稍微有点乱,以后努力改进,发扬优点。
活动设计背景
数学来源于生活,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如:幼儿园的作为排列以及各排所对应的每一个孩子;吃饭时孩子和饭碗、勺子的一一对应,等等。由此可见,数学是运用于日常生活的,数的内容是丰富而灵活的,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数学中不但存在方向性的序数,还存在着二维空间序数的认知,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粗浅、零碎的序数感知的有机整合。
活动目标
1、 认识5以内的序数,引导幼儿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识别各个物体的位置。
2、 能在一定空间顺序中找出正确的序数。
3、 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培养幼儿在计算活动中的学习兴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不同方位观察认识5以内序数在序列中的位置。
难点:能流畅的顺数和倒数5以内的各序数,并能在序列中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
活动准备
1、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2、 儿歌《打老虎》的音乐朗诵及图片,一个由五个正方形格子有序排列的长方形盒子,五个标有1—5序数的小皮球,标有1—5序数的气球若干。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打老虎》,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激发孩子的兴趣,接着打开《打老虎》的音乐,让孩子听两遍后一提问的方式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儿歌的内容“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从而导出1—5这几个序数,出示准备好的材料,引导孩子如何认识盒子内五个格子的排列顺序,然后再为小皮球找位置,学习序数1—5,倒数回来5—1,报数1,2,3,4,5。并让个别幼儿上台操作,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动手能力,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在大多数幼儿能顺利完成之后,用小朋友找气球的游戏,巩固已学知识,然后再慢慢加深难度,让每个手握气球的孩子按照气球上的数字来寻找自己的位置,并及时加以引导和鼓励,已达到活动目标。最后,以儿歌《打老虎》的音乐朗诵,让幼儿在欢快的氛围中结束教学活动。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启发幼儿动手探索,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给每一个孩子自由的活动空间,体验成功,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及时巩固已学知识。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在整个活动中,我没有考虑到游戏时的秩序问题,气球上相同的序数太多,导致了游戏混乱的场面,如果再上这堂课,我会从这方面加以改进,是教学活动发挥的更好。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幼儿对于自己身边的事物特别关注,总愿意把自己觉得新奇的事物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生活中的房子,也是孩子们关注的物体,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把自己看到的房子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了我们身边的物体千姿百态、各有所用。在整个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游戏、动脑识别的方法,配上各种图卡、形象地故事情节,使整个过程紧紧相扣、环环相连。
活动目标
1. 能按不同方向(上下.左右)正确地从一数到十,能正确运用序数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体验基数与序数的关系。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3.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学习从不同的方向准确辨别物体的排列位置。
2. 教学难点:自己确定方向并能准确找出位置。
活动准备
10个贴绒动物;若干数卡;10个房间的图片。
活动过程
1. 认识十以内的序数
出示一排房子,这是小动物的家,数一数有几间,这是第二间……谁能用数字表示出来,给每间房子标好号。
2. 正确运用序数词
天亮了,公鸡起床了,它跳上自己的屋顶大声叫朋友们起床,公鸡站在第几号房顶上?小动物们起床了,老师随意从房间里拿出动物,看x间房子里的xx起床了,引导幼儿说出序数词。
小动物们准备做操了,他们从右至左排好队,现在谁排第一,排第二的是谁?……再次吸引运用序数词来说明动物排队的顺序。从左往右数呢?谁排第一?谁排第二……
3. 继续练习使用序数词
请小朋友给小动物送红花,你想送花给谁就要说出:“我把花儿送给第几排的xx”
教学反思
1.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与他们共同参与,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
2. 本节课教具准备充分,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作为新手教师,每次上课前都需要精心准备教案,教案可以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下面由栏目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中班音乐鱼教案反思》,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中快速敲击打字机时的轻快感,体验乐曲所表现的忙碌而快乐的工作情景。
2、初步感知乐曲结构,会用多种游戏方式表现乐曲,体验其趣味性。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重点:
用多种游戏方式表现音乐。
活动难点:
能基本听出乐曲中"叮"的声音,并做出肢体动作。
活动准备:
《打字机》音乐、电脑键盘、打字机图片
活动过程:
一、音乐律动3分幼儿听《握手舞》音乐进教室。
二、引入课题1、老师出示电脑键盘,直接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键盘,我来问问,谁会用键盘敲击出节奏?
(幼儿尝试敲击键盘)师:那这个键盘还有什么用吗?(幼儿回答打游戏、打字)师:小朋友,在很久以前,人们还没有计算机,打字需要靠专门的打字机来完成。那时的打字机没有屏幕,只有键盘和放纸的地方。
2、出示打字机照片及音效。
三、主题呈现,分段欣赏。
1、第一次欣赏音乐。
①师:今天我们要当一次小打字员。那么第一天上班,我先带大家参观一下那里的工作环境。之后请告诉我,你觉得那里是什么样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播放音乐片段)老师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乐曲。
幼儿回答问题。
师小结:这首曲子听起来,心情很愉快!我们仿佛看见打字员正在开心、忙碌地工作着。
②师:大家说的很好。那你们还听见什么声音了?
幼儿回答。(哒哒哒哒的声音)(叮的声音)师紧接的提问:"哒哒哒哒"是什么声音?"叮"又是什么声音。
老师根据幼儿回答情况解释:
"哒哒哒哒"是敲击键盘发出的声音、每当打完一行换行时,打字机就会发出"叮"的声音。
请大家观看大屏幕《打字机交响乐》片段(放视频)2、音乐游戏,原地律动★师生合作①幼儿拍手表现"叮"音。
师:下面请小朋友和我一起玩个游戏。老师来打字,当听见"叮"声时,请大家用拍手的方式帮我换行。准备好了吗?(播放音乐)1分47②师生互唤角色,幼儿敲打腿表现"哒哒"声。1分47(教师观察发现少数幼儿表现换行"叮"声动作比较准,与音乐匹配,但大部分孩子或提早或延迟。)老师小结:由于音乐的节奏比较快,我发现有些小朋友没有找准"叮"的换行声,看来我们在听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不然就找不准。
③老师再次播放音乐片段,幼儿加强练习。1分★同伴合作①两名幼儿相互游戏师: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两个小朋友一组,同时打字,当听见换行的"叮"声,两人相互拍手。
3、音乐游戏,移动律动①全体幼儿起立,音乐响起,幼儿跟随音乐迈着小碎步满场找伙伴,当听到"叮"时,幼儿停下与正好走到他对面的伙伴拍一下手,之后继续往前走。
②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律动找伙伴。
四、完整体验。举办舞会,协同游戏。
活动反思
《打字机》选材于美国近现代作曲家安德森于1950年创作的一首管弦乐作品。这是一首欢快活泼,诙谐有趣的标题音乐。该作品为ABA’单三段式结构,A段音乐由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组成,好像在描述打字员小姐轻快的打字声:中间不时加入一个独特的声音模仿打字机换行时的铃声。在B段音乐变得充满诙谐感。在回到了A’段的主题后音乐在打字机繁忙的敲击声中结束。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表现音乐,教师根据乐曲的曲式结构、音响所表现的内容,合理地编配了故事情节:A段,打字员快速地打文件;B段,为打字机加油放松;A’段,打字员又开始快速地打文件,直到工作完成。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掌握乐曲的结构和节奏,教师采用了为音乐编配生动有趣的韵律动作和语言节奏的策略。A段的创意为:模仿打字员打字的动作,配以可唱念的语言节奏“打打打打打打叮(重复3次),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叮”:B段的创意为:模仿给打字机加油和放松的动作,将“加一点油,放松一下吧,加一点油,放松一下吧,加一点油,放松一下吧,放放松、放放松、放松一下吧”的语言节奏填进旋律演唱出来:A’段又开始模仿打字员打字直到结束,语言节奏又回到“打打打打打打叮(重复3次),打打打打,打打打打,叮、叮、叮、叮,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停一耶!”。整个过程由于配上了可以念、唱的词语,不但变得更加生动诙谐,也变得更方便幼儿理解、记忆和跟随音乐进行表演游戏。
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关注儿童的学习发展过程,精心安排教学步骤。整个活动以完整欣赏――分段欣赏――完整欣赏这一主线索展开,教师引导孩子学习过程的每一步都预设了不同的目标,层次感很强。幼儿从听和观看flash开始(一遍)――分段模仿学习(A段三遍,B段三遍,A+B段两遍)――完整练习(三遍),教师为实现这些目标采用了多种策略。在分段模仿学习中对A段的欣赏,第一遍教师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提示幼儿仔细听,分辨乐曲中“叮”的声音;第二遍配合语言和动作让幼儿进行模仿学习,引导幼儿主动分辨乐句长短的区别:在第三遍中加入了板凳作为道具,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兴趣。B段音乐教师采用语言节奏与动作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利用幼儿给打字机“按摩”放松动作的探索,做到了对B段音乐节奏的反复练习,又不会让幼儿感到乏味。在最后完整的三遍练习中,教师引入了合作,教师扮演打字员,由另一位教师扮演打字机,并巧妙地运用了抽纸盒这一道具。在教师富有表现力的表演感染下,孩子们更积极地投入了随后的两两结伴表演游戏活动中。
在活动中,教师也十分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想象力、创造能力以及关爱意识的培养。如在引导幼儿想象给打字机加油时,使用拟人的方式引导幼儿关爱打字机。在活动的结尾处利用长丝袜,让幼儿把满地的废纸装进丝袜,做成体育用品流星球,也自然地融合了爱护环境和废物利用的教育。
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的朗读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
2、幼儿能够联系实际,更加深刻地理解感受冬天。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重点难点:
理解儿歌的内容,联系实际,理解冬天、感受冬天。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趁着下雪天,让小宝宝们穿好棉衣戴好棉帽等冬日的新装去户外欣赏雪景,玩雪,引起幼儿对雪花的兴趣,切身感受冬天:
2、冬天下雪、堆雪人的图片;
3、儿歌挂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天气状况。
教师:“宝宝们,看看外面的天气怎么样?”(冷了!下雪啦!)
教师:“是啊,大家的穿着有何变化呢?”(穿棉衣了!戴棉帽啦!)
二、展开部分
1、通过谈话,引起幼儿对冬天及其雪花的好奇。
教师:“冬天到了,小朋友们见过雪花吗?想不想看下雪的情景啊?”(想……)
老师和幼儿一起观赏有关下雪的图片。
2、通过观察画面内容,切身理解感受冬天的氛围。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画面里的小朋友们穿者打扮怎么样呢?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打扮呢?”
老师引导,围绕上述几个问题展开互动,从而导出《冬天到》儿歌学习。
3、幼儿学念儿歌。
(1)教师边做动作,边带领全班幼儿朗诵。
(2)请能力强的幼儿带上动作朗读儿歌。
(3)实行班级带领式学教儿歌,(即能力强的充当老师带领几个相对滞后生带上动作朗读儿歌。实行小组学习,进行小组讲评。)
三、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唱读书儿歌《冬天到》,指导儿歌中小朋友在冬天到来的时候注意戴棉帽、穿棉衣等习惯,防止生病感冒。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老师主要抓住幼儿贪玩这一本性,利用幼儿这一特点,进行活动,从活动中发现并强调冬天这一季节时小朋友的着装特点,教会他们基本的生活习惯。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合拍地跳舞,体会集体舞中找朋友及跳舞动作的交替规律。
2.迁移已有经验,替换舞步,学习创编两人跳舞的对称动作。
3.体验与同伴一起跳舞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
《欢乐舞》音乐、手腕花。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场,体验A段舞步规律。(4A)
1.T:“宝贝们,伸出你的小手,抬抬你的小脚,让我们听听音乐、跳跳舞吧!”(幼儿听音乐进活动室)
2.教师喊节奏,幼儿按规律跳A段舞蹈。
3.幼儿在口令结束后能找点站立。
T:现在请你们每人找个点站好,小手拍起来。
(音乐停)
4.感受双圆队形,分清里圈和外圈。
(1)T:“看看,我们现在变成什么形状了?”
(2)T:“你是站在外面的圆上还是里面的圆上?外面的圆叫外圈,里面的圆叫里圈。”
5.讨论如何移点。
(1)T:“宝贝们,能不能想想办法,让我们里外两个圆圈都转动起来呢?”
探索出每名幼儿沿着一个方向,往前走一个点,让我们的圆圈转动起来。
T:“对呀,只要每个小朋友沿着一个方向,往前走一个点,让我们的圆圈就会转动起来。我们一起试一试。”
(2)教师示范一次移点的方法。
T: “看老师是怎样边跳边让圆圈转动的?”
(3)幼儿原地练习。
T: “请你们在原地练习一下。”
二、感受《欢乐舞》音乐旋律,按规律跳A段舞蹈。
1.幼儿跟着音乐一个人跳A段舞蹈。
T: “我看你们都跳得很开心,让我们一起跳段欢乐舞,好吗?注意:往前跳四步,到你前面一个点站好。”(2A)
2.两两结伴跳舞T: “我发现你们每次都是和同一个朋友跳舞,你们想不想和别的好朋友一起跳啊?那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T: “恩,外圈的小朋友往前跳一个点,里圈的小朋友不要动,在原地跳,这样就可以和别的小朋友跳舞。我们试一试。”(4A)
三、B段舞蹈“蝴蝶找花”
1.幼儿欣赏B段音乐,自由说说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动作体现。
T: “我们累了,让我们在点上坐下,休息一会。听,你觉得这段音乐怎么样?” (2B)T: “这是蝴蝶和小花在做拍手游戏呢,他们会怎么做游戏?”
2.在幼儿原有经验基础上归纳、提升出B段舞蹈“蝴蝶找花”
T: “让我们变成美丽的蝴蝶和花,一起做拍手游戏吧。”
“外圈的小朋友做蝴蝶,里圈的小朋友做花。”(4B)
四、讨论如何交换舞伴。
1. T: “小蝴蝶们,前面还有许多漂亮的花儿呢,你们想找其他的花儿做朋友吗?那小蝴蝶往前飞,小花要不要动?”
讨论出蝴蝶往前飞一个点,花儿原地不动点头等待新朋友。
2.听完整音乐,练习交换朋友。(4AB)五、学习创编动作。
“蝴蝶和小花除了做拍手游戏,还会做什么游戏?”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4AB)
教学反思:
本次舞蹈活动《欢乐舞》的目标是让幼儿学习合拍地随着音乐舞蹈,初步懂得在集体舞中找朋友以及与朋友跳舞的交替规律。体验不断交换舞伴跳舞的快乐。活动一开始,我让幼儿欣赏音乐,让他们说一说这是一首什么样的音乐。孩子们听了以后,有的说很开心、有的说很欢快、还有的说想到了高兴地事情。在幼儿熟悉乐曲的基础上,我边放音乐边示范舞蹈动作,小朋友们刚开始还能认真看老师做动作,看了一会儿就忍不住站起来学着老师的样子一起做起来。等我一遍跳完以后就兴奋的拍起手来。由于幼儿有过找朋友游戏的经验,舞蹈的动作也很简单,因此在学的过程中没什么难度,我把几个动作强调了一下,小朋友就很快学会了。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愿意看图谱模仿动作。
2、会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初步学习创编动作。
3、喜欢音乐创编活动,有一定的表现欲。
4、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5、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活动准备:
1、PPT的制作,包含音乐素材、图片等。
2、扭扭棒制作的水果娃娃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初步欣赏音乐,感受节奏。
师:美丽的秋天到了,水果王国里可热闹了,你们听——(完整欣赏音乐)
师:水果娃娃在干什么呢?
二、逐一出示水果,学习动作。
1、通过猜谜分别请出菠萝、香蕉、葡萄、苹果娃娃,观察他们的动作。
2、幼儿学做动作。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水果娃娃的手臂和腿部,分别做了什么动作,学学看。
提要求:谁能根据音乐的节奏来做动作?
一幼儿表演,其他幼儿跟做。教师重点帮助幼儿掌握按节奏做动作的技能。
3、根据图示,拓展思维。
引导幼儿发现符号并进行联想:身体的什么部位也可以转一转。分别进行表演。
4、拓展:除了菠萝、香蕉、葡萄、苹果,还有很多水果也来参加舞会了呢!认识桔子、梨子、草莓、柠檬。观察图谱,引导幼儿发现下面一排水果的动作和上面一排水果的动作是一样的。
5、完整舞蹈,引导幼儿学习一个乐句换一个动作,看着图谱模仿。
三、创编水果动作,合作表演。
1、示范创编动作的方法。
分别请两名幼儿示范用扭扭棒制作的水果娃娃编动作,并学一学。
2、每人一个水果娃娃,创编动作。
请帮你的水果娃娃想一个漂亮的动作。
3、尝试按自己创编的动作进行表演。
学学看,你的动作编得怎么样,注意要跟着音乐的节奏表演哦!
4、集体展示成果,分组合作表演。
两组小朋友一起进行表演,其他幼儿作观众帮助拍节奏。表演结束后交换。
4、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参加舞会。
课后反思:
一学期一次的一课三研,终于断断续续地落下帷幕。对于一研的我来说,这节课对我的磨练是我教学生涯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以前,新教师都是通过模仿课来梳理教案;上试教课来找出课上的不足。而这次,新教师都被安排在了一研,这对我来说又是一个崭新的考验。不仅要自己备课,而且还要利用电脑制作课件。当然,我们这组的周老师、朱老师,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和提高。一到我们这组研课的时间,周老师就会一遍一遍地帮我梳理教案,一字一句的斟酌。朱老师则不厌其烦地教我用电脑如何制作课件。下班后,我们就在一起制作教具。回家后,我就对着镜子一遍一遍的上着“试教”,自己充当多重角色,连上课有小朋友过于激动躺在地上的场景我都设想到了,并想办法解决。所以,在上完一研后,老师们对我的课还是赞赏有加的。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理解并学唱歌曲。
2.认识十六分音符,并能用活泼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
3.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认识不会飞的鸟,了解其形象的特点。幼儿已看过踩高跷的VCD。
白板课件《大鸵鸟》
活动过程:
一、 以“猜猜看”引起幼儿兴趣,导入主题。
出现画面一 提问:猜一猜里面藏着谁?
二、理解歌词
1.小翅膀
移开其中一小块,出现翅膀。
“这是什么呀?”“有翅膀说明它可能是一只鸟,这么大的一只鸟,翅膀却怎么样?你觉得它能飞起来吗?”
学习歌词:不会飞来只会跑。
教师小结:这可能是一只鸟,而且由于翅膀很小,所以不能飞,是一只不会飞的鸟,会是谁呢?我们再来看一看。
2.长长的脚。
“它的脚怎么样?”(很长)这么长的脚往前迈一步会是很大的一步哦。那这样走路你觉得就像踩着什么一样啊?(高跷)
学习歌词:走起路来迈大步呀,两脚就像踩高跷。
3.这么高走路,肯定会——(身体做摇摇晃晃的样子提示孩子。)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唱“哎呦呦呦呦呦,哎呦呦呦呦。”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刚才我走不稳的时候,唱了什么?”
有的小朋友唱得不太清楚,我们只要把下面这个节奏拍出来,你们就肯定不会错了哦。
学习拍十六分音符节奏XXXX XX ︱ XXXX X︱
边拍边唱一唱。
4.看鸵鸟图片。
教师小结:这只鸟不仅翅膀小小的,还长着很长很长的脚,究竟是什么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完整的鸵鸟图片。
三、学习歌词。
1.教师指着大鸵鸟的图片完整地说一说歌词。
“大鸵鸟哟翅膀小, 不会飞来只会跑, 走起路来迈大步呀, 两脚就像踩高跷哟,哎哟哟哟 哟哟, 哎哟哟哟 哟,两脚就像踩高跷。”
刚才老师说得歌词里面,哪里你已经会唱了?
现在老师说其余的地方,“哎哟哟哟 哟哟, 哎哟哟哟 哟”的地方就你们边拍腿边拍,可以吗?
2.幼儿说一说歌词。
这里你们会唱了,那其余地方的歌词你们会说吗?
现在老师说前面,你们说后面,最后哎哟哟哟 哟哟, 哎哟哟哟 哟,两脚就像踩高跷。我们一起说。
3.我们一起完整地说一说。
(“哎哟哟哟哟哟, 哎哟哟哟 哟”用拍腿伴奏,其余的地方孩子自己说歌词。)
4.提示幼儿用其他的身体动作为“哎哟哟哟哟哟, 哎哟哟哟 哟”伴奏。
四、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加上声势。
“这首歌曲好听吗?你们想唱吗?”
2.幼儿唱。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3.巩固歌曲。
男女生分组演唱,引导幼儿用轻快的声音演唱。
五、游戏“藏一藏”,进一步巩固歌曲。
和幼儿玩一玩“藏一藏”的游戏,把歌词的一个小部分不唱,用动作来表现,跟着琴声唱一唱。
活动反思:
1、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中班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思维活跃,有效的场景或者动物朋友都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因此在本节音乐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谜语导入,激发他们想说、敢说的欲望,为开展音乐活动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
2、充分让幼儿自主探索、自主挖掘音乐信息:本节活动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将歌词融入到谜语中,让幼儿带着目的倾听,了解歌词内容,并且逐步出示图谱和节奏谱,有节奏的说一说歌词内容,让幼儿更好的感知歌曲的节奏型。在学唱歌曲的时候也是通过教师范唱、自主倾听音乐旋律以及放慢速度学唱歌曲等方式一步一步的引导幼儿来学习,整个环节都最大的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自主参与自主选择,在不断倾听、学唱中巩固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3、多种形式演唱巩固学习:在本节活动中我注重幼儿的多层次感受,通过多种形式:集体演唱、分组轮唱以及看指挥演唱还有最后的加快速度唱等等让幼儿在快乐的表演中巩固对歌曲的学习,孩子们还能够用肢体动作模仿大鸵鸟的走路、跑步等形态,更好的拓展他们的表演能力,促进多元化发展。
活动目标:
1、在掌握歌曲旋律和歌词的基础上,根据歌曲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2、创编不同的"雪人造型"动作。
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已初步会唱歌曲。
2、有在下雪天堆雪人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小雪花》
引导幼儿扮演小雪花,快乐地表演唱,鼓励幼儿与同伴组合成不同造型的六个花瓣的雪花造型。
2、复习歌曲《堆雪人》,注意唱出歌曲3∕4节拍的特点以及活泼、快乐的情趣。
3、创编歌曲表演动作。
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堆雪人"动作,并指导雪人堆好后不能动。
创编"不同造型"的雪人,并做好控制,以供同伴们互相交流学习。
教师反馈幼儿的雪人造型,组织幼儿互相观察。
4、完整听音乐做游戏。
幼儿两两结伴,自己商量角色,一人当"雪人",另一人为小朋友去堆雪人。鼓励引导幼儿能根据同伴的意图做出相应的雪人造型动作。
重点:在掌握歌曲旋律和歌词的基础上,根据歌曲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难点:创编不同的"雪人造型"动作。
教学反思:
一、为了能够更好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尽快的融入到本节的教学之中,在开始部分,我给幼儿发了小雪花的剪纸图案,结果,有的孩子就不专心欣赏歌曲了,注意力转移到玩雪花上去了。在音乐中, 我感受到创造宽松的氛围让幼儿自由地感受和想象,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产生再次参与聆听的兴趣和期待。但活动的开始部分尽量少用或不用辅助手段,以免分散幼儿对音乐的注意力,固定住幼儿独特的思维和想象。要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制定欣赏的目标。支持幼儿的表现,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充分释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二、各种辅助手段的运用要灵活,在运用辅助手段前教师必须对音乐进行深入地分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仔细研究各种手段在理解作品时应占的比重,避免盲目累加。运用辅助通道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时仍要强调以听为主,不要让过多的辅助手段喧宾夺主,把音乐成为“辅助”的“背景”。在帮助他们理解作品时要注意以他们已掌握的运动觉参与为主。
三、在活动中,由于孩子比较多,有多个孩子要争着当雪人,由于开始考虑不周,因此,在中间环节有点混乱,有的幼儿因为没有当上雪人而不高兴。因此,在今后的活动设计中,仔细研究本班的实际情况,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快乐的参与到活动之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深入的学习有关的知识,以尽快的提升自己,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夏天就要到了,讨厌的蚊子又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虽然我们都不喜欢蚊子,但蚊子飞舞时发出的忽响忽轻的声音,似乎就像蚊子在用高低不同的声音“唱歌”,而我们有时拍打蚊子所发出的声音又类似于某种节奏,这些让我们联想到了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元素,如长音与重音,音乐活动“打蚊子”由此产生。
在中班上学期,我们已经开展了多次音乐作品的欣赏活动,幼儿已经能够感知音乐中出现的有规则的重音,但是他们对音乐中无规则的长音与重音还是很陌生,本次活动着重于长音与重音的听辨,以及对幼儿有意倾听以及记忆音乐能力的挑战。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中的长音与重音,并能在听辨中手眼协调地游戏。
2.乐意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自制“捕蚊拍”、蚊子图谱若干;音乐《七式音阶》、童谣《小蚊子》的DVD:铃鼓、打棒、小鼓、串铃等乐器。
活动过程
一、利用不同方式感受蚊子“唱歌”的特征
师:森林里要举行一场很大的音乐会,为了防止坏家伙捣乱,青蛙兄弟担当起卫士的责任。就在大家都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时,突然飞来了一群捣蛋的家伙,你们看它们是谁?它们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教师出示图谱(高低不同的曲线,见下图),让幼儿直观感受音的高低与连贯的特征。
2.幼儿模仿蚊子“唱歌”,根据图谱发出“嗡”的声音,曲线的高处声音响,曲线的低处声音轻。
3.选择恰当的乐器(串铃、铃鼓、雪铃等),用乐器发出声响,模仿蚊子“唱歌”,重复表现高处声音响、低处声音轻。
4.播放童谣《小蚊子》,感受童谣的语言节奏,并配合肢体动作表现蚊子飞舞时的样子,在童谣结尾处加上一句“啪!蚊子死光光啦”,让幼儿用拍蚊子的动作强化对重音的感受。
二、在游戏中进一步听辨长音与重音
1.播放音乐《七式进阶》,再次感受音乐中的长音(蚊子飞)和重音(拍蚊子),并用各种肢体动作(拍手、跺脚等)表现打蚊子的动作。
2.幼儿在音乐图谱上用笔来“打蚊子”。
幼儿人手一份图谱,上面画有和音乐中重音出现次数相等数量的蚊子,当幼儿听到音乐中的一个重音时,就画去一个蚊子,依此类推。
3.师生合作,共同游戏。
幼儿扮演“蚊子”,教师持“捕蚊拍”扮演“打蚊人”,在《七式进阶》的音乐中,当幼儿听到长音后做“蚊子飞”的动作,听到重音时,教师做“拍蚊子”的动作,“蚊子”要尽力逃开。
4.小组合作完成游戏。
幼儿分组游戏,一组幼儿持铃鼓摇出“蚊子飞”的声音,一组幼儿扮演“蚊子”,还有一组幼儿扮演“打蚊人”,在音乐中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在本次音乐活动中,幼儿在“打蚊子”的游戏中,不仅强化了对于长音与重音的感知,更重要的是,幼儿体会到了音乐活动本身带来的快乐。在设计和组织本次活动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其一,注重教学手段的关联性
多感官参与、多通道感受似乎已成为幼儿学习音乐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但是多种教学手段之间应该相互关联且层层递进,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更加自然流畅。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感受和表现长音与重音,如活动之初我先利用图谱中有规律的曲线来表现蚊子“唱歌”时高低不同的声音,给幼儿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其次,我提供了多种乐器,让幼儿直接用乐器表现声音的轻响,打开了听觉通道;最后,在童谣声中用肢体动作表现蚊子飞舞,用动作帮助幼儿强化对于重音的感受。此外,我还通过多种游戏样式的设计,如幼儿个别游戏、师幼共同游戏、小组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完成了较为复杂的音乐学习。
其二,注重音乐活动中的规则
音乐活动中的规则似乎一直是个具有争议的话题,我们曾经将幼儿是否遵守规则视为评课的标准之一,但有的教师又感到太多的规则会限制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于是规则渐渐地“让位”于幼儿的自由。缺少规则的音乐活动的确能够让幼儿更自由自在地表现,但音乐技能的缺失却成为必然的结果。由此我认为,在音乐活动中必然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是保障音乐活动有效性的前提。在本次活动中,虽然我们给予幼儿自由的表现空间,但规则却是贯穿于整个音乐活动的。
在本次活动中,也有一些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第一,当幼儿不能准确表现重音时,教师该怎么做?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要求幼儿用各种方式表示听到的重音,但幼儿的实际表现总是慢半拍,我们认为如果过于强调表现结果,可能会削弱幼儿学习的热情,所以当幼儿不能准确表现重音时,我并未加以干预,这使幼儿在音乐表现上显得过于随意。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并不一定要刻意回避,当幼儿出现错误时,如果及时将这一问题呈现出来,让幼儿自己通过讨论加以解决,反而有利于强化幼儿的有意倾听和记忆音乐的能力。
第二,中班幼儿初次学习新的内容时,可以进行合作吗?音乐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交往的机会,因此我们在音乐活动中常常会设计满足交往需要的合作游戏环节。在本次活动中,当幼儿之间开始合作玩游戏“打蚊子”时,之前的有序状态完全被打乱,“蚊子”在教室里乱飞,“打蚊人”奋力追打着,音乐反而被他们远远抛在脑后。中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心理调节能力较弱,特别是当他们在学习新的内容时,合作对他们来说可能不太适宜。针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学会辨识体重秤指针(顺时针方向)越向前表示体重越重的常识。此举既让幼儿熟悉了故事内容,又为最后大象产生的疑问奠定了“合理”的基础。
再如,尝试让幼儿人人参与称重活动。在体验称重前要求幼儿看清楚此时体重秤指针的位置;站上体重秤观察指针的变化;走下体重秤时再一次观察指针的位置。如此启发幼儿关注称重时体重秤指针变化的全过程,目的在于让幼儿建立离开体重秤后,体重秤指针归“0”的经验。这是绘本中省略的画面,也是幼儿经历中缺乏的经验,更是解决大象疑问的关键问题。
最后,组织幼儿展开交流和讨论。针对幼儿获得的新的认知体验,启发幼儿用清晰的语言来回答大象的疑问,变常态的教师小结为幼儿的自主小结。
此外,课件制作也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主要情节的作用。
我们力图尊重原作的绘画风格,整个课件采用了原作的黑白单色,这样有利于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体重秤上,特别是用动画的方法来表现每个动物称重时体重秤指针的变化及位置,引发幼儿关注。在幼儿解释大象的疑问时,仍旧采用动画的方法来表现体重秤指针前进和倒退的动态变化过程,强化幼儿在观察、思考以及自身体验后找寻问题的正确答案。
调整教学方案后,再次开展教学活动时,有80%以上的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称体重的经验来理解体重秤指针转动与体重的关系,都愿意帮助故事中的大象来解决疑问。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执教教师,自身的整合意识和把控教学节奏的能力,尤其是教师对幼儿提要求时所运用的语言是否清晰和富有条理,对完成教学目标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3147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