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综合与实践)》数学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综合与实践)》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综合与实践)》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

第11课时 怎样滚得远(综合与实践)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99页。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并计算,掌握有关数据,体会什么情况下圆柱形物体能滚得比较远 。

2、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感受合作的快乐,动手实践的乐趣 。

教学重难点: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并计算,掌握有关数据,体会什么情况下圆柱形物体能滚得比较远。

教具准备:

木板、尺、圆柱形物体等

教学过程:

一、介绍活动要求:

1、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实践活动课:怎样滚得远

说到“滚”,你想到了什么?(圆柱形物体)

书上要求我们利用木板搭建一个一定角度的斜坡,然后用圆柱形物体在一定高度滚下来。

想一想:在这个滚动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滚的距离?

(圆柱形物体的重量、滚动的高度、木板的角度、地面的光滑度……)

为了使实验的数据,更具有可比性,所以我们同一组的同学在实验的时候要采用同一的标准,如:在同一块地面上用同一个圆柱形物体,从同一个高度来进行。

2、具体操作方法:

介绍搭斜坡:用三角板上的某个角去搭成一定度数的斜坡,在这块板上可事先每10cm处做一个记号。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提醒自己每次滚的高度都应该从同一处,二是可以把它作为一把尺,进行简单的测量等量距离:量的时候应该从木板的底部开始测量。如果圆柱形物体在滚动的时候遇到障碍物了,那该次实验就不能算了,所以要找比较阔的地方。

3、选择具体地点:教室太小了,不适合做实验。下面有三种地面供选择:

水泥地、瓷砖地、操场

想一想:这三种地面,哪一种更利于滚动?

4、教师演示,教给学生实验方法。

5、分组:可以自由选择,但要利于学习。

6、记录方面的要求:

书上第99页,自己通过实验,完成书上的4份表格。

二、学生分组活动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中出现的不规范操作,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三、全班交流反馈

完整的数据得到后,思考:比较每次得到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

四、回顾反思

提问:在上面的活动中,问题是怎样提出的,研究的过程是怎样展开的,结论是怎样获得的,通过这一活动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

精选阅读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一)》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一)》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一)》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14课时 整理与练习(一)

教学内容:

教学“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1-7题。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的乘法、除法口算以及除法的基本试商方法进行整理,提高除法运算的能力;

2、提高笔算技能,鼓励算法的多样性;

3、通过理解的过程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考。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出示复习的第1题

依次说出口算方法和得数。

二、笔算练习。

1、复习的第2题。

出示第一组。

你们觉得哪题是最简单的?为什么?

提问:这三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

补充:147÷20( )147÷21

( )里可以填“=”吗?为什么?

2、复习的第3题。

要求回忆三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的过程。

3、出示复习的第6题。

限时。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针对有错的题目说说计算方法。

笔算。

说说试商调商的方法。

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4、出示复习的第7题。

估计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几。

三、解决问题。

出示复习的第5题。

指出:这里的人不一样,棵数也不一样,怎么比较呢?

学生看表格,说说看到的信息。

自备本上完成计算,交流、比较。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二)》数学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15课时 整理与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学“练习与应用”第8-11题,“探索与实践”第12-13题,以及“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除法和乘法的口算能力,提高除法运算的品质;

2、经历交流思考的过程,发现生活中的间隔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快乐,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参与性,进一步促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复习第8题。可以用简便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指导完成复习的第9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指导完成复习的第10题。

重点理解“有3头奶牛”是必要条件。

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3、指导完成第11题。分析每种方法中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问题。

4、探索与实践,完成第12题。先计算,再比较、交流。

5、探索与实践,完成第13题。交流。

6、指导完成复习的思考题。

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清楚思考的全过程。

7、评价与反思。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单元综合训练》数学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单元综合训练》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单元综合训练》数学教案

第1单元 大数的认识

单元综合训练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页整理和复习,第31~32页练习五第1、2、4~8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整理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的意识。

3.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复习巩固大数的读法和写法,省略亿位、万位后面的尾数以及比较大小。

难点:在复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用计算器计算并探索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大家学会了哪些知识?谁来说一说?

(可以让2~3名学生汇报)

二、回顾整理

1.让学生先自主整理,然后交流汇报。

2.师生共同梳理。

(1)复习写法。师读数,看谁写得对。

教师:在写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让学生说一说数的写法)

(2)复习读法。

教师:你们在读数时又有什么好方法呢?(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四位分级法”)

(3)复习数位顺序表。

教师:哪位同学来画一个数位顺序表?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评价。

教师:个级包括什么?万级呢?亿级呢?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齐答。

(4)复习比较大数的大小。

教师:在比较大数的大小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指名回答,其余学生补充。

(5)复习改写和求近似数。

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改写的,说出改写的方法要点。

教师:下面各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多少?

课件出示:8060705 150026020

先让学生说,教师再归纳指导。

教师: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下一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舍后面的数,并加上一个“万”或“亿”字;注意要用“≈”号。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1题。

(1)课件出示练习五第1题。

(2)这一题考查的是大数的认识。

(3)指定一排学生以接龙的形式填空,再由其余的学生判断答案是否正确。

2.教材第31~32页练习五第2、5、6、7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答案,集体订正。

3.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4题。

组织学生两人一组用数字卡片实践练习五第4题的问题。

4.教材第32页练习五第8题。

(1)根据题目要求先算出前三个算式的答案。

(2)根据前三个算式的答案归纳出题目的规律。

(3)写出剩下的算式的答案。

四、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本单元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大数的认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大数的读写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大数、比较大数的大小,会正确将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并能熟练地使用计算工具。

在复习中我根据复习课的本质,引导学生系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灵活地整理知识点,设计练习题,使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习内容。

在上课之前,我已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本整理、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并用自己的方式写下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课堂上直接引导学生说说本单元都学了哪些内容,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然后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图,这样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就一目了然了。

在理清数位顺序表这个知识点之后,我安排了课堂练习,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巩固,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对大数的读法、大数的写法、大数的比较大小、大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等,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回顾、归纳总结。当指名学生出题让大家练习时,学生的兴致很高,都愿意展示自己,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跃起来。

总的来说,在复习中我能较灵活地组织教学,采用边讲边练或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尽量做到形式多样,避免枯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每一个环节联系得不够紧密,感觉很不紧凑,课堂上调控能力比较差,针对学生的回答不会随机应变。语言贫乏,很少对学生说一些鼓励或表扬的话,还有这节课的板书多、乱、杂,排列很不整齐。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图形王国》数学教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图形王国》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图形王国》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3课时 图形王国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2页。

教学目标:

1、复习学习过的容量单位: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2、能观察由此来看个正方体拼成的图形,并用平面图形表示出来;

3、知道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地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角度数的测量与画角

教学准备:

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升和毫升

1、我们学习过表示容量的单位有哪些?升和毫升之间的有什么样的关系?

2、完成P102页第12题和13题。

3、指名汇报交流。

二、复习观察物体

1、我们已经学习过从哪几个位置观察物体?

2、完成第14题。

三、复习角的有关知识

1、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哪几种角?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互相平行的直线有什么特点?

2、完成P102页第15题

把一条线段延长,表示射线;另一条线段延长,表示直线。

线段、射线和直线各有什么特点?

归结小结:共同点:都是直的

不同点:直线没有端点 射线一个端点 线段两个端点

3、P102页第16题

下面各是什么角?哪几个角的度数可以直接说出来?其余的角你能用量角器量一量吗?

用量角器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4、P102页第17题

你会用量角器量角了,那你会画角吗?

(1)画一个70度的角。

(2)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什么叫垂线,什么叫平行线?画出的两条直线有什么关系?

四、课堂总结:

今天复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共同点:都是直的

不同点:直线没有端点

射线一个端点

线段两个端点

教后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第三课时 练习六

教学内容:

课本第36--39页。

教学目标:

1、教学生尝试着画视图,进一步巩固空间观念 通过学习,使学生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视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视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38页第12题)

2.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观察物体”,说说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二、练习指导。

1、练习六第9题。

(1)小组合作,取出3个小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

(2)汇报交流。说一说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3)小结: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练习六第11题。

(1)小组合作,取出4个小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

(2)汇报交流。说一说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3)小结:同一角度上的多个小正方体不在同一平面上,得到的视图可能是相同的。

3、练习六第1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练习六第14题。

(1)小组合作,摆一摆。

(2)学生独立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5、练习六第15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教师注意指导:从前面能看到几个正方体?是什么形状?从右面能看到几个正方体?是什么形状?

6、练习六第16题。

(1)学生独立审题,小组合作,摆一摆。

(2)讨论:你有不同的摆法吗?

7、练习六第1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拓展练习。

第39页“动手做”。

四、全课小结。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毫升》数学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毫升》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毫升》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

第2课时 认识毫升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

教学重难点:

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进率。

教学准备:

滴管、量桶、瓶盖、水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 取出纸杯,上节课上我们做了实验,1升水大约可以装满几个这样的纸杯(5个)?那么这个纸杯的容量是多少呢?如何精确表示出这个纸杯的容量,就需要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毫升)。

2、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经常见到毫升这个单位。(出示例3)

师: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

二、认识1毫升

1、取出滴管,介绍:用这个滴管可以量出1毫升的水。现在我们要用这个滴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你有什么好办法?

(先用滴管吸取1毫升,然后慢慢滴出,数一数1毫升的滴数。) 实验:大约是18-20滴。

2、每个组派人上来,用老师准备的滴管在瓶盖内滴20滴水(1毫升),组内传一传,看一看1毫升的水大约是多少?

说一说:1毫升水是多少水呢?

三、教学“1升=1000毫升”

现在我们认识了“毫升”是比较小的容量单位,那么1毫升和1升比较下我们可以发现1毫升的水要比1升水少得多。现在你想不想知道多少毫升水是1升水呢?有什么办法吗?

实验操作,教师取出量杯(500ml)和正方体容器(1L),让学生观察量杯刻度,然后量出量出2杯500ml的水倒入1升的容器,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1000毫升=1升 1升=1000毫升

四、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

指出:饮料我们可以多喝点少喝点,但在医学上却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所以在用药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下面这些是常见的一些规格,分别说说是多少毫升?

2、老师用量筒量出一个50毫升,然后倒入一个常见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让学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如果倒入题中的这几个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况?

3.填空:

4升=( )毫升 2000毫升=( )升

9升=( )毫升 5000毫升=( )升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

《认识容量和升》《认识毫升》《练习一》《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除法(一)》《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除法(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除法(三)》《用"四舍五入"法试商(一)》《用"四舍五入"法试商(二)》《连除的实际问题(一)》《连除的实际问题(二)》《试商后需要调商的笔算除法(一)》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试商后需要调商的笔算除法(二)》《试商后需要调商的笔算除法(三)》《试商后需要调商的笔算除法(四)》《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整理与练习(一)》《整理与练习(二)》《简单的周期(探索规律)》《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2)》《练习六》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统计表和简单条形统计图》《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练习(1)》《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练习(2)》《平均数》《平均数练习》《运动与身体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1)》《解决问题的策略(2)》《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1)》《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2)》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可能性》《可能性练习课》《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课》《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练习课》《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射线、直线和角)》《垂线与平行线(角的度量)》《角的度量练习课》《垂线与平行线(角的分类和画角)》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垂线与平行线(角的分类和画角练习课)》《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垂线)》《垂线与平行线(画垂线)》《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平行线)》《垂线与平行线练习》《垂线与平行线(整理与练习)》《怎样滚得远(综合与实践)》《数的世界(1)》《数的世界(2)》《图形王国》《统计天地》《应用广角》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应用广角》数学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应用广角》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应用广角》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5课时 应用广角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105页。

教学目标:

1、能读懂题意,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类型的题目的含义。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3、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本册书知识的掌握的情况。

教学重难点:

周期现象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引入内容

1、你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2、你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吗?

二、组织练习

1、简单的周期现象P105页第25题。

指名学生读题,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从图中看出第4、5秒照明灯是亮的还是暗的?

几秒后亮灯的情况开始和前面重复?照明灯发光的规律是什么?

第39、40称照明灯是亮的还是暗的?

如果让照明灯每5秒以固定的规律变化,你会设计吗?像上图那样画一画。

2、学生独立完成P104页第23、24两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说说他每步的运算想法

综合算式是如何列的,符合题意吗?

3、调查你们小组同学每家的图书本数,制成统计表。

你能说说小组同学家图书本数的平均数最少不会少于多少,最多不会大于多少?并算出这个平均数吗?

三、自我评价

回顾自己本学期学习的表现,能得几个★,就把几个☆涂上颜色。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简单的周期现象:

亮亮暗亮暗暗 亮亮暗亮暗暗 亮亮暗亮暗暗

教后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统计天地》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统计天地》数学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统计天地》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4课时 统计天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3--104页。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所给数据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完成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并得出结论。

3、了解统计表和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需要独立设计制作统计图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本学期我们学习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归纳小结: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2、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求平均数,那你对平均数有什么认识?求平均通常的方法有两哪两种?

3、你了解了哪些关于可能性的知识?

二、组织练习

1、完成P103页第18题

转动哪个转盘,指针落在红色和蓝色区域的可能性相等?转动哪个转盘,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是性比蓝色区域大?这两个转盘的红色、蓝色和黄色区域各占转盘的几分之几?

2、P103页第19题

猜猜他们从哪个口袋里摸球的可能性最大?为什么?

3、P103页第20题

观察表格,你准备用什么进行统计?

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完后,要注意什么?归纳小结,不仅要填好数据,还要写上制表日期。

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4、完成P104页第21题

学生分组分别完成男生和女生立定跳远的平均成绩。为什么求男的平均成绩要用和除以6,而求女生的平均成绩要用和除以7呢?

三、布置课后练习

1、如果要调查和统计本班同学的体重情况,可以怎样做?

2、要求制订调查计划,并按计划进行调查和统计,再把统计的结果制成统计图。(体重取整千克数)

四、归纳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板书设计:

男生平均成绩:

(157+154+161+155+149+160)÷6

女生平均成绩:

(142+138+147+136+142+145+144)÷7

教后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练习一》数学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练习一》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练习一》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

第3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

2、能对一些常见容器的进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使用合适容量单位。

教学难点:

对常见的容器进行估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关于容量单位你有哪些认识?

2、出示练习一第1题情景图。你发现了什么? 3.练习一第2题。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二、练习指导。

1、第3题。

出示各生活用品,先学生估计下容量。再在课本上完成选择。

2、第4题。

学生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3、第6题。

出示生活中物品,先让学生估计下容量,再在课本上完成选择。

4、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选择容器的容量单位的?有什么技巧?

5.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第9题。

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每个量杯中液体各有多少毫升?你是如何读出数值的?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毫升?比1升多吗?

7、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如何比较的?

8、第11题。

(1)学生独立审题后让学生先说说你获得哪些信息?5岁儿童应该按照哪个剂量来服用?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注意用药安全。

三、布置课后练习:

到商店去看一看,有哪些物品是用毫升作单位的,各是多少毫升;有哪些物品是用升坐单位的,各是多少升。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现在对于升和毫升有了哪些认识?

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练习》数学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练习》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练习》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

第9课时垂线与平行线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95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能正确把握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进一步巩固对点到直线距离的认识,能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教学重难点:

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对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对点到直线距离的认识。

教具准备:

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忆所学垂线、平行线的知识。

二、练习。

1、练习十五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测量。

反馈,说说量角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练习十五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判断。

反馈,说明理由。

交流明确: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要么相交,要么平行;相交的两条直线中,如果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否则,两条直线就不互相垂直。

3、练习十五第10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交流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用正确且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

4、练习十五第11题。

先让学生通过猜一猜、量一量的活动发现∠1和∠2相等,再任意画一条与这组平行线相交的直线,并猜一猜、量一量。

想一想如果a、b不是互相平行的直线,那么∠1和∠2还会不会相等。

5、练习十五第12题。

学生独立操作。

反馈,你是怎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的?

交流不同的画法。

6、练习十五第13题。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根据已知的两条线段画出一个长方形。

学生选择一种方法画一画。

展示和交流。

三、思考题。

学生独立,理解题目要求。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交流方法。

预设:可以先找出长方形每条边的中点,再连接对边的中点,对边中点连线的交点就是要找的点;也可以连接正方形对角的顶点,对角顶点连线的交点就是要找的点;还可以用一张正方形折出这个点。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整理与练习)》数学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整理与练习)》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整理与练习)》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

第10课时 垂线与平行线(整理与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96、97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掌握角的分类,会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2、进一步感受垂线和平行线的特点,能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教学重难点:

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

教具准备:

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小组内交流: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

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整理。

依次讨论教材提出的三个问题。

全班反馈。

二、练习与应用

1、教材第96页第1题。

学生按要求画出相应的线段和射线。

展示和交流。

提问:为什么画线段时可以指定线段的程度,而画射线时却不能。

2、教材第96页第2题。

学生量出每个角的度数。

说说每个角各是什么角。

具体说说量角的方法。

3、第3题。

先让学生说说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再按要求画一画。

组织展示和交流。

4、第4题。

(1)出示左边的正方形,让学生按要求量出相关的度数,比较量得的结果,说说有什么发现。

(2)出示右边的长方形,让学生分别量一量,说一说。

5、第5题。

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同桌同学相互指一指、说一说。

组织全班交流。

6、第6题。

读题。

说说怎样过点A分别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学生独立完成画图。

组织展示和交流。

三、探索与实践

1、第7题。

组织学生分别按要求折一折。

组织反馈与交流:你是怎么折的?有什么不同折法?

2、第8题。

第(1)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指一指、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第(2)题,先让学生在图中画出排水口的位置,再说明理由。

四、评价与反思

说一说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表现,有哪些经验和收获,对本单元的哪些内容比较感兴趣,哪些内容还觉得有困难。

结合教材列出的指标,用给“★”涂色的方式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教材第95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能正确把握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进一步巩固对点到直线距离的认识,能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教学重难点:

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对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对点到直线距离的认识。

教具准备:

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忆所学垂线、平行线的知识。

二、练习。

1、练习十五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测量。

反馈,说说量角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练习十五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判断。

反馈,说明理由。

交流明确: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要么相交,要么平行;相交的两条直线中,如果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否则,两条直线就不互相垂直。

3、练习十五第10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交流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用正确且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

4、练习十五第11题。

先让学生通过猜一猜、量一量的活动发现∠1和∠2相等,再任意画一条与这组平行线相交的直线,并猜一猜、量一量。

想一想如果a、b不是互相平行的直线,那么∠1和∠2还会不会相等。

5、练习十五第12题。

学生独立操作。

反馈,你是怎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的?

交流不同的画法。

6、练习十五第13题。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根据已知的两条线段画出一个长方形。

学生选择一种方法画一画。

展示和交流。

三、思考题。

学生独立,理解题目要求。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交流方法。

预设:可以先找出长方形每条边的中点,再连接对边的中点,对边中点连线的交点就是要找的点;也可以连接正方形对角的顶点,对角顶点连线的交点就是要找的点;还可以用一张正方形折出这个点。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数学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 可能性

第1课时 可能性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6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初步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能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具体活动中,初步感受简单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应用有关可能性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形成初步的随机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教具准备:

老师:红、黄、绿球各2个、扑克牌、投影仪等;

学生:红桃A-4、黑桃4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玩一些游戏,来研究游戏中隐藏着的数学知识。(揭示课题)

二、探究

1、教学例1。

谈话:先请看,这是一个不透明的空口袋,这里还有2个球,1个是红球,1个是黄球。把这2个球放入口袋里,想一想,如果从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你认为摸出的会是哪个球?

板书:可能

谈话: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到底能摸到哪个球并不确定(板书:不确定)。情况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可以通过摸球游戏来检验,先看老师怎样摸球,(示范)像这样每次在摸球前先用手在口袋里把2个球搅一搅,再任意摸出1个球,看一看是什么颜色,并把摸出的结果记录在这张表里,然后把球放回口袋里,搅一搅,再摸。会做这样的游戏了吗?请小组长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口袋,在口袋里放1个红球和1个黄球。小组合作,轮流摸球,摸10次,并按顺序记录每次摸出球的颜色。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摸球结果:请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到投影仪前展示你们组摸球的结果,并说说摸出红球和黄球各多少次。

展示后,把各小组的记录单对应着排列起来。

讨论:比较各小组的摸球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各小组摸出红球、黄球次数不完全相同;

每次摸出的球的颜色也不完全相同;但每个小组既摸出了红球,也摸出了黄球。

提问:通过摸球游戏,你有什么体会?

2、教学“试一试”。

出示口袋,并在口袋里放2个红球。

提问:现在口袋里有几个球?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从这个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结果会怎样?(板书:一定)

提问:如果口袋里只放了2个黄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可能摸出红球吗?为什么?(板书:不可能)

追问:如果口袋里放1个黄球和一个绿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能摸出红球吗?

比较: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例1和“试一试”的学习过程,想一想,同样在口袋里摸球,例1和“试一试”有什么不同?

3、小结:像这样,有些事件的发生与否是确定的,要么一定发生,要么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件又称为确定事件;有些事件的发生与否是不确定的,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样的事件又称为不确定事件。(板书:确定性 不确定性)

4、教学例2。

谈话:通过摸球游戏,我们知道了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接下来,我们来玩摸牌游戏。(出示例2中的4张扑克牌)如果把这4张牌打乱后反扣在桌上,从中任意摸出1这,可能摸出哪一张?摸之前能确定吗?

提问:可能出现的结果一共有多少种?

把“红桃4”换成“黑桃4”,提问:现在的4张牌中,既有红桃,又有黑桃。如果从这4张牌中任意摸出1张,可能出现的结果一共有多少种?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验证,各小组合作进行摸牌游戏。一共摸40次。

展示摸牌结果。比较发现。

指出: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要先列举出整个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再根据列举的结果作出判断。

5、教学“你知道吗”。

学生阅读,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三、练习

1、做练习十第1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读一读,再独立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做练习十第2题。

出示题目的条件和第(1)题,让学生先和同桌说说要使摸出的球不可能是绿球,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再同桌合作在口袋里放球,并组织全班交流。

出示第(2)(3)题,让学生同桌合作完成。

反馈。

3、做第66页“练一练”。

4、做练习十第3、4题。

四、总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怎样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综合与实践)》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037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