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土地面积单位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土地面积单位》,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平方公里),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知道1公顷有多大.

2.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1公顷有多大,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土地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到目前为止,你都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像这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都是公制面积单位,是计量面积时使用的.在计算土地面积时要使用土地面积单位 (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常用的单位有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演示课件“土地面积单位”】

二、新授.

1.认识1公顷.

(1)将学生带到操场,画一个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2)教师指出:100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的大小,叫做1公顷.为学生介绍学校操场、教学楼的占地面积.

(3)把学生带回教室,思考讨论: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公顷=10000平方米)

2.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学生试算.

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2)汇报展示,全班订正.【继续演示课件“土地面积单位”】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顷

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

(3)测量土地时,一般用米作长度单位来测量.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以后,再换算成公顷.

3.认识平方千米.

(1)我们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平方公里也就是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土地面积单位.

(2)大家想一下,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1000000平方米也就是1平方千米.想象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

(3)谁能计算一下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继续演示课件“土地面积单位”】

三、巩固练习.

1.2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2平方千米=( )公顷

4000公顷=( )平方千米

2.(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 )平方米.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是720000平方米,合( )公顷.

3.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些什么新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

1.(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平方米.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是720000平方米,合()公顷.

2.一个飞机场新建一条跑道,长2500米,宽80米.占地多少公顷?

3.一块正方形的果园,周长是240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4.农民给水稻施化肥.每公顷施225千克.在一片长200米,宽150米的长方形稻田里,应施化肥多少千克?

板书设计

土地面积单位

例1.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顷

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扩展阅读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类推的能力.

3.培养探索、应用的意识.渗透变与不变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这些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二、新授.

1.研究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的关系.

(1)指导学生自学例1.出示自学提纲:

A.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B.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C.1平方分米与100平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

(2)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演示动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

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也可看作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

1分米×1分米=1(平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

(3)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板书)

2.推导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的关系.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2)(演示动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2”)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可以划分成100个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即100个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所以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书)

(3)思考: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3.小结: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判断.

(1)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 )

(2)4平方米=40平方分米( )

(3)50平方米和50米一样大( )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五、课后作业.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5平方米=( )平方分米 2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一张写字台的台面长是13分米,宽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厘米?

3.一条人行道长20米,宽4米。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分米?用面积是25平方分米的水泥方砖铺地,需要这样的水泥砖多少块?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并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进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认真观察、参与获取新知识的全过程.这样学到的知识,记忆深刻,避免死记硬背.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学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学案

学习目标:

1、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与关键:

重点: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我检测:

1、8平方米=( )平方分米 60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0厘米=( )分米 7分米=( )厘米

2、正方形面积公式=

长方形面积公式=

正方形周长公式=

长方形周长公式=

二、探究与交流

自学课本第72页例8,完成下列题目。(学法指导:先独立完成,自己解决不了的再与同桌或小组内成员交流)

1、有什么想法?你的思路是什么?在小组内说一说。

2、我的做法是:

3、你还有其它方法吗? 哪种方法好?

三、自我挑战

1.一张黑板长18分米,宽12分米,黑板报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在黑板的四周贴一条花边,花边的总长是 分米。

2、陈俊家的厨房地面长3米,宽2米,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厨房地面,需要多少块砖?

3、在一条长90米,宽6米的人行道上铺边长是是3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共需要多少块砖?

四、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觉得我的表现 。我学到了是: 。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分析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分析

目标:

1.结合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化,丰富自己的经验。

3.使学生通过“ 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等多种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使学生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小圆片、小正方形、小三角形。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你们想了解老师吗?(姓梁,汉滨小学,涵涵、彬彬)

2.让生猜师身高,师生交流,引出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分米。(板书:米、厘米、分米)

3.激活关于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观念:谁比划一下这些单位有多长。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游戏:在下面三个图形中任选一个均匀涂色,谁先涂完谁就赢。

2.你选择哪一张?为什么

?

(选择小的那张,因为它小,就涂得快。)

其实刚才同学们说的,这张纸小,是指的它的面小,这张纸大,是指的他的面大,其实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有的面大,有的面小。(板书:物体 面 大小)

3.为什么不选三号?(因为它不是封闭图形)只有平面封闭才有面的大小。(板书:封闭图形)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游戏比一比:

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板书:看一看)

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板书:摸一摸)

刚才我们通过摸和看知道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概括面积的意义。

(3)课本61页“做一做”,摸摸数学课本的封面和侧面,体会立体图形的不同面的面积。

2.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1)出示两个图形比较大小,利用重叠的方法。(重叠)

(2)出示2个长宽各异长方形,体会用观察、重叠方法难以比较大小。

(3)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种学具摆一摆,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看哪个小组秩序好!速度快!

(4)学生汇报,并比一比那种标准比较方便?(正方形合理)

(5)课本62页“做一做”数格子。

(6)出示两个格子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男生和女生分别进行比较。要想知道一个图形的大小,不能只比较格子的多少,还要统一格子的大小,这就需要面积单位。

3.认识面积单位

(1)自学课本63页内容。到底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国际上又是怎样规定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的呢?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通过自学你知道这些面积单位都是什么形状的?

(2)1平方厘米到底有多大?

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怎样检验它的大小?再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大小?

找找咱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3)1平方分米又有多大呢?

在学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是不是一分米?

摸一摸它的面,盯住它看5秒钟,闭上眼睛把它印在你的脑海里?睁开眼睛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分米的大小。找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是一平方分米。(撕开对比面积大小的变化)

(4)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

带来1平方米的纸让孩子们站上去感受。

(5)课本65页练习十四第5题。

三、知识运用,形成技能

1.课本64页练习十四第2题。

2.课本64页练习十四第3题。

3.课本63页做一做第2题。

四、全课交流,知识提升

1.说说你这节课印象最深的地方?

心情怎么样?有没有学习的伙伴值得感谢?

2.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的表现。

3.推荐两名学生,当学习之星。

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研究却刚刚开始。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材第61~62页例1、例2及“做一做”,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1~4题)。

目标:

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4.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在学会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挂图、口算卡片、电教媒体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多媒体:射靶)这个游戏同学们喜欢玩吗?今天咱们来比比赛。老师选择大靶,你们选小靶,同意我的安排吗?为什么?

师:你们说的大小指的是靶的什么?

师:是指面积。它就是我们这节所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1)

【新课讲授】

1、面积。

(1)面积概念。

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老师现在摸的是课本的什么?你能摸一摸你周围物体的表面吗?你们发现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不同?(大小)

师:(出示多媒体)你能比较一下这些物体的表面大小吗?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黑板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黑板的面积比较大,国旗面比较小。我们就说国旗面的面积比较小。

(2)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你能把这些物体的表面用图形表示出来吗?(动态演示把物体抽象成平面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都称作封闭图形,它们有什么不同?(大小)

师:这些封闭图形也有大有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

(3)概括面积的意义。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什么是面积?指名回答。

(师总结,出示多媒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面积。

(4)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课本封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指哪里?你能指一指吗?(电脑演示)

师: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请同学们注意区分。

2、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说说谁的面积大。(出示多媒体)

师:妈妈的手、宝宝的手,谁的手掌的面积大?你们怎么知道的呢?(观察法)

师:这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看不出来呀,有别的方法吗?(重叠法)

师:这两个长方形观察和重叠都比较不出大小,这下可怎么办?(方格法:经历方格法的优化选择)

(2)猜猜看。师:你认为谁的面积大?(课件出示不同大小的正方形、长方形)

(3)统一面积单位。

教学教材第61页例2。

问题:下面两个图形哪个的面积大?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汇报:选择一种图形来比较。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

(4)应该用哪种单位表示图形的面积更合适呢?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统一意见:用正方形表示更合适,因为正方形表示最标准。

师:看来,比较面积我们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衡量面积的标准就叫做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6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注意:第二、三个图形有的不够一个正方形可以用三角形来拼成一个正方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给自己打个分吧!

(自己给自己一个评价,学会反思)

【课后作业】

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板书:

第1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1)

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比较面积我们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衡量面积的标准就叫做面积单位。

教学反思:

1、初建概念过程不够完美。

认识面积是一节内容比较难的概念课,在让学生由实物表面的面积到封闭图形表面的面积,由具体到抽象的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数学书封面的大小与黑板表面大小的观察比较,让学生学会有理有据地说话,并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再现概念时方式单一,欠缺多元化。

再现概念时,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指名完整地说一说。学生在进行语言组织时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小组的合作效果没有达到,为什么?我分析有两个原因:1、这边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技巧需要教师给予方法指导。2、有部分学生不知道要讨论什么?如果在小组汇报时有个比较,适当表扬和激励,多点组织教学,或许会好点。然后奇怪学生伸出自己的手掌心,用手掌心去触摸数学书的封面,闭上眼睛去感受,有这样一个体验的过程,学生就了解了面积的意义。学生体验了面积的意义,单形式还是有一些单一。

3、内化概念时,临时起意。让学生做游戏,1平方米的地方最多能站多少个小朋友。

由于课前我在教室的地面画了1平方米的地方,学生都跃跃欲试,在游戏中不光调动学习热情,还亲身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还学会了要站得人多大家要互相理解,紧密团结在一起。增加班级的凝聚力。但是活动只有大部分学生参加了,还有少部分没有参加,比较失望。以后在设计这样的活动时,可以在课前准备时多准备两个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在组织比赛看哪一组站的人最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游戏的乐趣。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案设计

【 内容】

教材第61~62页的例1、例2,相对应的“做一做”,练习十四的第1~4题。

【 目标】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单位面积观念,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要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出示一幅画。

师:这里有一幅画,要给它加上框,求它所用框的长度,是求它的什么呢?再给它配上玻璃,求所用玻璃的多少,又是求它的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面积和面积单位”。

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1)

二、探究新知,引导建构

1.教学例1。

(1)出示例1:

师:观察黑板面和国旗表面,说说哪一个面比较大。

师: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是什么呢?(国旗的面积)

(2)师: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讲台、书本、课桌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学生回答,并让学生指一指。

师: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师: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师小结: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黑板的面积比国旗的面积大。

(3)师: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和同桌比一比谁的手掌面积大。你们是怎么比的?

师小结:同学们的手大小比较接近,可以重叠在一起比较大小。

2.教学例2。

(1)出示例2:

两个长方形,哪个面积大?

师:同学们想想、试试,用重叠的方法能比较出大小来吗?(不能)怎么办呢?

(2)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个长方形学具,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大一些?为什么?

师:大家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大小,怎么办?

(3)分组活动: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正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4)提出操作要求:

①每组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②遇到困难,可自己看看书本或小组内寻求帮助。

(5)学生操作。

(6)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7)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三、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6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四第1~4题。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校园绿地面积》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校园绿地面积》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校园绿地面积

教学内容:

课本第28--2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自主开展查找资料、实际测量、整理数据、分析讨论等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对相关面积计算的理解。

2、使学生通过参与事前规划、事中合作、事后反思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自主开展查找资料、实际测量、整理数据、分析讨论等活动。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确定需要测量的具体数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3分钟左右)

回顾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导入: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分别是怎样计算的?

二、提出问题(10分钟左右)

1、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独立思考后小组商讨办法。

出示教材中的问题。

导入:要知道学校的人均绿地面积,需要收集那些数据?可以怎样收集数据?

2、小组制定方案。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你们组要测量哪几个绿地的面积?

2、要知道这些绿地面积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3、制定校园绿地面积测量记录表。

点拨:了解校园分布情况,制定测量和统计校园绿地面积的方案,在全班交流。

提示:注意小组分工,把校园绿地面积分配到各个小组。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说说自己小组测量的绿地的形状,需要测量的数据。

2、教师和学生约定:成排树木的占地面积按总长度×2计算,单棵树木的占地面积按每棵2平方米计算。

3、测量记录表如何设计的?

导学要点:

(1)绿地的分配

(2)小组分工:测量人、记录人、数据核实人、计算人。

三、实地测量(16分钟)

1、学生拿着记录表实地测量

教师巡视,解决学生实际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四、汇总分析(8分钟)

1、根据测量结果填写数学书第29页的统计表。

2、交流从统计表中知道些什么?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1.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和 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另一个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

学具:每四人一组,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各一个,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个学生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充分感知面积的意义

同学们,今天钟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大家有信心来上好这节课吗?有信心的话咱们同桌之间击个掌,(孩子们击掌)我也来(老师加入学生的击掌中,从第一排开始从左向右依次与学生击掌,停留在与一个学生击掌的过程中)。老师的手掌面大还是他的大?(学生进行比较)同学们,请把你的手掌轻轻地放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比比看,数学书的封面大还是手掌面大。(学生进行比较)摸一摸桌面,比一比,桌面大还是数学书的封面大。比比看,桌面大还是黑板面大(师比黑板),比一比,教室地面大还是黑板面大。

师:刚才我们说手掌、数学书、黑板、教室地面都是物体,他们有的大,有的小,像这样物体的表面的大小,这是他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表面的大小 就是他们的面积)。今天我们来研究面积(板书课题:面积)

师:谁能举例说说什么叫面积?(师拿出数学书摸数学书的封面)如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如:我们刚才摸的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

2感受封闭图形的面积。

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平面图形有大小吗?

课件出示:

选一组你喜欢的图形涂上颜色,比较这组图形的大小,说说在比较中你发现了什么?

(1) (2) (3)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都选择(1)或(3),不选择(2),适时提问,为什么不选择(2),学生会认为(2)的图形无法比较,因为这个图形是不封闭的。这时老师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让课件上的其余四个封闭图形进行铺展变色。)

师:可见封闭图形也有大小。(板书:封闭图形)我们说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师:孩子们,咱们来玩一个比大小的游戏

(一)观察法

直接出示两个非常明显的有大小之分的图形。

哪个面积比较大?你怎么比的?(板书:观察法)

师:两个面积相差比较大的图形,我们只要观察一下就能直接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二)重叠法

师:这两个看上去相似的图形,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出它们的办法?

预设:重叠法,移多补少法

师:就听你的,我们用重叠法来比一比。

可以采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板书:重叠法、移多补少法)

(三)测量法

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1)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量,比周长。学生猜测周长相等,面积也就相当)

验证猜测:老师可以出示画好方格图,且周长相等的图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发现:周长相等,面积不相等。

周长(6+1)X2=14(厘米)

周长(5+2)X2=14(厘米)

周长(4+3)X2=14(厘米)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如果要测量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你认为老师要提供怎样的学具比较合适?

提出操作要求:

A、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B、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3)学生操作。

(4)指名汇报演示

师:在操作中有遇到困难的小组请举手。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因有个别组老师所提供的图片不同,操作中必然出现困难)。在这里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①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一种是圆形,一种是正方形,或一种是长方形,一种是正方形,形状不同,无法比较。

②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是两种大小不一样的正方形,形状相同了,大小确不同,无法比较。

得出结果:要选择大小一样的小方格,也就是要统一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一)要求自学p73、p74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和你的同桌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二)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

1、汇报自学情况?

(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平方厘米

(1)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生拿,)师:你确定吗?有什么方法验证你拿的对不对?最好用测量,

(2)量一量:用尺子量的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多长?

(3)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课件出示)

3、认识平方分米

(1)1平方分米是怎样的小正方形?(生答)从学具袋中找出1平方分米?

(2)找一找,我们的身边什么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

生找,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试着上前比一比,如比开关盒。

4、认识平方米

(1)猜

师:1平方米是怎样的正方形呢?(生答)从你的学具袋里找找看?(生找不到)

到底有多大呢?(出示1平方米的教具)猜猜看在1平方米的地毯上大约能多少人?

学生猜测、站位验证。

(2)找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

生找

师:你家房子大概有多少平方米?(学生说出自己家房子的面积。)

(3)想

闭眼想象: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有多大?

5、总结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用了什么方法学习这些知识的。?

四、结合实践,综合运用

1、第74页“做一做”第1题。

师:学习面积单位,你会测量面积的大小了吗?测量桌面的大小要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教室的面积要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整个校园的面积要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整个永定县的面积要用什么面积单位?

2、改错题。(媒体出示)

4月27日 星期六 天气睛

今天我到姑姑家做客。姑姑家的房子可宽啦!大约有160平方厘米。为了欢迎我姑姑还特意做了蛋糕。坐在面积大约是15平方米的凳子上,看着金黄的蛋糕,我直咽口水。姑姑笑着说:“吃吧!”我赶紧张开大嘴一口气吃了两块有1平方米的大蛋糕。我还教表妹画了一张大约有4平方厘米的画。中午,躺在面积大约是3平方分米的床上,我想:这个国庆节我过得真开心!

学生读日记、帮明明改面积单位。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六、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观察法物体表面

重叠法的大小叫它们的面积

剪拼法封闭图形

测量法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数学教案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70至74页的内容。

二、教学设计理念:

这一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五、教学难点:

1. 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六、教学方法

1、自主探索式学习。

2、小组合作式学习

3、实践活动式学习

七、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两生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 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 (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2)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物体表面)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从两根尺子的比较中,引发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 “物体表面”的经验,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下节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埋下伏笔。]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1. 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2. 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 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 运用“面积”说一说: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1. 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

2. 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

3.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4)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 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 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正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3. 提出操作要求:

① 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② 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 学生操作。

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必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A 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B 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长,再摆出宽,计算大小。

5. 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6. 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5)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要求自学p73、p74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③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为什么?

④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试一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设计意图: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一拿、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三)实践运用。

(1) p74页做一做第1题。

(2) p76页第2题。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3)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4) 小资料:

① 有关美国首都和我国首都北京的人均绿化面积资料,加拿大人均森林面积和中国人均森林面积的资料。

② 广州市十年前人均绿化面积资料,和广州市十年后人均绿化资料。

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步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和环保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结式,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

九、教学结束:

要求学生课下小组复习本节课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数学教案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操场平面图,谈话:从图上可以看出,操场大约有6个篮球场那么大,你能仿照这种说法说一句话吗?

2、谈话:刚才我们实际是用体育器材室的地面做单位估计了一下操场有多大,篮球场有多大,下面,请你们利用桌上的材料(书本、文具盒、练习本、正方形纸等)估计或测量你的课桌面有多大。

分小组活动,交流操作结果。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拿出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是1厘米、1分米),测量它们的边长。

问:通过测量,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回答,讲述: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用符号cm2表示。

摸一摸,1平方厘米有多大?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你手上的哪一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画一画(徒手):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估一估:一张普通的邮票的面积大约是多大?橡皮上面的面积有多大?

2、让学生拿出边长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讲述: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平方分米用符号dm2表示。

比一比: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有多大?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

3、谈话:请大胆猜测教室里黑板的面积有多大?

你觉得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做单位去测量怎样?那么较大的面积单位应该是什么呢?怎样规定它的大小呢?

根据学生回答,揭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出示1平方米的纸,初步感知大小。

问: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接近1平方米?

估计:在1平方米的范围里能站多少个同学?验证,实地站一站。

三、巩固应用

1、学生独立填写。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指名汇报。

2、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面各用哪些面积单位测量比较合适。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位的认识》学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位的认识》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大。

2、正确区分和使用面积单位及长度单位,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与关键:

重点:掌握常用面积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关键:正确区分和使用面积单位及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学习过程:

一、自我检测

1、下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子是多少?

3、这两个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探究与交流

自学课本第70页例6,71页例7完成下列题目。(学法指导:先独立完成,自己解决不了的再与同桌或小组内成员交流)

1、独立思考:1平方分米的图形和100平方厘米的图形面积大小一样吗?

2、小组合作: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

3、怎么将平方米化成平方分米?怎么将平方厘米化成平方分米?

三、自我挑战

1、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平方米=(

)平方分米

7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2、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___

张是4平方分米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5 _______合

平方厘米

3、一副长方形的宣传画长20米、宽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四、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我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教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1~52。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认识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并知道它们实际的大小。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 用不同的单位测量同一平面等活动,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建立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 。

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探究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获得成就感。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

教 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各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正方形纸片各一个,每两人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组织抽纸涂色比赛:教师为学生准备大小各异、形状不同的纸放在信封中,当学生代表抽出纸片并髙高举起示意时,学生们的反应可能是截然相反的,抽到大纸片的一方感情激愤认为这样不公平,而抽到小纸片的一方则兴高采烈。

为什么不公平?(引导学生说出纸的面积的大小不同)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什么是面积,并对面积的大小有初步的感知,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计算课本的面积。

师:刚才大家认为不公平,是因为面积的大小不一样。现在同学们 看我们的数学课本,它们的大小应该一样吧?

生:一样。

师:现在我们用画方格的办法,看看课本的面积有多大。

生:用方格衡量课本面积。

师:说说你们画的课本有多少个方格?

生1:12个。

生2 :14个。

……

师:为什么画出的格数不一样呢?

生:方格大小不一样。

师:要是我们规定的方格大小一样,是不是大家画出的格数就一样了呢?

生:那样就会一样。

师:看来,为了计算面积的大小,需要我们统一面积单位。

2.认识面积单位。

认识1平方厘米。

师:大家能画出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吗?

生:能。(画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生:大家画的这样大的正方形面积,就是一平方厘米。

师:我想量一量这个文具盒盖的面积,大家帮老师想想该选用哪个面积单位呢?

生:1平方厘米。

师:请大家从你的桌上找出1平方厘米的纸片。

师:谁知道多大的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生: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记作1 cm2﹙板书:1平方厘米,记作1cm2﹚。

师:你还能从哪里找到1平方厘米?

学生汇报:大拇指的指甲盖、教室开关的按钮……

认识1平方分米。

师:1平方厘米的面积比较小,我们计算面积还需要比较大的单位。同学们再画一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

生:(画正方形)。

师:这样大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

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取出那张蓝色的正方形纸片。先用尺子量出它的边长 是多少分米,再用手摸摸这个面的大小。学生认真地用尺子量边长,然后用手触摸这个正方形的面。

师:同学们刚才摸的这个面的大小就是1平方分米,记作1 dm2﹙板书:1平方分米,记作1 dm2﹚。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

多媒体展示1平方分米的物体的面:粉笔盒的盖、连环画的封面、同学的手掌、练习本的一半、电表的玻璃盖……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生活中1平方分米的面积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1平方分米的印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师:请同学们把手中1平方分米的蓝色正方形放回学具袋中。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该有多大,再伸出手比划一下,1平方分米是多大。

学生闭眼想后,和同桌一起伸手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师:请同学们拿出剪刀,在白纸上剪出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注意:请不要拿出袋里的蓝色正方形纸片去比,也不要用尺1子去量。(不到1分,学生就剪出了他们心中的1平方分米。)

师:请大家从学具袋里再拿出那张蓝色 正方形纸片与你剪么样?

生:

师:同学们,你们对自己剪出来的作品满意吗?

生:……

师:好,请大家还是按照上次的要求,再剪一次吧!

学生都非常投人地开始思量怎样剪得更准确。他们剪得比上次更认真、更专注,花的时间比上次也要长。当老师再次让他们拿出学具袋里标准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比一比时,尽管还是有点误差,可是他们那稚嫩的脸上已经充满了愉悦和自豪。

师:下面请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四人一组用它量一量一张课桌的面 有多大﹙分组测量)。

师:哪一组来说说呢?你们又是怎样量的?

学生分组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剪1平方分米的纸片,强化学生对1平方分米的记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认识平方米。

师:你们的办法真好,很巧妙。下面请大家用这个1平方分米的纸片来量一量我们这个教室的地面有多大。

学生纷纷蹲下身。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产生学习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不一会儿学生就纷纷说:老师,我想要个大点的纸片来量,这个太小了。

师:大 点的纸片到底是多大呢?

生:1平方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的呢?

生1:我从书上知道的。

生2:是爸爸给我讲的。

师:谁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呢?

同学们汇报自己对1平方米的表象认识。

师: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记作1㎡﹙板书:1平方米,记作1㎡﹚,下面请大家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见过身边的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学生汇报。

多媒体展示1平 方米的物体的面:一扇窗户、大电视机的屏幕、黑板的一半……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1平方分米有它的局限性,1平方米是应需要而产生的。

三、知识运用,解决问题

修改小明的日记。

今天是我的生日。晚上,妈妈到市场买了很多菜回来。其中有一条4厘米长的大鱼和一只30平方厘米高的鸡我特别喜欢。妈妈开始忙着为我们做饭。不一会儿,饭菜都做好了。这时爸爸也回来了。我就忙着把这些菜都端到1平方分米高的桌子上。开始吃饭了,我拿起20米长的筷子夹起鱼头,放到大约2平方米大的碗里,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吃饱了,我就开始做作 业。作业做完了,时间也不 早了。我来到了我那10平方分米大的卧室,躺到3平方厘米长的床上准备睡觉。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数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书上第82-83页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

2、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4、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5、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学难点:

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一面画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小格,学生每两人准备一张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和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00多个。

教学过程:

一、猜测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同时依次在屏幕上出现表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

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分四人小组,猜测,然后反馈)

师小结:看来各小组讨论,得出意见难以一致,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探究新知

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请同学们拿出红色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四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反馈、汇报实验的结果。

(学生可能会用摆、量、换再算的方法)

师小结: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还有的直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同学们真聪明。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都是100平方厘米。

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知识迁移

(1)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从上面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知道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那么同学再想一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以分米作单位,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教师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并按照例题的要求提问两个问题

(1)边长1米的正方形纸,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把它划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划分多少个?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们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解决,进行汇报。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那么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3)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一步强化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两个相邻长度单位间进率是10。

面积单位:两个相邻面积单位间进率是100。

(4)反馈练习

①练习填空:(出示投影片)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②83页做一做题目。

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订正时请学生说出想法。

③改错:7平方分米=70平方厘米 1800平方米=18平方分米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40页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两个相邻面积单位间进率是100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的换算》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的换算》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通过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单位的换算。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能利用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分析 、比较和综合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难点: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 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直尺、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吗?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厘 米、分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

生:一米等于十分米等于一百厘米。

师:那么,一平方分米等于十平方厘米吗?一 平方米等于一百平方厘米吗?我们本节课就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探究面积单位的换算。

师:用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铺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要用多少小正方形呢?

生:我这里才十来个小正方形,肯定不够用。

师:大家先看看用十个小正方形行不行?

生 :不行。

师:不行,就说明一平方分米 不等于十平方厘米。到底需要多少小正方形,我们初步估算下吧。

生:猜测需要的正方形数童。

师:1分米等于10厘米,摆出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一行就需要10个 正方形,总共需要 多少行呢?需要多少个小正方形呢?生:10行。100个小正方形。

师:摆出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需要10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这就说明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 。

师:刚才大家知道了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 。那么一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呢?大家想办法试一试吧。

生:没有那么多面积为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呀。

师:是啊。我们没有那样多的小正方形 。看来我们得想些办法?大家说说有什么办法吗?

生1:用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代替边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形。

师:我看这个办法可以试一下。

生2:根据1米等于10分米,我们可以推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眼见为实,我们还是先按照设想,用小正方形代替摆放一下吧。1米等于10分米,一行就得10个小正方形,摆出1平方米的正方形,仍然需要10行的小正方形。也就是摆出一平方米的正方形,需要100个边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形。现在大家知道一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了吧?

生:(齐答)100平方分米。

师:现在大家想一下,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1000平方厘米。

师:这个结果正确吗?

生:不正确。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100乘以100,应该是10000平方厘米。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5 7页“练一练”第2题。

本题主要练习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之间的互相转化。

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3题。

本题主要从生活实际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面积转化的事例。

四、本课总结

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惑的问题吗?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数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土地面积单位》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微课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998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