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分与合》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分与合》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节课的学 习,能够掌握2-5各数的分解和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 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和 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4、5的分与合,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 系。
教学难点:
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具准备:
小棒、圆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好多老师来听我们小朋友上 课,大家欢迎吗?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
谢谢你们的鼓掌!我们鼓掌时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分与合。
二、探究新知
上回我们去了李奶奶家,她家的向日葵成熟了, 她准备摘下来放进两个筐里,大家想帮帮她吗?(想)那么,学习一下4的分与合。
(一)4的分与合
1、把4朵向日葵放在两个筐里,怎么放?(用学具摆一摆,看看会有几种情况?)师巡视。
2、看一看与我们分的同样吗?(课件)师领读4的分与合。
3、小朋友真了不起,很快学会了4的几种分法。再请小朋友们反过来想一想,(课件演示)几和几可以合成4的呢?指名学生说一说。师板书。
4、练习巩固4的分解与组合。
(1)出示猴子摘桃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看树上还剩几颗桃子,把剩下的桃子分一分。(把4个 桃子放在两个盘子里,有几种情况?)
(2)幻灯片演示。
(3)4的组成幻灯片演示。
(4)做一做,练习题。
(二)5的分与合
1、你们想知道5的分与合吗?好,我们一起来观看图片,5个玉米放在两个盘子里,有几种放法?
2、小朋友们用小 棒代替玉米,在小组内分一分。
3、学生操作,师指导。
4、学生反馈,师板书。
5、反过来谁说一说5的合成。
6、开火车来巩固 。
7、看图连线。(把合起来得5的两个图连起来)
(三)2和3的分与合
1、摆一摆,填一填,2的分与合。
2、摆一摆,填一填,3的分与合。
三、总结。
通过学习2-5的分与合,小朋友们学到了什么?(大数分,小数合)
四、 布置作业
回家再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4和5。
板书设计: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比较》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比较》数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3、创新目标: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
4、德育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
2、刚才黎明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大吗?
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层次一: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1)将数按数位分类
多媒体展示: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展示
(2)比大小 多媒体显示:一位数和两位数比大小,学生口答,教师多媒体展示多媒体显示:
(3)练习并小结:
课件出示题目,指明学生口答,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层次二:例题,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1、出示多媒体主题图
教师讲述故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大白兔说,我们去拾贝壳吧。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子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到底谁捡得多呢?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
4、指出: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板书:46○38)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多种方法。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谁来写一写?
5、指名板书后读一读。
6、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层次三:比较 53○56
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1、多媒体显示 21○26:
21<26
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2、试一试(出示计数器)
(1)看着计数器把数写出来。(100、98)
(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比较大小时,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肯定大;都是两位数时,先比十位上的数,十位相同时,再比个位上的数。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1、2、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去掉重复的,排一排。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题
(1)兔妈妈给小兔照了3张照片: 猜猜各是什么季节?各个季节的温度也不同,看了温度计的温度,老师写出了3个表示气温的数:2度、20度、35度。
(2)你能用符号表示3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4、写数游戏:学生随意写一个数。
(1)以小组为单位从小到大排一排。
(2)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排队。
(3)个位是7的数站起来排队。
(4)大于60的数站起来排队。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
你有什么收获?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推算》数学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推算》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推算,以及运用加减法相邻题的规律进行推算。
能力目标:在学生自主探究题组结果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归纳以及推算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索题组的结果变化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发现规律,会进行推算。
教学难点:掌握推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操作引入
1、大家一起摆圆片,根据摆的过程,列出算式计算圆片的个数。
第一组:1、先摆5个,再摆2个。
2、先摆5个,再摆3个。
3、先摆5个,再摆3个。
┇
第二组:1、先摆7个,再拿去5个。
2、先摆8个,再拿去5个。
3、先摆9个,再拿去5个。
┇
第三组:1、先摆7个,再拿去2个。
2、先摆8个,再拿去3个。
3、先摆9个,再拿去4个。
┇
2、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5+2= →5+3= →5+4= → 5+5= → 5+6=
7-5= →8-5= →9-5= →10-5= →11-5=
7-2= →8-3= →9-4= →10-5= →11-6=
二、探究规律
1、知道什么是推算:
师:观察第一组算式,在小组中谈谈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很多规律。5+2和5+3这两个算式中,5不变,2和3又是邻数,那么5+2和5+3我们就称为相邻的题,运用相邻的题可以进行推算。(板书课题)
现在你能说说5+3相邻的题是什么吗?5+4呢?那谁是5+5的相邻题呢?
2、探究加法相邻的题的规律:
小组讨论:为什么它们的和依次大1?
(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1,和也增加1。)
3、探究减法相邻的题的规律:
师:观察第二组算式,这是一组什么题?
小组讨论:减法相邻的题又是怎么变化的?
(减数不变,被减数增加1,差也增加1。)
师:再来看第三组算式,这又是一组什么题?
差的变化规律和第二组算式一样吗?
小组讨论:这种相邻的减法题的差又是怎么变化的?
(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1,差不变。)
三、内化练习
师:你们真棒,相邻题的奥秘都被你们发现了。现在让我们用这些奥秘去打开数学宫的智慧门吧,看看里面藏了什么?
1、根据和为10的加法题推算:
(媒体出示第一扇门)
4+5= 8+1= 2+7=
4+6= 8+2= 3+7=
4+7= 8+3= 4+7=
师:观察每一组题,你准备先做哪一题?为什么这样做?
师:对了,看到一组题,先别急着做,要观察这组题有什么规律,是不是可以巧算。如果有,你就从最容易的题开始做,然后根据规律进行推算,这样你就会算得又对又快。现在你能用这个巧办法完成后面两组题吗?
2、根据加倍的题推算:
(媒体出示第二扇门)
5+5= 7+7= 4+4= 8+8=
6+5= 7+8= 5+4= 8+9=
6+6= 8+8= 5+5= 9+9=
师:仔细观察,这几组题有什么特点?(每组题的第一、三题是加倍的题)
师:你准备从哪一题推算出来?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
3、根据差为10的题推算
(媒体出示第三扇门)
13-2= 16-5= 17-6= 19-8=
13-3= 16-6= 17-7= 19-9=
13-4= 16-7= 17-8= 19-10=
师:你选哪一题先算?为什么?
(学生快速说出结果)
四、拓展深化
师:小朋友真聪明,三扇门都被你们打开了,看,你们得到了什么?
师:(出示四个宝盒)请每个小小组任选一个宝盒,完成上面的题,并说出规律,你们就会得到里面的礼物。
1、6+□=15 7+□=15 8+□=15 □+□=15
礼物: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9=13 □+8=13 □+7=13 □+□=13
礼物: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
(在加法中,一个加数减少,另一加数增加,和不变。)
3、□-7=6 □-6=6 □-5=6 □-□=6
礼物:志士惜年,贤人昔日,圣人惜时。
4、11-□=8 12-□=8 13-□=8 □-□=8
礼物:任何一种容器都装得满,唯有知识的容器大无边。
(在减法中,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差不变。)
五、课堂总结
师:刚才你们收到的礼物都是要大家珍惜时间,好好努力,学更多的知识。那么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游玩了数学宫,你有什么收获?对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数学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用个数上的交换来表示添加的行为
2.用加号表示添加,变换符号“+3”表示数量上增加了3个
能力目标
1.“添加”就是继续向前数
2.培养学生看图表述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添加”是“组合”之后加法的另一个实际含义
难点:能明白“添加”就是继续向前数
教学准备:教具:积木的图片、双色片
学具: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小丁丁、小巧和小亚来到儿童乐园玩电动车,仔细看看这副图,发生了什么故事,你会说吗?
二、传授新课
1、看图说故事
师:你能不能把三副图用“原来有几人,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有几人?”这几句话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原来有3人,后来又了小胖1人,现在车上有4人)
板书3 +1 4
原来 现在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摆摆小圆片。
○ ○○○
(3和1合起来是4;3往前数1就是4,所以3+1=4)
师:我们把这三副图写成这样的表达式,可以清楚的看到原来有3人,中间又添1人,现在是4人(在上面式子里补充板书)
师:谁能把这几副图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生回答后师板书)
板书:原来3 +1 4
3加1等于4
3 + 1 = 4
2、练一练(课本第25页/1)
师:每人挑选1个表达式,说不同的故事,让其他同学猜结果。
三、游戏
师: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个乘车游戏。(教师组织一组同学演示课本第27页的场景,其他同学编故事,猜结果,写表达式。)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表演和解说,让我们更了解这是以前,现在是这个,中间发生的是什么。
四、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1、填一填
2、算一算
3 + 6 = □ 2 + 5 = □ 2 + □ = 6 5 + □ = 8
7 + □ = 10 □ + 1 = 7 □ + 4 = 5 □ + 7 = 7
3、看图列式
作业布置:
练习册P14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墙》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墙》数学教案
一、教学安排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沪教版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P47第一教时
二、教材分析
《数墙》属于“数与运算”版块,是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本教学内容的前继内容为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及加减法关系的初步体验。对应以上两个内容的后续内容是数域扩展后的加减法运算,及加减法关系的再认识。
此外,《数墙》这一教学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同时为探究加减法关系、探索规律与类推、对规律进行数学表达等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载体。
三、学生分析
刚度过幼小衔接期的一年级学生在认知特点上有着年龄段的共性,但不同的学前教育现状又形成了知识储备上的差异性。以下从两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1. 认知特点: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兴奋点保持的时间相对较短,认知 以具象思维为主;认知观察时大都是从整体观察出发,容易忽略局部的聚焦观察。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本节课将以游戏的形式、学具的辅助来进行教学设计。
2. 知识储备:不同的学前教育现状决定了本班学生在数学学习知识储备上的不同,差异明显。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在学前已经会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对加减法关系也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是零起点,刚刚在之前的单元学习中初步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巩固 ,对加减法的关系也只是有初步的感知。因此,解读每位学生的认知起点,分层规划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复习巩固20以内的加减法。
2.探索数墙的规律,并可以运用规律将数墙填完整。
【过程与方法目标】
3.能合理运用学具,有效探究规律,运用规律,在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和说理能力。
4. 在分层教学中,同伴互助、借鉴分享、探究规律,提升数学阅读和数学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5.在游戏中发展思维,并借助“听”、“说”、“算”、“找”四个学习要求的达成,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在数墙中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及加减法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五、教学资源
(一)教材资源
1.选用教材P47页例题,例如右图:
2.变革教材素材,例如:
(二)媒体资源
1. PPT
2.学具“凸”字框
六、教学设计及过程
(一)情景引入
游戏:堆积木,引导观察积木上有数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经验和熟悉的学习环境,从学校数学课程资源角的游戏入手,提高学习兴趣,为探究学习作铺垫。
(二)观察探究
【环节一】观察数墙
1.动态演示数墙的堆积过程--揭题《数墙》
2.观察数墙
预期观察结果如下:
(1)层数与最底层块数间的关系
(2)发现上下、左右相邻的三块砖上的数之间的规律--此结论将延迟交流
【设计意图】依据学情分析结论一,通过动态演示数墙的堆积过程,用动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提高学习兴趣;在汇报预期结果的过程 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为了给所有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空间,对观察结果2做延迟交流。
【环节二】探究规律
1.探究:从下往上看
根据学生学情,给出两种方式供学生选择 ,探究“数墙”规律:
第一类:自主探究式,学生无任何辅助工具。
第二类:借助学具式,学生可以借助学具观察。
汇报规律:
(1)第一类学生汇报
预期:语言可能不规范
引导学生用加法算式来清晰表述规律。
(2)第二类学生利用学具聚焦观察
引导学生借助学 具找到上下、左右相邻三块砖间的规律,并能用两道加法算式来进行表达。
(3)规范数学语言的表达
通过“听”的方式,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总结从下往上看的规律,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理解特定数学语言的含义,从而进一步理解数墙的规律。
2.探究:从上往下看
通过“听”,引导学生尝试找到关键词,并对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进行体验。
借助学具理解关键词,探究数墙的规律。
汇报规律:
(1)借助学具,用两道减法算式来阐述规律。
(2)无需学具,可以通过直接观察,用两道减法算式来阐述规律,同时配合手势进一步理解规律。
【设计意图】依据学情分析二,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通过第一类学生的自主探究,结合第二类学生的学具聚焦研究范围,生生互动、借鉴学习,在借助学具聚焦探究的过程中,发现 规律。考虑到学生年龄的特点,通过“听”规范的数学表述结合找关键词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数学表达的准确、简练的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作准备。同时,整个探究过程将结合“听”、“说”、“算”、“找”四个学习要求,展开师生、生生间的评价,为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行之有效的评价载体。
(三)巩固运用
1.模仿练习
找一找,写一写
在数墙内选一组数,写写算式。
2.提高练习
3.拓展练习
数卡5可以放在最顶层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墙”的规律;变革的教材练习内容,为后续的“加倍”、“一半”内容作铺垫。在提高练习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思考,综合运用加减法的关系多角度解决问题。在拓展练习中运用“数墙”的规律,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的关系。
(四)梳理总结
引导学生从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总结部分将结合“听”、“说”、“算”、“找”四个学习要求展开,翻转 的四个要求将拼成学校吉祥物“丽丽”、“园园”送上大拇指,富有 学校文化寓意的评价将激励学生的学习。
七、作业设计
1.根据规律,用1-9的数卡,搭建一面数墙。
2. 进一步探究并完成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随机抽卡、随机确定数墙层数 的设计使数墙的游戏性进一步加大,作业较好地起到复习巩固、提升数学能力的作用。拓展练习的完成过程,将提供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能看图正确地说出图意。
过程与方法:能用简洁的数学语言看图说图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文明乘车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建构加减混合运算的模型。
教学媒体:口算卡片、实物投影、课件、双色片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10的分与合
一、复习连加连减。
板书:6+1+2= 2+4+3=
6-2-3= 10-4-4=
1、直接说得数。
2、计算后先让学生说说2+4+3=和10-4-4=计算这两题时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他们着重说一说在2+4+3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在10-4-4的计算中是哪两个数相减。
3、连加连减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二、体验感知
乘车情景:
小朋友们学得真棒,邵老师带大家去乘小火车。
看,小火车开来了。
(一)先加后减
1、车上有多少乘客?(3个)
2.小火车到站了,发生了什么? (上来了4个,又下去了2个)
3、谁能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1)指明2~3人说。
原来车上有3人,上来了4个,又下去了2个,现在有几个人?
(2)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会列算式?
师板书算式:3+4-2=5
3表示什么? +4表示什么?-2呢? 5呢?
5、这个算式跟以前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谁来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
6、揭题:对,像这样有加又有减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本领。
板书:加减混合。 齐读。
7、这个算式你是怎么算的?
(1)同桌说一说计算过程。
(2)指名说。
(3)归纳:先把前两个数字的得数算出来,再和第三个数字相减。
(二)先减后加
1、多媒体出示:看小火车又到站了,仔细看,发生了什么?
(下去了1人,又上来了2个)
2、请你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1)指名2~3人说。
原来车上有6人,下去了1个,又上来了2个,现在有几个人?
(2)自己轻声地说一说。
3、谁会列算式?
师板书算式:6-1+2=7
6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2呢? 7呢?
4、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1)前后说一说。
(2)指名说。
5、比较一下,这道算式和刚才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6、归纳:无论是先加后减还是先减后加,只要有加又有减的算式都叫做加减混合运算。
7、小组讨论:加减混合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师板书“按从左往右的次序算”
8、归纳: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一样,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应用
1、模仿练习:乘车游戏。
要求:摆学具,讲故事。
同桌合作,一人摆一人说。
2、书P36/3
3、看卡片,说计算过程。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学会了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那就试试你们的新本领吧!(学生口头说说计算过程)
5-3+4 3+6-7 8-5+3 2+8-9
4、师:停车场里又出现问题了,汽车怎么开不走呢?你能帮助他们找对钥匙吗?
(1)师:汽车开走了,却留下了问题,问什么这两道算式(7―2+4、7+2―4)看上去很像,得数却不一样呢?
(2)在做题目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看清符号)
5、送信游戏:争当合格邮递员。
(1)将自己的信送到合适的邮箱。
(2)师生共同检查。
四、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2、计算时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3、师:小朋友,这节课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学会了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你认为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检查反馈效果的作业
看图列算式: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从左往右计算
3+4-2=5 6-1+2=7
教学反思: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射线》数学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射线》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数射线
教学目标:
1、认识“数射线” 。观察数射线排列的特点。
2、会在数射线上标数。
3、会在数射线上看图编故事 。在故事的情境中,在数射线上演示数的增加与减少,看数射线上的数,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会在数射线上标数。
教学难点:
看数射线上的数,比较数的大小。
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结束了。看,动物运动会有开始了。上海动物园的动物们也参加入了各项比赛中。瞧,小熊来练习跳远呢。今天我们小朋友也来当当裁判员,你们愿意吗?
要求:想一想,说一说,裁判怎样知道哪个运动员跳得最远,成绩最棒?
小丁丁说他有一件法宝,有了它就能做最公正的裁判员,看,出示数射线它的名字叫“数射线”(板书)今天我们也来认识它。
二、学习新知
1情境1
(1)要求:仔细观察 数射线,说说在上面看到些什么?再和你的同伴轻轻交流结果。
(2)交流归纳
根据学生回答逐一归纳板书:有方向 ,有起点,有单位长度。
(3)小结:小朋友找的真不错,在数射线上,从起点0开始,沿箭头方向数顺次越大,单位长度是相等的。
2、继续情景:第一回合的比赛马上要开始了运动员们排好了队,小裁判们,你们准备好了没?看第一个上场的是--
出示:书上“小熊图”
(1)要求:看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回答多人次后出示句式
( 小熊)从(0 )起向(右 )边跳,跳了(3 )次,每次跳(1 )格,用数(3 )表示它的跳远成绩。
要求:看着图把句子补充完整,比比哪个裁判说得最好。
小熊虽然长得笨重,但是很努力,我们通过数射线的箭 头所指,清楚的看到它跳到了3,为它鼓鼓劲加加油。接着上场的分别是兔子和袋鼠,同时出示兔子与袋鼠图
出示图
(1)要求;先仔细看图,然后用刚才的句子说说图意,
(2)根据数射线的特点把缺的数找出来,看看谁的本领大。(师根 据学生回答完整结果,可以强调提问:方格中为什么填这个数?)小结:现在的单位长度为1所以按从左到右顺次大1的思路马上可以标上所缺的数,使数射线完整。比赛进行得真激烈呀。
前几个 运动员跳的成绩都是最后一个箭头所指的那个数,这回还是不是呢,请各位裁判仔细看数射线把缺的数标上。(根据生回答完整结果,强调提问:为什么跳得越远数却越小了呢?)小结:数射线的特点是沿箭头方向数越大,那么箭头方向相反,数就越小了。
(4) 为什么它跳了6格箭头指的却是3呢?(依学生实际而定)
小结:小老鼠从9起向箭头的反方向跳跳了3次 共6格,由于方向不同,起点不同 ,所以不能简单的看最后箭头所指的那个数
(5)裁判评分,说说谁是第一回合的冠军,用手势表示
3、比大小(出示书上的数射线)
第二回合 的决赛开始了,比赛规则是从起点运动员们同时起跳,看谁跳得远。
看数射线说说老鼠与兔子的比赛结果,并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兔子跳了2格,老鼠跳了1格,所以可以用小于号表示,写作“〈”
(2)板书:1〈2 2〉1这是猫裁判给出的结果,分别是哪两个运动员在比较,看数射线后说说比的结果并检验裁判给出的结果是否正确。
(3)说说在数射线上怎样比较数的大小?有什么好办法?
小结:数射线上沿箭头方向,越往 右数越大所以数射线上右边的数比左边大。
(5)(出示书22上直 接比大小的题)要求:直接比大小。
三、小结:
总结;通过今天的比赛请你找出最后的冠军。
由于大家有了数射线的帮忙,都做了一次最公正的裁判员,最后请大家再来说说数射线的特征以及使用使需要注意的问题。比 比谁最了解数射线的知识。
作业设计: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数射线
方向 ,起点,单位长度。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沪教版一年级上册《讲讲算算(一)》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讲讲算算(一)》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加法练习p28、29
教学目标:
1. 将绿地中的情景上升为加法题,并得出结果,再回到情景中去
2. 知道加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含义
3. 培养检查的习惯
教学重点:会编故事,列式求和
教学难点:能看懂绿地中的情景,正确表达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 对口令:
合成10,1、1、1,1的后面藏着几?
1的后面藏着9,1+9=10
……
合成9,1、1、1,1的后面藏着几?
1的后面藏着8,1+8 =9
……
2 、出示P26、27图
同学们,上海这几年造了许多大型绿地。看!这些绿地漂亮吗?
今天我们就到其中的一个绿地去看看。
二、中心阶 段
1、示范( 课件1)5分钟
(1)这些叔叔在干什么?谁能根据事情发生的过程介绍一下图意,并出一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
谁把听到的再说一说?谁也来说一下?请开火车说。(1组)
请大家一起说。
板书:原来有3只箱子,又运来了2只箱子,现在有几只箱子?
(2)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一部分添上一部分用加法进行计算。)
算式是什么?3、2、 5各表示什么意思?
3+2=5(只)
(3)师:答案是否正确,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可以回到图中再去数一数,看看是 不是有5箱货物。)
(4)谁知道5后面写的字在哪里看见了?我们把它叫做单位名称,也就是你们语文老师常说的量词,以后我们再看见这样的题型--应用题后,请找一找单位名称,把它圈出来写在答案的后面,并用括号括起来。
(5) 现在你能回答现在有几只箱子?
板书:答:现在有5只箱子。
(6)总结:从刚才的学习中你知道了什么?
2、模仿:(等车图)
(1)你能根据这副图也来编一道这样的应用题吗?请同桌两人商量一下,并试着自己编一编。(巡视指导)
(2)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谁再来说?
(3)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是什么?
(4)2、1各表示什么意思?答案4对吗?理由 是什么?
(回到情景图 中去数一数就知道了)
(5)这道题完成了吗?还缺什么?(答:现在有3个人。)
3、巩固。(汽车图)
还想讲吗?请看这副图象刚才一样讲讲算算。
谁来汇报?谁来列式解答?为什么用加法算?(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进行计算。)
4、总结:小朋友们学得真不 错!都学会了编加法题和列出算式,还知道了一部分添上一部分或把两部分合起来,都用加法进行计算。
三、练习。(父母和孩子互动)
1、还想继续讲吗?请选一幅图象刚才那样编一道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2、下面请把自己编的应用题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带上你们的笔顺便请他们帮忙把你编的应用题写在图的 旁边。完成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3、谁愿意带上书上来汇报?
四、拓展题:(同样一个情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从而列出不同的算式。)
仔细观察这副图,你能另外编一道不同的应用题吗?(89路)
1、89路路牌旁,有3人手里拿了蛋筒,有5人没有拿,一共有几人?
2、89路路牌旁,有2个男同学,6个女同学,一共有几同学?
3、89路路牌旁,背书包的 有2人,不背书包有6人,一共有几人?
4、89路路牌旁 ,戴 帽子的有1人,不 戴帽子的 有7人,一共有几人?
五、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六、机动练习:
1、根据给你的加法算式找到相应的图片。
5+2=7 7+2=9 3+3=6 5+3=8
2、看图列式。
七、总结
师:今天学到了什么本领?(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或一部分再添上另一部分求共有多少都用加法计算)
五、板书设计: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沪教版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直观图理解连 加、连减的含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和顺序,能正确地口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
3、初步学习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借助直观图理解连减的含义 。(减法动态图能理解,静态图 没有划去、虚线这些鲜明的减法标志,部分学生无法 理解图的意思)
2、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学生一般能掌握。但是计算时先算左边,得到的结果 记在心里,再算右边的。--这个计算方法(过程)部分学生可能难掌握,需要让学生多说一说。(同桌说、指名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2、看图列示:
(1)出示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鸡、男孩、树……)
(2)继续提问:你能问一个关于图里小鸡的问 题吗?
提问:一共有几只小鸡呢?
谁能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5 +2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看图列算式解决问题了,咱们把图变一变。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1)你又看到了什么?(生1:又跑来了1只小鸡!)( 生2:右边有3只小鸡了!)
(2)向学生提问: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5 +2 + 1=
(3)对比:
提问 :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列出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4)计算方法
你们会计算这个算式吗?
学生回答,归纳: 先算5 2=7,把7记在心里,再算7 1= 8。
总结计算顺序。
算式中的5、2、 1、8各表示什么意思?
(5 )巩固练习
4+3+2=
2、连减
(1)提 问: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说,并提问。
(2)谁能列出算式?根据学生说的算式出示:8-2-2
(3)这个算式该怎么计算?让学生说计算方法。
(4)计算顺序是怎么样的?
(5)算式中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是在算什么?
(6)巩固练习
8-5-3=
3、对比、小结。
三、巩固练习
填一填
书本第65页做一做。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五、课堂练习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看图正确口述题意。
2.在实际情景中体会加与减的关系,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能力目标
1.通过看图说故事培养数学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
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实际情景中体会加与减的关系,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难点:在实际情景中体会加与减的关系,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探究新知
1.演示图1,鸟爸爸与鸟妈妈喂食的情景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请你来讲一讲故事。
生:鸟窝里原来有6只小鸟在唧唧喳喳地叫,等父母来喂食,鸟爸爸和鸟妈妈终于回来了,嘴里衔来了美食……现在有几只鸟?
2.演示图2:鸟爸爸和鸟妈妈喂完食,又飞出去了。
师:你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3.摆一摆,列出算式:
摆6片红色的圆片,再摆3片蓝色的圆片。根据图说出图意,列出算式。
板书:6+3=9
小结,探索关系:刚才我们看图说出了图意,列出了算式那么,这些算式有什么关系呢?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小秘密?
二、边动手操作边练习
1.○○○○○●●●●
(1)根据你摆的圆片,编一道加法题和一道减法题
(2)列出算式。 板书:5+4=9 9-4=5
(3) 我们还可以用箭头图来表示,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新本领。
板书:
+4
5 9
-4
从箭头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减是加的逆运算。
三、巩固练习
(1)书P32题2
(2)书P32题3
例
2+3=□
□-3=□
请你说一说,这一组题有什么关系?第二题的被减数该填几?为什么?
四、拓展练习
看图写算式
(按颜色) (按大小)
6+3=9 7+2=9
9-3=6 9-2=7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知道加与减是什么关系?
六、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1、
2、
3、
4、
4 + 4 = ( ) 2+ 6 = ( ) 3 + 6 = ( )
( )- 4 = ( ) ( )-6 = ( ) ( )-( ) = ( )
5、
6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沪教版一年级上册《说一说》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说一说》数学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初步领会一一对应的思想。
2、能够将物体按照颜色、大小、形状、形态等分类。
3、培养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归类的能力。
4、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各种分类方法,会用各种方法进行分类。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是你们进入小学学习的第一堂数学课,我们先来认识几位新朋友。他们将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参与我们的讨论,还会和我们竞赛,看看谁的本领学得最好,你们欢迎他们吗?
师:他们是小丁丁、小巧、小亚、小胖、。还有小兔欢欢和熊猫乐乐。从现在起,他们将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
师:记一记他们的名字,一齐说说看。
师:我们每天都在教室里学习数学,现在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教室吧!
师:现在小丁丁带大家来到了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
师:给你们2分钟时间与同桌比比谁说得又多又正确。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回答)
生:教室里有黑板、桌子、椅子、门、窗、足球、篮球、书、本子、小朋友等等
二、新课探索
1、探究一
师:教室里的东西可真多啊,这么多的物品显的有乱,我们一起帮忙理一理,请你按它们不同的用途连一连。
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书--铅笔、投影--幕布、桌子--椅子
师:你是怎么连的,请说说理由
(指名回答)
生:书和铅笔都是学习用品,分为一类,可以连在一起。
师:投影和幕布是教学用品,分为一类,可以连在一起。
生:桌子和椅子是家具用品,分为一类,可以连在一起。“
师小结:连线时,要先找出同类的物品,再连线。
2、探究二
师:老师把教室里的菊花分了分类,猜猜老师是按什么分的?分成了几类?每类有几朵?
生:按颜色分,菊花可以分成两类:4朵红菊花为一类 ,2朵黄菊花为一类
师:我们可以把物体按颜色来分类。
师:现在这里有很多图形,你有几种方法来分类?
请你们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
(小组合作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生1:按颜色来分,可以分成3类.
生2:按形状来分,可以分成3类.
生3:按大小来分,可以分成2类.
师小结:我们可以按照图形的颜色、形状、大小不同进行分类。
师: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类的?每类有几个?
生:按球的种类分,可以分成两类:4个篮球为一类,4个足球为一类。
师:我们可以把物体按不同种类来分。
师:现在请你自己来分一分,数一数。
生:可以分为男生和女生。
师:我们可以按性别来分类。
生:可以按本子的颜色、大小分。
师:很好,除了用颜色分,我们还可以按大小来分类。
3、探究三
师:我们已经知道可以按照物品的不同用途、颜色、形状、大小来进行分类,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你是否掌握了方法?
观察一下这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两幅图是一样的。
生2:可以用不同的分法。
师:请把书翻到P3,先自己来分一分,再小组核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回答)
生1:按形状分类。
生2:按状态分类。
师:小结。
三、课内练习
1、练习一(1)
师:学了这么多的分类方法,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是不是真的学会了。
师:说一说谁和谁应该连在一起,为什么?(指名回答。)
2、练习一(2)
师:用你学到的方法 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1:按颜色分:黄色书包、桔色书包
生2:按状态分:打开、关闭
3、练习二
师:分的真棒,
生:按颜色、大小、形状分
4、练习三
师:这幅图列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生: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顺序排列的。
师:现在就请你照样子画完这个图列。
课堂小结
今天你收获了哪些数学知识呢?
课后习题
练习册p1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沪教版一年级上册《物体的形状》数学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物体的形状》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沪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P49-50。
教学目标:
1. 通过行为(触摸、滚动等行为)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能够识别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 能通过行为区分平面与曲面。
4. 培养观察能力,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以及圆、正方形、长方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难点:
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教学媒体:
1、多媒体课件、几何图片,标准的形状物体。
2、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进行分类并命名
1、 出示实物按形状分类
a、 学生分组:各组都有这样的实物,我们把这样的物体叫做立体(板书)
b、 分一分类,看哪一组分得最合理,并说出理由。(在此揭示课题物体的形状)
c、 出示图片,这是什么,可以归到哪一类?
d、 揭示名称。
二、探索形状
1、 摸一摸感知面
a、 小组组长分给组员一件一起摸一摸。
b、 交流并揭示曲面和平面。
2、 总结各物体的特征
练习:
1、听要求摸出相应的物体。
2、 生说摸到的物体的特点,其余同学猜。
3、 辨一辨球和圆形都是圆圆的有什么区别,特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区别(通过面的大小辨别)。
三、巩固练习
1、 看机器人图从下往上说一说都是什么形状。
2、 看积木图完成数一数、填一填的表格。
3、 看生活中的物体说一说都是什么形状。
四?、滚一滚
四人小组通过滚一滚完成下表
五、拓展
出示小猪推箱子的PPT,让学生通过刚才学习的滚一滚的知识,帮助小猪解决问题。
六、总结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板书:
作业布置:
1、回家找一找身边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向父母说一说。
2、用各种形状的积木搭一个建筑,并向父母说一说为什么这么搭。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沪教版一年级上册《讲讲算算(三)》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讲讲算算(三)》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节“乘火车”中进一步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建立加法题、减法题的数学模型。
2、在乘火车、动手摆、说情节、提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概括能力、解决 问题能力。
3、会根据生活情景编加法题和减法题,并列式解答。
4、能阅读和理解描述情节的文字,会口头编应用题并列式解答(包括口答结果)。
5、通过乘火车的情景,直至抽象成文字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体会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说情节,提问题。
2、读文字,提问题,写式子。
3、在生活情节“乘火车”中进一步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建立加法题、减法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1、逆向思维题。
2、在生活情节“乘火车”中进一步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建立加法题、减法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4+8= 6+5= 9+3= 12+5= 7+13=
6+9= 14 - 5 = 19 - 7 = 11 - 4 =
师:小火车开起来,(生回答)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乘小火车,讲讲应用题,列算式算算。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 观察图片1
师:你能说条件,提问题吗?
生:原来有11个小朋友,下车了4人,问:现在有几人?
师:要解决车上有几人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些什么?
生:原来有的人数,下车的人数。
师:你找的真准确,我们要解决现在车上有几人这个问题,就要知道车上原来的人数,和下车的人数,这样两个条件。
像这样的题,我们叫做应用题,至少要知道两个条件,才能解决问题。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应用题,想一想为什么?
生:因为下车了4人就是去掉了 4人,所有用减法。
师:这个问题为什么用加法来解决呢?
生:因为添加了4人,求总数用加法。(多人说)
师:你会列式解决吗?
生:11 - 4 = 7单位名称(个),我们一起来口头回答这道问题(答:现在火车上有12个人。
2、 出示图片2
师:根据图片你会说条件,提问题来编一道应用题吗?
生:原来有14人,上车了3人,现在车上有几人?
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为什么?
生:因为上车了3人就是增加了3人,所有用加法。
师:为什么用加法来解决呢?
生:因为添加了3人 ,所以用减法来解决。(多人说)
师:谁来列式解决问题?
生:14 - 3 = 17(人)口头回答一下。
3、文字应用题:
(1)
师:谁来读这两个条件?全班的小朋友想想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怎么解决?
生读题。
生:车上还有几个儿童?
师:怎么解决?想一想。
生:13 - 4 =9(个)从总数中去掉下车的人数,用减法来解决。(同桌)
(2)
师:数学书上有三道题,请小朋友任选一道题,自己轻声读题,想可 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车上有几个儿童?
师:怎么解决?请小朋友自己列式解决。选一道和同桌说说为什么用这个方法做。
反馈。
(3)
出示:45页最后一题,默读 条件,谁来提问题?全班一起想想这道题怎么解决?比比谁的办法好?
生补充问题
师:把你的方法写下来。
反馈。
师:小丁丁说, 他不用计算就知道有14人,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小结:对呀,有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来巧算。
(4)
师:周老师一直在认真地听小朋友提的问题,我发现小朋友提的问题都是一样的,可是你们用的方法却不相同,有加法有减法,为什么?同桌之 间讨论一下。
生反馈
师小结:根据问题,给你的条件也不相同,一定要根据问题找到合适的条件再列式。
(5)
师:接下来,小熊猫乐乐看到小朋友们都这么棒,他要考考你们。
看,出示:(火车上有6个儿童,又有一些儿童上了车,现在是14人。)
默读,想想有什么是不知道的,(有一些儿童上了车),那好好想想可以提什么问题?(提问要提题目中不知道的。)
生:上来了几人?
师:该怎么列式解决呢?
A.6 + 8 =11(人)口答。
师:看来你已经把上车8人求出来了,板书(8),那么在这个算式中有什么条件 是已经知道的?
生:火车上有6个儿童,现在有14人。那你能不能用已经知道的这两个条件求出这个问题吗?
B. 14 - 6 = 8 14、6、8分别表示什么?
生:14表示总数, 6表示车上原来有的人数,8就是上车的人数。
师: 从总数中去掉车上的部分,就等于上车的部分。求部分用减法
师:小朋友通过自己的方法解决了这道难题。
数学书上也有这样一道题,请你们做一做。反馈。(为什么要- 5?)
二、拓展:
出示图3, 现在请小朋 友继续开动脑筋,想想这道应用题怎么做?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讲讲算算,学习了应用题,我们可以知道(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添加用加法。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分类——分彩色图形片》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656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