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案:《细胞的癌变》教案五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癌症的知识,但是没有深入到细胞的癌变机理的水平。学生在理解癌变的机理时,其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会相对比较困难。本节内容为新教材高一上册末尾节内容,学生通过半个学期的高中生物的学习,认知结构已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学习动机有一定的内在信念,认知活动能更加明显增强,故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启发学生自主探究。通过结合现实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2、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生命的运动性,体会内因和外因对生命进程的影响。
(2)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性问题和人类健康问题。
【教学重点】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知道致癌因子的种类
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
【教学难点】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导入】
PPT展示三幅图片:乔布斯,梅艳芳,姚贝娜,他们都是被癌症夺去了宝贵的生命,英年早逝,使学生产生共鸣,癌症很可怕,是威胁人体健康的头号杀手。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坐在课堂上学习的幸福,并进而引发学生对癌症的好奇。为什么癌症如此可怕呢?癌症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又如何预防和治疗癌症呢?这节课咱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学习第四节细胞的癌变。
【癌细胞的特点】
癌细胞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由正常的细胞转变而来的,那么癌细胞与正常的细胞相比,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125-126,完成学案:癌细胞的特点
师生共同分析材料,得出癌细胞的特征:
资料一:正常细胞和海拉细胞分裂次数的比较
学生观察比较说出,癌细胞的第一个特征:能够无限增殖
资料二:正常的细胞和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图片
学生观察比较说出,癌细胞相比正常细胞,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资料三: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的示意图
引导学生观察,体会癌细胞易转移和扩散的原因,是由于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导致的。
【致癌因子的种类】
过渡:导致正常细胞癌变的因素有哪些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26,并完成学案:致癌因子相关内容。
师生共同学习致癌因子的种类,当堂练习区分致癌因子的种类:
1.日本广岛、长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受原子弹的影响。对幸存的居民进行29年的调查,发现皮肤癌、粒细胞性白血病发生率明显增加,而且距离爆炸中心越近,发生率越高。(物理致癌因子)
2.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物质外泄,诱发了众多白血病患者。(物理致癌因子)
3.日本“奥姆真理教”曾在东京地铁使用的“芥子气”,可以使人患白血病、肺癌、乳腺癌。(化学致癌因子)
4.EB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能使儿童患淋巴癌和成人患鼻咽癌(病毒致癌因子)
【癌变的机理】
过渡:致癌因子又是如何使细胞发生癌变的呢?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完成学案:癌变的机理
学生说出癌变的机理,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并播放视频,让学生体会整个细胞癌变的过程。
【癌细胞的定义】
过渡:学习到这里,同学们对癌细胞已经有了一个认识,那么同学们能给癌细胞下一个定义吗?
学生尝试说出癌细胞的定义,教师引导补充总结。
【癌症的预防和治疗】
小组合作讨论:(两大组)
第一组:讨论生活中哪些行为习惯可能会导致癌症?
第二组:讨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癌症?
学生讨论,组内展示。
学生从饮食、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和精神状况四个方面分析:
i. 饮食上不吃发霉变质的食物,少吃高脂肪食物、少吃或不吃油炸类、烧烤类食物,不喝反复煮开的水和汤。多吃蔬菜水果、胡萝卜、大豆及动物肝脏等防癌食物。
ii. 生活习惯上,不吸烟不酗酒不熬夜,多锻炼身体。
iii. 紫外线强的天气,撑伞外出,防止暴晒。
iv. 保持心情愉悦,积极乐观。
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达到情感目标,即一定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讨论:如果同学们你们得了癌症,是选择悲观的放弃呢还是积极的治疗呢?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科学上治疗癌症的方法: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以此向学生传递,一定要以健康积极的态度对待病症。
【课后作业】
任选一题,上网查阅资料
1、健康生活方式与癌症;
2、饮食与癌症的关系;
3、家庭装修与癌症;
4、“癌症家族”与癌症遗传。…………
高一生物教案:《细胞的癌变》教案三
一、知识结构: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细胞的癌变 致癌因子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防癌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常见的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能力目标:学会分析比较、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人类健康问题,珍爱生命。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⑴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⑵致癌因子。
[解决方法]
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汇报意见,教师点评、总结,使学生明确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致癌因子的种类。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解决方法]
从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引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讲述二者的区别。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探究性学习法。
六、教具准备
有关癌症的资料、图片、制作课件。
七、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收集有关癌症,健康生活方式的资料,图片。
2、引导学生讨论相关的问题。
八、教学程序
本节内容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思路组织教学,教师采用多媒体呈现下列问题:
1、什么是癌细胞?
2、癌细胞与其他细胞有什么区别?
3、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哪些?
[问题探讨]⑴晒太阳对人体有什么好处?⑵如何正确处理日光浴与预防紫外线过度辐射之间的关系?⑶为什么臭氧层破坏会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多?
4、细胞为什么会发生癌变?
5、怎样预防癌症?
6、预防癌症与健康生活方式有什么关系?
[资料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教材P127讨论题。
7、人类能否征服癌症?
按班级四个自然分布把学生分为四组选择不同问题进行讨论,各组汇报小组意见,教师点评、总结。
(一)什么是癌细胞
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二)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恶性增殖的“不死的细胞”。
形状显著改变的“变态的细胞。”
黏着性降低的“扩散的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三)致癌因子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砷化合物等;有机物如黄曲霉素、亚硝胺等。
生物致癌因子:如ROUS肉癌病毒。
(四)致癌因子为什么会导致细胞癌变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
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致癌基因→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突变→正常细胞生长、分裂失控→变成癌细胞
癌变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
(五)癌症的预防和治疗。
在个人日常生活中,注意远离致癌因子,尽量规避罹患癌症的风险。
在治疗方面,有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六)总结
1、小结癌细胞的特征,常见的致癌因子,预防癌症与健康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
2、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癌变的关系。
(七)作业布置
P128练习
(八)板书设计
第4节 细胞的癌变
一、什么是癌细胞
二、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恶性增殖的“不死的细胞”。
形状显著改变的“变态的细胞。”
黏着性降低的“扩散的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三、致癌因子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砷化合物等;有机物如黄曲霉素、亚硝胺等。
生物致癌因子:如ROUS肉癌病毒。
四、癌变的机理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
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致癌基因→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突变→正常细胞生长、分裂失控→变成癌细胞
癌变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
五、癌症的预防和治疗
课后反思
通过本内容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癌细胞的特征和危害、致癌因子以及癌症的治疗与预防;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提出问题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做到关爱癌症患者、关心社会和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学习本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以一种平等、民主的态度,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习所采用内容多联系生活实际,研究从身边做起,从生活中挖掘出有探究价值的内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本内容的学习方法具有开放性,且形式多样,有课前收集、提问、讨论、思考与练习、阅读、数据分析、演讲及课后思考等。
有些学生对癌症依然比较恐惧,情绪比较悲观,说明学生对本内容还处于初步的认识阶段,对癌症以预防为主这个知识点领会得还不够深刻。
2.3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
(建议1课时完成)
教学重点:1、细胞的分化及其结果
2、细胞分化与细胞分裂的关系
教学难点:1、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的机理
2、细胞分化的特点
教学过程:
复习:细胞周期的概念。
引入新课: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有一部分会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继续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子细胞;但是也有相当多的细胞不再进行DNA的复制,转而进入细胞的生长发育阶段。细胞生长是由于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大量积累造成的,这一阶段细胞的同化作用大大强于异化作用。在生物体生长的同时细胞的形态结构也逐渐开始发生了改变,在胚胎期逐渐形成各种不同的组织和器官……。这就是细胞的分化过程,细胞分化是生物体发育的直接原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如果出现异常将会导致细胞癌变。与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一样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也是生命过程中必经的的正常环节。
第三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
一、细胞的分化
1、细胞分化的概念(41页)
细胞分化是一种普遍的生命现象。由受精卵发育成为一个成熟个体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细胞由全能性向专能稳定性发展的过程。细胞的分工加强,生命活动的效能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已分化的细胞的发育潜能也逐渐受到抑制。细胞开始出现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异性,而且这种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形态结构相同的细胞通过细胞识别作用聚集粘连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一个个具有较明显差异的细胞群。细胞由同型到异型的发展过程就是细胞的分化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就是组织的形成。
讨论:多细胞生物体在胚胎早期随着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数目迅速增加。这些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吗?(复习有丝分裂特点)从理论上讲具有同样的遗传性的体细胞就应该表现出相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事实果真如此吗?为什么?
教师提示(最好是引导学生回答):“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核酸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的作用。”
2、细胞分化的原因
决定细胞分化方向的根本原因是:虽然多细胞生物不同部位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相同,但是由于它们所处的相对位置不同,因此它们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状况就不完全相同,因而导致不同特定部位的细胞内的蛋白质和酶等重要生命物质的组成有区别,这最终导致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就会不同。从表象上看就是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和器官。由上可以看出细胞质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对细胞核的活动是有影响的。生命活动的发展方向和最终结果是内因和外因工作的结果。细胞分化在胚胎期达到了最大限度,出生以后的胚后发育只是原有组织体积的增加,不再增加组织的新类型。
3、细胞分化的特点与细胞的全能性:
1.细胞分化的持久性:发生于整个生命进程中。
2.细胞分化的差异性:高等生物比低等生物分化显著;动物比植物分化显著。
3.细胞分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是不可逆转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稳定性与细胞分化程度有关,分化显著的细胞稳定性会更强。一般情况下分化的细胞将失去继续分裂的能力,尤其是动物细胞最为显著。植物细胞在特定的环境下还有可能逆转,重新恢复分裂能力。恢复分裂能力的细胞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仍可重新再分化。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在离开原有的特定环境后,如果新的环境条件适宜也仍有可能恢复分裂能力。这是因为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没有遭到破坏。细胞仍然保有该物种应有的全套遗传物质。这就是细胞的全能性。
4、知识应用:
学生讨论交流:以上科学原理在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105页克隆技术可以应用于珍稀动物的保护;42页的组织培养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名贵花卉、珍稀草药、优良物种的迅速繁殖等;医学上组织器官的体外培养扩增可以用于移植手术;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定向分化可以挽救许多血液病人的生命……)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如果出现异常将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二、细胞的癌变:(可以通过学生阅读后归纳总结也可以由教师讲解)
1、癌细胞的产生原因:
在细胞内有专门控制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遗传信息DNA片断(基因)。当这些基因受到干扰发生程序紊乱或生理功能失衡时,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就会失常。正常情况下细胞分裂不会超过50~60次,如果失控就会形成肿瘤和癌。癌细胞就是一团失去正常生理功能的恶性增殖的细胞群。
2、癌细胞的特点:(学生阅读后交流)
(1)无限恶性增生
(2)形态结构异常
(3)细胞膜异常,细胞容易分离扩散
癌症种类繁多,如肝癌、血癌(白血病)、骨癌、肠癌、膀胱癌等。随着环境的污染癌症的发病率急速提升,而且有低年龄化的趋势。因此癌症是当今世界上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癌症已经无情地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严重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缩短了人类的寿命。人体为什么会换上癌症,诱发癌症的因素是哪些?癌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有针对性地积极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预防和治疗?……
3、致癌因素与癌症的预防: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注意进行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哲学教育)
(1)内因:人体内有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经过科学工作者的研究,目前已经发现了许多与癌症有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大体分成两类,普遍存在于人体的染色体上。是否患癌取决于两类基因是否被激活,是否能在适当的时间和空间内正常发挥作用。这属于生物体内的动态调节问题。
(2)外因:
①物理因素:各种有害辐射(如X射线、紫外线和核辐射等)
②化学因素:有害化学药物、制剂(如砷、苯、煤焦油等)
③生物因素:病毒引入。
学生交流讨论:致癌因素究竟离我们有多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上述有害环境我们接触到了多少?
吸烟和被动吸烟、厨房烟雾、汽车尾气、装修涂料中溢散的有害气体、过量的防腐剂、化妆品中的添加剂、色素香精、黄曲霉素、各种喷雾剂、制冷剂等等是否含有致癌物质?与癌症是否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日光浴的度如何把握?医院里是否有会诱发癌症的因素?如何防范?
目前癌症治疗的方法主要靠那些手段?原理是什么?
三、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首先要明确: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学生例举细胞自然衰老死亡的例子。
提示:人体红细胞、皮肤的表皮细胞、骨髓腔壁上的细胞、根冠细胞等。
1、特点:
对5个特点进行分析,认识因果关系。共同点都是对细胞新陈代谢物质交换和物质转化的阻碍作用,导致新陈代谢减缓、变弱。最终结果就是细胞死亡。
2、原因:
简要介绍有关假说(教参中有相关内容)
3、细胞的死亡:
细胞死亡有正常凋亡和异常死亡两类。正常的细胞死亡是在细胞遗传物质的控制下进行的主动过程,它有一套严格的程序。
它对于生物体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比如胚胎发育期手的发育如果没有细胞的调亡就不会有纤细的手指;如果没有正常的细胞调亡,蝌蚪的尾部就不会消失,它将永远不能变成青蛙……。正常的细胞调亡骸肩负着维持各种组织器官固有体积和形态的功能;还会使机体内异常的细胞得到及时清除,去处潜在的隐患;例如癌症就是异常的细胞没有及时死亡的结果……。因此细胞的正常死亡是生物体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调节机制,是机体平衡细胞增殖,调节机体细胞树木恒定的方式,是必不可少的生命过程。
对细胞的生命现象进行总结。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一生物《走近细胞》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生物《走近细胞》教案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方面
1、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略
七、板书设计
略
三、小结: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八、布置作业
基础:
1.病毒没有结构,只有依赖才能生活。
2.在你和父母之间,(细胞)充当遗传物质的“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有关。
3.HIV是病毒的缩写,它可感染人体的细胞,导致人体的
降低。细胞受损会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上述1、2、3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多细胞生物依赖密切合作,共同完成。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
→→→→。其中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多细胞植物没有层次。单细胞生物的细胞既是
层次,又是层次。
5.种群是指在内,。
群落是指内中的集合。
生态系统是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6.高倍镜的使用方法是:先用低倍镜找到观察的目标,看清后将要观察的物象移至,转动
换上高倍镜,调整和使视野明亮适宜,再调节
直至物象清晰。
变式训练:
1、流感病毒和HIV的生存和复制繁殖的场所必须是()
A、无机环境B、富含有机质的环境C、生物体内的细胞间质D、生物体的细胞内
2、以下表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正确的是()
A、个体→细胞→种群→生态系统B、细胞→种群→个体→群落
C、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D、细胞→个体→种群→群落
3、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病毒的生命活动可以离开细胞
C、细胞内的生命大分子没有生命D、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4、在一颗倒伏的朽木上,生长着蕨类、苔藓、真菌、蚂蚁等生物,这些生物构成了()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个体
5、以下可称作生态系统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烧杯中的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416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