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词作者苏轼
2、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三个典故的意思
4、熟读成诵,体会这首词的风格。
学习重点:理解词的内容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我与作者有个约会
苏东坡,你好!你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你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宋神宗熙宁八年,你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开创了词的豪放派风格。你是北宋赫赫有名的大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你,散文与欧阳修齐名,并称为“欧苏”;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并称为“苏坚”;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你飞扬的文采被后人所称颂。
二、熟读课文,理解大意
★自学指津: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及以下补充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
(1)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知州。
(2)孙郎:即孙权。孙权当时是封建诸侯,孙权曾亲乘马射虎示勇,这里作者借以自喻。《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3)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
(4)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旧说主侵掠。“主侵掠”,这里指代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小试锋芒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左手,右手。戴上穿好,率领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犹如昔日的。(好一幅威武的图!好狂的一个太守!)
我虽沉醉但,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一样。我一定会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自学指津:紧扣文中的关键字眼来品味词的语言,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初试牛刀
1、上阕叙事,紧扣“”字来写,描写了太守出猎的狂态。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江城子密州出猎》经典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词。
2.过程和方法:学习多角度赏析词情。(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轼面对生活泰然处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难点)
二.教材分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四十岁在密州作的一首记射猎的词。这是一首抒发爱国豪情的词作,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形象。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浣溪沙》等篇章,对苏轼的生平经历和精神品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的品味语言的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学习该词,主要是学习多角度,体会作者情感。
四.重点难点:
本节重点:学习多角度赏析词情.
本节难点:学习苏轼面对生活泰然处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难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空明澄澈时,他与好友,庭下散步,吟出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而”的达观。中秋月圆时,他与亲人天各一方,诵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豪放。潇潇暮雨时,他唱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他就是苏轼,那么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他又会描绘怎样的场景,给我们展现别样的风味呢?
2.学案反馈:
(1)通过导学案的批改,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学生,下面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些同学。
导入: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只有反复吟唱才能更深切地理解诗意。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词。
朗读全诗
活动指导:1.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的字音、节奏、情感。
2.自己反复练读,读出其中的节奏、感情。
3.小组内互读,并选派代表在班上赛读。
3.探究活动:
链接语:情感是诗歌的灵魂,了解词的内容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感情。
合作探究:
一、理解诗意
活动指导: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词意。
2.存疑之处,组内讨论解决。
3.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导入:我们常常被词的感情所震撼,一颦一笑,一滴眼泪一条河流,一颗星星两片花朵,都深深寄寓了作者深深的情感。
二:多角度鉴赏词情。
品读鉴赏本词,理解词所表达的感情?
温馨提示:
1.分析题目,理解词情。
2..抓关键词语,理解词情。
3.从词中的景物或者典故,理解词情。
4.知人论世,理解词情。
5.通过想象画面,更加深入理解词情
6.注意诗的最后两句,词人往往卒章显志。
训练案
1、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2、整理、汇总本组所提问题。
结语:苏轼的狂,是一种霸气!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狂热的期待!是一种永不放弃的报国豪情!是一种明亮不刺眼的光辉,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是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泊,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5.总结点评:
(1)合作探究后动后,小组展示,学生点评,进行知识、方法总结.
(2)课堂小结:小组之间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3)课堂优秀小结:评选优秀小组、优秀个人.
6.布置作业:
1、赏析陆游《诉衷情》所蕴含的感情;
2、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和余秋雨《苏东坡的突围》:
7.预习新课:
《破阵子》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
这首词的教学,我主要抓住一个“狂”字。通过这个“狂”字,带动词的上下阕的学习和讨论。在此设置了两个问题,一是“狂在哪里?”;二是“因何而狂?”这两个问题的设置,能引导学生又快有准的把握本词的上阕描写和下阕抒情的内容。
另外,我把作者、背景简介以及本词中用典寓意等知识能力点都穿插在文本的教授过程之中,在学生学习感到困难时,及时拿出相关的资料介绍,对于难点加以点拨,对于重点加以深化。
【策略说明】
本词的教学以读与悟为主。在“读”的环节,我分了三步骤:一是读准字音,读顺词句;二是读熟句读,读出重音;三是读出情感,读出生命。在“悟”的环节,要求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来实现既定目标,教师在整个过程起到一个引导点拨的作用,逐步形成学生与教师“双主体”地位的课堂模式。
【过程设想】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豪放派诗词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2、了解词中用典的意义,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
3、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深刻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豪放派诗词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
苏轼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走进他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去领略苏东坡先生独特的个性风采。【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读入境
1.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一首豪放词。听老师范读。请同学谈谈听后的感受:
豪迈昂扬
2.请学生读。注意字词读音、句读及重音。
3.自主学习,根据注释,理解本词大意。
整体感知:上阕: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出猎图。
下阕:显示了一颗赤胆忠诚的报国心。
三、再读品味
1.请同学们说说哪个字集中地体现了本词的豪放风格?“狂”
2.积极讨论,结合具体的词句谈谈“狂在哪里?”。
①狂在装备齐全。(威武)
②狂在阵容庞大。(雄壮)
③狂在场面热烈。(感人)
④狂在自比孙郎。(豪气)
3.作者简介:
苏轼虽然一生仕途坎坷,但每到一处皆是勤政爱民,为百姓拥护爱戴。
四、三读悟情
苏轼意气风发地在这次出猎中勇做一回少年英雄,那么,他产生这种狂举狂态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1.“因何而狂?”请你结合词句谈谈。
①因老当益壮而狂!
②因渴望建功而狂!
③因雄心壮志而狂!
2.背景简介:
苏轼写这首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来表达自己的报国之情。
课堂小结
江城子·密州出猎
(态)(因)
装备齐全老当益壮
阵容场面狂雄心壮志
自比孙郎(用典)渴望建功
六、学以致用
请用“读了__,我仿佛看到了一位__”的句式表达你对本词作者的理解。
示例:读了“老夫聊发少年狂”,我仿佛看到了一位雄健豪放的苏轼。
读了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拓展阅读
听读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比较两首词情感的不同,了解词的两种流派各自的特点。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
文章来源://m.jab88.com/j/99845.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