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蓝蓝的威尼斯”,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蓝蓝的威尼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江山美丽多娇,培养爱我世界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江山多娇”,前四篇课文主要介绍祖国的江山,而本课介绍的是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水城威尼斯。除了游记本身特点之外,引领学生领略威尼斯——这一著名的城市,放眼世界也是我们在教这篇课文时需要注意的。

教学设想:

本文以作者漫游路线为经,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纬,同样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却与前两课有所不同,通过“把握特色”着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希望能处理好这一问题。同时,本文的文色绚烂,多用精彩生动的比喻,针对这一特色,本课设计中“品味语言”着重引领学生学习体会,应该能有不错的效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意大利半岛南端,亚得里亚海边,有一个美丽的城市叫威尼斯,她被人们称为“世界水城”。说到她人人都赞不绝口;我们也曾通过书本、电视、网络对她有所了解。

课前已经布置了预习作业,下面就请大家说说你对威尼斯的了解。

1、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城,它有多少个大小岛屿?

2、威尼斯有多少条大小河流?

3、威尼斯有多少座桥梁?

4、其中有一座全由大理石建成的桥,名叫什么?

5、威尼斯最著名的名胜古迹是什么?

6、威尼斯已有多少年的历史?

7、威尼斯的机场是用哪位名人的名字来命名的?

8、威尼斯的护城神是谁?

9、威尼斯的城徽是什么?

二、创设情境

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组威尼斯风情照片。通过照片让学生对威尼斯的美有一个感性的、深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威尼斯的无比喜爱之情。

三、生字注音

舷眺缀

簇魅瑰

鳞次栉比绚

四、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威尼斯的绮丽风光的?作者的漫游路线

2.请学生概括作者的漫游路线及所写之景:

飞机上俯瞰威尼斯概貌——一片蔚蓝色的世界。

夜里泛舟亚得里亚海——进入水晶宫般的人间奇景。

汽船上观赏运河两岸的建筑——像参观欧洲建筑艺术博览会。

散步时领略圣马可广场秋景——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3、从总体上看,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从不同方位视角,用一幅幅色彩明快的画面,把威尼斯的迷人风采展现出来,使人们如临其境,陶醉其中。

五、把握特色

1、思考:作者抓住威尼斯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水都美桥梁精细优美

蓝蓝的威尼斯建筑美游船造型别致

秋色美广场绚丽多姿

2、思考:从总体上看,本文虽然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但细细梳理,在景点与景点之间,作者还穿插了其他内容,看看这些内容的穿插对表现威尼斯的美丽景色有什么影响。

第3自然段简介威尼斯的历史,突出了“威尼斯人用双手雕塑起来”这一点,赞美威尼斯人民的勤劳智慧。这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而且更突出了这个“亚得里亚海的瑰宝”的价值。

第5自然段穿插了威尼斯城徽的传说,给威尼斯美丽的景色抹上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3、思考:作者为什么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

“蓝蓝”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写出了总体印象。“蓝蓝”还是宁静、安详、和平、美满、幸福的威尼斯的象征,是威尼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六、品味语言

1、出示《世界地理》对威尼斯的介绍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沿海,是通往亚得

里亚海的主要港口.城市建筑在100多个小岛上,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初中《世界地理》)

请思考:(1).这段文字采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说明)

(2).这段文字介绍了威尼斯哪些内容,最突出之处是什么?

(地理位置、交通地位、形成特点,尤其突出介绍了闻名世界的原因----“水上城市”)

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风光。请你找出这些比喻句。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体会。

(1)、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蓝色的世界。作者把威尼斯比作“蓝色的盆景”,而威尼斯的建筑则是“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的一簇簇村落。这个新鲜贴切的比喻,不仅紧扣了题目,描绘出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着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瑰丽美妙起来,使游客产生了急欲去观赏个究竟的冲动。

(2)、11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这里运用了两个生动贴切的比喻。前一个比喻写水都的白天之美,后一个比喻写水都的夜晚之美。这两个比喻的共同特点是“闪闪发光”,给人光彩夺目、如诗如画的感觉。灯光、明月、碧水、大海、珍珠、瑰宝……这是多么绚烂的世界,迷人的“人间奇景”啊。

(3)、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这段文字是圣马可广场的秋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营造了一种和谐、幸福的气氛,给人陶醉的感觉。文中的三个比喻也恰如其分,特别是“画卷”,这一比喻带有综合美,富有诗情画意。

3、出示秦牧语:“贴切新鲜的比喻‘可以使描述的事物和境界豁然开朗,甚至使人能记它一辈子,平凡的事物,常常也在形容比喻之下变得美妙起来了’”

4、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本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你也可以用你五彩的笔描写出美好的景色的。请同学们试一试,写一个比喻句来形容威尼斯的美。

七、知识迁移

1、比较威尼斯与扬州

浓墨重彩的油画清新淡雅的国画

城市建设出现“千城一面”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大楼越盖越大,广场越建越阔,马路越修越宽。某个城市一有“标新立异”,其他城市立即群起效尤,而本城市原有的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街道、景观则拆除殆尽,造成城市特色逐渐消失。你对此有何看法?

2、如果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扬州,提高扬州的国际知名度,你觉得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开展一些什么活动?请说说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

水都美桥梁精细优美

蓝蓝的威尼斯建筑美游船造型别致

秋色美广场绚丽多姿

相关知识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教案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教案
一、导学目标:
1、领略威尼斯奇特、美丽的风光和文化,从而得到美的熏陶。
2、分析文章移步换景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3、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二、导学重点:
见目标2、3
三、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给课文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找出生字词。
2.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用一个词概括威尼斯的特点。
3.画出表现作者行踪的词或句子。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意。
2、你能否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威尼斯这座城市的特点。
3、作者运用移步换景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描写威尼斯的奇特面貌。请画出表现作者行踪的词或句子。
(三)合作探究
1、作者在飞机上眺望威尼斯,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找出有关词语。
2.夜晚的威尼斯的景色又如何?
研读赏析
朗读第一、二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第一自然段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观察角度是什么?
(2)第一自然段突出了威尼斯的什么特征?在全文起到什么作用?
3、“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找出有关语句
4.作者在介绍威尼斯的绮丽风光时用了一些生动贴切的比喻,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它的好处。
5.课文第五、六自然段主要写圣马可广场的来历、建筑美、秋色美等,似乎与蓝没有多大关系,你如何了解?课文题目为何不用“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用“蓝蓝的威尼斯”。
6、课文最后提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是为了赞颂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
(五)、拓展阅读,培养能力:
1、 看江南水乡的一组图画,模仿课文的写法,选取水乡某一方面的美,能运用恰当的比喻,试着写一段话。
(六)达标测评:
见《互动课堂》P114-117

蓝蓝的威尼斯课件及教案(苏教版)


二十蓝蓝的威尼斯
马信德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威尼斯的绮丽风光和文化艺术。
过程与方法
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和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江山美丽多娇,培养学生热爱世界、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文章绚丽多彩,多用比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教学法】自主学习、交流反馈、合作探究、摹仿写作相结合的课堂形式。
【课时】1课时
【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认识威尼斯:伴随许志安的《威尼斯》的歌,欣赏两张图片,分别是“东方威尼斯”苏州和“北欧威尼斯”斯德哥尔摩的图片。对威尼斯产生初步认识,引入课题。
2.作者链接
马信德,中国体育记者、作家,中国江苏人。1982年7月出版《走向世界——中国女子排球队的故事》,1958出版的《党救活了他》,1985年7月出版《体育新闻学ABC》。《蓝蓝的威尼斯》(1978年12月3日《光明日报》)是他比较有影响的作品,此作品选入了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课本(节选)。
【合作探究展示】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学习移步换景的手法。
(3)注意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二、感受威尼斯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找出作者的游踪。
(2)你对威尼斯有哪些了解。
2.教师概括介绍
威尼斯:既有世上独一无二的温柔,又不乏历史上地中海最强的高雅风景,东西方的桥梁。这座建于公元5世纪的世界著名城市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座落在威尼斯湖约118个大大小小的岛屿上。150多条运河和400座桥梁纵横交错,把这些岛屿联成一个城市整体。威尼斯无可比拟的独特外貌和丰富的艺术宝藏,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城市。威尼斯的美离不开蓝蓝的水和摇晃的小船,更离不开富丽堂皇的古典建筑物。站在圣马可广场向四周眺望,纵横的街道在这里化身成蜿蜒的运河;在普通城市街上通行无阻的车辆,在这里变成了小船。这里的每一条小水道、小街、小教堂和小广场都是风景,也记录着水城灿烂的文化和历史。

三、漫游威尼斯
1.教师导语: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威尼斯碧海蓝天的水城魅力。
 2.展示威尼斯的风光图片。
(背景配置音乐《蓝色天空》,幻灯片自动切换)。按课文顺序,分别是俯瞰之景,水都夜景,运河,“街道”,李亚度桥,公朵拉,城徽,圣马可教堂,叹息桥。
 3.在欣赏图片的时候,教师以导游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图片.
四、品位威尼斯
1.思考:哪一副画面给你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象?为什么?
 2.教师自己准备几个片段
(1).俯瞰之景: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2).水都夜景: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入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3).深秋之景: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五、领悟威尼斯
思考:有位作家说,城市有自己的个性和颜色,正如提到哈尔滨是洁白的,提到江南是翠绿的,那作者为什么用“蓝蓝”这个色彩来体现威尼斯的魅力呢?
六、游记小漫谈
1.思考:写作离不开模仿,如果让你学写一篇游记,你能从哪些方面去借鉴呢?
2.教师小结注意点
交代游踪,思路清晰;用好描写,创造意境;
写出感受,打动读者;融入知识,增加深度。
片段练习:威尼斯是“蓝”色的,那么市六中校园秋色是什么颜色呢?结合自己的观察与感受,用比喻句描写一景。
听许志安的《威尼斯》
【反馈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俯冲(f) 舷窗(xun) 雕塑(s) 串连缀接(zhu)
B.瑰宝(gu) 荒芜(w) 祈祷(q) 鳞次栉比(zh)
C.召唤(zho) 搁浅(g) 器皿(mn) 风暴骤起(zhu)
D.和谐(xi) 满载(zi) 友谊(y) 名胜古迹(j)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其实,威尼斯是威尼斯,她有独特的瑰丽的形象。
瑰丽:
⑵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鳞次栉比。
鳞次栉比:
3.“灯光照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节奏整齐、画面优美,请想象这幅美丽的图画,用另一种修辞手法加以描述。
4.选词填空。
①据说,许多年代以前,威尼斯还是一片 的海滩。(荒凉、荒芜、荒僻)
②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有 的友谊,亚得里亚海水和太平洋的怒潮是相通的。(深沉、深厚、深远)
③亚得里亚海的瑰宝,是威尼斯人用双手 起来的。(雕塑、雕刻、雕琢)

1.B 2.⑴异常美丽。⑵形容房屋密集,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 3.略 4.①荒芜②深厚③雕塑 

威尼斯商人


题目

威尼斯商人

总课时

2

学校

教者

年级

九年

学科

语文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年月日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早期重要剧作,也是戏剧史上的经典作品。课文节选的一场戏,描写了威尼斯法庭审判“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件的经过。

学情分析

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式经历学习过程。本剧中的人物个性鲜明,戏剧的语言风格十分丰富,这种特点为学习个性和心理不同的学生提供选择的可能。以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为前提,加强相互协作、共同探究。

1、了解莎剧两则独白的深刻内涵和表达特点;

2、通过阅读、表演体会莎剧的深刻内涵和表达特点。

3、让学生感受莎士比亚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主义思想;形成热爱自然、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1.把握戏剧冲突,理解戏剧情节在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2.体会莎剧富于个性化、生动优美、文采斐然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浯言表达技巧。

对作品深刻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感悟。

课前准备

课件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一课

导入新课

5分

检查练习

10分

整体感知20分

世界著名的四大吝啬鬼形象是巴尔扎克《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夏洛克吝啬的表现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走进《威尼斯商人》去寻求答案。

(一)戏剧的分类:

矛盾冲突的性质:悲、喜、正

结构的繁简:独幕、多幕

艺术手段:话、歌、舞

题材反映的时代:现代、历史

(二)戏剧的基本常识: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4、戏剧分类:

(三)让学生口述作者莎士比亚的具体情况。

《威尼斯商人》全剧剧情简介:

播放《在法庭上》电影片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人物关系,初步感知人物性格。

明确:这场戏描写了威尼斯法庭审判夏洛克与安东尼奥之间“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件的经过,最后夏洛克败诉,并受到应有的惩罚。

倾听

整理资料,思考

由学生简述剧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熟悉剧情,把握戏剧冲突。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一课

拓展延伸5分

五小结3分

六作业2分

板书设计

剧中人物

鲍西娅——巴萨尼奥的妻子,本场戏中女扮男装,充当律师

安东尼奥——威尼斯商人

巴萨尼奥——安东尼奥的朋友

夏洛克——犹太富翁,高利贷者

学生小结本课收获

仿写句子,学习语言表达技巧。

例句: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冠更足以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

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亚

剧中主要人物关系图

夏洛克(高利贷商人)

借约

安东尼奥(商人)

朋友

巴萨尼奥求婚鲍西娅

讨论、探究、回答

△理清剧中人物的关系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不难看到这位被雨果誉为“戏剧界的神人”的莎士比亚。确实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个高峰。我们应在有限的课外时间里,多多阅读他的作品,学习他的语言,这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很好的积累。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一课

导入新课

5分

检查练习

10分

整体感知20分

回顾上节课知识导入

课文节选部分中最主要的是哪些人物?

明确:应该是安东尼奥、鲍西娅和夏洛克。

提问:节选部分内容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什么地方?矛盾的主要双方是谁?

明确:在法庭上,矛盾主要在夏洛克和鲍西娅之间展开。

这矛盾是如何层层发展,进而达到高潮的?

明确:矛盾的发展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公爵、安东尼奥等与夏洛克的直接交锋;第二阶段是的西娅与夏洛克之间的直接交锋。高潮是第二阶段鲍西娅与夏洛克之间的交锋。

聆听

提问

小组讨论、探究

△温故知新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一课

拓展延伸5分

五小结3分

六作业2分

板书设计

1、戏剧赏析——戏剧冲突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欣赏剧作,首先要弄清剧情,领会戏剧冲突的设计。

讨论:

(1)戏的上半场,鲍西娅怎样多方劝说夏洛克,给了他妥善解决纠纷的三个台阶,而夏洛克又是如何拒绝的?

(2)戏的下半场,鲍西娅如何按照法律断案,夏洛克又是怎样节节败退的?

(3)这场戏的结局如何?

学生小结本课收获

自选角度,自选内容,写一篇有关本文的评论。角度应小,内容应精当,切忌泛泛空谈。可以评论戏剧个性化的语言,也可以评论其中某个人物,还可以评析剧本所运用的戏剧技巧。

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亚

戏剧冲突的设计巧妙

人物语言精彩

戏剧氛围热烈

讨论、探究、回答

△学会欣赏戏剧

○本节课着重研习了《威尼斯商人》的戏剧冲突。通过学习《威尼斯商人》,同学们初步了解了话剧艺术的特点,了解了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在话剧中是如何表现的,这对我们今后学习、欣赏话剧艺术有很大的帮助。

文章来源://m.jab88.com/j/9898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