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历史初三下册《苏联的崛起》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北师大版历史初三下册《苏联的崛起》知识点
知识点
一、苏联成立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最早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二、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困境时苏联经济却迅速发展,在短时间内,9000多个新企业投入生产,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纷纷建立;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2、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评价斯大林模式:
1)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作用:①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②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总而言之,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A识记知道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C运用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课后练习
1、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位农民曾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了
①小生产者的自私性暴露无遗
②苏维埃政权得不到农民拥护
③农民在心理上产生了于苏维埃政府严重的对立情绪
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农民付出了重大牺牲和代价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2、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立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请回答:
(1)材料中“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政策指什么政策?
(2)“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认识到错误以后,开始实行什么政策?
(3)材料中的“无产阶级国家”的名称是什么?
答案:
1、B
2、(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新经济政策。(3)苏俄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九年级历史下册《俄国向何处去》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历史下册《俄国向何处去》教案
知识点
一、十月革命
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列宁在彼得格勒领导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十月革命的意义:它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巩固新政权的措施: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等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经农民耕种;签订《布雷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列宁在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目的:抗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
2)作用:取得了平息国内反革命叛乱和粉碎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和进攻的胜利。但它不符合和平经济建设的需要,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列宁领导的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2)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新的特点),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课后习题
1.“安东诺夫拿着手枪站在(临时政府)部长面前说:我以彼得诺夫苏维埃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了。”这一情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法国大革命B.巴黎公社C.拉丁美洲独立革命D.十月革命
2.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是()
A.俄国二月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法国大革命
D.巴黎公社
3.小华在学习“十月革命”后对其进行了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A.这是人类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D.这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伟大战争
4.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是()
A.列宁B.斯大林C.马克思D.恩格斯
5.列宁曾用“改良主义的办法”解决俄国的经济发展问题,这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是指()
A.工业化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答案:DCDAB
北师大版历史初三下册《大危机与新政》知识点
知识点
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3.时间:1929——1933年。
4.开始国:美国
5.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6.影响:
⑴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矛盾加深。
⑵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二、罗斯福新政
1.原因: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
5.措施:
(1)财政方面:政府大力整顿银行,采取淘汰小银行,扶持大银行,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等措施,使银行的信用得以恢复。
(2)工业方面:政府实行“工业复兴法”,包括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以及工人有权组织工会,以工代赈等内容,同时还筹划大规模公共工程的兴建,以刺激消费和生产等。
(3)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的价格,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农民的损失,以复兴农业。
(4)公共工程方面:大力兴建公共工程。
6.中心措施:调整工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控。
7.评价:
(1)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恢复,人民生活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8.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文章来源://m.jab88.com/j/9637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