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九年级化学下册《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酸的化学性质;
2、通过观察教师的实验操作增强学生基本实验操作;
二、教学重难点:在探究活动中引出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准备:金属:铁丝、铜片、镁条;
金属氧化物:氧化铜、锈铁钉;
溶液:氢氧化钠、硫酸铜、硝酸银、氯化钡、碳酸钠、酚酞试液、石蕊试液
四、教学过程: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酸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下酸的学性质,看看酸到底能和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呢?
(1)在点滴板上进行实验,并观察现象: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稀盐酸稀硫酸结论:。
酸可以使指示剂变色,还可以与什么物质反应呢
2)在6支试管中分别进行下列实验:(找学生进行实验)酸金属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稀盐酸镁条铁丝铜片稀硫酸镁条铁丝铜片结论:酸+金属氢气+盐
思考:酸与金属发生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3)酸+金属氧化物
在4支试管中分别进行下列实验:酸金属氧化物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稀盐酸铁锈稀硫酸稀盐酸氧化铜稀硫酸结论: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碱
取2支试管,教师先制得氢氧化铜进行下列实验酸碱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稀盐酸氢氧化铜(制取)稀硫酸结论:酸+碱盐+水
(5)酸和碱反应
在4支试管中分别进行下列实验酸盐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稀盐酸Na2CO3稀盐酸AgNO3稀硫酸Na2CO3稀硫酸BaCl2结论:酸+盐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课堂小结】总结酸的化学性质
1、酸+金属氢气+盐3、酸+碱盐+水
2、酸+金属氧化物盐+水4、酸+盐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5、酸与指示剂反应
【反思与应用】
1)上面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
2)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是否相似?能讨论出原因是什么吗?
3)日常生产中的金属除锈是利用上面的哪个性质?
4)如果有一种固体能跟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你能说出这种固体可能是什么物质吗?

相关知识

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酸、碱的通性。
(2)初步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使用间接观察法收集证据,感悟探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树立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探究。
【难点】
设计实验说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教学过程
知识点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3~2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用pH试纸测定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的pH,再分别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实验现象如下表:
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
钠溶液氢氧化
钙溶液氯化钠
溶液
pH7777=7
石蕊试液红色红色蓝色蓝色紫色
酚酞试液无色无色红色红色无色
结论:稀盐酸、稀硫酸显酸性,pH<7,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pH>7,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7,不能使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变色。
2.向稀盐酸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其pH由小于7逐渐变为等于7,然后再变为大于7,即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最后变为碱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3.酸的其他化学性质
(1)能与镁反应。实验现象:镁条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
(2)能与石灰石反应。实验现象:固体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3)能与生锈铁钉反应。实验现象:铁钉上的锈迹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
(4)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实验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4.碱的其他化学性质
(1)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现象:生成蓝色絮状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Cl2+2NaOH,Cu(OH)2↓+2NaCl。
(2)部分碱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实验现象:生成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
【教师点拨】
1.鉴别酸的方法:(1)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2)加入活泼金属;(3)加入碳酸钠;(4)加入某些金属氧化物。
2.鉴别碱的方法:(1)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2)加入铜盐溶液。
【跟进训练】
某同学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解,邀请你协助完成下列探究:
(1)如图所示,正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实验,请将实验现象填入表格中。
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
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溶液变蓝
(2)写出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3)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与上面的反应类似,请写出化学方程式:2NaOH+SO3,Na2SO4+H2O。
(4)根据上面的实验和讨论,试归纳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①都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②都能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酸的化学性质复习》教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酸的化学性质复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酸的化学性质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悉常见的酸——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增强对浓硫酸腐蚀性的认识。
(2)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盐酸和硫酸的鉴别,熟悉二者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及酸性溶液的检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2)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及酸性溶液的检验方法。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问题驱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在讲课之前,请大家先跟老师一起来猜两种物质:
[ppt]:(1)联想一种物质:
提示1:无色溶液提示2:酸
提示3:挥发提示4:胃液
【学生回答】:酸
(2)猜一猜【谜语】
我入水中较安全,水入我中有危险,
我与水合多放热,实验牢记保平安
【学生回答】:浓硫酸
同学们,上面我们所猜的两种物质都属于哪类物质?
【学生回答】:酸
很好,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简单学习了酸的性质,今天我们就将之前所学的酸的相关知识做一巩固和方法总结,以便大家加深理解。
2、授课过程
请看本节课的复习要点:
一、复习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
二、复习酸的化学性质
先请大家在你的导学案上完成以下填空:
(一)浓盐酸与浓硫酸性质复习
1、复习:
(1).盐酸是气体的水溶液,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时,瓶口会出现,这一现象说明了浓盐酸具有性。
(2).浓硫酸是一种色粘稠、状液体,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三性),由于具有性,因此可作为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浓硫酸溶于水时,
会大量的热,因此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
2、练习:
把一定质量的浓盐酸和浓硫酸分别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忽略水分的蒸发)变化的结果是: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浓盐酸
浓硫酸
【完后学生集体回答,老师加以总结和强调两酸的相关特性】
接下来请大家在你的导学案上完成第二部分的化学方程式书写,老师分别请五位同学上黑板来书写。
(二)、酸的化学性质复习:
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稀盐酸与镁
稀硫酸与铁
②稀硫酸与氧化铜
稀盐酸除铁锈
③治疗胃酸过多用氢氧化铝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
⑤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使无色酚酞试液。
在点评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同时,让学生对应说出酸的相关化学性质,老师在另一块黑板上对应的写出酸的五大化学性质。
2、练习
(1)稀盐酸(小羊)要回家,会不会羊入狼(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物质)口。让学生给小羊找出一条“安全”的回家路。
(2)现有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选用哪些试剂可以将它们鉴别出来?所选试剂须属于不同物质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PH试纸、酸碱指示剂)
要求:用现有的试剂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
根据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一一做实验,得以验证,最后请学生尝试着总结酸性溶液的检验方法。
方法总结:
检验是不是酸性溶液,就是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H+,且检验方法必须要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1、紫色石蕊试液
2、
检验H+的存在:
现象明显
操作简单
较活泼金属
3、碳酸盐
4、PH试纸
5、金属氧化物
6、难溶性的碱
【小结】学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碱的化学性质教案(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二课时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碱的化学性质。
(2)知道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收集、分析、整理信息,归纳出碱的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知识,使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碱的化学性质。
【难点】
从实验现象中归纳出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8~1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与某些物质的反应
(1)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都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OH+CuCl2,Cu(OH)2↓+2NaCl、Ca(OH)2+CuCl2,Cu(OH)2↓+CaCl2。
(3)都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OH+CO2,Na2CO3+H2O、Ca(OH)2+CO2,CaCO3↓+H2O。
2.碱溶液中都含有OH-,所以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即碱的通性。
(1)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
3.由于不同的碱溶于水时解离出的阳离子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如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而氢氧化钠却不能。
【合作探究】
1.怎样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答:二者都是碱溶液,阴离子相同,所以鉴别时应从阳离子角度来考虑。Na+不易形成沉淀,而Ca2+会与CO2-3形成CaCO3沉淀,所以鉴别方法有:(1)向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出现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2)向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2.怎样判断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答:氢氧化钠溶液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就是判断溶液中是否有碳酸根离子。可以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钙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教师点拨】
1.不溶性的碱在水中不会解离出氢氧根离子,也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2.不是所有的非金属氧化物都能和碱反应,如CO就不能和碱发生反应。
3.一般用氢氧化钙溶液来鉴别二氧化碳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跟进训练】
1.某无色溶液具有如下特征:①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②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③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是(B)
A.氢氧化钠溶液B.氢氧化钙溶液
C.氯化钙溶液D.稀盐酸
2.为了证明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已经变质,加入的下列试剂中不可行的是(D)
A.稀盐酸B.澄清石灰水
C.氯化钡溶液D.酚酞试液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文章来源://m.jab88.com/j/775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