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上册《声音的发生与传播》知识点梳理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八年级上册《声音的发生与传播》知识点梳理》,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八年级上册《声音的发生与传播》知识点梳理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声音传播所需的物质叫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三)、回声: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ys575.COm 述职报告之家)

(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距离:S=vt=×340m/s×0.1s=17m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相关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及复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及复习题

八年级开设了物理这门新的学科,这一学科令很多学生头疼,繁多琐碎的物理知识点让学生无从下手,为了帮助八年级学生学好物理知识,下面xx网为大家带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及练习题,希望大家能够好好掌握这些知识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零。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小练习
1.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
2.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___传入人耳.
3.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_____________.
4.东城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_________产生的,再通过_________向四周传播开来.
5.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______.
6.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米/秒.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及练习题xx网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在平常学习物理的时候注重复习知识点,这样才能轻松学好八年级物理。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复习沪教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复习沪教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复习沪教版

知识点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是一种波——声波。声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声波。

4.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5.我们听到声音的两种途径:空气传导和骨传导。

6.空气传导是指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7.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

8.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神经性耳聋;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非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聋不能治愈,非神经性耳聋可以治愈。

课后练习

1、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答案:B

解析:

A、鼓乐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不合题意.

B、鼓乐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不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符合题意.

C、鼓乐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不合题意.

D、人耳具有双耳效应,剧场的混响时间不同,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不合题意.

2、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答案:B

解析:

A、噪声也是声音,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正确;

C、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出声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故C错误;

D、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液体中传播的快,故D错误.

3、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

C.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

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答案:B

解析:

A、物体只要振动就能发出声,但不是所有的声我们都能听见,声音响度很小或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我们是听不到声音的.不合题意.

B、声音是靠振动而发生的;振动一旦停止,物体也就不能产生声音了.符合题意.

C、每个人说话声带都会振动发出声音,但由于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不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不合题意.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语文知识点梳理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顺序(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
4、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5、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6、描写景物的角度(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7、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8、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9、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0、人物中主人公的判定:文章主题由谁体现谁就是主人公
11、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还有:序幕、尾声)
12、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的作用:A以景衬情;B渲染气氛;C为全文定下···的感情基调;D为下文做铺垫;E推动情节发展
13、修辞手法(2个字):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修辞的判定及作用
方法:
A、比喻:生动形象
B、拟人:赋予某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把它人格化,生动地表现······
C、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层层递进
D、反问:强调突出······增强语言的气势
E、设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思考及阅读的兴趣
F、夸张、对比、反复:突出强调······
G、引用:(诗句)诗情画意;(神话传说)增添文章的文学性、神秘性、人文性,激起阅读的兴趣
如:春花图中“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看花,赶趟儿似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14、说明方法(3个字):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列图表、引资料
说明方法的标志性词语
A、打比方:像、好像、仿佛······(相当于比喻)
B、作比较:比、相当于、有两种事物、······
C、列数字:约数、确数、注意表年分的时间数字
D、举例子:比如、例如、如、随便举个例子、······(举例子往往有实实在在的例子)
E、下定义:科学的解释,往往专业而全面,是判断句
F、作诠释:解释但可以不全面
G、分类别:分类、分点、首先、其次······第一、第二、······一种···另一种等
H、引资料:引用诗句、格言,往往有出现引号
如: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15、说明文的分类:按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按语言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
16、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主——次整体——局部因——果具体——抽象一般——特殊现象——本质
17、论证方法(4个字):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18、议论文分类:立论文、驳论文
19、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0、论据分类:事实论据(实例、故事、名人轶事等)、道理论据(引用诗句、名言、公理、定理等)
21、引号的作用:A引用;B强调;C特定称谓;D特殊含义;E否定、讽刺、反语
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例如:
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群山万整赴刑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②表示突出强调。
例如:
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③表示讽刺和否定。
例如:
还要让它留芳,百世吗?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④表示特定称谓。
例如: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
⑤现代人都喜欢“绿色食品”。
22、文章的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
23、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A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B、文中:承上启下;
C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首尾呼应
小说知识
一、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三要素
人物:外貌、心理、语言、动作等
环境:自然、社会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篇幅:长篇、中篇、短篇、微型。

文章来源://m.jab88.com/j/66246.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